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知识管理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隐性知识 主题图 知识管理 企业

[分类号]G350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企业中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由于显性知识易于被其他企业习得,而隐性知识因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使其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与复制,因此隐性知识已成为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也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当前,有关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编码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编码化模式是指对企业拥有的隐性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外化为显性知识,然后将这些外化后产生的显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加以利用的方式;人格化模式是指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共享的方式。然而,由于隐性知识自身的特性(默会性、实践性、情境性、个体性等),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无法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而综合两种模式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理论探讨为数不多,相关的实证方面的研究从目前占有的资料来看还未发现。为此。本文在对企业隐性知识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隐性知识管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组织,准确定位隐性知识资源,进而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较为全面的管理。

2 隐性知识及其分类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尼提出,自其之后,不同领域的专家对隐性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有关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相应的理论。通过波兰尼(polanyi)、斯腾伯格(Steinberg)、克莱蒙特(Clement)、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钟义信、金明律和徐耀宗等国内外学者专家提出的有关隐性知识的理论,我们发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界限并不是绝对明确的。事实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以及隐性知识内部都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谱系。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一切显性知识都有其隐性知识根源,显性知识必须依赖于隐性知识去理解和运用,一种完全显性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就知识本身而言,往往是同时既具有隐性知识成分又具有显性知识成分。而且两种知识之间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某种联系。此外,波兰尼也一再告诫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的经验,隐性知识的存在,并不是否定我们可以将隐性知识外化,而只是否定我们能充分地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的以上特性,为我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①隐性知识可以外化,只是有些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拥有者自身的编码能力有限或人类尚未创造出适合的符号代码来表述这些知识,而使得人们无法完全表述这些隐性知识从而使其表现为内隐状态;②知识的连续谱系性为我们对那些目前尚且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对知识中已经编码化的显性部分的管理,来实现对知识的尚未编码化的隐性部分的定位(找到隐性知识载体也即专家),而后通过与隐性知识的载体的进一步的交流,较为全面地获取隐性知识,从而实现对隐性知识的间接管理。

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同时又发现,造成当前各位学者对隐性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隐性知识的内隐程度的界定不同(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隐性知识的连续谱系性造成的)。为此,我们可以根据隐性知识内隐程度的不同对隐性知识进行分类,这样一方面便于我们对隐性知识含义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结合挪威哲学家格里门(Gfimen)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有关隐性知识研究的梳理,本文将企业的隐性知识分为以下四类:①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指那些无法用符号代码外化的隐性知识;②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被诱发出的潜意识的隐性知识;③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能够通过编码化被外化但由于未意识到该隐性知识的存在而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④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将能够通过编码化而外化的知识隐藏起来而不编码化的那部分隐性知识。

3 基于主题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

借助于主题图这一知识管理工具,综合隐性知识管理的两种模式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步骤:间接外化、直接外化、知识标引和建立知识元间的关联等。

・间接外化:主要是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的一些隐性知识线索,存储在隐性知识线索库中,以便对其进行标引。

・直接外化: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软的管理方面的措施或硬的技术方面的措施实现对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并存储在专家专长库中,以便对其进行标引。

・知识标引:主要是在隐性知识线索库、专家专长库和专家基本信息库的支持下,实现对专家拥有的隐性知识的标引,生成知识元。需要说明的是专家基本信息库中存储的专家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学历、专业、联系方式等,这些基本信息可以从企业的人事部门获得。

・建立知识元间的关联:主要是通过知识元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属分关系、同义关系、内在逻辑关系等)和专家之间的人际关系分别建立主题图和专家网络图。主题图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定位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未被编码化的隐性知识载体(专家);而专家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通过专家找专家,并建立信任关系。

4 基于主题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的实施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采取的是编码化模式和人格化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一方面采取编码化模式将隐性知识中易于或能够编码化的部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编码化,然后将这些已经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存储在专家专长库中,对其进行索引,供人们检索利用;另一方面采取人格化模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线索,对这些隐性知识线索进行标引,其索引地址为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专家,这样用户要想获得知识中这些尚未编码化的隐性知识部分,则只需与该专家

取得联系,然后通过与该专家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来获取其所需要的这些隐性知识。接下来将较为详细地论述其实现过程。

4.1 隐性知识的间接外化

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是强隐性知识,强隐性知识,凸显了知识和人工符号代码之间的逻辑鸿沟,它们原则上是不能用人工符号代码来充分表达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其不能被外化。格里门在其强的隐陛知识理论中指出强的隐性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可外化的,它无法用语言这一工具外化,但可以通过行动来外化;强的隐性知识也并不意味着其无法被习得。它完全可以通过“师徒关系”来获得。格里门的强的隐性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尽管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无法被编码化,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获取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然后以这些隐性知识线索作为找到拥有这些隐性知识的专家的指南。最后通过与这些专家的直接或间接交流来获取这些隐性知识。依据以上原理,本文对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外化采取的是间接外化的方式,依据这些通过间接外化获得的隐性知识线索对隐性知识载体(专家)进行标引,进而通过对这些专家的定位和管理来实现对其拥有的这些强隐性知识的间接管理。

针对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和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这两类强隐性知识的特点,本文采取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法获取这些强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

访谈:访谈按照访谈的结构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是获取格式塔式隐性知识线索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通过结构性访谈,事先将某个情景描述出来,在特定场景--下,询问专家此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获得格式塔式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对于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我们采取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的一些线索。非结构性访谈主要由被访问者引导话题的方向,而采访者则根据被访问者谈话中呈现的话题进行提问。在访谈初期。通过非结构性访谈获得一些访谈资料,为半结构性访谈确定一个访谈的主题;接下来,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围绕非结构性访谈中确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当然,在访谈的过程中仍然采取开放的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实质上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谈话调查,它是通过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适用于了解被调查对象不愿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有顾虑的问题。同样,问卷按结构可以分为无结构型问卷、半结构型问卷和结构型问卷。结构型问卷是首先设定某种情景,然后根据情景状况设计详细列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选择式、判断式等,我们主要使用其获取格式塔式的隐性知识线索。对于无法编码化的隐性知识主要采取无结构型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型问卷调查来获取其线索。无结构型问卷是对问题不拟定,只限定调查的方向,主要是进行探索性的调查。获取专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题类别。半结构型问卷是将无结构型问卷与结构型问卷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问卷形式,在专家的隐性知识的主题类别确定之后,采取此种问卷以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线索。

・文献调查:文献调查主要是根据专家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拥有的专利等编码化的显性知识。获取专家拥有的强的隐性知识线索,是一种通过专家知识中的显性部分获取专家知识中强的隐性知识线索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网络调查:网络调查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分析专家在博客、论坛、维基百科、微博等网络环境中发表的言论来获取专家拥有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这些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了某种情景,专家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所拥有的隐陛知识。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获得了谁拥有什么主题类型的隐性知识等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这些隐性知识线索尽管不是隐性知识本身。但却是通往隐性知识载体的重要途径。

4.2 隐性知识的直接外化

隐性知识的直接外化主要是对无意识、欠编码化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两种类型的隐性知识的外化。无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是能够被编码化但由于未意识到该隐性知识的存在而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对于这类隐性知识。一方面,应培养企业员工的知识素养、知识意识和捕捉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建知识学习和创新型团队,使成员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经常开展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头脑风暴活动,使企业员工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隐性知识。有意识、欠编码化的隐性知识往往是知识的拥有者出于某种目的(如担心因隐性知识的外化导致自己影响力或地位的降低,利益受损等),有意识地将能够编码化的知识隐藏起来而不编码化。对于这类隐性知识,通常采取激励的方式来促使其外化,这些激励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环境激励。物质激励是指为奖励隐性知识的拥有者提供的隐性知识而给予的经济报酬。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包括隐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股权期权制度、知识薪酬支付制度等;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荣誉表彰、知识晋升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环境激励是指在企业中营造一种易于企业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的环境,主要包括便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适于隐性知识外化的技术平台、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提倡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等。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得企业员工主动将自己头脑中的无意识、欠编码化和有意识、欠编码化的两种类型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实现这些隐性知识的外化。然后对这些外化的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存入专家专长库中。

4.3 知识元(节点)标引

通过隐性知识的间接外化和直接外化,我们获得了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和编码化的弱的隐性知识。为实现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接下来,需要对这些我们通过直接和间接外化获得的弱的隐性知识和强的隐性知识的线索进行统一的规范性描述,也即进行知识元标引,生成索引条目。与一般的显性知识管理中的标引不同的是这里的知识元标引生成的索引条目的地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物理存储地址(编码化的弱的隐性知识载体)、另一种是人(强的隐性知识的载体也即专家)。之所以将人作为隐性知识的地址,这是由隐性知识的个体性(或私人性)决定的。隐性知识的个体性首先表现在隐性知识是个体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获得的,隐性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较少或不需要环境的支持,也即隐性知识是专属于个人的,以人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也可以做到产权明晰;其次表现在隐性知识是以人脑为载体的知识,具有主体依附性。其知识元标引如图2所示:

4.4 知识元(节点)关联

知识元标引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建立各知识元之间的关系,以生成一张对企业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主题图。主题图是一种基于主题的元数据组织和描述工具,提供了语义级的知识导航和组织方式,它可以表示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定位某一知识概念的资源位置。在本文中,主题图的构建是基于Protege+TMTab的,在集成TMTab的Prottege开发环境下,可以

创建自己的XTM本体,并可以以XTM的格式导出本体。在使用Protege+TMTaB构建主题图时,知识元之间关联建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知识元中各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主要包括属分关系、同义关系、相关关系、近义关系、主题逻辑关系等;另一个依据是知识元中专家的个人人际网络,依据专家之间的这种相识关系建立知识元之间的关联。通过每个专家的个人人际关系信息建立企业级的人际网络,以便通过专家找专家,建立专家间的知识交流的信任关系,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过程构建的企业隐性知识主题图能够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定位,也即形成一个有关企业隐性知识的语义索引。通过该索引我们可以实现基于语义的检索,方便用户查找到自己所需的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载体(隐性知识专家),实现对企业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2篇

[摘 要]知识是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论文首先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及政府质量奖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知识管理,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竞争的加剧、工作流动性的增强、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知识更新的加速等,知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但中小制造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缺乏系统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人才、技术溃乏等。下面笔者结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以及多年参与政府质量奖评审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咨询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谈谈中小制造企业在创卓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政府质量奖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美国于1987年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全球卓越领先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和最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进行企业诊断、管理咨询及提升经营绩效的系统管理模式;同时它也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管理的有效理论、技法/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迅速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但ISO9001/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也是我国企业及各类组织在新形势下实施科学管理的努力方向,是我国企业进行标杆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我国于2005年1月,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并且2012年版也即将颁布实施。同时为了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许多省市都相继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并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评奖依据。同时为了特别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某些省市(如广东省,东莞市等)还专门为中小制造企业设定了一定的获奖名额。在此推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二、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第4.6.2.2条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应从以下方面说明如何对其知识进行管理:(1)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知识,收集和传递员工知识,并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确认和分享实践。(2)组织如何确保其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作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它不仅评价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而且更加关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对企业发展阶段的适用性,也就是说,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谋求自身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并非越先进越好,即管理的适用性评价。另外它也更加强调企业所采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度和整合性。

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本质上并不限制组织采取何种方式回应相关准则要求,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中小制造企业也同样需建立一套与自身特性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尤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支持

小企业靠老板,越小的企业跟老板个人的关系越大,因此中小制造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老板的个人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老板服务。企业领导需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对知识管理给予大力支持。

2.认清知识管理的目的,把握知识管理的方向

知识管理的目的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促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切均应以此为出发点与关注点。同时,中小制造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企业进行知识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寻找突破口,注重实效与投入产出比。

3.注重知识管理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发挥效用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包括信息沟通顺畅的组织架构,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和谐融洽的员工关系,包含兴趣学习小组在内的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建立,专职知识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由于中小制造企业一般建立时间比较短,企业文化积淀比较少,因此需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知识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4.完善激励措施

知识管理不同于其他业务管理,知识的收集共享转移创新等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推动与维持,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或职务晋升方面的。中小制造企业一般人员较少,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此需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以及分享与奉献精神,做到员工与企业共赢。

5.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借助一定的信息化工具,但中小制造企业情况差异很大,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借助何种工具,则应视企业情况,以适用为佳,并不一定需要导入专业的知识管理软件。

三、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知识需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可采取“显性知识集中管理、隐性知识交流分享”的管理方式,显性知识集中管理是指由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协助各业务部门,并借助有关知识管理工具对公司内外部知识进行管理;隐性知识可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向其他人员分享该类知识。

具体来说,对于显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根据企业特点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分类维度可以多样化,如按业务类型、部门、来源、学科门类、表现形式、应用领域等。同时应明确每一类知识对于企业的贡献度、收集方式以及责任部门或人员等。这样既能明确知识效用,又能明确责任,还能便于以后的搜索查询。

2.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合理分析制定知识沉淀机制,系统地沉淀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生成的阶段性成果

如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可设立立项评审、设计评审、样品试制、小批量试制、设计确认与更改等几个关键点,并建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如《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设计方案》、《设计评审报告》、《设计验证报告》、《技术文档》、《产品试制通知单》、《产品鉴定报告》、《内部工作联络单》、《设计更改通知单》等。

3.制定有关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收集和共享知识

知识收集的途径与方式是多方面的,对于外部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行业会议、展览展销会、同行交流、客户投诉、售后服务、客户公关、市场调研等。对于内部知识可以通过案例与经验总结、各类业务文档、会议纪要、专利、讲座报告等。企业应定期对在知识管理方面贡献突出的部门与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4.借助有效的信息工具,对收集的内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并能提供有效途径(如网络)供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学习

另外企业需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共享交流渠道,如知识管理系统(KMS)、在线交流平台、电子邮箱、会议传达、文件下发、论坛、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具体选择何种信息工具以及交流渠道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隐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公司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并对各种隐性知识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力以及在公司的分布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隐性知识特点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2)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与显性化。如建立培训与讲师制度、师带徒制度、工作总结与交流制度、经验案例分享制度、观摩与学习制度、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认同等。

(3)在条件适合时,可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如专家网络、专业社区、知识问答等。

(4)制定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如讲师授课奖励、师带徒奖励、贡献知识文档奖励、原创知识奖励、将对知识管理贡献纳入职务晋升考核指标等。

知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知识管理监控方面,中小制造企业也需未雨绸缪,确保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为了防范知识泄漏,企业尤其需重视知识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管理。企业应制定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管理规定(如严格确定各类权限、范围,与掌握生产经营核心机密、技。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阐述了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小制造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策略与方法,使其更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卓越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庞涓,孙金岭.知识管理: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05-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第3篇

摘要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按照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所有的产品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将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虽然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企业长远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文章对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 成本控制 理念 制度 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按照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所有的产品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将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必须要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一、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缺陷

1.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

虽然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在企业管理中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整个大环境中看来,我国企业成本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范围确定不清晰,采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手段不合理等等。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将主要的成本管理范围确定在企业的内部,将主要的成本控制重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中,没有采用经济的眼光考虑企业的成本效益,主要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就是节约方式,这种旧的成本管理观念与当前的社会竞争环境不相适应,对于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产生较大的阻碍。

2.成本分析和考核不全面

企业要实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必须要对企业成本消耗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好全面的、全过程的成本分析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而当前我国企业就成本分析而言主要是在事后进行的定期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分析较少,对企业成本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而且往往比较重视生产成本的分析,没有开展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分析,也没有对企业成本效益的分析,造成成本分析不全面。从成本考核中来说,企业也是在事后进行考核,成本考核的效率较低,不能为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

3.成本信息不全和失真

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必须从企业成本信息出发,对以往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同时按照当前的成本消耗等情况制定出新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所以企业成本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并不能对企业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注重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核算,但是对于产品开发研究和试验阶段的费用没有考虑进去,或者是成本核算过程比较简化,成本中各部分的比例失衡,导致企业得到的成本信息失真,最终对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4.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落后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运行中,因为各种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的上涨,而企业对资源管理不重视,所以造成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并没有很大的改进,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很强,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采用的还是手工做账,很多成本信息不能及时的传达到企业管理层中,而一些企业在成本统计中采用表格的设计不合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成本消耗情况。另外,虽然在目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能实现高效的成本管理,但是一些企业在利用信息手段的时候存在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于成本管理系统功能的了解不全面,只是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没有充分利用其管理功能。

5.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有效条件,企业成本管理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与成本有关的各种制度。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存在的失误较多,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定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在企业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管理以及计量验收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往往是依靠经验完成的。一些企业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度的实效性较低,不能很好的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按照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只重视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效。

二、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1.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企业成本是产生在且有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要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成本控制体系。第一,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不同环节要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条例,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要联系起来。第二,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对影响企业成本的所有方面进行控制,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都需要加强控制,不能仅仅将成本控制放在对成本投入的控制中。第三,进行全员成本控制,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每一个员工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加强成本控制就需要从每一个员工入手,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促使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为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贡献力量。

2.采用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质量成本管理,就是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目的进行的成本管理,利用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分解,然后针对不同的管理部分采取不同的办法,在质量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科学化的成本管理。第二,精细化成本管理,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首先就需要将企业的各种成本都以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消耗都能反映出来进行控制。

3.重视成本控制考核

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率,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当前成本控制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需求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且按照企业各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其次,制定详细、科学的企业成本控制指标,按照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计划,制定一些综合性的红着是具体性的成本指标,不仅是将成本管理量化,而且为后期的成本管理考核提供参照标准。再次,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监督和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成本项目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监督,对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处理。最后,要将企业管理成本和 生产成本结合起来,实现全面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4.将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企业成本控制的直接目的虽然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成本空盒子和管理的目的还是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在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应该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不能一味降低企业成本,要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将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点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转移出来,重点分析市场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形势,然后做出企业发展战略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制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总方案,从而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5.发挥信息化成本管理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就企业成本管理而言也需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选择合适成本管理系统,将涉及企业成本管理的各项数据输入系统,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不仅能对当前企业成本管理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制定下一步的成本管理计划。

三、结论

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对利润的过度追求,虽然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企业长远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人为中心制定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积极探寻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将企业全体员工纳入到成本控制和管理中来,实现全面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清荣.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经营管理者.2009(17).

[2]王冬梅.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成本控制新思路.科技资讯.2007(34).

[3]夏再斌.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科技风.2008(16).

[4]李琦.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时代金融.2010(07).

第4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30多年的腾飞,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在众多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脱颖而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交通运输市场上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旺盛的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进入这一市场,给公路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竞争的加大使得公路施工企业在投标竞标过程中不得不压低价格以获得项目。另一方面,资源的减少使得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着更高的成本。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严格控制成本,从而确保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

一、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公路工程成本构成复杂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施工的技术性、材料的多样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以及较长的工期等都决定了公路施工企业在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我国对于公路施工方面,对于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公路工程,其成本影响因素多,成本构成也相当复杂,对于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等等都具有直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全面推行下,如果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水平没有要求,那么在投标报价时,其相关费率和企业定额必然不具有竞争力。

(二)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较为粗放

首先,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是由于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现状决定的。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后才陆续成长起来的,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着数量多,实力弱的现实。相对有竞争力的施工企业屈指可数,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其次,许多项目都是以项目部的模式进行管理,一些项目负责人满足于“年初一笔帐,年尾等着算”的管理方式,让财务监督成了一句空话。许多项目都得等到完工后才知道盈亏,不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次,施工企业及项目较多都没有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在成本管理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如低价投标、压质压价,注重现金收支,忽视实体工程成本的管控等,施工组织设计与资金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仅仅是做到了满足投标条件这样一些形式。

(三)公路施工企业本级与项目的成本管理合力不够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对于具体工程的管理都是通过项目部的管理实现的。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就必然要面对公司本级与项目部两级的成本管理。公司本级从工程成本的整体角度进行考虑,而项目部必须对本项目的成本管理负责。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企业往往对于工程的成本管理指标,如资金成本率、材料成本占比、人工成本占比、工期、管理费用占比等都要进行考察,对于项目部的成本管理,也往往是通过下派财务人员,并同时要求造价相关部门进行配合的模式进行。但由于项目分布的广泛性,使得这样的管控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在项目上,派驻的财务人员往往由于与工程管理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且长期在工程上,其独立性往往都会受到削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成本管控流于形式。

(四)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还不健全

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一些公路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控监管部门,而是采取兼职、合署办公等形式进行监督(白雪梅,2013)。当然,企业必须考虑监控本身的成本,监控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监控成本的大小。监督后的奖惩问题也落实不到位,使得监督机制难以持续运转,影响到人们的积极性。另外,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公路施工企业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这样也就使相对复杂的公路施工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改进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针对公路工程构成的复杂性,加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

与其他建筑工程类似,公路工程的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分包工程等构成。公路工程由于其地质条件、施工季节等,这几大成本费用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就应当结合工程构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如对于人工费而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临时施工人员的数量,在工期与施工段上进行合理划分,防止窝工与进度拖延。又如,对于野外施工场地,对于临时设施费、大型施工器具进场费等,就应当进行合理规划,甚至提前踏勘,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与支出。

(二)做好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1、做好项目全过程施工成本管理

这里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成本的概念,即除了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等成本外,还应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软性的成本支出。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如事前对于项目,应编制专项的财务预算与资金预算,根据项目部的规模,设置人员、车辆费用指标等。结合项目实际工程进度与工作量,定期对于材料、人工成本的偏差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在下一阶段进行解决。

2、 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由于工作场地、人员等原因,特别是对于施工现场而言,在成本管理模式方面距离现代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由于企业本级牵头,各项目部积极落实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此方面,应引入价值工程的观点、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管理,从项目选择到项目进展,都应围绕着企业(项目)价值最大的实现来进行。在具体手段上,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远程联网(野外的可通过无线网络或专用网络模式)的方式进行即时监控,各项目部应落实专人对于成本相关信息与节点录入系统,企业管理人员也能够即时动态地对成本进行监控。

3、 密切关注例外成本动因

这里重点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分包项目的管理。对于分包项目要进行合理确定,包括合同价格、预付款、工程款的管理与支付,防止自建工程与分包工程在成本方面混淆不清,财务部门对于分包工程的管理要及时建立台账与付款登记,定期完成对账工作。二是对于工程变更等方面的成本影响要引起重视。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具体情况,利用合同条款,及时与建设单位、现场监理办理签证手续,取得索赔。

(三)强化公路施工企业本级与项目部成本管理的配合与协调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成本管控监管部门。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持续、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合理预测完成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数量,从而确定工程应投入的计划成本。同时对于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指标要签订责任书,以真正落实好成本管控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其与施工图预算进行比对,加强检查和分析,及时与目标比较差异,采取措施,保证责任成本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将监管后的奖惩问题落到实处,保证监控效力。在对于派驻财务人员成本监管方面,公司应明确分管领导、项目经理、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及时报告工作。

(四)完善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在当前的竞价机制下,公路施工企业在价格上的拓展空间较小,只有主动地寻求开源节流的途径,加强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争取更高的利润。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业务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控制,往往能够产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交互效应,这也是企业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如财务审计部门就应该充分发挥监控作用,纪检部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在配置人员时,应保持公正的态度,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坚持优胜劣汰,能者任其职的原则,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应尽量考虑其兴趣、特长,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职位。

三、结束语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的公路施工企业已经不得不依靠提升企业自身效率以获取利润。有效的成本控制离不开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要结合项目特点与成本动因的分析增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做好项目与公司成本管理的配合与协调,促进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使公司的成长更加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贾旭飞.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建材世界, 2013

第5篇

1.要以制度建设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规范经营行为,抓好机制建设

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中,首先要明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营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体现企业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和战略规划的核心管理制度系统。这一系统要成为涵盖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工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资金管理以及行政和党群管理的系统管理行为的规范。从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经营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从生存型经营理念向发展型经营理念的转变,从制度建设入手,优化再造业务流程,规范管理行为,补强管理短板,弥补薄弱环节,着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制度建设中,重点抓住如下工作:

(1)贯彻落实核心制度的保障机制

。通过对各级经营管理机构按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整合,对工作职能进行疏理和明确,优化管理人员结构,真正发挥其依法经营和按章管理的职能作用。

(2)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和方法促使规章制度贯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发挥审计、监察等监督约束机制,真正使制度成为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

2.要以经营目标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线,落实责任体系,实现经济效益

在企业管理中,要全方位实施企业目标管理,通过严格、精细、科学的目标管理,强化企业管控体系的控制力。完善以综合管理目标为基础、以施工组织目标为主线、以经济效益目标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这个体系以年度目标为总纲,以经营承包合同为纽带,确定通过努力可实现的预期目标。把各项分解目标落实到目标管理者个人,落实到目标实施全过程,并通过科学严格的阶段性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反映出来。

(1)目标管理中要确保目标制定到位,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奋斗目标,为管理和考核提供坚实的依据。

1)综合管理目标以各级领导的任期目标和发挥各级班子的整体功能为核心,注重企业综合成长指标。

2)施工组织目标以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目标为核心,注重企业形象指标。 3)经济效益目标以完成承包合同任务为核心,注重利润指标。

3.要以经营成本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强化过程控制,增强盈利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决策层是投资中心、管理层是利润中心、作业层是成本中心的定位。 (1)要重点完善管理层,项目部、班组三级成本中心,建立相应的成本责任体系。 1)从层次上,细化到科室、班组、个人;从时间上,细化到年、季、月、旬。

2)从费用指标控制上,细化到岗位、质量、数量、单价、定额? ⒈曜嫉取?

(2)要把成本管理的成果最终真正体现到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水平上。同时,把成本管理的压力传递和落实到每名员工身上,并通过合理的奖罚机制和分配杠杆充分体现成本管理的最终效益和目的。

(3)要制订并实施有关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评估办法,规范项目评估标准和方法。要对亿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产值管理费收取比例。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在经济指标核定、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以及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作用。

(4)要全面推行资金集约化管理,凡合同价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应纳入集约化管理范畴。

4.要以合同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纽带,加强工程索赔,强化工程分包管理

(1)积极开展工程新增、变更项目合同补充报价的工作,努力实现工程进度计划与新增变更商务报价两轮驱动,同步进行。

(2)在做好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的同时,要努力实现合同履约与质量效益协同共进、互利双赢。

(3)要建立合同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加强材料市场价格等风险因素的预测、调查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

(4)要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协调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业务部门参加的合同管理协 调会,协调解决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要以施工组织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履约水平 要在项目管理中积极推行从施工管理的细小处着眼,遵循在生产控制上“精工细作”。在质量管理上“精雕细刻”,在设备管理上“精调细分”,在安全管理上“精查细改”,在成本管理上“精打细算”,在物资供应上“精挑细选”的管理宗旨,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

(1)着力加强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重要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通过审核,防止不合理施工措施的产生,并将审核意见及时反馈给项目部,确保在建工程的顺利施工。

(2)加强项目管理过程控制。这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如中国水电四局对各在建项目的进度、形象和质量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按月或半月在工程局局域网“工程快报”上,建立了《在建工程预警项目情况简报》通报制度,将全局在建的重要工程项目按照施工的状态,在局域网上进行了红、黄、绿三色预警;及时进行跟踪、落实,解决预警项目存在的问题。

6.要以全员理念的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的基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不到位,都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只有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员工,转变思想观念,从粗放型管理理念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理念,让员工都能认识到精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能自觉的按制度和要求去做,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基石。

(1)通过宣传等各种有效途径,进一步弘扬精细化管理的经营理念,把放大优良传统与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的价值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形成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氛围。

第6篇

企业档案管理知识管理

一、何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管理科学更深一个层次的理念及思想的延伸,知识管理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们的知识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一般情况下大众把知识管理范围划分为两种:第一是隐性知识,第二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人际交流、书籍、期刊杂志、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能表明其含义的。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是指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应用活动进行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其实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必须与实际的企业管理相结合才用其生命力。笔者认为,相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的各类智力资本,使之与企业其他资本相结合,为企业各项业务发展服务,推动企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档案记录着人类在历史社会活动中的全过程的事实、数据、知识、经验、教训等,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存储信息的知识功能。档案管理是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留存历史,服务当下的价值。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传递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阶段,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开发利用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新的发展方向,是组织档案开发利用的一次升华。对于档案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两次革命,第一次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标志着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素有“档案人权宣言”之称;档案的第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档案管理手段的进步,解放了档案工作人员,有计算机和软件代替了原来繁杂的人工操作。笔者认为档案管理的第三次革命,将是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的档案管理变革,知识管理将唤醒沉睡的海量档案信息资源,将带来社会、组织对档案的极大重视。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是工作的手段,档案管理是工作的内容,而档案是企业的资本、资源,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档案资源并配置优化。

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开展需要哪些基础工作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还是一个概念化的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模式更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因为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对旧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结构的否定。知识管理之于旧的管理体系,是推到重建,还是逐步优化,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企业档案管理要发展成知识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档案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可以说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知识管理的基础。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可获取、可挖掘、可传播、可理解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知识管理,效率低、质量差。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开发档案系统与其他各业务系统接口,收集电子文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语义处理与可视化数据挖掘问题,研究深层次知识挖掘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型的人与档案之间的关系上。要建立档案知识管理,需要档案充分的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随时随地的能查阅到档案,并能确保在工作中形成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能通过档案的形式进行保管和分享。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运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之前,档案管理位于整个企业线性管理的未端,与其他企业运营模块之间是一种单程的点对点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系统中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档案作为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资本。这种变化不但给档案利用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要建立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在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中,由企业的的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全企业的档案,需要同时负责收、管、存、用等各个业务环节,而企业的档案负责人人数基本都是很少,在应付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开展档案知识管理。要企业通过增加档案工作人员来满足档案知识管理,估计也很少有企业有如此的先进之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开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打破以往专职档案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企业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知识开发中。甚至是开展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外包,由专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公司负责企业档案知识开发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四,应作好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知识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向知识管理过渡中,实事求是的分析企业实际的需求和发展现状,以及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梳理各业务在档案利用中的具体需求,结合企业业务和原有档案管理模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自身发展为牵引,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任越,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M],档案学通讯,2012(05).

[2]张晓娟,我国档案馆运用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例[M],档案学研究,2010(04).

[3]贾玲,知识管理不能取代档案管理――再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M],档案学研究,2015(04).

[4]冷雪,近十年我国档案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计量分析[M],档案学研究,2013(12).

第7篇

为了贯彻财政部《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基字〔1998〕7号),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现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财建〔1999〕543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财建(1999)543号  一九九九年五月三日通知

市属各主管局(总公司)、各区县财政局、各物业管理公司:

为了贯彻财政部《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基字〔1998〕7号),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我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特点,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局反映。

北京市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北京市各类物业管理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业。

其他行业独立核算的物业管理企业也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印件。

第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检查监督。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五条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

国家资本金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资产为国家资本金;

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为法人资本金;

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为个人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为国外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第六条  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应付投资者利润、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代收费用、预提费用,以及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期偿还各种流动负债,如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三章  流动资产

第八条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九条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等。

第十条  应收及预付工程款包括应收工程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分包工程款、预付分包备料款。

第十一条  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0.3-0.5%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增加坏帐准备金。

不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冲减管理费用。

第十二条  存货包括主要材料、其他材料  设备、低值易耗品。

第十三条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购入的,按买价加运杂费、采购管理费和税金等计价;

建设单位供应的,按合同确定价值计价;

自制的,按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按照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运杂费和加工费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没有同类存货的,按照市价计价。

第十四条  企业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第十五条  企业领用的材料、低值易耗品,一次或分期摊入工程成本和管理费用。

第十六条  企业对存货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于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分别情况及时处理。

盘盈的存货,冲减管理费用;

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后,计入管理费用。存货毁损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和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章  资产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

一、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有建筑物、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办公设备。

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职工宿舍、招待所、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食堂等单位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三、租出固定资产。

四、未使用固定资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按照下列方法计价:

购入的,按照买价加上支出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和交纳的税金等计价;

自行建造的,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无发票帐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税金、安装调试费等计价;

盘盈的,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二十条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采用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严格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中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或清理报废的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益与其帐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二条  企业对国家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原价减去估计折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其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以及残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十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第二十四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购入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自行开发并且申请取得专利的,按照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按照有关部门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

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计价。

商誉不得作价入帐。

企业出售或转让商誉、非专利技术的计价,由法定评估机构确认。

企业的非专利技术,不管是自行开发或外部购入,其费用全部列做当期费用处理。

土地使用权取得时无计价的不计价;有价取得的,按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成本,计入无形资产。

第二十五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收益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法律合同有规定的,按规定确定收益年限。没有规定的按最少不得少于十年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帐户。

第二十六条  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待摊销部分。待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为筹建企业而发生的资金汇兑损益、利息等支出。

开办费自生产经营的月份次月起,按不得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入管理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限内,分期摊入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六章  代管基金

第二十七条  代管基金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代管的房屋公用部位维修基金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房屋公用部门维修基金是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大修理的资金。房屋的共用部位,是指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盖、屋顶、梁、柱、内外墙体和基础等)、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存车库等。

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是指专项用于共用设施的共用设备大修理的资金。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共用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公用天线、供电干线、共用照明、暖气干线、消防设备、住宅区的道路、路灯、沟渠、池、井、室外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

第二十八条  代管基金作为企业长期负债管理。

代管基金应当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定期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检查与监督。

代管基金利息净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代管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企业有偿使用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和共用设施设备,应当设立备查帐簿单独进行实物管理,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合同、协议支付有关费用(如租赁费、承包费等)。

管理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办公用房。

商业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经营用房。

第三十条  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和商业用房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企业代管的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基金;企业支付的共用设施设备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代管的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第七章  成本和费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费用。

第三十二条  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间接费用等。实行一级成本核算的企业,可不设间接费用,有关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直接人工费包括企业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等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等。

直接材料费包括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烯料和动力、构配件、零件、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所属物业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交通运输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保安费、绿化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等。

第三十三条  企业经营共用设施设备,支付的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

第三十四条  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三十五条  企业对管理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三十六条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一次转入当期损益。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出(利息收入减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评估、验资、检查等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广告宣传费、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职工取暖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坏帐损失。

工资主要是指发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工资、临时工工资、交通费、洗理费、各种政策性补贴。以上费用发放是先在“应付工资”的借方反映,然后按月转入管理费中的工资科目。

福利费是指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费用。主要用于支付职工医药费、家属医药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程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以及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事业的其他开支。

工会经费是指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费用,由工会另行开户,按工会规定开支。

职工教育费是指为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学习先进技术进行业务培训而支付的费用,按应发职工工资总额的1.5%掌握使用。

劳动保险费主要指开支退休职工药费、按规定提取的统筹金、异地安家补助、职工退休金、六个月以上的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经费。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困难补助在统筹金中冲减。

待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交纳。

劳动保护费是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支出。主要包括:工作服、手套、毛巾、服皂等、财务人员的保健费、防暑降温费等。

财产保险费是企业为财产保险支付的费用。

交通差旅费主要是指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车船费、住宿费及各种补贴。

职工取暖费是指发给职工的煤火费、暖气费、房管部门收取的公房维修费。

第八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三十七条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第三十八条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

物业管理收入是指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费收入、公众代办费收入和特约服务收入。

物业经营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共用设施收入。

物业大修收入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委托,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高备进行大修等工程施工活动所取得的工程结算收入。

第三十九条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其他业务支出是指企业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奇怪发生的有关成本和费用支出。

企业支付的商业用房的有偿使用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企业对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内,分期摊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在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价款的凭证时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物业大修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企业与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的付款日期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四十一条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补贴收入。

第四十二条  补贴收入是指国家拨给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其他补贴。

第四十三条  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再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和其他业务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

第四十四条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作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

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分担的亏损、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负担的数额等。

第四十五条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

营业外收入包括国家资产的盘盈和出售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等。

第四十六条  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延续弥补,五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四十七条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做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四十八条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种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末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四十九条  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五十条  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用于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第五十一条  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第九章  对外投资

第五十二条  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企业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的物资以及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向其他单位投资。

第五十三条  企业的对外投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对外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资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企业认购的债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应计利息的,按照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00-00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企业的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通过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方法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力,使得自己的建筑企业在整个的建筑行业内利于不败之地,施工期短、质量过关、没有工程事故、成本较低等已经成为了现下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策略和战略目标。

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薄弱之处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和人工力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建筑工程头目为了减少日常高额的成本支出,就在各方面降低标准,建筑工程的偷工减料和拖欠工人工资是最经常发生的事情,也是现下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因为这两件事情都是关联着人们的切身利益。

(1)建筑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建筑工程竣工以后,人们要通过购买和租赁建筑工程来居住或者做生意,如果,建筑施工头目在建造工程的时候偷工减料,没有按照工程的合格的质量标准来建造,那么,这个建筑工程会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与意外情况中发生意外事故,如遇到打雷、地震等自然灾害,偷工减料的建筑工程由于质量达不到标准而最容易受到威胁,会造成倒塌等事故,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2)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严重。现在社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拖欠工人工资的也是常有的事,参与建筑施工工程建造的大多是农民,由于没有文化知识,他们大多数在建筑工地做着苦力,但是那些建筑头目大多都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得他们明目张胆的拖欠工人的工资,使这些农民工有冤无处申,让那些建筑工程老板把自己的血汗钱私吞,而自己根本没地方去要钱,这就形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严重缺少施工工人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建筑施工队对工人的工资不按时发放甚至严重拖欠。

(3)工程工期太长。有的建筑工程由于某些原因会造成工程施工期拖延,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还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社会效益,如,由于集资不及时耽误工程的进度,会让整个施工工程陷入瘫痪状态,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无法正常的运作,造成很大的亏损。

2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工程是房地产经纪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建筑施工工程的成本预算,不仅会给房地产经纪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会给社会经济到来练好的发展与良好的社会现象,那么要怎样控制建筑施工工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呢,这是目前房地产结以及所有相关人士特别关注的问题,是现下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力的情况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否着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力中无法得到胜出。

(1)进行实地市场考察。在建筑工程的开始实施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建造工程的材料进行市场考察,把每一样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进行对比做好统计,选择价格合适而质量达标的材料进行建造,这样既能节省开资又能提高工程质量,千万不要不经过市场调查而进行盲目的去选着建筑材料,那样不仅会造成很大的成本损失还会对工程的质量没有保障,使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提升,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

(2)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建筑施工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工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使得建筑行业能够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力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想工程的成本得到良好的控制,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得整个建筑施工队伍井然有序,不会因为盲目的建造和施工使得工程的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使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下降,整个施工工程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3)工程的施工人员和人工费要合理安排与解决。由于现在建筑行业拖欠工人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得整个建筑行业的施工工人大量欠缺,所以,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要做好对工人的管理与工资的正常发放,使得整个施工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转,但是,工程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使工人盲目的乱干,如,本来有一个很小的项目只需要3个人就能很快的完成,而最后起码有5个人在干这个项目,这样就会造成工人在干这个小项目的时候手忙脚乱,有的工人甚至插不上手,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而且还浪费财力,因为工人的人工费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的重要支出部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人工费上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与安排,会使得整个工程的成本大量增加,使得工程的整体效益降低,所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使得在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既不浪费人力资源也不会造成工程项目的成本浪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正整体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竞争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胜出。

(4)做好安全管理,杜绝工程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好或者管理的不恰当就会很容易的发生工程事故,这样不仅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还会对建筑施工工程的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共曾项目的效益就会下降,给社会安全与社会经济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和损失。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对作业中的机器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进行安全检查,使得机器等工具不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人身的安全的伤害,建筑工程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机器的正当操作,不要因为不正当的机器操作而发生危险,还有在机器周围工作的工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马虎大意,使得机器不小心伤害到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些不仅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要注意,制定合理的安全方案与策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正常的安全的运转,建筑工人自己更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使得自己的人生安全与财产安全得到威胁与伤害,使得建筑施工工程不能够正常的运转与耽误工程的工期,降低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使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与提升,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全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与进步,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

3结语: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与有效的管理,节省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不仅会让建筑施工工程在日益增长的社会竞争力中得到胜出,还会让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是的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竞争力与发展社会经济,来提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是整个建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还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二、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会计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

2.具体操作方面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而,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成本则十分关键。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起不到控制作用。

3.人员管理方面的误区。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

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1.健全完善权责明确的管理层次。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次一般都有所差别,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本部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2.协调好施工中的质量和工期的关系。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3.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将每一个人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业绩与行政和经济双奖惩紧密挂钩。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从招投标直至工程保修期结束的始终,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贯彻成本控制思想,它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涉及项目全过程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对其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控制。惟有如此,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术希.浅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陈晓晨.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比较[J].纪实,2008,(5).

[3]亓凤华,赵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7,(5).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42-02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

1. 1 企业资金的筹集

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现代企业主要表现为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公司。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具体的出资人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当中,企业的运行完全是按照企业成立时所设立的章程、约定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具体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合理的安排与运用资金。

(1)企业资本金筹集到位。资本金:一般由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其他资金组成,其载体必须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

(2)生产过程中资金的筹集。在企业的正常生产中,资本金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来筹措资金,而筹措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借、贷款或鼓励职工参股。

1. 2 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的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主要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折旧费用;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

(2)资本公积的来源:接受的投资数超过资本份额的部分,公司资产评估增值及接受捐赠资产的拨入,资金及应付账款项目沉淀债务转入的资金等。

(3)盈余公积的来源:公司获得的利润,通过合法分配的方式转入的部分资金。

(4)未分配利润:是税后利润分配留作期后处理的企业净收益部分资金。

(5)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资金来源,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运用也有明确的政策要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转增公司的资本金,但转增后的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金的25%;若企业出现亏损时:可以运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进行弥补。

(6)未分配利润还可以按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股东分配红利。

(7)折旧费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转移,是企业的专项资金之一。其表现形式:可能是货币资金等其他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必须是财税部门认可的符合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

(8)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是指应付职工福利费,应付教育经费,应付工会经费,应付住公积金,应付劳动保险费等科目的余额,是企业的内部债务。常常由于内部职工不知情,外部不相关,形成了企业的沉淀资金,这类资金在企业资金总额仍然占一定比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用这部分资金添置了施工机械、设备,增加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在经营中疏于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使得这部分资金被企业的不良行为所侵蚀。如某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改制前,账面拥有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300多万元。但到了该企业清算时,只剩了一组阿拉伯数字形态的不良资产。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管理,也必须做到:加强核算,严格控制,确保安全。

1. 3 企业资金的投资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满足自身经营活动的资金外,还有了一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如将这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用到一定的投资项目或将能获得比起自身更高的利润。合法、合理的投资活动也是企业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投资项目也是企业主营活动外获得财富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资金投资运作,常常可以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如资金数额控制不好或投资项目选择错误,也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首先,投资前一定要考察该项目是否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如有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坚决不参与该项目的投资;其次,投资的规模与方式要与企业自身的财力相适应,不要盲目投入过多的资金;再次,投出的成本与收益要便于计量与控制;最后,当企业急需资金时,其投资可以随时转让变成现金而又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 4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产管理

企业资金的主要载体是公司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安全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与资金的增值。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做到:合法、有序、规范。如固定资产折旧,必须按财政、税务部门核定的方法进行折旧;资产的评估必须按合法的方式评估与确认,做到客观、公正、计价准确,手续完备。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制度,专人负责,准确核算,定期清查、考核,保证资产的安全、有效,其功能能满足施工生产经营需要。

1. 5 强化债权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储备物资和市场扩张需要向供货单位预支出订货款、准予购货单位赊购产成品、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业主拖欠工程款是经常发生的、也是占用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很多的,这些业务的存在,形成了施工企业的债权。如果疏于管理,可能产生坏账或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加强控制、堵塞漏洞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

为了使企业的资金不受损失,在产生交易行为时必须合法、规范、债权的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定期按合同清收,责任到人,落实奖、赔责任制。如遇债务人破产或消亡,要及时办理手续转为流动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可信,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 6 加强利润管理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价值基础。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的管理是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是协调企业生产的主线,体现在成本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收入管理、财产管理、结算管理、资金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利润因素都必须精心策划、测算、控制、监督,确保利润份额的形成与实现。

1. 7 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无所不在。风险种类主要有:经营风险、财务安全风险等。经营风险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出或企业损失。如来自外部的诉讼失败,或来自内部的工作人员舞弊,都会给企业资金造成损失。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新课题,也是不可逾越的难题。虽然有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利益,但来自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的敢于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还是存在的。因此,风险管理的课题已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风险管理不得不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

2 财务管理的方法

2. 1 计划控制

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工程项目、按序时、时间、阶段制订、落实到生产单位与管理部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磋商,联系实际和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制订出基本计划与竞争性指标,做到:头脑里有目标,操作时求质量。

2. 2 机构监督

将施工生产、计划、供应、会计、审计等部门分设,从服务生产的全局出发,适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对计划的制订、实施、实现进行核算、验证、监督,保证财务目标实现并进行审计确认,正确反映财务成果和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与修正资金管理计划。

2. 3 定期检查

第一,按自然工程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程度;第二,定时间、分阶段、按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状况。

2. 4 公众测评

对产品的实现,销售实现工程结算收入的实现,在自身检查核算准确的基础上,聘请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对财务成果进行测评、验证,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纠正、调整,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财务目标考核,是财务目标实现的检测,有外部考核与内部考核等多种方式。财务目标是建立在产品实现前提之下的。没有产品的实现,那考核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从工程承包筹划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个较长的时期区间,工程交付后工程保修期满,质量无返修问题,保修金(建工程造价2%~5%),结算收妥又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区间(1~2年),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结算时间跨度之长是显而易见的。从承包筹划到收回最后一笔工程款,这么长的期间内,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是可想而知的。财务考核必须细化,分部项目、分阶段、分工种,而财务兑现的时间必须与财务款项收入的时间相互对称,否则也会出现结算差错,也会引起削减企业收益。因此,财务考核,对于施工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法的承包方式,才能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基础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相互关联。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一定要依靠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遵守《公司法》和经济规律,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管理,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和实现资产增值,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嫣. 浅谈施工企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10).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61-02

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逐年递增,防控法律风险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主要表现是:面临的法律环境异常复杂,调整油田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数量大,既有国内的法律又有国际的法律,还有“走出去”必须面临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而由于油田属于高危行业,法律调整因此有更严格的要求;经营管理活动相对人异常复杂,交易活动繁多,监管部门繁多,在国外经营有时要与项目所在国政府高层直接对话,而在国内生产有时不得不面对油区普通群众,对法律理解的差异性和对法律的认同性不一致,必然造成法律风险频率增强;自身合规性控制异常复杂,油田生产经营点多、面广、线长,各种行为主体活动的类型多、变化快,管理控制工作复杂,有的专业技术性强,有的监管要求严,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构建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识别监控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是石油企业领导和法律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锁牢法律风险源头、及时化解各类法律风险,需要石油企业在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事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出

实招。

1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1.1 建立“三种模式”,确保履行职责有机构

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工作,认真落实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计划的要求,不断加强法律事务职能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要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企业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专人管。在下属单位层面,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法律事务管理幅度、法律风险程度大小等实际,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兼职法律事务岗位”三种组织模式,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落到实处。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法律顾问岗位;其他规模较小的单位设立兼职法律事务岗位。通过科学设计法律顾问制度组织体系、落实法律风险管理职责,确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到位。

1.2 健全“三类制度”,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

不断深化法律事务制度建设,整合制度功能,推进制度落实。建立以《法律工作管理细则》、《法律顾问管理细则》为引领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法律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以《合同(信用)管理细则》、《授权委托管理细则》、《法律纠纷管理细则》、《商标管理细则》、《工商事务管理》、《法律中介机构管理细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细则》、《学法用法创新成果评审细则》等为支撑的法律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民事诉讼纠纷处理工作指引》、《工商事务办理指引》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指引,明确各个具体法律业务的管理任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法律事务工作考评办法》等为保障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三类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的全面

受控。

1.3 培育“三支队伍”,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

建立以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合同经办员为主体的三支法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法律人员的履职能力。培育法律顾问队伍,严格落实法律顾问持证上岗要求,认真组织法律人员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合同管理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管理员参加合同管理培训及考核,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掌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培育合同经办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经办员培训,加强合同经办员资格管理,提升广大合同经办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稳步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 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细化法律事务合同管理、决策管理及风险预警管理,确保重大法律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2.1 甘当“法律卫士”,严格合同管理

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努力夯实合同基础管理。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加强重大、重要合同法律审查,严格履行合同审核程序,明确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办法,落实合同全过程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杜绝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的发生;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建设合同标准文本库,收集国家合同标准文本,通过合同标准文本“本土化”改造,开发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严把合同运行考核关,狠抓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将合同管理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兑现,并形成以合同法律专项检查为主,内控、审计、效能监察等多部门联动考核为辅的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2 善当“法律谋士”,参与决策管理

把握经营管理与依法决策平衡点,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企业规章制度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将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查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之中,对拟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订依据、程序、内容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为重大决策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通过参加日常会议、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项问题协调论证等方式发表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真正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为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3 敢当“法律勇士”,强化风险管理

找准法律风险管理切入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新机制。勇于研究探索,认真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通过编制或下达《法律风险管理年度报告》、《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法律风险提示》等做好法律风险警示管理,超前指导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勇于过程控制,认真梳理涉外工程、工程建设、重大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风险预防和化解措施,落实法律风险控制责任,严控重点项目运行中各种风险;勇于维护权益,法律纠纷发生后,法律人员主动出击,敢于担当,善于维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种法律争议、纠纷及历史遗留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涉法权益,同时建立法律纠纷总结评价制度,对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全面梳理,深刻查找和剖析导致案件发生的违法、侵权等法律风险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避免类似法律风险的再次发生。

3 注重普法工作实效,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根本所在。要大力营造靠前送法、能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思想

基础。

3.1 突出普法重点,“送法”到“前台”

围绕普法对象,创造性开展送法活动。送法到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直属单位中心组等要带头学法用法,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中应安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做到按行权规则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送法到重点项目、基层班组、职工家庭,针对重点项目的工作需要,到现场开办专题讲座,提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以案学法”和“普法小课堂”等活动,在基层班组广泛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围绕与职工家庭相关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进行专题宣讲。

3.2 丰富宣教方式,“学法”建“平台”

围绕普法主题,建立学法三项平台。建立法制宣传平台,以“普法专题网站”、“法律事务工作信息”、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为载体,通过“举案学法”、“案例速递”、“新法速递”、“法制信息”等专栏,及时报道国家及企业普法动态,宣传新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建立讲法培训平台,以“每季一讲”、“每月一课”法制讲堂为载体,选取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寻求更生活化更形象化的讲述方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建立学法测试平台,以“每季学法测试”为载体,通过开展有奖网上测试、现场竞赛、座谈讨论等形式检验学法效果,培育和提高广大员工学法兴趣。通过普法三项平台的建立,激发员工学法热情,推动学法活动深入开展,有效保证员工学法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 概念 方法

前言:建筑工程与普通工程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对于人力资源和材料、能源以及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也相对较长。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同时也关系着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最为直接的反映,需要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中涉及的生产因素众多,变化迅速,同时施工期限较长,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尚且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企业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管理科学,要求企业实施“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全面管理及多样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特点

(1)全过程管理

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坚持以预防为主,企业管理人员要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对于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更加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项目的总体质量。

(2)全面管理

指企业所属各个部门都要重视质量管理,做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职尽责地进行质量管理,调动包括施工技术、生产、材料、机械、质量检测等部门,共同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

(3)全员参与管理

也就是所谓的人人有责,质量管理并不单单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企业所有人员的责任,质量的保证及改进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企业员工要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时刻关注工程质量,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从自身做起,确保工程的质量。

(4)多样性管理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应用,建筑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施工指数,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

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缩短工期,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工程施工不合理,为工程项目埋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后期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进度缓慢,投资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其次,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使得产生的内部监督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难以实现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同时,部分地方政府思想狭隘,对建筑行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然后,基层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存在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对于工程的质量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巨大。优秀的施工队伍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如果施工人员自身而对素质低下,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如果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调配,也可能给工程留下巨大的隐患。

最后,建筑材料不合格。建筑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建造出合格的工程。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材料的验收,还要对提供材料的制造商进行相关认证,这也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甚至确保施工项目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分项工程和整体工程通常都是多人共同进行,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一旦出现事故,责任的承担没有针对性。这就造成一部分施工人员变得懒散,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责任制度,将工程进行细化,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加强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责任感,是责任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要对工程的相关设计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发现违背设计和勘察标准的人员,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加强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选用质量可靠的施工原材料,从原材方面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施工工程中,还要随时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期限,不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超出使用期限的材料。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其涉及的原材料相对简单,主要有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采用专业手段对这些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认合格后才能应用在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超出使用期限的材料。

结语: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黎君.谈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8):200-202.

第13篇

关键词:设备安装企业;财会管理;质量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命脉,对于偏重技术性的设备安装企业,财会管理的质量必须提升,才能确保企业持续性的发展,在新时期下更是如此。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关键环节,财会管理关乎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研究其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相关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设备安装企业财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财会管理制度。财会管理制度是确保科学、有效的财会管理运行的基础,对于资金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许多设备安装企业中,并没有形成财会管理制度,日常的财会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参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操作不规范、资金运用不合理、资金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不利于财会管理的科学配置。

2.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当前设备安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部分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没有原始的凭证,或者财务信息不真实,诚信度降低。某些企业为了减少税收,采用不合规定的核算方式,导致信息的失真,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3.财会管理人员的素养不高。财会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并且富有经验,但是当前许多管理者的职业操守面临考验,道德水平不高,财会管理人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作用。此外,企业人员流动性过大,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导致企业财会管理的水平不高。

二、提升设备安装企业财会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

1.制定财会管理的策略。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制定财会管理的原则,不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发生冲突,否则会导致工作的混乱。在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需求,有助于提升财会管理目标的原则。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其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有差异,为了减少经营的风险,要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必须与企业真实的运营水平相当,符合企业的发展定位。适应经济规律和全球化浪潮对财会管理的要求,尤其是在新时期下,传统的设备安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盈利能力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因而需要纵观新时期下的发展形势,要通过一定的措施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这就离不开财会管理的帮助,为企业制定与当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会管理策略,与宏观经济并行不悖,并且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

2.企业实施财会管理的有效策略。企业实施有效的财会管理策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以下做简要的分析。

2.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必需品,并且也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效的资金利用率可以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而,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并且为资金的吸纳与使用进行指引。企业为了谋其更长远的发展,往往会进行融资,而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不但能确保融资的规范性,也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确保资金严格按照程序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此外,要对浪费和贪污资金的情况加大打击力度,建立相关的惩处制度,将之纳入到机制中来,避免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2.2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是财会管理的依据,提高其质量对于提升财会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设备安装企业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在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中规范化操作,做到有据可依,杜绝各种信息造假、失真、滞后的问题。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纳税的责任,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也是企业责任态度的一种体现,既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能避免以后的经营中出现纠纷。

2.3注重对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财会管理人员是财会管理的执行者,但是当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也不理想,导致财会管理信息存在失真、造假等问题,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困扰,并且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进行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十分迫切,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的重点方向,以设备安装企业为主,就需要财会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确保管理中的理解到位,减少资源的浪费;其二,组织财会管理人员参加定期的专业培训,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授课等;其三,支持财会管理深远的深造计划,如输送到高校继续学习,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历练等。

2.4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财会管理信息不真实、不透明的问题比较突出,给经营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妨碍,并且资金的用途存在商榷的地方,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将资金的运行完全纳入到监管中来,在制度中运行,可以杜绝许多私吞、滥用的情况,为企业节省资金的同时,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严格的监督制度需要有人执行,设备安装企业可以引入员工监督的制度,企业内部员工具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力,给各种不正之风形成震慑。

三、结语

新时期下,设备安装企业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财会管理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因而论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份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松霞.探讨财务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4).

[2]黄淑芬.论委派会计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J].商业研究,2009(05).

[3]罗飞,王竹泉.论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J].财经论丛,2009(03).

[4] 赵美圣. 企业实施财会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 现代商业. 2012-07-18.

[5] 袁南. 面对WTO,如何提高我国企业财会管理质量[J]. 商业会计. 2001-01-10.

第1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应收账款; 原因和措施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eceivables, w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eceivables increase of the main cause analysis and strength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and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promote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 keywords 】 financial management; Receivables; Reason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低价中标、垫资施工现象普遍,大部分施工企业现金保有量少,而需要量却极大,加上工程施工行业拖欠款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成了施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课题。

1 分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和增长的主要原因

1.1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现状

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策略和性质特点决定了其应收账款存在的现状。目前,一个施工项目的完成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个时间内,甲方和乙方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办理结算,而结算的依据主要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这个进度和质量有赖于建设单位、监理等部门的验收,故建筑施工企业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直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工程款也并不能完全收回,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则要在竣工验收一定的期间后才能退回,最终导致应收账款的必然存在。

1.2 从整个市场分析施工企业应收帐款增长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建筑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找活难的困境,要生存发展,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成了赢得市场的无奈选择。建筑企业在低价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垫付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水电等费用,而企业通过垫付资金承揽工程项目的背后,是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

1.3 施工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施工产值的增长,而对工程款的回收程度重视不够,同时在绩效考核中也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工程款纳入项目考核。由于时下建筑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考核制度还不完善,且应收账款的存在及拖欠往往与相关工作人员和项目主要负责人息息相关。如有的企业随着施工项目的完工,项目部也随之解体或迁移,应收账款的清欠即告结束,即使再从另外的工地上派人专程与建设单位联系,往往也只是走形式,有花无果。也正因为奖罚不挂钩,使项目管理只注重工程进度而不重视资金回收,当生产需要资金时,只是去筹措新的资金,而不采取有效办法去索要工程款,造成了一边清欠前账,一边又增加新的应收账款的恶性循环。

1.4 分析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领导更换较频繁,一些企业的新任领导不愿意去清讨前任领导留下的赖账,因为如果去清理,不但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要花费一定的物力。因为清收欠款是要花费一定的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在清欠无果的情况下,一旦形成坏账,还要进行会计处理,会影响到当期损益和当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内部相关人员的频繁变动,致使大量应收账款理不清来龙去脉,特别是历史较长的老账,新接手的人员又不了解情况,账目更难以理清,许多应收账款时间一长就成了无头案,根本无法追回。

1.5市场的规律以及施工项目的特点造成了应收账款回收的滞后性

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周期长、战线远、造价高等特点,给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欠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即使签订合同时已具体说明结算是按工程形象进度来结算,却往往由于部分工程建设单位的工程计划、工程预算等各种原因,造成应收款项收回滞后,甚至在工程完工后工程款仍长期拖欠。

2 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2.1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以及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资金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强化资金管理,加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工程价款流入,而企业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必然导致企业资金高度紧张,为了维持资金的周转,企业不得不增加银行贷款,随之而来的是财务费用的增加,企业也就变成了银行的“打工者”。同时,随着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长期无法回收,企业的资金链也越绷越紧,随时有断裂的可能,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也就走向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2.2 加强对应收账款台账管理

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包括应收账款明细台账管理和重点外欠款档案管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于工程项目中标或应收账款发生时即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并在生产过程中完善及详细反映各业务部门及各个客户应收账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其账龄等财务信息,按季与相关部门核对并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及时分析应收账款管理情况,并提请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2.3 严格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催收管理

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内控制度执行不严而出现贪污挪用等问题,对催收回笼的应收账款,应以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原则上不采取现金结算。

(1)建立催款工作例会制度。建筑企业应建立月例会和季度例会制度,专题分析、布置、检查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确保催收工作有条不紊、措施得力、积极有效。

(2)建立催款工作计划制度。建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催款目标,并将年度催款目标细化为季度计划和月计划,同时细化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报表、半年有小结、年末有总结,确保年度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3)建立专人催收制度。特别是对诚信度低、履约能力和偿债能力差的债务人,要落实专人跟踪。建筑企业要加强对重、难点项目和账销案存项目清理清收情况的督促,防止因业务混岗、工作人员失职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建筑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法催款手段,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对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提醒经办部门或经办人员通过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等方式通知债务人依约付款。

2.4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和分析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及收回实施全过程监控。应收账款内部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和清收的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台账、档案的建立、健全情况;账款回收时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纠纷产生的处理情况;回收账款中催收管理人员的履行职责情况、职能部门的配合情况及作用发挥情况;在应收账款产生、清收、管理过程中,对因违反制度规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人员责任追究情况等。

2.5 建立企业内部催收责任制,完善奖罚措施

建筑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确定各应收账款项

目清收主管人、责任人和经办人,并要强调建立清欠责任终身制,对应收账款项目实行谁主管、谁经办、谁负责,并且要负责到底。同时,建筑企业对应收账款年度清收计划指标执行情况要及时预警、公布,落实到人并纳入单位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对在催收账款中做出贡献的人员,根据应收账款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及收回款额的多少,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要对因管理不善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人员,如因工作不负责任、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产生坏账损失的,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企业财产、随意核销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在资产重组中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擅自核销国有资本逃避应收账款追讨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应根据其职责,明确承担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或重要领导责任,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向其追究。

2.6 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建筑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拖欠后,首先要主动与建设单位沟通,了解拖欠原因,通过协商解决;其次可通过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如果通过以上方式都无法有效解决应收账款的拖欠,施工企业则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在诉讼中,企业可以采取自诉和委托诉讼、风险诉讼等方法。对容易解决、通过自诉可以解决的案件,企业应通过自身的法律部门诉讼解决;对有一定难度的案件,可以通过委托当地律师事务所诉讼解决;对收款难度大、地方保护严重、基本形成坏账的,可以找有一定实力的会计事务所进行风险,按收回款项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诉讼费用,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15篇

    现将市商委、市市政管委〔1994〕京商(建)字第59号《关于商业企业翻建、扩建、改造其承租直管公房有关租金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关于“通知”第二条中免交十年租金的房屋,仅指扩建增加的建筑面积,原承租的房屋面积仍按原租金标准交纳。

    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商业企业翻建、扩建、改造其承租直管公房有关租金问题的通知(〔1994〕京商(建)字第59号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市房管局,市属商业各局(社、总公司)、企业集团,各区县商委(财办):

    为鼓励商业企业加快对老旧商业网点进行翻扩建改造,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经研究,现确定商业企业对租用公房进行翻扩建改造后租金收取办法如下:

    一、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翻建、装修的门店用房,承租单位仍按翻建、装修前租金额交纳房租,但本市统一调整商企用房租金标准时,按新标准重新计租。

    二、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扩建的门店用房,其增建部分与原公房连体的房屋,产权归房管部门所有,扩建开业后,免交10年租金,对粮油、副食、蔬菜等微利行业视其效益情况,免交期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15年。免交期内,房屋修缮费用由商业企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