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承担着半壁江山,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包括专业强,操作复杂,工作流程多,与临床医师配合难度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后后果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能产生严重的医疗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医院的发展。通过分析2006年――2012年间我院手术室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的医疗安全问题,总结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性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6年――2012年我院手术室发生的由于护理问题而产生的医疗问题67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手术时间人员安排重叠,临床手术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冲突矛盾,手术不能及时完成;手术材料,如器械,药品,辅料等排放混乱,手术中不能及时送到医师手中;手术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患者发生皮肤压伤,灼伤等问题;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排除等。导致期间发生一般安全医疗差错64件,医疗安全事故3件。

1.2 方法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调查,对事故发生的起因,处理过程进行归类,总结为这么几类:①管理制度因素;②护理责任心因素;③管理执行因素;④医护专业及法律因素等。对这几类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详细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现将手术室护理性安全问题的总结归类,详见表1。

2.2 从表中分析,在统计学中,P

3 讨 论

经过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计算,护理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安全中作用显著,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讨论如下:

3.1 加强责任心主要措施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笔试考核和技能考核,内容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度。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进行监督,指导,评价。将护理人员的晋升,工资收入,评优等项目和考核结果进行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2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制度。在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调查中,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也成为安全的隐患之一。尽管责任心是主要因素,但是缺乏制度保障并不能确保护理安全。要不断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务必建立起清楚、详尽、无异议、可操作性强、系统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后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落实执行力,使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铭记于心[1]。

3.3 完善制度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关键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工作。在术前严格核对,对手术器械和患者的详细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方式部位详细确认,防止接错病人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接入手术室后要严格遵从消毒制度,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2]。手术过程中注意及时检查手术器械的运行情况,监测患者情况,避免患者烫伤,压伤,手术记录单必须及时记录,保证与麻醉师的记录一致,降低安全隐患。术后注意清点手术物品,器械、纱布,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医疗纠纷[3]。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对新型医疗技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交流,拓展知识面,提高护理素质,加强与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务必要明悉卫生制度和相关法律,定期对护理人员做医院卫生方面的法律培训讲座,将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护患法律问题认真讲解,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保证所有操作均合乎法律规定。

4 小 结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开展,我国的医疗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4]。这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应对目前的形式,临床护理工作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当代护士,尤其是手术室特殊环境下的护士,必须加强护理责任心,熟悉手术室各项制度和相关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安全隐患,建立一支高质量护理风格的手术室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l中国实用医药,2010,1(4):69.

[2] 姜平桂,王维,钱倩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第2篇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法律知识、市场经济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在现在医疗工作中,一旦出现纠纷,通过法律来解决是最常用的途径,不论结果如何,其对医疗单位及当事医护人员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一切手术及很多有创性的检查都在手术室进行,因此手术室也成为高风险的科室,在医患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手术室的护士,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加强自我保护已成为必修的课题。

对 策

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刑法》中有关护理部分的内容。做到知法、懂法,能够适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因在工作过程中,手术室的护士更多的是考虑的是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无菌操作,工作熟练程度等问题,而较少能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考虑如何保护自己,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漏洞,一旦有问题发生,要求举证倒置,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牢记“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的忠告,小心谨慎,最大限度的来防止意外发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医德境界,提高医疗技术,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要衷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到对工作热情认真负责,手术室工作相对琐碎繁杂,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中要遵循操作规程,减少出错几率,认真履行职责。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及时做好护理记录。要明确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力,护理文书明确记录着患者在手术室所接受的治疗或检查前后的相关数据,是患者病情的重要记录。完整的病案有着重要得法律作用,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病案会被第一时间封存,其相关护理几录也会被当成重要证据,及时准确的护理记录也会成为保护自己的一道屏障。加强护患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签字,并主动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接受治疗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要让患者了解接受治疗可能带来的损害,并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尽可能减少因沟通欠缺所造成的医疗纠纷。参加医疗执业保险,减低风险责任。参加职业保险是一种主动自我保护,在执业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出现纠纷,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该责任所要付出的代价,解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更可以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责任心。

第3篇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手术成败与否以及性命安危。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质量,而且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缺陷,有时可能延误手术进程,有时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等等。因此,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关人员技术素质和责任心,都非常重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作者讨论手术室护理工作日常较易被忽略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忽略的问题;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及其相关专科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然而当前手术室建设方面以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却远远无法达到接受手术数量以及护理质量标准的目标,尚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 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缺陷

1.1 容易接错病人: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送手术间床位的现象。

1.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发生忽略:进行术前与术后清查器械、敷料非常重要。清点差错,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验,导致异物遗留术后清点是防止手术器械与敷料等遗留于病人体内的重要举措之一。倘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术前不严格按照手术器械清点核查制度进行,或是手术中未对添加物品及时登记在案,有可能使棉球、纱布、缝针或手术器械等遗留于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可能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观念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常常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一般只关注手术医生,严重忽视了手术护士的重要性,这间接促使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与责任感。如手术中聊天说笑、接听电话、讨论与手术无关话题等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其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欠缺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导致患者误解进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

2 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2 清点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2.2 手术室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3 落实并完善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任务,更是手术室感染防控关键,对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均有影响。为完善无菌技术管理,应当要求相关护士定期(30日)进行空气培养与物品培养,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一般不可超过200cpu/m3,将培养结果做好记录;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施行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空气传播、器械与物品污染后再使用等情况所致的交叉感染。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每一份任务,也就是自进入手术室手消毒开始到手术台的每一项操作环节稍有遗漏均可致无菌操作失败,引发感染。全体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4 严格落实手术安全相关核查规章制度: 手术安全相关核查需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以及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必须对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部位与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核查。由此对于手术室安全核查任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相关护理人员需严格落实该项制度,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仔细核查,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 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纠正旧有的轻视工作、认为其与法律无关等错误思想,需要钻研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于履行法律程序等予以重视,唤醒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6 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2、8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预防为主。

3 结语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超负荷的部门,是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可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与抢救病患质量。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首先,大家必须意识到所负责工作自身的重要意义,落实好每一个手术相关的基本护理工作,严格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新护士要加强岗位培训,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全面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1,3

第4篇

1 访视中潜在的护患纠纷问题及原因

1.1 态度不端正 良好的服务态度可以促进护患和谐,态度不端正,会引起纠纷[3]。护士在访视手术患者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就难以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分析访视引起的护患纠纷问题时我们发现,个别护士在访视时语言生硬,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与给予合理的解释;访视过程仓促,有应付、走过场之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某些护士对访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访视对手术患者的重要性有关。

1.2 沟通技巧缺乏 由于护士沟通技巧问题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不当的沟通能导致并激化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张敏[4]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在对1例手术后刀口愈合不好的患者进行术后访视时,患者家属问:“为什么我们的刀口没有临床的长得好?”访视护士却说:“你们的刀口是让学生缝的。”这就导致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1.3 护理指导不得当 牛树平等[5]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期间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他们希望获取有关的手术信息,而实施手术访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这种需求。但如果手术室护士提供的护理指导不当,反而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会或不满,引发纠纷。这与访视护士对患者病情缺乏全面的了解,访视前没有认真阅读病历,与临床医生、麻醉医师缺乏信息沟通有关。在对1例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访视中,因访视护士没有注意到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错误的嘱患者术前禁食水,导致患者手术当天血压太高而延误了手术。

1.4 法律意识不强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6],这就迫切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权益和隐私的保护,避免引发纠纷。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为患者保守秘密……不泄露患者隐私和秘密”[7]。在一次术前访视中,访视护士无意中在诸多患者面前暴漏了某患者生理上的缺陷,引起该患者极大不满。在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上,也曾发生护士因工作不慎,无意中泄露了患者的病情,遭到家属指责的实例。

2 防范对策及措施

2.1 端正访视态度、提高对访视的认识 针对护士对访视的意义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本院制订了新护士的岗前和岗上培训,请高年资的护士以亲身工作体验讲述良好的术前访视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 掌握沟通技巧 针对访视过程中由于沟通技巧缺乏而引发护患冲突,本院首先规定让年限较长、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较丰富的护士担任访视护士。其次采用年资高的护士与年资低的护士结对,以一帮一的形式让年轻的护士在实践中感受沟通的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另外访视护士之间进行访视实景模拟,通过角色互换,护士亲临体验患者的感受,护患沟通明显顺畅。

2.3 规范访视流程 本院制定了切实可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访视必须由专门负责访视的护士组织实施。择期手术的访视一般在手术前一天下午进行,急诊手术的访视在接到通知单后进行。访视实施前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与手术医生交换信息。指导内容要符合治疗、护理规范。介绍手术时要措词严谨,尽量少用医学专用术语,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访视时间不宜过长,以10 min为宜。发放《手术病员须知》,帮助患者落实术前准备。及时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与需求,手术当天早晨配合病房护士进行交班,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术后该视在术后3~7 d内完成,该视时再次核对,防止访错患者。护士长实施访视质量监督,例如,定期下病房了解访视情况,每月听取专职护士情况汇报并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落实考核。

2.4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觉保护患者隐私 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保护患者的权益,不泄露患者的隐私,并加强自我保护。本院除了每半年2次组织护士参加院内举办的防范医疗纠纷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外,每季度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安全讲座,特别是科内每月组织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分析,使大家增强了法律意识,学会了如何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明确了什么是该讲的,什么是不该讲的,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讲什么。

3 体会

通过医院、科内定期组织的医疗护理安全讲座,提高了本院的护士法律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严格执行规范的访视流程,自觉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访视质量逐步提高。近一年来无一例因访视引起的纠纷发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2] 何丽,邱素红.改进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调查及分析.护理杂志,2005,22(4):2122.

[3] 陆瑾,何丽萍,张康颖.手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6(6):44.

[4] 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3):237238.

[5] 牛树平,李严,陈华,等.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50752.

第5篇

1.手术管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1人员因素

在进行手术工作中,由护理人员承担助手角色。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技能、工作反应灵敏度及身体素质好等要求。但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久、专业度高、压力大而且加班频繁,这些都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疲劳,从而导致了护理人员在协助手术工作中容易出差错。

1.2工作性质因素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具有环境特殊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等,因此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为①专业技术要求高,操作熟练度高;②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专业度强。一般的手术少则要1h~3h,多则要5 h~6h,甚至更长[1]。虽然时间,但是护理人员必须全程保持谨慎状态,做到动作麻利、操作稳定、高度专注的状态;③因为工作时间长,连续作战频率高,通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护理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精神和体力都达到极限,从而为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3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手术设备日渐更新,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疾病得到有效治疗。但是另一方面加大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工作量,操作步骤增多,而护理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更高。然而医疗设备的操作需要谨慎规范,如果护理人员对于新技术没能熟练,会导致操作失误或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2】。

1.4管理方面因素

医疗技术的发展曾加了日常护理工作量,对于旧的管理制度需要修改或增加。例如,手术设备的检查制度,安全问题及消毒问题等。若医院在监督管理上不严格及奖惩措施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护理隐患的发生。

1.5环境因素

手术室属于外人严禁场所,通常是封闭的状态,因此,手术中医疗设备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麻醉气体的排放,及监护器、推车、麻醉机等噪音问题,引起护理人员的心理、生理及操作状态出现问题,如出现头痛、头晕、烦躁等情况,从而对手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在人员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的安排,适当的减轻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已有的人员安排工作中,实行排班制度,调整各种班次以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 [3]。建立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并根据工作质量与超时数,实施每日工作计分制发放劳务费。注重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及的沟通,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心理获工作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指导、帮助,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让其积极的面对工作。

2.2提高对职业道德的重视,保持职业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行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增长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上,提前给护理人员进行实践操作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手术工作中达到熟练的操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多层次的学习,这样护理人员才能不断强化职业责任感和谨慎态度,把患者安全放在于首位,高质量的完成护理任务

2.3制定健全的操作规则,实施对差错问题的严格预防控制

按照实际工作为准,进行对工作的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建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对不安全隐患进行探讨与分析,进行对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建立奖罚的制度,促进规定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2.4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安全教育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医务人员应当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避免职业风险。以今年的手术纠纷为依据,发现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都没有详细了解。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定的规则,可以给规范人员的行为的准则,对护理安全的重要认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医院应当定期的进行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或考核。对于其他医院或本院出现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并总结经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5保持手术环境的和谐状态

避免手术场所出项不良问题影响医生或护士工作,手术室应该保持安静,严格规定手术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走路不得太重及开关门时动作轻。协助手术的人员要严格按照手术室规章制度规定,不得大声喧哗,对观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加强管理。手术室的设备如检修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在其活动部件上定期加上油,使其能方便运行及避免运行时产生噪音,而化学试剂不用时应密封好。进行电刀电凝的使用时把产生的烟雾以最快的速度吸尽,并注意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2.6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自我修养,自我磨炼,是培养作为一名护士高尚情操。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理智地对待突发问题和尽量熟悉周围环境,懂得调整心态,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担当护理职业角色,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叶良玉.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的分析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1,8(4):20-21.

第6篇

1.1一般资料回顾本院手术室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近两年来共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2件。

1.2方法以统计表总结82件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防范对策。

2结果

2.1手术室方面因素手术室器械和仪器管理不当,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手术室常引进新型器械和设备,而术前和术后仪器与器械摆放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保养工作也难以贯彻落实,致器械设备生锈、损坏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方面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3讨论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3.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3.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3.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3.6完善手术操作过程建立严格交接制度,详细交接记录,认真核查手术申请单,仔细对照病历,确定患者无误后送入手术;同时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术后要仔细检查器械物品,清点器械、纱布、线卷数目等,详细记录在手术清单上。接送患者时,保证接送车质量完好,准备车上备护栏、海绵垫、约束带等;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各项操作轻柔、快速、准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害。

第7篇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03-01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是护理质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协调、有序、高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制度,正确分析护理不安全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有重要意义。

1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1.1 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防范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关键.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法规意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分析、讲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2 加强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解释公布后,护理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依法从事护理服务,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塑造良好的手术室护士职业形象,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安全服务。

1.3 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2]。手术室护士良好的思想素质是获得患者信任的基础。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理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高自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境界。要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并不断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相联系,将患者家属作为沟通对象.根据患者的可能病因及相关因素制定个体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况选择教育时机.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对护士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也将会大大降低病人对护理的不满意率,还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

1.5 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是手术室唯一随病历一起保存在病案室里的资料,也是准许病人复印并被视为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原则,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各种记录的重要性,认真规范地进行书写.

1.6 手术室清点查对制度的管理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体腔关闭缝合切口前要共同详细清点台上手术器械、缝针、缝线、刀片、剪刀、纱布、棉球、血垫等数目,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缝合切口,并认真做好记录.

1.7 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随着一次性物品在手术中使用越来越多,为避免交叉感染,每一批的一次性物品应在消毒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还要把产品的“三证”及监测结果妥善保存以备查验.巡回护士还应在手术记录单背面粘贴一次性物品使用合格证和无菌监测指示卡,对其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必须进行毁形、浸泡、消毒,然后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更好的控制医院的感染[3].

2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地方,医疗护理成了热点话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法律意识、危机意识,端正护理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诊疗护理规范.加强户患沟通,正确处理好户患关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矛盾,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服务意识,密切户患关系,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真正地体现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护理事业的深入发展,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 ;差错事故 ;防范措施

1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患者查对制度,接错患者,弄错手术部位。(2)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用错药物或用错剂量,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3)术中未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错血。(4)器械及特殊仪器准备不充分,不熟悉各种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引起医疗事故及纠纷。(5)术中未严格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导致手术物品遗留伤口或体腔内。(6)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造成院内感染。(7)术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坚守护理岗位,交接班不认真,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8)未认真收集标本,导致弄错或丢失标本。(9)因护理不当,造成患者摔伤、压伤、烫伤或灼伤。(10)未正确使用止血带,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坏死。

2 防范措施

2.1 护士接患者时,带手术通知单,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血型等,巡回护士等患者接到手术间后,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再次核对签名。

2.2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3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4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5 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6 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7 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8 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9 接送患者的平车两侧有护栏,定期检查平车车轮,进出电梯门要保持好患者头部肢体,避免患者摔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手术的正确安置,安置患者时必须操作轻柔,协调一致,术中要勤查勤看,保持手术舒适安全,避免应手术不当所致的皮肤、神经组织损伤,使用高频电刀时,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正确安放负极板,定期检查其性能,手术床上铺橡胶棒,患者头发用布包裹以防导电,防止电刀烫伤或灼伤皮肤。

2.10 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11 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第9篇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患者及家属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面临医疗服务竞争意识的挑战,作为手术室人员必须分析常见差错事故的原因并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任何的疏忽大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患者查对制度,接错患者,弄错手术部位。(2)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用错药物或用错剂量,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3)术中未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错血。(4)器械及特殊仪器准备不充分,不熟悉各种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引起医疗事故及纠纷。(5)术中未严格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导致手术物品遗留伤口或体腔内。(6)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造成院内感染。(7)术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坚守护理岗位,交接班不认真,未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8)未认真收集标本,导致弄错或丢失标本。(9)因护理不当,造成患者摔伤、压伤、烫伤或灼伤。(10)未正确使用止血带,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坏死。

2 防范措施

2.1 护士接患者时,带手术通知单,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血型等,巡回护士等患者接到手术间后,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再次核对签名。

2.2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3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4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5 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6 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7 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8 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9 接送患者的平车两侧有护栏,定期检查平车车轮,进出电梯门要保持好患者头部肢体,避免患者摔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手术的正确安置,安置患者时必须操作轻柔,协调一致,术中要勤查勤看,保持手术舒适安全,避免应手术不当所致的皮肤、神经组织损伤,使用高频电刀时,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正确安放负极板,定期检查其性能,手术床上铺橡胶棒,患者头发用布包裹以防导电,防止电刀烫伤或灼伤皮肤。

2.10 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11 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第10篇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状况,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7所基层综合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一般情况、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的认知和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41.88%完全了解、54.64%部分了解、3.48%不了解,得分8.31±1.72;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40.58%完全了解、54.30%部分了解、5.12%不了解,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的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分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需要得到全面的培训。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分析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工作环境[1]。在手术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常暴露在放射线、麻醉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锐器刺伤和患者血液感染也威胁着护士的人身安全,因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然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仍时有发生。为此2016年11月—12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问卷对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士的职业防护认知状况和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减少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2月随机抽取本市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115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3.15±7.20)岁;学历:大专53名,占46.09%,本科:62名,占53.91%;职称:护士23名,占20.00%,护师64名,占55.65%,主管护师及以上28名,占24.35%;护龄:1~21年,平均(10.26±2.78)年。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有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等;第二部分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包括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哪些,空气污染、电离辐射、仪器噪声等对护士的伤害,化学消毒剂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手术室特殊工作性质对身心的伤害,工作和精神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等6个问题;第三部分为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认知,包括什么是标准预防、常用的护理防护设备和用具及使用方法、什么是安全注射、如何避免安瓿划伤和针刺伤、如何处理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对护士的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等9个问题;第四部分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是否知道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职业伤害、是否知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等6个问题。问题的回答分3个选项,即完全了解(是)、部分了解(部分是)、不了解(否),每个选项分别授予2、1、0分,所有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问卷经专家审核后、选择20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并由专家监测修正,专家小组审核评定信度0.932、效度0.875。1.2.2调查方法首先培训调查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我院12名20~30岁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调查员,调查员在调查前集中学习讨论,统一调查方法、指导用语和标准[3]。再将118名调查对象分为12组,每个调查员负责8~10个调查对象。其次,在被调查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先预约时间、地点;调查时,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调查表,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再行访谈。

1.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原始数据整理核实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用百分率和均分的形式表示,百分率用百分位数描述;均分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发出问卷118份,收回问卷1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7.46%。

2.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份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

2.2不同护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见表1。

3讨论

3.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职业防护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与常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预防职业危害成功而有效的措施,但115人中,对其概念、内容、措施完全了解的只有42人,占样本的36.52%。注射是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做的、最常用的操作,但什么是安全注射、什么是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有哪些危害,完全了解的只62人,占样本的53.91%。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54.64%与54.30%)、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了解了职业危险因素对自身的伤害,但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都提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能力不足。不同资历的护士其职业防护认知亦有区别,表1显示,护龄1~5年的护士与护龄6~10年和护龄11年以上的护士比较,不管是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还是对职业危险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而6~20年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与贺红英[4]调查结论一致,可能这个护龄段内的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美国Benner提出的护理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理论一致。该理论认为随着工作经历和经验的逐渐丰富,护士的知识形态由浅层次、显性(程序性知识)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护理能力才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4]。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虽不尽人意,但3个护龄段护士无显著性差异,个别问题的回答有差异,如: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护龄1~5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低年资护士大多毕业于全日制护理学院或医学院校的护理学系的护理学专业,现有些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已开设职业防护相关选修课,故低年资护士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学历偏低,原始学历还有中专,尽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但有的是通过自考和成人教育获得的学历[5],即使是全日制护理大专毕业生,职业防护相关课程也未纳入教学计划,故大多数高年资护士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较低。而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则6~20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与职业防护相关的问题,就要通过书本、网络,或向其他人请教来解决问题,故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在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问题上,所有调查对象均回答是,有系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需要[6]。

3.2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导致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因素是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和职业防护能力。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护士认为锐器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职业伤害[7],而且是难免的,防不胜防;有些护士不理解掰安瓿垫纱布、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手部皮肤破损时才戴手套。认为防护用具的使用太麻烦,会影响操作速度,抢救患者时就忘了自己的防护,即使受到损伤处理也欠妥当;有的护士认为手术室少量的射线和噪音对身体无大碍,对其防护就不甚认真;有的护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操作中实施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表现等等。客观因素。一是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大多数不开设护士职业防护相关课程,即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且临床护理各科教材中也未系统涉及职业防护内容,由于职业防护课程未纳入教学计划,教师也没时间对职业防护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护生很难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得较全面和规范的职业防护知识,许多高年资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都来源于临床经验。二是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力度不够,大多医院在新护士进医院岗前培训时有职业防护相关内容,但以后的业务学习,就很少该方面的内容,职业防护涉及内容较多,其掌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认为:人们经历过的事物,要记忆在大脑内,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回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8]。三是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调查显示:有的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所以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甚了解,更何况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4]。

4对策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差、防护能力不足的状况,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是一个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首先是增强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摒弃怕麻烦、做好职业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观念,正确对待职业防护,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其次是完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学校、医院应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防护教育的学习机会。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护理系应将职业防护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加强护生专业课程中护理职业安全防护课程教育[9];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防护列入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加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培训班和职业防护培训的专题讲座等,定期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考核,督促护士通过书本、网络进行自学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做到出现职业伤害,即时处理,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开发研制安全、廉价的有效预防锐器伤的护理用具,使护士的锐器伤降到最低。另外,在手术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11]。综上所述,可有效地减少护士职业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手术越来越多,新型手术材料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加之新型传染病的增多,在手术护理工作中,职业危险因素也在增多。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12],不断地更新手术室职业防护知识,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量消除和避免职业危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13]。

参考文献

[1]夏洪芬,田华菊.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5):448.

[2]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6):1562.

[3]陈晓春,向红珍.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9(8):76.

[4]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6.

[5]刘志娟,贾长宽,李淑兰,等.郴州市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6):102.

[6]杨丽娟,鲁玲玲,李方航.珠海市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性损伤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3):146.

[7]姚孟冬,张青,王小慧.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血液科护生职业防护能力[J].现代医院,2016,16(5):755.

[8]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9]肖美汝,陈玲.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3(19):9.

[10]张红莉,何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3,9(1):270.

[11]任细妹,唐梦荣,肖永红,等.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19-122.

[12]赖章丽,陈立力.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67。

第11篇

        1.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分析

        1.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接患者时粗心大意,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接入手术间时摆错手术;②术中用药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认真倾听并复述一遍再执行;③术中输血时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对不认真;④器械纱布缝针清点不清,导致纱布器械纱条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第12篇

1.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分析

1.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接患者时粗心大意,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接入手术间时摆错手术;②术中用药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认真倾听并复述一遍再执行;③术中输血时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对不认真;④器械纱布缝针清点不清,导致纱布器械纱条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第13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纠纷;对策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强化,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实施。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接受相关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主动改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严格做好以下方面,虽不能完全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但可将其发生率降到最低。

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从患者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一步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患者、患者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2 手术中物品的管理

医生、护士均有责任,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在关闭体腔或切口前,手术护士要保证物品数目准确,手术医生要认真检查体腔或切口,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

3 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

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①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②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③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其中。

4 建立术中医嘱本[1]

具体做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前医嘱,查对患者的药物皮试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上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2]。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6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患者可能引起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随时检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

8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要求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所以在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所有病理报告均应以正式文字报告为准,包括快速冷冻切片报告。但仍有一些医院快速冷冻结果仍以电话方式通知。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送检人和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9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手术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巡回护士于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器械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10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一个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纠纷的发生。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护理技能,丰富的社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如心电监护仪、活动式X线机、各种内镜、高频电刀、特殊手术器械等[3]。

11 做好术前访谈

术前访谈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访谈内容包括:①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家庭史,各种化验结果等;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②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然后根据访谈结果准备特殊手术器械和用品,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及手术方式、麻醉种类,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总之,手术室的医疗纠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尽可能地减少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提供尽可能舒适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伍雁铃,吴秋燕,张玉珠,等.手术室护理.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73.

第14篇

[关键词] 术前访视;医学模式;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b)-149-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术前访视制度已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体现[1]。针对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平稳度过手术期,有利于治疗、恢复和手术的成功。

1 加强手术室访视人员培训

1.1 学习护理心理学理论

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患者对手术都会产生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日期时,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往往达到[2]。加强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需求:如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担心麻醉效果、担心手术的危险性、担心手术的时间、担心伤口的疼痛及愈合、担心手术费用等。

1.2 学习、交流沟通技巧

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室内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任何一种信息的传递,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3]。与患者交流时应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注意首因效应、注重治疗性沟通,尽量缩短与患者间的感情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4]。

1.3 学习特色或经典手术的专科护理

如甲状腺手术,先复习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然后针对甲状腺术式特点学习宣教内容:术前戒烟,进行手术训练,学会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等[5]。

1.4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是术前访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护理质量的反映,更是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规范书写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明确患者有知情权、监督权、复印病历权。

2 贯彻落实术前访视制度

2.1 术前访视的具体方法

确定访视对象和时间,于手术前1 d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由第2天担任洗手或巡回的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仔细阅读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根据病情的轻重、麻醉方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明白并接受,同时发放术前护理宣教单。

2.2 术前访视的宣教内容[6]

2.2.1 一般介绍自我介绍,介绍麻醉师,说明来访目的,让患者明白你将对他(她)的手术实施全程护理。

2.2.2 饮食指导择期手术前应常规排空胃,以免围术期发生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呕吐。所以成人术前12 h开始禁食,术前6 h开始禁止饮水,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

2.2.3 卫生指导术前1 d尽量洗澡,术日晨排空大小便,身着病号服,禁止穿毛衣等。卧床静候,手术室人员将在8∶00~8∶30左右到床旁交接。

2.2.4 练习一些需特殊的手术可能因手术时间较长而同时长时间不动会使患者感到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术前需进行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耐受力。

2.2.5 熟悉手术室环境手术前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减少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其对新环境的恐惧,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促进手术成功。

2.2.6 患者的注意事项去除义齿,不要带钱、手机、首饰等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不化妆、不涂口红,以免掩盖病情变化,影响观察。注意保暖,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

2.3 制订个体化手术护理计划

根据术前所了解的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化手术护理计划。具体做法是:手术日清晨洗手护士亲自接患者入手术室,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消除其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其提供优质的手术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赖和主动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3 术前访视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巡回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应衣帽整洁、态度和蔼、举止大方,切忌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冷淡、漠不关心的表情,避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

3.2 注意加强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缩短患者与手术室护士之间的距离。

3.3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对患者不愿或不能公开的秘密必须严格保密,不要随便谈论。对于癌症患者,更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当着患者说其病情。

3.4 注意选择合适的访视时间

术前访视应避开患者的进食时间,一般为15~30 min,以不引起患者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为宜。

3.5 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与患者交流时要做到语气尽量轻一点,距离尽量近一点,时间尽量长一点。尽可能讲普通话,如患者为老乡,也可以讲家乡话,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术前访视是一个需要手术室护士投入爱心、责任心、耐心的过程,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性化与个体化服务理念在手术室中的再现,它要求护士不仅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术前访视制度,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最佳的术前访视内容和方式,全方位为患者实施护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才能使患者对医院更加信赖,使和谐的护患关系加深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素芳,洪黛玲,王丽娟,等.对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3,9(1):832-834.

[2]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08.

[3]李艾群.浅谈手术室护理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6,4(12):56.

[4]曾宪芬,杨丽群,陈丽娜.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2000,7(6):46.

[5]叶建香.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制度的应用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3(11):119.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86-02

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并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家庭病床、出诊治疗等业务的开展,单岗作业率增加,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护理工作则存在着诸多环节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

1.1 目前社区护士普遍学历不高,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对如何进行家庭资料收集分析并对家庭问题及危险因素进行判断,家庭安全护理知识、社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普遍存在重临床护理、疾病护理和医院内护理,轻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的现象。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工作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护理人员对患者在医院的情况不了解,工作缺乏针对性。

1.2 社区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病情变化多端,用药情况复杂,如患者体质差异、给药的方法、方式不当,药物本身发生不良反应、药品变质失效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后果;轮流出诊匆忙的交接班可能造成治疗错误、贴错标识将造成用药错误;家庭病床输液患者私自调节滴数、更换液体方法不当,担心空气栓塞、输液反应等。

1.3 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急救、外伤清创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吸氧等技术操作。如输液时的小静脉穿刺就需要反复选择血管,穿刺时有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老年人及婴幼儿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2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2.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2.1.1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士各一名组成,按照风险管理程序开展工作。

2.1.2 明确分工监管范围,系统收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社区急救、出诊服务、家庭病床的风险信息,分析现有护理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护士长重点检查措施是否到位,经常电话征求家属及出诊患者意见。

2.1.3 每周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科学[3]。

2.1.4 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定期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分析医疗护理形势,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

2.2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社区护理要走向社区、进入家庭,直接面向社区人群,以入户服务为主。服务内容中保健、预防服务占很大比重,因此,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在职转岗培训。重点放在慢性病管理,家庭安全护理知识,社区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护理安全意识,加强社区、家庭环境下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患者安全管理,安全用药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3 讨论

3.1 完善各种制度和流程 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护士长不定期监督落实情况。政策、法规是进社区护理事业发展的保障,政府应尽快制定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士的职责,保障社区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

3.2 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操作前,必须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及时告知患者要注意的问题,形成共识。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必须根据专业经验以及患者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做出评估,如果预期的收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患者接纳风险,实施相关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浮德,郑思柄,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4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