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气污染的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大气污染;城市;治理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席卷,有的城市甚至遭遇6级以上的严重雾霾。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分析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宜居城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成因,接着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展开论述。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
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要分析成因,制定完善的大气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1.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 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大气污染的成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城市雾霾现象不断加剧。下面就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展开论述。
(一)燃料燃烧。随着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料,尤其是在工矿地区和工厂比较集中的崎岖,污染浓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仍然采用高硫煤作为燃料,尤其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出现成倍的增长,不仅造成了交通的阻塞,而且车辆排放的尾气,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对大气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
(三)生态环境破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就会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出现很多滥砍滥伐的情况,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导致有的地区出现扬沙和扬尘,对人的身体也会造成损害。
(四)工业布局不合理。在有的城市,是依托资源建立起来的,但是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区空气污染严重;还有的新型的城市,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环保绿化没有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绿化标准远远达不到城市实际发展的需要。
(五)环境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没有做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只顾盲目的追求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或者在进行城市或者产业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造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认真分析大气污染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发展,制定出长远的控制防治规划,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展开论述。
1.做好大气防治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具体包括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采用高新的节能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煤炭燃烧方式;还要健全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法律,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控。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大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空气污染,要根据大气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大气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浮沉、可吸入式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氟化物等。
2.综合整治方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整治计划,控制好最大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结构和交通情况,确定污染城市大气的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改进落后的燃料方式,广泛普及气体燃料、太阳能以及地能等能源,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建立无烟控制区;另外,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质量,降低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量;还要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
3.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在实际过程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参考文献:
[1]杨晟朗,李本纲. 基于遥感资料的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对降低PM_(2.5)的效能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5,01:42-48.
摘要:近年来环境犯罪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犯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今年年初蔓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鉴于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此类问题予以刑事法规制。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但是有关大气污染犯罪的刑事法规范却很少,只有刑法和一些简单的附属刑法做了规定,不尽详细和具体。这就造成了大气污染犯罪与理论相脱节的现象。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性 大气污染犯罪 立法反思
一、大气污染犯罪的危害性
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多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人的口、鼻、喉等器官容易受到刺激而患病,长期受大气污染的作用,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疾病。具体的危害表现为(1)颗粒危害。直径在5-10Lm的细小颗粒可到达支气管区,直径小于5Lm的微粒可以到达肺泡区,从而导致心血管和哮喘病的增加。(2)一氧化碳的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能再短时间内致人死亡的毒物,进入人体能直接影响神经并导致心绞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为大气污染每年有几十万人过早死亡。
2、对人类财富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导致对人类即有财富的破坏。例如美国每年因酸雨所造成的损失达50亿美元。大气污染导致的功能也生产的损失更为惊人,法国因大气污染使工业生产每年损失为1000亿法郎,我国为7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仅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四省自治区因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160亿元人民币。①
3、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大气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存第一物质条件,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及其后等因素均难逃脱大气污染的损害与威胁。比如大剂量的大气污染物,会使野生动物大面积死亡。小剂量的大气污染物,如果持续的时间长,会使动植物患病,并发生畸形病变,最后导致死亡。
二、大气污染犯罪辨析
1、大气污染犯罪的概念
大气污染犯罪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达成一致,争议的焦点就是大气污染犯罪是否必须以实害结果为构成要件。有观点认为构成大气污染犯罪必须具有造成实际的损害后果这一法定条件;有观点认为构成大气污染犯罪必须是污染大气的行为有足以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的危险。②笔者认为大气污染犯罪一旦发生实际的损害后果,不仅波及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极难治理。为了突出刑法对重大环境法益的保护,所以大气污染犯罪的应该以危险犯进行定罪处罚。所以大气污染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利用一定设备、场所、工具,向大气中处置有毒有害气体,足以造成对一定区域内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损失的损害后果的行为。
2、大气污染犯罪的特征
(1)大气污染犯罪是危险犯。根据上文笔者对大气污染犯罪所做的定义,大气污染行为有足以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的危险,就构成大气污染犯罪。众所周知,大气污染犯罪一旦爆发实际的危害后果,无论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还是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都是巨大的。惩罚大气污染犯罪的危险犯既实现了刑法对环境的法益的保护,同时也体现现代刑法预防犯罪的理念。
(2)大气污染犯罪是法定犯。法定犯是相对于自然犯而言的,由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昨早提出,是国家基于保护社会公共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秩序的角度,在刑法上规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大气污染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类型,不是自始至终都存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具体而言,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生存面临挑战,由此催生出了环境刑法学科,那么大气污染犯罪类型也就出现了。
三、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立法反思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在可比的城市中,40.5%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二级标准;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5.5%。全国酸雨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较重的酸雨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三省。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机构昨日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显示,经济发展高的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评估》报告显示,城市空气质量的具体状况是:PM10污染有所改善,PM10暴露人口的比例以中等空气质量最多,并呈增加趋势;《评估》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个数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其中,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所占比例大;空气质量差的城市里,工业城市、采暖城市所占比例大;空气质量极差的城市中,采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所占比例大。
2、立法反思
(1)我国立法现状。目前我国应对大气污染犯罪的法律主要有两部,《刑法》、《大气污染防治法》。2011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中的第338条做修改,去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引起公私财产及人身伤亡的重大结果”,增加了“严重污染环境”。这样就避免了过去对大气污染犯罪的表面认识,大气污染犯罪不是单纯的事故。只要严重污染大气就上升为犯罪,降低大气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有利于更好的惩治大气污染犯罪。但是我国刑法中没有关于大气污染犯罪的单独罪名,在犯罪构成上也不明确。2000年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第61条规定了对不同情节的责任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处罚。
(2)立法建议。首先,在《刑法》中规定大气污染犯罪的独立罪名。混合罪名的立法模式不利于彰显大气污染犯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指导司法实践,因此为了加强对大气这种环境法益的保护,有必要将大气污染犯罪从环境污染罪中分离出来。
其次,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处罚大气污染犯罪的危险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犯罪要求以一定的危害结果出现为构成要件。如上文所述,为了实现对重大环境法益的保护,应该处罚大气污染犯罪的危险犯。
再次,引入资格刑的思考。大气污染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而我国的刑法体系,还停留在传统刑法的层面上。法律所固有的滞后性,使法律总是在犯罪出现之后才出现。应对大气污染这种新型犯罪,其刑罚配置的结构不尽要调整,所以对于传统刑罚措施之外的刑罚手段的引入是有必要的。(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付卓:“环境污染罪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覃志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陈春娥:“重大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注解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物总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气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车行驶数量以及交通拥堵系数的增加等问题,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步下降,加上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前,人们并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善空气质量,在加大改善空气质量投入的同时,只能按部就班地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严密的监测,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人们所接触的空气质量及其相关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环境监测部门等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将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视角进行探讨。
1 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1.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分类
1.1.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阐述
大气污染,顾名思义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大气污染物是指在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中所产生的对大气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本文主要指的是由包括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内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对排入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能被空气所稀释和扩散,从而不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由于大气污染物的过度排放,超过了大气环境所能容纳的饱和度,进而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发生,极不利人们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因而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目前,屡屡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并不是监测力度的不够,而是对大气污染无产生的源头改善和控制力度不够。
1.1.2 大气污染源和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从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形状及其所影响的范围来看,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点、线、面、体等这四种来源,以烟囱为代表的废气排放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点,以道路交通机动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所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就是大气污染源的线,以一定区域内近地面的随意排放的废气等就是大气污染源的面,由焦炉炉体和工厂天窗等所产生的污染物就是大气污染源的体。
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SO2、PM2.5为主的悬浮颗粒物、NOX、CO、VOCS、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光化学氧化物等。引起这些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大气环境的饱和度、污染物的距离、污染源的排放高度、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等。表1是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内超过不同的浓度时,就会引发大气污染。
1.2 环境监测概念及其特征
1.2.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为了预测环境问题并加以防范环境问题的出现,由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污染物、污染源等各项内容进行间断式的监测。
1.2.2 环境监测的特征
总体来看,环境监测具有准、快、全和法律效力的特征。首先,环境监测要以“准”为根本标准,只有进行准确的监测,才能提供准确的监测结果和数据;其次,环境监测要以“快”为根本要求,大气环境的变化瞬息万变,因此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要做到“快”,能够对突发性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再次,环境监测要以“全”为基本指导,全方位的监测,能够满足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最后,环境监测要以“法律效力”为基本前提,监测的数据要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才能为环境保护举措的执行提供依据和树立权威。
2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原则与方法
2.1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的设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本文认为在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布点时,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1 坚持科学性原则
这就要求监测部门应该根据污染物的不同,采取相对的监测方法。
2.1.2 坚持一致性原则
这就要求在科学性指导下,对监测结果要具有可信度,要使监测数据无论是在地形或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1.3 坚持代表性原则
这就需要监测部门在进行监测时,要有重点监测,并要使监测数据能反映出未来大气环境的发展趋势。
2.1.4 坚持经济性原则
这要求监测单位在保证监测科学性的条件下,对监测点的设置进行合理分配,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污染严重的区域。
2.2 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布点的方法
目前,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布点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是扇形法、同心圆法、功能区法和网格法。扇形法适用于具有明显的主导风向和污染源属于点源的区域,主导风向是扇形的轴线,点源是扇形的顶点;同心圆法适用于某些具有多个污染源的区域,并且这些污染源相对要集中,由于污染源的随外扩散能力不断降低,同心圆的半径设置应该有所差异;功能区法适用于具有显著城市功能分区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功能分区常有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其他区域。
3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若干建议
近年来,随着雾霾现象的频繁发生,大气污染面临着严峻考验,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在做好对大气污染源监测的同时,要结合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3.1 加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进行监测时,主要是借助于这些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反应,通过对平衡状态时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监测,对待测物的分析进行监测。让免疫化学反应发生在传感器的表面,它具有很强的功能,较高的灵敏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对物质做出监测。大量的研究显示,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对电子传递的途径加以改善,并与流动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分子半抗原灵敏度的监测。对它更加重要的应用研究还有环境雌激素,包括孕酮、雌二醇等。
它与常规的免疫分析仪器不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的花费较小,能够实现仪器化,对现场监测比较适合。因为有以上特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要满足对痕量污染物的定量监测,它主要应用于毒素、有机农药、病源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并被广泛应用。
3.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
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与监测所需的参数,再借助网络将它发送到控制中心,用来实现监测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公共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来完成任务。PSTN在布线上有许多困难,所需的费用很高,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而利用移动电话网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可以解决布线的困难与缺点,对于大范围的测量,会出现成本太大并且数据采集的精度太小。此外,因为有太大的能耗,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及时地对电池进行更换,这种监测主要是应用于危险区域及大面积监测区域,在应用时的特点是不方便。它主要是由低功耗微小的网络节点,自己以自发组织方式构成,再通过比较密集的节点进行布置,大家通过协作可以感知、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微观环境信息,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处理,在根本上可以取得详细、准确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并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在Intel研究中心的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岛上鸟类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这一系统主要是对将传感器所获取的温度、所获取的湿度及气压等环境信息会通过多条路由的方法,可以将各信号,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发送到监测管理中心,通过对这些比较有效的信息做进一步的监测,使其达到不打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情况,并可以对其环境进行监视。
4 结语
随着工业废气量排放的增加、公路汽车行驶数量以及交通拥堵系数的增加等问题,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环境监测部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为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芳凤.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J].科技风,2013(17):56.
[2] 张伟.遥感FTIR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新发展[J].科技风,2013(17):276.
[3] 肖奇.GIS支持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章良(1975-),男,福建仙游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菁(1971-),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福建 莆田 35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2012年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莆田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96-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以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等。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内容进行详解,有些抽象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如何在规定学时内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并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方式,就成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1]
莆田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定位为“工程性”和“应用性”,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就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究,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意性地授好第一堂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在第一堂课先通过三张PPT,以声音、照片、动画等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给学生形成强烈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引发其内心的思索。
第一张PPT以醒目的黑体字打出几个数据:五天、五周、五分钟。学生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借机提问:关于生命的极限,同学们了解多少?以上几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学生热烈讨论,纷纷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一个人可以五天不吃饭,五周不喝水,尚可存活;而一个人如果五分钟不呼吸到新鲜空气,就会窒息死亡。学生纷纷点头,兴趣大增,清洁空气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概念就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
以上用数据说明问题是属于理性思维范畴。接下来第二张PPT给学生展示一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图片,以人文学者的形象思维方式来说明问题:酸雨使得水pH值降低,损坏鱼的脊椎和骨骼,使鱼畸形,成驼背甚至死亡;大气污染严重腐蚀建筑物,人文古迹遭到惨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变多、各种疾病增加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后果。这些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学生感到震惊。教师此时做进一步地深入引导,阐明世界范围内都在遭受大气污染的严重影响,由此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文化损失,中国故宫和天坛的大理石栏杆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样,就像一个长镜头,由远及近,大气污染的严重局面由单纯的理论拉近到眼前,每个人都有了一种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为了进一步阐明大气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张PPT展示一个CCTV公益广告:未来某个时代(被污染的地球很难见到绿色的生态环境)的一个拍卖会,拍卖师举起地球上最后一株没有被污染的植物,许多人纷纷起价竞拍。之后,拍卖师又举起地球上最后一瓶没有被污染过的水,拍卖价超过千万。而当拍卖师拿出地球上最后一瓶未受污染的空气时,买家们都激动了,这次看到的不是高高举起的抢拍牌,而是无数只伸向这瓶空气的手。虽然这只是一则公益广告,但是片子做得很有想象力,看后让人很受震动,深远的寓意让人陷入沉思。
这样通过上述醒目数据的视觉刺激、声音的听觉刺激和动画的震撼效果,当第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体系:清洁空气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无价之宝;大气污染现状严峻,污染的后果触目惊心,治理大气污染的任务刻不容缓,环境工程师任重道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内容多、理论抽象、工程设计及计算量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阐明问题,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是关键。
1.课程教材选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在总结每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并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情况,最后选用郝吉明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作为教材,并配套增订郝吉明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与习题集》作为辅助学习教材。
2.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以“两个系统、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两个系统”分别为空气污染系统和控制系统。“一条主线”:污染源排出污染物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转化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污染物控制工艺。即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要经过一系列的大气传输转换过程才能最终沉降到地面,对受体造成危害,这是空气污染系统。在大气污染源章节中主要介绍燃煤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在最终沉降到地面对受体造成危害之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大气迁移、转化和沉积过程。不同气象条件下,同一污染源造成的危害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大气污染气象学章节中重点讲述各种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接下来是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重点介绍高斯模式,这也是在环评中经常用到的模式,由于其内容抽象,将其作为难点、重点给予讲述。
至于控制系统,按照污染物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气态污染物控制和颗粒污染物控制两大类,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有吸收、吸附和催化转化,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就是常说的除尘技术,涉及各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计算,当前应用最广的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是授课的重点。课程最后是典型大气污染物控制工艺,联系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热点问题——火电厂烟气中硫氧化物污染和氮氧化物污染以及越来越引起关注的汽车尾气污染,将授课重点是以上几种大气污染物的单独控制工艺和联合去除工艺,并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灵魂
1.将互动式教学引入课堂
互动式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以大气污染气象学章节为例,讲述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可有意设置问题,例如“下列哪个气象条件下大气处于最不稳定的状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总结,这样对于抽象理论问题的理解就由短时记忆(死记硬背)转化为长期记忆(理解记忆)。
2.板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外观及内部结构等,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和直观展示可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尽量地多传授科技前沿知识。但不足之处是授课节奏偏快,对于难点问题学生思路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板书正好弥补了多媒体授课的弊端,如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及公式推导,授课节奏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3]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可充分利用莆田学院课程建设平台——天空教室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随时学习,自由下载,提前预习并复习,师生还可利用其中的助学模块进行沟通和交流。
3.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此,借鉴“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学方法,采用“做中学”的方式,[4]通过课程综合实验、设计实验、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四、多元化考核指标的改革,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手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克服现行考核指标单一化弊端,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理论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从单纯笔试向多元化考核形式转换,包括上课提问、平时作业、平时小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期末成绩仅占总评成绩60%。
第二,理论考核的题型从客观题为主转向创新能力和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检验,这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根据实施能力、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并综合考虑团结协作、竞争意识与最终效果等,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力争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学期结束教师要对试卷做全面分析,包括学生得失分情况,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同时要认真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结束语
以环境工程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结合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笔者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可行的见解和主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鹏,徐小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石子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S1):69-70.
[2]任晓莉,郝瑞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8-70.
(一)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规制缺乏法律依据
在我国,如何对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进行法律规制,一直在理论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如常纪文认为‘匕旦二氧化碳在立法上被作为污染物质,西方发达国家就会要求我国的环境立法建立排放标准和超标排放处罚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胡苑、郑少华也认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不宜将二氧化碳界定为污染物。”李艳芳主张“我国不宜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空气污染物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加以规定,而应当选择制定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或者气候变化应对法”。与此相对的是,孟伟主张“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环境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内容,并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专章。姚莹则认为“规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门立法的缺失需要已有的单行法进行功能补位《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最优选择。
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2014年6月提交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除了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综合管理的规定之外,还专门辟出专章,在第六章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进行规定。主要涉及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管理能源效率、探索推广低碳技术、能效标识管理、增强碳汇功能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然而在后来的修订草案和最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章节被全部删去了,与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内容仅剩下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的规定。
可以说,目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我国没有国内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进行规制。《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武器,在附件中明确列明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六种温室气体,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其中并没有直接的减排义务。虽然温室气体在此次修订中被首次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协同控制的提法是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并列,实际上承认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管控,但还不能依据该法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管控。因此,对温室气体进行严格的排放数量控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分别由不同机关管控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虽然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缺乏法律规制,但是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机构改革中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司,其主要职责包括了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牵头协调、组织、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具体工作。发改委在“十二五”期间,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发改委正在编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在大气污染法律规制方面,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目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立环境保护部门以来,经历了环保小组、环保局、环保总局和环保部等组织形态,但负责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其基本职能。总体而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实现目标、制度设计、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将会成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除了要求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领域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外,还明确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根据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上实行的是分头管控的模式。这与协同控制的要求显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在治理目标上也有差别
关键词:CDIO 大气污染控制 教学改革
大气污染控制是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它包括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以及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它的培养方案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大气污染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施(Implement);O代表运作(Operate)。这个先进的理念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融为一个整体,也将方法、思维、原则和知识等作为一个整体,重点突出实践性。[2]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由此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这也就需要对大气污染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规划课程知识体系
CDIO理念的先进性在于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而“大气污染控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最后的毕业设计四个环节。那么基于CDIO模式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可以以工程项目为基本的切入点,并在整个课程中贯穿实践的内容。以工程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向同学们灌输工程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在此基础上,渐渐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小型的课程项目设计成为一个较大的项目,让多组同学共同探讨和参与实施,让学生在项目的运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融合、整理和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流程更复杂,涉及面更广泛的项目,让学生们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规划课程知识体系,就是融合CDIO理念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知识体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联系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设计、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构想、设计、操作、实施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3]
二、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内容,包括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改革授课内容,就是要完成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向以CDIO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转变,让学生通过实施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完善基本理论知识,做到以理论支持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通过项目实施、运作,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改革授课方式,就是在授课中,不要只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引用启发式、工程案例式、学生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和老师在共同参与下,一起思考,一起提高,产生教与学的共鸣。例如,老师可以就一个课程项目,引发学生思考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将这些知识设计到哪些“大气污染工程”项目中。此外,老师也要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在这些授课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也会营造一种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完成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改革教学方式,也包括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性是CDIO教学模式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融合的关键。首先要增强课堂实验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验课程,并且在选择课堂实验时,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以保证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完美结合,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并且能够给学生后续的实验项目选择和设计明确方向。强化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辅助学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监督实施的进度,总结经验等。老师要提前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提供设计指导、规程等,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做好充足的准备。设置答疑环节,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详细的解答,监督课程实施运作的进程。最后要进行成果展示和设计答辩环节,综合且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及能力。
四、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CDIO体系,即对学生在CDIO教学方法中获得的成果进行的一种客观的评价。在这种体系下,加重学生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所占分数的比例,要注重考核学生在课程项目设计的表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考核目的,可以通过课程项目完成后的答辩环节进行。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与其他的同学交流意见,分享学习经验,最后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等,老师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取得的成果作出评价。
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通过CDIO的标准,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等环节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伟冰,张东梅,李玉菊,高伟. 基于CDIO理念的新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关键词】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自工业革命开始,大气污染就一直延续至今,甚至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难题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大气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来说,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有害气体就更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治理以及防治, 才能减少或防止大气对人们带来的伤害。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时,会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源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100多种。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通过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燃料燃烧。一些城市中,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并未完全普及,烧煤仍然是人们做饭取暖的第一选择。而在煤炭市场上,高硫煤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和眼前利益驱使的原因,多数人也不愿意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使得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增无减。
(二)工业生产。在我国,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相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部门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并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是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业。近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7872万辆,私人轿车数量的急剧增多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为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极大,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四)绿化滞后。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发展。只有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效益。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必须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全面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同时,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坚持石化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加快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清洁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等)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代替煤炭能源的消费,逐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市区主要由煤炭消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二)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布局。在旧城改建和新城规划时, 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尤其在工业的选址上更须多方面注意, 具体需要考虑三方面一要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 选在下风向二要选择空气流畅, 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并净化的地方三需要与人们的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环保意识。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报刊等媒体,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让更多市民了解大气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高效、快速展开。
治理空气污染、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各级领导和单位或部门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之外,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广大市民也应以主人翁的身份投身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之中,从我做起,参与环保。
(四)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大气。依法治理才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严格按照《世纪议程》和《中国世纪议程》里的环境保护原则进行治理。依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城市烟尘控制管理办法》、《关于汽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 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和个人限期整理, 否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
(六)植树造林, 绿化环境。植物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树叶能够吸附、阻拦尘埃, 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吸收有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释, 并还能释放人类所需的氧气。因此, 植物是调节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最好调剂器。
参考文献
[1] 阮卫武.浅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J].环境,2011(S1).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研究 环境管理 意义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先后实施了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控制手段,把环境管理工作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推进。为保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科学准确地掌握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测算出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也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控制决策、环境规划、区域产业布局等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化提供重要依据,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大气环境容量的概念
大气环境容量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定义[1]:一种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环境容纳量,若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称为该地区大气环境的“极限容量”。第二种是在某一地区,为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所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称为该地区大气环境的“允许容量”。在现实的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大气环境的“允许容量”。
大气环境是一个变量,包括两个组成部分[2]:基本环境容量(差值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环境容量)。前者可以通过拟定的环境容量减去环境的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大气环境容量。
2 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方法
大气环境容量是一个取决于自然要素、污染物性质和浓度、气象参数、环境本底、环境质量目标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变量,通常而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净化量是较小的,因此污染物在大气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扩散稀释过程。国内对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2.1 A值法
A值法是国家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提出的总量控制区排放总量限制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出的排放量限值及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底情况,确定出该区域可容许的排放量[3]。
2.2 A-P值法
A-P值法是基于箱模式的A值法计算出控制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某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4]。然后利用P值法,在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量之和不超过上述容量的约束条件条件下,确定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即由控制区及各功能分区的面积大小给出控制区或总允许排放总量,再配合点源排放P值法对点源实行具体控制,求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
2.3 多源模式法
多源模式是相对单个点源高斯模式而言的,也叫复合源模式[5]。多源模式法是通过多源模型模拟计算出各污染源按基础允许排放量排放时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分布,依据区域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和不同的超标率,采用一定方法对相关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重新分配整合,确定各污染源新的排放量,最后得出研究区域的环境容量值。
2.4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是将污染源及其扩散过程与控制点联系起来,以控制点的浓度达标作为约束条件,通过线性优化方法确定排放源最大允许排放量或削减量的方法[6]。它基于运筹学的线性优化理论而建立,适合于解决环境容量资源最大化问题。
3 大气环境容量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
3.1 大气环境容量是总量控制的前提
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内容是如何确定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和如何制订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总量控制管理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7]。在实施过程中,从环境质量要求出发,在充分考虑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和环境质量模型,计算环境允许的纳污量,并据此确定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在此条件下才能科学制订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因此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是实施总量控制的前提。
3.2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能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只能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容量总量控制正是一项宏观调控指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分配排污总量并发放许可证,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依法监督。因此科学计算出大气环境容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将使环保目标更加明确和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排污申报、排放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将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
3.3 实施大气环境容量管理能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为了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环境质量满足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由于环境容量与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和排放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可以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优化分配污染负荷、调整污染源的空间布局,达到充分利用环境容量的目的。因此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和充分利用将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海晶.大气环境容量估算及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7,26(1):67-72.
[2]喻林超.四川阿坝州工业开发区泣川桃关工业小区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曹磊.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其实施原则.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6,9(3):15-18.
[4]范绍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P值法及其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94,6:407-409.
[5]郑滢.龙湾区DMF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一、概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素有“燕赵煤仓”之称。近年来,河北省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平稳增长,财政收入增长超过一倍,与此同时,河北省的大气污染状况也在不断加重,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河北省大气污染现状和原因分析
(1)河北省大气污染现状。2010年,河北省可吸入颗粒物已达到0.08mg/m3,并且已经成为首要污染物。它们本身体积很小,重量很轻,并且夹带着细菌,极易被吸入人体内,引发疾病。同时,由于可吸入颗粒不易沉降,导致阳光不易穿透这些物质,空气能见度极低。二氧化硫和酸雨的污染状况虽然有很大改善,但其污染状况仍然需要足够的重视。
(2)河北省大气污染原因分析。第一,城市建设是影响河北省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河北省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其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工业建设、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由于河北省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多为钢铁、石化企业,使得各类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染物质。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会排放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地形和气候因素对河北省大气质量的影响。河北省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丘陵、山区和高原。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多雪等特征。在地形和风向的作用下,河北省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并不能随风扩散,而只能停留在原地。这些地理和气候因素使得河北省的大气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第三,负外部性的影响。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旁观者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经济主体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附带影响。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讲,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第四,全民环保意识薄弱。当前,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有许多不足。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艰难性和潜伏性存在许多误区,对政府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不够理解等等;各地政府机关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环境资源的保护。
三、防治措施
(1)发挥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加速降尘、调节气候、增加降水、吸收有毒气体等功能。在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比较低的地区,可以采用绿色植物净化的手段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因此,在河北省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矿区有选择性、有计划地扩大绿色植物的种植面积是防治大气污染非常有效的措施。
(2)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降低污染;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采用新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改进燃烧技术和燃烧装置,提高燃料利用率,尽量减少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附加污染物质;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登记各项有潜在污染风险的物质,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3)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面对环境污染,政府机关应该采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政府应该采用“排污权交易”制度,限制各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全面掌握各企业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实行行政许可制度,针对污染企业的开办申请等,政府机关通过行政许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制定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以法规的形式确保环保措施得以真正落实。
(4)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是环境本身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受污染的环境,在经过一段自然的净化以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充分了解气候变化规律以后,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对于通风条件好、风力大、对流强烈的地区和时段,大气的扩散自净能力强,可以规划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相反,在较为封闭的地区和时段则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总之,大气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行为对策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所以,政我们要加大监督力度,各单位积极配合,采取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肖烨,苏振民.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应用的研究[J].经济师.2012(5):24~26
在上述课程体系架构的具体过程中,理论教学是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相交叉的背景和特点,采用侧重、扩充和压缩等优化方法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建设重点进行了改革探索。教材是课程内容建设的蓝本,尤其是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适用专业、授课对象和培养层次的不同,目前已有多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系列教材被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郝吉明、马广大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近年来,由于出版业的国际化,国外的著名教材也被引进和吸纳到课程教学中来,例如NoeldeNevers编著的《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2ndEdition)及其影印和中译本。这些国内外教材在内容设置的系统性、新颖性与前沿性和生动性与趣味性都具有独到之处。经过比较,采用文献为主要教材,其他作为参考或辅助教材,相辅相成,结合学习。为更加适应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要求和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调整。主要原则是选择借鉴、批判吸收,同时体现教学内容科学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模块化。为便于全方位立体化掌握课程的结构、理清课程的脉络,尝试采用知识主线与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即全部内容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方法—设备设计及运行条件这一贯穿全局的主线进行,并结合具体内容将其模块化,如图2所示。二是内容的倾向性与前沿性。即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努力做到结合专业特色对课程内容有所侧重。例如强化了固定源燃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典型污染物PM、SO2、NO、CO和汞的形成机理;重点讲述了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需理论或实际空气量理论或实际烟气量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强化了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及其推论和在特种气象条件下的应用;重点讲述了颗粒的粒径分布及颗粒动力学基础,加深了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机理、应用与设计;强化了SO2、NO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简化了移动源污染控制、VOC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内容;补充了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CO2的捕捉与封存以及汞污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此外,结合所讲内容的前沿性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例如在概述部分适逢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于是着重以新标准为基础并将其与原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与剖析,包括污染物种类、阈值、功能区分类以及AQI的技术规定(HJ633-2012)等,以加深理解。又如在排放标准别选取与能源环境专业特色密切相关且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代替GB13223-2003)比较讲解,并让学生课后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的环境保护标准栏内查阅汇总最新的相关标准。在颗粒污染控制部分,补充了目前国内外关于PM、汞形成机制与过程、存在形态、控制方法等知识;在气态污染控制部分,更新了再燃脱硝和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的最新进展等知识;补充了CO2的捕捉与封存的最新知识,包括陆地、海洋封存以及CO2的物理化学法(吸附、吸收、低温等)、化学链燃烧以及生物法等前沿知识;补充介绍了美国汞污染排放的规范以及汞的吸收、吸附等烟气脱汞技术的最新情况,从而达到拓宽视野、增强兴趣的目的。三是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重点和贯穿主线是由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至基本理论,再至基本技术和设备设计。为实现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在设备设计和运行条件等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引入真实的工程设计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对电/袋除尘的设计、脱硫设备的设计运行等。
二、教学方法与条件建设
除教学内容外,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一是适应新的大气污染控制形势的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启发式教学,根据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授课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结合实际,引入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辅建设。二是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包括提供工程实例的资料,对实用性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利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或实习等机会,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是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常规方法、多媒体方法以及网络课堂等综合手段授课,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灵活性。注重重要知识点的板书教学,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系统化、逻辑化、重点化的掌握能力。同时结合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制作电子教学和实施课程上网等。例如充分发挥学校课程中心的网络资源平台优势,积极采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电子习题解答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此外,还借鉴其他相近领域的教学参考,在网上提供大量国内外名校的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网页链接等供学生课后参考自学。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已经初步形成立体化、多手段组合的教学体系。四是教学改革尝试素质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答疑方式从常规化向网络化倾斜,建立QQ群或者在线答疑等,初步尝试和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和改革考核办法,现实行半闭卷或开卷考试,加强考题设计科学化,注重全程考核等。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尝试通过科研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人员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式等的培养。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已形成了5人的教学团队,其中包含热能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人员。教学团队的学历、职称、年龄以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课堂教学主讲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课程的辅导、指导等主要由青年教师负责。全体在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0岁,80%为高级职称,80%具有博士学位,80%的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中至少一个不是在本校完成的,40%具有在国外访学经历。
四、结束语
关键词:大气污染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06-01
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的大气污染就是指自然界或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环境中排放了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并且排放量也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大的降低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也都受到了影响。通常情况下,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前者就是指自然界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区域和地点,如发生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地点,向大气中排放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灰尘等物质的活火山;而人为污染源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说根据人们的社会生活功能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根据污染空间的分布形式分为区域性污染源、面污染源和点污染源,根据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移动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
1.2 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
1.2.1 工业生产过程
对于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如煤炭行业和化学行业,它们都是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在这类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从而污染我国的大气环境,因此,我国的工矿企业已成为了导致我国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的主力军,在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监测时,我们发现因工业生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大于能占到大气污染排放总量的20%。
1.2.2 燃料的大量燃烧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中,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中,虽然天然气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所以,人们的首选燃料仍是煤。其中,高硫煤是我国燃煤市场的最主要物质,由于环保型的低硫煤具有高昂的价格,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人们又不得不继续选择低价的高硫煤作为燃料,这样在高硫煤燃烧的过程中,就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1.2.3 交通运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人们的汽车保有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而这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其所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众所周知,一氧化碳作为有毒气体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而在一些大型柴油货车和冒牌车辆中,其排放的尾气中还含有有毒的颗粒物质,还会导致人类出现各类疾病。
1.2.4 市政建设
在我国的市政建设工作中,很多市政道路都存在着斜坡问题,也就是路面是要明显的低于道路两侧的人行板道的,这样道路上所存在的灰尘就无法被及时的清除,随着灰尘的不断积累,就会出现扬尘天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对策
2.1 依靠科技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水平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的,而这也是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应合理的采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物还未从污染源中排放出来时就将其净化掉,从污染的源头上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大力的推行和发展脱硫脱氮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石油行业和煤炭行业排放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还应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工业锅炉,减少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量。做好对排污大户企业三废治理工程的建设工作,大力的推行洁净无污染的工业工艺,尽可能的减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
2.2 从法律法规上严格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生产和销售汽车最多的国家,同样的我国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应从相应的法律法规上严格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而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就应从源头上控制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时还应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污标准,控制我国的汽车排污。应逐步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研发力度,要想有效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我们可以从汽车尾气机内和机外的净化措施、提升汽车能源的品质以及能源多元化这三面进行研究。
2.3 调整工业布局,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现阶段,导致我国大气环境容量使用不够科学合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在城市的繁华地区以及主导风向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大气污染源,过分的使用了城市小区、商业区以及学校上方的空气容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因此,应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城市的工业布局,将排污大户企业设置在城郊等偏远地区,还应大力的发展无污染的新型支柱产业。而城市绿化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措施,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能够吸收一些有毒要害气体和粉尘,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进行城市绿化工作时,应依据大气环境中固体微粒和污染气体的种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植物,在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营造防护林,将大气中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过滤干净,以起到净化空气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危害。
2.4 提升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我国各地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部门应认真研究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并且不断的加大对各行各业大气污染物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各行各业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都是符合国家相应的检测标准的。如果发现了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应严肃处理,提高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成本,从技术、政治和经济等多个角度来遏制企业的违规行为,保证我国相关部门的执法质量,有效的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切实的做好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以及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的做好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是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阶层密切配合的,随着世贸组织对我国工业废气的排放标准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我们应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工作。认真的分析大气污染的形成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对大气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何静华.有关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工作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29).
关键词雾霾污染专项立法政府问责
作者简介:米姿洁,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11
雾霾天气是人类活动与特定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大气污染。2013年1月,我国发生了四次雾霾天气,笼罩了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在北京,这一个月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自此,雾霾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雾霾”也被评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PM2.5颗粒,能够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并引发一些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雾霾对幼儿、儿童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雾霾天气,太阳光照不足,导致儿童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大减少钙的吸收,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在心理健康方面,雾霾所形成的灰暗天气会影响人体松果体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趋于抑郁、消沉。
对于大气雾霾污染形成的原因,至今还尚无权威定论。根据材料查阅,可以得知雾霾不仅组成成分比较复杂,而且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既包括工业污染排放、生活垃圾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人为原因,也包括一定的自然客观原因,比如雾霾多发生在冬天以及特定气候条件下。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雾霾中的PM2.5颗粒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该项研究的具体数据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膠(气溶胶即对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的统称)分别贡献了PM2.5颗粒的15%、18%、12%、4%、25%和26%,其中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均为化石燃料燃烧行为。综上,可以看出,雾霾天气成因复杂,构建有效的法律应对机制对其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雾霾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
对于大气污染,我国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依据,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主要规范以及各省、市的地方法规相配合的法律体系。
首先,《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问题防治的基准。随着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环境保护法》在2014年的修订稿中有针对性的规定了雾霾治理的具体措施,比如建立重点区域防治协调机制,尤其是跨行政区域;出台一些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法规等。
其次,我国在2015年由全国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有八章,对污染治理、监督管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等内容作了规定。由于机动车尾气、燃煤废气等大气污染全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因此雾霾污染也在该法的规定、治理范围之内。
最后,为了有效治理雾霾污染,很多地方政府也积极进行区域立法,根据辖区特点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和细化做出努力。比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及《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
此外,我国国务院在2013年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新形势下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总计划。该计划的具体目标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等区域的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该计划具有明显的“蓝图”色彩,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而不是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
二、我国雾霾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雾霾治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法律和社会的匹配性也会发生变化。如今,我国虽然有着较为完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但近年来持续的雾霾污染仍反映出我国在某些治理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
首先,我国在大气污染方面的立法理念落后,法律法规的制定偏向于经济发展。尽管法律法规中多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互相协调、统筹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工厂和企业都是优先考虑经济利益,然后“迫不得已”地考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防治模式无疑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是大气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很多法律条文较为空洞,难以作为污染防治的准则。以赔偿为例。大气污染的污染主体是企业和工厂,但危害的受体却是广大群众,并且污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关于污染主体向社会公众赔偿的规定,我国法律制度还有着较大漏洞。
再次,《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虽然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其概念及内容,导致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在执法监督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从另一方面讲,正是由于缺少法律约束,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使得滥用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既可能为了经济利益放任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也可能通过执法权利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
最后,法律法规中对环境问题出现后各主体的责任划分不明。尽管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提高了环境问题中的处罚标准,但由于处罚幅度较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律的严厉程度很难得到保障。
三、雾霾治理的法律制度对策
第一,我国应当转变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观念。如第二节所述,我国法律法规中多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互相协调、统筹发展。这种理念在现实操作中往往效果不佳,更多的企业和政府重经济、轻环保,导致环境治理问题愈来愈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只顾及了效率的实现,而未兼顾公平价值的实现。因此,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应当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为环境中心主义,衡量标准以环境利益优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模式。
第二,我国应当完善雾霾污染专项立法。尽管新修订的环保法为雾霾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础和依据,但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个长期过程,需要专项而细致的法律规定为其保驾护航。因此,我们需要抓紧制定一些法律空白方面的法规,比如《空气质量法》、《工业废气排放法》等。在专项法律制定过程中,应当着重加强联防联控。联防联控是以环保主管部门为主导,其他公安、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等主管部门为辅助的联合执法。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所提及,但缺少详细的规定如各职能单位间怎么协作。国家应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详细规定工作程序,建立协调机构统一指挥监管重点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此外,国家应建立雾霾监测预警机制。如今,各层级法律对政府的预警机制均有所规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当借助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并公开信息,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并做好防范工作,降低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危害。
第三,应当落实政府问责制度。政府在环境治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能够把握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权衡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在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力的政府进行问责,强化对政府负责人的追责机制。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公务员法》等相关规定,依法对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置大气污染事故等做出相应的处分。在问责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问责的范围,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问责,一旦政府出现环保违法行为,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负责人不能擅自决策而不考虑生态环境;问责还必须具有规范的程序,扩大问责主体包括公民、企业、环保组织或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另外,在对政府及其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中,可以将环保绩效作为一项指标,将对大气治理任务的完成情况、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等情况纳入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四,应当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责任。企业的超标排放是雾霾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实行源头控制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往企业污染受到的处罚往往较轻,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则取消了大气污染事故中的罚款上限,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环保问题违法成本。其实,我国当前雾霾问题严峻,对于企业偷排、乱排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仍需提高。对企业排污可能构成环境犯罪的,可考虑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
第五,应当注重社会公众的环保自律宣传。雾霾天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工业生产,农村秸秆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也对雾霾的生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社会公民既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但同时又是雾霾天气的创造者。只有社会民众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防治雾霾天气,例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禁止露天燃烧、倡导减少烟花爆竹燃放等,从而推动民众对环境保护和雾霾防治理念的理解,进而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还可以建设雾霾污染信息公开机制,将大气污染数据告知每一位民众,从而引起社会对雾霾问题的重视;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案件的处理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通过法律程序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论文篇幅问题,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
四、总结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污染源;防治措施
大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环境要素之一,但目前城市居民却普遍面临着大气污染这一难题。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所以使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以及人为污染源两种。天然污染源指的是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比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和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按照污染源空间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等三种;按照社会活动功能,可以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照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
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中国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浓重的空气污染使中国许多城市从卫星照片中消失了。中国是世界上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光化学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趋势。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变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数量大减。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工厂的废热大量排入天空,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地区环流。再者由于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尘和其他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促使下风口下雨量增加。还有可能出现酸雨,大气污染物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大气污染会对人体造成许多危害,甚至引起癌症的发生。大气污染也会对工农业发展,天气和气候自然生态起到影响,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3.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所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废气处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3.1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3.2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3.3调整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3.4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的治理
3.4.1汽车尾气的防治
治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①立法与管理的加强:需要促使对相关法规体系的有效建立,对机动车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管理措施,避免病残车、超期服役车对环境污染的损害。②技术措施:机内净化,设计、生产汽车时,以发动机结构及燃烧方式的改进促使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实现污染物的良性排放,并符合国家标准对车辆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机外净化,对机动车废气的排放进行最后处理,使其排放得以达标,通常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促使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燃料改进,对无铅汽油进行使用,控制铅粒污染,同时对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进行开发,逐步替代汽油,且注重环保汽车的发展与应用。
3.4.2扬尘污染的治理
扬尘指地面沉降并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被扬起进入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土地的减少、环卫工作的加强、施工防护、防风防尘措施的实施及管理监督等工作的落实,均可促使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
3.5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并且要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还要更新技术设备,要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减少末端污染治理资金的目标。
3.6从国情出发来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快的开发出一个技术可靠、配套设备过关并且在经济上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且要逐步的推广它。在许多的重点领域,比如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
3.7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应该要对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重大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样才可以不影响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经济建设。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行政上的保证。在治理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来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要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可以超过整个区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3.8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一定要做到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政府要做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让排污单位必须明确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这样才可以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一定要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要建立一个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让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这样就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煤烟型;监测;尾气;清洁能源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废气、有害气体及各种污染物,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随之排放量不断增多,大气环境也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源一般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身向大气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地点,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爆发的地方。人为污染源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不同分类法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二是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三是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二、我国大气污染呈现的特点
(一)总悬浮顺粒物和可吸入顺粒物含高
据相关部门调查,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人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在一部分地区也较为严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
(二)煤烟型污染为主要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使用大量的煤炭。由于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尤其工业能源结构中煤炭能源就占73.9%,且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工业又以中小型为主。这些中小型企业缺乏先进的净化设备,依旧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使得经济效益得到增长的同时,空气环境也在不断恶化。
(三)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一些新兴城市和小城市正处在发展阶段,把经济利益放在最高位,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些城市为粗放型经营,不仅浪费资源,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三、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一)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1、燃料燃烧
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
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
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
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三)治理技术不完善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四、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
1、颗粒物质的测定
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
2、二氧化硫的测定
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
3、氮氧化物的测定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二)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巩固发展燃煤污染治理成果
1、将小煤炉分散取暖改造为集中供暖,尽量采用联片供暖,实行热电联产,发展集中供热,用机械投煤和湿法除尘的集中供热系统。
2、应尽快建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以改善燃料结构,扩大石油液化气供应范围,提高城市气化率。
3、推广使用新型能源,在市区进一步扩大使用无污染能源,如电和天然气,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沼气并开发利用太阳能。
4、在市区,应对工业及生活燃煤锅炉的使用进行控制,尽快取缔5t以下工业及生活燃煤锅炉,逐步取缔10t以下燃煤锅炉。
5、严把新建餐饮洗浴业环保审批关,现有餐饮洗浴单位烟尘油烟排放不达标的一律停业整改。
(三)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燃料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SO2等有害污染物。要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要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鼓励发展清洁燃料车。同时,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对机动车实行监督检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四)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
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五)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参考文献:
[1]刘建兵;薛东娥.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J].理论研讨,2011.11.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给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11-01
0引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全国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专业”)一般不将此门课程安排单独的教学内容。我校为了提高水专业本科生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固、液、气三相污染整体概念,特别对水污染治理方向本科生开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结合污染治理方向的实际情况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笔者针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研究。
1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不足、教材更新慢由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非水专业主干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安排的总课时比较少,与教材内容要求的80~100学时的教学需要相差较大。在教材出版的10年中,大气污染处理技术已日新月异,原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最新的国际前沿。
1.2 未体现水专业教学特色本课程原教学重点内容为控制“煤烟型”污染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控制等部分。而水专业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污水处理等方面,与大气污染课程教学的交叉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觉得与原有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过于分散,学习难度较大。
1.3 学生实践经历少传统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我们培养的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对应届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不高。
2教学改革目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既有其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一面,又有与其他学科或课程交叉渗透的一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从本专业特点出发,与原有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污染控制方法和设备计算。同时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策
3.1 优化课程内容考虑到“环保概论”和“物理化学”课程中已涉及汽车尾气污染、全球大气污染现象以及气体吸附基本知识的讲授,因此对于重复知识点进行适当删减。再根据水专业的教学特色将课程重点放在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和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这三个章节,并在其中穿插水处理过程中的典型大气污染物(厌氧恶臭气体、温室气体、液态颗粒物等)治理的工程实例。
3.2 体现水专业与石油高校的教学特色根据水专业教学的特殊情况,可将气体处理和水处理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工艺流程、原理和处理技术上很多类似的地方,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整体设计[1]。这样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更很好地把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统一起来。毕业生大多在石油、石化单位就业,因此教学中也加强了石化废气处理工艺的部分内容。例如轻烃回收、含酸雾、油雾废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处理技术等。通过对相关技术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3.3 基于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性环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工程实践及科研训练为主线,采用“3+1”的培养模式[2]。即学生在低年级学习学科基础,三年级后开始进入企业学习。结合水专业特点,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如下几点:要求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和治理方法;熟悉污水厂恶臭气体治理的工艺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并利用本专业生产实习的机会,实地采样试验。进行了湿地保护区气态污染物分析、炼化废气采集及分析等具有地域、院校、专业特色的试验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需求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应用型科研训练。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
4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与水专业教学特点的结合,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经过两年的教改实践与探索,通过考核测评等方式,确定此种教学方式与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卓越计划的水专业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
5教学改革展望
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吸取国内外的同行的教学经验,争取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初步设想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进一步提炼教材内容,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引入教学,删除一些与本专业距离较远的内容,增加一些时事内容,突出综合性,力求与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相结合。
②进一步强化基于企业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
③对本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整合分析,出版一本适合给排水专业使用的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教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