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学习方法、英语、重要性
随着英语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在英语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事半功倍,学生会愈学愈高兴,学好英语的信心会愈来愈足。反之,方法不对头,学习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学生会愈学愈没有劲,甚至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必须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
许多小学生学英语还存在不少陋习,如习惯于死记硬背,喜欢通过汉语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不会用英语交流,不太讲究英语阅读技能的学习,课后不复习,家庭也缺乏英语学习氛围等。目前,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不是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理解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预习能使你在课堂上抓住自己不会的地方有所突破,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t′s the Mid-Autumn Festival,第七单元These horns are too big,第十二单元Christmas,第十四单元A Fairy Tale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想像故事情节,圈出生单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等。合理安排预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有的同学是边读书边思考,对新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同学是在预习时读、画、圈、点,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
第二,上课要认真听。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尽管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管现代课程理念提倡活动、民主、自由,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你也要把认真听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老师少讲精讲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将是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
因为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接下来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在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透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好问,多思。并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要争取用多种方法解析一道题,比较各种方法的简便程度,这也是对以前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这样,能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课后复习可以给学生布置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的作业,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给学生讲大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狮子和公牛”、“圣诞节”、“小红帽”的故事等等。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多用英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摆脱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状态。
除了课后复习外,还可以在双休日进行定期复习和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要适当变化形式,力求生动、形象、有趣、有效。如可以采用诵读或者背诵等方式复习,也可以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复习,也就是在实践中复习。
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复习”。避免过度疲劳可适当分散复习。“过度复习”是指对需要牢牢记住的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后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识记,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如背一课的英语单词,背了五遍就能记住时,还要继续背三遍,这三遍叫“过度复习”。花的时间虽多了一点,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继续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把新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记忆。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扎实。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一、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虽说现在我国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能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的健康成长,还是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就不仅有益于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在学生失意时宣泄内心的愤懑;如果学生喜欢一门乐器的弹奏,那么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假如学生喜欢做手工,那就对动手能力及智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只会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那么利用假期提前让学生们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组织学生们在假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将来改造社会做准备。
三、自学一种生活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小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提升自学能力又能培养生活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一些生活技能。既让学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还能为学生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举三得。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论以后的科技如何发展,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论以后的竞争多激烈,学生才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组织一场创新大赛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更何况我们学校中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不能一概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他是一名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虽然一个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擅长进行体育运动。虽然一个学生在平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虽然一个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但是他的英语很拔尖。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创新大赛,比赛内容不做限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生活技能上的创新,更可以是创新一种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因材施教。所以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
关键词:自我营销;包装;积极能动
一、自我营销的概述与作用
营销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营销在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又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市场营销的推广作用,往往市场的经济效应会有成倍的功效,所以经济体制的市场离不开营销,营销在经济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和功能性,使得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扩充到很多领域,政治公关、经济谈判、文化传播等多领域都在享受着营销带来的便捷和推广。营销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是自我营销、自我推广,即通过对自我的包装,找到适合自我特色,凸显自我特点与长处的推销手段,这种自我营销具有针对性强,自我特点放大,凸显自我功效的作用,自我营销也成为当今人们进行自我宣传、自我包装的有效方法。
二、高校应用“自我包装”营销方式的体现与作用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与市场需求的有限性使得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成为了高校急于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如何能顺利的将培养的大学生送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如何能解决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困难,如何能缓解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岗位需求的矛盾,这都需要高校提前做好调查与规划,提前部署大学生就业前的自我管理教育与就业引导性教育,在就业引导性教育中应提早纳入对大学生“自我包装”的营销教育,因为任何教育都是被动的灌输与宣传作用,只有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学习对于学习者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自我包装与自我管理就是让高校学生提前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意识,积极主观能动的做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学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就业市场。
1.语言的自我包装营销在就业中的作用
高校在加大对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包装营销时,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语言的包装营销,因为语言是我们与人沟通与交流最基础和关键的工具,也是我们工作中使用最多最快捷的沟通方式,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在很大成程度上展现了一个个体的文化、涵养与素养,语言更可以展现一个个体的气质与性格。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语言应用的自我包装,大学生应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正式场合应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有力,说话语速应场合和情景的不同掌握,语言表达清楚,发音清晰,语言表达内容文明,注重礼貌用语,特殊场合和工作环境专业用语,学会职场用语的规则与技巧。只有掌握了适度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才能在职场中有利的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大学生要在就职前学会正确合理恰当的语言表述,学会用语言包装自己,正确营销自己。
2.注重形象的自我包装在自我营销中的作用
自我形象对于个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相互接触和相互了解的首要印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包装”营销时不能忽略对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引导与教育。个人形象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平时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仪容进行培养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应穿着简单有活力凸显大学生身份的服装,将来在工作岗位应穿着适合本岗位要求的着装,着装大方得体,大学生要学会基础的穿衣规则与搭配技巧,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掌握适合自己的发型与妆容,个人应保持干净卫生的形象。除了要学习仪容的包装营销外,大学生还应注重仪表的包装营销,因为一个个体的魅力的展现除了长相衣着等外貌表现外,仪容仪态也非常重要,大学生应学会加强自我仪表仪态的包装营销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有素养的大学生,平时注重自己的走路和坐姿的方式与形象,注意自己进餐与公共场所的说话与吸烟等细节的要求,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仪态,只有找到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将来在职场中,大学生才能做一个积极健康有活力有思想的年轻职业者,所以大学生应注重对自己仪容仪表的包装,在对自己推荐和营销中才能将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别人,才能在择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3.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包装在自我营销中的体现
大学生对自我的包装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是对自我专业素质的学习与培养,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对自我很好的展现,虽然专业不是绝对和必须的,但是良好的专业素质可以体现个体的好学的精神,也能体现个体懂得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个体的自制力,拥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个体在自我包装营销中也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能否有胜任专业岗位的基础和能力。
4.个体良好的工作素养包装的重要性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包装营销时,应加强对大学生工作素养的培养与教育,良好的工作素养是大学生将来走向职场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应在校期间不断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团队合作与竞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总之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包装营销时,一定要将自己培养和锻炼成拥有良好心态,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有方法,讲方式的综合能力就业者。
三、小结
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在校的就业引导性教育,不断从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大学生的自我包装营销做到有特点有针对,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力。
参考文献:
[1]郝星光.产品包装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江西食品工业,2004,(3):49-50.
[2]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5-118.
[3]冯丽云,王利.现代营销实务[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
[4]何巧红.产品包装与营销策略[J].包装工程,2000(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终身教育
1.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1.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体育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现代的学生,学业繁重,这对于脑力与体力都是较大的挑战,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终身教育,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树立健康观念,注重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不断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就要练就健康的体魄,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为终身教育提供可实践的项目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上,同时还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可实践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及身体素质,为他们提供或建议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此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一些体育运动常识,教会他们自救常识、自我锻炼的方法和途径等,这都为以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提供可实践的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1.3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提供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高校作为教学机构,可以通过科学、可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体育训练提供指导。这样就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方式,减少盲目性的存在,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渗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传授给学生,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于他们平时的体育锻炼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2.目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2.1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太过薄弱,很多学生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只要将专业文化课学好就行了,忽视了对于体育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塑造和培养。在高校体育课上,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于老师教过的方法和技能不重视,这就很难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更有甚者会采取无故请假或者逃课的方式来逃避对于体育的学习。总之,过于轻视体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2.2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讲,一般一周仅仅安排1—2次课,缺少课下师生的互动,学生在课下很少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数量少、频率低,没有活泼有趣的体育项目作为支撑,学生自然会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总的来说,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制度的建设和培养等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学生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
学生的兴趣不高,体育能力欠缺也是目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所以在认为体育学习可有可无的情况下自然会放松对于体育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即便学生有对于体育的渴求,由于教学过于输送,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指导和提升,这就很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总的来说,学生作为高校体育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
3.1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
要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应该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在教学思想上,要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制度化,将其纳入对于学生考核标准中去,实现学生体育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挂钩,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讲,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实现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个人身体情况来设置总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增加体育项目,比如空竹、篮球、足球、健美操、太极拳、健身跑、游泳等;教学方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另外,还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体育项目,从而让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3.2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
要想增强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多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可以充分地利用校报、橱窗、黑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比赛、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的举行,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以此来督促他们去进行体育锻炼,实现个人体育能力的提高。通过适当地宣传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体育艺术的培养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进一步促进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养成。
3.3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方式,课内外结合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和途径。不仅仅要充分地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课下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活动实践中去,不断地提升他们对于体育的重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的锻炼模式,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说出来,这样可以实现一对一地解答,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把体育健康课程与课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体育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约束,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体育与日常活动的结合,促成终身体育教育的顺利实现。
3.4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因此要想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体育,不仅仅强化他们个人的体育能力,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成功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他们能够自发地实现对于体育的重视,自觉树立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还为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办法,促进个人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对于高校体育学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完善;加强宣传,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作为体育老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终身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炼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18.
[2]张涛.结合终身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3]陈少宇.从阶段体育到终身体育———谈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应答[J].体育师友.2005(02).
[4]郭玉.从终身体育视角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
一、学校向留学生宣讲培养方案中的汉语学习要求
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此规定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明确规定: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学教育学制六年,汉语作为必修课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在“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具备如下知识”的第一条就是: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在“课程计划”中,中国概况、汉语、医学汉语排在前三位,且要求各门课程考试或考查合格。
宣传中国政府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要求,是为了让他们首先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并重视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质疑和抵触心理,为汉语教学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安排汉语教师向学生宣讲汉语学习安排,让学生做到胸中有数
在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六年学习过程中,汉语虽不是专业课,却是伴随他们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第一年通常为汉语预科学习或汉语加强阶段,随后五年的学习中,不仅还会一直伴随着普通汉语的学习,更有医学汉语的学习。
汉语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他们汉语学习的全过程,如各门汉语课程介绍、HSK情况介绍、开设医学汉语的必要性等等。这些问题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汉语学习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在汉语学习中不会或较少产生目标和过程上的疑惑,从容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因此这是入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安排老生给新生开设汉语学习讲座,介绍汉语学习经验
在来华的医学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新生和老生有着密切关系,即很多新生是受到老生的影响才来到同一所高校学习的,因此老生对新生的影响很大。老生往往会把自己在学习上的体会和感受传达给新生,使新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最初甚至是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利用这种影响力,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老生,尤其是已经进入到实习阶段的老生在新生入校教育之时给新生开设学习方面的讲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介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让老生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诉新生应抓住初期对汉语学习的新鲜感,尽快掌握正确的汉语学习规律和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让新生了解到,汉语好的学生不仅日常生活方便,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学习中如果能用汉语跟老师交流,会得到医学老师更为精确有效的帮助。在中国医院实习阶段,医生更愿意指导汉语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病人也更信赖能用汉语跟自己交流的留学生,乐于接受和配合他们的治疗。
2.向新生展示学习汉语的广泛就业前途。来华医学留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回到本国工作,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留在中国发展。其中有的如果打算从事医疗工作,他们就要参加中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对他们是不言而喻的。还有的学生毕业之后不再从医,而是从事一些外贸活动,这些留学生汉语能力一般都比较强。这种就业前景为新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选择。
3.向新生介绍一些大型汉语比赛活动,如“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这个比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留学生参加。通过对这种活动的宣传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为他们的汉语学习增添动力和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证明,对刚刚踏入中国大学的医学留学生来说,只要抓住初期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确实能为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和学习打开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打下一个坚实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注:本文是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来华医学本科留学生培养中的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曦.浅谈医科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
[2]秦雯.浅论医学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重要性[J].读与写杂志,2009.
一、德育教育对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本身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德育是思想意识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的总称,德育教育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够从多渠道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结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素质的教育。在技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身思想认识水平、道德判断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并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技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德育教育影响力,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对技校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现阶段,尽管技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技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具体分析,我国各地区技校中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并且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到技校学习前一般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在学生进入到技校求学后,尽管学校已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在学校中经常做出打架、骂人、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对技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所以针对当前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具体情况,技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对技校学生实施较为全面的德育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争取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借助德育教育促进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措施
针对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现状,技校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育和指导,真正发挥出德育教育功用,让学生对相关事物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技校学生在接受技校教育指导后,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1.教师应该积极树立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树立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自觉的学习榜样,以榜样为标准,严格约束自身行为,长此以往,学生受到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思想认识、行为规范水平必然会有所提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对学生实施人性化关怀,以积极、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学生的可模仿性和可借鉴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真正借助德育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2.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对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促使德育教育的功用得到全面发挥,就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技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接受思想教育指导,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学生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的思想引导。如针对化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化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够完全按照操作规程工作,降低安全风险。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施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借助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辨别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不做出有损客户权益的行为,维护信息安全。这样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德育教育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全面发挥。3.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对于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工作,不仅应该将德育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技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为了进一步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其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融合,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能够自觉树立自尊自爱的思想,形成坚韧顽强的意志,为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学生也能够接受相应的德育思想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基于此,技校教师应该明确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进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强化,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技校中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一定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对技校学生实施较为完善的德育指导,进而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功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专业素质,也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本文以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能够为技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思想引导提供相应的参照,在促进技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佟杰 罗淑芬 单位:广东城建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玲,吴志军.应对时展,构建技校教育的德育平台——德育工作方法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84-184.
[2]黎周浩.以体育引导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7(1):57-58.
[3]齐淑敏.如何对技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8):336-33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训练
一、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科学专业化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特定的教学背景和特定的教学内容都影响着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句法、语义及实效等特点,因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他们都与日常用语不同”。由于小学生的所学知识有限,相对而言所训练的数学语言更多倾向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1.数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语言的工具性显得特别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讲,“说题”比“做题”更难,也更重要。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现出突出地位。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决定了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开动了大脑这个思维的机器,思考的是否正确,想的是否有条理、有依据,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靠思维的工具――“语言”来检验。因此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
三、训练数学语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1.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的言语必须合乎一般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晰、明确,对判断、推理的程序把握要准确,做到说话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二是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2.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首先,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教师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同学回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教师问:“8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那么8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发现自己表达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弥补了该生语言的缺陷,强化了正确的概念。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这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3.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思维模式”去模仿
例如数学倍数应用题,可以这样教学。“小明有红花四朵,黄花是红花的三倍,黄花有几朵”。教师提问:(1)谁和谁比?(2)把谁的朵数看成单位“1”?(3)黄花有这样的几份?(4)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则计算?这样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思路,去讲去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反复练。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用数学语言。
4.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手段
(1)概念教学。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简、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也是训练学生的重要手段。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计算题教学。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像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
(3)文字题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也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手段之一。它是把式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比如除法式子:36÷9,简单的一步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①名称读法: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②直读法:36除以9得多少?9除36得多少?③意义读法:36里面有几个9?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36是9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9倍是36,这个数是多少?而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就是36÷9。像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为“数学式子”,以“说”促“思”,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了一些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文章的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美,要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鉴赏形象美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能够使我们受到教育,其中有着非常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鼓舞和美的感受。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向学生进行形象美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人物比较,感悟那些先进人物的伟大从而更加喜欢他们。比如,鲁迅的《少年闰土》一课,通过鲁迅的描述“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展现出闰土的可爱、活泼、知识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愈加喜欢闰土,将那种聪明伶俐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力。
二、感悟意境美
小学生缺少高知识水平,对生活领悟得较浅,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也不够透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让他们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意境美得到更广阔的展示。我们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借助景物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鉴赏。例如,学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诗中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具有深邃的艺术意境。让学生借此遐想,他们就会想到大好的春天鲜花开在长江岸边,彩蝶起舞,花香四溢,滔滔江水向东流,片片船帆在天水相连中游使……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达到了审美的效果。
三、品味语言美
【关键词】行为状况 有效方法 后进生转化
对低年级小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渐进性,采取适合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选用生活活泼的、故事情节强的教材内容,做到爱心、热心、耐心,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低年级小学生思想行为状况
目前,低年级小学生思想行为集中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业、做事情马马虎虎,能凑和就凑和,把“多”写成“夕夕”把“明”写成日和月,等等,作业应付,不求质量,急于玩耍。
2.做事磨磨蹭蹭、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起床磨蹭、洗漱磨蹭、吃饭磨蹭、上学磨蹭、大人急得团团转他却稳如泰山。
3.家庭小皇帝,唯我独尊,他说什么,家长必须做什么,他要什么,家长必须给什么。
4.“一主两仆”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床,左臂一伸妈妈穿,右臂一伸爸爸穿,不想洗脸家长忙着帮他洗脸,不想吃饭,家长一口一口喂,在学校表现为,不会劳动不会值日,放学后等家长来帮助。
5.说一不二,没有商量的余地。
6.不知道爱惜公共财物,不知道爱惜花草树木,做了错事不肯承认。
7.给家长、老师撒谎以达到不写作业等目的,有的学生找同学代替家长签字。
以上这些现象,是由于漫长的家庭教育模式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家长过分溺爱往往培养的是单项的爱父母爱孩子,孩子从小在爱的漩涡中长大全家把他当恒星围着他转,使他开成了一种变态心理,别人只有爱他,他可以不爱别人。
二、 不断探索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1.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持久的道德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水平在小学阶段是差不多的,但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往往差别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道德品质,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在部分学生看来把打架作为展示自己的勇敢,把吃喝送礼视为好朋友的标志,把坏人当做英雄在日常生活中仿效,加上漫长的家庭自由生活所养成的种种不良习惯,要想在很短的时期待内克服是不可能的,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性,对纪律道德的不理解性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俗话说:十年树木要,百年树人,给教理的劳动带来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付出爱心、热心、耐心和艰辛,否则,欲速则不达。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纯真可爱、顽皮活泼、好奇好胜、好动好问、兴趣广泛、求知欲旺,同时,也是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用一颗爱心、一片真情,为他们支撑一块没有风雨的天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为学生的禀赋的潜能的开发创造成一种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朝着预定目标发展。
3.根据年龄特点,采用故事情节强的、生动活泼的教材。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适宜成人化、生硬呆板的条条框框式的说教,选用英雄的故事、模范的事迹、伙伴们或周围的好人好事来吸引,感染、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模仿,在精神崇拜。
4.强化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学生道德目标落实的基础,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充分利用班队会,学科优势,学科渗透,《小学生守则》《日常常规》《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校规、校纪,循序渐进地规范学生行为,多表扬,多引导,少批评,让学生感觉爱到制约的作用,体验到自觉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乐于接受教育,自觉规范行为。
三、 转化后进生是提升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任何班级都存在后进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学校外部因素,学生本身内在的心理,发育等因素。对小学生来讲,家庭影响比较我严重,任性、自私、冷漠意志性格缺失理性的自制力,很多家长对老师说:要好好管管我的孩子,不听话,逆反心理强。转化这样的学生所花费的劳动、精力经培养优生所花费的劳动、精力要大几倍或几十倍,其效果甚微,如果采取一味批评,冷眼相看,得不到师生的爱与帮助,将越滑越远,转化后进生是提升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下决心,下力气,要让这些迟开的花开得更加美丽和灿烂。
关键词 高职;诚信;教育;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多地是把目光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上,而对于个人素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则所提甚少,一些社会学、伦理学知识更鲜有提及,这势必导致部分“技术水平高、道德水准低、责任意识差”的高职毕业生参与到经济实践中,使社会整体工作质量有所下降。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将实用性操作、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道德情操这一基础教育却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大多数学生专业技能过硬,而德行缺失。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学生仅仅拥有娴熟精湛的技艺,却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那想为社会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就只是一句空洞口号。
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加强德行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掀起一场讲诚信、树新风的大学生诚信教育风潮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已逐步把以“诚信”为重点的加强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作为优良传统的继承者、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未来社会的开拓者的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建设未来社会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们,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必定会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增加隐性危险和不稳定因素。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为有着承担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历史重担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如果诚信意识在他们中得不到弘扬甚至被忽视、违背,那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将会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和学校生源方面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因此,一个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招牌就是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品质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果在校高职大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诚信教育、自觉树立创新观念、养成以诚为本的行为习惯,会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这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再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就业市场充分开拓的重要前提。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靠的是自身素质和真才实干。但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离校求职时,存在多种缺乏诚信的现象,如在制作求职简历时弄虚作假,在应聘时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签约后随意毁约、动辄离职,给学生本人、用人单位及学校声誉都带来极大损害,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充分开拓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充分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最后,它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同志提出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成长分为好几个阶段,而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就是高等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成长中树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将在其一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诚实是做人之本,诚信是立事之根”,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只有养成了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取得事业上的发展与成功。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将是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维护。在社会大众眼里,大学生是时代骄子,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望,而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正因为如此,个别大学生的不诚信之举会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在整个社会都呼唤诚信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大学生不恪守诚信,对其形象的破坏将不言而喻。
诚信是每个人做人最基本原则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失去诚信,整个道德体系都要动摇。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对学生本身求职、就业、交往有很大帮助,同时,可以给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使高职教育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玉平.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六个方面抓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2]宋希仁.诚信与信用之辨析[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肖继军.关于加强我国高职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达能力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人不能理解语文的意义所在,理由是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都没有了语文课程。其实,语文的意义何止如此,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人就不可能形成逻辑思维,没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就没有办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好语文阅读,就不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语文对于每一个人小学生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1.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语言是文学审美的特殊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书面表达能力则是指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则起步于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需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多领域、多层次接触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代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圣人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当今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语言智者。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强调“说”的重要性,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方法,为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其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锻炼。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表达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依旧以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成绩来认定教学的优良,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语文成绩好,作文写的好,就是好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很常见,各科成绩很优异,但比较沉默不语,性格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重视口语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各方面更优异。
2.2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我对表达能力不够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课外业余时间中主要以课本的基础知识来进行复习、预习和理解,对阅读表达能力方面的认知是模糊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时间很少,课外业余时间学生也不会有意识去学习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训练才能提高,长期下去,老师的不重视,学生也自我意识不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就导致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欠缺培养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加强学校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学校的重视,是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各项素质的基础,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并且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3.2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所以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师不仅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能让他们认识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们认识到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对表达能力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和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教育;心理品质
一、语文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二、教程目标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三、实施方案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加强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德育,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批改作业,补课辅导。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德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而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德育寓于各科之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怎样,都应发挥语文对德育的工具性,利用语文的独特魅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的栋梁。
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1.是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的需要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总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时,提出了未来人才的七条最重要的标准,即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分析这些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健全人格是各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人格一旦缺失就谈不上人才。
2.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健全人格培养应成为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了新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次变革,必将使思品课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上起到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总体上比较健全,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90%青少年儿童心理、人格是健康的。但人格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以中学生为例,常见的人格问题有:自卑、自闭、自私、自我放任、过分内向、孤僻、狭隘、偏执、抑郁、焦虑、冷漠等,由此又会导致许多行为问题。因此,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已是刻不容缓。
二、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格的措施
1.改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人格培养,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多元化教学,导致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效果一般。所以,教师要改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将人格教育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重点,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开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要健全教师人格,身体力行,以身示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直接影响。教师要“弯下腰来”,以平等、信任、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能“海纳百川”,采纳不同的意见;能勇于改正错误和承担责任等。
3.尊重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到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名人名事,努力激励。教材中伟大导师、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仰慕之情和效仿之心,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用班级中的一些先进事件,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这些榜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促动很大。
4.注重情境陶冶与实践体验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为一体,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认知教育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仅靠认知教育很难实现知行统一,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注重情境的陶冶以及实践体验。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系列的情境训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实践 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如何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性及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定的体验。因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这一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让学生真正将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初学数学时,对数学知识缺乏形象的了解和体会,因而很多时候对一些概念和算法并不理解。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具体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从低年级的简单计算到高年级的应用题,都存在着能够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从最简单的计数到买东西到计算机的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能够更加生活化,将能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如果能够跟学生喜欢的玩具联系在一起,学生对解题的兴趣绝对要高于解一道普通的数字计算题。
2.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认识到数学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即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点滴相结合,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时,就会主动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再排斥数学。
3.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也让学生对生活有了更多认识。
数学学习的真正目标是能够将数学用于生活。教师注意将一些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学生反过来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整个生活的空间、时间也有了比较具象的看法,是对学生生活技能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对策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让学生练习书本上的内容知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能盲目设置一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在讲新课的内容知识时就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让学生随着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观察逐步学到数学知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会学到100以内的数字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位置的认识,这些知识都可以统一到“卡通小镇”中学习。在学习的开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找到一条卡通画的小镇,小镇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告诉学生,这个学期要学习的内容都在这个小镇上。镇上有商店、有动物园、有住宅,其中主人公是卡卡,今年7岁,在镇上上小学一年级。在学习“图形的拼组”一课时,可以到一个积木拼图店中游玩,让卡卡帮老板把图形进行分类。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就可以让卡卡帮助妈妈到镇上买水果,不但要学会认识人民币,还需要会简单的计算。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课时,可以用“卡卡的一天”进行引入,从早上闹钟叫醒卡卡,不同的时间卡卡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练习题的完成还可以安排卡卡到钟表店里修钟表,表店里挂着不同的钟表,认识这些钟表的时间。这一情景的引入,是学生比较能接受的卡通画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而生活化的场景有一种带入性,让小学生把自己当做小镇的主人公完成一系列任务。这种情境可以一直伴随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
一方面,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练习机会。另一方面,数学作业的布置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小学三年级上册中,有测量一课的学习。在学习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尺子,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都动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宽高,也可以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在教师长和宽的测量中,学生自己带的尺子都比较小,那么如何能量出来,便成了一道思考题。此时,还可以加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发表看法,最终看同学们提出的哪一套方案最快捷。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布置相应的思考题和应用题,比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放学后到商店里买10块钱的文具,第二天回到课堂上,让每个学生说说10块钱都买了哪些文具,每样文具的价格是多少,这样学生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就更了解。
3.创建生活化的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除了考试测评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生活化的作业的完成情况都纳入到考核中,从整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上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通过多方面的结合得到一个综合的成绩。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会更重视数学的生活应用,同时也提高了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学习的都是相对基础也比较简单的内容,这些知识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英语;发音;口语表达;重要性
一、介绍
在自然的语言习得中,幼儿是从说话学起,可见发音、口语表达能力在整个语言学习的框架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只有发音准确,学习者才能建立起语言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同时促进其他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发音教学,而实际上,由于地区性差异等,很多学生的发音存在较大问题。因此,为了系统地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
二、文献回顾
对发音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例如:Cook(2000)对发音的习得做了详尽研究;国内李佳(2011)认为“听力较差组受试应积极适应英语的语音节奏,有效培养语流中的重读音节意识”;肖岭(2012)认为,“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系统有效地消除学习焦虑感,提高学生听说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但对于发音重要性的研究还较少见,本文拟做这方面的尝试。
三、研究问题
本文章的研究问题为:地方类农业院校学生对于发音在英语中的地位如何认识?学生在课外的练习情况如何?教师应如何做帮助学生准确发音从而提高口语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天津农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991份,其中来自大一学生的问卷为298份,大二学生的为693份。问卷问题分别为:你觉得发音正确对口语表达有多大影响?你觉得造成口语表达困难最大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在课外特意练习发音吗?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你觉得发音正确对口语表达有多大影响?”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6.4%认为影响只有一点儿,14.2%认为影响一般,高达77.4%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很大。这一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认为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大学阶段,教师仍然要多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可认为发音是初学者应关心的事。因为现实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阶段,仍然有很多学生的发音很不标准,而且甚至有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音节,所以在大学英语阶段的最初几节课,还是建议教师系统地讲授一下发音,并纠正学生的典型错误发音。
“你会在课外特意练习发音吗?”41.6%的被调查表示不会练习,32.7%的学生选择会模仿读单词、课文等,12.5%的学生表示会用发音视频等特意练习,13.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自己读课文练习。从这一结果看出,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练习发音不重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自己读课文练习而不会去模仿标准发音,而如果这名学习者发音不准确的话,只会加重某一方面的发音错误。所以这也启发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音正确,在此基础上,平时课堂上多提问、多纠正,并督促发音有问题学生课下多模仿、多练习,并要保证课堂上对某位学生的后续检查,以保证其发音学习的持续性。
“你觉得造成口语表达困难最大的原因是什么?”13.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发音太差所致, 16.9%的学习者认为自己不够自信,不好意思用英语表达。从这个结果也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口语能力差是由于发音差所致,并且不好的发音极易导致自信心缺乏,从而导致哑巴英语。
六、小结
首先,多数学生学习发音的动机是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学之初运用多媒体材料等系统讲解英语中所有音标的规范发音,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练习。其次,教师要在每堂听说课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英语发音注意问题,例如语调、意群、重读与弱读、连读等,并辅以练习,以帮助学生讲出流利而优美的英语。学生虽然认为发音重要,但由于现有考试不考发音,所以他们在课外练习的动力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强调发音对于现有听力和口语考试的重要性,其次要强调只有发音正确,才能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加强监督,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周教上一份朗读英语课文的电子录音,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练习英语发音的正确方法。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系统讲解发音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指导,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学生准确发音进而提高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Cook,V.2000.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