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劳动教育的课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习阶段;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教育也随之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我国的教育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广大高校中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很多高校虽然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待提升。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根据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一项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带领在校生进入社会,深入工作岗位,依靠社会的力量完成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实习劳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经验、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一、实习劳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实习劳动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对接的平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能力对病患的日常生活护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做出反应,为病人的康复提供必要的服务,为医生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实际需要,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一)实习劳动是理论知识教育与工作岗位结合的重要环节。教育理论所提出的中心问题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深刻地反映出高职教育的本质规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有担当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康复质量,对于社会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是向新一代人才传授理论知识和经验能力的过程,若仅有理论依据而轻视实践,则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学生虽然有着满腹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将其与工作实际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劳动是实现学生理论与知识结合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从学校迈进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在护理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或认识的误区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合格护理工作人员。(二)实习劳动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以实践为主,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受到丰厚的待遇,往往养成了怕苦怕累的习惯,劳动观念不强,而护理行业又是劳动强度相当大的一个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强化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面对社会的挑战。(三)实习劳动可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开始逐渐提高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积极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要求,而通过实习劳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感受到奉献社会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时代青年。(四)实习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医院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历和临床护理经验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积累工作经验的主要机会和来源也就在实习劳动这一环节。因此,在劳动实际中积累经验,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更加快速的适应护理工作的岗位,提高就业率。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价值弱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现阶段,大学生大多数出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对孩子优厚的待遇和功利主义心理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不愿意吃苦,从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不强。(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模式单一。大多数职业学院将专业技能的教育列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劳动本身的教育,缺乏利用劳动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养和刻画的意识,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仅仅采用传统的说教教育,不能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过程中,无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更有甚者采用粗暴强制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方式。
三、在实习劳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实习劳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和就业素质,就需要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学生不怕吃苦,谨守初心的作风,并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临床护理行业。通过实习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护理工作对于病患康复的重要性,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解,从思想上做到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珍惜学习的时光,为正式迈向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纳入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但对学生毕业所需要的实践学分要求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在第一个学年就可以轻松完成毕业所需要的社会实践劳动学分,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对学生实践劳动时间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找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并利用好志愿汇等网络APP对学生的实践劳动进行管理和登记。例如,在当地的图书馆做志愿图书管理员、为当地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给当地福利机构捐献物品等等。在实习劳动过程中,要精选适合的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获取最新的学生实践情况和数据,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对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督促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二)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岗位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对毕业生的劳动能力、职业道德、诚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就放到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劳动道德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对于护理工作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医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并且承担有一定的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极易引起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上述几点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自我表达等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其所从事的岗位。学校可以组织实习生定期下基层、进社区开展劳动或者义务活动,也可以邀请医院中优秀护士实行劳动交流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三)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社会劳动期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工作,能为内心带来极强的震撼,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晚上可以在学生总结工作经验之余,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正式进入企业后可以尽快融入集体中,建立感情,更好的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细致的护理服务。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劳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实习劳动环节的重视,在实践中完善实习劳动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出实习劳动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担当的医疗护理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徐嘉玲.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护理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62~63
[2]刘素芹.江苏省卫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4
[3]储珍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9:287~288
[4]张娜.民办高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9,23:121~122
[5]高洪贵,张永杰.服务型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范研究[J].三晋基层治理,2020,7
[6]梁佩佩,沈宝国.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分析和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
[7]胡莹瑾,吕丽,胡月阳,狄娜,李艳,李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
[8]张丽肖,李丽娟.云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
【中图分类号】G635.1
古语云:伯牙鼓琴,六马仰听,秦青引吭,响遏行云,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千古流传的佳话,彰显着音乐的魅力。我有幸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感到幸福和愉悦;而今我又步入班主任园地里默默耕耘,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助手,组织和建设班级集体引航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担负起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班主任工作和音乐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热爱班主任工作是我的工作基础和前提,我尝试着把音乐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既能发挥我的专业优势,又能开拓一条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新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一、德育的园地盛开音乐之花
《论语》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意为:"乐以冶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孔子阐述音乐对人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标》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可见,音乐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爱党爱祖国教育是德育中心任务。每周一升旗仪式听《国歌》时,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非常重视这段黄金时段。我认真向学生讲《国歌》时代背景,作者聂耳生平,歌词中我们中华民族于危亡中,奋起求存意义,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学生在升旗仪式上,格外肃立庄严、目光充满激愤,树立了历史的忧患意识与时代的责任感。
二、智育之树常青音乐雨露润无声
法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
人的大脑右半球称为"音乐脑"。负责情绪、情感、审美、音乐等项目,音乐是听觉艺术,使听觉感知音色的调性、力度、节奏等各种变化,启发思维,增加知识,感知文化,学习音乐是开发右脑的重要途径。
1、重视歌唱比赛机会,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例如:学校组织歌咏比赛,我选择《保卫黄河》曲子,采用齐唱、轮唱演唱形式,演绎这首抗日歌曲。我让学生合唱时,既要注意看指挥,又要注意自己与其他声部合作,训练了注意力:观察老师的表情示范,观察同学们的伴奏情绪,指挥者的动作,来修整自己演唱。训练了观察力;借助想象,还原游击健儿端土枪、挥刀矛,在青纱帐万山丛中,为全中国战斗壮丽场景,训练了想象力。
2、音乐课标要求:音乐是人类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通过音乐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潜质。我有意识用音乐锻炼学生记忆力。同时,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例如学唱《七子之歌》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闻一多作词背景、作品产生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唤起对祖国和澳门的爱,和民族责任感,仿佛看到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发展了音乐创造性思维。
三、体育飞翔音乐插上翅膀
体育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要方面。而音乐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学生各种压力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学习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等心理状态。
我向学生推荐一些健身功能乐曲,每天早晚自习我坚持让音乐课代表,用录音机播放几首让学生健身。消除疲劳:德彪西的《海》;促使注意力集中,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激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对生命珍视;对人类健康的崇尚;对竞技体育的喜爱。
四、美育的天空音乐架起一道彩虹
音乐课标说,音乐以审美为中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和鉴赏美。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撼动人们的心灵。
1、我通过音乐教学,寓于班主任工作中。在唱歌、器乐、欣赏、创作等一切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把自己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感染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音乐语言,理解音乐的内涵。
2、我班开展"美的歌曲"宣传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舆论工具,把美的歌曲,每周一期,词谱都写出。分类进行。把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展示出来,美化心灵。
五、劳动教育的土地洒下音乐之光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内容之一。我把音乐引入劳动教育中,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效果显著。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我相信,班主任能把这艺术王冠,在实践中不断的运用和思考中打造提升,去探索去开拓,班主任工作定会谱写一首新的颂歌。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学;迁移综合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本文认为应根据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既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封建社会,对19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学《故乡》,我们可以迁移我们现在火热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可使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二、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对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赞扬,这些话很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文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谆谆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让学生更觉人物的真实可感,易于从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三、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四、情景创设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促使感悟或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增强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
五、求异创新法
关键词: 小学劳技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1.引言
小学生在劳技课堂中可以对劳动有更深的理解及培养自己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是小学教育与学生劳动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劳动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及间接让其理解体会劳动人们的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劳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应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质、意志力、情操及自身审美观、鉴赏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新课标不断强调的内容之一,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改善传统的教学过程。
劳技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劳技课程对小学生实践性的要求及个人操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此外小学生的整体心智水平都不是太成熟,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用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语言,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劳技课程当中很多操作动作都需要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示范,这就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水平要尽量高,争取每次示范标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老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不能一味地求准确快速地完成,应该将整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演示给学生看。对于一些重要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尽量多地演示几次。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加深学生对整个劳技课程内容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小学劳技课程知识和学习劳技课程的技巧。
2.2转变传统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自己充当引导者和督促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在劳技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2.1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
劳技课程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整个劳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劳技项目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学生得到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小学生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成就感对于激励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常重要,随着成就感的不断增强能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小学生兴趣的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小学生内部的创造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2.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投入不断增加,小学生的劳技课程种类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投资,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信息量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整个多媒体的效果非常好,其中包含的很多木偶类型的画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要讲的课程在网上特定地搜寻出一些相关资料,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要学的内容。
2.2.3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所有课程当中,劳技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本学科的优势,如果在教学当中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整个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利的。
3.教学单位要重视对于劳技课程设备的完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劳技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自己实际动手,小学生的实际动手都是在劳技课程的设备上进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设备,小学生怎么进行良好的动手锻炼呢?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增加对整个小学生劳技课程的投入,使国家对小学生教学的投入资金准确到位。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引进更全面的设备,这样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劳技教师一定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我们国家的“小树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4:134.
高中美术本土资源有效整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实践的新课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不但要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努力开放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中的人文、地理等文化资源,巧妙地应用到美术课堂中,从而丰富美术课堂,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创作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传统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成为“副科”,教学中出现了挤占美术课的现象。而在新课改下,美术的审美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美术课重新回归正轨。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的自然教育法,儿童所要培养的艺术素养,不是简单的模仿成人已有的生活经验,而是通过自己去感受,他们所要体验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授的过程。从卢梭的教育理念中不难看出,美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以生活为基础而让学生利用美术理论来进行创造的过程。为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本土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以“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教学为例,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山亭地区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感受陶瓷之美,培养学生关注家乡文化,欣赏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激起他们以本土资源为素材进行创作的热情。
枣庄山亭地区历史悠久,本土资源丰富,山亭伏里土陶产于枣庄西集镇伏里村,相传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本土资源,通过本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本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不仅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也不断深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过渡到探究模式,“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对本次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通俗的说,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科学,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一种服务,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服务产品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山亭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尤其在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正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最佳资源。如家喻户晓的柳琴戏、皮影戏、花棍舞、山东快书,赶庙会等活动,都已经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趣事了。因此,我们因势利导,开发设计了《戏剧人物化装会》《皮影戏面面观》等校本美术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中,我们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步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技能(如学唱山东快书、学做皮影等);同时收集资料,利用学过的相关美术知识技能开展探索活动;最后,通过营造当地民俗活动的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示活动成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既接受了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薰陶,实现了多个层次的综合。家长们看到美术能反映当地的民俗风情、能对学生进行热爱社区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了人文精神,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寄予厚望。
三、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体验艺术作品的创造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山亭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农业物产丰富。在农田或山头里面,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农业副产品。如打过麦子剩下的麦秸;随处可见的各种形状的石头和树根,等等,这些东西如果好好利用,也是一种丰富的美术教学媒材,利用它既省钱又易找,还能变废为宝,一举几得。为此,我们就地取材,开发了一系列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的校本课程。如《麦秸画》《微型盆景的制作》《变废为宝――根雕》《彩色石头》,等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通过自己的心灵手巧,体验设计制作的价值和欢愉,体验劳动的乐趣,这是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成功实例。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自然、文化、习俗等资源,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君.拓展与延伸――开发本土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方法与策略\[J\].美术观察,2010,(06).
\[2\]丁晓东.关于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6,(05).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德育;生命;教育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又对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以鼓励学生上职校学习,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职业教育的前景一片向好。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语文课在教学中所占比例有限,同时职业学校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语文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我国丰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中,语文教育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必须正确看待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培养某一专业技术为主的教育。所以,学生也往往会以“我是来学技术的”为由而轻视甚至忽视语文的学习。有的学校甚至干脆把语文作为一门副课来安排,提出所谓的“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观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何谓“理论够用”?如果说能说普通话能认字就可以的话,那么在职业学校中完全可以不用开设语文课了。
事实上语文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和审美水平,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历来为人们所公认。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有共同的规律,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它不仅仅具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水平和能力的工具价值,同时还具有弘扬人类和民族的优秀人文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人文价值,而高素质的劳动者绝不是只会对某种机器的某种技能的进行操作。
二、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课,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交际工具
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交际能力。语文作为母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文在训练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就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职业学校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要靠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竞争也就随之而来。试想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三、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作为文化载体,传承了人类和中国的文明和文化,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所以语文课教学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即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中国优秀文明和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意识,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
四、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塑造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足见良好的品德是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首要必备条件。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语文教学也有条件进行品德教育。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形神兼备,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闪耀着人伦、道德情操的光华。有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是道德的化身,是道德人格的楷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道德资源,积极地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
五、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生命意识,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二、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
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
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 品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64-001
新课标《品德与生活》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把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活动化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性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从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如教学《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我紧密结合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不强、放学途中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在路上逗留不按时回家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放学后是否有家人来接?是否在约定的地点等家人来接?如果没有家人来接应怎么办?这些都是上学儿童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说说自己的做法,在他们现身说法中学生就会明白了,放学后不应在路上逗留,要按时回家,免得家人担心。这就促使学生主动自己回家,试着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活动化教学的课堂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把思品课中的明理过程寓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中。
1.在辨析中明理
哲人说:“真理越辨越明。”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摄取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分辨正误。例如在教《真正的勇敢》时,联系学生中的哥们义气、打赌、玩危险游戏等实际情况,拍摄一组辨析题的录像或照片,启发学生展开辨论:(1)小刚、小强课间在玩危险游戏;(2)小芳协助大人救起了落水儿童;(3)小明、小东在赌谁会开汽车;(4)小英看见狗吓得直哭,小宁赶走了狗,抱起了小英。说说谁是真正的勇敢?为什么?学生通过辨析讨论,懂得了“真正勇敢”的含义,分清了“冒险”、“蛮干”与勇敢的本质区别。这样,学生不仅澄清了模糊认识,正确理解了道德概念,而且提高了道德认识。
2.在游戏中明理
游戏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低年级儿童想表现自己的愿望,是培养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如教学《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可组织学生开展“投沙包”、“丢手绢”的游戏,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玩得快乐,休息得好,并懂得了在课间活动时,因为全校同学都在活动、游戏,在活动时要想着大家,不要顾了自己而妨碍别人的活动。实践证明,教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自我服务性劳动、文明礼貌言行等内容的课,运用游戏实践法可使本来比较单调乏味的带有强制性的品德教育增加趣味性、娱乐性。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3.在体验中明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所明白的道理一般是通过讨论、传授得来的,如让学生亲身经历,则不言自明。如教学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用品,爱惜课桌椅一类课文时,可组织学生参加农忙,或参观文具用品的生产制作过程,或观看电视录像,直观地感受课桌椅的生产过程,这样学生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教学要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关键词:“洒扫应对”健康坚强乐观
你发现周围的小孩会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你发现小孩好吃的东西时会与他人分享吗?你发现……这些现象看似平常,但是恰恰这些简单的行为和习惯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事,是孩子道德完善的基础。然而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子女的教育问题却越来越令人堪忧。
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在全国教育系统对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的时刻,我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洒扫应对”出自宋朝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酬答宾客。洒扫应对教育,即洒水扫地这些日常家务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自理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有担当的人,有理想的人。作为教师又为人母的我,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教学中都十分注重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争取尽最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自理能力、有道德、有担当、有理想的四有新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对我们班的学生采取了很多项措施。
一、利用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全班学生都对板报、墙报、橱窗进行设计,然后群策群力汇集成最好的设计,最后由绘画小能手和书法小能手完成宣传阵地。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学习氛围更浓,效果更佳。
二、带领学生付诸实践
1.在学校
(1)带领学生快乐劳动。我们班每天开展快乐劳动十分钟、两小扫和每周一大扫活动,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保持干净整洁。因地制宜,在校园劳动基地,开辟“开心菜园”,引导学生种植各种农作物,进行劳动实践。
(2)举办“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加强校园生活礼仪教育,采取“四进”礼貌(进校园、进教室、进办公室、进会堂),“三相处”礼仪(与老师交往相处、与同学交往相处、男女同学交往相处),教学区内“三个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懂礼仪、讲礼貌、尊师长。
(3)开展“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民”教育。采取班会、队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从感恩老师、父母开始,茁壮感恩心苗,常怀感恩之心、常立感恩之德、常行感恩之举。
2.在家庭
(1)引导学生自理自立。鼓励未成年人在家里做叠衣服、洗碗、洗菜、做饭、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引导他们每天起床整理个人房间、出门前整洁个人衣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农村,引导未成年人利用双休、节假日,跟随父母走进田间地头,学习农活农事。
(2)培养待人接物礼节。告知学生待客之礼:(如端茶倒水、问好问候、陪同聊天等)和做客时的礼貌(如敲门、问候、用餐、告别等)。
(3)开展“日行一孝”教育。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同时,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恩父母。
3.在社区
(1)志愿劳动。我们班开展“楼道小卫士”活动,为楼道邻里做清洁小服务。重点开展“社区卫生一日扫”、城乡卫生清扫、社区义务劳动等体验活动。
(2)争做文明小公民。引导未成年人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四方面入手,每天做一件小事(如捡拾垃圾、植树护绿、文明宣传等)。
(3)日行一善,逐步培养文明习惯。开展关爱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开展“红领巾敬老助残”“关爱空巢老人”“福利院献爱心”、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传递文明、传递温暖,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影响学生
《语文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是个体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道理品质、思维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品德修养、思维方式等。人格塑造是在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性过程中对其性格、气质、品格、情操等方面施以积极的影响,以帮助其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教学任务和洒扫应对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阅读链接:《感恩的心》,通过对“感恩是一种传统”“感恩让生命更精彩”两部分内容的阅读,了解中外有关感恩传统、感恩故事,懂得感恩的内涵,学会感恩。让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诗歌等,在课外阅读中深化认识和理解。最后,将感恩之心转化为感恩行动,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报答他人对自己的爱。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感恩行动计划。这样的教学主要是注意渗透教育,使学生的感恩行动不仅仅体现在一朝一夕、一时一势,而是要形成贯穿一生的良好品质。例如,除了给父母捶捶背、洗一次脚,给老师倒一杯水,跟同学说一句感恩的话之外,还应该把关心父母,尊敬老师,尊重和帮助他人作为一种美好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四、建议家长正确对待孩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把王家店小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及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家店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0033平方米。教职工总数65人,专业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25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9人;现有学生405名;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76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06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46.8万元;2018年9月班级12个,最大班额40人。2017年我校被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实绩比较突出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严格执行三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招生、考试、作息时间符合有关规定,制定了减负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没有乱订资料,补课现象发生。对教师课程计划的制定,进度安排,教案的书写,作业留批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到管理保障,各环节实施到位,成果显著。去年重新修订《经典诵读读本》,今年新编订使用《小巧手剪纸》教材和《写字》教材,着手编制我校的《版画》和《电子琴》等教材,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校本课、兴趣小组和美术、音乐课堂开展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校本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抓实信息课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研室10月份教研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篮球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切实可行活动设计方案,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重视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活动过程资料齐全。
学校利用基地、社会资源,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在学校基地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土地施肥,灌溉和种植蔬菜的技能,秋天体会收获的喜悦。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8日少先大队联合“华夏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联谊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增进了老人们与孩子的交流,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次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3.狠抓写字课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几年来抓学生写字是我校三大工程之一,学校计划中始终强调写字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学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是练字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检查,重指导,定期展示。5月中旬教导处组织历时一周听全体语文教师的写字课。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研讨,其中8位教师节节听课,学习很多方法,受益启发较大,对写字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使写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为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语文教师指导水平,5月28日开展了学生写字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六一活动期间进行了展示。
9月刚开学,利用写字教材,开展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纠正与培养,辐射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分别举行了“文苑杯”读书征文;读书月活动;在寒假和暑假分别举办两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报制作评比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科技意识和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数学竞赛,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科的写字、识字、作文、朗读等)测试等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39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
5.深入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守则规范知识测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6.坚持立德树人,以班队会及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主题教育。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队伍完整,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计划总结齐全,评价真实,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
本年度,我校先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上级关于未成年人“十大好习惯”和“三爱三节”的具体要求,“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三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以学雷锋活动为依托);四月份的环境保护月系列活动;五月份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九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父母、感恩师爱主题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研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的“自主高效课堂”,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研究、咨询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校本听评课活动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本领的促进提升功能,截止现在,本年度我们3月份、5月份、9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四轮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后,都组织集中反馈活动和学科首席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这种校本展示活动,接近我校同学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重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即综合素质“小组捆绑式”量化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小课题研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和作业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教改重点落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六月下旬进行音体美学科的等级评价;进行了语文综合能力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能力评价,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
4月份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4年级质量检测工作。
9.教师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 各类教师业务有具体要求,有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有集中反馈。5月份、7月份,11月份、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检查,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10.教师队伍建设
(1)业务提高方面:
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业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校本培训务求真实有用,先后进行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探讨和学习”;“集体备课策略”;“对上课的认识和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十五次培训。
在专家引领方面,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请进来”教研室、进修校专家把脉课堂教学8人次,“走出去”先后派教师到湖北武汉,苏州的校长培训,第七届中信北京史家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乌丹的全市英语青年教师培训、山东济南的音乐名师工作坊培训,阿旗天山小学英语阅读工作坊培训、锦山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等6人次到松山区外培训学习;尽可能多组织教师到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八小、实验二小、七中附小,木头沟小学,河南营子等地培训学习,走出去总数达63人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3月7日学校进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派出6位教师参加松山区小学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我校英语轩冲老师和美术武晓琳老师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这两门学科的第一名,武晓琳(王家店)在松山二小代表美术学科进行大会交流展示;我校在3月30日两位教师进行英语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师德建设方面:强化德育工作,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各科教师都有义务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要讲究为人师表,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勤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同样肩负着与前勤教师一样的育人责任。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同伴互评,家长评,学生评,班子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之中,近几年教师的幸福感,进取心明显在增强,师德行风好,本年度,截止到现在,共召开了3次家长会。形成了家校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良好态势,社会满意度较高。
11.体卫艺工作
本学年,我校积极落实“三化三高工程”。组织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
(1)5月31日,我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举办了主题为“凝聚正能量 托起中国梦”的庆六一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常态化。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每月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年级组体育竞赛活动共六次,分别是4月篮球赛;5月拍球、运球赛;6月踢毽子、跳绳比赛;10月篮球赛。
(3)积极开展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五月份开展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六月份和木头沟小学开展了两次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六一期间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4)五月和六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片区比赛和全区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校体卫艺工作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鼓舞人心,是历史性的突破。
(5)9月份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
(6)10月11日举行了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检验了运动员的水平,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7)11月末开始全校性冬季长跑活动。
12.美育规范化, 社团活动校本化 、常态化 开齐开足了美术、音乐课程,新建了美术、音乐教室,对美术的耗费品及时补充,保证教学与活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学校现在有篮球队(2个),葫芦丝,合唱队,版画,剪纸,独唱,文学社,心理健康等9个社团每周一,周三下午活动,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成果。在全区小学十佳歌手竞赛中,我校参赛五位选手,有四位出线参加全区的竞赛。
13.信息化建设、图书与实验工作 我校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已经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成立了各种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注重使用管理,尤其是图书室近几年我们为了书香校园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更新部分图书,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图书利用率非常高,学生爱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14.基地建设 既让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解决了部分食堂用菜,现在正积极争取局后勤办支持建造阳光冷棚。
15.住宿管理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就寝课程化管理等措施,使生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托均衡发展,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又进行了美化装饰工作,宿舍文明温馨,宿舍门牌号、楼层示意图、安全疏散标志等明显,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墙体明亮,学校为每位住宿生提供了床单苫单,内务良好。为入住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册、管理登记册,交接规范。生活教师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已经申报宿舍管理区级达标学校,上个月已经通过局宿舍管理达标的验收。
16.食堂管理 在采买、储存、加工、售卖、留样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成本核算,定期公布均衡的营养配餐食谱,倡导勤劳节俭、健康饮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专人负责,坚决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学生餐桌,杜绝剩菜剩饭再次进入学生餐桌,食堂账目财务管理已经按局后勤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17.“三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利用旧教学楼翻新改造的机会,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设计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育人功能更强,对原有的橱窗,宣传标语进行了维护,内容进行了更新。门厅、廊道、教室、各功能教室、食堂宿舍文化布置品味高雅,处处体现教育性,操场改造后更加适合学生运动。
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少年宫楼廊道文化重新设计,一楼的感恩主题,二楼的行为习惯主题,三楼的书香主题。同时,对班级园地进行整体布置。
18.不断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我校地处夏家店文化的发源地,浑厚的夏家店文化造就的淳朴民风、向上向善的朴素理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师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早来晚走、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提炼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执行理念、团队理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重要位置悬挂,在重要场合宣讲,取得了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学校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有专项报告)
(一). 2013年我校启动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二).主要思路: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活动读。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和推进组织。
2.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与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书香校园工作的推进。
3.加大投入,塑造环境。
4.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进行经典诵读工作。
5.以活动促项目创建。(今年主要工作)
(1)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展第九届、第十届读书月活动。
(2)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征文竞赛37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我校六年一班孙美琪同学的作品《给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获得“千佳小读者”征文一等奖;四年一班杨英楠同学的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获得“文苑杯”征文三等奖,
(3)开展“最美读书人摄影展”活动,通过联系借到赤峰市图书馆的“最美读书人摄影展”展板62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六一活动时两次开展展示活动,推动师生从“爱读”走向“会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努力实现人人因读书而精彩、校园因书香而美丽。
(4)5月27日在音乐教室我校武晓琳老师开展“读书摄影讲座”和“欣赏赤峰市最美读书人摄影作品”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读书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5)教师读书交流。积极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4.23日进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9月19日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10月28日开展语文教师读书交流会。
(6)开展讲座。 “小脚丫”文学社举办写作讲座4次,给文学社的社员传授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7)开展亲子共读和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8)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固定的宣传版、电子显示屏,宣传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用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班级利用板报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晚放学时播放《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小说《三国演义》等经典,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校内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气。
尊敬的各位领导,把这所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让上级、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殷切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检查中严格要求,在反馈中知无不言,以利于我们及时改进,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师是品德与生活课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的素质对课程资源的筛选、开发、积累和利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1、转变教学观念,开发自身的潜能首先,教师要明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儿童观、教师观、和教材观。《品德与生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之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儿童的课程而非成人的课程,它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新实验的《品德与生活》课程着力帮助儿童感受课程的“个人意义”,力图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素材,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程成为儿童现实的愉快生活体验,并成为其生活的引导。因此教师应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变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经常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应善于与同事合作,通过交流信息、资源共享、总结反思等有效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教书型经验型向研究型创新型转变。
2、善于利用教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例如,在教学“收获的感觉”这一主题时,教师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做“知青”时养鸡的一段亲身经历:在那物资短缺,生活艰辛的年代,自己向当地的农民买了12只鸡蛋,经过辛勤的劳动和精心的照料,鸡蛋孵成了小鸡,小鸡养成了大鸡。其中八只大母鸡要下蛋了,主人几乎每天都能从笼子里捡回一些鸡蛋。这个质朴的生活实例深深感动了学生。当我引导学生置换角色说说自己的感觉时,他们完全沉醉在一个“知青”的收获喜悦之中。
3、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师资源在教学《我的老师》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说出任教本班的所有老师之后,就邀请部分任课老师到教室,与学生一起聊天,请老师说说自己的爱好,说说自己任教这门学科的学习要求。这样,在轻松愉快地交谈中,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老师成为了学生可亲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激励部分学生走出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找没有请到教室的其他科任教师,并与这些老师说几句话,回来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此行的经过。
二、巧妙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品德与生活课人力资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和教师的纽带。在品德与生活课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上,使学生实现由过去的旁观者、使用者和学习者变成主人翁、开发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活动服务,把学生作为家、校联结的利益纽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也成为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道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能动的活动发展起来的。例如,在组织“上学去”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将本班学生按住址相近原则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认识并交流自己日常的上学过程。通过交流加深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增进友情,相互取经,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把握时机加以点拨。如此,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的生活世界中去,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资源被挖掘出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感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体,这是个体道德素质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有机整体。而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是儿童知行转化的桥梁。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参观校园”的游戏。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参观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求助、商量、合作,并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将参观活动的成果向大家汇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升华学生对校园的情感。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勇于创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思品教学中,新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例如组织“收获的季节”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商量探索“秋天和收获”的途径与方法。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们也应该及时地去检查、引导,激励。保证学生的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学生在探究中开阔了视野,发现了南北方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差异;在探究中增长了见闻,了解到人们在秋季的衣着变化和皮肤对气候的反应;在汇报探究结果时,学生们发现了“秋天日子比夏天短”,“市场上有新鲜的花生卖”,“秋天到郊外活动景色特别美,气候特别迷人”,“南方的秋天是绿色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秋景或果实说几句赞美的话,或者编几句广告词,使学生在活动中萌生遐想,焕发创意。
三、充分调动家长资源
家长是品德与生活课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重要因素。让家长理解品德课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价值,使学校、家庭同步教育,构成德育网络,是过去我们长期忽略的环节。
1、家长是学生活动的益友如教学“我的一家人”这一主题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家长请到教室,与孩子一起真情互动。活动中分小组让孩子与家人都来讲述家庭的亲情故事。之后,又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猜猜看”,让孩子和家长各在一方,分别写出家人的生日、爱好、喜欢吃的东西等,写好后让学生当评委,看他们写的是否一致,家长没有到的同学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请家长签字证实。这节课教师就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课程资源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 初中劳技课;实然现状;第二课堂;生活教育路径
1 实然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虽然,素质教育已越来越被人重视并接受,但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劳动最光荣”——这是一个多么朴实的道理,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并不容易。
2 应然路径:开辟第二课堂,让劳技教育成为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创办的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是其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试验基地,今天我们仍要从中汲取丰厚的实践营养、思想营养。陶行知人为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劳技教育来源于生活、贯穿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其本质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教育。我们因此不能把它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融合起来,如同盐溶之于水。
要提高初中劳技课的课堂实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以立足课堂,着眼于课外,立足于教学,着眼于生活,达成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之目的。
2.1 创建劳动基地——因地制宜,走进各类劳动生活
劳技课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时肯定是不够的,课堂中的许多活动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许多活动不可能在课堂内得以完成,如果就此打住,教学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必须十分重视课后的有效延伸,切实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
(1)创建校内劳技教学基地,如开辟劳动工具展示厅、劳技材料加工室、农作物种子标本柜、动植物种养殖劳动基地等。我们不能简单地教学生按每节劳技课教学内容的操作步骤完成就了事,我们要允许学生去创新,自己设计或小组设计并完成制作。
(2)创建校外劳动教学基地,通过基地教学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爱科学的创作志向,增强学生的劳动责任和竞争意识,树立劳动致富、科学致富的远大理想。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就是拓展学生的劳技教育空间。
我们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相关人员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创设劳技第二课堂,利用特色体验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样,学生不仅是学习人,更是各种类型的生活人。
①学做小工人“千秋共创教育设备厂”是专业教育器材工厂,我校2008年建校时的绝大部分桌椅、板凳、实验室报告厅装修都是这家工厂承建,是我校少先队学工基地。我们组织开展了“做一天小工人,学科学新技术”的活动。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到联系好的车间去见习,在这些工人师傅的指点下,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凿子、斧头、刨子等传统木工工具,哪些是现代的电动设备,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同学们觉得收获特别多,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弥补了校内劳技室规模品类较少的缺陷。
②学做小卫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突出。几乎全市所有的河道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南京这座滨江城市,环境的恢复活力较强尚且如此,其它城市可想而知。在南京已很少看到蓝天白云,每年市政府定下的空气质量目标都难以完成。
③学做小农民
我们组织学生们来到八挂洲蔬菜基地和江心洲果品基地,参观了芦蒿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基地以及葡萄制品加工厂的加工车间,听了管理员的介绍,学生们打开眼界。
④学做养殖家
学生们参观了江宁区的虾塘、蟹塘,又来到鱼塘边参加实践劳动——喂鱼。在这里学生们第一次了解到不同的鱼需要喂食不同的饲料,最基本的如黑鱼需喂切碎的小鱼,鲫鱼需要喂猪粪为主的饲料,草鱼喜欢吃草和复合饲料——还了解到每只塘几亩地,大小池塘有区别,鱼群数量大小也有不同,要是饲料太多了水会变质发臭,太少了鱼儿吃不饱,所以喂时需要先大致计算。同时,同一只塘内往往有不同的鱼群,饲料怎样投入也有讲究。这一些,不仅学生们打开眼界,就连老师也是大 长见识。
2.2 融入各类活动——多方结合,营造劳动教学的生活氛围
要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还必须联合校内各类生活活动,多管齐下,才能达成预期目标。
①劳技教学与班队活动联姻
在劳技课教学时,特别是在劳动实践中,应时刻注意把劳技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等良好品质。要求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每次劳动的情况、掌握劳动技术的程度记录下来,纳入总体考核分数。
②劳技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
劳技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劳动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充分体现劳技课的教育意义,根据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从教材中选择一种生产技术,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例如将劳技课的学习与重阳节的敬老院服务活动、绿色学校创建中的打扫农贸市场、小制作义卖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
③劳技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校园是师生长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劳技教育实践的天然场所。在劳技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劳技课,必须从身边做起”。美化、香化校园,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利用所学的种植知识,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种树,绿化校园。
④劳技教学与家长学校活动衔接
为了密切家校关系,共同教育学生,许多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我觉得,这是提高家长对劳技教育认识,改变对农业片面看法,重视对子女劳动教育的大好舞台。为此,作为劳技教师,应该积极与政教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开课的机会,通过讲座、发放资料、观看录像、作品展览、学生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对家长实施影响,努力活动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学生的劳技素养的养成提供坚强的后盾。
⑤劳技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互补
劳动技术课教学要注意把劳动技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语文、数学、科技等学科。寻找渗透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劳动中去,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普遍存在对音乐教育偏重于审美功能而忽视其德育功能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深入探讨音乐的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界定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及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寻找实现德育的途径。音乐学科对德育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这两者是学校育人和培养高尚道德的有效途径。
1.课前备课充分,倾注德育心血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充分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音乐教师一定充分要树立德育理念,以教材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保证每节音乐课都存在德育的注重点。例如,在备课时,要注重把词、曲作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进行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有益于读懂这些音乐家的人生,更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这不但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挖掘潜在因素,进行品德教育
新课标指出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更能产生爱国情怀,使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团结互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努力去挖掘教材存在的其他潜在的德育因素。因此,音乐教师用的教材都明显地存在思想教育。例如,《国歌》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最好的教育题材。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对歌词的意义、时代的背景等采用赋有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3.妙用有趣游戏,营造德育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游戏,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例如,通过捉迷藏游戏,不仅使学生能够快乐的游戏,而且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4.巧借实践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音乐实践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能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集体主义感更强,而且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提升纪律组织性及上进心,记住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另外,还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滋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通过大合唱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坚强毅力的养成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激发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够在其他方面也奋发向上,帮助他们突破自我,促进人格完善,达到优秀行列。
5.创新评价机制,渗透德育理念
为了达到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的目的,教师需提高评价机制的创新性,以此来不管推进小学音乐评价制度改革,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为目的,从而让音乐评价成为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踏雪寻梅”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让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分配好每人负责的版块,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各组进行学习汇报时,教师可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的表现评价,并以此作为评优标准,在此过程中引导各组以公平、理性的态度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严谨、谦虚、公正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以上便是我在音乐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的价值,利用其价值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备课,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内容,借助游戏及合适的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并通过创新性的评价将德育的内容寓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音乐的育人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巧妙结合是一种突破,是教育的创新,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与创新,使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从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优良的品格,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秋茂.浅谈小学音乐课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关键词:素质教育 青少年 德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青少年德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德育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总言之,就是使学生在德育担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给青少年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素质教学下的德育存在的问题
自德育开设以来,部分学校未能彻底的执行素质教学,在素质教育上认识程度不高,一直把它作为“副科”来对待,老师上课只是应付考试,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考试重点,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使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德育内容涉及广泛,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基础的,必须能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素质教学下的德育教学策略
(一)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1.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多向选择形式,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开放的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过程,鼓励学生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3.民主的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需注意的策略
德育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科学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1.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德育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性特点,面向儿青少年的整个生活世界,从道理说明到对青少年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从校园生活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活动空间,从学生的评议到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其目标直接指向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公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而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思考问题的取向,形成个人素质的基本要素。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断拓展和提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实践活动的安排上,活动达到的要求及目的,都要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相结合,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令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要避免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让学生无所适从,陷入困窘境地。
2.教学贴近生活,让其体验生活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德育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用作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德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社会法则与道德,比如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
3.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三、小结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第一战斗线,而德育教学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以后的素质。所以要在青少年德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考题反思;案例剖析;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2011年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的“课程设计思路”提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新的课改理念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再是一味地培养“考试机器”,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查和培养.本人从事初中数学一线教学二十余载,对平常应如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有感触.
这也是厦门中考数学试卷的一个压轴题,这个压轴题主要是考察了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待定系数法;应用意识;还有运算、推理、抽象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是一个传统的考题,也是很好的题目,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数学演绎推理证明的思维模式这个层面,平常只要有按老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去训练的同学都还是可以拿到分数的,当时全市的得分率是53.5%.
从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了,《新课标》提倡的“教”与“学”的“创新意识”的前瞻性,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选拔到好的苗子和能否真正为祖国培养有用的后备人才.老师教学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教”不创新,学生“学”就跟着不创新,培养的只是考试机器.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寻找应试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猜想,争取一题多解,善于发现新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摆脱思维的局限性,比如我在教学中碰到这样的案例.
案例三在讲解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配套问题”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有一个学生,由于他家里是做饲养场的,他的解答比较怪异: 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只脚;再吹一声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只脚.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站着,10只脚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5只,那么鸡有10只.
碰到这样解答的学生作为教师的你应该怎样去评判答案的对与否呢?很值得你去深思,我想至少不能一概的予以否定,而是要看到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否则我们可能不经意间扼杀了一个天才学生的诞生.
分析解题时学生会产生几个误区,1.审题不清,本题要考察的知识点、数学方法和思想不是很明朗,导致解题方向不明,2.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时,总是认为一次函数只需找两个点,二次函数要找三个点,受传统的思维定式约束,导致探索两组的“交集点”受到障碍,3.忽视第一步的启发引导作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领会“交集点”的界定,通过草图上不断尝试点的坐标带入,对第一步实例的观察――实例中点的坐标特点进而观察带字母的点的坐标特点,大胆猜想――在初中阶段接触的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就是反比例函数或二次函数,进而验证、归纳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要在草稿纸上不断画草图,即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开放性题,可多解,分组方法较多,老师分析时应引导学生避开这几个思维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加以引导,列举下面两种.
从以上两种解法说明,通过认真观察,只要紧紧抓住点的坐标的内在特点规律――比如点F0,12n,G2,2+12n暗示着一种线性发展趋势所以归为一组,而不是生搬硬套使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快速有效而又合理找到“组合”,从而求出“交集点”.
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初步给学生总结一些创新解题的方法步骤,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即:第一步,仔细观察;第二步,大胆猜想;第三步,尝试特殊值法或图形法;第四步归纳寻找共同点进行“数学建模”;第五步,归纳总结规律性问题;第六步,加以验证,即从特殊到一般再到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过程.当然这些步骤要放到实际应用中不断锤炼和完善.
本题以新定义“偶系二次方程”为背景材料,提供5个符合定义的实例,需要学生具备较“跳跃”的思维,大胆创新探索,通过尝试、观察、实验发现根的绝对值与系数规律,或发现系数之间的规律.解法上,寻找b、c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还有运算、推理、抽象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更重要的考察了学生有没有具备创新意识,即能否运用合情推理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应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
教育家杜威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杜威还提出的思维“五形态”理论,设计了教学的五个具体步骤:(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2013厦门中考试卷的压轴题不正是杜威提出的思维“五形态”理论的缩影吗?很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启迪我们,如何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髓,只有“教”创新了,学生的“学”才会跟着得到创新,才能真正从中选拔到具备初步科学方法论和创新意识潜质的优秀苗子进入优质高中去.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姜文闵译.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简・杜威.单中惠编译,杜威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