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它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初步接触了一些地理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地理的一些基本内容,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将要学习更多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内容。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注重向学生们传授地理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们掌握人类活动和地理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同区域间的地理文化差异。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难题,如果高中地理老师不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些难题,那么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既不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一、注重兴趣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既包含了一些人文性比较强的知识,也包含了一些需要逻辑推理能力的知识,因此尽管地理属于文科综合的科目,但是实际上它也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这种兼容并包的学科特性使地理课程显得更加多元化,学生们在学习地理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大的。然而,由于进入高中阶段后地理课程的必修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们学起来常常感到吃力,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地理上的学习问题后,不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如同滚雪球一般变得越来越多,最终他们对地理课程就会丧失兴趣。

一旦学生们对地理课程提不起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学生们也无法参与进来,这种状况使得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变得十分低下,同一个问题教师讲了再多遍,学生们要么依旧搞不明白,要么半懂不懂,在做地理练习题的时候错误连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兴趣教学,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的吸收和消化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使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第一,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进行问题教学。问题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地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前文已经提到过,高中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总是走神,那么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再清楚明白学生们也听不进去,要想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顺应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去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对地理课堂产生一定的好感,而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得到增强。学生们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就会全神贯注的听取地理教师的讲解,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宇宙与地球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来为他们设置课堂问题,要求学生们能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显得格外的集中,地理教师上起课来也就会显得更加轻松。在课堂开始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地球的起源,然后让学生们各自提出自己的假想,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采用这种方式授课的话,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地理 课堂上,他们的表现也会变得更加出色,而这种问题教学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地理课程充满好奇心。因而,高中地理教师想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第二,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教学。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学生们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能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就会得到减轻,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些教师常常认为学生们到了高中阶段,就不应当用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他们觉得游戏教学是低年龄阶段应当采用的教学方式,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游戏教学实际上是非常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的。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的课业任务非常的繁重,因此学生们常常被各科轮轴转的教学模式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另辟蹊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拥有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那么他们对高中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更大,在上地理课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与城乡规划有关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辩论,要求学生们辩论城市和乡村谁更好。在辩论会的形式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踊跃的参与课堂发言,在这样的有效情境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最终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水平也能得到增强。

二、加强情感体验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效现象;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第3篇

高中地理 贴近生活 探究能力 实践能力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情景1]:.我在上《月相》这一节课的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圆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记录早、晚自修时的月亮,月面圆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几个人合作。然后试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通过实践的观察,发现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也就是农历上半个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见,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在东边的天空,月面朝东。然后再搜集一些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请学生根据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判断诗人当时是在农历什么时候描写的,推断大概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把问题回答出来。

[反思]:如果老师没有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记录月相变化的实践,直接由老师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记忆。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在这儿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实际上,在探究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

[情景2]:.有几位学生选择了《玉苍山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对如何开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样制定方案。他们找到我,想让我提些建议。我经过思考后,向他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对玉苍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准备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据什么数据分析的?最后课题报告的呈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见附录)

第4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呈现出模块化(或叫小专题化)、前沿化、实用化、多元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变化均较明显。因此,在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的教学策略有必要进行调整。为此,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1.合理利用教材中案例,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新的地理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进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材知识性文字表述太多、缺少活力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中案例的内容,理解各个案例所描述的具体地理事物、说明的问题、表达的思想等,在深刻理解案例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看案例开始,充分发挥对案例内容进行联想、延伸分析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的麻烦,同时使同学们养成演绎、联想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2.创外部的“境”激发学生,以境促情

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解释说明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创建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生活课堂。

二、巩固基础知识,构建脑图

1.教师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教材外某一事件或某一区域为载体,但答案却在教材之内。所以,拿到题后,我们要将试题所考内容迅速与教材的具体单元章节相对应,看命题者到底要考查哪一部分内容,这样总的方向便能把握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地理调查等使学生多感官应用,获取各种情感体验,可增强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从环境角度开阔思路,以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来考虑影响某一问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理考试更离不开地图,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所以,我们要重视构建“脑图”,把每幅图都印在脑中。

2.难易有别,因材施教

尽管新课标教材和课标本身大量删减了过去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的繁、难、偏、旧等内容,但依然存在一定比例的难度较大的内容。特别是自然地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抽象,难度大,综合性强;而人文地理部分,因为与社会生活较为接近,所以相对简单。应针对难易程度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自然地理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运用传统的教具、教材中的图表和多媒体手段,把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演变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供学生参与地理科学的研究。而对于人文地理,可以结合社区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生活化、社区化的调查案例,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外的知识加以联系并自主归纳形成自我发现的知识。当然,针对学生参与的意愿和水平差异,需要考虑教学方案的科学和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深入研究,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三、深浅适度,应以课标为依据

很多任教高一的教师都是从高三下来的,常把高一的学生当高三来教,把新教材的内容按考试说明进行补充和拓展。动辄就用高考题作为问题分析案例。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很多人初中地理学得并不好,于是就产生了老师的深入教育意愿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结果是深入不能浅出。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老师累得满头大汗。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深度和广度来组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内容,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仔细对比新课标与旧大纲之间的差距,才能找到适应课标的变通之法。例如,新课标内容中《宇宙中的地球》第一条“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可以理解为在进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时,具体要求为:“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过去的那些天球、星座都不要刻意涉及。甚至连“天体”的概念都不要讲,只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什么情况下可以叫做“天体”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求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宇宙环境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就行了。同样道理,在进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时,新课标内容是“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所以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提供能量的有利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换句话说,只要学生能达到课标中“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用较为准确的描述归纳出上述有利和不利影响就算达到教学目标了。什么“核聚变”“开氏度”都不是要详细阐释的内容。总之,只有明白新课标的要求,就能做到深浅适度。

四、评价有变,不能仅绕高考转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探析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了自然、人文;也涉及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广泛性及相对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传统教学很难达到动态的、直接的、生动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知识、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人类的一些习惯和观点也在不断地转变。更新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式、方法,也成了教育教学的主流。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功能,把教师定格在讲台上,规定了老师在一堂课中的角色就是一个表演者。这就好像电影、电视剧中的演员。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要靠表演者的“表演”来完成和取得。教师教学目的达到与否,教学效果的优劣,要看表演者的水平、技术、技巧和语言的艺术性。那么,就一堂课的评价来看,人们其实也就从这一方面来评价的。教学设计属于教学法的一个支系。教学法研究的是具体学科的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地理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应当就是地理教学。它的任务是探索研究地理教学的规律,并以此规律来指导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教师要把准学生的脉搏,了解他们认知结构的水平及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为起点,求得“教的可入和学生的可接受”,并不断改造和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就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地理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了解和掌握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1.高一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概念,但对大部分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甚至错误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开始正式接受地理教育,他们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阶段学习了初级中学地理教材,内容主要牵涉到地球、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教材中所表述的事物和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普遍地理概念、单一的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通过体验和思考,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了对客观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主观反应,这是高一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原认知结构的重要部分。地理概念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部分。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学生对那些能直接感知或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像资料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念理解含混不清。这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2.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遇到复杂问题时顾此失彼

人的认知结构通常是将一定量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后,将这些知识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纳入到人脑中适当的记忆位置里面而形成的。由于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将本来完整的知识体系肢解后分章节地传授给学生,加上学生的思维水平的限制,不能及时、自觉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原认知结构建立起本质的联系,特别是学习某一单元知识时,更是如此。如当要求学生分析影响某一区域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同时,学生往往产生较多的疏漏。这表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3.机械地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根深蒂固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初中正式地接受地理教育之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应该在《自然》和《社会》两门学科的学习中接受了有关地理的预备知识教育,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学习阶段许多学生没能真正地获得那部分应有的基础知识,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被淹没,使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一开始就缺乏用新知识进行理解的背景材料,形成了机械学习的学习方式。进入高中后,学生把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带入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而高中地理教材研究的领域超出了一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视听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范围。如:太阳活动、气压梯度、气团、洋流、地壳的物质循环等等。学生难以直接从生活体验中感受,也难以直接对这些事物和现象进行全程观摩。如果这些新的知识在学生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有依托的背景材料和连接点,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进一步采取机械学习的方式,这是我们在地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概念达到质的飞跃

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前,接受了两年正式的地理教育,其头脑中的原认知结构已有相当数量的地理概念,其中也不乏许多正确的或明晰的概念。虽有部分概念较为模糊,但进入高中后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增强,只要教师稍加比较、点拨,学生经过正确的思维加工,这些原有知识就可以成为学生原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概念的生长点。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去感知、理解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在原认知结构的支持下,学生能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从而能顺利地完成新认知结构的构建。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克服学生机械学习的倾向

虽然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感知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部分或片段,但由于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跨的空间范围大,运动变化的时间长,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直接全程感知是不太可能的。如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地壳物质循环、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等等。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媒体的多样化,利用幻灯、模型、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投影仪来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和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化远为近,化动为静,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知生动活泼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方面的背景材料,克服学生机械学习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此外,根据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已有的地理知识内容去学习,依靠原认知结构中的经验、知识来同化新知识的方法,既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简历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

总之,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地理老师要具备宽泛的知识,一专多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广大地理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满腔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席利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2

第6篇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的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

提问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学生思考缺乏针对性,其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读,以偏概全。例如:在讲《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问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学生回答往往是:地球上的水体很多,有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冰川等等。这样的回答忽略了水体划分的依据,各种水体的范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概念模糊。若提问方式稍加改变,其结果就会不同:“地球上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三大水体?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哪些?”该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目标明确,且在思考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剖析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避重就轻,该设问处不设,课堂设问太随意

例如在讲地质作用分类这一内容时,某教师在对地质作用的概念作讲解后提问:“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但在接下来讲解的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的分类中,却没有设问,只是平铺直叙地作了讲解。该内容的重点应是后者,故这样的设问是不科学的。

3. 提问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违背认知规律

某教师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节内容时,先讲完大气的吸收和反射作用,并举例说明,然后提问:“那么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回答。其本意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课堂转析,由吸收、反射作用过渡到散射作用的分析、讲解,但学生的答案都是“由反射作用引起”,该设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巩固性的提问,肤浅零杂

在复习自然资源这一概念时,甲教师的提问是:“什么叫自然资源?”乙教师的提问是:“闪电、水、小麦、铜矿石四种物质,试判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同样是对自然资源概念的复习提问,甲教师引导学生只是照本朗读、死记硬背,而乙教师的提问及学生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本质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三、增加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度

1. 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①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②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问题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例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节时,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2. 要因材施教,因人而问

课堂提问是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对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再选择答问对象。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问。容易的问题,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

3. 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一般来讲,在教师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等等。例如,在讲“大气环流”一节时,在教师完成“单圈环流”的讲解后,加以说明:“单圈环流是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差异的情况下形成的。”然后提问:“那么在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用提问的方式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思维;另外,当讲解的内容较易懂,为挖掘教材内涵找出其深刻含义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4. 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教学提问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应善于质疑,造成悬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提高 效率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不再担当教学活动的包办者,不再进行填鸭式教学,努力让学生通过自我主动学习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整个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通过满堂灌的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无法明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去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把自己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探究式思考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引导和总结的过程,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成效。鲁教版高中地理的教材编排非常适合教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比如,在《季风环流》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查当地的气候情况和每一年的风流情况,让学生对季风环流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摸索,努力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设计,把握好教学节奏,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充分集合时事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我们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很好的“活教材”。尤其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地理高考复习、开展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用时事材料,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设疑激趣;质疑创新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较之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于教学目标的不同,传统高中地理的教学重点是以传授地理的系统知识为主,而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去获取学习地理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掌握地理知识;是让学生运用高中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使自己终身受益。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只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怎样让“演员”在课堂中真正的展现其表演的“天赋”,教师这个“导演”将肩负重大的责任。如何进行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从下面几方面着手有助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一、通过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它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潜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最后解决地理问题。在讲述冷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分别是怎样的?关键讲解“前―时―后”三个关节点。让学生在对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之后,就对冷锋与天气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二、运用高中地理知识解读生活实际和现实时事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课标中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有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高中地理知识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就说“天气预报”,它关系和影响到学生上学、回家以及其他出行的各种防范措施的预设。再就是运用地理知识来解答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何世界上有些国家总是对那些有石油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国家和地区蠢蠢欲动?像伊拉克、中东地区……地理知识就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答复,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等等。所以地理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把学生带进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备课就需要精心准备有关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以及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让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所学的地理知识能有所作用。

三、充分利用地理各种教具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近距离观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地理教学中各种教具的合理使用,能使学生很直观的的理解地理知识。在讲解土地资源时,我运用《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简表》和《中国和世界农业用地比较表》两种教具,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认识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人均占有量跟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差异,从而明白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明确我国土地的缺失、稀少,因而懂得爱护土地、保护土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地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珍惜和热爱土地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9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1 引言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环境等)、人文(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交通、商贸等)的方方面面知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1]。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课堂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即便是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辅助于地理教学,也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一种较为现代的传授手段而已,教学的思路并没有改变,仍是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因此,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2 利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创新地理教学方式与方法。

目前,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如参与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2]、4+x教学模式[3]、创新思维教学[4]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其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广泛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是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采用探究式教学来讨论“工厂布局与风向”、“白色垃圾与土壤”等问题;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假如黄赤交角变零时,那么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昼夜长短、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等将有何变化等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着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然后主动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地理课的内容来说,许多内容空洞,不容易读懂,使得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如何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因此对于地理课的教学来说,不要只拘泥于书本,地理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而如果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时事热点信息,勾起学习的学习兴趣,则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需要教师平时能够有广泛的知识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教学内容出入的时机。

4 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也为地理课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使地理课堂不在只是图片和语言,学生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直观的感受、体验地理课的内容。当前地理课堂使用比较多的如采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于一些自然现象能够直接进行感官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认知,如如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对火山喷发的讲解,单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很难把“火山喷发”这一现象解释清楚,而学生也较难理解,如果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下载火山喷发的相关视频,在讲到这方面内容是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对火山喷发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如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校园,它具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理性知识的特征,给传统地理科学研究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和革命性的发展。有学者指出,gis是传统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过渡的重要标志[5]。

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当前我们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室内的课

教学,这是一种狭隘课堂教学,对于地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某些特定的场景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地理,加深学生的对地理的认知,如对地形地质的教学,可以选择某些国家地质公园等,借助于学校周围或当地的科普馆,如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等。

5 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们的学习热情与对老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风格和魅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于高中老师来说,要教好一门课,首先要做一个好老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个地理老师,了解学生心理,是很有必要的,平时是学生的家长和朋友,在课堂上,幽默诙谐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都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6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本文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开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羽翔.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0(2):90-91

[2]李晓云.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施与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59

[3]张景东.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26):196

第10篇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课堂中老师的“教”尤其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听老师传授知识,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重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本文中就以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范例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1.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地理学习生动化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提出地理课上要解决的问题,告知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案设计和研究,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实践探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问题解决,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束之后写出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使地理学习更加生动,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上的枯燥无味,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互相进行交流学习地理,活化了地理学习,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①首先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推理演绎进行学习,由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开始从简单的方面入手开始探讨,然后逐渐引申找到问题内在的本质,这样一步一步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自身学习探究的乐趣;②在进行问题研究的初级阶段,可以锻炼学生们自己亲身参与实践,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探究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问题分析和归纳总结,进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视野;③同时,在老师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的时候,学生也可以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问题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学生各自收集学习资料,然后进行汇总和完善,这样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地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①进行分组学习,学生能够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交流和完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②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收集学习资料,并进行实时、动态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3.利用范例进行教学,改变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引用范例教学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老师列举典型的地理例子进行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列举的特殊例子学习和掌握一般例子的知识。在范例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步骤是列举特殊例子、进行问题对比、延伸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四个方面,老师在进行范例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讨,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方式,主要是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老师在提出范例的时候,要给学生营造具体的模拟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给出的例子产生兴趣,进而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地理知识;②学生在利用范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具体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要学会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能够学以致用,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③范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教学一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己总结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④在范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根据老师给出的例子,找到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归纳找到有用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创新,总结出既有意义、又具创新性的结论。

4.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上述描述的三个方面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首先是课堂教学本身所需的时间和知识传授量比较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也不是全面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然后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教学,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自身应该拥有足够的地理学识和能力,同时老师应该进行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的学习,不断地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知识掌握和素养,这样也能够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习;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和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掌握知识的数量方面的差异,然后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学习,从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

5.总结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地理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归纳与总结,进而掌握地理知识,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第12篇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路也应适时调整,因此,在此探讨新时期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新思路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理论的探索以及自身教学实践,归纳出新时期需要掌握的四种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1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新的符合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学理论,坚持正确的思路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地理理论知识,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诸如方法问题、技能问题,,即每节课我们该怎样设计、操作,如何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这就需要一个明确地理教学思路。在此,笔者结合地理新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就是要强调学生运用探索法、发现法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来设计课堂教学。

如在讲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野外地理实地考察研究,可以选择把如地质地貌等一些常见的考察类型作为首次考察对象,然后有计划的让学生接触一些矿物、岩石,从而让学生主动总结考察对象的特征和类型,最后让学生将前后两次的考察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矿物、岩石的不同形态。在实地考察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学习的过程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立于较高的教育平台,教学应该高屋见瓴。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载体,其根本的目的还是要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过程性,在重点中把握过程,在过程中把握重点。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实例说明一些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实例,也就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更能够掌握知识,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三、充分重视对地图的运用

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大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其在教学中会经常运用图像和其它一些直观教学手段,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特点所在,这时,教师就要学会通过图像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也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地理试题,各种图幅的数量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有读图、有填图,还有绘图,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地图教学过程时,更要细微、深入,思路明确十分重要。

重视地图的运用离开不对各种地理知识的准确绘图,教师要掌握绘图技巧,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结合不同课堂内容和教学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地,通过简便的手法绘画出直观地图来,从而可以将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地绘制成简略的板图,而且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粉笔可以突出地理知识中需要传授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征,突出知识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师也要求学生记笔记时常用各种图,培养他们的用图习惯,凡是每接受一个新地名都要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四、围绕中心设计教学内容

高中的学习时间紧,任务负担较重,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不仅让教学显得过于呆板,也不能让学生尽快抓住重点知识,因此有必要将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解决中心问题去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自行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的重组,并自始至终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效果的效率最大化,也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工业地域"去设计教学内容。具体的步骤可以是:首先解释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工业地域"的概念,并且让学生例举一些他们熟悉的工业地域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工业地域之所以会形成的原因所在,并要求学生跟着回答分析"集聚"的意义。此外,也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紧密的问题,如"为什么这些地域会出现工业集聚?"最后再学习有关"工业联系"方面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工业联系——工业地域"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任务重,知识点多,广大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的设计,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也要与时俱进,不同的课堂教学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肖若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1

第13篇

一、情感交流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有各种心理状态,有愉悦的,有紧张的,有厌烦的,有憎恨的……这些情感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起着影响、调节等作用。学生的情感时刻发生着变化,上一秒心情是愉悦的,一瞬间也可能情绪一落千丈,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涨,思维和记忆的潜力才会挖掘出来,为了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讲课时,我常常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也反映:当教师走下讲台,来到他们中间时,他们曾经出现了错觉:觉得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正在和教师密切地交谈,甚至觉得我们谈的不是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还注意到教师的目光有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我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索,当学生回答跑了题,我的目光表现出安抚和惋惜,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我就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预期效果。

二、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大睡,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这组浮雕对我们教学指导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然而,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类师生互动将流于形式。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但一些老师常常把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颠倒了。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素养———兴趣、习惯和方法。我在互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发现型:创设问题猜想假设分析探究论证评价。地理湘教版课本必修一中有许多原理、规律需要学生掌握,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原理概念,学生听,老师再讲例题,学生做练习或考试,老师再讲错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被动地学,思维没有调动起来,所学知识没有经过自己咀嚼,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傻眼了。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我采用了上述模式教学,例如,在《地质构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各地质构造的特点,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建造采石场、隧道、找石油、找地下水时分别应该选择什么地质构造,学生判断的时候也许会出错,但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他们经过激烈的思考和辨析,对本节课三种地质构造的特点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能够准确辨别它们,这部分知识已经植入他们的脑海。第二种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实际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现在高考试题多数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现象,复习到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往往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例如:在复习欧洲西部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先从网上了解与欧洲有关的时政热点,然后围绕本节有关知识,结合热点问题每人出两道相关习题,在课堂上,同学们随机抽题来回答,由出题的同学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作出解析。学生无论是出题还是答题都很积极,学习的热情达到极点。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能把学生学习主体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是老师最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我们的地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地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互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能是工作的N次重复。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力图完善。例如,有一次讲“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节课,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了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和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状况。一节课下来,没有板书设计,没有师生、生生的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沉闷,检测效果也差。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忽视了其他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又用晚自习时间重新讲了这节内容,这次改进了方法,我和一位学生分别扮作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运动,随后又将全班同学俩俩结合,分组各自演示运动,大家在演示中明白了地球公转运动的实质,我趁热打铁,又安排学生将地球运动的图手绘在作业本上,这次教学效果十分好。这次教训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好每一节课。

四、恰当的多元化评价是保持课堂张力的手段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是当前高中地理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设计好教学内容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首先要设计好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适中,同时尽量将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述“近地面风向形成规律”时,力的分解合成方法就没必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我们只需要直接陈述结果就行了,而对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全方位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中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老师在课前和课中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以及谈话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并掌握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需求特点,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求,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们对自我的认识,只有当学生感觉到自己重要、有成就、有能力时才会主动地去学习。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知识。例如,当我们在教“等高线地形图”这一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黄沙堆制模拟的地形,观察得出山地、盆地等相应地形的结论,在树立起对常见地形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气流、光照、径流、土壤、道路、村庄、大坝等地理事物与地形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等高线?用什么办法能将它直观地在模拟地形中表现出来?”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采用白线之类的东西附着在沙堆表面。让学生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等高线形状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四、开展好第二课堂

开展好第二课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去实践,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采集地理标本,搜集地理数据,野外实地考查,乡土地理调查,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竞赛等。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参与和亲身体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们开辟好第二课堂,并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使学生们把地理知识带入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

总之,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5-01

自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了高中教育,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生一项必须学好的科目。但是高中地理的兼容性是很大的,内容繁杂多样,地图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记忆起来十分的困难,因此导致了我们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种种阻碍,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此,很多人认为高中地理是文科生的“瓶颈”学科。

那我首先先概括性的说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教师无条理性教学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念给学生听,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没有联系实际,在学生有限的理解力里面是无法记忆繁杂的地理知识的;再次,图形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有时不注重图形的讲解,这样使学生也失去了对地图的理解能力;还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综合串联地理知识来讲解,由于地理的综合应用性,这样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学习的不连贯;最后,还有多媒体教学的泛滥,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多媒体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运用多媒体,她们在PPT课件上面准备了长篇幅的文字,根本不等学生理解这些文字,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遍,最后脑袋里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些只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一部分问题,虽然只是一部分问题,我们如果不想好解决办法的话,也将影响我们整个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真正学好地理呢?

1.真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作用,用兴趣引导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再地理的学习中也是这样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的发育期,对于什么都充满了好奇。那她们难道不想知道,地球上的人种到底有什么区别吗,和我们不一样的人长什么皮肤什么颜色眼睛吗?不想知道气候对我们的影响吗?知道地震时如何形成的?了解除了亚洲之外的其他大洲大洋?这些问题,我们的高中地理都可以为学生解答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使其对学习地理充满动力。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的学科,我们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抱着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态度去学习地理。我们要先寻找身边的地理与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伴随着我们每个人。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项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貌地形、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学科,他甚至延伸到了宇宙其他的星体。

2.图文并茂的学习,用专业地理术语解读高中地理

正如上述所讲的那样,地理这门学科不是单一某方面的知识,它具有综合性,我们要学习的是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点。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学习综合地理的能力。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自己的语言,我们不能把法律术语运用到地理上来,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学好基本的学科语言,会从地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必须做到使用学科术语以及层次分明言简意赅的阐述问题。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司空见惯的事,尽管常见我们可不能不重视它。地图中往往会包含很多信息,有一句话可以总结地图在地理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图是地理学发展的杠杆。学会运用地图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大家都知道一份好的作战地形图,在战争中决定着战争的成败。而地理地图的学习也决定着我们高中文科生的高考成绩,高考的试卷中,地理的考题中图形题占了50%以上的权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综合素质

鉴于我们的地理具有实用性、区域性、实践性的特征,我们也要认真将生活中的地理与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地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加以综合起来的。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地理密切的与实际联系起来,例如与生活地理联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与国际新闻联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地理达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在看书、看报、看新闻、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地理知识,外出旅游时,想想所到之地的气候是否与所讲的一样。让我们的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把地理学习融入生活中,不能做一个只会死读死记的学生。要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力等都提升一个档次,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4.拆分教材,做一个创新性学习地理的学生

人类的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创新力,我们有了电灯、火车、飞机等,我们的时代在创新力的作用下飞速发展。创新可以说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源动力,为了顺应这个时展潮流,创新性学习也是大势所趋的必然要求。创新性学习地理使我们高中地理课改的重要要求,我们要学会拆分教材,把教材模板化,让学生自己去学。地理教材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依据,每本书都会有几大学习版块,在这版块的下面还会有很多节“课”,而我们的“课”又由教材内容与课后习题组成。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认真做出分析,在确定那些是学生可以自己看懂的,那些需要讲解,那些需要记忆强化的,这样老师就可以把每一节课分为几个小版块来上,前十分钟是自读时间,中间二十分钟讲解时间,后面十分钟是练习时间,最后五分钟是巩固时间。这样的学习安排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地理知识重难点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要认真讲解重点,对其难点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概念性问题,不是死记硬背教条式讲解,要赋予概念故事性,让学生们易记忆。我们在繁杂的地理教学中,要努力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时也要熟悉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尤其是地图,不能记忆的要多临摹几面。而且同学之间要相互交流,在课上听不懂的就要问老师,课下几个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会,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备课,除了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外也要多给学生们搜寻一些资料、图片,让学生的眼界可以更加开阔,思维不在受局限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我们的教师做的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学好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肖擎.基于学生发展的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张建情.自学共探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