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题研究的思考范文

课题研究的思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题研究的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题研究的思考

第1篇

“十五”期间,我们在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被评为烟台市三十八项优秀科研成果之一,并向全烟台市推广。在2007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的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又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人员涉及到了所有领导及相关教师,研究范围从单纯的作文教学扩展为语文教学、德育教学、艺体微教学,研究的层次已从单纯的学科上升到育人与办学的高度。基于这种实际,我们提出了大小课题结合,以小课题推动大课题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负责价值问题研究,教师个人负责实证问题研究,把学校主持的大课题划分为一个个需要教师实证研究的小课题,让教师在大课题理论的指导下,提升自身小课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并同时为学校的大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一线例证素材。

二、抓读书,打造课题研究合格师资队伍

学习无非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条通道。教师要想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单纯依靠外出学习听课显然是不现实的,认真大量读书确是一条有效渠道。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外出实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读书工程上,做到了研究、读书、思考、实践、总结、推广有机结合。一是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专业实际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向和任务。二是结合课题研究认真读书。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读书目录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名师专著,坚持每天读书30分钟,留写200字的读书笔记。三是认真思考读书所得。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要求每一位教师把自己读书中的体会和困惑在读书会上交流,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四是实践读书所得。教师们在课堂上认真推行自己读书所得的新思路、新观点,让课堂与读书联姻,与科研同频。五是反思总结。理论与实践永远不能完全吻合,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或者实践、修正、丰富发展理论,或者理论进一步纠正实践。我们要求教师以写周记的形式把每个周的课堂实践体会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以备在学校组织的月工作总结会上交流。六是推广典型经验。我们利用推门听课和每月的教学工作总结交流会发现典型和先进,而后安排专门领导帮助总结提高,形成可操作的范式后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让个人的生长点在全校开花结果。

三、抓重点,锻造教师专业成长引领高峰

一是语文抓三板块习作新思想,形成可操作的立体语文教学思路。我校业务校长学习翟暾先生的简快习作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本中的文章大多符合“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深化主题”的文章模式。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以儿歌的形式研制出了以三板块作文歌、三板块差异作文歌、三板块习作观察歌、三板块习作体味歌、三板块习作思维歌为基本内容的三板块习作教学新思想。在此基础上,他明确了自己立体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终极目的,以三板块理论为指导,以绿色作文和个性化作文为方向,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载体,以模仿为手段,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识字、读书、作文,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从而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语文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他反复总结自身与其他教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熟的“体味思想感情与领悟表达方法同步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子。在此基础上,他又完善和发展了翟暾先生的简快理论,提出了直接点题清楚定位、直接点题模糊定位、直接点题含蓄定位等十几个新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第2篇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

微型课题研究应该有两个定位。首先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师自己的工作行为,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小而具体,更要有针对性。

其次它是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平时学校的教研活动如专题学习、集体备课、听评课研究、课例研讨等都开展得很好,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学习。微型课题研究就是以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主线将各种活动串起来,在活动中确立教师教研主体的地位,引导教师全员参与。

二、如何确定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力求在3~5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解决课堂教学的某一点困惑。那么,选题从哪里来?

从自己身边选题。关注自己身边时刻发生的教育现象,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如“如何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研究”“学困生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等。

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教师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针对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的现象,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意识的研究”。

从平时的积累中选题。教师经常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长期积累就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一定的感悟,这时我们就可以从中选出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活动形式

确定好选题之后,要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相对比较简单,大致包括问题描述、确立研究人员、内容规划、实施步骤、预计成果形式等。实施方案制定好后,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落实。

名家讲座、理论、案例学习:名家的讲座,以及有关理论和案例的学习一定要与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随堂课的潜心揣摩:课题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教师应带着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在教W过程中要将发现的新问题和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实时进行反思,这就是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升华一下就是课题研究。

集体备课:课题组必须以问题为载体聚焦课堂,注重质而不是量,进行首轮试讲和再次上课,适时进行研讨,分阶段进行小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是对一节课面面俱到进行评价,而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在这节课中是怎么体现的,有哪些闪光点与突破点、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面、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进行思考。

撰写案例: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研究的问题相结合。

第3篇

一、课题研究要形成清晰正确的思路

我觉得,课题研究首先要把握好准备、实施、总结、推广这四个框架。避免研究和实际工作相脱节,准备不充分,一切从网上摘抄;实施过程落实不好,研究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至两层皮现象,使研究没有载体,成为假、大、空;总结与方案差别大;推广少或者没推广,对实际教学影响不大等等都是课题研究的弊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从网上摘抄各种大理论进行座谈,让人觉得非常痛心。这不是进行真正的研究,而是在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有的课题组成员在做课题汇报课时,简直就是在作秀,所以很无奈。路子走错了,其结果也一定会是错的。

二、课题研究要与实际相结合

我所说的实际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作为农村小学要拣矛盾最突出、工作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研究。我校有60%左右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靠老师的布置完成学习,自主读书、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学生在家得不到家长及时的看护和辅导,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要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此,我校把《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在看,课题的选择是对的。二是课题研究要与课题组成员的实际相结合。我校本课题有9各课题组成员。成员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他们的个体差别也很大。为此,要针对老师不同的特点分项目进行研究,无论查阅相关书籍还是网上学习都要有重点,每人负责一小项,加起来就是一大项。但是有的课题组成员大理论太多,真正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少,造成课题研究走形式。三是课题研究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为避免课题太大,不便于研究,我们把课题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个年段进行。低年段主要研究兴趣,中年段主要研究习惯、高年段主要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表现出不同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不同理解。为更好把所有学生都囊括其中,我们设立了“课前预习单”,让学生自己去预习,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的消化吸收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影响。为此,要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消化吸收。一是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困惑的过程、兴奋的过程抑或收获的过程、前进的过程。把每一个细节记录起来再加以消化吸收,就会转化为知识和经验,进而来改变或提升我们的教学。二是重视研究的结果。我们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并完善了“课前预习单”。当下它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氛围,推动了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课题研究要有支撑的力量

应该有一种力量来支撑我们完成一个课题,这就是信念。而不是获奖证书或职称证书这些物化的、外化的东西。而是那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对于教育教学本质的观察与追求,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与热爱,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本点。而有的课题组成员恰恰相反,把课题研究当成获得证书晋升职称的途径,很可悲。这是文风的腐败,制度的漏洞。

五、正确认识与对待课题研究成果

第4篇

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再到成为一名科研员,回眸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其实是我对教育和教师的良心不断认识的过程。我带着满满的青春走进校园,带着知识给我的自信走进教室,带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站在三尺讲台。岁月如梭,长久不变的教与学的模式占据了我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学科知识的生动和浩瀚与学生的排斥与无视产生的强烈反差及美育的终极目的,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彻底失落,让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无助。站在课堂上,我更像一个布道者,有着满腔的真挚和满怀的忧郁。看了无数遍的《放牛班的春天》,我希望自己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去唤醒像皮埃尔那样的孩子。我还和学生们一起看电影《凡高传》、《罗丹传》。为了上好《故宫》这堂课,我特地用放假的时间重去故宫实地考察,以求知识的准确,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作为教师和他们作为学生,对美术课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所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高、更深层面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二、对理念和理论的学习,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阶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新知识和改变旧有观念。我首先进行了自我教育,查阅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师如何提高职业素养的书籍,同时借助到发达省份向大学的专家教授系统的学习理论课程,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并基于新课程的理念初步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设计,确立了关于《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三、整体的策划和系统的思考,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1. 搭建研究的整体框架。一切的开始首先需要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这些完全基于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环节,我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如何分组是公平合理的、学生能够喜欢和接受的、奖励的量化设计和如何奖励、设计制做各种评价表格、奖励情况记录单等等。

2.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美术教学有学科的特殊性,适合大胆改革,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通过以主题研究、动手实践、欣赏评述、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几个课程模块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串连在一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新要求,这期间我根据学校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设计了一组将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主题研究型课程,包括《我为学校设计未来》、《我为学校设计壁画》、《我为学校设计校徽》。

3. 变革上课模式。每节课学生将课桌组合在一起,以固定的划分小组的形式来上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与领导的能力,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不同优势的学生担负不同的任务。实验比想象的进展速度还要快,很多时候是学生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了我进行课题研究的速度,通过实验我发现,过去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应试教育最重要的缺陷之处和问题所在。

4.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角色的彻底颠覆。我改变以往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前一节课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提前预习、小组课成员课前交流与研究、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我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开始更多的是一个学习任务者、学习与研究的组织者、评价者,其它大部分工作由学生秘书来协调和管理,学生秘书实行竞争机制,这就给学生中创造了公平竞争、能力培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学生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自主管理、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也学会了试着表达友爱和善意。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结果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在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激活,也激活了他们对学习的喜爱。其实,要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只需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维的模式和角度。

5. 改变评价模式。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学流程全方位、多维度的配合与支撑。在研究初期,我便设计了《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和《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通过应用这种评价记录单,使学生有了具体的可追求目标和方向,有了对荣誉的想往,同时也使我能即时了解、追综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能力特长和进步阶段。可以说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小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激励学生寻找自我、发现优势、建立自信、超越自己的良方和魔杖。

6. 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记载与管理。

(1)通过教案体现小课题研究。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内容写的少了,一节课的教案只有短短的几条,但是这是在对课的大量的设计、设想和细心准备之后,实际上在这简单的背后,背后是大量看不到的工作。在考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花费了甚至几倍于常规课的思考时间,在教案中我会记录对课的思考、反思和发现的新问题等等。实际上它侧面记录了研究的经历和我作为研究者的心理历程,有了思考的厚度和研究的痕迹。

(2)保留每一堂每一给学生的作品。

(3)保留每一节课的学生评价表和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

(4)保留每一张学生和同事写给我的字条。

(5)注重即时的记录我的小课题研究的心理历程和感想、随笔。

第5篇

一 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式联片教研的意义

在学校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公认的提高教育水平、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方式。然而,开展课题研究不但需要人、财、物的支持,更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推进,但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往往师资水平低科研能力弱,一所学校要完成一个课题有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联片教研的推出就为所有学校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

联片教研可以集聚片区各学校的优势资源,形成一定的科研优势。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由基地学校牵头,联合片区内所有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模式。

二 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

1.分校选题,共同管理

这种方式就是允许学校根据校情,或者教师根据班情和自身优势,自行选择课题,然后开展研究。但是,和一般学校自行开展课题研究有所不同,这种课题研究工作要接受片区统一管理,片区要对各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定期指导和定期考核;研究成果一旦成熟,首先要在片区内进行交流和推广。这种方式产生的课题,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个人色彩,更具针对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就是不容易形成有价值的成果,也正是限于学校和个人的特色,推广价值有限。

2.共选课题,分头完成

这种方式就是共同选择一个课题,由各校组织人力分别进行实验。可采用两种操作思路。一是着眼于某单个学科,选择具有该学科特色的课题(如语文的“学生日记提高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然后组织片区学校选择该学科的教师,在学科内分头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片区除了加强过程管理,提供相关支持外,还应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座谈交流共同研讨。二是着眼于某种理念,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如“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组织片区学校在所有学科内开展研究,通过多学科分头试验,同时推进,共同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义。

3.共选课题,分解完成

这种方式就是将一个大课题分解成若干支课题,或是将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安排给片区内相关学校和相关教师分工完成。每个学校和实验教师面对的只是这个课题的一个方面。研究过程仍然在片区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进行。最后将各个成果汇总,形成完整的体系成果,在片区内推广使用。这种操作办法,比较适合一些较大或任务较多的课题,或是人力资源有限、科研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片区。由于是分工推进、相互协作完成的,借助了集体的智慧,因此容易出成果,成果也可能更充实、更完善。

三 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启示

1.宜选用微型课题

在片区内开展课题研究,选用微型课题比较合适,周期短,见效快,所需理论浅显,所需条件简单,目标比较单一,容易操作、容易管理、容易成功、容易推广,也容易见效。其短、平、快的特点,既适宜广大农村学校的实际,也容易对基础薄弱学校产生实实在在的帮扶作用。

2.要健全机构,加强课题培训与过程管理

第一,基地学校要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片区内各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明确职责,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第二,要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形成相关组织与管理经验。第三,要制订科学有效的实施与管理方案,并选择好针对性强、实用价值大的课题。第四,确定实验教师和辅导教师,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片区内各协作学校也应成立课题小组,按课题活动相关要求,在基地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活动。

课题实验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管理。一要协调各方关系,提供相应支持;二要组织好座谈交流活动,避免走过场或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三要定期指导,定期考核。在验收阶段,要重点从成果的有效性方面评估其意义与价值。对确有意义与价值的成果,一方面,要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另一方面要在区域内做好推广工作,让课题教师的辛勤付出和课题成果发挥其最大效能,推动整个区域的教育工作。

3.要主动借力,寻求专业支持与帮助

第6篇

【关 键 词】学校课题研究;问题;原因;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44-03

一、学校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课题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育规律,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2年5月末至7月初,历时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对图们市22所学校的26项“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进行了检查,通过查阅学校课题研究资料、反馈检查意见、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分离。学校能够基于本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课题,但是一些学校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效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没有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或研究目标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课题因为没有研究的载体,缺少真实的研究过程和内容,出现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分离的问题。

2. 学校重视开展课题实践活动而忽视深入的研讨。多数学校为进行研究组织了许多实践活动,但是学校的出发点往往是执行研究计划,对每次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与提升,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重复以往的经验和做法,没有探索形成新鲜的经验和做法。

3. 参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多数课题是领导主持,科研室制定方案,但有的学校参研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理论掌握程度、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和积累的课题研究经验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表现为不能科学地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教育案例、指导研究实践课、总结研究成果等。

4. 课题研究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比例不合理。理论研究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课题组或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相关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的比例也是重要的评价项目。目前,多数学校重视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极少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5. 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课题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实践或理论上有所创新,能够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课题研究成果是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新的经验以及做法,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缺乏突破性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没有显著的成效。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调研分析,我们觉得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办学理念、课题管理水平、教师科研素质上的问题等等,但是归根到底就是学校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研究观念的陈旧。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认为上课才是最重要的,教学是根本、搞科研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或作不了研究,科研就是写论文等。这种对教育科研定位认识的误解,阻碍了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导致教师在参与研究上的被动状态。新课程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屈从于学校的要求被动地开展课题研究。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的研究,仅仅追求表面影响。

2. 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和学的方式及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其中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在科研实力上比较薄弱。通过课题检查发现,学校课题组主要成员中约有60%左右撰写的子课题实施方案不符合要求,不会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不能有目的、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也不能对课题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整理分析,更不会总结归纳课题研究成果。

3. 课题研究条件的匮乏。教育科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开展研究需要宽松的氛围,然而目前学校教育科研环境有待于改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肩负沉重的教学任务,科研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学校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得不到领导和教师真实的关注而无法顺利开展;三是教师科研基本知识匮乏,部分教师因不知怎样做课题研究而产生了为难情绪,对课题研究逐渐失去兴趣。

三、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科普活动,形成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的课题研究更多的是通过开展活动实现的,这是基础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特征。“十二五”期间,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意识到教育科研对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实际效果。与“十一五”相比,学校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加。各学校都结合课题研究需要和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课题开题会、成果交流会、观课议课、教学开放周等,有效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运行,基本形成了主课题引领子课题的研究格局。

第7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53-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积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将促进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1 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5年9月23日,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交流会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及《纲要》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是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涵要求。

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抓好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对开展达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各项实践研究活动工作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

2 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观念滞后,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达州市辖区内有8个县市区,8个县市区分别设有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各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各类功能用房、各类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管理,负责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硬件、软件的采购划拨,负责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质量检测等工作。一段时间其工作理念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认为教育装备部门就是以装备为主,对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研究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事情,与教育装备部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对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认识不清 他们认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就是为学校配置实验室及各个功能用房里面的各种教学仪器、图书馆(室)的各类图书等,帮助他们对实验室及功能用房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他们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概念理解很狭义,认为就是理化生实验课上教师和学生做实验而已。

对实验教学以及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概念模糊不清 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清;不开或者少开实验课,黑板上讲实验课和背实验比较常见;课堂传授与动手实验相互脱节,做实验仅满足于验证性实验,自主和探究性实验薄弱;不少教师实验技能不强。

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起步晚,科研成果不明显 2004年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引入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内容被明确提出来,由实验管理办公室负责。2005年底,召开一次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聘请专家做动员报告和现场培训。2006年,全市立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10项,能够结题的很少。2007―2010年,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11年,对该项工作进行调整,才得以初步开展,选配了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的高级实验师负责该项工作,全市立项11项,2013结题率达99%,有1项荣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全市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立项14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步入正轨。

3 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领导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是领导的工作观念必须更新。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转移,从以前对各中小学校硬件建设配备为重点,转移为政府集中采购;从以前的学校自主花钱建设配备到现在的由国家出钱集中采购配备为主(比如“农薄计划”“全面改薄”计划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工作职能的转移,说明在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方面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已经被弱化,那么工作重心就应该转移为对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等方面。尤其对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应该加强。

教育装备部门要积极宣传新的装备工作理念 让学校重新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职能职责,明白技术装备部门的具体工作范围、具体的工作重点以及为学校的具体服务项目等。实验教学工作的范围面很广,涉及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技术和器材、设施设备的支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仅要建配、管理,而且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还要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等,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激发教师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实验教学不像单纯的知识传授,记住了就马上能够见成效,实验的作用可能在将来的几年,甚至人的一生都会受益。教师要先转变观念,不要只为眼前的分数着想,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课内外结合,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学习场景自发转移,适度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组建课题组,以实验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实验课题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的边界。教师(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自我反思,这个反思的过程和阶段,就是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问题及课题。

其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中小学实验教学评比、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示、实验技能比赛、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优秀实验室评比等交流平台,培养一支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双优的理科教师队伍。

最后,建立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实验技能是理科教师的基本能力,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队伍、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实验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

加大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管理 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编制年度科研指南,组织课题申报立项;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指导;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结题及成果宣传推广工作。

第8篇

现象一:课题内容华而不实

有的课题内容华而不实,为研究而研究,为功利而研究。主要表现在有的课题大而不当,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很远,学生很少有实力有精力去完成;有的课题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大搞形式主义;有的课题研而无效,研究价值不大……久而久之,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受影响,研究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反思:“选题”是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灵魂,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因此,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

策略:师生共同选题,找准研究目标。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它体现着对社会生活、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的研究,应从“小”处着眼,立足于一个“真”字。笔者觉得应把好以下四个原则。

1.宜小不宜大。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更应注重来自生活中的细微问题和猜测。如“零用钱调查”、“食堂浪费调查”、“近视调查”等,都和学生的生活细节有关。小课题研究应避免“大而空,大题小作”的弊端,宁可做到“小而深,小题大做”,使研究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生活服务。

2.宜近不宜远。小课题研究要着眼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们在选题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真实生活世界入手,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一些问题,一起开展活动,一起收获成果。如学生选择的“变废为宝”、“小水果,大创意”、“校门口的交通安全”等小课题研究,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宜浅不宜深。选择课题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出发,量力而行。如我校开展的“同龄人的零用钱”、“塑料袋的利与弊”、“饮食与人体健康”、“小学生上网利与弊”等小课题,学生能研究,也乐于研究。

4.宜新不宜旧。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当关注社会的焦点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尽量避免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已有很多人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在“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影响着我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可以以这个为例,对“手足口病”这个专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可以包括“手足口病”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手足口病”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新闻媒体做了怎样的报道?等等。这样的选题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象二:课题研究越俎代庖

有的小课题研究为了聚拢上级领导或者社会的“眼球”,在实施中教师跨越推进,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一味地苛求小学生去搞像模像样、有板有眼、五脏俱全的研究活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潮,花样的翻新,呈现的完美,而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于不顾,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

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主动探究的欲望,为研究性学习的推进开个好头,积累感性认识,打牢基础。

策略:亲历探究过程,培养研究能力。

我们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引导学生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1.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小课题研究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进行,也允许个人“单兵作战”。因此,老师在让个人自主选题的基础上,可以提议题目内容相近的4~6名学生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自行推选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老师的联络。在组织课题小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研究小组成立以后,学生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自行选聘校内相关学科教师作为老师,也可以选聘校外社会人士担任老师。

第9篇

说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真正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初一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新学期伊始,我就注意从两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一方面在讲课时注意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设计提问,及时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规范训练,提出语文课具体的听讲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之后,学生都能做到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边听讲边思考的习惯、边听讲边做笔记的习惯、边听讲边审视的习惯,通过这些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学生在听讲时抓要点、勤思考、细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提高复习效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流利说话的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和习惯显得更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人说:“学生不会说话,说明教师不会上语文课。”这个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表达习惯上的主导作用。开学之初,班内学生存在着说话不条理、声音轻、重复罗嗦、夹带土语方言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始终用普通话,说话时力求做到响亮、条理、正确、完整、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注意通过不失时机的赏识教育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好,使学生从表扬声中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在说普通话、表达连贯、朗读课文、讨论发言、文明说话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三、用心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加强课堂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调动起心、耳、眼、脑等器官,揣摩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情趣,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二是鼓励质疑发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为什么要这样”之类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三是要求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读得再多,脑子里能记住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的同时多动笔,及时地进行圈点勾画,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感所悟记下来,在阅读中得到提升能力。四是提倡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涉猎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与作家的思维的碰撞中提高阅读能力。五是倡导自主阅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阅读潜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即把自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步步把阅读引向深入。

四、规范书写的习惯

第10篇

课题研究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从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从事教学,特别是理、化、生等学科中的某些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界限的协作交流能力;如何使学生的信息获取更为便捷、信息来源渠道更多、信息量更大、信息更新速度更快,从而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信息素养等,是传统课堂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广阔天地。它鼓励和支持程度较深的自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将学习范围扩展到标准课程之外,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且具有交互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表现在:①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③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新世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具体就本课题的研究而言,它有助于:①对教师的教学起促进作用――教师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都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学生从基本的学习(读、写、算、听)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智能数字化平台为研究工具,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实验―模式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2.研究途径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培训、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建设,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能发挥效用,学校提出:以教育城域网建设为核心,以校园信息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重点,以数字化学校创建为抓手,以信息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如此各种要素的整合、放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3.研究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程度,最终要看教育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效益。如果我们的技术不能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来指导,那么很可能成为强化“应试教育”的利器。因此,我们提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五个通道”(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展示的信息化通道;②教师扩大视野、提升素质的信息化通道;③学生拓展兴趣、形成能力的信息化通道;④课程深化改革、教学整合的信息化通道;⑤学校、家庭和社会交流互动的信息化通道)的作用,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发挥积极的效应。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模式研究法、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课题研究基础

学校领导多年来坚持提倡先进教学理念,扩展先进教育手段,营造先进的教育气氛,形成先进教学特点,信息化校园建设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目前已初步显示诱人的发展空间。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重庆市渝北区教委批准的区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消除学生创新学习心理障碍》

该课题研究时间是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适应创新学习为基本目标,遵循学生心理的适应与发展两条基本规律,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大基本因素,根据认识、个性、适应性三维心理素质结构,采取“专题训练、学科渗透、咨询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沿着“自我认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反思内化―优化素质”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五个阶段,切实把“消除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障碍”有机融入到“判断鉴别、引导训练、反思体验”三大训练环节之中,努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适应教材、适应发展、适应社会六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2.参研者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参研教师都是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对工作都有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对教育科研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勇于创新。学校对参研教师完成本课题所需时间提供保证。

第11篇

很多人认为课题研究是假大空,事实怎样呢?大部分情况下课题研究做得都不太扎实。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有误区。其一是动机不纯。不是为了研究而去申报课题,而是为了评定职称有课题材料才去申报。其二是受大环境影响。从部分专家到多数一线教师,都认为课题研究有了论文就能结题,胡乱编些材料就能过关,这个大环境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实施开展。其三是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申报、批复时很多教师都会下功夫从网上找一些材料拼凑一下,等到批复下来就会束之高阁一段时间。然后是写开题报告时会紧张一晚上,再然后就是混混沌沌地过两年,等到教科室通知结题或中期验收了,才补一补材料。结题时想办法弄几篇论文,最后顺利拿到一张结题证书。到底如何进行课题的中期研究呢?很多主持过课题的老师都不清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制定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计划比方案简单一些,主要是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写下来。写计划需要多读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与自己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一些同类课题的实施计划。计划需要由课题主持人来写,因为他最了解这个课题,希望课题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课题研究计划要涉及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积累哪些资料。拟好的计划要发给课题组成员研讨,定稿后发给每个成员,按这个计划来开展研究。其实,在选择课题组成员时就要考虑到课题组老师的专长,既有善于总结的老师,也有善于上课的老师,还有能提供后勤服务的老师,当然还可以兼顾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有活力,也愿意参与其中。

二、平时注意搜集整理资料

平时的资料搜集整理有利于课题成果的积累。老师们做的课题一般都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可以搜集以下一些资料:示范课课例、课堂听课笔记、教师读书笔记、学生作品、活动视频、图片、教学设计集、教师论文集、沙龙活动记录等。为了资料的规范,我们可以设计专用的活页纸,发给课题组成员和学生,方便直接手写,更真实,更便于及时收集。同时,鼓励课题组成员购买一些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籍,让每个人都能够透彻了解国内外该方面的理论研究的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本课题的开展服务。

三、定期召开课题小结会

主持人要按照计划推进课题研究。每一阶段要把课题组成员召集到一起,总结上一阶段课题的开展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大家畅所欲言,探讨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主持人认真记录总结,及时反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个过程应该是课题组教师共同成长必不可少的,扎实的课题研究可以带动一批教师快速成长。当然,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融合,会议或沙龙之后可以小聚一下,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一些苏南学校的老师,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型学术沙龙,聚集一些热衷教育的老师,喝喝茶,聊聊读书、教学、写作,这种教育生活方式非常好。

四、创新课题研究的平台

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课题研究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找合适的平台展示课题成果。如,微博、微信、博客、电子杂志等。平时,课题组还可以通过飞信、QQ群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以笔者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童心作文’教学与实践研究”为例,我们课题组建立了这样一些平台。一是博客平台,建立“童心作文”博客,将自己在网上浏览到的一些课题相关的知识发在上面供大家分享。二是QQ群。课题组建了一个QQ群,组员都加入进来,就困惑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三是网站。课题组建了一个教育网站,设置了与课题相关的四个版块,由课题组老师担任版主,组织各班学生参与进来,扩大课题的参与度。四是文学社。课题组有一个童心文学,社。从课题组成员的各班抽出一批有文学底子的学生,由课题组老师定期进行写作培训、组织外出采风,组织参赛,培养一批文学新苗。

五、抓实课题研究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题研究不能只落在文字层面,还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上的步骤去做,去落实课题提炼出的理论,去鉴定其方案的可行性。哪些措施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哪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强、高耗低效甚至是败笔,这些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反馈给课题主持人。主持人要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反馈,适时调整,及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可行的方法,继续研究。总之,课题的实践要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走“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之路。课题实践的最终目标是服务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六、分阶段进行理论提炼

课题研究的成果、小结等需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些内容需要分阶段进行总结提炼,绝不能是一些套话、白话。可能有的老师会说,理论对我来说太遥远了,我可不会。其实,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你读书、写作、科研提升的过程。一边读一些理论的书籍,一边结合自己课题研究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方面的论文,将读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有了读作支撑,你的思考就有了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做课题,为什么课题管理部门要有中期验收,就是提醒我们关注课题成果的积累,理论的提炼,不能等到最后才去写。如果真等到那时,估计就是大脑空空,两眼抹黑了。

七、邀请顾问及时进行指导

第12篇

上海市市西中学 林勤

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实施,和研究性学习推进,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研究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型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还积极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如研究型课程的实施途径及有效性问题,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问题,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指导问题,等等。因此,以研究性学习、二期课改的课程建设为背景,开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研究型课程的发展,一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研究型课程的实施途径问题。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科学方法、研究能力的课程,我校的研究型课程集中了六个板块的内容(思维科学、科技知识、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课题发现、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总结)。应该说,从研究型课程的培养目标看,这些内容确实是需要和应该开设的。但是从现有的1-2节课的教时安排看,课时的紧张又给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习的时间几乎需要近一个学期,而学生的课题研究,基本上只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

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争取多渠道、多途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的减负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所需要的。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和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型课程有关内容的方案。将思维方法、科技知识、研究方法的内容,渗入到上述的活动中。特别是将课题研究的内容,融合到这些活动中,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时空和载体,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研究型课程的专用课和科技教育、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多重融合,必然会对选修课、拓展型课程、社会实践甚至基础型课程的内容、安排、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产生相应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值得我们认真研讨的内容之一。

二. 网络背景下研究型课程施教的有关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背景下的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也使得研究型课程更具有了时代特色和科技特色。但是几年来,研究型课程中的网络应用,主要是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整理。应该说,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培养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确实是我们研究型课程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但是,利用网络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开展学生课题研究的交流,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信息和成果的,开展师生间的网上交流、即时指导,形成真实意义上的跨学校、跨地区甚至跨国域的多方的研究交流活动,仍然处于不甚理想的状况。一方面,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交流,缺乏较好的网络平台支撑,由于软硬件条件所至;另一方面,则是未能形成良好的网络交流氛围,缺乏网上合作学习的习惯,缺乏网上学习、指导的意识和应有的规范。

网络背景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相互指导,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对指导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还是提高学生课题研究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远程教育实施的实践和范例。

近年来,上海市的有关网站(如优异网)已经先后建立了一批研究性学习同站。我校和许多兄弟学校也都建立了类似的网站。充分发挥这些网站的功能,提高师生网络学习交流的意识,建立学生课题研究的讨论制度、制度,建立指导教师网络联系和指导制度,明确师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是我们在研究型课程施教中,应该着力加强的一个内容。

三. 利用社会力量提高学生课题研究层次的问题

在学生课题研究中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对于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开阔思路、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课题研究水平和层次,有着积极的作用。

几年来,在研究型课程的发展中,我们建立了校外老科技工作者指导教师队伍;邀请了部分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专家教授来校做专题辅导报告;在上海理工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部分家长的支持下,对某些课题做了专门指导。在利用社会力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够的。

我们希望学生课题的研究,能从立项开始就得到专家经常性地指导;希望某些课题的研究,能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的设备和仪器;希望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和学生的进一步深造、高校的录取、选择有更大的相关度,得到社会方面更多地、客观地评价;也希望某些课题的研究,能和学生将来进入高校后的学习、研究挂起钩来。这就需要使学生课题研究的内容和专家的专长及研究方向有良好的结合点,学校能从管理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对利用社会力量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指导形式、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科学地规划,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研究指导的实效性。

四. 关于建设创新实验室的有关问题。

我校的创新实验室,是在研究型课程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建设起来的。目前具有八个子项内容:包括机器人、水处理、环保、生物、TI等。对于创新实验室在研究型课程中的功能,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科学方法的载体。如:对水处理方法的学习、生物培养方法的学习等,就是通过具体直接的操作,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自选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第13篇

关键词 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49-02

Thinking of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Agriculture Graduate//Mo Wenping1, Cao Peng2, Cheng Cheng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some methods are suggested, which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building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ostgraduates mo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mento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hese methods had been practiced in the working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s postgraduate; moral education; party construction

Author’s address

1 Agriculture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China 832003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China 832003

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常抓不懈、不容忽视的工作。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研究生德育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研究生创新人才,如何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就加强和改进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初步探讨,探索出一条适合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新时期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1 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

一方面,研究生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存在一些问题。1)少数研究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热情。2)有些研究生对比较艰苦的农科类专业学习缺乏坚定的意志和耐心、缺乏吃苦和钻研的精神,甚至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3)心理素质较差。一些研究生,从小到大,成长过于顺利,一遇到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特别是在比较辛苦的农科专业研究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常常难以应对,难以自我调节。4)研究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研究生的教育离不开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好多研究生在这方面表现较薄弱。

另一方面,研究生德育工作相关措施离新时期对研究生德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1)“重智育轻德育”局面尚未扭转,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还在摸索中。2)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专职或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缺乏适合农科类研究生特点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少数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品德培养不够重视,使研究生的思想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2 加强和改进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几项措施

针对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只有寻求到与新的道德价值相适应的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才能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现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几项措施。

2.1 建立完善、合理的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在石河子大学和各个学院的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组织运行,在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统一管理下,二级单位分级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农学院德育队伍成员包括分管领导、学位点负责人、学位点秘书、研究生导师、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党支部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心理员、联络员和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这样不但使工作更加贴近研究生实际,使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和交流,同时可以更快更及时地了解研究生信息,从多个层面来了解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全面。

第14篇

【关键词】材料学科;创新能力;研究生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创造更好的教学和实验环境以利于研究生的培养,进而提高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层和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培养优秀的材料学硕士研究生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必要的材料科学科研实验平台和项目经费支持

作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生,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绝大部分工作要在实验室完成,这就需要其所在学校或学院必须有基本的实验设备平台。例如许多高校的知名材料学院往往是建设有该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例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就是研究生开展探索实验的综合资源平台,这样的科研创新平台综合性好、交叉性好,集成创新能力高。对于年轻导师,他们的科研经费较少,在实验室启动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而且平时的耗材投入较大,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摆在面前。因此,作为年轻导师的研究生们更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实验平台来开展自己的工作。

2.导师的辛勤培育和前沿指导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其次要承担研究生的日常补助,但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业全面负责,这包括课程选择,开题以及毕业答辩,每个环节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导师会成立以导师为组长的科研小组,研究生入学后就以科研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科研。研究生导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培养研究生的主体,也是科研小组的负责人。导师在小组中逐渐建立浓厚的科研的氛围,其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并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

3.学生的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

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上不断改革,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逐步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材料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提出发表中文核心论文的硬性要求。既然要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那么学生在平时的科学实验工作中就必须刻苦钻研,精心设计研究试验方案,并按部就班地完成每项实验步骤,逐条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规律。除此以外,根据研究生学位条例的要求,材料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要在本科学领域做出有一定创造性的结果,这些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和发奋努力。

二、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境的不足之处

1.研究生生源及录取方式

现在很多省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普遍面临一些生源问题,其一是本校的优秀本科生不愿意免推,而且大部分学生选择211或985高校;其二是很多二本或三本的学生虽然报考了研究生,但自身专业成绩考试不理想。这些问题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而最终使得大量学生只能通过调剂来获得录取资格。

2.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习态度和科研态度

研究生实行的是学分制,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研究生所开的课程及讲授的学时不足。对于材料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公共课所占学分比偏大,专业课学时少,大多还是沿袭本科教学的灌输模式,陈旧的多前沿的少。课堂教学集体自由讨论的机会较少,更谈不上有实践机会。课程考核一般还是小论文和试卷考试的模式,比较单一,成绩评判标准也不够规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对研究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研究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压力而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乐于进取。对于科研态度,也是在导师的教诲和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的,如何在科研过程中一丝不苟,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当然,现实中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部分老师只为吸收科研助手而招研究生,对学生疏于管理。

三、提高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想法

根据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发展形势不尽人意,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观念大相径庭。反思来看,是毕业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普遍出现下滑。因此,下面就如何提高材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谈下几点想法。

1.必须保证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二本三本报考一本,普通一本报考985或211高校,而且本校的优质本科生往往放弃保研机会,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到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或者是优秀的学生被大公司或大型国企高薪聘用。所以,对于省属高校研究生招生必须面对的是优质生源难找。例如,某大学材料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全面回落,该学院及时通过考研宣讲会和招生咨询服务等措施,加强了对应届毕业生的宣传动员工作,这样才稳定本校报考生源。

2.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建设中出现了诸多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材料学专业为例,需要按学科发展方向设置导师岗位,现在各学院大多是通过合并后组成的大学院,学科研究方向不仅多而且难以归总,因此在新导师遴选时应该尽量完善选拔制度,按需设置岗位,实现导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必须考虑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为全面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应该通过高校教育合作来资助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以促进高层次合作培养工作。

3.增加激励机制,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全面收费而不再有公费生,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各高校完善了奖助制度,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提供了基本奖助金,使得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不会增加新的经济负担。但是,要想获得高额奖助金必须发表高水平论文。对于材料学方面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了高档次的论文,应该给予重奖,即增加现行激励机制的奖励额度,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再则,学校可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并且创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给予优秀的研究生团队一定的经费支持。

4.激发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必须培养其求真务实尊重实验科学的精神,让研究生能够独立地在严谨求实的前提下,经过精细合理的实验方案去尝试,再经过严格的实验步骤和缜密的理论公式去推导和验证,最终获得科学的规律和结果。只有学生自身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尊重科学精神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其次,导师要善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鼓励研究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向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鼓励把科学问题放到不同的学科去探讨。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综合利用学科实验大平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研究;校级教改项目:2014X047

?枸 H ? ? ? ? `? 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基于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该课程教学大纲,将板书、CAI技术,实验视频、课堂虚拟实验室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板书提高教师即兴讲解的阐述效果;利用CAI技术和实验视频提高视听效果,增加课堂信息量;利用课堂虚拟实验室演示仪器装置、原理及使用方法,与学生互动,使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同步,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类比式等立体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相关的原理和概念。

第15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国已全面展开,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甘肃省也成为其中一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了这场改革的浪潮中.由于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了调整,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为了让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有效衔接与匹配,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基础知识的形成,还是基本技能的掌握,或者是基本能力的培养,都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这些疑难易错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极大地阻碍思维的发展,从而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好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是解决好学习中的疑难易错问题,所以强化学生解决疑难、归纳整理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和反思,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障碍,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无用功”,确保高考时“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也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确保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针对高中阶段遇到的疑难和易错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是减负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思考相对来说较多,但以初中阶段研究居多,高中阶段较少.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增强课改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但高考升学仍然看分数,所以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这些能够直接提高成绩的解题技巧、化归演绎等,学生和教师也很重视整理和归纳疑难易错题,但许多都很零散,不成体系,而且与新课标内容不相匹配.又因为各省所用资料各不相同,许多省份高考自主命题,符合新课标教材且甘肃考生适用的很少,至于这一课题研究最终对甘肃考生成资料性、适用性、推广性的研究的文章也较少,为了使新课程改革与高考融合得更深入,我们很有必要对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到必修5内容遇到的疑难和易错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和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1.知识性错误:数学概念理解错误,公式应用错误,定理、性质应用错误等;2.数学方法应用性错误:思维定性、以偏概全、审题中忽视隐含条件的数学思维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教师授课时要强化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警戒意识,使得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能有效构建数学解题过程中常见性错误的“错题库”,达到让学生跳出题海,轻松而高效地学习数学的目的.同时针对高考中常见的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系统地整理出来,疑难问题集中攻克,易错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面对高考也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自然在高考时能考出优异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将遇到学生不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和课后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考试中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整理出来,经过教研讨论,形成更好、更科学的授课思路,让学生理解、接受、消化、吸收.如:

例1:(2010.天津)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解题探究】本题重点关注:(1)要求的是“否命题”而非“命题的否定”;(2)注意“奇函数”的否定对象是什么?

【规范解答】选B.因为否命题是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而奇函数的否定不是偶函数,而是“不是奇函数”,所以否命题应为“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误区警示】知识性错误.

本题为由原命题确定否命题,在本题中易将否命题误认为命题的否定,或将奇函数的否定误认为是偶函数,从而导致错选,这类问题,常见的误区有:

(1)不能正确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2)将条件或结论的否定搞错.

例2:若抛物线y=ax-1上恒有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B,则a的取值范围是?摇 ?摇.

【解题探究】(1)直线AB的方程必为y=x+b,根据点A,B关于直线x+y=0对称,用参数a表示出b,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不同两点建立关于参数a的不等式;(2)求出抛物线斜率为1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利用这个轨迹方程与直线x+y=0的交点在抛物线内部建立关于参数a的不等式.

【规范解答】解法一:设抛物线上的两点为A(x,y),B(x,y),AB的方程为y=x+b,代入抛物线方程y=ax-1,得ax-x-(b+1)=0.设AB的中点为M(x,y),则x=,y=x+b=+b.由于M(x,y)在直线x+y=0上,故x+y=0,由此得b=-,此时ax-x-(b+1)=0变为ax-x-(-+1)=0.由=1+4a(-+1)>0,解得a>.故填a>.

解法二:根据点差法,不难求出抛物线y=ax-1的斜率为1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x=.当a>0时,y>-1;当a-1,解得a>;当a.

【误区警示】圆锥曲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试确定圆锥曲线中或者直线中的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这是圆锥曲线中的一个难点.化解这个难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条件,即这两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和这两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写出用参数表达的直线方程,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判别式大于0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解决;二是利用圆锥曲线上与对称轴垂直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与对称轴的交点在圆锥曲线内部,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