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业安全论文范文

电业安全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业安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业安全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各供电单位对配电网的带电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单位设立或重组了作业队伍,配电网的带电作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保证带电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有必要对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作业方式、人体防护用具及操作要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安全防护带电作业防护用具

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供电企业一项重要任务,供电企业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尽可能的用带电作业方式对配电网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为自身在电力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使配电网带电作业健康、安全、稳定和科学的发展,是我们面前一个新课题。

一、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特点

在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空间电场强度高、作业距离大,作业人员穿屏蔽服进入高电位并采用等电位方法进行抢修和维护是一种安全、便利的作业方法。但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由于配电网络的电压低,三相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使作业范围窄小,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身穿屏蔽服、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在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中不宜采用。尽管不少单位在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时并没有出现事故,但严格地说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安全防护措施

(一)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安全防护措施是配电网带电作业中保证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安全防护用具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不仅应具有高电气绝缘强度,而且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和服用性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便于作业人员的工作。

(1)安全防护用具的选购。选购时必须与销售商针对工具的电气性能、物理特征了解清楚,根据生产开展的项目及设备的需要进行选购,避免盲目购买而造成资金的浪费。必须注意的是当前国外产品绝缘服及工器具满足不了我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对于科学分析验证认定是生产的确必不可少的工器具,应采用制定企业标准进行约束为妥。同时针对进口绝缘服及绝缘遮蔽罩等防护用具,要认真组织接收、验收、检验(主要是物质部门与经销商完成提供进货合格证),并应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制订企业的管理标准(未制定)进行严格的电气试验及物理特性检查,只有全部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班组使用。

(2)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安全防护用具的维护工作应尤其重视,作业者在生产使用后,对这此绝缘防护用具组织检查,发现这类产品都是容易受伤的塑料或橡胶制品,使用时因现场的各种金属设备、构件,极易被划破或损伤,所以应强调在作业前后仔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因绝缘防护损坏而引发事故发生。对于这些工具都有不透气的特点,使用时会使人体感到不适而引发排泄量的汗水,特别是夏天,它就会受到人体排泄汗水的浸泡,所以要求使用后应立即用干的净手巾擦,避免由于汗水的污秽,降低绝缘性(如沿面闪络及表面泄漏电流)和汗水中所含的盐、碱与塑料、橡胶服的化学反应而降低工具的使用寿命。

(二)绝缘遮蔽罩的选用。可以通过国内科研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武汉高压研究所)了解国内在配电网带电作业绝缘遮蔽制造处于领先厂商,对这此在国内制造水平处于领先的厂商生产的绝缘遮蔽工具的制造工艺、工艺质量等进行比较,货比三家中造出制造水平较高,价格便宜的厂家,根据生产现场所需求的工具型号、尺寸,对所需的绝缘遮蔽罩?“量体裁衣”长期与厂家合作,利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漳州配电网施工工艺要求特点,来制约生产厂家的选材、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要求等,使生产出来的遮蔽罩在现场作业能更“顺手”,避免购买的器具因厂家设计不符合我局配电网实际安装工艺要求情况,而造成浪费。同时加强绝缘防护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防范,应配置经改造的专用的汽车进行运输工器具。

(三)绝缘斗臂车的维护。绝缘斗臂车大多是国外进口或是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组装,目前行业及国家标准未出台,我们只能根据IEC/TC78相关标准来制定企业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使用。鉴于目前我们绝缘斗臂车在使用中日常试验检查做的机械试验是参照高空作业车标准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及试验方式是否会对其造成损伤或是试验强度认识不够,这都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绝缘斗臂车的斗及臂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做成的,其材料延伸率小于5%是为脆性材料)。我们应当加强与带电标委会的联系及沟通,及时了解当今国内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动向及先进技术,同时与带电标会建立合作关系,这将对我局的带电作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也使我们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少走弯路。

三、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一)建立用人培养机制。为适应配电网从停电检修维护向不停电作业发展的趋势,加大我局带电作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可对新进厂工作的线路专业人员都进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建立配电带电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用人培养机制。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带动整个带电职业培训工作,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带电作业人员铺设一条通过终身教育培训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为带电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在安全生产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人员储备机制。建立带电作业人员储备机制,实行人员能进能出。可以从线路专业中选出优秀员工派送到省内、省外的带电作业培训机构及国内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较好的供电企业进行培训、跟班煅炼,使作业人员参加带电作业就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发展队伍的路径上就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在我局在石亭培训基地建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操作试验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内容,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第2篇

1.1违章操作,情绪操作员工具有很高的责任意识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一大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电力生产工作中,有些员工忽视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员工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违章操作的坏习惯,这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员工具有这样的不良习惯,他身边同时出现违章操作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此外,由于员工养成了错误操作的习惯,会使得其在进行违章操作时难以发现问题,从而增加了其危险性。另外,员工的精神状态也会对电力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即便再优秀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果有很大的情绪变动,也会使其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2电力设备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与电力设备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电力设备缺乏较为稳定的安全状况,就会使得电力的安全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1)设备安全状况不乐观。在电力企业中,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事故隐患,比如,企业没有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发掘;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及时地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有的电电力讯息161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设备超负荷运行等情况。(2)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形式严峻。现阶段在部分电力企业中,电力设施的安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使得电力设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电力设施存在着日渐受损的情况,电力设施保护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电力设备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电力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一场大的自然灾害会对个别地区的电力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而受到破坏的电力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呈现出一种递增的态势。

1.3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不到位目前电力行业虽然已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安全生产,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一些电力企业在日常管理方面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不注重通过规章制度管理和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除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外,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导致现有制度也不能规范执行。如果只制定不落实,那么制度也就只是一纸空文,但是制度的执行不能完全靠员工的自觉,还要有一定的监管机制促使其认真执行。

1.4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部分电力工作人员在现场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高,在工作时忽视了现场防护措施的作用,缺乏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习惯性违章的现象时有发生,人员责任事故也屡见不鲜。在日常检修工作以及施工作业中不能认真履行现场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尤其是在时间紧迫或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对操作程序进行简化,违反操作规程的规定,不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要求实施作业,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2.1改进安全管理和监管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是企业的内部“法律”,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的重要依据。安全管理制度就是每一个员工应该遵守的基本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形式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实用原则和必要原则完善制度运行。奖惩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所以电力企业不仅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还需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奖惩制度,让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到有章必循,责任到人,用严格的监管制度创造出健康的安全形势。

2.2完善电力安全设备管理(1)消除电力设备事故隐患。在维护电力设备方面,要坚持“精修治本”的指导思想,对于那些接近或者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必须进行检修或者更换,不能等出问题了再去抢修,导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对新更换的设备也要定期检查,尤其是对一些负荷较重、设备工况较差的地方,在检修后也要进行设备运行跟踪分析。另外,要保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还必须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形缺陷和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对各类不安全隐患的“可控”、“能控”、“在控”。(2)减轻电力设施破坏现象。在人为因素方面,电力企业可以与公安部门相互配合,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以减少盗窃电力设施等案件的发生。在自然灾害因素方面应提高我国电力设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台风、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应尽快建立相应的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另外还要加大电力系统防御重大自然灾害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的防灾能力。

2.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必须把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与提高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层面上来。管理者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实的技术和专业的素养为员工树立好的榜样。在提高员工思想素质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能培训、实践教育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其安全责任意识能够满足实际安全生产的需要,这是对员工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2)组织员工学习电力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就必须让员工充分认识电力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视频影像展示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教育,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电力事故的严重危害,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责任意识,认识到电力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员工就会自觉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发自内心地掌握并落实到行动上。

3结束语

第3篇

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实践性,对具体事故隐患的失控危险分析判断不足,造成一些安全风险不能有效的掌控,主要原因是一些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做到严格实施,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缺乏监督和整改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流于形式,未能形成本企业规范化安全行为,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上也有很多不足,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量化指标较好,实践中难以操作,造成了安全文化执行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2.1提升安全意识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从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主体看,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提升主体安全意识,因为人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与此同时,其也是事故的引发者和事故责任的承担者,大多数事故也是人为的,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对比安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需要人来发现和维护,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意识强的人,不仅能够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地作业,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相反,安全意识淡薄的人一般也是违章作业的主体,忽视安全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以,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使员工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电力企业安全文化要强调人这一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要强调以人为本,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员工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2加强安全教育电力行业的技术性特征明显,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来指导安全生产,而职业规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加强安全教育和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改进员工的安全生产思维方式,使员工各就其位,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安全技术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是电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另一关键。对电力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是对受教育者大脑皮层进行外来因素的刺激,灵活多样的形式会增强教育效果,而枯燥的教育会导致麻木或者厌烦,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理性灌输,主要是让员工明确基本要求,认清安全生产的方针、规章、目标,强化记忆内容,强化意识,严守规程;②心理调试,即研究作业者的心理活动特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克服非理智行为,及时发现作业者的异常现象,耐心地帮助作业者克服心理障碍;③案例剖析,选择具有典型的事故案例,模拟事故现场,分析其事故产生的根源,通过视觉对模拟现场的观察,对照规章找出事故中暴露的问题,让员工吸取教训,是治疗松劲麻痹心理的一剂良药。

2.3提升职工素质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职工素质的高低和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关系,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支撑,有了素质高的职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就容易开展,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品位就高,高素质的职工能够保证电力企业有着较好的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因此,现阶段要提升电力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同时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而,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这些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以达成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2.4完善安全机制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较高的安全水平,电力企业要进行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建设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机制:①完善安全保证机制,通过公司制度安排,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形成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的制度体系;②强化安全监督机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监督,还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③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这些来自生产实践的安全生产机制,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电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对于促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3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六规”;安全管理;应用;生产作业

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及企业的效益、稳定和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某电厂2006年8月“以大代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底2×330MW双机投运。企业实行火力发电集控运行、点检定修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行控制自动化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技术监控信息网络化,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数字化电厂,实现了管控模式的现代化。技改后,该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203.5亿kWh。快速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安全生产固有规律与疏于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固有安全管理方法与先进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现代化安全生产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间的矛盾;安全管理文化缺失与强化安全执行力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现场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问题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与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差距很大。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通过逐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环境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故障、设备无缺陷、环境氛围好的目的,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这个企业的本质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瓶颈,该电厂将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于安全管理中,从而改变了安全生产面貌。

2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定义和内容

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是该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人员、规定内容、规定指导、规定监督(简称“六规”),切实加强现场作业风险防范。该“六规”是在继承传统的“两票三制”的基础上,采取“一个流程标准、一个实施办法、一个管理平台”的思路,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和作业现场建设,从源头进行深化和管控的管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实现从临时被动消缺到主动有计划地工作;从传统“两票”上单一安全措施到全面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控制措施;从员工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到规范性;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到自觉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点检定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使企业实现零伤害、零缺陷、零违章、零非停的安全生产目标。每项作业任务开工前,仅票面安全措施做完后还不能许可开工。首先,应在规定时间,由规定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内容提示,对参加工作的人员讲述工作任务,辨识本项工作中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讲清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依次讲明落实每项措施的责任人(简称“三讲”,如图1—3所示),经视频上传后方可到现场开工。其次,根据作业的风险大小,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厂级领导按照规定的作业项目到规定地点,参与作业任务的指导讲解。最后,建设一个“六规”视频监督管控平台,规定监督人员对讲解后的视频进行抽查点评,并在当日生产调度会上总结点评并进行考核。图1讲任务图2讲风险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方法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3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效果

3.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该电厂在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后,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规定,在讲作业任务前,主讲人要剖析同类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本次作业不能出现类似的违章行为;还要和工作班成员一起回顾本企业在此处检修是否发生过不安全情况,克服作业人员的麻痹大意思想;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到位补充指导讲解,既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又重温安全知识,达到作业前安全动员的目的。3.2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显著提高。历年电力安全事故分析表明,要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下有效控制事故,必须提高作业人员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辨识和控制能力,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明确要求,对作业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作完整、详细的提示,如:作业前,老师傅都会回顾以往违规行为并深度剖析,对新员工可起到警示作用;安全风险中“对环境和人员精神状态”的提醒,起到第一时间摁住危险源头、第一地点预防事故苗头的作用;质量风险中对“人员能力要求”的提醒,对能否顺利完成本次作业至关重要。3.3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按照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要求,讲解前主讲人必须提前进行准备,查阅图纸、规程等资料,学习同类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通过“两票”流程与“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关联,对“两票”和“六规”视频管控平台实施有效管控,使未上传“六规”视频的工作票和操作票无法开工和操作。3.4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做实。该电厂自运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视频管控平台以来,切实发现了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方面问题。如:主讲人冒名顶替;“三讲室”工作班成员与实际工作票所列成员不符;按照规定一种工作票要求专业专工(点检员)到位参与讲解(指导)的任务,专工却未参与讲解(指导);讲解内容不符合规程要求等。“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应用,切实确保了责任制的落实。3.5提高检修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讲解内容提示中,有关质量风险的内容包括缺陷原因和劣化趋势分析、缺陷处理的方法等。主讲人在讲解之前要对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能准确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设备的构造及性能,这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过程。其次,为了讲解缺陷处理方法,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讲解检修工序和工艺时,师傅的补充讲解对提高检修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如:在找动平衡时,计算的理论重量和相位角与实际会有一定差距,若能结合师傅长期工作的经验,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3.6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为提高讲解质量,电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编制了电气运行、汽机运行、锅炉运行、脱硫灰控运行、化水运行、输煤运行等6种运行操作讲解材料,编制了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锅炉、汽机、脱硫、化学、输煤、脱销、热控、土建保温、保洁等11种检修作业讲解材料。由于“三讲室”设有视频监控,主讲人、参与人为了保证讲解效果,便会提前进行讲解材料的准备,促使员工主动学习。目前,外包人员、劳务派遣工逐渐增多,但这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通过不断学习、讲解,讲中促学,可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成为员工安全培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抓手。3.7责任追究做到有据可依。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在企业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依据。每项作业都要进行“三讲”,且每个“六规”视频录像都会做好痕迹保留,通过对现场录制、回播,确保知晓工作负责人是否讲解,讲解内容是否符合规程,专业专工及管理领导是否参与,工作班成员是否全部参与。“六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追溯,现场发现违章可从源头开始追查,如:在某企业作业现场发现,该办理一级动火票的区域办理了二级动火票,当追查该项作业视频时,发现参与讲解的动火执行人不是其本人,因此工作负责人、动火执行人都应对此负责。

4结束语

第5篇

安全监督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是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为达到预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所进行的监视﹑督促和惩戒。

二、发电企业安全监督部门

为了监督、督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要求,发电企业基本都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即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履行对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能,主要职能包括对安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设备安全的监督。按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规定,安全监督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监督

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包括监督国家和上级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规定、措施、要求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或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查和修订工作;监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监督合同、协议中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条款的执行情况;监督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情况;监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考试,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网活动。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监督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监督包括监督“两措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监督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和使用情况;监督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组织或参加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重大或突出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监督发(承)包工程项目发包方“四项责任”的落实情况;参加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承包商资质审查、合同及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审查和签订、竣工验收等工作;监督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落实情况;提出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的建议,对安全生产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给予考核、处理的意见。

3.安全生产过程监督

安全生产过程监督包括监督涉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技术状况,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防护状况;监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开展情况以及查出问题和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参加安全事件/事故调查处理,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情况,完成安全事件/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存在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应要求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并提出整改要求,下达《安全生产整改事项通知书》。《安全生产整改事项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人签发。对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要会议要求的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事件/事故整改等存在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向本单位行政正职或其授权人进行汇报后,下达《安全生产督办事项通知书》,限期解决,相关单位、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督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督办事项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提出、本单位行政正职或其授权人签发。

三、发电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设备专责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从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安全投入、人员素质等方面建立健全的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安全、可靠;解决安全生产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过程中,谁对哪些工作负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使企业生产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随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显然,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大部分工作由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来承担。当然,也包括体系内的安全监督管理。有必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内的监督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督促),指组织者对被组织者的监督(督促),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承担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不同。

2.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是独立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外的体系。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人员、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网。企业安全监督部门作为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网的一级部门,原则上由本单位行政正职主管,对其负责,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为了保证安全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赋予了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以下职权。一是有权进入生产区域、施工现场、控制室、调度室等各类场所检查和了解安全生产情况。二是有权制止和处罚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的行为。三是有权对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的部门、个人进行处罚。四是有权要求保护事故现场,有权向本单位内任何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有关情况,提取、查阅有关资料,有权对事故现场进行照相、录音、录像等。五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结论和责任追究有不同意见时,有权提出或越级反映;对违反规定、隐瞒事件/事故或阻碍事件/事故调查的行为有权纠正或越级反映。为了显示监督的严肃性、限制监督职权的无限放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又要求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在行使职权时要负以下责任:一是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在履行职权,制止和处罚违章时,应当说明情况,解释理由;二是因安全事件/事故调查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时,应为当事人保密;三是对隐瞒安全事件/事故或事件/事故处理不当的行为,应深入调查并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说明。

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都是为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共同目的而建立和工作的。安全保证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实施完成的职责。安全监督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安全监督体系是制约者,安全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

四、结语

第6篇

1.1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在输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易产生工频电场,而电场的强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当作业人员处在这种强电场中,就会产生刺痛、异声等不良的反应。同时,人体也会引起电场本身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轻则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昏厥,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要注重做好对强电场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1.2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稳态和暂态的电击所产生的电流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人体与强电场中的导体产生接触时,导体本身的带电负荷便会在瞬间内增大,并对人体形成暂态电击,这种电击的大小与人体的导电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可以说,对导体的电容和电位的掌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稳态电击则是由于强电场中的导体遇到耦合电流所形成的一种人体工频电流,通常情况下,这种稳态电压对人体产生的电流强度都超过人体所能感知的电流强度,人体遇到稳态电击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1.3静电对人体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工频电流本身的电场变化十分缓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静电场,在这种电场中就会遇到静电感应。对于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大多是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接地体而产生的。另外,当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对地绝缘的导体也会产生静电反应。这种静电反应的产生,与放电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当电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产生刺痛感。

2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防护用具的穿戴和管理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规定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常见的有屏蔽服和静电防护服。屏蔽服主要由金属纤维和棉纤维按照一定的经纬线规律编织而成。当人员处在强电场中时,电场线中的一部分会通过编织的缝隙进入到屏蔽服内。因此,屏蔽服的密度越大,说明其屏蔽效果越好。工作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尤其是进入到强电场中,必须要穿戴屏蔽服,才能有效地阻隔强电场中的电流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静电防护服的原理和功能与屏蔽服较为类似,但是在相关的技术指标方面比屏蔽服要略低,静电防护服通常是为地面工作人员和塔上的电位工作人员准备的。

2.2加强带电作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完善在电力企业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安全因素是影响其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电力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并且严格执行。当前,电力企业的制度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而且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带电作业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防护工具的性能测试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的问题。只有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3提高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精密的技术,因此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是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措施。由于对不同的输配电线路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在针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时,重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带电作业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当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接到带电作业的任务之后,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到达作业现场,对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应当采用的作业形式,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并且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案。日常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也要进行定期的研究和分析,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通过技术的更新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2.4配备相应的高性能设备机械化操作是带电作业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为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先进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作业配备先进的操作工具。例如UC-6免换模压接钳、REC-S424充电式切断工具、SH-70角钢冲孔机、1-006间接带电绝缘棘轮切刀等,都是高性能的操作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加强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带电作业虽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中的规定,则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影响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带电作业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拔方面要严格把关。选择技能和综合素养都比较高的人员,对这部分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选择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考试合格之后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才能进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选拔出合格的带电作业工作人员之后,在日常的工作中持续对他们进行技能的提升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员工不能根据带电作业的特点进行自身技能的提升,就可能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懈怠的心理,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经过对带电作业基本理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工作不断进步,提升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技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结语

第7篇

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

0引言

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接入和传送层。将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的地址。

(2)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ATM信元或IP包。此外,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3)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那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4)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克服了TDM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

(2)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3)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交换的结构;

(4)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品。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 Switch)。

2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2)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3)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P电话体系结构,一种是ITU-T制定的H.323协议,另一种是IETF制定的SIP协议标准,两者是并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等功能。软交换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当然也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3)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角度考虑,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遍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远高于电路交换(每年提高20%),可见软交换在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

2)从用户角度考虑,在传统的交换网络中,一个设备厂商往往供应软件、硬件和应用等所有的东西,用户被锁定在供应商那里,没有选择的空间,实现和维护的费用也很高。基于软交换的新型网络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因为厂商的产品都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所以用户可以向多个厂商购买各种层次的产品,可以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来构建自己的网络。

3)软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软交换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分组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3基于软交换的增强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协议

(1)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框架结构

软交换的引入形成了增强的业务框架,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交换间的接口信令;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提供特殊业务(如IVR、会议和传真)的资源平台,处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2)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接口和采用的通信协议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

外部的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及其使用的协议如下: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和媒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口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2)软交换间的接口。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此接口可以使用会话发起协议SIP-T或BICC(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3)软交换与应用/业务之间的接口协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如:1、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以使用SIP协议或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

2、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可使用COPS协议,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

3、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可使用SNMP协议,实现网络管理;

4、软交换与智能网SCP间的接口,可使用INAP协议,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

4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网是世界上目前分布最广的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载波等多种传输介质。这就形成了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这些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信息需要在不同介质的网络间传输,将需要更多的转换环节。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将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力通信网中网络互通

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络,而且拥有电力系统独有的载波电话网络;同时电力通信网中也存在计算机网络,它们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这就是使得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语音和数据,但随着网络的演进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这对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来说,引入软交换技术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3)统一不同介质的网络

电力通信网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且各自较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方面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各种介质的网络达到了一定的融合互通,在不同介质的网络中传递信息时也省掉了复杂的转换环节。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4)其他方面的功能

软交换具有操作维护功能(主要包括业务统计和告警等)。对业务繁杂的电力系统来说,引入软交换可以对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统计。若出现故障还可以及时地发出告警信号。另外,软交换还可以采集详细的清单,实现对用电量和电话费等的计费。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其应用将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将会产生很多方面的效果。

5结束语

第8篇

一、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化应用情况密切相关,和采用的信息技术也密切相关,电力公司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最为广泛:计算机病毒自产生以来,一直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头号敌人,在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中,计算机病毒发生的频度大,影响的面宽,并且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列在所有安全威胁之首。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的丢失,损失是灾难性的;(2)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网络的联通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企业有许多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用电营销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通过广域网传递数据。企业开通了互联网专线宽带上网,企业内部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收集获取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3)信息传递的安全不容忽视:随着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的内部广域网来传输。同时电力公司和外部的政府,研究院所,以及国外有关公司都有着许多的工作联系,日常许多信息,数据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传输。网络中传输的这些信息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例如被非法用户截取从而泄露企业机密;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非法用户还有可能假冒合法身份,发送虚假信息,给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带来混乱,造成破坏和损失。因此,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企业信息安全中重要的一环;(4)用户身份认证和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急需加强: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一般为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和数据,也只对一定范围的用户开放,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为此各个信息系统中都设计了用户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建立用户,设置权限,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这些措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过于简单,不能灵活实现更细的权限控制,甚至简单到要么都能看,要么都不能看。二是各应用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企业的一个员工要使用到好几个系统时,在每个应用系统中都要建立用户账号,口令和设置权限,用户自己都记不住众多的账号和口令,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更不用说账号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了;(5)实时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电网的调度指挥,自动控制,微机保护等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在电力企业中起步早,应用水平高,不但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视,还实现了对电网一次设备的遥控,遥调以及保护设备的远方管理。随着数据网的建设和应用,这些电网监视和控制方面的系统逐步从采用专线通道传输数据转移到通过数据网络来传送数据和下发控制指控令。由于这些计算机系统可以直接管理和操作控制电网一次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数据网的安全可靠,信息指令传输的实时性等直接关系着电网的安全,其安全等级要求高于一般的广域网系统。随着电子商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逐步推广和深入,如何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可靠,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安全需求的轻重缓急,解决相关安全问题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成熟度综合考虑,分步实施。技术成熟的,能快速见效的安全系统先实施

(二)计算机防病毒系统。计算机防病毒系统是发展时间最长的信息安全技术,从硬件防病毒卡,单机版防病毒软件到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到企业版防病毒软件,技术成熟且应用效果非常明显。防病毒软件系统的应用基本上可以防治绝大多数计算机病毒,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能够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器自动升级,客户端病毒定义码自动更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多种应用平台杀毒的企业版杀毒软件,是电网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的首选。个人版本的杀毒软件适合家庭,小规模用户。

(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信息资源访问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阶段,就必须仔细分析,设计出合理的,灵活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明确信息资源的访问范围,制定信息资源访问策略。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采用增加安全访问网关的方法,来增强原有系统的用户管理和对信息资源访问的控制,以及实现单点登陆访问任意系统等功能。这种方式基本上不需要改动原来的系统,实施的技术难度相对小一些。对于新建系统,则最好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技术,来实现不同系统通过同一个用户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

三、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网络安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执法。企业首先必须遵守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企业也必须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来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技术体系,指导信息安全工作。学习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工作中一项重要而且长期的工作,为此必须各单位建立一个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常设机构,明确领导,设立专责人长期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长能保证信息安全工作长期的,有效的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第9篇

电力能源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从特大型企业的生产到普通居民生活都离不开电能,因此,电力能源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电能借助电网将电能进行分级传输,这中间会有电压等级的变化、输电线路的长短、电磁上相互连接相互耦合等一系列变化或转换,而这些变化随时都是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而问题的出现都会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控制隐患的发生是电力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发生于1990年华北大面积污闪事故,造成了800MW的电荷损失以及177.1T/kWh的电量耗损。综合上述情况,对基层县供电企业推行相关的安全风险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安全风险分析的现状

安全风险分析指的是按照相关的管理方法与规定,详细而具体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到存在于系统中的危险元素、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带给整个供电企业的损失程度一个详细的评估,从而再制定有效措施预防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做到预防于未然。安全风险分析最早源于美国推行的保险行业中,随着在二战后的化工企业中出现愈来愈多的人身事故,为了降低相关的企业损失,企业开始控制危险源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安全风险评价分析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并在该公司的向后十年中不断得到升级与完善,最终提高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准确度。随着风险分析的推出,愈来愈多的企业单位开始采纳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属于自身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在各个企业的发展中,该体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与升级,达到了评价分析更加准确详细的水平。我国在安全风险分析方面也始终保持着钻研的态度,在1981年时,国内劳动人事部首次开展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标志着安全风险分析在我国的起步。总之,安全风险分析在国外与始终受到专家们的重点关注,安全风险体系始终处于完善与升级当中。

3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在供电企业安全分析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其方法也在逐步得到提高与改进。结合如今的发展情况,基层县供电企业安全分析方法经常用于应用当中的主要有:

3.1综合模糊评价

具体操作时,先建立评价对象相关的指标与模糊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通过参照各个相关的因素,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合理的划分,最终得出科学性的结论。模糊综合评判容易掌握,主要在多因素的繁琐方面有着较好的评价效果,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有着较广的适应范围。

3.2以灰色系统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灰色系统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不同的信息,内部特性已知的信息系统属于白色系统,完全未知信息系统属于黑色系统。系统的灰色范围不仅仅包括了模糊与随机性,这两种不确定性以外属性也属于系统的灰色,以此理论为基础,灰色系统分析方法能够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值得信赖。

4安全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基层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只在物的指标方面下工夫,不重视软的指标的管理上,企业每每提及安全的因素,总会出现设备配置以及质量等方面的东西,在软因素方面,只能看到思想意识淡薄之类的言辞。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一旦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②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是企业之本”,人为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最基本元素,只有供电企业中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出人这个因素的全方面作用,才能在安全风险分析中更好地进行相应工作。③安全风险方法并不是所有企业单位都能适用,伴随着安全风险分析重要性的传播,愈来愈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但是结合每个供电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采用同一个安全分析法,每个企业单位只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安全分析方法,才能够在企业安全风险降低方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5结语

第10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安全问题包括电子商务交易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显性的问题,还包括管理、法律和标准等方面的隐性问题。通过对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分析,研究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建立一个安全电子商务环境,将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地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多种技术综合集成与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形成的各种习俗不断冲突,不断协调和不断统一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保障电子商务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是以人为本,从各主体的角度思考,综合协调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它为实现电子商务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平台和安全屏障。

一、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保障策略

安全技术保障技术是电子商务安全体系中的基本策略,目前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专门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比较普遍和成熟。电子商务中常用到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

1.密码技术。密码技术包括加密技术和解密技术。加密是将信息经过加密密钥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解密则是将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密钥处理还原成原文。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

2.身份验证技术。电子商务主体向系统证明自己身份,并由系统查核该主体的过程,是确认真实有效身份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叫作身份验证。常用的验证技术有报文鉴别、身份鉴别和电子签名。

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是指对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中各种资源访问时的权限确认,防止非法访问。它包括有关的策略、模型、机制的基础理论与实现方法。

4.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用一组网络设备来加强一个网络与外界之间的访问控制。防火墙整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分组过滤、应用、电路网关。

二、企业电子商务安全运营管理制度保障策略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运营管理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安全要求所做的规定,是保证企业取得电子商务成功的基础,是企业电子商务人员工作的规范和准则。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系统维护制度、数据备份制度等。

1.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主要从人员的选拔,工作责任的落实和安全运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2.保密制度电子商务系统涉及企业的市场、生产、财务、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机密,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很好地划分信息安全级别,并确定安全防范重点,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3.跟踪审计制度跟踪制度就是要求企业建立网络交易的日志机制,来记录网络交易的全过程。而审计制度是对系统日志的经常检查、审核,及时发现对系统有安全隐患的记录,监控各种安全事故,维护和管理系统日志。

4.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制度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硬件的日常维护和软件的日常维护,硬件维护主要是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客户机以及通信线路进行定期规范地巡查、检修;软件维护主要是规范地对支撑软件的定期清理和整理、监测、处理特殊情况以及对应用软件的升级等。

5.数据备份制度数据备份主要是利用多种介质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存储,定期为重要信息备份、系统设备备份,并定期更新,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三、电子商务立法策略

电子商务安全得到法律保障,首先必须完善电子商务安全相关的法律。如何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可以从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立法范围和立法途径上分析。

1.立法目的电子商务安全立法的目的主要是要消除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障碍;消除现有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保护合理的商业行为,保障电子交易安全;建立一个清晰的法律框架以统一调整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立法范围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市场准入制度、合同有效认证办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保密防范办法,知识产权侵权处理规定、以及广告的管制、网络信息内容过滤等;电子商务调整的对象是电子商务中的各种社会关系。[3.立法途径电子商务法律仍然是调整社会关系,所以应当继承传统立法的合理内核,尤其是基础价值观。具体的立法途径主要是两种:第一是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对于传统法律没有规定的,即由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的社会关系,应尽快制定法律规范;第二是修改或重新解释既定的法律规范。对于传统法律的规定不明确,或与电子商务新型社会关系有冲突甚至存在缺欠的,可以修改或重新解释既定的法律规范。

四、政府监督管理策略

电子商务本质是一种市场运作模式,市场的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有政府宏观上的监督与管理,以协调和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宏观监督与管理电子商务运行中的安全保障体系。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安全保护规范主要有计算机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计算机系统使用单位安全负责制度,计算机案件强行报告制度,计算机病毒及其有害数据的专管制度与计算机信息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制度。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社会安定,促进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过程,有利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网络广告和网络服务业管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决定了网络广告监管的难度,虚假广告、广告充斥着网络空间,网络广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网络广告管理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网络广告组织的管理,必须对网站广告经营主体资格进行管制,第二,规范网络广告内容,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第三,需要有具体的广告审查管制、评估与监测部门。

国家针对网络服务业和网络用户管理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提出了详细具体的限制条件。但是,网络飞速发展,面对网络中的新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深入全面地研究。

3.认证机构管理认证机构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专门从事颁发认证证书的机构,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参与各方身份和信息认定,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认证机构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设立的条件、撤消或者颁发许可证等营业资格而进行审批监督;同时,还要针对其资产和财务状况定期审查,以免发生财务危机,对其信息披露与保密情况、安全系统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监督检查。

4.加强社会信用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安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电子商务用户或从业人员的信用道德问题引发的,在我国尤其严重,甚至大家感叹电子商务在我国“水土不服”。对于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必然存在不少漏洞,这需要广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有良好的电子商务道德意识。除了从法律上采取措施,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自身的道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和企业自律,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舆论监督,消费者舆论监督和行业协会的管理监督。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安全不仅涉及到电子商务公司、企业、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更加广泛地涉及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等诸多方面,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确保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地发展。电子商务安全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了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利益,才能得到网络用户的认可和参与,电子商务自身也才能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宁,吴志刚.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化现状[J].中国标准化,2007(4)

[2]胡艳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而且前所未有地影响其他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严格控制其高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的应用和传播,比较重视信息产业的安全状况;而我国无论是在主观意识上、技术标准上还是产业管理政策上,都忽视了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防范。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如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提上日程。笔者从产业安全的含义界定、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构成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加快创新发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的定义

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对产业安全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但概括起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的认识问题。从狭义角度看,产业安全仅仅只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不涉及技术领域,只是运用经济手段寻求经济的安全性,是指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从广义角度看,产业安全指的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重要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使产业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能够抵御外来各种因素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一)产业保护理论

产业保护理论是研究产业保护对象、产业保护手段、产业保护程度和产业保护效果的一种产业安全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产业保护的目的是保护产业的竞争力,使被保护产业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保护的手段应该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用多种保护方法;保护的对象应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节能的产业和具有强外部性的产业;保护的难点是对开放度和保护度的把握,在国家层面上是开放的,在产业层面上是适度保护的,即应为产业发展提供开放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保护措施。可见,产业保护对竞争环境的培育很重要,这种保护应是暂时的、高效的,旨在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技术外溢,并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才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集合构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形成及发挥。也就是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和形成的优势,它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从竞争优势的形成角度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强调和依赖于企业的策略行为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等。

(三)产业控制理论

产业控制理论是从产业控制力的角度探讨产业安全的理论,它主要关注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股权、技术、品牌、经营权、决策权的控制,而对东道国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东道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一国的产业控制力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本国资本对国内产业的控制力和对市场的占有程度;第二,是本国政府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力和产业政策效应。产业控制力的高低主要受国际资本进入的影响,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会侵蚀本国资本的产业控制力。

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释义及其构成分析

与一般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研发投入高、创新速度快、风险性大等特点,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内容与一般产业安全相比,运行过程中对技术和信息传递的要求更高,具有特殊性。根据产业安全的概念,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水平时,不仅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注意电子信息产业中技术开发、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因此,本文对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是指一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其所处的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保护措施相对合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相对完善,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保持要素的高投入并持续培养以技术为核心的内在竞争能力,使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抵御外来各种因素带来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可以分为经济安全和技术安全两大部分。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

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是经济领域中的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考察产业所处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在国际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何在,是否有竞争优势;产业和产业内技术是否过于受国际市场制约;政府和企业对行业的控制程度如何,是否很大程度上受外资和国外市场的影响等。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部门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投资等方式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环境产生影响,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和保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开发政策、风险资本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等。

市场竞争环境是指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与国际体制接轨,我国的国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芯片、手机、电脑等高技术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销售。但同时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进入,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同一行业或行业之间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否扩大市场份额,取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

2.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持产业的生存空间是指国内产业的产销量应该快于或至少不慢于国外产业产销量的增长,只有这样,国内产业才能保持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余地。而维持产业一定的生存空间要求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能够显示一国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揭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电子信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在国内市场上,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其竞争力较强,因此,在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方面,更侧重于其国际方面的竞争力。

3.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对外依存度主要反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依存度过低,说明一个国家产业发展过于封闭,而太高又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在对外依存方面是否安全可以从产业的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资本对外依存度和技术对外依存度等方面考察。

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原材料、零部件进口和产品出口外国市场等的依赖程度。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越高,产业受国际市场负面影响因素就越大,产业的生存安全度就更低。参考国际经验,将进口依存度的“基本安全”状态范围定在30%较为合理,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可以算出其它安全值。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如果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较高,说明对外国资本依赖度越大。如果外资供应有较大的变动(如撤资或垄断),那么将会影响到产业的正常发展。

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在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下,短期存在着技术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产业停滞风险;从长期看,如果引进与消化不能协调进行,产业不可能建立起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安全更没有保障。一旦外方停止转让技术,而产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又严重不足,将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生存安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许多行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4.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与产业对外依存度相同,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主要反映本国政府和企业对产业的控制程度。如果控制力过低,某一行业有过多的资本股份和市场份额控制在其他国家或集团手里,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没有自。反之,如果控制力过高,又不利于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考察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是否恰当,可以从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和外资技术控制率等方面考察。

外资市场控制率反映国内产业市场上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按照国际反垄断法的规定,该指标的警戒线为20%,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股权控制率反映国内企业资产股份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通常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份额达到20%~30%可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因此,该指标应限制在30%以内,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技术控制率是从技术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的情况。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与国产化率之和为1,可通过国产化率计算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将外资技术控制率按产值加权平均,即可得出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和信息安全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和信息高要求的特征,在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安全时必须考虑其技术和信息安全。

技术是把“双刃剑”,凡有技术使用的地方,就有安全问题存在,技术发展越快,技术给人类安全带来的威胁就越大,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具体体现。技术的社会后果,是指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之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或不良影响。技术的社会后果,一是背向社会后果,二是侧向社会后果。背向社会后果,即技术成果被用在与该项成果创造者的预想和公众利益完全相反的方向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时应考虑好此项技术是否会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加强防范,采取一定措施,利用技术有利的一面而控制其有害的一面,保证产业技术的安全。

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特性,此行业对信息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再加上电子信息企业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商业机密都存放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内,所以这些都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旦管理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电子信息产业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从大的方面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运行安全(主要是由网络和计算机构成的平台)、交易安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个人或单位隐私保护。

参考文献:

1.何维达,宋胜洲等.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第12篇

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对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电力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工作量,满足用电客户需求,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关乎到社会的稳定性

电力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电器设备种类繁多,如果电力企业出现生产运营障碍,就会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人们的生活处于混乱状态,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性。从电力企业本身而言,其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而且还具备公用事业的性质,因此电力事业的安全问题,也是关乎人们生产生活、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1.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

电力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甚至导致企业停产,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电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具备生产实力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电力能源的需求日渐加大,更需要电力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3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电力生产特点所决定

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是系统化管理过程。发电厂所生产的电能经过升压变电站传输到输配电线路上,再经由降压变电站,通过配电线路传递给用电客户。电力能源具有无法大规模储存的特点,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形成产、供、销管理体系,促使电力能源的生产、供电和销售同时完成,并最大程度地确保电能的供需平衡。这就意味着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电、供电和需电要通过科学化调整,以确保合理供电满足用电需求。如果电力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力企业运营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甚至发生严重的连锁反应,因电力设备的损坏引起大面积停电。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匮乏

电力企业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安全管理上仍然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而呈现出滞后性,与目前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与其他性质的企业有所不同,电力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存在着竞争优势,导致企业领导以及普通员工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不仅在安全检查中敷衍了事,而且还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安全生产基础地位的削弱,危机意识的淡漠,甚至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安全管理工作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其没有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

2.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电力企业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责任不到位的现象。涉及到安全管理问题,往往存在着任务分配形式化,而没有落到实处。同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缺乏管理责任的连贯性。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系统化管理,但是往往存在着负责生产管理的领导忙于生产任务,却忽视了安全生产调查研究工作,导致与生产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的现象。此外,在安全生产进程中,一些问题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是要彻底分析,就要多方面考虑,挖掘深层次原因。但是由于电力生产人员并没有对安全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安全生产措施难以完善。

2.3安全管理人员缺乏隐患辨别力

受到电力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知识水平欠缺,责任感不够。电力生产环节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缺乏工作责任感必然导致隐患辨别能力不够。对于一位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来讲,如果对危险源缺乏推断意识,就很难意识到生产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3.1注重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的安全理念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那么安全生产管理就要以此为指导思想,确保电力企业生产工作安全而有效地展开。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电力企业文化中,采用多种方式在电力企业内部普及安全常识。与此同时,还要根据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并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诸如理论知识问答、安全技能竞赛等等,将安全意识灌输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观念意识当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展开,在电力企业中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惯性违章现象、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等等,都会在安全教育和宣传效应下予以消除。当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即便是引进了新技术,更新了设备,也会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对故障设备的处理进行深入探讨。

3.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要落实到位

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其中的各项管理职责落实到位。要坚持行政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的制度,从管理的角度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在实施全方位安全生产的时候,要对安全生产的路线和设备进行划分,将各个区域的责任进行分解并落实到责任人。为了促进全方位管理的新格局,还要求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落实到绩效考核中。将安全生产与个人、班组以及部门的利益挂钩,并建立考核指标,实现安全管理全员化、全过程管理。

3.3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过硬的电力人才队伍。开展必要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一方面确保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技术素质,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4结语

第13篇

(1)内网网络结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3结语

第14篇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愈发严峻,虽然我国电力安全的生产水平总体来看较为平稳,使得电力企业中的安全生产事故逐渐下降,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安全事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说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而这就需要我国的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于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安全事故的出现。

2新员工安全教育以及培训的方式与内容

2.1提高领导重视第一,应当加强对于安全的考核。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来说,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领导者进行督促,从而使其真正的能够从意识上将年中考核作为单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能够进一步的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重视新员工安全教训培训工作、以及能够及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训任务的领导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新员工培训工作不足的则适当的予以处罚。第二,也应当对领导进行适当的培训。这首先需要电力行业对企业中的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并使其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到我国目前更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最新的安全知识、安全政策。其次,作为电力企业来说也应当经常的组织领导干部集中的进行安全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以深入事故现场的方式进一步的使企业干部能够加深安全生产的印象,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使这部分领导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

2.2增强内容的针对性第一,需要加强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保证能够使员工更为深入的对电力企业日常生产以及经营的相关基本业务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在熟练掌握企业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则应当对新员工开展三级教育,即:一是国家以及地方安全电力企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是工地施工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特点的教育;三是本工种的专业安全生产教育。通过上述三级教育的开展,则能够较好的使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进而能够时时刻刻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注重。最后,也需要经常性的为员工开展岗位技能的专业培训,从而以这种方式使新员工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安全意识都能够符合我们的要求,并使其标准化作业水平以及实际的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提升。第二,在对新员工开展教育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了企业老员工的安全教育。首先,需要能够对企业的老员工开展新型施工设备的技能培训,从而能够使其更为熟练的掌握这部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原理。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员工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如新的安全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等等,从而使这部分老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带动新员工开展工作。

2.3创新教育方法对于企业安全教育的方式来说具有很多种,比如讨论法、灌输法等等,而对于各种方法来说其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为了能够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得到提升,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其中,较为创新的方法有:第一,榜样教育法。对于榜样来说,其对于员工的教育以及示范来说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则应当能够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以良好的行为示范以及高素质等等使企业施工人员的工作信心以及力量能够得到提升。而这就需要领导者真正的成为模范执行者,即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保证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真正的为员工做出榜样。其次,作为领导者来说也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的为员工灌输安全施工的理念,从而在行为以及知识上使员工能够受到更大的影响。第二,事故案例教育。对于事故案例来说,其则分为正面以及反面的案例。而在企业教育的过程中,反面的案例则往往能够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首先,其能够对新员工带来较大的警示,通过记录的方式还原事故发生的悲惨场面,则能够为员工带来极强的冲击以及震撼,从而使员工在实例面前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则能够起到一个惩前毖后的作用,通过反面事故的讲解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出现。而在企业讲授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建立专门的事故档案以及收集同行业的事故资料等等,并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向员工细致的分析事故处罚结果,从而使员工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安全事故同人身安全、经济收入等等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另外,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时也可以适当的加以情感引导,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新员工的印象,进而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2.4加强队伍建设要想开展好安全教育工作,一个好的队伍是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企业应当首先加强现有领导者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及考核,并通过适当的制度规范其行为准则以及执法手段,从而保证其能够以良好的带头作用来执行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吸收安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技术人员来到安监队伍中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将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的安全理论方面的学习。最后,企业也可以适当的邀请外界的优秀学者以及专家。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具有丰富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使其能够更好的深入到培训工作中去。

2.5加大教育投入电力企业应当专门的设立安全技术培训的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生产成本,实行专款专用。一要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能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二要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室(会议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加强各类培训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正规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3结束语

第15篇

1、集中性原则。集中性原则体现集权管理思想,是要保证电网公司集团总部可以全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归集与管控全部资金,使这些资金的流动与运用达到最优配置。过于分散的资金虽能使下属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相应带来的是资金风险和成本加大,资金分散沉淀与周期性闲置不利于电网公司集团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为了电网公司发展战略的协同性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贯彻“资本在最关键的领域优先分配”的思想,公司应采取资金集中管控原则管理,实现资金中归集、集中支付、统一融资、统一调度以及统一运作,有机协调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规模效益,降低资金闲置率及资金利用风险。

2、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电网资金管理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电网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以及《资金管理标准》、《资金安全管理办法》,构建电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严格电费收取各流程,规范资金支付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审批、复核制度,全面降低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在进行大额资金调度、资金运作时,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按制度预先制定计划,经公司总部批准后方可实施。且资金运作也不是以纯粹的高收益为目的,仅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的进行些稳健项目投资,争取实现流动性与效益型平衡最优。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前提。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位职以及有效适用的内部管控措施保证电网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公司资金安全管理就要走标准化管理路线,包括执行统一的资金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统一的基础环境设置、资金安全管理运作机制框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范本。各单位按公司统一标准制定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适合的实施操作细则,将资金业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智能化原则。该原则指借助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实现集中控制。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也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的资金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资金监控系统以及全面的资金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银行账户、资金流量与资金存量的在线管控,实现资金安全风险预警,为资金安全管理提供先进有效地手段。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缺乏统一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流程。虽然公司各单位建立了部分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但由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执行效果难以保证。比如电费收取方面,如果监督执行不力,很容易产生电费资金少收、挪用、不及时上交贪污等风险。再如资金支付方面,由于支付项多、支付频率高,如果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很可能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甚至舞弊。

(二)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受到局限。公司资金收支点多而广,产权级次达到五级,全资及控股单位较多,银行账户数量较多。如此庞大的资金进出,单靠人为手工跟踪检査并不可行,尽管各单位对于部分资金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电子支付系统、费用报销平台等,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滞后、生成的管理报表不准确等现象。部分常态性、经常性资金业务,例如,资金实时监控;资金支付计划的编制、审批、上报;资金流量情况表的编制等,公司更是急需实施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公司各级位无法有效对下级单位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严格监管,又加上基层单位资金管理水平高低不等,部分单位资金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导致资金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内部资金控制乏力。目前,很多电网企业受产权等因素影响,对所属子公司资金直接控制能力较弱,造成资金分散沉淀,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其次,数目众多的电费账户管理和核算由营销部门移交到财务部门后,未达账项仍旧较大,导致集团本部出现资金监控盲区。此外,由于资金流动信息不能实时全面反映资金运营状况,使得集团本部对资金流量不能有效控制,导致资金流入与流出进度不匹配,上述三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给集团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资金管理考核有利于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效果评价并量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司资金管理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各级单位和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目前公司总部对下属单位资金管控力度不够,资金考核评价机制也尚未建立。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仅仅是资金管理的一种手段,资金管理的首要目的是确保全网资金安全。资金安全管理必须以规范的制度流程、标准的账户管理、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为保障。针对公司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资金安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确保电网企业资金安全。

三、结论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