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产品行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疗产品行业发展

第1篇

纺织行业“尖兵”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增速继续居全纺织子行业之首,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于其他纺织行业,未来仍将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7%,高于纺织行业4.5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利润率为4.7%,略高于纺织行业4.6%的平均水平。1~8月我国总计出口各类产业用纺织品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1%。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1683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00亿元,增长16.12%,利润7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非织造布168.2万吨,同比增长了1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帘子布58.3万吨,同比增长15.13%;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2亿元,同比增长了18.55%,其中新开工项目447个,同比增加了14.91%。

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一直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发展速度和质量很引人注目,相信占全纺织行业纤维总量30%比重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创新联盟连接上下游

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势强劲,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从行业技术发展来看,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一个企业、一项技术的创新有所不同,需要产业链内一系列技术的配套和集成,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因此,在企业内部研发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可以达到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创新效果。在这种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创建基于下游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协作共赢、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开始运作的第一个年头,举措繁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召开了土工、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等专项联盟会议,来自上下游企业、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的联盟成员,在专项技术项目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互通有无,企业得到更多的消息,并对行业出现技术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联盟成员之间也互相支持帮助,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技术研究,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力度。

第2篇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第3篇

记者:请问在您眼里举办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与其他纺织展览会什么不一样?

陈伟康:比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旗下举办的多项展览会,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具有不同于其他纺织类展览会的明显的特殊性。第一,在由参展商和贸易商共同组成的展览会中,其他纺织类展览会,例如纱线展、面料展,其产业链的两端均是纺织业内的上下游,且展览品多为可以市场销售的终端消费品。而产业用纺织品采用了纺织原料,使用了纺织机械,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应用却完全不在纺织产业链内,土工布用于建筑,过滤材料用于轧钢、发电,涉及的行业广、领域多,并且产业用纺织品又很少是最终用途产品,它更多是下游客户使用的一种中间产品或附属品。这使得该展览会不仅参展商分类众多,贸易观众的组成也不同于其他纺织展会,广泛包括农业、交通、建筑、钢铁、医药甚至国防、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因此,我们在组织该展览会时困难多、任务重。

其次,就产业用纺织品本身而言,该行业科技含量高,国内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但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外被称为技术纺织品,该行业的特点是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劳动用工少、产品附加值大,这些优势使该行业在纺织工业中独树一帜。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关系到环保、国防、医疗、工业等方方面面,说它是纺织工业中的朝阳行业并不为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平均增速约为18%,该行业的未来趋势也一定是如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产业用纺织品与服装、家纺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三,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纺织工业的情况下,2008年以来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取得较好的增长,因为基础建设项目需求大量土工材料,突发地震需要大量帐篷布、卫生用品,疾病传播需要大量的医用口罩、手术服等制品。由此看出,产业用纺织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刚性需求的一面。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该行业仍将更好地满足内需市场,而不是过分依赖出口受制于订单多少。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较好发展基础预示了良好的未来潜力,这也是此展览会的广阔前景,所以我说它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前途的展览会。

记者: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措施中均能大量使用产业用纺织品,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更是提出将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您认为展览会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陈伟康:纺织贸促会对积极搭建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交流和贸易平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更有信心办好此展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过展览会要办成海内外贸易的平台、上下游产业链与国内外供应链资源配置的纽带、科技创新展示与信息交流的窗口。在2020年中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中,专业展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专业展览与行业发展相互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还在培育中,但它作为建设纺织强国目标的重要一环,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其应用方向决定了该产品的市场信息交流与共享非常重要,通过展览会可以更直观更微观的反映行业发展。

当然,展览会也能反映行业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所在。例如产业链创新不完善,研发水平不高,使得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再例如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产品标准和检测手段滞后,不能有效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为此,展览会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力争将其办成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展览会。

记者: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新一届展览会有什么样的新特点?

陈伟康:“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曾如此概括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产业用纺织品涵盖了过滤用、医疗卫生用、土工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农业用、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交通运输用、建筑用等几十个应用领域。本届展览会的参展面积达12000平方米,31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境外参展商129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加拿大和比利时6个国家展团。按展览净面积计算,本届展览会比2008年的上届展览会增加了30%。境外参展商参展比例较高,一方面体现国外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展览会通过将丰富多彩的国际化产品与技术同台竞技,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市场,真正体现展览会“技术、创新、共赢”的主题。

此外,我们注重参展与交易之外的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活动,今年展览会期间举办面向应用领域举办专业论坛,论坛列两大主题包装用纺织品的应用和功能性后整理纺织品的应用,邀请了国内外8位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并设置了5~6场的技术交流会,请行业的龙头企业作最新技术及产品推介。我们还设立产学研用的专家评估团,目的是通过评估,加强指导,使展览创新产品贴近用户,加快产业化生产,符合专业展览的“应用”引导方向。

第4篇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

在“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纺织行业的发展要以创新驱动科技产业,以责任发展绿色产业,以文化引领时尚产业,共同构筑行业新未来。他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可控、不可知因素日益增多,各领域“黑天鹅”事件频现,身处变局,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其他经济体,并仍然有进步和增长的空间,行业新经济表现出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

孙瑞哲指出,在“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要直面三个矛盾: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产能结构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协调三大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消费的关系。围绕这三个关系,还要进行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新三板”架构日渐清晰: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制造产业板块。时尚产业是为了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消费趋势,科技产业要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制造板块要提升质量水平,控制综合成本。这三大板块并非截然分立的,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下,纺织行业要做到六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实现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30+100,即推进六大类30项关键技术、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二是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精益发展,主要体现在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产品三方面。三是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实现融合发展,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本形成、实现风险管理、提升协调效率。四是以文化自信为目标铸就时尚发展,体现在创意设计、时尚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五是以社会责任为重点实现包容发展,主要从以人为本、环境资源可持续、市场公平三方面来实现。六是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实现联动发展,有效组织与高度协同是未来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要以文化、资本、技术、网络、责任为纽带实现联动发展。

服装: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发表了“‘十三五’:开启中国服装行业全新发展期”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今年1~10月份的纺织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增速放缓,出口增幅延续去年的负增长,国内增速回落明显,整体需求不振,在这样的整体形势下,中国服装行业规上企业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服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企业更务实、更理性,对行业更充满信心,更加关注产品,关注新技术、模式创新和人才建设。

陈大鹏表示,在消费升级、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服装行业正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行业将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技术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和服务创造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时尚话语权也在全面提高,整个行业向中高端迈进,正在实现着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产业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的演讲主题为“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详细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所取得的重点突破和突出贡献,包括过滤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电磁屏蔽材料在军工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等;并对“十三五”期间,行业在战略新材料、环境保护产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应急和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

李陵申表示,“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设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

家纺:转型新家纺 提升软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在主题为“聚焦‘十三五’转型新家纺”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持续稳定增长,顺利完成了行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家纺行业确定新定位,力争实现主营收入年均增长5.5%、出口年均增长3.2%、纤维消费年均增长1.68%的行业增长目标,劳动效率提高10%、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的科技创新目标,以及5家区域品牌试点、完善标准提升质量的品牌发展目标。落实行业发展五大任务:建设新家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倡导新生活,改善供给提升服务;构建新格局,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立足新高度,打造品牌促进升级;发展新经济,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全方位提升软实力,推动行业早日实现家纺强国梦。

第5篇

坚持环保 以质取胜

海德是一家生产EPE珍珠棉卷、复膜卷料、板材、异型材、珍珠棉片等各种环保包装材料的塑胶制品企业。EPE珍珠棉卷等环保材料兴起于90年中期,晚于市场兴起时间十几年的海德,从一开始成立在市场竞争方面就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面对这种困境,海德并没有急于抢占市场份额,而是选择用心做好产品。由海德生产的所有产品均符合欧盟ROSH标准,并获取SGS测试报告认证书。

好产品就是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武器,如今海德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五金、医疗器械、手袋、家具木业等行业,并广获客户的认可和好评。海德在市场开发方面始终不遗余力,不惜巨资,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对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一直都是海德服务客户的特色。

不畏困境 力争上游

海德自成立至今,始终秉承“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求实创新”的宗旨。对此,蔡执德如是说:”质量第一”除了要求产品品质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还需要产品完全符合国际环保要求,即便是增加生产成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环节的把关也不能降低标准。”客户至上”就是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要之位,解决客户的所有需求,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达到与客户稳定的合作。”求实创新”需要公司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调整经营思路,做到与时俱进。

近年来,制造业普遍遭遇发展瓶颈,塑胶制品行业也难逃厄运,身处其中的海德自然也受到冲击。对此,蔡执德充分运用夹缝生存法则,力求做到产品专一,服务好一批客户,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塑胶制品具有二次加工的特性,较长时间的储存是必经工序,为此海德不惜投资增加储存空间,提升了公司的产品仓储能力。此外,配送也是产品交付的一个重要环节,海德的配送能力在业内也是名列前茅。正是基于生产能力、配送能力、仓储能力的一致强大才造就了海德在困境中成长的局面。

以人为本 立足故土

第6篇

有影响,但不大

金融海啸袭来,纺织服装产业可谓哀鸿遍野,成批企业停工、破产、倒闭,行业发展进入十分困难时期。但是产业用纺织品却在稳步地发展,公众对其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国家限塑令、奥运建设、汶川5.12大地震以及新近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一系列公共事件,都在不断增加产业用纺织品的热度。

是否产业用纺织对金融危机具有免疫力而不受感染?事实上,产业用纺织并未能置身事外。“金融危机之下,产业用纺织也受影响,但是相比较而言影响比较小,行业仍在比较快速稳定的发展”,朱民儒说。据朱民儒介绍,产业用纺织品近五年来保持了18%以上的年增长率,而2008年比2007年增长11.8%,增幅比往年有所降低,下降了7~8%。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订单不足、减停产甚至关闭的情况仍然存在。

今年开局以来,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所受的影响比2008年更为明显,国际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所有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产品中,除絮胎、传动带外,进出口全部出现了负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减少13%,非织造布的进口则减少33%。非织造布进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出口数量减少12.1%;涂层布、帘子布和专门技术用途的纺织品出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减少。

但是由于产业用纺织品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低,这使得产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一定影响却依然保持了增长。总体来说,产业用纺织品机会多于困难,前景可期。

《规划》下的全盘发展

在国务院颁布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将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机遇。“产业用纺织的发展一直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可以渗透到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务院中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视,将更加有力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和产业提升”,朱民儒说。

在未来三年,土工合成材料、高效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医卫用纺织材料、农业用纺织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将成为各类专项支持的重点。据朱民儒介绍,到2011年国内产业用纤维年增长预计达80~100万吨,在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占比由2007年的15%提高到19%。

土工合成材料,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之中,如深圳西部通道、深圳机场、青藏铁路工程、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等。去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内经济衰退,我国出台了刺激内需经济的重大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将大大增加对土工合成材料的需求。朱民儒指出,目前国内土工布及合成材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无法满足需求,一些高强、宽幅产品仍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环保过滤用纺织品,优先发展用于水质、烟气和精细过滤等方面的纺织材料,包括用涤纶、锦纶和丙纶等纤维制作的常规滤料,此外,以聚苯硫醚、芳纶1313、芳砜纶等为原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抗静电、阻燃的高性能滤料。主要用于过滤火力发电、冶炼、垃圾焚烧处理、水泥、煤化工、公路建设沥青搅拌、化工等行业车用功能性过滤介质材料,可排除烟尘、细菌、霉菌和粉尘等有害物质;精细过滤用纺织材料,在过滤效率、成本、复合等方面与传统的机织和针织滤料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且便于在生产线上进行打裥、折叠、模压成型等深加工处理。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主要包括医用防护纺织品和医用仿生纺织材料两类,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也将为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医用防护纺织品是指以纺粘、熔喷、水刺或其复合非织造加工方式为主的各类应用在医用和防护领域内的纺织材料,可以用于制作一次性手术衣、隔离服等。受技术创新、准入标准等问题所困,国内非织造布类一次性手术衣、隔离衣等技术和产品尚未实现自主产业化突破。目前国内大多企业只能以卷材等半成品的形式加工,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10%。2003年的“非典”和以后发生的禽流感,以及目前正在蔓延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都对医用防护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仿生纺织材料包括人造血管、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肾等,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发展速度较慢,不能满足需要。对于医卫用纺织品准入标准问题,朱民儒表示,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正在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使更多企业能够获得生产许可。

农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土壤遮盖物、防冰雹防雨织物、遮阳织物等。现代农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园艺、耕种和其他农业活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损害和降低损失,帮助人们预防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危害。据朱民儒介绍,我国农用纺织品在产业用纺织品占比4~5%,国际上达到15%左右,空间还很大。

高性能复合增强材料重点发展的方向是风力叶片、航空航天预制件等。与传统的纤维束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复合材料相比,纺织复合材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高,具有显著的抗应力集中、冲击损伤和裂纹扩展性能,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领域逐渐扩展到交通、能源、建筑、体育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

特殊装饰用纺织品在产业用纺织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在铁路、船舶、汽车运输、建筑、旅游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货物、港口、码头、露天仓库等贮备的物资都离不开篷盖布。然而,国产特殊装饰用纺织品由于技术落后,多年来在用途方面一直得不到突破,产品无法满足各个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

切忌盲目 追求优质

潜在的庞大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存在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的情况,造成一些产品,尤其是一些大路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一些企业为销售产品,采取降价的方式,大打价格战,这对行业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原料上以次充好,甚至添加一些碳酸钙来增加重量,损害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由于产业用纺织品的“热”和较高利润,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对此,朱民儒提醒试图进入者一定要慎重;其他纺织行业的生产者在进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时应把企业自身情况、竞争对手、市场行情等有一定的了解,扬长避短,而不是头脑一热就扎身其中。

虽然产业用纺织品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高端产品开发不力、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创新能力薄弱……一大堆的问题都困扰着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的健康优质发展。

按照调整振兴规划,下一步我国产业用纺织行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增加产品功能性和技术性含量,并积极推进相关标准和质量认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朱民儒表示,促进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的产品结构、效益结构优化升级,并将有效推动下游终端应用市场发展。

盲目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生产不是企业的发展之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加大产品开发,企业才会发展。尽管国内产业用纺织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仍然缺少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仍是行业今后的重要课题,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近年来,虽然全行业加快了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改造,但我国产业用行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以及装备材料、加工手段和精度、处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亟需加快升级步伐。

产业用纺织品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包括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目前行业面对的一大课题。我们已经认识到产业用纺织品方面的书籍和指导教材相对较少的现状,2008年协会将加强专业书刊和技工培训的教学工作,提高行业整体专业素质。协会将在今年5月举办首届非织造布行业培训班,以后将形成一种常态的工作,坚持每年都搞几次培训,逐步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以应对行业对高水平综合人才的急切需求。

争创品牌 推进集群

产业用纺织品大部分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例如在无纺布行业,99.4%都是中小企业,世界前40名中见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对此,朱民儒认为国内应有几个大型的骨干企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应了解发展情况,找准投资点。今后发展要有序,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而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应用领域,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此外,在如此深受关注和快速发展又有着良好前景的行业,还没有一个“名牌”,实现品牌的零突破也将是重大任务。品牌是企业的命脉,是竞争的灵魂,能否培育企业自己的强势品牌,是企业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没有自己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将一直致力于开展品牌培育计划,提高产品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推广自主品牌,突破国际国内零名牌的记录。

第7篇

关键词:蓝莓;医疗保健;蓝莓产品

蓝莓是越桔属植物中果实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的统称,为地球上古老的物种之一。果实酸甜,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浆果之王”。

一、蓝莓的医疗保健功效

蓝莓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被联合国推荐为5大保健食品之一,是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蓝莓富含花青素、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强,它的果实和茎叶在医药、化工、食品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蓝莓是一种优质水果,同时也是一种保健功能食品,因此它被誉为“神奇果”。

(一)抗衰老,预防癌症,增强记忆力

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国家医学研究员着重对蓝莓的营养与保健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蓝莓富含抗氧化剂、细菌生长抑制剂、鞣花酸、叶酸、花色素甙、类黄酮等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对于热体类自由基的清除、抑制及逆转人体衰老有密切关系。据美国农业部人类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蓝莓是他们研究过到40多种水果和蔬菜中含抗氧化物营养成分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因此蓝莓被称为果蔬中的“第一号氧化剂”,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抵抗氧化物的破坏,具有防止功能失调、改善短期记忆、延缓衰老和抑制癌细胞的活性、提高老年人平衡性和协调性等作用。

蓝莓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还可让癌细胞无法顺利扩散,保护蛋白质不收蛋白酶的影响。美国伊利诺埃州大学研究表明蓝莓所含的特色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繁殖的酶活性,服用蓝莓对于癌症的发展会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美国和加拿大研究试验表明,多吃富含花青素的蓝莓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记忆力。有研究发现,蓝莓对衰老有关的瞬间失忆症有明显的改善和预防作用。

(二)增强视力、美容护肤、调节睡眠

蓝莓果实中富含华青素能够减轻眼的疲劳和提高夜间视力,抑制血小板凝固,预防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近几年,日本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蓝莓提取液对改进人的弱视有非常专一的功效。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促进视网膜细胞中视紫质的再生成,可预防重度近视及视网膜剥离,并可以增强视力。蓝莓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被人们用于维系血管的完整、强化微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眼球压力,以解决广泛的眼睛问题。

蓝莓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化妆品”,所含的抗氧化物可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产生,更能补充营养及美白皮肤,提高弹性。蓝莓的果实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5,它被称为抗糙皮病银子,对人类糙皮病和犬类黑舌病有一定疗效。同时蓝莓还可以阻止硬性蛋白酶的产生并抑制其活性,从而由内部改善皮肤的状况。蓝莓果实含有的熊果苷有增白和消除雀斑的作用,花青素和酚类称为具有抗氧化、抗皱、消除雀斑的作用。据报道,目前蓝莓是欧洲制造多种高级水果浓缩提取物化妆品的原料之一。

蓝莓能防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具有强力抗氧化和抗过敏功能,能穿越血脑屏障,可保护脑神经不被氧化,稳定脑组织功能,保护大脑不受有害化学物质和毒素的伤害。而且蓝莓有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废物,改善体内微循环,调节睡眠的功效。

(三)其他功效

蓝莓中的叶酸能预防子宫癌,并对孕期胎儿的发育大有益处。在瑞典,用干蓝莓来治疗儿童腹泻。蓝莓的果胶含量很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促进心血健康。蓝莓中的华青素,能防止细菌附着在尿道的细胞壁上,具有抗尿路感染的作用。蓝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创伤和骨折愈合,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造血,参与解毒等。常吃、多吃蓝莓还可以预防脂肪肝。

由以上可见,蓝莓是一种健康型的水果,更是一种保健和功能食品,蓝莓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二、我国蓝莓主要产品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以蓝莓果实为原料开发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果汁、罐头、果酒、蓝莓果干、蓝莓酸奶、蓝莓糕点、糖果、果冻、果酱、果粉、果醋、复合饮料、冰激凌、蜜饯、蓝莓馅饼等。但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蓝莓产品主要还是以鲜果和果汁为主。

对于我国来说,蓝莓产品及蓝莓产品行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方面尚不成熟,但从总体上说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对功能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尤其重视无污染、纯天然食品,预示着蓝莓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目前,我国蓝莓产品及蓝莓产品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目前蓝莓产品的生产多属于小作坊式作业,没有规范的操作标准和有力的监管制度。没有龙头企业领航蓝莓产品研发及生产。

二是开发的蓝莓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许多质次、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服用后达不到预期目的,使消费者心中产生了疑虑,严重影响了蓝莓产品的形象和销售。

三是开发的蓝莓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投入不够,许多更重要的功能和产品没有开发出来。比如提取蓝莓中的花青素用来制药、生产食用色素、加工成保健食品或精细化产品。蓝莓的枝叶可用于栲胶,残余果、叶和花可以开发出多功能的蓝莓保健茶,加工剩余蓝莓果渣可以提取红色素,酿醋和生产酶制剂等。

四是我国蓝莓产品行业宣传力度不够,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不知道蓝莓或者不能正确了解蓝莓产品。很多人不了解蓝莓,对蓝莓产品了解得更少,应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蓝莓产品。

五是蓝莓产品行业协会还没有建立,致使蓝莓产品缺乏质量监控和统一规范的产品标准,缺乏一种协调、融合的机制,极易导致不正当竞争。

三、蓝莓产品行业的出路

面对这种局面,我国蓝莓产品市场的发展出路,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引导,使蓝莓产品走上正轨,形成蓝莓产品制造生产规范,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实现蓝莓产品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创建中国特色的蓝莓医疗保健理论,研究新功能食品,提高蓝莓产品档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使产品具有较明确的目标消费者,使产品向高级的保健食品发展,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要在加大科研开发的同时,加强产、学、研联合,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创建蓝莓产品品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不断增强行业视力,开发出高质量、系列化的功能食品。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媒介,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宣传,正确引导消费,使消费者对每一种蓝莓产品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

第四,创建蓝莓产品行业学会、协会,发挥行业学会、协会的作用,以及管理部门、蓝莓产品检测部门的作用,协同工商、司法部门对蓝莓产品行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和监控,形成规范标准的行业环境。

第五,蓝莓产品企业要规范化操作,促进蓝莓产品行业的发展,提高蓝莓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蓝莓产品品牌,开拓蓝莓产品的市场。

总之,蓝莓不仅仅是一种果品,更重要的是一种保健和功能食品。蓝莓产品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发展我国蓝莓产品事业,促进蓝莓产品向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兆和.世界蓝莓生产历史与发展趋势[J].落叶果树,2003,(10).

[2]孙贵宝.蓝莓在日本的栽培发展及其产业化[J].天津农林科技,2002,(4).

[3]OsamoKajimoto.BlueberriesEyesight[J].FoodStyle21,1999,(3).

[4]刘欢.“浆果之王”蓝莓的营养保健作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5]卜庆雁,周晏起.浅析蓝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前景[J].北方园艺,2010,(8).

第8篇

“基本原则”看规划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需衔接;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技术进步;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促进集约发展;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完善公共服务。产业用纺织品规划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节能减排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六大领域产品发展重点。六个领域分别是: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包括医用组织器官材料,一次性手术衣、防护口罩等高端医用防护产品,婴儿尿布、妇女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功能湿巾等新型卫生用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重点开发耐高温袋式除尘滤料、复合过滤材料、中空纤维及膜材料、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过滤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重点开发高强定伸长土工布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或格栅、生物可降解天然纤维土工布、复合土工布膜、具有光纤传感和相关监控功能土工织物、轻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结构材料,以及防裂、内墙保温节能、隔声阻燃材料,建筑室外遮阳材料。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重点开发车内座椅内饰面料、车用其他纺织材料、多功能篷盖材料。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注重防弹防剌纺织品,防爆、防生化、防辐射、阻燃隔热等功能性防护服装和消防救生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结构增强用纺织品,重点开发传输用骨架材料、风力发电叶片用骨架材料、航空航天及电网传输用骨架材料等。

“千呼万唤”的背后

产业用纺织品的“十二五”规划在行业的期盼中伴随新年的到来。对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此次规划的,是经过征求十个国家部委的意见,反复沟通之后的结果。而这个沟通过程,对于推动“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产业用纺织品是一个重要标志。以往提到纺织行业,就有一种低水平低附加值的旧有印象,诸如“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说法。但是产业用纺织品具备的优势是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是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最佳结合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涉及到的是高科技产品,与环境友好、人身健康相关,与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相关联。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而要解答政府关于产业用的各类疑问,就需要达成一个系统的共识。所以,在对整个产业进行了一次系统缜密的调查研究,并与国家各相关部委达成共识与新的认识之后,才规划。因此,整个制订过程显得比较长,但是这个过程,显得必要与必须。

“无限替代”的空间

产业用纺织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如何?“无限替代”――李陵申给出这样的评价,“你能想到的,产业用纺织品基本上都可以替代。”产业用纺织品的作用并非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替代。比如纸尿裤替代尿布,比如建筑材料领域的取代,特别是在土工材料里,既有创新也有替代。

而在无限替代的过程中,李陵申认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用纺织品替代和推广的难度:首先,下游领域在认知上有一个时间差。第二,在引导性消费上,需要我们下游企业进行权威性的消费引导。中国的下游企业非常关注国外产品的水平已经到达什么程度,比如欧美的高端医用纺织品、地震应急物资。比如为什么日本地震时桥梁只断裂不倒塌,正是因为采用了高技术的土工材料。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下游企业做一个引导性的消费。第三,是我国传统供应链的重新整合。因为任何供应链的转变都会打破原有链条的生产模式,也将打破过去的利益链,利益链将会出现重组。各种战略合作关系的改变和替代,也会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重复利用产品的替代,客观上就必然会对原有利益链产生冲击。

“高端进入”路何方

我国的纺织行业始终面临高端市场进入难的问题,同样,高技术产业用纺织领域的进入一样存在难度。在国际领域,我们进入市场仍然有很大的难度,要争取国际高新技术纺织品市场也同样。国外企业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很重视,能否有对等的技术交流和价值对换,是他们所关注的。所以要进入高技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的发展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自主创新和提高研发难度上。

在规划中的六大领域产品,主要是需要技术能够产业化,这就要靠调结构来实现。在纺织行业里,将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从“十一五”的20%增长到“十二五”的25%,2020年达到30%。产业用纺织品也需要调节自身结构。我国研发投入比例太低,这个数字与国外差距较大。“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这样的增长和国际相比,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拉大了?我感觉不仅不敢说缩小,甚至可能还有拉大,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说增长是和自己比,发展是与别人比较。”李陵申如是说。因此要在增长中求发展,迅速缩小与国际的差距。要用市场换空间,换技术。利用各种合资企业的平台,参加展会,进行技术交流和传导,继而对整个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规划落地”协会推

制订规划不易,而要让规划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就更不易。产业用纺织品的“十二五”规划如何落地?协会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李陵申作了清晰的解答。

总体原则,要遵照跨部门跨行业衔接机制,向下游推动。首先是通过展会和论坛的形式向下游延伸,进行需求对接,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技术要求进行传达传导。第二是做好管理研究。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对行业形成支持的企业。了解企业能创造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形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平台。第三是练好内功。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还是一个尚且年轻的协会。无论企业还是协会,在这个行业里都要求具备一个比较高的行业认知,行业专业要求高,就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培训,并让员工与行业共同成长。

第9篇

保健品行业的秘密行动

其实,在2007年初,就有保健品企业进行行销模式转型了。这种转型是完全抛弃原有依赖店铺销售的渠道模式,而替代以互连网为平台的远程无接触销售模式。

而保健品行业的这种转型是低调的。就在人们常见的报纸、电视广告漫天飞的店铺销售,以及包括会议营销、服务营销在内的直销模式日渐萧条的时候,这一重大战术上的转变恰恰是在经济波折起伏的2008年。

这个变化最为微妙的是,外界知道的甚少,人们只是发现,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保健品广告逐渐减少,而此时,很多局外人还错误的判断为广告的减少是保健品企业大规模退出市场的标志。

实际上,中国多数保健品企业已经重新组织了数万名销售大军已经悄悄在互联网上安营扎寨。而这种变革在08年就已经浮出水面,随即迅速蔓延,到10月份已经是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这种火箭速度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史上好象是第一次,而且这种快速的大规模律动,几乎涉及到了中国的3000多家医药保健品销售生产企业,这几乎是一次秘密“军事”行动。

而此时,外界依然没有任何的察觉。

畸形的转型

人们惊奇保健品行业的这种“准军事”般的转型速度的同时,更多的市场专家则认为这种快速的反应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市场反弹,并不代表保健品行业又一次繁荣的开始。这种判断似乎悲观,但依然有很多从业者坚持这么认为。

很多人并不认同一些专家的判断,但专家的建议是,翻开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沿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脉络,一定能为这种论断找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佐证。

专家的判断,无疑是令从业者所关注的,无论相信不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按照专家的建议,把保健品行业的历史当作一个未来判断的基础出发点,来重新检索。

保健品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此后 20年时间内,保健品主流销售模式是店铺销售。

这种模式直到1997年,因为传销在中国的出现,才开始出现了变化,到了1998年后,对传销技术进行研究和扬弃后的中脉、天年、安利等保健品企业在中国的崛起和示范带动,中国无店铺销售风起云涌,在其后近10年时间这种直销模式成为与传统店铺销售并驾齐驱的两大主流销售模式。而很多人把这种无店铺销售模式,定义为直销。(路胜贞,品牌营销)尽管中脉、天年等企业则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会议营销或服务营销。但无论冠以何种称谓,这两种形式都无法回避一个共同的实质,那就是与传统的模式完全不同,都是将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

店铺和直销两种模式都带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大发展,连续20余年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数千亿元的价值。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数千亿的利润回报。但是很多人认为,保健行业依赖的两大生存模式存在的缺陷同它取得的经济回报一样多。

实际上,传统的保健品店铺销售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辅助工具,那就是广告的拉动。在保健品风起云涌的近30年时间里,店铺销售几乎养成了媒体拉动症,单纯的广告拉动本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但不知道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营养不良,保健品行业的广告拉动,诸多诟病一直伴随着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这个拉动过程中最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的是:夸大产品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使用绝对化语言、进行毫无根据的疗效承诺、使用专家证言、以患者的名义证明疗效,这些被广告法规避的不当行为在保健品行业几乎是畅行无阻,过度的宣传带来的承诺与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大量的商业泡沫充斥在整个保健品行业,浮夸的风气引起社会的反感,事实与保健品行业成为投诉率最高的一个产业,并且争议从来没有停止。

这种浮夸如果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角度,还尚可以用商业道德标准去规范,实际上。这种不良由宣传又进一步延伸到保健品生产准备过程:在源头上出现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添加违禁成分,在推向市场前套用批号,甚至假批号,任意添加违禁成分,此时,浮夸则变为了造假,进而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监管部门最为严密监测的对象,实际上单是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中国内陆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2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1100多个。

2007年,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行销模式已经被消费者熟悉和排斥。另一方面,是国家对行业的生产、经营监控力度空前提高。单是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通知》等10余部法规。而且从07年3月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派6个督查组,深入北京、贵州、云南、河北、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对医药保健品整治进行督导检查…随着一系列行业法规政策的持续发力,从客观上使得保健品行业惯用的这种行销模式开始整体性失效。

在店铺销售面临窘境的同时,以会议营销、服务营销等为主要形式的无店铺直销模式也并没有更好的命运。

无店铺销售的重要一个环节是收集消费者资料,通过同各类机构合作,收集到大量消费者的,姓名、手机号、工作单位、收入水平和身份证号码;甚至刚出生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时间;房子的户型、面积和朝向都被保健品企业了如指掌。 2008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新闻联播播出,这预示着以牟利为目的收集用户资料将被视为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这对于依赖客户资料进行销售的无店铺直销模式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让保健品直销企业更为忧虑的是,在无店铺直销模式在中国扎根发芽的近10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基本上是被笆篱扒拉一样,齐刷刷的耧了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重复性购买在消费领域是极其正常的一种买卖往来,但在保健品领域却是一个异端。这种判断的依据在于,同店铺销售一样,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直销人员都是将保健品当作功效性产品来卖给消费者的,而这些消费者中间不乏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人,其中包括最难治疗的风湿、类风湿、糖尿病、新脑血管疾病等数十个复杂病种。不容乐观的是,多数保健品直销人员在兜售产品是并没有坦率地告诉消费者这是保健品,而是暗示消费者,买回的是有功效作用的治疗药物。

很容易想象,当消费者在一次次的抱着治疗的希望,然后一次次的被一大堆毫无作用的保健品把梦想击碎以后,对保健品、对保健品销售人员还会有多高的信任度,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保健品销售人员组织一次直销活动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企业自身的不自律,导致了行业信誉的空前透支,再也没有信誉可以卖给消费者的情况下,保健品行业不得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而保健品行业的这次向互连网的规模性转移,并未被专家们理解为是行销模式的升级,而人们给予的评价为,这是一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背景下的被迫转型。

畸形的繁荣

显然,能够把互连网作为保健品行业的一个大的战术转移阵地,互连网还是是具备了某种令保健品行业重新找回自信的魅力。

最先踏进互连网的保健品企业都尝到了甜头。这不仅仅是说,它已经给数千计的老板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更重要的是进军这种平台除了一定的资本要求外,其它门槛的限制几乎为零。

在市面上,如果要开一个传统的店铺销售,需要营业申请,销售内容审批、营业税收报批等一系列严格的手续,但网络销售却宽泛的多,只要你做好一个网站,交给网络商,然后再付少数的空间租赁费用,就完全可以在网上开无数个保健品销售网页。

此外网络销售还有一个更大“优势”,因为是保健品同网络的联姻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尚处于开始的阶段,这种模式还没有完全纳入广告监管部门的视野范围。因此,在传统媒体中宣传惯用的夸大产品疗效,把保健品当药品卖,使用绝对化语言,进行毫无根据的疗效承诺,使用专家证言,以患者的名义证明疗效,等手段,几乎是可以畅行无阻,没有丝毫的顾忌。这对于从2007年起已被传统媒体冷落的保健品企业来说,无疑是找到了发挥“特长”的地方。正是这些如鱼得水般的独特“优势”,使得保健品企业,再也无法抑制冲浪的欲望,不到半年多的时间,几乎半数的保健品销售企业已经迫不及待地跳进网海,然后在铺天盖地的给消费者撒网。

这种转型,给保健品行业带来又一次的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似乎象用冰块搭建起来的高楼,辉煌但始终无法接受阳光的考验。

这种缺陷实际在转型前已经变成痼疾,甚至在转型后更加恶化。原来的存在的问题则直接延伸到网络上,没有正规厂家,没有正规批准文号,而且出于规避消费者投诉和监管的需要,很多进行网络销售的保健品企业,大都是留有大量的假地址,假联系方式,甚至连经营者自己都不知道产品成分的伪劣保健品开始在网络上泛滥。显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投诉。而保健品经营者来说最好的对策是马上关闭这个网站,重新包装,重新策划一个新名称,重新注册一个域名,一个面孔出现了,新一轮的互连网“钓鱼”行动又会开始。

如果说店铺销售和直销还算是坐堂销售的话,网络销售则变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江湖游医。

有消费者认为,既然产品是通过互连网卖出的,应该由互连网来承担起把关的责任,实际上互连网的把关显然与传统媒体相去甚远。更为重要的是,所有依赖网络销售的保健品几乎是以网络排名进行销售的。

但多数工作人员属于技术人员,对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属性特点了解不是很多,即便是把关也未必能象传统媒体那样专业。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人身伤害问题时,消费者完全可以依照连带责任的法律原则,要求网络经营商承担连带责任。实际上问题比这复杂的多。

进军互连网的企业早已改变了原有的多品种投放的产品模式,而是针对上网人群的特点,抓住网络消费的特点,全部以消费者隐私疾病需求为主,而这些疾病通常又是消费者最害怕公之于众的疾病,因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患者为什么轻易上当的原因。通过网络销售的保健品,清一色的是以补肾壮阳、狐臭、性疾病、以及丰胸等很难拿到桌面的一些隐性消费需求为目标消费群,正是紧紧抓住了消费者这个最致命的心理弱点,事实上消费者遇到问题时要么不愿公开曝光,要么根本不知道应该找哪家互连网运营商索赔,因为消费者本身的这些特点,给很多不正当经营的保健品运营商留下了空子,也导致一个正常的投资行为异化为投机行为,这也是行业自身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难以预测的未来

保健品网络销售时代轰轰烈烈的来临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一部分保健品销售商的意义在于,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积累更多的资本。

第10篇

自2006年底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最大的一轮周期股行情,钢铁、石化、汽车、机械等重型投资品行业相继表现出色,周期类股票成为贯穿牛市的主线。然而,这一轮行情恰恰建立在中国经济的某种失衡上,十七大所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则可能改变这样的失衡基础。

关于本轮周期股行情的经济渊源,几个数字可以让我们看得更为清楚。中国GDP中居民消费占比仅有36%,相对于美国的70%差之甚远;而投资与出口的占比近两年迅速提升,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43%;贸易顺差则从2004年占GDP的3%快速跳跃到今年上半年的10%。

中国的经济失衡问题最近两年不是减轻了,而是日趋严重,集中表现为国民分配不是向居民集中,而是向企业集中;产出回报不是向劳动力倾斜,而是向资本倾斜;行业利润不是向消费性行业转移,而是向立足投资的周期性行业转移。

导致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表面上是消费不足。然而细分消费数据,我们看到商品零售数据稳定增长,汽车、家电等消费量不断上扬;而且,居民储蓄在GDP中的占比从20世纪90年代的21%下降到目前的15%,显然并没有增加,而是被更多地用于了消费。因此,消费占比下降更主要的原因只能来自投资和出口的提升。

或许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更容易理解。过去20年来,工业企业的平均销售额稳定在GDP的90%左右,但最近两年很快达到了140%以上,新增部分主要来自重型工业的销量增加。这显示了固定投资提升带来的企业产能扩张。

如此大的企业产能又是如何被消化的呢?贸易数据给了我们答案。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张显示了中国企业部门正将销售转向国际市场,正是这块新增的市场支撑了国内较高的投资,也支撑了企业部门依然可观的利润。

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能否维系?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在很多重要产品上占据了太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提升空间有限。如果说五年前中国还可通过扩张海外市场得到新的生存空间,目前却已困难重重。第二,国内低廉的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是近些年出口的助推因素,而这也不可持续。第三,人民币升值趋势在日益消耗国内部分产业的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虽可抵御币值的负面因素,但不是所有产业或企业都能做到。上述原因决定了经济失衡应是一个暂时性而非结构性的现象,这同时意味着本轮周期股行情也应该是阶段性的。

最终的问题在于,谁来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偏差?指望市场机制自动纠偏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当前国内并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要素市场和有效的定价机制,经济周期的自我修复机制并不完善。解决结构失衡最终还需要政府政策主动调整。

随着十七大闭幕,“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今后数年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其核心内涵就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失衡的纠偏。据此,可能的政策措施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币加快升值,抑制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虽不能直接抑制投资和产能扩张,但可以将价格压力转移到国外,从而抑制顺差。在产业层面,属于可贸易品的大多数周期性行业会很受到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升值直接提升了国内资产类股票(如金融、地产)的投资价值。

――调整产业管制政策,优惠措施向消费服务业倾斜。近年来资本密集型的周期性行业发展较快,虽然提升了GDP增速,但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会削弱未来工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因此,政府开始在税收、进入门槛和产业管制方面采取措施,抑制部分周期性制造业,并鼓励吸纳劳动力较多的消费服务性行业发展。

――提升要素价格,包括资金价格和资源价格。这是抑制投资最为直接的办法。近期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和资源税方案的讨论都是放开要素价格的政策信号,会主要影响部分高耗能的周期性行业,而对消费服务类行业影响较小。

――逐步考虑对国有上市公司征收红利,用于公共医疗和教育上的政府转移支付。政府以国有股东的身份向国企征收红利,不仅可以抑制周期性行业的投资能力,还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提高居民的保障水平,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提高。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从业人员(以下称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加快推进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是新时期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发展目标,也是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立企业诚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诚信意识,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行业诚信环境,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把握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明确工作目标。以打造食品药品诚信体系“模式”为目标,以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行业安全制度、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食品药品行业信用环境,培育食品药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药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形成具有特色的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食品药品诚信标准制度。以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奠定企业诚信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的工作基础。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记录监管对象信息,行业协会收集会员信息,社会信用服务中介征集有关信息。三是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坚持独立、公正和审慎的原则,评价食品药品企业,健全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四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逐步建立面向社会的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系统。

(三)完善监管法规。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制定出台市化妆品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市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完善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监督、案件公示等制度,定期开展案卷评查。

(四)开展从业培训。建立适应行业就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培训体系,按照“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企业为主、中介支撑、全员参与”的原则,采取“全员分类、短期集中、轮流培训、严格考核”的方式,分阶段、分类、分批地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形成食品药品从业人员自觉抵制业内违规行为的行业氛围,促使企业自身管理更加规范、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挥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的平台优势,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建立从业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建设个人诚信信息电子芯片监管系统,全面厘清全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底数。推动个人诚信档案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发挥在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优化企业人才流动环境。

(五)健全行业协会。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法,组建药品生产行业协会、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化妆品行业协会和医疗机构使用药械行业协会。构建部门主管、协会协管的监管格局,授权行业协会承担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评估认证、监管诚信行为等事务性工作,促进协会信用评价结果在企业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强化行业协会对企业诚信的引导力度,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逐步形成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文明诚信经商的良好局面。

(六)搭建诚信平台。构建政府部门指导、中介公平服务、行业协会管理、企业自律自建的诚信管理平台。引进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评估,依法负责行业诚信承诺制定、企业档案管理、诚信风险评估、诚信危机处置、评定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诚信建设信息等。升级建设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标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拓展空间更广阔的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系统,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增强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诚信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三、认真抓好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的效果运用

(一)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公平正义。推进分类监管,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把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是否存在失信或违法行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食品药品企业的违法失信行为。建立退出机制,按照“一次黄牌警告、再次依法退出”的原则,重点监管不参与行业诚信体系的企业,依法严格处理违反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延伸监管半径,加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人才体系建设,依托从业人员个人诚信管理档案,建立专业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数据库,形成企业专业人才共同参与食品药品行业监管的格局。

(二)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对诚信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倾斜,将工作重点由督促企业诚信建设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移。协调相关部门为诚信企业开展科技资源招商纳贤,吸引更多的食品药品科技人才在扎根创业,促使更多的食品药品科技成果在就地转化。发挥扶持诚信企业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食品药品企业技术开发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实现食品药品企业与市场、科研、生产相结合,开发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确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使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树立诚信就是生产力的品牌效应。

(三)培育产业优势。依据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淘汰一批不诚信的散、小、差企业,着力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向食品药品集群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以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行业协会管理,建立食品药品行业高效率的产业配置结构、专业化的产业部门结构和集群型的产业区域结构,将部分松散的食品药品产业组织形态调整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模式,增强全市食品药品企业的关联度、聚集性和带动力。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组织体系,通过以大带小、以小壮大、大小配套,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核心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合作互赢机制,增强食品药品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四、切实提升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的保障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市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区、县(市)应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12篇

从大的方面上讲,中国的保健品经历了四个时代:

“产品销售”时代

1989年851口服液的营销翻开了保健品行业营销的历史,当时卫生部叫食品新资源。从1989年到1993年共五年时间,851营销全国,为从业者带来了丰厚利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保健品热潮,当时属于简单的“产品销售”模式。

“粗放营销”时代

1994年到1997年共四年是这个行业营销的第二个时代,三株口服液使这个行业急速扩大。三株口服液营销采取“投递传单,义诊活动和电视专题”三板斧模式,这种充分利用广告拉力的“粗放营销”模式至今仍是保健食品和非处方药品的营销法宝。稍前或稍后的沈阳飞龙、红桃K、太阳神、巨人等都属此列。

“品牌营销”时代

1996年是保健品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行政、舆论对行业“极度关注”,保健品总体行业信誉的恶化。从1998年——2003年间,由于粗放经营的失效,善于运作精耕细作的“品牌营销”模式的“养生堂”、“太太”等企业开始稳立潮头,加上老一代“昂立一号”“青春宝”等品牌的转型成功和“万基”、“今日”“康富来”、“金施尔康”等后起之秀或外资品牌的加入,保健品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整合营销”时代

从2004年至今,随着软文、概念越来越滥,送礼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软文、概念、礼品等信息越来越无动于衷,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新一轮的保健品市场中,又一次次地“很受伤”,导致保健品行业的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企业以往取得优秀业绩的营销招式,效果也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消费者的以体验营销、服务营销、诚信营销等取信于民为主的营销方式,进行整合传播,成为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过去——保健品企业生命透析

综观各种机遇与挑战,方方面面的竞争与发展,保健品市场发展简史,可谓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两三年”,更有甚者“三年河东,五年河西”,“富不过五载”的怪圈始终很难突破。

据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岁,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不到10岁,往往昙花一现,“辉煌只在瞬间”。据报道10年前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企业,今天有近1/2不知不觉的销声匿迹。“市场唯一不变定律就是市场在变”。保健品市场发展,80年代销售是战斗,大好市场是打拼出来的一片江山;90年代销售是战术,大好市场是策划出来的一方沃土;新的世纪销售是战略,大好市场是管理出来的万里疆域。以前只要做就可以赚钱,现在要想赚钱光靠做还不行,而是必须做好了才能行。 分析今天

保健品行业的机会点主要有一下这些:

横向比较

从空间上看,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纵向比较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生活水平提高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各为52.9%和56.8%,正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保健食品销售的黄金阶段。到200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保健食品市场将会出现几何级数递增。

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将由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保健。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结果表现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逐步上升,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总支出已超过1500亿元,年增长30%,农村超过700亿元,占总数1/3,年增长14%。

人口老龄化及脑力劳动者

人口老龄化以及脑力劳动者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约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口将达1.6亿人。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也成为保健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对象。据一份健康报告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54岁,远低于全国人均72岁的寿命。

总结现状——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从营销上看,随着借助传统渠道营销模式的衰落,以会议营销为代表的“准直销模式”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随着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市场出现过度掠夺的现象,加之缺乏对模式的创新,目前这一营销模式已经进入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准直销模式”一直难以摆脱政策风险,特别是即将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将使这种所谓灰色地带越来越少,而《条例》所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又是目前绝大多数从事“准直销模式”企业难以满足的,如何在未来的政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的这种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好的趋势,因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市场的政策,实际上是进一步把一些不合格企业淘汰出局,那么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更多的将是放心的、有品质保证的医药保健品。总之,随着国家进一步完善保健产业法规与制度 ,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产品单一,急功近利存续期短,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将得到整顿,这是保健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谋求技术与资本的整合,摆脱一窝蜂上马几百个产品同挤一条独木桥的现象,能够单独地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蓬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展望明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根据云洋四海团队的市场调查:2005中国保健品市场,在接连经历了几年的滑坡之后,开始在营销领域寻找出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征兆:一是保健品生产企业开始认识继而追捧新的营销模式,在终端,保健品连锁专卖和大型专业市场的出现和红火;二是保健产品走系列化多元化发展之路,静下心来作品牌;三是一些大型保健品企业着手直销通路建设。三者已经初步勾勒出未来数年保健品市场的基本轮廓。

决胜的王牌

由于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多层次,整个保健品行业必然也必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种模式并存的状况,但是潮流应该已经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品牌化”,“品牌化”是现阶段和未来保健品企业决战疆场的利器。

科技保障后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健品企业在这点上很突出:跨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垄断了大部分成药技术,并最终拥有市场。国内保健品企业自有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发挥与国际企业在技术上合作开发,以及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协作,以期一些新技术最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行业内企业应谋求之间的整合或并购,通过整合对资本进行重组,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产品进行筛选,去粗存精,以核心高科技含量突破带动行业全面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1) 需求将进一步发展、扩大;

2) 注重品牌定位和形象构建;

3) 着重于保健知识和品牌宣传;

4) 流通渠道更加畅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

5) 应用新资源、新技术和方便型包装成为主流;

6) 功能更加多样化,单品种保健品的功能趋向专一;

7) 农村将成为进一步竞争的重点市场

8) 个性化需求与服务,亲情化售后服务将成为亮点;

9) 总体价格将下降。

保健品企业要想长治久安,经久不衰,更需注重三个方面问题:

文化也是生产力

良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体现和反映的一个方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扩张、辐射、渗透产生着巨大活力,在推进和规范企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保健品企业要长足发展,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多数事实一再证实:即使经营环境再艰难,只有精神支柱不垮,理想信念犹存,总是可以通过人的辛勤劳动去不断创造,去艰苦努力,获得巨大物质财富。现在,保健品企业普遍进行二次创业和行业的再次崛起,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对轮回淘汰和激烈市场环境,塑造自己企业精神,确立先进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

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优化转变

医药保健品以前是国营销售主渠道方式,是卖方市场,货不愁销。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深入,许多企业对大营销环境变化苦不堪言,不能适应。90年代,杨森、史克、施贵宝、葛兰素等外资行业企业带来了先进营销理念和方式,使医药保健品踏上现代营销道路。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真正优化转变,以现代进营销理念为背景,结合市场实际状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模式,先做对,再做好。

[/b]诚信经营[/b]

第13篇

中药养生是在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谐适度的中医养生学,是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养生保健的核心是要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1]。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工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质,部分可作为养生保健的食材。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药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在生活中,中药在养生保健的使用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药膳

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药膳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而制作药膳人员绝大多数是不具备中药理论知识的,而中医理论或临床学者一般只是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因为对药膳感兴趣而间或有所涉猎,专门投入精力研究药膳理论的并不多见,所以药膳的质量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药膳配方要求各种原料在寒热性质上要一致,五味取舍要合理,归经选药要准确,功效主治要协同,使成品的整体作用远优于每一种原料作用的总和,以取其最佳疗效。若搭配不当,轻则药力尽消,甚则伤害机体。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人们虽然有利用药膳防治疾病、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但在运用药膳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误补、蛮补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如对一些补益药如阿胶、冬虫夏草、人参等的使用,由于在食用时不辨寒热虚实,从而引起口舌生疮、胀气甚至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妇女食用阿胶不当,引起经期提前、经量增多等副作用。对于食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没能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不但不利于养生保健,还造成中药的大量浪费。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辨证施膳是关键。以痢疾病为例,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的体质不同,或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故所表现的证不同。属脾胃湿热者,应食马齿饮、薏仁粥清热利湿;属寒湿困脾者,应食姜蒜红糖汤、藿香菖蒲粥温化寒湿;属脾胃虚弱者,应食白术猪肚粥、益脾饼益气健脾。同样的病症,证型不同,所用药膳也是不同的。现在大量的药膳学书籍主要是整理、转载和引用历代医家的药膳方剂,其中不乏盲目传抄者,缺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指导。

中药保健品

中药中一些成分如黄酮、多糖、皂类等对人体有保健功能。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当前中国消费的一大景观。保健品企业存在远景失明、信用缺失、营销短视、人才匮乏、行业制度混乱等状况。如一些企业由于粗制滥造、夸大宣传和违规营销,利用市场不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简单的广告文化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而不注重产品的科技研发,造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不利局面。中药保健品粗制滥造、科技含量低,产品层次低,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产品功能雷同现象日益明显。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行业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造成产品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等。最近五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接近3000种,而日本在近10年里总共只批准了122个相当于保健品的功能性食品。故保健品行业迫切需要出台《白皮书》。有关人士认为,《白皮书》的出台将为行业指明总体发展方向,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争取有利于保健品营销及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第1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营销渠道 OTC药品

中图分类号: R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处方药主要以医院为主要销售对象,只有具备专业药品知识的医生才能够接触到药品,患者不具备药品自主选择权,而OTC药品销售主要以零售为主,患者拥有药品自主选择权。下面我们就OTC药品营销、推广问题做一个简要叙述,以便于加快我国OTC药品行业发展,提升药品监管力度。

1. 我国OTC药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OTC药品的快速发展,了解该种类型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用户对该种药品的认同感,快速占有药品市场,迎接即将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下面我们就OTC药品营销问题展开如下论述:

1.1OTC药品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药品主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以医院为主要销售渠道,而非处方药则是面向药店零售实现的,两种药品相对而言,后者给予了患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它需要患者对企业生产药品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不断寻找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促进药品行业的长期可靠发展。

由于我国药品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OTC药品生产企业产品、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药品生产企业远离药品终端市场,难以了解药品市场整体变化,不能够及时进行中间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严重限制了我国药品行业的长期发展,致使我国药品生产发展落后于消费市场需求,我们应当建立起有效的药品生产、销售渠道,形成良好的药品营销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同样对药品消费市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升OTC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市场发展需求,打破制药企业规模限制,增进生产企业与终端市场的距离,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才是药品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1.2OTC药品销售手段单一、策略落后

从我国OTC药品零售企业丰富的营销内涵和外延来讲,我国营销终端的销售手段较为单一,且长期不变。可以说,药品零售终端销售策略不容乐观,大部分药品零售企业采用的终端营销策略均十分相似。零售企业之间销售跟风、相互模仿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缺乏个性化、创新化,不能够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这就造成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策略失败,很难达到理想化销售状态,这对我国药品销售行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终端销售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生存优势。不仅难以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限制了我国药品行业长期发展。

1.3缺乏对OTC药品零售市场创新的全面考虑

根据OTC药品零售企业调查发现,许多药品零售企业缺乏对药品生命周期和某阶段特点在营销终端创新过程中的全面考虑,泛泛的采用某种营销策略,而将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衰退期视同一种状态,采取相同的营销策略,完全没有考虑到各阶段发展特点,造成了营销决策的同质化和较高的雷同率,企业营销人员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及时掌控,缺乏适时调整营销策略的思维和经验。药品产品所经历的不同阶段,药品市场需求也有着一定的变化。而药品零售企业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或营销方案组合一定是针对某种产品特定生命周期市场特点所制定的,但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时刻变化的,市场参数是动态变化的。OTC药品零售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必须要做好市场动态变化情况调查,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调整营销动态。

2. OTC药品零售企业终端营销策略

OTC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产品营销机制,全面了解药品流通市场发展动态,打好药品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的营销方案策划,开拓药品营销渠道。针对上述所说的各种OTC药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不断扩展药品营销渠道,打开OTC药品营销市场,提升OTC药品市场占有率,加强药品生产企业与终端市场的联系,更好的满足市场多样化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药品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努力打造立体化、全方位营销决策体系,不断提升OTC药品企业整体竞争力。

2.1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终端市场全过程的了解与控制

OTC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营销的根本,是药品营销渠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的源头。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制造者存在,它们必须要了解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了解药品流程情况,全面掌控药品流程过程中的管理、了解、控制分销网络人员的行为,进而建立起更加稳定、有效的药品营销渠道,提升企业市场适应率,更好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产品。

2.2打造OTC药品全方位、立体化营销决策体系

在OTC药品营销过程中,我们应当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产品营销决策体系,从市场需求出发,采取多方面的营销应对策略,做好产品的终端营销措施。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建立与现代化销售相适应的现代营销模式,并将OTC药品零售企业人员培训、运行机制等内容纳入到整体营销工作当中。借鉴国外药品企业成功销售案例,并根据我国药品市场实际发展情况,以终端营销4C和4P理论基础依据,从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渠道、产品促销、客户沟通等方面不断丰富药品终端营销创新内涵,采取有效的药品终端营销方案及措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3把握药品生命周期,了解市场成长状况

我们应当根据在产品营销和推广的过程中,综合全面分析药品市场成长状况和产品生命周期,准确掌握相关数据内容,分析不同生命周期内药品营销状况及其影响,并就不同时期产品营销活动及营销策略实施严格的制动和控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各阶段营销方案制定和投入预算安排。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当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从市场多样化需求着手,采取更加有效的药品营销策略,建立起生产企业与终端营销渠道的有效沟通,根据市场需求和整体环境发展形势,制定全方位、立体化营销策略,以此来提升药品企业市场竞争力,适当调整药品生命周期和营销策略,完善药品企业推广及营销策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取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现代化OTC药品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营销内容,拓展营销渠道,积极做好各种市场变化应对措施,根据药品生命周期、特点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药品行业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我们应努力推动药品行业发展,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市场动态变化,采取及时准确的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生产企业与终端市场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药品企业营销、推广战略,充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让我国药品行业能够更快的赶上世界先进药品企业发展水平,做好药品行业的推动工作,努力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克芳;药品物流渠道流通技术创新探讨[J];物流科技;2011年05期

第15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用品;北京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23

1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进一步深化,老龄用品市场成为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狭义的老年用品是指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各种食品、用品、服饰、仪器、设备等,包括所需的应用软件,以满足老年消费群体因残障、疾病或体弱而产生的对物品的需求。总的来说,老龄用品属于“物品”范畴,并不包括老年服务。

而广义的老龄用品则是指一个产业链,包括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特殊需求的物质产品,也就是狭义的老年用品;第三产业则指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1997年中国老龄委员会提出了:老龄用品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涉及饮食、化妆品、服装鞋帽、保健用品、健身器材、托老服务、旅游、老年病医院、保险、老年玩具、金融、保健、房地产、老年教育等相关产品和多个领域。

本文中界定的老龄用品指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日常生活用品,精神文化用品、医疗保健器械用品以及针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等需求类别。

2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的发展背景

2.1 老龄化情况严重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数量多,经济较为发达,但同时北京的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第二,且老年人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平均每天增加的60岁以上老人达到500余名。

据估计,北京将在2030年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老龄化达到重度,到2050年户籍老年人数量将超过630万,每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从而步入超老龄化社会。

2.2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北京市在2014年的人均GDP已超过1.7万美元,经济总量已突破2万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9.9%。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58元,同比增长8.9%,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步伐一致,有较强的经济消费能力。北京经济将延续较快发展的趋势,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将扩大整体市场容量。

2.3 老年人寿命延长

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公布的数据,北京市户籍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80.81岁增长至2015年的81.95岁,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和相对固定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相比,老年期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而递延。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市老年人的买时间也会呈现累积式增长的趋势,由此增加的购买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3 老年人需求分析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低层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消费者不会萌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一理论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就有一项用来排列个商品的属性。我们也可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体将老龄用品进行划分。

3.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主要指维持老年人生活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包括吃、穿、住、行等。比如老年人浴缸,除了要具备传统浴缸的功能,还要针对老年人做出一些改善,比如增加把手,加强防滑功能等。针对许多老年人常见的老年病,如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等,还可以采用有水疗功能的按摩浴缸。

3.2 老年人的安全需求

是指老年人希望保护自己精神和身体不受到伤害,包括医护保健、养老保障等需求。比如现在已有的复合生态社区型老年公寓,公寓内不仅配备了老年人常用的医疗设备,如检验设备,生命监测设备等。还有一整套的安全体系保障,公寓内设有专职人员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3.3 老年人的情感和归属需求

老年人虽然开始远离社会生活,但是依然希望和他人保持密切交往,获得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同时希望归属某一社会团体,得到团体的关心和帮助。比如一些社区活动,老年婚介所等。许多原先只针对年轻人的交友网站,也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婚介服务。甚至有些企业看中老年人结婚时受当时环境和经济的制约,留下许多遗憾,所以推出了补办老年人婚礼的服务。

3.4 老年人的尊重需求

尊重是比较高端的需要,主要是渴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赏识和别人的高度评价。比如老年人通常喜欢通过发挥余热,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获得尊重。

3.5 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依然有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希望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企业看中老年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也会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北京市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北京公交车站的很多引导员就是老年人,每天为乘客有秩序的乘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发展的局限性

北京由于经济发展较快,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经过前几年的发展,较其他城市比,产品的广度和宽度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的老龄用品市场总体起步较晚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虽然理论界和一些企业对我国的老年市场比较看好,但是却不敢轻易涉足。因为很多企业觉得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陈旧,收入不高,并且老年人可能对新产品比较挑剔。另一方面,老年人觉得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商品。老龄用品市场的产品样式陈旧、产品单一、质量不过关、价格还比较贵。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很少。

4.1 老龄产品供给缺乏系统性

北京市目前老龄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种类不齐全,市场细分还不到位。产品的供给处在一个自发型、盲目型、分散型的状态。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和整体的布局。产品定位趋同性比较严重,一家生产了这种功能的产品,其他企业生产的也是同样功能的。这样很难快速发展,直至涉及老年人生活的细微方面。同时,老龄产品对品牌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让老年人一下叫出来的品牌,尤其是服装行业,基本以小品牌为主,品牌与品牌之间没有个性化的特征,只是一个标签的作用。

4.2 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低

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老龄用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产品,缺乏技术创新,高科技较少应用在老年用品中。就拿针对老年人的电子科技产品手机为例,虽然现在市面上号称老年手机的产品很多,花样层出不穷,但只是做表面功夫,把手机键盘、屏幕做大,手机音量调高而已。完全没有针对老年人的心里、生理特性和需求去进一步研发和创新。大多数涉老企业并没有专门的老龄用品的研发部门,只是通过整合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拓宽产品线。

4.3 缺乏市场监管和行业标准

老龄用品的市场监管一直匮乏,如老年人消费较多的保健品行业,由于没有必要的行业标准,有关部门只审批,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社会普遍存在着一些欺骗老年人的现象,“送药”、“义诊”、“免费体检”的旗号夸大宣传自己的产品,虚假宣传,引导老年人消费,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贻误病情。

另一个缺乏监管的是老年代步车,这些代步车速度相对较快,客户群主要是老年人。但其实很多代步车属于非法拼装产品,也没有合法的登记手续,拍照、保险等。而且,购买这些代步车的老年人通常没有驾照,存在很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5 北京老龄用品市场发展策略

5.1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标准。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影响较大的产品,要逐步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然后,制定针对老龄康复用品,护理用品等老龄用品的配套标准,从而使老龄用品行业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其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的老龄产品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严格监督,防止不合格的产品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破坏市场的秩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老年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合法企业的利益。一旦查到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监管部门要严加管理,加大处罚力度,给整个行业以警示。

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老龄用品知识产权保护,并对注册商标和专利产品进行保护,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在未来的老龄用品行业,创新必定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作为政府,只有鼓励和保护产品创新,企业才能主奴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社会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随着社会大众开始对老年人越来越关注,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加强,社会大对于老龄用品市场的监督力量也开始增强。很多时候,政府很难全面的了解市场状况,这时就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及时反应老龄用品市场出现的问题,密切监督企业行为,促使其提供高质量,重信用的服务,在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老龄用品市场一定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5.2 企业加大科研力度

老龄用品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融入科技,开发出方便,舒适的产品,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老年人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性化产品,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提升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市场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科技开发,促进老龄产品业的技术进步,是涉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5.3 着力打造知名品牌

涉老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品牌化,确保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老龄用品。提高老年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很多老年人或其家庭成员其实对老年人有强烈的需求,但是缺乏了解的途径。北京市可以叫的出的老龄用品品牌也只有“夕阳红”,“银发美”这寥寥几个。所以企业要加大营销力度,建立产品展示或推广中心。此外,老龄用品企业除了要重视产品销售,也要重视配套服务和用户反馈。老龄产品的消费群体较为特殊,他们消费谨慎,对产品的价格,实用性,售后服务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大品牌会给他们以信赖和安全感,作为企业来说,除了重视销售前的宣传推广,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指导和维修服务。同时,老年人又是情感依赖相对稳定的群体,一旦认准了某一品牌,不会轻易改变,用户忠诚度和用户粘性极高。

6 总结

北京人口众多,老龄化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前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寿命的延长,北京市的老龄用品消费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快速扩张的趋势,但就现状而言,北京市的老龄产品市场仍然处于知名品牌缺乏,科技含量低,产业体系和体制不完善、不规范等不利因素,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进行市场培育和产业规范。老龄用品市场兼具竞争性和盈利性,前景良好,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自身入手,支持和引导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亮,鲍晓娜.我国老年消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

[2]彭亨琦.老年消费市场研究[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

[3]赵昭,张晨.中国老年消费市场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

[4]张芳燕.浅谈老年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消费经济,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