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大工程论文范文

三大工程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大工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大工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高文波(1964-),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5-02

武汉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数已达到22个,涵盖水利、电力、测绘、机械、建筑、环境、计算机、电子通信、制药、物流等,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各行各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重视工程实践,开放办学”的工程硕士教育理念,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树立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在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工程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它按工程领域设置,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实务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重视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2.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工程硕士教育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先进经验,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大力改革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工程硕士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开放式的特征。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行业实际,侧重实践,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体现强化能力、突出实用、结合工程的特点,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确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其身心特点、兴趣和个性特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断获取知识。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其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提升,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调整、研究结论的得出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5.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大工程观”是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想道德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亟待改变狭隘的学术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

二、面向行业实际,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战略过程中,武汉大学秉承“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始终抓住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一核心,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初步构建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与行业紧密联系为根本,包括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工程硕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行业紧密联系。

1.课程教学环节

增设“行业前沿讲座”课程,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行业前沿讲座”。为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尽早接触行业、贴近行业,增进学生、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密切接触和交流,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激发他们对于行业前沿重大应用问题的研究兴趣。我校把“行业前沿讲座”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规划、建设,选定相关讲座内容,定期开展讲座,并保证讲座质量;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产业发展需要、熟知行业发展动态的行业专家开设前沿讲座。近年来,学校对各培养单位邀请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来校开设“行业前沿讲座”进行资助,每年都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2)案例教学。为了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我校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近年来,我校坚持抓案例课题申报和案例库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实践环节

通过加强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强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实践锻炼,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专业实践。我校通过制定《专业实践手册》,严格按照实践手册要求完成整个专业实践过程。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实践计划制订;实践阶段小结与自我鉴定、指导教师阶段成绩评定;所有实践阶段完成后,专业实践学结报告;导师组给出专业实践最终成绩。

(2)专业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校正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思考怎样选取实践基地、怎样建设和管理实践基地等相关问题。实践基地一般应建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行业代表性,应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如食宿条件、实践场地、实践项目、指导人员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开展。

3.学位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环节对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形式以及论文评审与答辩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制定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十分明确,但是要让目标成为现实就必须强化培养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1.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为规范课程教学管理,我校通过加强教师资格审查、课堂教学检查、考试及成绩登录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学习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取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课程教学选派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要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实施课程教学。

(2)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效果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我校加强了课堂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聘请学校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员到课堂听课,选派课程信息员到课堂查课,引导研究生在网上评课,从而对讲课教师的上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3)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获得的一种有效形式。我校要求课程考核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注重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并要求上课教师及时将成绩录入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各培养单位将考试试卷等相关材料存档备查。

2.专业实践过程管理

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专业实践的顺利完成,我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大批专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高级专家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同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专业实践手册》,明确专业实践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和实践考核办法,及时对专业实践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评估专业实践实施情况,较好地保证了专业实践质量。

3.学位论文环节管理

学位论文不仅是检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等多种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论文评审按程序进行。同时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切实加强论文各环节管理,严把论文质量关。

四、结语

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不断发展,还需在招生体制改革、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真正将工程硕士培养与工程领域各行业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以期满足社会、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蕙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2]高文波.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5.

[4]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15.

[5]张笑燕,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实践探索

武汉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数已达到22个,涵盖水利、电力、测绘、机械、建筑、环境、计算机、电子通信、制药、物流等,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各行各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重视工程实践,开放办学”的工程硕士教育理念,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树立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在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工程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它按工程领域设置,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实务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重视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2.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工程硕士教育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先进经验,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大力改革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工程硕士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开放式的特征。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行业实际,侧重实践,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体现强化能力、突出实用、结合工程的特点,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确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其身心特点、兴趣和个性特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断获取知识。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其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提升,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调整、研究结论的得出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5.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大工程观”是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想道德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亟待改变狭隘的学术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

二、面向行业实际,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战略过程中,武汉大学秉承“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始终抓住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一核心,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初步构建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与行业紧密联系为根本,包括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工程硕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行业紧密联系。

1.课程教学环节

增设“行业前沿讲座”课程,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行业前沿讲座”。为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尽早接触行业、贴近行业,增进学生、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密切接触和交流,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激发他们对于行业前沿重大应用问题的研究兴趣。我校把“行业前沿讲座”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规划、建设,选定相关讲座内容,定期开展讲座,并保证讲座质量;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了解产业发展需要、熟知行业发展动态的行业专家开设前沿讲座。近年来,学校对各培养单位邀请行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来校开设“行业前沿讲座”进行资助,每年都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2)案例教学。为了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我校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近年来,我校坚持抓案例课题申报和案例库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实践环节

通过加强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强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实践锻炼,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专业实践。我校通过制定《专业实践手册》,严格按照实践手册要求完成整个专业实践过程。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实践计划制订;实践阶段小结与自我鉴定、指导教师阶段成绩评定;所有实践阶段完成后,专业实践学结报告;导师组给出专业实践最终成绩。

(2)专业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也是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校正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思考怎样选取实践基地、怎样建设和管理实践基地等相关问题。实践基地一般应建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行业代表性,应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如食宿条件、实践场地、实践项目、指导人员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开展。

3.学位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环节对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形式以及论文评审与答辩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制定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十分明确,但是要让目标成为现实就必须强化培养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1.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为规范课程教学管理,我校通过加强教师资格审查、课堂教学检查、考试及成绩登录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学习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取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校坚持课程教学选派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要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实施课程教学。

(2)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效果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我校加强了课堂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聘请学校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员到课堂听课,选派课程信息员到课堂查课,引导研究生在网上评课,从而对讲课教师的上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3)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知识获得的一种有效形式。我校要求课程考核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注重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并要求上课教师及时将成绩录入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各培养单位将考试试卷等相关材料存档备查。

2.专业实践过程管理

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专业实践的顺利完成,我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大批专业实践基地,并组织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高级专家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同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专业实践手册》,明确专业实践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和实践考核办法,及时对专业实践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评估专业实践实施情况,较好地保证了专业实践质量。

3.学位论文环节管理

学位论文不仅是检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在专业实践中选题;论文形式根据选题,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等多种形式;论文评审与答辩必须有行业专家参加,论文评审按程序进行。同时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切实加强论文各环节管理,严把论文质量关。

第3篇

关键词 校本培训 专业成长 平台打造

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而校本培训是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教师的专业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尊重教师自尊心、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将教师分为“年轻教师、基础教师、骨干教师”3个阶梯,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工程”,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结合我校“三大工程”建设的实际,谈谈校本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一、实施以培养骨干教师为先导的“名师工程”

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全校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逐个分析,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有序进行培养。同时,激励他们依据自身的优势,拿规划、订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引路子、压担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市县优质课竞赛,主持或参与县级以上的立项课题研究,选派他们到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名师工作室学习培训,要求他们每年至少要有两篇以上的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发表,定期上好研究探索课、示范公开课,系统性地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组织教师赴扬州、南通、南京等地学习、考察,接受更多的前沿教科研信息。

通过学习培训,这些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并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我们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县骨干教师的申报、参评工作,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近年来,我校的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由原来的3名上升到17名,约占一线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以技能培训促专业成长的“强基工程”

针对我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和专业发展单一的现状,我们抓薄弱学科、薄弱师资,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做到“研有主题,学有内容,有的放矢,校内外结合”,大力提高教师技能,促进专业化发展。如我们尝试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每周集中教师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专题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利用网络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专业水平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再如,为了丰富大课间及社团活动内容,我们邀请县内外名师来校,对体艺老师进行“剪纸艺术”“体育游戏”“儿童稻杆画”等专题校本培训。对部分学科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我们采取分批派送培训的措施,尽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满足各科教学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学校各科教师初步实现了专职化,许多教师一岗多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强化以力荐新人为目标的“青蓝工程”

我校以年轻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师徒结对为抓手,切实抓好4件事:(1)自主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学校刚性规定年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读好一至两本教育名著,撰写学习心得,笔记不得少于1万字。(2)搭建平台,聚焦课堂。在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中,我们注重开展案例教学,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做到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帮助他们上好过关考评课、自我亮相课、成长展示课。(3)严格要求,促其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到骨干教师的教室跟班听课,要求达到两个不少于:每周听骨干教师课不少于一节;每周参与骨干教师集体备课不少于一课。同时通过“听课――说评课――改教案――再听课――再评课”的培训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4)开展教育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大比武。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集中学习论文,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素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