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综合材料论文范文

综合材料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综合材料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综合材料论文

第1篇

从真实的课题项目出发进行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的课题进行思考研究,深化视觉语言和设计主题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主题,做到有理有据,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知识方法等问题,采取自助或与老师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解决。客观世界的材料丰富多样、千差万别,从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它们不仅以各自特有的存在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同时,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机制还赋予视觉以某种情绪和气质。我们都知道,视觉语言表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传达服务的,在课题设计作品中一目了然的明确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命题的材料实验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设计语言和表现主题的关系,深化他们对视觉传达功能和任务的理解。

综合材料课程分三个阶段,采用课题式授课方式进行。第一,研究材料与视觉传达关系;第二,探讨综合材料形式语言,包括综合材料感知、审美、形态语言、符号意义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等;第三,综合材料形式表现与实践,通过解构、重组、异化等方式进行限定材料的命题创作。材料本身富有情感属性,如同书籍设计选择不同材质的纸张会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材料感知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材料选择的细微变化,进而从视觉传达角度进行把握。材料的表达还应考虑某种材料的文化内涵,就像西方人体会不到中国人所感受到的玉石之美,对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人群的文化背景。在材料的表现方式上,引导学生突破对于某种材料的传统化、经验化认知,帮助学生提供无限的创作表现空间,从而形成关于材料表现的更多体验,为进入课题设计专业创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课题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材料表现一些具体的命题,学生首先要针对命题做出个人的诠释。对于同一个主题,个人的视角和理解力的不同,所给出的观点也是有差别的,也直接反映了课题设计中真实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从无规则的材料及偶然的形式肌理中寻找可视的、具有意味的形式。然而在设计中不能让材料“先声夺人”,使材料的外在形式遮蔽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对材料的分析及创作的构想、草图、实际的过程采用图片记录的方式,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总结。

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单一是为了材料而材料、为了表现而表现,而变成了一项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课题设计任务。材料的美是丰富的,对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开发一材料为主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从传统的具体设计方法到打破形和色的束缚,通过解构重组等方法去演绎材质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尝试着材料表达的各种无限可能性。一些新思维、新想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涌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从创新性角度加深对设计基础的理解,在和同学们对新知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展览

课程结束以课程展览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提前将毕业展的形式引入了课程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课程展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和观众也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使得评价的角度更为全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体验记录下来,从具体的个案探索过渡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课程记录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课程的进程,能够引导学生总结设计经验,由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高度。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感性的,但是课题设计还需要理性的修养,因此,养成上课过程对各个环节的体验进行记录整理、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十分重要。课程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具有价值,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包括影像、网络、音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创意心得以及专业实践的过程,这会使学生对材料的体验和尝试更为丰满。综合材料这一课程还需要综合的、开放性的实验空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打破不同院系之间基础课教学完全隔阂的状态,也有利于整合全校实验室资源,建立共通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综合材料课中好的作品应在实验教学空间进行长期展示,引发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材料表现的思考,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获得新材料的信息,增加对材料的直观认识。

三、课程总结

第2篇

民族艺术是指某一民族为了表达美而进行的行为或创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绘画、雕塑、皮影、音乐、陶瓷、舞蹈、服饰等,具有意味性、时代性、民族性。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民族艺术能够体现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反映现实生活、民族风格和气派。文中所说的民族艺术是指能够与现代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有形事物,如绘画、雕塑等。民族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品。

二、现代综合材料的工艺表现

1.当代综合材料的材料属性及工艺

(1)金属材料的运用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常见的钢、铁等属于黑色金属,而铜、铝等则属于有色金属。金属材料的质地刚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泽感和反射力,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其具有耐磨、耐高温、韧度强等性能,艺术创作者能够根据金属材料较强的变形能力设计出形状各异的艺术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响金属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个性化的视觉效果。现代冶炼技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提升,焊接、锻造、铸造等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也创造性地应用到了艺术品的创作中。同时,在宣扬环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废旧的金属材料“变废为宝”,创作成有价值的工艺品。以金属为材料还有一大优势:金属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的特点,制成的艺术品能够保藏较长的时间。

(2)软材料的运用所谓软材料就是指质地柔软的材料,包括天然与人造两种,天然的软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发等,散发出一种天然之美,在艺术作品中能够流露出真实淳朴的感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应运而生,其丰富多样性使软材料呈现出新异的效果,也使软材料艺术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软材料的特殊质地能够实现金属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编织效果,通过编、织、盘、捻、连等方式,其编织方式会产生独特的编织肌理,如精细、平整、粗犷、立体,形成了软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软材料在触觉上也不同于金属材料,柔软、天然的触感回归了原始之美。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运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现代综合材料的代表,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包括树脂、有机玻璃、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合成硅胶可以用来翻制模具。树脂和有机玻璃都具有透明性强、坚硬、光滑、抗腐蚀的特点,在一定的温度下,艺术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进行变形处理。2.在艺术品中对现成品材料的利用现代综合材料还包括现成品材料,也是对环保思想的发扬。现成品材料包括刀、叉、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螺丝、螺帽等工业用品,电脑零件等高科技产品,等等。现成品材料的特点是已经经过人工制造,并且具有一定的色彩、质地、形态。奇思妙想、巧妙运用是艺术语言中最强有力的表达形式。现代综合材料变化多样,创作者在充分熟悉了材料的性能、特征、制作工艺后,方可着手创作。材料本身是粗糙、质朴的,但是艺术家把材料与思想完美结合,就能够体现出材料的质感美,作品承载着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三、民族艺术与现代综合材料的融合

材料的特性就是人们通过感官系统对材料质感形成的综合印象,不同的材料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材料的基本属性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受。综合材料与中华民族艺术的结合使民族艺术的色彩美感、质地、肌力、光泽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这样的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审美体验,以一种创新的形式重新体现了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综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差异化形成了人们感官上的个性化,促进民族艺术以更丰富的表达形式调动和感染接受者。

1.色彩美感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色彩是最能表达感情变化和最具有冲击力的元素,民族艺术中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神秘。材料是艺术创作中色彩的载体,分为自然颜色的材料和人工颜色的材料。传统民族艺术通常以纯天然物质作为材料,而综合材料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实现纯天然物质所不能表现的颜色,更为丰富、更具有冲击力。

2.质地美感材料的质地美是给人们的另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包括材料本身的软硬程度、轻重程度、干湿、粗细等。传统民族艺术经常使用的木质材料给人们带来一种光泽暗淡、纹理杂乱的感觉,而金属质材料则给人带来一种冰冷、强反光性的感受。一些现代综合材料可能看起来是轻柔、飘逸的,但

3.肌理美感肌理是指因材质不同而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不同纹理结构。传统民族艺术中的纯天然材质肌理比较单一,如树木表皮粗糙的纹理、石头光滑的肌理等。民族艺术创作要合理选择、创造和运用现代综合材料、工艺手法,创造出新的肌理,将天然肌理与人工肌理结合运用。

4.光泽美感将光投射在一件艺术品的不同面上会产生高光和投影,呈现一系列色调明暗的变化,从而产生光泽美感,也使得艺术品极富空间感。光可以使艺术品产生一种神秘感,能够增强或阻碍人们的感知。失败的光线处理会使艺术品变得模糊、失去视觉冲击力,而成功的光线即使照在简单的艺术品上,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现代综合材料的魅力就是能够将光线隐藏于艺术品之中,令光线本身成为一种雕塑媒介,使民族艺术富有更多变的光泽美感。

5.心理美感心理美感是指人们对材料的颜色、质地、形态、肌理、内涵、光泽等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常常根据以上的直观信息感受艺术品,如,陶瓷是高雅的,皮革是手工的,布料是温暖的,塑料是轻巧,等等。在实际的民族艺术创作中,可以建立传统材料与现代综合材料性能的不同组合,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并接收材料,产生更丰富的心理感受。艺术创造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是在偶然效果的刺激下创造出来的,但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现代综合材料在民族艺术中的应用必然会带来独特的心理美感,使材料成为艺术品的内在精神语言,提高其艺术价值。

6.形式美感民族艺术遵循形式美的表现规则,材料的表现形式与民族艺术的完美结合、高度和谐统一,形成了艺术品的表现力。创作者进行创作时,首先要理解形式美,然后再进行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创造。在运用现代综合材料时,要注意虽然其表现形态变化多样,但是最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和谐之中也存在差异,形成对比、非对称美,最终达到视觉上的均衡。

第3篇

(1)木质材料的介入

木质材料的选择范围较为广泛,因为木材本身的花纹肌理就具有装饰效果。木材可以制作出细腻、精致的感觉,并且色彩的种类也具有多样性,因而选择的空间范围也就相应扩大。木材介入到现代陶艺有铆、榫以及拼接等手法,这种木质材料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一木材和简单的制作工艺上,使很多陶瓷不能烧成的想法变为可能。乔阿诺曾说过:“木材常使其本身成为生命的、冲突的、喧扰的表现,它那种细致柔和的感觉,清新的木质香味,总能有一种想去亲近的感觉,似乎它本身拥有强大的亲和力。”就像现代陶艺和木质材料的搭配,就是陶艺家对陶器、瓷器就情感和观念在整体表达的需要,也是现代艺术影响的必然结果。在一些作品当中,因为摆放效果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作品空间,所以陈设的位置和排列组合的方式都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由HannaEhlers设计的家居装饰品APU,是木制(胡桃木、橡木、白蜡木)底座和陶瓷容器构成。Apu在视觉上极具禅意,并且能够实现托盘、花瓶等器物所具有的功能。这里的木质材料带给人一种温暖的心理效果,和瓷器的素美效果相映成趣。由EladKashi设计的餐桌,酷似一只大盘子分成了六份镶嵌在桌子上,盘子的形状初看起来给人一种怪异的感受,但这件作品却是木质镶嵌的经典案例,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任意进行六份或多份的分割组合排列。选择符合陶瓷材质和色彩、器质的木质材料对于现代陶艺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艺术家要选择适合陶瓷作品的木质材料,并尽可能使用火烧、切割、拼接等多种手法,找到适合于陶艺作品的装饰手法。

(2)石质材质的介入

由矿物集合而成的石头,是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其石质质感也是不同的。根据其质地、硬度和密度分为不同的石材,如大理石的质地细腻、润泽、色彩纯净,给人恬静的感觉;花岗岩坚硬、密度较大,则给人粗犷、豪放、朴实的印象。同样作为硬质材料的石质材料,与陶瓷的结合就显得有些生硬。在现代陶瓷的创作中,利用陶瓷釉质的细腻和光滑与石材的粗犷质感相对比,石质材料不同于木质材料,一般不能进行随意的组合切割,主要是作为配饰使用。石材的自然形式感,和经过思想加工过的陶艺相加组合形成一种美妙的搭配。石材的凿痕其本身就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这种材质的美感可以达到整体效果上的统一,作品主题是“停止回忆”,一只粘土做的手仿佛是在拒绝象征着大门的石材,而两边的粘土装饰则是大门的装饰,心门被上了锁,拒绝一切的诱惑和不快,颜色也很是统一。图4中石材被刻意割开来,石材的体量感刻意给人一种稳定、厚实的感觉。红色的釉面也是和乌黑的石面相对比,形成一种反差感。这种组合只适合于进行概念重置的介入,所以一定要考虑好内容以及形式感,不然很容易做得粗糙或者介入得不成功。

2人工装饰材料

人工装饰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天然物之外的材料,比如金属、玻璃和其它的复合物。材料和技法承载着艺术家的观念,这种观念和过去不同,在当代艺术家的实践中开始深化,也转变了单一的材料使用。材料的应用是为了更深刻地丰富作品的艺术语言,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金属材料的介入

金属材料介入到现代陶艺作品中,不同的金属材料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金属具有光泽性、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金属也出现了不同的类别,如从最初的青铜、铁到钢、不锈钢、锡等,并且它们都有着不同的美感效果。如:铜的材质给人厚实、深远的感觉,它质地细腻,可以铸造很小的部件,肌理丰富、美感独特。日本陶艺讲究古朴的气质,追求归于自然的宁静。竹田有恒的作品都是在釉下进行金箔的贴制,这种釉里金彩让人感觉大方、古朴。建筑设计师张永和根据北方农民将晒干的葫芦刨开后用来舀水、淘米的习俗,设计了“瓢”系列陶瓷餐具。它以陶瓷和不锈钢为主体,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割得到所需要的弧形,并制成形状大小各异的碗碟。葫芦一劈两半掏空就是瓢,概念清晰、操作简单。瓢的形状是从自然转化为人工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和乡土气质。将传统元素应用到新产品的设计上,也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并欣赏其价值所在,这样的设计是设计师经过对传统元素挖掘、思考后的作品。

(2)玻璃材料的介入

玻璃材质与陶艺作品的结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玻璃作为辅助的装饰材料,还有一种是作为釉质材料直接作用于陶瓷表面。玻璃是不同的原料熔制而成的,制成玻璃的原料有石英、长石、白云石等。玻璃的一些特点和陶瓷相近,可以呈现出高雅、通透的艺术形式。玻璃比陶瓷更加透明,透入光照的效果使颜色更加丰富,玻璃材质的美学价值也就得到了认同。克里斯丁娜•波丝维的有洞的裙子,这是在陶瓷和玻璃各自烧成后粘结起来的,表现了一种静谧的美感。玻璃材料装饰陶瓷的身体,表现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田中美佐完美地诠释了陶瓷和玻璃结合的器皿设计,他设计的器皿高雅、简洁,玻璃的底座衬托温润的陶瓷,在半透明和全透明之间游离,两种材质自然融合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视觉。

3结语

第4篇

综合材料在艺术发展中已经融合而且必然与艺术作品同时存在着,综合材料的语言范畴是宽泛而且直接的。从广义来讲,任何的艺术创作其实都是相对“综合”的并且是“材料”属性的。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单纯的独立存在的(包括现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都是一种以内容为载体而存在的,或者以观念的形式被感知的。那么这种存在或者被感知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或时间,从而才被发现,脱离了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这些必然的综合“材料”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从狭义来讲,不管任何画种或者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需要一定的“材料”而且必定是综合性的。例如,水墨需要水和墨以及纸张或者绢等载体,如油彩需要油与色彩以及画布或者画板等载体一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艺术创作都需要这些基本的创作元素,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漆画、雕塑、设计等等,有了材料的存在才有了创作存在的载体,或者说有了材料的综合运用我们才能看到和触到艺术作品。

2历史上有关于综合材料内容的课程在绘画教学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在前面有关于综合材料定义的段落中叙述过综合材料的存在,那么在历史上绘画教育和设计教育中关于综合材料是怎么样运用的也有据可查。我们从目前的历史资料来看,即使在美术史上较早存在的美术院校中也十分重视与绘画相关材料的专业涉及,甚至我们在目前可以看到的欧洲早期的油画中就有关于“绘画材料内容”画面信息的存在,早期欧洲的油画大师的工作室甚至有的地方就如同现代实验室,各种材质的颜料与色粉以及各种不同属性的油脂和研磨工具的存在不是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当时的画家们已经都很重视绘画材料的运用和发展,从而也就证明了欧洲的绘画艺术教育从早期开始就很注重培养画家的材料运用能力。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中虽然没有欧洲那样相对完整的专门的艺术学院,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是将绘画与传统文化完整结合的,并且是从最初的启蒙教育开始就已经为成为画家奠定了基础,那就是书法教育的培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诗、书、画历来就为一体,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艺术教育内容从最初就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结构的综合教育。再从设计艺术教育来看,专门的设计教育相对绘画教育来讲起步是较晚的。我们现在一般是将20世纪的包豪斯教育视为现代设计教育比较完善的标本和起源,那么在包豪斯的整个有关于现代设计的教育系统中最为注重的就是设计作品的艺术感和实用性。具有艺术感和实用性的优秀设计作品的产生绝不是设计者空想的产物,而是应该来自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设计实践而产生的。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上包豪斯是极为重视的,学校有优秀的画家执教保证了对学生的艺术感的培养,学校有在当时来说比较完善的艺术实践车间的设置保证了学生设计实践的学习(特别是由于近代科学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材料在包豪斯的设计车间的大量运用)。这种综合化的素质培养和现代材料的实践培养也正说明了综合材料教育内容的设置在其中的重要性。

3现代艺术教育中综合材料内容的课程在绘画教学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的艺术教育很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越来越呈现一种多元化,无论是绘画教育还是设计教育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其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的综合能力。在绘画艺术教学中现代绘画艺术越来越注重“艺术体验”,也因为现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科技的影响,迫使现代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地需要锻炼学生对综合材质把握和材料质感的体验训练。综合材料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在本专业学习的框架内进行有关于本课程教学的多种可能性的艺术尝试,可以对多种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和语言结构的穿插提供一个帮助的平台。不仅仅可以在有关于本专业的绘画材料上进行综合的运用,也可以通过这种不同阶段的综合材料内容的训练掌握更加具有跨度的美术综合运用能力。结合专业特征在课程实践中可以将跨专业的材质实践运用起来,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作能力做好材质运用与实践掌握方面准备。

第5篇

工笔画是我国最早的绘画形式,大约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宋阶段,工笔画是整个绘画界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陶器上用不同的颜色的染料绘制各种图案,这就是工笔画的雏形,也是绘画的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笔画才真正诞生,其中代表就是长沙战国楚墓中挖掘出来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到了秦汉时期,宫殿、壁画等均以工笔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土石青等矿物质颜料做色彩配置,这个时期帛画发展到顶峰,此时工笔画正式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工笔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其中涌现出大批很有成就的画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列女传•仁智图》《洛神赋图》,作品中体现了其绘画的特征“以形写神”,规范了工笔画中的描线,为工笔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到了隋唐时期,工笔画也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工笔画花鸟画和工笔画山水画独立开来。代表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两幅作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到了唐中期,著名画家吴道子以画佛像出名,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到五代两宋,工笔画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画像,注重写实,色彩偏重于清淡典雅,如《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期间,工笔画倾向于民风民俗,此时工笔画出现低谷时期。之后虽有进步但无大的起色,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涌入,工笔画又重新复苏了,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传统工笔画材料的局限性

原始社会采用手指、毛发、羽毛、木棍甚至石器当作笔使用,慢慢地毛笔诞生,并且种类越来越多。对于染料也只是采用植物或者矿物质,这两种材质具有地域的局限性,所以各地区的工笔画表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颜色较为单一。到了隋唐时期,工笔画在色彩方面才呈现出绚丽的特质,此时出现石色植物混用的方法。墨的出现填补了绘画色彩的意境的空白,让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得以实现。但是人工墨在东汉时期才出现,因制作材料不同,其性质也不同。所以有的墨黑亮,有的墨毫无光泽。对于纸张来说,工笔画中应用最多的应数宣纸和绢。但是因技术有限,最早的纸张质地较为粗糙,而且颜色发黄,这些特点都不利于绘画使用。唐朝时,宣纸得到提高,工笔画开始用宣纸,随后纸张技术发展较缓慢,工笔画仍然选择宣纸和绢作为材料。因此,传统的材料不利于工笔画的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综合材料在工笔画中的应用

综合材料是利用各种媒介材料和综合的技术进行绘画。它包括传统绘画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现代各种新的化学材料、人工材料等,例如绢、纸、金属、化学物品、石蜡等。颜料由原来的矿物质、植物材料发展到金属染料、化学颜料,如金粉、银粉、铜箔、铝箔等。纸张也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如报纸、印刷纸、包装纸等。将这些纸张拼贴在某画面中,使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综合材料的应用,可以表现出传统工笔画无法呈现的画面和效果。我国工笔画中对综合材料的使用受日本的影响较大,日本的矿物质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余种。以往传统工笔画中,笔墨纸砚这四宝不可或缺,但是在当今的工笔画中,笔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绘画工具,很多新型的绘画工具诞生了,水草比、排刷、喷笔、水粉笔等广泛应用在工笔画中。在绘画过程中画家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更换画笔,从而为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综合材料对工笔画的影响

1.色彩表现丰富

综合材料的应用使得画家更加勇于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笔画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工笔画色彩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色调的统一性,增强色彩的感染力。改变传统的色彩绘画方式,注重整体色调的统一,将冷色调与暖色调和谐统一起来,彰显出强烈的艺术气息。

第二,针对当今年的工笔画画家而言,他们都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这是传统的画家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色彩搭配具有独特的鉴别能力。既继承传统绘画中对色彩搭配的精华又能深入内涵表现出现代独特的审美色彩。

第三,把矿物质染料、高技术染料和箔类染料应用其中,将肌理、色彩等方面的综合搭配,将色彩的冷暖、艳丽度、光泽等有点凸显出来。我国的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随着综合材料的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工笔画的发展。通过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绘制出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的诸多艺术作品,为我国工笔画色彩领域再创新的辉煌。

2.综合材料在工笔画创作中的融合

工笔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在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的作品。材料的应用一方面体现的是自身的艺术价值,如其光泽、纹理等,另一方面体现的其物理特性如透明度、粗细等本质的美。如今材料应用体现出了多元化的创新模式,综合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艺术品的表现力,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享受,拓宽了工笔画的发展之路,传统的材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同时,综合材料的应用也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其创作出更多具有特色的作品。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同的感觉如树皮带给人们的是沧桑感、绿叶带给人们则充满生机与活力,颜料的光泽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些都需要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出来,综合材料应用的融合创造出更多意境,更加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享受。

五、结语

第6篇

        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条,先要围绕着

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

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

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

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

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

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

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

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

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

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

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

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

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

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

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

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我曾经提到到的《新教材综合性学习

的教学体会》从标题上来说,我们能够看出它是总结型的或是报告型的。这个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

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

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

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

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

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

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

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

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

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2003年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

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

你的资料可以找到而且你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种论文的撰写要比论述型的论文容易些。因为论述型的

论文完全是议论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好一些。另外,论证的深度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还是本科生,

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说我的有些学生写的《北京晚报发展前景的探析》,主要谈了一下北京

晚报的特点,一个是晚报,一个是北京,怎么在“晚”和“京”这两个字上做文章的。这篇文章主要还

不是谈它的特点,主要是谈它的缺点。从读者的角度是怎么样的,从编辑的角度的角度是怎么样的,是

一种论述性的。从缺点谈怎样改进,作者谈了一下自己的策略。多方突击,摆脱自己的落后的状态。

        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怎么样。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面上的描述

;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如果我们自己学

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比如说教学、新闻、农业、林业,建议大家写成报告型的论文,写成调查报告也行,

写成总结性的报告也行,都可以。这一类文章,可以看看报刊杂志。因为我们的课时有限,我无法将更

多的例文念给大家听。我只能讲这些原则性的条条给你们听。如果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写

成报告性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和实验报告。有些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论文。这是第二条。

        3 、要拟订 论文的写作提纲。

第7篇

 

本文对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时间冲突、学生兴趣不高、学术不端、过程难于管理、评价片面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提出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等措施,以期解决上述矛盾。这不仅能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还可以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对大学生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尝试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新知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或者顺利开展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如何,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关键评价因素[3]。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4,5]。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冲突,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学生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上,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最后一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被就业单位要求去实习,考研通过初试的学生要继续准备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转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这就导致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发生冲突,使得毕业论文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2-6]。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学生兴趣不高

 

材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担负的工作。学生迫切希望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以便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另外,考研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选择的读研方向相结合,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目前采用的选题方式都是单向方式,即由导师拟题,学生网上选题,学生在拟题上没有参与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毕业论文存在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剽窃抄袭,数据造假,写作等方面。学术不端现象不仅有违学术精神,还败坏学习学术风气,同时扼杀了学术的公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6]。

 

(四)师生交流不畅,毕业论文过程难于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专业教师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而指导毕业生数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选题机制后,部分学生会去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这也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五)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片面,客观性不强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也有相应的评定细则,但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全面,重结果轻过程,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论文及格率过高,不及格者几乎为零;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出现了许多人情分等。这都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材料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延伸毕业论文时间,缓解毕业论文与择业及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类专业可以以这些课题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进行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从而解决大四因考研或择业导致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二)建立“师生协商拟题”的毕业论文选题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仅由导师拟题的单一选题机制,实行“师生协商拟题”机制并行。笔者所在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读研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学生在拟题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读研的需要与本方向的指导教师进行协商,拟出双方都满意的论文题目,再由教师编写选题审批表提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的专家审定小组评审下达。这种方式,由于学生参与了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

 

(三)引入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出口管理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长沙理工大学自2013年起,对应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采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体要求为:(1)理工科R(文字重复率)≤30%,文科R≤40%,通过检测,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2)理工科30%60%,文科R>70%,疑似有严重抄袭行为,学院确定三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四)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

 

以QQ群、微信群等为纽带,以指导老师为单元,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也能进行顺畅交流。师生沟通平台涉及信息、实验数据上传,进度汇报,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群组讨论与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基于群记录对学生论文进度进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涉及选题质量、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论文工作状况、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论文写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核体系,它的建立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荆宁宁[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优秀,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最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全面、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三、结语

 

笔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0项)时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事科研活动,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8篇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第9篇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第10篇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70-03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关联的重要结合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集中训练,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在毕业离校前的一次全面培养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2-6]。然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和教师数量受到限制,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质量滑坡的趋势。如何针对目前的状况,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系统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该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由原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来,该专业覆盖面宽,优势和特色明显,是材料学院的主导学科,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使得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毕业生的大幅度增长,也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论文质量严重下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和观点提炼能力弱,文献查阅不充分。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但是却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和专业数据库检索与所开展课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在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过程中,文献查阅不充分,收集的资料比较凌乱,文献阅读少,对文献的观点缺乏提炼。

2.实验方案不合理,工作量不饱满。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时,一般都会安排较为饱满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不能有效归纳,实验方案设计欠合理,总会对实验工作量进行“打折”。此外,由于实验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往往会导致毕业论文工作量不饱满。

3.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更谈不上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论文撰写时,普遍存在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不够充分的问题,将实验所得数据简单地进行罗列和基本描述,缺乏从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能力。

4.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特别是文献综述、实验方法与过程等章节,普遍存在着抄袭、拼凑的现象。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的初稿基本上都是从相近的几篇文献中整段成篇直接粘贴拼凑起来的,甚至连对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格式错码或者乱码都没进行检查修改。

5.论文撰写不规范。从内容上看,有的论文中文摘要没有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英文摘要的语态、词态、主谓搭配和专业术语等错误较多,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一致;有的论文表述口语化,结构松散、不完整,逻辑性差、缺乏条理,文章的前后没有合理地组织联系起来。从格式上看,毕业论文中常出现很多不规范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文字排版、图、表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有的论文中还有不少的错别字。

二、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生花在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上的时间逐渐增加,选择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的16~20周和第8学期的4~16周,共计18周。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是第七学期末,人才市场的各种招聘会也在此时逐渐进入旺季,考研学生利用第七学期的最后五周进行复习冲刺,求职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到了第八学期,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和企业的面试又占去大量时间,因此学生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若课题实验时间过短,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不高。

大学四年,各门考试都会有不及格的学生,而唯独毕业论文通过率几乎是100%。因此,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思想: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只要我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了,学院就不会不让我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有些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认真查找和阅读文献,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对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不以为然,临近答辩撰写论文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将毕业论文带到企业去完成,而到了企业之后,繁重的工作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二)指导教师的原因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包括:申报毕业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和外文翻译、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研究内容外,还要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以及论文修改,准备各种记录材料。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本科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教师队伍却没有得到扩充,分配到每个指导老师的学生大概在4~6名,总体来讲指导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由于生均实验仪器不足、教师精力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指导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大部分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与科研和教学相比,毕业论文工作给指导教师带来的回报低,加上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缺乏责任心,对学生要求不严,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缺乏定期检查和监督;甚至有的老师让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不问。

(三)管理制度的原因

学校为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和管理办法,但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缺乏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客观公正的考核,缺乏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淘汰机制,最终使制度趋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往往因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迫使教师对毕业论文采取过分宽松的政策,暗中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迁就的态度,论文成绩评判和答辩过程不严谨,几乎没有不通过答辩的论文。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开放选题

改变教师分配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的模式,以系为单位,所有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上报题目和任务书,根据指导教师的能力和实验条件严格限制每位指导教师上报课题数量。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工作量和实验室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题目不能过大、过深,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最终形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课题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课题难易程度进行自主选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毕业论文。

(二)提前启动毕业论文

以往毕业论文时间是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时间集中,且与学生考研和就业相冲突,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毕业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应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让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带着课题在第七学期学习《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在培养和提高论文检索、翻译和撰写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在第七学期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这样能使学生提前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利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的时间,安心去准备考研、复试和找工作,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时间。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主动性

让学生知道本科毕业论文是其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指导教师。在从课题库完成选题以后,学生主动联系指导教师,了解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进度,开展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避免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开展必要实验准备工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加强教师指导

师资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参与工程问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工程实践和指导能力;促使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科研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工作;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建立指导毕业论文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以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充分调动积极性;而对工作缺乏能力、教学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让每个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进展,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可借此掌握学生的整个工作状态、进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学生也可以从中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学习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除了进行论文答辩外,在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对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为了促进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院系成立了检查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工作进展实施集中检查,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进行认真论证,避免学生对题目把握不准而偏离主题,或因实验条件不够而中间改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研究内容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等几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在规定期限内督促整改。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进行,率超过10%就不予答辩,退回修改。答辩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任务没完成、格式不规范的论文不准参加答辩;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盲评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正式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帮助学生积累答辩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预答辩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严格答辩程序,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答辩,详细记录答辩内容;从平时工作、中期检查、论文质量与水平、答辩情况等四方面客观地考核、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严格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做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不通过者,当年不予毕业。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认识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王淑梅.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2):67-69.

[3]张晓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0):123-124.

[4]呼汉卫,刘正远,张茂仁,等.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4-396.

第11篇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综”是指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是指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一、综述的作用

综述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在科研伊始阶段,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本领域的基本情况,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在文献检索方面,综述文后所附的参考篇目可为读者提供已确定课题的许多参考文献,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篇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

3.通过综述的写作,不仅可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积累大量科研资料,了解有关专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还能够培养锻炼提取信息、组织材料、综合分析和正确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为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二、综述的类型

根据写作目的和所用文献情况的不同,通常可分以下四种:

1. 简介式综述:就是按内容特点分别综合介绍原文献所论述的事实、数据、论点等,一般不加评述、这种类型综述适用于某些学术、技术问题的概要介绍,尤其适用于某些问题刚发现还尚无定论时,较宜使用这一种形式。

2. 动态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动态,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由远及近地介绍其主要进展,一直介绍到目前的发展程度、这种类型最适宜介绍学术、技术的进展。

3. 成就性综述:就是将有关文献汇集分类,把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有关的各种内容从原始文献中摘出,不管时序先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叙述、这种类型适用于介绍新方法、新技术、新论点和新成就。

4. 争鸣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学术观点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按不同见解分别叙述。叙述中可表述作者倾向性的意见、这类综述,写作时要注意对所引用的原始论文的论据一定要抓住要害。

三、综述的特点

1. 论文篇幅较大,中文文章的字数通常在3000~6000之间,英文文章的字数在15000左右。

2. 引用文献数量较多,通常为15~100篇。

3. 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从纵向上来说,能够反映某一专题的研究历史;从横向上来讲,能够展现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

4. 揭示文献信息的程度较深,综述不是对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材料加以综合分析、消化鉴别,进而做出评论和估价,总结专题的发展演变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5. 前沿性和时效性较强,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新动向、新成果和新发现。因此选题要力求新颖,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四、撰写综述的步骤

撰写综述,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

 这是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就是选题新、资料新。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进展较大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课题。资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献以近3~5年学术性期刊的论文为主,陈旧性的资料随时间的进展可能被新发表的资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归纳综合的意义。

一般综述的定题有三种情况:

(1)为科研作准备,所选题目是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内容,即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情况常先有一个初步的题目,然后广泛查文献再确定;

(2)反映学科的新动态,结合自己较熟悉的专业,选择某一专题,收集最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在日积月累阅读文献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整理提高,这样在已掌握较多文献的前提下,从中选定题目。

2.搜集资料

选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关于搜集文献的方法,前面的专题已有介绍,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索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目录、索引、文摘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选择近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此外,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养成收集和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写作综述时就会节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

3.阅读、筛选、鉴别、归纳、整理资料

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后,就要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筛选、鉴别、归纳、整理,如何从数量巨大的文献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选择文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4.拟定大纲、安排资料

综述涉及的内容多而广,所以在正式写作之前应拟定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可以使作者的逻辑思维更加趋于完善,既有利于成文,又便于修改,使文章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拟定大纲时,首先要划分出文章的大体结构,即包含几个层次;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标题,明确每个层次所要撰写的大致内容;最后,要把可利用的材料安去,用简短的词语在各个层次标题之下标明材料出处和需要利用的部分。

5.撰写全文、引用文献

拟好大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论文注重研究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格式规范严谨,而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综述的格式相对灵活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三个部分:即前置部分、正文和参考文献。有关各个部分的写作方法,将在后面加以介绍。

6.修改定稿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和主题的修改:对综述撰写的目的、意义是否明确,选题是否恰当,信息是否全面、周密等方面再进行检验、查核、并作出必要的修改。

(2)材料的修改:包括对材料进行增、删或更换,突出新颖性,抓住研究热点,丰富综述的内容。

(3)结构的修改:主要是使综述的整体突出、层次分明、衔接均衡,同时也使篇幅符合规定要求。

第12篇

一、强化日常有效训练

历史小论文写作题是对传统材料解析题的创新与发展。两者在考查学科能力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提高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应试能力。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学科思维,掌握应试技巧;另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增强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因此,除了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关能力渗透外,还需要强化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另外,小论文写作难度大,综合要求高,要想取得满意的复习训练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还要在行动上制订详实周密的复习训练计划。在高三学年开学之初,备课组应该就小论文题型的复习模式、仿真试题的选取、训练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谋划,整体布局,做到训练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是日常教学的指]棒,也是最有效的复习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将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小论文真题及其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进行整理、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摸索和总结小论文试题的解题策略,增强课堂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直面真题,领悟答题要领,增强对此类题型的应变能力。为了取得训练效果最大化,需要将真题、评分标准及往年考生答题范文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三、细化解读答题要求

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题的答题要求相当明确,一般包括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和字数限制等。简单的十几个汉字隐含着丰富的小论文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对其详细分析和深入解读有助于提升学生作答水平。考试要求可以解读为:第一,观点明确。要求小论文必须有明确的论点,这是答题的关键一步。论点正确与否关系到小论文得分的高低。考试作答时应该开篇即用简洁的语言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做到开门见山。第二,史论结合。要求小论文的论据需要史料的填充和合理的评价。考试作答时要多角度、多层次论证观点,坚持论从史出。考试作答时需要做到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背景材料作为论证史料的第一来源。第三,逻辑严密。要求论证过程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考试作答时所引用史料要始终紧扣论点,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错误。第四,表述清晰。要求小论文不仅要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行文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字表述上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行文清晰、简明扼要,无需用华丽的词语修饰。

第13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二,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3.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

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

5.结论

6.参考文献目录

7.必要的附录

三,论文的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调试;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工程设计类论文要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6.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附表:论文评审参考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工程设计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设计内容与方法

20%

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录完整.

5.知识水平

20%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6.成果评价

10%

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论文写作

10%

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研究论文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术的先进性

15%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理论水平

15%

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硕士问题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7.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

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8.论文写作

第14篇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第15篇

引言。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正文。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正文结构与分段。

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编辑界对正文的分段,有一种“IMRAD”说法。“IMRAD”是Introduction,MaterialandMethod,Results,andDiscussion(conclusion)的首字母缩写。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科技论文分段形式,依次回答了科技论文应回答的四个主要问题(以下黑体括号中的问题),适合多种专业论文的撰写,是科技论文最好的结构。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文章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774747.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结果和讨论可合在一起写,“没有讨论和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讨论的内容包括:本文的创新处(得出了什么规律性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与有关文献比较(有何不同结果、解释、补充、修正、发展或否定);如实指出实验例外结果,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等;一些可能的发展和应用。

致谢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某教授”“某博士”等敬称。如:“本研究得到“XXX教授,XXX博士”的帮助,谨致谢意”。“试验工作是XXX单位完成的,XXX工程师,XXX师傅承担了大量试验,对他们谨致谢意”。

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论文。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

WiseMedia

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