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法律法规的特点范文

法律法规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法律法规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法律法规的特点

第1篇

一、电气火灾多发的主要因素

造成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有静电、短路、过负载、接触不良、漏电、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等六个方面。据笔者调查分析,主要是由于电气工程、电器产品质量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电气工程因素

1、过载

(1)机械设备电气安装选型不正确或安装使用不当,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是造成电气火灾事故的先天原因。

(2)平时缺少对电气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管理,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致使电气线路出现陈旧老化,电气接头污损,接头松动,极易引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2、短路

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载流部分绝缘破坏。

(二)电器产品质量因素

1、接触不良

电器产品内部接触电阻过大,会形成局部过热,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点火源。

2、摩擦

发电机、电动机等旋转型电器产品,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出现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或虽正常,但出现高速旋转时,都会引起火灾。

除以上两方面造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外,雷击、静电也是引发电气火灾的因素之一。如,2005年6月,牡丹江市海林山市镇种奶牛场5户村民家住房因房屋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屋顶瓦缝过大,致使雷电击中屋顶内部的可燃物,招致火灾。

二、电气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综合历史火灾情况及电气火灾成因,笔者结合地域实际,认为电气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按季节、区域场所以及时间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电气火灾发生的季节规律和特点

由于北方的气候特点,冬季天寒物燥、夏季高温高热,历来是居民生活和各行各业用电大幅增加的两个季节,也是电气火灾多发时期。综观牡丹江市历史火灾总体情况,从2002年至2010年,1-2月份发生电气火灾最多,共69起,占电气火灾总数的22‰6-7月份发生电气火灾居其次,共52ki,占电气火灾总数的17%。

(二)电气火灾发生的区域场所的规律和特点

1、城市因电气引发的火灾居各类原因之首

据全国火灾统计资料显示,从1980年至2007年,全国共发生35起特大火灾,其中有7起特大火灾是因电气而引发,且都发生在城市,共造成638人死亡,22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05.8万元。牡丹江市也不例外,仅2009年,市区就发生电气火灾15起,直接财产损失299733元,占城市火灾总数的35.7%,居各类原因之首。

2、公众聚集场所因电气造成的火灾,危险性大损失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商场、商店、歌舞厅,休闲屋、康乐城等公众聚集场所不断增多,这些场所有的是全天候24小时营业,通电时间长,用电荷载大,而这些场所又是人员、物质高度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及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1999年3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因电气引发火灾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万元,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宫火灾死亡325A,火灾原因是演出照明碘钨灯引燃幕布所致。

3、私营企业电气火灾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市以木器行业为龙头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拥有木器行业上千家,素有“中国木业城”之称。发达的木器行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消防工作加大了砝码,这些木器行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生产经营条件简陋,业主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尤为突出,违章装修,乱拉乱接现象大有存在。2008年6月,绥芬河市鑫麟木业有限公司木材仓库就因东北角电气线路漏电而引发火灾,过火面积达3780平方米,造成直接财产损失410753.00元。

(三)电气火灾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特点

晚上18至22点是电气火灾多发时段。晚上18至22点是居民生活用电、各种娱乐场活动和商场商店营业的高峰时段,尤其在夏天,是这些场所用电的高峰时段,也是电气火灾频发的时段。纵观牡丹江市2000年至2009年统计历史火灾(以四个小时为一个时段,共六个时段),晚上18至22点共发生102起,而因电气造成的火灾共313起,占33%。

三、预防电气火灾的对策与措施

从以上分析情况来看,电气火灾已成为各类火灾祸首,控制电气火灾的发生,是消防工作的g4经常性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务必做好电气火灾的预防工作。

(一)加强消防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电气防火标准和技术规范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每年电气火灾发生次数仅为火灾总数的17%,美国仅为10%,日本仅为13%。日本是一个工业大国,且人均用电是我国的8倍以上,差距之大令人深思。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健立电气防火标准和技术规范,增强我国电气安全法的法律效力,有效遏制电气火灾多发势头,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电气设计防火审核管理,把好线路设计、电气安装使用源头关

对从事建筑设计、电气安装工作的技术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考察,从严要求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安装规范进行实施,并做好方案论证,选准、选好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器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有关电气设计规范要求,选用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合格的电气产品,遵循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标准对电气设备进行正确安装,保证电气设备在预定的环境下工作:安装必要的电压,电流等保护装置,重要场所安装自动报警、灭火装置,以确保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全;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强化电气业务知识培训和广泛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电气防火设计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督导,以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2篇

关键词:方法;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规律

一、学习的战略与技术

学习如战争,战争要讲究战略和战术,战略正确,战术得当,弱小之师可以战胜强大之敌,道理相同,学习也得讲战略和战术,正确和恰当的学习战略和战术,可以使人们获得成功,可以使相当多的在天资和条件方面并不优越的学生,取得名垂后世的成功。

什么是学习上的战略呢?学习上的战略是指对于学习方法的总体设计,是在综合主.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如何安排学习的全过程和总体部署,在进行学习的战略部署时,首先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相对稳定地确定学习的重点,不能贪求面面俱到,要知道有所不学才能有所学。其次还要确定怎样学习的基础途径,根据个人的条件,合理的分配力量,确定学习的重点,有所选择地学习那些对自己的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中,在制定战略的前提下,还要有具体的战术,概括地说,学习的战术就是高效率地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式,方法,讲究战术就是不但要使我们的学习按要求达到目的,而且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以便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安排时间

首先,珍惜时间价值。凡勤奋致学者,无不惜时如命。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成就,攀登科学高峰,就必须赢得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胜利。其次,要排好每天的时间表,并要严格执行,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每天24小时做精细安排,整段时间学什么,零星时间看哪些内容,都要做具体安排。该学什么就学什么,坚持始终,绝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这样就会按照作息时间规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学习。同时要养成“今日是今日毕”的习惯,切忌“拖控”。因为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一维性,稍纵即逝,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眼前的时间。再次,劳逸结合,善于休息。列宁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长时间用脑,会使脑在劳动时因大量消耗营养――肝糖,而产生越来越多的乳酸。它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这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因此,采取疲劳战术学习,尽管费时不少,但往往收效甚微。

三、搞好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

录下来。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在读书时就极为注意不断改进方法记好笔记。他的主张是先要认真听,听懂了就记。他还特别提到,下课后先想一想,这堂课老师讲了什么问题,它有 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是大学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最佳学习法。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先看一下的老师将要讲的课程内容,使头脑里有一个轮廓,不懂的地方着重记一下,但不必深究,以便带着疑难问题跟着老师讲解的思路去听课。

听课,首先要会听,就是要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边听边想,听课一定要聚精会神。其次要善于记笔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因忙于记笔记,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课,更无法进行积极思考,致使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结果收效不大。总之,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密切关联环环相扣,抓好这三个环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的规律

首先,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的设置,其结构层次一般分为共同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所谓共同课通,常也叫公共基础课,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外语课,体育课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掌握必要的语言工具,锻炼健康的体魄,而开设的必修课。所谓基础论课,是讲授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如理工科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农医科的生物学、遗传学;师范科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基础理论设置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所谓专业课是学生所学所学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体系,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它是标志这培养对象专业特点的中心组成部分。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是密切相联,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大学生既要学好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又要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业课,要把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刚上大学的学生往往误解,认为在这三类课程结构中,层次越高越重要。因此,不爱学共同课,不重视基础课,只在专业课上下功夫,这是极其错误的。共同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基础课与专业课就好同属木之根,专业课如同是树木的主干。俗话说“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一棵树只有根基深厚,主干才能粗壮,将来才能长成繁茂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要知道今天在基础课上下功夫花力气,将来就一定会在专业提高上见成效成果。其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统一,大学生在学习中,除掌握一定的课外知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培养与专业有关的一定的,如学工的要会设计,计算、绘图、操作等;?学医的要会诊断、处理、动手术等;学师范的要求讲解和组织课堂的本领等等。大学学习生活中,技能的培养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要把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用要重视现代科技,既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技能的训练,既要发展思维能力,又要发展动手能力,手脑并用可以使一个人在专业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努力做到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但是,以往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两种有害的倾向,其一是,许多学生一心只想多学理论,多学知识,认为这才是“干货”,而对技能培养不重视,不肯下功夫,结果是“高分低能”其二是,一些学生?只看重技术性,技巧性的提高,而轻视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展,大学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既博学又能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全面发现的合格人才。再次,广博与专深的有机统一,大学学习是定向的和专业化的学习。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科学系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又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自己的专业,而且也应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深,是大学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把广播和专深有机统一起来,博而不溢,专而不死,恰当安排,相互促进才有利于成才。最后,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对前人科学文化成果的一种继承,列宁曾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这就说明了继承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必须虚心地向前人学习,而不应盲目的去搞什么“新体系”的“创造”。在以继承前人成果为主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去创新。

在学习生活中,对于创新问题,应持如下两种态度。首先是科学的分析态度和革命的批判精神。既要虚心地学习和研究前人的成果,又不盲从。其次,学习中的创新要不怕微小,重在积累。头脑中只要闪过一点新的,有意义的东西,都要立即抓住不放,力求加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1.1 国外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地的发展

度假旅游始于公元初,开始是作为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需要。如最早出现的为了满足执政官需要而建立的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设施。直到 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消磨闲暇的一种活动,而并非大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Tower,1996)。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出现于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 (刘家明,1999),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到20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的度假旅游甚至成为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产品。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骆文滔,1997)。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也成为该区域的新时尚。1994年,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到泰国旅游的外国人中80%以上是为了度假观光,而新加坡的入境旅游者中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60%左右(刘家明,1999)。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是休闲度假的最主要去处。

为配合度假旅游的迅速发展与旅游区建设的需要,世界旅游组织聘请的有关专家,专门对世界上较著名的6个旅游度假区: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地的发展条件,规划与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总结(E. Inskeep,Mark.C.1993)。

1.2 我国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我国的度假历史也很早,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但度假的主体为极少部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和社会名流。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避暑和修疗养为主要目的。前者如著名的避暑胜地河北秦皇岛、江西庐山;后者主要为解放以后建立起来的各类修疗养院,如云南个旧为锡矿工人建造的温泉疗养院等。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特别是 1995年“五一”双休日假期的启动,以及199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旅游主题年”活动。经过8年的发展,现已大体形成了一个“三三”式结构:一是以满足海内外度假需求为导向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部分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以满足暑期度假休闲需求为主的海滨度假地;三是以满足双休日需求的环城市旅游度假设施。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观光度假旅游成为市场的主体。从单独分列的1999年来看,国内游客中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出游者占到总量的8.6%;2000年增至16.8%;2001年上升至17.7%。

从休闲度假的核心市场区——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来分析,其度假旅游的发育程度与速度惊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最典型的北京市为例,根据2000年的调查,在北京市常住居民中,占人口总数50%(中等收入者35%,富裕阶层11%,富有人群3%,豪富人群1%)的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中每年平均有1次以上的休闲度假活动,每年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占这部分人口中的比例超过50%。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市为例,1998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的比例达到了29.3%。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最具休闲度假功能的珠海市为例,珠海游客的78.2%来源于珠江三角洲,从1999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到珠海旅游的游客中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占32.7%。我国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除了云南昆明的滇池、福建南平的武夷山外,其余皆分布在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或与此相近的海滨地区。

1.3 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问题与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休闲时代”,据一些国外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旅游、环保、IT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据WTO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将达16亿人次,2万亿美元。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的信息产业等,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而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第四大客源国。中国国家旅游局未来20年的目标是“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是: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旅游向东亚太转移(旅游人数从1975年3.9%增加到1997年14.7%),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一些书籍甚至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度假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旅游总收入的51%。

鉴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特征,在“十五”计划期,国家和多数地方政府都将度假旅游的发展与度假区建设作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是“要在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将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外资建设的度假区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增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扩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模”;“把集中力量抓好海南热带海岛海滨度假地的建设作为全国开发旅游度假产品的重点”;“把青海、甘肃、新疆、黑龙江建成暑季度假旅游的新的热点地区,分流东部海滨压力,促进西北大开发”;“其他地区要在“十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批借助山间、湖畔、林地、温泉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旅游度假地,以形成度假产品的多样化”;“环城市度假设施要更加适应家庭式旅游的需求,逐步增加和调整经营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地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度假区为最。目前,江苏省已有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2个,在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将规划建设8个旅游度假区(省级及国家级),其中多数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以苏锡常地区和南京为主(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苏州金鸡湖旅游休闲区、连云港海滨浴场、常熟尚湖旅游度假区、东海温泉等)。上海市对度假旅游区的发展也相当重视,但限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度假区数量相对较少,除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外,主要分布于滨海和城郊区(县)。浙江省在2005年以前,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批准建设13—15个城郊休闲型、历史文化型、湖山型、滨海型、海岛型和温泉型旅游度假区。苏州市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中,将规划建设除太湖度假区外的淀山湖度假区和阳澄湖度假区等5个地方级的度假区。北京市在1996年就已批准设立6个市级度假区,目前发展的趋势有增无减。

与旅游度假的红火发展和度假旅游区的雨后春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国际化水平不高;海滨度假地的淡旺季严重失衡;环城市旅游度假设施的总体质量差强人意。除此之外,对度假旅游需求与旅游度假区发展趋势把握不准;旅游度假区策划创意与规划设计缺乏新意,雷同模仿;以及个别地方设立度假区的动机不纯(如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目的)等,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旅游度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外成功度假区的经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与规划将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度假环境的营造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发展趋向)。

2 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营造

2.1 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的概念

第4篇

>> 论区域贸易协定与WTO协定的关系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发展新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收敛研究 东亚双边贸易协定的发展及其风险 “反弹琵琶”:论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 论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冲击和影响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 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谈判的报告 区域贸易协定对WTO体制的冲击及改革方向 如何提高区域贸易协定优惠待遇的利用率值得重视 中国参加区域贸易协定中反倾销措施的研究 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 关于《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的决议(译文) 区域贸易协定\FDI与内生经济增长 论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日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及其影响 区域贸易协定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对立统一及良性互动 从《反假冒贸易协定》看TRIPS―plus的发展趋势 刍议国际贸易协定谈判的新发展与新规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5-7-15].

[3]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

[4]郑玲丽.WTO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范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1.

[5]曾莉,王月.区域贸易协定(RTA)与WTO关系之探讨[J].新西部.2010(24):42.

第5篇

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例如用手拿东西,4~5个月的婴儿是用整个手张开去抓,以后逐渐会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小的物品。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

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

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

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

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

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

幼儿期,指1~3岁;

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

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 600(克);

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 × 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 × 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

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

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上公式推算了。

第6篇

[关键词]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不良反应;文献

[中图分类号] R961;R55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56-04

过敏性紫癜即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急性血管性紫癜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由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除表现为紫癜外,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疹、腹痛、肾炎、关节炎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1-3]。循证医学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冷刺激、植物花粉、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4]。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有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两种[5]。随着新药的广泛应用,关于此类的反应报道日趋增多,由药物所引发的发病原因占3.36%左右。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有关药物引发的过敏性紫癜的报道并给予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6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由药物引发的过敏性紫癜的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文献,通过查找原文,剔除:①资料综述性文章;②重复报道的文献;③疫苗接种文献;④资料不全的报道。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6篇,患者10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3例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文献报道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临床表现、使用的药物、给药途径、过敏史、发生时间、处置方法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药物导致出现过敏性紫癜的发生规律及相关特点。其中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涉及的药物分类统计根据第16版《新编药物学》[6]分类方法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6篇,患者共103例,其中,男63例,女40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85岁。

2.2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过敏史及部分原患疾病统计

本组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有食物过敏史者2例。原患疾病最多的是肺部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呼吸道疾病,共28例;其次是关节疼痛、髋区疼痛、强制性脊柱炎、软组织损伤、手腕扭伤、肘部疼痛等骨骼系统疾病,共13例;此外,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共10例;丙肝、肝损害、肝病、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共9例;外耳道感染、中耳炎、咽痛等耳鼻喉疾病,共5例;急性肾衰竭、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阴道瘙痒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共4例;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阑尾炎等胃肠道疾病,共5例;癫痫、偏头痛、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共7例;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共2例;肩部湿疹、带状疱疹2例;胸膜炎3例;肺结核3例;血吸虫、寄生虫病3例;糖尿病1例;痛风1例;缺铁性贫血1例;直肠癌术后、左肺细胞癌2例;左眼胀痛伴视力下降1例;原患疾病不详2例。

2.3 引起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药物品种和构成比

103例报道中引起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占31.07%(32例),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53%(16例)。见表2。

2.4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103例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报道发生不良反的时间:最短5 min,最长为11个月。54例发生在72 h内(52.43%),其中

2.5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给药途径统计

103例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报道中,口服给药47例,静脉滴注给药42例,肌内注射6例,外用4例,封闭1例,静脉推注1例,皮下注射1例,自行在家雾吸1例。

2.6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症状、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

大部分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少部分有腹痛、关节痛或者肾脏损害;伴有发热、乏力、瘙痒、食欲不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数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常;少数血小板计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肾型过敏性紫癜会出现尿隐血、尿蛋白等症状。治疗上以停药、抗过敏、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103例药源性过敏性紫癜患者中,98例经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3例预后不详,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

3 讨论

3.1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统一的定论。较多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由于异常IgA在全身小血管的过度沉积,进而继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CV)[7-8]。由于在IgA1的重链上存在一个铰链“O”,而IgA2上没有[9],所以异常的IgA多表现为IgA1。再加之IgA1“O”铰链区连接的低聚糖糖基化后形成过多的异常IgA1,而此类IgA1不能在肝脏内完全代谢,便会大量沉积在各种组织的中小血管内,当沉积过度后,补体的旁路途径被激活,导致中小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继发LCV[10-13]。

3.2 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的关系

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4]。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1.575∶1),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本研究显示,发病人群以成人居多,以19~30岁年龄段最多,占19.42%,分析原因可能与报道偏倚或者病例数较少有关。原患疾病以肺部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与文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为过敏性紫癜重要病因[15-16]相近。

3.3 与药物的关系

引起过敏性紫癜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31.07%),其中头孢菌素比例最高(10.67%),除了患者本身的因素外,也与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广泛、使用比例较高有关。近年来,中药制剂在临床上使用增多,由于其成分复杂,制作工艺以及厂家生产技术条件差异较大,也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给药途径无直接相关性。本组病例口服给药相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概率大,与临床常用或者多用此种给药途径相关。

3.4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典型皮肤症状出现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在皮肤紫癜尚未出现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7]。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发热、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腹型过敏性紫癜常以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症状为首发,皮疹表现不典型也可以导致误诊,提醒临床医师重视。

3.5 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防治

曾经有发生药源性过敏性紫癜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药物;过敏体质患者在用药时应加强用药监测。治疗上,出现急性期的关节炎、发热、消化道不适等症状时,应予以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排查过敏原,如果病灶或感染明确,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避免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一旦发现皮肤损害,可采用抗组胺药物与钙剂联合治疗,避免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荨麻疹样皮疹。近些年来,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药物中逐渐出现西咪替丁H2受体阻滞剂,促进了皮疹的控制与内脏损伤的程度。出现胃肠道损害时,可以以抗组胺药物为基础,加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等。若腹痛明显或出现胃肠道出血,则利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缓解腹部疼痛及胃肠道出血。出现关节损害与发热,可采用激素治疗严重关节肿痛[18]。出现紫癜性肾炎[19-20],应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治疗,可使用双嘧达莫或者雷公藤总苷,或者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严重的肾衰竭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21]。根据临床表现和病例类型,还可以选择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霉酚酸酯、环孢素A、来氟米特、巯唑嘌呤等治疗。

总之,多数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患者经过停药、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有个别肾型发展成慢性,死于急性肾衰竭更实属罕见。在上述导致药源性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中,部分药物说明书中并未提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不良反应。提醒临床相关人员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34-2435.

[2] 卢井发,尤聪,黄雪娇,等.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120-123.

[3] 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等.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00-103.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89-690.

[5] Hirahara K, Kano Y, Asano Y, et 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a patient with Henoch-Sch?nlein purpura and 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treated with corticosteroids [J]. Acta Derm Venereol,2013,93(1):85-86.

[6] 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88.

[7] 周杏,刘志刚.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32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2):112-114.

[8] 马翔,李潇潇,刘维,等.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64-1967.

[9] Saulsbary FT.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J]. Curr Opin Rheumatol,2011,13(1):35-40.

[10] Gonzalez LM,Janniger CK,Schwartz RA. Pediatric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J]. Int Dermatol,2014,48(1):1157-1165.

[11] 王乾了,陈亭宇,李贵森,等.IgA肾病外周血B淋巴细胞微核糖核酸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6,16(7):393-398.

[12] 师绍敏.过敏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mRNA的表达与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的变化[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3] 解莹馨.IgA肾病人腭扁桃体摘除前后外周血BAFF及IgA1低糖基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14] Terraneo L,Lava SA,Camozzi P,et al. Unusual Eruptions Associated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Respiratory Infection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Dermatology,2015, 231(2):152-1527.

[15] Jahreiβ LM,Zerkowitz B,Albers AE.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a Common Infection of the Upper Airways [J]. Laryngorhinootologie,2015,94(7):461-463.

[16] Dima D,Tomuleasa C,Zdrenghea M.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a hematologist's point of view [J].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16, 25(3):411.

[17] 钣π郏杨玉虎,胡金,等.2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表现及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39-541.

[18] 郑君芳.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0):194-195.

[19] 王旭,栾江威,杨杏鲜.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4):309-311.

[20] 宋纯东,丁樱,翟宗刚,等.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紫癜性肾炎1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 34(6):414-417.

第7篇

(一)整齐划一。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等距,保持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如图一。

(二)多样统一。楷书虽然强调整齐划一,但在创作过程中也十分注意笔法多变,因字赋形,在和谐统一的关系中注入多样性、变化性。一件书法艺术品感染人的首先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又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的。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磨练,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如图二。

二、楷书章法布局的顺序

(一)横写法:即从左至右进行书写。章法的要求是:字序从左向右,行序从上至下,可界之方格或横格,如果内容很多,则可首行空两格,字间加标点,段落应分明。横写法应讲究横行气韵贯通,恰似碧水横波,绵绵而行,如图一。

(二) 竖写法:是一种传统的书写方法,在钢笔书法艺术创作中也常使用。章法的要求是:字序由上而下,行序从右至左,气韵上下贯通,犹如高山瀑布,一泻千里,如图二。

三、楷书章法布局的形式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四条屏等。

(一)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如图三。

(二)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指书写在纸、布或刻在竹木、金属材料上的对偶语句,应用广泛,艺术性强。对联分为上下联,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书写,左右对称。对联格式要求特殊,上联右起,下联左起,收尾居中,严格轴对称,上款题于上联之右,下联题于下联之左,如图四。

(三)屏条。屏条是指成组的条幅,也可称为“条屏”,通常是四幅为一组,构成四条屏。此外,还有六条屏、八条屏,乃至更多条的,书写形式与条幅类似,既可以每幅自成格局,又可连成一组,如图五。

(四)扇面。扇面在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折纹与折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要做出恰当的安排,如图六。

此外,还有条幅、横幅等。条幅,也叫“直幅”,装裱后称之为“立轴”,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如图二。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作品,宽度大于高度,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如图七。

第8篇

【关键词】 氟哇诺酮;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2-02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反应轻、给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等特点,尤其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抗菌效果较为理想,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得到临床广泛应用[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个别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以探讨临床如何提高此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68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品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原发病:呼吸道感染33例、泌尿生殖系感染16例、骨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11例、消化系感染8例。

1.2 方法 数据均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按患者年龄、性别及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类型、涉及器官和系统、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本组68例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9.5岁。应用氟哇诺酮类药致ADR患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2 氟哇诺酮类药致ADR涉及的药物及给药途径的分布 见表2。

2.3 氟哇诺酮类药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及附件损害29例(占42.6%),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水肿、皮肤红斑;消化系统18例(占26.5%),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7例(占10.3%),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失眠、昏迷、烦躁、局部麻木、视觉异常;循环系统5例(占7.4%),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心慌气短、血压低;泌尿系统3例(占4.4%),主要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其他6例(占8.8%),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静脉炎、视物模糊。

3 讨 论

从表1可看出氟哇诺酮类药致ADR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31-60岁发生率较高,共占61.7%;可能因为该年龄段患者多,用药机会也随之增大。由表2可知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占70.6%;因静脉给药是目前医院给药的主要途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体循环,故临床应规范用药,在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同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静脉药物的配置和操作;静脉给药时避免空腹,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以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配置时间过长、配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引起的ADR[2]。另外,氟哇诺酮类致ADR可涉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皮肤及附件为多见;患者用药期间应询问是否有过敏史,若ADR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氟哇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而广泛用于各个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用药在考虑治疗范围时应充分认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在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烟粉虱;寄主作物;发生特点;规律;江苏海门

中图分类号 S43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81-02

笔者通过系统监测发现,当前烟粉虱在海门地区主要寄主作物为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甜瓜等蔬菜以及棉花等农作物,其中辣椒、茄子、黄瓜、甜瓜、番茄、棉花为烟粉虱发生与危害相对较重的栽培寄主作物。自侵入与扩散以来,累计发生面积已经超过6.67公顷次,造成的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 000万元。从近年来海门地区烟粉虱发生与危害程度看,严重度为辣椒>茄子>黄瓜>甜瓜>番茄>棉花。

1 烟粉虱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海门地区常年栽培的茄果类蔬菜主要为辣椒、茄子与番茄,栽培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茄子、辣椒和番茄,就烟粉虱嗜好程度与选择优先顺序依次为辣椒、茄子和番茄,就具体一种茄果类蔬菜,烟粉虱则主要发生和为害于保护地状态下,可以周年发生。烟粉虱对茄果类蔬菜的为害主要分为直接为害与间接为害,从寄主受害程度可知间接为害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直接刺吸为害造成的损失。烟粉虱直接为害主要表现为成、若虫对辣椒、茄子及番茄等叶片和果实等组织的口针刺吸,大量的烟粉虱聚集刺吸亦能在短期内造成植株叶片萎蔫、植株死亡;其间接危害则主要表现为诱发煤污病和传播病毒病,煤污病是由大量聚集的烟粉虱成虫分泌的蜜露以及排泄的分泌物混合物诱发而导致的,叶片、茎杆甚至果实表面均能发生,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在辣椒与番茄上表现更为突出,在茄子上不常见。

1.1 烟粉虱在辣椒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辣椒是烟粉虱在海门地区优先选择的栽培寄主作物。从栽培规模来看,海门地区辣椒既有蔬菜基地的专业化规模种植,又有种植大户的中等规模商品化栽种,还有相当一部分则是分散农户的小面积田园种植。海门地区常年辣椒累计栽种面积在3 333.33~5 333.33公顷次。由于借助大棚等保护地设施辣椒在海门地区实现了周年栽种:冬、春季保护地栽培,夏、秋季露地种植,春末至夏初及中秋至秋末则保护地与露地均有栽种,因此烟粉虱在海门地区辣椒上全年普遍发生,但其发生程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冬季(12月底至翌年3月初)轻发生,仅局限于保温条件好的蔬菜基地温控连栋钢架大棚辣椒以及中等规模栽种、采用草席覆盖增温效果显著的毛竹大棚辣椒上;春季(3—5月)为轻发生至中等发生,主要集中在保护地栽培的辣椒上;春末至夏季(6月至8月底)则中等偏重至普遍大发生,此阶段保护地与露地辣椒上均普遍发生,春末以保护地为主,夏季全部都是在露地辣椒上;秋季(9—11月)则普遍大发生至局部暴发,露地辣椒与保护地辣椒均大发生,部分田块暴发成灾,由烟粉虱诱发的煤污病大面积发生,个别极严重田块或者大棚内辣椒因此失收减产;秋末至初冬时期(11月至12月中旬)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主要集中在保护地辣椒上为害[1-2]。

1.2 烟粉虱在茄子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茄子是仅次于辣椒的烟粉虱嗜好寄主,其始见期略迟于辣椒,发生高峰也滞后于辣椒,但是总体发生量大于辣椒。冬季茄子上烟粉虱为轻发生,主要在保护地上,由于茄子生长中后期植株间郁蔽程度低于辣椒,株间温度相对低,其上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同期辣椒(以百叶虫量计);春季仍以保护地茄子为主,露地茄子在春末开始少量栽种,此时茄子上烟粉虱主要还是集中在大棚等保护地茄子中,其虫量占茄子上烟粉虱种群数量95%以上。夏季茄子多采用露地栽培,其栽培面积占95%,另外5%保护地茄子在夏初时开始陆续被揭开薄膜成为露地模式,烟粉虱成虫从保护地环境大量迁移到露地的茄子上。与辣椒相类似,海门地区茄子种植规模也分蔬菜基地专业化规模种植、种植大户中等规模栽培以及分散农户小面积种植,但与辣椒不同的是,茄子在海门地区更多地被广大普通农户零星小面积栽种于庭院内,所以其分散农户小面积种植面积远远大于辣椒,分布范围也较辣椒广,因而烟粉虱在茄子上的分布范围与发生面积均较辣椒大,尤其表现在各家各户家前屋后非商品栽培的露地茄子上春末至中秋阶段一直查见烟粉虱普遍发生,发生高峰集中在夏末秋初(8月底至9月上旬)。

1.3 烟粉虱在番茄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海门地区番茄烟粉虱发生特点与规律不同于辣椒和茄子。番茄上烟粉虱发生主要年份为2008—2012年,以2010年发生最重,2009年之前未查见或极轻发生,2009年则为轻发生。番茄的栽种规模也与辣椒、茄子一样,主要为蔬菜基地专业化规模种植、种植大户中等规模种植和分散农户小面积种植,栽种模式主要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栽培品种以普通型番茄为主,以及保护地栽培的少量樱桃小番茄。烟粉虱在番茄上主要发生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状态下,露地状态基本零星发生或不发生,樱桃小番茄虫口密度显著大于普通番茄。因而不像分散农户露地栽培的茄子,分散露地栽培的番茄上几乎不发生烟粉虱。番茄上烟粉虱发生期主要集中在夏季至秋季,发生高峰在9月中下旬。

2 烟粉虱在瓜类蔬菜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瓜类蔬菜如黄瓜、甜瓜等同样也是烟粉虱仅次于辣椒与茄子、优先于番茄的一类重要葫芦科寄主作物。海门地区常年栽培的瓜类蔬菜有黄瓜、冬瓜、丝瓜、甜瓜(包括普通香瓜)、西瓜、西葫芦等,其中在海门地区被广大菜农与普通农民传统栽种的为黄瓜、冬瓜、丝瓜、普通香瓜以及西瓜,而甜瓜(海蜜系列)、西葫芦则是近10年在海门地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葫芦科作物。按照烟粉虱发生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黄瓜、甜瓜、西葫芦、普通香瓜,西瓜和冬瓜零星发生烟粉虱,丝瓜则未查见烟粉虱。

2.1 烟粉虱在黄瓜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黄瓜作为海门地区传统种植的葫芦科瓜类蔬菜,常年栽培面积在3 333.33公顷次,主要栽培模式为露地与保护地,其中分散农户以小面积露地种植为主,种植大户则以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等规模种植,而蔬菜基地则借助钢架大棚、温室等设施进行常年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又集中在春提前、秋延后和冬春季进行种植,露地种植集中在春末至中秋阶段,因此烟粉虱在黄瓜上也基本是周年发生。系统监测显示:保护地以春末和秋末发生为害较重,露地栽培以夏末至中秋发生为害较重,烟粉虱在不同黄瓜品种间发生无差异性。同时,由于黄瓜叶面积大,群集上面的烟粉虱虫量多,加之黄瓜属于液寄主植物,十分适宜烟粉虱刺吸,繁殖速度快,极易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2011年海门工业园区汇南村秋黄瓜从移栽至全田烟粉虱暴发成灾只有3周时间,田内黄瓜植株95%因大量烟粉虱集中刺吸为害而早衰,并诱发煤污病,造成全田黄瓜几乎绝收。在黄瓜单株植株上,烟粉虱虫态呈现一定分层分布特点与规律,大量若虫、卵及伪蛹等“固定”虫态85%以上基本都附着在中下部叶片背面,其中以下部老叶片居多;而烟粉虱成虫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叶片背面,其中以上部嫩叶居多,从总体看来整个黄瓜上烟粉虱种群呈现向上爬升趋势,即起初少量的烟粉虱成虫从其他寄主转移至刚移栽的黄瓜秧苗上发生为害并产卵,随着黄瓜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烟粉虱加速了繁殖速度,增加了田间积累量,在中下部叶片上产下的卵粒逐渐孵化,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难以准确地划分代次,孵化出的成虫向中上部转飞,下部老叶逐渐枯萎死亡,枯萎原因包括自然老化和烟粉虱若虫刺吸[3-4]。

2.2 烟粉虱在甜瓜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甜瓜是海门地区近年来瓜蔬生产中的新兴产业,尤其以海门天补农科所繁育的海蜜系列甜瓜为主要栽培品种,从2000年的海蜜1号已经发展到了2009年的海蜜5号,主要栽培模式为大棚保护地栽培,当前主要分布在海门市区周边的天补镇、常乐镇和德胜镇,2009年栽培面积为3 333.33公顷次,1年3~4茬,分为春提前栽培、夏秋避雨遮荫栽培和秋延后栽培。2004年烟粉虱开始在甜瓜上零星轻发生,2008—2012年甜瓜上烟粉虱虫量逐年累积加重发生与为害,尤其2008年之后常乐镇中南村、常中村以及德胜镇的贤高村甜瓜专业种植基地内甜瓜上烟粉虱呈现普遍大发生至局部暴发态势,给当地甜瓜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与黄瓜不同的是,烟粉虱在甜瓜上为害不但造成植株叶片萎蔫、诱发叶片煤污病,而且由于甜瓜糖分高、汁液甜,其在甜瓜瓜果上也进行刺吸为害,造成网纹甜瓜网纹显露少、外观色泽差,并且诱发果实表皮滋生煤污病,使甜瓜成为“黑瓜”,商品性与实用性大为降低。因为甜瓜种植均以保护地进行栽培,所以甜瓜上烟粉虱发生也都处在保护地状态下,环境条件适宜、食料充足、营养丰富,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现象更重。甜瓜上烟粉虱周年发生峰此起彼伏,其中以春末和中秋为显著,中秋峰虫口密度相对更大,2010年春末峰成虫平均4 658.7头/百叶,最高达14 600.8头/百叶,中秋峰成虫平均8 278.5头/百叶,最高达24 650.2头/百叶。

3 烟粉虱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与规律

2009年烟粉虱开始在海门开发区、海门镇棉花上发生与为害,当年发生面积达333.33 hm2;此后由于虫量连年累积,被动扩散,至2007年秋季烟粉虱在棉花上的发生范围已波及海门市辖区内23个乡镇、场棉田,截至2010年10月烟粉虱在海门地区棉花上累积发生面积超过5.33万公顷次,其中发生面积相对较大的乡镇主要分布在海门市区周边乡镇如开发区、海门镇、常乐镇、三厂镇、德胜镇以及麒麟镇,前5个乡镇是因为其范围内均有规模化设施茄果类、瓜类蔬菜基地分布,麒麟镇则是因为其境内分布有规模化鲜切花非洲菊基地,这些乡镇内的茄果类、瓜类以及非洲菊等烟粉虱嗜好寄主园艺作物的栽种为棉田提供了大量的烟粉虱发生虫源。海门境内其余乡镇棉田烟粉虱的普遍发生则是由于烟粉虱逐渐被动扩散的结果,其中主要助推其扩散的动力来自当地夏秋适宜的热带气旋(台风)产生的气流带动。烟粉虱在海门棉田发生分布因乡镇而异,海门市区周边乡镇如开发区、海门镇、常乐镇、三厂镇、德胜镇以及麒麟镇等范围内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依据离虫源田(蔬菜及花卉基地)远近而呈梯度分布,离大棚蔬菜、花卉基地越近,棉田虫口密度大,平均虫量为6 246.5头/百叶,最高虫量达到18 275头/百叶,离大棚蔬菜、花卉基地越远(超过1 km),棉田虫口密度显著降低,平均虫量为848.1头/百叶,最高虫量仅为1 220头/百叶。其余乡镇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大小较为均匀,个别区域内由于夏秋季栽培有较大规模的露地茄子、辣椒或者黄瓜而使得附近棉田内烟粉虱虫口密度亦高于其他棉田。烟粉虱在单株棉花植株上发生亦具有虫态分布层次性,卵、若虫及伪蛹等固定虫态附着中下部棉叶背面,以中部叶片居多,其成虫一般则在中上部棉叶背面刺吸为害,以上部嫩叶和中部叶片居多。由于夏秋季气候和棉田局部环境条件适宜,加之棉花生长旺盛、营养丰富,烟粉虱繁殖迅速,世代重叠现象也较重,大量的烟粉虱聚集为害致使植株棉叶萎蔫、枯黄,并且同样也诱发煤污病,特别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吐絮阶段,烟粉虱在棉田虫量累积呈现大暴发态势,全田棉花棉叶黑糊糊、表面布满煤污,削弱了叶片光合作用,严重受害植株甚至棉桃、棉絮上也沾满煤污,大大降低棉花产、质量。系统监测显示:近年来,烟粉虱在海门地区棉田发生呈现单峰,发生危害高峰在国庆节左右,峰期约持续15 d。

4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肖义芳,赵琼,等.烟粉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2(3):45-46,48.

[2] 桑芝萍,金建国,赵建,等.烟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长江蔬菜,2011(19):42-43.

第10篇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体现了安全法律法规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属于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的范畴。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以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法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安全法律法规的特点、规律以及体系结构,能够表达安全法律法规在运用、实施、监督、管理等过程中的普适性基础规律。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体系结构作为安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1)人的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是约束并规范人的行为,确保系统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有利于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物的状态。作为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作为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隐患进行监督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约束物的状态有利于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构建。3)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属于人-机-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环境对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环境应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安全法治原理是指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法治原理发挥其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危险有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法治可以消除人治的多种弊端,明确权利责任,使安全管理高效、合理。安全法治原理与依法治国一脉相承,均是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维护系统的稳定有序,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降低制度本身的效能,进而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危机。安全法治原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得不到贯彻实施、监督监管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1)安全法治的原则性。原则性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逻辑性等多项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法律法规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合法性则是表达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尊重与认同;合理性原则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性原则表达了其他原则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在运用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依靠逻辑思维提炼安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安全法治的至上性。安全法律法规至高无上,它是评判系统中所有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系统中任何成员都必须在安全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都得受到相应的制裁。简言之,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安全法治的普适性。安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和个别化。另一方面,安全法律法规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监管,避免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从而保障系统秩序的稳定。

2.2安全规范原理

安全规范原理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并约束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法律实施环境的行为准则。安全规范原理主要是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法律管理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安全指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4个方面的作用。这4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状态,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规范原理可以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1)规范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的行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规范原理具有指引作用,将为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起到积极的作用。2)规范物的状态。基于安全规范原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使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达到协调统一。规范物的状态中的“物“,包括各种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进而促进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3)规范环境的状态。环境既指系统大环境,又指法律实施的环境。保障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有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还要有非常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力行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工作,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状态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安全标准化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辨识并消除危险源,使人、机、环处于安全状态,促进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高,进而促进安全法学、安全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确保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操作性均较差,甚至有些方面暴露出专业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全面性。安全法律法规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体系,但是部分行业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体现本行业当今的发展现状;同时,安全法律法规应该集中立法,不应出现体系建设分散的状况,只有保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安全。2)系统性。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安全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反作用于安全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系统性不强而导致的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3)强制性。强制性可以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增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效率。安全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慑力和权威性,才能更好的为整个安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2.4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法律法规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通过安全发展原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传承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同时又可以根据其原有的基础性结构再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修订、补充、废除部分安全法律法规,从而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法律法规原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发展原理不仅要根据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法律法规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对人的行为进一步管理,尽量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发展原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保持创新性。创新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竭的动力,是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方法。创新不只是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创新,更要求在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层面上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从而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增强先进性。我国的一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应对法规标准的世界化和标准化。不论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均应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先进性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是安全发展原理的重中之重。3)相似和谐性。相似和谐性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性能,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相似和谐性对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性质对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核心原理中的发展原理、规范原理、标准化原理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构建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有学科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趋势模型作参考,为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纲领性指导。2.5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轮型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该轮型模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统一整体。其次,该轮型模型内部共有4个子系统,围绕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运转,共同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最后,每个子系统又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通过系统工程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该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可以为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条核心作用原理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体系建设,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创新。4条核心作用原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深刻内涵,对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理论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为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学的发展。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霍尔方法论是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研究方法[10],其中,三维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霍尔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特点是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被弄清且目标非常明确。霍尔方法论结构如图2所示。1)时间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到更新共经历了7个阶段,这7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紧密衔接在一起。2)逻辑维:将研究工作过程展开,从摆明问题到决策实施共分6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专业维:专业维又称知识维,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涉及的专业知识各异。专业维是为了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把目标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分析、辨识、处理及解决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方法。通过专业维、逻辑维、时间维三个维度对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吻合,故将霍尔方法论应用于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参照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并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1)时间维:针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共分为安全规划、设计、运行、更新4个阶段,形成一条闭环回路系统,根据时间维的4个阶段分析并处理问题,更加合理有效。2)逻辑维:如图3所示,从摆明安全问题到安全措施实施共7步:摆明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目标、系统安全综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安全措施实施。从逻辑维的角度处理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环环相扣严谨有效。3)专业维: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不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学都是以系统工程为核心,并围绕其展开。其中安全法学是重点,安全法律法规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安全法学的专业角度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4)环境维: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系统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5结论

第11篇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教学的特点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入手,通过对物流法律法规这门课程必要性进行分析,简单阐述了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并提出了对该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流法律法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78-02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高职教学特点及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必要性分析

根据教育部2011年12号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必需够用性。二是高职教学的课程结构针对性要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这就需要在进行内容选取时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三是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重点强调实践性,这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要把学业与就业紧密结合,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四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具有灵活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和谐发展,实现专业、就业的贯通。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物流行业要良性发展也要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也要熟练掌握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只有在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熟练运用运作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利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物流法既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广大从业者完成岗位职责必须了解与掌握的职业必修课。完善的物流法体系使物流业运作流畅,而对物流法的掌握则会大大提高具体物流活动的安全性,规避风险,提高效率,从而有利于微观主体利益的实现。物流法律法规是一门具体介绍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相关法律法规的课程,它既包含法律基础理论,又有实际应用能力,是学生从事现代物流业务操作活动必备的知识,对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应用是学生必修的技能。其作用是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现代物流业务所遵循的常用法律法规有基本的认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21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课程设计理念应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课,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物流运作中的基本法律法规,具备查找、解释和运用物流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与基本规则、依法参与物流活动的工作能力,对具体的物流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具有判断分析能力,强化法制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助理物流师标准的相关要求。

22分析教学对象,了解教育需求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主要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些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具体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学习动机不明,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23融合“物流”与“法律”两大主题,选定教学内容

物流法律法规是介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法律规范,课程总体设计要融合“物流”与“法律”两大主题,要以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由于物流行业的经营和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庞大,所以课程结构的设计要以现代物流活动中所涉及的常用法律法规为主线。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充分考虑了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先进行物流法律法规基础的认知,然后将其工作任务分解为物流市场主体的设立与组织管理、物流运作中合同签订与履行、物流运作业务法律与规则的认知、国际物流运作业务法律与规则的认知、物流活动中保险法规的适用、法律纠纷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几个工作任务,以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现代物流业务运作中常用法律法规与规则。其法律法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法基本理论、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物流采购、运输、仓储法律制度、物流保险法律制度、物流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运输。重点放在民事法律行为与、合同法及合同法中保管、储存和运输等。

24灵活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要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思想设计选用教学方法。在课程各项目模块中相关知识与能力训练均围绕项目实施或任务完成而展开,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探索适合高职物流法律法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①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设计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相互辩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分组讨论法,老师给出案例作业,分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形成集体项目成果,相关知识在讨论中得到了强化,专业素养在讨论中得到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小组研讨和协同作业的学习方式,广泛应用启发式教学、竞争式教学,可以较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判断、思考、团队合作能力,最终达到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③模拟法庭教学法,学生在了解案情后分配角色,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完成整个案件的处理,这是一种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直接面对法律实践问题,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转化为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知识的一种方法。

3结论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不成体系,该课程性质决定了对教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各环节及流程知识,具备运用法律解决物流在各岗位发生的纠纷和争议的能力,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在课程教学中要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自主型、竞争型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潜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思考[J].职教通讯,1999(6).

[2]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法律法规;管理能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在管理方式还是在管理理念上,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能力的高低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开设经营的整体运作是否能够有序进行。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能力,就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我国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中小型企业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较为主要的管理环节。一个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物内容管理水平的高低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这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我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制社会,对法律法规相关事务进行管理也是我国各大中小型企业严格遵循国家依法治国基本理念的象征。经过多年以来不断的借鉴学习和实践探索,石油勘探企业在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的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由于我国相关工作以及技术人员对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研究经历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在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现象。管理机构的配套设置不够健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有待提升以及管理工作协调方面的局限性等,都是我国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矛盾现象。

三、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1.法律法规工作的开展立足石油勘探业务与基层在职员工

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与律师事务所以及各种类型法律机构在开设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事务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提供适当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日常生产、销售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是一个企业、尤其是石油勘探企业对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最终工作目标。

因此,企业内部负责法律法规相关事务内容管理工作的工作人T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和加强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的工作能力,就要将相应法律法规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的立足于企业自身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上。与此同时,以石油勘探企业工作于基层前线的在职员工作为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主体针对对象。必要时,负责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不定期的法律事务培训,为提升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2.建立健全符合石油勘探企业运作特点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

除了准确掌握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工作开展的立足点之外,企业内部负责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加直接有效的加强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管理的工作能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能够全方位符合石油勘探企业运作和发展特点的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机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经营规模较小、在企业内部发挥的作用以及占据的发展地位较为低下等,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石油勘探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显著和突出的问题和弊端现象。个别的石油勘探企业甚至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可想而知。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石油勘探企业内部,根据具体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法律事务难易程度的不同,为相应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设立不同的管理层次。各个管理层次之间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的协调运作将最大限度的实现和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事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3.保障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全方位发展

最后,石油勘探企业负责法律法规事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能力,就必须全面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朝高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企业内部法律法规工作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以最终实现石油勘探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最终工作管理目标,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将企业法律法规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变成能够有效帮助石油勘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发展决策的辅助工具,并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一系列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只有相关工作人员以事实为最终依据、以法律为管理的准绳来开展自身的管理工作,才能最终实现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发展。

四、结论

企业法律法规的管理是在企业整个管理和运作众多工作内容之中较为关键和主要的环节。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工作能力,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发展趋势。只有企业负责法律法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提升法律法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正确的管理理念,最终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祖华. 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商贸,2013,08:59-61.

第13篇

关键词: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而,食品企业的生产和监管等岗位以及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都急需大量具有食品法律法规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知识、食品质量与安全基础知识,能够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的质量检测、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督管理的优秀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所以,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等知识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就凸显重要。但是,在课程教学上,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主要以标准介绍与法规解读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方式单一,所以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根据专业需求,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我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规的主要条款,熟悉常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食品标准,能查阅、解读、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能编写简单的食品企业标准、食品流通许可等相关文件,了解国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国际和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标准化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标准、食品企业标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促使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及时的修改,所以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课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要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站的有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三、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互动少,授课效果较差。根据该课程的性质特点,采用多种授课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音像、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选择典型案例并以恰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甚至让学生作为案例定的角色进入实践场景进行体验,通过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授课时可以案例开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提问、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引出所讲内容。例如,在讲解《食品安全法》时,以“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为例,由事件造成的危害入手,引领学生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触犯的法律以及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团结合作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通过发言,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不断提升。

2.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本课程中,主要指以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在实践中良好运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产品质量法》时,以“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为例,提前把模拟法庭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分工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将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条文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模拟法庭的现场。此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法是指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教师”完成课堂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讲解国际食品标准时,先把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不同国家的食品标准,而后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把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和教师。每组授课完毕,由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对讲解内容、授课水平等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企业参观实习、社会调查、情景剧表演、交互式教学等形式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传统的考核方式以“一卷式”的终结性考核为主,此种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讲授轻互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所占总分的比例分别为40%和60%,其中形成性考核的方式由平时纪律(5%)、平时学习表现(作业5%、模拟法庭15%、情景表演10%、角色互换10%)、社会调研报告(10%)、企业参观作业(10%)、自主学习(15%)、专题讨论(10%)等形式组成。

五、结论

根据课程授课任务和特点,通过整理教材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课程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国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8,8(10):66.

[2]彭云业.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提高法律人才素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62-64.

[3]张毅辉,曲升霞,顾龙涛.模拟法庭在法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5(2):61-65.

[4]陈新东,慕玉东,王娟等.角色互换法在分子病毒学教学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69-1170.

第14篇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若干改革建议,以期能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素养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测绘法规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Y2014A03);防灾科技学院第6批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峰(1979—),男,山东泰安人,工学博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7年3月1日,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开始建立注册测绘师制度。2011年4月开始举行了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试设置了《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和《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3科考试科目[1]。其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设置目的是考查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解决测绘实际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考试课程的设置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各高校开始陆续开设与《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相关的选修课程。但是,该课程开设时间短、综合性较强、教材不统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1.1 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属于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除涉及测绘法律法规、测绘标准规范、测绘管理和测绘监理内容外,先修课程有《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GIS原理及其应用》、《gps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数据库原理》,先修课程为该课程的学习做前期准备。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学科交叉性明显,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测绘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2]。

1.2 知识更新快

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测绘法律和法规等法律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必将推动测绘生产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测绘发展的今天,测绘仪器设备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技术方法也在逐步发生变革,这也就要求该门课程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要求,融入最新的测绘技术和理念来更新教学内容。

1.3 理论性强

课程涉及到的测绘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重要性规范文件多达24部,法律规范和制度较为完善,是测绘人员从事测绘活动和进行测绘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法律法规相关的概念和条文的概括性高,记忆性内容多,需要仔细咀嚼消化才能透彻理解。

2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内容繁多,讲课乏味

课程包括了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部分,包括了15章内容, 内容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测绘法律法规内容。该课程又属于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学科渗透性强。在讲授测绘法律法规时,很多条文需要硬性记忆,理解记忆的内容少。该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大量的知识点,课程文字叙述内容多,很难直观、全面地表现出来。如果课上一味教条式地读念课本内容,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学生也会产生厌烦、厌学的不良情绪,从而产生不良的教学后果。

2.2 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缺乏

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且理论知识丰富,不像其他测绘课程一样可以直接操作测绘仪器,更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揣摩理解,很少有条件带着学生深入测绘现场长期进行锻炼。如果没有实践内容的加入,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3]。

2.3 教材缺少,教学困难

当前的教材主要有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的《测绘法律法规与测绘管理监理》、《测绘法规与管理》两本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参照注册测绘师制定用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对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测绘人员来讲,还能结合测绘工程实际来理解,而对学生来说却缺少测绘实践经验,理解难度很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教学方法陈旧,学习兴趣低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如果该课程直接以灌输为主,即使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消化课堂内容,这样会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下降,学习动力会持续减弱。

3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需要结合测绘项目实践和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上尝试改革,以期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1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随着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而产生的,因此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掌握这些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推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良性运转,同时也是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必备条件。课程的内容应该顺应注册测绘师制度,贴近测绘工程实践活动,主要以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项目生产管理为主,兼顾测绘监理的内容,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3.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原有多媒体加板书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师生换位教学法、课堂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可用2006-2011年的测绘十大违法案例来讲解测绘法律法规部分,并兼以课堂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测绘生产项目管理部分可以让学生试讲,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完成,一方面试讲的学生会在课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让他们体验教师讲课的过程。针对每堂课的内容加入适当的练习题,练习题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同学们的课堂知识点印象。

3.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引进具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逐步形成具有丰富执业实践经验的师资结构。同时,需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测绘项目的工程实践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测绘项目的过程来不断增长自身的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和项目组织规划管理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通过复习增长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将注册测绘师的有关经验贯彻到教学活动中。

3.4 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虽然《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强,但仍然有部分内容可用作实践教学。其中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有:以我校购买测量设备的招投标为例,要求学生尝试编写一份投标书;结合暑假校园测图实习编写一份校园地形测图的测绘合同、测绘技术设计书、测绘技术总结和测绘工程经费预算和测绘成果检查验收方案。

3.5 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信息量丰富,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完全表达出该课程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及时上传一些与(下转第155页)(上接第79页)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视频和文档、最新的测绘技术和设备的视频和测绘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这些上传资料可以增长才干、拓展知识面并开发思维。课程资源平台还应注重题库建设,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内容,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辅以适量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的试题作为练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4 结束语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伴随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其课程特点决定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需要重新考虑其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等综合手段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讲课乏味无趣、学生消极被动的现状,使得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熟悉测绘基本法律法规,依法从事测绘管理和测绘工程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测绘活动,为将来成为懂专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海平,陈兰兰,郭钟群,等.面向测绘新体制的“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3(6):104-107.

[2]余旭,王国辉,张兴福.测绘工程专业“测绘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科学,2011,36(4):263-264.

第15篇

关键词:消防;消防法;法律;法律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ir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of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ir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our current system of fir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reform the fir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in china.

Keywords: fire; fire protection; law; leg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D92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追溯到几千年前我国消防工作就已经开始实行了,相应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也就随之形成。在1998 年 4 月 29 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这也是我国消防的基本大法,为后面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法律保障。到后来建立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9年有对现行《消防法》和公安部令规章进行了修改,又从消防工作全局和行政监督管理者的角度来规范了开展消防工作的具体法则。下到各地方的消防法规和规章,上到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的形成,共同组成了我国当前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执法的层层深入,使得消防法律法规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突显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目前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良好有效的消防环境,预防各种火灾及火灾隐患的发生已成为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保障。

二、目前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我国消防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不被重视。

消防法只是各部门中规定的特别行政法,主要是对国务院及各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建设、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所进行的消防行为进行规范,在我国暂时还没有一部可以规定国家机关消防行为的组织法,因此,在具体实施消防法规时很难进行,容易出现国家机关的行政部门违反了消防法而得不到相应法治的难堪局面。

2、我国消防法体系设置的内容不广泛。

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内容涉及面不全,现行《消防法》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消防法律责任主体主要有机关、企业、团体、事业等单位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和公民,对于目前火灾隐患比较突出的“九小”场所则缺乏有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3、我国目前消防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某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太抽象,太过于笼统,真正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其次是消防行政处罚的罚款数额规定不科学,没有综合考虑各地经济主体的实际差异。再就是消防法中对各职能部门的消防履职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在对公共消防安全的建设、管理及维护上都没有提供可靠法律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具体对策

1、重视消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我国宪法中确定的民主和法制的原则,对任何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都一定要有法可依。所以,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消防工作的特点,并参照国外或台湾等地区的做法,加快制定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组织法》出台。要明确各行政机关和消防机构之间的职责和联系,要重视消防法在我国宪法中的重要地位,要制定出相关的公安消防机构管理体制来适应行政机构改革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进一步增加我国消防法体系设置的内容

从目前的消防法中得出,各行政单位内部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增加我国消防法体系设置的内容,尤其是在消防行政中相对人的职责要加强加大,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就目前我国消防法律体系不健全,总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不管是各行政单位还是个人对消防安全不太重视,在履行消防执法时没有足够的安全职责,一旦出现消防安全隐患,单位进行行政追责的不多,再说一般要进行行政处分还得等消防部门查出相关的消防问题才能加以追究,这样就很难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和责任人的职责。因此,要加大我国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的立法,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并把消防教育也归于国民教育中去,要求各单位和个人能应付消防监管的工作,保证消防安全。同时按照违法必究的宪法要求,限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不力被处罚救济的时间、途径,制定国家行政机关违反消防组织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等。

3、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规章,提高监督执法水准

要想完善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就要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自身的素质。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消防监督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在执法过程中监督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对于重大火灾隐患及大型工程建设等就很难开展,因为这需要一批较高专业素质的执法人员去进行,万一监督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不高,就很容易造成业务中断,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为了满足国家法制化进程的需要,因此,对消防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也就越高,要不断完善监督执法的规章制度,还应提高执法监督的水平,来确保执法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4、不断提高消防技术标准

按照行政立法实用化要求,在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就要针对每一消防行为,确立每一行为的模式和消防技术标准,要出台相应的高性能化的防火规范,要使消防技术标准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的与国际消防技术标准靠拢,以此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建立相关的消防评估的法律文件

在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除了要建立相关的法律,还应建立一定的评估法律文件。评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很多,要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来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来为消防实践服务。一般的评估方法有:预先危险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故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等。

总之,我国要建立健全的消防法律体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步来进行、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聂传红, 关于我国消防法规体系立、改、废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4.12.:27- 29.

[2] 孙辉, 韩杰, 关于消防执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J] 武警学院学报2004.10:2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