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购方式分析范文

采购方式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购方式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采购方式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采购方式;招标;谈判

近几年,因项目建设和产能提升,企业采购量有所增加,采购工作作为一项直接影响投资、成本的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将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采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采购项目成立后首要工作是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方式既明确了工作的操作程序。不同的采购方式应用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采购方式特点、选择方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采购工作提供参考。

1 采购方式分类

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和其它方式,优缺点如下:

1.1 公开招标

所有符合条件的单位均可参加投标,其优点是竞争最强,择优率高,能较大程度上避免招标中的违法行为,其缺点为程序最复杂、成本最高、费时最长。

1.2 邀请招标

邀请三家以上特定单位参加投标,与公开招标同属招标采购范畴,都有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优缺点雷同但与公开招标相比程度稍弱。

1.3 竞争性谈判

邀请三家以上单位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优点为具有一定竞争性,采购周期短,成本较低,供需双方可充分讨论;缺点为程序没有严格规定,在公开透明方面不如招标,易人为操纵,结果公正性易被质疑,同时谈判人员个人能力对谈判结果影响较大。

1.4 询价

对多家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确定采购对象。可采用传真、电邮等方式报价,只允许一次报价,不得就报价进行谈判。这种采购方式优点显而易见,时间短成本低,但其报价方式易造成泄密,且文件简单,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易产生纠纷。

1.5 单一来源

向唯一供应商采购,这种采购方式无优点可言,选用这种采购方式必须存在不得不选的理由。因为没有竞争性,卖方处于强势地位,易增加采购成本,谈判中容易滋生索贿受贿现象。

1.6 其它

其它采购方式结合油田实际主要包括内部单位互供和上级部门要求的指定采购。

受物资供应网的限制,油田内企业物资采购基本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其它采购方式有其特殊性,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采购方式有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四种。

2 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结合可选的四种采购方式的特点,从竞争性和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的角度考虑,在优先选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前提下,针对每个采购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采购目的。

2.1 要保证采购方式选择的合规性

必须严格执行各级相关文件规定,按要求上报采购项目申请表,特别是达到一定金额原则上要求进行招标,因故采用其他方式时要说明原因,在取得审批后方可按批准的采购方式开展业务,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变更采购方式。

2.2 项目金额不能作为采购方式选择的唯一指标

油田相关制度要求达到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原则上应进行招标,贯彻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应结合实际,不能以金额作为采购方式选择的唯一指标。首先,要考虑生产需要,影响生产的急需物资,招标耗时长未必能满足生产要求;其次,金额较小的采购项目也不能全部一询了之,比如我单位批量采购金属加工件,预算金额一般8万元左右,可不采用招标方式,但因周边有多家生产企业,投标成本低,供应商响应积极,仍采用了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第三,要结合项目复杂性综合考虑,对项目复杂、标的难于计算的采购项目,即使达到招标的金额要求,但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灵活谈判更有利于实现采购目的;另外部分生产用原料,如纯碱、硫酸等,批量采购有时会达到需招标采购的金额,但对供应商来说,采购量仍较小,吸引力不足,我们曾就此类物资组织招标,但供应商并不响应,而且该类采购项目简单明了,市场价格公开透明,评标的原则也是最低价中标,询价采购更为合理。

2.3 灵活转换采购方式

每种物资的采购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以我单位出口产品包装用木方为例,最初用量少、金额小,供应商为油田改制企业,出于对改制企业的支持,我们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随着用量增加,引入同类企业,改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木方采购价格有所下降。在木方使用中,客户投诉木方有霉变现象,我们对木方含水量提出更高要求,并要求供应商承诺赔偿因木方质量对我厂造成的损失,仅一家供应商敢于承诺,因此选用单一来源方式与该供应商进行谈判采购,确保木方质量、避免客户流失、规避企业风险。通过调整网内供应商,条件成熟时可重新用招标方式采购。

3 采购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邀请招标:一是,招投标文件编制较为复杂,企业内部及与被邀请投标单位之间的沟通较为繁琐,因招标文件漏洞或者投标单位文件编制错误,容易造成招标工作失败;二是,存在领取招标文件、技术交底、现场勘察等时间安排不合理,使投标单位提前相互见面,可能导致串标行为;三是,资格审查工作力度不能放松。我单位在一次阀门邀请招标采购中,本已邀请网内三家供应商投标,后经了解其中一家不久前已控股另一邀请投标单位,因而取消了此次招标,另选合格供应商重新组织招标,网内供应商我们一般认为已审核合格,资格审查容易走过场,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资格审查方面不能放松警惕。

竞争性谈判:一是,谈判操作程序不够严谨。因允许多轮报价,谈判过程的保密性要求更高,我们要求在与一家供应商谈判期间,其他供应商在固定场所等待,但存在供应商违反规定停留于谈判会场附近现象。对谈判最终报价,存在按谈判次序在各供应商最后一轮谈判结束后直接报价,导致谈判顺序靠前的供应商最终报价存在泄漏的可能;二是,谈判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谈判时出现各自为阵,重复谈判现象;三是,谈判人员谈判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谈判人员在谈判中对谈判技巧、谈判策略、谈判节奏把握不到位,容易使谈判陷入僵局,难以取得预期的谈判效果。

询价:一是,目前我们较多采用传真或邮件的方式要求供应商报价,信息泄漏点多。组织询价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不可能是封闭环境,网络病毒盛行,邮件被窃助并不困难,报价信息保密性差;二是,询价文件一般较为简单,往往是一张报价表,技术要求、合同条款等内容不全面,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具体操作中我们出现过这种情况,在询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保质期及合同质保金,供应商传真报价仅写明价格、交货期,对保质期及质保金未做说明,我方视同其默认响应,并通知其以最低价中标,最终在签订合同时该供应商提出其报价基于货到全款付清,若留质保金需要提高报价。纠纷的产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解决,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询价工作失败重来。

单一来源:相比其他采购方式,谈判前标的价格的测算在单一来源采购工作中显得由为重要,掌握了价格范围谈判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该项工作是建立在具有完善的价格信息库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此方面尚有所欠缺,一是,部分采购过的设备有整机价格但配件价格不全,而配件大多是必须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二是,工作缺乏前瞻性,对未采购过但企业可能需要的设备,价格信息平时未进行收集;另外单一来源采购由于没有竞争对手,供应商相对更为强势,谈判的过程更为艰难,谈判人员的谈判技能更为重要,这方面也有待加强。

4 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了解各种采购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分析过去各种采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采购工作,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

4.1 做好采购计划工作,为采购工作预留足够时间

该项工作是选择采购方式的基础条件之一,采购部门要主动把握企业生产和项目进展情况,对各单位的采购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紧急采购情况发生。一是,防止本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因时间关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二是,避免本可以用密封报价进行询价采购的采用传真、电邮等方式报价;三是,避免因时间紧沟通不充分而导致招投标文件编制不完善;四是有利于分别安排供应商进行领取招标文件、现场勘察等工作避免互相之间提前见面。

4.2 动态管理供应商网络

对不能保证至少有三家合格供应商响应的采购项目进行梳理,清除长期不响应我单位采购项目的供应商,引入新的合格供应商,杜绝出现网内有足够数量供应商却只有一或二家响应采购项目,避免网内供应商原本就不足三家的情况;关注因专有技术等因素长期选用单一来源采购的单位,了解市场上可与其形成竞争的企业或技术成长情况,条件成熟时引入以形成竞争机制;掌握供应商股权变更情况,避免发生互有关联供应商同时参加同一采购项目的情况。总体来说,除特殊情况外每个采购项目在网内能保持四到五家积极响应的合格供应商,更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

4.3 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完善各种采购方式操作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形成制度,防止再犯。对一些细节的问题要引起重视,比如竞争性谈判中限定供应商活动范围使之与会场绝对隔离,最终报价提供便利条件采用密封报价方式等等,要加强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宣讲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评委、谈判代表和供应商不能讲情面,处罚要落到实处,全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纠纷。

4.4 进一步完善价格信息库

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抓不懈。一是,要将价格统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由专人进行信息汇总和更新;二是,在进行设备采购时要求供应商提供配件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明细报价,有利于价格信息的收集;三是,通过信息梳理了解缺失的价格信息并重点收集,在与外界的交流、考察调研中注意收集企业可能需要的设备、材料的价格信息并录入价格信息库,以备不时之需。总的来说,价格信息越准确越全面越有利于采购工作。

第2篇

装备采购方式是指装备采购部门使用装备采购经费采购装备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法定的采购形式。国外国防采办中,在优先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装备采办的同时,还根据装备项目的具体特点普遍采用了两阶段招标、两步招标法、邀请招标、谈判签订合同、征求建议书、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采办。我军《装备采购条例》规定,为了促进装备采购的有效竞争,满足不同类型装备的采购需求,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总装备部认可的其他装备采购方式来完成装备采购任务[1]。

公开招标是通过公开采购信息,广泛邀请承制单位,形成公开竞争,最终实现获取质优价廉的装备目的的采购方式和途径。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有助于开展竞争,打破垄断,促使承制单位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为此,这种方式一直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采购方式被世界主要国家所推崇,是外军普遍提倡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如美军规定除《联邦采办条例》特别要求以外,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商。公开招标在其公开程度、竞争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着招标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保密性差等缺点。

邀请招标方式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招标的规范性、公平性等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开招标的不足;但其竞争程度远远不能与公开招标相比拟。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采购对象的性质或采购情势的要求,招标采购方式并非实现装备采购经济有效性目标的最佳方式,必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采购既能体现竞争,又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规范性不够强。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非竞争性的装备采购方式,易造成承制单位抬价、阻碍技术进步、产生不公平交易等现象,而且评审过程难以控制,人为操作性大,易造成市场机制失效,使装备采购部门处于不利地位,影响采购效益,因而,一般在严格符合条件并经上级装备采购部门审批以后才可以实施。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国外国防采办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中,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运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询价采购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邀请报价的承制单位数量应至少有三家,而且只允许承制单位提供一个不得更改的报价。询价采购明显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其规范性、程序性相对较差。

由于装备采购的每个项目各不相同,还有其他一些适合的采购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等,因此为了适应装备采购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要,《装备采购条例》规定,经总装备部批准还可以灵活采用其他装备采购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其他采购方式有很多,但只有经总装备部认定的方式才可以用于装备采购。

二、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意义

规范对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管理,可以克服和减少随意性,从制度上确保推进和开展竞争性采购,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交付进度,提高装备质量。

1.推进装备采购的竞争水平[2]

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高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规范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积极运用竞争性订立方式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企业积极性,把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在国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之上,以实现装备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世界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了采购方式审定制度,强制推行竞争性采购。因此,加强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的重要途径。

2.提高装备采购的法治化进程

当前,装备采购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的观念和行为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和根除,有意、无意规避竞争,以及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应用不规范,有意选择竞争程度较小的采购方式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建立规范、统一的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标准和方法,对规范装备采购工作行为,避免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将产生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提高装备采购行为的法治化进程。

3.向政府采购制度看齐

装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畴。政府采购相关工作行为、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和多方的监督;尤其其采购方式的确定已经受到严格的法律管制,任何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组织实施采购工作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针对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采购秩序,实现“阳光工程”的目标。因此,为在装备采购工作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精神,应加强装备采购方式科学选择。

三、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实现路径

1.采购信息,平等授予采购机会

装备采购信息,如装备名称、型号、图号,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交付时间,战技指标、关键技术,承制单位信息、采购部门信息,采购合同文本等,几乎都可能涉及到军事秘密。因此,为了维护国防安全,必须做好装备采购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装备采购信息最关键的把握点。

但是,不能以保密为借口而规避进行公开招标等竞争性采购方式,不能以保密作为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唯一“准星”。对于采购军选民用类产品,除军队部门信息(如采购单位、交付单位等)外,其他信息均可按非保密信息处理,可进行公开,以吸引更多的承制单位的参加;对于采购军队专用装备,涉及装备总体、主要分系统及含技术的配套件等产品采购信息为保密信息,可以只向符合相应保密资质的承制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装备采购信息密级程度积极进行去密和降密处理,降低装备采购信息的获取成本,最大程度地吸引广大潜在承制单位参与到装备采购市场中来。

2.统一判定标准,创造平等遴选规则[3]

影响装备采购方式的因素较多,并且各装备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为避免在制度上遗留规避竞争的漏洞,应对各影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判定标准、方法给予统一规范,并尽可能实现准确的量化管理。装备采购方式主要由保密要求、采购金额、采购时限、承制单位数量、装备通用性、配套或服务一致性等要素确定。结合实际,参照国内外具体做法,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方法进行选定装备采购方式。

第一,密级程度。对于无法处理的装备采购信息只能选择公开招标以外的装备采购方式。

第二,合同金额。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在法律中要求政府或军队的不同部门,对各种装备采购方式适用的项目经费限额范围给予专门的规定,建立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项目经费计算标准。

第三,承制单位数量。竞争必须有相应的市场主体环境,即数量较多的、具备资格条件的承制单位。因此,承制单位数量也是一个制约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使用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四,采购时限要求。采购时限即采购项目所允许的合同订立时间也成为一个制约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之一。采购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合同订立时间不同;装备采购项目不同,所需要的生产周期、交付时间要求不同。采购时限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采购时限=(装备交付时间-装备采购年度计划下达时间)-合同履行时间(按装备生产周期计算)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公告日到开标日,至少保留20个工作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投标人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投标书。因此,采购时限允许的项目方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订立合同。

第五,装备的通用性。通用性强的装备,承制单位较多,货源充足,价格较为稳定,适合采用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管理规定》明确,采用公开招标、询价采购方式订立装备采购合同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通用性一般是指各军兵种通用,或军民通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合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的项目大部分为军选民用产品。因此,通用性按照军选民用市场情况确定。即凡在民品市场中有多家生产的产品就可认为满足“通用性强”的条件。

3.严格规范程序,保证公平选择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是规范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重要手段。装备采购方式选择可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首先,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在拟制装备采购年度计划草案前,应组织领导、专家及负责人员对项目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装备采购方式建议。其次,装备采购计划部门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组织专家对装备采购方式建议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检查业务部门对各要素分析的准确性,法规、判定标准执行情况,提出的采购方式建议的合理性等内容。再次,通过审查的,装备采购主管机关应组织专家,并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对装备采购方式方案进行审核。对于需调整采购方式的,依法作出装备采购方式修改决定;批准下达执行;经审核无异议的,及时批准下达。

此外,还需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关,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和职责,从而加强对采购方式选择的审批监督,以确保全军各级装备采购部门按照法规要求正确选择、使用采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魏刚,艾克武.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81-182.

[2]白海威,王伟,夏旭.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16(2):6.

[3]李,王春光,等.规范合同订立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效益[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5,(3):45-46.

第3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采购方式;选择

一、前言

政府采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其采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随着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增强以及行为范围的拓展,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政府采购,通常在对采购的项目、条件等进行分析之后,采取合理的采购方式,满足采购目标的要求。但是,在具体行为中,鉴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采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对政府采购种类与特征的介绍

1.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采购的方式为公开招标,能够体现政府的公正性原则。将合同给予最优的投标商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也就更容易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其中,彰显竞争性的特点,同时,透明性能够集中体现。

2.竞争性谈判的体现

竞争性谈判的应用条件是:招标的形式没有选取到合适的供应商;存在突出的技术性;时间比较紧张;很难进行预先价格总额的计算。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可以与供应商进行直接交流,简化程序,提高采购的效率实现成本的降低。谈判可以多次进行,直到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方式更显灵活性,但是不具有公开性,竞争有限,易发生舞弊问题。

3.邀请招标的应用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特殊性比较明显的采购项目,供应商的范围比较有限,报价不允许变更。这种方式由采购人与特定的供应商进行直接交流,竞争性不强,透明度有限,时间紧迫。如果项目比较具有专业性,这种方式最为经济。但是,这种方式的规定相对模糊,操作性不强,给双方造成一些逃避责任的空间。

三、对不同采购方式的选择

1.对货物类采购特点的介绍以及方式的选择

对于各种类型的货物,包含设备、材料等,主要的采购方式为集中采购,公开招标方式比较适合。如果明确为定点采购,需要在协议供货商处进行采购。

2.对工程采购特征的介绍以及方式的选择

工程采购主要是指建设工程的采购,主要涉及进行建筑物新建、改建、装修等所需要进行的采购行为。这种采购主要的形式为公开招标,但是,鉴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竞争性谈判的方式也经常使用。

3.对服务类采购特征的分析以及方式的选择

服务类的采购主要是指除了货物和工程以外的采购对象。这一采购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很广,内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印刷、出版、政府采购项目的设计(如工程设计)、交通工具的维护保养(车辆保险、车辆维修等)、会议、培训、软件开发、机关事业人员医疗健康体检等等。采购方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是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为主。

四、采购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很难准确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在当前的政府采购行为中,很多采购人仅仅依靠采购项目的金额,进行方式的选择,忽视采购的实际情况,忽略采购项目的特征,没有对采购方式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使得招标项目较少、其他形式较多,不利于实现公开和公正的原则的履行,同时,有些采购人员为了简化流程,对采购方式进行随意选择,很难实现集中采购的优势。

2.对招标进行的规避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政府采购,针对招标方式,不能以任何方式进行规避。但是,在实际的采购进行中,为了实现小集体的利益,对项目进行分解,达到对招标的避开的目的,使条件不满足公开招标的条件。有些采购将项目时间紧作为理由,以其它方式代替公开招标,确定特定企业,排斥其它企业,很难体现市场竞争。

3.没有形成规范的采购方式变更制度

当前,针对采购方式的变更,尚未形成合理的规范操作。结合相关制度,如果已经达到公开招标标准的,需变更非公开招标方式的,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批准,而后才能进行方式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采购中,很多采购单位没有执行相关的制度,忽视相关手续,对采购方式进行随便的变更,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工作不十分到位,不负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出于人情的原因,忽视原则,不依法审批。

4.存在多种采购方式交叉使用的情况

当前,在采购中,存在两种方式混用的情况,使得采购方式呈现四不像的情况。

五、如何做好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

1.对政府采购方式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

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针对当前法律法规在范围、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法规,保证体系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同时,鉴于当前政府采购法规的薄弱性,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详细性,要明确规定各种采购方式的范围和条件,保证一定的执行力。

2.对政府采购的审批制度进行规范

对审批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程序进行完善,明确流程和环节,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要对审批进行法制化,不能高于法律。重视对监督制度的健全,规范审核行为,避免乱审批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对审核进行公开,避免随意性。

3.对政府采购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要立足财政部门,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发挥各个监督部门的作用。同时,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政府的采购能力,规范采购行为,要重视公开招标的形式。同时,结合采购实际,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促进政府采购行为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37-02

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和工具等物资的购买活动,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物资采购环节多、流程长、风险大的实际,必须对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等方式,有效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发现、防御、控制和转移风险,提高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水平。

一、物资采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按风险因素的来源界定,可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两大类:

1.企业物资采购的外因型风险: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损失与威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经济政策、价格变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2)价格风险。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相互串通,抬高价格,使企业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物资跌价引起采购风险。(3)质量风险。采购过程中,由于把关不严,出现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或者出现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产品整体质量。(4)技术风险。在一定时限内,采购的物资由于技术进步或新产品开发周期太短,在短时间内成为落后或淘汰产品,给企业造成损失。(5)欺诈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二是接受对方给付的贷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进行逃逸蒸发。三是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使所需的物资无法保证。四是供应商设置合同陷阱等。

2.企业物资采购的内因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损失和威胁。主要有:(1)计划风险。缺乏市场跟踪调研,对市场变化没有准确判断,采购计划与市场实际出现较大偏离。(2)合同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出现合同条款模糊、权利义务不明确、重点事项不清、缺乏约束性条款等,一旦发生纠纷,缺乏可靠依据,给企业造成损失。(3)验收风险。在验收过程中容易出现在数量上缺斤短两、在质量上以次充好、在品种上货不对路等问题,把关不严,就会出现验收损失。(4)存量风险。没有准确的存量界定规定,造成采购量少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造成生产中断;采购量太多,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形成存储损耗。(5)责任风险。许多风险归根结底是“人”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意识、能力水平和思想素质。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整个物资采购环节,缺乏考虑,把关不严;没有掌握物资采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应对外部一些尔虞我诈的竞争骗局,造成采购损失;采购人员贪图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造成损失等。

二、企业采购风险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任何事物都有风险,采购风险无论是外因型或是内因型归根结底,都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和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规避的。

1.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要从建立完善物资需求提出,到采购计划、合同签订(采购方式、采购渠道、采购价格)、货物运输、产品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通过强化采购策略研究,采取科学、理性的采购方式,加大过程控制等管理措施,实现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堵塞各种漏洞。重点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采购目的。采购的物资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不应一味的追求价格最低化,应对所要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和效用进行通盘考虑,在为企业节约资金的同时,保证采购质量。明确供应商资格。订立采购合同前,须对参加投标的所有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便在采购初期就能把由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采购风险控制在最小。明确保证金制度。设立投标保证金,防止投标方在开标后撤回其投标,设立履约保证金,防止供应商不能履行合同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等。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和程序公开制度,方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情况。

2.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各项专业技能训练,使采购人员掌握物资质量标准和性能,了解物资采购管理基本知识和经济合同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和协调能力;学习财务知识和谈判技巧,提升应对内外部各种风险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物资采购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违法违纪警示教育,用典型的违法违纪采购案例教育物资从业人员识别商业陷阱,提高抵抗商业贿赂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构筑牢固的职业道德防线,做到廉洁采购、依法采购、阳光采购,依法办事。

3.切实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重点要强化管理和监督。首先,建立物资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修订完善《物资采购业务监督办法》,采取定期开展工作检查、专业化分工、岗位轮换等有效措施,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和签约监督。检查采购招标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权利义务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具备等。其三,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重点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合同签证、合同台账、合同汇总、合同执行及信息反馈的审计。依据审查程序和要求,了解采购工作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等情况,通过审计鉴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采购过程有序高效运行。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信息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决策方案的正确度,降低决策风险。信息资料常常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作为采购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与现行的ERP管理模式相结合搜寻、收集各种与风险有关的信息资料,要按照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其次,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为采购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对于实体经营企业而言,资金链断裂等资金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物资采购风险则是影响资金链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物资采购中的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第一,价格风险。一方面是在采购时,由于市场物资价格的变动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操作投标环节,恶意提高价格,使企业遭受风险;第二,质量风险。在物资采购中,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造成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达标的现象,甚至会由于这些质量问题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第三,技术风险。在一定的时限内,所采购的物资由于产品更新周期短或是技术进步,以至于其成为落后或者被淘汰的产品,进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内部风险

第一,采购管理风险。对物资采购市场行情动态调查不够及时和详实,导致信息不畅;对所购物资的性能、材质、规格等主要要素纵横比较不全面,导致采购的价格高于市场行情的风险。第二,计划风险。计划风险主要表现为:物资采购项目上报过迟;资金抽掉困难、抽调不及时或资金缩水;招标公布与文件发售时间安排不合理;招标文献存在法律漏洞,招标流程不符合法律要求。第三,合同风险。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可分为主观性合同风险和客观性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订立或招投标过程违反法定程序、合同条款不完备或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采购方需承担由于物资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履约过程中的变更风险等。第四,人员风险。一是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储备、法律意识、业务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较低风险;二是采购人员权力大、责任重、风险高、诱惑多,有可能发生违纪风险。

二、企业采购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完善企业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投标,选择合理化的招投标方法,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采购程序规范,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第二,加大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增强其法律意识以及防腐拒变的观念;第三,制定完善的岗位人员工作明细,确定其职责权限以及业务范围,构建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

(二)做好合同签订管理

一是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是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三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四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

(三)完善企业物资采购链条

企业物资采购的顺利完成需要企业有一个完善的物资采购链条,并保证链条上下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企业应制定采购的标准以及流程,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以及数量;其次,加强与物资采购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得到深化,建立信任机制;再次,设计合理的采购方式。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许多企业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但是却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企业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面,应要谨慎,切忌跟风;最后,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开可能会发生的自然风险,实现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四)明确物资采购计划

在完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时,需明确物资采购计划,设置计划审批策略,明确审核部门,设置采购周期,联合库存相关部门,避免可能形成的库存积压,提高物资采购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对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均应拟好应对方案,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科学化、理性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做到实时监控,及时预防及解决物资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人员的风险管理

第一,企业应加大对采购人员的技能以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将责任心重、业务水平高、原则性强的采购人员集中起来,建立采购专家小组,实现采购工作的良好发展;第二,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廉洁教育,以“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降低人员违纪风险,并将廉洁从业教育作为规范采购人员行为、实现阳光采购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三,建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人员违纪风险辨识的培养,按照违纪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微小性,分为A、B、C三级评价标准,对采购人员进行风险评判,并对A类和B类采购人员进行重点管理;第四,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廉洁从业的责任书,引导以及教育供应商树立诚实守信、优质优价的供应理念。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采购在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敏锐的风险识别眼光以及严谨、冷静的态度,才能沉着的应对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在单位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从行政部门和岗位权力设置、内部流程控制、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为全面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规范》从国家层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为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标准,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贯彻实施《规范》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风险管控意识,以及强化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规范》将预算、收支、资产、基建、政府采购、经济合同等重点管控业务和事项,纳入统一的管控体系,实现财政管理各相关政策规定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单位的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水平,也对六项重要业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采购业务是《规范》中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风险控制领域。内部控制的核心机制就是牵制制衡,主要形式是流程规范。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具体实施方案,以供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同行参考。

一、梳理业务流程,确保覆盖政采全部环节

内部控制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按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按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对分散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有机连接。通过流程使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关口前移,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而不是事后。因此梳理政府采购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政府采购业务相关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就成为落实实施方案的基础。

在充分了解本单位目前政府采购业务的基础上,建议采用泳道式两维流程图的形式对政府采购业务形成清晰的书面流程描述。以职能带为泳道来界定部门或岗位在流程中的职责划分。一个维度是职能带(部门或岗位),包括财务、监审、基层采购单位等部门,还包括单位领导班子。另一个维度是流程的进程,具体包括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定采购需求、确定组织实施形式、确定采购方式、执行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履约验收、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机构管理、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管理、政府采购质疑投诉管理等11项业务流程。

根据以上流程描述,按照政府采购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确定政采业务中的提出需求部门为各部门、管理部门为财务处、执行部门为办公室、监督部门为监审处,并将管理机制融入到上述11项流程的每个业务环节中,细化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明确其职能范围和分工。

二、落实岗位职责,识别关键环节和风险点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二步,就是在流程梳理结果基础上,系统分析政府采购业务风险,确定风险点,明确责任主体,制定防控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主要可以从采购预算编制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两方面来实施,具体如下:

(一)采购预算编制与计划管理

三、监督执行落实,完善内控执行机制

通过全面梳理政采业务流程,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财务处)、执行部门(办公室)、监督部门(监审处)各自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形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规范政府采购流程,并由内控规范领导小组对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从具体业务流程中识别关键风险节点,通过科学的集分权管理和权责对等的归口管理,对风险点加强制衡与审核。内控体系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8种控制方法,实现政采业务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降低单位整体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体系,财务部门的参与使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实现前向和后向的延伸控制,包括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验收清查制度、绩效分析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活动。

政府采购具体执行层面专业性、政策性强,实际工作中,建h在收集现行的中央、地方政府采购相关规章政策的基础上,将政策汇编成册,并按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方式等采购方式分类做出政策以及流程指引供单位相关人员学习运用,确保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四、及时总结经验,全面建成内控体系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动态平衡单位内部各分管领导、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各级所属单位之间的管理权限,全面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规范》第四条规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内控应贯穿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全部流程,可以选取以上政府采购业务内控建设作为模板,其他业务流程参照此模板进行,最终建立覆盖单位层面控制和所有业务层面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单位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找出风险节点、制定防控措施,将风险控制融入到制度、流程,落实到岗位。在业务流程清晰描述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8种控制方法,在业务中嵌入内控要求与规则。该方法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贯彻实施《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

第7篇

关键词:材料采购;招投标;存在问题

1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

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1.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属于非限制性竞争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符合招标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适用于大宗材料和定型批量生产的中小型设备。其招标程序如下: 1)招标单位主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包括招标公告、投标者须知、投标格式、合同格式、货物清单、质量标准及必要的的附件。 2)招标公告。 3)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需要时)。 4)发售招标文件。 5)接受投标书。 6)组建评标委员会。 7)公开开标。8)评标委员会评标。9)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10)中标通知书。11)签订合同。

1.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属于有限制竞争招标,是对招标人向已经基本了解或通过征询意见的若干家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材料、设备生产的投标人或他组织经过资格审查后,以投标邀请函的方式直接邀请符合资格的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将采购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供货方式等情况作简要说明,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且投标人的数目应不少于三家。被邀请的单位同意参加投标后,从招标单位获取招标文件,按规定要求进行投标报价。邀请招标一般适用于采购非批量生产的大型复杂机组设备、特殊用途的材料及非标准部件。

2货物采购合同包的划分

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资按实际需求时间分阶段进行招标。每次招标依据物资的性质可以只发一个合同包或分成几个合同包同时招标。划分合同包的原则是,有力于吸引较多的投标单位参加竞争

以达到降低货物价格,保证供货时间和质量的目的。具体应考虑以下因素:

1)有利于投标竞争。按照采购货物金额的大小恰当地分标和分包。若一个合同包划分过大,中小供货商无力问津;反之,划分过小对有实力的供货商又缺少吸引力。

2)协调工程进度与供货时间的关系。分阶段招标的计划应以到货时间满足施工进度计划为条件,综合考虑制造周期、运输、仓储能力等因素。既不能延误施工,也不应过早到货,以免支出过多保管费用及占用建设资金。

3)考虑市场供应情况。应合理预计市场价格的浮动影响合理分阶段、分批采购。

4)考虑资金计划。依据建设资金的到位计划和周转计划,合理地进行分次采购招标。

3 问题分析

3.1自行招标过程中的问题

1)以工期紧为借口不招标或设法规避招标。有些招标人故意拖延材料设备采购,然后以程序复杂、运行时间长会影响工程正常进行为借口,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等民主形式,决定不进行公开招标而采取直接议标采购或甲控乙供等形式来达到规避招标、降解责任之目的。

2)以产品质量与服务可靠性为托辞指定品牌。材料设备自行采购招标中指定材料设备品牌的现象十分普遍,招标人常常在其招标文件中并不列出产品相关技术参数与要求,而直接标明“限定选择×××品牌材料设备”,从而排斥了其它品牌材料设备的竞争。

3)以民主表决形式代替招标文件评标办法。有些招标人制定的评标办法是“评标委员会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中标人”,而没有具体的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典型的“拍脑袋”法,主观臆断现象严重,其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科学性。

4)以开放竞争为幌子默许以他人名义投标。一些招标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以开放自由竞争为幌子,无视法规要求,默许无资质的潜在投标人借他人资质或直接以他人名义参与投标竞争,这种放纵违规行为助长了“串标”、“围标”现象的滋生蔓延,从而扰乱了正常的采购招标市场秩序。

3.2委托招标中的问题

1)以项目要求高为名设置招标报名高门槛。委托招标机构进行的招标多以公开招标为主。有些招标人为达到排斥某些“不中意”潜在投标人而暗保“意中人”的目的,明示机构在招标公告中按高标准、高要求设置一些无必要但为“不中意”投标申请人难以跨越的采购投标报名高门槛,大大削弱了采购招标的竞争性。

2)以公开为由透露有关招投标及评标信息。有的招标人因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出于自身目的,以招标应该公开透明为由,向与己关联的潜在投标人透露了有关招投标的相关信息,如参加投标单位数量、名称,甚至是评标和定标细节,严重违反了现行相关法规的规定。

3)以业务为诱饵授意机构搞暗箱操作。有些招标人以许诺委托招标业务为诱饵,授意机构按其意图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如操纵评委产生过程并暗示招标人意图,按“意中人”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并制订相应的评标原则和打分办法,以保证“意中人”中标。

4)以评委会负责人身份评价投标、左右结局。公开招标都在有形招投标市场进行,其评标委员会组建时一般会推荐招标人为评委并担当评标委员会的负责人,评标过程中另有所图的招标人评委经常会毫无顾忌地对各投标人及其投标文件作出“引导性”评价,并伴有倾向性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结果,造成采购招标程序合法、实不公正的非正常结局。

4 原因剖析

4.1法制观念缺乏,思想认识肤浅

当前,很多招标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仅仅靠实践积累与借鉴,明显反映出了招标人法制观念的缺乏和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此外,相关人员思想认识肤浅,对法律法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没有意识到采购运作是受法律法规制约的,而认为招标只是采购意图的实现方式,采购人可以主宰招标。

4.2 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招标采购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由于采购资金主要为国有资金,或采购项目为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项目,故应优先体现社会效益,但现实中招标人往往特别强调采购招标的经济效益,以节约资金作为考核招标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忽视了招标采购所涉及的社会效益。

4.3 难拒利益诱惑,人员素质不高

招投标各阶段、各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潜在或显在的诱惑,而现在从事采购工作的多为来自其它部门的分流人员,普遍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务素质不太高,有的甚至缺少职业操守,抵挡不住诱惑的投机分子就会伺机而动。

4.4 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出现真空

虽然我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以及发改委27号令等配套规章已陆续出台实施,但还没有细则来规范招标人每个招标环节上的操作行为。例如变更新增材料设备达到招标规模标准并不招标,而签证给乙方自行直接采购,缺乏规章制约,也无人监管。而自主招标的监管则出现了真空,目前行政监督部门因职责不明,人力财力不足,难以延伸监督到每个招标人的各工作环节,有的环节如报名资格条件与招标文件的审定,以及评委会的组建等就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

5对策探析

5.1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首先要对招标人进行全面、仔细、有针对性的宣传学习与贯彻培训。必须改变过去“会议加自学”的学习方式,而应采用“政治业绩”加“继续教育学分”制,即依照不同的法律法规分别设定相应学分,每个采购招标相关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部以上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取得合格学分,使之成为业绩评价、胜任考核以及凭分奖惩的依据之一,以此来调动大家深入、扎实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大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法制意识。

5.2 倡导社会效益优先,力争经济效益最佳

使用国有资金或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项目的采购活动,理应充分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大力倡导社会效益优先,切实理顺社会效益与单位或部门效益的关系,当二者效益关系相背时,招标人应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放在小集体利益之上。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考虑采购

招投标当事各方的正当权益,力争在采购招标中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样既可有效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又能促进其健康科学发展。

5.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抵诱抗蚀能力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政治、文化、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不断提高采购招投标管理水平,就要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竞聘择优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材料设备采购工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实施定期专业技能培训、现行法规的继续学习以及不定期的防腐倡廉警示教育,以此来增强招标人员抵挡诱惑、抗击腐蚀的免疫能力。

5.4 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有效监控招标全程

制度的不完善容易产生监管盲点及盲区,是问题的频发点和高发地。因此,进一步完善采购招投标监督与管理的规章制度,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不仅要有原则性法律法规作指导,还要有可行的操作细则,更应有切实的执法督查。目前应当针对招标人自行招标的状况,出台招标人自行招标管理规定来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完善自行招标报备制度来掌握自行招标动态,建立过程监督检查机制来督导采购招标活动。此外,为防范监管出现真空,还需要对采购招投标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促进招标采购全过程段段透明运行、环环阳光操作。

第8篇

初中化学 课程标准 能量观 微粒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化学能量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需要经过螺旋式递进。2012年修订的三个版本[1-3]的化学教材在不同阶段都有安排,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求教师把握好知识深广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又要层层递进,从定性到定量、事实到科学概念来认识并建立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双向关系,引导学生建构适应层次的能量观[4-6]:(1)物质具有能量,不同物质或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不同。(2)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有能量变化,伴随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不同的形式;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能量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和前提,能量不会创生和消亡,只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有能量转化的效率问题,使能量有所损耗。(3)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4)微观世界也存在着能量关系,表现为分子间、原子(离子)间、电子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于课标的视角,比较、分析三个版本教材能量观的呈现方式

课标中,每个二级主题都从“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化学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还有可供选择的情境素材。其中,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二级主题中明确指出:“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着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基于课标,分析三个版本教材能量观呈现的基本视角(见表1)。

教材还以蜡烛燃烧为素材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量观渗透在火焰温度的测定之中,若能在描述“发光、发热、火焰”等具体现象的基础上再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转化?”实验就不再局限于蜡烛燃烧的具体现象和产物的检验上了。使学生了解该反应是持续发生的自发反应,先反应释放的能量可引发后续反应,从而将化学的基本观念与化学过程的方法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7]。

物质的化学变化包括了质的变化、量的变化与能量转化,从能量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结构及其转化是化学的基本视角。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化学电池等日常现象作为情境素材,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建构性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初中化学能量观建构的基本策略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研究化学反应合成物质同样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理论与事实之间、新旧经验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在关注情境的选取与创设、问题的构思与引导、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的交互过程中经过螺旋式递进,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在燃烧和燃料的学习中得以强化,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和发展能量观。

1.借助实验表征建构能量观

借助实验表征,引导学生理解吸、放热除了对温度有影响,还会引起气体压强、体积、溶解度、物质状态等的变化。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手感知,或通过合适的实验装置(如图1、2),借助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能量观的理解。

还可以借助铁丝、镁条、氢气的燃烧、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等实验探究,使学生宏观感知、理解化学体系是一种储能体系,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常见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且电能与化学能可以相互转化。借助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水的电解,观察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等实验,使学生了解有些化学反应需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反应就不能发生。从而有效调节和控制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化学反应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明白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建构能量观。

2.深化对燃料和燃烧的认识,发展能量观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利用燃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化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上。因此,关于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燃料完全燃烧,提高燃烧的效率;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运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燃料的选择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8]。利用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达方式揭示有关燃料问题的化学学科本质(如图3):

图3 燃料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设置问题组:(1)燃烧能为我们做什么?(2)选择燃料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作为燃料,有些则不能?(4)燃烧生成物为什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哪些对策?(5)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什么规律?(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制备和选择反应条件有什么启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通过问题组的解决,借助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从化学反应热现象认识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能量,通过对燃烧概念的发展性理解,使学生了解燃烧是强化物质转化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的重要内容,形成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条件的认识,初步感知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影响化学反应。了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居于首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认识化学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从自我做起,节约能源,引导学生建构能量观。

3.借助微粒观,了解能量观的内涵

微观层面认识能量观,这部分内容既基于物理学习,又与微观世界联系,抽象程度很高,鲁教版以水为例,创设连续性问题情境:在水的状态变化时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怎样变化?在水天然循环的各个环节上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怎样运动的?以分子或原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为切入点,推论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热能。溶解现象并非单纯的物理现象,其伴随的能量变化涉及微粒的运动和相互间的作用力。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能量变化: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吸收热量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放出热量过程。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核外电子运动也是一种能量的反映。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取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不稳定,原子间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方式成键,使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等[4]。因此,可把物质转化过程看作是诸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在水的电解教学中,若能从微观视角解释为什么水需要通电,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那么学生对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9]。

初中学生的能量观建构是一个不断深化、有机联系、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化内容,随着对能量观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将从微观表征对化学和能量关系本质加以构建,形成更合理、完整的能量观。因此,学生能量观的建构应该注重认识和理解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本质化,自身的观念更加清晰化,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祖浩,王磊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 毕华林,卢巍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下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 梁永平.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化学教育,2008(8).

[5] 姚远远,陈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能量观的建构.化学教育,2013(5).

[6] 徐敏.中学化学“能量观”的构成要素及内涵.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

[7] 魏锐,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以蜡烛燃烧为例,化学教育,2012(1).

第9篇

关键词:农居 围护结构 采暖形式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062-02

建筑能耗是消耗量较大的领域之一,我国房屋每年约有20亿m2的竣工面积,乡村面积约占一半。为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也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面e也在逐年增多,如此庞大的居住面积冬季采暖能耗不容小觑。农村采暖以散烧煤为主,总量较工业用煤少,但排放强度高。目前,建筑能耗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的缺失严重束缚了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唐山是资源消耗量极大的城市,摸清唐山市既有农居围护结构及采暖方式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

1 调研地区概况

唐山位于我国东部,总面积13 472 km2,总人口780.12万人,而农村人口522.68万人,占总人口的66.7%。农村地区的冬季取暖方式主要是以燃煤为主的分散式取暖方式。农村冬季取暖以燃烧原煤或蜂窝煤为主,辅之以燃烧柴薪,能源利用率较低,小型的燃煤炉存在燃煤不充分、热耗散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唐山市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寒冷、雨雪稀少,由于大地震影响,住宅中绝大部分房屋建于城市现代化的房屋建筑技术尚未普及的20世纪80年代,所以建筑大多采用传统技术。

2 调研对象及内容

为确保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调研选取了唐山市的三个县区的农村地区进行走访调研。分别是唐山市乐亭县、滦南县、丰润区。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为在校大二、大三的学生。

调研内容分为几部分:民居结构,包括建成时间、空间布局、围护结构;人口信息,包括常住人口数、性别、年龄;采暖及炊事方式:采暖方式及燃料、采暖时间、炊事方式。

3 调研结果

3.1 典型民居空间布局

唐山农居大多数为一层建筑,且朝向都为南北朝向。传统住宅多为单进深布局,没有考虑在北向建辅助用房或增设防寒缓冲间。(如图1)

3.2 围护结构

唐山农居的大量重建在在唐山大地震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墙体、屋顶的结构大致相同,且具有代表性。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结构。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煤矿较多,大多数农民利用这种优势,使用燃煤后剩余的煤渣凿制屋顶有利于增强屋顶的强度、稳定性、耐磨性。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农民们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土资源建造墙体,只要有土就可以盖房,于是砖加土坯房成为主流。唐山农村典型住宅围护结构基本参数见表1。

唐山地区广大农村住宅外墙、屋面和门窗等仍采用常规做法,很少采取保温措施,尤其近年来为追求大面积住房,外墙多设为37墙或24墙以节省材料,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更差。窗户多为单层木框,传热系数大,窗墙比过大,因此窗户热损失较大。屋顶采用灰泥,草料等作为保温防水层,多数没有另加保温层,保温隔热性能差,既不能满足节能要求,又不能达到人们对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

根据调研数据,按照建造年代各种类型农户数占总体的比例见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农居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占比例为69.3%;对于地震前的较老的民居所占比例为8.9%。21世纪初新建的民居所占比例为21.8%。在调研的505户农居中,椽檩屋顶民居占440户,占总体数据的87.1%,由于木窗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密闭性下降,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于是有部分人选择把单层玻璃的木窗换为双层玻璃的铝合金窗,密闭性大大增强,利于冬季保暖和夏季通风。调研中有89户更换了铝合金门窗,占总体比例为17.6%。351户仍为木窗,占总体的69.5%。到了21世纪,虽然预制楼板屋顶性能较好,但是工序烦琐、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大,椽檩结构仍占有较大的比例。预制楼板屋顶约有61户,占总体比例的12.1%。预制楼板房屋铝合金门窗有49户,占9.7%,木窗有12户,占2.4%。

3.3 采暖及炊事情况

采暖方式的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火炕和燃煤锅炉接暖气片共同取暖是最普遍的方式,占比为65.3%。电采暖成该较高,空调的使用较多的只是在年轻家庭或有小孩的家庭,地暖还没有得到应用。(如图3)

炊事方式应用较多的是“秸秆+煤气+火炉”相结合的方式,作物秸秆在农村较多,应用也是较为普遍。另外,电炊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得到普遍应用。

4 结语

对唐山市农居围护结构及采暖方式进行了调研。可以看出,唐山既有农居大多集中在唐山大地震后重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用单层玻璃的木窗的建筑占有很大比例;火炕和燃煤锅炉接暖气片共同取暖是最普遍的采暖方式。因此,在唐山农村地区进行节能改造以及推行使用新能源的任务迫在眉睫,农村住宅节能空间巨大。

参考文献

[1] 孙瑞君,吕建,任绳凤,等.东北农村住宅能耗调研及分析[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30(4):45-48.

第10篇

【关键词】 施工材料 采购 经济风险

在工程建设中,设备材料是最基本、最必要的资源之一。材料设备采购是建筑材料由流通领域进入施工领域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物资质量和价格的关键工序。因此,对材料设备采购的经济风险分析和采取一定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强化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筑企业要想能够很好的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要规范材料设备采购行为,强化采购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剧增。建筑企业面临着低价中标的压力。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企业必须不断降低工程成本。然而材料设备的采购既能够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而且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比较大。企业为了增加积累,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通过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来提高效益。

1.2强化企业材料设备采购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分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资采购的行为被局限于固定的计划模式,这种计划模式是具有指令性的。而且主要生产资料通过采购指标进行分配。物资采购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物资价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目录价,物料来源的渠道单一,物资部门根据每年的施工任务申请采购的指标。物资需求和供给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施工企业所要购买的材料品种和数量都增多了;很大程度的丰富了生产资料,逐步形成了买方的市场。建筑企业物资部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行,所承担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只是保证供应即可,还要想办法降低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强化节约成本的意识。

1.3材料设备采购具有选择供货商的决策权,容易出现个别消极腐败现象,如人情采购、吃回扣、暗箱操作等。因此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是加强物资队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物资部门加强自身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内部强化素质、外部树立形象。

2.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经济风险分析

将采购的经济风险因素分为三种:成本、质量和到场时间,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2.1成本风险

采购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采购的本身会发生各种费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成本。同时采购的行为还会对工程项目的其他部分的开支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成本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资金变动、价格波动、围标串标、仓储成本增支、预付款。

2.1.1资金变动风险

资金变动风险指的是设备、材料在采购过程中。因为某些设备或者材料采购的周期过长,由于意外的损失或者汇率的变化,用于采购的资金在采购过程中因此而导致的风险。

2.1.2价格波动风险

钢铁、铜材、地材、水泥等材料的市场价格随着技术改造项目中铜材及合金材料等使用量较大,它们的价格会因此产生波动,导致采购成本发生变动,进而造成成本风险。

2.1.3围标、串标风险

部分投标企业私底下商量决定都投同一个标,并且事先确定某一企业投高标,另一个企业投低标,从而私底下确定哪个企业中标,或者多个投标企业事先自己组织了投标,根据自行投标的结果来确定哪个企业中标。以上的这些行为即是围标。串标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投标单位虽然表面上各自独立的投标,但是实际上却是私底下商议,协商投标,即不管哪个单位中标,都由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共享中标的利益。

2.1.4仓储成本增支风险

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材料一般都是实时到达施工现场,但是为了应对材料提前到达现场的情况,施工单位要预留一定的仓储空间来存放材料。如果采购时发生较大的错误,使得大量的采购材料提前到达施工现场,就会造成仓储成本增加的风险。

2.1.5预付款风险

预付款是指采购单位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购货合同,并且向供货单位预先支付一定的购货款项。这种购货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2.2到场时间风险

如果采购的设备、材料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送达施工现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根据实践经验,将到场时间风险分为制造延期风险、运输风险、进度变更风险、设计方递延风险四种。

2.2.1制造延期风险

制造延期即是指供货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给采购单位提供购买的材料,因而不能根据采购合同所规定的时间提供货物。造成工程施工的中断或者短时间的等待,从而使工程的实际进度比计划的进度要慢,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延误。

2.2.2运输风险

设备或材料从交货地运往施工现场的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而影响材料的运输安全以及延误运输时间的风险即是运输风险。

2.2.3进度变更风险

采购的进度应根据工程总体进度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如果工程项目进度发生了变更,但是采购行为没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会造成采购来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交货时间与工程施工需要的时间发生冲突。为了使采购行为与工程施工需要发生冲突后所产生的损失达到最小,采购部门应该根据工程总体进度对采购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

2.2.4设计方递延风险

在工程设计阶段,如果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业主就有可能会要求重新修改设计方案。这样的话既增加了设计单位的工作量,使设计工期延长,又会增加采购部门的采购时间和工作量。

2.3质量风险

一般而言,质量风险与供货商的信誉有比较大的关联。如果供货商的信誉好的话,那么他所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如果供货商的信誉一般或者比较差的话,那么他所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容易发生质量问题,从而引起质量风险。

3. 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对策

3.1从采购周期的长短考虑

因为市场所提供的采购材料、设备数量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导致了较大差别的采购周期,有的物资甚至一年只订货1-2次。对于不同的采购周期要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对于采购周期长的物资,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对物资的总体需求量,进行预测方式的采购;对于采购周期短的物资,通过采购的实际需求计划进行指导采购。

3.2从价值的角度考虑

材料、设备从价值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种:高价值、中价值、低价值。对于不同价值的物资采用的采购策略不能完全一样。因为它们对库存资金占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高价值的物资:通常采用按需订货的原则。因为此类物资一旦积压,库存资金的占用就会明显的增加,从而影响了流动资金的使用。

中价值的物资:采用最小批量的原则。目的是为了降低每次采购的成本。采购部门在制定最小批量的同时,要考虑由均衡生产所产生的常规消耗了。

低价值的物资:采用固定批量或者经济批量原则。因为此类物资的存储对库存的占用资金的影响比较小。确定批量大小的时候要考虑物资消耗的速度和采购成本之间的平衡。

3.3从供应商的角度考虑

物资采购过程中面对供应商的分类固定的和临时的两种。其中固定供应商是保证生产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重要的因素。因为他所提供的物资采购占企业总采购量的大部分。

总结

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采购活动作为项目增值的重要部分,对建筑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企业若想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材料、设备采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伟,赵振宇.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23-25.

[2] 张卫东,王向群,宋爱东.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

第11篇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1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8631(2013)01-0105-06

一、引 言

财政支出结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公共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当一部分研究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的影响。财政支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1]研究显示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2][3]严成樑发现财政支出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4]石奇等考察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三次产业的生产要素积累所产生的影响。[5]而一些研究者研究了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收入分配的不公平。[6]李建强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认为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7]而另一些研究者对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8]

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傅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扭曲作用,直接导致文化教育等支出不足。[9]江克忠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是行政管理类支出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诱因。[10]

一些研究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张明喜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类型。[11]张建迎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和其他职能,以聚类分析法对2003年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其结果将财政支出结构分为5种类型。[12]其主要局限在于未能对5种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各自具有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深入揭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异同,本文以我国201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2007年实施财政收入分类改革后的财政支出分类为基础,采用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来比较各地财政支出的异同。二是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先以因子分析法从财政支出中提炼出若干公因子,再以提炼出的公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并对每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三是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各省份财力差距的作用。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最终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三部分是进一步的讨论,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是对本文主要内容的一个简要小结。

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财政支出结构通常采用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来表示,但考虑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面积、人口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用结构百分比实际上难以揭示地方财政支出文中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分别指一般财政收入和一般财政支出。结构的全貌,而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这些局限,更准确地反映各地居民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差异。因而本文采用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人均额来比较各地财政支出的异同,以期更客观地反映各地公民享受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差异。

2007年我国实施财政收入分类改革后,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个不同类别,考虑到国防这一支出项目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极小,而地震灾后重建支出在一些省份并没有发生,故本文在分析中包括除以上两个支出类别的其他15个类别。文中所用数据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由于篇幅所限,文章没有列出所用原始数据。在进行正式分析之前,先对15个支出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表1列示了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在各支出项目上存在较大差异,离散系数大于0.8,离散程度较高的支出项目有,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住房保障等项目,说明在这些项目的支出上各地存在的差异较大;离散系数较小的有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等项目,表明各地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差异相对较小。

(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财政支出的15个类别间可能存在严重的内部相互依赖性,难以从中清晰地看出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异同,而因子分析可以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张文彤,2010)[13],从而用少数因子代替原有较多的变量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因而是分析此问题的一个合适工具,为此本文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支出变量进行降维。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此采用KMO and Bartlett检验对财政15个支出项目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9>0.7,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再由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436.07,其相伴概率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说明本研究中的变量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并以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结果报告在表2-表4中。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提取后,在上述指标中,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的变量共同度最低,其共同度为0.738,由于共同度反映了各变量中所包含的原始信息被提取的公因子表示的程度,因而是衡量因子分析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绝大部分变量共同度均在0.9左右,说明提取出的公因子能反映原始变量90%左右的信息。

三、进一步讨论

(一)三种类型的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

由表6可以看出,类别Ⅰ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这些地区在高级服务因子上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一类型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这三个地区均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10年,上海、北京的一般预算收入分居我国各省份中的第1,2位。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提高,政府用于教育、商业服务业等支出所占比重会逐渐提升,此类地区可以称之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

类别Ⅱ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在三个公因子的得分较均衡,均在50分左右,可称为“均衡支出”地区,包括我国绝大部分省份。

类别Ⅲ的财政支出结构较为特殊,包括、青海两个省份。其中在基本公共服务因子上的得分为9988分,而青海在社会保障因子上的得分为9612分。2010年,中央对的转移支付为51439亿元,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高达17万元,其地方财政支出中9335%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而其从中央获得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基本服务上,因而形成了特殊的财政支出结构。而青海则在保障因子的得分为9612,2010年青海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为112467元,其财政支出中的8517%源于财政转移支付,而2010年青海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均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336596元、108505元,这两项人均支出均居全国之首,因而形成了青海目前这种财政支出结构,此类地区可称为“特殊支出结构”地区。

(二)财政转移支付显著地促进了财政支出能力的均等化

2010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为323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37%。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绝大部分省的财政支出严重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是如此数额巨大的转移支付 文中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在促进各地财力平衡上起到了多大作用呢?各地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布范围极广,其中比重最低的是上海市,其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而同期这一比重较高的5位地区均在70%以上,而这一比重更是高达9335%。从表8可以看出,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其中比重小于40%的有9个省份,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比重在40%-60%之间的有11个省份,多为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比重在60%以上的有11个省份,为我国经济中最为落后的地区。

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之差主要来源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因而可以从各地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支出的离散系数、相关系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2010年各地人均财政收入离散系数为083,人均财政支出的离散系数为051,这意味着经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后,各地财力的差距显著缩小。换言之,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相比,其差距显著减少。此外,人均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均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随着人均财政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其可能接受的转移支付减小。离散系数的减少,表明样本间分散度减小,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了各地财力差距。这也说明中国近年来在转移支付制度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促进各地财力平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结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

26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集中在类型Ⅱ,但类型Ⅱ中不同省份在人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以人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类型Ⅱ再次进行聚类后,将类型Ⅱ细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由表9可以看出,第1种类型均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等6个省份,其人均财政支出在5192-7035元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17%-37%之间,这类地区的基本特征是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相对较轻,人均财政支出适中;第2种类型包括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山西、河北、海南、安徽等17个省份,其人均财政支出介于3623-6693元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37%-76%之间,这类地区的特征是对财政转移支付中度依赖,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靠财政转移支付来完成,人均财政支出适中;第3种类型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三个省份,其突出特征是人均财政支出水平高,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人均财政支出介于7775-9196元之间,远高于第1、2种类型的省份,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介于53%-72%,这三个地区这种独特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可能于中央对这三个地区特殊的财政支持政策有关。

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3种类型,其中类型Ⅱ可以细分3个小类,其中类型Ⅱ中的第2小类包含了17个省份,这说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已经开始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现象,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不同财力状况的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尽管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经成为地方财力均等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趋同趋势的重要原因。

四、结 论

财政支出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2010年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对各地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2007年我国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后,将财政支出划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个不同类别,本研究进行的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偏基本服务支出”、“偏高级服务支出”、“保障支出”这三个公共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来。

(2)系统聚类表明2010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均衡支出”地区、“特殊结构支出”地区三种不同的类型。

(3)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财政收入相比,其差距显著减少,进而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倾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各地财力的差异。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Barro R J.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5).

[2]刘叔申, 吕凯波. 财政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经济问题, 2011(11).

Liu Shushen,Lv Kaibo.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Economic Problems, 2011(11).

[3]颜节礼, 朱和平. 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1(20).

Yan Jieli, Zhu Heping.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1(20).

[4]严成樑, 郑金国.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拓展的MRW框架的实证分析[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1(4).

Yan Chengliang. Zheng Jinguo.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 Extend MRW Model. Stud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11(4).

[5]石奇, 孔群喜. 动态效率、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结构效应[J]. 经济研究, 2012(1).

Shi Qi, Kong Qunxi. Dynamic Efficiency,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Structure Effect.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2(1).

[6]莫亚琳, 张志超. 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基于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的分析[J].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2011(3).

Mo Yalin, Zhang Zhichao. Urbanization Process,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and Social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1(3).

[7]李建强.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异质性动态关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

Li Jianqiang. The Idiosyncratic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Resident’s Consumption.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2012(1).

[8]娄峥嵘, 徐元善. 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优化: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1(7).

Lou Zhengrong, Xu Yuanshan.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Optimization: Theoretical M 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7).

[9]傅勇, 张晏.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管理世界, 2007(3).

Fu Yong, Zhang Yan. The Chinese Style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Management World, 2007(3).

[10]江克忠.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11(3).

Jiang Kezhong.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xpe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 Provincial Panel Dat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3).

[11]张明喜.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聚类分析的新视角[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1).

Zhang Mingxi. An Positive Analysis of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s Structur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2008(1).

[12]张建迎. 中国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聚类分析[J]. 科技信息, 2006(3).

Zhang Jiany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on Local Composi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6(3).

[13]张文彤.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18

第12篇

【摘要】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社会独立体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掌握人才流动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引起了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从全新的层面分析,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创新机制。本文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要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和探索结构,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才爱档案管理模式 构建 创新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要素

(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人员构成

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才管理档案模式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辞职或者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不同原因脱离了机关。第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建立基本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两类人的信息档案进行集中管控。另外,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用人单位消除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档案的集中管理,确保其信息的有效性,并且提升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后,就是要对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档案管理,从而对社会流动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核定。

除此之外,有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对自主就业的部队转业军人进行档案管理,以提升信息的完整度和社会使用价值。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特征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流动性较大,正是基于此,不利于不同组织对人才进行吸纳。而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能对信息进行集中管控,确保人才档案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广泛性和多变性。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能提升档案管理的广泛度,规避了原始档案管理的局限性。第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凸显出较强的开放性。尽管是流动性人才,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人才档案管理机构就借助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方式以及手段能得到有效的升级,借助数字化网络结构将人才档案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个人信息向开放交流形式的转变。

二、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式探索分析

(一)创建更加系统化的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

在对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整体管理项目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模式顺应时展的诉求,能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管理人员要提升管控机制,由于流动人才档案信息给科研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信息数据和基础资料,因此,能助力企业提高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并对档案进行集中完善,也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另外,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管理人员要提高项目的认知度,建立科技档案以及信息管理控制模型的过程中,运行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总之,只有强化人才档案信息执行项目的科学化标准和贵规范性管控措施,才能真正建立更加高效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

(二)完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化管控,确保整体运行结构的完整度,提升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相关管理人员要从思想认知层面提高管理机制,确保建立健全完整的流动模式。在建立系统化管理框架以及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建立集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完整度和水平的同步提升。另外,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处理机制,确保监管制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顺利提升档案管理的基本水准,确保档案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优化管理效果。

(三)优化升级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中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在档案管理项目建立过程中,对于人才素质的管理是重点。也就是说,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是由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信息收集能力,才能提升整体项目的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管理单位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素质培训,确保其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升级,在培训中,不仅要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进行集中管控,也要提高其管理素质,确保整体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同步,顺利建构完整的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另外,管理部门也要强化管控效果和管理实效性,提升人才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流程以及工作管理分配机制,建立系统融合以及统一化的管理框架,确保相关资料项目按照标准化顺序和流程进行统筹管控。在项目管控结构中,要建立区域性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的需求,要保证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作为一种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借助有效控制,确保系统运行框架更加标准规范,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特征。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实际项目运行和处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提高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项目的实效性,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水准得到有效优化,实现训练课程的完整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发挥最大化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装备采购;采购方式;招标

中图分类号:F2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15-02

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指装备采购机构根据相关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和标准选定装备采购项目合同订立方式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当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和不科学的做法,规范统一选择装备采购方式行为,已经成为一项现实的需求。

一、装备采购方式种类及其特点

装备采购方式是指装备采购部门使用装备采购经费采购装备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法定的采购形式。国外国防采办中,在优先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装备采办的同时,还根据装备项目的具体特点普遍采用了两阶段招标、两步招标法、邀请招标、谈判签订合同、征求建议书、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进行采办。我军《装备采购条例》规定,为了促进装备采购的有效竞争,满足不同类型装备的采购需求,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总装备部认可的其他装备采购方式来完成装备采购任务[1]。

公开招标是通过公开采购信息,广泛邀请承制单位,形成公开竞争,最终实现获取质优价廉的装备目的的采购方式和途径。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有助于开展竞争,打破垄断,促使承制单位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为此,这种方式一直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采购方式被世界主要国家所推崇,是外军普遍提倡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如美军规定除《联邦采办条例》特别要求以外,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商。公开招标在其公开程度、竞争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着招标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保密性差等缺点。

邀请招标方式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招标的规范性、公平性等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开招标的不足;但其竞争程度远远不能与公开招标相比拟。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采购对象的性质或采购情势的要求,招标采购方式并非实现装备采购经济有效性目标的最佳方式,必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采购既能体现竞争,又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规范性不够强。

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非竞争性的装备采购方式,易造成承制单位抬价、阻碍技术进步、产生不公平交易等现象,而且评审过程难以控制,人为操作性大,易造成市场机制失效,使装备采购部门处于不利地位,影响采购效益,因而,一般在严格符合条件并经上级装备采购部门审批以后才可以实施。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国外国防采办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中,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运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询价采购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邀请报价的承制单位数量应至少有三家,而且只允许承制单位提供一个不得更改的报价。询价采购明显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其规范性、程序性相对较差。

由于装备采购的每个项目各不相同,还有其他一些适合的采购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例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等,因此为了适应装备采购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要,《装备采购条例》规定,经总装备部批准还可以灵活采用其他装备采购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其他采购方式有很多,但只有经总装备部认定的方式才可以用于装备采购。

二、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意义

规范对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管理,可以克服和减少随意性,从制度上确保推进和开展竞争性采购,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交付进度,提高装备质量。

1.推进装备采购的竞争水平[2]

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高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规范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积极运用竞争性订立方式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企业积极性,把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建立在国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之上,以实现装备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世界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了采购方式审定制度,强制推行竞争性采购。因此,加强装备采购方式选择,是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的重要途径。

2.提高装备采购的法治化进程

当前,装备采购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的观念和行为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和根除,有意、无意规避竞争,以及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应用不规范,有意选择竞争程度较小的采购方式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建立规范、统一的装备采购方式的选择标准和方法,对规范装备采购工作行为,避免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将产生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提高装备采购行为的法治化进程。

3.向政府采购制度看齐

装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畴。政府采购相关工作行为、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和多方的监督;尤其其采购方式的确定已经受到严格的法律管制,任何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组织实施采购工作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针对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采购秩序,实现“阳光工程”的目标。因此,为在装备采购工作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精神,应加强装备采购方式科学选择。

三、科学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实现路径

1.采购信息,平等授予采购机会

装备采购信息,如装备名称、型号、图号,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交付时间,战技指标、关键技术,承制单位信息、采购部门信息,采购合同文本等,几乎都可能涉及到军事秘密。因此,为了维护国防安全,必须做好装备采购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装备采购信息最关键的把握点。

但是,不能以保密为借口而规避进行公开招标等竞争性采购方式,不能以保密作为选择装备采购方式的唯一“准星”。对于采购军选民用类产品,除军队部门信息(如采购单位、交付单位等)外,其他信息均可按非保密信息处理,可进行公开,以吸引更多的承制单位的参加;对于采购军队专用装备,涉及装备总体、主要分系统及含技术的配套件等产品采购信息为保密信息,可以只向符合相应保密资质的承制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装备采购信息密级程度积极进行去密和降密处理,降低装备采购信息的获取成本,最大程度地吸引广大潜在承制单位参与到装备采购市场中来。

2.统一判定标准,创造平等遴选规则[3]

影响装备采购方式的因素较多,并且各装备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为避免在制度上遗留规避竞争的漏洞,应对各影响装备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判定标准、方法给予统一规范,并尽可能实现准确的量化管理。装备采购方式主要由保密要求、采购金额、采购时限、承制单位数量、装备通用性、配套或服务一致性等要素确定。结合实际,参照国内外具体做法,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方法进行选定装备采购方式。

第一,密级程度。对于无法处理的装备采购信息只能选择公开招标以外的装备采购方式。

第二,合同金额。各国无论政府采购、还是装备采购,都在法律中要求政府或军队的不同部门,对各种装备采购方式适用的项目经费限额范围给予专门的规定,建立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项目经费计算标准。

第三,承制单位数量。竞争必须有相应的市场主体环境,即数量较多的、具备资格条件的承制单位。因此,承制单位数量也是一个制约竞争性装备采购方式使用的重要要素之一。

第四,采购时限要求。采购时限即采购项目所允许的合同订立时间也成为一个制约采购方式选择的要素之一。采购方式不同,所需要的合同订立时间不同;装备采购项目不同,所需要的生产周期、交付时间要求不同。采购时限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采购时限=(装备交付时间-装备采购年度计划下达时间)-合同履行时间(按装备生产周期计算)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公告日到开标日,至少保留20个工作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投标人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投标书。因此,采购时限允许的项目方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订立合同。

第五,装备的通用性。通用性强的装备,承制单位较多,货源充足,价格较为稳定,适合采用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装备采购方式和程序管理规定》明确,采用公开招标、询价采购方式订立装备采购合同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通用性一般是指各军兵种通用,或军民通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合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的项目大部分为军选民用产品。因此,通用性按照军选民用市场情况确定。即凡在民品市场中有多家生产的产品就可认为满足“通用性强”的条件。

3.严格规范程序,保证公平选择

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是规范装备采购方式选择行为的重要手段。装备采购方式选择可按以下程序和方法执行:

首先,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在拟制装备采购年度计划草案前,应组织领导、专家及负责人员对项目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装备采购方式建议。其次,装备采购计划部门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组织专家对装备采购方式建议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检查业务部门对各要素分析的准确性,法规、判定标准执行情况,提出的采购方式建议的合理性等内容。再次,通过审查的,装备采购主管机关应组织专家,并根据装备采购项目情况,对装备采购方式方案进行审核。对于需调整采购方式的,依法作出装备采购方式修改决定;批准下达执行;经审核无异议的,及时批准下达。

此外,还需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关,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和职责,从而加强对采购方式选择的审批监督,以确保全军各级装备采购部门按照法规要求正确选择、使用采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魏刚,艾克武.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管理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81-182.

第14篇

【关键词】招标;采购;注意事项

中小企业在采购大宗物资时,常面临着采购方式的选择问题:是采用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方式?若采用非招标采购,是采用竞争性谈判,还是询价采购方式?如何既能满足时间紧、任务重的需要,又能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购方法是中小企业选择面临的关键问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1 四种采购方式的对比

1.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在公开媒介上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投标,并向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中择优选择中标人的一种招标方式。其优点是在公开程度和竞争的广泛性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金;其次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确保招标结果公正公平,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营私舞弊。其缺点是程序较非招标采购方式复杂、投标人越多,工作量越大、用时也越长。鉴于上述优缺点,建议对投资额大、标准化的货物、劳务或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1.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也称为有限竞争招标,是一种由招标人选择若干供应商或承包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供应商、承包商投标竞争,从中选定中标者的招标方式。其优点是招标用时较短,节约招标费用,同时工作量较小,能够有效提升采购的工作效率。其缺点是由于邀请投标人的范围较小,可能排斥了更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标人,竞争性不如公开招标强,不易获得最优报价和服务;其次,在受邀投标人的选择上,人为因素较多,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或要求尽快完成采购的项目,就比较适合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这不仅保证了采购活动的公开性,同时也提高了采购工作的效率。

1.3 竞争性谈判

竞争性谈判是指采购人或者采购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其优点是谈判方式灵活,可就价格、服务、交易条件和技术细节等进行多轮深入细致的讨价还价,无需准备招标文件,也省去了开标、评标程序,缩短了工作时间,省掉了招标费用,保留了适当的竞争性。其缺点是谈判容易受人操纵,不易体现公平性,能够产生串通舞弊的漏洞,无限制的独家谈判,容易造成厂商任意抬高价格。竞争性谈判既可作为招标失败时的补充采购方式,又可用于采购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规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或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产品。

1.4 询价采购

询价采购是指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向其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由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报价,然后询价小组在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货比三家,它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快速的采购方式。其优点是操作便捷、成本较低、方式灵活。其缺点是容易重视价格,忽略质量和服务;确定询价对象时主观因素多,供应商来源单一,竞争性不强且操作不透明。询价采购方式适用于采购价格弹性不大的现货、价值较小的标准规格的设备或者小型、简单的土建工程。

2 采购方式选择的案例分析

某企业拟采购一批电脑,预计采购额为22万元,使用部门指定了电脑的品牌和配置。该企业要求采购部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来采购这批电脑,采购部发现此订单已经明确指定了设备的品牌、配置参数,且规格标准、统一,属于标准产品。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后认为:这批电脑属于货源充足且价格弹性小的物资,适宜采用询价采购方式。然而,根据公司内部管理规定,一次性采购一定数额以上的物资必须采用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的方式,提出申请改变采购方式的报告未能获得批准,采购部只好按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采购,并且编制了竞争性谈判文件,了采购信息,并向相关供应商发出了谈判邀请,结果响应谈判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无法按规定组织谈判。在第二次采购信息后,增加了邀请供应商的数量,响应者还是不足三家,通过与供应商沟通得知此批电脑全部预算金额为22万元,电脑配置不高,利润较低,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利润大约为5000元,而参加谈判的直接成本需要2000元左右,包括制作谈判响应文件的费用、外地供应商参加谈判需支出油料费、差旅费等。若能成交,利润只有3000元左右,况且电脑到货安装验收合格后才能得到95%,其余5%要到一年的保修期满后才能收回,如不能成交,谈判费用一分也少不了,也就是说,参与谈判,成与不成都无利可图,因此,供应商不愿意参与谈判。最终,该批电脑的采购方式改为了询价采购,采购部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采购任务。

3 采购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企业在选择采购方式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在确定采购方式时,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要结合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把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作为确定采购方式的唯一标准。在采购实践中,有的项目尽管预算金额较大但数量较少,且属于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统一,价格变化幅度不大,则不适宜于公开招标;或者说有的项目方案不细,技术复杂,没有办法计算出准确的价格,也不适宜于进行公开招标。而对于有些项目,尽管预算金额不大但技术含量高,项目涉及内容多,价格变化幅度大,具备公开招标的条件,就应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对于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而要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的项目,在选择其它采购方式时,更应该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并按照有关规定,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第15篇

0前言

河南省电力公司非常重视物资管理工作,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不断拓展物资集约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提高采购供应效能,加快构建国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合理的物资分类是选择合理采购方式的前提,对物资的分类必须要有科学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保证各类物资内部差异极小,类别间有显著的差异,才能保证物资采购方式的合理选择。开展基于物资类别的差异化采购方式研究,是确定合适供应商和降低采购成本的基础,可以有效利用和分配公司内部采购资源,帮助公司制定科学、有效的采购策略,并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电网物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物资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应该分析不同种类物资的特性并针对其特性安排采购方式,提高采购效率。

1基于“库存风险-库存价值”模型的物资分类

“库存风险-库存价值”矩阵分析模型是Kraljic在1983年提出的物资分类方法。其中库存风险反映缺货可能性的大小;而库存价值是指库存对产成品客户价值的影响程度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该方法通过库存风险和库存价值两个维度,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每个维度只有两个可能值“高”和“低”,结果是一个2?烤卣笠约八睦辔镒剩?凑铰晕镒省⑵烤蔽镒省⒏芨宋镒屎统9镒省?

1.1库存价值

库存价值主要指采购项目购买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是坐标的横轴。

通过对河南省电力公司物资采购订单创建时间属于2010-2013年9月的采购数据分析统计,项目组了解到采购物资中:大类19种,中类物资230种,小类物资高达2163种。由于同一中类物资的库存价值、库存风险指标数据接近,满足“类间差异显著,类内部差异不显著”的分类要求。因此,此次研究以中类为单位对采购物资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本模型采用帕累托原则,即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理”确定库存价值高低的分界点。过程如下:

(1)计算小类物资采购金额。计算2010年至2013年9月每一中类物资采购金额及10年至13年的物资采购总额

(2)排序。计算各中类占物资采购总额的百分比并从高到低排序

(3)分类。采用“二八原则”确定库存价值的高低,累积采购额占总采购额比例80%以上的20%中类物资为“高”库存价值物资,反之为“低”库存价值物资。

本方案选取采购金额累积比例超过80%时作为分界点,河南省电力公司累积采购金额80%的分界点处的中类物资数16。

采购金额累积比例为80%以上的物资即为高库存价值物资,采购金额累积比例为80%以下的物资为低库存价值物资。高库存价值分别为:杆塔类、交流变压器、导、地线、组合电器、电缆、开关柜(箱)、电能表、自动化系统及设备、低压屏(柜)、箱、金具、交流断路器、串联补偿装置、铁附件、绝缘子、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电力电容器。其余214种物资属于低库存价值物资。

1.2库存风险

影响库存风险的因素很多,但目前除了采购周期外都不能量化和获取数据。因此,本项目选择采购周期衡量库存风险。采购周期是指自采购订单创建日期(凭证日期)至物资实际入库(若无实际入库,取计划入库时间)这段时间长度。

以50天为标准,采购周期大于50天的缺货风险高,为高风险物资;采购周期小于50天的缺货风险低,为低风险物资。分析过程如下:

(1)计算平均采购周期。计算2010-2013年9月同一采购订单同一物料编码的物资的平均采购周期。

(2)计算平均采购周期。求出每一小类的平均采购周期及每一中类的平均采购周期。

(3)排序。以采购周期时间长度从小到大排序并分析。

物资采购周期在40-50天有17种,物资采购周期大于50天,每10天中物资种类开始大幅减少,采购周期50-60天的中类物料有7种,物资采购周期分布离散明显,因此以50天为标准对风险分类。确定高库存风险物资有65种,如智能变电站电源系统、组合电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低库存风险物资有165种,如减载装置配件、流量测量仪器仪表、竹材等。

1.3物资分类矩形图

根据“库存风险-库存价值”分类,形成了电网物资分类矩形图,由于物资采购数量对确定标准的影响,使得部分单价低但采购数量多归为战略物资,故对物资分类矩阵进行调整。结果如图1所示。

(1)战略物资

根据库存风险-库存价值模型,战略物资主要是指高风险、高采购金额的产品和服务,如交流变压器、交流断路器,组合电器,此类物资在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高效持续的生产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缺失或供应的不及时、质量的低劣等都将会带来相当的风险,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行。基于以上问题,提出适合战略物资的采购方式主要有: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采购、邀请招标。

(2)瓶颈物资

瓶颈物资主要是指高风险、低采购金额的产品和服务,如管件、建材、负荷开关,此类物资的市场供应风险较大,企业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少,开发潜在市场比较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适合瓶颈物资的采购方式主要有:单一来源采购和简单询价采购。

(3)杠杆物资

杠杆物资主要是指高采购金额、低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如低电压器、网络设备,这类物资一般采购金额比较高,供应商多,市场供应稳定。杠杆物资的采购策略重点关注是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重复采购。综合考虑,杠杆物资适合的采购方式主要有框架协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正式询价等。其中,框架协议采购、竞争性谈判和邀请招标是主要的使用方式。

(4)常规物资

常规物资主要是指低风险、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如办公设备、照明设备。采购部在对待这部分物资时不宜花费较多时间、精力,同时,为了提高此类物资采购效率、减少采购人员的工作量,本方案提出精简品牌、框架协议采购方式。

1.4物资分类优化

由于用“库存风险-库存价值”矩阵分析模型得到的战略物资种类繁多,可行性不高,应该在“库存风险-库存价值”矩阵分析模型得到的战略物资类别的基础上根据物资的数量和总金额再进一步细分,确定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物资。

在“库存风险-库存价值”矩阵分析模型得到的战略物资类别的基础上将各中类中总金额大于1000,000,000,采购总数量大于50的小类筛选出来,一共有12个中类,总计37个小类。然后在选出的小类的基础上对其分别设定不同的标准将最符合标准的物资筛选出来作为最终战略物资。

通过对战略物资选择的进一步优化并经过相关专家的审核后,战略物资确定为所示物资。从“库存风险-库存价值”矩阵分析模型确定的战略物资中被筛选掉的物资根据对其的进一步分析可将将金额小数量也小的划入常规物资(TC1,000,000;N50),相对金额高数量少(TC1,000,000;N50)的物资划入杠杆物资,将相对金额低数量大(TC1,000,000;N50)的物资划入瓶颈物资。例如,直流电压互感器总金额为3,370,873.79 元,总量为45,而且其下规格不同的物资又有6种,不同规格物资所占金额和需求量更少,与直流电压互感器相似的还有直流电流互感器等,这些物资都应该从战略物资中分离出来归入常规物资类。

同样地,1000kV变压器总金额为280,788,593.76元,总量仅仅是4,物资所占金额大但是数量少,与1000KV变压器相似的还有??0kV瓷绝缘子串、??0kV绝缘子串、 500kV变压器、智能变电站断路器保护、智能终端、智能变电站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路由器(冻结)、数据网网络管理系统、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并联电抗器等,这些物资都应该归入杠杆物资。

2河南省电力公司差异化采购方式

根据物资价值,风险,金额等因素已将物资分为四类,即战略物资、瓶颈物资、杠杆物资和常规物资。各类物资应该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现为各类物资确定适合采用的采购方式。

2.1战略物资采购方式

战略物资属于电网的核心物资,价值高风险高且需求数量多,应该对其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采购,国家规定需要招标的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不要求招标的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和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非招标采购方式中优先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采购方式,最终都要确定战略供应商,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节约采购成本并规避风险,使物资能够及时供应,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

(1)邀请招标

对于国家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战略物资,经过招标领导小组的审批后方可实行。潜在供应商数量少,技术专业性强,涉及保密项目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且需求量多(四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的战略物资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

(2)竞争性谈判采购

可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或经过两次招标失败的应该招标的战略物资中,潜在供应商相对较多或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需求量较小的战略物资适用竞争性谈判采购,例如采集器、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和220kV变压器等。竞争性谈判采购的优点就在于在来回的谈判中争取低价,为降低采购价格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又比招标采购节省时间,简化了采购流程。

(3)单一来源采购

对于不适合竞争性谈判采购的战略物资,如果该物资专业性强且无替代品,有替代品但转换成本高或者需要与其他物资功能配套(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公司应该对这一类的战略供应商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例如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在战略物资采购中有助于公司与供应商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在紧急情况下也是一种有效的应急采购方式。

2.2瓶颈物资采购方式

瓶颈物资是供应风险高价值低的物资,这类物资中除国家规定的需要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物资外,其它物资可以采用单一来源和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但优先选择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1)竞争性谈判采购

竞争性谈判采购方法适用于可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或经过两次招标失败的应该招标的瓶颈物资中潜在供应商相对较多,物资需求比较紧迫的物资,例如负荷开关、线路金具串和金具等。通过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司可以减少瓶颈物资的采购成本和人员工作量。

(2)单一来源采购

瓶颈物资中不适合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物资应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例如数据网配件、中性点成套装置和穿墙套管等。由于瓶颈物资的价值很低,采购成本可能大于其自身价值,所以瓶颈物资的运输可能会产生高额的运输费用,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公司应该就近选择供应商,但这样很可能减少潜在供应商的数量,容易出现单一供应商的现象,此时应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因此,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瓶颈物资除了包括专业性强或与其他物资功能配套的物资,还包括运输成本远高于产品自身价值的物资。单一寻源采购一方面能减少采购人员的劳动,省去每次询价比较的时间,提高采购效率;另一方面,从同一家供应商处采购有助于与供应商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增加采购业务对供应商的吸引力。但是采用单一来源时,也要注意关注市场动态,努力开发新的供应渠道或寻找替代品,避免供应商利用其支配地位提高低价值物资的价格。

2.3杠杆物资采购方式

杠杆物资是价值高风险低的物资,这类物资中除国家规定的需要采用招标方式的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和框架协议,非招标物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1)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同公开招标一样,适合于杠杆物资中一次采购金额巨大的物资,用于一些金额大的零购项目。但采用邀请招标的杠杆物资同时也必须具备技术专业性强,涉及保密项目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的三个特点之一。

(2)框架协议采购

用于杠杆物资中技术和规格统一、高频次、规模大的常耗物资以及同一个供应商的其他非常耗物资,多是采购次数多但单次采购金额不大的杠杆物资,例如机械五金和低压电缆等。框架协议中约定了有效期内采购货物和服务的技术标准、规格和要求及其合同单价,公司在有物资需求时直接向供应商发出供货通知即可,既可以保证物资供货的可靠性还可以减少重复且相同的招标工作和库存成本。由于框架协议减少了很多重复且耗时长的招标工作,可以解决采购周期与工程项目周期之间的矛盾,缓解物资采购系统的压力。

(3)竞争性谈判采购

需求量少的杠杆物资不适合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产生的成本与物资价值比率有可能很大,代价过高,所以剩余需求量少、生命周期长的产品可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例如网络设备、资源管理系统、光纤通信设备和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防盗、消防系统等。通过竞争性谈判采购,不仅节省了采购成本还可以使供应商充分竞争,得到比较合理的价格。

2.4常规物资采购方式

常规物资是价值低风险也低的物资,这类物资的采购中除国家规定的必须采用招标方式的物资外,非招标物资可以采用精简品牌、简单询价和网上竞价的采购方式。

(1)框架协议采购

常规物资中的大部分物资都可以采用框架协议采购的方式,这类物资具备生产技术标准统一、采购频次高、规模大的特点,例如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和桌面文具等。通过框架协议采购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2)精简品牌

精简品牌主要是指对于同一物资限定采购品牌数量,优选少数品牌供应商并仅从其处购买此类物资,所以适合精简品牌采购方式的物资应该有足够多的备选品牌且这些品牌有明显的优劣对比。精简品牌的方式需要慎用,对单个供应商来说有失公平性,打击供应商的积极性。

(3)简单询价

公司向三家以上潜在供应商发出询价文件,并通过对供应商报价的对比,确定符合条件的报价最低的供应商。简单询价采购方式节省采购成本、时间和人力,适合频次小,数量少,价值低的物资,例如电话及电视会议系统和五金工具配件等。

(4)网上竞价采购

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进行实时动态竞价,供应商之间进行不断降低价格,谈判工作组最终确定合适的低价供应商。网上竞价采购适合频次小,价值低的不易损耗的物资,例如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配件等物资。

四类物资中采用招标方式的,公司首先要明确对物资各属性和特点的关注程度,按重要程度对评价标准赋权,最终得出评标得分,选出合理的供应商。

3结论与成果

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核心内涵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研究以物资集约化和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出发点,优化采购策略,创新采购模式。通过供应商运作一体化,达到精简采购作业流程,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使买卖双方实现双赢的关系,形成任何企业都无法通过独立运营实现的协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