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心理档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阐述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并从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原则、程序、基本保障及责权问题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
心理档案;高职教师;建设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想使高职教师潜力得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作为管理方,就必须详细掌握高职教师各方面情况和动态作为有效的管理依据,为高职教师建立档案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当下高职教师档案的主要类型为人事档案和教学档案,包括人口统计学内容和学习、工作情况,基本上未涉及心理方面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师档案尚未健全,还有很大的可供发展的空间,而心理档案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方向。
一、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
建设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能够填补现行高职教师档案内容上的缺失,能够帮助学校迅速掌握高职教师的心理特征、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规律,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如从各个教师心理档案数据中可以归纳出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状况、工作影响因素等,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二是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的心理素质。高职教师经由查阅心理档案,能够更为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进而做到正确自知、适当调节等,最终实现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
二、高职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为确保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建设质量,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价值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在搜集心理资料前应获得高职教师的允许,要尊重教师的自,不能强制性向教师索取相关信息资料,否则容易获取到虚假或错误资料。二是客观性原则。在建档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高职教师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可以主观想象,也不可以随便补充或删除档案记录。三是发展性原则。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具备动态发展特征,高职教师心理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必须及时把最新的档案信息补充进档,以确保高职心理档案的真实可靠。四是系统性原则。教师心理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建档过程中要从系统角度来搜集、整理、补充档案信息,保障其完整性和有序性。五是保密性原则。要尊重高职教师的个人隐私权,对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实施可靠的保密措施,严格落实保密制度。
三、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程序
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过程,按照先后顺序,需经过如下三个阶段:一是心理档案内容的确定。主要包含人口学资料(教师个人基本状况)和心理学资料(心理健康状况),表1所列举的是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建设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其中的内容。二是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除“身体状况”内容由医疗相关部门提供外,其他内容由高职教师个人填表、人事职能部门和教学职能部门审核确定获得。而“心理学资料”的获取,从以下方面入手:“心理自我认知”部分和“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由高职教师个人提供,“心理测评”部分由心理职能部门组织高职教师进行心理测试获得,“心理咨询记录”部分由心理职能部门提供。可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各种方法搜集档案资料,保障资料获取渠道广泛,信息客观真实,这是建档的关键。三是整理与建档。首先应用相关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其次聘请心理专家根据心理测试和调查结果,综合高职教师其他方面的相关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备操作性的改进措施,以面对面、网络、电话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疏导情况记录归档;最后是确定档案存储载体,如文本、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等,进而完成建档程序。高职教师心理档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存放部门,一般可放在档案职能部门或心理职能部门,由专人负责管理。
四、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是思想保障。首先要转变高职院校滞后的档案观念,重新认识高职教师档案的角色和功能,树立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理念,充实高职教师档案内涵。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会有后续的行动执行,比如在划拨资金、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次要转变高职教师的观念,宣传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无害性、保密性,提升高职教师的心理认同感和支持力度。二是组织保障。要真正落实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就必须有健全完善的组织予以保障。其主要操作体系是“档案职能部门—人事职能部门和教学职能部门—心理职能部门、系部”三个层次:档案职能部门负责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人事职能部门、教学职能部门负责整体安排和措施落实;心理职能部门、系部负责具体执行。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辅助部门予以保障,如资金保障(财务职能部门负责)、技术保障(网络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等,促进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制度保障。要结合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情况来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并予以落实。比如实行心理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把整理好的检查结果及时补充到高职教师心理档案中去;实行岗位责任制,对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搜集、整理、建档等流程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并一一落实到人;实行保密制度,加强对档案人员和使用档案者的保密宣传教育,对在职权内可以查阅到的档案内容根据要求做好保密工作。四是技术保障。传统的手工管理档案模式已日趋滞后,要跟上时代采取新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开发或购买心理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档案存储、检索和查询,有利于学校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技术化、规范化。
五、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的责权问题
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到档案信息的查询、更新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与多个职能部门有关,涉及多项档案内容,因此一定要处理好档案管理中的建档和查档的责权分配问题。一是建档的责任分配。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建档工作,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前文提及高职教师心理档案的刚性基本信息可以由教师个人填写、人事职能部门、教务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后把信息反馈到心理职能部门,弹性基本信息则主要由系部、人事职能部门、教务职能部门以及心理职能部门提供和调整。高职教师心理信息主要由心理职能部门借助专业途径获取,而其他常态信息则要通过高职教师的自我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客观评价等获取,最终反馈到心理职能部门。每一次对档案信息的调整,在实质上都相当于一次重新建档,在较大程度上依靠心理职能部门完成。因此,在建档责任分配方面,以心理职能部门为主,其他职能部门为辅。二是查档的权限分配。在查档的权限分配方面,对高职教师而言拥有全部知情权和查阅权,当高职教师有查阅需求时,档案职能部门应予以满足;对除高职教师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档案职能部门应实行半开放管理,比如高职教师的部分公开化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查阅,如涉及高职教师评优,有关职能部门有权借阅高职教师的人口学方面的档案,而与高职教师有关的心理测试结果等档案信息,要经过严格审批手续才可以查阅,并尽量落实高职教师的知情权。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教师心理档案还未完全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针对此所开展的研究非常有限,得出的研究成果很少。鉴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人性化管理的加强,对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开始有所提高,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应该作为一种特色档案纳入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对高职教师心理档案建设的研究,以促进高职教师个人心理素养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华,刘国义,郝岩君,张艳娥.高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
[3]杨颖,鲁小周.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3]曾宪言.对高校教师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15(14)
1.1 有助于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其职业倦怠。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教师心理问题,帮助其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实现缓冲教师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平衡,促进个人成长目标。
1.2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健全合格人才。
1.3 有助于学校科学管理。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弥补高校教师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三方面内容的缺憾,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能,帮助教师确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应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客观记录。一是全面综合测评,除心理测验外还要包括自我与他人的观察评价。二是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量工具。三是方法适当,使用正确,严格遵守相应规则。
2.2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观点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标为导向,规范有序地收集资料;二是资料应尽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心理档案资料,准确反映教师心理的变化;四是使用的测评工具尽可能前后一致,便于结果分析。
2.3 全面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所收集的资料应包含师德修养、教育机智、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及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评价,同时包含教师的个性心理差异,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教师的综合影响等。
2.4 发展性原则。教师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反映了教师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完善发展。教师从岗前培训到熟练教学,其心理活动伴随着专业活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以便预测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5 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专人负责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其个人信息及测试结果等资料,非专业人员包括行政领导等不得随意翻阅、泄露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不得公开教师个人真实信息,避免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询案例时,须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对资料进行适当处理。
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体咨询及团体咨询等方式,综合记录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3.1 高校教师基本资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专业背景、学历、职称、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居住地、父母健康状况、家中排行、近亲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对高校工作的看法包括: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等。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近期有无烦恼,应对烦恼与挫折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
3.2 经过标准化信效度检验的心理测评量表。主要是: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健康问卷(GH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个性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和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总体幸福量表(GWB)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
其他心理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弹性量表等。
3.3 个体咨询辅导记录。咨询员对每次咨询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咨询时间、地点、咨询师、来访者、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建议、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和转介情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良好进行的必然趋势。以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基本要求,寻找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提出做好此项工作的全新策略和方案。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0 引言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也开始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要想使得人事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平稳有效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项工作中来,这也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档案用电子文档做出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并能够在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1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根据有关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化是促进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表示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象征。在信息化社会的前提下,将其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更是一种全新的方式。
1.1与信息化社会相协调,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表现
在近些年来国家档案管理局出版的相关文档中明确指出了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并明确了当今社会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1.2使人事档案资源得到共享,为当今社会发展做出一部分贡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档资源已成为了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重要资源。所谓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提升为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框架,以档案的利用率为基础,以人事档案的信息化为目标,加速促进教师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利用简便化的在网络上进行的进程,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社会信息化提供一份力量。
2 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人事档案是指社会上一些组织和部门进行人事管理的管理人员在选用人才等一些工作中所积累而成的很珍贵的人员资料,它记载着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经历,还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家庭以及社会关系、个人品质等等方面的资料。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当今社会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者对教师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过于片面
管理者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基本都表现在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领导者在对档案机密性的认识上存在不足,认为这项工作只要将这些档案保管好不丢失就行了。所以,他们都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不能很好地将档案进行保密处理,工作人员不能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支出,这项工作也就很难做好。
2.2教师人事档案机密性不足
根据国家的相关人事档案管理方案指出,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个人或者亲属的档案资料。人事档案进行保密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正是这种机密性大大的降低了教师人事档案的真实可靠性,管理者的意见而不是本人意见,导致档案的随意性也随之增加。
2.3教师人事档案真实性不高
人事档案的价值来源于其真实性,就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而言,档案造假的现象时常发生。也有部分领导为了打击报复而通过修改职工的档案,最后给职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活上的伤害。各种不同方式的造假现象也不断发生,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真实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2.4教师人事档案资料不够全面
教师人事档案内容不够齐全,资料内容不全面。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一大部分是因为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具备必须的责任心,没有积极负责的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导致档案资料不足。
2.5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先进
随着目前各种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人才的使用和流动频率也逐渐增高,选用人才的手续也由复杂 变得简单。由于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先进,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而且没有及时的修改,对人才的流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有些单位甚至不择手段将人才的档案进行扣留,造成了教师人事档案不齐全,给一些急需人才的单位的工作造成了不便。
3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式与对策
3.1建设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设施,完善教师人事档案信息
在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中,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使基础设施处于最先进阶段,以便于提高教师档案的安全可靠性。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加快建设教师人事档案数据库的步伐。同时也要建设先进的档案管理和使用系统,在全社会统一使用达到科技要求的档案使用和管理软件,为信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3.2健全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提出合理可靠的意见,并经过开会表决,选取最为有效的意见并投入使用,以推动制度的制定和健全的进度。提出相应的奖励措施,推进制度的合理化建设。其建设重点是研制出一些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准则,运用符合实际的宣传措施进行传达消息,使得进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最后达到完善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的目的。
3.3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
教师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对于每一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者都做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技术以及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学习,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现代化设施的运用能力,最后成为一名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全能型人才。与此同时,领导者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弄虚作假,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还能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 总结
总的来说,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前进方向,才能完完整整的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加快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最终使得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
[1]王晓晶;探讨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