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农业生产方面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从某种层面来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因此,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依据,从本质上把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并将其用于实际的操作当中,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价值

1.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从而为人类今后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而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解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能解释为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现有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从而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展的同时,不破坏农业基本生态环境。所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向转型,从而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明确发展的目标。从发展操作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核心,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标。由此可见,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达成建设可再生农业经济体系的目标,从而在改善现有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任务。

1.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能够使农产品得到稳定供应,使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生产绿色农产品,显然能够长久满足人们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农产品收益不断提高,农民则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得到生活水平的保障。此外,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从整个人类世界发展角度思考社会实践问题,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获取长期的农业经济效益。乡镇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实际,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大力宣传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加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绿色的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做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可以通过增加农作物种类种植等方式来实现。合理安排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值。充分挖掘农作物的潜在价值,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分配农业种植,适当增加林牧业种植,有利于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包括农业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整体收人,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资金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从而适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实施有效的举措,以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仍需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32-33.

第2篇

关键词 旱作农业;持续发展;节水技术;宁夏盐池

中图分类号 S15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43-02

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107°47′,北纬37°04′~38°10′,地貌单元自南向北分黄土丘陵和鄂尔多斯缓坡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现有耕地9.67万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约2万hm2),水地农作物以玉米、黄花、瓜果、蔬菜为主,年均种植面积约2万hm2;无任何灌溉条件的旱地农作物以荞麦、牧草、糜谷、冬小麦、油料等为主,年均种植面积7.67万hm2,马铃薯平均单产只有16.5 t/hm2、冬小麦产量不足1 200 kg/hm2、玉米平均单产5 250 kg/hm2、豆类小杂粮1 575 kg/hm2;产量低而不稳,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近年来,该县以“蓄住天上水、用好地下水、节约黄河水”为出发点,狠抓节水工程措施与旱作节水措施,取得了不斐的成效,保证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 因地制宜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稳定和增强农产品供给

1.1 修筑梯田,促进生物多样化

盐池县南部的黄土丘陵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部分,也是陇东黄土地貌的北部边缘。在行政区域上包括麻黄山乡的全部、大水坑和惠安堡镇的部分,总面积1 786.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63%,海拔>1 600 m,无霜期128 d,年均降水量310 mm,70%集中在7―9月,且多为暴雨冲刷剧烈。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块狭小而分散,结构疏松、植被稀少、抗冲击性差、梁坡黄土覆盖30~50 m,日降雨>15 mm便汇径成流而造成水土流失。

近年来,盐池县结合全县秋季基本农田建设,在坡度15~35°的梁、峁斜坡上,用80 kW以上推土机在20~35°的梁上沿等高线修筑宽2.5~3.0 m、与山体自然坡度相反,反坡夹角为5°、隔坡宽度3.0~3.5 m的反坡梯田;在

1.2 加强小流域治理,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

近年来,盐池县水务工作以合理开发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建立稳定的农业基础;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为重点,建立健全综合防护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大力发展林草产业,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治理区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一是兴建控制性骨干坝、中小型水保工程、打水窖、修蓄水池、打浅机井、架设低压节水管灌等水利工程,实现灌木上山坡、乔木进沟岔、沟道工程形成坝系、沟岸平台变成水浇地,经果林遍布房前屋后的治理模式,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翻了2.5倍的“致富”模式;二是山顶林草“戴帽子”、山坡梯田成“台子”、地埂种苜蓿、黄花“系带子”、沟壑田林草封锁“穿靴子”,从而做到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水土完全控制,农民人均有粮500 kg、人均纯收入过1 000元的“双千”模式[3];三是根据汇流区的不同,修建洪漫坝,并依据地形条件设置不同的砼进出水口,使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水患得到控制,过去“遇大水大灾、遇小水小灾”的旱涝均不保收的农田,成为当地农民率先脱贫的旱“三田”模式。

2 实行农田补偿机制,大力倡导秸秆还田

盐池县北部鄂尔多斯缓坡地包括高沙窝镇、花马池镇、王乐井乡、青山乡和冯记沟乡的全部,大水坑镇和惠安堡镇的部分地区,面积为6 874.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9.37%。海拔1 400~1 600 m,无霜期132 d,年均降水量290 mm,时空分布不均,年变率大(荒漠草原区-70%~98%,干旱草原区-38%~60%)。大部分为缓坡滩地,有扬黄灌溉之利,但风多沙大,蒸发剧烈,土壤肥力偏低,是该县的粮、经、草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农作物秸秆养分低,只作为养畜的补充饲草料,秸秆饲用利用率不足30%,有的地方甚至以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近年来,该县农机部门试验、示范了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免耕覆盖秸秆还田、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机械化秸秆整株还田等几种形式。考虑到当地农作物秸秆多用于养畜,故在作物收获时采用人工或机器留高茬的方式,在作物休闲期可挡风固土,拦截冬雪和雨水,春播时旋耕灭茬还田。盐池县花马池镇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经过10多年的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0.96%增长到目前的2.21%,平均每年增加0.1%左右,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为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水肥基础[4]。王旭红等的试验研究也表明[5],≥20 cm的玉米根茬粉碎还田,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了2.29%,平均增产玉米375 kg/hm2。

3 多方投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主要包括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等。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所限,盐池县目前主要推行能一次性完成开沟、膜下铺管、施肥、播种、覆土及铺膜的机械化滴灌节水播种技术。该技术以节水保墒与节约灌溉用水为目标,在北部鄂尔多斯缓坡地具备补灌条件下,将保水与节水相结合,把覆盖保墒技术和非充分灌溉技术融为一体,采用膜下种子中间铺设滴灌带,根据土壤墒情,每次灌水180~270 m3/hm2,相当于过去定额灌溉的12%~18%,可节约灌溉用水1 125~1 320 m3,从而达到节水效果。

4 结语

在盐池县南部黄土丘陵区,应通过修筑梯田、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基本途径来实现旱作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北部鄂尔多斯缓坡地,应通过根茬的机械化粉碎还田、发展机械化节水滴灌技术的基本途径来实现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牛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姚世平.彭阳县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研究[C]//全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

[3] 曹玉栋.盐池县农业节水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00-201.

第3篇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玉米;传统耕作;土壤

中图分类号:S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04-1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特点是保水保土。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对我县实际,发展农业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我县自然条件决定走保护性耕作之路

我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温差较大的特点,光照为全省最高值区,年平均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149天,降水量430mm,且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春季干旱少雨给农民种地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灾害频繁,使水土流失;植被被破坏,降低土壤含水率。致使产量不稳,影响了农业生产,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仍就抱着传统思想观念不放,把种地当成程序化事情对待―祖辈怎么种我就怎么种,别人怎么种我就怎么种,收多少就多少,天不收我也没办法。那么我们就会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但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保水保土为目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我国山西9年的系统实验测定: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抑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提高水分利用率17-25%,所以我们必须长期走保护性耕作的道路。

2 传统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要改变土壤现状,最好途径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统耕作方式是以翻耕或旋耕为主,对土壤进行疏松与处理,翻耕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以主导品种玉米为例做实验,测试地点为尚志乡郑杖子村白石头地。

结论:试验田比传统耕作田少投入10.80元亩,增产60公斤亩,增收73.90元亩。可见保护性耕作田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而且相对传统耕作田来讲还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所以说要改变土壤现状,让农民增产增收,最好的途径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3 保护性耕作节省燃料,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近年来,“沙尘暴”比较猖獗,主要与传统耕作有关,据测试悬浮在“沙尘暴”天气中的细小颗粒主要是来自于的农田,要想加以防治,就必须通过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减少风蚀,因此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量;减少拖拉机进地的行程减少了矿物燃料的排放;在有机质中聚集更多的碳减少了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所以,这样不但节省燃料,空气质量也改善。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播种,少耕包括深松和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可提高天然降水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作物残留物覆盖地表能有效地减少大风引起的沙尘颗粒运动。一方面它可以吸收一部分风力,减少风对土壤的作用力,另一方面由于把作物的残茬留在土壤表面,把根茬留在土壤内部,他们都能保护土壤颗粒,不被风力移动。

4 实验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成熟,效果显著

4.1 我站自2001年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连续多年的测试,土壤含水率情况

测试地点:柳城乡小平房村河套地块;

测试深度:0-10cm。

可见保护性耕作田的土壤含水率比传统耕作田的土壤含水率高,能够蓄纳更多的天然降雨,提高抗旱能力,保墒效果好。

4.2 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

研究表明耕作越多土壤中被释放到空气中的碳就越多,能够为将来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就越少。秸秆覆盖地表吸收水分,加之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释放出氮0.49%磷0.39%钾1.67%等,能有效地补充土壤养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

4.3 可减少水蚀风蚀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2009年在七道岭乡庞家窝铺村桥南地块试验测试。选择两种模式:一是高留茬覆盖,作业前覆盖率是46.87%,作业后是30.51%;二是碎秆少耕覆盖,作业前覆盖率是54.78%,作业后是40.36%。覆盖率较高,均超过覆盖标准30%以上,与没有保护的、经过强烈耕作的土地相比,残茬覆盖可以减少达80%的土壤侵蚀。

参考文献

[1]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用手册[M].辽宁省农机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