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现状:北流供电公司信息机房位于办公大楼,原有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交换机采用4台北电450-24T堆叠,下连其他桌面型低端交换机。局域网的互联网出口用一条4Mbps光纤线路。
公司共有22个城区和乡镇供电营业所,租用电信线路连接到中心机房,另外有下属机构、多个多经企业等不同办公地的点需要连接到公司局域网。
公司原租用电信2M专线与网区供电局实现广域网连接。
公司信息系统服务器约15台,SCSI存储阵列1台,NAS存储阵列3台,桌面计算机400台。
公司目前主要运行的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OA、营销、生产、人力资源、财务、计划系统。
根据省级电网公司的要求,北流供电公司主要建设办公自动化、视讯会议、营销、财务、生产、计划投资、邮件等业务应用系统,和局域网、广域网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系统尽可能利用公司现有软件移植,现与网区供电局和广西电网公司对接。
结合北流供电公司的应用需求及其特殊性,北流供电公司信息化(平台)系统应满足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
1阶段性建设内容
北流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分两大阶段性进行。
1、IT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局域网,提供基本的网络管理、防护功能。
建设三级广域网,上连网区供电局和省电网公司。
2、应用系统的建设:按照省级电网公司统一推广要求建设。
2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2.1网络系统与安全
县级供电企业局域网主要连接主要办公场所、下属机构、各种应用系统服务器、其他合作机构或单位网络,因省级电网公司要求统一互联网出口,故此处不必考虑互联网连接问题,只需考虑广域网出口处安全问题。目前北流供电公司的网络只有核心层、接入层两层结构,业务过于集中在核心层交换机上,主要问题有:中心交换机成为网络性能和安全的瓶颈、接入交换机缺乏必要的安全控制能力、整个网络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本次建设中北流供电公司局域网可采用冗余架构,建设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双核心、双汇聚结构的高可靠网络。主干带宽应不低于1000Mbps,采用光纤互联。核心层采用双核心结构;汇聚层拟采用8台汇聚交换机,使用双归属上联核心交换机,分别是服务器汇聚交换机、办公楼汇聚交换机、下属机构汇聚交换机、外联网汇聚交换机;核心层、汇聚层启用OSPF协议、VRRP协议;更换现有的低端桌面交换机,VLAN划分限制在接入层交换机内,交换机之间通过IP路由进行流量传输。网络蠕虫、病毒基本上只能在VLAN内传输。改造后,接入层采用三层设备,实现基本的安全控制能力。改造后的网络系统应能达到:优化网络结构、改善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可靠性、便于管理和控制、科学的利用网络资源。
县级供电企业广域网主要通过三级综合数据网上连网区供电局,供视讯会议等各应用使用。带宽不低于10Mbps。
根据北流供电公司的现状,增加局域网核心层提高网络效率和安全;通过县调自动化配套建设的光缆和通信系统上联网区供电局。
2.2局域网
办公楼信息中心机房新增一台三层模块化路由交换机,组建双核心交换机,隔离各楼层的二层广播风暴,并提供基本的设备冗余,提高核心层设备的可靠性。各服务器直接连到服务器汇聚交换机上。
网络结构图如下:
2.3广域网
采用广域网/互联网(由于统一互联网出口,互联网从广域网出口)接入交换机,提供合作单位、广域网接入和VPN远程访问。局域网与广域网使用防火墙进行隔离。所有应用系统,均采用新铺设的县调自动化配套建设的专用光传输系统,带宽不低于100Mbps,另视讯系统租用电信10Mbps光纤通道留作备用。
2.4IP地址和路由协议
北流供电公司的IP地址段应遵从省电网公司的统一规划。使用省公司统一安排的IP地址,可以划分为桌面用户、下属单位、服务器段、生产大区段等网段。
2.5VLAN规划
划分VLAN主要是为了隔离广播,划分小范围的广播域,增加系统的安全性。VLAN划分为:办公楼楼层接入、服务器接入、生产大区接入、其他接入。VLAN规划的总原则是:接入按类别分类,尽量减小广播域,缩小广播发作时的面。目前网络中,用户数不多,无特殊用户,VLAN按照交换机划分,即每个交换机一个VLAN的原则。所有VLAN都不使用默认VLAN ID,而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在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上则针对交换机之间的级连情况进行VLAN的划分。
2.6IP地址规划
2.6.1子网规划
根据VLAN划分的原则,服务器段仍然使用原来的子网段,保留172.16.78.0段126位地址给服务器使用。交换机级连地址、router id、核心交换机捆绑地址使用管理地址段:172.16.64.0地址段。
按照VLAN的划分原则,划分具体见下表:
2.7网络隔离和安全防护
局域网通过核心层设备进行用户和服务器的隔离;广域网出口新增1台防火墙进行隔离。生产大区出口保留原有电力行业专用隔离装置隔离,提供防火墙隔离、VPN接入、行为管理、UTM等多种安全防护功能。
按照广西电网公司的要求,部署统一的防病毒软件,增加终端计算机的许可证数量。
2.8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要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县级供电企业应建设统一的服务器主机和共享外部存储系统。服务器应采用工业标准的机架式服务器,配备冗余电源,支持集中管理和远程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主要配置服务器用于局域网服务、OA系统、办公网站、营销系统等,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共用一套外部存储系统,实现基于SAN架构的统一存储。
2.9数据备份系统
县级供电企业应建设数据备份系统,采用独立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实现基于计算机网络或存储区域网络的数据备份。对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备份服务器采用独立服务器,直接连接到办公网络上,数据通过办公网络备份到与备份服务器直接相连的磁盘阵列上。通过在磁盘阵列上建立虚拟磁带库,可以方便管理、维护备份的数据。
2.9.1软件部分
备份软件包括以下选件或功能,实现数据库、文件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管理:
SQL数据库选件:用于实现SQL数据库的联机备份,每台需要SQL数据库备份的主机均需一个软件授权。
Open File Manager 选件:用于实现Windows环境下打开文件的联机备份,每台需要打开文件备份的主机均需一个软件授权。
Windows灾难恢复选件:用于实现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灾难恢复。
2.9.2硬件部分
为保持备份系统独立于生产系统,备份服务器采用一立的机架式服务器。存储介质采用本机磁盘,将来视情况再增加外置磁盘阵列。
3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县级供电企业按照省电网公司统一推广系统进行建设,该内容不再本期建设范围内。
关键词:电源集团 信息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某发电集团公司管理着十余个运营电厂,同时还有多个在建的电源项目。建立完备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持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创国内一流现代化企业的基础。
一、某发电集团公司信息化现状
在网络通道方面,该集团公司与各电厂的网络通道并不统一,部分电厂需要通过局域网转入国际互联网。在机房与服务器方面,该集团公司机关及下属各电厂基本实现管理人员人手一机,各电厂基本上都有核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并且拥有安全的专用机房设施。在管理软件应用方面,下属各电厂从生产到管理各个环节都已逐步采用了相应的专业系统。在信息化队伍方面,该集团信息化队伍较为薄弱,集团公司机关尚未确立信息机构,下属各电厂信息部门在企业中还是处于边缘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不足以支撑其完成信息化的重任。
综上所述,目前该集团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国内其它几家发电公司相比较已经处于劣势,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势头也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实现和强化集团公司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有效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增强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速度以应对新的竞争环境。
二、信息化建设部署
该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坚持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投资” 的五统一原则,力求体现公司的管理思路,促使管理流程一体化、规范化。在实施上,采取重点突破,先试点后推广的总体建设思路,稳步推进。
(一)基础环境建设
基础环境建设包括了公司网络、服务器、数据库、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基础环境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环境是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障。
1、公司广域网系统建设。近期继续保持现有方式接入,远期组建集团机关独立的网络,并向网络运营商租赁专用数据通道,该通道与目前该集团的广域网互为补充。
2、集团公司服务器与机房建设。某集团公司发展作为国内跨地域发电公司,从数据安全稳定角度来看,集团公司本部必须建立专用的机房用于集团公司核心服务器及交换机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火墙、UPS电源等设备,进行数据统一管理。在服务器方面,集团本部必须配备高性能小型机2台作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双机热备,采用oracle数据库做为整个集团的核心数据库系统。另外,还需要配置多台高性能PC 服务器作为OA、PI、视频等业务应用服务器。
3、公司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对于一家跨地域的发电公司,要实现高效率的运营管理,还需要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总公司与所属电厂进行交互式会议、远程培训。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既达到了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到外地,并且节省会议旅费、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4、网络安全稳定体系建设。一是防黑防毒,需要增加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软件,网络管理系统等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二加强稳定性,实现主交换机主服务器双机热备,主干链路双路互备,充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能;三确保数据安全性,必须建立公司总体的容灾数据备份体系,建立了公司的数据备份中心,实现了本地和异地的双重备份体系,设立数据恢复应急预案。四是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某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套管理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公司未来的管理水平达到“三化”,即:业务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网络化、业务决策信息化。
1、建立以PI实时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生产实时数据系统
该系统需要在各下属电厂分别安装PI系统,从DCS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关口电量系统(FAG)、远东数据系统(RTU)等采集生产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为电厂运行优化系统,状态检修系统等提供基础数据。集团本部将根据需要,将分散在各电厂的生产数据汇集到集团本部的查询系统中来,这样集团领导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清除了解各电厂的生产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实际资料,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的支持。
2、研制开发某集团公司协同办公系统
该集团公司及下属各电厂一直沿用原统一安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的版本较低,无法实现移动办公,并且文件安全得不到保障,已经不能适应某集团公司公司的业务开拓与发展,某集团公司需要根据多年对OA的使用实施经验,借助先进的软件技术,研制开发集团公司自己的协同办公系统。该系统不仅要解决基本的公文及邮件系统,同时还要把会议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短信沟通、项目管理等多种业务应用集成到协同办公系统中来,真正实现协同办公、移动办公、远程办公,加快文件处理的时效性,摆脱地域的限制。
3、研制开发集团公司数据综合查询系统
在集团公司总部建立中心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转换收集体系,定期把下级单位业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收集到集团本部数据库,在集团公司与下属各电厂之间实现一个顺畅的数据通道,系统自动的定期把数据收集起来,供领导和业务部门使用。中央数据库可以含盖所有需求数据、结构统一,便于横向比较,随时掌握集团机关和下属电厂的运营情况,实现真正意义的实时综合查询。
4、研制开发某集团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发电企业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可靠运行是企业运营的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高效运转,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资产管理以企业资产及其维护管理为核心,预防性维修和预测性维修为主,充分体现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通过对设备生命周期和备件使用情况的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建立详细的设备基础台帐,通过设备编码与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的各项工作发生关联,并自动记录设备从需求到报废为止整个生命周期的各项信息,同时设备信息与财务资产台帐建立密切关联,设备的静态费用信息与动态费用信息建立关联,将设备管理上升到资产管理层次。
5、研制开发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该发电集团公司的工作重点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安全性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需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管理重心,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制定集团全年主要目标体系,并以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安全指标、可靠性指标以及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指标为重点管理突破口,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各电厂,然后各电厂将目标继续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总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该发电集团公司面向国际一流管理水平,构筑一流管理平台的战略任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管理思路的落实,可以引入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与国际一流管理的接轨。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王鲁滨主编,2012年。
加快发展信息化业务
重庆公司在大力进行信息的应用和开发,加快信息化推进速度。
邹炳煊告诉记者:“我们正在以信息化业务为特征的方向拓展。”据他介绍,重庆公司公司充分发挥综合化优势,加大发展宽带的力度,不断丰富、拓展公众信息服务,推广综合信息业务,如开发号码百事通业务、推进互联星空发展等,其中,信息田园业务应用到各乡镇和行政村。
重庆公司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本身走在了前面,大力推广信息应用普及。重庆公司已开始提供以系统集成为特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使服务向那些大企业的供销存、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延伸。对中小企业,重庆公司依托商务领航的品牌,将传统的话音业务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好综合服务。
邹炳煊介绍说,随着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重庆”目标的提出,重庆公司迅速跟进,已在协助公安系统打造公安信息化,同时启动城市一卡通,与银行、公交等部门合作积极推进行业的信息化。据他透露,2008年,视频监控业务收入将会突破4000万元,占重庆公司总收入的一个百分点。
农村信息化因地制宜
邹炳煊告诉记者:“我们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缩小信息差距,弥合数字鸿沟,坚持城乡并重,不惜以高成本低收入负债发展农村通信,以使广大农村地区跨越数字鸿沟。”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庆公司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普遍服务的责任:引领“村村通”工程,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普遍服务,为三峡库区通信建设作出了贡献;为农村提供的通信和信息化手段居领先地位,综合信息服务触角遍及巴山渝水。
由于重庆在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和农村布局有调整,消除数字鸿沟的途径将有新变化。可见,重庆公司正在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经营管理卓显成效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 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 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 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 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 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文章主要分析了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
伴随现代企业竞争程度的加深,企业运营所面对的市场、所处的资本环境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愈来愈向以集团策略为主导、以全方位预算控制为重点、以内控为主线的集权式管控方向发展。当代微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此种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奠定了技术与经济基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便是此种科学的管理思想与发达的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发电公司的行业特性适宜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是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存有先天要素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存有部分后天缺陷。要抓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进这些先天不利要素,改善后天缺陷,坚持不懈,以实现全方位、多层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公司财务信息孤立的问题。
在目前的公司财务管控中,尽管大部分公司运用了微机技术对日常工作与财务信息加以处置,可是公司的不同部门间并未把信息进行统一归纳,而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经过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构建有关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高效地把公司的信息集中归纳,转变信息孤立现状,做到信息互享,提升信息的精确性。
2.有利于公司把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整合。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其财务管控大多受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财务管控信息被限定在经济业务统计的层级上,同个经济行为有关的财务信息被搜集到多个管理体系中,以致经济业务的所有信息难以被高效整合,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规避此种问题,把财务和业务信息有机整合,提升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3.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方式的革新。
实施公司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公司中提升微机、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把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与传输、会计计算与审计等工作利用微机技术来完成,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推动了财务管理效能的转变,增大了财务集中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了财务全方位预算管控的落实,最后达成公司财务管控总体能力的提高。
二、发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特征
1.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发电公司无论是水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亦或是其他类型的发电公司,和其他加工生产公司比较,生产活动集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总体的生产销售流程、供应链条较短,材料购置较为单一,不涉及中间商品,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库存问题,不涉及物流体系问题:生产与物流管控较易规划,容易实施信息一体化建设。
2.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通畅,较易依托资本流对公司加以管理。
发电公司用户类型单一,仅是电网企业,通常电费回收期低于30天,坏账风险低,资本回流快。有关的采购过程,款项支付也较为迅速。不像建造单位,款项支付不及时,也不像一些商业单位,有相应的三四个月的信用期。公司的成本开支,除了折旧以外,也大多伴随资金流。因此经过管控资金流,便可以有效地管控公司的生产运营。
3.存在运营管理地和生产场所分开的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有较好的收益性。
发电公司通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特别是水电,大部分在偏僻的山区,而公司的决策组织与财务管控组织通常设立在城市地区。传统的纸质材料的信息传输方法,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效果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开发集成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达成财务和经济业务统一办公,有显著的收益性。
三、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牢固。
发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管控当前仅停滞在财务管理时期,并且效能单一。财务信息化管控技术未曾达成预期成效,未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在当前的发电公司发展历程中,财务信息化仅发挥了会计计算的功能,在其整体发展中公司的组织协作基础不牢固。公司对财务信息化管控的认知滞后,未曾发挥其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功能。财务信息化管控在发电公司中单独运行,未曾达成和其他组织间的协作运用。
2.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措施滞后。
发电公司总体架构庞大,组织管理流程繁杂,财务管控在繁杂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实行。此种繁杂的管理体系会让财务信息化管控效率低、实行困难多。发电公司在实际的工程实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多个层面的问题,决策进度落后,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未曾从根本上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素养较低。
尽管发电公司为了顺应改革的步伐已采用了对工作者实施培训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来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素养依旧较低。大部分财务管控者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但是微机操作能力不足。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是专业素质较低,知识架构缺乏多样化,难以适应繁杂的工作要求。
四、怎样抓好发电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增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
首先,公司决策层与管理者应当全面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在公司中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资本的监管与运用成效,维持公司本身的竞争实力。其次,应形成以财务管控为中心的理念,在公司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掌握工作重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始终正确,才可以让整个信息化建设起到应有的成效,实现提高公司总体管理能力的目的。
2.提升集团企业的管控水平。
应当增强集团企业的控制水平,防止在管理过程中集团企业和下属单位间的协同矛盾,减少集团企业很多不可控亦或不稳定的要素。发挥财务管控在资本统一管控中的功能,更有效地监督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达成对公司的全方位预算控制,从事后监察考评向积极的事前规划和事中管控改变,达成集团“一套账”管控形式,实现汇总表格智能生成,合并表格大多数智能形成。把公司各个下属单位的信息化软件集中谋划,实现集团企业财务统一核算业务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深化财务的核算作用,将集团企业的重点财务制度集中固定在软件中,实现财务制度的规范化。
3.抓好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
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从根本上改变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仅限定在财务组织内部的形式,应实现财务与经济业务的集成化,把包含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顾客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剖析、流程管理、协议管理等诸多的业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集成,达成数据流、商品流、资本流的协同统一,达成财务管控、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的完美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并非单一的信息共享,应从业务出发来进行剖析,构建信息软件。信息的生成应延展到业务系统,在处置业务的过程中采用和会计核算机制衔接的方法,直接形成财务信息,进而达成更多的信息互动,最后实现信息一体化,避免各个组织间重复提供信息而导致的效率低下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养。
财务和其他经济业务集成化建设,牵涉到公司运营管控的诸多方面,各个业务软件均是集成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内容,均承担着及时、精确提供管理信息的责任。这不单单给财务工作者,也给所有参与运营管控的职工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管理要求。应构建一套和财务信息化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与奖励体系,持续增强对所有职工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培养,深化职工对一体化的认知,提升有关的业务素养,让其尽早掌握操作技术,积极顺应工作形式的变化。
作者:陈琳 李芬 卫红刚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红.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时代在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方案更当推陈出新。各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构建自己的专业体系。
1、了解专业发展的历史
要较好的完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要对该专业的历史或者说是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该专业是从最早的研究电视机、收音机等家电设备开始,到后来数字电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再到现在的单片机、ARM、EDA等技术的融入。可以说课程的广度越来越宽,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如何把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深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的发展,有利于决定具体课程的取舍的选择,有利于教师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其深广度的把握
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以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建设为主。按照电子专业的应用方向,一般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三个方向:路、信号、场。路指的是电路,电路方面应以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信号方面则应该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基础。场方面则应以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为基础。对于三个方向的基础课是教师要重点深入的介绍。
也就是说以上提到的都为基础课,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这些专业基础课也就是很多高校在专业建设当中提到的专业基础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电路方面可以继续学习单片机、EDA、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信号方面可以继续学习语音及图像信号处理等,场方面则可以继续学习微波通信、射频识别等。在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可以做成选修课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到底是深入学习电路、信号处理还是场方向的课程。
另外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应的特色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例如农业类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开设植物或蔬菜的种植方面的课程,动物生长类的课程。然后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将智能电路及控制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动植物的生长方面。陶瓷类院校,可以开设陶艺及其加工、艺术类课程,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则可以把智能灯光控制和艺术品展示相结合或者是用电子设备来控制或改善加工的工艺之类的。
3、专业类课程提前、不间断
以往的经验证明,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专业的积极性是最高的,到了第三年尤其是第四年,伴随着考研、找工作等事情的干扰,学生基本无心学习。同时,专业课程在本科四年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不能间断,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个连贯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专业课程的整体前移和不间断的专业课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课的开设方面应该整体前移,课程之间只要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还是可以在较早学期开设的。比如说电路原理可以开设在第一学期,至于电路原理当中的一阶响应部分(需要有高等数学中的解微分方程知识),可以在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当中弥补,不一定要等到高等数学学完;数字电路课程没有必要等到模拟电路开完了再开设,虽然数字电路课程当中逻辑非门的引入需要一点三极管的知识,但可以不去提及这方面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后面的组合、时序逻辑电路时没有谁还去顾及非门是怎么来的。当然这部分知识可以在模拟电路课程当中由课程老师提及一下就可以了。按照这种做法,就可以将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移到较早的学期开设,从而实现专业类课程的整体前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较早的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有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
而相应课程之间的协调工作应该是教研室或者在专业建设时就应标注说明的。做的好的话,在专业建设时应更多的考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1],提倡群内各课程老师的集体备课,或者一开始就应该构建依托课程群建设的教师团队。
4、实验实训课程的建设
基础实验是使学生加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内容应包括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等。这些实验都是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理论平台相对应的。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实验操作、分析和设计能力。
专业实验模块是针对专业课程分方向设置的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选择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学习,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应用,确定今后研究的专业方向,增强自身的技能,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建设,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训方式、完善实训机制。应该建立与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相配合,能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实训课程。向焊接实训、模拟电路综合实训、单片机实训等。最终可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具体课程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建设更好的发展。改革的效果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好更多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课程进行推旧出新,去除过时的不适用的,增加新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析及改进。2)在教学过程当中尝试EDA技术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专业课程的方式。但注意不能冲淡课程的主题,不能替代实践的主体地位及作用。3)对过多的和不必要的数学课程进行弱化,强调课程的目标是借助数学工具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6、科研对专业建设的推动
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与教学有关的科研任务中去,同时利用科研成果更好的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字】党校工作;政工;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261.41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思想教育工作载体分析与信息化政工的特点
(一)当前思想教育工作载体分析
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和反馈,没有相应的载体,这一过程就无法完成。所谓改善思想教育工作的实现手段,实际上就是寻找、创造和构建适宜的政工载体。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载体对党校学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实名博客、即时聊天工具(如QQ)和电子信箱、飞信、微信、论坛、网络专栏等等,既形式多样、又灵活简便,不但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而且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信息化政工具有以下特点
信息化政工是指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内容的海涵性;二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平等性,呈现出互动性的特点;三是传播手段的兼容性,互联网是一种超媒体,它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多种优势。
二、永州党校当前政工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政治工作中网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工网络的建设使用状况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政工信息化的程度。永州党校以局域网为平台,通过配齐网络硬件设施,加强软件管理建设,鼓励师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开展宣传学习等方式促进政工网络建设和运用。
(一)是搭建政工网络平台。搭建政工网络,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是基础。永州党校给所有下属部门都配备了办公用计算机,并确保每个单位都链接内部局域网络。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配备满足了各单位日常办公的需求。同时,通过网络链接,构成了一个网络集群,实现了对政工信息收集、、宣传、共享等基本功能。
(二)是发挥政工网络作用。善于挖掘和使用政工网络是做好当前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永州党校依托网络平台,通过其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事成本,深化教育效果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党校党员通过网络处理文件、收集资料、信息、开展学习、资源共享,使党校党员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其便捷高效等益处,提高党校党员运用网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依靠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辟教育专栏、教育信息、上传学习资料等使党校学员广泛接受教育,获取效果的最大化。
三、政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师生对政工信息化建设认识有偏差。部分师生不能准确把握政工信息化建设内涵。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师生对政工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简单的将政工信息化理解为将工作信息上网;部分师生对信息化在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错误认为政治工作就是为了保证队伍思想稳定,方式无非传发文件、聊天、谈话,信息化大没必要;个别师生认为政工信息化建设需要专门的人才和设备,需要上级机关统一协调,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等、靠、要”等错误思想,抓好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够;更有部分政工干部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对发挥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总体而言,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政工信息化建设良好氛围的形成。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相关配套硬、软件的配备推广应用。信息时代信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政工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的更新和软件的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在硬件配备方面,基本上都进行了更新换代,能满足政工信息化的要求。软件配备推广应用方面,则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应用于政工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主要来源于外部开发,自主研发创新的软件较少,而对于党校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十分困难。
四、对推进永州党校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尤其对于培训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校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在此,对于党校推进政工信息化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提高认识。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党校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党校发展的战略性工程。要在学员中广泛宣传政工信息建设的内容和意义,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学员从全局的战略角度,充分认识政治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思想上真正重视,工作上积极投入,实施中加强监督,上上下下在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形成共识,使之成为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
(二)健全机制,注重调研。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信息化建设领导体系和强有力组织协调机制。同时要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制定符合党校实际的政工信息化建设规划,以此指导党校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三)统筹谋划,突出应用。做好统筹谋划,突出对政工部门的建设力度外,还应注重对下级党校的帮扶指导建设,力争均衡发展,确保政工信息化普遍化,促进政治工作效果最大化。同时,抓好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信息处理功能,以此带动推进党校政治工作信息化发展。在网络建设上,要长远打算、统筹安排,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整合资源、优化资质;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政工干部和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公安工作要发展,基层基础必优先。那么,信息通信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如何把握精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实现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突破,是一个重要、紧迫且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新乡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客观分析了近几年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__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__市局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__市公安局信息通信部门根据上级机关的具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来抓,从网络建设、信息应用、规范化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建成了公安四级接入网,信息通信专网覆盖了所有我基层单位,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网络,为开展公安信息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二是“金盾工程”(一期)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搭建了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公安网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了“一机两用”监测系统、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系统、漏洞扫描和网络防病毒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安全、高效的公安信息网,为各警种、各部门实现网络化应用和网上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上讲,XX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这主要得益于XX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XX党委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全体参战干警的敬业奉献。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在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部分同志观念中存在误区,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到位。
当前,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公安部党委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把20__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要求全面开展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市局党委同时把今年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年”,把“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应用水平是上级机关对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基层公安机关适应新时期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需要,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但是,从实际调研情况中我们发现,一些民警在对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只是一句空话,走走过场而已。有的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观念没有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抓突击任务多,抓基础性工作少的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二,信息总体应用水平不够高,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警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而大量完整、准确、高度共享的基础信息是实现警务信息化的基础。尽管XX公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全市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离警务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基层源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警种部门配合不协调、情报信息分散零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的效能不强、研判能力弱等方面,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第三,向基层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从事信息通信保障与服务的人员队伍是地市公安信通部门的基本细胞和基本单元,也是公安机关实现信息化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为这些基层单位解决正常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是保证公安信息网的正常运行的根本。但目前,XX基层信息通信专业专职民警非常短缺,人员也不固定,且为兼职。工作负担重,难以应付正常信息通信工作,基层单位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与现实信息通信工作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距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放慢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步伐,影响公安业务信息化的进程。
三、加快和改进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建议
按照公安部、省市局“基层基础建设年”的有关要求,加快和改进XX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为基层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XX局全体同志应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主题要求,充分认识到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抓住这一契机,把基层基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位置,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人、财、物向基层单位倾斜,为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经费保障。
(二)配齐配强基层技术警力,提高信通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要实现公安信息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在配齐配强基层技术警力,提高信通队伍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采取内部调配、强化培训等办法,解决信息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真正将年富力强、懂技术的人才充实到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确保基层技术警力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量相适应。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在职信通民警基本功训练,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信通部门民警立足本职岗位,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苦练基本功,强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三)实施警务信息化战略,大力构建基础工作信息平台,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实现“信息化建设要有新突破”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大力实施警务信息化战略,不断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一要构建情报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的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二要抓好情报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信息质量。把基层基础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扩大情报信息的来源,畅通信息渠道。要严把信息质量关,避免信息量少、质差、不规范等问题。三要强化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实战功能,通过各类信息的实时关联比对,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把情报信息转化为战斗力。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电力行业开始了以财务电算化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期间,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全国网公司信息共享,国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完成了SG-ERP,实现了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互动性更好和可视化更优的信息化成果。目前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强化控制上。但作为集团公司,特别是作为资本密集型的电网企业,管理层级复杂、操作人员众多、项目建设任务重,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项目管理方面,各业务模块都各自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如电网项目在天丽系统建设自己的项目储备库,生产性大修技改项目则在生产管理系统构建自己的项目储备库,导致预算编制时需要从不同系统对接数据,不仅不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推进、统一标准,而且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核对难度,影响预算管理效率。另外,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尚未建立,项目可研文档、估算数据主要依赖线外沟通获取,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同时各系统间不相融合也不利于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及时反馈,现在仍然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只能在预算一个周期后,如月、季、年之后通过财务报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做到实时监控、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当然也就不能及时做到分析的改进,对确保完成预算目标,提升预算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
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完善预算闭环管理机制为重心,建立支撑战略目标有效分解、公司资源合理配置、投资效果合理计量及经营绩效公平考核的企业级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一是搭建涵盖立项、储备、执行、分析的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平台,促进立项审核透明化、储备管理常态化、能力需求平衡合理化、执行状态清晰化,为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分析评价提供系统支撑。二是基于将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构建技改、大修等专业类型项目可研、储备审核决策辅助工具,强化财务人员在项目可研、项目储备环节的经济性与合规性审查职能。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流程,优化损益性预算管理流程,基于电网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类型的管理特点建立共性与个性兼顾的预算控制体系,健全预算闭环管理体系。
二、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
整合ERP、物资招标、财务管控等系统信息,建立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对各类项目的预算下达、需求提报、物资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物资领用、财务入账、项目结算、发票校验等9个关键节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全面开展数据信息治理,按月抽取、分析、通报各专业、各单位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促进项目支出规范有序。逐步拓展系统功能,融合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核、投资能力管控、投资与回报挂钩、基建投资预算等管理要求,推进公司项目信息共享和项目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可研、储备、预算、创建、执行、关闭等环节闭环管理,有力支撑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和分析评价。
三、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
为提升实时监控能力,建设电力公司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保证预算执行。一是对预算之内的所有经济事项设置警戒线,当偏差事项触碰警戒线时,系统及时提醒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可取消报警,如拒绝预算执行或进行预算调整,使预算处于实时监控状态,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二是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按照“兼顾运营效率、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促进发展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总体要求,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电网企业绩效课题,加强预算指标的过程跟踪,推动将预算管理要求纳入执行预警系统,确保公司绩效优秀。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三条路径,可以优化当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使预算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效率更高、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朱峰.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企业研究,2013(22).
[2]尹玉善.电力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13(09).
关键词: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平台,从而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县级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工作中逐渐构建出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电力营销、财务管理及文件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信息化观念较为陈旧落后 现如今,我国有部分地方的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中依然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发展理念,该类企业往往过度注重安全生产活动,而忽视了企业的营销及其他方面业务的开展。虽然有很多地方的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都逐渐强化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其重视程度依然无法与安全生产相比。依据现有的统计表明,在我国所有的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有超过58%的供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力度投入方面较为缺乏,其中用于投入信息技术研发及引进设备的资金更是缺少。
1.2 缺乏专业统一的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当前,我国不同的网省公司在班组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时候即使是在同一家供电企业的内部,各个城市地区之间的班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不同的专业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开发出来的软件也并未能完全适用于企业的班组管理实际工作情况。
1.3 班组管理的信息化人才稀缺 在对供电企业班组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方面,由于多数的企业都过度重视营销及生产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而忽视了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等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对企业班组管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认为自身的发展空间十分狭隘。在信息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方面,由于未能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及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1]
1.4 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较低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中,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局域网,网络安全与畅通是企业班组进行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任何一次的局域网停运,都可能造成企业班组管理各项工作陷入停顿状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2.1 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老化陈旧的设备 在日常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想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应当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平稳运行,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久的计算机设备应当及时更新。企业可以适当加大对班组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使其能够分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强化基础硬件设备条件。
2.2 统一规划与开展信息化建设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强化企业网络建设力度,逐步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将通信与网络的覆盖层面触及班组管理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应当对班组成员开展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通过强化有效管理、提升资源整合以及推行标准化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转变信息化建设理念,构建高效、全面、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2]
2.3 强化局域网络维护与监管力度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是组建网络而完成的。当前,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中内部局域网相继完成建设,因而加强网络的日常监管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局域网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的。其中,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及环形拓扑结构,不同的拓扑结构能够进行组合,从而构建出局域网运行的基础架构。局域网拓扑结构与线路连接之间的差异,需要借助集线器和集中器等特殊设备,从而使网络软件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3]而对这些设备进行监管与维护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效率与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企业班组的信息化人才应当对网线、配线架、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于一些超限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进行及时的更换。当网络出现故障或异兆时,应当采取科学的紧急维修措施,通过分析与检查确定故障部位或故障设备,从而及时解决问题。[4]
2.4 大力培养班组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增加激励方式、设置平等待遇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将业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放在相同的地位同步建设。在班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举办或组织实施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为从事班组管理信息岗位的工作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5]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班组员工在信息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学习,营造出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供电企业应当注重对班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出一批既懂得信息技术管理又懂得班组管理的人员,从而使得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进步。
3 结语
随着我国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民众对于供电企业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当前新时期环境下,供电企业只有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效率,才能有效提升班组管理工作水平,才能促进班组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银花,巫绍基.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调研报告[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92-93.
[2]李红兵.试论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班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5):149-150.
[3]刘海珠,秦燕英.班组活企业兴――国网长春供电公司班组建设工作走笔[J].中国职工教育,2014(13):44-46.
[4]刘永卫,姜晖翔,眭建新.国网湖南电力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延伸覆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49-50.
(1)在电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中又对资金成本的投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的维护。
(2)电力行业对我国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属于基础行业,由于电力用户的范围较广泛,因此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在供电企业中建立信息化,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化建设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了改变目前公司的发展方式,在供电企业中实行集团化运营;并大力发展高压电网,以完善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式,并对供电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供电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实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供电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3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公司虽建立了局域网,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都未形成规模,不能满足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孤立问题日益凸显。单位内部的业务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信息的及时性,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这样势必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开发轻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硬件的需求较明显,而对软件的重视往往不够,普遍都比较重视硬件的开发,忽略软件的应用,重视系统的发展,而忽略数据的使用。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开发用应用的关系。比如说,就是只重视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其结果就是造成建设好的网络成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意义,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应用才是根本目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材。电力系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我们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4)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供电企业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时,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实现降低供电企业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供电企业中机构扁平化的发挥在那,大大节省了运营的成本。
(5)实现了实时业务的处理。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对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保证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以及时的对目前的运营进行调整,实现供电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对供电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分析等操作,为供电企业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供电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能够通过工作人员获取与供电企业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供电企业中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结语
【关键词】供电公司信息化可拓物元评价
1引言
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也是国家电网提出的“四化”和“三集五大”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供电公司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可以衡量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分析出其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劣之处,明确发展方向,因此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工作意义重大。
国内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文献,评价方法多样,有模糊评价、网络分析法、灰色理想矩阵、理想贴近度评价等方法,但是以上文献均存在指标构建简单、评价方法单一的缺陷。为此,考虑到以上问题,本文以电力公司为例,构建了其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结合可拓评价可以界定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所属界限的优点,采用可拓评价方法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以期准确把握并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参考普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面的文献,结合供电公司自身的特点,设计其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如下:
3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的可拓评价
将某供电公司评价级别从低到高分别记为N1,N2,...N5,各项指标分别记为c1,c2,...,c18。为了应用可拓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对其中“无纸化办公程度”指标进行处理,考虑到实际情况,将“高”级别下无纸化办公程度范围确定为[300,1000]。调整后的评价标准即为可拓评价中所需的经典物元。在此基础上,得到节域物元R′,表示为:
对于被考察指标,采取调查统计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标取值,定量指标通过公司统计数据进行确定,定性指标通过专家打分进行确定,最终得到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即为经典物元:
=c1,c2…,c18=86,76,98,18,79,67,120,78,82,76,33,42,23,45,23,38,78,62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Kj=maxKjP=K4P,即说明某供电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处于第4等级,即较高。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供电公司信息化总体水平较高,但是网上营销这一部分需要加强,公司可以通过大力倡导网上电费缴费和发展网络营销人才等途径加强网上营销建设。4结论
信息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化可以不断提高其生产、营销、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电网长足稳定运行和发展。对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认识自身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把握今后发展和改进的方向。本文构建了电力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基于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科学把握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所处的阶段,希望本文所做的工作希望能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评价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075-02
供电行业是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命脉。目前,信息化已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引发了供电行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都在通过开展信息化规划来指导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建设方式,从而提高供电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同,导致投资和规划不尽相同,伴随着集团分离、厂网分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到现在,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制定信息化规划,明确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及建设思路,对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业务发的展要求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坐落于素有“诸葛亮”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北省省域城市,是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全国大型一类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市4区6县(市)的供电任务,电网覆盖面积1.97万 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自1914年襄阳同济医院安装发电机照明以来,襄阳电力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历程。目前公司共拥有在职职工3 971人,职能部室11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7个。襄阳电网在湖北电网内处于丰水期西电东送、枯水期南电被调的220 kV枢纽地位,拥有35 kV、110 kV、220 kV不同电压等级各类变电站137座,变电总容量663万 kVA,供电线路总长度5 051 km。襄阳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将帮助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国内电力行业还是襄阳公司,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全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并用以指导规划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目标。
2 研究评述
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信息软硬件设施的测评上,在测评指标的设计方面也缺乏对供电企业的针对性设计。
而国内关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供需脱节的局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缺乏可操作性。
②无理论基础。
③没有信息化组织及管理水平测度。
④缺乏信息化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支持程度的测度。
⑤缺乏持续发展的测度。
⑥缺乏企业横向比较的测度。
3 行业评价模型
2004年国家电力公司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导则(试行)》,评分指标由综合和业务两部分组成,综合部分涵盖组织机构、维护资金、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安全,业务部分包括计划、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生产等系统评分。
湖北电力公司根据现阶段工作重点,将指标体系分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ERP系统综合使用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生产系统综合使用率、信息系统运行和信息系统安全六个方面。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包括ERP、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集成应用率和门户更新时长等6个指标;ERP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人资、财务、物资、项目和设备5个指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完整率、准确率和应用可用率3个指标;信息系统运行包括系统运行可靠性、系统纵向贯通性、调度管理、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等5个部分;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督查和信息安全管理3个部分。
4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效益驱动透支项目,实施信息化能不能给企业效益的增长是管理者最在意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信息化水平是否有提高,信息化投入是否带来相应的收益,信息化水平还存在什么不足,这些都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企业领导做出信息化决策提供明确的依据,乃至通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管理带来更大的收益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企业管理信息化评价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也可以两者相互结合。怎样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议按照以下三个原则:
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②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③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该体系需要全面反映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显示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和弱项。因此,该体系要涵盖对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还应包括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以指导企业定位。
第一项是立足于信息化的长远发展。
第二项指标是信息化应用绩效。
第三项指标是业务支持指标。
第四项指标是信息化管理能力。
第五项指标是信息技术水平。
6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评价
6.1 背 景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承担着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任务,供电区域面积1.97万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2012年完成售电量90.85亿 kW时。
襄阳公司深入践行“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发展质量和结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九届十八年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6.2 襄阳公司公司信息化现状评价
对于襄阳公司的信息化现状分析评估,采用业务调研的方式,对襄阳公司11个部门、7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对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作了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性评估,从襄阳公司的业务与管理构成来看,全局业务由四位一体的业务体系构成:即规划建设体系、生产运维体系、营销服务体系和管理支撑体系。
6.3 总体评估
“十一五”期间,襄阳公司在“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企业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经过十年来不懈的持续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两个信息化项目获湖北公司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多个项目获湖北省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①信息系统应用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②信息网络各基层站所全覆盖,信息安全保障度高。
③管理与运营职责清晰,流程与制度规范实效,运营工具作用显著。
④业务运行对信息化依赖性强,业务扭转效率高。
⑤信息化建设资金稳定,根据逐年通信建设现状对信息化规划滚动修编,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与制度。
6.4 问题总结
分析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发现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信息系统按业务流程纵向设计,缺乏统一协调和数据共享,各专业系统水平不一致,缺乏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
①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各业务系统间协同性能力不足。
②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难。
③各业务信息化调研的深度不同,导致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④没有完整的业务管理支撑,缺乏管理创新。
不同业务间的标准不一致,缺乏全局性的标准规范,导致数据中心不能有效共享跨业务数据,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需加强业务数据的综合利用及决策分析。
信息安全防御工作、认识水平有待加强,安全督查体系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
①病毒防治与入侵管控有待加强。
②PC终端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③运维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认识存在误区。
信息化管理与运维工作需界限不够清晰,运维队伍的建设和运维水平的提高需有持续稳定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①管理要统一,分工要明确,运维界面要明确。
②构建稳定的运维队伍与提高能力。
公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与系统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支撑不够全面,数据中心利用不够充分,这些都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需要管理决策层对信息化有总体的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加快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这需要根据国网及省公司的信息化整体规划,根据公司每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来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戴芸.国有企业信息化及其评价[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对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供电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效保证。供电企业档案是供电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涉及范围广,门类较多、信息含量大,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真实的反应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历程,拥有广泛的科技资源和特有的知识信息,是供电企业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所以,必须要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抓住各种机遇,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供电企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建立起能够适应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不断拓展系统档案工作新领域,为促进供电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工作机制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是有了人、设备与档案库就能顺利的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其中涉及到了信息化范围的确定、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确立以及如何对档案中的机密文件进行界定、存储格式的确定和永久保存等多种问题。面对信息化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去进行统筹规划,这些都需要由主要领导从发展战略高度来重视,将该项工作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等重要工作来抓,真下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并要时刻关注档案信息化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为档案信息化项目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系统、复杂的工作,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健全和长效的运行机制提供保障。除了要建立起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外,省公司还应该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通过该部门来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从而能够对供电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依照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建立数字档案库。并能够在管理职能上,可以承担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相应的后续管理、维护、升级与服务工作。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各种机制进行有效的运转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保障网络与档案数据的安全运行、有效管理、科学使用,结合供电企业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省公司统一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档案数据录入责任制度》电子文件安全保密制度》《网络运行安全制度》及《音像档案资料管理标准》等各种制度,真正做到有效利用。
三、加快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
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及共享,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网络与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设备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大力的推进网络与数据库两方面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需要重点建设供电企业省公司档案核心网络。因为它是沟通供电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与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的重要网络,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内网可以在线及时查看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情况,为公司系统各个单位在线查询、调阅资料提供方便。而通过外网则可以有效的开展信息交流、信息及共享服务。核心网是档案数据基础与提供利用的中心,是供电企业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节点。在进行核心网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管理进行调研,同时加强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衔接和融合,从而建立起一个文档一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对今后的整理、查阅及各项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省公司档案工作专业的培训。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需要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起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与多媒体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在初期必须要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的构建进行重视,因为该数据库不仅仅能够满足用户查询需要,同时还是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对数量有要求,对特色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四、统一实施、加强指导
在推动公司系统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以借助档案达标管理模式,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工作的指导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起公司系统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及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远程监控与技术指导。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引导档案人员不断满足信息化要求,使公司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达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信息安全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供电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一机遇,才能成为高效率、高水平的一流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市场化程度不高。长期以为,供电企业是我国国有垄断型企业,处于国家电力部门严格的监管之下,计划经济的氛围较浓。这就使得供电企业也具备了其它一些国有企业的特性,那就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与管理,而不注重成本、销售与投资回报,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与盈利理念不符。
2、信息化投入与总资产比重失调。据相关机构统计,在我国100多家供电企业中,超过60%的供电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和设备购买的资金只占总资产的0.4%,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8%信息化投资水平的一半[1]。
3、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在我国,供电企业取垂直一体化式管理,即国家——网省——地市三层管理体制,但是各网省公司之间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即使在同一个网省公司内部,各地市之间也存在差管理体制上较大的差异。这些都阻碍着我国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信息化观念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供电行业仍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重生产和重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供电企业逐渐加大了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但是与生产与安全比起来,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二、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中信息化人才的短缺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但在现行的供电企业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情况阻碍着人才的培养与发挥。①供电企业在开展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建设时,往往只强调电力技术和技能方面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人才、专家的培养,这让信息人才感觉在企业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更多发展的空间。②在供电企业中,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即懂业务管理的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又不懂业务管理,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③当前,供电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保持机制,人才激励扭曲,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2、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供电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规范也不统一;甚至一个大型的供电企业下设的十几个系统也各自拥有代码,有的连名称都不一样,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与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背离[3]。一些盈利较好的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多部门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购买硬件,设计软件,整合资源方可实现目的。
3、供电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对滞后
根据Charles M. Savage 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供电企业还处于第二阶段:严格的等级制度,即金字塔式结构。虽然金字塔式结构的企业责任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这种互不干涉的顺序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如协调性、灵活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对产品与服务都要求很高的供电企业来说已经不在适合了[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供电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各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组织结构的变势在必行。
4、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性不高
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企业业务系统的运作,包涵了许多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安全问题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若真的使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陷入瘫痪状态,其带来的损失将有可能超出企业的负荷。目前,造成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各企业使用的安全软件五花八门,甚至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干脆连防火墙都没有安排,或者一些部门安全了一些杀毒软件,但只是留于形式,并没有随时的更新和升级;二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与应用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组织内部人员的不正常使用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