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第1篇

一、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学校及家长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调查也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一面,大多数的小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作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提不起对于写作的兴趣,有的小学生甚至惧怕作文课,认为作文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同时,教师对于小学作文课的态度也较为夏季,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作文课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方法也不是很规范科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够的写作水平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综合上述的调查情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仍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你作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与读者沟通,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和学生未意识到的此项目的。小学作文和其他文章一样,学生希望通过作文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强调写作的方法,忽视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影响作用,这是我国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之一。第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明显,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展现的不再是简单的童趣,他们的写作思维已逐渐成人化,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语言的组织能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因此,成人化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他们实际写作能力的发挥。鉴于此类问题,社会各界应该予以重视,努力营造一个应该属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三,学生能够上课缺乏主动熊,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师生在作文课堂上的互动少,学生由于畏难情绪的影响,写作课堂上经常出现焦虑的症状,严重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上课时,过于注重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小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以上几点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国的教育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应对,努力提高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三、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措施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后进生;优等生;意义;转化;措施

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效。然而,后进生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还是普遍存在。后进生群体的学习进度会对全班的学习情况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后进生,帮助找到学习语文的技巧与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一、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措施将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不仅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成效,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化教育获得更大的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成效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其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应该是部分学生。因此,初中学校的领导应该将语文学习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阶段的重点问题。对此,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本着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措施帮助后进生慢慢转化成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效。

(二)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化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目标主要以部分优等生为教学对象,后进生一般是被直接忽视的主体。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样也存在这种现象,教师比较喜欢学习优秀的学生,对优等生的关心与照顾也比较多,大多数教师都选择放弃后进生,有些教师甚至会把后进生当成全班拖油瓶。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主要是向优等生提问,因此,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只是优等生的观点,不利于全面掌握班级的学习进度。在如此形势下,教师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后进生进行转化,促使后进生向优秀生方向转变,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成绩,是素质教育将全体学生当成教育对象的重要体现。

二、初中语文后进生的主要特点

初中语文中的额后进生,不仅仅会表现出自卑的心理,而且会产生自我封闭的行为。在生活上,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积极性,最终致使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初中教学取得全面的效果。

(一)自卑心理过重

新时期,尽管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中考高形式毫无变化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仍停留于传统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考核学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师和学生心中,都形成了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观念。对此,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面对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的情形,难免会产生不如他人的自卑心理。在这些后进生心里,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优等生以及教师面前,都不敢抬起头来走路。

(二)心理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

大多数后进生都有自卑心理,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成绩不如他人之外,还有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性格上非常内向,不愿意打开心扉与他人交往。在他们心中,总觉得老师和那些优秀的学生会看不起他们。长此以往,这些后进生的性格就会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敢或不愿意开口说话。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后进生的内向心理以及不愿意与教师或同学交流的状况,会致使他们逐渐走入边缘化地带,更容易被老师和同学所忽视。

(三)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强

后进生之所以会成为后进生,主要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后进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学习积极性不强。他们在学习上表现的极其被动,有些学生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一)初中语文教学体制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落后的教学体制下,不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例如,在落后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初中语文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整个班集体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教育模式,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出高分。因此,在以分数评价学生的体制下,考试分数高的就被称为了优等生,而考试分数低的则被称为了差等生或后进生。

(二)语文基础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很多所谓的后进生,大多都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太差,跟不上教学进度。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注重字词的积累,导致字词基础薄弱;也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致使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低下;还有的学生没有写作天赋,写不好作文等等。具有以上情况的学生,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最终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缺乏学习技巧,使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产生后进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有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最后沦落成为了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后进生。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有认真听老师讲课,但他们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无法快速地吸收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久而久之,便堆积了很多不懂的问题,再后来就跟不上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

四、转化初中语文后进生的几点措施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全面提升班级的语文成绩,就应该加强对后进生的关心程度,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后进生逐渐转化成优等生。

(一)强化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针对后进生有自卑心理的状况,教师应该对其加以心理辅导。例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后进生,多问问后进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思想。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在业余时间,也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心,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树立对人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后进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创作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精力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促进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制定分层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产生了后进生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以同一教学目标来要求学生,而大多数教师又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教学进度的,这极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推动后进生向优等生转化,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结语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得关注后进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进步的情况下,才能够促进初中语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明跃,刘仁刚,盛璐,李映萍,王鉴.深圳市学业不良学生行为问题、家庭因素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6)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本情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教学的相关工作,采取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无论是促进教学发展还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创设一定的环境,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先在课前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很难让人看懂。父亲,是那个天天为生计奔波,为我们操劳的人。大家想到父亲时,会想到父亲的什么,而让我们难以忘怀?”,学生听了之后都会很积极的发言。然后老师再以“在朱自清的心里,父亲的背影让他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要来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看父亲的背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自然地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讲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备课时所做的工作―有关朱自清的生平介绍和《背影》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有大致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中作者寄予的深厚情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父亲的背影有关的图片,并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中描写父亲迈着蹒跚的步伐,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句子,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父亲蹒跚的身影,冰冷的铁道和新鲜甘甜的橘子,体会作者隐藏在朴实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字创设的情境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引发共鸣,从而更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由于说明文的文字较为枯燥无味且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将抽象的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又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学习诗歌散文时,如《归园田居》,老师可以借助配乐朗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断句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美丽意境,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子啊课堂上也要注重传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故乡》这篇课文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采取措施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和创新,从而找到有效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3.(8).69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实施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落实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重大挑战性的课题。作为从事过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老教师,和担任过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本人结合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教学过程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同样如此。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包含诸多问题---,必须分别从教师、学生角度去挖掘。

首先,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管理严格,大都属于灌输式教学,无形中给大多数老师提供了依赖机械而简单教学的可乘之机。其主要形式表现为:

(1)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大多数教师认为,凡是课本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需要学生掌握,重点记忆,这是错误的。教师教学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虽然课本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不是死书,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2)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自主学习趋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放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2)学生的养成教育被忽视。在小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没有正确的引导。如写字教学中,往往忽视坐姿和写字姿势的要求,把精力注重在讲解分析字形结构上;只管写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

(3)学生机械地背课文。要给学生读好背好课文,就要教给学生学会抓住一定线索来进行。这样让学生才能够读好背好。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已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应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形势的语文教育状况,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朗读为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第一,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和词汇,有许多是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从身边的事物中来佐证书本中的事物,这不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还是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大有裨益。第二,倡导“师生互动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拘泥干教材,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活跃的思维。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心里。掌握她们在想什么,喜欢学什么,然后有选择的进行教学的内容。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际上小学语文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能触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难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端引趣。教师可以在上课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身边的所见所闻开场,也可以一组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或者一组图片等等,都可以将孩子们的眼神迅速凝聚,把他们带入教学内容中。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化 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角度来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主要是在语文教学环节中,通过不同方面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语文扩展教学,从小学语文知识层面而言,初中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写背诵,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强化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各项素质。多元化可以说就是思维的多元化。具体而言,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进而让学生们掌握多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现状,在把握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有效提高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对语文教学方式设计层面,还具体包含对语文学科的基木性质、思维形式以及教学方式的清晰定位,按照不同角度对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合理科学安排为基础,创新语文教学系统,进而从根木上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与理解。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大行其道,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造成很大的阻力,所以从这一层面来分析,通过对学生开展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缓解当前语文教学压力,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从促进教师发展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利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教学,能够促使语文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性系统的学习,有助于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讨,让更多教师能够通过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来开展工作,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多元化。由此可见,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特色,其方法可行性很高,值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特点的学科,需要在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教学渗透,由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概率不高,所以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发展中要注意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在读写模式的基础上,促进语文知识面的更加广阔,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都有所帮助。另外,按照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对学生人格索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学索养以及情感因索的培育,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要合理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路的开阔,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措施

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进行多元化教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一)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

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对语文知识进一步深化的阶段,应保持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丰富,所以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应用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且不容易纠正。实施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现状精心安排,结合当前初中语文相关课程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合理设计教学方式,进而有效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教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保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充分肯定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对于新问题新知识的进提问,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感知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学习热情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们应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有效保护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巩固提高。结合以往语文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观点,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能将教师自己作为教学主体而是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才能更好保持学生们积极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语文写作等课程中,要注意脱离课堂束缚,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采风,帮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讨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将其放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不同小组,让大家进行分组讨论,进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语文问题的独立思考,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出发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语文能够从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讨论教学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从课程设置来分析,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语言表达能力层面上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讨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多设定一些多元化的讨论题目,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才能更好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让学生保有积极的学习情绪。同时在分组组织辩论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有效避免学生能力不一情况的发生,有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反馈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由于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在对学生们进行指导点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观点拨,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景点拨和联想点拨,可以有效提高指导效果。

通过言语鼓励或者行为激励,让学生联想到教师指导点拨的深意,从而激励学生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内容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就是分析和理解语文课文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多元化教学的要求,可以在教学方式层面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想象力等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比如在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先进行文章分析让学生们从内容上理解,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内容,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同一个观点进行全方面的内容理解,甚至还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分析。比如在语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思维多元化方式,从不同角度合理引导学生科学看待问题,甚至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题目都会存有不同的观点,这些都需采取分析、指导、讲解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写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得到广泛重视,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仍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发挥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多元化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黄盈.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2015(26):146-147.

[2]徐独佳.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4(10):7.

[3]钱英.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5(04):43.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实施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落实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重大的挑战。作为从事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本人结合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教学过程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包含诸多问题,必须分别从教师、学生角度去挖掘。首先,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管理严格,大都属于灌输式教学,无形中给大多数老师提供了依赖机械而简单教学的可乘之机。其主要形式表现为:

(1)大多数教师认为,凡是课本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需要学生掌握,重点记忆,这是错误的。虽然课本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不是死书,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自主学习趋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放弃了教师的指导。

(2)学生的养成教育被忽视。在小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没有正确的引导。如写字教学中,往往忽视坐姿和写字姿势的要求,把精力注重在讲解分析字形结构上;只管写字对不对,不管写得好不好。

(3)学生机械地背课文。要给学生读好背好课文,就要教给学生学会抓住一定线索来进行。这样让学生才能够读好背好。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形势的语文教育状况,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朗读为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第一,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和词汇,有许多是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从身边的事物中来佐证书本中的事物,这不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还是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大有裨益。第二,倡导“师生互动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越来越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越来越刻板,越来越被动。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普遍缺乏质疑精神。由于小学时学习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益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的意识被唤醒,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7篇

关键词:提高 语文 阅读能力 探究

阅读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认识外部世界并获取大量信息、拓宽人们视野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发展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人的欣赏、评价和理解能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在校学生,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使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阅读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影响很大,其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在语文练习题和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并能熟练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通过不断地扩大阅读范围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不愿意阅读,觉得阅读枯燥无味、没什么意思,在阅读时不能把握阅读主题,不能从阅读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既然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就必须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集中精力地投入到阅读中。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阅读,进而拓展视野、积累知识,从中受益。

首先,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展开对人物、情景、故事以及景色的想象,要结合课文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课文情节中,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课文的体裁种类很多,主要有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还有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等。体裁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交流和讨论读书感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完成后,要把内心的读书感受表达出来,并希望这种感受或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这种感受一旦获得赞许,学生就会有成就感,会增加自信心,更增强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如组织读书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面对种类繁多的课外读物和书籍,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正确选择。众所周知,阅读方法主要有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浏览是最简单的一种阅读方法,就是把阅读内容迅速地看一遍,能大体掌握读物内容即可;泛读是泛泛地读,比浏览要细,读者通过泛读可以对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地读,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细致的研读。至于什么文章应该用哪种阅读方法,教师要进行指导:对阅读价值不高的读物,大概看看就可以了,目的是了解其大意,了解重点的句子或标题即可,如对报刊杂志泛读即可;而对课本中的重点课文或优秀的作品则要精读,仔细品味,通过对字句的斟酌吸取其精华。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也是一个动脑思考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文章的斟酌才能掌握其中心思想。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要勤动脑,更要勤动笔,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优美句子或精彩篇章要随笔记下来,以便以后参阅;对不易理解的难点要圈点勾画,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查看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及时解决。此外,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正所谓“博学多才”,只有学得多了才能有才华。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没有长期的坚持就不可能有阅读量的积累,就不会拓宽视野,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后进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无论是任何阶段,在任何学科教学中,后进生现象都是存在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基于各方面原因,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恶一切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逆反心理。新形势下,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现我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后进生现象谈谈看法与见解。

一、初中语文后进生现象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现象出现背后有诸多原因,这里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体制落后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沿袭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主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然而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是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就初中语文应试教育教学体制讲,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指导,片面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以追求语文成绩的高分,并最终以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高低,由此产生了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的分层。

(二)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从对后进生追踪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学科的后进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同样是语文学科的后进生。这表明后进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语文基础不牢,语文能力和水平较差,致使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中跟不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进度。学生一旦感觉自己学不会或者跟不上整体教学进度,便容易滋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三)缺乏有效的学习技巧,未能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后进生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有效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与方法,未能成功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不少后进生其实仍然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抱有希望,然而他们在追赶的途中,缺乏适合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上要么照搬他人,要么毫无章法,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久的耐心和用心,最终沦为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意义

后进生的出现是正常的教学现象,但正常并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它需要教师发挥智慧和能力,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转化。总的来说,转化后进生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后进生现象不利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并非部分优秀生。在教师实际教学中,应当平等、客观地看待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提高后进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另一方面,能否转化后进生还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能否确切落实。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看,存在部分教师只关心优秀生,而忽视后进生的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漠视与曲解。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转化后进生,最终实现后进生向优秀生的转化,只有一视同仁、行之有效的教育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与归宿。

三、初中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激发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要想提高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疑问进行课堂导入,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创新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等,激发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引导后进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强化心理引导,帮助后进生重拾学习语文的信心

后进生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产生,而是由于较长时间的积累所致。由于长时间学习语文受挫及心理落差,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语文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便再也提不起主动学习的动力。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境况,未能有效疏导后进生的心理,最终造成他们的学习滞后于他人。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引导,一方面帮助他们消除自卑、负面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的确有弱于他人。因此,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既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又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方法,逐层递进,开展教学。比如为后进生提供难度指数较低的问题和练习,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渐加强难度训练,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

四、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后进生转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努力才可能实现。教师在看待后进生问题时要秉持平等、客观的态度,同时想方设法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强化。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大学生教学;实践思路构建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将创新教育理论纳入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将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基础。 因此,文章以创新教育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为研究课题,去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创新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实现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的灵魂在于创新,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终极目标,这是符合时代不断发展的特点的,也是教育事业取得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将创新教育纳入到大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也是有着客观必然性的。其一,大学语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环节,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急需要一种更加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实现调整和改善,以保证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二,创新教育视角下,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成为其创新思维的平台,处于这样的情境下,为激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将创新教育观念引入到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其将更好的实现对于社会的服务,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

实现创新教育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多视角去审视和开展。虽然很多教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是目前创新教育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全,如教师主体创新精神缺乏,教学创新教育方法不明确,难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效果。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出发,做好教材的选取工作

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语文教学,大学语文关注的是将知识进行整合和组织,从而展现出更多新的事物。但是实际上目前高等职业学校选择的语文教材往往将作品放在基础性位置上,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与传统人文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材的攒泽工作,将人文气息比较浓厚的内容纳入到教材中去,为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思维扩展和文化素养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实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将注意力放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上,往往过多的关注于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核心地位,主动的从讲台上走下来,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切实做到从教学者到聆听者,引导者身份的转变。在完全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枷锁才会被打开,从而给予学生更加大的空间去实现创新。

2.3积极调整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善,应该是在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之后,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其一,健全精讲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充足的阅读量对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不断培养其创新思维意识;其三,借助多媒体资料的帮助,实现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其四,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改变单一评价模式,形成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传统语文教学在考核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可以以试卷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客观题出现的,其评价模式往往显得比较死板。倡导开放式、合作式训练。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感与智慧,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所以,大学语文的作业必须大力倡导开放式、合作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敢于自己给自己出一些训练题目,让他们真正拥有充足的发挥自我展现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以及创新潜力。让具有几千历史的中华文化能够在语文可同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传承,甚至是不断创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事业要想得以更加全面,更娇高效的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以创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应该将创新教育纳入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体系中去,从而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我相信,随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认识,高职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其对于社会的服务能力也会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2]王章豹,石芳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意义与原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情境;教学评价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语文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师资、思想观念等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能力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智力活动的基础上,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设想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品德等方面,还应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不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第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任课教师要合理组织、安排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和进行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可以根据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利用多媒体设置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丰富课堂练习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要设置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养成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创新。此外,还要设计让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参与课堂表演、演讲、辩论等,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推动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要采取措施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练习形式,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通过问答形式、小组接力赛、即兴演讲、辩论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正意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让评价既成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如采用及时评价的方法,当场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改变单一的将卷面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同时,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5.加强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要重视对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注重引进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注重教学观念的创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各项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5).

[2]杜淑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 2012,(11).

第1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性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二、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篇,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项内容还是比较好实施的,实施最困难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重评价,比如表现性评价、小文章评价、档案夹评价、活动参与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小评语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12篇

小学语文倾听能力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被贯彻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模式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效果是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获得的,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精彩展示,都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其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原因,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理解困难等学习问题,以至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展示不能被很好地掌握。而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教师指导的很大原因,是他们不能很好地倾听教师和学生的表达,也就是说,很多小学生的倾听能力还很薄弱,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因此,要想在确立了学生为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措施

1.引导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能力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而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又依赖者他们倾听能力的完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和指导进行正确完整的学习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扫除语言理解方面的障碍。

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还无法正确认识到倾听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帮助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情境的模拟,分别提问认真听讲的学生和注意力分散不及时倾听的学生,通过对比这两种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和获取课堂知识方面的差别,来向学生具体地展示出倾听能力对学习的重要影响,以此来树立学生对倾听能力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对倾听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2.重点培养学生对倾听的专注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对倾听的专注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在学习中并不能做到完全的集中精力,尤其是遇到在听别人说看别人做的时候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学习中缺乏集中的注意力,不仅会降低学生倾听和思考的连续性,还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倾听不只是针对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时,还有学生的发言和展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使自己的讲解过程生动而形象,要及时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强烈学习愿望的支配下,才能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都用在倾听上。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技术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将教学的内容直接具体的展示给学生,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在确保语言精确性地同时又充满了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之中提高学生对倾听的专注度。

对于学生发言和展示的环节,教师就需要及时的提醒学生要认真的倾听,并得以个别学生的倾听进行具体的指导,增强学生对倾听的专注度,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3.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正确指导,可以通过纯粹的方法指导和具体的针对性指导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纯粹的方法指导指的是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案例的分析以及学生经验的交流来帮助学生培养倾听能力,而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则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倾听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引导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倾听中去,而在学生的发言展示环节,教师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如何快速的记住发言的关键点,或是如何才能回归课本内容等,帮助学生掌握提升倾听能力的方法,获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倾听重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倾听的关注度以及加强对学生倾听的指导,以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职业需求 中职 语文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社会各界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语文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有机组成元素,对提升中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中职语文教学,及时革新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职业需求为基础,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我国职业岗位不断变化,产业结构也逐渐调整,这使得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部分中职院校并未及时革新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导致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虽然涉及交通、科技、医学等众多方面,但教材内容依旧处于初级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这无疑对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率极为不利。其次,教学模式单一。调查显示,当前许多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多运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则负责识记和模仿练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知识性、逻辑性训练,很难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对语文语法概念、课文结构和文体表达形式很难形成系统认知,对专业实践缺乏有效指导。再次,教师综合素质较低。中职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未能形成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缺乏必要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工具,未能根据时展形势,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效果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可见,若要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根据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职业技术的核心能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培养高超的职业核心能力,就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大多重视文章的可读性,内容较为贴近生活,但对职业能力J知的课程设置较为少见。这显然不符合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所以,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比如,若教学对象为音乐专业类学生,就应当选取《无题》、《春江花月夜》、《虞美人》、《琵琶行》等,与此同时,还可以补充相关的音乐评论知识。如果是戏曲专业类学生,则可以选取《雷雨》、《牡丹亭》、《窦娥冤》、《茶馆》等篇章学习。

2、革新教学评价方式

首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相比较而言,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较差,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标准,例如综合能力、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等。同时,对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应当适当降低标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语文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以便营造更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加强自我教育。再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应用文写作考核、卷面理论考试考核、口语表达考核、诗歌朗诵考核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3、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第14篇

关键词:母语危机;高校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语文水平逐年下降,高校语文教学陷入危机。基于母语危机的形势下更多学者提高了对母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高等教学阶段充分落实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改善母语危机现状的一个重要措施。

基于母语危机的高校语文教学现状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教育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为了实现人才的更优化,学校提高了对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视程度,但是却忽视了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1)高校语文教材质量有待改善。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教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的教学背景下高校语文仍沿用以往的教材,而且高校语文教学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部分高校语文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很多转接学者都在为改善高校语文教材而努力,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2)对语文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由于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多学生更重视对实用主义学科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语文的学习无关紧要,这也是导致母语危机的一种原因。其次在高校学分制背景下,语文所占比重较小,所以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久而久之高校语文教学无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师资水平存在差异。教师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语文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影响了高校语文教师在专业学习、教学技能提升方面的努力,影响了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面对母语危机下的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作为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高校语文教师以及相关学者等都应该提高重视,通过各种制度以及素养的提高改善当前母语面临的危机现状,同时也提高高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完善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基本途径,因此语文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对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和完善首先应该明确高校语文教材的功能性,比如:高校语文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础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功能是弘扬人文精神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1]。其次对语文教材的改善应该具有层次性,比如:分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语文教学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多种题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对高校语文教材按照专题划分,比如:某高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上篇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爱国文选、科普知识、人生交往等;下篇主要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交际口语、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中篇主要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包括:行政事务文选、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等[2]。

教材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母语危机下对高校现有的教材进行完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体现教材的工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缓解“母语危机”的一项措施。

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总额和素养对高校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改善母语危机现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以及语文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向学生展现全新的学术平台、全新的知识、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信息以及全新的教师形象,尽量消除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厌烦情绪[3]。其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应该提高自身的钻研能力,更多的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高校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不仅如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真正在教学中落实严谨教学的工作态度,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创设条件。

对高校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达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面临母语危机要提高语文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4]。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先不把一些语文教学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情理解,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做一个课件,描绘当时的情境。这样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消除母语危机现状。

结束语:

母语危机是我国文化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从完善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和改善、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对高校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善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母语危机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Z1):32-33

[2]王桂波.论母语危机背景下大学语文及其所肩负的文化期待[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01):45-47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新课改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课题。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教学作为一种迎合了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而备受广大教师青睐。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良好效果主要依靠于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在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大多数语文成绩不好的小学生往往性格开朗好动。也就是说,其语文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科本身的枯燥和单调,而游戏化教学则正好能够结合这种学和玩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好玩的活动,一方面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

(二)有利于增加师生交流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远远不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大家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也应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游戏化教学的充分利用也就得到充分发挥[1]。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更加具备亲近感,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l展

既然是游戏化教学,必然要确定的游戏制度和规则,这就使得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能够在认识规则和探索完成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这当然也就是游戏化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因如此,完全可以认为一个由游戏化的语文课堂必然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往往也就是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采用课前小游戏引出学习内容

采用课前小游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于这样一个目的,教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如采用儿歌形式讲解人大脑和双手作用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在开课之前引导学生一起玩手指游戏,交替变换伸出的手指数和形状。这个游戏需要学生较好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而在执行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双手和大脑各自的作用以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二)开展竞赛游戏

竞赛游戏不仅能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力[2]。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为枯燥的识字,教师就有必要采取措施使这个过程更加有趣和轻松。例如可以画很多星星,在每颗星星上都写上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字,然后学生在摘下某颗星星以后就独处其音并组字,完全正确以后就可以获得该星星,最后通过学生获得的星星数来判断输赢,这实际上就是非常有趣和理想的游戏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

(三)结合其他教学学科

语文学科相对而言是相当特殊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但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低。基于此现状,教师就可以考虑将语文学习过程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如在对动物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较多类型的动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看到的,以此就很难形成正确和清晰的外部认识,在这种现状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动物,然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画来判断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注意事项

(一)游戏为教学服务的基本主旨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游戏形式都需要把握的一点,游戏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语文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游戏课堂中学生玩了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那实际上也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把握好游戏和学习内容的结合状况,尽可能采取措施来保证游戏过程不偏离学习内容,此外,还需要把握的就是游戏时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是好玩的,如果玩的时间太长会使得学生难以将心思转回到学习之上。这实际上也就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二)注重游戏公平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将学生转变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能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但在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需要把握好的一点,游戏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因自身特点和能力的不同往往在游戏当中会有不同表现,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表现更出色,这是正常的[3]。但是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在其中进行斡旋和调节,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尽可能保证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公正判断。

(三)游戏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语文课堂必然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最为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并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也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游戏的方式和规则也都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是具有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游戏的设计不能够过于复杂,否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就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够起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米金忠.浅谈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语文建设,2014(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