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理财策划范文

金融理财策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理财策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理财策划

第1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70972064)。

摘要:金融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近些年来,深圳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有所弱化。本文分析认为其吸引力弱化是由金融城市定位模糊且身份尴尬、金融人才交流平台缺乏、专业性培训资源不足、职业发展瓶颈、人才优惠政策力度不足等原因所致。依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深圳市 金融人才 吸引力弱化 对策

2014年6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16)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中心综合排名中,深圳排名第25;在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排名中,深圳位列第8名。这反映出,在国际上,深圳的金融影响力已颇具规模。作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的金融影响力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珠三角和华南地区,而是逐渐辐射至全国。

随着国内的大连、天津、广州等一批金融城市的崛起,深圳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而金融人才,特别是中高端金融人才,成为制约深圳在金融市场与金融城市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深圳当前面临着金融人才吸引力减弱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深圳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极为重要。

一、深圳市金融人才吸引力弱化原因分析

1.深圳金融城市的定位模糊且身份尴尬

上海,已被明确定位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北京,作为全国各种资源的集中地和政策发源地,聚集着一大批金融机构的总部,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另外,深圳毗邻着当前在世界上稳居第三位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这些因素使得深圳的地位极度尴尬:如果将深圳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则显得定位重复、功能相似、毫无特色;而如果将深圳定位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与其实际影响力又不相符。在许多金融领域,深圳确实在全国都具有引领作用,如创业板就设在深圳。基于金融城市的长远发展,深圳需及时明确金融城市的定位。

2.金融人才交流平台缺乏

就目前而言,深圳市金融行业的人才交流平台,无论是在规模、数量,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但人才交流平台极其重要。通过人才交流平台,金融人才不仅可以获取相关的专业性信息以及就业机会,还可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能激发人才相互交流的兴趣,容易形成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因此,深圳迫切需要搭建更多金融行业的人才交流平台。

3.专业性培训资源不足

高校资源“贫瘠”是深圳金融培训资源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大型金融机构为了提升企业内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会自行建立培训中心,如招银大学、平安大学等。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这个能力,它们更多是通过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然而,由于深圳这方面资源的匮乏,使得许多金融人才进行专业性学习的机会受限。

4.职业发展瓶颈

深圳的金融体系已相当完备,但在金融机构总部方面,深圳并不具有优势。除本土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外,如平安、招商、国信证券等,深圳未能吸引更多的外部金融机构总部入驻。考虑到职业发展平台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许多金融人才将深圳视为金融行业的“练兵场”,在深圳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纷纷前往北京、上海甚至是海外金融城市,以谋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金融人才优惠政策力度不足

各大金融城市为吸引金融人才出台了很多人才优惠政策。如上海,从市政府到浦东区政府,再到陆家嘴相关政府机构,每一级政府均设置了人才奖,给予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以相应的奖金补贴和政策优惠。其金融人才政策不仅惠及面广,且力度也比较大。

深圳虽然也设置了类似的人才奖,但是这一政策并非只是针对金融行业,还包括高科技、物流、文化等行业,而且为寻求各大产业之间的平衡,这一政策的奖励额度受到政府限制。由于这一政策和个人税收挂钩,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偏高,政府相关部门就不得不针对金融行业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使得该政策备受诟病。另外,引进高端金融人才时,在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解决上,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相关部门只能依靠私下解决。

二、强化深圳市金融人才吸引力的对策

1.明确深圳金融城市定位

深圳发展金融业有诸多优势:深圳拥有中国境内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发达,实体经济基础良好,毗邻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圳如果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定位,必能得到国内外众多金融人才的青睐。深圳可凭此契机,借助自身互联网产业优势,将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深圳也可基于实体经济,探求实体经济与金融业互助发展的模式。这样,深圳不仅可以实现产业间优势互补,推动深圳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还可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为金融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和发展空间。

2.创设人才交流平台,打造深圳金融“人才圈”

深圳金融行业及人才迫切需要建立基于金融行业的多层次、多形式、有特色、不同规格的平台进行交流,以满足人才和行业需求。作为政府部门,应牵头或协调创设深圳市金融业人才交流平台。比如,定期举办金融论坛,邀请国内外名家大师,或企业高管,或高端专业人才,分享前沿性金融知识、信息和理念;建立多种形式的金融人才俱乐部,以俱乐部为纽带,增强金融人才之间的联系;等等。深圳可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打造深圳市金融人才圈,把“圈子”作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

3.推动专业化金融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虽然深圳在高校资源上存在着先天不足,但深圳可以利用内外部资源,通过推动专业化教育和培训,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例如,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高等教育发达,金融人才培养经验丰富,深圳可以通过深港合作,利用香港丰富的金融教育和培训资源,为深圳培养、输送金融人才;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共同支持和资助培训。

4.提高对企业和人才政策的优惠力度,增强吸引力

企业方面来讲,深圳要强化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对本土中小型金融机构,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自身实际出发,为其提供足够的优惠政策,同时依靠深圳的市场化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深设置总部。

在人才政策方面,作为政府部门,深圳应该基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台针对于金融人才的相关政策,在住房、奖金、教育、医疗、荣誉等多方面给予奖励或优惠,其中尤其要注意住房问题。如果深圳能够出台一些过渡性政策,帮助人才解决暂时的住房问题,定能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深。

第2篇

国内居民对于理财服务的需求积聚已深,但逢理财收益水平的提高便会迅猛释放出来。当前如火如荼的个人理财市场就出现在国内资产价格大涨的背景之下。自从2006年四季度开始,股票市场的火热状态几乎让股票与股票型基金等理财工具的魅力家喻户晓,并由此吸引了大批个人投资者的疯狂入市。股票价格的高涨具有很强的市场感染力,作为实实在在的市场收益水平的比较参照,它提高了大部分理财产品与服务的预期收益水平。

受高预期收益的刺激,人们已经开始对传统的储蓄存款失去兴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近年来流行的各类理财工具。对于这种发展态势,可以从流行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表现中窥豹一斑。两年前,即使市场看好,某些理财产品也需要耗时一个多月才能募集到百亿资金,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便可能被宣告售罄。理财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居民储蓄结构的变化,即导致储蓄资金由传统的储蓄存款流向其他多样化的理财工具。在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增速降到了历史低位,达到14.6%,相比2005年的增速下降了3.4个百分点。关于这些居民储蓄资金的去向,人们通常会自然地联想到股票市场,并可以进一步地从不断刷新的个人股票投资开户数量与基金发售规模等数据予以证实。

然而,国内理财市场潜行多年之后的一朝红火尚不足以表明将来的稳健成长。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依然存在于理财市场的供给方面,其中的结构性问题至今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国外的市场经验来看,理财市场本质上属于零售市场,重心在于面向个人客户的理财顾问业务;单就理财产品而言,也是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的设计。国内的发展状况还远没有达到国外同业水平,只是处于快速的早期开发阶段。从国内市场表现来看,理财市场的重心仍然是批发性的理财产品设计,理财顾问业务以金融机构围绕其产品销售的自导自演为主:第三方理财,即独立的理财策划服务,仍然处于缺位状态。

国内外理财策划服务的发展状况

国内居民对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策划服务并不陌生,而对第三方理财的印象较为淡薄。早在1997年左右,商业银行就开设了理财工作室,开始提供理财咨询设计与综合性的个人金融服务。但时至今日,这类业务并没有显露出专业化的发展倾向,仍然像国外早期的私人银行业务那样隐晦。作为面向高端客户群体提供的贵宾式服务,依然停留在某个柜台角落。尽管商业银行的理财策划服务没有给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代销或自行开发的诸多理财产品却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今,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都在加速理财产品的开发,而对于发展具有高度技术要求与职业操守要求的理财策划服务显得动力不足。所以,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群体之中,一直没有内生出具有市场影响的个人理财策划服务行业。

除了同时做产品开发与策划服务的金融机构之外,其它市场中介机构在成就第三方理财事业方面都显得资质不够。且不论国外机构的渗入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扫除诸多障碍,即使是已经出现且尚在尝试理财策划培训与咨询服务的极少一部分国内机构,由于处在很难得到认可与保护的恶劣市场环境中,也只能在痛苦中挣扎。此外,尚能惹人耳目的是一些理财网站或大众传媒的理财频道。它们曾经掀起一股热潮,竞相开拓分散的或相对综合的理财产品信息服务。但要发展成为在线理财或成形的理财组织,还是难以定论的,它们面临的问题似乎还有很多。

相对于国内理财策划服务业的迷茫与挣扎,国外同行的表现要自如而体面得多。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金融市场发展、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理财产品开发经验与市场信誉方面的整体优势,理财策划服务广布于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理财机构。

关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它们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之间并没有明晰的界限。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专业人才直接来源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与其它市场中介组织。组织上属于市场经纪与顾问服务的资源整合:实质上也属于金融服务业内部更深层次的专业分工与业务剥离。因此,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核心力量是其聚集的专业理财策划人员。如今,注册理财策划师(CFP)是这类专业人员的典型标志。为了统一服务标准,美国早在1985年就诞生了CFP标准委员会。随着理财策划服务的突出发展,其专业化精神已经跨越国界。在1990年,国际CFP理事会诞生,并逐渐扩张为全球性的专业认证组织。在2000年,个人理财策划的国际服务标准ISO22222被推出。该服务标准明确标明;个人理财策划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它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需求,追求个性化与客观性;它要求相互沟通,在经历中实现自我更新,以有助于稳定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从此,理财策划服务已经登堂入室。

如果追溯历史则不难发现,独立理财策划业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市场化发展,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百余年的漫长历程。从无法考证的私人理财之道的推广,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险营销人员开创的不成形的生活与投资理财咨询服务,以及后来受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改革与税收改革的影响,不同金融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并深化各自领域的理财策划问题,进而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逐渐融合贯通成统一的、独立于原有金融机构自身利益的商业服务模式。在这一成长过程中,金融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与长期形成的市场机制、法治与商业精神都是不容忽视的促成条件。与此同时,市场上理财服务的范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从早期对股票与债券投资的委托和经济交易服务,到基金投资的普及推广与个性化设计、避税与养老方案的设计,都是倾向于以财富增长业绩为目标的理财范式。这些业务在国外发达市场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如今流行的理财服务范式更加贴近于金融理论中关于个人终生消费与财富积累支持的最优化问题,倾向于以个人长期消费能力与休闲生活标准为目标。在近年来涌现的新型理财产品中,已经初现了这种理财策划服务的产品化趋势。例如结构性生活标准化合约与特定目标账户,就是其中较为代表性的产品形式。

第三方理财适时崛起

国内的理财策划服务与理财产品市场都没有经历国外那样漫长的市场化发展历程。相比之下,国内在金融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与商业精神等诸多方面都还没有经历一段相对完整的历史进程。加上体制上的束缚,市场对于理财策划服务业的培育存在着激励不足的问题。在短期内,还没有足够的金融从业人员积累起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市场信誉。即使学习国外的专业认证,也需要一个时间段的本土化过程。在此背景之下,面对中外金融机构迅速推出的形形的理财产品,大部

分居民都还没有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理财产品的经济功能属性,更谈不上理性的策略安排。

正因如此,经由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独立而客观的理财策划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几乎是必不可少。事实上,独立的理财策划服务对于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开发与居民的财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最有可能通过风险的集中暴露得以体现出来。理财产品与普通商品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促成交易的实现还是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都需要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中介服务组织予以协调供需双方的平衡。否则,在某一时段大量理财产品的盲目设计、宣传、发售与购买,需要等到事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能获得清醒的市场教育。特别是在个人理财资金热潮涌动之时,缺乏独立的理财策划服务,更是一种严重的市场缺陷。当前,国内理财产品的需求主体是众多缺乏市场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个人投资者。事实上,即使是具有理财能力的个人,也往往会受时间或精力的约束,需要求助专业化的理财顾问服务。因此,就整个社会而言,理财策划的专业分工具有其独到的市场价值。

国内市场上是否可能发展出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呢?事实上,国内理财策划行业的成长道路面临着诸多阻滞因素。金融机构在试图引进国外理财策划服务模式之时便已经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商业价值,而后续的平淡表现也向国内的同行们间接表明了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首先,银行、保险、证券与信托等行业的金融机构是理财产品的主要发售者,同时掌握着大量居民储户的金融信息与理财产品的信息,在尝试理财策划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但这种优势也很快就显露出劣势的一面;作为理财产品中的利益相关者.金融机构在提供理财策划服务时,易陷入机构营销者的角色,难以在独立性与客观性方面取信于众;再从发展时机来看,正值金融机构处于急促的体制变革之中,客观上阻碍了这类业务的专业化速度;而且,金融机构在此间更倾向于发展短期业务也是有理由的,短平快的理财产品发售要比理财策划技术的长期磨练与长期诚信道德的树立来得更加便捷。

金融机构与其它市场中介的滞后发展严重制约了国内理财策划服务业的发展。在国际上,很多金融机构早已经从过去从事单一业务经营逐渐成长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零售性质的个人金融业务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在这些金融机构内外,聚集着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经纪人与顾问群体,从而为独立理财策划服务的形成与壮大积聚了肥沃的土服务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条件都显得不够乐观。例如金融机构开发的理财产品仍然停留对基金产品的简单延伸,对理财范式缺乏足够的理解;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投资工具的市场发展水平较低;在个人证券投资中缺乏经纪人业务:一些类似于投资者服务公司的中介机构缺乏明朗的市场发展机会。由于这些先天条件不足,国内理财策划服务业的后发优势难以体现出来。或许该补的功课迟早要补,哪怕是直接引入外部资源。

第3篇

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为养老提前着手准备至关重要,这就要考虑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好财富,而个人理财策划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由此衍生的专业理财师成为老龄化社会的职场宠儿。

个人理财策划服务内容

个人理财策划是一种综合的金融服务,由专业的个人理财策划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客户共同确定理财目标体系,最终帮助客户制定出合理的和可操作的理财方案。它不局限于向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同时,个人理财策划是针对客户一生或者某个阶段的策划,包括个人、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资产、负债分析,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策划,投资目标确立与实现,职业生涯策划,子女养育及教育策划,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筹划及遗产策划等各个方面。

国内目前行业发展状况

个人理财策划是现代商业银行新型的个人金融服务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深入到每个家庭。伴随着中国银行业与世界接轨,伴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普遍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在港资银行方面,汇丰银行在上海推出了它的第一个卓越理财中心;紧随其后,恒生银行也把其经营多年的“优越理财中心”品牌引进上海、广州等城市。内地的各大银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如广发行的真情理财、招行的金葵花理财、建行的如意理财、中行的中银理财、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据了解,我国政府将加快推进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相脱离的进程,为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将加强监督,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会计、咨询、资产评估、律师等市场中介机构的行为,整顿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这些举措将为理财策划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4篇

一是以专项企业债券形式,实现重点领域“点对点”融资支持

企业债券的最大特点是募集资金指定项目用途,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点对点”融资支持。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出台了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双创孵化、配电网改造、绿色债券等七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这些专项债券是在企业债券制度框架内“量身定制”的债券品种,主要是针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统筹各项债券支持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领域并发挥示范效应。2016年,上述专项债券核准规模达到1115.1亿元,其中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495.2亿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248.8亿元,有力支持了相关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建设。此外,为积极支持企业降低杠杆率,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率先推出了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实施机构发行专项用于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债券,债券资金与债转股项目直接挂钩,解决债转股实施机构的融资难题。

二是开展融资政策巡讲,打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地推动融资政策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6年11月启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融资政策巡讲,巡讲专家包括研究机构、企业债券技术评估机构、证券公司负责人等,巡讲内容既包括企业债券的政策解读,也包括债券的实务操作和典型案例,巡讲对象为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分管融资工作的负责人,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企业有关负责人。截至2016年底,巡讲已覆盖17个省区市,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巡讲工作。此次巡讲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各地高度重视,平均每场参加人员超过300人,巡讲过程中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和政策答疑,受到了各方尤其是债券发行人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三是简化申报审核流程,主动探索向企业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过渡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企业债券的受理和业务接待全部在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实行阳光审批,并在60个工作日内按时办结。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探索企业债券由核准制向注册管理制过渡的有效途径,将企业债券审核中的合规性审核、财务指标审核等技术评估工作委托中央结算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两家技术评估机构负责,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评估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则集中精力负责品种创新、准入和信息披露相关规则的制定。

四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企业债券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方式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进企业债券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开发完成了企业债券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并上线运行,整理了相关机构的基础档案资料和债券业务数据。二是开展了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工作,通过案例评价、社会信用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发行人评价、技术评估和登记托管机构评价、市场机构评价、专家评价等多个评价维度,对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承销、发行和存续期管理行为进行全面评估,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纳入企业债券信用档案,以督促相关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五是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和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5篇

北美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分析

北美个人理财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张期、成熟稳定期三个阶段。最早提供该服务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保险营销人员。1929—1933年的银行挤兑危机和股灾使人们普遍丧失了对银行和券商的信赖,加之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提供的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甚至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部分保险销售代表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对客户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个人生活规划和综合资产运用咨询,成为今天个人财务策划师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使北美个人理财业进入扩张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逐渐使富裕阶层和普通消费者无法凭借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运用各种财务资源来实现自己短期和长期的生活、财务目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消费者开始主动寻求称职的、客观公允的、以追求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己任的、讲职业道德的、专业的个人财务策划人员,以获取咨询。这一时期,北美个人理财业加速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严重的市场混同:一方面,几乎所有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人员都在使用个人财务策划师这个名字或称自己能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另一方面,北美与个人财务策划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专业执照名目繁多,消费者很难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理财专家”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利益。

随着北美个人财务策划师认证(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s,CFP)制度的建立,市场混同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北美个人理财业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期。CFP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倡导CFP从业者在提供理财服务时,只能帮助客户制定一个长期的可执行计划,而不是推销特定产品;所有CFP执业者都必须遵循一个考虑周全的理财程序——个人财务策划执业操作规范流程,以保证把客户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在CFP制度的推动下,北美的个人理财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服务行业,个人财务策划师的主要业务也不再是销售金融产品及服务,而是为客户实现其生活、财务目标进行专业咨询,并通过规范的个人理财服务流程实施理财建议,防止客户利益受到侵害。

对我国的启示

启示一:分析客户需求,确定业务方向和重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包括储蓄理财、消费贷款、委托咨询三大种类。就实践而言,其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重点还是储蓄理财、消费贷款两种。显然,这与我们对个人财务策划的界定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们不妨看一看在北美激发客户寻求个人财务策划咨询服务的主要生活事件(表1),来分析一下个人理财的客户需求,以便确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方向和重点。表1激发客户寻找个人财务策划咨询服务的主要生活事件CFP执业者的判断(10为满分)意识到退休的临近7.3年金或个人退休账户的结转7.0遗产的继承或获得意想不到的一笔横财5.5为教育融资的压力4.4投资或个人资产的缩水,证券市场的低迷3.7投资复杂性的不断增加3.6婚姻状况的转变3.5孩子的出生3.4照顾、护理老人的义务3.1购买/卖出/开始经营一个小型企业3.1潜在的/实际的失业2.9大额的健康护理支出3.6个人债务的增加2.5

比照北美的情况,未来中国消费者也会日益对建立退休基金、建立应付生活中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基金”、管理或减少现有的个人债务、为一项家庭购买或更新进行财务准备、为假期或旅行进行财务准备、为子女或自己建立教育基金、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险、对收入或资产进行合法的税收规避、积累财富、产生现期收入等事宜产生需求,从而寻求个人财务策划专家的咨询或建议。显然,和北美公众一样,生活理财应该是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并不一定是他们寻求专家理财的首要动机。仅仅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些创新的储蓄投资产品和消费贷款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这仅是国外专业个人财务策划服务中的一小部分。

启示二: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北美,已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理财队伍从事个人财务策划业。从提供个人财务策划服务的机构来说,有专门的个人财务策划顾问公司。个人理财目前在北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只有44%的CFP执业者受雇于证券、银行、保险、会计等金融服务机构。中国的现状与北美还有很大差距,个人理财业才刚刚起步,提供此类服务的主要还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主。就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而言,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专业素养是衡量一个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财务策划服务品质的核心标准。那么,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经理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又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培训和考核自己的员工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北美每个CFP执业者都各有专长,但是1999年北美CFP标准委员会的行业调查还是表明,有一些业务专长是大家所共有的,我们列举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前13项(详见表2),这表明,在北美一个合格、称职、有竞争力的个人财务策划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这也就是现在北美几乎所有个人理财资格认证制度都把综合个人财务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与风险管理、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策划和遗产策划及事业继承六大模块作为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的标准的重要原因。表2CFP执业者的专长领域百分比(%)投资策划/咨询90养老金/退休计划87综合策划73遗产规划73投资组合管理67收入所得税规划60保险策划59教育策划55老年人护理规划或其他长期护理规划46小型企业综合策划37对员工的金融策划教育/培训31收入所得税纳税准备申报15离婚财务策划19

另外,从国外消费者选择个人财务策划师的标准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也可以得到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对客户吸引力的有意义的启示。

根据北美CFP标准委员会2002年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查,一般而言,北美消费者在寻求个人财务顾问的专业咨询时,37%的人看重个人财务策划师的专业证书;32%的人看重基于个人财务策划师专长和表现而保持的“长期关系”;31%的人则重视来自朋友或者亲戚的推荐。个人财务策划师的报酬支付方式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而言,重要程度中等(在一个5分为满分的评价体系中,消费者评价的平均分为3.6分)。如果询问消费者对于各种报酬支付方式的偏好,最大的一个消费者群(47%)偏好仅仅收取咨询服务费的支付方式。进一步说,偏好策划师收取纯服务费的消费者当中有63%的人希望知道服务费的确切金额;对于那些偏好策划师收取交易佣金的消费者而言,67%的人希望知道佣金的确切比例。

第6篇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首批学员,参加《卓越理财》杂志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培训班,并通过学习和考试成为注册会员。金融业的开放引入了外部的规则、理论和产品,引发了国内金融业与其融合的深刻变革,打开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亦对从业者提出了新挑战。《卓越理财》杂志引入RFP职业认证适逢其时。通过培训,我们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机会,对金融行业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体察,对财务策划有了全新的认知。希望《卓越理财》杂志在引入培训认证的同时,继续搭建实践与交流的平台,促进理念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形成业界的俱乐部。

张峻铭(卓智理财服务有限公司财务顾问)

通过此次课程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理财规划工作的未来性。当客户的理财需求日益国际化而金融商品也随之更加多元化时,个人国际证件的取得,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如果说每个客户或家庭的理财规划都像是一个独立艺术品的雕塑过程,那么身为幕后推手的财务顾问,更该让个人理财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并经常性地充电更新。充足而广泛的理财知识、多元而满意的理财服务,都是我们深化客户关系、累积客户信任的重要关键。此次RFP的专业训练与考试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磨炼,其最后的价值将逐步体现在我们日常与客户的互动当中。它将让我们的理财规划更加专业,让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李妍(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客户经理)

在学习理财规划之前,虽然也在金融机构中工作多年,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去计划和安排。在考取RFP的过程中,我不仅重新梳理了自己遗忘的财务管理、税收、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更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会是怎么样,但我们可以去规划它,树立理财目标,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经营。只要用心去经营,就能实现我们的大部分愿望。

胥博(建设银行)

在大学期间,对理财没有什么概念。工作后,有了自己的收入,而且接触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看到同事朋友买股票、买基金,又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我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在银行工作的哥哥为我推荐了RFP课程。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既达到了我起初学习此课程的期望,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各行各业的许多朋友,他们的阅历资质都比我丰富得多,从他们那里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当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时,更是发现RFP课程的学习令自己受益匪浅。现在,每当看到属于自己的RFP证书,心里又会阵阵地欣喜!

陈磊

理财策划师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门职业,社会上有很多类型的理财策划师培训班,但我在网上了解到许多的理财策划师培训根本没有什么真正有用的内容。经过再三考虑,我参加了由《卓越理财》和清华大学主办的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培训班。通过系统地学习,我对理财有了更深刻、更新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念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过这次课程,我认识到财务策划不仅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更是一门很奥妙的艺术!财务策划师就是一个个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巧妙的策划为每一位客户解决人生的理财目标。希望《卓越理财》能办更多的像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培训班这样有水平、有内容、有质量的培训。

第7篇

财务策划师在我国走俏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众生活日益富庶,富裕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家庭已经进入了小康。但是,财富积累并不意味着会打理财富,如何投资规避市场风险使投资增值,成为许多人探讨的新话题。于是,熟悉资本运作和投资理财的专业人士成为个人和企业青睐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财务策划师是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员,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为客户寻找一个最适合的理财方式,提供全面的财务分析及建议,以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用形象一点的话说,他是横跨银行、保险、证券、财税、不动产鉴定等多个领域的“金融健将”。记者在走访财务人才培训市场时发现,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培训机构开设了与财务策划师认证相关的课程。学员经过培训,不仅能胜任专业的个人理财,对企业理财,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决策等也具有相当独到的见解与策划能力,成为一个复合型的财务策划专家。

某证券公司财务主管钟先生曾接受过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认证的培训。他表示认证培训让他有机会与一些国内理财界的权威人士面对面地交流,使他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最新理财资讯,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同时参加过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认证学习的银行高级经理蔡先生说,通过学习,他发现对以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茅塞顿开,课程的案例对现行的银保合作以及其他的银行混业经营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麦肯锡的市场调研显示,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利润巨大,截至2006年6月增长至570亿美元。我国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对理财有着巨大的需求,2006年企业理财市场的利润达到1371亿美元。

财务策划行业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暴利”行业,这种趋势已经初现端倪。目前中国财务策划师缺口是500万,已经被国家人事部列为紧缺人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分业经理模式,所以导致能够贯通各投资门类知识综合型人才的缺乏,目前理财服务人员的理财策划经验还比较欠缺,国内的理财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

第8篇

QFP[QualifiedFinancialPlanner]是金融策划师资格认证,是目前国际官方唯一认可的相关执业资格。金融策划师,是国际上金融领域最权威和流行的个人理财职业资格。注册金融策划师的主要职责是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保证人们财务独立和金融安全。客户只需要将自己的财产规模、生活质量要求、预期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关信息提供给金融策划师,对方就能制定一套符合个人特征的理财方案,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动产、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组成的投资组合,设计合理的税务规划,以满足客户长期的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

金融策划师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基金、保险、房产以及汽车等动产和不动产的组成结构,为客户设计合理的理财方案和税务计划,以满足客户长期的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鸿儒告诉记者:“我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快,个人收入增加,它的支出问题,整个安排问题,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了,怎么样来安排,既增值又安全,这需要一些专家来协助,越复杂,它越需要专家来协助他安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参培人数直线上升品牌效应显著

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RFPI)从1983年开始,在全球首创并提供注册财务策划师(RFP)专业培训课程及资格认证。经过近30年的发展,RFP已成为当今全球金融理财服务行业中最负盛名的专业之一。正是其专业的财富管理导向,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引来国内众多金融同行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RFP培训将国际化的理财理论和本土化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执业的RFP人士在各行各业表现卓越,为客户提供合理的财务安排,创造最大价值,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由于RFP执业人士的非凡表现和专业能力,此次年会不仅赢得了金融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参与,许多公务员、高校老师甚至是大学生也踊跃参与。他们的目的,一是了解当前经济金融的前沿动态;二是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加砝码和竞争力。

中文版的RFP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财务策划的基础和实务、投资、保险、税务及退休规划,内容实用,操作性强。RFP课程授课灵活,采用讲授、分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结合,强化互动效果和理解。聘用具有丰富金融财务教学经验并且具备多年财务策划实务经验的业内专家、一线人士担当主讲,确保课程的实战指导性和实用性。

以人为本 顺势而为

作为本次年会的受邀嘉宾之一,上海理财专修学院院长徐建明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徐建明认为,钱的表现千变万化。因为钱的背后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个性,所以理财必须以人为本。他提出“天、地、人、技、道、势”六字诀,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由技人道、因势利导。只有把准当前社会和经济环境,熟练掌握各种理财和投资产品,并尽早确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和人生目的,才能管理好财富并获得幸福。

“财富如流水,会理财的人总是提前掌握到了水的流向,直接把盆放在下游接水;不会理财的人看着别人的盆装满溢出了,才知道要去接了。大家都说穷人追着钱跑,富人被钱追着跑,就是这个道理。”徐建明在演讲中强调这个观点。

RFP考培承诺:未通过全额退款

“如果你已经有了RFP证书,那么需要的只是不断磨砺和加强积累;如果还没有,那么现在就排上计划。”

第10篇

《钱经》:在金融高度开放的条件下,香港的理财行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与美国以及内地相比,有何特点?

黄志杰:其实理财在香港很早已经发展起来,从前银行的个人银行部门就是担当理财角色,为客户提供保险、股票、基金等投资服务。但在香港经历了97年股灾,网络股破灭后,更加意识到审慎理财对自己的重要。尤其在2003年沙士事件后,香港经济开始反弹,市民对理财更为看重,一方面希望将自己财富增值,另一方面他们亦对投资抱有戒心,所以专业的理财顾问在这几年发展越趋活跃。各金融机构亦乐于扩展本身理财业务。

跟其他地区比较,香港理财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香港本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讯发达,市民很容易获取全球最新的经济消息,加上产品多样化,一般人士更能根据自己本身承受风险程度而投资于不同的国外及本地市场上,如股票、外币、基金等。令市场更能全面发展。

《钱经》:由于国际竞争比较激烈,香港目前的金融理财行业的格局怎样?本土金融企业状态如何?

黄志杰:在香港,目前的金融理财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银行、保险及独立理财公司皆非常看重理财市场,并且投资很多资源抢占市场份额。银行在暂时来说占有优势,他们凭着庞大的网络及客户群,令他们在推销产品上非常有利。而保险公司亦凭着销售保险产品的经验,对一部分人士提供贴身服务,独立理财公司则以其灵活的销售策略,开始吸引市场的关注。

《钱经》:香港本土金融理财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怎么样的?对于内地本土金融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黄志杰:相对于中国内地,香港的银行,因为多年来能混业经营,他们能够对存户进行多重互销,尤其对一些大型的银行加上系统培训往往在理财市场上能够有明显优势,所以一个储户可能在银行购买保险、基金及债券等金融产品。相信在内地,银行亦随着业务的扩展,在争取市场上也会有一定优势。其他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理财师的培养及管理,方可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钱经》:香港与内地在CEPA等政策原因和实际经济结构方面的互补性,促使金融联系非常紧密。在内地金融理财发展的过程中,香港的理财行业与企业将会起到何种作用?举例说明。

黄志杰:其实内地及香港的关系非常紧密,香港的金融及保险公司均积极在中国境内寻求发展机会。通过入股形式或开设分公司,令理财市场在中国内地竞争更加白热化。但其实这亦催化了本土金融机构在理财市场的成长,他可在合作甚至在竞争对手中知道国际上的经营方法及产品特性,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更能起着积极作用。

《钱经》:请从香港理财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角度,为内地理财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黄志杰:从香港的理财行业发展看来,由于市场的开拓及与国际间的紧密联系,令香港能够成为金融中心及在理财事业上有着较早的进步。其实是香港经历了数次的金融风暴,令香港意识到传统的投资并未能为自己的财富保值。他们要更专业的投资服务及更多元素的投资产品选择,使其理财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其实理财行业在香港真正发展是在2003年沙士事件后,那时候香港经济从谷底反弹,一般市民在经济风暴后对投资股市或房地产仍有戒心,理财顾问随即发展成新兴行业,有系统地为客户推介不同投资产品,让市民能有选择的投资于不同工具。

《钱经》:目前,国内理财行业中“理财师”的角色,和服务内容的提供,您怎么评价?

黄志杰:可能由于产品的缺乏,我觉得国内的理财师并未能全面的为客户等订贴身的理财方案。理财师普遍活跃于银行及保险公司,他们仍偏向于推介一些基金,保险产品或股票,其实有部分理财师由于缺乏经验及专业培训,他们往往只推介一些佣金较高的产品,并未能全面帮客户分析本身需要而建立合适理财方案。但希望随着市场发展,并且理财意识的普及,加上各大金融机构皆对希望提高员工素质,相信情况会很快得以改善。

《钱经》:您目前所在的组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供改善的方法、道路以及指引?

黄志杰:我们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及香港提供国际认证课程。透过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已经有1500名行内从业人士成功拿到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专业资格。事实我们协会可透过丰富的国际经验及先进培训方式,帮助业内人士提升理财策划的信贷。在课程上,除介绍国际上新兴的投资产品,更会在内容上加入中国元素,务求令参加课程人士有效地学习最新的课程。

其实怎样方式提供理财都是可能的,不论银行保险公司及第三方理财公司,皆有其可取之处,最重要是他们能够从客户的角度考虑,为客户设立最合适的理财建议。

第11篇

《钱经》:理财行业似乎最早是在澳洲兴起,但是进入美国后取得了更快速的发展,原因是什么?

Robert Berki:理财行业在美国的兴起可以追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美国人民享受了长期的生活安定,他们开始考虑投资不同的金融产品。加上他们比较注重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并且美国医疗费用高昂,一般人民都会在及早阶段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着想,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理财工具尽快完成自己的理财目标。

《钱经》:目前美国理财行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Robert Berki:目前美国理财行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一般大众比较乐意向理财师咨询理财意见。不论银行或独立理财顾问均积极发展理财咨询业务。而理财师主要通过专业培训,并考取专业资格,一般来自银行,会计,法律,税务等专业人士。

《钱经》:在具体的理财业务开展中,美国理财师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流程有何特点?这与美国的金融环境、产品市场、政策以及社会文化有何关系?

Robert Berki:在工作模式上,美国理财师跟中国及香港的理财师是有所不同的。最基本的情况是在美国,理财师是对咨询理财建议的人士作出收费,他们并不一定依赖推销投资产品收取佣金。故此在作出理财建议时,某程度上他们会较为客观,少了一些潜在的利益矛盾。

可能由于美国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不论产品、政策及社会文化,皆有利于理财行业的进步。

《钱经》:RFP进入中国(内地)的最初动机是什么?您对内地理财行业和理财市场如何看?

Robert Berki:RFP(注册财务策划师)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发觉亚太地区对理财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其实是加快了对专业理财师的需求。在中国及香港方面,对理财更为注重,不同的金融机构开始抢占理财这一市场,这些机构希望能有系统地培养出专业理财师以帮助客户理财。同时,正由于两地经济快速发展,一般市民皆明白理财的重要性,他们皆希望能利用理财专业人才有效地帮助自己财富增值,以达到理财目标。

我觉得其实在中国,理财行业是刚起步,国民收入的上升其实反映出中国人民的财富不断增加,需要专业的理财人士协助一般市民作出适当投资,故此我深信理财市场的发展是一片光明。

《钱经》:对目前内地的金融环境、产品市场和理财业务如何理解?同美国相比有何差异?

Robert Berki:就目前情况来看,中、美两地市场最大不同可能在于投资产品的种类及投资资本上。在美国,一般人士均乐意将收入投资在不同的投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或基金。但在中国可能由于投资产品相对较少,似乎一般人士皆倾向于将收入放入银行储蓄,所以,如何改变市民的习惯将钱投放于非银行储蓄上可能会是一大挑战。

《钱经》:认为中国理财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大机会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Robert Berki:暂时来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可能是投资产品未能多元化,但随着中国市场渐渐开放,这种情况应该得以改善。而且由于收入水平上升,其他投资的需求与日俱增,怎样将存款放心转到投资不同产品是一大商机。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兑现,外资金融机构可望在2006年底正式落户中国,相信会为中国的投资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钱经》:单纯从产品和人力资源(理财师)的角度,中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Robert Berki: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中美最大不同的可能是一般投资人士对理财师的信任度。在美国,一般人士普遍对理财师的建议较信任,并会落实跟进;但在中国,可能由于资讯未够普及,一般人士对理财师较为保留,并不敢完全相信;加上行业良莠不齐,有些从事理财行业人士可能会为了本身利益而对客户推荐一些佣金较高理财产品,未能为客户利益着想,这可能成为理财行业在中国发展的一大问题。

因此,有系统地培训专业的理财人士是目前中国急需要做的。

《钱经》:您怎样看待中国理财行业未来的发展?

第12篇

作为理财业内人士,我们过去目睹了理财行业这股热潮如何从欧美各国吹到香港,又如何配合香港种种的客观本土环境而成长,看到了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的策略转移。依笔者过去的工作经历而言,当年投身银行界,开始是从事对公的国际业务和信贷分析,后来慢慢转为销售的客户经理主管、产品经理,再到分行行长,后来因某些机遇转营至基金、现金和证券产品开发,慢慢由对公业务过渡到对私业务,可能一定程度上也配合了香港银行在过往二十年间业务的重点变迁。今日笔者离开银行,主要从事会计和第三方理财业务,其主要原因便是坚信随着国内经济腾飞,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QDII、利率市场化、社保改革和个人理财网建立的互补,个人税制改革等未知因素加上国内人口老化、家庭结构的改变、医疗教育费用的上升,种种或有或无的因素都将为大中华地区的财务策划从业人员提供行业上的发展良机。

在澳大利亚,理财规划人员的收入三分化,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的咨询费占一定比重,加上销售产品时披露佣金的透明度,建立了客户对理财师的专业性和客观性的信心。美、加不少理财师源自其它专业,例如会计师、律师、基金管理顾问、保险经纪等等,他们自行成立独立理财策划公司,从客户利益出发,为客户出谋划策,和金融机构对口,以分析客户人生不同阶段为纵轴、不同的产品和方案套餐为横轴,为客户信守一生。也有部分理财策划师,采取全面理财方法(holistic approach)配合其它专业人士如健康顾问、债务顾问、税务顾问、教育顾问、事业企划顾问等,为客户计划和管理财富,笔者相信这不独是香港,也将会是整个亚洲地区未来理财行业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名合格理财规划师,除了考取一系列的专业资格如理财、投资、保险、证券等外,更重要的是个人对理财事业的热诚投入度和取得专业资格后的后续训练。因今天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能毕业一两年后便已经过时,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思考,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有机体”,懂得如何再寻找和学习新知识,进行消化内移,把所学知识变成本身能运用的知识。笔者把一位理财师的必要素质,归纳为“e-think”6大类:“e”―ethics 指个人道德和对行业良好标准的遵守,这需要个人品德修养和行业协会带动,政府和公众作为权益个体在旁监察才能达成;“t”―trial 即尝试,理财师必须具备过人毅力和勇于尝试的勇气,才能开发更多产品和客户;“h”―humble 是谦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需要不断的后续训练,抱着开放心态去接受新事物,才能达到聆听客户需要的作用;“i”―innovation 是创新,不同客户因客观环境不一样,主观的风险偏好和承担能力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财需求、目的和局限,我们不能没作分析,便把同样的方案施加在不同的客户身上;“n”―networking 指个人关系网,人脉关系和个人沟通能力对理财师不可或缺;“k”―knowledge是知识,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我们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国内的理财行业发展严格来说仍未开始起步,市场咨讯单极倾斜于金融机构,对产品的广告、宣传缺乏有效监管,对行业人士欠缺较有系统的理财教育和后续训练,加上普通老百姓的理财意识仍然薄弱,构成了理财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可能国内真的是需要一场金融小风暴(但愿不会如此)才可以令老百姓开始加强对长期财富管理的重视,或者有关当局可以采取适度调控、逐步开放的稳定策略,慢慢加强大众对理财市场、法规、产品的认识,加上公众人士、业内人士、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配合金融产品开发力度加强和关于资金流向方面法规的调整,国内理财行业可望有亮丽的将来。

现时国内理财认证资格众多,加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国民对“认证”的迷信,在境外地区自行注册认证资格,实行“出口转内销”策略,以“来路货”的包装去推广个别自创的理财认证资格,这些行为对于有志于从事理财行业的年轻人不无影响。如果这些准理财师本身都未能对时间、本身财富和如何选择专业资格作好调研和资料收集便轻率行事,客户又如何可以放心委托我们作财务建议呢?笔者读过的课程不算少,但对笔者过往事业生涯有较大帮助的专业资格却不算多,主要有法律学位、会计师资格和财务策划师的资格等。这些学历在笔者过去的事业生涯上确实帮了笔者不少忙,尤其是理财规划师资格,美国的认证资格颇受国际认可和重视,一是因为美国为独立国,在认证和教育制度上有其独立性和悠久性;二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使然,令它的本土学历颇受其它国家机构的重视。现时美国理财四大认证机构都已陆续登陆国内,详情可浏览以下有关机构网页:美国认可理财策划师(CFP,省略)、北美认证理财顾问师(CFC,省略)、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US,省略)、美国认证理财顾问师(RFC,省略)。此外,如果读者出于个人或企业业务需要,可以考虑一些在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香港特区等地的理财认证资格。

在业界北望神州,我们忝为香港理财行业的一员,希望能为国内理财行业发展一尽绵力,随着香港的第一个代表理财策划行业权益的工会――香港财务策划专业人员总会的成立,并加入香港工会联合会成为这个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金融属会,我们对今后两地理财行业的发展交流充满期待。笔者忝为香港财务策划专业人员总会的理事长,希望能和我会会员,以后和国内有关同业,互相交流砥砺,为我国理财行业发展共同努力。

(笔者陈庆生,为香港财务策划专业人员总会理事长,著名理财专家,曾于英、美、荷、法、日、港资机构任职。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伦敦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纽约州立大学理学学士、澳大利亚会计硕士、应用财务硕士等学历。现时在武汉大学攻读社会保险博士学位。著作有《中国信托法研究》、《人民币理财》、《第三桶金》等。

第13篇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让新职业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职场人士的“追新”热潮。

张小姐是SOHO一族,从事办公用品耗材产品销售,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但是今年年初却在工作之余参加了由上海理财专修学院举办的“个人理财专业核心课程班”的学习。问及参加学习的目的,张小姐对此直言不讳,表示自己看中了这个新职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的新职业中的一种,个人理财师的“上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里,人才市场上对这一职业的需求旺盛,而人才的供给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预示了这一新职业的“钱景”值得看好。

集中在现代服务业

据记者了解,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自2004年建立新职业信息制度以来,迄今已9批共96个新职业(具体见表),已公布的96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中,涉及到策划、设计、分析等职位。

中华英才网职业指导专家邹羽表示,一些新兴职业不仅具有跨界的特点,更强调要“手脑结合”,尤其是一些行业的高级灰领更容易受到青睐。他举例说,如模具设计师,听上去似乎并不怎么“新”,但现在新职业不但要求模具设计师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同时又能够运用各种新型数字化工具独立进行模具设计,此外,还要对财务知识有所了解,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这就使得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变得稀缺了。

在已经公布的新兴职业名单中,与“设计”、“策划”等直接相关的职位数量最多,记者粗略统计一下有20多个,加上以设计、策划为主要工作职能的,“创意族”新职业有近30个,占了总量的三成多,且分布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工作内容涉及各个行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等,如首饰设计师、商务策划师、会展策划师等。

此外,与信息相关的咨询类新职业日益细化,他们为个人、企业、社会提供各类信息分析、咨询、价值评估等专业顾问式服务。这些职业一部分是从传统的行当中逐渐独立出来的,如职业信息分析师;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在新兴领域中产生的全新行当,如黄金投资分析师、理财规划师、珠宝首饰评估师、婚姻家庭分析师等。

“手脑结合”新型灰领也是近期新兴职业中的热门。在已公布的新兴职业中,共有16个职业属于这种类型,这是因为在计算机、通信、汽车、集成电路、造船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工人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离高科技越来越近,因此技术工人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手脑结合”,兼具专业知识与动手技能,主要职业有数控机床工、起床玻璃维修工等。

最后是数字类新兴职业。IT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同时信息化不断向各个传统行业的渗透也产生了一批新兴的职业。前者如网络课件设计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等,后者如计算机乐谱制作师、计算机网路技术人员、智能楼宇管理师等。不过这种类型的职位还不多,在已公布的新兴职业中,仅占9席。

哪些新职业最热门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目前已公布的新职业中,理财规划师、模具设计师等需求量最大。记者根据各大招聘类网站公布的信息,挑选出部分热门新兴职业,并对其薪酬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

理财规划师

需求情况:根据“前程无忧”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内全国共2200余条招聘广告。

近年来,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确保自身财产的保值和增值,人们开始寻求专业的金融理财规划师来帮助他们打理财产,需要专业的理财规划师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计划,以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指导人们理财和制定投资计划,做到合理投资。

但目前高端理财人才匮乏,尤其是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动产、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组成的投资组合,设计合理的税务规划,满足居民长期的生活目标和财务目标的人才更是难求。

薪酬行情:一般情况下,各大金融机构对理财规划师需求量最大,普通理财规划师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高级理财规划师年薪可达1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模具设计师

需求情况:根据“前程无忧”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宁波、深圳、中山等沿海城市,近两个月内共1200余条招聘广告。

能够进行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产品形成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模具生产管理。

薪酬行情:在上海,一般模具设计师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高级模具设计师年薪在10万元左右,当然,如果懂得生产管理,薪酬还要高出不少。

家具设计师

需求情况:根据“前程无忧”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青岛、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近两个月内共300余条招聘广告。

能够对家具产品的构思、设计、定样,绘制产品施工图;制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成本合算;协调解决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目前家具设计师可分为造型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结构设计师三大板块。

薪酬行情:据了解,在上海、广州等地,家具设计师的月薪可达8000元左右,而高级家具设计师的年薪可超过15万元。

商务策划师

需求情况:此类职位为高端人才,主要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需求量较大。近两个月内,在“前程无忧”网站了百余条招聘广告。

第14篇

国内理财“专家”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理财市场的发展

随着经济市场越来越成熟,分工越来越细,“生财有道”就需要靠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但国内理财市场上,现有的“理财专家”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首先,现有的多数“理财专家”都是企业自封的,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其次,自金融风暴以来,多元化的投资理念盛行,市民对财务投资安排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理财专家”都是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如证券分析师、保险人等,很难为客户提供公正、全面的服务,远远达不到做“财务医生”的要求――为客户在其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量身定做资金管理方案。

其中理财规划专业人才的缺乏与其素质的参差不齐表现得最为明显。理财规划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一定的程序为个人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投资组合方案,以实现个人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行为。而理财规划师是提供这一服务的职业。

受家庭、性格、教育和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理财主体的情况可谓千差万别,需求更是纷繁复杂,加之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理财规划几无定式可言。因而任何一次理财规划的完成,都要经历分析新情况、设定新目标、拟定新方案的基本步骤,实质上是一次完整的创新过程。这也意味着对理财规划师的高要求,不仅需要了解全面的金融知识,而且需要对中国的文化等也要有所掌握,这样才能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为不同的客户制订理财规划方案。

目前,在中国这样一个蕴含巨大财富的庞大市场,却缺乏属于自己的财务策划师。我国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缺口超过20万。如今活跃在中国理财市场,为中国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是一批国际上的资深理财专家,有些是蓝眼睛白皮肤,其中有些是黄皮肤黑眼睛,但却操着生硬的普通话,无法流畅自如地与国人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本土化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理财规划师势在必行。

我国特有的理财市场环境迫切需要本土化的理财规划师

我国的理财市场具有很多特性,比如客户的需求、预期和投资组合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几乎是天壤之别。理财经理人需要为特定的市场群体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战略才能取胜。一名专业的理财师能够“让钱生钱”,即针对个人或机构在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依据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根据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资金大小及个人意愿,制定储蓄计划、保险计划、投资计划、税金对策等理财方案。

我国理财规划与国外理财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环境不同。

二是金融环境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较国内发达,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水平较国内高。

三是法律环境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税法、遗产法等方面的规定,较国内严格得多。如在实行联邦制的美国,税法规定十分繁琐,一旦纳税人的申报不符合规定,将受到严惩;而在中国,税法规定相对简单。

四是信用环境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建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而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十分欠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理财市场的发展。

五是理财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国外的个人理财需求更偏重于税务筹划、遗产规划、员工福利和退休计划等方面;而国内的个人理财需求可能更偏重于保险规划和投资规划等方面。

六是个人价值观不同。比如许多中国人忌讳谈遗产规划;再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消费观念不同,中国人喜好“先储蓄,后消费”,而美国人更偏爱“超前消费”。

因此,理财规划师首先要十分熟悉中国的市场环境与文化环境,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进行服务。但与这种本土化需求相对的是理财培训与认证市场中,各种“洋证书”的领跑。在国内,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证培训。

一是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五批53项职业标准中,理财规划师作为一种新认定职业列在其中。国家每年组织考试,分为三级(助理)和二级考试(中级),颁发国家理财规划师认证资格。

二是“CFP――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是国际上权威的金融理财职业资格。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在中国实施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两级认证制度,业已成为国际金融理财师的成员。

三是美国、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为目前国内市场上发展规模最大的、受国际认可的“理财专家”资格。目前,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选举首设中国赛区,财务策划师在内地发展较快。

在这些理财规划认证中CFP、CWM、RFP等理财规划师“洋认证”炒得不亦乐乎。-但是这些在国外非常成熟的培训体系、理财服务体系未必能适合中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培养出中国本土化专业理财规划人员,才是中国理财培训工作的关键。

如何培养本土化的理财规划师

首先,要确立我国自己的系统的理财规划师认证系统。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了这一认证系统。2003年1月,国家劳动部门公布的第五批53项职业标准中,理财规划师作为一种新认定职业赫然列在其中。2004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4月开始全国统一试点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这一认证体系的确立使我国有了自己的认证系统,建立在国外法制经济环境的“洋证书”基础之上,其起点便在于建立本土化的理财规划师。可以说,在本土化这一点上,这一认证相对走在了前列。

由于各国在税收制度、投融资制度、动产及不动产融资制度和婚姻继承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对后代生活的关注方式不同,其对于居民的长期财富的管理和规划也就大相径庭。因此,理财规划师行业必须立足于本土化。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模式和内容,更不能将别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规程直接拿来使用。在参考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从中国现实出发,办好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掌握本土化的金融工具选择哲学。

在国际通行的理财规划方法中,对于证券投资规划来说,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工具是最佳增值理财工具。这个

“主流观点”并不符合中国现状,尽管中国正在不遗余力地鼓励资本市场发展,但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一直居于高位,关联交易、业绩失真、虚假陈述、欺诈发行乃至市场操纵等等屡见不鲜,价值投资和风险规避与中国资本市场几乎无缘。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股票、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经典直接融资工具和以它们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产品,往往给投资者造成不小的损失。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照抄照搬国外的理财规划理念和方法是行不通的。对现实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我国金融系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中介主导型,金融中介提供的间接融资工具才是符合本土情况的首选。根据这一判断,由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基金公司提供的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信托公司提供的非直接融资信托或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性产品等等应当是本土理财规划师应当重点考虑的投资规划工具。因此,理财规划本土化的第一个要点是;优先选择间接融资工具,兼顾直接融资工具。

第三,在中国现行金融环境中进行创新。

中国当前仍坚持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立法,金融产品创新更易落入法律空白区域。显然,理财规划在中国将面临一种很高的潜在法律风险,一旦出现高风险的新型理财工具,即使导致个人遭受损失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补偿。而如果在理财规划过程中不能对此类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一旦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理财规划就意味着失败。

随着理财需求的日益提升,专门为理财而设计的创新产品必然也会花样翻新,其中蕴含的法律风险也将悄然增加。换言之,理财规划在中国应对金融创新产品持慎重态度,必须进行深入的法律风险控制。国内曾多次出现非法集资大案,很多个人在高收益的诱使下纷纷进行巨额投资,尽管很多人血本无归,但总是不断有人上当。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集资手法不断翻新,在形式上越来越合法,非专业投资人无从判断其实质法律风险。如某机构为融资专设了一家担保机构,该担保机构专职提供融资担保,一度将其资产抵押违规担保数十次,但普通投资人难以洞悉其奸,仍是蜂拥而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理财规划本土化的第二个要点是;谨慎参与金融创新,严格控制法律风险。这显然又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情况大相径庭。

第四,结合中国文化特点进行风险与需求分析。

风险偏好分析是进行金融投资规划的重要基石,然而国人的风险偏好却给这一经典金融分析方法出了一道难题:一方面,国人表现出高度的风险厌恶特性,因而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资产配置难以优化;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高度的风险喜好,这从高参赌率、高投机性等现象中可见一斑。国人这种矛盾的风险性格使很多成熟分析方法与范式无所适从,这无疑是理财规划将要面临的一个基础性难题。而在技术层面上,理财规划以不确定性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强调组合、期限和期望,这又与国人常见的定势思维和线性思维存在冲突。如果理财规划师像经济学家一样假定客户是“理性的”,后果很可能会是灾难性的。无论如何,基于理性和市场分析方法无法直接套用,中国的理财规划师还须在理财规划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属于本土的分析方法。

第五,不断提高理财规划师自身素质。

横跨整个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在不同时间段对理财工具的需求各不相同,从现金流管理到保险规划,从投资规划到税收筹划,从退休规划到不动产规划,乃至财产传承规划,理财规划变得日益复杂,专业性极强。毋庸讳言,会赚钱并不意味着会理财,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个人往往并非自身财富的最佳管理者,专业而全面的理财规划自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囿于金融系统和法律传统的限制,国际理财规划的全面本土化无疑任重而道远,相形之下,真正的本土理财规划似乎更适合国人。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理财规划师,应根据我国现实的法律、经济环境,全面掌握金融及相关行业知识,并在实践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要博采众览,不能固步自封。理财规划师知道的东西不一定要深入,但涉猎要广泛,要掌握最新知识,并不断更新充实,这一点不言而喻。

二要虚心请教、接纳和学习不同的文化。理财规划师的知识体系更需与时俱进,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要勇于创新。经验固然可贵,但墨守成规不可行。不要一开始就否定一个计划方案,要先听、多听并发问,避免太早下结论。

四要积攒人脉网络。人际关系要广泛,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向他人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第15篇

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副会长范维纲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专业理财策划师,说起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他有一种难掩的自豪感。“我相信我所从事的事业,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达到他们的财务目标。”在成就自己事业的同时,他也帮助到更多的家庭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格局,成就了他们的丰盛人生。

从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的副会长,到中国发展委员会主席,再到泓福财富策划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多重身份彰显着范维纲先生漫步人生路上的成就和精彩。

顺时而动,入行投资界

在很早之前,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税收之重,在当时就出现了一批专门为个人服务的会计师,为个人办理每年报税工作,从中知悉很多人都不善理财,注册财务策划师专业就逐渐产生。

范维纲先生早年经常往来于美国,也接触到投资理财这一新兴的领域,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专业的理财策划师。随着对投资理财的深入地了解,他渐渐地对这一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怀着满腔热情和充足的信心,探索在香港的理财道路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家庭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理财计划,为更多的投资者带来资本的回报,成就他们更加美满的人生。

与此同时,范维纲先生在2001年加入到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是一个自我监管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成立目的旨在促进财务策划的专业地位,并且进行各类财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与注册,通过建立相应的指导与规章制度,促进会员达到国际财务策划专业标,保障公众利益。范维纲先生从2001年加入协会成为会员,两年后成为董事,四年后即成为副会长,并一直担任至今,在满足广大客户理财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行业专业的极大发展。

渐渐地,范维纲先生以客为本,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策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财观念。他说:“财务策划就是要全面地计划将来财务目标。比如你有个小孩子,他要到外国念大学,差不多需五十万港币一年,念完大学差不多两百万。你就要尽早安排,就要实行计划,你就要知道这个教育基金在十八岁时可以动用,尽早实行便可以轻松完成财务目标。那么,专业的财务策划师的工作是运用理财知识和技巧去达到客户的财务目标,为客户财富增值就是我们的工作。”

而这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范维纲先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更多家庭、更多客户提供一个最合适的理财计划,令大家知道、看清楚身处的实际经济环境,从而避免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使自己生活无忧,成就丰盛人生。

长线投资,财富稳中求

2009年,范维纲先生加入泓福集团,担任泓福财富策划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借助这一著名的平台,以最高诚信, 专业而卓越的形象,更多地出现在广大客户的视野。

泓福财富策划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客人提供不偏不倚的一站式独立财富策划服务及满足客户对多元化理财产品的需求,始终承诺以最高诚信,以客为本,确保独立顾问身份,深信只有中立角色,在不同的经济周期环境中,才可为客人提供最中立的财富策划意见和最优质的理财跟进服务。置身于“泓福”,范维纲先生主要负责财务策划这一块,为客户提供独立财富策划服务,为客户解决生活上的理财问题,带领团队提供超出客户预期的增值服务。

从事投资理财近十年,范维纲先生已然是这个行业领域中的权威泰斗。在理财风格方面,他自称是保守派,他说:“在投资方面我一般比较保守。一般来说,回报高的项目风险往往会高一点,但是风险高的不一定回报高。我们要进行风险管理,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不然你赚得再多,一下子亏了也没有用。”

或许正是因着这种保守的态度,范维纲先生才能够更多地为客户实现增值,他处处以顾客的利益为先,怀抱着一份行业的责任和使命。也因此,在投资方面,他往往会深刻地比较长、短线投资的优劣,取长舍短。毕竟长线投资的好处,相信很多人都懂,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建议人们长期持有。

在时下的社会风气普遍浮躁的情况下,范维纲先生更不赞成太多的人急于求成热衷短炒,把投资做成投机,使自己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是说短炒不好,但是风险在投资论上太高了,我们是没办法完全无风险而取得高回报,但是我们要控制风险。”他解释说。

而关于长线投资的好处,范维纲先生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来说明。甲君、乙君同时30岁,甲君在30岁时开始每年投资一万块,到三十八岁时他不投了,但已投入资金保留在基金户口内直到65岁。乙君三十九岁才开始投,晚了九年,每年定投一万块到65岁,甲君一共投了九万块,乙君一共投了二十七万,假设回报是7%,到了六十五岁,哪个退休金比较多呢?他们所获取的退休金总额其实是差不多的,乙君比甲君只多了伍百元,那你要选择做哪个?由此看来,理财绝对是一件宜早不宜迟的事情。

人生理财影响到人们的每一个阶段,更会影响到家庭的成员。本着这样的认识,范维纲先生一直充当着一个敬业的理财顾问,使得人们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理财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更在执行理财计划中,享受理财带来的丰盛人生。

服务社会,桃李满芬芳

近年来,范维纲先生一直活跃于金融服务业,并从保险到投资理财方面取得丰富经验,包括市场推广、培训、团队及行政管理等。

而在此前,范维纲先生却拥有超过二十多年丰富企业策划及行政管理经验。他是工商管理硕士,曾服务于多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主管不同的市场,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领导多间国际著名公司,不断创新及改进企业内部运作,成为主导市场的公司。

也因此,他在启祥洋行有限公司、美国惠尔浦大中华有限公司及纽约人寿环球有限公司都留下了自己奋斗的足迹,不管是担任董事总经理,还是担任大中华副总裁,抑或是行政合伙人,他都写下了自己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如今,置身于金融服务业,在投资理财界大展身手的范维纲先生,因这行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多地行走于社会服务的道路上。谈到对社会贡献, 范维纲先生过去数十年来在不同的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很多义工服务, 其中服务时间最长是香港伤健协会, 推广伤健共融是该会的宗旨, 帮助伤残人士就业和认同及鼓励他们在社会与健全人士一起工作, 他是香港伤健协会的董事,更服务了十八年之久。

但范维纲先生直言, 最敬仰的是李东海太平绅士, 他从少年时代到现时都一直出钱出力, 一心一意地为国家, 为香港做了大量工作。身为香港友好协进会永久会的委员的范维纲见证了李东海太平绅士对社会的贡献,例如在1997年之前几年便创立香港友好协进会, 身为创会会长的他, 团结社会主流人士, 成为中央与香港的桥梁, 努力推动了香港平稳过渡和一国两制的落实, 他在200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当范维纲先生身为港九电器商联会多年主席的时侯亦得李东海先生多方面指导。

也正因如此,范维纲先生对社会服务充满热忱。他积极参与协助推广及提高财务策划师的专业水平,并在2003年被推选为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董事及于2004年起出任副会长,现时亦出任中国发展委员会主席。此外,他也同时服务多个专业组织,包括英国注册财务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理事,及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经济师协会会长、香港浸会大学荣誉院士等社会职务。

同时,范维纲先生与内地一直都有着紧密的互动。他说:“国内我也常回去推广专业理财知识,希望国内每个家庭能早日成为小康之家,例如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专业理财知识,去的比较多一点的是广东的大学如佛山大学,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目的都在于推广财务策划方面的专业知识。”他的话语里,跳动着一颗情系内地行业发展的热心,为内地在金融国际化尽一点绵力,希望能创造更多富裕家庭。

范维纲先生经常应邀到内地大学讲学,对于他而言,在国内开办培训班是一种更加身体力行地对理财观念的传播。他自豪地说:“我在内地有两千多名学员,很多学员都反馈回信息表示现在很好,常常给我电邮谢谢我教他们怎么理财。”通过带学生的方式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回馈给社会,范维纲先生在社会服务的道路上,不经意间收获了桃李芬芳,赢得了学生感恩的心。

而如今,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给孩子们从小就培养理财意识。他说:“我最小的女儿现年15岁,我让他每个星期写消费记录,需不需要用,可不可以不用,由她自己决定。”他又说:“理财计划,可以实现你的理财梦想。”

如果说理财就是一个财务梦想的追逐,那么范维纲先生无疑点燃了许多人财务目标的梦想,他规划出专为客户度身制定理财策划,启动了人们追逐梦想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在理财的道路上,一直朝着丰盛人生而不断前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