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图书管理的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管理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图书管理的现状

第1篇

读书是人类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创新图书管理,已成为所有图书管理人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1)现阶段图书管理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其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管理问题,满足不了现代化发展的图书管理需要。其次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的使用效率,导致很多书籍出现闲置的情况。(2)由于现阶段的图书管理制度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从而影响图书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并且在这一体制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也要求不高,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影响图书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书籍管理力度不强

(1)由于对图书保护措施不到位,并且没有明确的标识,导致这类书籍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久而久之被闲置在图书馆中。(2)图书管理对图书的更新不是很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很多知识内容早已经更新多次,图书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的话,就会对读者的学习造成影响。(3)在有些图书管理中,图书资源十分有限,时常不能满足读者阅读内容广泛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被读者淘汰。

(三)领导不重视

校园领导不重视图书管理的创新也是当前形势下图书管理面对的现状之一。在校园教学中,领导往往只重视教学本身,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却忽略了图书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3]。学校领导往往很长时间才进行一次图书馆更新,并且不重视图书馆图书资源,导致校园图书馆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同时因为图书管理不善造成图书闲置,甚至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

二、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图书管理的创新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时,一部分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导,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自主阅读。所以对图书管理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图书管理创新,来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提高图书管理对学生指导阅读质量,增加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范畴。

三、图书管理的创新途径

(一)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图书管理领导者素质。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团队,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分不开的。图书馆领导者首先要具备综合性素质。要了解图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要了解读者需要,了解当前形势下社会发展所需求的读物书籍。图书馆领导者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如图书管理知识及员工管理知识。领导在掌握这些管理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如果只知道知识而不懂得运用的话,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图书管理创新。当前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创新需要一支管理水平优秀的管理团队,而加强F队领导的专业素质则是重中之重。(2)在加强图书管理领导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图书管理的创新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去落实,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创新的成效。首先,应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以服务读者为工作目标。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学习先进的图书管理模式,并运用到实际中。最好,还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奖惩制度来实现。每月可进行相关考核,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获得奖励,表现差的员工则要接受惩罚。对员工的招收也要拥有一定的标准,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素质。

(二)应用信息化管理图书

(1)要明确管理目标,要以服务读者为图书管理的基础理念,在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在图书管理中,要融入信息化技术。比如,建设一套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不断加快图书管理信息传递的速度,并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建立完善的读者查阅平台,让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并了解整个图书馆书籍动向。通过读者查阅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三)创新图书管理制度

(1)完善图书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来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2)加强监督制度的完善,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总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图书管理创新的先行条件。

(四)调整图书管理结构

调整图书管理结构也是图书管理创新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的图书管理结构中,图书资源不符合时展,内容比较落后。调整图书管理结构就可以从这点出发,建设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图书更新情况,及时了解图书资源的不足,并及时完善图书资源以及更新图书内容。在完善图书管理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图书馆还可以加强和外界的合作,通过合作来不断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及读者服务。

(五)提高图书利用率

(1)提高图书管理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尽量排除工作内容重复的事情发生。(2)图书资源要及时更新,通过把图书资源整理上传至计算机中,来提高图书资源信息的完整及准确,从而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当前形势之下,现阶段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图书管理效率不高,图书资源不足,读者服务质量差,领导创新意识缺乏,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如今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基础保障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图书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图书管理仍然沿袭的是经验管理和封闭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完全依靠各种手工操作进行图书的借阅、传输等,而且图书的甄选和分类等也没有切实的结合读者的真实需求,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物质分配和经济收入的差距逐渐被拉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和工资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涨;同时,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太少,管理人员的工作业务和技能有待提升。

(三)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基础保障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等。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经费的短缺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藏书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图书管理中缺乏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创新与改革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长足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管理体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读者市场的需求,更新管理理念,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基础上,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更具特色化;其次,时代的发展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进程中,要结合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管理的进程中去,派遣专业人士结合现有的图书管理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图书馆的借阅动态、馆藏情况、人员配备以及借阅流程等曝晒于专属的网站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电子文献服务,尽可能多的将各类图书资源以电子文献的方式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文献服务,同时也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拓展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再者,要不断地强化图书管理目标,实行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考德、考绩与考勤相结合的量化性的管理模式,在加强宏观目标管理的进程中,细化各项短期目标的建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目标作为支撑、有体制作为保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详细一点来讲,其一,要通过员工手册内容的补充、专题会议、工作模范视频的播放等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督促他们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用文明的语言、周到的服务与和蔼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其二,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借助于轮岗、推荐优秀员工外出培训、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讲座等方式,加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与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考试、面试以及薪酬的优厚等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在更大的程度上夯实管理人员的队伍;其三,为了促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更加自如的应对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他们除了掌握传统的图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心理学、知识产权法、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所涉猎,为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充实自己的热情,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读者评价等,且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等相挂钩,从而不仅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图书管理质量的增强奠定了展示的基础。

(三)完善图书管理的经济基础以及制度保障。经济基础在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有助于引导图书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正确的轨道前进。就经济基础而言,除了必要的政府拨款、组织经费投入之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图书管理进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在馆内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搞文化主题的活动等,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也要结合具体发展要求,与社会中的各个企业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互惠双赢的模式吸引企业自愿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支持,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莫大的活力。就管理制度而言,要逐渐的实现分配、财务以及人事制度的创新,对于工作职责范围的界定、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等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在读者服务规范、读者利用图书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也要给予明确性的标示,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要加强设备投入和技术上的投入,积极寻求区域性计算机协作的网络联合模式,同时要学习其他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的先进手段和新型理念,力争在联合存储、联合采购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图书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解决目前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为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强大的催化剂成效。

三、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浩瀚广阔的图书信息使得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图书管理得以创新的良好途径和方式,让图书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散发出更加夺目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推动社会文化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各界学者在进行专业研究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起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意识不到图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对图书管理机制的创新意识,没有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1.图书资料更新换代慢

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的学术研究都有所变化,作者对很多图书中的结论都进行了补充,甚至一些图书中的理论已经与现代的发展不符。现代很多图书馆只注重图书的归类整理,不对图书资料更新和补充,使读者无法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文本和资料,图书馆的阅读量也随之下降,让图书馆的开设失去了价值。由于图书馆对图书资料更新换代慢,使得一些大学生买来的专业课图书和新课本大不相同,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影响学生听课效率,不利于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管理设备落后

在读者阅读图书时,读书的环境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图书资料设备的管理。书架、书柜、桌椅、写字台等基础设施都是图书资料设备。一些图书馆内的书桌和座椅出现了损坏却没及时更换,给读者了很多不便,影响读者的读书效率。现代的图书馆增设了电脑等先进设备,出现了数字图书馆,这就对图书资料管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意味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等成为图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新设备。这些管理设备都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出现的,设备落后缺失,势必会导致用户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下降,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3.服务理念陈旧

良好的态度是吸引顾客的保障,所以现今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重视服务态度的规范工作。如果不对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必将导致图书馆的衰退。“主动作为,积极服务”是图书馆应有的正确服务理念,但是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够了解管理者的工作目的,进而缺乏工作积极性。陈旧的服务理念不仅吸引不来读者,也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

一些图书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整理图书、为读者提供图书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更需要在文学素质、信息搜集能力、整理能力和信息素质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一些图书馆认为图书管理者工作简单,在进行招聘时不进行考察,胡乱挑选应聘者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不利于图书馆的先进化管理。随着图书馆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强,对于图书管理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些图书管理者,不熟悉电脑操作,影响其工作效率,阻碍了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

二、图书管理的创新途径

1.建设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服务完善,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图书馆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提升专业能力,逐步适应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增加部门凝聚力,使管理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不仅能优化图书管理,更能帮助用户在查阅图书资料的过程中,更好地得到管理人员的帮助,优化用户体验,提高图书资料查询效率;二是大力引进专业化人才,以专业能力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带动整体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要根据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图书文献资源,打造特色图书馆,积极了解师生需求,建立急需资源目录,以便定期补充。

2.购置先进设备

学校要加大资源投入,健全持续投入机制,改善图书馆硬件设施,要采取学校投入、社会捐助、校际合作、开发网上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图书馆馆藏书资源建设,了解师生需求,购置专业对口,具有较高时效性和权威性的图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具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提高电子文献资源使用率。图书馆作为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师生学习科学文化、探讨学术研究、扩大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图书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对于学校教学改革及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改革管理方法

管理人员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应当具有前瞻性,学习管理理论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理论,结合该部门图书资料管理现状,灵活应用,改善管理方法。图书资料的管理应当制定完整的管理条例,实现规范化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结合网络技术,为用户建立系统化、完整化的网络查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信息资料的整合能力,将相关资料系统化,方便用户查阅,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图书资料查阅体验。

4.明确图书馆的定位,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图书馆建设要和学校发展相匹配,图书馆作为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学校最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要从学校层面重视和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把图书馆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教师科研教学工作的强大助手。

三、结语

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图书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创新管理体制。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图书管理只有经过创新,才会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于欣.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59-160.

[2]胡莹.探讨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J].中国卫生产业,2015,07:145-146.

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管理;资源共享;高效

对于高校来说,图书管理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充分开发图书馆藏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最优化,不断探索图书管理模式的高效化,努力满足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完善,使高校图书管理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梯迈进[1]。

一、高等学校图书管理的现状

1、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中图书陈旧、更新补给不到位。由于高校教育管理大多对图书馆中人均拥有图书的数量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图书质量、期限则没有明确的界定,结果导致高校为了满足其管理机构的要求,而忽虑了图书是否符合现阶段师生的所需。

2.图书管理的封闭化、垄断化。所谓图书管理的封闭化,就是指在图书管理模式上存在封闭。对于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是自我建设、自我服务,主要面对本校的广大师生。由于图书管理的封闭,不能及时与外界相关适时图书的补充更新,造成了师生在获取信息的局部性,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扩大化。

2、图书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笼统、单一的图书收集方法。现代高校图书典藏的收集,大多数是参照其他“楷模”高校的图书典藏模式;直接从新华书社总部或一些小有名气的出版社大批购进,购进方法的简单使得图书馆的图书种类简单,进而也限制了涉及面的范围。

2.机械化、人工化的图书分类与借阅方式。图书馆是一个数量大、种类多的放置场所,但对于图书的分类编号,还存在着大量人工作业、手工登记的方法;对于借阅方式的管理,还沿用着手工登记,借阅者签字的传统借阅,远不能适应快节奏信息发展的步调。

3.借阅期限采用限期归还的方法。图书馆对于图书的借阅规定期限,而且不同种类的图书借阅期限长短不同。使得广大师生在还没有来的及完全获取所借阅书籍信息的时候,却到了归还期限;并且在归还时还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典藏书籍不能进行续借的规定。种种借阅方式的管理,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局限,资源的利用价值效率更低。

二、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发展新趋势的建议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通过搜集、收藏和流通书刊资料为读者服务。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在向着一个更好、更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促进新阶梯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继续的改进与完善。

1、改变传统图书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图书馆在提供咨询服务、文献采购和导读工作时,首先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新刊到馆后,应有专人负责,做到盖章编号后立即上架,开架阅览,力争当天与读者见面。同时,尽可能延长开馆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周六、周日全天开放,提供阅览、检索网络、复印等全方位服务,并在晚间或节假日为一些急需服务的读者提供方便。其次要实现由“单一性”向“全方位”的转变。

2、做好基础工作,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贮。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因特网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含有大量学科信息,内容新颖,实效性强,具有先进、快捷、强大的信息传递交流功能,为教学人员检索文献资料,获得最新资料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可从网上有目的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弥补图书馆面积有限、馆藏不足的缺憾。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和管理,加强技术设备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实现结构网络化、信息产业化和手段现代化[2]。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新世纪的到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二是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三是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既需具备快速准确搜集信息、分析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科研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四是要积极接受各种业务培训,加强对高新技术和新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本着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图书管理学和图书管理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4、实现大学图书馆之间的馆际链接

在现代学校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建设中,要敢于摒弃“小而全”、“大而全”的馆藏模式,做到“专而细”、“广而精”,更有效地服务于读者。现代学校图书馆能否在社会高速发展中扮演好服务角色,是否能最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产业服务,图书管理工作能否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是关键。因此,现代学校图书馆应当主动开放多样的智力经营服务,使现代学校图书管理符合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技术,使大学图书馆之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馆际链接。

总之,促进图书管理新趋势的发展,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发挥图书的应有功能;为广大师生扩大了知识面,也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通向成才和成功的道路;图书管理进一步发展与改进,也使得图书馆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具备了时代性与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薛淑芳.浅谈新时期的图书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8)。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现状;对策

科学技术推动新事物发展,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现代化需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因此,高新的科学技术既可以不断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高校图书管理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资料和信息资源的储备中心,为高校师生的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知识获取等提供服务。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能够满足高校师生对知识的需求,并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善图书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服务效果,从而有效构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体系。

一、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的现状

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指图书馆储存信息形式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且图书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信息资源信息化的方式,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的目的,并为高校师生从各方面的搜集信息,整理资源提供便利。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在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其工作中依然存在高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由于高校图书管馆领导及工作人员不能对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主要依赖人工进行管理;高校忽视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与技能,导致工作人员的技能不高、信息化意识不强以及态度恶劣等现象出现。并且存在当前馆员学历和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图书管理信息化缺失管理机制,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信息现代化的挑战,如何应对信息化管理趋势成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工作的一大难题。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的对策

(一)提高馆员的基本素质

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重视,影响其信息现代化建设水平。馆员学历和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素质欠缺以及专业技术、技能较差的情况,不断阻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的建设,高校需要建立适应时展、并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馆员人才队伍。强化培训是提升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术活动、参观学习及继续教育的方式,在思想道德教育、外语及学科专业知识、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方面进行培训。因此,推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应将树立图书管理人员正确且牢固的管理工作意识,培养与提高馆员的信息现代化素质当作工作重点。

(二)加强馆员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馆员是图书馆后勤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提高馆员信息应用能力对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通过培养馆员的信息现代化应用意识,激发其对信息应用的兴趣,并体验信息现代化管理带来的好处的方式,实现促使工作人员应用信息、掌握信息的目的。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利用激励机制或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应用的参与度,并通过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方式,提高馆员信息应用的能力。

(三)采用创新管理服务理念

由于传统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创新的服务理念得不到落实,因此,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需要加强创新服务理念建设。实现管理信息现代化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仅能提升服务效率,还能改善管理服务面貌。重点做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的效力的目的;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善人员的服务面貌;采取新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措施,运用新方法和新管理系统。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的实现,能够为管理工作配备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和管理工具。

(四)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不完善的高校图书管理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导致馆员缺乏工作动力。转变原有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仅依靠工作经验、简单的设备与技术实现文献的采集、整理和借阅工作的方式,依靠创新型的管理体制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创新性管理体制不仅需要改革人事、财务、分配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体制,还需要建立统的一科学管理制度,并完善和改进各项相关制度。同时改革创新的管理体制,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主动的服务意识,而且能够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需要高校图书馆对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实施科学全面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五)提升图书管理的技术手段

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图书信息资源的开发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给高校图书馆配备电脑查询、图书目录检索柜以及电子图书等各种数据库。通过建立一套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和管理科学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有效服务,而且能够促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的实现。

三、结束语

新时代下,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日常简单的工作,还需要能够准确快速的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因此高校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要求工作人员有全面的技能,科学的知识和创新的服务理念。通过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现代化素质、提高馆员信息应用能力、采用创新管理服务理念、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图书管理的技术手段的方式,实现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玲.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学管理,2013,2(02):25-26.

[2]王静.高校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02):104-105.

[3]王稚元.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9(03):97-99.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分类管理;问题;对策

图书馆的作用在当前越加显现,无论是个人专业素质或综合素养的提升,或者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当前图书类型的增多,我国图书馆的馆内资料形成包括纸质和无纸化的多种书籍资料等,且各种纸质书籍资料的材质不同,各种书籍资料的价值差异较大,在管理上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管理书籍等类型越加丰富,需要注重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发挥图书馆效能等。

一、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的现状

图书分类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基于各种不同内容、不同材质的书籍在馆内安排的位置及保护工作存在差异,为更方便读者阅读和馆内人员对图书的保护性管理而进行的。目前我国国内图书馆已经普遍使用图书分类管理这一手段,首先以材质为类别,建立了包括图书阅览室、报纸杂志阅览室、电子及多媒体阅览室、高级档案阅览室等多种针对不同材质的分类管理板块,或者在馆内隔离出一定的空间进行分区管理,基本能够将不同材质的书籍进行划区管理。读者只需要明确所需资料的材质就可以首先选择正确的阅览室进而查询资料。其次,以图书阅览室为例,图书馆人员会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分类,一般会划分出各大学科的不同书籍管理和阅览区,进而更明确引导读者选择正确的科学材料。对于医药类等专业的图书馆则一般会根据具体科学划分材料。在完成内容分类后,图书馆一般会根据书籍的出版时间进行再次分类,进而形成内容由早及近的管理模式,更加便捷读者阅读,并为馆内的图书管理奠定较好基础。此外,图书馆还会建立电子条码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更便捷完成图书分类管理,提升服务读者和进行图书保护性管理的工作等。

二、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分类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 对古籍性质书籍的保护欠缺

目前我国图书馆对于古籍性质的书籍期刊、高级档案等的管理并没有真正建立特殊有效的保护管理方案,尤其是古籍性质的图书与期刊,并为建立独立管理区域和保护措施。这使得我国图书馆的古籍书籍与期刊的损坏较多,书籍的清洁程度及工整程度都不高,这对于书籍的持续管理不利。而对于高级档案等极珍贵资料的管理虽然有着一定的特殊管理模式,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达到高级档案的无损坏,这不仅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遗憾,更是对某些专业发展的伤害,必须引起重视。

(二) 对引导读者自助阅读不利

目前我国图书馆虽然在时间基础上进行了图书的二次分类,但是实际上书籍的借阅量与出版时间等并无太大关系。读者一般只知道书籍的大致信息,不一定清楚书籍的准确出版日期,这就使得读者自助寻找书籍的效率不高。而读者对于书籍资料等的阅读一般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热点书刊、重点书刊等方面,目前我国图书馆内一定时期内书柜中书籍的借阅量都是比较集中与少数的集中书刊之上,因此只是以时间划分书籍分类管理的内容还是有所不足的。

(三) 条码管理技术引入后并未得到全面利用

在我国图书馆引入条码管理技术后,虽然能够在计算机系统辅助读者自助或半自助进行书刊的准确查找,明确书刊所在的具体馆名及馆内位置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分类管理效率。但实际上,我国图书馆条码管理技术的使用并为完全展开,条码技术在读者自助使用方面还是很少的,使用率不足20%,而书刊等的馆内阅读中,读者一般会将书刊等带离原柜,管理员还是需要在馆内全面整理后归类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条码技术实际上成为人为管理的辅助工具,不能够发挥全面的书籍分类管理优势。

三、促进我国图书馆分类管理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促进我国图书馆的分类管理工作发展,图书馆还需进行如下努力:

(一) 加强对古籍性质书刊的特殊保护性管理工作

我国图书馆的古籍、高级档案等的管理必须建立全面的特殊保护性方案。对于古籍,应该建立专门的古籍阅览室,对于年代久远的书刊等,应该考虑将资料录入电子阅览室等,方便读者进行无纸化阅读,进而保护古籍。对于书籍损坏较大的古籍等应该及时修复,并且加强保护。对于高级档案应该将原档案珍藏,而在当前模式下开发高级档案的影印版本供读者阅读。

(二) 根据借阅量划分书籍辅助读者自助借阅

鉴于我国图书馆内读者对于各种书刊的借阅量相对集中,图书馆可以考虑根据书籍的借阅量等在出版时间基础上,从书籍的借阅量出发进一步划分书刊管理区,加强分类管理。进而形成热点阅读区等,供读者在更多的时间内自助完成书籍的查找和借阅工作等。

(三) 加强对读者宣传图书管理信息等引导读者自主完成图书归档工作

条码技术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图书分类管理,要更好的落实保护性管理和高效管理。图书馆必须注重更多的对读者进行图书保护等信息的传播,引导读者在借阅中自助将书籍归类放回原处,进而更好的方便其他读者借阅和降低图书馆分类管理的工作量等。

参考文献

1.方敏.高效图书馆档案的分类管理与分级实施[J].黑龙江档案,2008(3)

第7篇

关键词:单位图书室;管理现状;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8-0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单位图书室拥有的传统书籍发挥出来的作用逐渐弱化,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不断添加进来。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单位图书室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单位图书室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提出相应的策略。

1.单位图书室的现状

单位图书资料室与公共图书馆相比主要特点是馆藏量较小,馆藏资源种类较单一,管理人员较少,经费比较缺乏,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本系统、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高速宽带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成熟,光盘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单位的图书资料室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年代,既创造社会效益,同时又能创造经济效益,是目前单位图书资料室面临的问题,同时在为读者服务上也面临着由传统服务方式逐步向开放式信息化服务方式转变的挑战。

2.单位图书室在新时代的要求

2.1图书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单位图书室工作人员较少,同时来到图书室查询资料,阅览图书的人员相当固定,数量也不是很多。不少单位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没有正确理解单位图书室的工作职责。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对单位图书室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让管理人员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图书室从事图书资料室各项工作的基础。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馆员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重视。同时,为了让单位图书室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工作,就要对图书室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

2.2图书室具备扩展信息的基本要求。单位图书室工作人员要对单位的各类工作不断熟悉,拓展业务范围,将单位图书资料室与政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管理,有利于强化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真正发挥单位图书室工作的辅助作用。

3.单位图书室应该强化信息化工作策略

由于单位图书室工作对象相对性,导致这项管理工作的有着很强的独特性,也就是图书室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因此,就要针对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在现代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档案、图书资料综合一体化是必须进行的,可以更好地发挥图书室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转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技术将图书馆传统的、封闭的管理工作转变为开放的、网络化的管理工作,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知识、文献等信息的有效调取和存储,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也避免了传统图书馆长期存在的盲目购书和繁琐的找资料的缺点,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中的书籍和报纸刊物等呈现多样化,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有较多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文献资源中的活跃要素,但是,很多外文期刊资料的购买价格相当昂贵,成本很高,这逐年消减了图书馆的购买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这类文献的需要,但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文献的选择、检索和查阅工作,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文献的效率,也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但是,为了使得图书馆满足社会各层次的临床需要,我们在使用经费购买图书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并且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去购买图书,而是要经过调查并且有计划性的去购进图书,所有图书馆的信息的方面的管理和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社会中因为每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学的专业和要了解的知识都不同,所以要求购进的图书要多样化,同时也要实用和丰富。因此,我们要对各个单位人员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就能够了解到他们对图书要求的最新的动态和他们对要丰富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而在尽可能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购书经费的前提下,分批和分阶段的建设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位图书室的工作性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作为单位图书室管理人员,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借助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扩宽具体的业务范围,从而更好地发挥单位图书室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高校图书馆需要高校的管理,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应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又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迈进,这样巨大的转变,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力,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充满了活力,但也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还需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迅猛发展,图书馆的建设、硬件配备、馆藏资源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

(一)高校对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日益重视。

管理人员培训继续教育考评等都已经提上高校议事日程并且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取得不小成绩。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备受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管理者素质如何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竞争的关键。在图书馆软硬件基本一样的情况下管理者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素质最重要的方式。

(二)我国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党及政府的关注和指导,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投入也不断增加。近十年来,高校新图书馆建设比比皆是。各高校涌现出很多现代化的图书馆。随着国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各方面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事业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高校对提高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意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高校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在图书馆软硬件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后,管理水平将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要进行变革和创新,这样才会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可喜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切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并没有形成有独立系统化的图书馆研究学派。还存在着不很多方面的不足,如,高校图书管理机制老化。在新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如此的发达,传统的图书管理机制早已不符合大众的需要,不能满足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就是当前图书管理思想的落后,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思想还停留在重视图书的珍藏,轻视图书的层面上, 这在当前信息环境下,早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图书馆管理理念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指导思想长时间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处于落后的水平,具有滞后性和封闭性和特点,这种管理理念根本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信息发展的要求。新时期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化、服务快捷化、体系网络化成为主要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上求创新、求突破,要勇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限制,摒弃不合时宜的做法,着眼于未来发展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探寻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

(二)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内容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是其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内容创新有重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强化特色信息服务、开展个性化服务、举办培训和讲座、自建数据库等形式,内容的丰富创新,极大的满足了读者信息需求,体现了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三)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做一个为公众服务的设施,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则是整个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保证整个高校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主要环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简单的借阅服务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时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型,根据现实需求,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的满足广大师生的知识信息需求。

(四)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技术水平

技术要素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信息描述、标引、分类、存储、检索,以及信息分析、信息传播和提供等都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时间、空间、方式等有了无限扩大、完善的可能,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就近、快速、个性、互动、一站式、无障碍、无缝链接等诸多变化。

(五)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新时期要想推动图书馆的发展改革,必须加强馆员知识水平的培养和锻炼,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要定期对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授课,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并举,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奖惩制度,鼓励馆员在工作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小结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我们需要始终坚持科学性、客观性、高效性、时代性的发展原则,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正式,并能够做到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不断完善我国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同时,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开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跨越式、创新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考试周刊,2014,(62):31-3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62.024.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未来发展

人类的劳动经验以及生活智慧都可在书籍中得到直观体现,而图书馆则是一个容器,可对知识进行蕴含,对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对历史进行承载。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耗时、耗力以及效率低下是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明显缺陷,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手段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从根本上实现对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简析

1.管理宗旨不明确

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明确的认识到使用不仅是书籍的本质同时也是书籍的基本功能,读者与书籍之间有一种不分割密切联系,时间非常珍贵,因此不能放任读者对其消耗。因此,图书馆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时可将读者作为核心与工作宗旨开展,实现对读者要求的有效满足。现阶段大部分图书馆没有实现对工作宗旨的有效明确,最终导致图书馆在实际工作时与服务读者的宗旨相背离。图书馆在实际管理时还不能实现对时下热点与当前潮流的有效掌握,这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实际工作情况准确的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实现对工作信息有效及时的反馈,但多数工作人员并不能实现对上述要求的有效满足,这也是引起图书馆工作出现宗旨不明确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评价服务评价系统是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管理操作不完善

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逐渐实现向数字化管理的有效转变。部分图书馆依旧存在人工管理的现象,结合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管理,最终导致图书馆业务无法集中操作,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方面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对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对可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读者将信息及时的反馈给读者,最终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完善与优化的目标。

3.资源与服务两者相独立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手段已经逐渐实现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实现对人力的有效解放,同时也将高效快捷的调整方式提供给各行各业的资源整合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管理,人们不在需要进行繁重的劳动,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纸质图书的代替,方便快捷是电子图书的显著优势与特征,这也可实现对读者需求的有效满足。根据相关调查与研究发现,我国多数图书馆数字资源还不能实现对读者需要的满足,传统纸质阅读亦依旧是图书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运营方式,这对数字图书馆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发挥有阻碍作用。

4.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必须实现对数字阅读的有效利用,这对读者需要的满足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时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这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我们必须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合理的措施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解决,从根本上促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独立系统的扩展带给读者的是信息查找以及获取的不方便,也成为图书馆进行整合工作的主要障碍,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现象主要是由上述F象引起。业务工作脱节以及信息孤岛现象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不仅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对图书馆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消极意义。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强化合作理念

越来越人性化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这可实现对读者需求的有效适应,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会有不足的存在,该种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呈现出不兼容的状态,这对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不利影响。

(2)在实际对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就存在一定缺陷,没有实现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实现对纸质以及数字资源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实际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必须实现对上述现象的综合考虑。

2.数字化新技术的运用

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实现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际对内部进行是调整时可将其作为主要技术。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需要数字化新技术的辅助与支持。对此类新技术以及新手段进行科学的利用对图书馆的长远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在实际进行运作时会有大量的数据以及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人工操作不仅会有效的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必须在对图书馆管理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3.服务评价系统的完善

读者会对是图书馆提出一定的要求,为对这种要求进行准确及时的获取,必须实现对服务评价系统的完善,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也可通过这一过程进行真实的反馈。服务评价系统可实现对交流平台的建立,读者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对服务评价系统的有效运用不仅可实现对各方面信息的及时掌握,同时可将上述信息作为主要基础实现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调整,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决策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有效保障。这对图书馆实现人性化服务有一定促进作用,也可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读者。

4.管理理念的融合

图书馆管理工作部分区域界限划分不明确,是长期以来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概念长期混淆,界限不明,导致图书馆管理核心理念不明确,图书馆理念发展趋势模糊不清。多数图书馆将服务对象舍本逐末,侧重于对图书管的整修和管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时费力,忽视读者实际需求。此外,图书馆服务理念单一,无法合理统筹资源、服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浪费资源的同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资源、服务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补充兼顾、相互均衡,资源的存在方能与服务对象产生联系,而服务通过管理呈现出来,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保障了服务的质量。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与管理理念的融合,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5.数据驱动管理

如何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如何提升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读者对图书馆的哪些服务不满意,这是每位图书馆管理者都会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图书馆都会通过举办读者交流会、开展问卷调查等获取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这些方式诚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事后意见收集、后管理等闫题,逸手参与读者的广泛性有限,难泼客观反映图书馆管理问题。

其实,获取以上问题的答案有更好的方法。“数据驱动管理”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下一动力,利用数据发现问题,促进管理工作。图书馆运行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日志、历史数据等,对这些数据和日志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握,图书馆可以获锝大量有价值的规律和数据,从两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支持,真正键迸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结语

而言之,当今社会结构日新月异,图书馆也应及时革新管理系统,完善自身结构,跟随时展步伐,始终秉承以读者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同时,充分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完善图书馆各项资源信息,提高管理质量,更好的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秀静.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4(12):206.

[2]鄂鹤年,JaneBurke.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4):69-73.

第10篇

[关键词] 图书馆危机;危机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03-1

一、前言

现代图书馆作为当今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它与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也日益广泛。因此,一方面图书馆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不当都极有可能引起各种社会性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道德体系的失衡,也都会影响到图书馆本身,使图书馆产生某种程度的危机。所以,现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细胞,也必须学会应对危机和进行危机管理。

二、图书馆危机管理概述

图书馆危机就是发生在图书馆内外的,给图书馆及其人员(读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不良后果的事件。一般而言,图书馆危机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的伤亡突发事件以及对图书馆的设施、资源具有破坏性威胁的事件,如火灾、自然灾害、计算机病毒入侵、黑客入侵、恐怖行为等。当然,也包括图书馆的发展危机,比如经费危机、人才危机、服务危机、形象危机等。这些危机,有的属于突发性的,但也有的属于渐进性的。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图书馆管理者针对图书馆可能的和现实的危机,进行事先预测防范、事中控制处理和事后复原,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的管理过程。

三、我国图书馆面临的危机

(一)财政危机。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相对有限,加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书刊价格持续上涨,图书馆经费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造成资源短缺,硬件条件相对落后难以进行深层次技术开发和服务创新,最终导致图书馆业务萎缩,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下降并最终危及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危机。比如,国家教育部对部分高校办学亮出了黄牌,如到期仍不达标则限制其招生规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经费短缺,造成的藏书量不足和年生均新书量不达标所导致的。

(二)资源危机。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下,如果图书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和检索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自己完整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话,就极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在日趋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失去竞争力,就有可能被其他信息情报机构所取代,而逐渐地被边缘化并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导致生存危机。

(三)管理危机。由于图书馆自身在管理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管理思想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都势必会影响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从而阻碍图书馆的发展,甚至会使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危险,形成危机。

(四)安全危机。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人员密集、知识密集和设备设施密集的地方,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的馆舍、读者、文献资源和设备设施遭受重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安全危机。现代图书馆最容易发生的安全危机主要是消防、水灾和网络安全等等。

(五)突发事件危机。近年来世界范围的突发事件大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呈多元化趋势,而且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政府信誉为核心的复合型方向发展。如2002年底发生在我国南方的SARS也波及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许多领域,并上升为政治经济重大事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而成为当时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

四、加强图书馆危机管理对策

(一)危机爆发前的预防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防微杜渐,把诱发危机的苗头连根除掉,是危机管理中的最高境界。综观图书馆的危机事件,许多都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粗心大意,过于自信,疏于防范所造成的。因此,要避免危机的发生,就要把预防放在首位,在危机发生前就采取措施,以防止危机爆发。

(二)实施危机事件中的控制管理。尽管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机制,但基于目前人类的知识水平,图书馆危机不可能完全得以消除。危机一旦发生,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少损失,排除危机是主要任务。因此,要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控制事态,迅速查找危机的原因所在,运用一切办法限制危机的发展。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此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可能是图书馆一直以来的软肋,用常规管理的手段或措施已经无法挽回。因此,在处理危机时,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改善管理,随机应变。

2.加强与媒体和公众沟通,负责人应以最短时间发表坦诚的声明,减少危机发生时来自公众和媒体的可能的放大或冲击效应。对于内部原因造成的危机,在处理过程中,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查必真,惩必严。

第11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理论,重点从4个方面对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1 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所统计的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7位;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位居各亚洲国家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是最低的。作为我国信息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现在还远远不够充足,很多图书馆对网上资源认识不够,不能及时迅速发现网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为读者所利用。同时,由于缺乏政府权威部门的具有法律效率的分工协调,各信息资源单位各自为政、贪大求全、信息资源大量重复,数字化资源薄弱,各类特色数据库有待开发,市场上的电子化产品质量不高。因此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信息资源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服务实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元数据、标准化、知识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者和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前者必然是后者的目标趋向。因此,自觉地吸收和运用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并与知识管理系统密切结合直至最终融合为一,是数字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2 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及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创造知识共享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通过知识应用及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加以序化组织,以便建立知识库,供读者使用;②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即强调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图书馆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人才库;③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走知识服务之路。其中,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这种流动包括隐性知识在馆员个体之间的单项和相互流动,馆员个体和部门群体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部门群体和部门群体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馆与馆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数字图书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的虚拟图书馆,它所应用的知识管理更加依赖馆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只有将序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广泛功能,体现知识管理的优势所在。这即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必须基于馆员个体参与的知识服务。

3 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数字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技术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当前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3.1 知识关联与聚类

知识关联与聚类是数字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图书馆所包容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知识资产之间的相互关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知识资产的关联和聚类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产织就一张脉络清晰的知识之网,从而使知识服务人员、读者、用户可以循着知识之网的清晰脉络遨游于知识王国,最后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

关联是通过甲可以找到乙,通过乙可以找到丙,通过丙可以找到丁等等,如此层层递进,最终可以找到知识资产的知识之源。而聚类是将某一主题、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知识资产集中在一起提供出来。

知识关联与聚类有三种方法:计算机自动标引、人工标引、人机结合标引。计算机自动标引方式是通过构建主题词库等知识词库,通过计算机对知识资产进行自动分析提取主题词与知识词库对照而进行的关联和聚类。人工标引的方式就是通过人工给出知识资产的题目、主题词、摘要、作者、作者单位等知识指标,以此为依据实现知识资产之间的相互关联。人机结合的标引方式是先通过计算机进行初步的标引,然后再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干预,并以此结果实现知识资产的关联与聚类。

三种关联和聚类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就处理的效果来说后面两种方式质量要高得多。

3.2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搜索

搜索引擎与数字图书馆似乎是两个互不干扰的东西,一直都在独自发展。随着二者的深入发展,这种状态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方面,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搜索引擎的“引擎”作用越来越弱化,面对着数以万计甚至更大数量级的搜索结果,读者越来越感到厌烦,加上商业作用的影响,真正对读者有价值的结果可能被淹没在浩瀚的记录中,我们却无法找到。另一方面,受版权因素、成本因素的影响,虽然数字图书馆所包容的知识资产有了很大的丰富,但仍然面临着数字知识资产匮乏的发展窘境,在数字图书馆中找到的东西往往不是很多。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建设如何规避版权问题,一直是许多人殚精竭虑考虑的问题。

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化,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化,二者进行适度的融合正好可以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因此,将搜索引擎引入到数字图书馆之中,无疑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这样,既可丰富内容,又可规避令人尴尬的版权问题。但是,数字图书馆引入搜索引擎,不是简单地将搜索引擎捆绑到数字图书馆中去,而是要建立基于经验丰富的馆员的隐性知识基础上的专业的搜索引擎,其不同于当前意义上的搜索引擎,而是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采用搜索引擎的技术,可以在人工干预下自主搜集需要的知识信息,并在通过馆员人工筛选,进入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成为可供利用的知识。

3.3 层次化虚拟参考咨询

虚拟参考咨询是数字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系统融合的又一个亮点。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是数字图书馆技术、资源和知识服务人员三者的有机结合,最能体现物的知识资产和人的知识资产的结合功效。

虚拟参考咨询成功的基础在于卓越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丰富的知识资产和优秀的知识服务人员。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业务得以简化,图书馆用户将远程化和社会化。虚拟参考咨询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在于易流于一般:参考咨询内容过浅、过于一般,未能真正深入学科之内进行咨询。这里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技术平台的问题,也有知识资产不足的问题以及人员的问题。现在不少图书馆都在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这是解决虚拟参考咨询不足的一个可行的途径。

3.4 知识推送

如果说专业搜索引擎、虚拟参考咨询等都是读者主动在先,提出需求,数字图书馆系统再设法满足读者需求的话;那么知识推送就是数字图书馆系统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兴趣主动将其关心的知识资产推送过去,是一种“上门服务”。

知识推送是一种主动服务,也是一种扩大数字图书馆影响的方式。此前,人们多采用邮件群发系统向读者推送资讯产品,由于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多数推送资讯产品被视为垃圾邮件而被拒之门外。而且,随着反垃圾邮件呼声的日益高涨,漫无目的的群发空间越来越狭窄,知识推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知识推送的前提是了解目标读者和用户的知识需求,明确其学科、专业、方向、课题和主题词,然后据此建立读者管理库,将其与知识推送系统进行关联,并设定推送周期、推送数量。对于推送内容可以进行人工干预和处理。这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最重要目标。知识推送技术的完善发展将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中之重。

第12篇

【关键词】数据库;国土测绘;ArcGIS;数据字典

1 概述

测绘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前期性工作,同时也是实现我国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第二次土地变更调查、地籍测绘、“三权发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数字城市等一大批基础性测绘项目的实施,国土资源信息正海量增长。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高度增长的同时存在这一些问题:首先,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利用情况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各地的基础测绘数据的现势性不强,很难满足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需要;二是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共享程度还不高,数据管理分散,数据格式以及存储方式不一致,导致综合利用困难[1]。

现有的基础测绘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政务过程和业务处理并没有很好的结合,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较重视政务应用,而业务处理的功能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基础测绘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二是只注重业务系统建设,业务系统之间相对孤立,信息集成度较低。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具备海量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的、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政务过程和业务处理无缝集成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2 国土测绘数据库建设

2.1 国土测绘数据库数据字典的建立

在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中,已经存在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编码,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这些编码实现图形的符号化显示,但是在国土资源部门现有运行的信息系统中还存在多元异构的数据格式,不能直接入库,应在各种信息数据库间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字典,实现现有数据库和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平台的无缝连接,达到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平台多元数据管理的目的。

2.2 国土测绘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籍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其它数据。国土测绘数据按照ArcGIS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进行存储,其中包括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矢量数据主要存储的是各区域的数字线划图(DLG),影像数据主要存储国家统一制作的各区域的分辨率5m-20m的卫星影像,另外还包括一些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属性信息、多媒体图片和录像信息等。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国土测绘数据数据库结构设计图

3 系统统总体功能没计

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具备国土资源的监管,历史空间信息对比、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趋势预测、系统维护等功能。系统由用户应用层、数据存储层、软硬件基础层组成,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系统结构图

(1)用户应用层:用户应用层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模块、历史数据回溯浏览模块、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模块、国土资源形式分析与预测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等子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主要有用户注册、登录、修改密码、用户资料管理与维护等基本功能。

用户可以自由查询某地区的历史数据,并可以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时间点做合并或者是删除的维护。

国土资源监管模块包括审批监管、供地用地监管、基本农田监管三个部分。审批监管中系统会对用户选择的任意新增建设用地批次项目与其对应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对应时向的数据库进行叠合分析,对少批多占、未批先占、新增建设用地是否在规划范围内、用途是否与规划一致等情况进行统计显示,对不一致的区域在图上进行标注;供地用地监管中用户可以选择建设项目,系统将会比对该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据库,告知用户建设项目是否按批准的位置、面积和用途供地,已供查明土地是否按照供地要求进行建设,是否存在闲置未用等情况;基本农田监管中系统将会通过基本农田数据库分析基本农田是否被占用,以及调整和补划等情况并在图上呈现。模块中的三大监管功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即用户选择供地用地监管时,也可以同时查询到所选土地的审批情况以及是否为基本农田等所有与该地块相关的信息。

国土资源分析与预测模块可以通过对某一区域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结合已有的土地评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完成对该区域的评估,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区域的发展进行预测。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2)数据存储层:国土测绘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籍信息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其它数据等,按照ArcGIS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进行存储和管理。

(3)软硬件基础层:主要包括系统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为系统提供了数据存储、编辑和录入等功能。

4 结论

国土资源数据集成管理体系是连接诸中心综合信息库、各分节点区域信息库的分布式空间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它主要在分布式、多源异构的国土资源数据环境下提供数据汇聚、数据集成、数据发现、数据访问和数据服务等功能,为各类用户和应用系统提供广泛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2]。国土资源测绘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在结合了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国土资源数据的有效管理以及对数据的查询、分析等,并结合现有国土管理和监管技术为国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图书馆 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规避例外 著作权例外

[分类号]C259

1 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现状

技术措施规避例外是著作权法律针对技术措施能够给予著作权人在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的保护这一前提下,对著作权人权利行使的一种有效限制。同时,受技术措施保护的版权作品,其使用人在利用这类作品时可以享有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也受到严格限制。这一点在地区性和各国现行著作权法律中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1.1主要国家当前可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概况

随着World Copyrigrt Treaty(WCT)的颁布实施,各国著作权法律有关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定有了国际性的法律依据。据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hiza-tion(WIPO)有关统计,目前已经有65个签约国承认了禁止规避技术措施这一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已经在本国的著作权法律中将禁止规避技术措施加以体现。据Kenneth D.Crews于2008年启动的调查表明,当前WIPO的成员国中,已经有79个国家在本国的著作权立法中明确禁止规避技术措施。

虽然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律明确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但也有一些国家在本国法律中规定了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根据Kenneth D.Crews的调查,目前,在本国著作权实体法中规定了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国家共有26个。这些国家包括…:比利时、克罗地亚、塞浦路斯、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美国。

美国是较早响应WCT立法保护技术措施这一规定的国家之一。通过1998年颁布的Digital MillenniumCopyright Act of 1998(DMCA)(相关规定已被纳入到美国于2007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典中),美国既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也相应规定了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条款。比如,DMCA允许出于以下目的规避版权作品的技术措施:出于法庭调查的目的,出于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目的,出于实现软件兼容性的目的等。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法律授权美国国会图书馆,由其详细列举适用于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情形,并形成反馈机制,每三年修订一次这些例外是否适合实践活动的需要。自2000年首次启动以来,美国国会图书馆已分别在2000、2003和2006年共三次颁布了有关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规定。虽然这些例外规定涉及多个方面,但可适用对象和可适用范围都非常狭窄,可灵活应用的幅度不大。

1.2地区性著作权法律有关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

在规定了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地区性著作权法律中,《欧盟信息社会版权指令》较有代表性。虽然该指令并未就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其有关技术措施例外的立法指导思想,却对欧盟各成员国在著作权法律中制定与本国国情符合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概括而言,《欧盟信息社会版权指令》有关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规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2.1规定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立法的一般性指导

《欧盟信息社会版权指令》为其成员国制定与图书馆有关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规定提供了一般性指导。该指令第6条第4款规定,尽管第1款规定了法律保护,在权利人没有采取自愿措施的情况下,包括权利人和其他相关各方之间达成协议的情况,成员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权利人使受益方从国内法规定的例外或限制中获益,国内法规定的例外或限制的方式应符合第5条第2款(a)、(c)、(d)、(e)项、第3款(a)、(b)或(e)项的规定。该例外或限制以获益的必要程度为限,且受益方需对有关的受保护作品或其他相关客体有合法的访问权。该指令还强调,成员国也可以依据第5条第2款(b)项规定的例外或限制对受益方采取此种措施,除非权利人已经在从有关例外或限制中获益的必要范围内,并根据第5条第2款(b)项和第5款,使为私人使用的复制成为可能,但不得阻碍权利人按照这些条款在复制的数量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

1.2.2规定与技术措施的规避装置、产品、组件或服务有关的例外

针对与技术措施规避有关的规避装置、产品、组件或服务,《欧盟信息社会版权指令》专门就此规定了例外情形。该指令规定,就有关技术措施提供此类法律保护,能有效地限制未经任何版权、相关权利以及数据库特殊保护权的权利人授权的行为,但不得阻碍电子装置的正常运行及其技术发展。此种保护也不要求装置、产品、组件或服务的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措施的要求,只要这些装置、产品、组件或服务不违反本指令第6条所禁止的行为。此种法律保护应适当尊重而不是禁止那些并非规避技术保护的有显著商业目的或用途的装置或行为。尤其是此类保护不应妨碍研究密码术。

1.2.3规定与私人复制相关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技术措施一般会限制作品使用者对作品的使用,如下载、打印、复制等。为此,《欧盟信息社会版权指令》专门规定与私人复制有关的技术措施规避情形。该指令规定,当适用根据第5条第2款(b)项规定的私人复制的例外或限制时,成员国也应鼓励采取自愿措施,以促成调节该例外或限制的目标。如果在合理期限内不可能采取为私人使用目的进行复制的自愿措施,成员国可采取措施,使有关例外或限制的受益方从中受益。权利人采取的自愿措施,包括权利人与其他有关当事方,或者成员国采取的措施,不应妨碍权利人与依据第5条第2款(b)项在国内法中规定的例外或限制不相抵触的技术措施,在这一规定中需考虑合理补偿的条件以及符合第5条第5款的各种使用条件的可能差别,如控制复制的数量。为了防止滥用这些措施,任何在实施中适用的技术措施均应享有法律保护。

1.3我国大陆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立法规定方面十分薄弱,而专门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更是相当模糊,甚至缺失。根据笔者调查,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并没有规定技术措施的规避例外。相反,直到2006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保护条例》的实施,我国有关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才有了明确可行的法律依据。

《网络信息传播保护条例》第12条规定:

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避开技术措施,但不得向他人提供避开技术措施的技术、装置或者部件,不得侵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其它权利:(一)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通过信息网络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而该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只能通过信息网络获取;(二)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而该作品只能通过信息网络获取;(三)国家机关依照行政、司法程序执行公务;(四)在信息网络上对计算机及其系统或者网络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第1款、第2款和第4款所规定的适用于技术措施规避的例外情形,虽然没有将图书馆作为适用主体明确加以规定,但是从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职能来看,则可以适用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不过,对于图书馆履行自身职能、充分发挥自身在人类文化遗产保存方面的价值的至关重要的活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并没有为此做出专门的规避例外规定,即,允许图书馆出于数字资源保存的目的,享有规避数字资源技术措施的例外。

2 主要国家著作权法律有关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规定的特点剖析

从当前多数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律有关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规定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著作权法律均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设备和服务,甚至禁止与技术措施规避服务相关的广告等。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都规定了技术措施规避例外,而且这些例外也有图书馆可适用的情形。

表1列举了包括美国等6个国家在内的著作权法律有关技术措施规定的保护内容、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及其限制条件等。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国家著作权法律均对与技术措施规避有关的行为、设备和服务以及其相关操作加以明确禁止,而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也有明确的条件限制。从整体上分析,当前多数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律有关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规定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

2.1概括性例外与个别性例外并存

当前多数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律有关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包括概括性例外与个别性例外。概括性例外适用于执行法律、开展情报活动及其他政府活动等。个别性例外主要针对两种情形。第一种是专门针对禁止规避访问控制技术或使用控制技术的保护措施,如《美国著作权法(2007)》第1201条第(a)项第(1)款第(A)目;第二种是专门针对禁止制造或提供规避技术措施的设备、服务或信息。如《美国著作权法(2007)》第1201条第(a)项第(2)款和第(b)项第(1)款。

以《美国著作权法(2007)》为例,第一种例外包括图书馆为决定是否选购馆藏所进行的技术措施的规避、出于解码技术研究目的的规避、出于保障个人隐私目的的规避、出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规避以及模拟格式转换为数字技术的规避等;第二种例外涉及计算机程序作品合法使用者的逆向工程、保护未成年人等。这些例外规定均明确由《美国著作权法(2007)》做出规定,并不需要行政部门再以实施条例的方式加以确认。

2.2对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实施严格限制

虽然图书馆依据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可以享有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但是,这种例外的适用却受到严格的限制。以《美国著作权法(2007)》为例,虽然该法明确规定了6项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但是,与此同时,该法第1201条(d)(1)还要求图书馆必须承担一定的著作权责任。为落实前述条款的相关规定,图书馆需要承担的著作权责任还体现在该法的另外4项规定中。

与美国类似,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对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做出明确限制。比如,《德国著作权法(2007)》规定,技术措施规避例外条款并不适用于计算机程序。《法国著作权法(2006)》规定享有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受益人必须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访问权,还规定享有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受益人需要请示技术措施管理局(Authority of Regulation ofTechnological Measures)调解对作品使用各方的不同意见。《意大利著作权与邻接权保护法(2003)》规定:图书馆作为受益人应当合法占有作品的复制品,保证合法作品的复制品能合法获取,以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

2.3建立可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定期修订机制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需要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也会发生变化。为确保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能够更好地满足图书馆实践活动的需要,目前个别国家的著作权法律在技术措施规避例外规定中,要求建立可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定期修订机制。以美国为例,《美国著作权法(2007)》第1201条款的规定,美国版权局每隔三年将召开一次立法听证会(rulemaking proceedings),其目的是为了审查对某一类版权作品而言,是否会因为第1201条款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存在而影响该类作品的用户无法对其进行合法利用。一旦国会图书馆发现第1201条款的有关规定阻碍某一类作品的非侵权使用,即可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并将该建议提交美国版权局,在被批准后的未来三年内,用户就可以对这类作品的访问控制技术措施享有规避例外。迄今为止,美国版权局已经举行了三次这样的立法听证会。

3 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新一代图书馆

图工委

管理系统

分类号G250.7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6.001

图书馆在面临日益增长的数字文献资源以及读者更高的服务诉求下,管理系统面临整合升级,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呼之欲出。但是在新兴的学术生态系统中,图书馆应该如何自我定位,又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功能,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图书馆工作,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系统该如何发展等,诸多围绕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思考已经成为关心图书馆发展者热议的焦点。为分享优秀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换代的经验,破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面临的难题,归纳图书馆变革下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年会于2016年6月2日在重庆大学图书馆召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30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及图书馆服务商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现阶段正处于图书馆转型的关键时期,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跟不上高校的发展,急需更新换代。究竟怎样的系统适合当前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又该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是这次会议研讨的重点。朱强馆长认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可定制的、功能灵活、支持个性化开发。图书馆应该联合第三方机构一同开发系统,解决学术成果资料中学者、机构的认证与识别,数字资源的维护与共享、系统的更新与完善等问题。朱强馆长强调,当前图书馆对其管理系统的发展无话语权,系统与数据开发商对数据库和系统的垄断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组成联盟,自主研发服务系统,加大自和议价权,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参会高校图书馆馆长与数据商代表所作L獗ǜ婧脱刑帜谌莸墓槟捎胱芙幔意在分享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思维模式,描绘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雏形与未来,为各高校图书馆今后开发与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参考。

1.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分析

1.1超越集成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的新角色(Be-yond Integrate Library System:Library's Role inEmerging)。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馆长王雪茅首先通过帆船的进化演变史引出图书馆服务系统的革新不应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应该是本质的变革,就像蒸汽机最终代替风帆成为船只前行的动力。图书馆原本建立在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工作流程系统已随着数字资源大规模的崛起而发生彻底改变。那种基于印刷的依次从获取、组织、发现、宣传到保存的单向工作流程,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兴学术生态系统中已被创造、修理、收集和使用四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所代替。其中,创造环节的主角是学术成果的作者,修理环节则是由出版商和其他组织机构对原始学术资料进行加工出版,收集环节主要由图书馆完成,将学术资料永久保存,使用环节又回归研究人员、学者、学生和公众,以此促进新学术成果的产出,然后重新启动新的学术生态系统循环。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新的学术生态系统循环速度越来越快,图书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清晰的定位将决定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创新、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和数据信息知识这4个方面的转化将是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重点。最后王雪茅馆长总结:图书馆应重点从组织、战略规划行动和探索、人员岗位知识和技能、心态和文化、程序和操作、市场营销及推广、财政资源、基础设施等图书馆发展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管理系统集成,最终使集成化的图书馆系统走向集成化的图书馆应用。

1.2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沙勇忠详细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具体定义、体系、应用层面和发展趋势。他指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先后经历了由最初实现采购、编目、流通典藏、连续出版物等各项传统业务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向网上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遍布图书馆所有日常业务,社交网络、无线射频、触摸屏、3D打印、OCR(光学字符识别)、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驱动力。

现阶段驱动高校图书馆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可分为近期趋势:以提升用户体验的价值,移动内容的优先与传播为目标;中期趋势:学术记录的发展本质,提升对研究数据管理的关注度;长期趋势:提升研究内容的可访问性,反思图书馆空间。沙勇忠馆长认为,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应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1)技术应用更加广泛;(2)技术系统的集成化发展;(3)智能图书馆技术的探索;(4)计算技术的深入应用;(5)个性化服务技术的推广。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将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信息技术用于图书馆,促进发展、创新模式、提升质量将是未来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1.3需求驱动的图书馆系统发展思路与实践

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以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思路介绍了重庆大学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通过我的书斋、ADlib3和弘深搜索发展起来的服务系统体系。2014年重庆大学图书馆按照用户层、服务与管理层、资源层、评价与分析层这4个层次对服务系统进行调整和简化,以图书馆总服务台、移动图书馆平台、智慧门户为重点,构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平台。关于最核心的图书馆智慧门户,他指出图书馆业务离不开文献资源,电子资源服务的现状仅表现为网站上各数据库商列表,是以“库”为粒度单元的服务,国内外一共有上百个数据库,读者体验很不方便。在行业的发展史上,从“跨库检索”到“发现系统”,都没能改变现状。受限于平台技术、版权观念等因素,图书馆没能实际拥有和掌控数字资源。因此新一代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广泛收集数字文献资源的元数据,通过读者行为分析研究,制定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细的应用场景服务。

现今的图书馆行业正在从“面向资源”到“面向服务”进化。面向服务的能力提升和转型,迫切需要新型的业务平台。新型资源门户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合并成一个大库提供搜索,而是要继续把海量数据资源转化为更加系统具体的服务内容。如提供科研专题服务内容,提供教学课程服务内容,提供基于读者行为的智慧推荐内容,提供院系所需的数字分馆服务内容。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大学之间的差异将越发明显,大学图书馆未来会成为各具特色的大数据服务中心,直面本校的教育科研需要,把数字图书馆融入数字校园里面去。因此,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特征应该是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利用更多新技术,如移动平台、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游戏式学习、体感技术、二维码、慕课等,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在新系统的开发中,要高度整合服务和资源,消除读者使用障碍。

1.4我们需要怎样的图书馆服务系统

资源环境的变迁使图书馆的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促使图书馆不断丰富和改进自身业务,因此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人所面临的难题。清华大学图书馆窦天芳副馆长以本馆的管理系统为例,通过介绍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建设思路、项目组织、进展和问题与展望,描绘了国内顶尖高校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她指出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性地满足了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开始逐步适应资源和环境。但是这种重建设的历史阶段势必忽略系统建设的规范性,给系统管理带来系列问题,诸如重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架构缺乏层次、互操作消耗大、数据一致性差等,这些问题甚至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性及系统性。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以强化信息系统分层建设为思路,推进数据建设与数据展示在逻辑上分离的建设模式,重视需求分析,以需求分析作为业务逻辑层(中间层),实现从资源/数据到精准的、更有表现力的服务,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灵活部署各项服务的能力。具体到点,她认为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系统应具备对流程的管理和全媒体的管理能力。在资源管理方面应该支持全网域资源聚合、全媒体一体化的资源管理,以多来源、专业化、细粒度的知识对象,共同编织一个美妙的知识关联网络。流程管理则应该支持订购一揭示一服务一统计一评估的全流程管理,解决效率问题。同时系统应该开放互联,支统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以互联网思维保留连接世界(TOUCH GLOBAL)的可能,解决合作问题,提供多终端适配、多层次的服务响应,支持与表现层的逻辑分离以及无缝整合。

1.5从“kuali OLE”到“Open Library CommunityForum”

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已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图书馆系统已经不是简单的集成系统可以覆盖,而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生态系统。然而没有哪一家图书馆集成系统公司可以承担所有图书馆功能的开发,在图书馆对已有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话语权的当下,图书馆应该从一些成功的开源软件得到启示,自主建设开放可定制的管理系统才应该是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未来。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大庆指出,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方法都在变,现今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无法适应电子资源利用、关联数据开发、开放获取、科学数据管理等业务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应该自主设计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其建设成为由大学图书馆主导,支持广泛的学术信息,与校园网应用和外部商业系统集成,提供工作流程设计,具备信息管理能力,同时支持广泛的联盟合作。陈大庆馆长详细介绍了基于RICE的KOLE系统架构和Kuali对象连接与嵌入(OLE)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以及深圳大学图书馆OLE系统的开况。他认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开放系统架构,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未知的、耦合的功能模块以及第三方系统,以此覆盖绝大部分资源,成为即时更新的知识库,并且满足图书馆联盟协作的功能需求,以支持多租户的软件即服眨Software-as-a-Service)。

1.6面向“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的下一代图书馆系统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部分数据商代表,一同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献计献策。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磊指出,单纯的资源提供商和单纯的服务系统提供商发展到现在都遇到了瓶颈,厂商也必须跨界。如何将资源和服务有机地连接,来解决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将是厂商未来的发展目标。图书馆的核心业务离不开资源,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现状是以“库”为粒度的粗放服务,各个平台上的封闭数据不可重用,制约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图书馆现有的服务应用是数据库商各自为政,图书馆缺乏自己的服务应用平台。高度整合数字资产管理、读者管理、服务应用管理3大模块,打造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后端工作平台及前端服务门户,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直观的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与科研应用图书馆服务门户,将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所建设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高校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重要一步。

1.7图书馆技术的新篇章(A New Chapter in Li-brary Technology)

EBSCO大中华业务副总公丕俭为各图书馆馆长介绍了图书馆系统的发展简史,并详细讲解了EBSCO对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规划。他指出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一定是以用户需求为设计导向,灵活进行模块化设计,来满足不同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如今的图书馆业务已不仅仅是对资源进行收集和管理,更多的像学术计量与评估、机构知识库建设等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使图书馆未来的工作重点已由资源管理转移到服务管理。EBSCO与深圳大学图书馆达成协议,合作开发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目标是帮助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开放的、可定制的、多元化的集成管理系统。

1.8会议总结

通过报告与讨论,各高校图书馆馆长普遍认为图书馆管理系统首先要做到“瘦身”,即对本身的业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和精简,“瘦身”成功后再进行需求的开发和满足。其次,高校图书馆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第三方服务厂商的支持与协作,重庆大学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与第三方服务厂商的合作值得借鉴。最后,图书馆针对新一代管理系统的开发应该组建技术联盟,但在维护联盟关系、制定联盟责任和义务、联盟成员的确定、联盟关系的长效持续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商讨。最后朱强馆长总结,希望此次会议可以成为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里程碑,并强调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重点面向数字文献资源的管理、面向读者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建设开放、可定制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2.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特征

2.1读者需求引导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已不只是管理纸本资源,庞大的电子资源的管理、数据导航、虚拟学习环境营建、机构知识库建设、科研数据存储等,也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责任和价值体现。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必须以读者、高校所需要的服务诉求作为导向进行设计开发,才能使图书馆跟上高校发展的脚步。现今,图书馆首先应“瘦身”,梳理、整合与精简现有业务和服务内容,全方位调研师生、学者、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需求与期许,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发展导向。诸如,建立数字专业图书馆,为不同学院梳理、归纳文献资源。根据各学院开设课程和承担研究课题,由专职学科馆员建设数字专题图书馆,将相关文献形成专业鲜明、时间清晰的文献资料集合,同时开辟自由交流讨论区,根据读者需求及时更新文献。为读者搭建个人图书馆系统框架,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读者可通过自主添加数字文献资源、检索结果或检索轨迹,不断丰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并可以随时分类管理,使读者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空间。图书馆未来管理系统的发展应首要参考读者需求,将为读者提够更为便捷、精准和贴心的服务作为管理系统发展的重要指标。

2.2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应用的每一个飞跃都受益于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信息技术必将不断丰富和充实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必须建立在提升读者使用体验的基础上,例如,移动图书馆的创建、读者使用图书馆轨迹大数据的分析,都必将直观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读者的使用体验。但是在海量的信息技术面前,图书馆绝不能盲目跟进,应充分调研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馆发展的信息技术,做到谨慎考察筛选,大胆尝试应用,将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充分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2.3管理系统助力高校科研发展

新一轮“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规划,给高校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图书馆作为高校科研发展最为重要的辅助单位,应该创新服务,助力高校科研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各高校学科建设特征与规划,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一代管理系统,设立不同业务模块,支持高校对重点学科发展建设所需的文献支持,开展具体学科的科研产出量化指标评估、科研数据存储与管理、人才评估与引进等多方面的工作。在满足师生日常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学院、实验室,了解学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对文献的大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特有技术功能,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中,增加服务模块,提升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价值。

第15篇

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研究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但是,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育职能目标不明确,图书信息资源管理杂乱,对图书馆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的管理问题等几个方面。高校的图书馆想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多的影响,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做好知识基础储备工作。

二、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其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想要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要求高校的图书馆首先要明确其教育职能,既要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还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览环境,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服务。

高校的图书馆能够为学师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图书馆拥有丰富多样的图书及馆藏文献资料,这些资源可以向学校师生宣传、展示、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对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提供指导;同时,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开展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活动的基础;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能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多种文献服务,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高校的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效益,为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及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进行馆内资源的整合,使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另一方面还要针对馆内工作人员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馆员优势,为读者提供人文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1.树立管理理念,合理整合馆藏图书资源

高校的办学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层面上,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要把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图书馆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发挥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育,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储存场所,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合理整合馆藏图书资源。对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档案资源、文献资源以及电子图书资源,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学生在使用时方便快捷地阅览。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取知识。图书馆是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就应该进行统筹的规划,配合学校的教育,做好资源的管理工作。

2.重视人文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是吸引师生之一,好的图书馆,就应该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高校的图书馆,要对馆员实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个专业的、有凝聚力的服务团队,为高校的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服务,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开展导服务,节约学生查阅资料时间;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及书评书介等,现代化教育媒体帮助学生展开图书阅览,不定期开展读书会和馆员读者联谊会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也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师生,要想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的教育职能,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高校的图书馆可以采取推荐阅读的形式,如定期向全校师生推荐一些新书或可读性强的书籍,推荐要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学习相结合,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鼓励学生阅读好书、新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求高校的图书馆要做到保证学生读书时间、加强大学生读书方法指导,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做好时间的安排,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裕阅览时间。

同时,高校的图书馆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是育人文化传递场所,大学生的阅读情绪和阅读积极性都会受到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图书好的阅读环境和预读氛围,能够潜在地陶冶大学生的思想,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熏陶。因此,用心营造良好的预读氛围和环境,是高校图书馆坚持不懈的追求。图书馆环境的建设氛围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的建设,如一些励志的标语、口号,各个领域的伟人、科学家画像、名人名言等。这些物质方面的环境,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想,激发起阅读的欲望。二是馆内环境的建设,一个宁静安静的环境,能够不仅仅保证学生阅读的需要,更是给予学生心灵的沉淀,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学生的心与作者的思想相通,感受到作者的思想。除此之外,人文环境也是图书馆应该重点管理的项目事宜,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把读者服务工作与培养世纪人才的大目标统一起来,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这不仅仅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

四、总结

高校图书馆信息荟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吸收、选择外部文化,不断地改善改进服务和管理,能对社会文化产生先导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要多元化进行的,充分满足高校师生各方面的图书信息需求。高校的图书馆想要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地位全体师生服务,才能在未来是发展中立足高校,服务高校。

参考文献:

[1]马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晋图学刊,2011,(01).

[2]徐凤英.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杨海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柔性化发展趋势[J].学术界,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