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加工服务范文

数字化加工服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加工服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加工服务

第1篇

关键词 五加生化胶囊 人流术 子宫复旧不良

人流术后子宫复旧不良表现为宫腔残留胚胎组织,阴道流血时间长,子宫收缩不良,宫腔深度深,患者贫血甚至感染等。五加生化胶囊用于治疗人流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4月行人流术后子宫复旧不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排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的出血。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6,1岁,孕周6~12周,平均孕周8,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孕周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

子宫复旧不良的诊断标准 患者术后14天仍有阴道血性恶露,甚至多于月经量,超声检查宫腔内有残留的胚胎组织,子宫深度>7 cm。

药物用量与方法 观察组于人流后14天开始服五加生化胶囊,6粒/次,2次/日,疗程1周。对照组于人流后14天开始服用安慰剂,服药1周。两组患者服药后观察阴道流血天数及流血量,并于人流术后21天来我院复查超声,探查宫腔深度及宫腔内残留物情况。

子宫复旧判定标准 ①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服药后7天内血止,术后21天复查超声,宫腔深度<6 cm且宫腔内没有残留物为治愈;②服药后仍有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持续时间>7天,超声复查宫腔深度>7 cm,仍有残留胚胎组织,同时有贫血或感染症状,且必须予以抗生素治疗3天后再次行清宫术为未愈。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χ±S表示。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服药后7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超声测量两组宫腔深度,观察组平均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宫腔内残留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及流血天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五加生化胶囊可用于辅助药物流产,促进宫缩及胎囊排出,使宫内残留物尽快排出,加速子宫复旧,降低感染几率,减少出血量,缩短流血时间,同时降低了清官率,弥补了单纯使用西药抗早孕的不足。

五加生化胶囊是以君药刺五加辅以5种名贵中药材配方而成,剌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功,可以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川芎活血下行,配伍当归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桃仁、炮姜补气温补肾经。五加生化胶囊中的当归,能补能行,既可补血和血,又可化瘀生新,使气血充沛,血液循环畅利。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加强;促进宫内残留物脱落排出,有利于子宫复旧。

桃仁化瘀血,川芎活血行气,也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五加生化胶囊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从而增强了药流后机体的凝血功能,进一步达到止血和减轻出血的目的。另外,继发细菌感染也是阴道流血时间长的原因之一,五加生化胶囊能够增强机体内吞噬功能,并能有效地增强子宫肌层营养性血供,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消炎抑菌作用。

第2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第3篇

人员组织保障情况

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加工整理工作,档案馆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由分管业务副馆长担任组长,档案管理编研科科长为项目联系人,档案管理编研科、业务指导科、信息技术科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共同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在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馆里老厦门人的作用,诸如汉字闽南地方语的读音、不同年代同一地名叫法正确性判断等都需要老厦门人的指导,以确保案卷题名的真实、准确。

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制定的技术要求、工作制度

此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馆要求加工方严格按Ⅸ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GB/T18894-2002)、《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规范》(cJJ/T117-2007)、《技术制图的折叠方法》(GB/T10609.3―89)等标准开展工作,并制定了《2010年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建档案整理技术要求》。

在档案实体保护、安全保密和加工服务人员管理方面,档案馆参考其他省市有关制度和规定,加强数字化加工场所的安全保密措施,并制定了《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数字化档案工作制度》,对档案加工场所内防火、防损、防水、防潮、防虫等档案保护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加工场所和加工服务人员安全管理方面,要求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必须在档案馆办公场所内进行,并且在该场所安装了全景摄像头,全程录制加工整理现场视频,随时监控生产现场情况。在加工服务人员首次进场前,档案馆都监督加工方组织培训,使其加工服务人员充分领会在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安全、保密规定,明确档案安全、保密义务和责任。不论节假日或工作日,只要有加工服务人员在加工场所开展工作,档案馆都确保安排专人进行进场监督,及时解决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加工方立即排除安全、泄密等隐患。

在档案实体保护方面,用于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出库、入库都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履行交接手续,档案馆编制了《档案数字化项目出库登记表》和《档案数字化项目入库登记表》,安排专人在档案取出库、还入库时负责清点案卷数量,登记存放位置,备注特殊情况,各项手续办理无误后由档案馆和加工方双方签字确认。

在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方面,此次项目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均为非密档案,但档案馆仍要求加工方对进入加工场所的设备按要求进行管理,主要措施有:

1 加工场所内计算机未使用的USB口、网络接口、机箱以及交换机未使用的网络接口都贴上封签,网络线、USB线都在与接口连接处贴上封签。若需要撕开封签,必须通知信息技术科人员到场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2 加工场所内计算机及设备组成专用网络,与其他网络完全物理隔离,禁止使用无线鼠标、键盘等无线连接的设备。

3 严禁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私有移动存储介质等设备带人加工场所,加工过程数据的进出都通过档案馆设置在加工场所内由信息技术科人员管理的计算机传递。

4 加工场所内的设备离场前,必须取出硬盘,送保密局指定的技术部门进行消磁处理,确保所有数据彻底清除不可恢复。

质量管理与抽检情况

1 实体档案整理加工质量管理

该项目涉及建造执照、建设许可证、建设用地类档案都是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所形成的历史档案,由当时的建设管理部门陆续移交进档案馆,普遍存在文件题名不规范、责任者不准确、卷内目录过于简单等不利于日常档案查询利用的问题。

在此次项目工作中,档案馆要求加工方在加工服务流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严格遵循城建档案著录规范和项目整理规范要求提取文件题名、责任者、收文单位、地点、编制时间等检索信息。对于项目启动前已整理的档案中存在的页码漏打、多打、缺打等情况,要求加工人员在发现后立即通知档案管理编研科在案卷备考表中做备注备考;对于内容不同又未分开组卷的,由档案管理编研科人员进行拆分案卷重新组卷,对于案卷题名与卷内文件不符的,由档案管理编研科人员核实后重新编制案卷题名。上述措施既尊重了档案形成的历史,又系统地清理了这批老档案,为今后的查阅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管控

由于此次档案整理和数字化项目是档案馆首次对馆藏档案进行批量数字化加工,项目初期加工的数字档案质量问题比较多,如:扫描件的颜色质量不统一、文件容量过大等。经过加工方与档案馆档案管理编研科、信息技术科人员研究协商,重新规范了扫描图像的颜色质量和压缩规格。信息技术科还开发了数字档案查错软件对移交过来的扫描件的质量、大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时间、文件序号等数据,校验卷内目录的文件记录数与扫描件的数量,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查错,检查是否有漏扫档案、漏拷扫描件,是否有按要求进行著录等。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扫描件全部退回给加工人员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在双方的相互配合下,项目初期出现的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项目中、后期数字化的档案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3 项目成果验收抽检情况

根据项目谈判文件要求,档案馆应对此次项目完成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成果质量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5%。对于档案实体整理加工成果,业务指导科和档案管理编研科在案卷入库时按15%的比例分批进行抽查,共发现问题卷45卷,主要问题为手写字判别错误、文件题名提取不准确等。对于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信息技术科利用自主开发的查错软件进行100%检查,8880卷数字化加工成果全部经过检查,共查出问题卷278卷,主要是漏移交扫描件和扫描件命名错误,共查出目录数据错误466条,主要是时间和文件序号错误。

综合上述抽检情况,档案实体整理加工成果错误率约为3.4%,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错误率约为3.1%。在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档案馆都立即告知加工方进行整改,经过整改和复查,项目成果已全部达到质量要求。

项目成果和经验总结

1 项目成果

此次档案实体整理和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共8880卷,其中档案实体案卷的卷内文件题名全部按规范提取,卷内目录全部按规范编制,相应电子文件全部按规范命名,完成的项目工作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实体案卷已安全入库,数字化档案文件15,1386个,容量263GB已投入正常使用。通过对卷内文件的逐页整理,工作人员还惊喜地发现并保护性整理了清朝道光和乾隆年间的她契类档案,将档案馆馆存最早档案的时间提前到清代(原来认为档案馆馆存最早档案为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驻厦门领事馆工程档案)。

在信息技术科的努力下,使用加工方提供的查询软件,目前可以通过建设单位、项目名称、文号等检索信息直接在案卷级、文件级检索、查阅项目数字化的档案案卷和卷内文件,不用再接触档案实体案卷。由于案卷题名、卷内文件题名、每个电子文件的命名都经过了规范的加工整理,许多存馆多年却因检索信息不全而无法对外提供利用的老建筑项目档案得到了有效利用。此次项目成果有效地保护了部分老旧和频繁调阅的实体档案,极大地提高了档案调阅利用工作效率,目前已在老建筑物产权业务办理、电梯加装改造、违章建设查处、道路沿线景观改造等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阅者都对电子档案查询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4篇

在初期网络环境的搭建上,我们一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谁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谁,服务群体有多大,层次水平如何等。可以根据确定的服务对象来选择需要搭建的网络类型。目前主流的网络类型包括:快速以太网、FDDI、千兆以太网、ATM。二是怎么服务。就是确定图书馆有哪些用户类型,每类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和可以访问的资源。在实际的图书馆网络环境中,房间与房间、楼层与楼层、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几套系统同时在运行,通过VLAN技术将服务器、用户、资源进行系统划分,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使用不同的系统,占有不同的资源。如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可以访问图书馆的资源管理系统,但不允许进入校园网访问Internet资源。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通过VLAN技术划分的子网,使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地点使用其应该使用的资源。可见,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搭建对图书馆信息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2图书馆存储环境的搭建若干问题

国家图书馆最早使用数据库进行馆藏的公共查询,并实现了电子化馆藏信息检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数字化图书馆也是随着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出现的。由此可见,数据存储在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就好比我们没有存放大量卡片目录的检索柜,我们就无法找到图书馆内任何一本我们需要的文献的位置。当前网络化存储技术主要分为DAS(直接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和SAN(存储区域网络)三大类。它们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来加以选择。但就目前来看,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AN网络存储技术。SAN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与应用网络隔离的单独的网络上完成,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SAN不仅提供了对数据设备的高性能连接和高效数据备份,还增加了对存储系统的冗余连接,提供了对高可用群集系统的支持。简单地说,SAN是关联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网络,与以太网有类似的架构。[1]在搭建图书馆存储环境时,我们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存储需求分析。就是我们在搭建数据存储环境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在今后图书馆的哪些数据对存储有需求,需求大概是多少。这样我们才能为进一步分析选择什么存储技术打好基础,如选择什么型号的磁盘阵列,配多大的物理硬盘等。二是要做容灾分析。数据在硬盘中正常存储不等同于数据安全存储,数据非正常丢失在任何一个系统上发生,打击都将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类情况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类是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温度、粉尘等对机器造成的物理伤害。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包括人为误删除、病毒、黑客入侵等。针对不同情况,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设计要有前瞻性。系统是不变的,但是数据时刻都在改变。流通数据、文献数据每天都在更新、追加,数据、日志要定期备份。这些数据的长期积累会给系统带来不小负担,应该提前设计好余量。

3数字图书馆为读者带来的全新体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拓展服务内容,引进新的服务方式上下了很大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为读者开展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3.1馆际互借服务

馆际互借是通过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来为读者提供的一种服务,通过馆际互借可以弥补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不足,读者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更丰富的资源。目前的馆际互借主要分为返还式文献和非返还式文献两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开展馆际互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

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又称数字参考服务、电子参考咨询服务或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是以人力资源为媒介、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它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网络参考咨询系统、信息服务机构和读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获取所需信息。其核心是分布式信息网络中具有特定知识技能的咨询专家对读者的个,可以随意获取或提供信息资源,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

3.3数字加工服务

数字加工服务是为读者把需要的文献、图像、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拷贝输出、打包成文件或元数据封装、打印、个性化装订的一项人性化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扫描、胶片数字化、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内容编辑加工等。

4数字化图书馆的后期建设

第5篇

1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图书馆不仅成为保存人类文化的中心,更发展成为大众赖以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甚至相互沟通和链接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书籍、数据等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科学发展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2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2.1 信息资源管理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手机管理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是实现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处理让纸质资源实现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数字化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通过信息压缩、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等技术让计算机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以超文本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提高信息资源档次,让读者感受灵活的阅读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对外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在线订购、数据库购买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并运用现代手段以及摩尔定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储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都可以在一张硬盘上被大量地保存。最后要做好信息资源的维护工作,例如馆藏资源信息化以及外界信息的整理收集,在系统软件和硬盘方面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定网络使用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维护,保障网络的良好运行,备份数据,避免丢失;开发图书馆自身的防火墙技术,把一定的预算费用作为专门的信息资源维护费,保护好图书馆相关信息文献资源的版权等等都是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格局下必须做好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2.2 无围墙化服务

在图书馆从传统化向数字化发展转变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向无墙化方向发展,运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包含对馆藏文献的自动定位收藏和管理,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对图书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盘点,实现自动化图书信息查阅和获取服务,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自助服务设施的调配和安全防护,以及对图书馆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1]。通过这些手段为阅读者提供跨越空间时间限制的便捷资源信息服务,拓展了服务形式,并且强化了管理平台功能的实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能够通过物联网来对馆藏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应用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设备的联通,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在异地实现对平台设备的接入、管理、认证以及防控等工作内容,同时利用云技术实现对馆藏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数据和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为阅读者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在享受到图书馆文献资料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打破空间限制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图书馆“无围墙化”的服务模式。

3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3.1 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

数字化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手段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传统纸质资源的管理还增加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增加馆藏资料的种类,为各个领域的需求者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料和信息服务。针对图书馆现在的馆藏资料管理工作需求,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建设,建立与完善广藏资料库,并通过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数字化时代促进图书馆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

3.2 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规范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想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就要依据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建立管理体系评分制度,同时完善制度考核与评价,在制度创新的内容中囊括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引入企业管理测评机制,实时掌握图书馆管理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阅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设计私人订制化的计算机系统使阅读者在检索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邮件推送以及个人空间收藏等个性化服务[2]。

3.3 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增加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的维护,同时将纸质资源信息转换为电子资源信息,通过建设数据库和数据资料备份系统来完善数字资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硬件设施进行联网,方便计算机对数据库的链接和查找,满足现代图书馆高效运作的需要,通过元数据、搜索引擎技术、文献检索技术、图像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技术等来加强图书馆软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对Internet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以超文本的方式供给用户,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档次。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加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文明和增强人类交流互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着更开放、更现代、更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建设将图书馆服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简化了人工服务的过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生产力的发展解脱了更多的资源。针对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情况,我国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模式,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阅读者在新形势下对阅读的需要,应用创新理念引导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 办公室 秘书 信息素质

高校办公室工作是一个协助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为师生员工服务的部门,它在高校内起到枢纽和桥梁的作用。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数字化时代,面对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高校办公室秘书承受着日愈强烈的冲击,在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办公室秘书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如何在工作思路、方式,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积极调整,做到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学校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办公室秘书就必须重视和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培养。

一、高校办公室秘书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出路。高校办公室秘书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才能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信息是资源”的信息价值观念,正确认识抓信息工作与抓发展、抓信息工作与抓执政服务能力的关系,切实把本职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信息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种追求。

2.增强敏锐的信息意识。

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才能够从大量零散的看上去带有偶然性、苗头性、动态性的信息中,捕捉到必然性、倾向性、规律性的东西,为学校领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都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养成职业习惯,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随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的状态。

3.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科学劳动中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和利用信息的一种潜在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掌握和运用信息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信息能力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工作之中。②信息选择能力:熟悉检索知识,熟练使用采集、发送、存储工具和信息检索软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源,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③信息处理能力:从高校办公室的需求角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加工、重组,使之有序化、专业化、系统化,并用适当方式分类存储,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提取并加以利用。④信息运用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最终都是为了信息的利用。作为高校办公室秘书,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为领导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解决办公室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为领导、为师生员工服务。

4.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的行为规范。信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高校办公室秘书在信息活动中,要树立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公正、平等、真实的原则,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反映情况。

二、高校办公室秘书提高信息素质的措施

1.建立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

会务管理是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和程序是:负责草拟下周会议活动安排表,报校长审定后下发;按每周会议安排表准备好会议室;征集会议议题,拟好会议议程,开会前一天呈送会议主持人;提醒会议承办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会场),按时清点到会人数,及时催请未到者;做好会议记录;校长办公会、校务会及部分专题会议会后要整理会议纪要;会议材料、会议纪要等及时归档。传统的会务管理都由办公室秘书一一按部就班地去安排组织落实,手工操作性强,工作繁杂琐碎耗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智能化会务管理的模式,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议计划和会议纪要的统一安排和管理,提供会议计划、安排、人员、时间、场地、会议通知、议题征集、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管理归档的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为安排会议等繁琐、易出错的特点,使得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规模的会议,按照自己定义的会议规则安排组织会议,极大地方便了会务组织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

高校办公室秘书的文件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收文和拟文发文。收发文管理的程序繁杂,收文管理包括收文登记、领导批阅、运转、承办、催办、立卷、归档、查阅;发文管理是一个单位对具有约束能力文件形成过程的一种管理,包括发文拟稿、核稿、会签、签发、文书打印、归档查阅等管理工作,整个流程和收文一样繁复。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提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让文件、上级通知或学校通告等直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拟稿登记、传递、保存,使文件的送阅审核、批复传送和贯彻落实完全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所有的送交批阅痕迹、修改痕迹、落实意见、操作时间和操作人都被详细保留,同时,还提供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功能。因此,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文件精神传达贯彻的效率,还规范了办公制度,增强了办公的透明度;实现信息、文档资源的统一管理,方便了领导决策;同时,各基层单位之间能方便、快速地进行公文的传送和共享,密切了各基层单位办公人员之间的协调、协同工作,为改进办公模式、减少人力资源和设备费用,最终实现文档一体化和逐渐向无纸办公过渡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这些转变,我们高校办公室的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应该看到,目前现有的秘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部分人员的知识面还不够宽,从事着单一的事务性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加大对高校秘书人员信息素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来。

参考文献:

[1]朱培东.新时期秘书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654.

[2]陈颖青.对高校办公室秘书信息素质的思考[J].中国信息科技,2006,(11):179-180.

第7篇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一

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以及省委、xx和xx市委全会精神,根据上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省“两办”《实施意见》和xx市“两办”《通知》精神为主线,以坚持“三个走向”为根本要求,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抓基层、夯基础、强法治、重人才,力争为“xx”规划收好官、为“十三五”规划谋好篇,努力开创具有xx特色的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省“两办” 《实施意见》和xxx市“两办”《通知》精神

继续深入学习省“两办”《实施意见》以及xx市“两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xx档案工作实际,提出xx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方案,提请瑞安市“两办”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1、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继续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x商回归”等档案工作。

2、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收集抗战资料,配合市委宣传部等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工作。

三、全面推进“五档共建”工作

(一)增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档案建设

1、增强档案法治意识。各立档单位要强化档案法治意识,健全档案工作组织网络,确保将本单位档案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依法移交,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档案政务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规范运行。

2、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工作。深入镇街(社区、村)、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工作业务督查指导,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推进《档案法》在基层贯彻实施,提升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3、深入开展档案普法宣传。以《档案法》颁布实施28周年和“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档案常识和档案普法宣传。

(二)加强馆室共建,推进智慧档案建设

1、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积极配合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按照档案的利用率、重要程度、破损程度等,制定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进度计划,今年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100万页。利用新档案大楼建设之机,推进数字档案馆软硬件平台建设,配合xx市局做好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

2、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以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和xx市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为载体,确定今年我市数字档案室创建对象,力争完成10家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的目标。

3、开展档案登记备份、电子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力争基本完成进馆单位的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争取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利用纳入本地信息化项目。

(三)整合档案资源,推进民生档案建设

1、加大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继续做好镇街、部门到期档案的接收,开展“三重一特”档案征集工作,完善“xx名人”、“xx方言”建档工作,完善“文化大礼堂”建档工作。继续开展瑞安改革开放“口述历史”的采集和建档,名镇名村建档工作。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加强与民间档案文献收藏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做好民间档案文献征集和收藏的登记工作,努力征集散存在民间的珍贵档案资料。

2、加强民生档案指导管理。开展涉民档案调研,加强重点涉民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整理、编写《xx市民生档案目录》,推进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继续做好劳动人事档案的指导管理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学籍、宅基地审批等民生档案的指导管理。

3、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优先安排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提升查档系统软硬件设备设施功能,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完善档案利用体系,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利用。

(四)强化安全监管,推进平安档案建设

1、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各立档单位应重视档案馆(室)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档案馆(室)制度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保密管理和应急处置,做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完成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相关单位应严格规范数字化加工外包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认真做好“平安xx”建设档案工作考核,加强档案安全监管。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贯彻执行《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8号令》,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及广大教职工服务。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档案建设,用好“超星”软件管理系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的教育功能、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创建省三星级合格档案室,使学校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工作具体分工,既责任到人,又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工作目标。

2、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并按照本校制订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准确划分保管期限。

3、按照常熟市档案局常档〔20XX〕8号《关于印发20XX年度档案执法、业务检查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及早熟悉并掌握“标准”内容,逐条对照,逐项落实,扎扎实实开展好本校的档案工作。

4、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办法操作,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不断推进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

5.加强业务学习,支持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向升级为省二星级、省三星级的档案室学习取经,通过省级验收。

7.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被服务的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重点工作安排

1、做好本院20XX年资料的收集工作。贯彻执行新保管期限表( 8号令 ),做好20XX年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归档工作。7月30日前完成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并上报归档文件整理目录及归档文件整理说明。

2、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加工、整理、编研、开发、利用工作,拓宽档案的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力求反映学校特色,努力提高编研质量。继续规范、完善全宗卷及各类汇编。

第8篇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

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第9篇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第10篇

测绘生产技术自动化

由于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测绘仪器实现数字化,使控制测量由原来的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向卫星定位测量转变;野外测图由平板仪纸质测图向数字化自动化的野外测图系统转变;摄影测量由模拟航空摄影测量向无地面控制的全数字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转变;地图制图由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系统转变;测绘产品由纸质形式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转变等。因此,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尤其是当三维数据获取、地理信息实时更新采集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上其相应过程的自动化便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也就是信息化测绘必然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智能化、自动化为特征的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它包括在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应用过程中广泛实现自动化,这是测绘技术从数字化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

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

相对于传统测绘成果的纸质形式,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由于数字成果没有模拟成果对内容表示的局限性,因此,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量的其他属性信息。②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③测绘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④测绘产品的标准化。信息社会要求信息是流通的,这无疑要求测绘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

测绘服务网络化

传统的测绘服务方式和数字化测绘的服务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提供为主导,即信息化测绘的服务真正以服务为主导,因此,服务方式必然要向买方市场即需求市场模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贮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的目标。

测绘产品社会化

测绘信息服务的信息应用社会化是建立在信息资源集成化和信息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且需要首先生产公共公开的测绘产品,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地理信息和测绘产品深入到平常百姓家,让测绘和地理信息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只有信息资源极度丰富、信息获取途径畅通便捷、地理信息公众产品齐全,才能形成广泛的用户群,真正实现应用的社会化。

20世纪最后10年,测绘充分利用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地图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数字化测绘产品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给信息时代的测绘注入了新的内涵,测绘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走信息化测绘发展道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信息社会对测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测绘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中国测绘必须实现从以地图数字化生产为主向以信息化测绘服务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保证地w图保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拓各种空间信息服务,如LBS/MLS、ITS、城市网格信息服务、精准农业和物流配送等。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11篇

(一)采集存贮功能。指广泛采集社会各方面档案信息,存贮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档案系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的第一次文献,它是人们社会实践创造产生的,并有价值于人类各项活动的信息及其载体的统一体。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档案的新领域将进一步扩展,档案馆采集、存贮的信息内容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信息资源将更加丰富。在存贮载体介质方面,由以印刷型纸质为主向缩微、机读、光盘等新型载体方面发展。21世纪的档案馆绝不只是按部就班地接收,而是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承担寄存、代管非公有制单位及个人档案的功能,同时档案馆采集存贮功能还可进一步延伸,扩展到实物并兼及目前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的某些功能,而这种采集存贮功能是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采集存贮。

(二)开发加工功能。社会发展要求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大力开发和加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业务技术示范中介,档案信息加工服务、档案资料鉴定评估服务等,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扩充、压缩、传递、共享,传播先进的生产知识和先进文化。

(三)授业、教育功能。21世纪档案馆将依托馆藏档案信息优势,一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提高其素质;二是解惑答疑,开展咨询;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开展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五是开展科技知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普及教育;六是开展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四)传播交流功能。21世纪档案馆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传播交流的手段和途径将多种多样,传播交流的范围将日益广泛。档案馆将继续按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适时开展档案信息传递交流的有偿服务,加速档案信息产品的商品化。

21世纪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管理规范和支持其运作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完整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应具有档案存贮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及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衔接并与其他信息部门联接一体化的特点。数字档案馆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图书馆,管理模式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三大特征: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指将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做到“图、文、声”的信息一体化,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了数字信号,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化。免费论文,图书馆。。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在多媒体技术下,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换言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选择和接受信息,拟定采纳信息的内容和路径,实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例如在播放多媒体影视信息时,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控制信息的播放过程,并截取有用的相关信息;数字化是指多种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方式存贮的,只有以数字化方式才能使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使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贮起来,实现人、机交互,使计算机朝着人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方式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发展

传统的文献信息的处理技术主要以印刷为主,因此传统的图书馆大部分都以纸质典藏为主,纸质典藏方便携带,能够满足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并且随着印刷和版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纸质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纸质的印刷品还将长期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数量和信息分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质典藏信息量小、体积庞大、不便于交换、不便于检索等弊端逐渐显现,对于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典藏的地位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典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以数字化信息馆藏为主要服务产品。通过多媒体检索系统、多媒体导读系统、多媒体阅览室等将电子书、数字报和各种专业信息网络服务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数字化服务需求,让人们可以体验形式多变的信息获取感受。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己有三十多万种,网络杂志用户规模4000万,用手机进行文字阅读的用户超过三千万。据微软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数字化信息形式多样、易储存、易分类、易检索、不易变质成为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不仅仅要求对传统纸质信息实现数字信息的转换,还应该不断增加典藏电子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免费论文,图书馆。。通过购买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实现典藏电子信息数量的增加和读者服务的增值。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管理,而不是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管理,因此人员数量较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上除了要处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技术问题,还要进行大量的人员关系的协调,因此管理者能够管理的幅度有限,这造成了图书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较高。较高的金字塔结构反过来有导致了组织内部信息的沟通障碍,加深了人际关系的矛盾,从而影响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更加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随着多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大部分传统的服务项目由前台转向后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更加简单,同时由于管理者的管理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因此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使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加宽,从而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3.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典藏和人工服务为主导,因此图书馆配备的人员数量较多,在工作职能上更多的呈现出“工勤化”的特点,上书倒架、搬运图书、人工排序等工作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大量繁重的工勤工作占用了主要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服务质量,也严重的制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很多图书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传统图书馆中也都成为“搬运工”而荒废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在一定的电子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大部分服务都将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操作,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人员的专业化还体现在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以及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图书信息情报学的研究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使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图书馆专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人专业化的发展。免费论文,图书馆。。免费论文,图书馆。。

4.服务形式后台化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上是由人工完成的,主要包括借还书、索引和流通等环节。人工服务有助于加强服务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直接交流,使服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增加读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矛盾,经常由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或者是服务质量等问题,引起争执。随着图书馆的管藏数量增加,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这更容易引起服务人员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读者数量增加,读者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读者数量的增加,也要求服务人员的数量大量增加,否则难以满足人工“前台化”服务对服务人员独占的要求。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后台化”转变。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各种新的智能系统的引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如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门禁系统实现了人员出入管理的自动化,电子扫描系统实现了图书编目的自动化,编码识别系统实现了借还系统的自动化,电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管藏索引的自动化,文字识别系统实现了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互换,因特网实现了网际资源的互换和交流……,服务自动化不仅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并且将服务人员由前台服务转向了后台服务。另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后台化”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服务需求。服务人员通过电脑、网络等技术平台,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按照顾客的要求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向系统化、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读者在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传统图书馆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专业化建议、个性化服务等等。通过各种多元化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咨询服务中心。免费论文,图书馆。。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不仅仅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简单的硬件设施的补充),同时还需要对现代图书馆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管理理念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善和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免费论文,图书馆。。否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成为摆设,并最终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产生冲突,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第13篇

据统计,第一批开通的河庄、南阳、临浦、瓜沥四镇数字档案室4月24日~6月4日登录人次为10642人次,查阅原件数量为2419件。通过所属地村和社区“就地查档”,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赢得了镇村二级领导和村民的重视和欢迎,大大方便了边远镇村的老百姓。

整合电子政务资源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紧紧依托区域电子政务网,充分发挥政务网的资源优势。萧山是2007年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县(区)”。2007年区政府将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信息化达标村达到60%,信息化示范村达到10%。其中包括计算机(宽带)入户率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获取政府政策、村务办公自动化、村务管理等信息应用建设标准。这为“民生数字档案进村”提供了极佳的准入契机和资源优势。

第一是网络设施优势。萧山区已有社保、计生、农民信息、远程教学等四个信息系统通过专网或VPN在村和社区应用,效果良好,深受欢迎,但网络的投入成本较高。据悉,在2007年年底前区政府光纤铺到大部分村和社区,区电子政务网将直通村和社区,数字档案馆可借助电子政务网进村(社区)入户,自动将数字档案资源推送到基层村委会和村(居)民家中。

第二是网络安全优势。电子政务网不仅提供电信级的安全,更提供政府级的安全,一些安全性高的资源可通过政府VPN传输,确保信息的安全。该项目由于涉及个人隐私档案(婚姻、户籍、土地、建房等),在条件成熟时可申请政府VPN专网,确保信息的安全利用。

第三是政务资源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涉及民政(婚姻登记、低保)、卫生(农医保)、社保(养老保险)、公安(户籍信息)、镇街(土地、建房)、法院(离婚档案)等多条线、多个部门的数字资源。村社区如及时将这些数字档案归档保存到数字档案馆(室),必将极大的方便村务和社区管理。

整合数字档案资源

该项目更需要整合档案部门的资源,包括:

第一,软件平台整合。区域数字档案馆平台应建立分级管理权限配置体系,就服务新农村建设而言,应设置档案馆―镇街―村、社区―村(居)民等四个层次的查档用户。第一层次给在档案馆查档的用户;第二层次给在镇、街政府查档的用户,包括镇政府公务人员和本镇街居民;第三层次给在行政村和街道社区查档的村(居)民,第四层次是村(居)民,在家查档。利用权限配置体系,数字档案资源在各层次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共享和利用,同时由于对访问内容进行了权限控制,不会导致数字档案的失密、泄密。与北京量子伟业合作研发的萧山区数字档案馆平台虽然创建于2002年,却是完全基于上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目前经改版后,相关功能更完善了。

第二,硬件设施整合。镇、村二级数字档案存储和备份必须由区档案局馆统一规划、投资建设,进行充分的硬件资源整合,各镇、街无须单独购置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既减轻镇、街经费上的压力,又能保证全区数字档案资源的不间断、无故障快速访问,为该项目的实施扫清经费上的障碍,备份也由局馆统一制定备份机制(磁带、DVD光盘等),进行异地(镇街、村社区)分开存放。区档案馆去年投入50多万元,购置了美国EMC的存储设备,可容纳4TB的数据。对各镇、街数字档案进行了集中迁移,通过双机热备,千兆交换,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档案访问。

第三,加工服务整合。镇村二级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基本采用委托加工模式,即镇街和村社区将文书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档案、户籍档案、特种载体档案都交由专业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室承担。委托加工模式由于标准统一、专业规范,是理想的镇街、村社区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式。至今加工室已经完成全区一半镇街即13个镇、街1991年至2007年的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共计120万页。其余镇、街预计在今明两年内完成,近30个村社区(每个镇街至少1个)也将开展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

第四,内容整合。即将档案馆馆藏与镇、街室藏,村社区室藏三个层次的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数字档案资源可分为九大类:1. 镇街政府历年有关政策性文件;2. 镇街政府对本村及所在地企业干部的职务任免文件;3. 本村村民、社区居民有关婚姻登记、户口迁移、农民建房和企业用地呈报表等个人档案;4. 山林延包档案;5. 村民、社区居民基本信息;6. 本村、社区形成的有关土地、山林和村民的档案,如土地承包、山林延包、出让,租赁等;7.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档案;8. 三峡移民档案;9. 本村、社区形成的照片和声频档案。据统计,萧山区整合后的数字档案资源有各类档案数据库140多万条,占目前全区数字档案馆总量(250万条)的56%,数字档案120万页,占数字档案馆总量(200万页)的60%。时间跨度为1700~2006年,涉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件、婚姻登记、户口迁移、农民建房、土地征用、干部任免、职称评定、山林延包、干部任免等专题数字档案库。

整合政府部门资源

第一,抓培训、试点。为了确保“民生数字档案进村”的顺利实施,需要对镇街分管领导、镇街档案员和村社区档案员进行分层次、多角度培训和举办讲座,对该项目的宗旨、内容、步骤、操作技巧等进行讲解。去年,区档案局分别对26个镇、街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各镇街档案员和411个行政村及部分社区档案员组织举办多期培训班、讲座和参观考察,演示该项目、操作应用实践。所有与该项目有关的人员均知晓此事。特别是引起了镇街分管领导对该项目的关注和兴趣,纷纷提出创建数字档案室申报。拥有丰富的数字档案资源是“民生数字档案进村”的前提。萧山区档案局从2006年开始推行数字档案室试点,申报的单位有5个,由于成效明显,主动要求创建的单位有8个,2007年又有7个单位申报,至年底,将有2/3的镇街建成数字档案室,保证了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抓舆论导向。档案学会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结合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第一批实施的镇街举办“数字档案馆进村入户”讲座,在科普广场向市民散发有关该项目的指南等,申报当地科协的科普宣传周活动评奖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也是该项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区档案局在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和萧山档案信息网上进行新闻播报,第一批镇街也在本镇的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宣传,有的镇还摄制成电视新闻,上报萧山电视台播出。

第14篇

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更利于对于档案纸质的保护

作为高职院校来讲,通常会有用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管理的档案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同时,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伴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进行扩大,但是,单纯凭借手工操作对重要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仍然会出现重要档案出现丢失或者是损坏的现象,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平时资料还会经常被查阅,同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是丢失。如果选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上述现象就不会再出现。其次,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后,使用起来也会更加便捷。

1.2有利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原来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无法形成信息网,借阅的时候都需要工作人员利用手工进行操作,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出现差错,并且在对档案进行管理和统计的时候同样出现了诸多不便,工作效率被大大降低。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档案的管理就可以呈现出自动化、实时化以及网络化的特征。档案进行记录之后,可以反复进行记录,更加易于保存,也容易进行修改,还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传送,这样档案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起来。

2.推进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档案真正的价值在于利用,高职院校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应当转变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注重档案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促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要从以往的“你求我供”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网上主动提供的服务方式,以便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促进管理和档案业务工作自动化的真正实现。

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档案进行深加工,积极主动地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进行组织、开发、管理、利用;另一方面,强化档案信息的传播,要依托校园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把档案信息公布给广大师生;同时,在网页中设置目录查询、机构简介、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诸多栏目,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档案信息,构建新型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

2.2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提升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由于高职院校用于档案信息化的经费偏于紧张,要配备充足、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设施设备目前还不易做到,档案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在配备必不可少的信息设备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信息人才和设施设备资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所用。可利用现有扫描仪、照相机、微缩胶卷、光盘、硬盘等,对重要档案进行鉴定、扫描、整理、保存,通过阅读器等存储、利用,并争取异地备份保存,加强安全管理。要抓好教学、科研、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建档、归档,利用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公开平台,在各部门建立信息资源体系和查询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注重信息共享,在保密原则下,实现局域网内信息共享。还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科研工作,科研先行,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

2.3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新自身服务理念

信息时代档案专业实践的发展领域已经明显跨越了档案馆室的界限,档案管理人员也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档案信息提供者和决策咨询者,角色的转变伴随着观念的更新和管理的创新。信息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走出传统模式,学习国内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正确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把资料库存变成信息资源库,把沉寂的“死档案”变成有价值的“活”知识。在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营造一个方便、高效、轻松的档案信息利用环境,使档案馆(室)成为一个人们愿意去、喜欢去且去有所获的信息资料库,切实为师生员工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发展。

2.4加快完善数字档案,建设高质量数据库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在数字化档案硬件架构建设完成之后,应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将原有馆藏传统载体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文字、声像等档案数据。将这些数据统一存入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完善来完成档案数字化进程。对于日后产生的新档案,要求直接保存为数字格式,并且定期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入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同时做好自身馆藏档案机读目录建设,以方便对档案的管理和应用。用户可以根据所需档案的关键词对档案进行检索和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n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复杂程度。

第15篇

档案信息化市场主要由客户、服务商及其提供的产品、服务构成。

1 客户

按照性质,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客户主要可以分为立档单位和档案馆两类。理论上来讲,每个单位都会形成和利用档案,都是该市场的潜在客户,故而其客户分布极广,数量很大。仅以企业为例,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有876.1万家。当然,服务商一般将具有一定档案管理规模和水平的单位作为其主要目标客户。

2 产品和服务

服务商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三种类型。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等。软件包括平台软件、档案管理软件,而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市场的标志性产品,其普及程度和产品质量是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服务包括数字化加工服务、咨询服务、监理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

3 服务商

除了计算机硬件厂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平台软件供应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一般的服务商之外,档案管理软件厂商是档案信息化市场的中坚力量,其服务能力是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程度的另一关键指标。当然,也有不少服务商身兼多职,提供硬件、软件、数字化加工、咨询等多业务的集成服务。

二、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1 市场能量初步显现  就在本世纪初,很多档案管理软件厂商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靠几千块钱一套地软件推销来维持运营。“十一五”之后,几百万一个项目的单子日益平常。比如:江苏数字档案馆投入6000万,深圳数字档案馆投入3000万,上海浦东数字档案馆投入2700万,浙江数字档案馆预算投入1500万,中国电力档案管理系统一期软件投入600多万。这种情况让业内人士也吃惊不已。长久以来档案部门都是清水衙门的形象,这个“囊中羞涩”的消费者究竟有多大的市场能量?这里我们不妨根据档案数量做个粗略的估算: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纸质馆藏有21656.5万卷,假设每卷100页,馆藏的10%需要数字化,每页数字化的价格为0.04元,而数字化、软件、硬件的价格比大约为4:3:3,则仅综合档案馆纸质馆藏的信息化市场就有约21.7亿元。立档单位因为数量众多,理论上其市场容量则要大出很多,笔者了解到有些央企(包括下属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预算达到上亿元。即便其市场规模与综合档案馆持平,全国的市场容量也有43.4亿元。

尽管上述估算很不严谨,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巨大容量。为何貌似贫穷的领域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档案工作分布极广,只要产生信息记录,只要这些信息记录需要以信息化方法加以管理,就存在市场需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个市场仅仅是初步显现自己的实力。

2 与全球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同步

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国际范围内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崛起是同步的。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SOX),旨在加强企业监管,防止类似安然公司欺诈事件的发生。这部被布什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对文件的归档留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上市公司不按照这些法案的规定留存档案,则可能面l临司法诉讼、高额罚款。这使得原来主要在既定行业应用的存档技术变成了所有企业的普遍需求。

2003年3月,Gartnerf出预测,SOX法案颁布之后,文件管理将位列许多信息主管们首要考虑的10个问题之内,并且用“从地下室转移到了总统套房”来说明其升温的幅度。全球的软硬件厂商迅速捕捉到了SOX法案的新商机,IBM、Documentum、EMC、Vignette、HP等世界知名IT厂商陆续以大手笔收购文档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与其原有软硬件产品集成的文档管理产品,并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IDC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软件市场实现了连续18个季度的增长。笔者查阅了2006-2007年的相关消息,IDC在其连续四个季度的报告中都指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归档软件市场,因为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遵守法规、应对诉讼和保存电子证据的需求。

3 硬件、软件,数字化三分天下

目前档案信息化市场主要是硬件、软件、数字化三分天下。如江苏电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1150万元,分三期进行,其中软件总计520余万、硬件350余万、数字化280余万;杭州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800余万,分四期建设,其中软件200余万、硬件300余万、数字化300余万。

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领域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块服务领域,是带动档案信息化市场发展的重要业务。目前的数字化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两块:第一,以方便网络利用、保护原件为目的的馆(室)藏数字化,主要面向已经进入档案部门的归档文件。这部分的数字化可以视作存量档案的数字化。第二,以支持电子化业务流程为目的的文件数字化,主要面向在业务活动中需要处理的现行文件,这些数字化文件将来也是档案管理系统重要的数据来源。这部分的数字化可以视作增量档案(文件)的数字化。

4 市场与行政双重作用

1996年国家档案局开始对国内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测评和筛选工作,1997年推荐了首批软件,近年来陆续筛选了一些软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档案局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本行政区划的范围内推荐、推广有关软件。在强有力的推荐、推广之下,个别地方甚至所有档案馆、机关档案室采用了同一种档案管理软件。不仅如此,不少档案局馆还参与或者组建公司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并将之推广。

由档案行政部门大力推荐甚至是开发、销售管理软件的行为,像一把双刃剑,导致区域性或行业性色彩较为明显。一方面,带动了一批档案管理厂商的成长,档案信息化领域中较为耳熟能详的世纪科怡、量子伟业、清华紫光、东方飞扬、珠海泰坦等公司都位列推荐名单之中。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格局具有明显的行政割据特色,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一些基层单位因迫于压力同时购买、应用多种档案软件,造成投资浪费,信息分散,管理不便。

5 不均衡现象明显

档案信息化市场的主要地盘集中在中心城市、高端领域。下大力气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大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或者身处经济状况较好的行业,如电力、石油、石化、金融、保险、通信等,或者有较强的财政支撑,中央、省

市级单位的档案信息化投入普遍高于县级以下单位。

三、我国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发展预测

1 市场将持续升温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决定信息化成效的根本,这决定了档案信息化不仅是档案事业的重点和关键,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信息资源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信息化整体环境的成熟和不断增长的档案管理需求将带动市场的持续升温。以数字化市场为例,“9・11”恐怖袭击、“5・12”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数据备份的警钟,将档案数字化,并实施异地保存,是防范天灾人祸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有效方法。这一认识将进一步刺激存量档案数字化市场的发展。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然而,并非所有业务环节都能直接生成电子文件,尤其是外单位来文,保险合同,银行票据等对外业务中形成的文件,将其数字化,纳入业务系统,可以提升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增量档案数字化市场也将稳步增长。

2 不均衡的现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整个计算机市场的明星用户已从大中型企业变为中小型企业,从金字工程的行业转为公共服务部门,竞争的重点将由中心城市向地方转移。而档案信息化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落后于整个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处于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迅猛发展阶段,大量中央级机关、省市级机关、大中型企业、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等高端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开始。

3 行政干预将逐步向政策标准引导转变

鉴于体制上的原因,以及对档案信息化业务的陌生,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基层单位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指导、引导呼声很高,其中推荐一款优质软件的希望最为强烈。在定位为档案界草根的网上论坛――“档案界论坛”(WWW.省略)的档案信息化板块中,咨询档案管理软件的帖子跟帖数最高,其中仍然有用户希望行政管理机构推荐软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一线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咨询问题中,关于软件的最多。在相当长时间内,行业、地方双向的行政割据现象仍将存在。

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当电子文件大量出现和应用的时候,政府机关甚至私营企业也希望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帮助,不过其做法多数为政策标准引导,而非直接开发、推荐或推广产品。近年来,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政策标准的制定工作,《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正在起草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电子文件管理指南、元数据标准等一批重要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可以预计,行政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将由直接干预逐步向政策标准引导转变。

4 整体解决方案需求将增长

时至今日,业界对软件的重视程度已经很高,但有时对其作用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些单位认为只要档案管理软件好,便可以一举改变其档案工作的落后面貌。但是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从天而降的理想软件,在应用软件的同时,改进基础工作同样重要,没有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软件的高级功能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因此,在购买软硬件之余,制度设计、整体规划、方案咨询等服务也是当务之急。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市场中,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上,上述业务量明显不足。在国内档案信息化投入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不足的不良情况已经引起了诸多关注。此外,鉴于信息系统技术生命周期3-5年的现实,持续的增值的技术服务也将成为客户选择厂商的一个要素。总体看来,集成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首选,其中软件和服务的分量将日趋加重。

5 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将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