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综合防御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河北省是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平安河北、富强河北和美丽河北建设的心腹大患。2016年7月28日在视察唐山时指出,“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河北省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防灾减灾指导思想,全面提升河北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河北省防灾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防灾减灾组织和责任体系不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及村(社区)等政府性机构防灾减灾职责和责任不健全和不落实;政府机关部门间的防灾减灾职责分工不科学不合理,同一灾种的防抗救不同环节分不同部门监管,同一源头的不同灾种也分不同部门管理,职权交叉重叠、缺位漏项,推诿扯皮、效率不高;政府防灾减灾公共服务事权不清、责任不明,保障不到位,特别是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社会法人主体、家庭和公民的防灾减灾主体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防灾减灾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第二,防灾减灾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尚需制定一部统筹各类自然灾害防范的防灾减灾基本法,亟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现有的法律法规也需要根据新变化新要求加快修订;部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不具体,缺少实施细则和监督落实机制,致使许多法定职责未能真正依法“落地”;分灾种和分领域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防灾减灾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存有大量空白,且强制性和约束力难以保证;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高,宣传演练不够,缺乏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
第三,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等科技支撑能力滞后。现有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探测要素、范围、精度、时空分辨率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精细预报、精准防范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水文、国土、生态、环境、交通、海洋等领域的气象灾害专业观测能力滞后,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实时共享;灾害预报预警的精细化水平和时效性不够;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尚不健全,全网和精细灾害落区的“绿色通道”均未完全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灾害综合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尚未建立;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第四,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各地对气象灾害普查、区划和灾害防御规划编制等基础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灾害基本情况不清,风险不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尚未实现从重抗灾救灾向重防灾的转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高风险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准备认证等有效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不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灾害防御管理与应急指挥水平有待提高;风险规避和转移机制缺失,气象指数保险和巨灾保险等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服务才刚刚起步,其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
践行防灾减灾新理念,构建新型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树立“综合防灾、全民防御”理念,健全防灾减灾组织和责任体系。一是健全综合协调、科学高效的政府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和监督组织以及责任系统。参照水、旱灾害防御领导体制,政府主导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重点乡镇建立常态化运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办公室;推进政府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向基层延伸,明确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防灾减灾具体责任,对高风险隐患点实行安全责任承包制;明确和细化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高效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应急联动的综合防范制度。二是依法落实法人、家庭和公民的防灾减灾主体责任,推进全社会防灾和全民防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公告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等配套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三是健全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各级公共服务事权和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树立“标准先行、依法防御”理念,完善防灾减灾法规标准体系。一是加快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防御和气象灾害防御立法,据此修订省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二是制修订政府分灾种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和实施细则。三是制修订各级政府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分灾种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综合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水平。四是按风险区划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体系,重点加强灾害级别、灾害调查、风险评估、防御要求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
树立“精准防范、科学防御”理念,强化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强化致灾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与地方共建水文、海洋、交通、农业、环境和生态等专业观测系统,建立多部门实时共享的气象大数据中心。二是强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分灾种的风险预报预警业务服务系统。三是强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综合系统建设,建立预警信息权威、全网及分区域机制,增强农村等薄弱地区预警接收能力。四是强化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系统。五是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系统建设,强化全民防灾避险科学普及。
树立“关口前移、风险防御”理念,发展防灾减灾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气象灾害调查、风险排查和区划制度,开展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成精细到乡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和规划制修订制度,建立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执行清单和制修订清单。三是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四是建立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气象灾害防御准备认证制度,由政府主导开展认证工作。五是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纳入政府补贴保险和再保险机制发展巨灾保险服务。六是建立防御标准、措施落实检查督查制度,由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开展落实情况检查,实施防灾减灾绩效管理考核,考核结果列入政府实绩、干部评优的参考依据。
加快实施“十三五”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实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构建全时空、立体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监测能力;提高分灾种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能力,提高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发展灾害调查、普查、区划和风险评估、预报业务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更新灾害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提升应急处置防范能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建设,完善防灾组织、责任体系和法规标准预案机制,提高依法防灾管理能力。
实施“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工程”。建成气象大数据资源池,推进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社会化共享应用;完善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延伸期、月、季、年的无缝隙客观气候预报业务;建立城乡精细化公众气象服务制作系统,重点建设省市县集约的公众气象云服务平台,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气象科普业务系统、资源共享传播系统和气象科普场馆,打造气象宣传科普资源品牌和基层气象科普示范工程。
实施“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影作业条件监测系统,提升对人影作业气象条件的监测识别能力;完善省市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人影作业指挥协调能力;加快国家飞机增雨和科学试验石家庄基地和冀东、冀西北飞机人工增雨保障基地建设,在太行山与燕山山区、粮食主产区、黑龙港流域、冀北生态保护区新增山地催化烟炉和火箭发射系统,加强人影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飞机、火箭、高炮和地面碘化银发生器联合立体作业能力,力争实现年增水50亿立方米目标。
实施“生态环境气象保障工程”。建成覆盖全省区域的环境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实现空气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的连续实时监测;升级改造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服务系统,发展分县空气质量客观预报能力,建立应急减排效果检验评估业务系统,提高科学精准治霾气象保障能力。建立卫星遥感为主的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发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等业务服务,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保障能力。
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农业、海洋、交通、旅游、能源、商贸物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气象监测站网及省市农业气象中心、省市海洋气象预警中心和京津冀交通气象中心,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和服务平台,完善3个市级海洋气象预警中心业务平台和精细化海洋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立跨区域交通气象综合数据库和京津冀交通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集旅游气象综合信息数据库、服务产品分发于一体的省市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基本满足河北经济转型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实施“气象‘一流台站’建设工程”。升级改造气象业务保障条件较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气象台站,迁址建设气象探测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和难以长久保护的气象台站,重新建设不符合现代化气象业务需求的省气象台、影视中心、装备保障中心和资料档案馆等综合业务用房。切实改善基层台站环境,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全省气象台站100%达到“一流台站”标准,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实施“冬奥会和冰雪经济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冰雪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多维度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气候条件预测及风险评估分析系统、冬奥会驻场气象台和冬季运动专项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气象保障系统,提高精细化天气预报预测能力、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人工增雪作业能力、气象信息与新闻宣传能力,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建设冀西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加密布设火箭人工增雪装备和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建成科学高效的冬奥会赛区人工增雪作业保障系统。
落实党政同责,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
强化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结果导向和减少人员伤亡的刚性约束作用,将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各地安全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和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深化和拓展气象防灾减灾专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继续推动政府实施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狠抓过程管理,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力度、问责力度与公开力度,持续改进工作。通过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重点加强组织责任、法规标准、科技支撑、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
健全与气象事权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明确地方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中央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完善财政对社会防灾减灾的支持引导机制,扶植灾害防御社会组织发展;开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备投资等领域,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不断扩大全社会对气象灾害防御的资金投入。
(作者为河北省气象局局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烤烟大户;精细管理;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92-03
转变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是中国当前烟叶生产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永州烟草积极响应国家局号召,大力开展规模化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户均规模由2006年的5.87亩发展到2012年的19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但是,在迅速提高规模化种植的同时,也给烟叶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永州烟叶实际,分析当前永州烤烟大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永州烟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当前永州烤烟大户的基本情况
2012年,永州共种植烤烟255 700亩,种植户13 451户,户均规模19亩。各个规模阶段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永州9%(50亩以上)的大户占据了总面积的43%。由此可以看出,稳定和精细管理当前烤烟大户的重要意义,从一定层面上说,目前烤烟大户直接影响着永州烟叶的生产规模、烟叶质量以及永州烟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烤烟大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流转难
土地是大户发展烤烟的首要资源,没有土地无从发展,而目前土地流转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土地流转费用高。大部分大户只租用一季土地用来种植烤烟,没有形成长期的土地承包关系,还要进行赔偿,造成土地流转成本费用高。二是土地转入转出两头难。很多有意流转土地的人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而需要土地流入方的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三是集中连片难。由于农户长期的耕作习惯,要放弃土地改做他行有些困难,甚至有些“钉子户”出高价也不愿租赁,导致土地流转集中连片难。
(二)生产水平低
从近几年永州烤烟大户的生产水平来看,普遍比传统中小户生产水平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户本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很多懂技术、有经验的烟农大都老龄化,没有精力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目前大户大部分是新生烟农,缺乏技术和种烟经验。二是烟技员对大户的精心指导不够。目前永州烟技员队伍素质不高,烟区分布不集中,烟技员所管辖的范围较宽,精力有限,难以达到精细化指导。据统计,永州平均每个烟技员要管辖三个种烟村,较为分散的烟区多达管辖十多个种烟村,这给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特别是对大户的精心指导更是欠缺。
(三)劳力聘请难
目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和工厂,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而烟叶生产特别是在移栽、采收、烘烤等关键时期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大户难以聘请到劳力,或花高价聘请劳力,并且所聘请到的劳力大多是不懂技术,责任感不强,给大户的生产管理带来了较大麻烦。
(四)投入风险多
据调查,目前大户每亩生产投入成本均在2 000元以上,如果种植50亩烤烟,烟农将投入生产成本10万元以上,种植100亩将投入20万元以上,这样的生产投入,对于烟农来说将是一笔巨款,从全市50亩以上的大户调查来看,大部分大户种烟要进行贷款。因此,大户除了承受较高的生产投入风险外,还要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如2008年“6·13”洪灾、2010年“6·20”洪灾等等,造成一些大户大面积失收,给大户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五)配套设施少
近几年,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烟叶生产的各种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但离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突出表现在:一是烟田水利设施配套还不完善。虽然近几年国家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烟田水利条件,但由于点多面宽,很多烟区没有系统的解决水利设施条件;二是烟用机械配套不全。目前全市烟用机械仅有4 866台(套),离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对移栽、盖膜、采摘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更是甚少;三是烘烤设施紧张。目前永州共有密集式烤房12 312座,按理论数据可以承受24万亩烟叶烘烤,完全可以满足目前永州烟叶的烘烤,可由于种植主体的迅速改变,很多有烤房的人没有种烟,而种烟的人没有烤房,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烤房已经陈旧老化,不能正常使用,造成烤房紧张。
(六)外地大户多
据统计,2012年永州共有外地大户430户,种植面积3.8万亩,占总面积的14.86%,其中贵州大户185户,种植面积1.8万亩,占总面积的7.04%。外地大户在给永州烟叶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难题,因为外地大户流动性强,与本地大户相比具有不稳定性,一旦流失,将严重影响永州烟叶的生产规模,甚至影响当地大户以及中小户的烟叶生产积极性。
三、加强烤烟大户精细管理的对策
(一)把好烤烟大户的选择和培育关
把好烤烟大户的选择和培育关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了解大户,了解大户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资金情况、劳动力、田地状况、烤房情况等等。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那些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劳动力充足、田地状况好的大户,要大力发展,重点培养。对于那些管理能力差、业务水平低、劳动力缺乏、田地状况不好的大户,要引导发展,甚至控制发展。烟草部门要建立烤烟大户信息档案,准确了解大户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大户,培养大户,特别是要重点培养由传统烟农或职业烟农发展起来的大户,重点培养20~50亩的大户,不要盲目的从外地引进大户,更不要盲目地扩大规模。
(二)加强烤烟土地流转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烤烟土地流转平台,解决转入转出两头难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种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信息,让有意流转土地的人找到合适的流入方,需要土地流入方的人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转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互换等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议政府部门建立覆盖区、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和协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日常事务,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桥梁。四是加强土地标准化整理。在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少数农户的复杂心态,对部分暂不愿意放弃土地经营的农户,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田地统一整理,为以后流转奠定基础。五是保障双方利益,实施土地合理流转。要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包括土地升值后的价格,要解决土地流转后的风险问题,可尝试采取向业主收取土地风险保证金,防止流转双方单方毁约风险,为双方土地流转提供保障。
(三)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
鉴于目前永州烟叶“两支队伍”素质不高的状况,永州烟草要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烟叶生产技术员的培训,努力提高烟叶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烟农队伍的培训,努力培养职业烟农、现代烟农。建议在烟叶生产的每个关键时期都要分层次开展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有考评,努力提高烟技员的“四知四会”能力,对烟农的培训要深入田间地头,做到家喻户晓。特别是对50亩以上的大户要进行重点培训、重点指导,对100亩以上的大户建议配置一名专职烟技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开展 “VIP”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和管理,及时解决大户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大户收益。
(四)大力推广烟叶生产机械化
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烟叶生产也不例外,尤其是大户更加离不开机械化生产,发展烟叶生产机械化是解决大户劳力聘请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劳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为发展烟叶生产机械化,2012年永州烟草在宁远县开展了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通过试点得出每亩可节约用工10~12个,降低生产成本600元~800元,这对烟叶生产来讲,将是一场革命。因此,要继续大力推广烟叶生产机械化,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烟农轻松种烟、快乐种烟。
(五)加快烟叶专业合作社建设
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大户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成本高的难题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永州共
有综合性合作社35个,服务队156支,服务覆盖率82.13%,永州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还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烟农合作建设,争取覆盖率达到100%。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真正解决大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成本高的难题。
(六)建立种烟大户保险机制
大户除了承受较高的生产投入风险外,还要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风险一旦发生,大户难以承受。建立健全烤烟生产风险防范机制是解决大户种烟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烟草公司要出面协调气象部门组织做好烤烟生产的防雹减灾等气象服务工作,协调植保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植保信息,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并认真为植保专业服务机构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协助烟农与银行进行贷款,有条件地方可进行贷款贴息。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为大户购买烟草种植保险,在洪涝、雹灾、干旱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保证收回成本,解除大户的后顾之忧,稳定大户规模,增强大户信心,让大户放心种烟。
参考文献:
[1] 李文芳.烟草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商情,2012,(43):2.
一、业务经营情况
1、承保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实现签单生效保费***万元,同比***。其中种植险保费收入***万元,同比***;养殖险保费收入***万元,同比***。
2、理赔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已决赔款***万元,同比***,未决赔款***,同比***,简单赔付率***。
3、应收情况:截至5月31日,全市应收保费***,当年新增应收保费***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目标明确,周密部署,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一是召开会议,全面安排。年初组织召开了2021年全市系统农业保险专题工作会议,会议为今年农险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全年工作目标及具体事项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同时将全年重点工作立项目列清单,分配到各支公司,层层分解压实责任,做到项项工作有着落。二是合理调度,精准规划。对于农险全年保费按机构、险种细分到月度,安排专人进行负责,月初下达通知,月末进行跟踪指导,次月开展回溯通报。对于赔款实施监控理赔,在保证业务正常的运转情况下,坚持按月调度,严抓理赔进度,做到管理有数据,监控有清单,考核有依据。三是科学分配,高效统筹。以利润目标为导向科学计划全年农险固定费用,工作经费以及市场费用的使用,合理调控报账。
(二)强化考核,重在落实,不断提升内控管理
一是岗位分工,严格考核。中支农险部进行了岗位分工,填写岗位说明书,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强化了风险管控;二是规范标准,制度管人。下发了《*****》(***),为农险服务队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三是月度梳理,重抓落实。下发了***,每月月末下发下月重点工作安排,各机构农险条线人员进行认领,每月月初进行工作检视和通报,狠抓执行力,有效地促进工作精细化管理。
(三)合规管理持续深化
一是提前谋划绩效评价。农险部自上一年度就开始谋划绩效评价工作,今年以来更是对绩效评价各事项布置和要求,在省财政厅对***的绩效考评中,我司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整体结果较好。二是持续加强自查整改。中支公司先后下发了《******、《*****》文件,成立了自查工作小组,针对各机构的问题限时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通报。并下发了*******,进行流程梳理和管控,对农险业务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员工执行力度不够
上级公司各项业务规定、政策精神,从上到下存在不同程度信息递减,尤其是很多支公司不看OA,不会调取报表,不会分析,不清楚上级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尤其在执行环节,流程“走了样”,规矩“变了形”,标准层层降低,落地操作存在偏差,资料讲困难、出承诺函较多,后补质量难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