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三大支柱;障碍;风险管理
一、引言
为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消除国际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颁布了《巴塞尔协议》,其主要宗旨是通过对资本风险和充足率的管理来加强国际银行的稳固性[1],由于此协议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不断的修改最终于2004年6月颁布了《巴塞尔协议Ⅲ》,其形成和实施对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金融体系受到外国巨大的冲击,潜在的金融风险正在加大,长期累积的风险易导致金融危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呆账坏账比例达到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本文从《巴塞尔协议Ⅲ》入手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二、《巴塞尔协议Ⅲ》三大支柱
《巴塞尔协议》主要从划分资本、划分风险权重、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以及过渡期安排四方面展开,但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仅涉及到信用风险,忽略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非信用风险的详细概述;二是风险权重划分不精确,不能反映银行资产面临的真实风险;三是内容核心在于对资本的管理,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为了遵循《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片面追求资本充足的状况而忽略银行其他经营目标等。
在整体内容上,《巴塞尔协议Ⅲ》保留了88年协议有关资本的定义,增加了银行市场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非信用风险,同时提出了更具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等。《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包括三大支柱:最低资本标准、监管审核和市场约束。
1.最低资本标准
(1)信用风险的计算。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业务相对简单和尚未建立内部风险模型的银行使用经过改革的标准化方法,二是对业务复杂和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在符合严格的监管规定条件下使用内部评级法[2]。
(2)操作风险。新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缺乏足够的或失效的内控程序、人为错误和系统故障或是外部事件导致的损失风险[3],除此之外也对市场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做了资本要求。
2.监管审核
监管审核强调各国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监管,其确立其目的在于保持银行资本充足率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能够提高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水平。监管当局要具备能够评估风险并控制风险能力。
3.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依靠市场的力量来约束银行,认为市场具有有效配置资源和控制风险的力量。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要求银行尽可能多的披露信息,披露的信息包括风险种类、资本充足率和风险及资本结构相关状况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体系进行监管。
三、《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1.对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不仅提出了具风险敏感性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监管审核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不足,例如风险识别能力较差,方法和技术落后以及专业性人才较为缺少,因此应将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任务提上议程。
2.对加强市场约束的影响
协议通过规定银行向市场披露相关信息,使经济主体对银行业的经营有清晰的了解,起到对银行的外部监督作用,同时也能避免银行信息不对称对客户造成的损失。我国市场约束以及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因此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对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对资本质量的要求
协议严格界定资本、特别是核心资本的核算范围,提出了更高的核心资本中普通股占比要求,这对于资本充足率达标但核心资本率不足的我国而言具有指导意义。
四、妨碍《巴塞尔协议Ⅲ》在我国顺利实施的障碍分析
我国银行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各种差异,且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对银行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
1.我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较大信用风险
截至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体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居高不下,在经济波动与清理融资平台贷款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下滑不可避免。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大量违约状况,社会诚信状况并未好转,我国商业银行仍面临着信用风险问题。
2.商业银行资金期限不匹配导致的流行性风险较大
2013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加2.38万亿,但经济并未明显提高,5月PMI为50.1%比上月减少0.7%。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受影子银行的影响,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资金投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投资额并未伴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增长,且银行业贷款大多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与此同时受实际负利率的影响,我国居民更偏好于期限较短的活期存款,这使得银行业面临资金期限不匹配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较大。
3.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日益突出
2013年7月19日央行宣布放开金融贷款利率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的表现,与此同时也会使得银行业博弈加剧,加之我国银行业业务的大量性与复杂性、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承担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日益突出。
4.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存在的问题有:信息披露途径少,披露内容较浅。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银行年报对外披露信息,且只有上市银行对外公布年报,未上市银行年报只有公司内部网有;各银行年报披露没有规范的形式和内容要求,披露信息不全面,未涉及利率风险及市场风险等方面信息,风险披露不足。
5.风险量化管理落后
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水平落后,风险量化大部分仅注重账面指标分析,忽略了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很少使用现代风险量化技术分析,对VAR、持续期等运用度不高。除此之外,我国并未存在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信用评级机构,致使商业银行在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下发放贷款,从而增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6.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薄弱,内部风险控制不足
(1)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薄弱。部分银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权责模糊,审批不严,使得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追求利润而放松对贷款对象、有无担保等贷款限制的审核,发展关系贷款或账外贷款等,这种情形的贷款本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时间长久则会形成呆账坏账,若处理不当会转变成不良贷款。
(2)商业银行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力度不足。这种状况极大地扩大了贷款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但银行内部控制力不足、资产风险统计工作并未制度化,这严重降低了贷款的安全性。
五、《巴塞尔协议Ⅲ》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贷款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不良资产额
1.加强贷前、贷中及贷后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制度”
搞好贷前调查评估,主要通过风险五级分类分析、财务分析或企业信用分析等,做好贷前审批工作;提高贷款业务人员业务水平,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归属制,提高贷时审查力度;加强银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贷后风险监管体系,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进行考察,及时发现有问题贷款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对贷款结构的管理
《巴塞尔协议》给予流动性资产较低的风险权重,所以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贷款结构的管理,调整资产结构,增大流动资产比率,改善单一贷款模式,分散贷款额投放方向,同时要努力跟随金融创新脚步,为顾客提供更多种类金融服务,吸引优质投资,降低贷款风险。
3.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银行可通过概率分析法和数量统计法等方法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估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例如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设立预警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能帮助商业银行有效避免呆账坏账的发生,减少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分析预警可从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或者市场行业风险等方面进行。
4.加强贷款人信用审核,降低贷款人信用风险
对贷款人信用分析可通过6C原则和信用评级法进行。
(1)6C原则: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或抵押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和连续性continuity。
(2)信用评级法:对贷款人信用状况全面了解是贷款投向正确与否的第一关。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内部评级部门、内部评级程序和规章制度,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级。在这里贷款人主要指企业,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借用国外评估经验采用5C评级法,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种类型: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及损失。
5.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能够提高银行面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的应变能力。通过建立呆账准备金制度,按照五级贷款分类比例提取不同额度的呆账准备金,可以在出现贷款损失时及时应对贷款风险,保证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康运营。
(二)完善信息披露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力度,逐步开展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扩大披露信息范围,并做到有针对性的披露,同时要提高公众对商业银行所披露信息的评价能力,逐步做到与《巴塞尔协议Ⅲ》的统一。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1.健全内控机制,要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独立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内审机构审核程序独立性、权威性,建立监督奖罚机制,实现各级、各部门相互监督;2.健全银行内控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维护执行力度,同时建立贷款责任制,将贷款责任明确到个人,实行月度或季度考核,按贷款收回状况等级实行奖罚。严格的贷款责任制能有效防范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发生,降低银行贷款风险;3.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提高员工素质的途径有:建立责任归属制和奖惩制度;提拔高文化水平的新生力量;定期进行已有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培训、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文化水平等。
(四)应用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我国风险量化水平落后,风险管理技术欠缺,且专业型人才较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运用现代风险量化的方法,改变仅仅运用账面财务分析的落后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提高银行内部高经济水平的员工数量,通过与高校建立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等方式提高银行内部现有员工文化素质,提高风险管理技术,降低商业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7).
[2]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6).
[3]凌江怀.商业银行风险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4]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
[5]刘东.浅析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2).
[6]刘丽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迪[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1(7).
[7]王丽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1).
作者简介:
赵桂娟(1989―),女,山东临沂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商业银行是储蓄转向投资的信用纽带之一,其资本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缓冲银行的稳健经营。但是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增长以及各国政府相对不严的监管制度,使商业银行受到了市场供求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外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利率为导向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方法。本着这一问题,以利率的市场导向为中心,深刻分析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一、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资本管理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监管的不严,以及新的资本监管政策的出现,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1.宏观经济的不确定增加使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难度增大
就目前经济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因为我过目前利率管理的权限在于政府,政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通过人民银行实行利率的升降,从而可能会出现某些负面影响。比如在低贷款利率高付息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兑换高峰期,则会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降低,使商业银行被动的接受来自降低利率带来的风险。
2.加大了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相关监管机构的变革在对资本质量和规模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改善银行融资的模式和征收逆周期超额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贷款利率都按照相同比例提高,银行的收益和成本都不会增加,但是现在的利率在实现市场化后,就使得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变小,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加大。并且,各银行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争夺客户资源,银行间必会围绕资金价格进行竞争,这有可能会导致管理出现混乱,从而出现倒闭的现象。
3.受到社会信用和道德风险的挑战
就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来看,多数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这种情况下,为拉拢具有巨大优势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也必会下调一定的优惠利率作为条件,如此一来,利率的市场作用并不能在这种竞争中作出正常的决策,因为利率的市场化也带有政府性质的。另外,商业银行至今也没有成为真正的自负盈亏的主体,所以在判别不出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时,以提高利率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的商业银行在无形中会促使投资人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反复循环,会使商业银行和投资企业共同面临信用和道德危机。
二、以利率为市场导向,大力推进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体系
1.构建经济资本管理文化,加强资产负载管理
可以借鉴渣打银行的经验,积极推进资本管理理念化的建设。提高各个层面对新理念的认同和资本价值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运用成熟技术准确判断利率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差额风险。通过预算管理和风险预测渗透资本约束原则,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体系。另外还要对新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树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技术,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风险率较低的产品,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盈利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相统一的资本资源配置体系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科学合理确定成本经营,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和贷款风险状况,全面把握企业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以便确定相关服务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要以发展为导向,以资本回报为标准进行经济资本的配置,并建立完善的预测流程,不断优化客户结构,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营效率。同时,要坚持效益的原则杜绝浪费资本的现象,从体制上引导资源向节约资本的方向流动。
3.提升品牌形象,加快金融创新
银行之间的竞争还是在于对客户资源的竞争,一般的客户消费仍然选择的是具有高信赖度的商家,即使是价格高点,但是只要服务好就能够对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商业银行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服务水平,让这类无形资产保值升值。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风险,加快产品开发,促进金融创新,在竞争中推陈出新,如此也能以创新带来利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带来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率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涉及到盈利和信用风险,为改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要对资本进行合理化的分配,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同时不断发展中间业务和附加产品,借鉴国外银行资本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均衡风险与收益。在这些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制尤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余正萍.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市场,2011.
[2]张蓓佳.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华北金融,2010.
[关键词]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32-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储蓄机构,成为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由于体制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暴露出种种风险,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纵观银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银行的生死存亡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仅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构建主体,也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科学识别和有效防范风险做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
一、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几种主要风险类型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①
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银行声誉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②
(二)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确切地讲,银行风险管理是通过了解自身及市场情况,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设计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不断监测风险管理过程而使银行达到战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③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
(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面临信用、操作、声誉等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通过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审贷分离、审计稽核、岗位轮换等内控制度,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风险管理意识层面,仍有诸多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偏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很多银行领导及员工过分追求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有的甚至把风险管理看成是获取利润的绊脚石,将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无法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违规经营,扰乱金融秩序,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第二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涉及业务经营的全部领域,例如,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存款、票据业务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另外,由于个别员工道德缺失,基层营业网点和柜员也已成为重要的操作风险发源地。因此,风险管理必须是全面的、立体的,对整个机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应当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形成全面风险管理。④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风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在风险识别、监测方面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融合了现代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⑤健康有序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能对每位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引导员工主动发现和暴露风险隐患,使各项规章制度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银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在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政治舆论宣传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全局性工作。目前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在方法上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深入和细化。
在长期的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新型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银行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工作,对政策、法规置之不理;在待遇、报酬方面盲目攀比,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失衡;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将发放贷款的“权力”视为对别人的恩赐,借机谋财。
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需要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提高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协调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有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银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网点布局、完善设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投身公益活动等方法,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应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银行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是每位员工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员工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特定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不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支持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迫切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甚至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将其视为一种影响业务经营工作开展的负担。银行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与单位发展和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风险防范。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导入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风险管理深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是对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银行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各种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员工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使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范金融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二)关注员工举止,重视员工个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内部人员容易引发风险。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用人关口加强把控,严格审查员工背景。在录用新员工时,除注重学历、能力之外,还要对员工的道德品质进行了解,以防范道德风险。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开展员工行为排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对重要岗位定期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以防范操作风险。
此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需求,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采取适当形式,说服、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风险管理,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的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去。
(三)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教育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银行各级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发展目标。银行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去认识,构建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自觉投身到防范风险工作中,使风险管理植根于员工脑海,落实于员工行为,引导其主动发现和披露风险隐患或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员工不配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推行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和考试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心理。对此,银行应当完善职工教育考核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运用现代工具,有效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队伍。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律性、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注释:
①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L倡议建立的一个由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为成员的委员会,被广泛视为银行监管领域的首要国际组织,其制订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建立了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②宋清华.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9.
③殷洪良.银行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3.
④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