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3.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园林
引言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方特色
园林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
园林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园林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园林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2.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2.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如图,图中为大浦医院景观设计图。
3.结语
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行业定会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品牌。
关键词:文化传承;人性关怀;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园林景观作为我国长期存在的一种景观设计项目,其在我国的创新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在现今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其更多地是对一个城市文化和城市风气以及成为未来发展目标的承载和寄托。园林景观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部分,其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将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2个方面集合在一起,将其贯穿使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中,不仅对于园林景观存在价值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园林景观所在城市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1严格遵循自然规律
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在严格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对自然规律的遵从。尊重自然规律是对人性关怀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重新规划,人为的设计势必要对自然环境的循坏形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影响,对园林景观及周围生态系统影响的扩散,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力图在对自然环境最小伤害的程度下,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1.2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
园林景观作为现今普遍存在于城市中的建设部分,能够体现其区别的即为不同地区园林建筑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使用。本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其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此,强化园林景观对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民俗景观等的应用体现园林景观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其它地方的园林景观形成明显的区别。
2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
2.1保留本土特色景观,注重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本土文化的创新使用是园林景观创意提出的根源和文化基础。如某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遵循现代化的设计观念,沿用西方景观设计,对于年代久远而又比较破旧的建筑物、民居和景观一律采用拆除的方式,这种毫无文化寄托,没有民俗风情寄托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根本上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建成之后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也是非常不利。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应秉持继承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景观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我国传统的借景、漏景等方式进行园林景观的创新设计。
2.2注重人性关怀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人性关怀的实现,这也是基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秉持促进人们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人性关怀原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绿地面积足够大且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含有水、花、鸟等多个自然属性的事物。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应增加绿地面积,在文化娱乐设施和绿地面积协调设计的情况下,为城市居民提供散步、陶冶情操、回归自然的场地。
2.3强化历史文化和风俗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将历史文化和风俗文化创新应用在实际设计中。如陕西省著名的袁家村,在设计园林景观中充分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最终的创设能够让观光者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且感受到特有的、朴实的民俗文化,能够唤起隐藏在国人心中的历史责任感和乡土情结,对于整个园林价值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现今许多园林文化景观的设计中,其能够体现的人性关怀就是通过特定的标志性建筑物或雕塑,表现人们对于健康、稳定、高效等生活的追求,能够让人们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明确未来的生活追求,同时体现人性关怀。
3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应注重从本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传承,并且能在坚持环保、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以此促进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
作者:赵苑竹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形象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品、铺装、水体等使小区园林景观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1、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实际上是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 受到欢迎。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且应节约用地,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2、明确的园林景观功能要求
(1)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2)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展现了对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
4、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 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这些绿色居住区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使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5、结语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生态平衡。现今居住小区环保发展的趋势惟绿色生活,绿色植物就是主要元素,它既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又能与山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是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
本案的景观设计使得别墅的主人在庭院中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闲暇时感受着身临自然的曼妙。在阳光下漫步,聆听树叶、泉水的叮咛细语。在这里可以聊天,散步,游泳,探险。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远离都市的喧闹,尽情享受安静,幽雅的私人空间。
【关键词】别墅;景观设计;设计
1、现代别墅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有多种,如分为中国古典式园林、日式枯山水、意大利台地园、地中海风格、英美乡村式、法式规则园林等别墅风格等。
风格多样的现代别墅园林中,园林景观很少会遵循各种风格的要求一成不变地进行设计,设计师一般都会对几种风格进行融合,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潮流的元素,显得比较多元化。
笔者认为,别墅园林设计强调让人们贴近自然,与其他住宅类型相比,别墅园林景观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是最完美的。但最终应以舒适和感受的愉悦作为别墅园林设计的目的。
2、工程概况
该别墅项目位于临汾市某别墅区,庭院似长方形,较为规则,总面积约500方。除主建筑别墅外,还有约350方的设计面积。南面为小区道路,东面和北面为别家别墅花园,西面为以墙为界与之对称的别墅及花园,基地平整。笔者认为良好的别墅园林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
3、设计依据
第一,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第二,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
第三,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庭院是一个非正式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又有足够的活动面,是一个能让人驻足、而又可随时借景而转移话题的自由、轻松的自由空间。
第四,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今后的方便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4、设计理念和原则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的行为,是我最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应当能对人的需要敏感地做出反应,使人尽情的游玩,是她们精神焕发兴趣,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空间,使我们在设计规划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4.2 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
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再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一个有个性的空间。
4.3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度性原则4.4坚持文化性的原则
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的机能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可动、又易于沟通的私家庭院。
4.4坚持文化性的原则
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点。
5、景区及各分区的说明
各功能分区即可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又通过连贯的游览路线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休闲、游览、娱乐于一体,为家居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5.1 水景区
在整个别墅庭院的东北方向,为主景表现的地方,在构造主景,以一个有收有放的自然式水池为水景的主要表现,在其旁设一亲水亭子,水中有各种的水生植物,鱼等,有动有静,水边桃红柳绿,成为全园的主景,也刚好设在别墅窗外。美不胜收。
5.2 游览区
亭内是一处游览地,既可休闲,也可大致观赏院内景色,还有平台花架等。
5.3 露台活动区
在大门进去,设了一休闲平台,主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搭上一木结构花架,整个环境比较怀旧,也很简约。摆上数盆盆花,增添几分生气,也是院内一景。
5.4 景观树丛区
全院构成游览区,各种优美的树态树形,如丰花月季、五角枫、台湾相思、棕竹、樱花、还有各种灌木球等等,构成四季有景,在别墅前的一处,以2五角枫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线,香色俱全的美景,再通过曲折回抱、各种铺装的园路把树结合起来,完成一幅美丽的蓝图。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植物种植,主要为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孤植、对置、群植等等,选植的植物多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选择的蓝花楹、丰花月季、五角枫、红继木、台湾相思、樱花等叶色、花色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得色彩变化。庭院中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其它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庭院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庭院的宽阔感。
5.5 水的设计说明
水是许多庭院不可缺少的灵魂,它可以与庭院里的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水景图。在这个庭院中,重点突出水景的景观效果,如水池中的鱼、植物、岸边的一些绿化树种的选择、亭子的位置等。无不围绕着水景而布置。
5.6 铺砖设计
在院中以大理石、青石板、混凝土嵌鹅卵石、木板等作为园路的铺砖材料,相辅相成、各具特色、步移景异,除了也构成院中一景外,更丰富了园内景观。
结语
现代生活的水平提高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开始在对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绿色时尚的基础上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园林,特别是现代的别墅景观设计更是日益受大家的欢迎。
别墅生活使人们能够贴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景观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人与景观的对话性和景观与建筑的呼应感,而舒适感和愉悦度则成为别墅园林景观设计的最总目的。
参考文献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关键词】园林景观 硬质景观 设计方式 研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概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与水体、植物等软质景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材料对小品设施、道路铺装等处理过的景观。园林景观中,硬质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设计的效果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园林景观设计的广场、休息空间以及步行道等的灵活应用,促使园林的整体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景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而在园林景观应用材料以及设计理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加强对硬质景观的设计,就必须改造传统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效果。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方式
(一)点元素的设计
(1)花架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架的应用较为广泛,且是一种特殊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很好地实现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过渡。结合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设计。首先是长线布置,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绿化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构成特殊的导游路线,同时还能够划分不同的环境空间,从而达到延伸景观环境的目的。其次是点状布置,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对花架的观赏价值予以充分利用,并构成空间内特殊的观赏点。通过灵活布置花架,就能促使造型设计变得更加的丰富,且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也会变得更高。
(2)雕塑设计。在园林景观中,雕塑主要为装饰小品,因而在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雕塑设计予以重视。在雕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景观环境周围的特点对雕塑的材料、类型以及大小进行确定,并结合实际雪球,对雕塑的自然形象进行抽象或者具体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同时在硬质景观设计中,雕塑作为设计的要点,能够很好地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过来,并且通过不同的雕塑设计形式,还能更好的增强园林景观观赏的趣味性。
(3)假山设计。在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的人造景观中,假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景观,且假山作为自然的地形骨架与山水园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地域地势有效地结合起来,防止假山的存在太过突兀。并且为了更好促使周围环境与假山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景观形成的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组织,这样才能与山石小品结合在一起,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以及建筑等进行很好的点缀。
(二)线元素的设计
(1)园路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硬质铺装是最基础的建设元素,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功能来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娱乐场地、广场以及道路等。园路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交通、导游以及划分空间等目的,并且将园路与亭、绿化以及植物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能起到良好的改造景观的作用。同时园路还能为人们进行娱乐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在设计园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中各区域的实际功能来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还要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规范与要求,对设计园路的方式进行确定。
(2)围栏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围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饰小品,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护园林景观,同时围栏还能有效的划分园林景观中的功能不同的区域。通过将园林景观中的其他元素与围栏的合理搭配,还能对园林景观的空间效果起到良好的点缀效果,从而使得景观环境更加的富有情趣。另外对于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区域,还可以通过围栏进行分流和指导,从而使得有限的空间获得较高的利用率。
(三)面元素的设计
广场通常指的是由绿化带、道路以及建筑物等限定形成或者围合而成的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广场一般包括多种类型,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材料构成、空间形态、尺度关系以及使用功能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并总结和分析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地质以及地形等特点,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以及可行性。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点、线的设计也必须予以重视,这样才能确保硬质景观的设计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燕清波,张鹏.论硬质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2012(10):115,118.
[2]申皓.园林硬质景观设计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51.
[3]苗志艳,陈亮明.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硬质园林景观设计元素[J].中国园艺文摘,2011(01):115~116.
关键词:石材 园林景观 运用 艺术
石材用于建筑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任何材料都无法与之媲美,毕竟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人类的祖先不仅将石头制成各种各样的工具,同时也将其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材料。在园林设计中石材不仅能用于建筑、铺砌、置石,而且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
一、石材的种类及分布
1.奇石 江苏省武进县山中奇石属石灰岩类,纹理优美,色泽柔和,气势浑厚,颜色有暗红、灰白、灰黑,最适合室内造景。
2.湖石 主要产于江浙一带。石材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透空玲巧,适宜特置或叠石。
3.灵璧石 石灰岩类,产于安徽灵璧县。颜色有深灰色、白、红等,是一种较高档的石料,适宜特置。
4.石笋 变质岩类,产于浙赣交界的常山、玉山一带。颜色有灰绿、褐红、土黄等,常作点景、对景用。
5.宣城白石 产于安徽省宁国县。色白犹如积雪覆于灰白石上,出土时表面有铁锈色,若干年后会逐渐变白。由于它有积雪一般的外貌,很适于作冬景的造型。
6.英石 产于广东省英德县。成分为碳酸钙,该石材千姿百态,意趣天然,为园林造景的理想用石。
7.黄石 主要产于常熟市虞山。其石形体顽憨,棱角分明,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它平正大方、主体感强,具有很强的光形效果。
8.化石 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动、植物化石,如:硅化木等,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深圳就建有专门的化石公园。
9.九龙璧 俗称“华安石”,产于福建华安县九龙江畔。形体浑圆,颜色为棕褐色,具光泽且有白色条纹,是草坪中置石或作为器设的上等佳品。
10.人工塑石 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假山材料进行塑石,其优点为造型随意,体量可大可小,特别适用于施工条件受限制或屋顶花园结构条件受限制的地方。但缺点是寿命短。
二、石材的开发和利用
最早人们将石头随意地堆叠在一起砌成简单的围墙用于防卫和圈养动物,在这之后,很快被用作稳固地基的材料。有记录表明,早在古埃及时期石材已经用于花园的装饰和许多金字塔、神庙的建造。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非常喜欢将它们用到神圣的庭院和公共花园的装饰中。到了中世纪,世界各国建造园林已成为一种传统,其中石砌工程是最主要的部分。今天,石材已被广泛应用到园林中墙体、拱门、台地、石阶及铺路。无论是简单装饰还是精工细作,石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石材的修建用途
1.石材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外表精细的石材可以砌筑出规整的墙面,而外形不规则的石材以其凹凸的外表和大量的种植孔穴成为花园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石头总像是花园天生的一部分,尤其是开始分化的石头。因此,石材是建造围墙、驳岸,甚至低层种植池的首选。
2.石拱是花园中另一个特殊的石砌物 石拱不仅可以建在地面上,也可以建在某一高墙之上。好的石拱可以成为花园中的特色景观。
3.石材以其多种多样的特点成为建造平台、园路、石阶的最佳材料 在花园硬质地面铺装过程中,整齐的方形或长方形石板能够铺装较大面积的硬质地面;而小面积铺地,用不规则的石材即可。注意石材颜色和质地要与环境相协调。
4.石材也是构成花园中其他建筑小品的载体 由岩石叠置的水池,在花园中不仅使景线丰富,而且配合流水的声音,将视觉和听觉效果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水便可以种植更多的植物来丰富花园中野生植物的种类。
5.石材还可以用于其他一系列景观设计中 如岩石园及附属物的设计。这些设计虽然建造起来简单,但却会完善花园的整体效果。
四、石材设计在营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手法
1.在较小的庭院里堆山叠石 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几点:①主从分明,疏落有致;②位置选择巧妙,主峰一般忌居中,应避免排列成一条直线;③山石本身应玲珑剔透,即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此外,还应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式”;其次,在较小的庭院里掇山叠石,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即是在粉墙中嵌理碧岩。如《园屹》所云:“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中国园林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2.大型园林空间的山石应用 对于大型园林空间而言,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还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隔成为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借山石分隔空间与利用建筑分隔空间其目的虽然一样,但效果却不尽相同。山石无定形,虽由人作,但毕竟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凡以山石分隔空间,通常都可使被分割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而以人工建筑为界面分隔空间,则彼此泾渭分明。两者相比,虽各有特点,但前者似乎更能以不着痕迹的方法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为若干较小的空间。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看还力求迂回错落。这样可以时而登临于峰峦之巅,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自下而上看层峦叠嶂,自上而下看沟壑盘迂,身临其境,如入深山峻岭。
3.利用山石作为界面,还可以用来形成园林空间 如某些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运用建筑,部分地利用较为陡峭的山坡或峭壁来共同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即使无天然地形可资利用,也可借人工堆叠的山石作为界面而与建筑相配合以形成空间。如城市中某些私家林园或者皇家园林中,有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而形成园林空间。
综上可见,在现代园林环境中,山石景观从内容到形式到环境空间也都能呈现出多样发展和多向渗透,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展现在公共绿地、游乐区、风景区、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多种空间,表现出了石在环境中较强的造型能力,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想。在今后的园林设计发展中,我们要多对山石景观进行研究探索,这样山石景观艺术必将展示出它更为广阔的远景。
参考文献:
[1]封云.试论中国园林的山石之美[J].中国园林,1996(2):53-5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重要性;原则;类型;手法;应用
水景景观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水景的设计和施工中,美观、可靠、安全、经济、环保的问题均应重视,随着人造瀑布、人造溪涧、造型喷泉、旱地喷泉等水景设施在城市广场、公园、厂区、居住小区落成,促进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应用发展。
1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原则
1.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水景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重要地位。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1.2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1)统一协调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2)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3)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
2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类型与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
2.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类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水景景观。(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3)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2.2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1)找出原型,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要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3)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生植物在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3.1应当加强对水生植物的开发性研究。当前国内相关单位及个人虽然已经对水生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仍然多集中在资源分布、分类研究上,而对水生植物研发力度不够。同时,应当注意水生植物配置中的平衡性,坚决避免只求短时间的观赏价值、不讲艺术性的理念左右水景设计行为,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均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观赏性植物的种植与养护,不同的水生植物生活在同一个水体之中,群体数量可能会不断的扩大,若不加以适当控制,必然会导致营养、光照难以维持正常生长。
3.2避免水生植物混乱现象的出现。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植物的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在不同水域其生活型也不相同。比如,竹叶眼子菜和矮慈姑等,均属于沉水植物,但实践中也可在湿土中生存。同时,要注意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品种选择,养分含量高、肥力强的土壤中,可栽种一些喜肥性植物,而较为贫瘠或沙化非常严重的土壤中,应以耐旱性植物为宜。静水环境中以浮叶和浮水植物为主,而流水环境中则要以挺水类植物为最佳选择。
3.3不同区域环境下,选择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特别是人工湿地营造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能力,对当地的气候、温度、土壤以及光照条件比较适应,因此成活率比较高,也便于日常管理。在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对较为新奇的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应用时,应当参考其所属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配置,以免盲目配置导致难见成效。
4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衡量现代城市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运用,更是将自然与设计更好地贴合,以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喻浩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和灌溉的若干情况及节水节能问题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2]唐渝青.对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西建筑,20l0(18)
关键词:园林景观;石景设计;研究
1园林设计中石景设计的特点
1.1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石景在我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很多园林设计师仍然会选择用石头来创造某种意境,用石头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当今,园林设计中运用石景设计来阐述某种哲理,与诗词书画等相结合,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1.2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美学特点
当前,人们对于美的挖掘越来越深入,石景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山石要素,人们对于石材的运用也越来越淋漓尽致。石材上独特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蕴等都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石景设计时,将这些因素与现代美学中的点、线、面等结合,利用构图的原理来营造现代园林景观。将石景设计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美学特点。
1.3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生态特点
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在当今园林景观设计中大力倡导生态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石景设计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地不断提升。在园林景观中注重空间的有效利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运用植物造景以及结合石景设计,从而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2园林设计中石景设计的发展趋势
首先,立足于传统石景设计理念。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的堆山叠石艺术,赏石置石的传统鉴赏文化等是我国成熟的古典石景设计理念。在当今时代,我国立足于传统的理念中,有助继承与传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石景设计在当今时代的不断创新。时代在发展变化,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也是如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根据时展需要,不断革新。
其次,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构建成熟、完善的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理论体系有其必要性。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理念并不完善,并且已经不适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信息化的时代,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石景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因此在当今时代,在园林景观石景设计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缺陷,不断地构建完善、成熟的园林景观石景设计的理论体系。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将石材天然的艺术魅力与现代的园林艺术相结合,形成现代装置艺术以及现代雕塑艺术等,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主体或者装饰,达到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相结合,促进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浑然天成。
3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缺陷
3.1石景在外部空间中的体量不当
目前,在我国很多园林景观中,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位置过于居中,会给人严整对称、矫揉造作之感。在很多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缺乏人性化,如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环境的大小,所放置的石过大或过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本的园林景观的空间,给人一种不当之感,或者置石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游人驻足观赏的场所与空间,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功用发挥。
3.2盲目模仿
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市场环境下,我国很多园林景观为了突出特色,盲目照搬国外某些园林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景设计的和谐。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并不仅仅是石景设计,而是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并且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和谐,从而设计出真正适合我国社会现状的石景。
3.3人工痕迹明显
“浑然天成”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美学理念。然而目前,我国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在总体上水平较低,在设计过程中置石的放置浮浅搁置,石组不够均衡稳定,人工痕迹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石景设计的美学特点。
1.1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早期的园林水景工程中,热镀锌钢管受到热捧,虽施工成本不高,但因长时间处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蚀,影响水景观的欣赏效果。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水景,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与upac管相结合,这样不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也防止水管长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蚀等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水景工程建设中管道材质的问题。
1.2水景设计的不同方法
1.2.1建立人工喷泉。人工喷泉适合建立在许多地点,如大型广场、小型公园等,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空间大小,选择人工喷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乐喷泉,使水流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轮美奂的表演。
1.2.2建立人工瀑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工瀑布是最为常见的水景设计,人工瀑布既能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又能通过水流形成气势磅礴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层次丰富,更为吸引。
1.3水景水位设计
如今,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变化,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因此对水位的控制非常有必要。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以便液位超过时,能迅速溢流排出多余的液体,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1.4动植物搭配设计
首先,选择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美感的水草,搭配与种植不同水草,尽量避免选择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水草,以免造成水草遍布整体水体环境,甚至导致水体被破坏,影响水景设计的效果。其次,在选择动物时,可以在水景设计中饲养部分的水生物种,如鲤鱼等,通过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长,可以带动水景的循环,防止水体出现固化,成为死水。此外,通过水生动物,还能增强水景设计的观赏性,使得水景设计充满生机,不至于单调乏一。3.5建设与水景设计相符合的建筑物在进行水上建筑物的设计与建筑时,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实用,才能进一步去考虑建筑物的美观与设计,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整体景观设计相协调。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的建筑物是水景桥,水景桥的设计有许多种类,从设计风格来看,既有中式传统桥廊设计,又有西式宫廷设计;从建筑材料来看,既有传统的石桥,又有现代化的木桥,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应结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进行选择,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辉。
2结语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重要作用
1.1增强园林景观的美学效果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达到了较高的造诣,如在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中,水景设计种类多样,既有流动的,又有静止的,既有环廊绕柱的,又有独立成片的,水景的设计使得苏州园林整体效果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点,更增加了苏州园林的艺术气息,使得人们在园林中充分地感受到美与自由。
1.2满足园林中生态多样性的发展需求
园林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水,若园林景观中仅仅有单一的树木,在短期内园林景观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但就长期来看,缺乏水进行调整,园林生态系统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逐步衰竭。
2.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
2.1宜“弯”不宜“直”的原则
河流的自然性、随意弯曲是其本性,所以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随弯就折。蜿蜒曲折的河流集合了急流与缓流、深潭与浅滩,这种自然河流形成了变幻的水景效果。天然河道没有笔直的,如果我们把河流修建成一条笔直水景,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停留生长,而在蜿蜒曲折的水流里,水生动植物的着床、生长能使水道生机盎然。在曲折的河道里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尽量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这样不但表现了其美学价值,而且在水文学和生态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
2.2宜“活”不宜“死”的原则
古时人类依水而居,而后文化商贸等又因水得到了流通并传承。在现代城市里,水的使命得到了延伸。流动水给城市灌注了新的灵性和活力,如果将城市水系比喻为城市的血脉,那么流动的城市水系就是保证城市血液流动的基本条件,城市血脉流动和更新又是保证城市肌体健康的前提。
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要点
3.1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早期的园林水景工程中,热镀锌钢管受到热捧,虽施工成本不高,但因长时间处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蚀,影响水景观的欣赏效果。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水景,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与upae管相结合,这样不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也防止水管长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蚀等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水景工程建设中管道材质的问题。
3.2水景设计的不同方法
3.2.1建立人工喷泉。人工喷泉适合建立在许多地点,如大型广场、小型公园等,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空间大小,选择人工喷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乐喷泉,使水流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轮美奂的表演。
3.2.2建立人工瀑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工瀑布是最为常见的水景设计,人工瀑布既能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又能通过水流形成气势磅礴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层次丰富,更为吸引。
3.3水景水位设计
如今,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变化,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因此对水位的控制非常有必要。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以便液位超过时,能迅速溢流排出多余的液体,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3.4动植物搭配设计
首先,选择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美感的水草,搭配与种植不同水草,尽量避免选择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水草,以免造成水草遍布整体水体环境,甚至导致水体被破坏,影响水景设计的效果。其次,在选择动物时,可以在水景设计中饲养部分的水生物种,如鲤鱼等,通过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长,可以带动水景的循环,防止水体出现固化,成为死水。此外,通过水生动物,还能增强水景设计的观赏性,使得水景设计充满生机,不至于单调乏一。
3.5建设与水景设计相符合的建筑物
在进行水上建筑物的设计与建筑时,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实用,才能进一步去考虑建筑物的美观与设计,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整体景观设计相协调。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的建筑物是水景桥,水景桥的设计有许多种类,从设计风格来看,既有中式传统桥廊设计,又有西式宫廷设计;从建筑材料来看,既有传统的石桥,又有现代化的木桥,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应结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进行选择,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辉。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the city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 Role play and landscape in the city is more obvious, the landscape design will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lat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landscape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suggestions
TU986.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陶冶了城市居民情操。园林景观在城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在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灿烂辉煌,与世界其他园林艺术交相辉映。我们只有促进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景观园林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景观园林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遥呼相应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 .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内部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设计时候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其中最应该遵守的就是在保证方便城市居民的起居生活的同时,同时保证园林景观的整洁环保性。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才能够从实际中出发,改善城市的环境气候的同时, 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功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够真正建设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绿化空间的环境。通过这样的园林设计,我们能够建立一个舒适的、和谐的、休闲的、并且能够有利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园林景观设计,更好的而服务于居民,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大众。
2.1 园林景观设计策划要植物群为主,草坪设计为辅
植物群的设计首先要仔细的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以及特点,对于生长环境的相关要求以及与草本花卉的搭配方式,我们通过对于他们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相关的层次性的搭配种植, 做到丰富美观且不复杂,同时有利于园林工人的管理。我们的园林绿化设计的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该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植物群园林,从而能够发挥城市最佳的生态效益,并且我们要从园林景观的植物群改善城市环境功能的程度入手,选择出一种能够创造出最佳的生态效益植物群结构,从而在节约一定土地面积的同时发挥园林绿化设计的最佳生态环境效益,我们种植植物系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应用草坪辅助的配合植物群对于城市生态的保护,但切记不能以草坪为主,它不仅需要大面积的土地面积,并且与植物群相比其自身的生态效益不高。
2.2 园林景观设计策划要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城市的绿地是整个城市居民的共同享有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城市绿化用地,所以我们在园林绿化设计的策划中就必须积极考虑下集中的中心绿化用地的相关的设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城市居民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彼此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到过度的集中绿化中心用地不仅浪费城市的基本用地,同时环境难以安静,人员过多比较复杂,这样在实际的城市治理过程中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们也同样要考虑建立适当的分散性绿化景观,相对的团块绿地建设,能够形成相对的安静的环境和空间,更利于城市居民的休息和生活。
2.3 园林景观设计策划要把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对于城市的基本用地的绿化进行设计,而不是对于公园、 动植物园、旅游区的绿化设计,我们在注重美学艺术的同时,更要做到对于城市的实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绿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空间以及人文关怀,从而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充满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我们的而规划设计确立时更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相关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绿化城市环境、满足自身需求等方面,做到在美观的同时更能够充分发挥它自身的实用性。
三、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为了绿化而绿化,缺乏实用性
现在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我们可以从它们对于园林设计的相关方案就能够看出,绝大多数的城市绿化的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关于符合规范和绿化的法规条例的要求,但是却在关于绿化实用上缺乏可持久性的绿化空间设计,甚至有的城市的景观设计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满足了整个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的相关要求,但是实际上该城市的绿化设计却远远没有发挥它自身的绿化实用以及作用,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这些绿化用地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绝大多数的绿化工程都是在城市中心或者繁华地段,而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区绿化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3.2 过分重视草坪,忽略了植物群的景观设计
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在过分的追求草坪的设计和保护,大面积的草坪建植过于单一,并且草坪建植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极为不科学的,草坪相对于植物群经管的设计而言,它的观赏性更强,更为美观,但是大家却因此忽略了它的最大的弱点:实用性很弱并且养护费用过高,而大面积的草坪建植,它自身高昂的养护费用和建植费用对于一个城市的绿化资金投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
4.1 注重绿化环境时的生态问题
我们再从园林景观的设计上就应该从构思到细节层层深入,我们的园林设计中,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更是关系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以及景观受用的城市居民,我们必须在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更实用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城市的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以及生态景观的优势,我们要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够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结构,以及气候变化程度,才能够量身设计出城市的园林景观,符合城市的内部情况,并且能够使他与城市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而结合与衔接,从而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条件下,城市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也决定了城市的微生态环境,影响着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而噪音、灰尘、建筑等对于景观的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修正园林景观的环境,从而调节城市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绿化植被。我们更要学会就地取材,我们要从该地区的环境本身进行挖掘,切合城市本身的乡土资源,才能够把生态与环境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从而做到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4.2 统一规划设计园林,合理布局景观
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内部的绿地种类非常繁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植物群,对于规模不一,功能各异的城市用地,我们要该城市的整体城市结构以及风貌,根据不同的种类的绿地要求,科学的协调以及合理的布局整个园林绿化景观,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化景观系统,并且能够与整个城市的自然绿化环境保持一致,我们的设计务必做到在人性化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和自然化,做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观赏性与实用性协调一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园林景观设计。
五、结语
总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陶冶了城市居民情操,并对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园林设计者应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不断改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和生态建设,这不仅是园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广大城市居民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遵照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出文化内涵,将设计师的思想融入其中。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一种自然状态的归属感,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人文生态理念,将
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为城市建设构建出有利的基础。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体现地方特点,因地制宜
园林的景观设计,必须要重视地方特点的体现,因为园林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当地人,主要的功用也是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在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凸显当地的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要注重地方特色,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通过利用以及改造等方式来使其变成景观的一个部分,使人造景观与原自然景观和谐的融汇在一起。
1.2 景观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实现有机结合
建筑风格作为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就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有典型的特点,景观设计就需要遵循这一特点,通过艺术效果的修饰来契合和满足设计方面的需要,需要在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中,运用现
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传统的设计形式进行改良,展现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结合、有机统一。
1.3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所以,人性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也要满足景观自身的作用体现,需要将外部景观设计与居住环境结合,让居民感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安全感、舒适感以及温馨感,能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1.4 中心感、层次感以及围合感的强化
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强化景观的中心,同时,层次感也是对设计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要给人们提供私密的空间,并且做到空间之间的过度具有缓慢层次,应该营造一种疏而不透、围而不闭的氛围。
2.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园林景观设计盲目照搬,缺乏设计风格。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独有的风格,并且在区域内对于地方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能够很好的体现。但目前国内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总是在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随处可见欧式、美式以及东南亚风格的园林。这种毫无创新和习惯性的照搬模式使得设计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特色。个别设计人员甚至忽视了园林内道路设计的作用,导致人们在草坪上随意踩踏,或者没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而引入一些不适合栽种的树木,导致资金的浪费,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1.2 违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合理设计方案的诞生,通常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要系统、认真的研究设计风格、手法以及设计形式,同时,要对设计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设计案例往往忽略了设计方案在功能上的满足,过度追求一些形式上的美感,或者对于功能性的定位较为普通,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需求,从而忽略了现代人对于园林的功能需求。
2.1.3 设计风格单调乏味。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不管设计规模大小、功用如何,采用多为相同的设计手法和方式,这些设计最终使得设计出来的景观其风格较为雷同。更为不可取的是,这些设计大多是抄袭和复制,没有加入自己的设计个性和设计理念,使得最终呈现的作品不能够体现特有的文化和内涵。
2.2 对策探讨
2.2.1 坚决放弃盲目模仿的行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生态学以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不断增加,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传统设计理念中单纯满足人们需要的设计手法,应更能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并且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自然和谐的关注,最终实现人们在能够观察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借鉴优秀的设计方案,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和理念,通过认真研究和科学的设计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
2.2.2 注重以人为本。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和重视人性化的无障碍方面的设计,满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并且尽量创造出舒适、自然和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设计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做到兼顾,比如,老人、小孩、年轻人,他们对于景观需求是不同的,在设计时尽量通过不同设计方案和区域的规划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好的设计方案不仅重视设计的真实性以及本性的需求,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思想、身体方面的需求,最终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2.2.3 多元化设计风格和手法的选用。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提高的审美方面的需求,园林设计应该要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设计并重的趋势,尽可能地创造出适合于各类人群与自然接触和参与的机会,通过丰富设计风格来体现设计区域的特色,也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需求。也要因地制宜,对于当地景观和自然环境充分的利用,使得设计方案更加与当地和谐结合,也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3.1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层面上进行景观建设。生态景观既有正生态景观的概念,也有负生态景观的概念,如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绿地减少等,属于负生态景观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正生态景观的范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者,应当努力塑造正生态景观,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3.2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3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
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但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随着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不断完善,人们文明认知程度
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能够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使它真正能够担负起保护绿色家园,
捍卫生态国度的重任。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当中,也要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素养,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最大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要点;营造方法
1水景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1水景设计是城市园林中生态多样性的要求。在强调生态、环保以及低碳生活的今天,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点。因而为了维持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景观,就有必要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地设计些水景。
1.2水景设计符合国人人为审美观。在我国古代的园林建设中,水景设计早就存在,并且对于水景的搭配技艺达到了一定的造诣,已经与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紧密相结合。融合了我国诗词文化等的水景,使得人们在视觉上是一种享受,其意境广博而深厚,符合东方人的人文审美观。
2园林景观水景设计要点分析
2.1水景环境空间设计
水景空间因为添加了水这一元素,而使景观空间具有了水的活性,景观空间因此而活化园林水景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就是视觉上的感受。在有限的空间中,水景通过各类组合使我们能够尽情发挥,通过将各类自然水体以不同形式融合,再加以人工的处理,就达成了活化景观空间的目的。
(1)大面积的水体,对景观空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首先,水充分发挥了其无形的特点,其若虚似无的形态模糊了景观空间的界限,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山水一体,大大延展了园林景观的视觉范围。其次,水上的景配上水中的倒影,特别是应用各类灯光效果布置成的夜景,既给水面营造出光辉与律动,还丰富和扩展了景观空间,产生深远、开阔的感觉。面状的水在景观环境中常采用规则或不规则式,或者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组成立体水池,造成视觉上由一变二,由二变多的效果,大大拓展了空间。
(2)点式水景具灵活且小巧特性。在环境布置中常与花坛、亲平台、小品等结合,构成喷泉、小瀑布、跌水等。在园林景观空间中起到点睛作用,作为空间的焦点吸引人们的目光,而起着引导作用。线式水景一般采用动的活水,结合喷泉和河湖等形成景观。依据其延展的不同可分为平直型和折型平直型如园林中的河、湖,具有方向(流向)性,自然而然引导人的视线,能成明确的轴线,清晰地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用来作为自然的分界线,给人限分明的感觉又不显得突兀、折型形态狭长而在某一流向上的展开和延伸,如隐时现于林中的溪流,蜿蜒曲折,深幽而含蓄,又不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性造景观空间有明显的分割给人造成连绵不断的空间印象。
(3)划分空间的层次,水景表现上充分利用水本身的特点和其他要素的搭配,可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在园林水景中,首先可充分利用水的可塑性和样的形态,将点、线、面上不同层面的水景串成一体;其次,利用水灵活多变特点,配合空间上纵横向断面的叠合及时间差,构成立体三维空间,形成立体景,再次,借助园林中其他要素制造景深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2.2水景环境特性设计
(1)充分发挥水的特性。静水常以湖、潭、池等形式出现。波平如镜,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更烘托出静。皓月当空时,天上水中两轮明月交相辉映,同样令人陶醉。静水营造的是一种极静的安详气氛,配合水榭、临水平台等休憩处所,为身处喧嚣闹市的人们创造出静谧的思考环境。动态水指流水瀑布、喷泉等景。动态水景充分反映出水青春洋溢的一面,在灯光、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使人也感染到了朝气蓬勃、欢快向前的魅力。它调的是一种欢乐动感的气氛,是适于人群聚集的地方供人们嬉玩、互动的场所。
(2)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结合。水有时借助小品、雕塑、栈道平台、桥、水榭、动植物等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水与构筑物的结合在中式园林中,水体常与临水栈道平台、桥、水榭结合在一起,既为人们提供了就近观赏水和休憩的场所,也赋予水景特殊的涵义,形成了景观的主题。水与小品、雕塑、山石的结合在欧式园林中,水体往往是和雕塑、规整的树林、大面积平整的草坪等结合起来,共同塑造出完整的规则的视觉形象。有时水从雕塑中流出来,因应雕塑的形态造到不同的喷泉、雕塑和喷泉的结合常布置在水体的中央,形成园林景观的主景。雕塑的题材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融合了水的特性,表达出有某种寓意
3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3.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水景的营造主要有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有:流水、喷泉、湖水和压力水等。宁静明朗的水净化了自然空间和增加了美妙的气息。喷、涌、溢泉、间歇泉等压力水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美。水的时而宁静,时而欢乐的声势和千姿百态地变化都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结合音乐、光线、水射的提点,在一些博物馆、展览馆以及风景区设定了一些音乐喷泉,演绎了水火相容的艺术效果。无限的音乐带来无尽的激情燃烧,给人们营造了清醒超然物外的最高境界。在溪水、泉水、池水等静态的水流中让人心旷神怡,欣赏静止的绿色植被,慢慢地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3.2绿意盎然的艺术氛围
经过仰视、俯视、远观近看,的欣赏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氛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种植在不同的生态坏境。
如:上荡漾的荷花,映衬着的水里环游的鱼类,形成了和谐美好的局面。清澈透明的水在阳光照耀下折射的效果,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美感。湖上垂直的杨柳、还有水杉、月榕树等和假山完美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错落感,造成了完美的审美情趣。例如:杭州九溪玫瑰园,自然山水与居住环境得到了和谐的共存。完整的小瀑布、绿色的屏障、石头上攀援而出的羽毛枫,形成了美好温馨的画面。
3.3水中享乐的艺术活力
水是万物之源。为了适应城市的生活、工作、娱乐的需求,可以开展更多的活动乐园,展示水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在湖水的两边可以通过榭、舫、廊、榭等建筑的创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人可以倚栏赏景、拍照留念。全面地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丰富变化的水元素,将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融合起来。在一些地质公园地设计中,利用水的倒影,扩大人们的视觉空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是生命的源泉和人类的艺术财富。
3.4半城山水、半城繁华的艺术价值
在城市园林的营造中,山山水水的结合是这座城市最完美的结合,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有鲜明效果的表达方式,它突出了水的惟妙惟肖和城市生命力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在一些风景区里,将一些具有审美意义的石头与伟岸、水流相互重叠和相互映衬。寄意于形,在水的旁边可以安置一些类似动物的雕像或者是相关的历史人物造型,让人不仅欣赏到环境的优雅,还可以增长见识。在漂流的两道,通过对奇山怪石和悬崖的应用,更加赋予了这座城市多层次的艺术魅力。
4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而园林水景的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和艺术表现是以合理的设计和深刻的内涵为基础。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在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观景与读景”并进,以恰当的形式表现水景对人的吸引力,可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翁彦祺;园林水景的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