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思想的确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考查;导向方向

语文教育教学是我们所有教育教学的基础问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呼声很高,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许多的优秀语文教师也能够融会其他改革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在高中的各种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但也是改革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的。我们知道现在高中阶段的各种学习补习班遍地都是,而学生进行补习的重要科目主要集中在数理化方面,对语文进行补习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进行探索,寻找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寻找思路,逐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主要从教学思想和学习内容上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努力研究现代化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的发展,单纯地学习语文,将语文和学生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对语文并不喜欢,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多的语文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非常单调,教学过程固定,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艺术,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而采取了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绝不是一般的学习工具,语言是我们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思维的体现,是人类特有文化的代码,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能力,更好地认识我们灿烂辉煌的文明,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语文教学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涵即可,而是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和将来踏入社会自谋职业所具备的语文能力,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绝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语文在将来生活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内容也存在着简单、落后的问题,很多教师还在采取简单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基础能力抓起。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听,并能理解所听到内容的含义;能够合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广泛地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写出好的文章,认真书写。我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非常注重这些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把这四个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孤立进行的,而是融合进行的,只要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扎实,相信会为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更新观念;思想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了我国职业高中教育面临严峻考验,生源在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降低,这已是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不能够坚持学完全部学年人数不在少数;有很多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无奈,这一切都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科目,在这个大背景下,职高语文教学面临更多的困境。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高中往往片面强调专业课,侧重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把重点放在就业,所以以语文为主的文化课普遍受到轻视。表现为文化课教研活动偏少,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的机会更少,对教学中所需教学设备的投入少之又少。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发展并不景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无暇顾及文化课教师的需求,一些中等职业语文教师,至今都只拥有一本教科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的教学。

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自身的困扰

众所周知,教师在工作中由于长年累月工作的缘故,加之职业高中的教师面对的往往是问题学生,所以工作中往往没有激

情。特别是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就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增进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职高的教师,再加上在生活中又难免碰到一些烦恼。上课时,就很容易将无处发泄的火气撒在学生身上。教师作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克制,就可能将这种消极情感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转给学生,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没有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虽然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但并没有达到真正初中毕业的水平,很多学生存在问题,如偏科、基础很差等,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这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好专业课为了更好地就业,所以语文等文化课就显得并不重要。

面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国家的重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是职业高中教育(包括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基本保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帮助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扩宽就业渠道、订单式教育、财政补贴等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以说21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大量人才,都会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这都昭示着中等职业学校还有发展的基础,有存在的可能。应该讲,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为语文教育燃起了希望。

2.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显现语文教学的勃勃生机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摆脱以前简单地讲练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用情感引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提高,从而可以全面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语文,共同运用语言,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由以前的灌输者与被灌输者发展为互动的合作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教学设计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重视语文的学习

第3篇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2.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讲课才能游刃有余。二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在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诸如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1)开放学习内容,促进协调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而且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构,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新课标的理念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通过语文教师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

(2)倡导自主探究,张扬学生个性。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感悟,产生迁移的过程。不同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过程往往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必须考虑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新知。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体现“主体转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精神。语文学习应尊重多元性,张扬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作出反应。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犯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第4篇

关键词:中高职体系建设;基础课教学;困惑;对策

按照省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文件精神,即:“七年一贯制,夯实公共基础课程,对接专业技能课程”的总体思路。文化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充分体现“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要求,注重学生转段过程中的素质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仅以我校的具体实践谈谈体会。

一、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

1.生源质量不容乐观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职[2014]20号文件精神,试点项目入学条件由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从近两年的生源上分析,徐州市的录取分数主要在520~570之间,为总分的75%-80%,基本达到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和一般四星级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对高考而言,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在高中的学生群体中是属于低层次的。以侯集中学为例,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0分,经过三年培养,仍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因此相比来讲,参加项目试点的学生如果参加高考是不能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家长、学生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其二是这批学生中语文、英语与数学仍旧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英语与数学主要课程,不少学生在这个方面存在偏科现象,因此生源的质量方面不能够仅仅看总分数,重点科目的分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转段升学考核标准不够明确

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要在“3+4”中职本科培养过程中,实现这个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中职与本科教育内涵体系是有很大差别,中职教育重点是学生技能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一技之长,而本科教育看重的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两个体系完全不同,出现的偏差较大,如何融合合作双方共同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上,尽管我们很努力,但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很难达到高中学生的水平。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职[2014]31号文件精神,转段考核的前提是重点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着力加强学生的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核,探索推进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课程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凸显职业教育专业和技术技能特质,为后段学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就是说考什么、怎么考还不明确。

3.多方的期望值与现实有差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工作涉及了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双方学校、学生家长与学生等诸多方面,对待这项工作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项目的期望值是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又能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但现实不是这样。

对中职学校来说,项目实施的直接利益是保证了生源的数量与质量,解决了招生问题,但是对于高职、本科来说则不然,首先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带来了一些教育问题,这批学生进校后能否具备本科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在转段过程中,中职学校希望学生都能够顺利转入高本阶段的学生,而高职院校担心转入的学生是否合格。

作为家长与学生,被录取之后就以为已经进入保险箱,还没有意识到转段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认为已经进入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期望可以拿到一张本科毕业文凭。

梳理三方核心意见,最终承担主要责任的是文化基础课教学。文化基础课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三方的满意与否。

4.缺少统一的教学体系衔接设计

现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模式主要做法是合作学校自行结对,选择试点专业、制定试点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也导致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培养目标不清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设计需要确定基本的准则,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的,形式差异较大,“七年一贯制”的培养特色没有充分体现。

江苏师范大学与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关于联合开展三年制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协议》中只对试点专业、招生对象、学制及培养模式、招生人数、管理职责、经费划分、毕业文凭等进行明确,但各自教学体系的内在特征及如何衔接没有做出说明,以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缺乏明确的目标。

5.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需要

由于合作项目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更多的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公共基础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局面。

分段培养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挑选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3+4”班级语文、数学、英语课的教学,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但毕竟长期担任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像3+4这类近似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他们还是力不从心,例如教材和教辅材料如何选用,知识点如何把握,讲练如何结合,教学难点、重点如何界定等问题,需要不断摸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做法

1.明确培养目标

在省教育厅文件基础上,我校多次与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相关学院座谈沟通,初步达成通过在我校的三年学习,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以此作为前提,制定我校3+4班级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强化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服务等方面向试点班级倾斜。

2.配备了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项目试点班级的教学工作,基于升学转段要求,在师资安排上配备了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目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12位教师中,副教授4人,占34%;讲师6人,占50%;助理讲师2人,占16%。4位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年限全部在5年以上,且均获得过优秀班主任。

3.加强了教学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针对试点班级管理,学校专门制定了教学管理办法,加强了教学管理力度,管理部门坚持每天教学检查和巡视制度,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检查工作,加强教学信息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同时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并通过家长会与家长积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倾听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期中考试以后,我们对“3+4”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3+4”班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运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在不及格的学生中甚至出现超低分,显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认为进入“3+4”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属于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造成。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在着眼于提高学生数理能力的同时,还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方法。既有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借鉴应试教育的特点,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加深部分教学内容难度,参考普通高中的要求,对部分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进行延展、扩充。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效果。

(5)减少非教学因素的冲击,保证正常上课不受干扰,同时,希望学校在这类班级任课教师的待遇上能给予适当倾斜,以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加强校校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4年,学校积极与牵头院校江苏师范大学联系,举行研讨活动,邀请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专家为我校师生作报告,组织我校“3+4”班级的学生到江苏师范大学参观学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为促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邀请侯集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来校座谈,虚心请教三门公共基础课程的管理办法、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体系建设“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对于我们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新鲜事物必将会成为职业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程;大大困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高效地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开设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选修课程与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教学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六大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加强对这些困惑的了解,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这六大困惑分别是:选修课教材;选修课教师资源;选修课学习心态;选修课开设时间;选修课教学方式;选修课评价机制等问题。

一、选修课教材困惑

当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选择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少争议。首先从教材选择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灵活多样,各地区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同一类型的教材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但是在教材出版、发行过程中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利的。选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使选修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教学内容上说,苏教版语文选修有些课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最终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注》等作品属于鸿篇巨制。这些著作单凭一节课很难讲透,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选修课教师资源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资源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分化了教学资源。选修课程越多,教师资源也就越稀缺。教师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选修课学习心态问题

当前学生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哪门课程对高考有利就选哪门课程来选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如果不能为高考服务就是无效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和选修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心态。

四、选修课开设时间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二上学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很难保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紧张,往往是仓促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程中的内在本质没有深入地了解。选修课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冷冷清清,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选修课程教学方式问题

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本身为原来枯燥的语文教学添加了活力。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得选修课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本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选修课评价机制问题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当前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存在着指标单一、随意评价、带有人情化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够真正公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困惑。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刚刚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六大困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六大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先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2(5).

[2]黄振中,刘天.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1(1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语文教学;主要问题;基本对策

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且探索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高中语文新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丰富教学方法,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广泛实施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不适用的问题。首先,现有教学方法过于古板传统,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仅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其次,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当前语文教学形式过于陈旧,不仅问题情境创设没有新意,而且教学方法使用过于机械,没能在生动的视听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第三,现有教学方法仍以讲授陈述性的语文知识为主,没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不利于学生把握文本,没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中给学生必要的帮助,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忽视情感熏陶教育。

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要求语文教师通过文本的分析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需要情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围绕情感促进学生进行想象,进而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活动。但是,现有高中语文教学没能激发学生情感。首先,没能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学,不注重在品读文学形象时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没能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引领学生体会感知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情感,不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无法使学生对优秀的祖国文化产生情感认同。第三,没有运用情感渲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影响了高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形成。

3.缺乏趣味性的教学。

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给学生创设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当前高中语文受传统应试思维影响,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不能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教学情境,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学习的主观意愿不强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理论教学与启发探究教学结合的不紧密,没能在文言文教学或是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第三,高中语文教学不注重使用游戏、竞赛、情境表演等手段,没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参与热情,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而且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改理念高中语言教学基本策略

1.注重使用多N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好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贯彻执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创新性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讲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首先,使用个性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围绕学生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注重使用合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互相了解,建立学生的合作关系,并且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语文知识。第三,注重使用分层教学法,围绕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的掌握文本,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求知欲望。例如,在杂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拿来主义》进行文本语言、风格、哲学思想等不同层次的解读。并且引导学生在与鲁迅其它作品对比中更深刻的认识到杂文的价值。

2.注重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使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开拓学生学习思维,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首先,注重使用情境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直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走请进文本世界,深入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其次,注重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在学生已经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在课堂上着力集中时间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第三,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微课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把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例如,在高三语文的戏剧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围绕《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的戏剧的异同,而且还可以在课堂上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总结出的戏剧语言、动作特点等规律进行剧作改编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逐渐认识到了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促进其发展。不仅如此,近些年,我国施行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更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本文旨在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引发一轮最新的、最可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能够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等。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强化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进取,共同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高中语文执教经验,与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分享几点心得,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浅析新课改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进步,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本段着重论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了解的不深刻

由于新课程改革刚刚推行不久,一些教师尚未对其内容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然而一些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及一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应付考试。

2.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慢慢走进了高中语文课堂,并且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帮手,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活跃了课堂气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些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智能停留在语言上,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则是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工具,几乎每节课都用到了多媒体,并且大量的教学内容都是依靠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的,这两种情况都是极端的、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果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就会使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构建师生平等交流、气氛融洽的高中语文课堂,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不仅如此,一些多媒体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有些脱节,不仅不会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还会适得其反,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综上所述可知,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就要从源头抓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探究,不断总结,争取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将在本段中着重论述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种有效手段。

1.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使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僵化、教学程序化,不能很好的理解新课改内涵,只有通过对教师进行日常的培训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使之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涵与意义,最终更好的实现新课改。

2.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语文课堂的配置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好课堂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之外还要培养其它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 结 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断探索,一定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 云梦学刊,2008(S1)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内容;德育渗透;小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09-0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1.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都具有“以生为本”的人文特征

“以生为本”是高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共同的教学和管理理念。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部分文章和古诗词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律的生活习惯,而班级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律守时、勤奋团结的精神,因此,二者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上十分契合;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与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人文关怀活动的实施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2.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是互为辅助、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

首先,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初步成熟,但追求独特个性和自我精神的愿望十分强烈,如果班级管理严重缺失,则容易诱发一系列的纪律和心理问题,反之,若班级管理到位,则会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其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实现和发挥,高中语文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高,为了实现教学的实践意义,需要提高语文知识在班级生活中的运用频率,从而升华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1.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制度和人际活动共同组成的,将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对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首先,教学的工具性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创建班级文化提供了内在基础;其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优化班级风气和习惯提供了有力保证;最后,语文教学内涵的多元化为丰富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创造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2.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通过德育渗透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班级成员对教学目标和教师的认同感是强化班级管理的软手段。这种认同感不仅包括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认同,还包括对教学内涵和教师人格魅力的认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认同感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3. 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进而调节班级课堂秩序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态度和情感所形成的心理氛围。课堂心理环境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心境、教学互动中的情绪波动、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学生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师生间的精神体验和交流等。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劣同多种指标因素有关,如班级成员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同情况、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学生群体间是否友好以及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愿意执行等。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还有助于调节班级课堂的秩序,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的协调统一。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 班主任任选随意,难以将语文教学技巧与班级管理巧妙结合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班级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在筛选班主任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师综合能力、学科素养与班级管理匹配度的考察,盲目、随意地任用学科教师。首先,部分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上缺乏人文性,管理形式过于压抑,难以实现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碰撞;其次,部分班主任利用职位优势,加大自己所带学科的学习比重,忽视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最后,即便任用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但是部分老师的迁移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将语文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2. 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施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均不高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存在差异。如果在进行班级管理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仍以学生成绩来作为评判标准,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不良行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措施

1.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语文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层次性和阶段性,因此,层次教学法常常被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实际上,受家庭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经历的影响,班级内的学生会表现出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化,因此,将层次教学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进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也是可行的。首先,对学习基础薄弱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群体,教师要采取原因导向管理法,即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基础薄弱的原因进行剖析和探究,确定原因后帮助学生制定与其学习基础契合的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对学习基础较好但课堂行为较差的学生群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加强其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矫正教育,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

2.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班级教育活动的引导

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地引进班级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我是班主任”评比活动,让学生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由于学生相互认知比较全面,在换位思考的情况下,更能准确定位班级管理的缺失所在。如此实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良行为进行深度反思,从而在思想深处树立改正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为教师或班主任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手段提供思路和灵感。

3. 积极延伸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的辅助和运用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是引导学生塑造优秀人格、然情感修为以及拓展精神追求。因此,借助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关键。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加强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等教学内容的引进,从而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班级管理的完善和升级;其次,在语文教学模式上,要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从而在引导学生正确做人、高效做事的基础上,推进班级管理的建设。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程《小狗包弟》时,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巴金先生敢于自责和忏悔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反省意识,及时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班级团结,是否会损害班级集体利益,是否以端正的学习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等等。发挥语文教学工具价值,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人格,进而辅助班级管理工作。

4. 重视语文小组教学对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互动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为班级集体的团结和互助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它能够增强生生、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互动,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集体荣誉感;其次,通过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秩序维护纠察小组,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全面的班级管理和有效的语文教学。此外,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来创设班级管理情境,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沟通的形式将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看法表达出来,以加强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5. 加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技巧和智慧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亲和力越强,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可、接受感和适应性越强。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技巧来深化学生管理工作是十分可行的。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由于很多语文教师会在考试试卷或日常作业评判时,结合个体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语激励或学习引导,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将这一教学活动进行延伸和演变。例如,创建班级留言簿,号召全班学生将每天班级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自身对班级管理、学习意见或学习困惑写在留言簿上,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留言簿上为学生答疑解难,或是写上激励引导话语,为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创造条件。

6. 树立平等意识,并用民主管理手段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公平性

首先,学生对班主任的班级和教学管理都期望公平民主,无论开展班级活动还是语文教学活动都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践行民主原则,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全班的语文教学质量;最后,重视学生价值的全面体现,让学生主动探索班级生活的美好,从而对班级生活产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态度,并将这种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活理念迁移到高中语文学习之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势必会发生新的变革,但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借助网络教学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教育发展体系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斌仙,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构建诗意班级文化--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智慧[J].考试周刊,2016,(24).

[2] 杨理.构建大班额高中语文小组讨论学习模式[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 刘晓晖.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学周刊C版,2014,(6).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品质 教学途径

引言

本文从教学品质和效率出发,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语文教学品质的基本内涵,并且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进行研究浅谈。高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高中语文学习现状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里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要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起来,并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基本内涵

语文就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就是听、说、读、写。高中的文章要求的是一个人文情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有思想和内涵,阅读方面不仅仅是翻译和理解能力的测试,更多的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情绪情感。语文学科是最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学科。谈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弄明白“个性”的概念。学生的个性既有一般年龄特征的共性,又有个别的差异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它在个性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认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语文的学习,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才能有实际的效果。高中语文教材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近些年的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考验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题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要搞创新教育,要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

首先,教师本身要吃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之后,才能得出授课安排。确定教学目标可以指引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可以做出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规划,也可以是当前学期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后就可以将繁重的高中语文教学分解成连贯的体系,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连贯性掌握。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改变过去只把语文教学禁锢在工具性程度的观念。这样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语文课堂转变为朝气蓬勃的欢乐场。教师应留意并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思想的变化。教学过程要摒弃过去分段分层、破坏文章框架的方式,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参去给学生正确答案,要真正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析理解整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人文精神,争取使学生能从思想的高度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采取诸如讲故事、猜脑筋急转弯等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通过点拨、纠错、回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声像导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课程导入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比较多的文章,进行个人诗朗诵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板书过程使用彩色粉笔也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不定期的发放试卷、模拟题给学生完成,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品质,不仅需要教师研究各种途径,而且要学生积极的进行配合,教师要深刻的领会新课改的教学大纲,而且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语言积累。

参考文献:

[1]段树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2]庄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_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

第10篇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为数不少。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而,我利用高中语文课堂为阵地,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大胆尝试,终于找到些许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语言能力的措施。其具体如下:

一、重视阅读理解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而高中语文学科理念中,正确理解与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高中生具备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表情达意,用语文思考、讨论、理解、创作及激发高中生阅读兴趣,提高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等,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阅读,是人类从文字符号中进行知识获取、经验扩展的重要途径。阅读过程中,人们能够探索人类历史所积累的丰富文明资产,更可尽情地翱翔于无限的想像空间中。研究指出阅读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发展,活化神经回路,形成严密的神经网络。

此外,阅读也能够增加人的抗挫折能力,减少其心理上由于无知所带来的恐惧感。我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改善其语文学习的状况,因为自主阅读活动可以增进高中生的阅读理解、写作等的能力,以及对语法的掌握和运用,给高中生打开认识世界之窗,远比为其灌输课本知识要有用,因而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当作重要的目标。并且阅读也不只是认识字、词这么简单,当学生阅读完文章后,会思考作者在文章里说了什么?通过文字符号,高中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联系,而作者在文章里传达了哪些信息,就需要高中生主动去建构。如果高中生不能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章的意义,就说明学生不懂或者是不了解文章,即是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欠佳。因而,阅读理解需要通过词汇、语法的知识,将字与字之间的意思读出来。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文章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最后获得深入分析和欣赏阅读内容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营造阅读环境。虽然不少学校已经提供了大量的班级阅读书籍。但是为了推销更多的书籍给学生,教师有必要在学期初便向图书馆借一个书架,放置在教室后门的旁边,用来布置成配合语文课程、班级阅读课程等相关的书籍,供展览与自由阅读。二是,配合学期语文课程的阅读计划的实施。教师实施阅读教学应当配合本学期的学期教学计划,并配合各种课程主题进行主题阅读。为了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希望,充分利用学校语文教学的时间规定,主题阅读中的材料不以与主题相关的小品文章为主。阅读材料的来源,大部分应有教师参考各版本的语文课本课文和语文教学指引中节录,并请班上担任高中语文老师的家长配合课程提供阅读素材。基于阅读与语文教学不能融合为一的问题,也导致语文老师常常面临被迫在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取得平衡?c。

教师尝试进行“以阅读为核心”语文课程来达成在有限的语文课中让“阅读”教学的质跟量并重,并进而实现学生“读得多、读得广、读得巧”的目标。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以“学期课程”为主;从教材出发,进行“主题阅读”;调整语文课的教学步骤并配合主题阅读教材来进行听、说、写的深化教学;以“迷你阅读课程”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与老师规划的阅读教学是实践“以阅读为核心”语文课程最佳的方式。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还应特别需要注重整体课程规划。

二、教学严谨性的提升,进行多元化教学

规范用词是促使高中语文教学严谨性得以提升的关键。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文字使用上存在较多分歧。举例来说,不少语文课程当中的“分”和“份”、“渡”和“度”选词取舍的不一致,。另外,“抉择”和“决择”共存,“辗转反侧”和“展转反侧”并举等都是语文教学用词不当的表现之一。实际上,上述词汇在词典的解释中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教学时的用词不严谨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因此要选取规范用词。有些教师认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选取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用词,百花齐放,各取所需,表现用词用字的多元化,才是文学丰赡富丽的手段;如果规定了一个框框,文章就有如一潭死水。然而,在教学时先保住基本的用词用字的严谨性,尤其用在科学文字上保持意义的唯一而准确,仍是最重要的。具体到其他领域的文字表述,例如文学创作方面,可以稍为放宽这个规范。

要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实施多元化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动静交错的安排,如教师说明、默读、写作、测验等静态活动,搭配抢答活动、同学讨论等动态活动,可以调节教学节奏,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专注力。此外,善用教学媒体,如电脑、投影仪等,并结合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过程的效率及教学成效。另外,感官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联系语言表达的起点。从学生在感官作文教学的作业中,可得知学生有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通过教师指导运用各项感官经验,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认识外在事物,进而并开启作文表达的起点。但是,若要看到学生完整作文语言表达的成效,则需教师长时间的指导。

第11篇

为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体现着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应运而生。

课程标准变了,课程结构体系变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也有了改变。但是高考这一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近些年来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尺度也不会改变,面对新课标,如何搞好高中语文教学,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全新课题。

新教材、新课标已经实施了,但如何评价,我们现在仅知道的是学生考满多少学分算合格,至于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设计高考试题却仍然不得而知。另外,选修课程如何开设、高考会出选修内容吗……对于这一切,我们这些长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都很困惑。但困惑归困惑,什么样的变革都会伴随着阵痛,新教材的变革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等到上面给我们铺好一条现成的路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像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结构体系较之原来的教材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比以前的教材编排更科学,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更有时代精神和实用价值。如果能完全按照新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这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到底能不能走出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限制,真正按照新教材新课标的设计去上课。如果高考没有取消,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机制没有改变,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还是只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要高考的内容就去教就去学,非高考的选修内容可能会置之不理,形同虚设,这就与以往的历次改革一样,换汤不换药,学生仍然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地培养,那么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科学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以高考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固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老师学习新课标的积极性,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很好的执行新课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教学。否则,教材内容虽然有了不少的改变,老师的教学却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当然,作为一名语文工作者,对待上述问题只能迷茫加困惑,只能呼吁,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实践却必须要认真面对,我们无法回避,只有去不断地探索。

笔者认为,要搞好新教材的教学,首先要做的是认真解读新课标,熟悉新教材体系,对新教材体系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思路,搞好语文教学。

新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和均衡性,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必修课程的教学无疑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因为必修课程的设定是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最起码要求。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述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这目标也是旧教材的基本要求。“阅读与鉴赏”旨在着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浅析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传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过程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更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述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说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表达与交流”则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与交际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重要,但高考命题较难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重点则是写作训练,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与思考。在书面表达的时候,能够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意。

对于必修课程,我认为教师目前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探索。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紧扣教材教学,使学生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知识层面,精讲精练,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12篇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开始阶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而其中知识的衔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学习方面的现象: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

第13篇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语文教学标准》中对语出了如下解释: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改变过去只把语文教学禁锢在工具性程度的观念。如此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语文课堂转变为朝气蓬勃的欢乐场。教师应留意并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思想的变化。教学过程要摒弃过去分段分层、破坏文章框架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分析理解整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人文精神,争取使学生能从思想的高度同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文章的领悟。文章中能反映主题的关键句、重点词汇要反复的品读,力求学生能在理性的外衣下看到感性的心灵,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领先于工具性。

二.依据实际情况安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如同大海行船,面对广博的知识,很多学生都会有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从哪儿开始学、怎么学等,一些教师也会有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讲课的现象。考虑到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广大教师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探索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只有教师领悟了应教什么以及如何教之后,学生方可知道自己应该采取的学习方法。

1.研究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在明了教材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之后,才能得出授课安排。确定教学目标有着灯塔的作用,可以指引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

2.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可以做出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规划,也可以是当前学期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后可以将繁重的高中语文教学分解成连贯的体系。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课程教学计划;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落实。第一课程教学就是传统的授课,这部分时间是实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同时配合教师详细、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完成计划的落实。第二课堂教学就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的学习。这部分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来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安排组织落实主要就是针对第二课堂提出的。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小组长和班长的领导作用,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三.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着较为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若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有非常好的教学成果。从心理上看,只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自己很快乐,并且愿意去发现、感悟文字的魅力,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都会有特别明显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诸如讲故事、猜脑筋急转弯等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通过点拨、纠错、回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声像导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课程导入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比较多的文章,进行个人诗朗诵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板书过程使用彩色粉笔也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重视第二课程的效果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具体有如下几点:

1.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不定期的发放试卷、模拟题给学生完成,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做好作业的检查工作。

如果教师只留作业而不检查作业就会让部分学生感觉作业不重要从而不认真做甚至是不做。教师只有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才能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活动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相关的活动可以是诗词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表演等。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法

1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

1.1开展研究式教学

语言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关系到语言技能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整体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赋予了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成为一种政治帽子,语言本身的纯美变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中国读现代杰作的高水平时,他选择了鲁迅的“从草药到书店”,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描绘鲁迅童年的乐趣,但文章的主题被归类为反政治主义的封建主义文章,主要是鲁迅写作的目的是批评三维书店的封建和无聊的味道。但是,浏览文章来品味文字的含义,却与儿童的思想和兴趣非常吻合。在编写新教科书时,我们逐渐放弃过去使用的旧版本的知识内容,并建议使用与现实相关的新教学方法,并与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以便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学习而不是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1.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提问能力对促进学生不同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1)详细询问,问一些额外的问题,比如荷花池中的月光教学过程,描述荷花池中的月亮之美,你可以提问,我为什么写这个?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并要求学生更多地了解这篇文章。(2)我问了相反的问题。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内化知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3)平等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交流空间,学生可以质疑一些教师的想法,并要求教师提供具体的答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在与学生互动中,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制造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使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化

自主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不是教师对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的作用不是“授鱼”,而是“授渔”,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应创设有利条件、环境,启发学生如何去学?应该学什么?自主学习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一定的知识面上,通过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再获新知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它是在教师传授一定学习方法上进行的。自主学习还包括探究性自主学习。探究性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基础性的自主学习上的发展,它是学生在掌握课文一定量的基礎知识的条件下自己进一步独立思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高层次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有理论深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

第15篇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