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项目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09年和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举办了北京地区的“留住一桶水”项目。项目以社区水资源优化使用调研与实践为主体项目,通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大学社会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节水调查,发现社区、学校、家庭、农村等地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节水方案,并利用绿色基金加以实施,将节水的理念真正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通过学生的行动带动更多家庭和社区公众参与节水活动,提高社会公众节水意识,达到“带动家庭,推动社会”的效果,使社区真正受益。
2009年,北京地区共有30所中学参加(初中12所、高中18所)该项目,学校来自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2010年,除普通中学外,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大学也积极投身该项目,北京地区共有22所高校、17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42所普通中学(初中21所、高中21所)参加。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同期还举办了多场极具参与性、互动性的节水宣传活动,使节水的理念在校园和社区获得更广泛的宣传。
二、“留住一桶水”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留住一桶水”项目的组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利用既定的政策与相关教育规划,提出项目推进的要求,并责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开展项目实践的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活动设计、项目实施、指南等资源的开发、项目组织实施与实践指导等。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部门,中心组织人力编写了《学生活动手册》和《教师指导手册》,将项目实施与学校的课程有机结合,对学校和教师开展了系列培训,并对学校项目的实施进程进行督促和管理,确保了参与项目的学校能够如期和高质量地完成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
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作为民间团体,将项目引入教育领域,在项目中承担环境教育方面的领导和经费管理工作,对各参与单位的工作进行协调,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北京环保基金会组建了由在京国家和北京市属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关单位、部门、非政府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的“绿色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为“留住一桶水”项目输出了技术指导力量。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负责设定“留住一桶水”项目年度活动目标与相关要求,提供一定的支持经费,做好项目进展资料收集与媒体传播,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使项目更具影响力。
学校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主动寻求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活动成果,为社区节水做出了贡献。
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来自水利系统、教育系统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并聘请了教育方面的专家和节水技术方面的专家,形成了专家组,联合对学校活动的开展随时进行指导。
图1 项目组织模式
2. “留住一桶水”项目的实施
(1)教师能力建设
首先,对参与项目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前期培训,使之系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节约用水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带领和辅导学生在社区开展节水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其次,根据学校初步设计的研究内容情况,举办了面对全体项目学校的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组织学校交流设计成功经验,为各项目学校具体实施项目提供必要的指导。
(2)制定社区水资源优化使用方案
项目组组织学校参加申报方案答辩会。答辩会上,学校需分别向专家陈述学校项目策划方案,并与专家就学校项目策划方案进行问答与交流,得到专家的反馈意见。同时,项目组也可以了解并监控各项目学校的项目进展情况,使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得以解决,保证了学校在项目策划过程中少走弯路,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3)提交社区水资源优化使用方案
学生社区节水绿之队(简称“绿之队”)设计的社区水资源优化使用方案需经相关专家初步评审,继而参加方案答辩会。项目组根据学校的答辩情况与专家合议结果,评审出各项目学校的“留住一桶水”绿色基金额度,并发放资金,用于实施节水方案。
(4)指导获资助节水方案的有效实施与项目实施评估
(5)成果的传播推广
项目组组织了以“留住一桶水”为主题的中英双语演讲比赛,部分学生还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并向与会的中外代表展示了其设计的节水方案及成效。除此以外,项目组还将汇集两年来的项目优秀成果,正式出版《“留住一桶水”优秀案例选编》一书。
三、“留住一桶水”项目的创新实践成果
1.促进家庭节水的实践
参与2009~2010年“留住一桶水”项目的部分学校绿之队的学生,依据项目要求在寻求社区节水问题的过程中,从居民生活入手,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家庭节水问题的方案。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原北京市处中学)“节水使者”绿之队设计的“洗脸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绿之队设计的“无动力洗脸洗衣水冲厕装置”,北京北达资源中学绿之队设计的“有动力洗手池水回收冲厕装置”,从家庭洗漱池用水找出了节水的空间。
再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绿之队关注的“热水器初放冷水回收利用装置”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绿之队关注的“洗浴水自动冲厕装置”的设计,针对家庭洗澡水再利用问题提出节水设计方案。
2.促进社区节水的实践
学生通过一系列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精心设计出多个科学可行的方案,较为成功地解决了社区节水的问题。
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碧石”绿之队的学生发现旧式马桶节水每次冲厕用水量大,节水空间也比较大,而且社区中有不少家庭使用旧式马桶,于是他们决定对社区中旧式马桶进行改造。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八角南路、北路、中里、南里四个社区开展调研,了解旧式马桶的使用情况,然后根据调研结果,为使用旧式马桶的家庭安装了旧式马桶节水器。
再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清草”绿之队的学生们关注到社区中绿地灌溉的问题。他们设计的节水方案是在该绿地已有的微管设备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改进装置,变原来的人工控制为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控制绿地灌溉的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先前的仅靠人的感觉判断而产生的误差,真正做到按需灌溉,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除此以外,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北京市知春里中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也提出了多个优秀社区节水解决方案。
3.促进农村节水的实践
“留住一桶水”项目包括一些郊区县学校,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用水条件与北京市区有很大差别。他们针对农村用水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适合农村地区的节水方案。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学“惜源”绿之队学生通过推广节水器具,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绿之队的学生从自身、自家做起,改变用水习惯,提倡重复用水,安装节水龙头等,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农户。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中学“庞博”绿之队的学生深入农户协助安装自己研制的太阳能热水器防溢水报警装置,防止充水过程中的溢流损失。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学“绿水天使”绿之队的学生协助农户安装房檐雨水收集储存装置,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清洗地面、浇菜。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山区坡地集雨水窖项目”绿之队的学生则通过在山区坡地建设集雨池这一简易集雨示范工程,使更多的人认识雨水利用水利设施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山区面貌上的价值,并促使这项技术能够在怀柔山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留住一桶水”节水实践行动,促进了农村地区的节水工作,使农民节水意识得到提高,实施区域内的农户受益。
4.促进学校节水的实践
由于学校节水问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也便于指导教师组织和学生实施操作。因此,很多“绿之队”都将开展节水调研与实施节水方案的地点选择在校园,并结合调研中发现的水资源使用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
针对教学楼盥洗室清洁用水使用中的问题,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附属学校“水精灵”绿之队设计了教学楼洗手用水再利用装置,收集教学楼内日常洗手用水,用于墩布的初步涮洗。针对教学楼卫生间清洁用水使用中的问题,北京市苹果园中学“苹果绿”绿之队设计了回收清洗用水冲厕装置,收集洗手、清洗抹布、冲洗拖把等卫生清洗用水用于冲厕。
针对实验室实验用水使用中的问题,北京卫生学校“北卫”绿之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针对绝大部分实验室对于排出的冷凝水未加合理利用的现状,设计出了冷凝管水循环利用装置,将冷凝水进行收集,并在合理降温后循环利用。
针对宿舍楼生活用水中的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点滴汇”绿之队在调研中发现了小巧实用的减压限流阀节水效果较好,因此设计了减压限流阀节约用水的方案,并在校园推广。
除此以外,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等,分别针对食堂用水、学校浴室用水、校园绿地用水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节水设计。
5.节水龙头设计和环保创意实验案例
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水龙头用水的浪费问题,并将关注点瞄准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提高水龙头节水效能方面下工夫,开发出多种各具特色的装置。其中有一些在校园的公用洗手池上推广使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节水效果。这些节水装置在进一步完善后,可以达到专利产品的水平,具有很好的社会推广前景。
例如,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人和” 绿之队设计在水龙头外面加上一个限制30°角开度的装置,限制水流。值得一提的是,该设计制作方法简单,节水效果明显,北京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已将其在全市推广。
此外,北京物资学院“Dry ice”绿之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干冰代替水冰制冷保温箱的制作;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菖蒲小组”绿之队在通州区北运河管理处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本土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效果观测项目,为有关河道管理单位提供了能够应用于实际的本土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观测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留住一桶水”项目的经验与反思
该项目吸引了北京市百余所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在绿色基金的支持下,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节水方案,并付诸实践,真正开展了节水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为北京市节水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留住一桶水”项目在探索深化课程改革,培养符合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项目实施过程利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大学社会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节水调查实践活动,关注生活中水资源利用的实际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尝试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整个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动手与自主学习的技能、合作与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形成了自我设计与自我解决社区节水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2.“留住一桶水”项目探索了跨领域、跨部门合作的成功经验
图2 项目实施的多方合作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调研;建筑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urvey
JIANG LeiXU YuanyuanWU Yunjia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altural Univ. ,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urvey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is teaching practice is a cooperation between students of architecture fro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 and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nology, and led by teachers of SCAU.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ries to look for a method of college cooperation and carr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ing on practice.
Key words: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Survey;Architectural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前言
建筑学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离不开学界和业界的信息交流。建筑学科的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决定了建筑教育要同社会需求接轨,而实践教学是建筑学教育一种有效的方式[1]。建筑调研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其独立性和从属性。独立性在于它有独立的理论指导及工作内容,在建筑实践中自成系统。从属性在于它的工作内容通常服务于一个主体项目,一般为项目的前期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建筑系建筑调研相关课程有:低年级的小建筑测绘,中年级的历史建筑调研与测绘,高年级的建筑专题调研。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调研内容,研究深度和研究对象都有所侧重。
2工程实践
历史建筑调研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极广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有建筑单体调研和建筑群调研。可在以下工程中应用:1保护规划项目,对建筑群性质进行评定分析,如年代、层高、历史价值等;2文物单位修缮,对修缮对象进行现状资料收集,包括建筑尺寸、建造技术及工艺、历史修建痕迹等。3旧建筑改造利用,包括外观改造和内部使用功能改造等。前两类项目主要是政府行为,程序严谨,原则鲜明。第三类项目现阶段特别多,很多都是企业及个人行为,法律对这类建筑的制约跟普通建设一样,项目的存在形式很多样化。
这三类项目有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现场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有一定的重复性。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在校生,经过稍稍培训即可承担工作;具备画图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能适合户外作业。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将实际项目中的建筑调研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课堂教学知识。
笔者曾参与的两个项目,“中山黄圃镇历史文化名镇规划”和“中山南朗镇茶东村环境整治规划与及景观设计”等工程。“黄圃项目”属于第一类工程调研,主要是前期调研工作,对古镇里建筑状况进行记录,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由于一些传统建筑比较精细,测绘有一定的难度;“南朗项目”是第三类项目调研,主要是民房外观改造为主,先进行立面测绘,然后进行改造方案设计,直至施工图设计。“南朗项目”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从易到难,需要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实际工程。这两个项目,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而且时间充裕,较适合用于实践教学。
3实践规则
此次调研实践面向建筑学中高年纪学生,并采取两校联合的形式。最后组织了华农大三学生16位,华工大四学生及研究生共11人一起参与,让高年纪的华工学生带动低年纪的华农学生,促进两校交流,并能保证实际项目工程质量。在组队时,保证男女混合,两校学生交叉。“黄圃项目”以华工大四学生为主,带着五位华农学生。“南朗项目”以华农学生为主,加入三位华工研究生。工作安排主要分为三步骤:
3•1前期培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调研方法。强调建筑观察的重要性,画图在先,测量在后。
3•2现场指导。分组安排工作,并根据各组完成进度及时调整调研任务。控制好学生调研步骤,保证画完图再测绘,比如建筑单体,画完所有平立面后再测绘。画图是一个有效的建筑观察,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性。测量草图,要求徒手钢笔线条,分不同颜色,如图样用黑色,尺寸用红色,文字用蓝色等。
3•3后期制图。电脑制图前,可以统一制图规范,比如图框、图签、标注等,可以发样图给学生参考。统一一些构造画法,比如屋面构造层、屋面瓦面等,这些都是调研不易看透,不易表达,同一时期地方做法一样,可以给学生样图作参考。整个制图过程要有足够的辅导,保证出图质量。
4实践过程
由于华农学生首次接触实际工程,虽然认真,兴致很高,但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南朗项目”的学生在现场测绘时,难于着手,无正确调研过程,甚至出现返工。指导后,学生现学现用,进步很快。“黄圃项目”,以有实践经验的华工学生为主,现场工作比较顺利。过程中,老师特意让两校学生交换工作内容,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现场调研时间一共5天,期间多次跟甲方反馈项目调研情况,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所没有的。
回到学校,进入制图阶段。首先制定严格的工作计划,看图时间、深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这让学生感到不少压力。辅导的深度和频率都比课堂教学严格,老师也不能厚此薄彼,对每个学生都不可忽视,保证成果能满足项目要求。
工程大概持续两三个月,整个过程学生能遵守纪律,初步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与社会接轨。特别是“南朗项目”,由于民房改造要到施工图深度,故学生要考虑的东西更多。课堂学习时,学生多数只偏重建筑的造型艺术,对建筑细部研究较少,对建筑构造与技术、经济性等就更少。这次实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我国建筑专业评估要求一致,即建筑设计与生产实践结合、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结合[2]。
5总结
我国以往建筑教学对个性特色、人文美学属性等强调较多,而基于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建筑法规、结构安全、环境控制和实际可建造性等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薄弱[3]。这些内容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靠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以完备。保持与业界联系的做法有利于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职业教育和专业研究的平衡,是值得鼓励的方向[4]。在生产实践的真实背景下,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起来。建筑教育应积极利用生产实践,提高学生对建筑业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的爱好,诱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注:本文为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支助,序号JG12057)
参考文献:
[1] 陈颖,刘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建筑教育的实践教学.华中建筑,2007(12):11-13.
[2] 叶荣贵. 建筑教育要倍加重视生产实践与建筑技术.建筑学报,1999(5):43-45.
[3] 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建筑学报,2004(2):5-6.
[4] 仲德崑.走向多元化与系统的中国当代建筑教育.时代建筑,2007(3期):5-6.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姓名: 姜 磊
性别: 男
籍贯:浙江舟山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
学位: 硕士
1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未来3-5年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5.2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的建议 以上各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知识和能力领域的教学实现。根据调研结果,建议教学重点如表1所示。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对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调研,结合大量的实证性调研信息进行科学系统地量化分析与比较,了解学生就业现状,找出毕业生就业“瓶颈”的缘由,探究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发展目标,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初步分析,湖南省在册的建筑类相关设计院、所有近200家,设计工作室实体1000多个,按每年每实体需1至2名建筑类设计人才计算,每年有近2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开发区、房地产公司600多家,建筑、规划、园林规划管理、策划设计、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需要0.5至1名相关技术人员,每年也有不少于450个就业岗位需求。而目前湖南省建筑设计类教育每年仅能提供800至1000人,包括近50%的五年制本科教育研究性毕业生,其中的30%至40%毕业生流向东南和华南沿海发达城市,因此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调查统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实证性研究,提出构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新模式,构建高职专业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框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问题,俨然成为每一个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实证性调研分析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企业及就业现状地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电话、网络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倾听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动向,与近几年毕业生进行沟通和交谈,发放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封闭性调查问卷150份。其中调研了27家录用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毕业两年以上的高职毕业生45名、经历半年顶岗实习的高职准毕业生91名、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及专家43位,收回反馈调查问卷145份,了解行业企业未来3年专业人才需求、职业方向,深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人才招聘渠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本院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校专业技能掌握水平与实践工作中专业技能的运用等情况,反馈信息的真实有效率达到了98%。
第一,建筑设计企业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调研分析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面向问题;二是人才供需可行性分析[1]。由于企业规模、地域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建筑设计企业岗位分工更趋于细化,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同时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的发挥运用。企业提出需求的岗位主要是建筑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助理建筑师、建筑协同设计员、后期图像制作员,还有少部分中小型企业要求岗位为建筑方案创作师(这对应届毕业生而言,要求较高)。以专业技术设计为主要工作任务的大专学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占到岗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相应职业岗位——建筑师助理也占到总岗位数的31%。可见,建筑设计企业一线技术员级建筑师助理岗位需求量较大。通过专业调研,大多数企业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层次,知识应当全面,理论基础扎实,一专多能,要可以适应多个基层岗位的工作,同时,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首先,参与调研本专业毕业生的60%集中分布在湖南省,省内的毕业生较多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湘中经济远强于省内其他区域;其次34%的毕业生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发达城市广州、深圳、上海、珠海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专业信息量较大,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视野开阔,就业机会较多;其次,参与调研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建筑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助理建筑师、建筑师和项目负责人五类。参与调研有85%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以从事建筑师助理岗位为主。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从事建筑师助理工作随毕业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递减,取而代之的是毕业二年后从事专业施工图设计师、建筑师助理岗位,其比例占到40%。当毕业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作用,有20%左右的毕业生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当中从事独立创作的建筑师和项目负责岗位工作。专业调研成果显示,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日益多元化,虽然有学历和工作经历方面的要求,相比之下很多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发挥,同时强调个人品德、工作态度、言行习惯、合作意识等个性因素。
第三,有将近80%左右的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中主要完成居住小区规划及住宅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工作,30%以上能参与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20%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专业能力磨练能独立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在与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在学校担任学生会或班干部职务的学生,由于领导组织、沟通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企业中有效地发挥这一素质特长,有7%的毕业生承担项目负责人的重任。
第四,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薪金与其从事的岗位及其相应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学生刚毕业多从事建筑师助理岗位,其薪金多为1000—2000元/月左右。毕业三至四年的学生多以从事施工图设计师和助理建筑师岗位,其薪金一般由底薪和任务提成两方面组成,每月平均3000—6000元。
第五,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岗位胜任能力的自我评价比较乐观。85%以上毕业生认为自己抗挫能力较强;近73%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90%左右的毕业生在岗位中表现出较好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并有较强的成就欲;66%的毕业生比较注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资源比较广泛;39%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领导管理能力,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与他们从事助理建筑师、项目负责等岗位任务有很大的关系。
第六,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发挥的自我评价反馈,基本真实有效地反映了学生在职工作状态、专业能力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专业基础技术能力自我评价当中87%以上的毕业生已经熟练掌握专业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90%以上的毕业生具备了专业基础理解分析能力,40%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对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自我评价中近50%的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任务;39%的毕业生具备辅助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任务,34%的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或施工图设计;27%的毕业生具备独立完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建筑节能设计的毕业生比例也达到了20%。在调研过程中,也有毕业生普遍反映自己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清晰,希望学校能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加强实训教学的愿望比较突出。
第七,被调查企业单位对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印象是: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也不够,工作中有明显浮躁情绪,急于求成。其次,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欠佳,缺乏与同事的协调沟通,专业配合度不够,不会和客户沟通。三是敬业精神不足,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时间观念不强。四是对企业忠诚度不够,没有在同一个单位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自我的信念,对工作待遇过于看重。可见,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职业态度培养的需求主要是:能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良好、爱岗敬业、从基层干起的意识以及对企业良好的忠诚度。
三、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第一,明确企业人才素质需求,构建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通过实证调研,准确分析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相关行业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及市场需求、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确定以零距离对接建筑设计市场中的住宅建筑师职业岗位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细化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对接包括建筑前期策划及调研、建筑方案及初步技术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技术指导等职业分工岗位,探索和重构相应“1+1+1分段渐进”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以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对接相应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共建为基础加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自主创新。软件建设方面上积极寻求建筑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发挥企业一线专家在专业建设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硬件建设方面根据学院实训基地“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建设模式,积极引进企业产品和技术人员,使工学结合校内化。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场地设施条件为模本,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推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项目工作室及教学方式的工学项目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评价学生,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建筑设计职业岗位为导向,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基于其职业工作岗位过程,进一步合理细化就业工作岗位任务要求,针对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前期策划及调研——方案设计及表达——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指导的工作流程知识来建构专业学习领域,遵循渐进中认识——熟练中渐进——熟练中拓展的职业规律来调整专业学习进度,达到零距离对接岗位任务目的。
第三,加强专业团队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了专业师资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向与要求。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以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精细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系统双证书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小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负责组织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标准与技能测试制定、项目教学案例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学效果考核评价、课程资源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结合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全方位的教师业绩评价制度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对教师培训、教学及课程建设、教科研情况、个人知识与能力等要素进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聘任制挂钩,以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有利于教师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
第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适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实训、实验基地创建“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3]。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由“研究+生产+教学”三大块构成,校内学习型实训基地的设计基于开放式办学理念,采取校企“共建、共用、共管”模式,形成精心规划、过程监控、自我改进、总结提高的良性管理局面。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是从建筑设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剖析及毕业生专业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及其成果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建设类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解析,综合专业岗位群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探求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最终提出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强化职业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银领工程系列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9
[2]朱向军.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98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学,城市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设计师能够始终以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思考设计对象,能够从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绿色生态等角度切实地去应对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具体问题,城市设计是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重要纽带。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至今,在指导中西方城市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特色营造、传统风貌保护、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区场所空间营造等方面[1]。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城市设计概论(理论课)、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实践课)两门主要课程以及城市设计相关专题。目前的城市设计教育延续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学生较为注重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注意力和着重点大多落在建筑空间及形态组合的“创新”上,而相对忽略甚至无视周边城市环境、居民风俗习惯及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实践活动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设计实践层面而言,主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等;2)详细规划层面的地段级城市设计、街区级城市设计、旧城有机更新等;3)具体建造层面的城市小品、广场、公园景观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等。当前,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设计项目,加强设计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环境、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充分理解城市、建筑与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议题[2]。
1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城市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全国各城市不断涌现,其与周边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不相协调也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关注,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因此,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忽视宏观的城市环境,而沉迷于建筑单体的创作。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城市思维”的培养,而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设计”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传统的培养模式势必随着设计实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培养基于城市思维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建筑设计实践尤为关键[2]。
2城市设计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实践中被人诟病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专业教育的误区及对人才培养的片面甚至错误导向责任无法推卸。当前建筑学本科培养模式中,建筑设计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是按照项目类型难易程度逐步深入的,而城市设计相关课程往往在高年级独立设置。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课题也独立设置,缺少必要的联系,而从细部入手的惯性建筑思维已经相对定型,使高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或接受近似“变革”城市设计思维,也较难充分了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由于不能充分认识或接受从“城市思维”来指导建筑设计的新设计手法,从而其从复杂城市环境入手来分析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导致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建筑较“自我”,成果说服力不强[3]。目前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原理讲授为主,结合教授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具体实践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强调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对案例的分析往往更加注重平面分析层面,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教条的学习案例,只注重案例形式学习,而对案例内涵挖掘不够,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往往就容易忽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公众的参与,导致片面的案例学习;此外,许多学生过分强调“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对基础资料的调研分析,造成创意和理念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4]。为此,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完成好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作品,对今后培养优秀的城镇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3基于实践教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结合设计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实践控制要求
我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安排在大四年级,《城市设计概论》开设在先,《城市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在后。而在课程实际教授过程当中,学生较为教条的理解课本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的都是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形态设计,这就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常常忽视,缺少对地块周边区域乃至是更大层面的认识,缺乏对城市设计实施策略的深入了解,对实践项目的推进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层面过分注重设计概念,而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可操作性的考虑,最后设计变成墙上的一张“蓝图”。因此,在城市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显得尤为必要,如实地踏勘调研阶段加强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搜集项目基地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地域特色等资料。与此同时,在现状调研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设计与管理工作的流程[3]。
3.2结合设计项目推进过程,着重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城市设计项目的推进过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搜集、问卷调研、方案生成及成果交付等,同时也包括贯穿设计乃至实施全过程中的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过程。城市设计成果不仅是规划设计师个人设计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包括了与委托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等进行多次讨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是规划设计师解释、坚持甚至让步的结果[5]。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自如的面对各方的质疑,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注重现状调研环节的训练。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前期阶段,专门安排了综合调研作业,调研的对象就选择在设计地块,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做PPT汇报交流。由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安排3周~4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基本的调研方法、手段,并鼓励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同时,学生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形形的人,这对其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大有益处,并直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对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其二,在设计过程中,分阶段设置多种形式的汇报答辩。在《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分为现状调研阶段、一轮草图阶段、二轮草图阶段、正式成果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均安排一次公开的答辩,其他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作为甲方、行政主管部门、专家以及公众等,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尖锐的问题,在与答辩人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学生们不但很好地训练了思辨及表达能力,还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6]。
3.3结合设计项目利益协调过程,注重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利益相关方综合协调的过程,各方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甚至风俗习惯也各异,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话语权得到关注。社会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在于多姿多彩文化及风俗恰当融合。而城市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其协调及决策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协调及决策能力,我们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尤为注意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搜集整理实践项目中的中标及陪标方案,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提交简要的专题研究报告并进行简要汇报,点评过程别强调“参考答案”观念:即设计方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蓝图,更谈不上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结合不同立场,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其合理与否。要使一个设计成为“优秀设计”,就必须综合各方观点,协调各方的矛盾甚至冲突,并综合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明白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利益协调过程,逐步培养其协调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及行动准备[6]。
4结语
城市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部分地区城市缺乏特色、建筑求新求怪的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课程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出了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的部分思考及教学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结合各高校城市设计课程成功的经验加以整合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汤慧,宁启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9):226-227.
[2]王引,袁方.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J].城市规划,2014(1):69-71.
[3]雷捷.结合实践、强化特色———《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64-66.
[4]李昊,裴钊,鲁旭,等.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5]肖哲涛,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12(11):179-182.
湖北省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所采用的绿建技术要适应本地区的气候与地理特点。在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我们选取了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作为分析样本,并分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达标项分析得知,在居住建筑方面,住区周边设施、绿化、雨水利用、施工中使用预拌混凝土、居住空间视野、设备管道设置便于维修改造等已经基本融入到了绿色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在公共建筑方面,建筑周边绿化、外窗气密性、非传统水源利用、预拌混凝土、无障碍设计、设备管道设置便于维修改造等在设计初期均会有所规划。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般多采用技术成熟、已实施的绿色技术。不同的项目定位,直接关系着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一般来说,绿色建筑的星级越高,采用的绿色技术越多,成本也就越高。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实施绿色技术所产生的成本比例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图2是以节能作为项目的主导定位,节能与能源利用是该类型绿色建筑的核心,成本主要集中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所占比例高达64%。图3是技术探索型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从单一的以节能为导向的建筑,转变为将其他绿色建筑技术广泛应用到建筑之中。这体现了设计者对绿色建筑概念的深刻理解,整体建筑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
2绿色建筑技术实际落实情况
为了调查常用绿色建筑技术使用的情况,根据各绿建项目进度情况,挑选了已实际进入运营阶段的项目作为调研对象,并按照公建和居建分别展开了实地调研。由图4可以看出,调研的11个项目对于常用绿色建筑技术基本都有所采用。但建筑外遮阳技术在居住建筑的采用率为零,这也是和实际情况相符的。武汉地区的居住建筑一般不采用遮阳系统或者推荐住户自行采用。而建筑遮阳系统是绿色建筑中较为重要的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表明,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是通过墙体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的30倍以上,而如果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通过的热量将明显减少,大约占原通过量的1/3,可见适当的遮阳设计对减少太阳辐射是十分有效的。由于武汉全年日照时间较长,日照强度较大,同时,建筑遮阳技术实施难度较小,成本较低,便于实施,因此很适合在武汉及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和使用。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及室内CO2监控系统一般在居住建筑中少有应用,通常在公共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主要采取的形式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综合上述分析,建筑外遮阳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适合在湖北省大力发展的绿色技术。2013年武汉市城建委出台了《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规定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上部应统一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比例应达30%以上。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选择一种使用。该项规定的推出,为武汉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3结语
1.基于专业认识实习的建筑材料参观认识。
由于我院《建筑材料》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很多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处于懵懂状态,对建筑材料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课程之前,都将“混凝土”和“砂浆”都称为“水泥”,而事实上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是三种不同的材料,技术性质及其应用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本门课程的堂课教学工作,将建筑材料参观认识环节融入专业认识实习,即建筑类专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和校园建筑物时,除给学生讲解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设备、施工组织及工程管理等内容外,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有关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工程中因材料问题常见的各种弊病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工程实际案例切入理论教学。
以施工现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各种想法和期待时,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导入新课,再回到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例如,讲解水泥的保管时,给出水泥不同程度受潮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思考水泥受潮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再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了解水泥在保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混凝土和易性时,给出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流沙现象的图片或相关施工视频,先让学生思考问题所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并引入混凝土和易性主要表现在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及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让学生对混凝土和易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介绍事故案例并辅以正确做法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3.建材市场调研。
《建筑材料》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它内容庞杂且理论实践性较强,可以说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建材市场调研专周,旨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为实践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1)建材市场调研内容。
建材市场调研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化教学来实施,按班级分组进行,6~8人一组,每组需完成两个项目任务,具体如下:①项目任务一: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要求学生一周内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规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材料的特点、性能、价格、品牌与用途等进行描述,并最终以调研报告和PPT的形式呈现;②项目任务二: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给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各材料的特点、价格、用途等进行描述,最后以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并用PPT在全班展示。
(2)考核办法。
建材市场调研成绩包括过程考核、调研报告和成果汇报三项,分值比例分别为30%、40%、30%。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为每天晚上指导教师晚点到对学生当天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调研报告主要为调研任务及总结完成情况;成果汇报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调查过程、形成成果、主要感受等制作PPT,汇报时间控制在6~10分钟内,根据每组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现场打分。
4.开展实验教学。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材料的检测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取样后交送专门检测机构。因此,学生要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能在现场正确对材料进行取样的能力,还要具备对检测机构送来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故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不能盲目,要注重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并学以致用。目前我院开设的建筑材料实验项目有水泥性能检验、混凝土性能检验、砂浆性能检验、骨料性能检验及钢筋力学性能检验。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激励每位学生积极自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二、结语
该项研究在圣地亚哥大学Burnham-Moores房地产中心学术主任兼教授诺姆・米勒(NormMiller)博士的督导下,由世邦魏理仕可持续性发展部董事大卫・波格(David Pogue)先生和美国区研究部董事Ray Wong先生协作展开。该报告的初步研究发现已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凤凰城召开的绿色建筑年度大会上公布,全文将于2010年2月中旬后发表。
这项调研走访了全美10个市场中由世邦魏理仕管理的154个建筑楼宇,总面积达5,160万平方英尺,租户达3,000人。该调研把绿色建筑定义为获得各级能源与环境建筑认证(LEED)的建筑或带有美国环保署(EPA)“能源之星”标志的建筑。调研分组中所有带“能源之星”标志的建筑均为2008年以后获得的此项标志。调研中的大多数建筑还采用了其他可持续性发展措施,比如回收再利用、绿色清洁和节约用水。
研究发现,在绿色建筑中工作的租户生产力更高,此结果依据两个衡量指标,即租户的平均病假天数和自行上报的生产力变化率。受访者报告称,与以前的非绿色办公室相比,在绿色办公室里工作,一年的病假天数平均减少了2.88天,而且大约55%的受访者指出其生产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基于绿色办公室用户的平均工资、人均占用办公空间250平方英尺(约合23,26平方米)以及一年工作250天这三项数据来计算,减少的病假天数可折合成约每平方英尺5美元(约合每平方米367.1元人民币),生产力的提高可折合成每平方英尺20美元(约合每平方米1,468.39元人民币)。
该项调研还发现,与市场上其他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空置率降低了3.5%,租金则提高了13%。18%的租户愿意为绿色办公空间支付更多的租金,同时租户相信健康的室内环境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可提高员工保留率(61%)和客户印象(70%)。此外,71%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租赁条款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据调研显示,“能源之星”级别每提升1点,其用电率将减少0.8―1.0%,采用独立温控装置也将实现21%的节能降耗。这些发现与其他有关课题的调研不谋而合,由此可以断言,带有“能源之星”标志、获得LEED认证及通过其他可持续性发展项目认证的建筑将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1基本现状
在2010—2013年,笔者多次参与了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实地调研工作。在对我国四大地区、全国22个城市的多次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1)抗震安全。
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使用损耗、混凝土徐变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建筑本身结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大幅提高与不同建筑功能对应不同的抗震要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部分闲置旧工业建筑抗震能力已不满足现有抗震规范的要求。
2)防火安全。
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化起步较晚,系统的防火设计要求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既有旧工业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60—80年代,在设计上存在着由于系统规范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因线路老化而出现了防火问题,部分砖木结构的旧工业建筑其防火问题尤为突出。
3)低碳节能。
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均属高能耗建筑。工业建筑由于功能需求,大部分墙体隔热保温效果较差;同时,厂房为保证采光,通常选择尺寸较大的门窗洞口,窗墙比的增大亦降低了其保温隔热效果;厂房空间体量大、层高较高,重型工业厂房层高大多在10m以上,导致了较差的控温效果;其屋顶结构和天窗设置亦对保温性能起着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4)使用功能限制。
原设计年代久远及功能改变造成建筑设计的不足,缺少电梯、卫生间等设施;周边配套设施不足,如周边交通、停车场所的设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功能。
5)使用舒适度不足。
部分建筑通风、采光、室内空间布局、建筑环境较差,使用时无法达到良好的舒适性。
6)改造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手段、评价标准不健全,对改造过程缺乏引导性,改造效果良莠不齐。
在1997—2006年,发达国家就相继开发了适应本国特点的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自1996年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以来,我国建设部门就致力于提升建筑的低碳性和使用舒适性,相继颁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378—2006等,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新建居住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进行评价,缺少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相关项目的绿色评价体系。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10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建筑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形势与绿色建筑要求的一致性,旧工业建筑改造时需要对其功能、舒适度、环保、健康度进行提高。主要针对旧工业建筑抗震加固、耐久性、功能适应、生态化等方面进行改造。
1.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的特点
通过对实地调研、考察典型项目的特点及改造使用时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以制定适合我国特色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可对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项目特点进行总结。
1)建筑已存在,选址等不宜作为评价指标参与评价。
2)因为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且工业建筑在正常使用期内往往承受较大的动荷载,所以在改造前进行结构检测十分重要。通过检测结构的强度和材料的耐久性,考察其与现行建设标准的达标程度,作为改造模式、改造规模等的决策依据。
3)因为原工业产业对环境通常有一定影响,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例如:冶炼车间的酸洗池就会对周边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环境监测检查并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保证有适宜的地温、清洁纯净的地下水。
4)强调原有结构、材料、设备、管线及基础设施的利用。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是节约材料、提高环保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原有资源的利用率是评价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绿色性的重要指标。
5)改造模式作为影响其改造规模、经济效益、使用效果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6)应尽量避免建筑立面在结构及材料上的大幅改造。一般改造时建筑外壳体量改变较小,进而对建筑周边的热环境、风环境、日照影响等物理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对周边居民生活从心理适应性上的影响亦不十分显著。
7)从绿色建筑评价的角度上看,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与一般新建建筑项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开发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施工和运营中,应与新建项目有着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8)受原结构影响大,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兼容性直接影响改造后建筑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和经济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原建筑的结构形式、装饰构件等固件对新功能适应的兼容性,以期最大程度地结合和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原建筑的各性能。
9)改造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环保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再生。如平屋顶厂房在进行屋面改造时可以利用植被进行屋面绿化,在提高建筑绿化率的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有效地遏制太阳辐射及高温对屋面的不利影响。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滞留可吸入颗粒物并净化空气,达到降低建筑温度、节约能源、净化城市水源、美化环境和提高城市蓄、排水能力的作用。在确立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时,应根据相关项目的一般特点进行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及调研总结进行使用指标的汇总,对海选出的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研法进行其重要性得分的确定,进而根据分值及离散度对指标进行筛选。
2.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标的选取
根据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规范、国外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生态建筑等)评价标准、书籍文献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书籍文献中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对我国22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出切实影响改造项目开发、改造、使用过程的主要因素,海选出指标项目。并根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独立性、系统性、可行性这六大原则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初步的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
2.2指标的筛选
针对指标制作关于指标重要程度的调查问卷,要求相关领域专家根据问卷中指标解释,结合指标的筛选原则对各待选指标进行评分。专家选择时应注意其专业性及各领域分布的全面性,拟在规划局、经信委、各地规划设计院相关设计人员、有绿色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高校内从事旧工业建筑研究人员、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人员中进行选择。为保证评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在评分时不要求专家对所有指标进行打分,而只就自己熟悉领域进行评分,不熟悉指标重要性评分为。评分采用的是0~5分制。
3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投标报价;作用分析
投标报价作为建筑项目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是指投标人根据招标公告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再根据业主的现实需求,并综合工程建设的作业方案,从而编制出一系列有关在建设项目期间所需总费用的一类经济性文件。报价已经成为建筑项目预算过程中的关键指导参数,同时也成为投标公司投标的重要依据。此时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成为投标报价的核心保障。
1建筑工程预算概述
建筑工程预算就是在工程建设期间,相关预算工作者对工程材料、施工规模、机械装置等方面的费用支出进行科学化计算,由此进一步分析所在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建设这一项目的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在本质上就是对建筑项目施工图纸、现实状况以及施工成本进行预算,从而将其作为引导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的重要凭证。如今,逐步优化建筑项目预算,有助于提升投标公司的实际中标率。在编撰建筑项目预算方案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遵循与价分离的基本准则,采取量化编制的手段,这在简化项目环节、提升建筑项目预算精准性及有效性的同时,有助于后续开展相应的项目统计工作。在编制建筑项目预算期间,务必做到如下几点:①完成好前期准备工作。仔细采集并整合多方面信息包括建筑工程勘察文件、地形测量文件、工程设计图纸、标准图集等,务必仔细完成好前期调研工作,这样才能设计出可行的工程方案。②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工程图纸,特别是总平面设计图,工作人员要确保心中有数,科学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错计等不良问题。③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灵活采用计算机实现整合各项费用预算的目标,缓解工作强度,确保原始数据输入的精准性,由此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2建筑工程预算在投标报价中的作用分析
2.1明确企业定额计价的投标形式
定额计价作为建筑项目预算中比较普遍的一类投标方式。相关的工作人员采取定额计价法明确项目造价,即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计价。依据统一工程划分和有关规范计算项目量,在明确工程量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明确工程费用及其利润,从而明确项目投标报价。值得注意的是,预算编制工作者参照工程图纸、设计预算状况,估算出施工周期中全部项目的工程量,此时应采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工程量。项目量核算是定额计价的重要依托,为此,编制人员一定要保证工程量核算的准确性。另外,在选择定额项目套价时,技术标一定要契合施工过程的相关要求,预算编制工作者应根据所需要的设备、模板的选择等确定项目定额。如果不能直接照搬定额、不能进行换算时,需要进行补充定额的编制。
2.2明确清单计价的投标形式
在建筑项目预算编制期间,清单计价是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模式。清单计价是建筑企业将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作为票证,而预算人员无须进行额外核算,仅须根据工程量清单套用耗费量定额或企业定额。在竞争逐渐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各个企业应该依据本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建设条件,尽可能采取低标价承包项目。利用清单计价切实呈现项目实物消耗及相关成本,这样可有效防止在招投标期间出现盲目压价、暗箱操作等不良活动。而清单计价有助于人们实施和把控建筑工程,提升投标报价的实用性,明晰承包两方的主体职责,通过招标方承担工程量偏差风险,投标方负责工程报价的实际风险。在建筑工程预算中采取清单计价的方法,还有助于促进企业定额编制,由此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2.3规范投标报价活动
随着我国招投标机制的逐步优化,建筑项目投标报价工作变得越来越严谨。但是,在建筑工程投标环节中依然还有诸多的隐患,诸如暗自勾结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滋生出诸多的“豆腐渣”项目,耗费了我国的社会资源。如今,建筑项目的投标报价渐渐演变成了预算工作者之间的竞争。预算人员报价编制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能力。建筑工程预算中提供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部分公司在实际投标期间采用非法手段,由此达到中标的目的。而采取工程量清单计价法,通过企业和市场行业明确定价,这就是询标。通过询标这一环节,有关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报价过程中的现存隐患,从而在即刻修正相关报价内容,剔除掉那些不可靠的报价、低标价条款,最终明确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3建筑工程预算在投标报价过程中的措施分析
3.1合理编制投标报价
首先,要灵活采取信息采集的手段,着重关注和选取准备进行的投标段。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大范围地采集有关信息,尤其要着重留意计划投标的区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入实地,对工程条件、难易水平、项目内容、供应、物流等方面展开调研,从而全面获取可靠的信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投标工作。其次,深入解析招标文件,将投标方案进行落地。一旦招标文件之后,相关负责人就要召集有关工作人员仔细研读相关标书,熟练掌握投标须知、技术标准和细分条目,从而选拔出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者来编制标书。不仅如此,还要依据前期调研和现场,全面掌握多方面信息,严谨合理地编制投标书,依据投标文件中的相关需求,具体落实施工预案。再次,仔细完成相关的调研工作。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熟悉招标方与参与投标的其他单位的实际状况。所以,在编制投标书前,还需要仔细调研,全面了解市场中的各个竞争对手,熟知其实力、投标水平及投标策略,如此一来,才能更加高效地明晰各自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之,只有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确定最为可靠的报价,编制出匹配度最高的投标策略,从而增加中标概率。最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多次核算工程量。实际上,考虑到部分建筑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所给出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很容易出现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不完备的情况,部分建筑工程还无法达到施工图纸招标的标准,部分由于清单编制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不足,导致清单内容重复计算或漏算,上述情况都会进一步影响建筑项目造价的精准程度。因此,一旦获取到工程量清单,那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仔细参照图纸或初步设计资料核算项目规模,防止在工程中标后,因为计算工程量的偏差或漏算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物质损耗。
3.2合理采取报价技巧
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在建筑工程预算期间,并非各个建筑工程都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在采取不平衡报价法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建筑工程项目总价没有上升,这就不会影响工程实际中标率,确保施工企业在工程结算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伴随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拓宽,施工强度也有所上升,所以,施工企业要在可控范围内逐步提升单价,或减少不可能出现的工程单价,由此给竞争对手加压,为中标后的二次经营创造有益的条件。其次,进行无利润算标。缺乏竞争优势的承包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在算标中不考虑利润去夺标。这种策略一般在以下情况中采用:①得标后,可将大部分工程分包给索价较低的分包商。②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先以低价获得首期工程,然后赢得机会创造第二期工程的竞争优势,并在后续实施中赚得利润。③长期没有在建的工程项目,如果再不得标则难以为继。因此,虽然工程无利可图,但只要能有一定的管理费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关键词:主题酒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创新能力
引 言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计涵盖民用建筑里的多种类型。建筑设计的对象从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都有涉及,旅馆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型。旅馆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旅馆建筑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要点并熟知相应的设计规范及社会法规,培养学生对此类建筑的艺术欣赏力和设计能力。
旅馆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旅馆建筑设计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初步掌握此类建筑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各类酒店建筑的特点和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分析的方法及解决较复杂地形条件的能力。采用评议和启发为主要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调研环节。通过课堂讲授、实地参观及调研、课堂辅导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处理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关系的能力和正确运用建筑尺度的概念,能从环境角度进行室内外整体的建筑空间设计。本次旅馆建筑设计教学引入主题酒店的概念,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调研实践并从主题酒店的角度鼓励建筑的个性表达和设计创新。
1 主题酒店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本次旅馆建筑设计的基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新益村和沿江村境内(青城山前山山门附近),西北面坐拥优美的人工湖,远处可以眺望青城山景观。项目用地面积50072m2,定位为四星级旅游度假酒店。主要功能包括会议培训、研发交流、会务展示和旅游度假,其中住宿部分包括140套特色客房和10套别墅客房。
尊重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入手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及景观资源等。旅馆建筑项目的地块呈L形,在建筑的朝向和布局的考虑上,充分利用地势,将公共区域布置于交通便捷的南部,酒店客房部则沿基地人工湖方向布置(图1)。由于青城山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客房部分的廊道置于半开敞状态,节约能耗的同时,取得与景观的呼应。成都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随着地形和景观条件,总平面也采用L形的布局,在引导主导风向更加多的接触建筑表面的同时,也减轻了部分客房为了追求景观西晒的程度,达到降温的效果(图2)。
调研基地的人文环境,从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建筑文化,礼节文化等方面入手。本次项目基地拥有丰富的文脉资源,既可远眺“青城天下幽”的道家发源地青城山,又地处因水治堰、因堰兴城的都江堰境内,对人文环境的调研分析自然也从这两个方面展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建筑设计影响深远,这在川西地区尤为明显。建筑布局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展开又不完全对称。院落虚空间的组合是川西建筑的灵魂,其与实体建筑的相辅相成造就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生机的人性化场所。本次旅馆建筑空间设计的重点也是庭院空间环境的设计。历史悠久的都江堰提供给基地的人文启示则更多表现为当地材料的运用和独特的建筑构造做法。青瓦白墙不仅反映川西地区质朴的审美观也是浅色墙面瞒住四川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的采光需求。当地传统建筑穿斗式木构架、不对称的坡屋顶形式、建筑立面山墙窗花等处理手法均给本次设计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图3)
主题酒店概念的引入进一步鼓励建筑的个性表达,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筑设计水平提高的动力。在充分调研分析项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建筑创作需要鲜明的主题风格来领导整个酒店的规划设计。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设计构思寻找本次旅馆建筑的设计主题,不同的主题意味着不同的出发点,也带来不同的建筑设计创新。图4是罗巍同学的设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用现代建筑语言演绎新的川西风格酒店。酒店的整体布局开敞自由,总体布局上以酒店大堂为核心,娱乐中心、宴会中心分布在酒店大堂两侧,客房区则沿着整个湖岸线,饱览湖光山色。大堂引导出一条空间主轴线,同时由娱乐中心、宴会中心构成一条空间副轴线,整个规划中体现出川西建筑轴线布局的空间特点。在建筑造型设计上,简化川西建筑坡屋顶的元素,单坡顶的运用和前坡短后坡长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在屋顶及山墙设计上采用退台式设计,平台上简洁的构架和女儿墙的坡屋檐相结合,将大面积的斜屋顶分隔成几个块面,显得虚实变化,错落有致。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白、灰两种色块和线条组合,用现代的手法及材料建造演绎川西建筑穿斗结构的特色。
图5是廖诗帅同学的设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山水意向的庭院式酒店。设计紧紧围绕庭院空间这一主题,首先利用建筑物的相对高大体量对开阔的人工湖面形成围而不隔的遮蔽。在建筑前部的公共区,考虑了与建筑后区的布局关系,设计了两个开敞程度不同的园林式庭院,且通过对景观节点的连接,使两个园林之间又有某种暗含的联系。开阔的人工湖大尺度景观与精巧的园林式庭院小尺度景观之间,通过运用建筑的局部架空、出入口的框景、不同体量之间空隙的对景等手法形成过渡。这样,不同层次的景观根据人们的不同路径,自由组合成不同的观赏节奏,增加其体验的趣味性。
2 结 语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综合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内部功能关系,建筑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矛盾的能力。在旅馆建筑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必然要看到目前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酒店行业的竞争逐渐从建设规模竞争转向文化品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酒店在竞争中亮出自己的文化名片。主题酒店以既定的主题来营造酒店的建筑形象和文化氛围向顾客展示酒店文化,使其在酒店文化品牌竞争中独树一帜。引入主题酒店概念的旅馆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取得良好效果,也说明每个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都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措施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found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concept is defined, and then put forward effectiv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entire proces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深入,建筑工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在向着扩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的这种变化,正体现着社会的进步。然而,在乐观地看待现实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一些工程没有有效开展施工,浪费社会资源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必须要清晰地界定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有效开展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的措施。现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如下。
一、对建筑施工全过程概念的界定
建筑施工全过程是指对某项工程或项目所开展建筑施工的全部流程。从狭义上看,建筑施工全过程就是建设施工过程,其步骤通常包括地基等基础建设、工程主体架构、建筑物平面施工、内部装修以及后期的室内管道设备的架设等。而从广义上看,建筑施工全过程除了包括建设施工过程外,还包括建设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建设施工的后续验收和维护工作。其中,建设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调研、施工原料的采买、工程资金的预算等,而建设施工的后续验收和维护工作则包括竣工验收、工程审计及后续维护等。为了能够更加全地反映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本文所采用的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概念为广义概念。
与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同,建筑施工的特点直接取决于所要建筑的物体。这些物体除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的特点外,往往还具有占地面积大、空间层次多、整体难分、用途各异、不易移动等特点。所以,建筑施工呈现出生产具有流动性、产品具有多样性、技术具有复杂性、工作环境具有相对简陋性和危险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建筑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较低,许多工作尚需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还具有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
二、有效开展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的措施
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施工目标,以人为中心而进行的协调活动。通俗地说,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就是人们对建筑施工全部过程管理的活动。这项活动关系着工程的成败,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故此,我们必须要找到有效开展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的措施。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根据上文的建筑施工全过程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将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分为建筑施工前的过程管理、建筑施工中的过程管理及建筑施工后的过程管理等三项措施内容。
1、建筑施工前的过程管理
建筑施工前的过程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其一是项目可行性分析调研工作管理,其二是施工原料的采买工作管理,其三是工程资金的预算工作管理。
项目可行性分析调研工作管理是对所要施工的建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工作的管理。这项管理工作是项目的建筑施工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具体管理上,可以采取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即首先由业务能力强的经办人员进行初级调查,然后由相应的部门主管进行复核,最后通过单位部门主管联席会议和单位主要领导工作会议进行复审。
施工原料的采买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保证所采购材料在经济实惠的前条件下使原料质量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在采买工作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建立起一支能够从厂家直接采购原料、谈判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采买队伍,要尽量采取统一而集中的采购模式。
在建筑施工前,还必须要做好工程资金的预算工作管理。好的工程资金的预算,是建筑施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具体开展该项工作的管理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筑施工所占用资金的循环情况,将循环的资金进一步有效地应用到施工工作之中去。例如,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对废品处置的回流资金,或上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出售后回流的资金,都应合理的列入到工程资金预算之中。
2、建筑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建筑施工中的过程管理就是对狭义上的建筑施工流程的过程管理活动。在开展本阶段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时,主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建立施工过程管理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对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平面管理和对文明施工进行检查与监督,并会同施工工地生产部门共同制订本次建筑施工现场平面管理规划,审核施工工地生产部门的工程开展情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定期向工程有权人和有权部门进行汇报。第二,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必须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并将督促问题立即整改。第三,要再建筑施工现场门口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和施工企业概况牌、工程概况牌、质量方针目标牌、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牌、施工总平面图等“四牌一图”。
3、建筑施工后的过程管理
在实践中,建筑施工后的过程管理工作往往被施工单位所忽视,这项工作大都需依靠行政部门的督促才能完成。其实,建筑施工后的过程管理恰恰是体现施工单位责任意识、赢得建筑物购买者信任和良好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建筑施工后,施工单位要对建筑物进行仔细的验收,发现不达标的,必须立即整改,取信于用户。同时,在日后用户使用建筑物出现问题时,要在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尽量对建筑物的问题进行维护解决。另外,建筑施工后的过程管理还要求在施工单位内部开展科学的工程审计,尤其重点对施工资金的使用、工程的质量管理等工作进行审计,总结经验,以应对未来的施工工作。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是工程管理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任何一次施工中,施工单位都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只有这样,工程的建筑施工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1评价指标体系
(1)影响因素为了对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社会影响因素进行更好地筛选,采用网络调查、现场及档案馆查询、实地访问、观察记录、勘察测绘等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沈阳、成都、武汉、青岛、天津、中山、大连、珠海、吉林和温州等22个城市进行了调研,调研城这些旧工业建筑(群)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场内凌乱、用地比例过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城市更新中急需改造和清理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经济、技术及价值观念等因素,我国在城市的开发过程中对旧工业建筑多采取拆迁方式,较少进行社会影响后评价,国外盛行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思路,在国内规模较小,方法也不够完善,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闲置的旧工业建筑(群)若能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会在带动区域经济、增加社会效益、提高国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评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项目所在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项目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的影响,项目对所在地区受益者的范围及其反映,项目各方面的参与状况,项目对所在地方社区的发展的影响,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等。
(2)指标构成结合旧工业建筑(群)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内容及对该类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1.2评价方法
社会影响评价方法应以定性和定量结合,并以定性为主。本文在要素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矩阵分析法,它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具体步骤如下:(1)将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项目,将评价项目分解成若干评价因素,如表2所示,第一列和第二列显示了某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指标和权数,拟划分为5个等级。
2案例应用
2.1项目概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教产业园是在西安建大科教产业公司于2002年通过竞拍形式取得原陕西钢厂的基础上改建的,园区位于西安市幸福南路,总占地面积65.5公顷。该区段工厂较多,绝大部分效益不佳,所以园区周边环境较差。西安建大科教产业公司在对周边环境充分调研及对西安市总体规划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陕西钢厂已破产多年,厂区厂房高大、数量较多,主要是要解决2000余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等),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教学、科研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吸纳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开发,欲将该园区打造成以教育、科技、商业居住为主的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园区规划由教育、科技、商业及生活三大园区构成,以教育、科研和商业为主体构架,并配以相关的产业、生活设施,整个园区分三期建成,一期主要为教育园区的建设,工程开工于2002年12月,到2004年9月主体部分已基本完工。作为可教产业园区一期项目的教育园区,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完善,园区中绿色盎然、道路整洁、建筑面貌焕然一新,且配套齐全。目前已发展成可供1万余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园区在对原有旧工业建筑资源充分调查及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选择的拆除和改建,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根据其新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大胆、新颖的设计,赋予其时代气息,同时部分旧建筑及原来旧貌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以显示其历史进程。表3列举了主要的改造工程概况。表3所列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一号、二号教学楼工程,是教育园区建设工程的核心项目,其分别由原陕西钢厂的一扎车间和二扎车间改建而来,共计建筑面积超过30000㎡。工业厂房改造为教学楼在国内尚属首例,无先例可循,且原厂房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排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部分构件及屋面等部位已经老化,而改建为教学楼相当于在推到原四周围护墙体之后,在原来的厂房中建了一个没顶部结构的两层框架结构,给设计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
2.2项目评价根据教育园区的基础资料,结合对该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特点的认识和实践,在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相关专家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分,并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系统的权重。结果说明该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的社会影响较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3结论
关键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建筑市场秩序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提别是“十五”时期,建筑业已经迅速发展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年产值也稳步增长,但企业利润水平却一直低下。2002~2006年期间,全行业的总产值稳步增加,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为21.7%,而产值利润率一直处于1.9%~2.6%的低水平。笔者专项调研的某市建筑业发展迅猛,创造的产值占该市总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上缴的利税额也不断上升,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发展成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功不可没。统计资料显示,仅2006年全市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0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7.5%左右,全行业上缴税金金额近12亿元。然而近几年来,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增长较快的同时,企业利润率却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该市建筑企业利润率一般在0.5%~1.5%之间,明显低于全国建筑业2%~3%的水平(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报告,2006)。某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利润率不到1%,部分工程项目甚至亏本。
造成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高的原因众多,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政府管制和行业自律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参考专项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在分析了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诸多因素后,对我国建筑市场秩序,特别是中介机构提出了许多思考和建议。
二、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因素分析
(一)中介咨询机构存在的问题。根据专项调研资料,所有被调查企业都认为中介机构行为失范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中介机构不能公平、公正的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处理问题,甚至有时参与违规操作,置自己的职业道德于不顾,与业主合谋谋取施工企业的不当利益。所以,有时被建筑企业称为“黑中介”。据估计,目前招投标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0.5%~1%,审计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0.8%~1%。费用设计制度存在的弊端是造成当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招投标机构存在的问题。一是转嫁费用。招投标环节发生的费用应该由委托方承担,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机构直接从施工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中扣除;二是评标办法不合理。当前的评标办法鼓励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时一般对投标价为平均报价97%或95%的企业加分,而对报价高于平均报价的企业一律减分,导致建筑企业竞相压价;三是设置霸王条款。例如,施工方的让利故意肢解工程,特别是利润高的部分基本上全部肢解;四是违规签订阴阳合同以应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五是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就收取大量投标保证金,且不按期返还,占用建筑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六是在招标文件,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中错项、漏项现象严重,且不允许调整,将损失强加给建筑企业;有的人缺乏专业知识,盲目按照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压缩合理工期、过高质量标准、设置陷阱、高额罚款条件等违背法规、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和要求。
2、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是行业门槛低,审计机构大多都是私人或合伙制单位,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二是取费标准不利于施工企业。当前执行的审计取费标准规定,审减额5%以内的费用由业主承担,而超过5%的部分由乙方承担,从而助长了在审计中只减不增的倾向;三是部分审计单位在审减额达不到一定要求时拒绝给施工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变相强行增加审减额;四是部分审计单位只执行建设方的意愿延期审计、重复审计、有选择地审计。
3、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失公正,不按规定办理工程签证手续,只有建设单位同意的签证才给予签字,存在各类腐败现象;二是施工现场的办公设施、用品要求施工单位负责提供。
(二)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笔者调研数据显示,75%的企业认为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率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拖欠工程款。所有被调查的企业认为,拖欠工程款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最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了账面利润消失。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小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垫资施工。建筑企业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到工程进度达到正负零的水平,现在经济危机时刻则增加到主体完成一半甚至到主体封顶。大量流动资金长期占用,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利润水平。
3、肢解分包工程。83.3%的企业认为,肢解分包对施工单位的利润率产生了严重影响。多数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土石方、降水、支护、防水、防护、精装修、门窗、强电、弱电、通讯、空调、幕墙、电梯、智能化、消防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肢解分包,总承包企业只负责主体结构施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总包管理费率已降到1%~2%之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的水平。此外,肢解工程后分包队伍能力无法保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和质量问题,总包企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很高。
(三)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调研过程中,16.7%的企业认为,对企业利润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以包代管,管理粗放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三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都不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一线劳动力匮乏的情况已经显现。
2、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管理模式需要变革。多数企业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的四级管理模式,本该归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经过公司、分公司的层层“过滤”,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致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二是项目成本核算的界定模糊,管理滞后,极易造成施工项目的“前盈后亏”或“明盈暗亏”,最终导致整体亏损;三是绩效考核工作的缺位或不到位,造成项目部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造成建筑企业利润水平低下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根本在于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在调研中还发现了许多其他因素,例如定额、税费、计价等问题都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率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建筑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
三、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介咨询机构在建筑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在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方面的优势,中介咨询机构弥补了政府监管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政府、市场和中介咨询机构三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三角机制是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而中介咨询机构作为建筑市场中的主要参与方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联系的纽带,在规范建设市场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图1)
如果中介咨询机构能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独立地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使建设方与施工方以公平的地位交易,从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合理机制,就会使市场主体之间保持均衡的关系,最终实现各方的和谐发展;反之,如果中介咨询机构偏向某一方,就会影响建筑市场秩序。根据专项调研的结果,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在处于强势地位的甲方和处于弱势地位的乙方互相交易的过程中,中介咨询机构已经逐渐演变为处事不公的第三方。调研结果显示:中介咨询机构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向甲方靠拢。
首先,建设方的行为不规范是源头原因。工程建设行为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直接关系到参建各方的利益。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以及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等原因为处于强势地位的建设单位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要求垫资施工等行为提供了空间。这种地位的不对等使得中介咨询机构对建设方的不合理条款只能屈从,甚至主动迎合。独立性是中介咨询机构的“灵魂”,丧失了独立性,中介咨询机构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其次,中介咨询机构的过度竞争是直接原因。专项调研显示,我国建筑业中介咨询机构市场的基本情况是发展有余,规范不足。市场准入门槛太低,缺少严格的准入、清出制度,加上中介机构利润高、风险低、无责任的特点,导致行业队伍泛滥。专业人士队伍总体素质下降和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中介咨询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建设管理体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也存在漏洞,对中介咨询机构的资质、专业水平和信用状况监管不力。过度竞争与监管方面的缺失使得部分中介咨询机构偏离公正的立场,偏袒甲方,压制乙方。(图2)
综上所述,建筑市场秩序失衡、市场主体行为失范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了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中介咨询机构的行为失范。因此,规范中介咨询机构的自身行为,发挥中介咨询机构在建筑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中介市场秩序规范的思考
加入WTO后,政府对行业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步淡化,行业的自律性逐步加强,但是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应该加强。调整中介市场秩序,规范中介咨询机构行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要使中介咨询机构真正站在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的立场上处理工程问题,而不是某一方的附属机构。
当前中介咨询机构之间无序竞争的状况已经破坏了市场结构,导致市场自发调控失灵,再者行业的诚信体系尚未构建完成,行业的自律机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市场失灵使整个建筑市场秩序得不到有效规范。如果仅依靠市场主导进行调整,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势必愈演愈烈,最终难以控制。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杠杆,激励和引导中介咨询机构自觉的调整与重组,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首先,加强对中介咨询机构行为的监管与规范。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招标机构、审计单位等的监管力度,加强中介机构的资质年审、持证上岗检查,特别是诚信审核;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筑中介市场准入和清出管理,实现中介市场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合理确定中介咨询机构的取费标准,使其责任与利润对等,缓解中介机构的过度竞争。
其次,规范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监管部门应出台招标文件的标准或范本,提出明显有失公允的条款和规定,对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查;改进评标办法,避免低价中标,不允许恶意压价。
第三,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中介咨询机构专业人士的培训、考试、考核和认证,提高专业人士在现代管理、市场经济和国际工程方面的水平;加强专业人士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行业自律。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沙凯逊.新发展观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4.7.
【关键词】建筑设计;职业建筑师;业务基础
1.建筑设计工作室调研
笔者所调研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是深圳市汤桦建筑事务所,调研时间是2011年7-8月。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10月(前身为深圳市汤桦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设计研究。领衔设计是著名建筑师汤桦教授,多年来承担并完成若干设计项目,在国内外数次获奖。
在工作室,笔者参与了一个重庆西永软件园中央景观服务区概念性方案投标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很短的景观规划,大约只有二十天的时间,其中要给老板看三次图。时间紧迫,所以主创建筑师在开始方案的第一天就根据所需要完成的图,列出了明晰的项目进程表。具体到每天完成什么图。
一个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包括:一?建设前期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二?设计阶段。具体包括: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图阶段。三?项目施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施工图不相符的问题。四?项目使用阶段。在本阶段建筑项目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设计事务所,基本只能接触到项目的设计阶段。当项目建成以后,会有专人去查看项目使用情况,并将现场照片反馈给事务所。
建筑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一般是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其中初步设计的内容一般是编写项目说明书,概念提出和方案设计几部分。笔者参与的这个项目竞标,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方案竞标,缺乏确定的平立剖面,因此方案的深度并没有完全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项目中,招标一方提供了西永和重庆的规划图、该地区地形图、周边已建楼宇资料和下穿道联系方案,并且在《项目征集书》中列明了项目概况。设计内容是在西永组团的三块地(总用地面积约105亩),要求结合上一轮修建性详细规划、周边建筑设计等,综合考虑各种现状因素,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分析园区产业形态及入园企业特点,设计符合园区特点及要求的建筑。
2.职业建筑师工作现状管窥
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约有一到两天是进入项目的过程。因为本次设计的主创建筑师是一个菲律宾籍的景观建筑师,他不认识中文,所以笔者被指派帮助他进入项目。这也是他和他妻子在事务所从事的第一个项目,一个星期之前他们才正式的进入这间公司工作。这可能体现出建筑师的另一个层面的要求——即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并有效处理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能力。建筑师们遇到的不仅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还有可能是国籍不同、完全缺乏交流基础的。在这种前提下,语言成为一种工具,掌握的语言多少决定了我们可以有效的和多少人沟通。不过在协同工作的条件下,只要具备共同的沟通基础——即职业素养,那么在借助相关翻译资料、科技手段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有效的达成沟通了。本项目中,项目负责人一直用一本建筑英语手册和简单的英文词句和主创建筑师进行沟通,效果也十分不错。
笔者所了解到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帮助主创建筑师更全面的了解项目背景、控制项目中的人员安排、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进程。比如在一开始就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图纸,保证项目组内人手一份;和主创协商什么时候给老板看图。如果设计中出现一些和设计院的习惯不相符合的地方,项目负责人也会直接向主创指出来。比如之前主创设计的公寓柱距是8米,项目负责人看到后,提出希望改成8.4米,便于布置地下停车。另外项目负责人会尽可能的满足主创对于资料的需求,并且根据主创的完成进度不断向前推进整个设计。比如在一开始的时候,主创想要一份A2的地形图,但是事务所的打印机只能打A3的。于是负责人马上联系打印公司,打好图送过来。在方案出来之前,负责人也已经指定了建筑师做基地草模。一草一旦完成,模型也相应跟进。如果说主创建筑师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人物,那么项目负责人就是方案落实过程的操盘手。
前面提到项目时间紧迫,因此在进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在主创建筑师进入方案的同时,一些配合工作的建筑师就已经根据资料文件把该地块的SU模型建好了。而当主创完成概念草图的时候,会立即将草图的扫描版和线索文字交给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完成设计说明和概念分析的文本。这只是笔者所了解到的部分,除去这两项工作以外,相信还有人在从事其他部分的内容。由此更可以看出项目负责人需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才能掌握住每个人的进度以及他们在整个方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师在深化方案的时候,笔者和其他人已经开始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出文本了。文本完成的时候,效果图公司也已经完成效果图了。在20天时间里要完成上述的图纸和PPT,并刻盘打印,工作量还是不小的这也是建筑师职业的另一个特色——短期内的超强度工作。
对于建筑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要点,由于笔者并未能参与到最终的审图过程,因此对此为能做详细阐述。但是从基本原则上看,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标准是:1.符合先关政策,法规;2.经济布局合理;3.工程技术是否先进。从流程上看,要经过规划-发改-建设等环节。
3.建筑师的职业生涯
每一个项目都是有若干层级的建筑负责人、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的。说到建筑师的工作状况和职业生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岗位上分为1,设计总负责人,2,专业负责人,3,设计,4,校对人,5,审核人,6,审定人。
对于其中的专业负责人一职,一般需求有施工图相关经验。根据从业时间和能力差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