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范文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

第1篇

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时间。

一、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二、利用好语文参考书

大多数同学手中都会有些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相关内容。但参考书只能教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

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运用参考书,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时,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学生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学生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学生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学生复习时的负担。

三、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有声语言做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以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作用。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作用。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作用。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作用。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用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习班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都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用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都补不过来。

第2篇

关键词:方法指导;学生主体;创新思维;课堂效率

从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高中的语文学习,其教学模式还是老一套,虽然在众多的科目中,语文属于相对较好学的一门学科,但是,真正的学好语文绝非易事。一般来讲,学生平时掌握的语文知识都是靠课堂上的45分钟获取的。因此,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教学者,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如何学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以往教学方式之关注学生能否掌握每篇课文中的字词、文章的主题以及写作的特点等等,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进一步地感受课文中的强烈情感,作者的布局谋篇都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

目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课堂教学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应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现的平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课堂。一切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宗旨,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教学内容及其丰富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高中学生的自身特性角度出发,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还应该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有效地整合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丽琴,诸葛晶,陈世豪,等.教学环节的科学调整:节约学时提升效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

第3篇

一、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师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学必须认识现实,学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学得怎么样,仅从入学成绩上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制订语文学习规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习惯,明白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总之,上好高中语文起始课,可以为今后教与学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从能力和素质上得以提高

在现阶段,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文言文,初中只要求学生能读懂大意,明白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即可。但高中阶段的要求却细致得多,不光要理解意思,还要求学生掌握词义的演变、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对文章的分析理解等等,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与初中不可同日而语。再比如写作,对于高中学生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生,这不仅仅是文章字数多一二百字那么简单。学生在经过初中的毕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之后,往往有一些错觉,认为语文的学习只不过是重在背诵,只要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花点工夫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绩。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接触了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在中考时只不过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课本内容学扎实了。所以,不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时就把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告诉学生,不给他们指出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点(比如,初中的毕业考或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课本本身,而高考时虽然知识点都在书上,可是考试的内容却无法在书上找到现成的),学生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要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三、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学好语文

了解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就要顺势而上,提出自己在教学上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自己该做些什么。当然,每个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我认为,无论提出什么要求,都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没有一根串起这些知识的主线,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将是零碎的,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就会是欠缺的。我曾经给学生打过一个比方,就好比在电脑中存入自己的资料,如果不系统地建立文件夹、子文件夹,分项保存,那么今后要用的时候找起来那是非常麻烦的。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果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学术素养,就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指点迷津,教会方法,使学生找到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途径

学生知道了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想知道该怎么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学有专长的人,个人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同时,语文教学也有长期形成的规律。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捕鱼”,而不只是给学生“鱼”,这才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根本途径。所以,高中语文起始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我认为,方法各有其巧妙,但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1.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本质上是一门工具课,每个人可以说从娘胎开始就在学习语文,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把课文与注释结合起来

课本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注释?实际上,学会了看注释,起码有一半的内容不需要老师教了;学会了看注释,就是学会了自学,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3.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是需要背诵的,但却不是机械的背诵。宋朝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才记得牢、记得久。

4.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语文讲求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阅读了经典的文章,就要去体会作者高超的手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经常阅读,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就可以感染人、熏陶人;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能力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理念;兴趣

自古以来,语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切实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提高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学校需要高度重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

语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处处用到语文、处处学到语文,可见加强语文课程教学对于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学好其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新课程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数学校已逐渐忽视了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外语、数学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使得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语文课时的逐年减少上。

二、教师需要不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适应新课程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除了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外,更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进程的关键所在。目前,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对语文教材的单一改革,还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都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紧密联系。一方面,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辩论赛、朗诵比赛或板报比赛等多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三、切实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乐趣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从根本上切实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质量。学习兴趣和乐趣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中学课堂上,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枯燥乏味,这也是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的原因。所以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全力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主意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着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综合上文,伴随着语文新课程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其发展,热心接受、诚心投入,积极钻研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相信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对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就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不断适应新课程教学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学衔接;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学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就是在整个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等要素,灵活调节教学各要素、各环节,使之良性、动态运行,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在教育专家的研究以及一线教师的多年实践下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不计其数,其中不烦真知灼见,只要教师和学生能真正透彻地掌握几种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怎样用热情学好高中语文呢?高中语文与学习热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文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发现,将从高中语文的特点和热情的含义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的特点

高中语文是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继续和深化,并与其一脉相承。高中语文的特点是由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其所处的教育阶段决定的,那么对语文的热情为什么会有助于学好高中语文呢?

1.高中语文的主观性和感性化

语文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性,一方面它不像数学等学科那样有严格的是非对错标准,只要能表达出相应的意思,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组织都是可以的。语文的这一特点给热情的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拥有对语文的热情,学生就能深入感受语文的内在魅力,深受其熏陶;另一方面,语文的这种魅力也只能是拥有热情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也只有靠这样的人来促进语文的继续发展,双方是相辅相成的,语文熏陶了学生,学生才能给语文更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语文的这种特点,用热情学好语文的方法才更能发挥作用。

2.高中的阶段性特点

高考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因此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高中阶段的教育,甚至有人形容高考为“万人抢过独木桥”,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补习,面对这样的学习压力,学生很多时候是被迫地学习,一头扎进书山题海,机械地完成作业,早已忘记儿时的热情去哪儿了,这样的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是机械、呆板的,缺乏创造力的。而高中语文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对其内涵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是对其精神意义的准确把握,这是书山题海似的学习方式解决不了的,所以,学生需要继续保持他们的热情,保持他们对于语文课程最初的热爱。高中生正处于感情丰富、成熟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感情就是对于事物的热情,这样难得的热情是不应该被现实的残酷抹杀掉的,而应该被鼓励、被继承。高中阶段的语文特点以及学生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热情是帮助高中生学好语文的最佳助手。

二、热情的含义

热情是什么,热情就是一种感情,一种很普通却又很难得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主观的,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正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那热情究竟是什么呢?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它又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展开论述。

1.热情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若没有兴趣相伴,恐怕剩下的只是被动的机械式服从了,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的。只有热爱了,只有对客观事物充满热情了,才有可能真正学好、学精,而我们所提倡的对语文的热情正是兴趣的深化表现,对学习充满热情才可能有意向产生研究的兴趣。反过来,拥有了学习兴趣又会不断加重其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不断热爱语文,不断产生热情,这种热情还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动力。对语文的热情是学好高中语文的条件,如果学生能尽早地培养其对于文学的热情,那么学好高中语文就会简单很多。

2.热情是动力

经常听学生哭诉说:“学习没有动力,就感觉整个高中像个巨大的黑洞,他们深陷其中,只能通过没日没夜地做作业才有可能得到救赎。”每次听到学生说“学习没意思”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替他们担心,这是缺乏热情的表现。高中生应该是热情洋溢的,应该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可是如今他们竟然感到乏味、枯燥,这不是太可怕了吗?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激起学生的热情,不是建立而是找回,让高中生重新找回对于生活、对于学习的热情。热情是高中生最不缺乏的感情,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地引导。热情是动力,它会让学生不会再感到乏味、无聊,而是努力地用心去发现语文的魅力。热情就是催促着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动力。

3.热情是坚持

热情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会随着学习地深入而不断加强,是源自于学生本身又帮助学生成长的情感。常常听到学生说“自己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下来”,那是因为这种坚持是被迫的,是缺乏动力的,但是热情不会,拥有热情就等于拥有毅力,拥有了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都知道,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生活中包括学习中若没有坚持,将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拥有了热情,它就会支持着学生一步步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研究起来颇费力气,因此需要学生拥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和决心,而唯一能支持学生走下去的就是对语文的热情了。

第7篇

关键词:高三后期;语文教学;高考成绩

尽管因为高考中语文学科所占的分值比例提高,使人们在思想上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够。据调查,高中学生花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以我所教班级为例,课余几乎没看见过学生做与语文有关的事情,偶尔有学生看看课外书,还要被班主任批评;而在学校安排的课程表上,语文学科的课时数相对于同样分值的数学和英语来说,也是最少的,以我们学校为例,英语、数学每周8个课时,而语文只有6个课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不愿学语文固然与老师讲课的语言、艺术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不少人(上至领导下至学生)对语文学科存有偏见。直到现在,在有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认认字词,背背课文,读读文章,写作文,有什么好教的,有什么好学的,凡是识字的人有几个不会?而且语文这科,教与不教,学与不学,其考试结果都差不多,不像数学、英语、综合科那样差距大。在他们看来,高中语文成绩好与否靠天赋、靠基础,跟教学似乎没多大关系。因此他们主张语文学科让位,建议把语文的时间让给数理化政史地英等学科,到高三后期他们更是主张如此。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曾经有一年我所带的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在一诊考试、二诊考试、三诊考试中都非常优异,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但在三诊考试后,因为班主任无心说了句“语文基本定性了,再花时间也不会有多大提高了,但在文综上面就不一样了,文综越到后面效果越明显”,所以学生就完全不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他们公然在语文课上背文综,结果高考中语文优势尽失。

我们先不说天道酬勤,成绩与付出成正比,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我们单就语文的学科性质来说它也不该受冷落。关于这一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已表述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含盖面相当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严肃如政治,轻松如饮食,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可以说,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英语以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中的知识,或多或少的都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由此可见,学好语文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好了语文就为学好数理化政史地等其他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学好语文。那么高三后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从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呢?

在意识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继续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有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

在方法上,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勤读勤记勤练习,指导学生找准发力点。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语文所包含的内容又是那么丰富,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就把它全部掌握,它需要日积月累,反复巩固,所以对语文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到了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更是如此。那么,高三后期在语文学科上,我们应把时间花在哪些地方呢?

第8篇

带着一份欣喜,带着一份豪迈,带着亲人的期盼,带着父母的嘱托,我们步入了高中的殿堂。经过了两个月的暑假,高中又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学习起点。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面对的语文课本是新课程教材。那么,和以往的语文学习相比,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有什么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学习呢?这成了我们第一节语文课讨论的话题。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渐变的过程,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古人说“万事万物皆有其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无功而返”,我想,语文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大部分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这样说。其实,学语文是个长期积累、持之以恒的过程。我有过这样的侥幸心理:或许是偷懒,或许觉得内容太简单,或许是忙于其他的事,稍不留神时光就悄悄溜走了。长期如此,细微差距积累下来,就导致了大的差距。

语文的学习,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老师常启发我们说:话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读得多了,对词语的搭配、语义的理解、文章的构架、描写的方法、表达的运用,就能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所以,快乐语文需要终生的努力去修炼。

语文能带给我们乐趣,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更能让我们修身养性,做一个讲道德有品味的人。因此,学好高中语文,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学语文和一个心态平和而宁静的人去学语文相比,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其次应该多与老师、同学接触,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说,与同学交流。再就是要不耻下问,不能不懂装懂,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最后应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课堂是知识的海洋,要想领略其中的趣味,就必须驾起你的航船尽情地在海洋中遨游。

语文看似浅薄,实则深奥。因此我们要学好、学懂、学精、学细语文。光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还要学了会用,只有实践方能出真知。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观察的眼睛,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好好运用这个天然的资源。

第9篇

关键词:高中 理科班 语文教学

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高考学科之尾。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担任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间发现理科班的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特别严重。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在和其它学科的竞争中语文课始终处于劣势,无法和其它课抗衡,语文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和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语文课在理科班的存在现状,而且这一局面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

一、当前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数理化和英语是他们心目中的主课和得分的重要保障。学生在这几门学科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至少是语文课的几倍。不管语文教师对学生费多少口舌,讲多少道理,也无法改变他们的选择。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学了90(分),不学也90(分)”。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连“鸡肋”都不是,哪能算得上主课呢?

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的态度,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时就出现了更多的困难,主要问题体现在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

1.基础知识方面,知识零散繁多是造成学生积累困难的主要原因。况且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朝一夕的“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很多学生做积累工作的时候都只有“三分钟热情”。而在现在的考试中,基础知识不仅占的分数多,同时随着考题灵活性、广泛性的增加,难度也在上升。所以,这对沉溺于数理化题海战中的理科生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2.阅读方面,学生觉得在考试的阅读题上面失分很多,但又总找不到原因,更加不知道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一方面,大多数理科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到阅读的方法。即使有的理科生已经有了改变的意识和方法,也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分配给语文而搁浅。

3.文言文方面,学生们普遍反映古文难学,而且很枯燥,要记的内容太多。他们还认为这些历史久远的文章没有社会实用性,所以没有学习的价值。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直截了当地说课文中的古文对于考试完全没有帮助。但是从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文言文的比重在加大,因此古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作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积累少,不用心体察生活,这样在写作文时就自然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除此之外,学生对周记、作文等练笔的机会不够重视,敷衍了事,甚至不完成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这种学习态度的影响下自然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理科班学生的作文大多话题陈旧,内容没有什么新意,语言枯燥乏味。

二、造成高中理科班学生冷落语文学科的原因

据笔者教学过程的观察和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无非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这“老三样”。即使有些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不过是借此来放松一下疲劳的大脑而已。

二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清楚明显的知识块,如果说有,也只是从小学到高中司空见惯了的字、词、句、段、章、篇。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学习时没有冲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然而收效甚微。课下学生仍旧一味地遨游于数理化知识的海洋,为数理化拼搏奋战,却不见对语文知识的问津,语文学科被学生冷落。

三是存在一种偏见:只要是中国人,就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能读中国书,能写中国文章,对于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来讲,语文实在不需要下大功夫了。于是,课余时间一律为数理化开绿灯。由于这种偏见的存在而制约着语文学科教学的正常发展,造成高中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冷落语文而偏向数理化。

三、确立语文学科在理科班应有的地位

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了数理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发现他们的成功不只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下功夫,而且在课外也没闲着。高中理科班的学生要过语文关,仅仅利用其每周几个45分钟的时间去完成,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得去开发学生的潜能,语文学科也该理直气壮地去占据理科班学生一些课余时间。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就能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功夫从哪儿下?课堂上的45分钟是不够的,必须得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的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我们应当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我们又何惧什么“负担”或“摧残”一类不科学的指责呢?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要在开发潜能上下功夫。要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学好语文的潜能,而且只要下功夫,这种潜能就能开发出来,并转化为才智。

第10篇

一、明确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不同

(一)初中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本考课本,课外知识涉及很少,复习的时候抓住课本便万事大吉,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高,但谈不上语文学习能力高。高中语文是大语文,根在课本题在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考查的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语文素养和能力。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每册课本每个单元里都有相应的新的知识单元,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所以,必须认真学习课文,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

(二)语法应该是初中教的,但初中淡化语法,到了高中确实一件很麻烦的事。尤其是句式分析阻力很大,一开始接触很多学生听的一头雾水,见多了才会好一些。

(三)诗歌鉴赏方面,初中阶段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就行了。而高中阶段要求分析意向,品味语言,发挥想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文言文方面,初中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短小,易解易记,老师翻来覆去地检查让学生掌握得烂熟。而高中阶段文言篇目多,且是名篇长篇,而且要求掌握的语法现象也特别多,要求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可见,高中文言文的难度加大,因此用初中的那套办法只能是捉襟见肘。

二、语文学习方法上应有的相应准备

首先,要明确一个认识。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妄想一蹴而就。

其次,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一新生应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再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学好语文重在习惯。

1.勤于诵读的习惯。学习语文离不开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环节。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而诵读则是促进理解和运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朴素的经验之谈都在揭示一个道理:诵读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勤于积累的习惯。善用兵者必善养兵,善为文者必善积累。使用虽在一时,功夫全在平日。没有平时的积累,想要学好语文是很难的。因此,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诸多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中之重。然而,积累材料只凭脑子记是不行的,还要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积累的内容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①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修辞及文学、文化常识;②自己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③课文、报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④通过自身实践,为自己所自如运用的学习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技巧。

3.勤于思考的习惯。《论语》中对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我们有些同学早读时也会朗读课文,上课时也很认真,课外阅读也很积极,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他们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知识机械地记忆;朗读课文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外阅读知识浮光掠影,当作消遣;写作文只是简单地模仿,从来不会质疑思辨。语文学得好的人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要想探索语文无穷无尽的奥妙,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

4.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习语文必须充分重视课外延伸,即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读课外书,阅读面太窄,就会孤陋寡闻,语文素养肯定难以提高。读书,因为大家时间有限,所以必须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咱们可以利用枕上、厕上、路上等等。

5.勤于练笔的习惯。不断地练习写作,是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中国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文章也是一样,不经常练习,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困难的;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6.快而清的书写习惯。有些同学书写速度很慢,字字都一横一竖分解着写,结果字虽写得很清楚,却赶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记不下应记的内容,考试时往往来不及做完试卷;有的同学是另一个极端,书写速度很快,字却写得潦草糊涂,恐怕连自己都认不清。书写糊涂、不整洁,必会影响平时的学习情趣,考试时也会影响成绩。

7.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学习要学会使用工具,这包括传统的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和现代网络。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第11篇

语文能力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提问式教学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的迅速改革,整个课堂对高中生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教语文,如何更好地学语文,已经成了当今高中学生与老师面临的棘手难题。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在语文投入的时间较少,与之对应的就是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足。问题式教学法被认为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将解决问题作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基于当今高中英语学习的现状,探究了高中英语课堂收效甚微的部分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应当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合理建议。另外,本文分析了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可更好地让教师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新的了解与认知,从而为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环节,然而大部分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阅读题训练强度不足,模式单一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单词,在学生尚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记忆,再通过课文教给他们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背景知识,学生就这样半懂不懂的理解文章和生词。这种阅读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枯燥而又单一的,使得学生容易丧失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也使得整个教学模式容易失去弹性和趣味性。

(二)阅读范围较为狭窄

在绝大部分高中里,学生每天阅读的资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教师也认为学好了教材也就抓住了高考的核心。这种想法并无大错,但若是想学好语文,学生的语文阅读范围就必须宽阔,包括传统名著,现代小说以及其他语文方面的书刊。老师需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再通过他们喜欢的书籍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语文知识面导致难以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三)只注重语言能力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语言点的教学过于看重。将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再带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实际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自主提高的,而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对语言点的深究。想学好语文,学生就要学会自主获取信息,掌握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难点重点,加强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成绩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问答式教学法的设置技巧

对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专家指出,问答式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有益之处。笔者基于此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设置技巧。

(一)启发学生质疑,以疑问贯通问题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高中生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事物,因此,想要调动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取得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而在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情景创设的技巧,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果。在创设情境问题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比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如果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某公司的CEO,甚至是美国总统,自己又应当有什么梦想?实际上,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创设问题中积极思考,才能够营造出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开展合作学习,以兴趣贯通问题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与分享。所以教师在创设相应情境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所设置问题的新奇度与难易程度,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这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中才愿意自主思考,并且更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个巧妙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也需要把握一定的设计技巧,同时结合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够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愿每一位高中的语文教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让学生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参考文献:

[1]蒋小花.问题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师,2012,(06):53-54.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趣教学;学习兴趣

G633.3

近年恚随着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持续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中学习阶段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的甚至关乎到一个人的命运。因此,“高考”被人们赋予了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学生、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语文是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进情趣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的重要性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自身的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语文是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必修的一门课程,实用性非常强,涉及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习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想要学好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却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多做题、多训练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略显呆板,与当前高中生的性格特征不符,也不是新课改目标所追求的。如何采用有效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情趣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与素质教学要求十分契合,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上去了,语文成绩必然会有所提高。语文课程是一门与情感相互融通的课程,其精髓都体现在字里行间中,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教师通过情趣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及所表达的含义,从而与作者实现情感上的沟通,这样,就会对文章、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二是情趣教学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改革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是在情趣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学习得更加出色。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是相当重的,就语文这一门课程而言除了要学量的教材内容外,还要做大量的课外拓展,另外还要加强作文的写作训练。虽然知识的积累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只走这条老路在语文的学习中是不会有所建树的。语文是一门颇具情感的课程,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对错的逻辑关系。语文是可以用心感受的,通过用心感受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就会获得许多无法言传的感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情感倾向不一样、感悟能力也不同,教师只能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及自己的情感感悟讲授给学生们。想要真正学好语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深刻体会、感悟。四是情趣教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挖掘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1]。

二、促进情趣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

1.挖掘教材内容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我们知道,高中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层层挑选,最终选出的文学精髓,是学生学习最值得借鉴和参考的资料宝库。此外,高中语文题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古代诗词歌赋、文言文、人物传记以及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可谓包罗万象。由于教材是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主要资料,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使其内容及精髓尽可能地被学生们吸收,进而转化成自身的知识以及情感上的认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所以,抓教材这一基础,挖掘教材内容是情趣教学的一个重要打开方式。比方说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情感为思路,充分渲染这首诗词的主题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其感受到诗词的动人之处[2]。

2.增强课外拓展趣味性

教材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课外拓展是扩充基础的重要方式手段,基础固然重要,但课外拓展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我们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强调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学习主要靠平时的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最终考的还是学生平时积累知识的效果。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做课外拓展的时候没有任何情感,只有一些背诵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让课外拓展变得毫无趣味性可言。课外拓展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失去耐心,进而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这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切实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逐渐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在讲解《再别康桥》一课时就可以这样做,让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的美妙所在,从而激发他们浓烈的学习兴趣。当前,许多高中生都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只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其实,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场很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去体验,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这样,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情感的宣泄就会找到一个很好的出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学习是高中三年学习的重点内容,对高考有着重大影响。想要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水平,就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应用情趣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成绩,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全红.语文教学情趣化探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04:104-109.

第13篇

学习十要求: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看书买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十要求一、学习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二、具体要求: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1、开口说准常见的字词读音,并坚持学会说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常用汉字部首的形和义,学会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词语(成语)和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要确切、得体。

5、正确使用标点,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文化知识。

6、能分析单句的主要成分,了解几种常见的复句。

7、注重书写练习,练就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

(二)优秀诗文勤记诵

1、早读时要多读书,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

2、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

3、熟读并识记至少50首唐宋诗词,100条名句。

(三)报纸杂志常翻阅

1、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

2、欣赏报纸杂志中一些文章,甚至标题,如《中国青年报》、《南京日报》、《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

3、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四)看书买书做书虫

1、努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克服惰性,陶冶情操。

2、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多逛书店,学习课外知识。

3、做一只“书虫”,丰富自己的小书柜,有条件可以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语文演义》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

(五)语文笔记贵坚持

语文笔记自然有许许多多值得记的东西,如: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可包括同学写的优秀作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

(六)课外练笔不放松

1、多写作,勤练笔,有模仿,有创新,力求“思如泉涌”。

2、练笔的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

3、全班传阅,交流经验。

(七)生活处处皆学问

关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因为它们往往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八)他山之石把玉攻

1、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相互探讨。

2、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3、借人所长,为己所用。

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

4、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

(九)基础知识早复习

1、熟悉并了解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考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长流水,不断线”,贯穿整个高中学习过程。

(十)课本学习贯始终

1、坚持课前预习,把握专题及课文最基本的信息,并加以理解。

2、课后坚持整理课文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素材,汇编成基础知识集。

3、重温各个专题的学习要点,围绕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4、揣摩体味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高一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一、重视教材、预习到位

在经过中考之后,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二、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我们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编著理念相对超前,道德说教相对减少,而人文因素相对增加;二除课本之外,还有读本,阅读量较大。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积细累、咬文嚼字

从高一就达到一个共识,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举个例子: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高一学好语文的三多方法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多实践。

第14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所以学好语文很重要,也将成为重中之重。我认为想要学好语文需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书、读好书。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起步阶段,对以后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们要从小养成多读书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动力准备,让自己有足够的语文常识和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语文题型越来越灵活,不再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有许多课外的知识,比如今年四年级的期末试题有一题就是你所积累的课外对联有哪些,那么平时多读书的孩子就轻松的拿到这几分,而没有课外知识的孩子就是想破脑袋也写不出来。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

2、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重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学习做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孩子们为了做题而做题。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第15篇

随着高考新方案的出台,给广大考生带来些许惊喜。这是惠及千家万户、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又一新举措,备受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作为革命老区农村教师的思考,面对新的高考、新的举措,我们农村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的变革和如何应对,本人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新高考“新”在何处

1.考试科目及内容发生新变化

新高考方案为保持其延续性,除保留传统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外,又有新的要求。“新”表现为:

一是文理不分科。

二是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三是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外语听力)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三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

四是改革录取方式。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克服简单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加快推进基于考生总成绩、专业志向和学习特长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

五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简称“选考科目考试”)。合格性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高中所有学习科目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

2.考试方式发生新变化

一是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二是“3+3”高考模式。语、数、外三科和学生自主选考三门。

三是招录形式变化。招生录取实行基于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机制。

3.高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高考内涵发生新变化

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进入高校录取范畴。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也进入高校录取考虑的范畴。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新高考方案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很大不同,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语数外三科的“3”,到学生自主选考的“3”,新“3+3”的高考模式,再到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录取机制,可谓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是巨大的,改革的影响和意义是空前的。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新高考

由上可知,新高考的考试科目及内容、考试方式、新录入机制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及时适应新高考的进程。

1.提升教育理念

农村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高考方案,吃透精神,把握内涵,全面落实。学校对教师除要求学好教学大纲、教材外,更要全面掌握新高考方案。打破不适应新要求的旧教育观念,树立新教育观念,全面领会新高考精髓,强化我们农村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提高认识,做好引领,认真贯彻新高考的难度标准,把握好教学“标高”,竭力打造高效课堂。

2.创新教学模式

应对新高考,不可完全照搬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结合校情、师情与学情推陈出新,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满堂灌”“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地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了。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主、主动、合作和探究的精神贯通教学始终,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提升。发挥教师的引领、合作、推进和协调的作用,师生互动,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业务能力

针对新变化,提升农村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已迫在眉睫,头脑要清醒。这要求在新的教学中不能新鞋老路,对教材的掌控和内容深度的把握应有新的认识。对于高考科目,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是基础学科,对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语文学好了,就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了基础。英语一年两考,表面上英语的地位降低了,其实是更加重视英语,这也更符合英语的教学规律,重在实际应用,避免突击应对。这些都给我们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简单套用老办法,知识要更新,能力要提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利用各种国培、网络媒体和名校资源共享的平台,进行师资培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加强教科研究,组成学习型学科团队,提升科研能力,以此来强化我们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

4.加强师德师风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要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规范自我的言行,率先垂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种信念会不断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提升其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水平。

5.强化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学科的素质与修养。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既是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与适应新高考的需要,所以各科教师必须强化其学科素养。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学科素养,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提高其语文高考成绩。外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流畅的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较强的外语自学能力、较强的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的能力等外语学科素养,以促进学生外语学科素养的发展,提高其外语高考成绩,并依此类推到各科。

总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推进中还将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教师必须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提高自己,把改革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