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方面的情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各领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实际上,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是培养现代化社会建设顶尖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确保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使其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将自身的价值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导师与研究生思政政治教育关联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的地位
2.1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者
在正常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由于导师是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教师,其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较长,进而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故而,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具有着实施者的地位。同时,研究生在跟随导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对于导师学术造诣方面的崇拜与尊敬也将影响其对于导师思想教育实施的认可程度变化[1]。而在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过程中,多数教师均将大部分的精神以及能力投入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并且具有良好的研究水平以及学术造诣。所以,在对导师能力认可之后,研究生已经具有接受导师教导的心理准备,进而为导师的思想教育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能够提升思想教育实施的便捷性以及效果。
2.2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得了广泛的应用,影响着具体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我国研究生的教学生活中,多数导师均选择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旨在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均能够得到一定的能力提升。而在具体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为我国思政治想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中,导师可以利用学生不同情况的掌握对学生实施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健康人格的建设。故而,在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具有着引导者的地位。
2.3导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导师能够对具体的教育质量进行积极的提升。该种效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课题答辩等多个学习环节均离不开导师的引导与教育[3]。故而,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导师可以将专业知识的指导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将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与思想建设进行融合,进而促使研究生能够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健康人格以及世界观的建设,并且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实际上,在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本身,都并不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也这导致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4]。在部分高校中,导师对于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知,往往停留在学术关系层面,与学生的沟通内容也停留在探讨学术知识上,缺少关于学生自身成长情况、思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思维体系,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在其教育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而调查表明,虽然研究生的思想已基本成熟,但面对各种社会、校园、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他人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导师对思想教育认知不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2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绝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没有关于管理该方面的相关条例,也导致在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依据标准。同时,部分高校中虽然制定了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该机制本身并不完善,其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举例来说,高校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针对性。实际上,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领悟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5]。但在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并没有结合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这也造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3.3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性较低
通常情况下,一名大学导师带领的研究生人数较少,其应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及思想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实际上,部分导师并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其对学生的认识通常停留在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等层面上,而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积极性及感情状况等方面都并不清楚。究其原因,就是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比较低,其不愿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或是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普遍,并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鉴于上述情况,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4提升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1增强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度
针对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导师应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对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认识,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导师也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不仅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学术关系,更是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6]。此外,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思维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受到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仍会出现一些迷茫。因此,导师应从旁给予一定的帮助,慢慢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变化的真正原因,从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感情变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制度体系,改变重理论轻德育的传统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导师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可信度,让学生能够充分相信并按照导师的指引正确地前进,使其具备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各项条件。
4.3构建教师考评制度
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导师想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就必须在高校中构建教师考评制度。换言之,导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导师必须确保自身的素质及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为了保障导师的水准,应进一步构建教师考评制度。在构建教师考评制度的过程中,应以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导师既要具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的能力,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人意愿,而不是将自己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而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4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自我教育为主
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导师是第一负责人,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培养的方式一般都是“导师制”或“导师组制”。这种培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导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权,也使导师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强。对于导师来说,其不仅要对其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负责,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因此,在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导师的自我教育为主,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为主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 和谐社会 农村 挑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失衡与脱节也在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要求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给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人任务,其迫切性空前突出。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我国农村各县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经济发展进行开展,这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收到了极大的忽视,既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没能跟得上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突出的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工作对象更加复杂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比较单一,即都是农民这一群体,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这一群体本身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特征,这种分化导致农民群体变成了若干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以学历、财富、职业为典型特征,虽然从身份层面来看依然是农民身份,但是不同阶层的人群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有了更多的不同。工作对象的分化意味着不同阶层思想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工作环境更加恶劣
工作环境恶劣也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这里的工作环境不是指的物质环境层面,而是指的精神环境层面。在市场经理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农村居民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同样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已经在很多农民身上带有普遍性。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价值观层面的扭曲与异化带给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挑战性。
3.工作基础更加薄弱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坚实的基础条件的支持,这种基础条件目前在农村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一方面是群众基础的薄弱,农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背景下,农村已经呈现出空心化的发展趋势,很多农村地区都只剩下了一些老人以及儿童。另一方面就是农村思想政治队伍基础薄弱,很多农村地区已经没有了专业或者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进一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挑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1.重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基础,面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及新挑战,政府应从观念层面有一个高度的认知,加深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或者借助各种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来加强人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观念层面的重视反映到实际中就是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物力以及人力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对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提升而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
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的变化对于农村思想政治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应更加灵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在建立在对农村实际情况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选择,还是工作指导思想的制定都应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思政工作的具体开展应随时而变,根据农村居民的需求特点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与开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加强农村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已是应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应进一步的充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政策方面的设置来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加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与此同时,对于现有的农村思政工作人员应加强培训,通过不断强化的培训来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努力,将会为农村思政工作的开展夯实队伍基础。
农村思政工作的改进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这更加要求农村思想政工作的开展迎秉承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思政工作路径。
参考文献:
[1]郭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J].求实,2010(5).
[2]李红妹.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老区建设,2009(10).
[3]杨思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思想政治 农村 瓶颈 对策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原则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受到了的明显的忽视,这给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冲击。在经济转型以及社会转轨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思想状况每况愈下,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瓶颈,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瓶颈
目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面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既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弊端凸显,工作效果的提升正在面临诸多的瓶颈,这里总结如下:
1.工作方法陈旧
工作方法陈旧是目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大瓶颈,既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标语、广播、开会等层面,上述方法带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这对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主要的瓶颈。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的背景之下,这种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信息的一个单方面灌输,既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接受程度,更没有形成二者之间的互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以往的那种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甚至有了明显的退步。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理论性以及单调性,既有的工作方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2.工作内容滞后
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已经明显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基本上就对于上级文件精神、政策的一个传达,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点内容,对于农民而言根本就不能激发起农民的兴趣。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总体来看脱离农村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形而上的色彩浓厚,事实证明,思想工作内容的脱离实际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不佳,毕竟对于大部分农村居民而言,其更关注的是与自己实际生活有关的政策内容,而不是那些大而空的思想政治内容,不接地气必然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一个瓶颈。
3.队伍建设不足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良好的工作队伍,观察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工作人员一般都来自农村基层,整个队伍成员的学历水平整体较低,工作素养更是参差不齐,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都没有思政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肩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一般很少有机会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相关培训,因此整个队伍的专业工作能力不高,对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自然也是一个瓶颈。
二、破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瓶颈的对策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工作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在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针对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瓶颈,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以解决:
1.更新工作方法
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以及对象都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工作方法的更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变化应立足于农村以及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创新,这样能够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有效性。未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更新应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工作方法应注意互动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应注意到农民的诉求,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工作方法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这样能够实现工作方法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匹配性。
2.充实工作内容
对于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滞后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确定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工作内容必须要实事求是,工作内容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我带到农民的真实诉求。根据农民的诉求来进行工作内容的一个调整,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中遭遇更小的阻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确定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做大以人为本,每一个人在心理层面都更倾向于去接受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信息,因此内容的制定应注意以人为本原则的践行。
3.加强队伍建设
对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的情况,本文认为加强队伍建设应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推进:一方面就是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农村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举例而言,可以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从而确保整个队伍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应加强对于整个队伍的考核,通过强化考核来实现队伍活力的激发以及保持。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各种瓶颈,而要想破解这些瓶颈,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该问题的解决,从过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以及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来努力,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本付.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J].新农村,2010(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17-02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以及技能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断显现,需要多层次采取合理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等,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脱离。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注重毕业生的就业率,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培训、就业信息等,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处于独立状态,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作用无法顺利发挥,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不高。
2.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高校没有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下的就业形势,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创业观培养,等等方面很少涉及,特别是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发展中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影响大学生指导工作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合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教师没有客观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结合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要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采用传统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注重个性化教育,而这已无法有效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的客观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不断显现,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不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并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就业指导为中心,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当下的就业形势,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就业的基础上再择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攀比,不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客观认识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确把握出现的各类问题,多层次巧妙融合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性质、功能等,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认知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便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作用。
2.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准确把握他们所关注的就业焦点、热点问题。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点、内容、重难点等,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将诚实信用、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使其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便于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多层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访谈、先进人物专题讲座等,便于专业在实践中全方位的了解不同行业、领域乃至基层发展以及岗位需求情况,结合自身优缺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包括思想准备,明确职业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師要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借助传授就业方法、技巧,分析就业形势,等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科学定位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注重德育渗透,优化利用网络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高校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多层次科学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活动。比如,就业心理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二者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合理化就业指导。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网络技术的优化利用,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校园网站、主题教育网页等,随时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便于学生动态了解就业形势。高校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随时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动态变化,特别是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对其进行积极的教育、疏导等,及时解答他们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科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在“网上与网下、实际与虚拟”的作用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正确认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二者放在关键性位置。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利用网络技术,等等。以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莹莹,陈盈盈.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6,(06):110-111.
[2]张燕芬.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38-140.
[3]雷友华.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67-68.
[4]张玲.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16-119.
[5]韩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7):10-11,17.
[6]朱俊玲,秦立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2):13-17.
1.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3.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结束语
【关键词】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方法;有效途径
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下面对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提高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希望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帮助,为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一)方法的落后
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并且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部分单位未能对方法进行创新调整,进而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阻碍。管理人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对工作性质进行清晰的界定,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无法一蹴而就,通过单位、管理人员等多方的努力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行提升。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未能应用现代化方法及理念开展工作,对方法进行调整时存在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导致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进程受阻。
(二)外界环境及思想的冲击
新时期我国企事业单位等面临转型问题,外界环境及不同思想观念对妇女思想及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互联网平台及相关技术在我国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妇女及所有职工均可以从更多渠道获取信息,但是由于妇女无法对此类信息进行更好的甄别,导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进而使自身思想及心理受到负面影响。
(三)经费有所不足
事业单位已经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定认识,但是却未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中,导致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对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经费不足导致妇女无法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在思想觉悟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四)管理层及领导层未能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
所谓上行下效,若管理层领导层未能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必然受阻。一些管理者及领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对日常工作的开展没有过多影响,未能对其重要作用产生足够认识,导致下属工作人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自身工作不够重视。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很多问题,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领导需要对相关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否则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提高途径及方法分析
(一)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调整
首先,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工作方法进行调整创新,进而促进工作落实。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妇女需求以及切身利益方面情况产生更多认识,切实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对妇女职工予以更多帮助,进而提高单位整体的凝聚力,为日常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开展更多文体娱乐活动,让妇女职工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身心放松,缓解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促进妇女职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促进单位整体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提升。最后,事业单位应从法律层面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规范限制,使工作步入正轨,维护事业单位妇女职工合法权益,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制定自身的一套制度进而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及效率。
(二)理论的学习和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需要对先进理论进行学习,并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首先,妇女在工作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及管理人员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对各类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且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理论进行逐渐的改进。其次,负责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工作属性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对社会学科、心理学科以及教育学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涉猎,并结合需要将其合理应用至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机制方面的建设完善同样可以为事业单位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人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工作。
(三)秉承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妇女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单位女性员工产生更多归属感,获得足够的尊重,单位需要对女性员工不同情况进行考虑,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政工师工作者需要将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制度进行详细讲解,进而使妇女职工可以更好的利用制度以及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获得更多尊重。
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措施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单位内部的政工师可以为女性职工提供相应的心理帮助服务,借助心理健康测评等方式对女性职工思想动态及心理动态进行掌握,避免女性职工因压力过大出现负面心理问题堆积的情况。政工师工作者需要对本单位疏导机制进行健全,将排解与宣泄的机会提供给女性职工,例如单位可以组织开展羽毛球、书法等比赛活动,使女性职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及效果进行提升。此外EAP计划的实施以及心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以对事业单位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行提升,通过员工帮助计划以及危机干预手段政工师可以为女性职工提供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及指导服务,确保其思想状态维持在较好的水平。
(四)组织开展更多理论指导活动
若想使事业单位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对女性职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指导,政工师工作者可以组织开展更多教育培训活动,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推广普及,对女性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女性员工予以奖励,进而最大限度调动女性职工学习热情,此后女性职工便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外界信息进行更好的甄别和判断,对不良信息方面的侵蚀进行有效抵御。
(五)领导层及管理层需要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
领导层及管理层需要对此项工作产生足够重视,进而为相关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工作得以落实,并且可以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经费支持。此外需要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管机制进行建设完善,进而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供更多保证。
(六)对政工师的工作形式进行丰富
为了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行提升,政工师需要对工作形式进行丰富,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进行更好的宣传,进而使女性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多认识和理解。政工师可以从单位中选择优秀的榜样,通过宣传使女性职工对其产生更多理解,进而对自己的提高方向进行明确。政工师组织事业单位中的妇女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女性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新时期的政工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更多的手段开展工作,利用不同的渠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进而对女性职工思想品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升,确保其思想及心理动态的稳定性。
(七)政工师的团队建设及管理
新时期为了使政工师更好的完成女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团队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进行健全完善。
其一,通过团队建设工作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政工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被视为是女性职工模仿的模板,政工师团队需要对整体素质以及业务水平进行提升,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对政工师团队建设工作产生更多重视,聘请更多业务水平较高的政工师开展工作,并且让优秀的政工师带动事业单位内部其他政工,通过互相学习对整体水平进行提升,进而更好的完成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为政工师工作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政工师可以对新型工作方法、理念等进行学习,并将其应用至实际的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提高工作水平。最后,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同样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观念,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对女性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二,对团队管理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事业单位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降低单位政工师工作者的流动性,避免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过多负面影响。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政工师的流失将会对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中断,进而对工作进程产生阻碍。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对人才选拔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选择责任意识较强、职业道德素养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事业单位的政工师团队中;其次,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对其业务水平进行提升,确保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再次,事业单位需要对福利待遇方面进行提高,进而减少优秀政工师人才的流失,同时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管理。政工师内部工作者对自己团队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较深,进而对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外部监管方式对其进行辅助,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妇女在各个单位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其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日常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上文已经对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鉴文中方法以及途径对工作进行调整,使妇女职工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蔡德莉.浅谈提高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66-66.
[2]曹丽艳.浅谈企事业单位妇女思想政治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2(12):101-101.
[3]刘少芬.创新方法做好民政妇女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75-75.
[4]李小平.浅谈如何做好企业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J].岁月(下半月),2012(7):135-13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含义;标准;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准确地了解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作出实事求是的、准确的信息反馈,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目标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客体的实际,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范畴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效果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评价形式上看是针对思想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效果进行检验和鉴定,但实质是以社会效果为核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标准是看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满足社会对其培养、塑造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具体内容包括: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是否形成,扩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一个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很容易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运用有效的测量、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虚活,很难用一定的指标来推进实际工作,很难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好坏优劣。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知识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各个门类知识相互隔绝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吸取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听取有关汇报以及相关测试等,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在本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社会的实际。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实际以及客体的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等方面,要把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就制定目标的内容而言,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社会实践方面的。理论方面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和措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社会实践方面包括社会风气、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等等。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理评价和科学判断,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识是做好评价的基础。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之间确立科学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中,我们应当从数量与质量、短期与长期、隐性与显性、有形与无形等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包括:
1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等问题。因而其效果的评价不同于经济效果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正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零功效,即对教育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负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多的要采用比较的办法来体现,或者是与历史比较,即纵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现一个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与系统比较,即横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与系统形成了教育合力。这些比较是很难用精确的数据评判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产品“精神成果”是很难量化的,其效果的评价只能是近似的模糊值,如好、较好、一般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确的数量关系,这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有时候很难反映出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结论。因此在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定量评价,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离开定量评价的定性评价,容易使认识停留在模糊的阶段;离开了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也难以对数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因而,必须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不仅如此,成功的定量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定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对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的规定性有了正确的把握,才能恰当地选择各项变量,设计量度的指标,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方能对这些变量进行评估。因此,必须坚持以定性评估为主,使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2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使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效果的评价不能仅凭一时的考评情况就对其下结论,而应将其置于总的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评价和估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其实施的过程并不具有同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出来。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应当注重指标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积累。
当然,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静态评价,这种评估是把评估对象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通过横向对比,对其效果作出相应的价值评判,否则就很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的效果,也很难为下一阶段的任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稳定都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也遵循着此规律,它既要了解受评对象的现实表现,以便作横向比较;又要了解受评对象的历史发展,以便作纵向比较,这种横向和纵向、静态和动态的评价手段才是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以动态评价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教育所设定的目标出发,也要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3坚持以隐性评价为主,使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时具有可感知的外在形态,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潜在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如此,“立竿见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教育客体思想的转化,对教育的理解、接受直至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有的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客体来说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教育客体,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到一定的质量积累和达到一定的时机,一般不会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得以体现,而且时间越长,体现得越充分。有时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潜移默化,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对其潜在的效果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应坚持以隐性评估为主,即主要看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是否真正内化成了个人的意识。
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包含着两个目的:内化和外化,即输入和输出。内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如何将输入的信息输出,其输出的结果如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即有大量的输入,却只有小量的行为输出;或者是有大量的正确输入,却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输出。因而我们在进行隐性评估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显性评估,力求做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坚持隐性评价和显性评价相结合,以隐性评价为主的评估标准。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比较客观看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除形式主义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成果,认识工作中的差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帮助我们认清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与否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其体系就不完备。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进行效果的评价,能及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调整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含义;标准;意义
[作者简介]李仲元。山东行政学院基础部教师,硕士。山东济南250014;王国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硕士,山东济南25001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3―0164一03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准确地了解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作出实事求是的、准确的信息反馈,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目标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客体的实际,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范畴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效果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评价形式上看是针对思想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效果进行检验和鉴定,但实质是以社会效果为核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标准是看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满足社会对其培养、塑造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具体内容包括: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是否形成,扩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一个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很容易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
2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运用有效的测量、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虚活,很难用一定的指标来推进实际工作,很难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好坏优劣。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知识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各个门类知识相互隔绝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吸取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听取有关汇报以及相关测试等,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在本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社会的实际。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实际以及客体的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等方面,要把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就制定目标的内容而言,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社会实践方面的。理论方面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和措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社会实践方面包括社会风气、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等等。
4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理评价和科学判断,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识是做好评价的基础。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之间确立科学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中,我们应当从数量与质量、短期与长期、隐性与显性、有形与无形等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包括:
1 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等问题。因而其效果的评价不同于经济效果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正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零功效,即对教育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负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多的要采用比较的办法来体现,或者是与历史比较,即纵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现一个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与系统比较,即横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与系统形成了教育合力。这些比较是很难用精确的数据评判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产品“精神成果”是很难量化的,其效果的评价只能是近似的模糊值,如好、较好、一般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确的数量关系,这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有时候很难反映出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结论。因此在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定量评价,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离开定量评价的定性评价,容易使认识停留在模糊的阶段;离开了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也难以对数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因而,必须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不仅如此,成功的定量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定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对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的规定性有了正确的把握,才能恰当地选择各项变量,设计量度的指标,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方能对这些变量进行
评估。因此,必须坚持以定性评估为主,使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2 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使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效果的评价不能仅凭一时的考评情况就对其下结论,而应将其置于总的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评价和估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其实施的过程并不具有同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出来。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应当注重指标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积累。
当然,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静态评价,这种评估是把评估对象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通过横向对比,对其效果作出相应的价值评判,否则就很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的效果,也很难为下一阶段的任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稳定都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也遵循着此规律,它既要了解受评对象的现实表现,以便作横向比较;又要了解受评对象的历史发展,以便作纵向比较,这种横向和纵向、静态和动态的评价手段才是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以动态评价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教育所设定的目标出发,也要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3 坚持以隐性评价为主,使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时具有可感知的外在形态,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潜在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如此,“立竿见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教育客体思想的转化,对教育的理解、接受直至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有的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客体来说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教育客体,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到一定的质量积累和达到一定的时机,一般不会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得以体现,而且时间越长,体现得越充分。有时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潜移默化,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对其潜在的效果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应坚持以隐性评估为主,即主要看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是否真正内化成了个人的意识。
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包含着两个目的:内化和外化,即输入和输出。内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如何将输入的信息输出,其输出的结果如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即有大量的输入,却只有小量的行为输出;或者是有大量的正确输入,却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输出。因而我们在进行隐性评估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显性评估,力求做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坚持隐性评价和显性评价相结合,以隐性评价为主的评估标准。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比较客观看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除形式主义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成果,认识工作中的差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帮助我们认清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与否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其体系就不完备。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进行效果的评价,能及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调整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含义;标准;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准确地了解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作出实事求是的、准确的信息反馈,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目标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客体的实际,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范畴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效果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评价形式上看是针对思想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效果进行检验和鉴定,但实质是以社会效果为核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标准是看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满足社会对其培养、塑造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具体内容包括: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是否形成,扩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一个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很容易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运用有效的测量、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虚活,很难用一定的指标来推进实际工作,很难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好坏优劣。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知识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各个门类知识相互隔绝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吸取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听取有关汇报以及相关测试等,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在本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社会的实际。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实际以及客体的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等方面,要把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就制定目标的内容而言,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社会实践方面的。理论方面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和措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社会实践方面包括社会风气、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等等。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理评价和科学判断,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识是做好评价的基础。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之间确立科学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中,我们应当从数量与质量、短期与长期、隐性与显性、有形与无形等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包括:
1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等问题。因而其效果的评价不同于经济效果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正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零功效,即对教育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负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多的要采用比较的办法来体现,或者是与历史比较,即纵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现一个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与系统比较,即横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与系统形成了教育合力。这些比较是很难用精确的数据评判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产品“精神成果”是很难量化的,其效果的评价只能是近似的模糊值,如好、较好、一般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确的数量关系,这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有时候很难反映出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结论。因此在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定量评价,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离开定量评价的定性评价,容易使认识停留在模糊的阶段;离开了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也难以对数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因而,必须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不仅如此,成功的定量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定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对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的规定性有了正确的把握,才能恰当地选择各项变量,设计量度的指标,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方能对这些变量进行评估。因此,必须坚持以定性评估为主,使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2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使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效果的评价不能仅凭一时的考评情况就对其下结论,而应将其置于总的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评价和估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其实施的过程并不具有同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出来。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应当注重指标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积累。
当然,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静态评价,这种评估是把评估对象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通过横向对比,对其效果作出相应的价值评判,否则就很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的效果,也很难为下一阶段的任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稳定都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也遵循着此规律,它既要了解受评对象的现实表现,以便作横向比较;又要了解受评对象的历史发展,以便作纵向比较,这种横向和纵向、静态和动态的评价手段才是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以动态评价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教育所设定的目标出发,也要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3坚持以隐性评价为主,使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时具有可感知的外在形态,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潜在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如此,“立竿见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教育客体思想的转化,对教育的理解、接受直至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有的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客体来说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教育客体,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到一定的质量积累和达到一定的时机,一般不会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得以体现,而且时间越长,体现得越充分。有时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潜移默化,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对其潜在的效果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应坚持以隐性评估为主,即主要看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是否真正内化成了个人的意识。
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包含着两个目的:内化和外化,即输入和输出。内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如何将输入的信息输出,其输出的结果如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即有大量的输入,却只有小量的行为输出;或者是有大量的正确输入,却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输出。因而我们在进行隐性评估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显性评估,力求做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坚持隐性评价和显性评价相结合,以隐性评价为主的评估标准。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比较客观看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除形式主义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成果,认识工作中的差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帮助我们认清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与否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其体系就不完备。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进行效果的评价,能及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调整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途径
干部考察工作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熟悉考察对象的知情者来了解考察对象,如个别谈话、民主评议等,这是最基本的途径。二是采取适当方法直接对考察对象进行观察、测试,了解其素质、能力和行为表现,如考试考核、情景模拟以及听取个人汇报等。干部考察工作要在这两条基本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探索其他方法,使考察者更多地掌握能客观反映考察对象德才素质的各种素材和背景材料。
1.采取必要措施,让知情者客观、真实地向组织反映情况。一个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基本上还是能被知情者所了解掌握的,问题在于考察者事实上很难从所有的知情者那里收集到考察对象的全部真实材料。因此,拓宽考察途径,首先要研究让知情者能客观真实地向组织反映情况的方法和手段。要创造让知情者敢讲真话的条件。通过大力推行考察预告制,开展调任后的回访考察,开展大范围的征求意见以及网上反映情况等办法,考察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选择特殊知情者,为考察组提供真实情况。知情者中有一部分人,比如,原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秘书、司机,对考察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比较清楚,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将其作为访谈对象加以了解。纪检、监察、等部门接受群众的举报,也掌握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知情者,所以考察者必须听取这些部门的意见。要制定有关干部如实向组织反映问题的纪律。要求各级干部在上级考察干部时,如实向考察组反映情况,积极配合考察组的工作。对知情不说,故意为考察对象隐瞒问题或夸大、虚报成绩以及干扰群众向组织反映问题,打击报复的,必须严肃处理。
2.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方法。干部的德才素质,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测试、检验、核查进行评价和认定的,比如理论知识水平、部分工作实绩、经济收入情况等等。但是,还有许多方面是不能直接认定的,需要考察组不断改进考察办法,增强考察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是结合干部管理工作,设计特殊情景对干部进行考察。结合干部下派、交流,看其是否愿意服从组织决定,是否愿意到艰苦落后的地区工作。
二是到干部工作、学习、活动的现场,直接考察了解干部。比如在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考察干部是否有献身精神、顽强斗志和毅力;通过参加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看考察对象是否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考察换届,特别是考察对象作为候选人的情况下,看考察对象是否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党的决定;通过掌握干部在党校学习、出国考察中的情况,了解干部的学习态度,看考察对象在外事活动中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等。
三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从了解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财政收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情况,看考察对象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廉洁自律。
3.切实做好考察材料的积累工作。当前干部考察档案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材料不全,二是收集的面不宽,多数是组织部门自己撰写的考察材料。这给干部考察工作特别是全面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为此,目前需要完善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要做好材料积累工作。对各个时期干部的考察、分析材料、背景材料、调查材料都要收集完整保存。这方面的材料,包括形成考察材料的原始素材,如干部的思想汇报、工作述职、荣誉证书、处分决定、工作计划、财产申报表、民意测评表、党校学习成绩等等。二是外部要扩大文字素材的收集面。收集的文字素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涉及考察对象的群众来信以及群众来访的记录,纪检、监察部门有关干部的廉政档案,领导班子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的记录,财务、审计部门对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经济财务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的正面或反面的报道,等等。
二、加强对考察结果的综合分析
针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在考察结果的综合分析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对考察对象在重大政治活动、重大问题决策和处理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一个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往往在一些重大政治活动、重大问题决策和处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重大表现包括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场合讲话中的表现,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表现,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的表现等等。通常来说,一个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好与差,在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容易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因此,分析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从职务升迁、工资调整、工作岗位交流等问题入手。要注意分析他们在这类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的表现,看是否具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特别要注意在换届选举、下派锻炼、临近退休等期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干部。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42-03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方法的研究
鲁洁从深层次对道德教育进行了全面探索。探讨了道德教育的人学基础,道德教育与当代人之生成、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教育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境遇等问题,以求探寻与发现德育的新路向。檀传宝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对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学者以论文的形式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原则、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谢登斌指出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当前西方各派德育理论,其主旋律是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对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认为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建构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也有学者注意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问题,申淑征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面对青年学生这样一个抗风险力偏低、处于塑造期的群体,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调动一切有生力量,探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种有效途径,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教育体系,是当前正确应对形势、解决存在问题的出路和捷径所在,阐述了全员育人这一观念,但作者没有对这一体系如何构建进行相关阐述。何婉平在《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一文中强调要注重“传统教化方法”,它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榜样示范、践履笃行、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的特征值得借鉴,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还有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强调学校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如张莉、黎静文、骆风、王巨章等都提出必须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著述也颇多,主要有刘洋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解析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梳理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直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诸多挑战,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分化并逐渐解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全球性的问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些情况使得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
冯静在《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情况,加深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第二部分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着重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全球化概念为切人点,通过阐述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多义理解,凸现了西方和我国关于全球化的论争。对全球化含义、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拓宽拓深了全球化的研究。提出只有把交往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相结合,找出二者的内在关系,并探究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将二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整合,从而把握当代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三、网络信息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梁丕恒分析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对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曾长秋在《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周飞在《试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创新,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顾海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管理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管理的经验总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反思和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密切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探讨了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到见解,论述深刻,思路创新,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梁金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着重指出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互联网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等新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汲取人类先进文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接纳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如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狭隘的、固执的甚至是偏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要在开放的体系下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马小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拓展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育、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丰富精神教育、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等对策。
此外,不少作者从各个层面研究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实践
许多学者也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借鉴。
如陈立思在《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导言阐明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论述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理论研究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并对美、英、法、德、苏联/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八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色、经验、问题和走向进行了论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使自己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王杰在《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一文中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念、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考察,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阐述了西方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总结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沿革的特点及其趋势,结合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三是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改革的取向提出建议。对改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杨稣在《当代国外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及启示》一文中在分析和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本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启示。吴琼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一文中也作出了类似的研究。
葛立娟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玲的《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林海玲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等文也分别对俄、美等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特色做了研究探讨,并展开相关对比研究。
郑永廷的《论当代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王妍的《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等文章也分别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与对比,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借鉴。
六、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
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学校层面如何采用新形式、新内容开展相关教育,大多数并没有跳出学校教育这一局限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没有对整体体系构建有过多的涉及,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恰又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除学校这一因素外,还有家庭、社会、各种社会机构与民间团体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中更需要综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脱离物质实践谈思政教育是不全面的。
在研究对象上,专注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其他青少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都不为过,但我国的国情同时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以外的学生及非学生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青少年这一整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研究大部分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的对策,比较零散。不管是对网络环境下,还是全球化背景下,或是学校层面,或是家庭层面,可以看出对体系构建的研究颇少,特别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待加强。
我们首先应充分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的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应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再次在充分调动国家、社会、家庭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如何制定出完善并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来保障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谢登斌.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5]王杰.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刘
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申淑征.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增强思想教育有效性[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
[8]冯静.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梁丕恒.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10]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大学生两者之间利用语言、符号等作为沟通的工具以此来沟通和交流思想认识情况和情感情况的双边过程。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主要有:沟通双方均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沟通过程中双方信息属于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属于双方情感的沟通;沟通过程中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存在而造成障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一般来说正式沟通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以及谈话等事项,其余的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形式。还包括集体和个人的形式、语言和非语言、面对沟通和间接媒介沟通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比较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渠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传递和反馈。[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次数比较少,在高校内部少有出现。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非正式沟通,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开展,主要是利用宣传、社团以及互联网络和通信网路进行,借以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正式沟通常常需要组织大型的会议和交谈,这样就导致各方之间的协调不周到,矛盾较重,而且沟通工作效果较差。
2.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过于专业化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术语来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在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地位、知识背景、文化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传递的信息出现语言和语义上的理解偏差。[3]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浮于表面
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进行的沟通工作主要是流于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开展之前,组织方一般只会将效果纳入规划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是常常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对策
1.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还应当综合其他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沟通工作。尤其是正式沟通方式的采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时候必须协调好组织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从而逐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个人或者是集体的沟通交流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
2.采用多种模式加深大学生的理解
沟通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运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联系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地位,从而适当的进行引导和交流。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社会环境等来开展交流工作,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氛围,加深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
3.从本质上提高沟通工作的有效性
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沟通对策。[4]不仅如此,还应当逐渐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沟通目标,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沟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
四、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是广东省某技校学生,涉及的年级包括一至三年级学生。此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总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问卷的数据处理则主要采用SPSS15.0统计处理软件。样本基本情况如下: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占48.7%.女性占51.3%.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从年级上看.其中一年级占48.O%.二年级占44.7%,三年级占7.3%:从样本所反映的网龄看.样本中大多数人网龄在l至3年之间,学生网龄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根据样本的初步处理结果,样本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这说明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
2思想政治信息获取途径分析
2.1学生获得思想政治信息的途径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公民习得政治文化的过程提供政治文化信息基本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大众媒体和政府。l就在校的学生而言.在以上的政治文化信息获得的途径中,那一个途径是学生获得主要途径?让我们以学生获取十七大六中全会信息的途径来了解下学生是如何获得政治信息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十七大六中全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网络”(41.2%)了解,排在其后面的分别是“电视”(15.1%)与“读书、看报刊或学习资料”(14.9%),而家庭仅只有4.8%.学校只有14.4%。由此可知,在校学生获取相关的思想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纯粹从“量”的角度考察.“网络”信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当影响力。根据常识.“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理应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结果却与常识相悖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对“学校”这种信息途径的态度的影响;二是正式途径的影响,即“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学校的相关活动”所应发挥的作用;三是非正式的途径的影响,即学生如何消费休闲时间。根据我们的调查,某学校的学生消费休闲时间的方式中,排在前面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上网”f79.4%)、“睡觉,’(53.0%)以及“运动”(39.1%)。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网络”在学生的思想政治信息获取途径中占如此大的比例。学生在获得心理、思想道德方面的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如果你在思想上很迷茫、或者遭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的提问。统计结果显示,“找同学聊天,寻求帮助”的占到了58.3%;“找网友聊天.寻求帮助”与“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信息与知识自己帮助自己”的则分别占到了8.8%与7.7%.两者之和为16.5%:而“找班主任”、“找父母帮助”的则只有2.1%与7.7%。这个统计结果与上述的统计结果相互印证由上可知.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非正式途径”(网络与同伴团体)而非“正式的途径”(学校与家庭)
2.2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自主性如何
在网络背景下.学生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地应用这种非正式的途径?是主动还是被动应用这种非正式的途径?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必须了解学生访问网站以及信息方面的偏好根据统计结果,“学生最喜欢访问网站”的前三位是“综合类网站”(59.5%)、“体育娱乐类”(3o.5%)以及“文学音乐类”(25.7%)而根据另一题的统计结果.“访问网站最关注的信息”的前三位则分别是“社会新闻”(46.4%)、“政治新闻”(30.5%)以及“体育娱乐信息”(27.O%),而“思想、道德、心理方面的信息则位于第六位(15.3%)这表明.学生的确有兴趣通过网络来获得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准确地说是新闻类)。因为“你是否会通过网络形式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直接提问的统计结果所显示出来的大部分的学生(86.6%)通过网络形式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也为以上的推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如何接触到自己喜欢的网站统计结果显示.将近半数(43.1%)的学生接触到自己最喜欢的网站是源于“浏览过程中点击相关的链接获得的”.这说明学生接触到自己最喜欢网站的重要原因表现为“兴趣指引下的无意获得”:同时,同学介绍式的接触也占有一定的比重(28.1%1.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在接触到自己喜欢的网站时也受到了同伴团体的影响而“老师推荐”以及“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无意接触的”则分别占2.7%与8.5%.两者之和为11.2%,不及同伴团体(28.1%)的一半。由此可知,教师作为一种正式的指引对学生最喜欢访问网站影响比较小在“如何获得思想政治信息”这一问题上.排在前三位的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方式是“浏览网页的时候点击相关的链接获得”(37.2%)、“通过搜索引擎”(30.2%)以及“有目的地阅读相关网页”(29.6%)。其中第一项属于被动获取.而后面两项则属于主动获取,两项合起来占59-8%这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主动性(59.8%)强于被动性(37.2%)。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获取思想政治信息占了比较高的比例,这表明学生掌握了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有效方法。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最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占到了样本量的87.6%,其次则是“谷歌(googl)”.但比例只有7.5%。由此可以推断,在学生中间,有相当数量同学是采用“百度”搜索引擎去搜索思想政治方面信息。综合“接触最喜欢网站的缘由”以及“如何获得思想政治信息”这两题的处理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基本认识: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由于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盲目性”,但我们认为这种“随机”与“盲目”其实具有“兴趣指引”的内在属性;至于具体到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上,学生则表现出主动性大于被动性;总而言之.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信息时表现为“兴趣指引”下的自主性。
3思想政治信息获取途径的效果评估
3.1网络上的思想政治宣传的影响程度如何
判断网络上的思想政治宣传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如何.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学生对这种宣传的有效度评价:二是这些宣传对学生的行为是否有实质的影响我们首先来看学生对宣传的有效度评价。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上获得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影响程度大的学生有45个.占有效回答的8.3%,而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只有5个人.仅占有效回答的O.9%.大部分(6O%)的人认为“有一点点影响”。但也有一定数量(57人)认为完全没有影响由此可以知道.网络上的思想政治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根据我们对休闲时间的调查(有79.4%的人认为“上网”是主要的休闲方式).我们有理由认为网络应对学生学习生活有更大的影响而根据“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对你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的提问.我们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60.1%)也是选择“有一点影响”.这再次印证了网络上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效度是比较低的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其目前的有效程度值得怀疑。从“您对现在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相关宣传的看法”这一提问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在这一提问中,有22.9%的人认为目前的宣传具有说教味道、枯燥、比较难接受,51.8%的人表示“说不清,没有特别的看法”.而认为“内容比较丰富.比较乐于接受”或者“非常丰富,非常乐于接受的”不到20%。
3.2学生对思想政治信息的差异性检验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被调查对象对思想政治信息的可接受度与影响程度的总体评价.为了研究精致化的需要以及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对策.我们将不同的属性的样本进行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上表是通过卡方检验的双变量列表我们根据调查样本的属性进行了大量的卡方的检验.但最终能通过卡方检验的只有上述的1O对变量由此可知.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途径以及效果评估差异性主要原因是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其中性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的获取途径以及效果评估差异性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其几乎通过了所有待检验双变量的卡方检验通过上述卡方检验列表还有以下重要发现:一、专业与性别显然会影响学生如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网站比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二、决定学生在遇到心理困境时采取什么措施与对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性别、年级都会对其有影响比如.通过残差分析发现.男生比女生.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更有可能是选择“闷在心里”。三、男生比女生更关心政治,具体到采取行动时,男生也比女生更具有自主性。
一、现阶段公安保卫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变化
第一,工作环境方面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并完善、工作机制发生了改革及转变的情况下,无论是经济结构、政治形势、社会环境,还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状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经济组织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拓宽及加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及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因而公安保卫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及困难。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及对象方面的变化。近几年来,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公安保卫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文化层次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优化了文化及年龄结构,公安保卫人员具有越来越强的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思想多元化特点非常明显。
第三,公安保卫人员思想方面的变化。随着本单位的公安保卫部门的体制转换及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广泛的涉及到了关系公安保卫人员自身利益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所以公安保卫人员在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追求等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公安保卫工作的创新途径
第一,创新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可行性。在现阶段,公安保卫工作面临着犯罪集团化、智能化、暴力化及勤务规范化、警务公开化、监督社会化、执法法制化等等工作难题,出现了很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因而相应的公安保卫人员必须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紧迫性,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及态度,有效深入基层,同一线民警做深入的沟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努力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及工作创新。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曾经指出,政治工作为一切经济工作及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所以,公安保卫思想政治工作理所应当成为相应领导高度重视的职责及政治任务。积极完成并有效履行这一职责,必须创新组织领导机制,相应的领导必须大力加强观念上的创新。而政党干部则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相应的党务工作、业务工作、行政工作相结合,有效执行一岗双责的考核制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明确相应责任,量化工作指标,并进行逐级的考核,有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公安保卫工作当中,融入到对相应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
二要积极创新动力机制。面对新形势,公安保卫部门一定要在工作动力机制上进行积极创新,进行传统教育基础上,恰当的引入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按照相应公安保卫人员的工作业绩,根据公正、公平原则,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奖惩的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公安保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积极创新制约机制。在公安保卫工作当中,必须因时而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强化对公安保卫部门内部的监督,大力开展警务公开的制度化及规范化建设工作,从而使公安保卫工作的执法行为能够积极主动的受到法制、社会、舆论、群众的有效监督。
第二,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公安保卫思想政治工作多样性。
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对知识内容进行不断更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按照公安保卫队伍的实际情况,针对新的问题及情况,加入相应的新内容,高度重视公安保卫工作当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将社会新鲜有用的东西加入到公安保卫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以相应的领导要坚持与时俱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增加知识量,及时有效的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涉及在新时期中的政治理论、党建理论、政治形势、责任意识、法律法规等等,从而提高公安保卫工作的思想素质。
二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保证实际的工作效果。积极掌握公安保卫工作的思想动态及业余生活状况,找到导致公安保卫工作思想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实现解疑释惑,有的放矢,化解矛盾。所以,相应的领导必须对公安保卫工作的思想脉搏进行有效把握,将公安保卫人员的冷暖系于心头。在解决公安保卫人员实际的生活及工作困难中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做一些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及凝聚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 高职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转型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提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投入产出严重不平衡,效能降低了。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上仍然具有首要地位,但它的局限性和弊端也越发为人们所认识。如何在这个思想大碰撞、文化大融合、观念大冲击的社会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构建一种具有高职特色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性与隐形比翼齐飞,更好地落实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既相容共通,又独具特色。一是隐蔽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隐藏到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而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二是跨时空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时间上不及显性教育及时,在内容上不及显性教育密集,在频率上不及显性教育频繁,但正是通过这种不经意的、分散的、非连贯性的教育方式,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悄然实现教育者目的。三是全面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极其丰富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如校园、教室等载体,也包括文化层面的如校风师风等载体,还包括了制度层面的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等载体。这种载体既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既存在于校内,也存在于校外。
二、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特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天然耦合。因此,构建一种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切实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前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情况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构建与显性教育既相联系又相补充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显性与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模式,虽然方法不同,但教育目的却是一致的,“前者人们能够直接接受,后者人们可以间接接受”。缺乏任何一方,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教育方法虽然不同,但教育目的却是一致的。前者人们能够直接接受,后者人们可以间接接受”。缺乏任何一方,思想政治教育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解社会主义优越性,而学生看到的却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他们不免会产生疑惑。这时,我们一方面需要直接性的宣传和说教,同时我们还要提倡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往往你目标不是很明确的话语更能使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更能解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跨时空性的特点,又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在资源开发、方法创新、实践运用上构建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无时无刻不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实践背景,深受其影响。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受教者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得到保障。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内涵隐性教育因素,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精神,渗透隐性教育。高职院校也是大学,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面和学校的灵魂。大学精神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以及活动方式,制约着学校整个教育活动的进展。
最后,加强德育实践方面的建设。一是增强大学生们实践意识,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德育实践方面的建设,主要通过学校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两方面的道德实践活动实现。二是实施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途径。学校道德实践,除了在课堂上,教师事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和安排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外,也可在课外让学生参加道德实践,如参加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等,同样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主要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活动。
(三)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立体化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