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发展地方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地方经济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发展地方经济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发展地方经济

第1篇

【关键词】云南省 桥头堡 国际大通道 经济发展

一、引言

素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和四川省隔江相望,与广西、贵州、相连。此外还与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毗邻泰国、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我国西部其他省市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枢纽。云南作为西部大省之一,面临着经济欠发达的困境,为了促进云南省的快速发展,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及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这就为云南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云南省如何利用机遇进行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及安排。因此,文章就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桎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破解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云南省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4543万人增至2014年的4713.90万人,增长了170.9万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5692.12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12814.59亿元,增长了125.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08年的12570元/人提高到2014年的27264元/人,增长了117.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地方经济在总量和人均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的相关信息了解到:近些年云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第一二产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云南省的投资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也得到了优化。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为例,《云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11073.86亿元。云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可以从全省对外贸易方面来解释,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96.2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7.1%。2008年全省的进出口总额为95.99亿美元,六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08.59%。云南省投资贸易的主要对象包括了东南亚、南亚的国家,从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投资、贸易额来看,虽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目前,云南省只有唯一的一个特大城市:昆明。自然在经济总量、投资、外贸等方面,昆明都是云南最具优势的城市,这样就造成了昆明市“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全省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总的来说,近几年来云南省总体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也发现,云南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省内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对外开发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等。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情况,抓住机遇,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解决发展困境,使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接下来文章就对云南发展经济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在国际大通道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实施的机遇下,云南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解决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突破发展桎梏,从而促进云南省地方经济协调健康的发展。

三、云南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就自然因素而言。云南省主要具备了三个优势:首先是地理区位优势,云南省内连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外接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成为了连接我国西南各个省市和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重要中心地区。第二是资源优势,由于云南的地质构造复杂,其金属矿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云南省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美称。云南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除了有“锡都”美誉的个旧和东川的“云铜”外,云南省还有丰富的锌、锗、银、钾、钴、镍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云南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促进了云南经济的起飞。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刺激点,因此,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切入点,旅游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云南经济发展可以借鉴的一点。至于发展旅游业,云南省也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除了自然环境的优势外,云南省有着其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其多民族特点,把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人文历史相结合,发展观光与休闲相衔接的新型旅游。

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云南省拥有发展的社会机遇优势。2009年,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提出,为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了结合云南实际发展情况,落实桥头堡发展战略,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滇中经济圈的建设,建设沿边经济带,构建内外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内对外合作水平,深化“走出去”的战略,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经济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也为云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能性。国际大通道是云南连接国内外的枢纽,包括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它是一种集多种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传导体系。东南亚、南亚人口数量众多,各种原因综合影响,使得它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介入较少、跨国公司较少的地区,这些特点都显示着这些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使云南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联系加深,往来更加频繁。在此过程中会促进云南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桥头堡战略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为云南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本省的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云南省当前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有地理、资源、旅游等自然优势及国家政策支持,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不协调、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云南省发展地方经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抓住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机遇,完善云南省与国内外地区和国家的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的建设。在国内交通连接的基础上,要积极构建连接印度洋、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交通枢纽体系。泛亚铁路、公路、输油管道、通商口岸、机场等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够保障云南省与国内的其他省市地区及南亚、东南亚的国家能够保持交通、信息等的有效联系和对接。从而为云南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结合地方优点,发展特色经济

云南省各个地州资源禀赋差异,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各州市可以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以西双版纳为例,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城市,西双版纳可以依托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借助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发展主要针对老挝、缅甸和泰国等国家的国际旅游。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及滇西北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分别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产业、普洱茶和红茶等生物产业、水电密集型产业及旅游产品加工产业等。

(三)积极推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外贸易

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推进,为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外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云南省应该依托国际大通道及桥头堡战略,调整对外贸易的结构,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上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技术创新带动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创新外资引进的方式及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引进外资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利用水平,用外资弥补国内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缺口,促使云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利用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战略来促进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外,还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和努力。

五、结语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今世界,对外经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了。云南省利用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大通道建设和桥头堡战略的契机下,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联系和合作,结合云南省发展的现实,建立可持续性的合作机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

[2]卢永忠,蒋小华.依托国际大通道发挥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作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9).

[3]蒋兴明.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经济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

[4]白恩培.加快建设桥头堡推动云南新跨越[J].求是,2010(22).

第2篇

“关键词”一融汇贯通——创优促进××崛起的发展环境

发达地区解放思想、优化环境的精髓,主要体现在融汇贯通、大胆突破的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首先要学会融汇贯通,在勇于突破中创优发展环境。

1、在勇于亮丑中正视差距。同为县级市的江苏昆山、山东寿光等发达地区,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首先得益于他们勇于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在60年代“全国学大寨”时期,就冒险建起了小五金厂,从此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之路,不仅比我们醒得早,而且动作快。对比发达地区,××最大的落后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落后,突出表现在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的意识、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和气魄。思想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发展环境不优,经济活力不足,支柱产业不强。特别是环境不优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远没有达到发达地区“让人方便,使人赚钱”的效果。

2、在勇于突破中大胆探索。发达地区在优化环境方面,勇于突破传统的制约,善于抓住和创造发展机遇。昆山早在1984年就“偷偷摸摸”办起了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以一种“违规”创业的方式,开创了昆山的崛起之路。就××而言,有些部门办证收费不尽人意,并非是他们违规办证、违规执法,而是办事教条,死抱文件规定不放,没有像发达地区一样融会贯通。尽管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施,但少数部门死扣条条框框,说“不行”的多,说“怎么行”的少,缺乏“服务客商就是服务××发展”的服务理念。学习发达地区,首先要善于融汇贯通,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当文件与发展相矛盾时,以发展为重;当理论与实践相矛盾时,以实践为重;凡是外地先进的做法和经验,都可以借鉴运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可以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在勇于创新中创优环境。参照发达地区的一些做法,从××的实际出发,要以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环境的大优化,必须在三个方面先行突破。一是要增加工作透明度。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事项都必须实行政务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以及汇编成册的资料,必须公开和摆放在本单位最醒目处。二是要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都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可能办的事提前办,难办的事超前办,杜绝“大局利益部门化,部门执法产业化,管理职能利益化”的现象。三是要推行联合执法。重点是推行“一费制”缴费办法。把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核汇编成册,分门别类印制发放“企业缴费明白卡”,由企业统一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缴费,并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制度。

“关键词”二倾斜发展——做大支撑××崛起的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发展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以发达地区为师追赶发达地区,必须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为先导,突出抓好支柱产业培育发展。

1、倾斜发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寿光的蔬菜、诸暨的袜业、义乌的小商品等,无不凸现鲜明的产业特色,支撑他们的快速崛起。昆山市财政收入从1亿元到10亿元用了10年时间,而从10亿元到100亿元只用了6年时间,其快速发展的动力支撑,就是集聚在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市产业发展处在均值模式阶段,培育发展了能源、机电、食品、建材、塑业等产业,要追赶先进地区,加速××崛起,必须由均值模式向增长极模式转变,在产业培育上实行倾斜发展,走产业兴市的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培育发展支柱产业,以支柱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支撑带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科学定位支柱产业。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不在多,而在优。在支柱产业的培育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资源要素有选择性地配置到资源效率高、产业关联度强、 发展条件好的支柱产业,实行非均衡地倾斜发展。借鉴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从××的实际出发,要在稳定发展建材、冶金、机电、塑业和现化物流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以能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以粮食加工为基础的生物食品产业、以电子信息为基础的高新科技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围绕这一主导产业的倾斜发展思路,用非均衡发展的理念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5-10个彰显××特色的国内知名品牌,以产业品牌树立××的城市品牌;用特色支柱产业拉动三次产业健康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全力做大支柱产业。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能单打独斗,既要激发内力,更要借助外力。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在对接与互补中加快发展,内外并举做大支柱产业。××作为泛珠三角地区的一员,要加强区域分工协作,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把珠三角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做大支柱产业的主要手段,按照园区发展规划“择商选资”,突出定向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着力解决招商引资整体效果不高的问题。招商部门要在信息收集、项目库建设和产业政策研究、发达地区产业布局及产业升级转移特点分析以及××产业投资与发展导向等方面进行专业“突破”,与乡镇招商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在用地、信贷、办征等方面进一步放开放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来推动全民创业。

“关键词”三赢在执行——落实加速××崛起的战略举措

以发达地区为师,不仅要学到实处,关键要落到实处。从××的实际出发,要着重提升三方面的执行力,以壮士断腕的坚定意志来强化和落实促进××崛起的战略措施。

1、突出环境整治。发达地区的发展之初,在优化环境方面,不仅注重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硬行规定,并以强有力的举措落实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举措,但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执行力的问题,缺乏抓落实的机制和手段。现在,全市上下对优化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成共识,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要从共识到共为,关键要有行之有效的举措去狠抓落实。当前,要参照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从理念、机制创新入手,从××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一些政策措施,尽快拿出一套优化环境的若干规定和考评办法,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以环境整治促进环境优化。

第3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地方经济;服务;实践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基础

教育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教育定位也不一样。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找准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为服务至上和质量至上。服务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职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贴近发展大局,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质量至上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质量立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二、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几点具体想法

1.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职校学生的成长,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很难办出先进的职业教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战役。

2.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能否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不是“口号”工程,而是要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坚实地贯彻下去,是学校的领导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调研、制定科学的校企对接渠道,是相关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地进入企业进行所涉及专业领域的锻炼。具体来说,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有些人认为,所谓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无非是指各类专业设备,例如机械专业领域的数控机床、农业专业领域的塑料大棚等。很多学校在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并不逊于一个中小型企业,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学校就不需要和地方企业进行对接或者不要与那些规模小的企业对接?其实,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不仅仅是指各类专业设备,还应该包括这些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有效“合作”,这恰恰是学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核心。一个规模再小的“麻雀”企业,也是五脏俱全;一个条件再好的职业学校,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完全真实的企业。至少现状基本如此。明确了这一点,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硬件资源的无缝对接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学校的设备(部分或全部,视具体情况而定)打包挂牌,吸引有经验的企业家与学校合作,在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前提下办厂生产,营造出近乎真实的企业氛围。(2)如何实现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软件资源的无缝对接主要是指以学校的专业教师群体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群体的技术与思想的充分交流。在我国师范生培养机制陈旧的现阶段,学校的专业教师对企业很陌生,在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下,他们与地方企业得不到好的接触。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师傅,虽不是正规专业毕业,但他们平时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尤其显得宝贵。给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充分接触的机会,才会让学校的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内涵。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1)教师派出去。让教师走访一些地方企业并下指定企业锻炼,学校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一是给予教师下企业的机会与时间,学校与企业应主动合作,建立交流平台,为其锻炼创造好的机会,减轻教师的课务负担,让其能在下企业期间集中精力学习;二是给予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工作酬劳,可进行绩效考核,教师下企业学习看似不上课,没有工作任务,但教师所学内容恰恰是明日学生需学知识,应该将其计入工作量。(2)师傅请进来。企业的技术人员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到学校来为专业教师或学生授课,进行特色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他们能对三年后企业“接班人”有充分了解。

三、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实施时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管理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发展

一、地方政府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国的行政区划来讲,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隶属关系,并对中央的政策精神进行上传下达,执行中央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努力实现自身特色经济的构建。从作用上来看,地方政府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的整体经济是由多个经济区域组成的,每一个经济区域中都包括了各级地方政府,从根本上讲,地方政府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很难得到快速的推进,也就谈不上快速增长。

2、地方政府促进了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由于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国家的总体经济政策在地方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和执行,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从目前经济发展来看,许多经济政策都是依靠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推进来完成的。所以,地方政府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地方政府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由于地方政府是国家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局面。因此,我们在理解地方政府作用的时候,要看到其为国家整体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积极的发挥这种积极作用。

二、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原因分析

1、利益因素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各经济经营者运用自身掌握的物质、经济条件, 通过经济活动的实践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 这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动力机制。同样,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特殊利益的代表机关, 也存在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存在着追求政绩的政治利益, 同样是在面对各种经济环境中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去调节自己的经济行为。

2、权力因素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管理地方事务而设置的下属行政机关, 中央政府拥有许多对地方政府的管辖控制权。地方政府的这种行政隶属地位决定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被动性、服从性, 中央政府经济行为则具有一定的主导性、权威性。这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必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 推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并且中央政府有权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 有权纠正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为。

3、信息因素

如果说利益因素使行为者愿意有所作为, 权力因素使行为者能够有所作为, 那么信息因素则可以决定行为者怎样作为, 决定行为的效果。在满足利益因素与权力因素的条件下, 行为者能否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反应的速度与效果如何, 就完全取决于行为者能否得到事件变动的信息以及接受信息的速度和信息的可靠性程度。

三、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点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地方经济行为发挥其正常的作用。从目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必须在中央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下发挥作用

从目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来看,不管地方政府的体制改革如何进行,都必须在中央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任何脱离中央经济政策的行为都是不合适的。这就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和体制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使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更加明确。

2、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促进了中央经济政策的改革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在某些时候是中央经济政策的一种探索,可以从结果上为中央经济政策提供结果反馈,为中央经济政策的改革提供素材和思路,使中央经济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所以,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一个特点就是为中央经济政策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为中央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的依据

通过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分析,以及经济发展结果的判定,中央经济政策会适当的做出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为中央经济政策的制定直接提供了基础的依据,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在中央经济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目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来看,要想有效优化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对地方政府进行分工,明确县级地方政府职责

要想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在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中,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和细化,明确哪些职责由县级政府负责,哪些职责由上级政府负责,明确了权利和责任之后,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更有着力点,更有利于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 县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要跟随国家的宏观调控而随之调整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县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必须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步调一致,必须要紧紧跟随国家的经济政策而行,只有这样,县域经济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发展中突出自己特色,及时在发展中做出调整,保证与国家政策的一致性。

3、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经济行为,并构建县域经济体系

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了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关系到了区域经济及总体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县域经济应在规范经济行为的同时,努力构建县域经济体系,使县域经济能够形成良好的整体架构和系统发展,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必须及时优化地方政府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保证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准确有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要保证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的总体经济政策,并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实现改革和优化,最终实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茂才;;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促进转型跨越迈大步 [J];前进;2011年09期

[2] 吴志远;屈超;;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功能异化问题探讨—以江西为例 [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第5篇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地产;经济

1 目前我国房地产整体形势和现状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控制手段,这种调控的特点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具体经济行为进行调控。经过实践证明,宏观经济调控成效显著。目前房屋价格已经经过了几轮的上涨,有些地方房屋价格已经超出了原有价格的2-3倍,已经背离了价值规律。根据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已经到了价格拐点。恰巧在这时,国家也意识到了房屋价格过高现象的存在,意识到房屋价格过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所以,在这时,国家适时的出台了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对房屋价格的调控,国家的原则是明确的,即房屋价格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走,既防止过快上涨,也防止过快下跌,总的房屋价格趋势要保证稳定,要符合市场定价规律。

从这种宏观调控可以看出,国家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办事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的市场经济,更多经济行为就应该按照经济规律来执行,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解决,从这一点上看,国家是极具科学眼光的。目前的我国的整体房地产经济形势是从过快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使房地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所以,目前房地产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在国家的宏观政策的调控下,从房屋价格过快上涨向房屋价格稳定的方向发展,从房地产经济过热向房地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由于房地产经济和多种行业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控会对许多上下游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所以国家出台的针对房地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首先是稳定的,其次健康,最后是促使国家整个房地产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房地产经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房地产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计,关系到每个国人的幸福感,所以目前出台的房地产经济调控政策都是以稳健为主。

2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自从国家出台了房地产经济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经济就破除了持续高速上涨的神话,开始了向合理价格的理性回归。不得不否认,之前几年的房地产出现不正常的快速上涨的怪现象。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自身的利益,鼓吹“中国人多地少,房子越来越少”的概念,恶意炒高房屋价格,使得房屋价格居高不下,虽然实现了自身利益的上涨,却损害了广大消费者,所以建立在这种方式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模式并不可取。

国家出台的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正是基于对这种经济形式的深刻分析之后,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经济是主流,国家和政府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是对于房地产经济不合理的快速上涨,国家和政府也不可能听之任之,出台宏观调整政策就成了必然。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控力度,其目的就是挤掉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使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之下房地产经济朝着这几个方向发展:

2.1 房屋价格由虚高向理性合理价格回归

房屋价格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定价机制都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规律是成波浪形的,价格可以适当的偏离价值,但是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容易形成经济泡沫,泡沫一旦破裂,对实体经济的损害是巨大的。房屋价格经过前几年的上涨,已经达到了价格顶点。某些城市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年间,房屋价格就翻番上涨的局面,这对整个国家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经济发展有规律可循,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饮鸩止渴。所以,经历过大规模的上涨,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价格逐渐的开始合理性的回归,开始向合理的价格方向发展。这不但是宏观调控的效果,也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必然。只有这样,房地产经济才能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2.2 房地产开发从过度开发向适度开发方向回归

房地产开发的规模要与城市建设规模相适应,房地产过度开发不但浪费闲置土地,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前些年的房地产开发中,有些城市和地区存在房地产过度开发的现象。例如,某一中等城市人口只有100万,新建住宅套数居然达到了20万套,已经超出了该城市正常的发展需求。这种房地产开发就属于过度开发。并且房屋价格虚高,严重超出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最终导致大量的商品房闲置,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必须加大土地的使用率。现在国家正在搞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些城市为了扩规模,合并的周边的乡镇,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地方经济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房地产总量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房地产过度开发是对各种资源的浪费,必须得到遏制。国家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之后,房地产开发正由过度开发向适度开发方向回归。

2.3 房屋形式由商品房为主向经济适用房方向转变

前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主要的房屋形式是商品房,主要面对的有改善房屋需求的群体。并且商品房的户型均以中大户型为主,超大户型和别墅也存在相当的比例。但是城市的消费群体为工薪阶层,中大户型并不是其主要的诉求,开发宜居的小户型成为了房地产发展的必然。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转移,国家开始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型住房。经济实用型住房面对的群体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这部分家庭的住房状况日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结构应是根据群体不同,开发不同的形式的房屋。城镇居民按照收入水平划分,分为高中低等收入水平,这就决定了当地产开发的房屋形式应是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按照一定比例并存的,而不能全部都是商品房。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国家及时的出台了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目的是为了使房屋结构形式更趋于合理。所以,在这种大的政策的指导下,房地产房屋形式必然由商品房向经济适用房方向转变。

3 新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如何发展

当前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每年钢材用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0%,水泥使用量占全国水泥产量的60%,铝用量占全国电解铝产量的30%,虽然对钢铁、水泥和铝制品行业有促进之外,但是对整体经济确实有危害的。因为钢铁、水泥和铝制品都是高耗能企业,产能的上升意味着对能源的高消耗。目前国家正在提倡节能减排,建设节能型社会,房地产如果继续按照目前速度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将持续增加,这不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此,在国家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将出现供应量和价格的双重下降。再次,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有大量的耕地用于住宅建设,未来几年内,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规模将逐步缩减,房地产经济将由高房价和高数量实现平稳着陆,实现价格和数量稳中有降。房地产经济的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最终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实现和谐统一,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四)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着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的大量滥用,都使得我国社会环境问题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被严重的浪费,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群众强烈的需求着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对我国社会群众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但是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鉴于此,积极开展低碳环保经济,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逐渐转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现阶段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还较为落后,很多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群众,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较低的农村地区居住人口,农民对于自身的发展,只单一的集中在可视的经济效益增长上,面对具有长期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极为的忽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无法贯彻落实。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部以及西南部,还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1],现代化的发展极为的落后,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了解,同时对于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不重视,经济发展目光较为短浅,加之很多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将工厂搬至农村地区,造成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二)农业科技水平发展落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我国的一些行业领域进行着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上,还有很多是在依赖传统的农耕技术,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且环境污染严重。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极为基础的阶段,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并不了解,无法利用新型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且降低农耕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所以,就现阶段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利用极为的匮乏,无法真正体现出农业科技所能带来了实际效益,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的投入较少,使用率较低,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缓慢,使得农耕活动无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以及质量,导致一部分农村居民,为提高经济收益,盲目的利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的污染。

二、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庞大,但是人均所占耕地的比例极低,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农业经济改革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2]。首先,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全力研究新型的化学肥料,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区加强宣传与推广,以此降低傳统化学肥料造成的农业污染,为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树立经济循环发展的科学理念,要将丢弃的农业废料再利用,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过度浪费的情况,比如有些农业生产活动可以与畜牧业进行合作互助,将日常的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和加工,投放到畜牧行业中,转化成养殖户的饲料,然后利用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经过有效的发酵,作为人工肥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还可以将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发酵,逐渐转变为沼气等能源,减少木材、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生态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催生出来的有效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农业经济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调的是自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弱化了自然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逐步的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生态农业经济要求着农户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此,农业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真正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进农业经济发展中。鉴于此,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测评,从而选出适合农业发展的生态模式。要树立保护环境的发展观念,依照农业开发基本原则,对农业资源做到有序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要打击违法的农业资源开发活动。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采用研制出的新型化学肥料,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健康食品,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社会不断提倡生态建设以及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调研当地的绿色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利用生态农业经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活动与休闲观光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观光农业经济,一方面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模式,使得农民依靠农业生产活动,拥有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经济收入,同时观光农业的构建,也逐步的改善了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态环境,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了实处,为我国城乡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低碳经济是协调我国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群众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分析农业经济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慧俊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高度化明显,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投资,拉动内需做出了贡献。

1、房地产经济的分析

1.1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给短缺。从目前住房保障政策的干预结果来看,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供给逐年下降的情况,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总额的涨幅明显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短缺主要是由于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制限制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他们选择投资利润率高的住宅建设。另外,由于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地方政府为增加土地出让价格收益而不愿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同时,住房保障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住房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实施对象难以区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适用等现象,影响了住房保障政策发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作用。

1.2 政策周期性波动明显。转型期间我国房地产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周期性特征。近几年,央行对房地产信贷规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以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并通过提高购买豪华住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提高第二套住宅和购买高档住房的贷款利率等措施,调整和改善房地产信贷结构。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和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利率政策对房地产经济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3房地产投资波动大。尽管由于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收益前景看好,但是房地产投资需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投机性,因此也就缺乏消费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导致在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峰阶段,投资需求加剧了开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在房地产经济周期的波谷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消费需求,只会加剧房地产经济衰退的恶化,从而导致房地产经济剧烈的波动。并且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产量、产值在原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基础上的扩张或收缩,而不是伴随技术水平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高级转换,是一种数量型的简单扩张或收缩。

2、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脱离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风”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

2.2 调整脱离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导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调整其盲目性。在地产市场中政府利用批租权实现其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或者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下命令定指标,谁出高价就批租给谁;或者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强行改变投资方向,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消费的高层次产业。

2.3 地产市场不成熟。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

2.4 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是由于虚拟需求的过度膨胀造成的价格水平相对于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上涨,泡沫可分为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严重危险区四个阶段。安全区的泡沫通常有积极作用,而危险区与严重危险区的泡沫则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地产泡沫的破裂还产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房地产过热,必然形成泡沫,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

3、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向

3.1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

3.2 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化。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但从市场表现看,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城市运营商很多,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近期,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词整,这种调整并不是指楼市崩溃,而是引导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成熟理性的稳定发展期,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性价比优越的产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第9篇

一、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并且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了。随着农业生产中的诸多问题的显露,我国也开始加快农业经济转变的节奏,开始不断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经过总结我们发现,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来说,不合理使用农药、农产品残留超标的问题非常严重,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化肥使用过多也导致了土壤板结现象的新出现,土壤内有机物质含量不断降低,这也给以后的农产品出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给人们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一)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农业人口普遍存在着文化层次较低的问题,其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这样一来,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就得不到落实,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十分传统,粗放式发展依然是主要形式,其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会导致其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也就自然无法理解低碳理念了,在农业生产中必然也不会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逐渐紧张,越来越多的高污染企业正在向农村地区转移,这也是造成农村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在农产品中,很多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真正的绿色食品已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人们自身的健康情况。

(二)科技水平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依然得不到明显改善,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其没有足够的受教育程度,并且生活水平也受到了限制,知识水平自然也就无法提升,新型的农业技术和设备难以在这些地区大规模推广,仅仅可以按照旧有的方式维持耕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技是无法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推广的,新技术在这些地区没有用武之地,农业依然主要依靠人力进行,机械化水平停滞不前,所以生产率低下也是一个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如果想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村环境情况,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举例来说就是重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形势,下面对这些形式分别进行列举。

(一)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条可行的产业形式,举例来说,其可以将旅游和农业这两个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让市民更加贴近自然。并且更好地提高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促进农村的建设,让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

(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只有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实行减量化生产形势。通过农业部门对于新型化肥和农药的推广和普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新的生产资料,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降低农业发展所造成的对环境以及生态的影响;其次,对于农业废弃料应该采用再利用的形式,减少农业废弃料造成的资源浪费。具体的方式可以有建立与农业相关联各行业的合作关系,将畜牧业和农业有机结合在在一起,通过将农业废弃料转化为畜牧业的饲料,以及通过发酵形式转化为沼气等能源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取代对木材或者碳的应用,提高能源的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效果。

(三)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第10篇

【关键词】限购松绑;房价下跌;相关行业;技术管理;调整结构

一、引言

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政府曾以4万亿投资撬动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带来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5年的畸形繁荣。直到房价涨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2010年,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格限购政策并快速推行全国各地,房贷政策也相应收紧,导致房产产景气指数一再下滑,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呈现负增长房价大幅度下跌,从三、四线扩展到一、二线。而房产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GDP贡献度占整体五分之一,而房产投资每减少5%,GDP将被拉低0.6%左右,面临经济“硬着陆”风险,2014年6月,各地政府纷纷放开限购政策。但由于限购、限贷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改善性需求被遏制,房价并没有预想中反弹。相应的,在房产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与之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家装、房产中介等紧密相连的行业都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受到房市寒流的影响倒下。曾经有人统计过这样一组数据,明显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2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2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需求。

那么随着经济发展由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的减速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经济新常态带动的房地产业发展新常态下,各房企该以怎样的姿态积极适应潮流的发展;与房产相关的各行各业在进入微利时代之后,又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生存下来。本文将会以理性的态度和判断提出在房地产经济新时代,对房企和各行业提出一些建议

二、主动求变,实现房产经济稳定软着陆

2.1 国家转变房产调控思路,房企引进技术管理型人才

自从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新常态――日趋成熟和理性,国家房地产调控思路也在发生转变。“去行政化”减小国家调控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建立房地产适应新常态的长效机制【2】,将房地产涉及的金融。土地、税收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在明确房地产市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政策的系统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确保包括金融、土地、税收、住房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目标,形成政策合力而不是相互掣肘。

加快引进技术加管理型人才。在经济转型的社会结构中,技术管理型人才更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加强对成本的控制。通过高技术型人才对市场积极的探究调研、营销策划并结合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同时这些高技术人才也更能掌握网络的能量利用一些软件,如VR虚拟仿真技术,能模拟工程项目设计情况,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人机交互,这样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提前察觉,有利于管理者设计者规避风险。

2.2 关注微观区位选择,积极进行多元化转型

如今不再是拿地便造房的暴利时代,各大中小房企应应用知识,加大对其自身物业管理的投入,根据商业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微观区位的选择标准【3】,让所建筑的区位达到最佳的用途,从短期来说,好的区位包括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齐全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能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和市场口碑;从长远来看,微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宏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面对生存困境,面对供过于求的高库存压力,房企普遍采取减少拿地,变通营销策略,降价生存。这对于大部分房企无疑是割腕卖肉,苦不堪言,但是更具有生存智慧的方法便是积极进行多元化转型,规避政策风险,用互联网思维化解行业危局。如2012年下半年,万引爆地产互联网营销的新风潮,联合淘宝推出“账单抵扣房款”的活动。

三、各行业应勇于创新,摆脱依赖,方能长远发展。

3.1 积极拓宽业务面摆脱损失,摆脱对房产政策的依赖

之前连续五年的房产经济繁荣让很多房产相关行业尝到了甜头,也不愿意从房产业转移到其他行业,导致行业从业者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就算政策几经变化也仍然对房产业心存幻想。而随着调控的深入,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也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进行重组,市场份额也会重新分配和集中。但是外因从来就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内因。所以想要在这轮洗牌中存货下去,必须要积极调整心态,摆脱对房产经济的依赖,摒弃暴利心态,苦练内功,实现战略转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想要做百年老店,就要做出自己的核心能力,能抗周期抗风险,做出属于自己真正的优势。

要主动拓宽业务,如钢铁、水泥行业除了要投入到道路建设等行业中,更要把眼光放长远,把业务拓宽到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提高技术核心。而房产中介企业则需在最低迷的时候坚持挺进。组建高技术和能力的销售团队,如朱泳强“在别人撤退时,慢火熬出人脉”【4】,坚持和客户联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认真为客户服务,多多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及时为自己充电。各家装企业可以通过抱团促销的方式,和装饰公司合作推销产品,更广的拓宽自己的业务。

3.2 夹缝生存出新招,低碳经济助生存

行业的规范整合往往是通过大量“新陈代谢”并且在大环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发生的。如应在“工装公司”和“地产公司工程部”的家冯总开建新的业务。家装行业应该将服务提升一个档次,推出针对不同房源,不同户型的装修业务;也可以针对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等推出低端装修业务,或者提供全程化一对一服务、2次装修施工业务等。更加细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家装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而对于建材行业来说,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绿色环保建材家具商机却是无限的,加强新品的研发和推广,比如选择新型环保的防水材料等。不断深挖渠道,通过多与客户交流创造更多适合市场的产品,抢的更多的市场份额。

结语:房地产市场从“过紧”走向“常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房地产商品本就是应有其商品应有的规律,房地产市场也应是一个正常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而不是一个暴利的市场。国家不会再出现非常规的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这场新的战役中,智者存,弱者亡。房企和各相关行业应紧密关注国家政策,发挥智慧开源节流,增强实力,方能长久立于市场中。

【1】 丁卫国 西方经济学原理

【2】 邹士年 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调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第11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始终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当前,伴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主动根据需求不断调适其专业、课程、教学等,以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技术技能人才更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与此同时,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会更有助于职业院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而形成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成长。在此方面,身处欠发达地区的云南曲靖市麒麟职教集团通过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自身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

主动出击,顺应市场。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按照“三需要”培养人才。一是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曲靖市有660万人口,每年中考学生10万人,高中录取学生近4.5万人,有近5万人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集团紧抓这部分学生,积极开展宣传动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成才就业的机会。二是市鲂枰。针对昆明地铁、沪昆高铁等项目的建设,提前开办了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对路的城市轨道交通、高铁乘务专业,并且在专业运行初期就抓住就业输送的先机,使该类毕业学生供不应求。三是群众需要。曲靖地处滇东高原中部,70%的学生来自于山区、半山区等农村地区,集团大力开展技术帮扶、教育扶贫,为区域扶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在曲靖市麒麟区委区人民政府的主导下,集团于2014年投资10亿元建设了麒麟职业教育产业园区,使“前校后厂”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成为现实。以沃鼎酒业有限公司、红源老家调味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等22家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并迅速形成了规模和效益。园区吸纳学生就业近2000人,提供各类实习实训近1.5万人次。同时以中唐国盛华唐集团、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服务外包学院和液态金属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共同培养人才,麒麟职业教育产业园区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步显现。

大胆改革,增强活力。集团在办学中从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上,增加专业课、技能比武、实践操作,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在人事管理上,当地政府给予集团“工资总额包干”政策,在编人员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提供,每年教学性费用全额返还,并要求教学性费用一半用于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一半用于提高工资待遇。为此,集团推行了以岗定薪、薪随岗变,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竞争上岗、岗位明码标价的人事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管理体制上,集团采取“学校+园区+公司”的集团化办学,学校负责教育教学,园区负责招商和企业生产,公司负责后勤保障和园区物管,三块实体各负其责。学校教育教学得到正常有效开展,园区经济成为当地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公司企业化的运营模式增强了集团自我造血功能。

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区域经济 ;可持续 ;协调发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lear, real estate investment in economic growth positive role, the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alysis of its th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aspects and so on three big factors.

Keyword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egion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内容: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速,房地产投资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房地产周期也成为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区域经济的周期受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和房地产投资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房地产存在投资周期长、回收慢、环节多等特点,而且投资规模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呈现相同的趋势性,基本和宏观经济周期同向,但也有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一方面,在两者协调发展时,房地产投资可以大力促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两者无法实现协调发展时,房地产投资很可能导致区域经济走向衰退,甚至进入萧条。

首先来看两者协调发展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投资的正面促进作用,经济必须增长,才能取得发展,才有基本动力,获得进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样地,经济发展了,能回过头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区域经济健康向上,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使经济得到协调、持续、稳定增长,带动整个社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一直是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必然促进投资扩大,而投资因为需要垫付资金,必须取决于社会总产品增长后的资金转化成都,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成都直接影响投资额度,而投资的增长一般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这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增量水平影响投资总量,投资总量反向推动经济增长,在给定的科技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的速度由投资总量和增长率决定,长期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长,短期内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增长主要靠扩大政府支出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民间自主型投资缺位,或者增长无力。而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增长一直比较快,其它方面的投资水平较低,所以,在其它类型的消费需求难以启动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实际上由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决定。

其次,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两种主要影响方式和前进路线,一是在该项投资还没变成现实中的物业前,因房地产投资总量变动而发生的影响,也即投资分配量超出GDP增长速度,则会造成资金膨胀,比例失衡,引起投资泡沫;二是成为物业后,不同产业部门,直接到其生产能力和平衡发展,如果过于偏重消费类物业,像饭店、宾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住宅或商业类物业的建设规模,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一直以来习惯于依靠增加固定投资来拉动,而固定投资属于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大幅提高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度。因此,国内的gdp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并且几倍于国内经济的增长率,使住房价格不断上扬,吸引大批实业型企业进入该市场,导致一些地方的房地产投资不单单是过热,已面临泡沫破灭的巨大风险。

二、房地产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

经济的内部因素结合外部的环境条件,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综合性经济的增长,事实上,在正常的社会实践中,资源环境甚至人口的优劣变化都将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式绝大多数都假定外部环境不变,只从经济内部的运行体制分析和研究经济增长,忽略了外部环境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首先来看看何谓“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危害到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从传统的数量增长方式改变成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广义增长方式。其特征是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效管理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付出尽可能小的自然资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和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关系密切,运行环境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有利于稳定和维持社会政治构架。

其二,从生产要素看,土地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资金则是紧缺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房地产投资。但是,人们过去只侧重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忽略了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脱节。

其三,从生态环境看,房地产投资需要占用大量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稀缺,不可再生,这些资源被占用必然制约其它行业发展,所以要合理配置协调已有资源。房地产投资后,房产直接改变当地的空间状况,不但大量分割原有环境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还额外创造了房产的内外空间,消耗大量空间资源。密集的楼群和高层建筑把空间分割得过于细碎,使人与自然互相隔离,产生强烈的窒息感和压抑感,不断侵害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这种靠消耗土地、水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忽略了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所以,房地产投资应当把城市规划专家和生态保护专家纳入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房子与自然生态环境无缝衔接。

其三,从资金融通看,由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因此,当房地产投资的发展严重超出真实需求,或者投资结构根本不适合社会需要,容易积压大量资金,造成金融行业的坏帐,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引起金融危机。所以,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配以合理的投资结构,使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应给房地产投资保证一个畅通的融资渠道。

总的说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为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两方面。社会环境是特定范围内人们的生存交往环境,是特殊的社会文化,不单单要适应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实现“安居”和“乐居”,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另外,还要尊重和保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把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3篇

地方高校科研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共赢的辩证关系,要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但还存在高校认识不够深、主动性不够高、地方政府对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政府企业对高校科研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任等的问题。高校科技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高等学校是社会知识、科技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驱动器,它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中心。从现实来看,它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及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类似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目前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当前,高校承担的社会职能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地方经济并为之服务,成为众多高校完善自身职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便提出,要用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高校要为社会服务,首先就得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高校的科技发展尤为重要,高校的科技发展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现代高等学校是社会的引擎,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如何把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从而直接服务地方经济,以促进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直接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因此,首先要明晰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发展理念,选择适当的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一、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互动双赢的辩证关系。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高校科技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推动高校科研的发展,如此形成良性互动,彼此之间协调发展,也只有这样双方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1.高校科技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校科技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1)高校科技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摇篮”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技术支持的;而地方高校可以面向地方经济来发展,它可以为地方和企业培养亟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人才与技术的“摇篮”。(2)高校科技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蓄水池”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高校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储蓄充足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因而高校科技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蓄水池”。(3)高校科技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后盾和依托高校丰富的文化、科技和人才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其自身的科技优势,是地方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使地方经济可以在科技创新中得到突破性的发展。2.地方经济发展保障高校科技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1)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为高校科研提供经济支持地方政府与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依靠高校的科研力量来帮助解决,而高校解决课题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多种获得科研资金的渠道。(2)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为高校科研提供丰富的材料与课题来源社会需要是教育的动力,是科技发展永不枯竭的原动力。地方政府与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客观上来说,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很多课题机会。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就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一些学科率先得到发展,成为带头学科;一些学科加速了自身的分化,形成学科群;一些新的学科建立起来,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以及综合学科不断崛起,从而促进了高校科技发展。(3)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为高校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正确的导向高校可以根据地方企业的市场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确定科研方向,进而定向培养高校科研人才。(4)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为高校科研提供用武之地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地方的经济与市场,才有用武之地,只有在地方企业的参与下才能推向市场。地方企业就可以利用高校科研成果产生市场效益,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二、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同时也是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高校没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此外,由于地方政府的一些原因,高校的科技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1.高校科研工作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够(1)高校的认识不够深对于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大多数高校往往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高校不必重视社会服务。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更应该坚持顶天立地的方向,上要“顶天”,下要“立地”。“顶天”,就是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研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创造国内外高水平成果;“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切实解决发展实践中大量的科技问题。所以,高校要切实认识到:既要注重学校本身的科研水平,又要注重应用自身的科研水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高校的主动性不够高受传统教学管理体制及办学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出现明显脱节。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因缺乏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与目标,仅注重科学研究,从而忽视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尽管部分高校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当代,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地依靠科技和教育,而高校教师往往习惯沉溺于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忽视了学科对现实的应用。因此,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有待提高。(3)高校的服务能力有限高校在科研工作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如高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方式上存在问题。同时,高校内部的科技、文化、人才资源优势也缺乏有效整合。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高校的科研发展,进而也制约着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4)高校不够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高校科研多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缺乏目标导向,开展科研的主动性远远不够,科研队伍力量较为分散,甚至很多科研工作主要还是为职称申报而服务。目前,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能力有限,能出的成果偏少,高校科研成果产生实质的经济效益还不很明显。2.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校科技发展推动有限(1)地方政府对高校的重视度不够政府企业等在一些重点的攻关项目上,采取的往往是对外招商引资,没有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因此,高校在科研投入、科研立项、合作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2)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同,能为地方高校提供的资金或物质的支持都比较有限,这便导致,高校发展以及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不利于激励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3)政府企业对高校科研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任由于高校的科研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在市场上的发展缺乏经验,因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往往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也导致政府企业对高校科研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任,也就削弱了高校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高校科技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1.地方政府要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地方政府要建立高校与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直接联系的机制,如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鼓励风险投资;建立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并根据转化成绩优劣确定对高等学校科研支持的力度和方式;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和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技术、人才、信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市场等,为高校成果向地方转化、高校人才向地方汇聚提供政策平台。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充分发挥领导的协调作用,加强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引导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2.高校要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长期以来,高校形成了较为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及办学理念,而缺少对市场、对地方经济的了解,更缺少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因此作为高校,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站在经济发展的全局进行思考,要树立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观念。为此,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破除只注重内部科研,而与社会脱节的传统思想,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等优质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3.高校要调整科研定位并注重成果转化目前,很多高校在科研方面往往只片面强调的水平,却很少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高校的科研定位应扬长避短,把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不断增强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另外,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努力把高校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四、结束语高校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在高校科研的过程中服务地方经济,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如此协调发展,才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可以更持久地走下去。对高校来说,应把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其科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应该借助地方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将服务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为高校营造利于科研发展的平台,激励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常运琼.地方院校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孙鑫君,霍妍.在服务地方中提升高校科研能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杨小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3).

第14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talents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skilled worker shortage". Starting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关键词: 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

Key words: local economy;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44-02

0 引言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不断被低水平的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就业难”“技工荒”所困扰。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具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却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无处可求,即使招来却又用不上。这种就业压力增大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的双重矛盾凸显了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严重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大多学校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理论和实践还是“两张皮”,学生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校内技能得不到训练,“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习实习;或即过多地强调了高职教育的“职教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教性”的存在,现实中往往因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导致校企合作也仅仅停留在“以工代学”和“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培养的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片面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竞争力。这些都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出现这些问题和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脱离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当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人才培养走向瓶颈,学生就业走向误区,缺乏可持续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如何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与当地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与企业、行业的“零距离”接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式;如何创新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及其运行机制,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严峻的问题。

1 国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国外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起步早,经验丰富,培养了大量的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等。但不管这些发达国家的哪一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大多注重实践性的培养目标,采取企校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进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探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分析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发展导向,确定了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依据。具体特征如下:一是具有市场导向性。二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企业中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培养的高职人才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三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学练并重,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四是坚持走“产学合作、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之路。

3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有如下几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力中心”人才培养、“建教合作”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上述这些人才培养都强调了具体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不足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岗位性,忽视职业的适应性,培养模式单一而封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以“学校为中心”,忽视甚至无视社会市场需求,不能以适应而满足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4 服务地方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才能真正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4.1 推进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要发展,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坚持与当地政府高度融合,推进校地合作,实现校地的密切发展。也只有真正做到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也只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才能真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自己,创新高职人才培养,让高职学生抱着需求来,带着使命去,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作为产业工人去服务与当地经济,回报社会。

4.2 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和技艺性。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科学导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往往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产生需求的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就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企业(行业)、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中心,企业(行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培养何种人才,企业(行业)、社会将新增何种职业,就相应开设什么专业。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推进校企合作,切实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

4.3 推进校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不是一个个孤立体,要发展壮大自己,除了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外,还应有超前的做法,长远理性发展的眼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协同创新,推进校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构建现代化的办学体系,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发展、提升和转变具有本校高职特色的办学模式,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的办学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开学导向,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内涵管理和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行业)、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密切融合结合,专业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依托政府,立足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或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的应用性的创新人才,创新具有本地高职教育特色的职业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小瑜.中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53-154.

[2]梁建军.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10.

第15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地方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基地,是以服务地方社会需求为宗旨培养一走出校门就能直接服务于地方的技能人才的场所;它应以“毕业就业有优势、市场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为衡量办学标准,满足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协调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建议

由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职教类专业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服务地方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以江西省为例对其进行相关论述。近几年来,普通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起到了缓解地方经济建设中急需大批专门高级技术人才的压力,在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地区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江西省高职院校概况

江西省高职院校概况见表1所示。承接良好的经济形势,自2005年以来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并已成为江西省高等教育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表1显示,2005年底,江西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6所,另有8所本科院校和9所成人高等学院开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从学校数量上看,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数已占全省高等院校数的46%。高职高专招生12.8万人,在校学生38.3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已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59.3%。到了200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30.4万人,在校生人数已达到70.43万人。面临如此快速的发展态势,江西高职院校应如何适应高速发展江西的区域经济,服务地区,为江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大跨越,实现中部崛起是多年来我们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江西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5-2007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体看好,多数学院开展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资助创业的意识,加强了学院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拓宽了就业渠道。另外,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灵活设置专业,并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就业形势看好的一大原因(见表2)。

2005年,江西省高校本科生就业率87.46%,中专生就业率85.95%,高职生就业率81.49%;2007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保持不变,许多职业学校毕业生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江西省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周边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据统计,2006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4670.53亿元,占全国的2.02%。2007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5500.25亿元,在31个省级区域中位列19,占全国的1.99%,经济总量不到广东省的六分之一。这与周边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都有相当的差距(见表3)。

由此可见,将自身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企业产业转型和发展与地方职业教育融为一体,才是一条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一,按照地方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调整布局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由于江西属于欠发达省份,在穷省办大教育需要胆识和魄力,立足省情,做好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才能真正得到较大发展。

第二,拓宽办学方式,多途径服务地方。高职院校不仅要有以高职学生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还应该成为社会在职人员自我“充电”的再培训的主要场所;不仅要有全日制教学,还可与业余教学相结合,开展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培训,拓宽服务地方的渠道。

第三,明确自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场所,是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院校应本着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什么样人才,培养的人才必须针对性强,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第四,专业设置要彰显特色。主动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遵循地方市场经济运作规则,使地方高校职教类专业朝多样性、多规格、分层次和有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第五,广辟投入渠道,鼓励联合办学。地方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与职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特别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动以及地方经济相互之间产生互动的观念,把人才培养置于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