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需求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需求
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深入,近几年来,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学生收费、教学经费管理、科研收支管理以及财务查询等领域,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现就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一、总体目标
(一)实现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财务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管理系统为依托,将财务有关的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工作联成一个整体,使财务的管理过程规范化,信息搜集、处理更迅速、准确。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建立工资、学生收费、固定资产等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数据共享,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日常的财务管理、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合理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保证数据使用的准确性,实现一次性录入,可以多次使用和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
财务管理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必须有强烈的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同时在总体分析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比较容易地修改与扩充功能。
(五)系统易学习,易操作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方便易学,不仅财务专业人员能够轻易掌握使用,非专业人员通过系统附带的简单使用说明即可掌握使用。
二、功能需求
(一)学院的组织结构和财务数据流
财务管理系统与普通财务软件的很大不同在于财务管理的集成化。这种集成化不仅体现在财务系统内部之间,而且还要保证财务管理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系统紧密结合。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相同,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金字塔的最高层是高校的最高管理者;中间层是高校的职能机构,用于对学院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如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第三层是教学部门,由二级学院和系部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形式,信息流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教学数据信息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个人信息,学生课程学分信息,学生费用信息等;第二类是高校的管理信息流,包括人事组织信息,财务信息,项目经费的支出等信息,高校的各种政策信息等。
这两类信息流是随着学院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产生的,综合整个学院的信息流,不难分析出这两类信息的发生是伴随着学生入学,以及学生接受教育过程而产生的,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杂费、职工的工资奖金、设备购置费等等,信息的传递是靠手中的各种单据,最后各种信息通过报表的形式汇聚到学院的职能部门,最后数据的汇集地是财务部门。
(二)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
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作用是为学院财务管理、学生缴费管理、员工工资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持。因此,学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金管理,而是根据与核心财务业务的密切程度,将资金预算与支出管理、学生学费与缴费管理、教职工工资与工作量管理以及资金经费项目管理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同时,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学院其他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都有数据的交互。在本系统中,根据用户的角色,可以处理多种财务业务信息,例如系统设置、资金项目管理、学生收费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三)功能需求说明
根据上述用户操作流程的分析,可知系统主要的功能需求有:资金项目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缴费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1、资金项目管理
财务管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主要是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提取、归集、相关数据、报表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通过部门指标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学院的分级财务管理。
资金项目的范围管理,是指对不同来源的资金项目、科研课题经费可报销内容的管理。范围管理是作好资金管理的基础。以学院发展建设经费、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后勤运行经费等几项主要的资金项目为例,不同的经费项目允许报销的内容是不同的。
2、教职工管理
学院教职工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工资管理和工作量结算管理两部分业务。
为了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根据教职工的职称、岗位、绩效等项目,工资的各项数额划分不同的等级。教职工岗位、职称数据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获得。
工作量结算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职工工作量津贴的结算也是按照教职工的职称、岗位划分不同的标准,按照完成工作量的数量,乘以每个工作量的津贴数给付工作量津贴,作为对教职工工作的报酬。学院教职工工作量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非教学工作人员工作量等,这部分数据直接从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提取,来自于教务管理的排课、课程调整、论文指导、论文评审等环节,人事管理环节,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环节。
3、学生缴费管理
学生的缴费管理主要由每学年开学时收取的学费和其它收费项目构成。
不同学历、专业、学制学生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学费的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所在级、层次、专业、师范生标志来确定的。学生的所在年级不同,可能收费标准不同,学生的层次和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也可能不同,这部分数据来自于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注册和选课模块,根据学生用户的学籍信息生成收费项目。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会有额外的收费项目,例如超额用电部分的电费扣缴、住宿费等。
三、数据需求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收集、整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四、性能需求
(一)稳定性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流量大,特别是用户查询并发操作频繁。因此,需要稳定性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在出现故障,例如网络异常等情况时要有相当的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二)安全性要求
系统在实现时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方式,在必要时才去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存取控制;在网络层面上采用软硬件的防火墙、日志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病毒、防攻击的系统安全体系。
(三)易用性要求
考虑到校园网内大部分的非专业用户,系统要提供层次清晰、友好的功能界面,提高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人机交互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四)系统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充性
平台应提供各种必要的标准接口,以便学校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功能,使系统可随着学校的需求扩展进行相应的软件的配套升级;在系统容量上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充性,应对随时增长的用户规模。
课题来源:cwzx201143
参考文献:
[1] 史庭俊 朱建明 马建峰,网络系统安全和容错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4:19-20
【关键词】 财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应用价值点
近年来我国集团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要求不断提高,集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选择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有效支撑其开展集团财务管控工作。目前,ERP―NC系统是国内应用较多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系统,可实现全集团信息集中及实时监控,合理配置资源,实时控制资源的使用并进行有效评价,提升集团管理平台。
一、NC系统特点
一是集成性与优化性。信息集成平台提升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如集团对账、凭证协同、设置复制的集团层集中应用;优化基本档案批量处理算法,如客商、存货、项目档案的批量操作。
二是公有协同性与共享性。门户Portal协同处理能力增强,例:信息交换平台从后台生成的总账凭证如果符合公有协同的条件,则自动从后台发起公有协同,不用再手动触发;改进对共享服务集中应用的支持。
三是稳定性与效率性。信息平台采用数据缓存技术和任务调度技术,针对应用服务器智能集群管理,提供数据库双引擎技术。
四是访问安全控制性。采用自动执行职责互斥稽核,重点授权的检查及监控确保访问安全。
二、集团财务管理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文章调研了某上市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分析集团企业的应用集成平台、资金管理、往来管理、报表管理、资产管理、计划预算、薪酬管理、供应链管理等NC应用系统,以期对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做出有益研究。
(一)应用集成平台基础信息需求
集团企业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统一集团财会政策和标准,统一设置集团各单位标准会计科目,实现会计信息可比性和财务集中管理。下属单位直接继承和使用集团总部的基础性设置,使建设的财务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规范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1.会计科目设置需求
根据集团总部监督管理各单位财务运行状况的需要,建立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和辅助核算类型,集团建立的会计科目集团各分支机构可以使用,但不能删除修改,各分、子公司可根据业务需求在集团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类型。
会计科目设置需求分析。集团会计科目设置中的功能可以根据集团管理的需要定义整个集团各模块的基础科目,在定义基础科目时可考虑集团统计分析、预算口径、报表管理的需求,规划完整的科目体系,然后根据需要分配给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可在集团基础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类型。
2.客商管理档案需求
集团各公司自行建立和维护客商档案,尚未实现客商编码和名称统一,如“苏州电力公司”是集团各单位客商,档案建立时在各单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集团总部为:“苏州电力公司”;分公司1为:“苏州电力”;分公司2为:“电力公司”。集团想统计出“苏州电力公司”在各单位的往来汇总数据,则只能在以上三个账套分别查询“苏州电力公司”、“苏州电力”、“电力公司”的往来款项。
客商管理档案需求分析。目前对于整个集团来说,需要在原客商档案的基础上整理出一套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客商分类及客商编码原则,便于集团统一管理。NC系统中集团可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客商信息字段,各分子公司按照此标准提交客商信息到集团,由集团统一进行维护,下级单位可以对集团分配的客商档案补充业务信息,但不能删除档案和修改基础信息。
3.规范集团财务管理基础信息的价值点
(1)为集团管理层提供不同深度的决策信息。
(2)财务管理、统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管理的关联应用提供统一的口径。
(二)资金管理
加强集团资金的实时监督与控制,资金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以确保集团总部动态的、及时的了解资金动向,强化信贷管理。
1.资金日报需求
分公司每日将账户资金余额和可用资金录入到资金上报系统中,工作量较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得不到保证,希望能通过凭证直接进行传递。
资金日报需求分析。集团总部的各下属企业,每日都通过开发的资金上报系统向集团本部上报各自的当日资金余额和可用余额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是利用总账系统有关货币资金的会计科目的余额汇总后录入到资金上报系统的,集团总部可以直接利用NC系统的资金日报表随时动态了解各单位的资金状况。
2.资金集中管理需求
分公司内各单位资金共享,对资金的调拨进出有严格的控制,并要求财务总经理、销售经理进行监督管理,希望资金调拨的流程和审批的流程能在系统中管理。要求每月上报销售业绩、服务、利润、下个月资金计划、本月的资金执行情况,对各种资金的运作做可行的分析。
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分析。(1)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和银行账户的集中管理:在集团实现整个集团的开户银行集中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可在集团建立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在各专业银行开设一个总账户,同时为每个单位设立一个分账户,实施收支两条线;(2)签订存管协议:规定下属单位的银行存款收入账户的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由银行自动上划到结算中心,下属单位需要使用资金而自身的存款不够时,由结算中心下拨,从而使结算中心起到资金池的调节作用,大量节省资金的使用成本。
3.信贷管理需求
集团下属的公司有资金信贷业务,可用NC系统来反映该资金信贷业务从协议签订、生效、变更、质押、利息计算、直至到收回贷款的全过程,同时将相关数据传递到财务系统。
信贷管理需求分析。可利用NC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下的信贷管理来处理资金信贷业务,企业与外部筹资单位的资金往来是通过“外部贷款合同”来管理的,放款、本金收回、利息的计算与收回都可通过系统来完成。在没有使用报账中心情况下,可采用“信贷管理――总账”结合的模式处理信贷管理业务,采用报账中心系统后,可采用“信贷管理――报账中心――总账”结合的模式处理信贷业务。
4.资金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各单位及时将影响资金增减的业务录入到系统,保证集团总部动态的、及时的了解下属各成员单位的账户资金余额和可用资金余额。
(2)集团作为资金的结算中心,可将内部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集中调度,减少外部资金的借款金额,减少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
(3)采用信贷管理,可将企业的对外贷款以信贷合同的形式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反映信贷业务的合同签订、质押办理、放款、利息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收回等详细情况。
(三)往来管理
集团往来管理包括外部往来管理和内部往来管理。针对外部往来,运用应收应付管理系统;针对内部往来,采用内部协同和集团内部对账模块。应收应付管理系统针对客户收款业务和供应商付款业务,为企业提供客户、供应商及各种内外部往来款项的处理、核销及查询、统计。
1.外部往来管理需求
集团公司更加关注集团外的客户往来情况,对外部的客商应该由集团统一管理。加强应收应付管理的明细和规范,进行账龄分析和自动往来款核销,债权转移支持订单客户的转移。
往来管理需求分析。(1)往来核销:集团根据管理需要统一规划往来核销的科目(一般可制定应收类科目),成员单位根据集团的规定设置核销对象,及时进行自动核销处理,以保证往来账龄的正确性。(2)账龄分析:为保证集团的各成员单位能够按照规定的账龄区间进行账龄分析,集团总部按年、月、日设置不同的账龄方案,供成员单位选择使用。各成员单位可以随时选择不同账龄方案,查询出往来科目对应的每个客户的应收余额及各账龄区间的分布情况。
2.内部往来管理
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经常有因为内部交易、资金划拨等业务产生内部账项,由于业务关联双方处理在时间上可能有差异、科目各自选择使用以及其他原因的误差,造成内部单位的往来对账工作大,查找差错的原因困难。因此,使用内部协同和集团内部对账模块:
(1)内部协同:对于内部业务产生的往来凭证能够从发起方自动协同到接收方,接收方收到的协同凭证的金额是不允许修改的,协同凭证上生成的科目也不允许修改和删除,以此保证内部往来的数据,根据协同定义的规则保持一致,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2)集团内部对账:需要进行内部核对的会计科目在没有采用协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对账的功能找出内部往来双方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核对明细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往来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多角度、多维度的为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单位提供了与客商之间的往来业务数据;
(2)通过账龄的统计分析,可及时了解每个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分布情况及应收余额,减少坏账风险;
(3)集团内部协同的利用,减少因一项业务在集团内各单位分别手工处理产生的人为差错;通过集团内部对账,可发现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因内部往来、内部交易等业务,在各自分别记录时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报表管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销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会计报表。
1.报表总体需求
根据账务的情况自动出具对外的税务报表;内部报表的报表指标与账务的口径不一致,希望能从账务中提取一部分数据再进行加工,这些数据能及时按照指标进行汇总显示,通过报表的分析从财务数据中发现业务中的问题,以便对业务的经营做出正确决策。现金流量表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可由系统自动实现。考虑内部交易的抵销、自动生成合并报表。
报表总体需求分析。将集团的核算单位根据隶属关系建立报表单位结构体系,根据这种单位结构体系,分层次实现报表数据的汇总、查询和采集处理。可根据报表对外和对内报送性质将所有的报表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两大类。集团总部统一设置对外的会计报表;内部管理报表由各核算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定义;设置报表审核公式,以保证上报的报表的表内和表间数据勾稽关系正确。
2.合并报表管理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是抵销母子公司间的股权投资和内部交易数据,基础工作是在建立集团会计科目时就要考虑合并报表需要,建立合并需要的内部销售收入、内部销售成本、内部往来、股权投资科目等、为编制合并报表时制作抵销凭证和合并工作底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报表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实现对外会计报表和各单位内部管理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
(2)根据股权投资关系和内部交易记录进行内部抵销,自动生成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和合并报表。
(五)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完成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资产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管理。
1.固定资产管理需求
固定资产由手工逐渐到系统中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并直接生成凭证到总账;固定资产能由系统进行管理并自动生成凭证,减少工作量和数据的准确性。
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建立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工作:如规划好整个集团的资产分类,即资产划分类别,类别建多少个层次,每类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使用的折旧方法、净残值率多少;是否将长期待摊、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也纳入到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是以卡片形式进行管理的,卡片上到底要那些单据项目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需要进行规划;理顺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调拨业务的处理流程。
2.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将企业的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系统进行管理;
(2)将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折旧政策等通过系统提供的技术手段在成员单位得到贯彻;
(3)资产的增减变动、折旧摊销、资产调拨、减值准备等业务数据可自动传递到总账系统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从而保证了总账系统与固定资产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减少财务人员凭证录入工作量及由此产生的人为差错。
(六)计划预算
1.全面预算管理需求
集团应建立一个预算环境,对于需要进行预算控制的内容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实现,并在该环境下进行预算的编制、确认、上报、批复、控制和分析。预算由上级部门下发,财务经理每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预算的执行统计表。预算的控制中不仅仅能自动根据财务凭证生成预算执行情况,希望能在单据录入时进行预警或控制;预算管理总部在做,进行预算下发的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预算和分析,由于每月要做4次预算的报表上报,希望预算的报表能自动生成,对于预算超支,可定义进行预算的审批流程;预算方式是滚动预算,每6个月滚动一次,希望预算能做事中的控制;预算上希望能进行弹性预算的管理,比如:希望能向上浮动20%,进行预算的控制,超出部分进行预算的报警。
全面预算管理需求分析。(1)整个全集团各模块的全部预算样表,做成统一的样表格式可使用预算调整和预算合并,根据预算编制体系下发给相应单位;(2)预算编制主体接收到集团下发的预算样表后,根据各单位的业务规模编制自身的预算数据并经本单位的预算主管领导进行确认;(3)根据确认的预算数据上报上级单位;上级单位进行批复处理;下级单位根据批复生效的预算数进行预算控制方案和预警方案的设置或上级单位统一设置预算控制方案和预警方案并下发给下级单位;(4)下属单位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当实际业务的数据超过预算时,由系统进行预算的控制或提示,当确实因业务的需要,执行数据超过预算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时,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以适应业务的需要;(5)当设定了预算的预警方案时,预算系统会主动将达到预算预警条件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设定的预警方式呈现给指定的预算管理人员。
2.费用管理需求
企业对费用按照部门核算,并能统计出各种费用明细及汇总报表。对费用的报销业务能够根据设定的流程进行审批操作。如:费用报销审批流程为:部门申请经理审批分管事业经理审批财务批总经理审批
费用管理需求分析。在定义会计科目时,对相应的费用类科目设置成部门辅助核算,日常业务发生时,使用到对应的费用科目,要求指定对应的业务费用发生的部门,同时自动登记费用的部门核算辅助账簿。
3.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为集团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比较,可鞭策各单位采取措施、想尽办法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节约资金,利用和配置好企业的各项资源。
(七)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需求
企业工程项目的统计要求按照项目收入、项目成本进行项目的统计和管理;实行项目管理,分类核算。项目工程核算的工作量大,希望系统能按合同编号,便于核算。
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各成员单位在集团建立的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工程项目档案,可建立项目管理档案时输入与该项目档案相关的其他必要信息,如开工日、预计竣工日期、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财务上对与项目管理档案有关的收入科目和成本、费用科目建立关联关系,当发生与项目有关的收入、成本费用时输入项目档案信息。
2.项目管理应用价值点
(1)将项目信息和会计科目进行关联,可对项目进行多角度的进行分析管理。
(2)可根据项目反映其生命周期内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及项目的盈亏情况。
(八)薪酬管理
1.薪酬管理需求分析
工资计算方法复杂,希望使用薪酬管理系统来管理人员信息和薪资的计算。利用薪酬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管理功能,可将集团的人员信息管理规范(如:工号、人员教育程度、人员培训情况、联系方式、调动情况等等)。可方便地计算人员的应付工资和各项工资项目数据,了解员工的工资结构和薪资水平,同时将薪资数据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
2.薪酬管理应用价值点
(1)建立集团完善的人员信息库,从而为企业员工的规划、提升、培训、考核、定级打好基础;
(2)自动计算和分配各类人员的薪资福利数据,并自动向财务系统传递总账凭证,保证了薪酬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九)供应链管理
1.采购管理需求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需考虑如何合理地应用企业内部的资源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采购管理需求分析。采购到货进行检验后,由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入库的签字确认,采购发票未收到的情况下,财务按合同价进行暂估入库成本的处理,当收到供应商的采购发票后,将采购发票与采购入库单关联,进行采购的结算处理,同时将库存的暂估入库成本调整为采购发票的实际成本。
2.仓储管理需求
存货系统决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也是减少存货损失、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库存日常业务处理,系统能进行存货核算的管理,并能自动生成凭证到财务总账。采购 “整进分出”的模式以及库存管理,进行成本控制;能在库存部分实现数量和金额双重管理,自动进行出库成本(全月或移动平均的成本)库存分析、差异分析等。
仓储管理需求分析。库存管理系统主要根据业务类型管理存货的出入库业务,并随时向需求部门提供各仓库的现存量和可用数量,库存财务则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计算存货出库的实际成本,并将出库成本数据自动传递至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业务和财务人员随时通过存货系统提供的账簿了解存货的收、发、存数量金额数据、存货台账和出入库流水账;
3.销售管理需求
通过销售管理模块形成销售发票,系统自动编制会计凭证,并登录到财务系统的相关账簿,确保企业业务明细账、总账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了财务与业务部门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
销售管理需求分析。为减少财务人员的二次录入工作量,销售业务应通过销售和应收系统按销售业务的类型进行发货、开票和收款的处理工作,同时将发货出库、开票应收和收款结算的业务数据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生成总账凭证;销售系统可按照存货、客户、专营部门和销售员自动生成销售日报。
4.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价值点
(1)采购、销售以及仓库存货的出入库业务数据均可和财务系统实现无缝的链接;
(2)规范、优化企业采购业务流程,提高采购效率;
(3)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库存信息、压缩库存;
(4)及时准确地描述企业的销售业务,理顺企业的销售流程,减少重复环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外贸企业
笔者承担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课题《以典型商品贸易为任务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正式启动。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广东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广东省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本院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对广东近16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4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一)调查目的
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所以了解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基本情况及对人才需求状况、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为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并对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企业,包括仅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国际货运、进出口报关及其他相关企业。在课题研究团队老师及2010级国际商业专业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企业28家,占样本21%;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43家,占样本43%;国际货运企业34家,占样本25%;进出口报关16家,占样本10%;其他相关企业16家,占样本12%。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和国际货运企业合计达68%,占被调查企业近七成,这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134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民营企业占56%,外商投资企业占10%,合资企业占5%,独资企业占1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2%。半数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恰恰是本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的合理性,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性质、业务领域、员工人数、成立时间、薪酬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企业员工结构、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最迫切需求岗位、人才引进方式、学历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工作经历要求、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大学生求职主要困难、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看法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包括哪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从事外贸工作应具备哪些使用技能,哪些语言课程比较重要,是否有必要修第二外语,是否有必要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是企业是否有和我校合作意愿及对本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人才总体需求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人以下;1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10人;29家企业选择有需求,10人以上;1家企业选择无需求;4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统计结果显示外贸人才需求有缩水迹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的降低等)、人民币升值及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的不良影响所致。但问卷统计外贸人才需求保守估计,134家企业平均需求6人。据有关资料提供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外贸企业总数应该在4万以上。按照每家企业需求6人计算,未来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在24万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1]。
2.外贸企业需求岗位分析。广东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主,外贸人才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商务秘书、报检员、单证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助理这三个岗位,其次是单证员、货代业务员及报关员,最后是商务秘书和报检员,如图1所示。
(二)外贸企业技能要求分析
1.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外贸企业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所以大多数院校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及职业岗位的了解,以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外贸企业招聘时对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要求主要集中在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和单证员证书,其次是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证书。国际商务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跟单员和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岗位作为外贸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后发优势,用工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开阔,业内有“想要做经理,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业务员,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老板,先做好业务员!”的说法。所以无论在人才需求量及资格证书方面,都显示其突出优势。
2.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分析。企业在招聘时关注因素集中在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在调查中,近七成的企业选择了上述四项因素。其次较为关注因素为专业知识、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访企业中约有52%的企业选择专业知识,近三成企业选择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户籍所在地、产品知识、外表、计算机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则只有进一成的企业选择。说明今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如图2所示。
3.专业能力要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主要实用技能集中在接单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跟单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其次为市场开发能力、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能力。而如规避风险能力、公关能力、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则选择得很少。
(三)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1.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大小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国际商务开设所有专业中用处最大的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其次是市场营销、国际货运实务、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课程。
关键词:物资采购;指数平滑;楼层线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需求日益增大。另外,国家电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企业在各年度投资项目和物资需求会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布局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加之电力物资需求还会受到企业综合计划、项目投资变化、工程进度、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物资需求预测及采购成为困扰物资采购部门相关工作的难点。现阶段,国家电网对物资需求预测管理相对粗放,主要依赖需求单位主观经验和人为判断,缺少精确的预测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导致采购回的物资出现“供不应求”和“滞销积压”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电网企业重复采购“供不应求”物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电网企业无法及时消耗“滞销积压”物资,供应商资金滞压,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基于物资采购历史数据,利用先进的统计理论与预测方法,科学预测物资需求,为物资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探索统计理论及预测方法在国家电网物资采购预测中的效果,本文以农网楼层线夹为例,利用2014-2017年的历史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年的数据,并通过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相比较,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以期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未来的物资采购需求方法,提高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提供参考。
1物资需求基本情况分析
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每年投资项目物资需求品类多达70种以上,如果进一步按产品明细分类核算,数量则多达300种以上。图1是选取了部分物资品类在2014—2018年期间的需求情况,分别报告了这部分物资品类需求数量在2014—2018年期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发现电能表在样本观测期间的需求数量波动幅度非常大,最大值为61200万元,而最小值只有222万元,最大值比最小值高出近300倍;而与此同时,10KV互感器、控制电缆和低压电流互感器等物资在样本观测期间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非常接近,表明这类物资在不同年度的实际需求数量较为稳定,降低了物资需求预测的难度。但是,类似于电能表波动幅度的物资品类,由于不同年度对物资的实际需求数量差异巨大,导致仅依靠历史数据或工作经验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物资需求进行预测非常困难。
2预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统计的农网楼层线夹在2014-2018年期间实际使用的数量。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根据2014-2017年的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使用量对2018年的需求作出预测,并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以检验指数平滑法是否适用于农网楼层线夹的需求预测。指数平滑法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从预测对象既往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加权平均,从而预测本期数值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测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滑。指数平滑方法的基本公式为:St=ayt-1+(1-a)St-1。其中,yt为各阶段的历史数据,a为平滑系数,取值为0到1之间,St-1为阶段t-1的预测值,St为阶段t的预测值。其中,一次指数平滑方法的具体预测公式为:S()1t=ayt-1+(1-a)S()1t-1。2.3预测结果分析。2014年至2017年期间,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对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数据分别为:0,8353,5091,3052。由于2014年数据为0,因而剔除该年数据。对应历史数据分别为y2015=8353,y2016=5091,y2017=3052。在此基础上,我们对α值分别取0.1、0.5和0.9,并对比分析α值为多少预测效果最佳。表1报告对α分别取值0.1、0.5和0.9,农网楼层线夹在2018年的实际使用和需求预测数据,我们用[(实际值-预测值)/预测值]*100%来度量模型的预测偏差,可以发现当α取值为0.5时,指数平滑模型对应的预测值为4887,与实际值5449之间的差异为-10.31%,预测效果最为理想。
3研究结论及局限
在新一轮电力改革的背景下,提高电网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率是国家电网物资采购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电力行业及投资项目需求的特点,选取农网楼层线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平滑方法构建预测模型,重点考察2018年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以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使用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高现有条件下物资采购预测的精确程度,对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仍存在以下研究局限:第一,本文在模型实际预测中我们仅使用了2014年至2017年的数据。由于数据年限较短,会对预测的精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未来随着数据累计量的增加,预测效果可能会更为理想。第二,现有预测方法及模型设计并未考虑电力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周期性。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现有数据结构下,我们还无法有效观察到投资项目的周期性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周期性变动加入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第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各类投资项目缺少标准化的物资需求。
由于电网项目投资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还需要考虑电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特别是不同地形条件对项目施工进度和物资需求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在项目施工前,没办法准确预测物资的可能需求量。在综合考虑城市特征、地形地貌和投资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如果能将电网施工项目所在地或投资项目类型设定标准化的成本物资需求,那么对项目实际物资的需求预测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宏和,吴臻,琚军,等.基于物资需求特性量化预测未来需求的方法[J].浙江电力,2019,(7):75-80.
[2]宋斌,卜涛,张洪青.电网建设项目物资需求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3,(5):319-336.
[3]王玲.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总额预测分析———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指数平滑法[J].时代金融,2019,(03):120-122.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任务。在对我国市场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其中实现成功转型并且已经开展贸易的中小企业占总中小企业比例的45.5%,B2B贸易总额达到24.5万亿元,占中小企业总贸易额的57.8%。在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研究报告当中,在调查所包含的10类行业中,B2B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分别为计算机软硬件行业、家电、服装行业,使用率高达40%以上。探究交易开展的模式,中小企业实现交易的过程,主要依靠第三方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并且中小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力度大大增长,拓宽了销售渠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
2.1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以及《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仍有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以及发展效果并不十分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其中44.2%的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业务,但运用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仅为9%,4.8%的企业应用了ERP。截至目前,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已是必然趋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升,必将出现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
2.2迫切需要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企业想要获得的重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更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缺口。针对不同行业类别的调查分析,中小企业纷纷面临着电子商务转型。在率先完成电子商务改革的中小企业当中,计算机软硬件、家电以及服装行业当中,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进行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较大,针对这一矛盾问题,则需要在企业自身寻求改革出路,拓展选拔复合型人才的渠道,运用大量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进行开拓市场。
2.3懂得操作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人才
自201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出直线型的上升趋势。结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状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并运用该平台开展商贸活动。第三方的B2B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渠道,投放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总额自2012年的8.9%上升到2014年的15.6%。针对上述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全面总结的模式下,中小企业现阶段对人才需求的总量在提升,同时对有效操作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务人才需求较大。
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优化方案
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人才需求状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此次提出的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优化方案能够充分适应现代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
3.1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响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批准全国部分高校试行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在首批的13所高校当中开设电子商务教育专业,并且在几年之后,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在全国的上千所高校当中得以开展。可见,电子商务人才在人才需求中的地位明显。大量的高校开展这一专业,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对接程度不足,这就需要高校优化课程体系,对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设置。一方面,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实效。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上提升电子商务人才自身专业性以及实践能力,与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缺口进行对接,实现共赢。
3.2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涉猎的行业较多,一一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在大学教育阶段也无法完成这一庞大的工作量。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既能够具备与掌握专业的技能,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也有所了解,进而为其提供适当的引导。校内指导、校外实践,是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模式。在高校内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引导,校外与企业形成实践体系,进而总结与完善行业教育的开展。例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当前热门行业,以消费者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通过实习实践不断地深入到销售商,直至生产商。
3.3培养电子商务操作型人才
操作能力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电子商务对于操作尤为看重。结合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状,阿里巴巴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并且观察其发展势头,这一比例必将逐年增长。当前,阿里巴巴已经与部分高校实现联合的培养模式,解决求职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更多具备操作能力的人才步入社会当中,缓解中小企业对于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4结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物流、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英语,通商务”的高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从2006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至今,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各类文科院校和综合类高校必开的一门专业。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大部分调研结果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升,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现有的文献大多数是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这一角度很有价值,但过于宽泛。因此,本文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之所以选取这个角度,是基于以下考虑: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各项就业机会,他们清楚高职高专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劣势;只有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才能将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表现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尽可能地缩小。
二、调研基本情况
针对“用人单位评价”制作了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主要以中小型民营私企为主,包括进出口贸易公司、口岸物流企业以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于2015年5月通过网络E-mail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南华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2至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发放了345份问卷,收回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29份。
2015年7月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以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2015年8月于人才交流中心及各大招聘会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一)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商英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如图1。但是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业绩、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却并不太满意,这表明毕业生缺乏工作激情、创新能力,对于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大部分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部分能力有待提高
如图2所示,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有待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加强竞争意识。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三)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占总数的74%,占总数的大部分;其次是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占总数的70.30%;反而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总数的40.70%;所占比例最低的是中专,只占总数的14.80%。所以,对于民营企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及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相比其他而言更占有优势。
(四)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为网上招聘,其次是劳动力市场和熟人介绍,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占少数,说明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网上招聘成了主流,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却成了冷门。
(五)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在2000―2500元之间,而3000元以上的比较少,说明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提供的薪酬还算比较适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录用的薪酬与学历成正比。
(六)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对口的强调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一定要对口没有那么强调,反而更重视专业综合能力,说明我们要重视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我们的综合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七)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一般看重”“不看重”“非常看重”占同样的比例,说明对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还算是比较高的。由此可知,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毕业生找工作会遇到一定的门槛。
(八)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
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一般看重”的占67%,“不看重”的占19%,“非常看重”的占7%,“无所谓”的占7%。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中,“无所谓”与“非常看重”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需持证上岗,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上岗工作。
四、结论和建议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的人才相比,有其优势之处,就是他们愿意从低做起,他们的稳定性比较高,可以在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地工作下去。但是他们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综合素养等各方面,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注重“专”而非“泛”。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各项专业的实操能力。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课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指导,纠正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以弥补学生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
第一,要在课堂内外通过张扬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培养职业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素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针对我们学生的弱项和强项,扬长避短,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外语“专长”为主,以经济贸易为线,砍去一些与专业素养无关的课程,开设实操性强的外贸课程来贯穿整个知识结构。
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大致上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但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经历了锻炼,才能较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校内模拟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发挥商务模拟实训室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熟悉外贸流程。此外,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具体建议如下:
1.投入商务英语师资力量,加大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让这部分老师清楚意识到他们的课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因而都能重视起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好这些商务英语课程,比如《外贸函电》《剑桥商务英语教程》等。
2.聘请企业人士当兼职教师。高级商务管理人员当客座教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
【关键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复合型
一、现状与发展
在我国,服务外包已经形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213亿元和73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7.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608亿美元和48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和16.4%。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54.3亿美元、116.0亿美元、116.8亿美元和57.8亿美元,合计为444.8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3.2%。从产业特点看,我国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约占全球的33%,稳居世界第二;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1/4。目前商务部统计系统中的服务外包企业有3万多家。截止2015年,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获得各项国际认证15000多个。截止2016年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上市。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革新,催生出新的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据IDC预计,到2020年第三平台业务将占到全球ICT市场40%的份额,相关年均市场增长率达15%,到2019年全球近50%的公司会把自己的内部应用和基础设施转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服务外包上升为国家战略。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编制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外包特征
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十余年快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技术层面,从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向ICD(data、cloud、internet)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广泛使用,在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更突出智能化。在新时期,服务外包更突出信息技术在外包设计和应用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实施层面,从最初的“卖人头”到合作伙伴,发包商和接包方以解决业务、优化业务、创造更高附加值为目的,促成战略伙伴关系,协作模式成为主流。基地模式逐步向网格化管理演进,服务外包林领域知识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特征愈发突出。同时在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变革中,服务的产品化以及产品的服务化两大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开始进入到服务外包这个领域,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企业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
三、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和“供给方”是人才。产业关键的竞争要素呈现由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向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转变,产业人力资源优势不仅由人才数量决定,人才的能力匹配度更是关键。新时代的服务外包将重置产业的人才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垂直行业经验、平台管理、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不同的人才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1)设计类人才:未来的服务是基于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更具协作趋势的服务。(2)开发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从事快速开发、快速反馈、简单架构,随需应变的软件的开发。(3)管理人才:对既了解云计算技术,精通垂直行业需求,又懂云计算对管理影响的复合型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4)应用人才:对行业的专门知识和服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爆发式的需求。(5)操作人才:现有的大规模低端操作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少,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基本掌握变成了入职的基础条件。
四、人才培养
服务外包产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现有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规模不够、培养模式陈旧,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造成人才需求增长与外包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在人才质量和特色上下足功夫,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将产业需求传递到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转变,快速规模化高质量培养出产业所需合格人才。从目前的人才来源看,各类高等院校依然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和提升。(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技术内容,提升学生技术素养。未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的大规模计算,数据类型丰富、数据量大。可以通过专业课、选修课或技术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技术概念,为实施服务外包打好基础。(2)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行业素质。比如,现在的校企合作单位多为和专业方向高度吻合的企业,专业应用特色体现的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了学生只熟悉技术不了解业务。在当今需要“跨界融合”的时代,服务外包人才的复合型能力需求愈发突出。因此,引入一些技术应用类岗位作为合作单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更新、丰富服务外包类课程的知识内容。在服务外包类课程中,添加或更新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发展、应用等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服务外包概念有新的理解。同时补充国家政策和新背景下服务外包实现的特点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服务外包的保障环境,为投身服务外包领域做好准备。(4)加强服务外包相关技术跟踪及科研工作。了解技术发展及技术构成,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服务外包的支撑作用,对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紧跟服务外包步伐,使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与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同步。
五、结束语
Abstract: At present, cruise 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tremendous. There are huge demands but great gap of talent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ituation and imbalance of the requirement and supply of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cruise crew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cruise crew talents training.
关键词: 国际邮轮乘务;人才;需求;供给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ruise crew;talent;requirement;supply
中图分类号:F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79-02
1 邮轮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9%的速度持续增长,是同期国际旅游业整体增长速度的2~3倍。上世纪七十年代,全球邮轮旅客只有50万人次,到2011年邮轮游客的数量达到了2060万人次,翻了40多倍。目前邮轮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邮轮旅游仍然逆势而上。邮轮产业已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
我国虽然邮轮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爱兰歌娜号首次从上海起航,此后几年间,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世界三大邮轮公司竞相角逐的主阵地。据统计,2010年间,中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轮223航次,同比增长42.9%,访问我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全年达128航次,与上年同比增长68.4%[1]。国家发改委也已将邮轮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中,中国邮轮经济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随着邮轮市场的飞速发展,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就邮轮就业来说,分为岸上与船上两个工作领域,而船上工作人员又分为以船长为首的邮轮航行团队和负责游客服务的酒店服务团队。根据行业惯例,每艘国际豪华邮轮上游客与乘务人员的比例多为2:1,有的甚至达到1.5:1,从未来我国邮轮发展的趋势估计,今后我国将需要大量的国际邮轮乘务人员[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心德在2012年6月26日举行的2012中国“邮轮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容量,迫切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邮轮专业人才,到2020年,我国邮轮、游艇、游船和水上旅游的人才需求量将超过30万。”
2.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分析 邮轮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级酒店,它集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购物、游览于一体,岗位众多,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①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是邮轮公司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高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能够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并达到听说无障碍。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邮轮穿梭于世界各地,邮轮乘客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艘邮轮都须配备上百名甚至上千名员工,他们也均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对于邮轮乘务人员来说,需要懂得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知道如何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同事相处,更好的为乘客服务。③娴熟的职业技能。各大邮轮公司对邮轮乘务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门等等。针对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多部门需求的员工,因此要求邮轮乘务人员应具备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邮轮属于高端消费,需要为游客提供更专业、更高端的服务,因此需要邮轮乘务人员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④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邮轮乘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需要长期在海上漂浮,使其必须经受与家庭、社会分离所产生的孤独感等各种复杂因素对其身心的影响。同时,邮轮乘务人员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长达11个小时,工作强度也很大,容易使其产生工作倦怠,为此邮轮乘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⑤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邮轮行业的工作环境特殊,对员工的身体素质也要求更好。例如邮轮长期漂浮在海上,势必遇到恶劣的天气所造成的船的晃动,为此邮轮乘务人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抗晕船能力,再加上邮轮乘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也势必要求邮轮乘务员要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⑥具备海员知识和技能。邮轮乘务与酒店工作人员不同,除了需要具备酒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坚实的邮轮管理和航运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位邮轮乘务人员在上船工作以前,都必须参加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的海员专业培训,考取海员专业培训合格证,并获得国际海员证才能正式上船
工作。
3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的现状分析
3.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邮轮乘务人员的供给主要有两大来源:
①挖角。从酒店行业或从事出境游业务的旅游机构“挖角”。或者邮轮企业直接聘请酒店集团进行整体管理[4]。②高等院校专业培养。为适应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教育界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邮轮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开设邮轮乘务、海乘服务等专业的院校已发展为十几所,人才供应量逐渐攀升。根据陈心德教授对2020年我国邮轮旅游人才需求数量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培养出的邮轮人才为两万人左右,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到28万人。邮轮人才的匮乏,将成为我国邮轮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3.2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给质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就目前全国邮轮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来看,主要存在三点不足:①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娇生惯养,心高气傲,适应能力差,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邮轮行业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也无法适应长期在海上漂浮所产生的孤独感等,最终放弃邮轮行业。②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邮轮乘务的工作环境可以说是异常的复杂。而大学毕业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直接进入了这么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中,使其难以适应,与其他国家的乘务人员无法很好的沟通,也成为困扰邮轮乘务专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③语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而邮轮上通用语言是英语。目前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全国各大院校邮轮乘务专业也都在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但是要达到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在邮轮工作的中国人普遍表现出表达、沟通能力较差的短板。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中国邮轮乘务员被分配到了不需要太多语言沟通、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这也造成了中国人在邮轮上比较受歧视的现象,上升空间不大,最终使得很多人放弃了邮轮乘务工作。
4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①深化邮轮乘务专业教学改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把握市场动态,深化邮轮专业教学改革。其中包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考虑邮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教材的建设要紧跟专业发展需要,另外还有加强邮轮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②推进邮轮乘务专业产学结合。要培养适合邮轮行业需要的人才,邮轮公司与相关专业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是提高人才供应数量和人才质量的必然选择。相关专业院校应与邮轮企业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助推邮轮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4(4):58-61.
[2]张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6):66-68.
[3]杨杰,刘艳.邮轮旅游日渐升温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谈中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意义[J].世界海运,2010(12):
Abstract: It is the obligatory duty of the polytechnics within municipal jurisdiction to supply the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talents in serving the local regional economies.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rt talents' demand in Zhuhai port industry and many relevant port enterprise to carry out an analysis of Zhuhai port talents' basical level and occupational quality. It is further offers feasible suggestion on training applied port talents in polytechnics.
关键词:港口;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Key words: port;talents' demand;investig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00-02
1 调查背景
为充分发挥珠海港口的引擎作用和港区的龙头作用,实现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在加紧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港立市”战略。在珠海,一个以港口为中心,水、陆、空综合运输体系和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临港经济带正在形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更会对香港、澳门、珠中江区域的合作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伴随着珠海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海腹地经济快速的发展,珠海市港口经济产业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珠海城职院)作为珠海市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在服务珠海市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更好地顺应珠海市“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珠海城职院拟开设“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以服务珠海市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但“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港口业务类高职人才能否符合珠海港口经济发展的需求,并辐射珠中江区域乃至广东省西江区域,是珠海城职院物流专业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珠海市各港口企业需要的港口业务人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学院又如何有针对性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呢?针对以上问题,珠海城职院师生于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对开设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珠海港控股集团、珠海机场、各相关港口企业等进行了港口业务人才需求的调研。
2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实地调研走访及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问卷由物流专业群师生共96人组成调查小组,到珠海市约100多家港口企业实地发放,由于我院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回收有效问卷达98家。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样本的选取及构成分布都比较合理。
本次调查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现有港口业务人才状况、每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引进人才的培训管理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的重点:被调查企业对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包括人才的需求数量、对岗位和企业文化的适应度、流动情况及人才紧缺度等。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负责人(占60%),业务部门负责人(25%)和业务骨干(15%)。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普遍素质较高,对企业港口业务类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注重引进人才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企业在引进港口业务人才方面的主要决策或建议者。
3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分析
3.1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在珠海未来10年里,必将对港口业务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根据我们对相关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走访调查得知,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港口现场调度、保税仓储业务、保税运输、船舶、危险品申报、箱管等港口物流操作技能人才。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以珠海本地的100多家港口企业计算,每个企业每年至少要引进3名港口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那么全市每年最少需要300多名港口业务类毕业生。而在珠海及周边城市(如中山、东莞、江门等)的小码头、小堆场的操作企业,对港口业务人才的需求则更为迫切。
此外,珠海市高栏港口岸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珠江三角洲最大吨位的液体化工品码头泊位和建设30万吨级石化大码头的良好自然条件。BP、壳牌、三菱、香港和记黄埔以及中船、中石油、中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均在高栏港经济区有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催生了危规货物处理与运输、码头装卸吊运、船舶调度、商务审核、箱管等相关港口业务类的极大人才需求。而九洲港、香洲码头的强劲发展,也极需要大量泊位管理、堆场策划、闸口、现场操作、理货、保税仓储等一线操作人员。
3.2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港口业务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根据资料显示,广东省只有1所本科类院校设置国际航运专业,只有3所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少量的港航类专业人才,每年提供的毕业生仅约500名,供不应求。在珠海市,则没有一家本科或高职院校开设港航类相关专业。
根据2003年6月国家颁布的《港口法》第二十三条[1]和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2],各地港口管理局陆续全面开展了从事危险品货物运输的港口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工作。珠海市从2006年起,已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但目前,这一培训工作由于师资及实训条件欠缺,相关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珠海港口及相关企业的需求。
因此,尽管珠海港口业务蓬勃发展,但珠海本地众多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中无一真正开设“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来承担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然而,不仅珠海港口集团,本地相当多的港口中小型企业对职工的培训需求都非常迫切,甚至有企业高管在接受我们调研时谈到,“已是个至关企业存亡的大问题”。
3.3 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的企业培训管理现状 ①企业内训。目前珠海市港口企业和港口物流相关企业除了珠海港控股集团、中海油、BP等大型国企和外企拥有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较强调员工的在职培训外,其余的企业多没有固定和明确的员工培训成长计划,只能更多的依赖员工在工作中的自觉能动性养成。②社会培训。目前在珠海,与港口物流业务相关的社会培训仅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权的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而这一职业资格证书的三本培训教材《现代物流概论》、《物流实务》和《物流管理》与港口相关业务的内容几乎为零,即使获取相关证书者,仍与港口企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4 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珠海本地的港口企业和港口物流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口,已经成为制约港口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不迅速加以改善,将直接影响珠海市“以港立市”战略的目标实现,影响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实现。填补这个缺口,则是珠海城职院作为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剖析了珠海市港口业务人才所需要的基本层次及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珠海城职院“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于2010年9月开设了“港口业务”方向班,通过引进专业师资、原有教师培养及邀请港航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已初步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与珠海市海、空港集团及一些知名企业的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使我院培养的港口业务人才在实践性、职业性上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及发展。我院也将积极筹建港航类社会培训项目,提升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未来几年,我院将培养出更多适应珠海市港口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关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使更多的港航类教师在与企业的相互融合中迅速成长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为珠海市港口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研及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高职院校人才需求
一、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产业现状
2014年,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主要任务,确立电子商务物流是我国物流业重点建设的10个领域之一。《2016―2020年中国电商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物流也逐步受到各方关注。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不断成熟,以及移动支付等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电子商务物流正处于成熟化的关键阶段。据统计,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2424亿元,同比增长31.6%。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递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也迎来新的增长点,其中尤以快递企业增长速度最快,业务量最大。而广东省由于工业发达、中小企业众多、人口密集度高,以及海淘市场的发展,目前成为全国快递业务第一大省。据广东省邮政管理局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邮政行业业务累计完成业务总量1886.25亿元,同比增长53.51%,占全国的25.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21.13亿元,同比增长38.51%,占全国的18.98%。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6.72亿件,同比增长53.04%,占全国快递业务量的24.53%;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80.28亿元,同比增长42.92%,占全国的22.15%。邮政业务量以及快递业务量增幅超过全国水平,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作为电子商务的一大新兴领域,跨境电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15年,广东跨境快递完成业务量2.26亿件,比上年增长32.3%,占全省快递业务量的4.5%;业务收入实现150亿元,占全省快递业务收入的24.3%。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和电商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跨境物流。各大传统物流企业以及电商企业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如阿里从2015年开始就借助旗下菜鸟网络开始搭建跨境物流体系,以支撑天猫国际的海外直购服务。菜鸟网络通过与圆通合作,目前已经打通了国内―东北亚(韩国)、香港―大陆的跨境快件通道,国内部分区域已可实现次日达。京东则采取了与国际第三方大型物流公司合作,其跨境电商业务的物流能力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1号店、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公司也采用自建或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问题。顺丰速运也在加大国际化布局,优速等企业港澳台及东南亚业务得到拓展。
二、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一)政府政策助推电子商务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自去年以来,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和推动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物流,特别是快递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商务部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首个行业标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规范》,规定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服务能力、服务要求和作业要求;2016年3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6部门共同出台的《2016―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物流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强大、运作高效和服务优质的电商物流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快递业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作用,加快培育广东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建设快递强省,2016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广东省关于促进我省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竞争有序、技术先进、安全高效、服务优质、绿色节能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形成普惠城乡、联通世界的快递服务网络;全省快递年业务量达到125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支持快递企业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域内建设跨境快件物流中心;鼓励快递企业提供统一采购、仓储和配送等服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商相适应的快递服务体系等。
这些法律法规、意见不H对于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市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引导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跨领域、跨国界(跨境)方向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服务;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60-2
项目支持:本文系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区域优势的苏信院专业集群建设研究及实践” (项目编号:YJ100307);吴江科技局软科学项目“东方丝绸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WR201101)研究成果。
1 吴江地方信息化发展现状
2007年以来,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吴江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吴江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之一。吴江作为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政务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经济领域信息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等方面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吴江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电信、移动、有线网络等为主体的运营商,已形成多元化、全覆盖、全方位、高技术、适度超前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移动网络信号总体覆盖率达到99.99%,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100G,ADSL上网宽带用户达到19万线,光纤网络覆盖全市各个镇(区)及所辖行政村和自然村,广播电视入户率为98.3%,传输实现数字化,新兴3G移动通信进入市场,3G网络信号已实现全覆盖。
1.2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方面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成为吴江地区增速较快的行业之一,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吴江电子信息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集聚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已成为吴江第一大支柱产业。从省信息厅反馈的数据来看,吴江经济开发区的IT产业在苏州“一园三区”范围内处于较领先水平,利税率和利润率均高于昆山开发区和苏州高新区,按照市政府规划,到2012年底,吴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1.3 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合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意识显著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测试和诊断、柔性制造等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得到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日趋深化,逐步完善企业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截止2010年底,吴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企业占80%以上,应用于技术开发的企业约占20%,实施ERP管理的企业约占5%。30%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建立了企业网页或在专业网站上进行宣传,其中盛泽纺织企业超过1000家,“中国绸都网”以东方丝绸市场为依托,基本实现全市范围内纺织企业信息的网络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逐步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促进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1.4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吴江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发展的提升期。吴江将重点围绕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加快培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5 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2010年底,吴江电子政务网已覆盖市镇(区)两级机关共120多个党政部门及所有的行政村及社区,共建设500多个全光纤网点,市、镇(区)、村全面实现了三级联网,全市电子政务各类应用系统趋于整合并向平台化发展,建成市级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12345便民服务、权力阳光运行、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市民卡工程、“金保”工程、“金盾”工程、“金农”工程等一批电子政务协同项目,政府部门网上办事、服务公众能力显著提高。
2 吴江地方经济结构与信息人才需求现状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人才市场召开招聘会50场,共有1166家单位提供23101个岗位进场招聘。2013年计划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0000个,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目前,我市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以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和光电缆产业为主,主要表现在:
2.1 总量不足,增量不大
随着吴江市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吴江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应的中低端的就业岗位逐渐缩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面对信息化已经全面渗透吴江社会经济的现状,各行各业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化专业技能,掌握各自专业的信息化技术。
2.2 结构分布不合理
电子信息产业是吴江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但是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0%左右,增量较小,严重低于市人才总量每年20%的增加速度。截止2011年底,吴江市从事电子及通信行业人员约8.9万人,其中生产性工人总数为82241人,电子通信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6476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50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不足1%,高级职称仅占1.2%,中级职称占7.8%,中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这也是吴江市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薄弱,领先技术、优势产品较少的重要原因。
此外,基层和部门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员普遍较少,其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等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从目前我市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构成来看,尚不能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求。吴江市以信息技术开发为主的科技公司数量较少,增长缓慢,全市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较少,尚无专业从事软件研发的技术型企业,使我市软件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少。
3 吴江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需求趋势
据近年来我市人才市场统计,电子、机械设计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占到市场在招聘中的前两位,其他各种行业也有大量计算机应用、网络基础人员的需求,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企业)对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可以相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势将成为未来最有吸引力、需求量最大的热门抢手人才之一。
3.1 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传统的光电缆产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人员。从提升产业链、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撑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迫切需要来看,未来我市将存在着较大的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缺口,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已经列入《2011—2012年度吴江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中。同时由于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技能单一型向技能复合型跨越,2011年内高技能人才供需脱节的缺口现象仍十分严峻,预计加工制造业人才、普通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类型需求仍将维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态势。
3.2 从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把做强信息产业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在培育和壮大计算机及周边产业、新型显示器产业、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提升现代通信、网络产业和软件产业。因此在生产管理、电子商务、工艺改造等领域内将需求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复合性人才将成为抢手人才。
据调研显示,信息技术人员是当前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最紧缺的人才,绝大多数企业预计在未来3年内增加20%以上的员工,有六成企业曾经或正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四成未实施过此项业务,可见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在信息服务业领域拓展空间很大。汾湖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动漫设计与制作、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为特色,信息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也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在政策导向和扶持措施上有所增强,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3.3 从现代新型服务业发展要求来看,信息技术人才将成为产业支撑
“十一五”期间,以“产”、“研”分离的产业分工将更加明晰,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因此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业、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培训等领域内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也将大幅提升,信息化人才也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科创园载体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支持创意产业的建设,加快汾湖天弈创意园建设,加大工业设计和动漫研发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地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
信息化人才远远落后,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大批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十二五”期间,吴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人才支撑体系,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光电缆产品研发、纺织工艺革新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快信息产业载体建设,形成适应信息技术创新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虽然社会培训是地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远不能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已经快速成为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主渠道。需要充分发挥职业培训职能作用,用好苏州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平台,努力整合优化开发培训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及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工作,而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吴江市唯一的一所高校,将责无旁贷地承担好信息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高校信息化相关专业学生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应该逐步完善信息化课程体系,采取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江市信息中心.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2] 杨国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4,(6):42-46.
[3] 张伟,李丹,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6,(8).
[4] 郑宁.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76-177.
作者介绍:李黎明(1979-),女,汉族,湖南郴州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贾丹华(1949-),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对于我国在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从物流专业人才的学历水平,物流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资格培训等方面都远远的不能满足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专业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总体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方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物流专业中不同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物流;就业需求;人才培养;竞争力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物流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自从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以来,经济以高增长的发展速度,从事不同行业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多,各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加剧,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物流业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的日益加剧,而作为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商业利润的物流业也受到国内外各个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现在的国内或是外资企业而言,在企业的内部设立自身的物流部门或者是通过第三方专业的物流服务日益成为各个大中小型企业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其它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仍处在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运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不断壮大的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物流业能否获得快速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人才。目前,我国在物流人才上的明显短缺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的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物流专业专门进行教育出来的人才,没能很好的跟上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国内,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急需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方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物流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物流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物流企业以其对所需的物流人才不同的分工,在结构上可被大致分为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中层次的物流人才和基础层次的物流人才三个等级。
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所需人才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人才,通常在物流企业中扮演着对物流政策进行管理的角色,例如高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物流咨询师等,是物流企业中最稀缺和最宝贵的人才。企业对高层次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并不大,但对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这类人才对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发展都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对这类人才常常要求专业素质要好,学历要高,从事本行业的经验要丰富,人际关系面要广,不仅要对物流行业的操作技能非常熟悉,而且要具备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对物流行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分析,并对物流系统整体给予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的能力。要想满足物流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较高的学历教育,并且要有更多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这类高层次人才一般都是通过对中层次的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而得来的。
中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处于企业运营管理的中游位置,一般是作为企业的组织、执行、管理和监督的实施人员,例如在物流行业中担任经理或项目部经理等职务的人员。对于中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一般要必须要求其最少接受过专科水平以上的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的本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掌握物流行业中所需的基础性理论,掌握各个运营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有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并要对下属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要有一般事务的处置能力,能够充分协调和配合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使整个物流运营系统的各个环节流畅化和科学化。
基础层次的物流人才处在整个物流企业的底层,是基层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例如仓管员、客户服务人员、调度员、物流销售人员、理货员和叉车司机等职位,其在企业中主要是从事各项具体的物流作业的人员,如分拣配送、信息录入、订单处理和货物的出入库等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员。基础层次的物流人员由于要进行大量的实际劳动,所以要求其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和职业素质。
从以上各层次的物流人才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角色来看,处于中高层次位置的物流专业人才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才能够完全胜任,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和一些刚进行该行业的人员而言,最开始也都只能从基础层次的工作岗位开始。市场对中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缺乏正在引导着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而针对广大的学生群体的专业技术培训更是重中之重。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的相关培训专业,在有关的课程设置上仍沿用本科院校的教育体制,往往忽视了高职院校对准备就业人员的教育方法是不同于本科院校教育这一基本概念,使得目前针对物流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实际脱节,所学知识在企业中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发生。因此,对当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成为当务之急。
2.1 采购与供应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本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商贸流通、生产制造和第三方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以及诸如物流园区等类型的单位,培养在服务管理和生产第一线能从事环境分析、采购、绩效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仓储管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和物流客户服务等工作任务,做到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要重点培养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应具有较强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及最基本的遵纪守法意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注重诚信为本的理念。此外还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并且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做到终身学习和在具体的实践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意识。
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物流市场进行不断开发,对供应商挖掘以及对与供应商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此外还要具备编制采购计划并进行组织有效实施以及具有对商品储存和保管进行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处理客户们的意见投诉,做到全心全意帮助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职业服务素养。
2.2 国际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对配送中心、外贸易企业、大型商业企业、国际货运公司、工业企业以及各类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不同单位,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关于国际贸易的采购、运输与相关物流专业理论和技能,并能够扎实掌握外语沟通能力的国际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中的技能型或经营型的高等专业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要完成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同样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还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职业道德、身体素质、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该方向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应使学生具备对物流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力,能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实时跟踪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产生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的能力,基本具备运用有关国际贸易协议和货代方面的基本知识从事一些货运业务的能力。此外,对内部还要具有采购计划的编制并组织进行有效实施的能力,对商品进行妥善储存和保管的规划和组织的能力,具有业务接单和对各部门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组织对商品进行合理配送的业务能力。
2.3 商业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各个快递公司、连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等各类型单位。对本专业方向的人员,要求其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商业零售业不同商店担当配送、理货、采购和职能主管等工作岗位,能在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中担任仓储员、快递员和理货员等工作岗位,是在各个快递公司和连锁企业从事一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要注重如采购与供应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所要求的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该方向上的培训人员在经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后,应使学生具备连锁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营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具有商品储存保管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快递收派件和处理等能力。
2.4 网络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对网络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人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物流领域和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进行销售与推广、网络支付和结算、网上谈判与签约、物流配送、订单履行能力和对客户进行服务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处理的能力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
欲从事网络物流方向的人员应具有与电子商务企业相关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营业能力、商品储存保管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快递收派件和处理能力。
3 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属于服务产业范围的物流业也不断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外国有实力和有经验的众多物流企业也大量涌入我国。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使人们越来越关心我国物流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的发展状况。只有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才能真正的满足物流企业对各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科技,2013.
[2]王军华.浅析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 人力资源,2011.
[3]祝凌燕.浅议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建设[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223-02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物流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1 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1.1 市场对物流人才数量的需求
云南省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统计,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分布情况是:负责仓储和货物流通的是最基础的职位,这部分从业者比较多,但几乎都不是物流专业人才;负责业务和管理的经理是中级职位,这部分人大多也不是物流专业人才,都是有一定经验的从业人员;出色的高级经理和总监最为缺乏。全国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人。而云南面对“物流师”被确定为“第五类职业”,呈贡新城将建一个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中心等物流市场的发展,也表现出云南物流师缺口大的状况。据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领导在媒体公布的数据,云南省今后10年的物流专业人才缺口将在30万人以上,它已成为最大的紧俏职业之一。
1.2 市场对物流人才质量的需求
(1)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人才需求
物流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行业,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必然会逐渐规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物流业的发展存在两个大的趋势:其一是物流一体化,其二是物流供应链由推动型向拉动型转化。在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企业需要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在采购环节需要供应物流人才,在生产环节需要生产物流人才,在配送环节需要销售物流人才。这就决定了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综合素质。
(2)符合企业运作的人才需求
企业运作需要多个层次的人才,优秀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兼备物流实战经验和物流理论素养。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时不具备较多的实践经验,所具备的知识大多为课堂、书本上所学习的理论,要成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实战经验,因此多从作业层开始工作,与高职高专学生相比,由于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在企业中的提升速度相对快一些。一般而言,在作业层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管理层工作,经过3~8年的管理层工作才进入经营层工作,时间的长短与个人的学历和能力有密切关系。
(3)技能型人才类型和需求规格
企业对各类型的物流技能人才的工作属性、技能、学历要求和工作内容要求也不相同。从仓管员、配运员、信息员这样的基础职务到操作层主管、中级主管,各职务的技能要求不同,学历要求也有所差异。物流各层次人才所需工作技能、工作内容和学历要求,对于本科类物流专业毕业生而言,基础作业层的工作也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由此积累以后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1.3 市场对物流人才结构的需求
从市场对物流人才类型的需求角度看,今后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如为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等的人才,包括相应的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人才。二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这是物流人才中需求最大的一块,因为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制造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他们主要的工作是与物流公司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三是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据调查,在当前情况下,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科研人才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缺乏。在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对以上人才类型的培训主要由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定位于培养宏观管理层次物流人才和企业物流管理人才,而大多数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到一线基层工作,从目前就业形势看,物流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与我国物流行业刚刚起步、对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从企业角度看待物流人才的需求,物流人才主要集中在与运营控制相关的职能需求中,从高级到基层分别有中级管理人员、物流操作管理员、物流操作员等,而在市场开发和解决方案规划等职能中,对物流人才需求较少。中级管理人员、物流操作管理员和物流操作员的需求比例大体为1∶3∶1.6,物流行业中男女性别比为3∶1左右。
2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2.1 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独立院校是现代大众教育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学生的培养既不属于“研究型”教育,也有别于传统的专门教育,而是具有独立特色的专门教育。
2.2 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对专业的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采用“2+2”的模式,即2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进行分方向的2年学习。在前2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中进行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由于物流管理学科下属于工商管理,同时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学生也需具备工商类学生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因此主要开设工商管理类八门核心课程和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时,进行后2年分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第一阶段是大四上半学年以前,由学生自行寻找单位和时间(一般为假期),第二阶段原则上安排在大四下半学年,与就业结合,可自行寻找,也可由学校帮助安排。
2.3 在校学生学习态度
作为三本学生,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有一定不同,即较一、二本学生而言三本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但学生动手能力强,也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能在课余时间主动寻求社会经验的积累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对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大部分学生报考了助理物流师,部分学生还参加其他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如会计、文秘、营销和人力资源等。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还自主进行专业实践,利用假期时间到物流企业打工,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物流行业,并以此为主题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学生除本专业的学习外,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2.4 毕业学生就业情况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06年招收第一届物流管理本科学生,2010年毕业后,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从事物流及其相关的行业,如货运、报关、企业物流等,也有一部分学生从事酒店、房地产等行业。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认可度较高,普遍认为所学专业知识非常有用。
3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理想与现实对比落差较大
大部分被调查学生经过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践后,都认为工作理想与现实对比落差较大。学生在校期间课堂上所学的和参观、见习的单位多为国有大型企业,物流设施设备先进,工作条件较好,工作劳动强度不大。但学生自行实习阶段,任职多在中小型物流企业,工作设施落后,工作条件简陋,所从事工作多为简单重复的事务,劳动强度大、枯燥,而且薪酬不高。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经历了这段实习后感觉落差较大。
3.2 男女性别差异较大
刚毕业学生从事物流工作,必然从基层物流工作开始,基层工作多为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工作内容较为简单、枯燥。而且在这些工作中有时单位会要求员工也参加装卸搬运、押运等工作,这些工作领域以男性为主导。因此,物流企业对男生的需求更大,男生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也较广,而女生多从事信息处理或物流会计事务方面工作,工作范围限制较大。
3.3 愿意长期从事物流工作的学生较少
由于以上原因,加之基础物流工作薪酬较低,在目前我国尤其是云南省物流产业发展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仓储、运输仍采用传统运作经营模式,使学生觉得在物流领域工作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在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就业的学生,虽然所从事工作环境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但相比同等收入的工作,从事物流工作还是太辛苦。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长期从事物流工作的意愿不强,多是希望先做本专业工作,等有更好的机会时再转行。
4 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4.1 引进师资的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
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恢复时间不长,物流类研究生教育相对其他专业也发展滞后,培养的物流教育人才大大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大部分高校物流类教师力量不足问题突出,很多教师是由经济类、管理类专业转型而来,这个问题独立学院也不例外。由此衍生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物流从业实践经验,课程的讲授偏于理论的灌输,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现阶段要引入既具备丰富的物流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物流人才进入学校进行学生的培养,也是困难重重。物流工作一般工作强度较大,而且需要经常处理突发事件,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灵活的时间可以安排教学;同时,这样的人才在物流企业的薪酬较高,对于物流培训工作更热衷于社会的职业培训,而非学校的教育培训。
物流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全国物流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物流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理论上的学习外,还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见习,才能将理论知识更好教授予学生。
4.2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知识较强,但实际操作能力差,在物流这个对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行业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还需单位进行进一步地培训,这样不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开支,而且学生职务提升的速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学生走入工作单位之前,学校教育应注重实际操作方面的培养、训练,这样学生毕业后直接可以上岗,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操作上也能有较明显的提高,缩短学生从基层到中层工作职务的时间,对于提高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都是有利的。
4.3 发展与其他高校或企业的合作
物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但物流专业人员的实习实训又存在很多困难,实验室建设的滞后将影响到学生培养。
独立学院缺乏建立实验室的经费,所以还是只能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对于低年级学生可进行短期的课程教学实习,如对设施设备的观摩、对物流中心的参观,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基础和信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进行毕业实习。这就需要各方帮助专业建设教师与企业建立广泛、长期的联系。同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物流中心所需人员不多,因此要解决大批学生的实习问题,还应开展和多个企业的广泛合作。
参考文献:
[1]蓝仁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物流教育与培训[J].2008(5):31-34.
[2]朱亚琪.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06(6):61-63.
[3]张凤琼,杜世洪.关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12):70-73.
[4]郊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60.
[5]袁群.浅析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2006(8):68-70.
服务外包――呼叫产业的概念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最初是IT服务市场的一部分,它又分为ITO(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多等特点,因此成为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呼叫产业又称为客户信息服务产业,从学术上说,呼叫产业就是由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的特定商业活动而接收和发出呼叫的系列服务实体组成的产业链,即呼叫产业是通过客户信息服务的企业载体而发展的。通俗而言,客户信息服务实体或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就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一批服务营销人员组成的服务营销机构。客户信息服务通常会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处理来自企业顾客的电话垂询,尤其具备同时处理大量来话的能力,还具备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可将来电自动分配给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处理,并能记录和储存所有来话信息。一个典型的以客户服务为主的客户信息服务实体可以兼具呼入与呼出功能,在处理顾客的信息查询、咨询、投诉等业务的同时,可以进行顾客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呼出业务。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呼叫产业很快成为产业升级的热点,与此同时,呼叫产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很大的缺口。
国外服务外包――呼叫产业的发展
呼叫产业源自美国,美国也是呼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内企业客户服务和营销的主要工具,呼叫产业最初是从航空旅游服务行业演变而来的,因为该行业拥有集中式的电话预订系统和预订中心。当一个大规模、高容量的电话程控交换机诞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客户信息服务在金融业、电信业以及电话营销公司的广泛应用,并由此迅速形成了新兴的呼叫产业。
服务外包与呼叫产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是真正的绿色朝阳产业。随着中国产业升级进程的加速,服务外包与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低碳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呼叫产业,组织管理专家Tom Peters有一句至理名言――“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交给外包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企业竞争的加快,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员招聘、保留和培训等一系列基本业务活动,都逐步转向使用外包客户信息服务中心,这就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200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世界500强中,超过90%的企业利用外包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从事至少一项主要的商务活动,85%的企业比以前更加注重应用外包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从事更多的关键性市场销售。直到今天,这个数字仍然在以可观的速度递增,可见,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外包服务市场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优势快速增长的市场条件。
我国服务外包――呼叫产业的发展
我国呼叫产业发展轨迹与国外相似,几十年前的110和119,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早的呼叫服务。1998年以前我国的呼叫产业主要集中在电信业,112、114、170、189等众多特服号码以及寻呼中心的背后就是呼叫产业的雏形。随着电信业务的增长,1998年也就是电信“九七”工程之后的1000号客户服务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呼叫产业的先锋。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外呼叫服务产品提供商纷纷进入国内呼叫市场,推行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概念,其他行业,如金融、政府及公共事业等行业和部门也开始大规模应用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各种服务。
我国呼叫服务外包产业起步晚,发展快。截至2009年底,中国外包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拥有的实际运营坐席总数量约为400 000多个,累计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其市场规模占整个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市场的23.44%,坐席数量占整个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市场坐席数量的8.33%。
中国呼叫服务中心与中国呼叫产业同步发展。总体市场规模仅占整个服务外包市场的23.44%,远远少于国际上2/3的比例。从这个比例看,中国呼叫服务市场不仅目前发展迅速而且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河南省的呼叫产业基本都集中在洛阳。洛阳呼叫产业园区用地面积2 500余亩,规划坐席3-4万个,从业人员7-10万人。园区按照“产业社区”的标准和“商务公园”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建立了心理咨询平台、人力资源供应平台等。随着3G的全面实现,逐步将语音、视频、Web、WAP等资源整合起来,构建无线移动互联呼叫中心。2011年园区入驻河南移动洛阳客服中心项目等10家,从业人员3 000人,营业收入达3亿元,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声讯硅谷”品牌。
服务外包――呼叫产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1.与发达国家服务外包相比我国呼叫产业的人才数量差距巨大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按照2009年底中国人口13.36亿计算,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每万人拥有的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坐席数为3.59个。但我国信息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产值占GNP的比重超过3%, 美国已达6%,而我国比例还很低。我国目前只占据全球信息服务业份额的2%,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更大。美国是世界上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总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坐席数量在250万以上,每万人拥有的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坐席数在100个以上。澳大利亚为80个左右,新加坡为35个左右,台湾为25个左右,香港为17个左右。不难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在5倍到50倍之间。足以可见,中国呼叫产业人才需求非常紧缺。
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呼叫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可喜的是教育部于2010年开设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呼叫中心专业)新专业,这为提升专业设置培养呼叫中心专业刚起了步。
2.中国呼叫产业人才流失率高
虽然中国急需客户信息服务人才,业内平均30%以上的员工离职率,更使我国客户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居高不下的流失率让很多企业倍感困惑。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要经过培训、试用到能胜任工作一般需要3个月,要想达到熟练、灵活,至少6个月到一年。在这磨合的一年内,新人会犯老员工三倍多的错误,工作效率只有老员工的80%,服务品质、客户满意度只有老员工的70%,以及巨大的招聘培训成本,因此一个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这种损失往往无法直接从数据中体现出来。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呼叫产业人员大多来自社会招聘,不仅成本高、培养周期长,而且极不稳定。另一方面,呼叫产业急需专业化、高素质、具备熟练技能的人才。这对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院校是一种机遇也是一个挑战。综上所述,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专业化、高素质的客户信息服务领域人才紧缺,并且这种需求将持续性增长。
3.服务外包――呼叫产业人才的从业特点
大城市就业。客户信息服务一般要求在人员相对集中,产业基础发展条件优越,基础配套服务环境良好的地方发展,因此,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多数选择在大中城市或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这就决定了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大城市特点。
大公司就业。客户信息服务企业具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信息产业的双重要求,同时对企业规模性要求也很高。因此,客户信息服务进入门槛高,只有拥有一定规模资源的大型企业才能进该市场,一般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我国目前的客户信息服务中心都是中国移动、平安保险等大型企业创办,注定了就业的大公司性。
迈入白领阶层。由于客户信息服务企业具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信息产业双重要求,以及大城市、大企业的基本实际,以及该专业对工作环境和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决定了从业人员能够很快进入白领阶层,收入水平比一般的企业相对较高。
4.服务外包与呼叫产业的人才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