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与审计专业范文

财务与审计专业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与审计专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与审计专业

第1篇

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为主,其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支出,由此对国家农业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做好当前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工作,有助于确保农业专项资金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相关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决策。

关键词:

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对策

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历届政府重点关注的方面,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加大投入、普及农村社保、税费改革等等,就是希望调动起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积极性。而由于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广、渠道多,并且参与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较多、较分散,都加大了财务审计的工作难度,在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常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财务审计工作者深入了解分析、认真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专项资金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农业专项资金的定义及作用

农业专项资金指除正常农业事业经费外,由本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拨入,国内外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支援贷项目投入及农业相关职能部门经批准照规定的渠道收取,专门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各项资金,其主要包括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开发资金、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扶贫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资金使用范围规定严格。国家财政及地方政府对下拨的每笔资金都有其使用范围、具体用途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所有资金一律不得挪用和占用。第二,广泛性。农业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扶贫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与水利林业资金等的研究,农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都贯穿其中。农业专项资金是否正确使用,将直接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效益和相关“三农”问题的解决。第三,针对性强。农业专项资金的预算及下拨,都明确地规定了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和范围、预期达到的目标、工程完成的时间等等。因我国农业的生产区域差异大,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的种类、结构、技术含量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强的农业专项资金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编制预算不够规范,缺乏执行力度

导致预算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是预算编制管理部门对预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依据编制,对分配立项过于盲目,都必然会引起专项资金靠追加、多次重新申请及申请单位主动找项目、筹资资金现象发生。对编制预算的不规范,还表现在农业专项的资金预算权都集中在领导班子或是主要领导的手里,凭借集体或个人的喜好、经验分配资金,故这样的分配将会导致农业专项资金在管理的层面上混乱,并且无法用这部分资金真正发挥经济效益,将导致编制预算流于形式化,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上不公正、不科学和不透明,无法实现政府下拨农业专项资金的根本目的。

(二)立项盲目,导致资金浪费

一些领导干部盲从的争取资金,不从当地的实际环境出发,专项资金到位后,农业项目并没有正常运转,有的运转一段时间后,也未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造成了专项资金的损失。

(三)项目资金未能及时拨付

专项资金拨款时间长问题长期存在,当前,国家对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环节历经多次改进,仍存在拨付流程繁琐、项目管理与专项资金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资金未能到达项目单位和农民手中。

(四)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不足

专项资金在使用范围上较为广泛,这对项目资金本身就是非常艰巨的工作,造成了资金无法专款专用,使用规划调整资金等一系列违规行为,比如票据管理较混乱、资金把关不严,出现大额现金支款等行为。

三、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过程的对策

(一)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及项目单位负责人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度

为了加大规范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核心人物必须订立“军令状”即目标责任状,以专项资金考核指标作为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有计划且连续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依照规定追究其责任,同时,采用立项公与完工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及满意度等方法将农业专项资金公示出来,做到公开、透明。依赖于市场竞争的机制,以最低的资金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财务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报账制度,规范相关的财务手续,如工程验收、资金拨付、财务报销,协调与平衡相关部门。

(二)增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建立并实行资金经常性的财务审计制,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纳入上审下与交叉审。现实证明:拥有强有力的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农业专项资金才能受到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这有利于传授、传播好经验、好做法。一旦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不但可不受政府过多干预的影响,而且也可缓解由于审计对象太过明白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对于统一的使用标准、口径适当的处理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而保证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结果真实、可靠。

(三)建立资金拨付经费统一的专项检查制度

当前审计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市县广泛存在,因此检查农业专项资金时,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起对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与乡镇的检查工作。与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与纪检部门协调一致,避免对同一单位、同一项目资金重复检查。与此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增强打击、处罚的力度,与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与财政部门等,对直接责任人做相应的处理。对严重的违纪问题,及时向社会大众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所发现的浪费等严重问题;对于重案要案积极移交纪检部门、公安部门及监察部门,做进一步的处理。

(四)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审计检查成果的积极作用

财务审计信息的反馈需要从微观方面入手,宏观方面进行分析,与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要求相一致。对于财务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并实事求是地向主要的相关领导反映,向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提交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与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峰.渑池县农村财务审计问题与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2]金瑞琦.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对策

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历届政府重点关注的方面,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加大投入、普及农村社保、税费改革等等,就是希望调动起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积极性。而由于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广、渠道多,并且参与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较多、较分散,都加大了财务审计的工作难度,在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常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财务审计工作者深入了解分析、认真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专项资金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农业专项资金的定义及作用

农业专项资金指除正常农业事业经费外,由本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拨入,国内外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支援贷项目投入及农业相关职能部门经批准照规定的渠道收取,专门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各项资金,其主要包括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开发资金、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扶贫资金等。

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资金使用范围规定严格。国家财政及地方政府对下拨的每笔资金都有其使用范围、具体用途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所有资金一律不得挪用和占用。第二,广泛性。农业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扶贫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与水利林业资金等的研究,农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都贯穿其中。农业专项资金是否正确使用,将直接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效益和相关“三农”问题的解决。第三,针对性强。农业专项资金的预算及下拨,都明确地规定了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和范围、预期达到的目标、工程完成的时间等等。因我国农业的生产区域差异大,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的种类、结构、技术含量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强的农业专项资金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编制预算不够规范,缺乏执行力度

导致预算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是预算编制管理部门对预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依据编制,对分配立项过于盲目,都必然会引起专项资金靠追加、多次重新申请及申请单位主动找项目、筹资资金现象发生。对编制预算的不规范,还表现在农业专项的资金预算权都集中在领导班子或是主要领导的手里,凭借集体或个人的喜好、经验分配资金,故这样的分配将会导致农业专项资金在管理的层面上混乱,并且无法用这部分资金真正发挥经济效益,将导致编制预算流于形式化,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上不公正、不科学和不透明,无法实现政府下拨农业专项资金的根本目的。

(二)立项盲目,导致资金浪费

一些领导干部盲从的争取资金,不从当地的实际环境出发,专项资金到位后,农业项目并没有正常运转,有的运转一段时间后,也未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造成了专项资金的损失。

(三)项目资金未能及时拨付

专项资金拨款时间长问题长期存在,当前,国家对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环节历经多次改进,仍存在拨付流程繁琐、项目管理与专项资金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资金未能到达项目单位和农民手中。

(四)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不足

专项资金在使用范围上较为广泛,这对项目资金本身就是非常艰巨的工作,造成了资金无法专款专用,使用规划调整资金等一系列违规行为,比如票据管理较混乱、资金把关不严,出现大额现金支款等行为。

三、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过程的对策

(一)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及项目单位负责人为核心的目标责任制度

为了加大规范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核心人物必须订立“军令状”即目标责任状,以专项资金考核指标作为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有计划且连续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依照规定追究其责任,同时,采用立项公与完工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及满意度等方法将农业专项资金公示出来,做到公开、透明。依赖于市场竞争的机制,以最低的资金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财务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报账制度,规范相关的财务手续,如工程验收、资金拨付、财务报销,协调与平衡相关部门。

(二)增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建立并实行资金经常性的财务审计制,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纳入上审下与交叉审。现实证明:拥有强有力的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农业专项资金才能受到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这有利于传授、传播好经验、好做法。一旦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不但可不受政府过多干预的影响,而且也可缓解由于审计对象太过明白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对于统一的使用标准、口径适当的处理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而保证农业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结果真实、可靠。

(三)建立资金拨付经费统一的专项检查制度

当前审计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市县广泛存在,因此检查农业专项资金时,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起对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与乡镇的检查工作。与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与纪检部门协调一致,避免对同一单位、同一项目资金重复检查。与此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增强打击、处罚的力度,与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与财政部门等,对直接责任人做相应的处理。对严重的违纪问题,及时向社会大众通报批评,公开曝光所发现的浪费等严重问题;对于重案要案积极移交纪检部门、公安部门及监察部门,做进一步的处理。

(四)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审计检查成果的积极作用

财务审计信息的反馈需要从微观方面入手,宏观方面进行分析,与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要求相一致。对于财务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并实事求是地向主要的相关领导反映,向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提交与之相对应的对策与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峰.渑池县农村财务审计问题与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2]金瑞琦.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

第3篇

一、审计专业人才就业状况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已经正式。这份基于对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专题研究:教学培养评价”等三方面公布了相关数据。报告显示:在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名)中,审计学专业排名第九;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中,审计学排名第五,其他九个专业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播音与主持艺术、给水排水工程、小学教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音乐表演、金融学、新闻学。

对于想要报考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于审计专业的需求。由于高职专科层次的院校开设审计实务专业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招生年限也较短,报告没有显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情况。但是这样的结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论到高职专科层次。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是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会计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会计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该《会计人才规划》中得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50%;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专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前景。

二、“能力与素养并重,岗证课一体,课内外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就业单位对各类审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审计助理岗位、审计专员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电算化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核心能力,设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培养目标,把课内教学培养职业能力,课外社团锻炼职业素养融合在一起,并进行多层次实习实训教学的人才培养。

范红梅(2013年)在各知名网站上选取了全国各地对审计岗位人员的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几个特征:其一,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职业不需要过高学历;其二,在强调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对不同层级职位的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均有较高的要求。以审计助理职位为例,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或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忍耐力强,能吃苦耐劳;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强等。审计相关行业协会也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能力与素养并重”。

如何达到“能力与素养并重”?首先,实施“岗证课一体”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岗位,通过证书,适应社会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其次,课内外融合。课内指在课堂上和实习实训中完成任务,获取能力。课外是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学生社团,在活动中锻炼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