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实证研究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创造价值这么简单,也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近些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学者也加大了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

毛洪涛、张正勇(2010)对国内1993年至2009年间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开始的这段时间,研究领域比较窄,侧重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方面,研究方法也较单一,规范研究方法较多,没有案例研究、实证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发现在2010年至2014年之间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相关文献的数量有所增多,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还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事实证方面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以下我将分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对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研究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广大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这几方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我国,能够对企业开展审计的主体一般包括三类,分别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出现了不一样的认识。

朱贤磊(2010),刘梦馨、朱贤磊、闵婕(2011)等学者们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起步晚,得到的重视不够,研究资源不足,面临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审计来克服,把政府审计所独有的政治属性引入到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邹相煜、刑小玲(2011)指出,由国家机关进行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所以在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应当由国家审计机关开展。

汤慧臣、王晓震(2010),曾莹(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许清雅(2012)等学者认为,由于社会责任审计比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要复杂很多,与其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所以应当选择具有较强独立性的民间审计为主体。周兰、郭芬(2011)指出,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将大大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而具备这些能力的最优人选大多是来自民间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人员。

张济建、张为为(2010)主张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他们提出“合作内审”这一审计模式,也就是企业委托外部审计机构代为处理一部分内审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利用外部人士的专业知识提高审计质量,给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以最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靠单一的审计主体来完成社会责任审计并不现实,他们提出了多元主体的观点。周晓惠、许永池(2011),赵哲(2012)认为,应该采用以国家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双主体的联合审计模式。王卉(2011)在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后,提出商业银行应构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双层次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体系。张凤元(2013)指出,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适合建立以社会审计为核心,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为辅助的联合审计体系,这样可以将各个审计主体的优势突出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和观念的弱化使得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予以监督与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国家审计机关。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可先以国家审计为主体开展审计工作,加快推进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步伐,等到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的时候,可以引入民间组织或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一同开展审计工作。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是由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时进行审计的范围,是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使社会责任审计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我国的现状,还没有关于一套完整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内学者对于审计的内容观点不一,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

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认为审计的内容应当反映企业对职工、对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对政府和广大公众履行责任的情况。刘莎、马春英(2012)认为应当将审计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评价。张济建、张为为(2010)认为应当包括四个方面:质量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环境审计,道德审计。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应该与审计目标相一致,审计目标规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内容应该围绕审计目标展开,将目标完善和细化。所以审计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式

在明确了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之后,我国学者对审计方式进行了总结。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将审计方式分为两类:附带审计和专项审计。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是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随财务报告进行披露的,可以采取附带审计的方法,也就是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增加一项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如果企业单独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则可以展开专项审计,也就是审计机关单独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陈青(2010)提出一种综合的审计方法,他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绩效情况、财务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进行审计,既要做明确的区分,不偏重于某一侧面,又可以同时兼顾各个层面上的工作。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方法的选择应该由审计主体以达到最优的审计效果为目的,根据实际的审计环境进行科学的选择。

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方法的比较少,所以只能提出比较粗糙的对于方向和原则的建议,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毛洪涛、张正勇(2010)指出,目前国内社会责任审计在实证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理论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很好的证实,所以这也会阻碍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发展得比较缓慢。

笔者阅读了2010至2014年间的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也开始利用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陈晓荣(2011)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社会责任审计对职工权益、外部环境的审计和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孙岩(2012)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独立的第三方鉴证对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鉴证会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股票价值做出较高评价,并提高对公司投资的可能性。王娜(2010),蔡卫敏(2011),肖琼宇(2013)进行了案例研究,将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法应用于某个企业,或针对特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他们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的不同部分的社会责任,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方法进行审计,提供了更清楚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近五年我国学者研究社会责任审计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是很少,且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权威性不够,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更贴近实际的研究方法,例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使研究成果更能够为实务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1993年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47-53.

[2] 石莎莎、杨明亮,高校领导社会责任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2(2):20-24.

[3]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3):102-112.

第2篇

摘 要: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备受重视的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未来的持续增长形成了紧密联系,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或鉴证也会加强,而这一行为将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但就现发展不完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逐步提高对企业融资约束是加强或削弱是目前阶段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审计鉴证

自我国1994年开始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尽管已有20年,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规范,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非全部经社会责任审计部门(内部或外部)审计或鉴证。国资委于2011年《中国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要求2012年全部国有公司要编写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进一步显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将逐步完善,逐渐加强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权威性,所以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或鉴证也会加强,而这一行为将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但就现发展不完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逐步提高对企业融资约束是加强或削弱是目前阶段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众多,1984年Myers和Majluf就提出了融资有序理论,该理论指出公司的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而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从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角度来看,所披露的信息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类。一般来说,投资者较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但事实上,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同样重要,其披露同样有助于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或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Fama,1971)。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自然归属于企业非财务信息部分,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企业融资约束起到一定影响作用。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给银行等债权人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以有助于他们对公司未来的收入、成本、风险和业绩等做出更好的判断,降低他们评估公司时的不确定性。公司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公司越容易获得外部资本,融资约束越小。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还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使企业更容易或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但是,目前在我国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尚处于有待普及阶段,企业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并不规范,大部分由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完成报告,因此就该报告的权威性而言,专业性和可信性有待考证。

我国已有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融资约束间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何贤杰、肖士盛和陈信元(2012)就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参考了Almeida等(2004)构建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以此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而文中更深入探讨了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与融资约束间关系,以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作为衡量变量,由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披露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显著较低;与此同时,在披露公司样本中,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文中,衡量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方式是由灵环球责任评级公司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的评级打分,评级得分越高表示披露质量越高。而肖翔(2013)虽同样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企业融资约束间关系,但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绩效,而这种绩效会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他将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解释变量,选取了深沪A股为样本,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越好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小,并进一步证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上存在差距:非国有公司比国有公司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而相对于国有公司来说,非国有公司更容易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绩效降低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我国学者虽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考虑了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但大多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及其质量等方面衡量,其样本选取也均与此相符,均未从报告权威性方面,尤其是在是否经过社会责任审计加以区分,由此,本文意图在此方向上有所创新,在样本选择上将对已披露的报告加以区分,分为经过社会责任审计审计的报告和未经社会责任审计的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外领域虽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但在我国的学术领域中,我国审计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将“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并不饱满,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市场上属于起步推进阶段,案例较为缺乏,有关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我国学者主要是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的国情来研究社会责任审计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韩健春、阳秋林和李东生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论述,但由于社会公众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专门技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社会公众就会授权一个有专业技能的第三方对企业的社会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于是产生了社会责任审计(周兰,2009)。因此,我们认为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经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经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报告将更具有社会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于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加强和推进作用。

参考学术界已有文献,我们发现国外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我国,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推广时间不长,案例和数据较少,其相关研究不是仅仅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面流程设计和理论研究上,就是集中在现状研究和预计推广上,均并未与企业相关行为相连进行综合考虑,本文意将在此有所创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内部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其他内部审计报告不同在于,不仅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社会以及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自身解释存在的社会责任质量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短期或是长期的危害(完绍芹,2008)。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由内审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更为详尽,质量更好,因此本文欲将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研究由不同审计方所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方面是否存在有不同。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贤杰;肖土盛;陈信元.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研究.2012.18-25.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利益相关者;程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的构建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4日

随着社会公众对于机会平等、消费者和员工权益保护、污染控制、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企业履行了哪些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如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企业应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制度。但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本身内容界定的复杂性,企业在进行审计时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同、采取规则各异或是照搬国外方法,使得实践中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尤为重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含义

英国学者J.Santocki(1983)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独立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即为企业除对股东承担责任以外,还应该接受企业社会责任。Poe(1994)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关于公司社会意识的报告过程。Vinten(1998)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对公司的评论,它用来确保一个组织对其社会责任给予应有的考虑,因为直接或间接为公司决策所影响的,并且在这些方面和传统的商业目标之间的公司计划中达到平衡。美国的Homer H.Johnson教授(2001)定义社会责任审计为一个标准过程,一个鉴别、测量和报告组织的伦理、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过程。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审计学界才将社会责任审计引入我国。阳秋林和李东生(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以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马力和齐善鸿(2005)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评价与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方面的企业成果及影响,旨在全面、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本文采用阳秋林和李东生的观点,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受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委托,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有效审计,以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阳秋林将其概括为企业对职工、消费者、环保和生态、政府和公众等履行责任,本文同样采用这个观点。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设计

审计活动是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工作过程,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本文将审计主体设定为注册会计师,研究提出注册会计师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程序。以下程序是从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开始到工作结束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本文研究的准备阶段指从接受或确定社会责任审计项目之后、到审计人员正式进入工作现场为止的工作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始,审计工作是否有成效,与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1、了解被审计企业及其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情况。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以下方面的情况:被审企业的背景情况、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单位的地理位置及经营特点、影响被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关于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政策法规等。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以约定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不同行业或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会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同,从而其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情况也不同,导致整个审计过程的各不相同。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程序和人员职责分工是否合理,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手续是否科学等情况,然后才能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4、确定重要性。该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在审计的准备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5、分析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主要确定检查风险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6、编制审计计划。为了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必须编制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计划,这是对社会责任审计实施的一种预先规划,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

7、确定审计人员及分工,并进行审前培训。根据所确定的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人员应该符合社会责任审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他们不仅局限于一般审计专业,还要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化学和环境学等综合人才,可以说,恰当地安排审计小组的技术专业组合,是做好社会责任审计的关键之一。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指从实施审计计划开始,到基本收齐审计证据、基本完成审计计划要求的审计期间。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审计人员在该阶段根据审计计划收集证据并进行评价,形成审计结论。其工作主要有:

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实施情况进行控制测试,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修改社会责任审计计划。进行控制测试,可以确定有关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处理社会责任风险,从而评价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2、确定其项目产品或服务中的社会责任因素。据此可以判定企业哪些活动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社会责任影响和责任。该步骤应该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且根据该步骤找到社会责任的薄弱环节。

3、对照相关法规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评价工作。在实际操作时,审计人员应该根据拟定的审计重点,区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途径取得审计证据并且得到审计结论。(注: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考虑社会责任审计标准选择设计问题)

4、对出现下列情况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审计:(1)有充分理由认为已经进行的审计所获取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已实施审计的结果显示存在非常重大且不利的社会责任影响;(3)对某项目的深入了解会帮助审计结论的得出。此处使用的审计方法可参考上述各实施步骤。

(三)审计的报告阶段。报告阶段是指审计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收集的各种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并且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对之前实施的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总结,其工作主要有:

1、整理并评价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时收集到的各种审计证据。

2、汇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作适当披露。在审计报告编制之前,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企业实际履行情况的重大事项,应该以书面形式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调整披露信息的建议。如果被审计单位不进行调整,连同被审单位不接受的理由,一起做成书面记录,并且根据其重要程度,考虑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这些情况。

3、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意见,编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社会责任审计报告要做到严肃谨慎、繁简得当,其内容至少应包括:(1)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审计期间,委托方或被审单位名称,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2)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包括社会责任审计范围和目标;(3)社会责任审计过程的简要情况介绍,包括在实施社会责任审计中遇到的障碍;(4)社会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聘用的有关专家及各专家工作领域的资料、社会责任所采用的审计标准;(5)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机密性资料的声明;(6)社会责任审计的结论及处理意见和建议。

4、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社会责任管理建议书。该社会责任管理建议书不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性,仅具有建议性和参考性,且注册会计师对提交管理建议书没有法定责任。

三、小结

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履行了一些社会责任并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到底是否存在欺骗性或广告性的成分有待审核。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注册会计师主体的视角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期望能够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的推广提供支持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WTO经济导刊》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准报告,2011.6.5.

[2]阳秋林,王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价值工程,2010.5.

[3]阳秋林.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财会通讯,2005.2.

第4篇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我国亟待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制度。虽然社会责任报告在西方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尚属认识和探索的萌芽阶段。近几年理论探讨不少,但至今没能真正付诸于实践,只有个别指标如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披露,指标数量少而分散,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建立和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必须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研究和推行力度。

同时,我国亟待加快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建设滞后,给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推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借以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做出判断的基础,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标准有所不同,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大,ISO26000等标准都是国外组织制定的,并不一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相吻合。因此,我国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时,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确立合理的、科学的标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

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在中央企业中率先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中远集团、中国铝业等一批中央企业按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的标准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评为典范报告。

(一)国家电网社会责任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指南》全面规划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发展路线图,系统表达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开端。本文将参考国家电网在设计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所考虑的因素,进行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如次页图1:

(二)我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必将进一步拓宽。对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更要符合中央企业的客观实际。本文将社会责任报告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经济报告

中央企业的特殊股份形式要求其在税收的公共服务使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审计、成本管理审计等工作分析评价企业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承担了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经济报告所包括的内容同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2.环境报告

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绿色程度、企业的排污投入情况、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如控制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子进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养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等。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3.职工权益报告

企业在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包括对本企业职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多个方面。首先,企业必须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保证职工有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其次,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同样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在招聘从业人员时,还要考虑到扩大社会就业,安置待业青年、下岗职工、残疾人优先就业,为其提供财务帮助。中央企业要努力切实维护员工权益,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4.产品服务质量报告

中央企业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本身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

5.社会公益报告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央企业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民生、回报社会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以大局为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妥善应对危机,帮助共度难关。不仅如此,中央企业应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同等条件下做出更大贡献。

6.创新研发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重要国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中坚。中央企业大多是各行业的排头兵,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央企业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在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7.诚信经营报告

中央企业要带头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做市场经济中的健康力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中央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尊重竞争对手的正当权益,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息披露真实充分、价格表示清晰明确、合同规范公平竞争、产品可靠使用安全、售后服务方便快捷、化解纠纷及时公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开展教育引导消费、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及影响因素

(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

根据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需要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依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第一关系人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没有第一关系人的存在则第三关系人的发动将不可能实现。按照现行审计主体理论,目前审计主体形式一般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并构成了审计主体体系。

从理性角度分析,所有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的企业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自我精神满足出发,应当致力于社会责任承载。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几乎所有企业都能够认识到提高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助于社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而且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往往还是背道而驰。出现这一反常的非理性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的思维核心和价值取向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和报酬机制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在社会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社会分配物品的方法以及将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的社会标准。

对于我国目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由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完成的现象,笔者认为,由于“政府受有限规模的限制,其经济有效地选择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同时通过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达到监督经营者的目的”。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以达到审计目标与社会期望的统一与协调。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

政治成本理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机构、媒体、其他社会群体等的关注。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就越可能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表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公司,从而避免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惩罚,即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符合成本效益权衡的。

2.企业财务状况

具有较好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更加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因此高盈利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有利于传递利好信号,业绩好的公司可以表明这就是负责任的公司,并提高企业的形象。

3.企业行业

那些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更加有可能披露环境影响的信息,政治风险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更容易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行业相比,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等方面更加有可能从事更多的社会责任活动。

4.从业人员

与传统审计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通常,审计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为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即可从事审计工作,而社会责任审计的建立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设计

制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术界仍然缺乏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全面研究。此外,一个成熟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必须是可复制的而且对于不同部门、文化和国家特性的组织都适用。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发展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系统的全面而适用的方法和指标。在此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一)审计的准备

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审计工作是否有成效,与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准备阶段是指从接受或确定社会责任审计项目到审计人员正式在现场工作止的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要完成各项审计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应包括:了解企业的控制环境,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治理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情况,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被审单位的背景情况、列明其利益相关者群体、考虑本次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决定审计目标并起草初步的审计范围表。由于这一过程是审计的起点,主要是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因此阶段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比较简单,审计时间也较短。

其次,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编制审计计划方案和预算。在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不同行业或不同公司的审计计划会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不同,从而其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情况也不同,导致整个审计过程的各不相同,而审计预算则根据审计计划来制定。显而易见,此步骤是准备阶段中的重点,调查法是最合适的。

调查是从确定的总体中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工作,一般的方法是对总体中的抽样样本进行面谈或问卷调查。通过前一步骤审计人员已初步了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并区分重要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重要利益相关者应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此处以每个公司都存在的员工利益情况为例说明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法的进行方式。

(二)审计的实施

审计的实施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是指从审计计划实施到审计证据基本收齐、审计计划的要求基本完成为止的审计期间。在该阶段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和方法收集证据并进行评价,形成审计结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管理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目的在于确定有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处理社会责任风险,并评价控制风险以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审计人员可以修订审计计划方案。在审计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过程中,笔者建议采用观察法、询问法、内控制度调查表法来进行,这三种方法在文章前部分均有所提及,此处不重复介绍。

第二,确定其项目产品或服务中的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进一步判定哪些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重大社会责任影响和责任。这个步骤目的是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认识,并据此找到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笔者建议在确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时候,采用社会责任系统流程图法。

第三,对照相关标准法规、实施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工作。此步骤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核心和得出审计结论的主要依据,应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此方法是在实际操作时,审计人员根据前面的工作成果所拟定的审计重点,区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途径获取审计证据并得到审计结论的过程。

在使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时,应注意指标的设计要满足代表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和相对完整性四个要求。代表性是指各指标既能反映当前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众多“生产守则”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同要求,又要贴近我国现实情况,即在我国特殊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客观现实,并且所选指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独立性是指各指标相对独立,指标之间不兼容或重复,严格拒绝自相关。可获得性是指各指标应尽量与我国企业现行评价工具相兼容,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公开统计信息资料即可方便获得所需数据。相对完整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基本涵盖各不同企业应付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且数据本身相对完整。

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的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搜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1)函证法;(2)实地盘点法;(3)文献检索法;(4)对比分析法。

第四,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对出现下列情况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审计:(1)有充分理由认为前面审计所获取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前面审计的结果显示存在非常重大且不利的社会责任影响;(3)对某项目的深入了解会帮助审计结论的得出。此处使用的审计方法可参考前面各步骤。

(三)审计的评价标准及鉴定

在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方面,欧洲最著名的是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及其AA1000鉴证标准,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针对组织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相关表现的全面且公开的鉴证标准。它通过使用一套原则和标准来评价报告主体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以及报告主体支持其社会责任表现的制度、过程和能力,还包括将评价结果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证实所鉴证内容(即社会责任报告及社会责任业绩)的可信性的规定。

AA1000为利益相关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参与框架,这个框架由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包含一系列元素。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思考和策划、准备与参与、响应与评估,它们将整个利益相关者参与框架与AA1000系列标准联系起来,所有元素构成一个有步骤的程序:第一,思考和策划阶段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识别利益相关者,初步识别实质性问题,确定并定义参与策略、目标和范围和制定参与计划和实施进度表;第二,准备与参与阶段有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开展参与工作的方式,建设并提高能力和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能促进理解、学习和发展;第三,响应与评估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实施、内化、交流所学经验,衡量、评估绩效,评估、重新定位、重新定义。

AA1000鉴证标准明确了鉴证提供者是与报告主体签订合同为其报告提供鉴证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并对鉴证提供者的独立性、无偏性以及胜任能力提出要求。例如英国石油公司2006年的可持续报告就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按照AA1000鉴证标准进行了社会责任审计。

根据现有国内外对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笔者针对中央企业的审计制定了评价标准体系如表1与表2。

使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应注意:(1)各级权重的确定。权重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表时,审计人员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配各级权重,从而得出最符合企业实情的总分。此处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经验的重要性。(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审计人员在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时应根据不同的企业,酌量增加或减少指标。其中,经济指标、诚信经营指标、职工权益指标和社会公益指标为每个单位必须报告的;环境指标、产品服务质量指标与创新研发指标可根据每个单位的主营业务有所选择的报告。(3)边审计边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随时发现新情况从而导致现有指标的不适用,因此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是必须的。

最后综合分析前面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结合审计人员的判断和经验形成审计结论,并起草审计建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此步骤的关键是由审计人员对支持审计结论的资料证据加以审查并应考察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成本的可接受性等。审计人员应与被审单位共同讨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从而使审计终结阶段的争议降到最低。

(四)审计报告的

审计报告的是指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所选定的审计依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前面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优劣关系到审计成果。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做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对后续审计作出安排,要做到严肃谨慎、繁简得当。审计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目的和审计期间,委托方或被审单位名称,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

(2)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审计范围和目标;

(3)社会责任审计过程的简要情况介绍,包括遇到的障碍;

(4)审计过程中聘用的有关专家及其工作领域的资料、所采用的审计标准;

(5)报告中关于机密性资料的声明;

(6)审计结论及处理意见和建议。与被审单位商定,可酌量增减报告内容。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尚无标准,学术界和企业界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借鉴财务审计报告,拟订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如表3。

四、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朗,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如何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进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业等组织,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社会责任观念还未完全普及,所以本文将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群体首先放到中央企业上,希望能通过中央企业的试行,一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责任审计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目前,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企业界的实践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来报告其社会责任。因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社会责任审计急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尝试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体系框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随着企业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将很难准确界定企业所属行业分属的类型。因此,在评价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权重时更多依赖于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主观判断,难免产生差异。

其次,企业可能涉及的社会责任包含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列举的七个方面未能全面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的外延还将进一步拓宽,会更多的涉及其他学科,文中列举的审计内容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有待完善。

(三)本文研究的前景展望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提出应该在中央企业首先设立社会责任报告机制,并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对投资方,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有责任保障。

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外均未有统一结论'尚未形成专门的理论,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仍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中央企业的种类繁杂,在进行社会责任评价时,权重的划分很难有比较严谨的分类方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能够在主观判断上尽量贴近事实。

但随着社会公共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机制的完善,社会责任审计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央企业,会进一步拓宽到上市公司,甚至所有的企业。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是企业社会化进程的最终目标,即为社会办企业,成为企业公民。

第5篇

新时期,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词汇,被人们广泛的提及,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公众更为关注其社会效益与对外形象,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做法是否满足条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工作在大力开展。为了规范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模式,切实的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本文就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社会责任;审计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污染指数越来越高,若长此以往,拾起了经济却牺牲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生产到销售都要坚持绿色、生态和低碳,发挥其社会地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审计的方式予以监督与规范,是规范与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一、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加,工业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甚是严重,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污染物等,且为了支持工业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资源,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并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十上针对环境、能源问题提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题,强调低碳发展,优化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等等,可见,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低碳经济的发展,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使用清洁型能源,保护环境,运用创新性能源技术予以开发,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采,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企业应顺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严格规范其行为,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开采、生产、加工与销售等过程中应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发挥其社会责任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具有必要性。

二、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策略

(一)确定审计的对象或主体

新时期,我国的企业体制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股份制企业类型在不断增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经营者为了协调各方利益,要求第三方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评定、分析与判断,以保证利益分配的规范性。在低碳经济方面,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都要遵循可持续、绿色、生态的原理,但是企业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一些经济类活动转嫁给他人。针对此类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实现政府参与,借助政府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来约束与规范企业,同时联合财务、环保和税务等部门来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威严性,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审计部门应具备独特的慧眼,要了解低碳经济理念可能会对企业的销售、信贷、税务等产生影响时,应立即着手参与,及时对企业生产、加工、运行和销售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以此来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明确规定审计的内容

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署或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审计内容,为审计的开展提供前提。其一,要对企业投资方向、目标进行确认,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道德水平、公众形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二,应及时对企业进行施压,必须要严格按照投资者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禁止出现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其三,要及时联系消费者、投资者等,将相关的信息透明化,实现公众的全面监督,能够更好的约束企业的低碳行为。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若想保证不被制裁,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规范与管理,要严格遵循经济性、高效利用的原则,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此外,企业应及时对生产予以规范,保证生产的方法与指标都要控制在低碳标准状态下。

(三)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在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对审计的评价体系予以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制定更为严格的低碳评判标准,如若不符合所制定的评判标准,应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规范、警告与惩处,能为其他企业提供警示。审计评价体系应分为三个等级,利用等级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并将其社会责任执行等级罗列到网站之中,供公众进行浏览。若采用此类方面,相关的企业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严格约束生产过程与销售行为,能将结构低碳、基底低碳和方式低碳贯彻到底,为低碳经济的全面建设而努力不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浪费的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要性的工作,严格贯彻国家就低碳方面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的对象或主体予以确认,明确的设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等,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作者:李伟 单位: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兰,郭芬.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120-125+144

第6篇

CSR报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有过一段短暂的发展,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相关利益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绩效,加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才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英国BP公司的石油泄漏(20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2011)更是在全球掀起了对社会与环境影响的关注。目前社会与政府组织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活动及其影响予以关注,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应运而生(Hopwood,2009),有效的CSR报告和审计鉴证都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沈洪涛,2010)。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在财务信息审计鉴证上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开展提供技能支持,而且诸如电子商务审计鉴证、环境审计鉴证等新市场方面的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更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提供更直接的经验支撑。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四大”关于CSR报告的审计鉴证业务市场正在不断扩大,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被鉴证组织、专门的咨询公司以及“四大”专业服务公司所分享。全球范围内第一份CSR审计报告鉴证出现于1992年,毕马威(KPMG,2011)进行了全世界范围的调查,反映有70%以上的G250企业和近65%的N100企业聘请专业的会计机构进行了CSR报告的审计鉴证,这充分表明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价值肯定和市场需求。与国际上由注册会计师主导CSR审计报告鉴证行为的状况相反,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较低(沈洪涛,2010),CSR审计报告鉴证工作在我国的开展较为迟缓。我国第一份经审计鉴证的CSR报告是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其出具审计鉴证报告(2006),这也拉开了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序幕。2009年上交所、深交所指引,自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井喷式增长,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前十个月了1525份CSR报告,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88份,增幅为14.1%,但仅有171家企业进行了CSR审计报告鉴证,说明进行报告鉴证的企业并没有同趋势地增长。2010~2013年,我国虽然经第三方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连续递增,但相对于报告整体数量增幅,经审计鉴证的报告数量增幅则略显缓慢(商道纵横《2012-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年CSR报告虽然在第三方审验方面有较大提升,但仍处在较低水平(《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标准

目前在国际上,CSR审计报告鉴证多采用自愿选择的方式,在国家层面上强制要求企业对CSR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只有三个欧洲国家。其一是法国,自2001年起法国要求公众公司将环境信息纳入年报,并要对这些环境信息提供第三方鉴证。其二是瑞典,从2008年起瑞典所有国有企业要公布经过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三是丹麦,从2009年起规模较大的约1100家国有控股公众公司要将可持续发展信息纳入年报或者出具独立报告,且这些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第三方鉴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模式,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这极大地增加了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开展的难度。考虑到专业会计人员对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增长要求,许多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都开始或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ISEA)是全球最早颁布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AA1000AS,2003)的组织,其制定的AA1000AS(2008)和国际审计与鉴证标准委员会(IAASB)制定的ISAE3000(2005)是国际上G250、N100企业最常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IS?EA颁布的《AA1000审验标准2003》以及修订版《AA1000审验标准(2008)》将审验标准中的AA1000原则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标准,包含三项原则,即:包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和回应性原则,它是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最为贴近的国际标准;IAASB的ISAE3000则旨在为专业会计师提供非财务鉴证业务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的程序。此外还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有关可持续发展鉴证的系列讨论稿、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挪威船级社(DNV)的各鉴证标准。GRI指引第一版于1999年,2006年的第三版也就是G3指南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建议,2013年的G4指南中对鉴证提出了更深层次与更具体的要求,建议企业选择外部鉴证。FEE(2002,2006)在其系列讨论稿中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标准传播的早期阶段,应通过独立鉴证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信度,增强股东的信心。我国目前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采用自愿披露模式,同时也没有专门的、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但是在审计报告鉴证的过程中除参考国际上通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外,还是应用了诸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呈现本土化特色的审计报告鉴证条款。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

1.从国外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初步界定。Owen等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组织决定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衡量和向公众报告这些影响的全部过程”;CSR报告鉴证可以看做是为缩小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差距”,从而由报告编制者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所编制的CSR报告进行鉴证的一种社会责任审计活动;AA1000AS中“验审”被定义为审验机构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对组织公开披露的绩效信息及其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作出评估,以提高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例如主体研究。在目前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CSR审计报告鉴证(Simnett,Vanstraelen&C.W.Fong,2009)的大流下,另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是CSR审计报告鉴证主要提供者,因此CSR审计报告鉴证应当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Allegrinietal,2011;Ridleyetal,2011);二是发现存在管理者控制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迹象,导致审计鉴证缺乏独立性,认为必要时应当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审计鉴证的过程中(Brendano’Dwyer&DavidL.Owen,2005)。(3)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PeregoP.和A.Kolk(2012)探讨了跨国公司如何采取保证措施来维持和发展企业问责制的可持续性,发现外部制度的压力和内部资源、能力是推动企业进行报告鉴证的基本因素;GaryF.Peters和AndreaM.Romi(2013)研究了可持续性治理特征对CSR报告自愿鉴证的影响,认为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存在促使企业进行自愿的报告鉴证,并且多选择内部审计师进行审计,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对企业是否进行自愿报告鉴证并无影响。

2.国内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界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阐述了验证、保证和鉴证的不同定义,验证和鉴证都是保证的具体形式。在CSR报告—GATEs体系内,CSR报告鉴证是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报告符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的程度做出评价,就报告验证的基本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公开声明,以证明报告披露的信息的基本质量和报告验证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张和平(2012)给第三方审验下了定义,认为CSR报告第三方审验是指由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包括动因(刘钧,2013)、主体(周晓惠、许永池,2011)、模式(赵哲,2011)等。袁蕴(2011)、严培蓓(2011)、张庆龙等(2012)从第三方审验的目标、审验标准、审验的内容、执行主体、程序和技术、验审时限和审验报告等七个方面来构建上市公司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框架。而在主体研究方面,我国不同于国际上百花齐放的观点,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CSR审计报告鉴证的主要提供者(黄彤,2012;张和平,2012),主要在于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鉴证质量,增强我国CSR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沈洪涛等,2010)。(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CSR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李正、李增泉(2012)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CSR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而董事会承诺不具有市场反应。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的过程中,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了控制风险的问题,并建立了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Brown,1962)。

1.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各执一词,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4)则认为审计风险应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不恰当审计意义的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而就审计模式来说,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审计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为能够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审计环境下发现企业资产缺失的问题(Knechel,2001)。近几年来,学者也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包括审计风险的定义(谢晓燕、黎菁,2013)、成因(岳向黎,2013)、对策(李露璐,2013)等。与此同时,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规范、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选择不合理(王海燕,2013)等原因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发表不恰当意见论”和“带来的损失论”(谢晓燕、黎菁,2013),应当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风险意识和谨慎、客观发表审计意见来防范审计风险(李述有,2012)。马春英和周允征(2011)以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首次构建了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认为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准则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的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推行的审计风险模式(2003)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风险检查。

2.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心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宋娜,2012)。关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韩晓梅(2006)基于社会责任观探讨了审计风险的演变,即: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控制风险×财务检查风险×非财务检查风险×委托人满意度风险;郑晓青(2014)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业环境、内部控制结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五个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范妮娜等(2011)认为应该从审计评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加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梁飞媛等(2011)从企业内外部考察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路径,认为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应做好监管工作。王清刚(2012)基于智能风险管理理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主要从企业内部四个方面构建了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框架。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外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强制性要求企业进行报告鉴证,鉴证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也才停留在自愿鉴证的阶段,进行报告鉴证的数量还比较少。国内外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的领域。

1.CSR审计报告鉴证现状研究组织与学者齐头并进,研究成果丰硕。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现状方面,各组织的力量占据绝对地位,其中商道纵横和金蜜蜂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刻关注我国的CSR报告动态,可以成为各学者研究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重要的学者诸如沈洪涛教授,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在CSR报告鉴证研究方面,居于我国该方面研究的领头羊位置,沈教授对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情况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未统一,研究较为表面。国内有关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较少,且较少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CSR报告鉴证标准,几乎都是对国际上的CSR审计报告鉴证各标准的比较研究,并且没有考量我国国情,研究较为表面化。同时,各类国际和国内组织都相继出台了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标准繁多也就意味着会促使各鉴证机构的鉴证依据选择自主性大且不统一,容易导致CSR审计报告鉴证结果缺乏可比性。可见,制定统一的鉴证标准亟待解决,未来应当加大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度,以期更加有效地引导CSR报告内外部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

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不成系统,概念界定不严谨。CSR审计报告鉴证、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的概念界定是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和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如果对这两项概念内涵定义得不严谨或不清晰,必然会影响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但是,目前不仅是学术界对该定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各国际机构对其的定义也没有统一。虽然国内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诸如目标、动因、主体、标准及程序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或仅就其中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探讨,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突出表现为: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内容方面零散而不成系统、CSR审计报告鉴证观点统一化(如主体)、偏向于从外部因素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等。未来可以加强对理论的整体系统研究,观点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并且可以适当地内外部结合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

第7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内部审计 社会责任审计

一、 问题的提出

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给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知,“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内部审计已发展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阶段,其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而在当前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的背景下,企业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推理可得,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实际是增加企业价值,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上可知,内部审计与社会责任有着相通之处。鉴于此,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析了内部审计与社会责任内在联系。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重视社会责任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功能的要求

1、理论基础

企业公民理论认为,企业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公民。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一方面享有权利,如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生存发展的权利、财产保护权利等,另一方面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注重权利不承担责任,盲目追求自身利润危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如政府监管限制、招聘不到员工等;而企业过分重视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社会成本过高,走上“企业办社会”的极端,失去企业最初设立的意义。在现实中前者经常出现,后者很少出现。可见,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内部审计要帮助企业实现实现价值增值的组织目标,应该认识到企业的社会属性,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2、实践基础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已提出多年,有关社会责任的研究日益增多,社会责任运动也在世界各地开展,但纵观各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容乐观。社会责任过失现象仍频繁出现,如国外丰田汽车召回事件致使利润损失严重,国内三鹿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导致企业破产、最近出现的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导致企业市值损失103亿元。实践证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最后带给企业的损失是重大的甚至以破产终结。因此,在当今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关注的形势下,企业只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之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否则,无视社会责任最终只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损失。

(二)社会责任的落实需要借助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日益增多,各国社会责任的规章制度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企业却屡屡出现社会责任过失的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违背社会责任行为根本原因是企业自身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内部入手。为此,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界定社会责任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按照应用指引融入社会责任内容及执行效果如何,这都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内部,需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审计之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审计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审计,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内部审计之中,不失为企业的一个明智之举。

三、 建立社会责任审计的设想

笔者认为,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在企业内部审计基础上,实现社会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充分融合;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尽管采用采用第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但由于社会责任审计领域宽泛、内容复杂,对审计人人员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内部审计基础上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不能有效确保审计质量,因而企业应该采纳第二种方式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即企业可参照内部审计的程序、主体、审计准则及人员配备等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专项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按如下内容建立:

(一)明确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我国,审计主体主要有三种: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由于本文建立的社会责任审计首先就是基于企业内部而言的,因而审计主体即为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但当今内部审计日益发展成熟,企业可以选择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尤其是对于社会责任审计,审计内容广泛难度大,若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不能胜任某一领域的审计,可以将其外包以专注于优势领域进行审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质量。

(二)明晰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目前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主要有国际通行的“AA1000”标准、ISAE3000及GRI3,国内并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审计时也只能依据国际标准。但由于文化差异及社会责任起步不同等因素,国际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不一定必然适用于我国社会责任现实。因此,但企业在选择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选择最适用于企业的审计标准。

(三)明确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按不同的标准或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但笔者认为要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和背景。鉴于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分为安全生产责任、产品质量责任、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责任、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责任四大部分,并对各部分的责任作了详细的规定。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可按此标准进行分类审计。这样既能有效贯彻国家规定,健全内部控制,又符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切实发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社会责任审计质量。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

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所有问题都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社会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内容宽泛,不仅包括财会领域,还涉及诸如地质、生物等环境领域、社会福利的社会层面及法律责任的法律领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财会知识外,还应该对领域知识融会贯通,以能够清楚的辨别社会责任是非。企业要做到如此,除了在招聘时提高审计人员来源多元化外,还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培训和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素养。

(五)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

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依照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阐明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或建议的书面文件。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标题、引言、审计范围、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内容。但作为内部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笔者认为应该突出其问题和建议部分,至少包括: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问题与建议,并将其与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相对应,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堵塞企业社会责任漏洞,二审计人员应将其注意到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而报告中没有反应的问题列示出来,以帮助管理层充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缺陷,防微杜渐。这样既能提高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又能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2010;4

[2]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叶陈刚,罗水伟.试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形式与报告[J].财政监督,2009;9

[4]唐兆珍,王良驹.IIA 内部审计定义浅探[J].财会通讯,2012;2

第8篇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概念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来进行,应该属于依靠国家力量强制进行的审计,这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的泛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体体现了企业在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系统状态中的同构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不对称的特点,导致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对企业的相关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及企业及时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面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今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并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有效解决或减少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或不对称。这种功能仍然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形式体现出来。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样,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谓审计目标就是人们进行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通过财务形式报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存在依存关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是具体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法国要求年度社会平衡表必须披露如下内容: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防护;职工培训;行业关系;职工住房、交通等其他社会条件;其他工作条件等七类。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社会成本委员会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有:净收益;人力资源贡献;公共贡献;环境贡献;产品和劳务贡献等五类。欧共体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各类职工年度人事成本、经济与财务状况、投资和生产计划、合理化方案等任何对职工利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组1982年的最后报告要求,在报告附件‘应予揭示的财务和非财务项目的最低限度项目表”要求应该披露的内容有:劳工与就业;生产;投资计划;组织结构;环保措施。虽然不同国家对社会责任会计要求披露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都明显存在对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人的责任的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反映的内容包括:①企业收益的社会责任。企业存在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就是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首先就必须能够赢利。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收益目标是对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是企业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基础。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②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招募录用、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人力资源投资不仅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稳定企业结构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③对所在地区的社会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④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在财务上反映出来就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这也是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⑤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责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去前述四项内容,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

1、企业劳动用工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情况,劳动保护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财力、物力投入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是否到位和是否及时等情况,社会统筹、保险的办理和交纳情况,职工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以及职工福利落实情况;

2、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产品的绿色指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环境的投入情况;

3、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审计,如创造和安置就业情况,对社会公益,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持:

4、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审计,如能否有效盈利,税金交纳情况;

5、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审计,如产品质量,性能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广告的忠实程度等。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着重于企业在多方利益均衡方面的关系。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实质是在政府、社会、股东等多方利益方面进行均衡,而这种均衡实质是与企业存在关系的各方对企业利益要求的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方或明显、或潜在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到,但正是这些关系的存在保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旦均衡被打破,实际上是企业首先受损。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对企业进行强制性的制衡。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就充分体现了强制性。

社会责任会计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企业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转移到重视社会效益方面。因此说,社会责任会计的不断推广,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代表了一种方向。

五、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法律保障及法律空白点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其相关的立法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如美国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一直集中力量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制订出更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新司法标准。美国的许多州对成文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赋予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权力;英国虽然在原则上奉行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传统,但在司法上也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制咨询。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必要性;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我国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相关组织和个人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政府宏观调控要求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的提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同时也充当着“社会人”的角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部门根据公布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制定国家经济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2)企业的实现自身发展要求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使企业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从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到废弃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3)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2006年~2009年,深交所、银监会、国资委和上交所相继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社会责任报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遵循了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

三、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1)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顺利实施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制度化;在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时,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2)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目前,国外关于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有G3报告指引、SA8000标准和AA1000标准。我国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一套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在制定审计准则和标准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和范围,科学合理的设计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制定标准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格式,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过程才能有据可依,更好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工作。(3)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方面的内容,仅凭单一的审计知识是不能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的。不仅需要专业的审计知识,还需要法律、税收、环保、经济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审计人才还是很匮乏的。因此,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与相关的财政、税收、法律和环保部门的合作,审计人员与相关专家和团体的协同作战。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既可以弥补审计人员有关知识的补足,又可以实现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效益。(4)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包括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对企业的考核。前者需要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列入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中,责任到人,若出现问题,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对于后者,政府部门则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指标,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情况,对其实施奖惩,并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给企业造成外部压力,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使社会责任审计得到完善和发展。(5)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特殊业务的审计,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专业性要求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社会责任审计工作。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改革我国家审计职业的考试制度,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纳入到审计职业的考试范围。审计人员自身应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业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相关国家使领馆代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心等国际组织、国内外社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30 多家媒体代表,以及相关纺织服装企业的代表共计 200 多人出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王天凯、杨东辉、张延恺、孙瑞哲等以及协会各部门、各专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大进制衣厂(惠州)有限公司、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8 家纺织服装企业面向全球公开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王启明、姚育明、黄庄芳容、盛永月、徐荣芳、章国伟、余慧英、叶志伟等企业负责人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 1 713.32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 32.71%,直接从业人员为 2 000 万余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经济、市场竞争倍加激烈的大背景下,“既要关注生产什么产品,还要关注以何种材料何种方式生产产品;既要关注劳动生产力提升,还要关注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环境的和谐、公平贸易;既要关注产品本身质量和性能,还要关注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价值,引导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指南。2010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会的召开迈出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深化责任落实、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 步伐。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他强调,社会责任管理是纺织服装行业按照国家战略部署、顺应行业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当前情况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方法,是促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措施。

杜钰洲指出,社会责任进一步普及,仅仅有几个企业是不够的,如何加快整个产业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产业升级重组重要的动力和基础。社会责任报告的能够进一步推动纺织工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包括对劳动、劳工、环境、能源、供应链、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企业诚信等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表示,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锋,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机制,有效促进了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的诚信透明度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行业中得到贯彻落实,也必将对全国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产生示范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趋势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全球社会责任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2010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修正验厂、多方合作、责任位移、体系融合等发展趋势。

孙瑞哲提出,社会责任正成为行业发展轨迹的基本参数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变数,对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将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 ―― 机遇或挑战。未来,这种以社会责任为参照系的分化现象将愈加明显。他提出了纺织服装行业的三重社会责任。微观责任(对个人的责任):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平等机会和尊严,实现体面劳动;提供充分且质优价廉的产品,提高个人的生活和消费质量。中观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保持和改善环境,提高资源的有效产出率;倡导规范、可持续的产业秩序和社会价值,促进市场和社会的法制化和文明化。宏观责任(对国家和世界的责任):提供、保持并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基础和国家和谐;稳定并优化国际供应链和价值链,使中国制造惠及世界人民。

为了持续深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孙瑞哲指出新形势下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工作规划以及责任“四化”的解决方案。第一,推广垂直化。在分行业和重点地区推广社会责任,利用行业和地区的科学发展政策,集中在行业领军企业和地区优势企业,树立责任样板和责任选择机制。第二,机制双轨化。责任建设采用“管理体系加绩效报告”的双轨并行机制,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增强责任氛围和正向竞争驱策。第三,驱动政策化。利用行业合作平台将经验传播到其他行业,争取更多国家产业和发展政策的支持,将社会责任管理和社会责任绩效信息披露融入行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第四,合作本地化。落实供应链社会责任体系合作,将CSC9000T与BSCI两个体系之间的合作与互认工作引入实质性阶段,与其他体系和标准探讨合作机制。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审计风险; 审计收费

【中图分类】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119-06

一、引言

随着“安然”、“世通公司”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审计收费进行关注,并对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中Simunic是最早建立收费模型研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学者,他提出企业的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等十种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较为显著[ 1 ]。我国倡导坚持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路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因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公司法》也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并倡导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工具,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无形中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潜在风险。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责任报告的鉴证是否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政府、公众、消费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是具有选择权的,当然企业履行责任信息的披露实际上也是社会责任表现的一种[ 2 ]。从外界媒体获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相对于从企业内部获取信息就显得不易控[ 3-4 ],并且这些从外部获取的信息更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5 ]。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 6 ],并能够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生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的概率,进而影响后续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所投入的资源和所承受的审计风险[ 7 ],最终会影响审计收费[ 8-9 ]。但是企业实施责任活动的动机也有可能是为了从事一些投机舞弊而谋取私利,以致企业经营风险变大,加大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资源的投入[ 10 ]。

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以评估企业经营中是否存在问题与风险,进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并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保证审计质量。

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能够显著地影响审计收费。

虽然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信息进行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1 ],并降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讼风险和法律制裁[ 12 ],而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评估的水平越低,因而会降低审计收费[ 13-14 ]。但是也有些学者经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84.6%的履行信息存在隐匿负面消息的情况[ 15 ]。张健[ 16 ]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会对强制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关注度更高,并对责任信息披露评级得分高的企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并没有降低风险的评估,反而认为这样的企业会增加审计风险,因为被强制要求披露的企业可能没有真正实现社会责任的履行,所谓“言行一致”正是说明企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履行的意识,同时张健认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在未来发展中是需要极度重视的。另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能够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有效的信任以致加大投资的可能性[ 17 ],而且还能增加公众对企业合法经营的认知[ 18 ]。

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经专业机构鉴证能够增加企业责任履行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加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信任度。所以注册会计师会对经过鉴证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降低审计收费。

假设2:企业提供社会责任鉴证能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可信度,进而降低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时,识别和评估的是企业被审计当年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且在制定审计收费时考虑的是被审计单位当年的风险状况。因此本文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中只考虑2014年一个年度的数据,据以分析社会责任履行不好的企业是否隐含经营风险,进而有效应对风险以制定收费补偿。

本文以2014年在深圳、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并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企业为样本,筛除金融业与ST上市企业以及部分未完整的数据,得到653家企业的完整数据。其中,聘请专业机构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鉴证的企业有14家。2014年的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企业履行对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评价信息数据通过CSMAR数据库中的财务指标值手工计算得出,并利用SPSS21.0软件验证假设。在做实证检验前本文对变量值采取了标准化处理,以免数据的量纲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二)变量定义

1.社会责任履行程度

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向外界披露,但是最终能够影响投资者的信息是财务报表中的财务信息,因此,借鉴先前理论将企业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承担的责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其中得分越高,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好。另外,如果企业本年度提供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则取值1,否则为0。

2.审计收费

Simunic(1980)等一般都采用境内审计费用衡量,为剔除不同规模企业审计费用相差较大的缺点,本文采用国外学者方法,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衡量审计收费。

3.控制变量

Simunic(1980)、Chen et al.(2012)等的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任期、股本结构是否变化、财务风险、独立董事比例会影响审计收费,因此,本文将这些变量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研究变量的说明见表1。

(三)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假设,本文构建模型来检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LNFEE=?琢0+∑?琢iFactori+ ?琢7CFA + ?琢8TENURE+?琢9GB+

?琢10DOM+?1 (1)

LNFEE=?琢0 + ?琢1CSR1 + ?琢2CFA + ?琢3TENURE + ?琢4GB +

?琢5DOM+?浊2 (2)

LNFEE=?茁0 + ?茁1CSR + ?茁2AS + ?茁3CSR*AS + ?茁4CFA +

?茁5TENURE+?茁6GB+?茁7DOM+?着1 (3)

模型说明:模型(1)、模型(2)是就假设1从企业对股东、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和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两个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模型(3)是要证明企业提供经鉴证的责任报告是否能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平均为0.0000001,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偏离较大,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低,比较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股权结构是否变化平均为0.51,财务风险平均为0.05,审计任期平均为7.31,独立董事比例平均为0.38,经第三方鉴证平均为0.02,审计收费平均为14.01。从社会责任信息指标看,财务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偏离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指标之间有明显差距,而且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均值为0.02,表明在披露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中仅有约2%的企业经过第三方鉴证,其比例比较低。

(二)因子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1.因子分析

本文将社会责任分为7个部分,从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方面的责任计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综合得分,由于影响审计定价的风险源自被审计单位,所以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中的指标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进行KMO测试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8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表明原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实施降维度处理,选用方差最大法作为载荷矩阵的正交旋转方法,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最后对各因子重新命名并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累计方差解释率为90.373%,表明多维指标的降维效果比较好,分别命名为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责任因子。这6个责任因子分别将企业对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消费者、股东、社区责任的履行程度评价出来,且从总方差解释分析中可知债权人责任因子解释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能力最强,比例占38.448%,而股东因子解释率最低。由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不能体现,所以仅列示这6个因子,这6个因子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计算出的单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表达式:

Factor1=0.28j1+0.316j2+0.334j3- 0.245j4-0.112j5-

0.015j6-0.084j7+0.045j8-0.049j9-0.025j10+0.009j11

Factor2 = 0.017j1 - 0.019j2 - 0.127j3 + 0.102j4 +

0.571j5-0.002j6+0.045j7+0.031j8+0.5j9+0.004j11

Factor3=0.063j1 + 0.123j2 + 0.1j3 + 0.105j4 + 0.049j5

+0.067j6-0.511j7+0.614j8-0.075j9-0.117j10+0.023j11

Factor4=-0.07j1-0.067j2-0.042j3-0.113j4-0.085j5-

0.007j6-0.143j7-0.265j8+0.1j9+0.93j10-0.008j11

Factor5=0.029j1+0.037j2+0.018j3+0.119j4+0.006j5+

1.004j6-0.062j7+0.037j8-0.015j9-0.006j10+0.002j11

Factor6=-0.016j1+0.01j2+0.017j3-0.007j4+0.007j5+

0.002j6-0.019j7+0.013j8-0.001j9-0.007j10+1.001j11

社会责任综合得分:

CSR=34.954/90.373*Factor1 + 16.904/90.373*Factor2+

12.771/90.373*Factor3 + 9.230/90.373*Factor4 + 9.042/

90.373*Factor5+7.471/90.373*Factor6

2.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都呈现显著相关,而且在多重共线性检验上,Tolerance的值均在0.5以上,VIF的值均小于3,因此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会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也不会造成模型估计失真。

(三)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本文对企业承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责任报告的鉴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模型(1)结果显示,债权人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显著负相关,供应商、员工、社^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不显著关系,政府、消费者、股东责任因子同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对政府、消费者、股东及债权人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关键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这些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评估企业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模型(2)结果显示社会责任履行综合得分在0.01的重要水平上为负,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社会责任履行越好,注册会计师收取的费用越低。原因是社会责任履行越好的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且具有可信性,并且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降低,这样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节约审计资源,并且降低承担诉讼等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降低审计收费的定价标准,假设1得到证实。

模型(3)结果显示独立第三方的鉴证虽然与审计收费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假设2没有得到证实。其模型控制了财务风险、股本是否发生变化、审计任期、独立董事比例变量,结果显示这些控制变量均与审计收费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能够影响审计定价,与以往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避免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测量误差,笔者又将6个社会责任因子所采用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替换,对模型进行回归,社会责任综合得分的系数在0.01的重要性水平显著为负,报告鉴证与审计收费并不显著。检验表明在替换了解释和被解释变量后,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五、结论

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企业的声誉,降低企业的诉讼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定价。本文通过回归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独立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

第一,从公司履行各个利益群体责任情况来看,公司对债权人、股东、政府、消费者的责任能够显著影响审计收费,而且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公司履行债权人责任情况成为影响公司社会责任整体评分的关键因素,其诠释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贡献度达到最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上市公司对政府、消费者、股东及债权人责任的履行情况,识别与评估企业是否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而加大注册会计师承担事件风险的概率。

第二,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有所降低。这可能由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比较好,增加了公司的信誉并降低其经营风险,以致降低了审计师的风险成本进而影响审计定价,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对评估出的不可控风险增加收费补偿,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第三,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对责任信息进行鉴证没显著增加其责任履行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影响关系。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鉴证报告仍持怀疑态度,并未百分之百相信鉴证是真实的,意味着上市公司提供责任报告鉴证还未达到增加其履行程度的效果。目前我国经鉴证机构鉴定的企业数量很少,2014年大约仅有2%,因此需要提倡上市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并鼓励专业评级机构发展,不断规范责任报告鉴证活动,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信性与有效性,提高市场效率并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SIMUNIC D 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2] 刘玉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10(1):7-13.

[3] BELL T B,PEECHER M,SOLOMON I.The 21st century public-company audit: conceptual elements of KPMG's global audit methodology[Z].Montvale, New Jersey:KPMG,2005.

[4] BRAZEL J F, JONES K L, PRAWITT D F. Improving fraud detection:do auditors react to abnormal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measures?[Z].Brigham Young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11.

[5] DHALIWAL D S, RADHAKRISHAN S, TSANG A, et al.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analyst forecast accuracy: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723-759.

[6] LUO XUEMING, BHATTACHARYA C B.The debate over doing goo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rketing levers, and firm-idiosyncratic risk[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6):198-213.

[7] KIM Y, PARK M, WIER B. Is earnings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7(3):761-796.

[8] CHEN LONG,SRINIDHI B,TSANG A,et a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 fees,and audit opinions[Z].George Mason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12.

[9] 翟华云,郑军,方芳.社会责任表现、报告鉴证与审计定价[J].证券市场导报,2014(6):32-37.

[10] SKAPINKER M.Do corporate citizenship reports matter?[N].Financial Times,2010-08-10.

[11] DHALIWAL D S, LI O Z, TSANG A,et al.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the initi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1):59-100.

[12] GODFREY P C, MERRILL C B,HANSEN J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valu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hypothesi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4):425-445.

[13] n文才,汤琦瑾.公司社会责任对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13(5):30-38.

[14] 朱敏,刘拯,施先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113-124.

[15] 钟宏武,许英杰.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1,20.

[16] 张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影响审计收费的视角[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6):96-106.

第12篇

审计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所取得的报酬,也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按照一定的标准协商后确定的交易价格。审计定价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体现着审计服务的价值[1]。中国证监会2001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予以披露。审计收费的公开化使其成为公众了解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学术界对我国审计收费的研究提供了契机。以往对审计收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特征与事务所特征两方面,却鲜少从其他方面去进行探讨。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的因素呢?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到了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工业制成品也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些年却被媒体曝出大量负面事件:三鹿集团假奶粉,富士康员工跳楼,医药业毒胶囊等。这些企业无视商业道德,严重损害相关者利益的违法行为,不仅对投资者、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更对社会、环境等众多方面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一种非财务信息,能够降低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注册会计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与企业外部治理工作的执行者,出于其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工作需要就有可能对这种非财务信息做出积极的响应。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好坏是否会影响事务所对其收费,以及如何影响的呢?本文就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对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能够为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更合理完善的审计收费政策,对于其价格指导就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提出假设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日益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制造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其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声誉,同时也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制造业企业要保持持续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不断增加,就会相应增加作为企业外部治理工作者之一的会计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这就要求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了解更多有价值的、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才能够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保证审计质量。2011年中国社科院正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促使更多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一种非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与财务信息具有等同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透明度,也为审计师了解、获取与被审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可能。Brazel et al.(2011)[2]研究认为非财务信息因在媒体上被广泛报道,降低了信息被企业内部操纵的可能性,使外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评估有很大作用。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则正式将使用非财务信息作为提高对企业进行舞弊检测的途径,非财务信息已成为评估企业财务数据的独立、有效的基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能够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业绩和风险提供可能。“管理层能力信号假说”认为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了企业交易透明、高标准的治理以及工作人员行为道德等信息(张兆国,2012)[3],同时也就会向审计师提供更加诚信的财务报告。Kim et al.(2011)[4]也研究发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在对盈余管理限制和税收侵略性方面的表现更为负责,编制财务报告、税收报告时会减少激进行为,这就意味该企业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告可信度较高。我国2010年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将管理层是否诚信作为对该企业进行评估风险及衡量舞弊的关键因素。企业若能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就会增加审计过程中对企业所提供报告的信赖度,审计师会相应地减少对被审企业的检查成本,降低审计收费。此外,Kim et al.(2011)[4]还指出,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由于其严格的盈余管理制度,受到证监会调查的可能性更小,因而也降低了审计师工作中面临的监管、诉讼等风险。企业可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传达企业正面形象的信号,增强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信赖度、增进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些因素能间接为企业形成了一项道德资本Godfrey et al.(2005)[5],当企业进入困境面临经济衰退、上级监管审查或产品质量安全等负面事件时,这些道德资本会成为一项隐形保护机制,减少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诉讼和其他制裁的风险,这时审计师对该企业审计时面临的审计风险也会降低。基于以上论述,可以推断企业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传达着企业较好的管理的信号,会提升审计师对被审企业所提供报告的信赖程度,事务所就会相应减少审计过程中成本的投入,同时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与较低的监管、诉讼等风险是相关的,审计师在对该企业的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审计风险会更小,这样就减少了对这些企业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减少了检查成本,降低了审计收费。因此假设: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越好,事务所对该企业审计收费越低。

三、研究变量设计

针对上述假设所涉及变量进行设计,(1)社会责任指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常是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对外披露,润灵环球数据库作为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级,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本文采用RKS数据评级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2)对被解释变量审计收费,为剔除不同规模企业审计费用相差较大的缺点,采用审计费用率来表示:即用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除以年末总资产来表示审计收费;(3)在控制变量选取上,本文参考现有的文献将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经营风险、是否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变更等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除此之外,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年份变量。

五、样本数据选择

本文所使用的审计信息及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社会责任披露数据来源于润灵环球数据库。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尽量避免一些异常值对本研究的影响,本文按照以下原则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

1.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2.剔除ST公司以及*ST公司;3.剔除了数据缺失或异常的上市公司。按照以上处理,最终剩余有效样本为537个。

六、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对本文主要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衡量企业审计收费的均值为0.00014147,对比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现不同企业审计收费存在较大差异;从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来看,其均值为36.574583,对比其最大最小值发现不同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差距明显,可见不同企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相差较大,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还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而在业务复杂性、负债水平、经营风险等方面,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主要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运用模型中所涉及到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来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审计收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进一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时,主要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的估计系数值为负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好,会计事务所对该企业的收费也会越少,使本文提出的假设得到验证。从其它的控制变量来看,企业的业务复杂性,经营风险等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与先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对文中的样本做了稳健性检验。将样本中的前5%和后5%的企业予以剔除,总计剔除样本54家公司。以剩余的483家上市公司样本量重新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回归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由于篇幅限制没有列出表格,但结果的显著性和系数方向都没有变化,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总体上是稳健的。

七、结论

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造成了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关于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以2012-2014年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其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采用润灵环球数据库(RKS)量化后的评分结果进行衡量,审计费用的指标来自国泰安(CSMAR),通过实证发现:

第1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监督;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包括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含港口)、航空运输等4个主要子行业。交通运输行业被誉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水平和速度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应付紧急事件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交通运输行业事关人身财产的安全,任何闪失都将影响重大。因此,在交通运输行业有必要推进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及交通企业抵御风险的应急管理机制。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机制应该是一个三维框架,即以社会责任为基础,内部控制为手段,审计监督为保障,以全面推进其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交通运输企业不仅担负着创造经济效益的使命,也承载着保护服务对象财产生命安全,善待职员的责任,即社会责任。而且明显的趋势是企业越发展,社会责任就越重要。对于交通企业而言,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履行需要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即通过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实现,按照杨雄胜的观点,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把社会对公司自利的遏制力量有效地传导至社会行为的各个层面、环节和活动中。可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增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力,而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内部控制的导向与设计实施需要借助监督的力量来督促,这种监督就是审计活动。

对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监督可以表现为内部的监督与外部的监督,由于内部监督经常是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来考虑,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外部监督的角度探讨三者之间的牵制与互动,以找到耦合点,探讨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据央视与北大等高校于2007年12月颁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果的重要条件;法律规范和社会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果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一方面需要自律行为即内部控制的演进来推动和实现,另一方面也需要他律活动即审计监督来引导与推进。

一、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内部控制的内化

《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干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交通运输企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是交通运输企业实践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始于1924年,由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但没有引起多少重视。1953年,霍华德・R・鲍恩出版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使公司社会责任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国际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动听的口号。著名的"未来500强"评估体系、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朝着量化指标评价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也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逐步由理论探讨发展到实务操作阶段。不仅有了约束性规范《上市公司治理;隹则》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而且有了诸多实践活动,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演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制,更重要的是应该将履行责任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需要像Nike公司一样,将社会责任整合到公司的业务流程中去,即以内部控制制度营造的控制环境及控制活动来实践社会责任的意识与具体操作。鉴于交通运输企业的特殊性,建立和完善其社会责任的约束机制非常有必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自律机制;二是他律机制。自律与他律归根结底表现为企业要遵守一些规定,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遵守庞杂的规定需要依靠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建设一直自上而下进行,决策层出于提高信息质量,维护经济秩序的考虑而引导企业去“守约”或者“增值”,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建设处于一种被动的动机,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有些单位反映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时频频造假,而内部控制只是“挂在墙上”。而基于社会责任考虑的和谐内部控制的构建,对于执行主体而言,从理论上更容易接受,实践上也更主动。

二、审计监督是实现社会责任及内控制度的外部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责任的变化向内渗透到内部控制制度,向外则传递到了审计领域。审计是由胜任的独立人员,为确定并报告特定信息与既定标准间的符合程度,而搜集和评价有关这些信息的证据过程。审计的本质就是一个比较的活动和过程,比较的参照选择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审计活动。基本的审计活动是监督被监督者“守约”,而更广义的审计活动应该是督促被监督对象“守约”的同时实现“增值”。社会责任审计充实了审计学理论的内容,通过社会责任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审计的要求散见于相关法规中。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的活动由来已久,我国的相关规定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目前企业内部控制鉴证的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我国内部控制的外部鉴证与内部自我评价将逐步强制推行,于2009年7月首先开始于上市公司,并陆续推广。

社会责任审计及内部控制鉴证的主体都包括外部与内部2个方面。以美国为例,对公司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第1类是投资基金组织。第2类是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例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等。第3类是公司自身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内部控制的鉴证外部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内部主体则是企业内部机构,主要是内部审计机构。调查显示,财富500强企业的43%在内部进行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是社会责任审计的基础,企业社会责任遵循的标准主要有SA800的标准认证,我国则有《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根据2005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建议,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隹应包括8个方面: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承FENGXIANGUANLI风险管理担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的责任:承担可持续发与节约资源的责任;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承担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的责任: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承担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承担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

较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而言,社会责任审计定义的内容稍有差别,但其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应该考虑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合法性、遵循性、高效性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内部控制中渗透的社会责任进行审核,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去考核社会责任的结果,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履行的过程,以判断并预测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态。本文探讨是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过程,渗透社会责任的理念指导具体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与评价机制,实务的积淀又反作用于理论的提炼。因此,本探讨从理论上转换了一个视角,实务界面的操作可能会牵引交通运输企业积极贯彻实施融入了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最终迂回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将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交通运输企业的社会角色。而审计的监督是确保基于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设计、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三者缺一不可。

第14篇

一、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单概括就是企业需要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具体而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在追逐盈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社会、员工、消费者及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就要求企业给予补偿、履行义务,企业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很多,企业对股东、员工、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及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等等。除上述责任以外,企业还需承担纳税和捐款的社会责任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的基础

(一)市场基础

社会公众和政府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作为消费者的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英国的市场评价调查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欧洲地区的近12000名消费者,接近60%的被调查人员强调,企业必须对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有7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在消费时,更偏向于选择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环保法》,被评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对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科基础

1.社会责任会计

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几乎没有涉及到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第一次正式被引入中国,是在1990 年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发展,直到2002年,财政部首次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引发了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综合社会贡献”是其中专门增设的指标,主要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劣。2014年6月17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起草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准则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这标志着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

2.社会责任审计

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运而生的社会责任审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陈金池教授认为:“社会审计”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将会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学者阳秋林和李冬生认为,社会责任审计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应该由专门的审计机构负责审计,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委托方,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后,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审计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已经引起了重视。

三、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指标的构建

嵌入社会责任目标的财务评价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标:

(一)传统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

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是运用财务分析系统中的常用指标,具体评价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盈利能力、营运周转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于经济责任的评价,相关学者研究较多,并且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二)企业承担法律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依法纳税,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对员工的合法福利、安全等承担的责任;对消费者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承担的责任。其中,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来进行评价;对员工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法定福利支付率、小时工资率、社保提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盈利率、单位收入售后服务费等指标评价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承担环保责任评价指标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环保法》的实施也体现了国家在加大环保力度上的决心,作为企业而言,更应该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的好坏,可以通过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率、环保经费增长率、环保设备投资率、材料用废率、环保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单单有法律责任和环保责任,还需要需要自觉履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道德责任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就业贡献率、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捐赠收入比率、政府所得率等。

第15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因子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员工权益受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爆发,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从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发展,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具有可比性,存在形式过于单调、报告内容不完整、选择性披露及粉饰等诸多问题,例如双汇发展在连续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除了对涉及具体事件和数据做出修改外,其他的全部照搬,被称为“克隆社会责任报告”,对于轰动一时的“瘦肉精事件”却一字未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社会不经济行为,使得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忧虑。

因此,作为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审计应当发挥其作用,消除利益相关者的顾虑,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鉴证活动,目的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鉴证服务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提供保障,是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与一般审计相比,社会责任审计增加了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相关的风险因素,由此决定了审计业务的高风险性。如何降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审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方法等要素的组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为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程序设计、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结论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基础。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从源头上分析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错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本文将在现有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与社会责任审计相关的风险因子,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二、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虽然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内容、定位等尚未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但对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探讨后提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点有利于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深入系统研究,促进了其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进步。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前辈的思路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引入战略理论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其优势逐渐展露出来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与运用。因此社会责任审计可以借鉴风险导向审计分析方法建立风险模型。建立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是为了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以便审计人员能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过于细化的风险因子在具体应用时难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有必要把风险因子进行归类后再分类。

(二)影响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

社会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范围广、难度高、风险较大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社会责任的审计风险。本文将风险因子分为以下五类。

1.企业的行业及其环境(X1)。任何社会责任行为都不能脱离其环境独立存在,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会计政策环境等都影响着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相关,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必须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行业环境包括行业污染程度、行业成长性、行业竞争程度、饱和程度、行业的技术先进水平等。若被审计单位处于高污染行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环保责任,政府的环保要求越高,面临的环境风险就越大。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被审计单位可能会利用会计政策来粉饰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会计政策环境的变化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影响很大。审计人员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数据进行审验,通过指标量化、分析和评价实现审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2.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X2)。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差错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诚信度越高,经验越丰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就越高,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小。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者存心造假、误报,即使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保持了应该有的职业谨慎、制定并执行了合理的审计程序,也还是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审计判断。此外,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越复杂,重大错报风险就越大;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时,重大错报风险加大。

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X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是社会责任报告鉴定过程中审计主体所关注的具体审计范围及业务项目的总和,其界定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直接影响到审计的实施效果。关于社会责任的内容,许多学者对其做了界定,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社会责任的审计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薪酬制度、雇佣关系、环境保护、营销策略和业绩评价等多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内容复杂,范围广,因而审计风险随之增加。

4.社会责任审计标准(X4)。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对具体事项进行评价的指标与准绳,社会责任审计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规定每一项被审计社会责任活动必需达到的标准和范围,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具体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以评判在各个细分指标方面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只有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主体、对象、原则、准则进行充分的把握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目前由于理论研究力度、深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标准、质量控制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增加了审计检查风险。

5.会计师事务所自身(X5)。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责任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给社会责任审计带来了高于一般审计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社会责任审计业务时,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胜任能力,选派审计业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以及具备环保、资源、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组成审计小组,必要时应当聘请外单位专家,如环保、法律等方面专家来协助工作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社会责任审计中涉及到一系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审计人员要识别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权衡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保证审计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将风险模型各类影响因素的形成过程绘制成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流程图(见下图)。

(三)模型构建

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基础上,本文充分考虑了社会责任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引入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因子,拓展了对审计风险的分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即:社会责任审计风险CSRAR=外部风险ER×重大错报风险RMM×检查风险DR= F(X1)×F(X2)×F(X3,X4,X5)。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越高、对审计期望程度越高或者涉及到巨大公众利益时,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就会越大,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就越低;对外部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外部风险主要来自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对风险因子分析来评估该风险,无法改变其风险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随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业务本身风险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风险因子的评价来计量和评估该风险,也无法改变其风险水平;而检查风险属于可控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执行合理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技术手段等方式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模型的各个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计算评估风险水平。

三、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在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了解社会责任行为所处的环境、评估重要性水平、识别社会责任审计中的特殊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从而尽可能地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应贯穿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始终。

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不仅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在组建审计小组时,要注意人员知识结构,增强审计岗位分工的合理性。第二,审计人员要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基本状况等,以便把握重点工作的方向,增强审计计划的针对性。第三,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价时,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职业谨慎。

其次,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发现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第一,要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及时进行登记处理,以防止资料丢失带来审计风险。第二,调查取证时,要对碰到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追踪审查,避免遗漏了重要证据,以求能对被审查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处理手段,并考虑所获取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以及充分性。

最后,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表最终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的最终工作结果。为了降低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其所审计的事项做出评价。第二,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意见应当经过审计项目小组集体讨论得出。第三,为更有效地把关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建立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分别由审计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职人员复核。

四、结语

社会责任审计具有复杂性和潜在性的特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从某一个因素的情况出发评估社会责任活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影响社会责任行为的各种风险因素作出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有规律可循的风险,还要特别关注潜在的审计风险,以提高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