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产品经营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产品经营策略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品牌;经营问题;经营策略

引言

住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品,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房子作为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怎样才能更加吸引住户是最值得我们考虑的事情,而且现在房地产的竞争压力十分大。房地产品牌经营是指房产开发商在借助已有品牌基础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运用品牌基础增加销售量,提高知名度。

一、房地产品牌经营现状

目前房地产业已经处于调整时期,投资销售等都有下降趋势,而现在正是发现问题、改进经营理念的最佳时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外国房产商进入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和冲击。目前,大众普遍接受品牌营销,但是缺乏层次性的营销策略。

二、房地产品牌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树立品牌的意识。现在品牌营销已经是销售行业中一种极其普遍的销售手段。但是房地产作为比较缺乏品牌号召力的商品之一,以致许多开发商和房产商缺乏品牌营销的概念,对品牌建立持怀疑态度。但正是因为房地产目前缺乏品牌号召,我们才更应该从这方面进行突破,打造有号召力的品牌。而不是它缺乏,我们就不去做。

2.品牌广告缺乏创意。缺乏创意的品牌广告,对于顾客来说,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而很多房产方面的广告,都是平淡无奇的。广告竞争是众多商家竞争的手段之一,缺乏创意的广告无疑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

3.失信问题严重。就目前市场而言,有很多企业都会出现失信于顾客甚至违法操作的现象,在整个市场中,房产业失信最严重,延期施工,甚至出现包工头携公款逃跑等事情,导致不能按期交房。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企业还没有发展成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给顾客保障一定不出问题,但是在面对顾客时又是百般承诺,不能放走一个顾客。很多购房者缺乏对房地产方面的认识,对于这类失信违法的企业,不少购房者都选择私下解决,没有意识到法律的作用。

4.品牌定位繁多。我们必须在市场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客户,树立一个独特的、给消费者深刻印象的、在目标客户心中有一定分量的品牌。很多开发商和房产商缺乏在品牌定位方面的研究,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很多品牌往往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吸引消费者的某些特色,只注重了外在的盲目包装,很多时候还盲目追随其他做得好的品牌,没有考虑怎样让这个品牌具有内涵和长远经营的策略。

5.同质化现象普遍。房地产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期,投资和销售都没有以前乐观,现在已经到了品牌竞争的阶段。在品牌竞争中,房地产行业属于缺少创新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户型结构、空间布局、采光、小区绿化、设施配套等方面,越来越统一化,在这些方面独具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少。这也导致购房者很难决断,因为不同房地产房子配套设施等都差不多,只能从价格质量等方面去判断。如果某个企业没有同质化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品牌文化,肯定能吸引到这些犹豫中的购房者。而且广告方面的同质化现象也跟着逐渐严重,虽然广告打得很精彩,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各种独特的设计,但是你会发现,不同的开发商、不同的房地产商,都不约而同打出相似的广告。购房者多走几家都是看见这些广告,便会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直接忽视这些相似的广告。

6.缺乏有效的方法对房地产品牌进行塑造和管理。这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没有合理地对品牌策划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督促,导致很多品牌策略缺乏逻辑性,没有真正的品牌意义,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品牌管理架构及体制。

三、房地产品牌经营策略

1.强化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为品牌质量打下基础。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是衡量企业品牌的三大指标。一些长期屹立不倒、位居前列的企业,一定是有自己企业和项目品牌的独特点和含金量。品牌销售作为目前最有效、最普遍的销售方式,当你营造了好的品牌拥有了好的口碑,业主自然会看到你的好并且主动帮助宣传,介绍给亲朋好友,让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买房。要让业主帮忙宣传,只有你这个楼盘这个品牌真的很好,他们才会不自觉地介绍。那么现在最主要解决的就是,怎样能让住户对这个楼盘满意,怎样实现公司和业主共同的利益最大化。产品的设计要合理,材料要选择质量好的,而这些仅仅是一栋楼一个楼盘的前期,即初始阶段。很多人忽略了后面的成长阶段,所以失败可能就失败在这个点上。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就是后期,比如好的物业管理,好的售后服务。后期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业主都将居住在这里,相比起以后的几十年,前期的设计美观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要从后期抓起,不能忽略。绿化工作做好,积极介入物业管理,提供有保障的售后服务等。

2.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对吃穿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人们的生活,并不是像以前一样,有个可以栖息的地方就很满足了,现在更讲求质量讲求品质。已经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发展到精神层次,好质量的东西所象征的品位和地位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房地产企业目前需要增加的就是质量和品质。以前出现过很多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一些比较劣质的材料,最终导致房子在一两年以后就出现开裂等情况,引起住户的不满,导致在外面的口碑也变差了。房地产企业也应当加强诚信经营,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起点。消费者在选择房屋时,关注的是质量、居住环境到物业管理,因而开发商在品牌战略中应充分重视产品策略,特别要关注产品质量。

3.注重创新。房地产现在普遍都是一样的,不告诉你这个是哪个企业的哪个楼盘,那个是哪个企业的哪个楼盘,从外面还真是很难看出来。所以,房地产也要注重创新,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辨别出我们的楼盘。并且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投资心理,打造最适合最能吸引消费者的品牌,在各方面挖掘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招商地产应当借鉴此创新经验,在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的时候,以打通大众消费市场为主,多增设小户型的房地产项目,更加符合当前年轻白领们的需求,也有利于其品牌的宣传。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从差异化出发,塑造个性化品牌。房地产市场是动态发展的,除了要根据目标消费者定位以外,还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走向,跟上发展的脚步。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和利润,打造企业品牌,必须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房地产经营企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波动影响很大,受政府规划、商业周期、地方政策环境、银行支持程度等严重制约。房地产企业要创品牌,必须笋好内功,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学会如何持久经营品牌。许多房地产实行的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分开打造,但是随着房地产的发展,企业品牌可以和独立品牌并存,而且这样能够更容易地同时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围绕企业品牌来设计产品品牌,对企业的整体,从企业到产品进行整体包装,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有共同认识。好的产品代表好的企业。做好品牌的长期规划是持久经营的重要一步,真正让大众了解明白接受一个品牌需要很长的一段品牌建设时间,长期的积累才能使品牌真正走入人心。在品牌的创立初期,就要做好对品牌未来的规划,制定详细的方案,以后才能更好地注入品牌内涵,传播品牌等。在做品牌规划时最好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锁定消费人群,确定目标客户。针对这些目标客户设计品牌理念,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推广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消费者利益时也要考虑企业利益,避免与竞争者的正面冲突。第二,房地产品牌不能太过于生硬,仅仅表达该楼盘具有什么特点。要丰富品牌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延伸能力,能使购房者看见后期的情况,看见以后生活的情况。第三,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不管是楼盘的初期还是以后住房的后期都尽量贴近目标客户的心理需求。远景与诉求必须贴近人的心理需求,真正走入人心才能塑造最强势的品牌。另一方面,对品牌要有长远的定位,这样才能成为强势品牌,在这种王牌品牌中,不仅要明确地展示出该房产的特点优势,还要不断创新,吸引消费者。只有注重对品牌的持久经营,才能留住老顾客,并且他们会为你带来新顾客,也能通过自身吸引更多新顾客,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壮大企业品牌。

结语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品牌营销都将是人们所接受所追随的营销理念。正是因为房地产方面的品牌号召力弱,所以我们正应该从品牌方面找到突破口,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保证品牌质量,做到诚信经营,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自然能为企业为品牌打造良好的形象。做到创新独特,有内涵有思想,自然能吸引现在众多的年轻消费者。在获取企业最大利润的同时,把消费者的利益也最大化。只有建立了真正的品牌,被人们所接受,被人们所传播,才能真正使你的企业和产品不受竞争对手的威胁,真正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玉兰.旁地产营销中的品牌策略引[J].城市,2013,(4).

[2]朱海斌.2017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J].中国经济信息,2017,(4):16-17.

[3]《城市开发》编辑部.2016房地产热点话题回顾[J].城市开发,2017,(1).

[4]凤晓龙.2017,房地产大考之年[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7,(1):8.

[5]周文渊,傅秋子.2017年房地产市场预测[J].中国证券期货,2017,(1):78-81.

第2篇

(一)旅游产品的定义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1]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旅游产品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购物品等多种要素构成。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购买旅游产品就是购买一次深刻的旅游体验,即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获得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因此旅游产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旅游经营者向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

(二)旅游产品的内涵

旅游产品的定义表明,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或其他物品,也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性产品,它很独特,有其自己的内涵。

1、旅游产品是一种整体性产品

从供给和消费的构成来说,旅游产品包括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一次旅游,实际购买的是这些要素的综合。一间客房、一顿美餐、一次游览,都是整体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哪个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产品的质量。

2、旅游产品是一种动态性产品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就是从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开始,到旅游结束归来的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各种事物和接受多环节服务的综合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也要求经营者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做好衔接配合,灵活机动,才能使旅游者获得良好的旅游感受。

3、旅游产品的劳动投入性

“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的劳动投入,但绝不能没有人类的劳动投入”[2]。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游览参观及导游服务等各种劳务的总和。其中游览参观的旅游景区、景点就是为了旅游活动而开发出来的,开发就要劳动投入,无论是依赖原有的旅游资源或具备先天优势而开发出来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还是依靠人、财、物力资源而制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都含有人类的劳动投入。至于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那更是一种劳动投入。

二、主题型旅游产品的特点

按照产品属性,旅游产品可分为观光型、主题型、参与型、体验型四种旅游产品。主题型旅游产品是指以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娱乐等为主题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北京故宫,迪斯尼乐园,鞍山玉佛苑以及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等,都是典型的主题型旅游产品。主题型旅游产品具备以下特点:

1、客源的有限性

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客源比较广泛,和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经常购买主题型旅游产品的游客是有限的。如北京故宫,普通游客游览过一次,很少再去第二次,那些定期去故宫游览的,一定是研究宫殿建筑、文物、历史方面的学者。去沈阳方特游乐场游玩的,一定是孩子或年轻人。反复去鞍山玉佛苑参观游览的游客,不是佛教徒就是玉石爱好者。因此,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一定有其相对固定的旅游客源。

2、服务成本较高

和观光旅游相比,主题旅游需要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要多一些。游客消费主题型旅游产品,往往需要旅游经营者借助于导游讲解、服务流程展示、影像资料服务等手段,来体现主题型旅游产品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如威海刘公岛,其宣传口号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为了这个口号,刘公岛在旅游服务中提供了实务展示,景点简介,导游讲解,电影片段等多种形式。否则,我们自己游览,那就是一个岛而已。

3、重游率较低

由于主题比较明确,主题型旅游产品往往功能单一。比如鞍山玉佛苑,体现的只有玉文化和佛文化,如果对此不感兴趣,来鞍山的游客主要是游览千山,对于玉佛苑,或者干脆不去,或者去一次,再也不会重游。北京故宫等主题型旅游产品也是如此,普通游客游览过一次,往往一生足矣。

三、主题型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策略

由于有一些主题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不受自然条件制约,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主题型旅游产品在开发建设,所以本文对主题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策略做一并的分析研究。

1、适当的高价策略

主题型旅游产品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或者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游客购买主题型旅游产品,一般都是针对性较强、目的明确,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是很大,所以主题型旅游产品的定价可以适当高一些。以北京故宫为例,现在的门票价格是60元,我觉得有点低,至少要100元才合理。另外,和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主题型旅游产品的景区容量有限,如北京故宫,旅游旺季人满为患,一方面超过了其接待能力,造成环境和设施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除了人,基本看不见什么。所以适当的高价可以控制游客的数量,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按照淡旺季实行弹性价格。总之价格可以适当高一些,太低了反而显得故宫不值钱。

2、强化广告、宣传及推广力度

旅游消费弹性较大,游客的旅游动机需要经营者营销手段的引导和刺激。山东省较早地将本省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率先在央视推出旅游公益广告,“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对于很多游客来说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就目前媒体途径来说,强化广告、宣传、促销渠道很多,每一个景区,每一个企业、甚至地区都有其独特之处,如何进行宣传,引起游客的旅游动机,有很多文章可做。

第3篇

关键词:品牌 房地产 经营策略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加入WT0后,我国房地产业将面临第四次历史性飞跃。而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房地产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集中地表现在这样几个问题上:

一是房地产行业塑造品牌的必要性和价值的问题。目前,房地产业的品牌一号召力是所有行业中最弱的行业之一,包括许多实力强的发展商在内的房地产企业还对房地产行业建立品牌的价值持怀疑态度。

二是对房地产品牌涵义和房地产品牌结构的界定问题。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品牌的理解往往陷入误区,将品牌等同于明星楼盘的项目品牌,将品牌塑造等同于广告的轰炸和概念的炒作,对于品牌建设没有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

三是采取何种方式或流程对房地产品牌对行塑造和管理的问题。这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清晰连贯的品牌策略和完善的识别系统,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品牌管理架构及体制。

三、房地产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市场营销学里的一个概念范畴,而房地产品牌是近几年房地产业内使用较频繁的一个概念,然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目前尚未见权威、系统的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关于房地产品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房地产理论涉及建筑学、环境学、风水学、生态学、理学、社会学及房地产开发、房地产金融。

四、房地产品牌内涵

房地产品牌内涵从市场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牌子,表现开发商所开发房产的质量、功能、满足效用的程度,以及房地产品牌本身所代表的市场定位、文化内涵、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等。从消费心理意义上说,房地产品牌是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强调的是品牌的档次、名声、美誉和给人的好感等。

五、房地产品牌经营策略

1.强化品牌意识。产品品牌是基础,企业品牌是关键。打造品牌企业,首先应该强化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品牌的作用。中国房地产市场正从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在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中,品牌将是战胜对手的法宝。

2.从差异化出发,塑造个性化品牌。品牌定位是在市场竞争情况下,确立在目标消费者心中的位置。房地产市场是动态发展的,品牌定位除了考虑目标消费者、竞争者因素以外,还要关注市场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趋势和时代感。

3.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造企业品牌,必须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房地产经营企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政策的波动影响很大,受政府规划、商业周期、地方政策环境、银行支持程度等严重制约。房地产企业要创品牌,必须笋好内功,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人才是品牌战略成功的根本。品牌战略成功的根本是人才,大体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优秀的企业家;二是各种专业化人才;三是高素质员工队伍。

5.做好品牌长期规划。品牌的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创出名牌,更要有长期的积累。因此企业在创立品牌的同时,要做好品牌规划,为指导创造、设计和传播特定品牌内涵而

制订详细实施方案。做好房地产品牌规划,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要确定市场与消费群体。通过导入CI,树立开发商的良好形象,强调品牌性格设计。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战略推展过程,是一个规划、计划与策划的过程,同时品牌的规划、计划与策划必须针对消费者、竞争者及其品牌、所开发的房产,要切实避免硬碰硬的对抗。第二,避免房地产品牌仅仅表达固定的房产属性,必须具有较强的延伸能力。因为固定的房产属性只能产生短期的、易于仿效的品牌优势。第三,远景与诉求必须贴近人的心理需求,培育自有品牌,最终目标是塑造强势品牌。只有定位高远,才能成为强势品牌,而强势品牌不仅要表达所开发房产的功能,而且要有情感诉求点(能帮助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情感)。纵观中外强势品牌,其生命力都在于打动人心上。第四,房地产品牌推广措施必须具可操作性。品牌要获得消费者认同乃至倚赖,必先让自己的员工与合作者(包括上下游供应商)认同。如果公司内部对品牌的理解不统一,那就谈不上创建和塑造品牌,品牌发展与延伸也将成空谈。

房地产品牌建设的创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调研,准确的定位,坚持一致的品牌执行及无微不至的品牌管理和维护,才能塑造成功的品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动漫产业;品牌;竞争力

动漫产业是近年来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动漫产业的基本流程包括四个部分:原创研发、生产制作、销售发行以及衍生产品开发。①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功能,普遍为各国所重视。美国动漫业产值已连续5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每年的动漫业产值就达千亿美元,使得美国成为动漫产业作品诞生、品牌建立、国际化发展的源头国家。占有全球动漫市场六成以上份额的日本,则通过卡通连载、动画连续剧和网络游戏三大品牌联合,成为世界产能最大的 “动漫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产能已占全球30%以上,荣居世界动漫年产值第三位。而我国的动漫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如何提高国产动漫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需要中国动漫创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品牌经营策略

我国动漫产业由于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被美其名为“朝阳产业”。然而由于现有动漫发展商业模式模糊,综合经济效益很差,八成以上的动漫企业是亏损的。如何使我国动漫产业具有品牌竞争力,就要深入研究品牌的建立及品牌的经营策略,进而推动动漫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史蒂芬京认为:“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极易迅速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 。”因此,动漫“品牌”在现今社会来说,就是透过媒介传播介绍给消费者的产品,是消费者对动漫产品的直接体验和感受。总结各国成熟动漫业品牌的建立经验得出,强势动漫品牌的资产,是经过长时间经营积累而来的,绝非一夕之间所得。品牌化不是名称化,是消费者经验的总和。成功的动漫品牌获利较高,能够占据主导地位高获利的同时,容许更大的产品研发。市场占有率比较稳定,消费者对其有着比较宽的容忍度,能使动漫企业拥有更大弹性以对抗竞争者的挑战。因此,我国动漫产业的品牌建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动漫产业应该形成适应产业链长远发展的目标及可操作的共同价值观

动漫产业应在立足国际动漫产业链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确立本行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共同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动漫产业长期发展的基本策略,才能促使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不断问世,以提高动漫作品的产能,使之与国际接轨。例如,现今日本连载漫画、动画影片、游戏开发、音像制品和动画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其行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国际化发展目标,成为动漫创作公司的企业执行标准,促成了“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日本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经济支撑产业。在我国,动漫行业发展还是“各自为政”的状况,未形成行业规范及规模化发展,有效资源得不到集中开发,原创人才的稀缺,以及后期维护的技术屏障,尤其是动漫产业里充斥着规模庞大的盗版、动漫产品与周边市场的割裂等一系列问题,就犹如道道壁垒让整个动漫产业至今无法打通,使得企业及作品从诞生之初就显得“底气不足”,更谈不上参与品牌国际化竞争了。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在国新办新闻会上说:“中外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是严重逆差,这个差距比前几年估算的10∶1更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观念滞后,国际品牌性的产品缺失,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不完善等四方面原因。”因此,应该由政府快速出台具有前瞻性、规范性、指导性的政策加以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将我国动漫产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而我国的动漫产业也要努力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形成适应产业链长远发展的目标及可操作的共同价值观,走上切实可行的品牌经营发展之路。

(二)审视本土产业环境,找到“核心”竞争点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启动了“5155工程”,旨在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快速良性地发展,而“底气不足”的中国动漫产业在应对国外动漫产业的竞争时仍显得“惊慌失措”,“跌爬滚打”却又总是不得其法。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动漫产业的价值取向开始动摇,曾一度放弃了原创,主要盈利模式转为以加工国外动画片为主,即所谓的“软服务外包”。在我国动漫行业产生恶性循环,失去了动漫行业应有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国产卡通片2628万分钟,约存在200亿元的巨大市场。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总产量却只有25万分钟,实际播出的只有11万分钟,人均只有00012秒,而日本则为人均5分钟,我国动漫产品进口曾一度创下国内90%的市场占有率。

反观我国20世纪90年代动画商业化之前作品,在资金与技术贫乏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创作出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九色鹿》《鹬蚌相争》《牧笛》等这样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京剧、木偶、皮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其剧本、画面和音乐创作都透着含蓄细腻的东方哲学思想,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并且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成为世界动画艺坛上的一株株奇葩。而在这样厚实而凝重的文化积累下,为什么今天我国动漫产业却没有底气拿出好的作品了呢?其病根在于自身本土动漫产业的文化缺失,使得创作者从“根”里就缺乏底气,还谈什么拿出好的作品。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动漫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中国深厚的人文内涵,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动漫作品创作技术充分结合,融入时代内涵,动漫产业才会具有真正的竞争力。但凡脱离本土文化底蕴而盲从于西方动漫技术的作品,必将注定是失败的。基于此,我国动漫产业应该积极调研本土产业文化环境,审视产业发展的强与弱,找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点,根据自己的竞争点――本土文化特色,发展竞争者不易赶上的差异,扬长避短,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地广泛参与国际动漫市场的竞争。

二、提升中国动漫产业品牌的竞争力

(一)动漫产业品牌的360°整合营销模式

动漫产业品牌的360°整合营销模式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的方式的无形总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动漫产业的深度发展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科学的营销模式。一般来说,动漫产业的价值链包括平面媒体―图书出版―电视作品―电影作品―音像制品―衍生产品等六个环节。②因此,我国动漫产业品牌要与消费者的每个接触点,都要传达一致及有效的信息,以统一整体的形象进行行销传播,使包括平面媒体、图书出版、电视作品、电影作品、音像制品、形象授权、衍生产品、互联网络等环节互相连接成一体化营销网络,形成深度整合营销模式。如迪斯尼的动画代表作米奇老鼠,公司每年都会出一个新造型,可能是造型动作、衣服款式和色彩有变化,但整体设计、宣传始终保持规范统一,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游乐场、电玩游戏等均与之保持同步,而消费者市场从未产生过陌生或厌倦。因此,全面地整合动漫品牌的产业诸要素,使动漫品牌在长期发展中不被时间所损,应建立评估系统长期跟踪动漫品牌的发展,及时了解动漫品牌资产的变化,不断检视行销传播计划的根据,才能够增强动漫品牌的竞争能力。

(二)处理好动漫周边营销市场与消费者的关系

动漫周边市场是指以动漫产品为表现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的市场品牌延伸。在原创研发和生产制作完成以后,动漫产品面临的市场开发主要有三个:一是播出市场,二是图书、音像制品的市场,三是文具、玩具、服装等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③动漫产品在形成品牌优势的同时,会带来周边产品市场的丰厚利润。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系列动画片和电影的品牌营销中,其角色造型的书籍、玩具、服装、电玩等衍生产品是我国近年动漫周边市场开发的成功典范。负责喜羊羊系列宣传发行的上海文广营运中心总监刘咏说:“有人认为,500多集动画片的积累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成就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事实上,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营销。从美国和日本两个动漫生产大国的经验看,动漫产业最大的赢利点,不在销售影视版权,而在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事实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盈利当中,来自于播出版权方面的收益仅占三成,其余均来自周边产品市场的形象授权、经营与销售等方面。因此,处理好动漫周边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动漫周边市场开发的前期要先进行消费者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切实的需求来制定周边产品的开发计划、产品造型以及材料选择,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时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市场计划。好的动漫周边产品开发有助于发掘动漫品牌的无形价值,催生动漫行业的潜在价值,有助于动漫品牌的提升和推广。反之则会使消费者产生厌恶感,进而影响刚刚建立的品牌形象,严重的可能会使之毁于一旦。

(三)品牌政策扶持与投资持续一致,不轻易改变

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10部委就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品的发展意见,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扶持政策,力争5到10年使我国跻身世界动漫产业强国的行列。

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产业链条。原创动漫产品的制作,以及相关的周边产品市场的开发是动漫产业盈利的主要途径,而现在我国各级政府对动漫产业扶持政策的经常变换、资金投入的易变性以及对知识侵权的问题监管不力,都严重阻碍了动漫品牌的建立与良性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动漫产业扶持政策时应具有前瞻性、持久性;要避免因换个领导,就换个品牌策略,换个政策导向,进而改变原有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动漫品牌的政策扶持与投资持续一致,不轻易改变,这样才能使中国动漫产业真正地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信心十足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结 语

经市场验证,动漫品牌经营战略能够给动漫企业带来额外资产,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同。成功的品牌经营战略能使产品做到与众不同、不易被模仿,有益于塑造牢固的品牌忠诚度,使消费者不易被国外产品拉走。国产动漫需要一种坚持创作、坚持不断经历市场考验的精神。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为品牌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品牌开发带来的利润,至少要经历五六年之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④因此,动漫产业要振兴,就要进行市场的积累、品牌的积累、团队与资金的积累以及品牌营销经验的积累。在当前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导向下,我们要做到用创意塑造品牌,用品牌推动产业化发展,用品牌营销开拓市场,不断增强品牌的竞争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动漫产业一定会真正地树立起自己的动漫品牌。

注释:

①② 彭羚:《动画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第170页。

③ 董羽:《从“蓝猫”看我国的动画产业化》,兰州大学2006年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5篇

产品经营产品品牌经营企业品牌经营

一、 突出重围:如何让产品品牌“活”下来?

(一)确保盈利

品牌经营,符合“剩”者为王的思想,品牌的寿命越长,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因此,确保盈利是让产品品牌能够活下来的先决条件,是品牌能够继续存活并发展的必要基础。品牌战役上,我们往往见到很多品牌广告打的满天飞,推广做得绝对大,上央视、请明星,虽然也有少数成功的,但几年后便消失匿迹的品牌数不胜数。在品牌还在处于“产品品牌经营”阶段,需要确保盈利,先生存后才有发展的机会。

同时,在“产品品牌经营”阶段,要时刻警惕“黑色倒闭”。品牌自身已经确保了盈利,但渠道各类问题突出,盈利状况不佳,久而久之,渠道便失去了向心力,整个销售通路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企业也失去了确保盈利的基础。在“产品品牌经营”阶段,品牌效应对渠道通路的吸引力不强,需要精心呵护渠道,也要做到渠道“确保盈利”,在该阶段,只有渠道主推,产品品牌才能更好的“活”下来。

(二)减少威胁

有句谚语说道:“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在“产品品牌经营”阶段,最怕的是四面出击,八面楚歌,成为所有对手的对手。减少威胁是产品品牌能够顺利活下来的保证,偶尔能为对手办办事,左右逢源、,避开危险点,寻找自己的安全区域。

(三)创造新鲜

生命的演变中,一些生命机体为了必要的生存资源而展开竞争,使自己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达尔文的进化论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存法则。你卖的电视与普通电视的差别在哪里?你卖的电脑与普通电脑差别在哪里?需要我们不断去创造新鲜的概念、卖点。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很重要,但是有效营销出去更重要。创造新鲜就是要以市场定卖点,以卖点定产品。创造新鲜,在产品品牌经营阶段,要取得市场的主动,你必须取得竞争的主动,经常下市场,多听意见,多想新招,多亮底牌,同时,说服渠道需要讲究策略。

(四)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产品品牌经营阶段,需要避实就虚,产品扁平,适者拥有,把产品给最需要的,同时更能有效的说服渠道讲策略。先易后难,最后公关,快速填补空缺市场。如果产品品牌不能全系列的进入商的仓库,那么,必须先选择一款产品进入试销,最后通过不断的公关直至把商拿下。针对空白区域需要快速渗透,鼓励串货,打开区域市场,设计多家共同炒热市场。同时,需要奖惩相济,理顺关系,进行整顿和优化,保证销售渠道的健康发展。避实就虚,在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培植自己的根基,并进行精耕细作。

确保盈利、减少威胁、创造新鲜、避实就虚策略的运用得当,将会使局部市场领先对手,部分产品线有优势,部分渠道有了忠诚度,部分策略被渠道认可,部分对手感到威胁,从而形成市场格局——产品品牌能够“活”下来。

二、 经略一方:如何让产品品牌“强”起来?

(一)扬优去略

扬优去略,需要舍得扬弃,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并站稳脚跟。渠道方面:需要梳理渠道,区域扁平,树立样板,规范行为。如何培养渠道的强势?拥有更多的资源支持,是否能把渠道培养起来?不一定!渠道的培养“给政策胜过给支持,给方法胜过给政策,给思路胜过给方法,给思想胜过给思路。”设计有效的政策、给出经营的方法,说服渠道讲策略,灌输思路,是增加渠道信心的最有效的办法,培养强势的渠道,就是培养渠道的自信。

产品方面:强化特色产品,定位方向产品,舍去鸡肋产品。对产品线进行系统规划,强化及丰富自身特色的产品,定位发展方向的产品,舍去一些多余的产品线,集中宣传攻势,做出自己的气势来。

营销策略,做出你的气势。“品牌气势=产品优势+渠道强势+宣传攻势+终端声势”,产品能否满足欲望、创造联想?渠道是否自信?宣传是否集中火力,直取目标?终端人气、氛围是否有声势?都是衡量品牌气势的标准。

(二)终端制胜

终端作为消费者接触产品的末端环节,需要利用终端扎堆效应,让消费者望闻问切,争强终端的吸引力。用心做好终端的陈列、演示、解说、利益点及全员参与5大细节元素,从产品陈列开始,通过演示让产品学会说话,现场解说传达核心竞争力,塑造销售利益点决胜在产品之外,全员参与形成推广的强大张力。将终端五大元素有机结合,重点经营,并在终端销售点体现出来,将形成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扬优去略、终端制胜,使目标市场具有绝对优势,主要产品具有绝对优势,重要渠道具有绝对优势,从而形成市场格局——产品品牌能够“强”起来。

三、 海纳百川:如何让产品品牌“响”起来?

(一)友盟天下

产品品牌不但善于自己做市场,同时也善于与周边企业结成联盟进行推广。设计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联合周边企业共同进行推广,加大推广的影响力。将媒体和主管变成朋友,使媒体主推品牌力度绝对第一、曝光量绝对第一、品牌偏袒度绝对第一。将消费者变成员工,设计信使、回馈等相关推广策略,使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实传播者。友盟天下,与行业品牌、媒体、消费者广泛建立深度的关系,共同成为品牌传播的忠实盟友。

(二)威仪渠道

威仪渠道的核心理念是把渠道商变成自己的部下,而不是把渠道商变成上帝。威仪渠道,首先需要倾斜终端,广泛的终端形象支持建设、辅助商、经销商做好终端推广的每一个细节,使渠道对品牌厂家更有信心,并认同品牌厂家的策略。隔级关怀,对二三级渠道进行关注、辅助并帮助渠道建立自信感。渠道的保健与成长,渠道商学院、培训等等,帮助渠道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成团队成员的工作技能等等。最后,需要严格渠道,对渠道管理的规范措施要严格执行,并且奖罚分明,对相关处罚事件要进行及时通报全体渠道成员。

(三)培育市场

培育市场意识,将服务和诚信变成习惯。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息息相关。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而服务是品牌的重要支撑,是商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市场竞争的焦点。诚信,需要对品牌产品对自身质量的诚信,需要对自己品牌理念的诚信,不能靠编故事、弄噱头,拿自己都不相信的理念去“忽悠”别人。专注于自己的行业和产品,始终如一的坚守自己的理念并将之注入产品,坚持抵御利用品牌来赚快钱的诱惑,将服务和诚信变成一种习惯。

培育市场需求,引导消费需求。前很多品牌往往比拼的是对方有的促销我们不能少,对方的宣传策略我们也要超过他,实在不行,咱们就要在产品的类别上压倒他。大家都比拼更好,而非发挥自己的特色。其实消费者是善变的,是多样化的,而未来的趋势是专业化分工,消费者更加会相信“专业的力量”,企业依托独有优势,发挥优势,捕获消者的潜在需求。而需求在于引导和发掘,所以企业的长久之计还在于把消费需求引导到自己的特色优势上来。这样才能在竞争的过程中占有主动性。

第6篇

一、营销组合策略

保险公司的营销组合也包含着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其中产品即险种,价格即费率。险种和费率是决定着保险公司是否永续经营的重要因素。

1、险种策略

1)险种开发策略。新险种是整体险种或其中一部分有所创新或改革,能够给保险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和满足的险种。新险种开发的程序包括:构思的形成、构思的筛选、市场分析、试销过程和商品化,新险种开发的具体问题已在前面阐述。其中包括:

(1)完全创新的险种。这是指保险人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研制出来的能满足消费者崭新需求的产品。此种开发策略,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和准确的精算,但能够使保险公司迅速占领某一特定的市场,是制胜法宝。

(2)模仿的新险种。是指保险人借鉴外国或外地的险种移植学习的,在本地区进行推广的新险种。目前各保险公司采用此法较多,此开发策略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市场已被部分覆盖,扩张有一定难度。

(3)改进的新险种。是指对原有险种的特点、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新险种。这实际上是对老险种的发展,赋予老险种新的特点,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要。此开发策略风险最小,在受顾客欢迎的险种中进行改进,易获得重复购买。

(4)换代新险种。是指针对老险种突出的某一特点,重新进行包装,并冠以新的名称,使其特点有显著提升的新险种。这种做法比完全创新险种的研制要容易些,向市场推广的成功率也高些。

2)险种组合策略。险种组合策略包括扩大险种组合策略、缩减险种组合策略和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策略。

(1)扩大险种组合策略。扩大险种组合策略有三个途径:一是增加险种组合的广度,即增加新的险种系列;二是加深险种组合的深度,即增加险种系列的数量,使险种系列化、综合化;三是险种广度、深度并举。按照第一种途径,保险公司应在原有的险种系列基础上增加关联性大的险种系列,按照第二种途径,保险公司应把原有的险种扩充为系列化险种,也就是要在基本险种上附加一些险种,扩充保险责任。可见,险种系列化使得保险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

(2)缩减险种组合策略。这种策略是指保险公司缩减险种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即减掉一些利润低、无竞争力的保险险种。保险公司可在保险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且竞争激烈、保险消费者交付保险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集中精力进行专业经营而采取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将一些市场占有率低、经营亏损、保险消费者需求不强烈的险种予以取消,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3)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策略。如财产保险的险种与人身保险的险种关联性较小,但是随着保险市场需求的开发和保险混业经营的开展,这些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将更能满足保险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与家庭成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组合,房屋的财产保险与分期付款购房人的人寿保险的组合,将形成具有特色的新险种。

3)险种生命周期策略。险种生命周期是指一种新的保险商品从进入保险市场开始,经历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全过程,险种的生命周期包括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介绍期的营销策略。险种介绍期是指险种投放保险市场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第一,由于对承保风险缺乏了解,所积累的风险资料极为有限,保险费率不尽合理;第二,由于承保的保险标的数量极为有限,风险分散程度较低;第三,由于保险费收入低,而投入的成本较高,保险公司利润很少,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保险公司通常采用的营销手段有:①快速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②缓慢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将新险种投入保险市场;③迅速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④缓慢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

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措施;发展策略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11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第8篇

关键词 农产品 国际营销 特色经营

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同国际市场和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逐步接轨,这就要求农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一体化经营。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参与经营的农产品品种不多,进入的市场领域不宽,经验相对不足,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这些主要挑战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的挑战。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②缺乏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③产品层次差距的挑战。由于我国参与国际营销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含量不高;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国外贸易壁垒重重围困。尤其是农产品,更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 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 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

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 渠道特色

渠道特色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委托其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产品经纪人。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②销售商。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商,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③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执行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④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5 促销特色

促销是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占领市场的“金钥匙”。农产品经营者在促销手段的运用上要避免雷同和缺乏特色,要采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促销方式,使促销活动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传统的国际营销促销方式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营销中,促销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上。在国际公共关系方面,应利用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农产品长期稳定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在广告宣传上,要突出宣传中国产品的特点,同时可配合宣传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很难独立进行促销宣传,这就需要政府扶持和农户间的组织,政府可以官方或半官方的方式发起,由农产品经销商组团,向各国的政府官员、工商界和消费者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宣传中国的产品及营销政策,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第9篇

从同质化竞争中发现差异化机会

价格战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企业很喜欢,又让企业很受伤。

装载机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加入WTO之后极少数没有被外资品牌大规模侵入的领域,国产装载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而国产挖掘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有5%左右,二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尽管国产装载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行业发展比较成熟,整机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数量比较多,使得产品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并成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外资品牌也难以逾越的市场屏障。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国内装载机生产企业大多是“总装模式”,即依靠外采零部件及总成组装产品,缺乏核心技术。2000年,被称为国产装载机两大巨头之一的厦工发动价格战,行业内主要品牌迅速跟进,包括业内另一大巨头——柳工,使价格战迅速波及整个装载机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山工面临两难选择:参与价格战可以提升产品销量,但能否抵消因降价而损失的利润却难以预料;不参与价格战,产品销量肯定会受损失,一样会损失利润。当时,笔者陪同山工决策者一道深入到市场一线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并没有从价格战中获得预想的市场效果,反而损失相当部分利润,且整体市场竞争格局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没有参与价格战的山工,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和服务及时,销量还略微增长。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显现出来:既然不降价也可以维持相同的销量,那么山工能不能不参与价格战也可以提升销量呢?我们注意到,客观方面,当时的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00家,而市场年需求总量仅3万来台,平摊到每个企业只有区区300台,不仅谈不上什么规模效益,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品牌甚至就是“孪生兄弟”,图纸一样、工艺一样、配置也一样。主观方面,山工即使销量增加一倍,所获得的规模效益也并明显,不能形成竞争优势。与其降价销售,不如让利给商,提高商的销售积极性。另外,山工装载机属于国产装载机产品中的异类,其定轴式传动系统属于“少数派”,本质上有别于采用行星式传动系统的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经过深入探讨,我们从山工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挖掘出产品、服务、销售等三大方面的差异。浮出水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指明了山工未来市场竞争方向的同时,还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信心。

差异化竞争“铁三角”

2001年下半年,山工开始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即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差异化销售推进市场、差异化服务占领市场,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动,最终将山工塑造成为一个个性化品牌(即差异化品牌),如下图:

作为一种工业产品,装载机的购买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引用户的往往是产品的某一个特性,而促使用户下决心购买的则是产品各方面特性在用户心目中的综合得分。对于山工装载机而言,产品差异化是用户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特性。用户通过差异化产品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山工产品与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恰好是用户非常需要而普通装载机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因此,在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中,产品差异化是三个差异化之中最突出的“一极”,也是必须突出的“一极”!

山工的“铁三角”差异化竞争策略完全是针对国内装载机市场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状况而设计出来的。在这个“铁三角”中,差异化产品被认为是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龙头,是带动整个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先决条件,而差异化销售和差异化服务则被视为差异化竞争策略的两翼,发挥辅助与支持作用。但是,单一的差异化产品并不能决定差异化品牌的成功建立,原因在于国产装载机技术水平与小松、卡特彼勒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阶段山工差异化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只是浅层次的,产品本质(如核心技术、配置等)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从根本上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差异化品牌的建立。如果,我们把产品称之为“硬件”,那么,一个缺乏“独门绝技”的硬件被模仿的可能性大大超过销售、服务等“软件”。所以,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没有选择单极化的差异化产品,而是“突出硬件,软硬结合”,选择了“铁三角”这样一个稳定的策略模式。

从山工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看出,工业产品的差异化与消费类产品的差异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消费类产品的差异化往往是突出某一个点,而不会强调一个面、一个体系,因为消费类产品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较弱。工业产品作为生产工具,无论是使用强度,还是连续使用的时间,都是消费类产品难以相比的,售后服务不可或缺。

用差异化产品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国内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制方面几乎是全面采用“拿来主义”,用仿制替代研制,什么产品畅销就仿什么。于是,大厂跟着国外跑,小厂跟着大厂跑,个体户跟着小厂跑,这就是工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产生的根源。

山工是国内最早生产装载机产品的专业制造商,也是最早将斯太尔发动机引入工程机械领域的厂家。“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山工曾经因为大胆采用斯太尔发动机,而在装载机市场大出风头,斯太尔发动机成为山工产品的最大卖点,也是与竞争对手之间最大的差异点。随着斯太尔发动机被越来越多的装载机品牌采用,山工产品的相对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发掘新的差异点就成为山工开发差异化产品的前奏。最初,山工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是受到煤场用户的启发。有用户反映,山工装载机的力量要比同等配置的其他品牌装载机产品大不少,如果换上一个容量更大的铲斗,就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顺着这条线索,山工研发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论证、开发、试制,很快就拿出了第一个差异化产品——山工“装煤王”,实地使用之后,效果非常好。“装煤王”的成功,使山工认识到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必须是将自身产品的特点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不顾自身产品特点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中看不中用”。为了加快差异化产品的开发速度,山工不仅将研发部门一分为二,在销售公司专门设立市场开发处,负责差异化产品的研制;还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销售人员和商深入市场调研,寻找差异化产品线索。在很短的时间里,山工先后成功推出“岩石王”、“掘土王”、“装砂王”、“高原王”、“高卸王”等差异化产品,特别是ZL50F“岩石王”,因其力大耐磨而成为石料场、采矿场等用户的首选产品。2002年,在山工全年销售量中,差异化产品所占比例已经接近40%,被销售人员亲切地称之为“攻城拔寨的急先锋”。不止如此,山工差异化产品的推出,还带动整个装载机行业开发差异化产品的风潮。

与研制全新产品相比,差异化产品研发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市场接纳速度也快得多,能够给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是一种“短平快”式的市场竞争策略。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差异化产品实际上是常规产品的变形产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产品。企业在实施差异化产品开发的时候,不能“因噎废食、逐本求末”,必须将新产品的研发与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同等重视。当然,如果企业实力雄厚,完全可以考虑研发真正的差异化产品,从产品实质上寻求差异性,避免同行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进行仿制。

用差异化销售落实相对竞争优势

所谓“差异化销售”,指的是产品销售模式的差异化。山工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最早实施制销售模式的企业之一,当很多同行还停留在产品直销阶段的时候,山工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十家商,通过商销售山工产品。2000年前后,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程度的深化,工程机械用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国有企业用户为主体转变为以个体用户为主体,企业直销模式显然难以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装载机这样需要量比较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必须通过商进行销售。

当时,以柳工、厦工为代表的装载机生产厂家都采用多家模式,即在一个区域市场同时设立多个商。多家模式对厂家提高销量有一定好处,也便于厂家控制商,但弊病是商之间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拼杀价格。由于装载机产品属于高度同质化产品,价格战已经让商进入微利状态,同一品牌的商之间再拼价格,商基本上就无利可图了,甚至连年终返利都会提前预支用来拼价格。山工在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商的利益保障问题。山工认为,商是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商没有销售企业产品的意愿和积极性,企业即使有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获得满意的销量,只有商获得满意的利润,企业产品才会占领市场。因此,山工果断地对全国的商进行了重新调整,将销售模式进一步界定为区域独家销售模式,每一个区域市场只设立一家商,严格划分市场范围,禁止跨区销售,从体制上避免了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区域独家销售模式解除了商的后顾之忧,明确了责任与义务,商的利益得到保障。这样一来,商对销售拥有绝佳卖点的山工差异化产品就不仅有热情,更有动力!事实证明,山工商的单台利润水平远远超过竞争品牌,差异化销售不仅给商带来了实惠,也直接提升了山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山工的差异化销售并没有因此而止步。2002年,山工本着“突出重点,精耕细作”的市场原则,将全国市场划分为重点区域市场与一般区域市场,并细分重点区域市场,杜绝空白市场。2003年,山工向商推出“大额买断制”销售方式,进一步让利于商的同时,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为了继续强化精耕细作,山工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商开展网络建设,在用户集中的地方设立二级销售与服务网络,让用户能够“就近购买、就近维修”。

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销售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人们对厂商关系的认识存在极端化倾向,有的人认为厂商之间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有的人认为厂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差异化销售则是以一种十分务实的态度看待厂商关系,将商视为厂家的利益共同体,用市场共识和利益保障来打动和激励商,使商的销售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山工的差异化销售中,我们不难看到,销售模式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紧紧围绕市场和产品来进行的。因此,差异化销售并不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而是“立足自我、服务自我”所带来的差异。

用差异化服务保证相对竞争优势

从事工业产品销售的人可能都知道,第一个产品是销售人员卖出去的,从第二个产品开始都是服务人员卖出去的。由此可见,售后服务对于工业产品销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在山工,无论是服务理念“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我们的最低工作标准”,还是服务口号“山工服务、全力以赴”,都表明山工始终将用户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山工认为,售后服务尽管是属于滞后环节,但在下一次销售过程中又会变成前置环节,服务是保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山工在设计差异化服务的时候,只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快更专业的服务?山工服务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模式,二是服务承诺。

前面也曾提及,装载机行业由于发展比较成熟,无论是维修服务人员,还是配件供应,都比较充足。大多数装载机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工作基本上都是委托商负责,甚至委托社会专业维修机构负责。山工的售后服务则显得有些“另类”,不仅全部服务都是由厂家自己来承担,而且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维修中心,使服务开始超更加专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山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商只负责销售,发挥的是专长,还能更加专注,把销售这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也是很不容易的;厂家负责售后服务,不仅服务更快捷、专业,还能在最短时间将产品质量、性能问题反馈回来,提高厂家的市场反应速度;另外,用户对厂家服务人员的信任度更高,这也从侧面促进了商的销售。目前,山工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数十家维修中心,其中大多数是与当地商合资建立的,这种全新的服务合作模式将厂商利益关系紧紧绑在了一起。

除了服务模式的创新之外,山工在服务承诺方面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以质保期为例,国内装载机生产厂家普遍承诺“3个月”或“半年”,而山工却率先承诺“质保一年”,被许多同行认为是冒险之举。其实,山工在推出“质保一年”之前,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很多人认为山工“质保半年”的服务承诺已经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再提高承诺标准,只会给自己找麻烦,增加服务费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山工产品质量完全可以支持“质保一年”,而不至于导致服务费用大量增加;好的产品质量也是一种营销资源,可以通过服务承诺标准的提高来转化成为一种竞争力;而且,这样的服务承诺对于山工来讲是新的竞争力、新的卖点,对于大部分竞争对手来讲是一种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质量难以保证半年以上);利用新行业标准打击竞争对手,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竞争对手模仿。

服务在很多工业产品制造商眼中,仍然停留在“服务是销售的补充”的认识水平上。山工的差异化服务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服务也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更关键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系统整合营销资源,制造差异,就是制造竞争优势。

第10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特产品;营销;陕西商洛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50-01

发展生态旅游,俨然成为当前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百姓收入的共同选择。与所有旅游类型一样,生态旅游业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是游客旅游中的必需活动,同时又是旅游产业收入的来源。我国旅游业普遍存在重门票收入、轻其他环节收入的现象,导致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乏力,尤其是“门票旅游经济”导致景区所在地周边的居民参与有限,增收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生态旅游景区,周边群众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得不放弃工业发展的可能。如何结合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增强景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实惠,是当前生态旅游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改变目前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六大旅游要素共同发展是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究竟如何增强“吃、住、行、购、娱”在生态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生态旅游景区天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又面临着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的困局,发展农特产业、增强生态旅游业中农特产品的营销力度,既能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又能增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聚焦商洛5A级景区金丝峡,分析生态旅游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的现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特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能性,为下一步生态旅游景区中农业产品营销提供对策建议。

1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现状

陕西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特色产品种类繁多。商洛市重点发展核桃等五大市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茶叶等10个县域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板栗、核桃、香菇、肉羊、土鸡、土猪、高山蔬菜、木耳“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010年,绿色食品增加值超过15亿元。总体而言本地农特产品的种类丰富、产质量高、从业人数多、种植面积广泛,但是加工程度低、产品吸引力不强、销售情况不佳,本地农特产品经济收入较低。

1.1 营销产品

金丝峡景区中目前销售的农特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户自己种植,或者是野生生长在金丝峡景区的山上,从质量上可以保证其为绿色农特产品。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如柿子主要都是制作成柿饼。所销售的农特产品暂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包装简陋,直接售卖给消费者。并且,相较商洛丰富的农特产品类型,金丝峡景区周所供销售的产品类型较少,主要是鲜果、核桃、茶叶。

1.2 营销主体及途径

景区的农特产品营销主体主要是景区附近的农民,他们自己种植农特产品,或者直接售卖,或者简单加工后卖给消费者,并没有专门从事销售的人员。农特产品销售途径单一,就靠自产自销的农民直接与游客面对面交易,没有集中的营销途径,更没有当前很时兴的网络销售途径,大多数交易为“一锤子买卖”。

1.3 营销环境

目前景区的农特产品销售主要是以农户携带农特产品在景区周边零散分布,景区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的销售场所,购物环境非常“原生态”。同时,由于都是周边群众个体销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业的销售人员,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产品价格差异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比较恶劣。

1.4 营销结果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情况并不乐观,产品的成交率较低,与景区自身的知名度、游客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农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游客的购买欲望不高,产品滞销,旅游旺季还常常看到摆摊者摊前无人驻足,售卖农特产品的农民百无聊赖坐等游客来选购的现象。当前,门票收入仍旧是金丝峡景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周边群众的平均收入与商洛其他县乡的群众相比,并没有因为家旁边的5A景区而明显提高。

2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

商洛金丝峡景区销售的农特产品绝大部分是当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所提供,金丝峡景区周围销售的农特产品大多是未加工或粗加工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获取良好经济收入。而农村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小、加工程度浅、当地产业支持不足、产业规模不足造成加工的断层,产品形式单一[1]。对游客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2.2 缺乏统一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商洛金丝峡乡村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经营者通常采用小摊点和铺面的个体经营,销售的多是加工粗糙的农特产品,由于是自产自销,产品的质量几乎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诚信水平。因此,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导致景区的农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游客比较关心农产品的卫生问题、质量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景区的农特产品难以吸引游客的购买。

2.3 产品包装简陋,携带不便

很大一部分游客旅游中购买商品,是为了馈赠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因此,产品的包装也会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金丝峡景区农特产品都是零散售卖没有包装,作为景区的特色产品游客难以当作特色礼品购买赠送。同时,产品本身的便携性差、存放时间短,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

2.4 管理不到位,营销环境混乱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混乱,场所零散不固定,产品散乱售卖,缺少统一归规划。价格也存在一定问题,除少数比较规范的市场明码标价、定价合理之外,大部分市场都存在着价格虚高的现象,游客很难买到真正物有所值的农特产品。景区中农特产品的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农户和私人小店铺,专业化程度较低,经营者未经过专业培训,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态度恶劣[2-4]。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迎合消费者的品牌需求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或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及必要手段。利用商洛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优势,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上的农特产品占有率。

3.2 优化产品包装

产品的包装同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商洛农特产品销售以散销为主,并不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多为无包装,或者粗包装,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识别性。在考虑包装功能实用性的同时,针对产品特性进行包装设计。采用不同的包装类型,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便于产品的携带,为商洛的农特产品“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特产品增值

商洛农特产品丰富而品种繁多,加强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有利于农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有利于提高周边农户的收益。加大对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和资金支持,鼓励研发农特产品衍生品,同时引进先进的器械和先进的制作工艺让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聘请专业人员,将当地的特色药材和农特产品相结合,研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产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5-6]。

同时,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供销网络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政策扶持机遇,围绕生态旅游建设的需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培育集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3.4 设立专门销售场所,优化购物环境

创造优美的购物环境,让游客在融洽、和谐、审美的购物环境中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应整合景区周围的可用资源,在其出口处招商投资设立专门的“农特产品售卖中心”,可以通过店铺租赁的形式,增加周边居民参与度,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形式,联系知名厂家、销售商进驻,统一定价,完善服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品牌化的、值得信赖的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特产售卖服务,消除消费者在店外购物的疑虑,实现农特产品购买“一站式购齐”。

3.5 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服务模式

许多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商品时都会考虑携带的问题,有时不得不考虑行李空间的现实放弃购买一些东西。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商洛农特产品可以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在景区内实现“O2O”的双向营销方式。建立景区农业产品营销的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交易,开通网上特产商城,鼓励消费者线上购买。这样既可以方便游客购买,也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游客提供了二次购买的平台,提高了景区农特特产的销售量。

4 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必须要立足客观环境,依托生态旅游景区的状况,全面、正确的为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创造市场,突出生态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景区的区域优势,提高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推进景区的的全面发展,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经济的来源,为周边群众参与景区发展,分享景区发展的红利提供更多、更可行、更可观的平台,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贾长安.西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问题与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2(8):3662-3664.

[2] 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2):40-43.

[3] 梁鑫.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结构问题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 李泓波.商洛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1):118-120.

第11篇

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敏捷化思想,进行企业的战略改造。产品研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的产品研发计划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领域。本文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对策。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新产品才会取得成功。因此, 强对敏捷制造环境下的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敏捷供应链 产品研发 对策

:13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多图、参考文献

300元

第12篇

[关键词]经济放缓时期;化工产品;营销策略

1引言

近年来,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化工企业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行业内的发展而言,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迎接外在挑战与自身的挑战,是化工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从市场营销的层次而言,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化工企业顺利出口,改善发展前景,是化工企业顺利度过经济放缓时期的有效途径。文章试对化工产品相关营销因素及出口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2影响化工产品出口营销的因素

2.1宏观因素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进程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高增速转为高质量,对化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内化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市场优势逐步削弱,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化工行业努力寻求发展机遇,试图从液体化工产品、合成树脂等多个方面,结合现有的资金政策,改善自身的销售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客户结构,来改善目前发展困境。早在2018年,国内便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建设大型炼化项目,但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使得目前已经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再次快速扩张,尤其是炼化项目,“油转化路线”提上国家发展日程,强化了国内的炼油产能增量。生产与消费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第二炼油产能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丙烯生产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原油和乙烯的第二大消费国。化工行业在此背景下迅速得到发展,产能增幅大幅提升,吸引大量投资,形成集群化发展趋势。目前化工行业已经初步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局面。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需要结合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范围内的进出口政策,甚至是经济文化环境都要做足功课。2020年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化工行业出口压力大幅提高,尤其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化工行业产品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各种不稳定因素纷纷增加,化工行业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2.2微观因素

2.2.1企业自身竞争力化工企业的研发生产技术是其自身发展的关键,部分企业技术较为先进,相应的自身竞争力也高。但目前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化工行业的研发技术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厂家利用不正当手段开展恶性竞争,窃取先进企业的研发技术,使其丧失产品的领先地位。在这种背景下,竞争厂家降低价格,客户纷纷转向竞争厂家,原先优势厂家的产品销量受到影响,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除了管理制度之外,相关标准体系也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导致化工行业内质量管控不过关,出口的化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化工产品整体销售产生威胁。关于化工产品出口,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不但体现在产品研发方面,还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厂家拥有良好的营销体系,营销策略较为完善,便可以帮助自家企业立足市场优势地位,同时也存在部分厂家即便是拥有良好的化工产品,却没有完善的营销策略,无法及时占据市场优势,丧失市场份额,造成了出口产品差距。

2.2.2行业竞争对手冲击近年来,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其中与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惜投入重成本引进先进设备。企业内部的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效率较以前有着明显的提高,部分先进设备的生产效率比国内设备高20%左右,化工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性能优势也明显增强。如此一来,化工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再次呈现激烈趋势,原先的优势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距离拉近,产品差距明显变小。除此之外,因为行业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行业内部的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相关化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给行业内的优势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2.3客户要求的提升在全球市场份额紧缩的情况下,伴随而来的是客户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终端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与国外同等水平接近,国内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却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中国化工产品出口量虽然提高,但相应的化工产品的投诉量也逐渐提高,影响了产品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给我国化工企业整体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相关企业的产品与国内企业配套,即便是自身的质量管控并无问题,也难免会受到国内配套企业的影响。假如国内配套企业的质量管控不过关,那么也会影响化工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过程。

3化工资源、市场与营销的关系

3.1资源优势分析

从化工行业的整体来看,化工产品的资源种类繁多,但细化到具体环节,却仍存在部分问题难以解决。比如化工资源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能够做到有力度采购的又有几种、发展空间较大的是哪几种资源,或者说有哪几种资源的发展前景较好,这些都是化工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目前化工产品的发展环境,考虑市场缓解的发展培育目标,从中找出切入点,经过反复筛选和考虑,锁定优势资源,开发优势项目,使其成为化工企业主打项目,力求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优势,比如区位、投资、政策等。同时也存在劣势资源,使得化工行业的发展存在阻碍,合理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劣势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比如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劣势区位等。

3.2资源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上文提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转变,尤其今年疫情期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国内化工产品出口市场再度恶劣。石油及化工产品本身种类繁多,且产能增幅一再提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供过于求的问题。资源过剩,市场份额却逐渐缩减,使化工产品的出口陷入尴尬境地。就目前全球化工产品出口体系而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求体系,简单来讲,那就是企业已经有了相应的资源人脉,对应的厂家也已经开展合作多年,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新加入市场当中的化工企业,却很难融入其中,即便是有良好的市场资源,却无法精准寻求到匹配的市场需求,导致出现市场与资源不相匹配。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讲,部分产品要想出口,需要经过市场和资源分析,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探究,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由简入难、由小到大。通过对接合适的营销产品,经过资源以及市场的培育,逐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3市场要素的有机联系

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把握,了解市场营销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推动化工行业产品有效出口,不做无用功,节省各种精力成本,选取最优选择,达成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营销所涉及环节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涉及供货商,还涉及客户,一条龙服务下,如何解决好优化短期利益和长期收益问题,是化工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通过对市场要素进行有机联系,达成最优解决方案,力求优化采购到销售全过程,提高产品的出口能力。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存在供货商、商、经营者以及客户,在遵循市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诚信合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化工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行之策。另外,若想提高化工企业的营销能力,深入把握市场营销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强,有利于处理各项日常事务与危机事务,顺利完成化工产品的资源、市场、出口的衔接,帮助化工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

4化工产品出口营销的相关策略

4.1海外市场调研分析,产品与市场定位

如今全球化市场发展迅速,各个国家之间联系紧密,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准备市场定位,为国内的化工产品寻找渠道与市场,实现精准对接,促进化工产品的出口与销售,对扩大我国化工产品的发展市场以及挖掘发展潜力有着莫大的作用。所谓市场定位就是寻求企业或者产品在行业和市场的位置,找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和发展方向,根据产品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不同,为不同的市场区域推广合适的化工产品。比如部分国家染料化工发达,那就根据其实际需求,推广优质染料化工产品。其一,对全球市场内有进口需求的客户进行实况了解,把握其基本信息和自然情况,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所处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进出口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特点特性、客户企业发展规模、行业发展环境及人员情况等。其二,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格外受到政策影响,所以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深入解读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国内以及国外,了解化工行业整体的发展动态,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帮助其提高出口营销能力。

4.2确定营销模式,完善营销体系

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压缩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发展除了要看重自身产品的发展之外,还要加强对自身营销服务的优化和提高,这也是目前全球化客户所看重的要点。通过增强主动服务,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完善营销体系,注重细节把握和掌控,为客户提供想要的服务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务,可以有效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在化工产品质量相同的基础上,谁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营销服务,谁就能够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化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经销商,开展必要的公关工作,打造行业内营销口碑,强化公关效果,为自家产品宣传造势,扩充市场营销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模式,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方向指导。其次,通过各种方法,及时收集国际市场信息,为拓宽海外营销渠道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完善出口售后,设立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提高化工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体验度。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要加强自身的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助力支持。人员素质的提升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应用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等,并非要求营销人才成为全能型人才,但以多方涉猎为佳,以复合型人才为佳,为化工企业的出口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覆盖化工企业出口全过程,实现化工企业的高质量营销服务。

4.3与时俱进,与市场行情完美衔接

国际市场并非一成不变,反而因为金融危机、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呈现变幻莫测的局势。比如,国际市场行情波动。在合适的时间出口合适的产品,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化工企业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即使国际市场行情波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存发展空间。除此之外,优化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价格策略是产品行为,采用价格策略也就意味着化工企业从“化工企业的产品卖多少钱”到“化工企业可以生产多少钱的产品”,收集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了解当前市场行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市场行情实现精准对接。如果说价格策略更加倾向产品行为,那么促销策略就是实打实的营销行为,为营销产品推出价格策略,通过促销、打折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出口业务。

4.4完善各环节信息反馈采集,自建大数据库实现改革创新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完善各环节信息反馈采集,利用好网站建设,深入推广化工企业自身品牌,加强网络营销开展,将化工企业由实际搬到网络当中,通过网络来扩散化工企业的影响力。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尤其是化工出口企业,首先,要自建大数据库实现改革创新,打造优化自身的网站,建立搜索引擎,为网络营销提供平台。其次,设立专业的客服部门,保证化工企业的电话和邮件等均有消息回应,通过语音以及其他方式的交流,将企业的信息精准投递到客户手中,帮助其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最后,加入国内现有的行业联网,实现与其他企业的网络联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强化网络营销作用,帮助化工企业的出口寻找更多的资源和途径。比如在研发环节应用大数据,提前收集市场信息,提高市场估测准确度,为化工产品的研发提供当前市场行情信息,使其有所求、有所供。

第13篇

关键词:电子出版产品;定价;盈利模式

Electronic Publishing Product Profit Mode Reconstruction:

Pricing Dilemma and Business Strategy Option

LiuLing

(1.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00081,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51, China)

Abstract: As a special digital product electronic publishing products are impa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pricing dilemma of the electronic publishing products, according to its economic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tudies its pricing model,is intended to rebuild a profit mode, and put forward to guidance for the business strategic choice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 products.

Key words: Electronic publishing products; Pricing; Profit mode

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的定价方式相当多样。电子出版产品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内容费用(版费和数字化费用)和访问费用两部分。在有些情况下,购买者并不需要支付电子出版产品内容费用只需支付电子访问费用,通常我们将其称为免费,免费并不是说消费者获得产品零费用,即便是普通商品的赠送活动,消费者必须支付为了获得产品的公交费等。电子出版产品也存在着为了获取电子出版产品而必须支付的时间损耗、精力损耗和必要的其他支出。电子出版产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与电子期刊相比,电子图书的定价模式要复杂得多。有鉴于此,本文侧重于对电子图书的定价模式进行研究,力图为电子出版产品从定价到盈利模式再造,从经营到购买提供理论指导。

1.“免费”:电子出版产品的定价困境

电子出版产品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出版产品是数字产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数字产品是用计算机加工生产、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无形产品,包括数字化产品、狭义的数字产品和信息产品,电子出版产品的原始形态并不是数字格式,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数字格式,因此属于数字化产品。

1.1经济属性

电子出版产品作为数字产品,与一般的数字产品一样具有与传统商品不同的经济属性。

1.1.1公共物品性

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当一个人拥有或者消费了这个物品而其他人将无法消费或者使用,这就构成了物品的竞争性;当一个人付费购买了这种物品的使用权利,就可以将其他人排除在外这是物品的排他性。数字产品并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例如,当你拷贝了一个电子图书,并不会影响拷贝者和原所有者的使用,当你付费购买了一本电子图书,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付费或者不付费地使用。从这一点上,数字产品更像是公共物品而非私人物品。

1.1.2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对于每一个单个消费者而言,从消费本产品中所获得效用会增加。当Windows系统的人数增加时,对于每个使用者的效用会明显的增加。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

1.1.3经验性

传统的实物产品由于可分割和抵押性,可以通过试用和预付抵押金的方式进行交易,而数字产品并不具有这样的属性。首先,数字产品不可能通过预售一部分的方式让消费者尝试,其次,如果消费者预付抵押金的情况下,即便消费者对数字产品并不满意,数字产品的销售者也不可能通过收回产品(复制品的存在)的方式抑制购买者的欺骗的机会主义行为。

1.1.4对于个人偏好的依赖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产品本身并不是“可消费”的产品,我们消费的数字产品是消费了数字产品所代表的思想和实际功能带来的效用,被消费的思想和功能会因人而异,具有较大的不同,例如,一个喜欢玩游戏和不喜欢玩游戏的人对游戏软件的偏好大相径庭。

1.1.5短期效用与累计效用

数字产品的价值具有明显的时间性。例如,低版本的软件或者过时的数字新闻产品降低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价值,一些数字产品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价值损失非常之快,而有些数字产品可能仍然具有价值。

1.2物理属性

电子出版产品作为一个数字产品与普通的商品不同,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这一物理属性决定了电子出版产品的独特经营模式。

1.2.1不可破坏性

传统的商品无论是耐用消费品还是非耐用消费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消费者的不断使用而磨损,甚至消耗殆尽。但电子出版产品本身不能磨损,一旦被创造出来,必将永远的存在。电子出版产品不论使用多少次都不产生任何损耗。

1.2.2可变性

电子出版产品作为数字产品,非常容易被人复制、修改。普通商品的结构和内置于其中的知识产权,人们很难轻易“打开”,而数字产品都是数字结构,随着人们对数字结构的破解,数字产品非常容易被“篡改”。

1.2.3可复制性

电子出版产品是以数字格式保存在或者硬板或者存储设备中的数字产品,具有无限复制特征。例如,如果你的电脑中拥有了一份电子文件、软件或者数字形式的电影,每个你熟悉的朋友和家人都可以拿着存储设备到你的电脑上进行无限拷贝,而不会对你的文件产生任何“损伤”。

由于上述电子出版产品的独特属性,为电子出版产品的经销商带来了定价和盈利的困境。首先,电子出版产品的公共物品性使得电子出版产品营销企业难以通过传统定价方式扩展市场业务。某一个消费者购买了电子出版产品,可以无偿地拷贝给其他消费者且具有“永久耐用性”,因为其他消费者获得本产品不会影响购买者的使用。这样销售出去的电子出版产品与销售商实际上展开了竞争。电子出版产品虽然投入了一定的固定成本,但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完全竞争的结果是电子出版产品只能以免费的方式赠送。其次,电子出版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相比较于其他数字产品较小,通过扩大市场规模锁定消费群体,利用“短期亏本,长期获利”的经营战略似乎也行不通。再次,电子出版产品本身也是经验型产品,加之对偏好的依赖性较强,在消费者未消费产品之前对其偏好存在信息不对称,将电子出版产品给消费者试用,往往导致“消费者说不喜欢,而销售商无法清除备份的电子出版产品”的情况发生。

2.物理属性与经济属性:非线性定价选择

电子出版产品的定价困境来源于电子出版产品本身的经济特征和物理属性,电子出版产品的物理与经济二重属性形成了电子出版产品的特殊属性。

2.1传输模式与捆绑销售

立即可以下载或者每天不断升级的数字产品可以称之为“递送产品”。交互式服务需要实时技术,能够连续请求和响应。传输模式决定数字产品定价能力的重要指标,电子出版产品的传输模式一般为递送式数字产品,这与其他数字产品具有非常不同之处,因为电子出版产品(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书籍和杂志等)一般不需要实时协作。数据库的预约服务也不是交互性产品而是定期递送式数字产品。分期下载服务和逐步下载服务同样也是递送式数字产品。由于递送式的电子出版产品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具有不同的偏好,这为电子出版的捆绑销售创造了条件。

2.2实时性与分期销售

电子出版产品是“超级耐用品”,因此有些人认为电子出版产品一旦销售给某个消费者将永远占领一部分市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电子出版产品具有明显的实时性,例如电子报刊,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子报刊贬值的非常快。这本身就限制电子报刊未经授权的转手和传播。更新和预约销售成为此类电子出版产品维护其价值的主要手段,销售商也因此而获得了控制权,能够建立排他性而获取收益。有些电子出版产品(例如电子书籍)是不依赖于时间的,但是电子书籍的经销者为了获取利益,同样能够增加其时间依赖性,不断升级或者更新的电子版本或者分期销售。

2.3使用强度与个性化服务

有些电子出版产品仅使用一次,例如电子报刊,而有些电子出版产品可能使用多次,例如电子图书。一次性使用的电子出版产品类似于我们使用的非耐用消费品,多次使用的电子出版产品类似于我们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例如,新闻或股价信息产品通常人们只会使用一次,而软件等数字产品人们通常会重复使用。从商业战略上考虑这一问题,销售者可以将电子出版产品进行个性化处理,因为具有个性化处理的数字产品其倒手价值会大大降低。把购买者的偏好纳入一次性数字产品不仅仅是一项好的服务项目也是大多数预约式数据库服务的良好商业战略。

2.4操作用法与增加消费依赖度

电子出版产品本身是一个传递式文本,但电子出版物也可以进行可执行程序转化。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化呢?实质上经销商可以利用此转化加强对出版产品的控制能力。例如将电子出版产品书写为特定格式,只有在特定的阅读工具下才能进行浏览。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使用的使用成本从而增加了购买者对本产品的依赖性,达到捆绑消费者的目的。

2.5外部性与客户锁定

有一些电子出版产品购买的人越多,其价值越大;而另外一些电子出版产品其价值并不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这是由不同电子出版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大小所决定的。电子出版产品的外部性大小会影响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依赖度,从而达到锁定消费者的目标。例如,电子书籍会随着使用其阅读器人数的增加而达到使用人数增加,电子书籍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从而实现使用效用的提高。

虽然电子出版产品的物理特征决定了电子出版产品很难通过边际成本原则定价,但电子出版产品的传输特性、时效性、使用强度特征、操作方式和网络外部性特征也为其经销商进行非线性定价创造了条件。

3.电子出版产品的盈利模式再造

影响电子出版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消费者可以购买电子出版产品集成库,也可以按照消费数量进行“零售”。电子出版产品的定价可以根据机构的潜在用户及并发用户数来确定。具体的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针对其产品提出的定价模式主要几种模式:

3.1按电子出版产品集成库进行捆绑销售

电子出版产品集成库由提供商预先将电子出版产品进行汇总,消费者(各研究机构和高效图书馆等)如果要购买这类集成库,只能购买整个数据库,而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单种电子出版物加以订购。这一模式是典型的捆绑销售方式,能够为销售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消费者愿意选择这一模式的目的是,可以减少一些使用率不高的电子出版产品的购买,通过资源分享实现资源的大范围整合。电子书籍、电子期刊非常多的采用这一模式。

3.2单一购买

单一销售原则是消费者可以不购买整个集成库,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所需的单种电子出版产品,这对于需要个性化消费的消费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计划建立具有独特模式的图书馆,需要特定资源的个人等等,这对于个性化消费方式较为适用。

3.3逐年订购

逐年订购模式使得购买者只能通过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的系统平台进行访问和使用,支付价格按照消费数量或者支付消费年费,一旦停止付费,资源的使用权限也即终止。此类销售模式对于时效性较短的电子报刊等产品有一定的优势。

3.4一次性购买

一次性购买即一次性买断电子图书的使用权,图书馆需要一次性支付购买费。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完电子图书后,如果图书馆选择通过该电子图书提供商的系统平台为读者提供访问和使用,通常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平台维护费。当然,图书馆也可选择自建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访问服务。

3.5基于用户数量的定价

此模式是根据机构的潜在用户数量和引致数量来确定的一种定价模式。销售企业在确定某一电子出版物资源的用户数和引致消费数越大,定价也就越高。在基于用户数量的定价模式,销售商应该对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型使用进行控制,控制方式可以通过传输模式,特定阅读器等手段。

3.6混合型定价模式

由于电子出版物的特殊性质,很少有提供商采取单一的定价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购买需求同时获取利润,提供商更倾向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定价模式进行组合,这就是混合型定价模式。常见的混合型定价模式: “集成库+逐年订购”模式、“按本购买+逐年订购”模式、按内容费用出售等。

3.7两步收费制模式

如果使用者不仅要订购电子出版产品,还要订购相应的印本,电子出版提供商可以选择两步收费制。例如,“基础费+电子访问费”模式或者“内容费+电子访问费+可能发生的印本订购费”模式。

4.商业模式的未来

提供双赢的盈利模式是定价能力的来源,这需要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必须对不同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对提供商而言,对市场的开发、细分和相应的战略管理是谋求盈利的第一步,通过对需求的把握才能通过各种非线性定价策略盈利。电子出版产品的实际利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销售商对产品的控制能力。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只要提品有限的使用权,使得电子出版产品易于传播的性质得以控制,从而达到限制用户的目的。只要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提供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再加之提供商对传播的控制,双赢的模式顺理成章地得以实现。

协作是制定双赢定价模式的主要推动力,电子出版产品定价模式正在发展,哪种定价模式能够成为未来的主流仍有待市场验证。电子时代的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正如熊皮特所言,技术革命在创造性毁灭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只要电子出版产品提供商能够根据提品的物理属性和经济特性建造盈利模式,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电子出版产业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71-186.

[2]麦克莱特等.创造性毁灭――全球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战略[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3]Soon-Yong Choi.电子商务经济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47.

[5]Analyzing e-book pricing options and models based on FinELib,2007,(2):http:///IV/ifla72/papers/154-Mikkonen-en.pdf.

[6]Shy, Oz. 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第14篇

[关键词] 一带一路;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87-02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畜牧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市场占有率较低,而一带一路为其提供了贸易的便捷通道。在此背景下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畜牧产品营销策略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贸易契机把握不准,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等都限制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对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有效的完善其营销策略,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完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畜牧行业的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对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加备受重视,畜牧产品的营销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西部地区的畜牧业而言,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开展有效的对内对外贸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因此,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促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取得更为长期的发展,使其能够突破现有的产品销售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不断进行市场开发,以此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的销售率,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低端的环节,产品在市场中受欢迎程度不高,甚至很多地区出现抵触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现象,增加对外来畜牧产品的购买。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带动其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强化品牌建设,以完善的、多样化的营销策略迎接市场竞争,转变我国畜牧产品传统的市场拓展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畜牧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把握不足

当前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带来的贸易契机,其现有的营销策略相对单一,主要针对于我国中东部市场,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产品市场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在整个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所带来的贸易契机包含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这同样是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和准备的。对贸易契机把握不足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首要问题,对其进一步的市场战略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畜牧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较少,其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模式为主,不注重对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缺乏创新的基本意识。二是在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执行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营销计划与反馈机制,实际的执行能力不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不足,缺乏基本的营销品牌创新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难以取得有效的进步。

(三)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一是目前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现有营销人员在学历水平、整体素养、专业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而对其培训力度不足,使其难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有效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缺乏关键人才的推动。二是由于目前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没有彻底打开周边市场,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到人才的作用,因此其没有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难以顺利流入企业中,因此对其营销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

(四)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

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而目前其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一是我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关注度不足,相关的补贴力度不足,使很多畜牧业企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既定的利润,各项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二是政府部门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指导不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得到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限制了其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

一方面,要把握国内市场的需求,借助于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有率,为其市场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对国际市场的开发能力,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充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规模,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先进的营销方法和营销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畜牧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度,充分意识到营销策略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做好创新营销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并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创新营销策略,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要对其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掌握现代营销的方法和理念,并对其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通过内部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实现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能够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并不断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现有企业的用人机制等措施,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营销人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畜牧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西部畜牧产品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营销策略奠定充分的人才保障。

(四)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扶持企业发展的责任,并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其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要对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营销策略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政府的必要行政职能,对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五、总结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想提升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要充分重视其营销策略。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要正视畜牧产品营销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应该从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因此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吾热亚提・马合木提.畜牧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管理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21)

第15篇

广西位于中国C东盟互联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联互通的前沿和门户,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接壤;同时,广西又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区,以盛产优质稻、甘蔗、芒果、香蕉、蔬菜等著称。近年来,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流通日趋规模,2014年广西与东盟大宗农产品进出口额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果蔬类产品累计出口23.6亿美元,增长31%;水产品累计出口5.9亿美元,增长19%;谷物类产品累计出口2.2亿美元,增长27%。。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不仅量大,品种涉及面广,形成机制、类型及特点也不尽相同,在中国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当中具有典型意义。

一、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广西通过实施“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程,以及融入中国C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发挥口岸、保税基地等边贸平台优势,借力跨境电商、物流、金融等涉农涉外行业企业,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逐渐形成,蔬菜类产品、水产品、谷物类产品等广西农产品已成为东盟国家市民餐桌的“常客”。以马铃薯为例,广西(贵港)良樱农业科技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接受东盟市场(主要是当地大中型连锁商业机构)订单,在其专业种植基地进行马铃薯种植和初步加工(清洁与包装),以及通过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实现跨境流通,销售及配送环节是由当地大中型连锁商业机构及相关物流配送公司完成,而诸多节点企业则通过契约等形式来保障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运行。

目前,关于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三个维度:专业化市场、地理区位和企业家精神。其中:市场观点认为,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是由于专业化市场的带动,如中国C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中国C东盟(百色)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等;区位观点认为,该供应链的形成得益于广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其背靠大西南、接壤东盟,是西南地区进入东盟陆上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且已形成面向东盟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企业家精神观点认为,该供应链的产生在于广西乃至全国涉农涉外企业历史传统文化及其企业家精神的异域拓展,或称全球化。从实践来看,这三个维度(专业化市场、地理区位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形成的外部条件,该供应链形成的核心是双边贸易的互补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因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应从双边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角度从更广阔的背景去分析。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供求和技术背景。一方面,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突出。除东南部分地市外,广西大部分区域处于温带,而东盟国家多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在农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品种和收获季节上,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例如荔枝、龙眼。另一方面,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异军突起。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广西乃至全国涉农涉外企业,纷纷利用互联互通(广西)通道发展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广西大宗商品跨境电商平台,让传统产品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下游产业企业不断集聚。因而,从双边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角度看,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在于供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革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技术的革新除了电子商务外,还有冷链装备等。

二、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类型及特点

(一)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

目前,广西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以出口蒜头、豆粕、龙眼罐头等农(副)产品为主,其中,豆粕占全区出口东盟的70%以上份额。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建成市级以上农产品物流园区11个(具有跨境性质的3个)、在建6个,代表性的有:广西(北海)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指在农产品物流衔接地形成的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结点和空间集聚体。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拥有多种物流服务和物流设施的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园区通过原料收购(主要有订单农业、非订单农业、市场等形式)、产品运输、信息处理、产品加工、订单处理、储存配送、场地租赁以及仓储保鲜等功能和程序,将农产品交付口岸或保税基地,再由本国或外方外贸公司将农产品从口岸跨境至消费者。通过调研发现,该类供应链的主要方向和经营目标是以物流带园区,以园区带动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其优点在于: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组织物流活动,具有强大的农产品集散功能;缺点是:达到规模效益有一定难度,且农产品流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因此,针对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应建设具有明显帕累托改进的一体化、联动式、互补性物流园区,实现多式联运的柔性契合。

(二)仓储基地主导型供应链

广西农业信息网统计公告(2014)显示,广西的农产品仓储基地在数量上偏少,仓储能力有限,特别是具有预冷、制冷设施(设备)条件的大中型仓储基地相当缺乏。目前全区规模较大的、正在投入使用的农产品仓储基地为南宁玉洞冷库,正在建设的为百色冷链仓储中心。以南宁玉洞冷库为例,该仓储基地(系公司化运作)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标准生产”的模式,通过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仓储体系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构建了面向东盟的、以南方特色果蔬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物流集散中心。调研获知,广西时令蔬菜的跨境流通主要由仓储基地完成。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经南宁玉洞冷库等仓储基地转运东盟国家的蔬菜接近80万吨。调研还表明,以仓储基地为中心组织物流活动,具有较为出色的仓储设备,确保农产品保鲜,并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但在当下的物流环境下,农产品运输成本普遍偏高。由此,仓储基地主导型供应链应建立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平衡全年的仓储利用率,同时注意选址问题,尽量选在物流节点处。该类供应链的功能和程序同物流园区型类似。

(三)农产品出口企业主导型供应链

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出口加工农产品为主,企业相关部门(流通部)联系货代公司(运输公司、物流公司等),签订合同,产品在中国C东盟农产品交易(如南宁或钦州)中心集散,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东兴口岸陆运至东盟国家,或者通过广西北部湾港(含钦州港区、防城港区、北海港区)海运至东盟国家。一般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向联结农户、农业经纪人、合作组织,后向联结托运部、国际货代公司,利用口岸或保税基地,通过本国或外方外贸公司跨境至消费者。2014年,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供应链(供应商)出口海产品(如罗非鱼及其制品和冻鲶鱼、蛤及其制品等)累计3.8万吨,货值2.1亿美元。该类供应链的优点在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通过招标运输公司等,形成供应链联盟,且可按客户要求选择农产品集散地;缺点在于:公路方面因周边国家不允许我国车辆装载回运货物,加之国际联运计划经常不能满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跨境运输成本。因此,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主导型供应链,应积极协调或联合农产品出口(历经)国有关部门或企业,避免“空车”驶回。

(四)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

广西是全国开通海陆双线国际运输线路较多的省区之一,加之位于中国C东盟互联互通的主通道,很多物流公司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建立了营业网点,但是专业做农产品出口流通的少之又少,客观原因是由于农产品出口有标准和资质的特殊要求,主观上说,利润空间有限。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航运货物以机电产品、钢材、矿石等为主。国际物流公司主要通过原料收购(主要有本地交易市场、外地交易市场等形式)、产品运输、信息处理、产品加工、储存配送及仓储保鲜等功能和程序,将农产品在口岸或保税基地通过本国或外方外贸公司协调,并由该物流公司进一步将该农产品跨境至消费者。2014年,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出口东盟的马铃薯累计10.3万吨,占广西鲜薯总产量的8.2%。该类供应链的优点为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且供应链系统效率较高;缺点为营运利润有限,事实上,大多数国际物流公司都是物流货代公司,只赚取费和运费。基于此,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应开发物流增值业务,提高利润水平。

(五)口岸主导型供应链

口岸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已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之一。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建成各类口岸25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18个),其中面向东盟的一类口岸有:友谊关与东兴(公路陆路口岸)、凭祥(铁路陆路口岸)、北海(空港口岸)以及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海港口岸)等7个。口岸主导型供应链借力本地交易市场,通过受理东盟十国中转换票运输、各站点整车(平板车、集装箱)发运、对外贸运输、承接仓储保管等业务、车流信息跟踪服务、自营和各类农产品及技术服务进口业务、各类农产品报送报检业务等功能和程序,委托本国或外方外贸公司将农产品跨境至消费者。口岸主导型供应链以出口柑橘、苹果、橙子、柿子、梨、荔枝等鲜果类产品为主,2014年广西鲜果类产品出口总量为37.8万吨,货值1.5亿美元。口岸是农产品出口的必经之地,该类供应链能够节约诸多供应链中间环节,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是目前比较推崇和应用最广泛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口岸主导型供应链应建立不确定性风险(如政治变动、关税变化等)的应对机制,尽量简化通关手续。

(六)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范围主要指:农产品的产地集散市场、消费地的一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批零兼营的农贸市场和销售农产品的各种零售业态。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是一个公共物流平台,汇集了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各种物流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城乡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并兼具部分出口功能。广西比较典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钦州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海市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根据调研结果,中国C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日均约有15%左右的交易量是由该批发市场通过国际货代公司等直接跨境托运至东盟国家的。综合调研来看,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平均每市交易规模小、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当普遍、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原因在于:市场规模小且专业化程度低、配套服务机构(如物流、金融)缺乏、农产品现货价格波动大等。因此,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应加大建设力度,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建立健全价格传导和响应机制。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的功能和程序亦与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相仿。

(七)电商平台主导型供应链

电子商务介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首先作为渠道对接局部区域生产和广域市场需求,同时借助预售、周期购等销售模式创新可提前获得订单,减少损耗;其次可以构建和重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今,微店、O2O、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已进军农产品流通领域,其利用互联网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进入“互联网+”农产品电商时代。2015年3月,广西首个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南宁启动建设,旨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农业生态链、电子商务产业链、农产品跨境供应链,加速推动“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建设。该类供应链可以解决(广西农产品)生产者与(东盟国家)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既增强市场消费信心,又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解决了广西农产品“卖难、出口更难”问题。作为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跨境供应链业态,其势力不可小觑。打开“一淘商城”,查看广西特色农产品的境外网购明细,来自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远程订单不断刷新,但年度总体成交量(额)等数据目前尚无法获取或计算。事实上,如何降低跨境农产品电商物流风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所以,电商平台主导型供应链应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如追溯系统)、降低供应链风险。

三、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策略

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已基本形成,且表现出多种类型和特点,但整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属分散性经营,资源利用率和协同程度不高,亟需“抱团”发展,即进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是一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单条供应链内部和各类供应链间)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本文指东盟国家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而进行高水平、多维度的合作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整合、协调与资源共享及组织互联等方面。

(一)信息整合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整合。作为单条供应链,信息整合主要是依托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增强其内部伙伴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对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如农产品出口企业供应链(供应商)根据(整合的)东盟国家市场经销商或零售终端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或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生产或订购信息,实现内部伙伴成员间的信息连接和与目标终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连接,促使该供应链(内部)伙伴成员共享信息、共创利润空间。

2. 各类供应链间信息整合。多条供应链间的信息整合涉及到在各类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之间信息和知识的共享。通过建立健全共享信息(查询)数据库,各类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均可在该平台寻求或分享市场需求信息、品类信息、价格信息、流通信息、质量信息、路况信息、天气信息以及贸易壁垒、冷链保鲜知识等,适时调整计划、方案或开启合作、共赢,切实降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及其风险。

(二)协调与资源共享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主要涉及到单条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资源(包括决策权、工作任务、利润及风险等)的调整与配置。事实上,单条供应链(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上述各类供应链,协调与资源共享事宜基本上都可由一个核心组织(企业或类企业性质,如物流园区)主导完成,因为核心组织拥有决策权、工作任务(如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利润和风险的制配权等,但有时会让农户等链上基层组织处于弱势地位。

2. 各类供应链间协调与资源共享。各类供应链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主要体现为,在特殊条件下,不同供应链间如何进行资源补给和互通有无。如仓储基地主导型供应链(供应商)在有大量农产品需要进行仓储中转且自身仓储能力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协调就近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供应商)联合开展仓储中转服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率和运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化解了供应链风险、实现了双赢。

(三)组织互联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组织互联。在一个整合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中,伙伴成员间必须相互适应才能有效协调,即建立组织互联。对于单条供应链(内部)伙伴成员间组织互联来说,一是要建立(内部)跨组织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沟通联系人制度及实时系统,如通过EDI、互联网等IT技术来实现(内部)跨组织系统(Inter Organizational System,简称IOS);二是要健全单条供应链绩效测评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测评结果,以及找出影响组织互联的关键因素,促进绩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