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范文

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法 ERP

企业效益不佳,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成本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效的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之一。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优秀的成本核算流程为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优化成本管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成本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各种正确的决策。

一、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弊端

1.企业成本柱算方法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传统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一个为社会提品的营利性组织,其核心是产品。成本核算是以产品作为成本归集的对象。从生产投人原材料开始,把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计人产品成本,间接费用按照产品数量或耗用机器工时量为标准进行分配归集。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少的产品来说比较合理,但对于间接费用较高的产品,就不能合理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企业随之增多。对于高科技企业产品,前期投入较多,同时存在后续服务,若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可能会虚增产品毛利。对实行内部结算价格的企业也不一定适用,实行内部结算价格的生产部门往往会高估直接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仅包括生产部门本身的间接费用,而把上游部门的制造费用和利润作为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导致产品成本信息不准确。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2.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程度的影响

充分利用ERP(企业资源系统),例浪潮、用友、金蝶、OracleERP等软件实现财务信息电算化,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财务工作和财务数据质量,把会计人员从简单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更高层次的判断与分析工作。由于企业对电算化软件功能了解的深入程度不够、电算化软件的流程设置与产品生产过程结合度不够紧密、电算化软件二次开发成本过高等原因,造成成本核算工作电算化程度偏低,对于大型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成本数据,仅依靠会计人员借助Excel电子表格进行核算管理,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量成本信息的手工操作,经常会出现由于数据量过大,计算机内存不足或软件的其他原因,导致Excel电子表格自动退出,造成成本信息资料丢失的后果。企业信息收集与信息传递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部门间信息管理方式的差别,不能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及数据的有效使用,前一环节的工作成果不能直接利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3.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成本管理不是依靠某个部门、某个环节、某个岗位就可以实现的。非生产部门容易忽略自己对成本的影响,认为产品生产是生产制造部门的事。重视成本管理,但很难把成本管理落实到细节。成本管理涉及全体员工,任何部门或个人的不作为,都可能增加产品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支出,从而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二、优化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和重要性

1.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方法,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模式

因为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而且企业自身也各有特点,所以没有万能的成本管理模式。

依据权变理论来讲: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期及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的实质就是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形的原则和方法。依权变理论所言,企业要根据具体环境及其变化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就企业的生产方式来讲,企业是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方式还是以手工为主,不同的技术条件,企业的成本构成不同。企业是批量生产还是依据合同订单生产。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不同。直接计入费用高的,成本核算模式就比较简单,间接计人费用高的,则需要采用更合理的办法将分配计人产品成本。例如作业成本核算,是我们可以考虑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最早是由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JStaubus)教授在1971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提出的。随着高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和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分为作业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管理。前者解决“是多少”的问题,后者解决“应该是多少”和“为什么是多少”的问题。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供应商、销售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一切活动细化为一个个单独的作业单元。通过分析作业属性、作业与顾客可接受的产品价值的关系以及作业的产出效率,调整、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的资源消耗和不必要的作业,提高作业的产出效率。使企业作业链上的各项作业得到持续改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ABC能更准确的将各大服务部门的间接成本分配于其成本对象。强调了成本的计算不是简单地归集和分配,而是着力于准确地计量为客户提品与劳务的成本。选择作业动因,设计作业成本体系,针对共同成本建立基于因果关系的分配机制。

作业成本法打破了企业的部门界限,将整个企业作为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单位。作业的确认既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也可以仅仅在一个部门进行,具体视管理要求而定。要弄清楚部门的人员数量、主要经营活动以及每一活动涉及的人员数量,大致比重。例如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的产品,从整个企业来看,我们可以把一个订单确认为作业。确认好成本作业对象,就要分析作业动因,例如在采购部门,选订单作为成本动因,那么订单越多,相应的成本消耗就越大。选采购次数为成本动因,那么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就很重要。成本动因提示了成本对象与资源消耗的内在因果关系。动因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作业活动的性质,不同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动因可以是实物产量、机器小时、人工小时等。作业动因的选择是作业成本计算的中心环节,选择带有共性的作业动因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业成本可以更准确的计算不同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但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企业要根据自身外部环境、生产方式、产品特点、成本结

构、组织结构等综合因素制定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流程,准确的计算不同产品的或劳务的盈利水平,为管理当局做提高盈利的决策提供支持。

2.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1988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在吉林召开第一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提出开发通用会计软件的思路。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评审商品化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并制定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法规。1999年4月,深圳市财政局与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联合举办了“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为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利用ERP系统立足于整个企业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ERP软件ERP系统的作用,实现购、销、存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等分析手段,有效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提供对企业高层管理与决策有用的信息。推广会计电算化后,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细化了财务工作,满足了管理上对财务核算的要求。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只应用了ERP中财务会计模块中的总账、报表、库存管理等子模块,更多的模块没有应用,限制了ERP系统作用的发挥。具体分析自己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商品化软件不可能满足所有公司的要求。也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供应商对现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定身量制,制作做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把信息化工作深入下去,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工作质量。

3.领导推动,全员参加原则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发生成本,任何成本都是人的某种作业的结果。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的不断降低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才能改进工作,降低成本。成本涉及全体员工,必须由企业的最高层领导来推动。各级人员对于成本工作是否认真办理,往往视最高层当局是否全力支持而定。选择了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往往要改变现有流程,适应新的成本模式需要付出时间和辛苦,惯性会使员工选择变通执行,使改进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按照预计的进度推广下去,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或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导致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员工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使成本核算模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不能充分体现优化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普及财务知识,提高各级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使企业员工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2篇

1、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社区以及人口数量都持续增长。在社区管理工作中,社区消防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做好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居民的消防意识,而且还能够提升整个社区抵抗火灾的能力,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社会管理体系。但是,现阶段很多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投入,管理力度也不足。因此,很多社区都没有消防管理制度,而且在布局方面也不够合理,导致社区消防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2、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有利于为居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社区有义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而消防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社区的安定,而做好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就能够给居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条件。但是,居民普遍缺乏消防意识。从目前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往往不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而且缺乏消防意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所接触的电器、装饰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如果居民不具备消防常识,那么,很有可能会随意堆放可燃物品,在使用液化气以及电器的过程总,违章操作,封堵消防通道与疏散通道,甚至乱接、乱拉电线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易于引发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居民往往也不具备扑救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能力。

3、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有利于建设城市消防体系

现阶段,在我国各级消防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已经纳入了社区消防,做好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居民消防意识的提升,也有利于从整体上加强城市消防管理和城市消防体系的建设。但是,我国的消防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由于国内城市消防规划才刚刚起步,而且受到经费不足的因素的影响,导致规划缺乏严谨性,而消防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健全,特别是在维护与保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例如,一些社区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与防火分区的建设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隐患。与此同时,社区消防软件的建设也尚未健全。例如,一些社会的消防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得社区消防管理难以实现经常化与制度化,有效性不强。

二、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

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因此,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应该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模式,来实现有效管理。

1、加强消防知识与技能培训

首先,要培养居民的消防意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当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不仅促使居民形成较强的消防意识,也有效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工作。其次,要培养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消防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集中培训,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居民的消防能力。只有工作人员精通消防业务,对灭火器的配备、有效期等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从而保障社区的消防安全。与此同时,通过几种培训,也能够增强居民的消防技能,促使他们掌握初期火灾扑救能力,不仅能够自救逃生,而且可以将火灾损失降到最小。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方面,要将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下去,并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负责指导和动员居民,从而达到群防群治,增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社区消防管理网络,也就是建立一个三级消防管理网络。其中,第一级是街道办事处,第二级是社区居委会,第三级则是社区居民,并在这个三级网络中挑选人才,形成防火安全小组、安全巡查队和义务消防队,积极进行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如宣传教育、安全监察、值班巡逻以及扑救火灾等。

3、建立健全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体系

第一,要建立消防规章制度,健全运行体系。一般来说,社区的工作人员对于社区居民的情况比较了解,因而,应该针对社区居民展开调研,了解居民家庭的实际情况,构建消防意识图以及网络图等,逐渐完善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档案。第二,进一步建设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各社区应该将消防经费充分利用起来,并结合各方资源,来筹集足够的消防资金,从而逐步建设消防基础设施,特别是一些必要的消防器材与基础设施,必须要配备充足并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从而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开发

0.前言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招生、人事管理、图书馆信息、毕业管理等工作的信息资源,其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发,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更为科学地处置、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关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收集和管理档案,同时方便档案的二次利用,并解决档案容易损坏和丢失等问题,相比于以往手工的管理方式,前者形成了完整的档案信息网络和电子信息资源中心,无论是档案的查阅和浏览,还是档案的借阅和调用,都可以借助内部网络迅速完成,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

1.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发,其重要性可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1满足档案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规模的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所涉及的档案内容,存在重复、互补、缺失等实质性问题,而传统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且存储数量大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以手工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表现出管理效率低下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为进一步满足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需求,我们应该尝试性改变档案的存储模式,其中数字化技术提供化解档案空间存储压力的可能性,在各个行业当中,数字化技术完全避免了空间的限制,将原本有形的信息资源压缩能够无限扩大的空间中,满足档案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1.2具有超强的存储和压缩能力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借助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综合处理技术,在保证档案图片、声音、视频和文字不会失真的基础上,经过压缩处理,减少了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了档案在网络应用中的存储效率,同时解决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技术的限制性问题。随着近几年硬盘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容量和存储空间不断扩大,而且成本要求也不高,这无疑给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成熟的开发条件。

1.3具有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力

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分析,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围观的角度,判断档案管理内容的真实性,总结出档案内容中所折射出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以便采取更为针对性的管理手法,满足档案存储与利用之间的需求平衡,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期间,档案管理主体应该强化系统分析模式的开发,可供档案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能够为档案信息分析提供微观数据,然后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平台,及时公布档案目录的信息,引导档案管理者更快地找到所需档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水平。

2.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的技术建议

在分析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权属档案的内容,同时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确定公开化数字档案的管理特点,方可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的有效性。

2.1数字化权属档案的内容

首先是建立高效目录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目录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除了要通过分类编目、划分密级、归档权属档案,还必须根据需求生成档案目录表,以供快速查询。同时通过设置系统的权限,将电子目录作为检索查阅的唯一通道,以便结合系统的服务对象,自行判断是否允许服务对象的进入系统,并通过档案统计功能,生成不同类别的报表,便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快速作出决策判断。其次是确定建档范围的文件材料,譬如学校在考生工作中,需要分别收集考生报名登记表、身体健康状况体检材料、考生登记表、考试答卷、考试成绩和相关证明资料等;再次是开通档案管理的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以便及时将各种信息录入并公布,打破以往信息公布利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档案的共享程度。

2.2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首先是数据库的开发,数据库是任何数字化管理系统最为复杂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档案的数据存储系统,要求选择SAN 存贮系统,这种系统基于Fiber,并具有全冗余/容错结构,以2Gbps/300MB/s的FC接口为通道,可为系统提供可靠的高性能。为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级别,除了将档案信息存储在SAN系统中,还要定时进行全备份/增量备份光盘备份,而存储和备份都可以自动化操作。如果档案信息发生变化,档案的增量变化可以通过动态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出现动态变化之后,直接在线跟踪权属的变化和更新。其次是档案信息的录入,在纸质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将档案的资料录入系统内,档案资料录入工作人员应该检查每一卷的权属档案内容是否真实完整,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再次是档案资料扫描过程中,扫描工作人员要按照档案中的资料排放顺序,逐页扫描,并边扫描边检查扫描的效果,如果在扫描过程中发现档案资料的缺失,要及时汇报负责人,确保整个扫描工作的无误。最后是录入和扫描档案的复查,档案资料录入和扫描后,直接进入资料的检查程序,检查工作人员分组进行,第一组负责录入资料的检查,第二组负责扫描资料的检查,第三组负责录入资料和扫描资料的复查,经复查无误后,进行资料汇总。在检查和汇总的过程中,要注意档案每一项信息的完整性,譬如发现扫描图片失真或者歪斜,则要用PS软件调整或者重新扫描。除此之外,档案资料的备份,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点,相比于传统的权属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存在安全性的隐患,为了避免资料的丢失,一方面要分开保管好纸质档案,另一方面要根据档案备份制度,将已经录入、扫描和检查完毕的档案信息,用光盘、磁盘、备用主机、移动硬盘等进行多渠道备份。

2.3公开化数字档案的管理要点

录入、扫描进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档案,具有不同的权限级别,其中部分档案信息可以公开化,这些档案信息必须进行引导性管理。一方面是确定查询的内容,可根据相关档案信息查询登记管理的规定,对档案内容记载的信息,供以单位和个人公开查询,但查询的范围要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查询的原则是委托许可,否则查阅他人信息的范围将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房产信息,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疏漏而造成信息外泄,相关部门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3.结束语

关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收集和管理档案,同时方便档案的二次利用,并解决档案容易损坏和丢失等问题,相比于以往手工的管理方式,前者形成了完整的档案信息网络和电子信息资源中心,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的重要性及方法,但鉴于不同领域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具体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客观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以保证相关管理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亚.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点认识[J].机电兵船档案,2014,(1):81-82.

[2]吕春艳.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势及问题分析[J].管理观察,2014,(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