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考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高考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考语文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考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教学;问题;思考

服装专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要求极高的行业,其不但要求服装设计者就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对各大高职院校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重艺术、轻技术;重视纸上效果、轻视服装内涵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向提高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服装设计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对存在与教学之中的问题的研究。

一、现阶段,存在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体系陈旧、落后

纵观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思维之上,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首先,很多教师在教授服装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将服装界的最新发展动态高职学生,使得学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了解服装界的变化,阻碍了学生在现有水平之上的突破和发展。第二,由于受到传统的文理分科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阻碍了学生了解其他知识。

(二)理论课、实践课失衡

服装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理论知识只是一种工具,更多的则是需要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主体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创造出新颖、独特且实用的服装。然后就目前的现象来看,很多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使教学工作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三)考核评价体系落后

良好地评价体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再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点。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存在于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落后:首先,很多高职院校仍旧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的情况不但背离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设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专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往往会带有较为浓重的清晰化色彩,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定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努力,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四)过度的追求设计的新颖,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研究

实用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件设计脱离了实际,那么无论其多么的新颖、漂亮,都是毫无价值的。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设计的新颖、追求纸上的效果,致使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使得很多设计根本不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甚至不能够制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问题,全面推动服装设计业的发展

(一)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首先,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服装界的关注,并要及时的将服装界的动态传递、告知给学生,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服装界的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其次,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全面掌握其知识的薄弱点,继而要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点编写补充教材,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消灭知识上的薄弱点。第三,要合理的调整课程设置。在这方面,教师要以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的调整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避免出现实践课多于理论课或者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的情况,只有合理的配置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二)要构建符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要在继承传统评价体系的优点的基础上,全面革新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适用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评价体系。首先,要革新评价内容,不能够单纯的理论知识为主要的评价内容,而要将学生的日常设计、作业等也一并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力求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况,避免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学习而获得高分情况。其次,要多采取多教师评分制。在评阅学生的日常设计和作业的时候,学校必须要采取多教师评分制,即,要成立评分小组,对于同一份设计,每位教师都要基于一个恰当的分数,而后取平均分当做该份设计最终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情绪化评分,才能够确保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

(三)要处理好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如果一味的追求创新,就会使服装脱离实际;反之如果过度的追求实用,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采取“重创新、轻实用”的教学策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打开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并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教师则要采取“重实用、轻创新”的教学策略。这是因为,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思维,这时候在回归到设计的本质——实用上来,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了。

(四)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

对于高职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其与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教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着力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让其了解服装设计、生产以及销售全过程,如果学校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强化实践。其次,要聘请服装设计人员、工厂技术人员等定期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缩小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走进社会并适应社会。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师要想做好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全面掌握在于教学工作之中问题,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吴慧雯,连敏,陈东生. 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企业成衣设计相衔接[J]. 纺织教育, 2009,(02) .

第3篇

摘要:高校文科专业开设了VB程序设计,在教学中反映出许多问题,文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跟理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作者对文科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高校文科专业学习VB程序设计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文科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VB本身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它像其他的程序语言一样,有自身的语法,编程思维,也有区别于传统语言的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对于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要讲解透彻。

然而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大部分同学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VB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程序设计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在教授程序设计课的时候,需要教师在激发和保持文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兴趣上做更充分的准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文科学生的VB程序设计教学一方面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应开拓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

1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的Visual Basic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授课的,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手段。目前笔者使用的是龚沛曾老师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配有专门的PPT课件,为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如果将课件直接使用,课件的信息量太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这样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适当调整课件内容的编排,以贴和自身的教学速度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由于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课件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文科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发现文科学生对VB语言课程中的演示操作更专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而对长时间的概念灌输会更容易感到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设计好知识点的长度,不要让学生太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接受新知识的状态中,要给思考留出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安排一些形象的操作,对老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实例,与新的知识穿行,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

在讲解第四章选择结构的IF语句时,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IF的语句形式,学生们看着觉得很茫然。因此笔者调整了教学模式,将IF的语句形式展示出来,但不花太多时间,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对实例的讲解上,先用教材上简单的例子说明单分支语句,再用计算分段函数的例子引入多分支语句,并对照将计算分段函数用单分支语句实现的方法,这样不仅学会了知识点间的联系,也复习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最后再用字符的判断实例引出多分支语句。整个IF语句的多种分支情况的使用就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学会了,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笔者将最后一个知识点IF语句的嵌套放在了下一次的课程中,因为这样便于文科学生更清晰的理解IF语句的用法,不容易混淆。

另外,笔者会在课件的开始总结陈列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要求大家达到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保持学生的探索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

从文科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面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调节时间安排。文科学生大都比较善于接受感性的内容,而语言编程是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如果让文科学生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的状态,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抵触的情绪,因此笔者认为适当调节学习节奏,减少课堂中的知识量,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VB程序设计教材一般开始先介绍基本知识,如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VB集成开发化环境以及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接着介绍VB语言基础、程序结构和编程方法等。从文科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单纯集中地讲授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很难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第三章VB语言基础为例,多数是概念性的内容,上课的感觉像在给学生灌输,讲完一点接着又是另外一点,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们经常感觉很疲惫。

由此笔者有些感触,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学习进度,分散知识点的方式来减少学习的疲惫感。第三章的内容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演示,在实例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获得知识、记忆知识。比如:在讲函数的时候,从不同的函数中找出几个比较常用的函数,简单说明一下其使用形式及产生结果的类型,更多时间留给实例演示,其实对于函数的使用方法,演示一遍比讲十遍还更有效。此时可以把“立即窗口”介绍给大家,在“立即窗口”中来演示函数的用法,并显示得到的结果,学生能够从中更好地掌握函数,也不会觉得记忆函数很枯燥了。同时又提前熟悉了立即窗口的使用,为第四章“4.6.2调试和排错”中立即窗口的讲解做个铺垫。

理论课上不能很好地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上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掌握学生大体的学习程度,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

就笔者的课堂情况来看,上机人数一般在60人左右,对每个同学都进行个别辅导是不现实的,但是笔者在解答个别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都存在相近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上机课中适时地安排整体讲解阶段,在引导全局学习方向的同时也对有问题而没有提出来,或没有被教师照顾到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大程度的进行上机练习。由此教师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较好的了解,反馈到理论课堂更好的调节和安排知识点,这样“因材施教”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3通过上机实践发现问题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课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上机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材第二章里有会遇到一个关于数据合法性检查中引起死锁的知识点,程序如下:

修改成右下程序后才能解决死锁问题。

针对这个知识点,笔者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教学尝试,一次是在课堂上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讲解该问题,但效果不佳,大部分同学要么没有深刻理解这种数据合法性检查中出现的死锁情况,要么印象不深刻,课上完了很快就忘记了;第二次笔者将这个知识点放在上机课中来进行,在此之前只是学习了数据合法性检查的方法,并没有提死锁的概念。不过上机课前需要教师自行设计一个能够碰到死锁情况的题目,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完成计算功能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窗体上用文本框来接收数据,分别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如下图:

看似很简单的程序,同学们制作的兴趣很高,很快就有同学发现问题了:老师我的这个光标怎么在文本框里不停的闪,不能输入数据了?接着好多同学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时,笔者再统一的讲解了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排除当文本框为空的情况,导致了两个文本框间争抢焦点而发生的死锁现象。通过这次尝试,笔者发现在上机课上让同学自己发现问题,再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加了课堂气氛,关键的还是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记忆深刻,后来的授课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举一反三能力。

我校安排的理论课上课时间在实践课的前面,每次上完理论课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好上机操作的内容,说明需要完成的目标、与理论课的关系等。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目的性明确,能够自主的利用练习时间,达到较理想的上机实践效果。

VB程序设计课程应将课程内容与上机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对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都是在上机实践课上培养起来的,所以上机课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也需要教师花大量精力来做设计和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春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教法浅探[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2] 丁革建. 软件教学的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 谭浩强. 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A].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张书云,姜淑菊.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悉[J]. 计算机教育,2005,(5).

[6] 赵蓓蓓. 在VB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方法[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45-46.

第4篇

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校是室内设计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机构,室内设计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学生的专业素质较弱、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缺少创意等等。这些原因都将严重影响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1、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室内设计的本质内涵,因此,部分高校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美术教学思维来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在进行室内设计课程安排的时候,很多老师还以美术课的基础作为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来训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思维的制约,很多室内设计新技术、新知识都无法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

1.2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高校的领导对设计实践不够重视,对老师参与实际设计业务并不支持,怕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安排。相当部分高校教师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设计实践经验,所以只能依照陈旧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里面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而没有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多学生也过度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没有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大学期间未参与过一次室内设计项目的学生仍为数不少。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学生又过度依赖教师课堂讲解,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3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缺乏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设计理论知识,不了解设计发展历史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不了解都一样,获得实际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的确设计实践非常重要,但设计理论是基础,基础没打好,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则很难走远。

1.4学生对建筑设计知识缺乏了解

室内设计是以建筑设计为基础的,而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系统了解建筑的发展历史、结构、空间语汇和建筑内环境设计等情况,才能真正了解室内设计的相关概念。然而,目前大多高校在安排室内设计课程的时候往往避开建筑相关知识,甚至连最基本的《建筑史》类课程都没有安排进入课程表中。如果单纯的进行室内设计教育,而忽略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教学就不够全面了。

1.5缺乏教学创新

社会不断变化,室内设计师必须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同时也需要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而目前除了一些专业设计院校外,还有相当部分高校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设计教学,而没有真正将创新设计的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模式固化都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抄袭他人作品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室内设计需要向别人借鉴,但是,是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将其物化为自己的设计。

2 、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目前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学科发展,设计类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细化。目前的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虽然都一样需要有美学功底,但其实已经有明显的差异。高校不能继续沿用旧的美术教学思维来教设计。室内设计课程编排从基础课开始就应该有所侧重。比如由原来的色彩和素描,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再发展到设计观察记录。学生由原来单纯训练造型和色彩感,到懂得如何运用造型和色彩,再发展到懂得观察、分析和记录室内空间造型色彩,这些都为接下来的设计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注重设计理论学习

经常在高校教师和专业设计师口中听到南北方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差异,他们普遍认为北方的专业美术院校理论基础扎实,南方艺术院校则更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笔者认为,实践经验非常重要,但当设计师成长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他原有的理论基础就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没有理论支持的室内设计显得单薄,没有概念。纵观国外设计院校,普遍注重设计理论教育,除必修《现代设计史》、《室内设计史》和《建筑史》外,《艺术史》和《服装史》等理论知识也常出现在学生的选修课表当中。

2.3补充建筑设计知识

室内设计依托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课程中融入建筑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室内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课程中融入《建筑史》、《建筑制图》、《建筑学》和《经典建筑鉴赏》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历史脉络,通过学习建筑学知识和分析经典建筑来掌握建筑语汇的运用,以更好的与室内设计融汇结合。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纸上谈兵,教师和学生都只会停留在理论阶段,况且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设计教材更加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需要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一线教师在教学任务之余,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获取实践经验,再结合理论知识,将其以实例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其次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期进行专业实践,结合课堂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多建立一些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引进实际设计项目,邀请企业设计师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创作,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能在和企业设计师交流过程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2.5灌输整合设计理念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社会,学科边界也在逐年模糊化,单纯的一门学科如今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实现了很多的不可能。它除了与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学科有关以外,现在还与很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交汇,比如说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媒体设计学科、产品设计学科和纯艺术学科等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除了学习本学科知识外,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多接触其他学科门类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实际或者虚拟的设计项目对学生所学各门类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已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6培养创新设计意识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的王永才先生曾经对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素质模型做了定义,他认为评价一名的工业设计师是否合格,可以从人体的五个部分“手、口、眼、脑、心”来表征,而且随着设计师的职业阶段发展,这五项素质都会有所侧重,从初级模式到中级模式,再到高级模式,设计师每个阶段的成长,“脑”的素质比重都在增加,当到达大师级模式时,“脑”素质将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五项素质中的“脑”指设计思维层面的素质,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排在首位。笔者认为王永才先生这个工业设计师职业素质模型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师,也就是说,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室内设计师的职业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接触的课程离不开四大类:技能类、知识类、经验类和方法类。技能类课程是室内设计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但只是掌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类课程则可以理解为理论类知识,如第五点建议灌输整合设计理念中提到的各学科门类,都是一个全面的设计师所必需的。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经验类课程也必不可少,在校期间的实题训练,课余和寒暑假的实习实践,都是获取设计经验的有效途径。而方法类课程则是教会你如何整合技能、知识和经验三类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创新源于如何灵活有效的整合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的经验。注重设计方法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3 、总结

高校是室内设计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机构,室内设计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转变陈旧教学观念、注重设计理论知识培养、适度补充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灌输整体设计理念和培养创新设计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已适应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赫鹤,许平.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与造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第5篇

一、对《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解读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总的目标是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根据这个总目标,方案制定了一些改革措施,以下择取几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思考。[1]

(一)改革高考的方式和内容

在试点省市,保持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不分文理,外语还可以进行两次考试,将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另外学生自愿选择三门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供高校录取使用。这就减轻了学生在统考时的负担,重视平时的学习。它将指挥高中课程改革,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避免了偏科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改进评价制度

高中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完一门考一门,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以合格和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体现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结合当前高中课程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学于将来高考专业有关的科目,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是考查学生平时的品德表现、身心健康状况、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分别称为将来高等学校录取的依据和参考,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

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

(一)改革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

如果说新一轮课改是一场风暴,一次洗礼,那么此次招生改革则可以说是一次涅槃。它必然制约着高考命题,进而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要把考与教都统一到课改的标准上来。语文课堂应该围绕“学”有三个特点:一是学得简单。有些教师课堂教学太复杂,还把各种教学媒体搬入课堂,将教学设计刻意凸显“精彩”,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忽略了文本之美。二是学得自然。语文课堂本应是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快乐学习的地方,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学习任务,加之社会的压力,学生便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三是学得快乐。简单、自然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得快乐。暂且不提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是否真正体验到“感悟的情真意切”与“表达的酣畅淋漓”?由此看来,当下的语文教学是“用课文教”,而非“教课文”,语文教师要回归语文的“本体性知识”当中。而就语文“本体性知识”而言,语文教学内容研究应着眼于本体性教学内容,通过对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把握,为语文教材编写搭框建系,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混乱和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困惑[3]。以上海试点为例,2017年的高考,上海试点将会呈现语文学科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一些显著变化。在考试的考试内容上,既重基础知识,又重综合知识;既重文字上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重操作能力。在考试形式上,既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在课堂完成纸笔考试内容,又可以不在课堂内由学生自由发挥,完成规定的考试内容,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考试,也可以分组分工,通过到图书馆、阅览室,写成小论文,完成考试。后面这种考试,既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可以反映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理解、运用资料等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开放的思维模式。

(二)改革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影响

第6篇

怎样看待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呢?加拿大著名的教育改革家迈克・富兰(Michael Fullan)有一句名言:“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因此,我们看待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这一问题就可以预见新课改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应该同时具有两个特点:①连贯性与稳定性;②变革性与突破性。也就是说,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式上既要与以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又要按照世界教育形势与中国教育趋势,根据教育规律的发展,对其中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与新变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带有一定的变革性与突破性。因此,中学广大语文教师要认识清楚教育理念的变化形势,要充分理解教学的变革所带来的问题,积极实施,积极贯彻,这样才能为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打好思想基础。

从近七八年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形成一种共识:中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和作文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多,灵活程度越来越强,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以作文最为突出,题型千变万化,新意倍出,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创造性和创新性。针对这些情况的变化,就更加大了我们做好中学语文“读”、“写”这两块内容的难度,为此,我们就只能在中学课堂以“读”、“写”为主要板块,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调动课堂的一切积极因素,双向互动展开教学,拉近“读”“写”的距离,拉近课堂内容与学生兴趣的距离,拉近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距离,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

那么,如何发挥“读”与“写”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呢?

一、以情动人,景为人设。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出情感的积极引导因素和作用,以情动人,用情感的方式去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都带有主观感彩,这些课文或喜欢,或讨厌,或赞扬,或憎恨,或怡情于山水,或言物而咏志,语文教学工作者就要充分地把握课文作者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将这种思想感情贯穿于融洽课堂情境之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营造一种课堂情境氛围,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把握作者的情感大意。这样也就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调动了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了情感因素的最大效能。

二、以“读”导读,以“写”练写。

目前,在中学语文课改形势下,课本内容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阅读的内容量增多了、范围变宽了、要求变高了。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散文、小说的量增大,尤其是诗歌的增多,更是中学语文课改下的一个特点。“诗歌”的增多不仅仅是一项延承文明的文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塑造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工程,同样也是语文中心的重要部分。在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中对诗歌的鉴赏不仅是中高考出现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做好诗歌的教学,其实也就抓住了阅读的重点。同样,中学语文作文应通过多练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当然“多练”不是一味盲目地、毫无目的地练,而应通过老师积极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延伸学生的想象平台,并同学生一起交流,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实现“视界融合”(The fushion of horizons),达成相互理解。这几年的作文题目尽管立意新异、视角开阔,有开放性和延伸性、创新性的特点,但只要狠抓作文基本功,不管作文题目怎样变花样,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扎实的基本功家创新的思维去赢得高分;也只有以“读”导读、以“写”练写,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飞冲天、榜上题名。

三、思维创新,读写兼容。

第7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1】

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一年来,本人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博客文章102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网友认可,找到了若干志同道合的同仁,受到同道网友的追捧,全年网络点击超过8000人次。年底,酝酿成立“新自我新教育”教研博客圈。

第8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第9篇

给了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

身正为范”从业准则,本人奉守“德高为师。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以思想者姿态施教”工作准则,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个性化处理,总是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

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11月。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欢迎。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分”由“管”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课题研究方面。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第10篇

一、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素质教育实现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因此,语文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将重点放在打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展。

素质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须——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接收新知识的容器,学生要通过主动创新去获取知识。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学思维上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引导,正是抓住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引导学生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把教学改革和学法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途径的列举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浯文知识的方法,达到形成语文能力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法中几点做法,以期和广大同仁探讨交流:

首先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知听讲不多发言,只为做题不去思考”是对高中语文教学不良现状的概括。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教育学生勇于发言敢于发言,充分论述课堂发言的好处,教学设计上多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鼓励性的评价和引导,并激励学生提出不同于老师所讲的固定俗成的见解,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其次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阅读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日常课外阅读,二是假期课外阅读。高中生学习紧张,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假期课外阅读的指导,并根据学生总体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外阅读文本。除了指定的名著、唐诗宋词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疯狂阅读》《大河文摘》等语言性和知识性并重的杂志和报纸作为欣赏阅读,而《中学生阅读》《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试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让学生精读,并完成相应的习题的训练。

再次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组成,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引导他们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以免读写脱节,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清知识层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2)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学写作文,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生可以把在课文中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既强化了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作文能力,一举两得,事半功倍。(3)鼓励学生向报纸和杂志投稿,在锻炼自身写作能力之时,更能激发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

最后要拓展语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语文课活动加以补充。实践证明,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来弥补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的缺憾很有必要。在讲座课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讲座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在开学初拟订好计划,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随意改变。举办讲座时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具体到位。大到文学史上某个热点问题,小到课堂上某个容易忽略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尽量旁征博引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的即兴发挥感染学

生,以才华横溢的自由挥洒驾驭学生,以收放自如的学者气质征服学生。使他们经常领略到读书人特有的潇洒气质进而羡慕这种潇洒气质,从而在内心涌起对学好语文读好书的真正渴望。

第11篇

一、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以“情”激“趣”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

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二、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三、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情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明确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教学内容,但不能涵盖教学内容。上课不光是演示课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课件,较好地阐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要使课件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和演示课件的背后,思考更多的问题。如该课件能否全面体现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演示能否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等。一个成功的课件,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为目的的。事实证明,那些不为学生考虑的文字不清、内容杂乱的多媒体课件只会令学生生厌,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导入新闻趣事,以“新”激“趣”

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五、让辩论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改;有效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学生综合的素质以及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使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学生将自身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将学生情感的感受进行充分激发,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提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要经过亲身的阅读,切身的体会,自主的进行思考、归纳以及总结,与作者在情感的方面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对于阅读具备深刻的印象,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就会充分提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提高。在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的习惯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每一个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不能采取标准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要充分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阅读氛围的和谐以及宽松能够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充分激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同等的对待,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在行为方面的反应以及精神状态进行充分的关注,对学生的感受进行充分的分析,将教学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指导

(一)学生自主的探究

在这个阶段中,对于阅读学生具备不同想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阅读的思路、阅读的角度以及阅读的方位,教师尽量不要进行干预,使学生能够依据喜好进行自主的选择。学生对阅读进行自主的选择使学生对自己具备一定的认识,使自主探究的方法与习惯得到一定的锻炼,为今后的阅读教学奠定相应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自主的选择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对材料的收集与选择以及阅读的进度进行及时的检查,避免学生与正确的轨道相偏离。

(二)教师指导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仅仅依靠学生自主的阅读不能够将阅读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教师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使阅读能够有层次的进行,使学生在阅读的方面建立知识的结构,使阅读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具备一定的整体感知能力,对文章大体的内容具备一定了解;其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把握。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结构具备清醒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中心;最后,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结构具备一定的理解。学生对语言结构具备一定的理解会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使感受语言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应试的阅读

目前,对人才进行选拔主要是通过高考,也就是说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应试教育。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高考的针对性阅读,使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试的技巧得到显著提升。在高考语文中阅读的方面,答案是开放的,但是与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的思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解题的思路方面,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在解题时根据题意进行合理的回答。

三、加强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要使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学生的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首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依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的安排以及设计要满足学生需求,只有满足学生需求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完成阅读的目标;其次,要将情感的交流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向以及感受,教师要充分的注意,依据学生的行为以及神态对学生思想的动态进行判断,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积累以及思维的发展;最后,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要充分尊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学生会产生一定感悟,对感悟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形成相应的知识。如果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只是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及灌输,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印象不够深刻,很容易将知识忘记,会制约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要充分尊重,在对阅读的要求以及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学习的形式以及方式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知识以及能力,使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

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学生综合的素质以及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要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加强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行积极自主的阅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知识以及能力,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保障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教版;工具性;人文性;课堂教学

自从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奋斗在一线的初中语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多角度去解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比以往更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侧重于学生在和人交往中的交际功能,教会学生如何斟酌语句,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合适的语言处理事情。人文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在本文就新课程标准在新教材中的实施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简单地从教学内容的本位出发,而应该重视学生语感的教学。着重落实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能感受到真正的语文味,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为了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语文味”,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使语文课堂净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所以说,要想使语文课堂净化,教出“语文味”,必须从‘语’入手。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在语感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言语”味,除了要获取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之外,关键是从语言的角度去品味语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句,而不是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只在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局限于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可是教会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安塞腰鼓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将黄土高原上男儿的激情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例如: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为什么会有阅读的冲动劲及呢?作者为什么在本文当中安排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呢?“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呢?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作者在写空气、阳光及世界时,为什么要使用“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这一系列的反义词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说,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理解语言内容,品味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语文教学工具性特点落实到实处。

2、使语文课堂情感化。为了使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教学。情感掺杂进去了,才能使人文性得到体现。教学情感化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中去,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行内心体验,或者产生不同于作品思想的其它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是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在内,那课堂教学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样,教学效果一定会不尽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不到作品所要体现出来的人性化的内容,人文教育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在《老王》此文的教学中,老王的不畏艰辛,任劳任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此文中还掺杂着在一定丰富的人文教育。“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在此段文字中写出了老王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此处写好了老王虽然生活贫穷,但还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优良品质。“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写出了我们一家对老王的同情和关心之情。“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写出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在课文教学结束时,我又结合文章的主旨,对学生提出课外拓展的三个问题:1、你怎样对待周围的不幸者?2、当你遇到不幸是,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3、你怎样看待人与人交往要首先付出爱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寻找答案。在这样的问题当中,使学生更加深一步理解作品的人文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活跃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气氛的“活跃化”,是要使学生学习主体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学习时要激起思考的积极性,以思促文,以文育智。使学生融入文本,超越文本,独立于文本之上,使学生掌握语文教学中的“语”和“文”的功能,在口语和文字写作方面有所突破,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活”在读文本,读出情感,读出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诵读过程不能忽视,语文教材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其语文味,才能使它的属性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出作品的情感变化。语文地细细品读时,能品味出意境和神韵,能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课上重视了“读”,表面看是在朗读指导,实质上是一个解读文章、品味语言、培养语感的过程。我们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有感情地诵读,要让自己身临其境,进入情境之后,诵读时才感情丰沛,才能掌握抑扬顿挫和“句读”的技巧。在读中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性。

2、“活”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语文课堂中“语言”特点决定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对话过程,对话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完成问题教学过程,另一种是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是学生在探究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经过思维的碰撞,去感受作者在文本中所要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从而接受人文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教学形式搞“活”,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情感交往。一定会使教学氛围活跃起来。

结语: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语文呢?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统一起来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使学生在“语文味”中体会它的工具性;同时,我们还应注重语文人文性的教育,使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人性化的教育,学会如何在人生这个大社会中如何去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培养自己坚强、吃苦耐劳等各种优良的品质。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淑英.力避套语,突出人文性――谈作文批语的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07(10)

[2]徐健,胡小玲.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6(07)

[3]杜迎洁.人文性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探索.2012(04)

第15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语文 六模四步 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0-0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校2008年在学习了东庐中学、杜郎口的先进做法的同时,开始了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我们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下的“六模四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模”即导学案设计模式分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基础知识教学、中心教学内容、巩固训练、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六个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要求,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每一模块都要有学法指导,每一模块都要有时间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模块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包括知识回顾、知识链接、基础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结对解决的问题;中心教学内容模块,依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置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读共品的问题;巩固训练;归纳总结模块,学生反馈,教师精点;当堂检测模块式对知识的拓展运用。

“四步”即学案应用于课堂的“四步”基本导学模式:第一步:独立思考(限时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步:结对交流(同桌交流,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对基础知识和比较简单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三步:小组交流(对中心内容或较难问题共同研读,合作探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第四步:展示反馈(根据问题的价值,采取组内展示、起立展示、台前展示等不同的方式)。

这四步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教师的任务也是四步:

第一步工作是在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更精心的备课,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置,时间的预设,精讲点拨的预设,课堂情况的预设都学要我们更精心的思考、准备。第二步课堂巡视,掌握学情,随时指导。第三步学生活动的安排与操控。第四步精讲点拨与设计多元评价。

“六模四步”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对实验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仅有9%,上升为65%,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语文成绩作了全面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成绩都比对照班有明显提高。

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文体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出版社《高效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2]程汉杰主编《高效阅读锦囊快速理解》(高一、高二、高三)

[3]广西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思维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4]《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设计论》《语文教学考试论》

[5]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6]武玉鹏《名师研究》

[7]潘庆玉《语文教学发展论》

[8]倪元宝《语言学与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