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农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1篇

一、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及主要特征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广大农村地区不断地深入开展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的市场经济不断地得到发展,农民的经济行为也愈加活跃,而这些经济行为中最为活跃的就是农民的借贷行为,对资金的调剂余缺需求旺盛,他们的借贷行为分为融出资金和融入资金两种,这两种行为都是对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表现。现行条件下,农民融出资金取决于其货币收入的多少,同时也受到其可供选择的融出资金方式、渠道、收益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的收入很低,手头结余的资金很少,多用于日常生活支出,很少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赚取收益,另外当时的农村金融机构也很少,结构也很单一,农民多余的资金都会选择存到银行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收入大幅度增加,这时候农民的现金结余也相应的增加,因为缺少其他的投资渠道,农民还是会选择把多余的资金存到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民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专业化作业提高产出效益,就会产生信贷需求,而这种需求能否得到很好的满足就取决于农村的金融供给。虽然随着农村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入,农村的面貌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增加,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农民的信贷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大多数农民无法从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即使能取得一小部分贷款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这时候就只能通过民间金融渠道来解决,这样导致近年来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就逐渐活跃起来。

(二)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特征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和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对农村金融产生一定的需求,从而成为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结合当前的农村经济金融现状来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对金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金融需求趋向多样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单一的存取款的金融服务已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金融需求逐渐多样化,对结算,保险,信用卡,国际汇款,贷款,理财服务,贵金属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都有需求。农村的劳动力已经实现快速流动,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商品流通速度也在加快,农民也可以通过异地调剂资源实现成本的降低收益的提高,这时候,简单的存取款就需要突破,他们会需求异地存取款,信用卡支付,甚至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与覆盖,农民也开始使用网上银行的结算功能,这些都比传统的金融服务要方便快捷。这种需求是日新月异的,是多种多样的,对农村的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在不断的增收致富,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在完善,农村的产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调整优化,农村的科技投入机械化程度都在提高,这些建设与发展都对农村的金融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农民更希望金融机构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关于农村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动向,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整个市场的宏观状况,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来做好项目选择,实现顺利生产经营。可见,农民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及生产经营需要对金融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迫切需求。

2.金融需求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从地域来看,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也相应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也是很不平衡的,这样就导致农村的金融需求的差异。在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需求就会相对丰富一些,他们会对信用卡,国际结算,住房和汽车贷款,理财等有较大的需求,而这些需求跟城市是相近的。同时这些地区会对发展工商业,自主创业,专业化大规模作业的贷款需求增加,且需求金额较高。而对于落后的不发达的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他们的金融需求相对单一些,贷款需求具有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他们可能会在不同的季节产生不同的金融需求,且需求相对小些。

对不同的农村主体来讲,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村企业其金融需求也存在差异。就农户的贷款需求看,低收入农户的优先考虑自己的基本生活支出,这样生活性借贷资金比重较大,生产性借贷比重居其后,且所贷资金主要用来满足春耕播种生产、小规模种养需要,体现出借贷期限短、金额小的特点;而对于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尤其是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户,他们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性借贷资金比重大,表现出借贷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特点,这部分农户的借贷目的是为了实现经营转向发展壮大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实现规模经营。

3.农村经济主体的相当部分的贷款需求是无效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所谓的需求是能力与愿望相统一的,只有愿望,不能实现的需求是无效的需求。从客观上看,虽然我国的农村经济主体有着强烈的信贷资金需求,但从实际满足程度来看他们的需求是无效的。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考虑到信贷资产的风险,为了保证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资产,金融机构会要求资金借贷者提供有效抵押品和担保人,而我国农村地区比较落后,大量的借款者缺少有效的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抵质押物,而我国的农村地区也没有发达国家的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贷款担保机制也不健全,因此他们提供不了金融机构要求的抵质押物和担保人,这样他们的需求就会被制度拒之门外被视为无效需求。即使是有资产的农户,农村地区的土地和房屋是广大农民的重要资产,但是这些资产没有产权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不能作为有效的抵质押物,这样他们的贷款也不能被批准。从农村的企业来看,通常他们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资产少,利润低,可提供的抵质押资产很有限,加上找不到正规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他们的贷款需求也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二、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包括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非正规的金融组织主要是民间借贷组织,如私人地下钱庄、基金会等,就目前的政策来看,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是限制的,支持由正规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其服务供给却明显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数量少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大发展时期,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主要向大城市倾斜,大量撤并了县域机构,使得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大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单一,有限的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多样化、分散性的金融需求。

(二)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化,职能单一,明显弱化了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作用。农业银行撤并乡镇上的分支机构,上收信贷管理权限,信贷等业务减少,农村网点实际上已类似于储蓄所。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网点的撤并和业务的收缩无疑极大地削弱了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整体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是维系农村金融体系的命脉之一,但是其自身问题不少,资产质量差,抵御风险能力低,服务品种少,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其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三)信贷供给严重不足

从资金供给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大量流出,金融机构的存款并没有为农村的需求者提供贷款,使农村资金严重不足。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资金需求,但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供给非常有限,只能满足少部分需求,大部分需求要通过非正规金融实现满足,这样使得民间金融活跃发展。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有着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受到当前政策及制度等农村金融现状的影响,农村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户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纵观农村金融体系,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在结构上,供求矛盾突出,存在较大缺口,从总量上讲金融机构数量少,农村贷款难贷款数量少问题突出,从结构上看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且服务方式落后。因此,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必须丰富农村的金融供给,增加金融服务,使农村的贷款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解决农村金融的供求失衡矛盾,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2篇

一、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按照与客户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市的订单农业是近几年在面向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为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全市各级和广大农民纷纷把订单农业作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订单农业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仅局限于良种繁育拓展到现在的育种、蔬菜、粮食、果品、畜牧等10多个产业;订单农业规模迅速膨胀,据各镇(处)自报统计,20__年,全市合同种植面积由上年的5.05万亩发展到8.68万亩,合同养猪由4.06万头发展到15.58万头,合同养鸡由1692万只发展到2075万只;订单农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市订单农业总收入可达1482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45.7%。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订单农业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依托加工企业型。这是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涉及到种植、养殖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了稳定原料供应,与村级经济组织或农户签定生产合同。如__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起2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带动全镇发展订单蔬菜1.8万多亩。

二是依托科研部门型。这种订单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繁种制种领域,合同履约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稳定。如市花生办公室与省花生研究所签订的花生新品种繁育合同,由花生研究所提供良种,在我市发展花生育种面积20__亩,生产的花生种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回收。

三是依托中介服务组织型。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购销大户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农产品的集中销售。这种订单农业合作形式,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而合作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如__镇肉鸡生产协会,与__集团等3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每年帮助农民销售肉鸡500多万只。再如__镇果品购销大户刘洪正,每年帮助果农销售果品1000多吨,市场遍布广东、福建、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

四是依托外贸出口型。这是目前潜力最大的一种订单农业发展形式,主要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以“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国外农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如__镇王家埠村,通过挂靠中日合资三元成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合同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出口各种蔬菜6000多吨。

从调查情况看,不论哪种形式的订单农业,都是以合同为纽带,在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欢迎。

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订单农业,其实质是用合同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农民作为卖方,事先与客户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的原则,就农产品交易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事宜签定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通过把产后的销售活动移置到产前,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如__镇以龙口__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今年试种了40亩合同萝卜,企业承诺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不仅使农民生产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将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等的具体要求,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明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农民按照合同组织安排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__镇今年以烟台__高效农业开发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同种植。按照合同规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并保证每个大棚保底收入5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仅上半年,全镇就已落实冬暖式大棚560个。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同(订单)这个载体,可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同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随着相互联系的不断密切、信任程度的不断加深,产销双方必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为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稳固的基础。如__镇大东疃等8个村庄在为外资企业宫田有限公司种植合同蔬菜过程中,与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定向生产、定向销售”的基地化生产格局,目前蔬菜基地生产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

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订单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为了获得订单,完成订单,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这就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同时,随着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也使农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如__镇洪兰村连续多年都与韩国大地种苗公司签定了制种合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种农户严格按照规定喷药、施肥、组织生产,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制种技术,而且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订单农业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

要。如何正确引导,逐步规范,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订单农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村自为战,户自为战,缺乏有序的组织引导。从生产者层面看,有的对订单农业的内涵把握不准,对订单农业条件了解不够,只凭发展订单农业的热情,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虚假单、模糊单,给了农民错误的市场导向,结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收购方层面看,有的经营者抱有坑农心理,有些订单甚至就是以高价兜售产品为目的,收购时或是见不到踪影,或是以质量不符合要求为由压价拒收。如我市__等镇部分农民与__省海狸鼠开发中心签订的海狸鼠养殖合同,规定农民每借养一对种鼠,交押金200元,管理费90元,在合同期内,养殖户上交18对仔鼠,每对收购价为100元。但__省海狸鼠开发中心在出售种鼠后,并未按合同规定回收仔鼠,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订单农业合同不规范。规范的合同是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但从调查情况看,合同不规范是订单农业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有的主体不明确,以镇政府或村委会的名义与客户签定订单农业合同,但这二者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资格;有的内容不详细,程序不完善,所谓的订单只是买卖双方的一纸“君子协议”,对农产品价格、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一些关键环节缺少明确规定。还有的订单看似内容比较详细,但在具体规定上却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可操作性。如__镇与__市粮食加工企业签定的优质小麦生产合同,虽然合同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1元左右,但规定由当地政府负责收购、运输等环节。如果扣除各种费用,基本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本,最终合同没有履行。

三是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不高。正是由于目前订单农业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合同不够规范,结果导致订单农业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市订单农业履约率不足40%,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成为一纸空文。即便是一些比较规范的合同,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有时也难以得到落实。如__镇与__著名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签订了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合同,合作初期企业还能按照合同规定收购葡萄,但20__年白葡萄酒市场出现滑坡后,企业便不再收购葡萄。该公司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知名度比较高,连这样的企业都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履约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讲,由于受自然条件约束,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市场需求则在不断变化,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影响销售合同的顺利执行。如__镇__村今年与__市龙头企业签订了90亩牛蒡种植合同,企业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实行保护价收购,但到了收获季节,由于出口不畅,牛蒡市场行情一路下滑,企业如按保护价收购,不但会出现较大亏损,而且产品也没有销路;如按市场价收购,农民收入还抵顶不了企业提前垫付的费用,最终合同没有履行。但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制约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还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或农民经营理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履行合同的自觉意识,受眼前利益驱动,往往存有短期行为。这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农民缺乏履约意识,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从眼前利益出发,把产品卖给其他收购者,损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有的农民缺乏守约意识,不是按照约定的标准加强生产管理,而是单纯追求数量,致使生产的产品达不到合同要求的质量和标准,导致履行订单时产生争议,出现毁约现象。但更多的是坑农事件,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市场行情看跌时,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言而无信,订而不收,改从市场上收购低价原料;或者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剥夺农民利益。由于合同履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订单农业的名声,挫伤了产销双方发展订单农业的积极性,为今后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增添了新的制约因素。

二是订单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载体。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订单农业能否最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但目前就我市而言,无论是本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外商投资的农产品企业,大都实力弱、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现有的247处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只有2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下的有140处。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农产品总量的40%,精深加工率不足10%,难以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保障。其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由于分散的农户与企业不是对等的主体,发生合同纠纷以后,一家一户的农民很难与企业讨价还价。但目前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迟缓,全市仅有专业合作社164处、专业技术协会174处,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难以代表农民与企业进行谈判,不能有效维护农民利益,订单农业发展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越。突出表现在订单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指导管理体系还不到位。从组织领导看,有的地方对订单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订单农业发展支持不够,致使订单农业处于放任自流、无序发展状态。从管理服务上看,由于农民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客观上需要有关部门立即介入,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从调查情况看,违约现象发生后,大都是农民自己“孤军奋战”,有的受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限制,甚至干脆放弃法律诉讼,不愿也不会用法律武器讨回应有的公道。另外,由于目前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加之企业在谈判中居于强势地位,一旦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受损的往往是农民。如98年初一台商与__镇部分农民签订了1000亩荷兰豆种植合同,但收获时荷兰豆市场价格下跌,无利可图,台商便以质量达不到要求为由压级压价、拒收产品。由于没有法定的标准依据,无法裁定台商的违约责任,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加快发展订单农业的对策

1、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的内涵。订单农业的核心是通过契约关系,稳定交易行为,是规避市场风险、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重要选择。但也必须明确,订单农业只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形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主要有三种联结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企业完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即常说的紧密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10%左右;第二种形式是由若干企业、农户分别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相互之间的购销关系用合同来稳定,即所谓的订单农业,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20%左右;第三种形式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这种形式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可见,订单农业虽然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一定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把订单农业的作用扩大化,不顾客观实际和条件,一味追求订单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当前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就对订单农业的发展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无所事事。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引导,促进订单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受农业生产自身特点影响,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市订单农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常规性农产品由于种植的普遍性,企业选择余地比较大,往往导致订单关系脆弱,造成毁约现象。而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以及专用性比较强的农产品,因为具有特有性,合同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要把订单农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名特优农产品和专用农产品生产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满足厂商客户对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农产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占领市场,获取订单。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质农产品是订单农业的前提,但优质农产品只有被市场接收、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才能形成更多的订单。因此,要加大

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订单农业发展中赢得主动。2、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订单农业的主要依托。要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就必须不断膨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要通过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企业、积极主动挂靠外地企业,不断加强订单农业发展的载体建设。特别要围绕种子、蔬菜、瓜果、葡萄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支柱产业,按照规模大、经营好、辐射面广的标准,选择一批骨干加工企业,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区域优势、经济规模和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同时,要协调好企业和农户的关系。通过订单这种形式,规范和协调企业、农户、基地等各利益主体间的经济行为,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农户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订单顺利履行,促使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如我市__镇为__集团、__*集团养殖合同猪、合同鸡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养殖过程中,当有的农户遇到各种灾害受到损失时,企业都拿出扶持金,帮助农民度过难关,而农民也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合同双方实现了“双赢”。

3、要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是订单农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一是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合同双方地位不对等状况的根本措施。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提高农民在订立合同时的谈判地位,取得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动权。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国际合作社发展基本经验,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合与合作,把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特别是专业协会,如在西瓜主产区成立西瓜协会,在蔬菜主产区成立蔬菜协会等,由协会负责协调市场价格、确定种植数量、稳定产销关系,担当起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力军。三是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组织、鼓励、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引导他们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积极拓市场、跑订单。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素质,使他们不断提高营销水平,增强文明经商、合法经营意识,不仅能够促成农产品交易,而且能较好地防止和调解订单履行中发生的纠纷。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体育现状 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然而我国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体育仍不容乐观,所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农村和薄弱地区,目的就是提高这些地区体育教育水平。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很多,包括师资配备,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体育教学的状况,体育教学的管理等等。本文就这几方面研究会宁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会宁县150余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老师20张,回收20张,回收率100%,发放给学生260张,回收254张,回收率97.7%,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在会宁农村偏远农村学校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场地面积的要求。体育器材设施条件是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基础。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满足锻炼的需求,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2.体育课的地位和教学

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得不到保障。首先,学校自身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学质量,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次,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领导对学校体育课的检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种监督制度。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以及一些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等,造成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理解的偏差,形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三,高三年级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开课。调查中显示,体育课虽然正常开课,但大多上课内容大多数以自由活动为主,部分教师上课无案施教,大部分农村学校无体育教材。

3.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缺乏

调查显示,会宁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师资状况仍不容乐观,体育教师总体数量严重不足,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缺少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基本以兼职体育教师为主。

4.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

会宁县农村体育教师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会宁县农村学校不把早操、课间操、业余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传等常规性工作计为工作量,根本不配备服装。评优选先领。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在学校逐渐被边缘化。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上往往“矮人”一等。总体来看会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不容乐观。

5.农村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不科学、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教学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力。

三、发展会宁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地位、体育课教学状况以及师资、设施、经费和管理水平等,当前应注意以下对策:

1.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会宁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师也要因地制宜地自制器材,因材施教。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县仍然占主导地位,只有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才能还体育课以正常的学科地位,体育教师也才能有正常的地位。比如,国家出台在中小学普及足球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体育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其待遇,使其安心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体育老师的培训工作,把体育教师及体育学科的业务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管理之中。另外,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钻研教材、教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

4.落实各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领导必须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

会宁县农村学校学校体育要发展,学校领导要对体育教学要足够认识和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及措施要长期化。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对现行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教育要求、适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与教学大纲。各级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落实各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 陈志坚. 庆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2] 卢平、马映宝、杜霞. 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3] 张亚亚、贡万金.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