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教学特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基础模块;特色;学习

新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含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模块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所体现出的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中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技术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共性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现代公民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对数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实现对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职数学新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的衔接性非常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后续学习时的难度会非常大,而多数中职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招生的落选生,其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比较强,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多采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铺垫,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中,对基础知识的选择特别进行了精选,包括:整式的运算、数与数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以此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备知识。从中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性的淡化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选择接受的信息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获取新的知识及认知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才能实现学习的效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中,对新的数学知识的介绍时,基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直观的集合图形等形式来导入,这就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数学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到的字眼有:“形如……叫做……”“像这种表达方法叫做……”等,只有将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中,不以概念入手,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证明(证明过程略),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而在立体几何中,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直线和平面相垂直的判定方法: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像此类的概念学习,都采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进行介绍,淡化了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更注重实用性,在新教材中的应用非常多。

三、注重教材的低起点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划为基础。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起点,编写理念突出教学的实用和够用。在教材中,例题的编写要更加深入浅出,讲解要更加详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方便。新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主要强调的是对同种方法的应用,“按葫芦画瓢”式的练习题防止了技巧性的解题。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P(-1,2),并且垂直于直线2x+y-1=0,求该直线方程。而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直线l过点p(2,-2),并且垂直于直线x-y-2=0,求该直线方程。

四、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完全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理解数学与专业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上也不端正。例如,在一些专业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睡觉的现象。有一次,我对上课睡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数学和他自身的专业没有关系,不想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又对现实和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就更加体现出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材中,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的步骤来进行设置,最后对知识进行应用。例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数学处处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厌学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五、符合认知规律的板块设计

在新教材中,对知识的设计主要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板块串联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这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在旁白处增加“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名人名言”等附加板块,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 得到激发。此外,在每一章之后都设置有“阅读与欣赏”栏目,对数学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内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力求活泼、亲近、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突出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相关知识,教材在板块设计中,预留有一定的边白,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

六、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度。对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而言,新教材突出了对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使用,在每一章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教材编写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编排之外,还相应的配套了电子课件、教案以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这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从数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计算器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工具,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对以后自身投入到社会中能否适应环境以及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变化,使数学应用的空间更加广阔,对常用计算的淡化,更加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随着数学新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深入,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在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设计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情景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展、提出、研究并解决,使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感知上获取认知,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教学实施以教材作为实现的载体,如果只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师,也是没用的,因此,应该深入教学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在新世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要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2]王联华.中职数学学校自身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36).

[3]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林春奇.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2011(12).

第2篇

众所周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全体小学生都顺利升入初中学习,这样使农村初中与城市初中形成鲜明对比。

(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班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教师布置作业时,难易要适中,数量要适中,否则检查作业时,就会出现作业未完成,家长意见大,错题空题多,学生苦恼多,教师情绪烦躁等负面现象。备课时,要备出知识难易层次感,要让尖子生吃得饱,要让差生消化得了,不能搞一刀切。讲课时,要讲清重点难点,要把课堂与课后结合起来,课堂讲清概念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课后要培优补差。

(二)学习态度差

学习态度差,是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质量的第二障碍。农村中学生中,留守学生占20%左右。此类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严,学习态度很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发言不认真,家庭作业不完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请病假在家里玩或者逃学。对待这类学生,教师不能滥使权威,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学习,应用一颗爱心去关怀他们的生活,走近他们,使他们热爱老师,爱上数学课。

(三)缺乏创新能力

知识面不广、缺乏创新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生的普遍现象。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都把孩子送进城里或重点中学就读,成绩好的学生跑得更快。剩下的都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知识面狭窄,自制力差,思想空洞,缺乏创新能力,就像玩具汽车,上紧发条就动一阵子,你不紧,他就不动。完全没有预习、复习等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启发学生们的思想,激发每个人的潜能,然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解决当前农村初中教学困境的重中之重。

二、改进教学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几十年,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但感触最深的,还是要把握好农村这个大背景,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让数学课堂与农村生活相融合

初中数学要与小学数学衔接,又要为高中数学过渡,所以要注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即由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材用天坛、地球仪、水面和高楼大厦作介绍,来让学生感受球、柱、面、线、点等几何图形。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事物,特别是农村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感受数学知识,使学生不觉得数学枯燥。把丰富的农村事物与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直观中感受知识,从生活中引出知识,从经验中探究知识,在学习的快乐中享受知识。离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离开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情景而高谈数学知识,只能使学生感到学而不用,不如不学。

(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堂

第3篇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着增强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特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0-02

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依旧存在着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探讨。

1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的阻碍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副科,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尴尬地位。[1]而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眼中,学画画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而学文化课才是考高分能成才的关键。这样的想法决定了初中美术在课堂的普及上困难重重。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美术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课程,往往学校给予的课时是非常少的。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也使得课堂教学低效化。

1.2美术知识的匮乏

有这样一个笑话:为了培养小孩的音乐细胞,一个父亲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去听小提琴演奏会,当演奏会到一半时,儿子突然问父亲:“爸爸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大木箱子锯断呢?”这是一个笑话,但这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虽然作为初中生不会认为这是“锯箱子”,但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想象力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会去欣赏。当然,初中的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按照培养专业的音乐家、美术家来对待,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学会欣赏。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一个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师、走出课堂,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校园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用一些美好的语言,带着欣赏的眼光,从实际的角度去描绘我们的校园,感受校园的美丽。

1.3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学生情感的体会感悟,其中这是一种感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基础知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包容这样的现象,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术所传播的真、善、美。

2 构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特色

2.1营造一个艺术的氛围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美术教学都配备有专门的教室。作为美术教师,课堂教室就是学生接触美术,培养美术细胞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让教室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另外,由于初中美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突出美术教学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容忽视的地位。例如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个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创造的过冲中,享受这样的过程,使得自己更具有创造力。在七年级第八课《门》的教学中,笔者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课上门的图例和课前准备的各种优秀门的设计图,并分析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整理自己对门的认知,并上台表述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比如江南水乡古建筑门的特点,少数民族古建筑门的特点等联系学生所在的区域进行重点介绍,还可让学生根据古建筑门的特点,结合现代的创作理念,进行“门”的设计和创作,看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现代化和古典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初中美术教育相比其他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难度,在做好美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之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作出调整。[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体改今后的生活品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他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赏析需要搜集大量的美术作品的图品、介绍等资料,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表述给学生进行介绍,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学内容的抽象化。而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从声音、动画等方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以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这幅画的图片、创作背景等的资料。将这些资料依据讲课的顺序插入到赏析课幻灯片中,以电影放映的形式详尽的介绍了《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专家点评等,再链接图片和影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了解了这件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及艺术魅力所在。[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步享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初中美术的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鑫.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91.

[2]陶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逸夫中学初中美术教育为例[J],大舞台.2012(03):184-185.

[3]王子旭.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0(05):149.

第5篇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色;品牌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对于教材的编写也存在较高的要求。教材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教材的建设能力与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内容体系,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之后,都初步形成了江苏教材的特色与品牌,从而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

从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江苏省的数学教育水平。

一、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生活化”,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教材中,不仅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了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活动性和逻辑性,而且还能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将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整体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

教材提供了生活中的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和图形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种情境来合理展开教学。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大多都是所有同学所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所教内容上。其次,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还选择了较为有价值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探索的深度,切实关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将实践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这也成为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想”与“做”的关系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先做后想到先想后做,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空间与图形”有关章节当中,教材中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对图形进行变化操作,由于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对于立体物体的平面展开图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即使教师再详细地描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只是较为单纯的想象,所构建出来的图形也比较抽象,并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各个点和面进行充分掌握。因此,教材中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环节,将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操作,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体以及点、线、面和一些简面图形。

通过对这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来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并且通过实践练习将课堂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注重教学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便成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新教材把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开发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的时候,将数学思想充分融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和体验数学的过程。

比如,在方程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章节中,教材主要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出现,结合所教的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创设有关的情境,继而建立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数学知识来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注重过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达到标准中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阅读”栏目中,还渗透了“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四、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宗旨是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还是情感的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在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实际操作与想象思维充分地结合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开发。

比如,在“轴对称”章节中,教材中设计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在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体验其对称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交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全面地对教材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已经基本完成修订。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江苏地区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和品牌建设重视起来,力争以教材自身的特色和创新,以较高的质量更好地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服务,进一步推进江苏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林伟.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与品牌建设[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6).

[2]徐慧.例说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

[3]倪小红.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适用之体会和建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2(7).

第6篇

【关键词】 讲会制度;平等论学;聘请名师;质疑问难;勇于论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一、实行讲会制度,平等论学

讲会制度是古代书院的一种独特教学方式和学术交流活动。书院十分重视学术的讲演,其形式有“升堂讲说”、“学术会讲”,到了明代后期,顾宪成、高攀龙还特别制作了书院会讲制度,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并订有“会约”、“会规”,以道义相磋磨,学术相珍立。鼓励不同学派共同讲学、平等论学,以探究一个这派精义之处或辨析不同学派主张之异同。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如宋淳熙二年朱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习观点不同,曾在江西的鹅湖发生地激烈论辨。但朱熹并不因此而持门户之见,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的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壁的说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于院门,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书院依靠讲会扩大了教学范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走出去请进来,聘请名师讲学

从古自今,创办名校,云集名师,广召开下才子,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这是每一位有志于办教育的崇高理想。古代书院为了发展壮大自己,扩大社会的影响力,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名师来院讲学,而一些名师宿儒也充分利用书院这个集教学、研究、传播为一体的学术重地,齐聚书院,宣讲自己的学术成果,张扬自己的学术思想。据史料记栽,自宋初几乎有名的思想家都到书院讲学。如宋代陆九渊讲学于象山精会,张讲学于岳麓书院,朱熹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吕祖谦讲学于明泽书院。名家的到来既普及了学术思想,扩大了书院的社会影响力,又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

三、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古代的书院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研究基地,是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中心。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圣儒,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他们承担着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双重职责,教学与学术研究二者相得益彰。

四、提倡质疑问题,勇于论辩

书院教学另一个重要重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提倡质疑问难。书院教学一般是以个人钻研为主,学生读书重在自己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讲解。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要善于提问,读书有疑,质疑问难。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所学内容和学习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书院藏书丰富,为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钻研提供了方便,除了讲演,教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自修读书,答疑解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物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五、塑造人格,培养经世人才

与私学不一样,书院主要是一种素质教育,不以科举仕进为办学目的,书院在素质方面十分注重人格培养。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书院还特别制订了规章制度。书院的学规是书院教育的总方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作了十分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如《白鹿洞书院教条》就是一个范例,体现了朱熹以“格扬、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一些讲学名师更是率先垂范。他们以学识渊博、品德过人赢得学生的尊重,以献身教育、热心育人的人格各到学生爱戴。如朱熹,既为经师,又为人师。书院在教学理念提出回归纯真。精神方面,书院期望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激发人性至善、至美的一面;在文化方面,书院要求学生读书有良法,研习经史子集,通晓财务物理。唯其如此,书院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所作为的人士。

以上是我对书院教学特点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华中师大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教材的编写建议,使教材尽量以贴近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际问题为线索,不仅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还要体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本人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其教材具有显著的特点。下面,对本套教材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体现,是人类行为比较强烈的动机之一。华中师大版教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富有挑战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不断地求知创新。

例如,教材华东师大教材的每一章首页,都插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字还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富有挑战性,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二、广泛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有助于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情趣已经扩展到生活、自然的各个方面,他们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新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探索和求知欲。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很好地应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地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材,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统计和概率也在教材的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安排。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

三、展现知识的形成、应用和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对于知识的呈现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数学概念、公式等。例如,教材在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不是首先搬出法则,再讲法则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最后巩固训练,而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再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活动得出法则。这种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新时期教学应该注重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内容编排体现螺旋上升原则,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采取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编排,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环境。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即可,对逻辑推理并没有要求,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要求。又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并不是安排在一个学期一个章节内,而是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且每后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化的。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设计具有一定弹性

不同学生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以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弹性设计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对每一章的复习题,突出不同的层次性,分成A组、B组和C组;教材中编入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等,既考虑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加大了计数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时,教材中插入了利用计数器进行运算;利用计算机帮助画统计图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冰.对华东师大2003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6(19).

[2]王春霞.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8篇

一、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编写特色

1.更新数学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化知识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其鲜明的特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社会背景下,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数学教材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我国传统的数学教材具有内容陈旧,缺乏现代气息的缺点,而新课改之后的苏教版数学教材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并加入了大量的新内容,如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

2.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纯文字教程已无法满足现代的教学任务。新课改之后的苏教版数学教材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运用苏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授课时,数学教师应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以及电脑软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以及知识载体。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背景,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教材的每章序言都是以实际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上,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问题,并附以插图,增强数学内容的直观性以及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教学案例大多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4.拓宽数学知识宽带,适当降低高中数学知识难度

数学一向以抽象、富含逻辑、知识乏味等特点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原来的高中数学教材,过度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造成数学内容偏难,学生很难理解数学知识。新课改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以“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以及“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编排原则,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其对传统的立体几何等数学知识放低了要求,并删减了过于复杂的数学内容。

二、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处理

1.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

新课改实施以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彻底摒弃了传统数学教材的缺点,大量加入了丰富的背景实例以及应用实例,也就是说,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不再仅仅关注客观、系统、富含逻辑的数学理论知识,也开始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类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例1】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我国从196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如下表所示。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吗?

由此题可知,苏教版教材通过实际背景例子引出函数的相关概念,并利用这个例子来研究函数的表示法以及函数的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函数的应用,对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进行分析,学生既能获得函数的一般解题方法,又能依据题目建立数学模型,进而使解题内容安排紧凑。

2.精心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

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

【例2】已知函数f(x)=x/(1+x2),那么f(1)+f(2)+f(3)+f(4)+f(1/4)+f(1/3)+f(1/2)的值为。

第9篇

关键词: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探索活动”;体例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10-02

美国自创立科学课程以来,中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一直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改变,已经形成了如今重视科学、技术、社会(STS)以及科学教育的大众化思想理念。同时,美国的教科书充分体现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注重学生探究、动手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科学探索者》因其“探索科学奥秘、指导研究性学习、知识能力方法并重、动手动脑趣味无穷”的教材特点,逐渐成为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本文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中国版)中的“探索活动”,对其进行分类,讨论该版教科书中“探索活动”体例的特色。

一、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的内容及“探索活动”类型

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由17个分册组成,本文选取《天气与气候》一册进行分析。《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共有4个章节。第一章为大气,从身边的空气讲起,介绍了地球上大气的成分、结构,也介绍了大气的气压、气温及其随着海拔、场所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共编写了4节内容。第二章为天气要素,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的能量及其传递,因气压、气温、风和湿度的差异而促使能量传递,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天气变化,共编写5节内容。第三章为天气类型,从影响北美天气的角度介绍了锋和气团的运动及类型,风暴的各种类型、形成过程及危害和安全法则,最后介绍了一系列天气系统的预报及如何阅读气象图,共编写3节内容。第四章为气候与气候的变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不同地区为例探究影响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从而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带,通过树木年轮、花粉、冰期等探究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原因,从一些自然现象中发现大气的全球变化及影响,共编写4节内容。

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由16节课程内容组成,其中“课文”内容为教科书的主体,“探究活动”则是教科书的灵魂,就如《科学探索者》的主编M.J.帕迪利亚所说,“探究是科学教育的灵魂,也是《科学探索者》的核心”。本册书有65个活动内容,一般情况下,书中每节课都会包含2~3个“探索活动”内容。结合教科书,根据活动设置的位置、目标和实验场所,这些“探索活动”分为“实验与操作”(包括本章课题、探索活动、试一试、家庭活动)、“技术与设计”、“技能与应用”(包括技能训练、实验室、数学应用)、“图像演示”四种类型,分别为34项、6项、20项、6项。“实验与操作”与“技能与应用”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实验与操作”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为引发学生课前思考、进行课堂强化及课后巩固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好的实验操作。“技术与设计”更强调实验进行的每一步――设计、制作、测试、交流,主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与应用”部分,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技能的强化训练及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图像演示”是一些大规模的或者无法用肉眼看见的或者危险的实验或活动的视频或模拟动画的播放,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探索活动”体例的特色

1.鼓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活动形式多样。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中,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约有26项,动脑思考的活动约有11项,占探索活动体例总数的56.92%。动手操作的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模拟自然现象、验证基本原理、制作实验器械、测量实验数据、调查自然环境等。其中,大多数活动为验证自然的基本原理,如空气有质量吗、空气受热后会怎样变化等;模拟自然现象设置8项,如雾是怎样形成的、制造冰雹、模拟气候条件等;制作实验器械5项,如制作塑料瓶气压计、制作一个风向标等;测量实验数据4项,如测量不同高度的气温、太阳光线与角度等;调查自然环境设有4项,如调查小气候、观察天气等。动脑思考的活动主要是分析图表、总结现象、分析影响等,分别为5项、3项、3项,如美妙的气候统计图、什么是温室效应、地球纬度对气候带的影响等。动手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知识,并感受到自然的奥妙和地理学习的乐趣;动脑的活动,通过一些图表、自然现象,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培养其进行有逻辑的思维。活动形式多样,且贯穿课程内容的始终,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探究活动”过程中技能的培养。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在每节课的课程内容之前,会设置一个探索活动。这项活动不仅用于引起课前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在每个活动下面设有一个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如推理、预测、测量、建立模型、观察、提出假设等。教材将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隐藏在每一个活动中,每一个活动掌握一种技能,同时在“技能与应用”活动中进行专项训练和强化提高,最后在“技术与设计”中对各种技能进行汇总和应用。当所有的技能都能被熟练掌握时,学生不仅学会了技能,在将其整合运用后还形成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科书的最后参考资料中,将本册书所提出的所有技能进行了整理分类,形成“技能手册”,包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科学测量”、“科学探究”、“技术设计”、“绘制图表”、“数学工具”和“阅读理解”7种类型的技能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科学教育更加强调以技能或者能力的强化和细化,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对美国教科书编写指导作用的体现。

3.“探索活动”具有不同的功能性。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共四章16节课,设置了65项“探索活动”。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相对均衡,每一章分别设置15~18个不等的“探索活动”,其中“试一试”、“家庭活动”、“技能训练”、“实验室”、“数学应用”和“图像演示”在每章中的数量都有所不同。但在每章之初,都设置了“本章课题”这一活动;在每节课之初,都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索活动。由此我们发现,由于不同类型的“探索活动”出现在教科书中的时机与位置不同,其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例如,每一章、每一节课之前设置的实验与操作的活动内容,用于贯穿整章的探索活动,引发学生的课前思考与探索。“试一试”穿插在课程内容中,其目标在于主要概念的巩固与强化;“家庭活动”设置在课程内容结束后的“巩固”中,内容多是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在家中的现象发现和探究,旨在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复习;等等。因此,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科学探索者》中的“探索活动”,因其位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性。

《科学探索者》是秉承着“新课标、新理念、新学法”的思路编写的,因而成为美国初中主流的理科教材。通过对《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丁国莲译版)“探索活动”体例特色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美国初中科学教科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书中有很多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重视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M.J帕迪利亚.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M].丁国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2]魏志方,李凤月,董玉芝,等.中韩中学课程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The Explo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merican High School Science TextbookCScience Explorer・Weather and Climate

LI Wan-ge,DONG Yu-zhi

(College of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0,China)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6-01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心里发育不很健全,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我们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课堂不用功,课后拼命补的不好做法,努力形成群体讲求课堂教学质量的舆论氛围。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要从教材的整体上来理解、把握数学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先抓好那80的基础分,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另一方面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问题的发现、设置、探索与解决。切忌就事论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的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一定要控制好,这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欠。所谓独立完成并不是不能讨论,而是不能照抄照搬,如果拖欠了,要及时补上,不能形成练习的空当。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一般来讲,普遍错误在课堂上集中纠正,个别的简单错误只需批改,带根本性的错误要当面纠正,必要时,要补充练习。

四、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每组2~3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情况可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难度大的题目,也可先讲后做。在我们做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功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学习积极性;任务导学

数学是初中的核心科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开展更具效率和层次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促进教学的发展。以学生为数学的主体,想方设法地调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研判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实践层面看还是很有价值的。

一、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本身很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一点为广大初中生所公认。基于此,初中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讲述与传导模式,要更加注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争取更好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思路就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比如现今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以电教多媒体技术为例,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现代化电教技术手段,在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为教师“排忧解难”,而且可以很大幅度上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度,让学生通过认识、学习数学知识来增加见识、提高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文字、视频、音乐、图像等多种教学元素,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和环境,而且能够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促进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师生关系的打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秘密武器”,而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则需要好的氛围。有了好的气氛和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无阻碍,学生会更加信任、尊重和依赖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教师的素质与修养又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因此,教师作为师生关系培育过程中更为主动的一方,必须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修养,将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着力点。教师要坚持以数学教学为主导,以教学活动为依托,营造愉快、充满激情的师生交流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益处,并激发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互动的欲望。只有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师生的关系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

如在数学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要摆脱传统的“滔滔不绝”式讲述的模式,采取全新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法。具体的做法:教师首先布置3~5个问题或任务,可以根据3W或5W的模式进行;其次,让学生们在授课之余仔细研读并探究这些问题、任务;再次,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授课方法,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们提问、交流,为师生互动和沟通营造时间氛围。当师生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任务进行亲密互动、有效沟通的时候,整个数学课堂立刻就变得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类似这样的师生互动和沟通,是基于数学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坚持类似的师生关系培育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开展“任务导学”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探究能力

所谓的“任务导学”模式,指的是教师设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知识的教学模式。任务导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学生形成知识的阶段,即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感受。在运用“任务导学”模式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对重点的疑难数学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述和分析,对不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此外,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在任务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变化和特色。

做到了这些,初中数学教师的职责基本完成,其余则要依靠学生的悟性、思索与探究,这也是任务导学的精华所在。教师作为一个“导师角色”的存在是为了引导最关键的步骤,而大部分的流程都需要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出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也是与初中教学的大目标也是相呼应的。灵活运用“任务导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得以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秋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科学大众,2011(1).[2]刘菊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

2011(1).

[3]张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

(3).

[4]罗德先.初中数学教学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5]孔政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

第12篇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广泛科学性的学科,然而初中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因此,增加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置有效地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对当前各地数学教学中已经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发现在有效性的情境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与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增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一、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

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色特点,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显现出学习的重点,最好是能够体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生活中某一个事物、场景所能体现出的数学知识、数学价值. 只有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有效地阐述数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在情境中必须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属性,突出教学重点,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技能与内容,遵循数学趣味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走进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去,并且做到自主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总结出自己学习数学的规律与方法,根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结果的模式. 教师只需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情境创设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那就是只在课堂上导入情境教学模式. 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能够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不应该仅仅出现在教学授课的开始阶段,而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态度以及所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合理、可行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的课堂中,在给出坐标等基础概念以后,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将班级的某一排(列)作为横轴,另一列(排)作为纵轴,并且规定它们的正方向,然后让学生画出坐标系,并且找出自己的位置与坐标点. 这样简单的小情境设计,比让学生单纯地做几个习题效果更好,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当然,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挥潜在能力,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

三、常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古代科学家伽利略曾说过,大自然是数学写成的. 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好数学能让人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生活实践.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情境设计,把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 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公示和百分数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算算家里的积蓄可以赚回多少利息,这种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2. 适当引入游戏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事件”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扑克牌游戏入手,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一副牌中除掉大、小王后任意抽取一张,这一张出现花色的可能性是多少等. 这样一来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深厚情感.

3. 创设类比、竞争型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类比、竞争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对比、归纳等丰富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的对比,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在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小组竞争型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展开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结 语

总之,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数学教师进行长期的探索和总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必须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构建专业理论结构,将矛盾与统一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2]刘明坤.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6).

第13篇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

G633.6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初中教育需要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中学生为目标,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领略时代的变革信息,更好的掌握最新的学术知识。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为这种高目标的教育计划提供了可能,各种依托网络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教学软件和教学模式便是这一信息技术得以运用的典型代表,现如今,网络多媒体已经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方式,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加强数学教研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使他们更好的了解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基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图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有效掌握其中的数学思维,并且无法有效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情境创设多样化、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化、数学图形呈现形象化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更具有效果,对于综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大有裨益。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初中数学教研与网络多媒体的有效结合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研现状

现如今我国最典型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是确定一个教学课题,由课题主讲教师进行授课演示,其余教师听课学习参考,然后进行总结探讨的过程,从这个教学研究流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供改善的空间。初中数学教研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深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总的来说,现如今的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举办的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从书本上的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现实意义上的收获;其次是通过教学研讨来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调控,更好的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同时教研活动也是拓展与丰富教学模式的新途径,比如举办各种数学比赛,笛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研平台,而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而正是这种初中数学教研现状为网络多媒体的植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研优势分析

(一)教研工作有效化

我国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不仅仅有对教学教案的开发,同时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探索出更适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网络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能够有效的促进调查工作的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不管是初中数学教师,还是初中学生,均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以完成所设定的问卷调查内容,而调研者也可以根据二维码所反映出的数据进行更加快速的分析,以发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设置问题反馈专线,任何个人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意见均可通过网络专线在无记名的情况下进行反馈,有利于最基层的教学问题得到反馈,这样更加有利于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展开。

(二)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开展数学教改实验工作,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与课本理论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使初中数学教改实验变得更加多样化,结合网络多媒体上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切换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数学知识故事时,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更细致的传达数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在讲授几何图形知识时,网络多媒体可以自由变化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学生立体感觉的强化。或者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系数,对其图象抛物线的影响,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让学生观察图象抛物线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系数的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逼真、更具形象化、更充实和更具吸引力,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有乐趣,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的数学知识。

(三)数学教研资源丰富化

同时,网络多媒体上的数学教研资源非常丰富,教研工作者在借鉴网络上的教研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的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初中数学教学比赛、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等,在初中数学课件研究设计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在多媒体上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完书本上“正数和负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出许多箱梨子的重量,虽然重量不等但都接近某个值,这些相似数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去掌握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数值进行排序对比,使学生们更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直接的正负数相加,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也需要教研组的考量,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数学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提高了初中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数学引领更加直接化

初中数学教研员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很好的引领与指导,既需要有效的传达上级教育工作者的指令,也需要从下级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最基层的信息反馈,这个信息传达的过程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会更加直接。比如在宣传、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工作方略时,移动网络的快速信息传播功能可以让这些方略得到提前传播,使传达对象在正式文件下达之前有更好的准备,以完善信息方略传播体系;同样,在制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计划,或者在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网络既可以使计划内容得到更加快速的传播与响应,从而对计划进行更及时的完善;而对组织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及时的反馈。甚至在对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进行总结与推广的过程中,网络多媒体的推广会更加直接,比如建立初中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分布需要传达教研内容,这样对教研成果的接收更加直接。

(五)数学教育管理更加立体化

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可以建立健全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的区域教研网络,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教育实施全程监控,这既可以监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可以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教研交流r值化

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教研活动具有极大的价值,不仅依托于网络的特色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范围得到了扩大,比如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网络多媒体可以是使教研活动从很小的研究范围内,开展比较单一的交流途径中提升到网络教研与教学同步进行的大教研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全新的教研活动,这对于传统教研活动来说是一个补充,能有效的扩大教研价值。同时网络多媒体的广泛参与度,使得初中数学教研从少数人的教研扩展到更多人员的参与、更多人受益的教研活动,改变以往教学研究的简单性和局限性,使教研成为真正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在网络多媒体上,教师的教研可以细致到课堂微观方面,研究教学细节的技术和方法。教师们在其中能发现大家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同一问题广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网络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

三、网络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应用的劣势分析

网络多媒体能有效的补充初中数学教研模式,丰富教研内容,但也需要教研工作者能有效的运用网络资源,并且,网络教学并不能有效的呈现教研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基层教师或者学生无所适从,而网络教研在突破时间限制的同时,也可能使得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要求,造成了网络多媒体的滥用,这对于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掌握与理解反而是不利的。移动互联网在网络上拉近教研工作者与上级行政领导或者基层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在正面疏远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不管是教育领导,还是基层老师,这些都是教研工作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过分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有可能不利于双方关系的融洽发展,这对研究更加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活动来说是不利的。

四、总结:

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在优化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研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有足够的认识,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以结合初中数学教研现状进行网络多媒体的融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发展,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10):22-23

[2]金胜花.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探究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

[3]班良志.初中数学文化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29) :77-78

第14篇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概念

初中数学课程资源也被称为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学信息和课程安排的总称,也指对数学教育有用的人力和物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通常指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用的各种因素,而狭义的则是指形成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最直接因素。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所有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根据它的功能特点可分为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根据它的来源方式也可将其分为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无论哪种分类,其核心思想都是教学资源,只是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近些年来国家对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在进入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真正使数学思想成了一种有力的生产工具,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时而教。但是在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探讨的过程中,它还是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数学研究和教育系统,这就导致初中数学严重缺乏严谨性。另外,在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过程中,还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分析讨论,一些抽象的思想也没有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当前数学教育必须对课程安排、资源开发、分析探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三、有效开发利用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方法

若要让初中的数学课程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就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以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目前我国开发数学教育的资源主要有:

1.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资源,以便建立一个研究的平台

中学数学教材内容都具有实用性,每个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自身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对内容教学挖掘,由浅及深、由少到多地备课,以便让数学问题扩展开来,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从而起到充分利用教材的作用。

2.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便建立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中学校园通常都有着它自身的校园文化和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资源,例如,用直角三角板来验证勾股定律,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友谊大大加深。

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便建立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可以就当地社区资源来进行一定的数学教学,例如,用相似原理来测量树高或是河宽,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4.充分利用兄弟学校数学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可以知道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学校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四、未来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依然存有很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没有主观能动性,而且还缺乏数学课程资源观,致使整个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很多的系统漏洞。因此,在未来初中教育改革完善的过程中,需要脚踏实地去开发和利用数学资源,尽可能减少数学资源的浪费,让学生能够见微知著,真正领悟到数学奥妙以及真谛。同时,也要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从而促使教师能够将毕生所学数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引用这些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初中数学的基本国情来制定出一套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方案,最终能够达到快速发展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一巨大目标。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不论是在国际场合的交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初中生而一言,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下,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左右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改之甚微。新课程标准中首次对数学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数学的教学不再单纯指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开始着重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要求,更是数学教学本质的再探索,同时是给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完成课改要求和数学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世界教育不断变化着的重大举措,中国的课程改革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结合中国自己的教育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是循序渐进,探索中的前进的过程。

2.课程特色的变化

每门课程都具有某种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也有相统一的部分。而不论是经历过初中学习的学生还是对数学教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每当拿起数学教材或是走进数学课堂,都会有不一样的气息,而对这“不一样的气息”。就像不同的人站在你面前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身处不一样的城市会有不一样的情怀那样,数学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个性。

3.所处境地

课程改革之初,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对领导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振动和改变都比较大,可谓是大刀阔斧,轰轰烈烈。于是上至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加强对新课改方针的学习,学习之后加强理解并尝试着应用到教学之中,是一次较大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参与到课改中的所有人在嗅到课改所带来的新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要想改变带来的困惑和难题,甚至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对新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甚至提出了质疑和排斥,这是适应期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

二、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勤于反思,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思考,但其中大量的是杂乱无章的,不受我们自己意识控制的思考很少给人留下对自己行为有价值的东西,本文所指的反思是有意识的进行的一种思考,它的发生时基于出现不确定的,复杂的,困惑的,惊奇的或有明确目标的情境下的。而这种反思的目的是寻找解决这种困惑情景的行为,并对行为背后的假设以及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是说,这里的反思是带有探究的性质。

2.善于学习,以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习对于初中数学老师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材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获得,数学知识的不断更新都要求数学教师通过学习这一唯一渠道而获得,所以说,善于学习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学习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理论性的学习,一是经验性的学习。理论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新课程实践中碰到的种种困难也需要这些知识的获取来解决。

3.乐于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他所处的生态圈是学校老师,学生,同行。其三个生态链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群体与学校。这个生态圈的生态系统如何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每个教师的乐于合作是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绿色、和谐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其次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初中数学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方法不当及学生的冲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及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很好的解决的。

4.勇于改革,以方式转变促效率提高

参与教学改革是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的最好方式,勇于改革是教师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最佳体现。初中数学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首先要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操作,对数学这一学科来讲就是要把改革渗透于备课与教学的环节之中,归根到底是落实到教学方式的转变上。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提高,关系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到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对要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红.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