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学定性分析范文

统计学定性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定性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统计学定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定性资料;列联表;对数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0

1问题提出

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涉及少量的定量变量(或称间隔尺度变量)外,往往更多地研究定性变量(或称名义尺度变量),这些定性变量往往只有各种状态的区别而无数量上的区别,例如学生的性别、教师职称等。

在概率统计中描述两个随机的相关程度是用线性相关系数,为了避免术语上的混淆,描述两个定性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指广义的相关性,称为关联性,两个定义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的“不独立性”,如何直接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并给出两个定性变量之间是否立性检验?

先从引授实例切入:研讨优秀论文与依托科研的关系,这里用A表示是否获优,用B表示是否参加科研,假设从一批被调查的对象中得到的统计表,如表1所示。

3Logistic回归

对数线性模型是将列表中每格的概率(或理论频数)取对数后分解参数获得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将概率比取对数后,再进行参数化而获得的。在很多研究中概率比是常常遇到的,当因变量是一个多级分类的变量时,列联表就需要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

Logistic回归要解决的问题与普通回归要解决的许多问题类似。比如在医药行业中,因变量y取0,1,…,g等g+1个不同的值,分别表示不同用药类型,y=0表示正常情况,y=1,…,g表示不同用药后的反应;药的剂量x1,性别x2,年龄x3,体重x4,血压x5,…等等为自变量x;显然因变量y与自变量x有关。很显然,这里因变量是定性的,自变量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问这些自变量对一个定性变量的关系是否独立?不独立又会具有什么形式的联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等等。

3.1Logit变换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要研究某一事件A发生的概率p以及p值的大小与某些因素的关系,但由于p对x的变化在p=0或p=1的附近是缓慢的,或说不敏感的,比如像一个可靠度p已经是0.998的可靠系统,不管如何改善条件和系统结构,它的可靠度增长只能在0.000以后。于是人们就希望寻找一个形式相对较简单、且在p=0或p=1附近变化幅度较大、p的函数θ(p)。根据导数的意义,用dθ(p)dp来反映θ(p)在p附近的变化是很合适的,同时希望p=0或p=1,dθ(p)dp有较大的值,因此取

4结语

定性资料统计分析的内容丰富,方法实用,在教学质量评价实际工作中,对于列联表,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模型,既可用对数线性模型也可用Logistic模型。研究表明了在对调查资料中进行定性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分析时,实施数据挖掘,发现新的知识,是提高信息反馈的质量,提供决策参考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Mehmed kantardazic, DATA MINING concepts, Models, Methods, and Algorithm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邸凯昌.空间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高惠璇.统计计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第2篇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急性;儿童;血清;IGM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导致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而由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对我院儿科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血清IgM抗体的检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儿科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4.24±1.13)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于采血前夜空腹12 h,晨起89点抽取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进行血清IgM检测。对所有患儿进行抗MP、CpnIgM、RSVIgM、ADVIgM、COXIgM的检测。所有患儿均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并在每次检测时,均进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检测。所用试剂:抗MP检测的试剂盒购于富土瑞必欧株式会社;CpnIgM检测的试剂盒购于德国欧蒙公司;RSVIgM、ADVIgM、COXIgM检测的试剂盒购于美国LIFEKEY公司。并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与性别的关系

男180例,其中61例患儿的血清IgM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3.89%;女120例,其中43例患儿的血清IgM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5.83%。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3岁以上患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血清IgM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患儿(P

3 讨论

目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临床上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致病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耐药性也逐年增加,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1]。因此,需要对患儿的病原菌进行检测,从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比较差以及呼吸系统的特点,比较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本组研究中,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达到30%以上。RSV病毒是儿童呼吸到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在

综上所述,血清IGM抗体检测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吴华84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526.

第3篇

【关键词】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测定

为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 采用ELISA方式对接收的2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IgM测定,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145例, 女95例, 患儿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6岁, 其中182例患儿年龄

1. 2 血清IgM检测方式 本组240例患儿均采用EL1SA方法进行血清IgM检测, 取静脉血1~2 ml, 并对血清进行分离, 然后利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gM。所有试验均设定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OD)值应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性别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本组24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2.4%, 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3.7%, 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表示性别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无较大关系。见表1。

表1 性别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n, %)

性别 例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

男 145 47 32.4

女 95 32 33.7

合计 240 79 32.9

2. 2 年龄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间的关系 不同年龄组患儿比较其Mp、Cpn、RSV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岁的患儿其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31.3%, 以RSV检出为主, 其次为Mp;而年龄>3岁的患儿其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4.8%, 其中以Mp检出为主, 其次为Cpn。见表2。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据统计, 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儿童约占据了全部儿童死亡率的20%左右, 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2]。近些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发生率虽明显下降, 但呼吸道其他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感染现象则逐渐增高, 据统计, 肺炎衣原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的感染率均大于80%,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着严重的威胁[3]。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受自身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34.6%, 患儿多为年龄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病毒外的病原生物及其危害认识的加深, 临床上也逐渐加强了对Cpn及Mp感染的重视。本次研究中83例病原体阳性患儿中29例为Mp, 占34.9%, 11例为Cpn, 占13.3%, 且其阳性率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有研究表明Cpn及Mp均为社区获得性病原体, 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一项常见治病因素[4]。其中Cpn较为常见, 其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 然而多数Cpn感染患儿均无明显症状, 因而通常未能引起医生及患儿的重视, 极易导致病原体持续存在, 从而可引起反复感染、多系统、多器官慢性病理性损害。因此, 临床上同样也要加强对Cpn感染的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M进行测定, 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 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血清异性IgM抗体监测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可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明辉.不同基因型人鼻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12):903-908.

[2] 刘艳芳. 178例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22):4254.

[3] 邓洁. 2003-2012年北京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监测及流行型别分析.病毒学报, 2013, 29(6):615.

第4篇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尿酸;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 R7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c acid and homocysteine level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 st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stable plaque group and unstable plaque group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The level of uric acid and homocysteine were deceted by extrecting patients′ venous blood and then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dnce rate of unstable plaque among 108 patients was 38.0%,the averge level of uric acid and homocysteine was respectively (330.94±88.21) mmol/L and (16.92±4.60) μmol/L.The level of uric acid and homocysteine in unstable plaque group was the highest,which was respectively (373.13±81.37) mmol/L and (20.25±3.12) mmol/L;The stable group was followed respectively(326.79±74.46) mmol/L and (16.57±4.03) μmol/L,and the non-plaque group was the lowest,which was respectively (285.31±85.64) mmol/L and (13.35±3.75) μmol/L(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artery plaque;Stability;Uric acid;Homocysteine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已有证据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损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原因,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2]。易破损的斑块是指有破裂倾向、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或)进展速度较快的斑块,也被称之为“不稳定斑块”,因此,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既往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多集中于血脂代谢异常和血糖升高,而对于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报道较少[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诊疗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44~88岁,平均(66.04±9.18)岁,血栓形成性梗死51例,栓塞性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4],并均经MRI和(或)CT检查明确为新发缺血性脑梗死。排除标准:①痛风、糖尿病酮症、恶性肿瘤、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者;②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周围血管性疾病等有明确栓子来源者;③近期有外伤、手术或脑出血者;④服用叶酸、避孕药及正在应用胰岛素者。

1.2 检测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测 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二维图像观察血管壁、血管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等参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5]。斑块超声诊断标准:IMT>1.2 mm为斑块形成,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向管腔突出者为软斑;呈强回声或中回声,且表面光滑、边缘清晰者为硬斑;呈混合回声,同时存在软、硬斑块者称为混合型斑块。硬斑为稳定性斑块,软斑和混合性斑块为不稳定斑块[6]。

1.2.2 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8 h后静脉血标本5 ml,采血后2 h内送检验科,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其中,男性≥420 mmol/L,女性≥360 mmol/L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分析仪及其专用配套试剂,采用高效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15 μmol/L判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专业检验师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08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者73例(67.6%),其中稳定斑块者32例(29.6%),不稳定斑块者41例(38.0%),无斑块者35例(32.4%)。

2.2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相关性

108例患者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330.94±88.21) 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水平为(16.92±4.60) μmol/L;各组的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

2.3不同水平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108例患者按照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分为伴有或无伴有两组。其中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54.0%)显著高于无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29.6%)(χ2=6.188,P =0.013);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52.2%)显著高于无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12.8%)(χ2=16.385,P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己被公认是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而斑块形成是动脉血管对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结果[7]。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与其性质有密切关联,斑块内是否出血、表面是否规则、有无溃疡或血栓形成等,都直接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典型斑块由纤维帽和脂核组成,斑块内脂质核心所占的比例越大,纤维帽越薄,越易发生破裂,斑块越趋于不稳定[8]。不稳定的斑块易脱落和(或)破裂,产生栓子或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远端血管。

尿酸是体内嘌呤类物质被分解代谢后产生的弱酸性结晶状化合物,当体内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形成过多或出现排泄障碍时,可导致血尿酸含量升高。相关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缺血性脑病呈独立相关的关系[9],但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参与氧化应激,引起脂质的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从而加快动脉斑块的形成;②尿酸在代谢过程中伴随有氧自由基产生,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局部血管炎症反应;③尿酸盐结晶并沉积于血管壁,可进一步激活血小板,通过释放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促进血栓形成;④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蛋白酶和炎症介质,促使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血管狭窄;⑤降低血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浓度,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10-11]。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12-13]。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也是腺苷蛋氨酸水解反应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很低。同型半胱氨酸在代谢过程中易发生自身氧化,引起过氧化物、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损害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破坏内皮细胞再生能力;还可以增强血小板活性,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破坏血管内凝血-纤溶平衡,增加纤维蛋白原生成,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4]。另有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促进其内部形成巯基内酯,与低密度脂蛋白相结合形成复合体,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促进平滑肌增殖,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15]。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的平均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的发生与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伴有高尿酸血症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的风险要高于尿酸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的患者。因此,应用干预高尿酸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敏,辛小燕,杨健,等.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8):830-832.

[2] 裘丽红,李武艳,李晓娜,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27-29.

[3] 董亚贤,尧慧燕,石红婷,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 23(7):717-721.

[4]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5] 华扬,高山,吴钢,等.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2):2-6.

[6] Naghavi M,Libby P,Falk E,et al.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 Ⅰ[J].Circulation,2003,108(14):1644-1672.

[7] 吕芳,马维青,王国娟,等.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192-193.

[8] 于明月,牛慧敏,刘欣,等.斑块稳定性和血脂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1):192-193.

[9] 李治鹏,梁利波,陈程,等.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5):744-746.

[10] Krishnan E,Pandya BJ,Chung L,et al.Hyperuricemia and the risk for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data from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Arthritis Res Ther,2011,13(2):R66.

[11] 张艳梅,刘太珍,田军.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78.

[12] 陈国栋,刘兵荣,肖瑾,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21(1):32-35.

[13] 杨丽娜,李鹤松,杨昕,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0):1012-1014.

[14] 何晟,柯开富.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7):532-535.

第5篇

【关键词】 心电图;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oincidence between 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asculopathy by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and to pinpoint accuracy of diagnosis by electrocardiogra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40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utcomes in 40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vasculopathy. Results There were 13 cases with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cluding 6 cases with single-vessel lesion shown by coronary arteriography (4 mild stenosis cases and 2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7 cases with multiple-vessel lesion (6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1 severe stenosis case), and 27 cases with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cluding 4 cases with ingle-vessel lesion shown by coronary arteriography (1 mild stenosis case and 3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23 cases with multiple-vessel lesion [23 severe stenosis cases (5 cases with single block)]. Conclusion As a common method in diagnos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asculopathy, electrocardiogram may lead to misdiagnosis due to inconspicuous manifestation,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is necessary for certain condition.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ronary arteriography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类型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1, 2]。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如果不能准确诊断、及时的治疗, 患者则有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3,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的标准是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ST段是否抬高直接影响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会发展为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不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从而达到深入了解心电图诊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30例, 女10例;年龄30~68岁, 平均年龄46岁。患者住院治疗之前, 2 d内都有心绞痛发作的经历, 并且发作时间在20 min以上。

1. 2 研究方法 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选取患者入院后1 d内首次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研究, 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正常时, 采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

1. 3 判定标准[6]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轻度狭窄:狭窄50%~69%;中度狭窄:狭窄70%~89%;重度狭窄:90%~99%。

2 结果

正常心电图13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6例

(4例轻度狭窄, 2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7例(6例中度狭窄, 1例重度狭窄);不正常心电图27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4例(1例轻度狭窄, 3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23例[23例均为重度狭窄(5例单支堵塞)]。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7, 8]。导致心绞痛的重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力学改变, 冠脉狭窄、冠脉痉挛、血管收缩性增强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原因[9-11]。本文研究对象都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初发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间在1个月内, 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的情况都存在, 疼痛较为严重, 在Ⅲ级以上。②静息性心绞痛:是指患者在休息时发作, 发作时间通常在20 min以上。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有心绞痛病史, 1个月内病情恶化加重, 频繁发作, 持续时间延长, 或疼痛阈值降低。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条件是缺血性ST-T改变[12, 13]。有的患者心电图正常, 无缺血性ST-T改变, 但是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却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堵塞。冠脉粥样硬化多会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的程度过高时, 便会破坏血氧供需平衡, 心肌耗氧量增大, 侧支循环建立, 从而使心电图显示正常。这种供血情况如果经常出现, 则很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 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4]。因此, 心电图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病变正常时, 不能彻底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想要进一步确诊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电图正常的情况下, 多存在2~3支血管病变, 此类患者的侧支循环一般较好。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管状狭窄甚至闭塞, 所以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便会增大, 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血管两端的压力状况发生改变, 血管进一步开放, 从而建立起了有效的侧支循环[15, 16], 虽然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 但长期存在这种症状的患者, 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在几年之内发展成心力衰竭。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或有吸烟史, 并且出现胸闷、憋气、大汗、呕吐等症状时, 医生进行检查时, 即使心电图检测正常, 也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诊断, 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具体的病情状况, 避免因误诊而造成患者病情延误, 甚至加重病情[17, 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正常心电图13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6例(4例轻度狭窄, 2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7例(6例中度狭窄, 1例重度狭窄);不正常心电图27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4例(1例轻度狭窄, 3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23例[23例均为重度狭窄(5例单支堵塞)]。

总之, 心电图在检查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时, 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不能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实际血管病变状况。因此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不能完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医生诊断时还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他症状进行判断, 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定血管病变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崇屹, 宋福春. 心电图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0):88.

[2] 董红晶.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诊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8):79-80.

[3] 吴凤英, 刘凤君, 孔亚娟,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临床意义分析. 医学信息, 2011, 24(4):698-699.

[4] 刘艳娜. 68例心电图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2):170-171.

[5] 任晓兰, 李波, 李卫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 2015(2):255-258.

[6] 梁岳觯 张晓刚.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分析.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3):464-468.

[7] 杨婧, 高欣, 徐文贵, 等. 正常心电图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中国医药研究, 2004, 2(3):13-14.

[8] 阮萍, 陈志强.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结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5):769-772.

[9] 王治, 张馥敏, 王连生, 等. 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3(6):601-603.

[10] 徐开芳.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结果的比较研究. 医学信息, 2016, 29(12):98-99.

[11] 王砚青, 赵艳芳, 徐建新, 等. 3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东南国防医药, 2013, 15(4):358-360.

[12] 王彬尧.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诊断. 新医学, 2004, 35(9):

2157-2158.

[13] 周瑾.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6):51-53.

[14] 高伟, 伊莲花, 廉亚光,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 7(1):20-21.

[15] 朱久珍.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探讨.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4):151.

[16] 马素霞.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意义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1):135.

[17] 戴振林, 陈绍良, 段宝祥,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内科杂志, 2004, 21(7):452-454.

第6篇

【关键词】 心痛定;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

近年来,我们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长期治疗老年性高血压56例,并进行了1~3年的跟踪观察,发现两种药联合应用时,既能有效平稳地控制病人24 h血压,又使不良反应减少,降低了冠心病、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高血压病56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治疗指南[1]中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Ⅰ或Ⅱ期),曾服用过多种其他降血压药物而没有明显疗效,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61~82岁;病程11~32年;伴糖尿病4例,脑梗死2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史3例,肺气肿1例。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在本次治疗前均停用原服用的降压药物,并用固定的汞式血压计及标准袖带,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取Korotkoff第1和第5音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作为治疗前血压。同时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作为治疗前的参考值。治疗期间,门诊病人每周非同日测血压1~2次,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每隔3~6个月查1次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1.2.2给药方法一般根据血压的高低确定给药的方法,血压在17/12 kPa以下给以维持量,心痛定10 mg2次/d,卡托普利25 mg2次/d:血压在17~20/12~13 kPa之间给以治疗量,心痛定10 mg 3次/d,卡托普利25 mg3次/d;血压超过20/13 kPa给以增加量,心痛定20 mg 3次/d,卡托普利37.5 mg 3次/d;期间如发现病人出现下肢水肿临时可服用少量利尿药。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血压控制在17~19/12 kPa以下或血压虽有波动但大部分时间维持在这一范围内,无死亡及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者;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

1.3 结果 56例病人在1~3年的追踪治疗期内,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血压大多都比较平稳, 一般都维持在17~19/12 kPa以下或血压虽有波动但大部分时间维持在这一范围内。只有少数病人的血压有时会出现较大波动,但通过对药物用量的调整,血压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复到正常的水平。5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死亡及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P>0.05)。只有个别病人出现轻度咳嗽,通过减少卡托普利的用量后咳嗽消失,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副作用。有些病人血压在17/12 kPa以下时,曾一段时间(3~6个月)停止过治疗,发现血压升高后再次治疗时效果仍然比较理想。

2 讨论

1)心痛定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抑制钙离子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同时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该药没有一般血管扩张剂常有的水钠潴留和浮肿副作用。口服吸收良好,经10 min生效,1~2 h达最大效应,作用维持6~7 h。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卡托普利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故能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并延缓激肽的扩血管作用,从而使血压降低。同时可以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保护缺血心肌,逆转左室肥厚。该药在治疗高血压、改善肾功能和心功能方面的作用日益被认识和肯定,但长期应用中有时也可见到其副作用的发生,但是我们在本组治疗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

2)因为高血压发病的病因有很多,但一种降压药物仅涉及一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因此JNC7建议[2]:Ⅱ期高血压病人常需要2种或3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当足量的单药治疗未使血压达标时,须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而按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可以使疗效叠加,防止出现单一药物降压诱发的其他调节机制的代偿性升血压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互相抵消部分不良反应,甚至低于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一般说一种药物大约能降低收缩压1.33 kPa,增加一种药可再降低1.33 kPa。心痛定和卡托普利各自都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但是按照JNC7建议,我们在治疗本组病人时联合应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这两种药物,就是想在治疗过程中能获得最大降压效果及最小的副作用。本组治疗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剂量的心痛定与卡托普利,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充分说明了联合用药的好处。

3)高血压病治疗关键的一点是能否有效而平稳地控制病人24 h血压,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我们观察到,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基本上满足了这一要求,它们既能有效而平稳地控制病人24 h血压,又可使不良反应减少。本组病人由于血压控制得比较理想,无一例发生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一般来讲老年人都体弱多病,本组病人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时,既要保证有治疗的效果,还要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能有肝、肾功能的损害。通过对本组治疗病人1~3年的病情及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老年性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是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是十分安全的。由于这两种药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们的价格低廉,便于病人长期服用。因此,我们认为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是肯定的,同时也是十分安全的。

参考文献

1胡永杰,崔汝兰.卡托普利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中国疗养医学,2005,14(1):16-17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第9篇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的辩证统一思想,掌握这些辩证思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统计理论,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主要从统计学中概括出了一系列辩证统一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第10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企业;运用;作用

第一章 统计分析概述及特点

1.1 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和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更为重要的统计工作。它是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升华,统计分析能对普通的数据产生深刻而鲜明的认识。它又是在相关的题目下,进行方案的拟定,资料的收集,最终展开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需要系统而完善的资料。高质量的统计分析会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1.2 特点

1.2.1 运用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时间数列法、因素分析法、柯步-道格拉斯函数。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方法的核心,通过有效收集、整理分析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对大量数据进行规律性挖掘,并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没有用的数据,而有用的信息则会包含在大量的数据之中,统计方法是用来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可以用在设计阶段的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初试样试制、小批量生产等;应用在生产阶段的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质量改进;应用在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研究、预期销售额的测算、顾客回报率的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统计方法是一种能使企业管理体系增值的资源,是一种投资少、简单、便于提高企业潜力、企业效益的高效技术。统计方法可应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应用的越早越有效。如果企业能认真地实施统计技术,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1.2.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定量分析是对分析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主要依据统计数据,建立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来对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进行计算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则是一种凭着分析者参考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其最新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的方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对象内在规律。主要包含分析综合、比较 、抽象和概括三个方面。

要想合理地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就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整体统一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基础,定量分析主要是由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务决定的,定性分析作为分析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只有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之后,才能找出适当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使事物的定性更加科学、更加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从众多的现象中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只有进行了这样全面科学的分析之后,才能正确地揭示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分析方法对于人们准确的认识和判别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第二章 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2.1 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运用

在统计分析预测中,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辅相成,这其中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除日常统计和月度统计外,应该重点进行季度、年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企业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便于及时制定企业的下一步运营战略,提高企业效益。

2.2 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

2.2.1 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

随着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群众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

2.2.2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

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地方法规、民风民俗等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

2.2.3 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

通过分析相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3 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运用

在企业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 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企业一直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

第三章 如何做好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

3.1 企业统计人员应注意统计分析的选题

选好统计分析的题目是做好统计分析的关键,企业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应当以企业经营的各项准确的经济指标为基础,并提出科学的统计预测,并且统计分析的选题应当是领导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论据要充分,要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企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我们的分析结果要以企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宗旨。

3.2 企业统计人员应注意收集各种数据和资料

就生产方面,应当收集如企业的生产计划、任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发现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收集企业生产数据对企业的统计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就销售方面,应当着重收集客户的详细资料、售后产品客户评价这些信息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反应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督促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经营方面,应当收集企业近期的发展策略和经营目标、企业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发现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经营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重点的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3.3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制度

企业应当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统计管理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统计工作实行统计监督,以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另外企业应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的稳定,如果统计人员有调动时,应当提前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安排合适的人员接替其工作。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高效的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把握全局,权衡利弊,抓住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以及统计分析在其中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企业的统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统计工作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4.2 建议

4.2.1 注重统计方法的改进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统计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改进统计方法,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先进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相比传统的统计方法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单纯对照,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具有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这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2.2 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知识面要求宽的综合性工作,要写出高水平的企业统计分析报告,对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企业应当组织相关的员工定期参加统计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保证统计工作能够准确、及时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井霞. 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商业经济. 2008,2(4): 16-18

[2] 梁玉金. 改革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3(8): 26-29

[3] 王小静. 浅谈企业统计由生产型统计向管理型统计转变的必要性. 甘肃科技纵横. 2006,4(5):38-42

[4] 苏永明. 中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2(2): 49-53

[5] 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1,21(4): 371-365

第11篇

关键词:统计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Study on Statistical Methods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LI Xiao-jiang

(Review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Guangdo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test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It discusse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conditions, limit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include Four grid, Kappa and Chi-square test.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e the linear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bias estimate, Bland -Altman method.

Key words:Statistical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

临床试验是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除校准质控品外申请注册上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评估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或金标准方法的可比性。临床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试验的各种因素,容易造成统计方法的选择不合适而得出错误的试验结果或者是分析不全面不充分,直接影响考核试剂的评估。因此,统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技术审评员,根据多年的技术审评经验,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限制和接受准则进行探讨。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与金标准比对和与对比试剂比对。通常用四格表进行统计。

与金标准比较通常用敏感度(真阳性率)和特异度(真阴性率)来表示两种方法的符合性:敏感度=a/(a+c);特异度=d/(b+d);总符合率=(a+d)/(a+b+c+d)。而与对比试剂比较通常用阴阳性符合率来表示:阴性符合率=a/(a+c);阳性符合率=d/(b+d); 总符合率=(a+d)/(a+b+c+d)。虽然两种比对方法的四格表形式是一样的,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阴性符合率不等于敏感度,阳性符合率不等于特异度,两者不能混用,因为对比试剂准确度不一定100%。

定性分析除了进行四格表统计符合性之外还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可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常使用Kappa检验或配对χ2检验。

Kappa是作为评价判断的一致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取值在0~1之间。Kappa≥0.75,表示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0.4≤Kappa

2 定量分析

2.1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需进行离群值检验,离群值的个数一般不得超过2.5%,即在100个样本的临床试验中,不得出现3个离群值。如出现3个或3个以上离群值,应寻找原因,如仅仅是样本问题,则更换这些样本;如找不到原因,又影响"等效"的分析时,停止试验并通知试验申请者。

相关性分析通常用散点图来辅助分析。首先以考核试剂每次测定值(作Y轴)与相对应的对比试剂每次测定值(作X轴)作散点图;目测线性,找出线性范围,删去非线性段,如线性范围宽还可以增加分段统计。如线性范围太短,则停止评价。对线性段作相关分析,根据EP9-A2要求相关系数r>0.975[1](或r2≥0.95),如r

2.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线回归分析,Deming回归和Passing-Bablok回归。三种方程的基本形式都一致,为Y=bX+a,但回归系数b的估计方法不同。传统的直线回归分析前提条件是正态分布;对照试剂应是金标准或近似(较好的),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若两种试剂都存在误差,则不能满足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条件,可考虑Deming回归。该法考虑了两试剂的随机误差,且假定两种试剂的标准差比值恒定。Deming法适用于两个试剂的测量误差有着独立的、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误差的方差为成比例的(在数据范围内,方差并不必须恒定的)。如异常值较多,可选用Passing-Bablok法。即任取两点确定直线,屡次反复,得到多条直线并计算斜率,而后对多个斜率值取中位数并调整。该法假定两器械随机误差遵循同一种分布,标准差比值恒定。线性回归斜率b一般推荐在0.9~1.1之间可接受。

2.3偏倚估计 按下列方程式计算平均偏倚B及试验系统与对照系统测定值差值的标准差SD。

将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与允许误差的限值相比较(允许误差推荐为小于或等于1/2CLIA88或者室间质评可接受范围)。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小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试验系统可被接受;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大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 试验系统不被接受。

2.4 Bland-Altman法 Bland-Altman法是1986年Bland和Altman提出的,并发表在Lancet杂志上[2]。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两组数据的均值和差值,分别以均值为横轴,差值为纵轴做散点图,计算差值的均值(d)以及差值的95%分布范围(即为一致性界限,LoA,d±1.96Sd,其中Sd为差值的标准差),认为95%的差值应位于该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分析散点的分布与一致性界限的位置关系,并且与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相比,如果一致性界限在临床上可接受,则认为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互换。检测项目不同,方法学不同,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不同,界限值还与临床预期用途有关,可参考室间质评的相关要求。当样本量较小时,由于抽样误差的影响,有时不一定满足95%的差值落在LoA范围内,这时,可以考虑LoA的可信区间(LoA CI)。计算LoA CI所对应的标准误一般为1SE(d)=Sd/,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的标准误近似等于1.71SE(d)[3]。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除了用两种试剂的结果的差值反映一致性外,还可以用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与均值的百分比)进行Bland-Altman分析。由于检测结果的差值或比值都与两种试剂的测量值都有关,因此横坐标应为两者的均值,而不是对比试剂的测量值。

在应用Bland-Altman分析时,需要注意一定的应用条件[4],均值和差值应相互独立,即两种试剂的测量结果应具有方差齐性,差值应服从正态分布,在测量范围内的差值不随着测量结果变化的扩大而变化。假如不满足条件,如Bland-Altman图呈喇叭状,建议通过对数转换达到要求,也可以通过对用比值来进行分析。

一致性分析时,一般不建议用配对t检验来评估两个试剂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的本质是对"差异"的检验,而非对"一致"的检验[4]。因为配对t检验主要是比较均数的差异,只能反映总体均数可能相同,却不能反映数据的一致性,即对系统误差敏感,却无法检出随机误差。

3 结语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根据预期用途来选择是用定量还是定量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符的结果,需要查找原因,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辅助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时候也可以辅助定量分析。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多种,一定要清楚每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满足使用条件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实际意义。由于每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多种分析方法联合分析,往往更全面更可靠。如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线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Bland-Altman法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文献:

[1]NCCLS.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EP9-A2.Wayne,Pennsylvania:2002.

[2]萨建,定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及Bland_Altman法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4):409-411.

第12篇

近年来,用户研究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界的重要研究手段,在产品的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用户研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产品概念的具体化、合理化地符合用户需求,提品功能定义的依据,等等。归根结底,它起到了从用户的需求域(感性描述)到设计的功能域(物理要素)的转换作用,最终帮助设计者获得成功产品所需的要素。

在用户研究的领域里,我们已经有了较为科学的方法来获得需求域中的各类信息数据,而如何将这些信息数据转换成为我们所需要的设计要素则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用户的需求来源于人,而产品的功能赋之予物,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发掘这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定性定量分析毫无疑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方法。

二、统计学: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

与其他产品设计的单一研究方法不同,在用户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分析一般而言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做很好地结合了两种分析各自的长处。定量分析能够发现某个存在的现象,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和可信性,是对事物“量”的分析,主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完成。定性研究则可以发掘隐藏在现象底下的规律及原因,具有能够抓住本质的深刻性和高效性,是对事物“质”的分析,主要通过常识、感觉、经验等主观因素来参与分析。

在用户研究中可以直接获取的数据很少,因此定量分析没有施展的空间,并且对于一些感性问题,例如用户的需求、用户的感觉等同样也无能为力。定性分析则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如何能够很好地发挥定量分析的可信度与定性分析的深刻度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这里引入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三、用户研究中的统计学

统计学广泛运用于生物、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它被用来了解与测量系统变异性,程序控制,对资料作出结论,并且完成资料取向的决策。而它的这些用途特点非常适合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交融的用户研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统计学的方法,来对用户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完成需求域到功能域的转化。

根据统计学的研究特点,我们将其在用户研究中的运用步骤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校验四个步骤。

1.信息获取

用户研究方法有很多,现大多已趋于成熟。我们在确定研究目的与目标的前提下,有意识地选择用户研究的方法,并且明确其输出的数据及形式,为今后的分析做准备。在用户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背景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用户观察、用户访谈、用户角色和用户情境等方法获得大量的文字数据、图像数据、问卷数据、实验数据和语音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转换成统计学中可以运用的数据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要根据用户研究对象的特点将这些信息分为用户基本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主观数据。

基本数据主要是指对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地区、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量化后的数据;行为数据是指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即对于产品的使用及体验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提取的数据;主观数据是指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情绪反应、审美反应、生活态度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得的数据。由此我们便获得了计算所需的数据。

2.信息处理

上面我们已经论述了信息获取的方法及信息的分类和特点,但是这些信息的形式如文字、图像、问卷大多都不能直接用于统计学的分析,因此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也就是信息的量化。

(1)用户基本数据量化

基本数据都属于某种“品质”或“属性”,它们的量化方法可以使用取值为“1”或“0”的人工变量来表示是否存在,也就是对质的因素的判断。如“1”表示已婚,“0”表示未婚。同样有时本身是“数量”因素也可以转化成“质”因素,如“1”表示年收入5万到10万,“0”表示年收入5万以下。

(2)用户行为数据量化

用户行为数据可以通过试验器械的辅助,有计划的观察与测试来获得。主要是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与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相关的变量。这些具体数据的情况与目标有着直接关系,通常可以直接获得具体数值。如时间、频率、数量、周期、步骤等。

(3)用户主观数据量化

用户主观数据主要通过对用户的问卷与访谈得到,是从用户的主观因素出发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数值来表示主观因素的程度,通过这种方法来量化这些主观的、抽象的、感性的信息。如满意程度可以由-3,-2,-1,0,1,2,3这7个数值表示,-3为最不满意,3为最满意。同理抽象感性词汇可以选择一对反义词作为两极,由负值到正值表示符合的程度。如传统和现代、圆润和尖锐等。

此外,为了消除数据计量单位不同的影响,便于数据的直接比较,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数据矩阵式中每列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或者规格化——将每列的最大数据变为1,最小数据变为0,其余数据取值在0~1之间。

3.数据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便于介绍统计方法,我们先将处理好的数据分类。在统计学中根据变量数学性质的由低到高可将其划分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定比数据使用较少,此处略。定类数据是一个分类体系,通常将研究对象属性分类后编号,其只能测量类别差。如华中、华北、华东等。定序数据多了类别间顺序等级的信息,可以测量次序差。如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等。定距数据不仅可以测量差别,还可以测算距离,如10秒、20秒、30秒等。

下面介绍在设计领域常会遇到的变量类型之间的关系测量以及相对应的方法类别,具体公式与计算方法可以参看相关统计学书目。

(1)双变量统计

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在用户研究中是重要的内容。相关分析是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它们的相关程度、相关正负、相关类型等方面来看,在通常情况下为线性相关,可从相关系数中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①两个定类变量以及定类与定序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用相关分析中的λ和τy测量法。λ测量法可以是不分变量与自变量的对称形式。如丈夫购车标准与妻子购车标准之间的关系。τy测量法要求具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别,如性别与购车标准之间的关系。定类与定序变量关系也可用此两种系数,如收入水平与购车标准之间的关系。

②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Gamma系数和dY系数来表示。例如同等收入水平年龄与购车价格之间的关系。

③定类与定距、定序与定距可采用相关比率测量法。如性别与某手机功能操作次数之间的关系或是年龄与后者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变量之间除相关关系还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线性回归分析可以测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它是在研究过程中将一些因素作为所控制的变量(自变量),而另一些随机变量作为它们的因变量来进行分析的。一元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解决双变量统计问题。

(2)多变量统计

在设计领域中研究的问题影响因素往往较为复杂,在双变量统计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多变量统计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在线性相关条件下,两个和两个以上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现这一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它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多个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共同影响,比较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即回归方程式。如台灯外形表现现代感程度分别与其灯罩、灯颈、灯座造型、材质、色彩的关系,这种方法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经常使用。

②Logistic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局限性是要求因变量是定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而不能是定性变量(定序变量、定类变量)。但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因变量是定性变量(分类变量)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就是用于处理分类因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因变量只取两个值,表示一种决策、一种结果的两种可能性。如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与产品性能、外观、价格、

品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③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例如可以通过测试者对于较多产品的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将产品分别归类。又如通过对消费者生活形态的研究将其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聚类分析可用树艺术与设计ˉ形图来表示结果。

④主成分分析。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为了使这些综合变量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应要求它们之间互不相关。例如在评价一个产品设计时,往往有很多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用少数几个综合因素对其进行评价,减少工作量。

⑤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以看成是主成分分析的一种推广。它的基本目的是,找出隐藏在一组测量到的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测量到的隐性变量(爱好、态度、能力)去解释显在变量(设计成功与否、销售量、点击率)。例如从众多人们显在的生活习惯中找到人们选择使用购买生活用品的潜在因子。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用户研究中的生活方式研究之中。

4.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其实是贯穿整个计算过程中的,一些计算方法需要检测数据是否适合做此类运算,如回归分析的拟合优度检验,因子分析的KMO检验,而回归分析可以用逆运算进行检验等。当然一般人都会认为数据是客观而准确的,但是准确的数据之后,依赖分析师的常识、经验和主观判断,来选择和运用适合分析方法,并以严谨的研究态度来完成整个分析步骤。

第13篇

关键词:经济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一、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

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

第14篇

确定目标,进行目标分析,是分析评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研发失败的农机新产品中,很多是因为目标分析不明确导致的。对目标分析的精准把握是农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的目标分析会导致整个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失败。确定目标就是要明确农机新产品开发要取得的最终成果,诸如新产品系列的开发、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提高、销售收入和净收益的增加等。目标的实现往往受各种条件限制,因此限制条件分析即可能性分析必不可少。限制条件分析的重点在于物质资源限制方面,比较选择,找出敏感因素,进而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能力。

2搜集整理资料

作为分析评价的基础,资料收集要尽可能完备,且与所要开发的新产品项目有相关性。对于农业机械行业来说,收集的资料包括行业结构特征、经济、技术和生产4个方面,来源于农机行业和各个农机企业。行业结构特征包括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情况、用户和市场的情况等;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产品制造成本,按项目、按零部件分解的成本资料和使用成本资料、经济效益资料等。技术资料包括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参数,通用件和标准件的使用比例,产品的设计规律、使用范围等;生产方面的资料包括企业的硬件基础设施、研发能力、产品产能、专业化协作水平、工艺装备程度、销售和供应采购情况、售后服务能力等。在资料收集完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较为清晰地反映所开发农机新产品的特征和全貌。

3列出备选方案

在全面掌握信息资料,正确衡量企业进行农机新产品开发所具备的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目标拟定多项备选方案,列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一般而言,拟定的备选方案越多,被选中的最优方案的相对满意度就越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行分析评价前,应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先策划和编制若干可行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留下若干备选方案供进一步评价择优。

4分析评价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对几个对象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加以描述。备选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后,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排序。

4.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采用比较、归纳、总结、演绎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其本质规律。定量分析客观、准确,应用愈益广泛,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定性分析,特别是在农机新产品开发中,许多因素,如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等难以定量,只能采用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时,要重点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他们的经营战略和方式、技术和经济实力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弥补缺漏,确保开发出的农机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2定量分析

对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重要内容。定量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上数据分析和检验的方法对调查资料、数据等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从而反映出各个方案的实施效果。技术经济指标是一组指标,如反映项目盈利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用率等,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备选方案的实施效果。

4.3综合分析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是对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企业进行该项农机新产品开发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利、害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利弊等多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在综合分析时还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分析技术方案中某些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的综合分析。在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技术方案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有多个,例如:产品产销量、产品价格、投资规模、生产成本要素等,各因素的变化对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技术经济分析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是对各个备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价其经济效益,进行方案选优,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对技术方案的分析评价所采用的经济数据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方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可能与实施前的评估结果不符,影响了技术经济评价的可靠性。为使技术经济分析更科学,评价结论偏差减小,对某些主要技术经济因素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变化对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对策尤为必要。

5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择优是整个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对比综合评价结果与方案要实现的目标,选择最优的可行方案。如果没有最优可行方案,应重新确定目标或进一步修改完善备选方案。

6提供决策

把所选择的最优可行方案推荐给农机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由其进行最终决策。至此,一个农机新产品开发策划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完成。

7结束语

第15篇

以石油工程定额为基础,以石油工程造价信息统计资料以及计划、财务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的资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石油工程造价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是对石油工程造价前期预测、过程控制、后期评估的一项全过程管理活动。基于上述分析,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是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对石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保证了造价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也提高了造价管理工作水平。从造价分析的定义来看,造价分析主要包括了造价信息统计资料的统计和结合,以及各种现代方法的运用,对造价管理工作有着明显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但可以作为石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能为石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正确认识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含义,对提高造价分析质量和满足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从当前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实际开展来看,造价分析工作的目的性较强,对石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保证了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正确分析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现石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处于石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管理和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中间环节,与投资计划对比,可以分析石油工程实际造价和投资计划的配伍性;由此可见,造价分析对石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造价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和作用相对突出。

(二)为编制投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全面分析,石油工程项目的整体工作量得到有效确认,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得到了明确,为投资计划的编制提供有力依据。

三、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常用方法统计分析

方法是开展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重要工具。广义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两大类。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经验和逻辑判断等对现象的性质、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运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对现象的数量表现。从当前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来看,常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定性分析法的重点

在于对造价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分析在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定性分析法的运用,主要是对造价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并掌握造价的内涵及特点,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导,保证造价的有效性。

(二)定量分析法的重点在于对造价

金额的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定量分析主要是对造价金额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造价的金额和投资数量,来制定具体的造价管理措施,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石油工程项目造价分析工作研究后可知,造价分析作为一项基础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石油工程造价综合分析

一是石油工程造价总量分析,二是综合指标分析,主要内容有:新建百万吨产能投资分析、新增亿吨探明储量投资分析。通过对石油工程造价的综合分析,为石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保证了石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有效开展,提高了石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满足了建设需要。

(二)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分析

石油专业工程定额结算分析是对石油专业工程实际结算情况、重要指标、造价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出正确评价。通过对造价分析进行了解后可知,造价分析包含了定额结算的内容,对提高定额结算的准确性和满足定额结算工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分析

石油地面工程预结算分析是指对石油地面工程造价的概算、预算及结算进行对比。在造价分析中,预结算的分析对石油工程而言意义重大。通过开展必要的预结算分析,石油地面工程的造价分析工作在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有所提高,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