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行业竞争格局范文

会计行业竞争格局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行业竞争格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行业竞争格局

第1篇

措施。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农业发展银行;应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是基于战略管理的视角为企业的发展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需求,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在激烈的市场条件下,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在银行业中,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环境受到巨大的挑战,面对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外部的机会和挑战,引入战略管理会计是为科学管理提供战略决策信息服务。与管理会计相比较,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农业发展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长远发展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农业发展银行在经营中的稳定状态与创新能力,通过持续的指导,实现农业发展的总体性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是银行高层管理者为保证银行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银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研究,对银行的所有经营业务进行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谋划与指导。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农业发展银行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银行经营格局总体发生很大变化,行业间的竞争,经营格局的变化迫使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让农业发展银行认识到了提高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尚未全面系统地推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理论上的探索,并未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可以说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处于初始

阶段。

银行竞争经营格局的明显变化使得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加速探索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在新时期农业发展银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尤为明显,合理运用自身资源,建立新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适应经济转型,灵活运用新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农业发展银行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农业发展银行的应用困难

20世纪80年代,全球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和理论方法,受到银行业的青睐。作为传统管理会计的变革与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受到专家推崇,我国银行业开始学习和应用。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的前沿性尚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与规范制度,再加上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特色政策,使得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对其应用空间有限,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对银行业的整体应用价值得不到彰显。客观上限制了战略管理会计在农业发展银行的应用推广。

(二)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成本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银行的发展要求。农业发展银行从事的业务种类多而且程序复杂,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属于一种无形的产品。因此在识别现有资源、分析资源变动原因,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规划成本作业等方面,存在实际的困难。人为的判断和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和处理,具有主观性,不能高效准确地获得真实的相关数据信息。因此选取合适的成本动因就成为了分配间接费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间接费用的分摊不合理,极有可能很大程度影响成本核算,无法反映银行各部门的运营效率。为避免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选取数据要合理,过多或过少的数据都会对准确性造成重要影响,合理的数据有利于做出正确分析,有利于制定策略和相应的管理。

(三)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农业发展银行现行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标准,在信息技术向大数据技术转变的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的战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平衡计分卡在农业发展银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起到判断银行员工的作用,而对银行整体业绩的衡量缺乏战略考核。这使得平衡计分卡的使用价值局限于普通员工层面,与银行发展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相分离。考核评价指标系统中,指标类别与指标选择存在针对具体职位具体分析而设置说明书的情况,这使得指标设置数量过多、指标设置标准虚高、指标设置重点缺位,而对于银行整体战略性财务指标的实现没有起到支持价值。评价考核指标的采用,对银行短期利益的取得虽然效果显著,却缺乏长远性。现有的评价体系短缺于考虑消费者的利益、短缺于考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利益,缺乏对员工的长远激励机制,缺乏对消费者的可持续利益机制。

四、改进措施

(一)建设农业发展银行的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转型升级为数据技术。农业发展银行银行需要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眼光高度重视自身数据平台的建设,以DT时代的思维积极参与大数据建设。顺应信息技术到数据技术的变革,借助数据技术提升农业发展银行的竞争优势。

(二)强化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进一步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全面放开的竞争格局下,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价值应在农业发展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中得到有力的发挥。可以考虑对农业发展银行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以推动高层管理者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重视。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对农业发展银行的业绩进行评估,结合各个部门自身的特点,明确战略管理会计在各个部门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并做出评价和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WTO会计竞争

一、机遇

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行业队伍的素质

入世是契机和动力,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技术资源和培训机制,加快我国会计人才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执业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容应对WTO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目前, 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程度低, 技术手段落后, 服务种类老化, 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介机构的进入, 为我国会计中介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会计机构成熟的管理经验, 加快我国会计中介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将“走出去”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活动也会全球化,同样需要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能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随着会计市场的开放,国内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将有机会跟随中国的企业一起“走出去”,提供全球性的服务。

4、 会计业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随着我国的入世,到我国投资的外商将进一步的增加,外资,合资企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一来,审计等会计业务在我国的有效需求将有相应的增加。同时,国外的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地实行雇员本土化,从而也将有利于我国增加就业,繁荣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

二、挑战

所谓机遇,正来源于挑战,蕴涵于挑战。WTO带来的,就是挑战。

随着中国会计市场进一步的开放,除了“四大”等跨国型大单位之外,国外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能到中国从事审计等会计业务。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随着客户走出国门。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会计市场格局最终会被打破,我国的会计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竞争加剧

会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的会计服务业将受到严重冲击。这里谈到的竞争主要从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人才市场领域的竞争两方面来讲:

⑴ 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

尽管我国会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总体而言,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制陈旧、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业务领域单一化、服务质量平庸, 与国际同业相比, 我国会计行业突出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人员老化、专业质量不高、年轻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及行业整体势力薄弱, 国内事务所在组织创新、内部管理、执业水平、人才资源、抗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规模实力与规模效应。而国际同行具有理论和技术先进、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能力强,会计职业队伍具有素质高、人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等优势,在我国会计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必将处于优势地位。

入世之前由于国家实行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拓展业务受到严格的限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做稳着中国会计市场卖方主体的宝座。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导致一些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加速淘汰出局。我国一部分事务所将面临破产或者兼并,大大的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对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⑵ 会计人才市场的竞争

WTO引发了许多“危机”,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危机。入世以后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将可能导致优秀会计人才的流失。我们的事务所规模小、底子薄,不能给人以丰厚的待遇,留不住人才。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很难养活人才。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以及一流的薪酬在人才的竞争中将处于强势地位。大量的优秀人才将涌入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如此循环往复,中国的会计服务业也将愈加处于劣势地位。

2、会计资源未尽其用

会计信息失真,利用率低。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有时出于企业利益的需要扭曲财务信息,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而存在虚假性质量问题,导致了会计信息可利用数量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传递方式的限制导致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会计信息使用上的“商业秘密”观念局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

首先,会计服务不规范。我国会计市场存在规则不明确或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会计服务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存在着“黑幕交易”等,从而防碍了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导致会计服务市场秩序混乱。

其次,会计人才过剩与短缺并存。据调查显示,全国国有企业550 万在岗会计人员中, 近192 万人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同时,有近137 万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职务或岗位。这里一方面可能由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导致了这种现状;另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才在层次上总体偏低。在会计人才结构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7 % , 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0.29 % , 用人单位对低层次人才需求相对饱和, 而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相对旺盛,也造成了这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

第3篇

[关键词] 公用事业;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65

[中图分类号] F29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104- 02

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燃气供应、城市交通等行业,近年来,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城市在公用行业逐步引入了市场化运行模式,公用事业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主体多元、服务优化、公众参与的良好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用行业的垄断经营依然比较严重,整体活力不足。公用行业服务于公众的特性决定了其天然的垄断趋势,但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提高公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目前,虽然部分城市在供水、排污、供热等行业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实质性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形成,社会公众和各类单位等公用事业的服务对象,实际上很难自由选择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只能被动接受所在区域公用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公用行业目前的竞争仍是分割区域后的变相垄断。例如,一个城市可能有四五家供水或供热企业,但是具体到某位居民或单位,其住所和办公地就决定了由谁提供自来水和暖气,其并无太多的选择自由。正是由于公用行业的上述特点和改革的不到位,导致目前大部分公用行业的垄断经营并无实质改观,行业发展整体活力不足。

(2)公用行业的持续发展缺乏资金和制度保障,缺乏长期规划。公用产品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按照保本经营、略有盈利的原则定价,在价格未放开的前提下,民间资本对进入公用行业持观望态度的居多。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公共产品的价格形成主要考虑日常运营成本,对于前期投入的大量项目建设资金没有形成补偿机制,例如供水需要建设水源、水厂、管网等,考虑到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这些一次性的大量投入在价格中很难体现。在依靠日常运营收入无法弥补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公用行业主要依靠融资维持建设,因此政府性债务中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公用行业的项目建设中。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对公用行业的补贴也限于运营亏损的弥补,对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公用行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资金来源规划不到位,在诸如管网寿命到期更换等需要大量投入的情况时,将面临严重资金困难。

(3)公用行业的经营管理粗放,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健全,业务流程不规范,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企业的会计核算不科学,对资产的核算不完整,对成本收入的核算不清晰,对资金的管理效率不高。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在主营业务收入难以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公用企业采取扩展相关的设备生产、施工等业务增加收入,从而导致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时,部分企业对建设项目、主营业务、其他业务的成本核算区分不清,导致公用产品的成本不清,例如对于供热企业,供热价格的形成建立在企业成本清晰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供热成本核算混乱,最后就出现供热价格的形成没有说服力,对供热价格的调整也会引起居民的不满意。

2 破解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难题的建议

(1)进一步放开公用行业市场,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入手,推动形成竞争格局。在公用行业垄断格局依然存在,破解难度大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加大公用事业的市场开放力度,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在现阶段政府定价,完全市场化难度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舆论监督、多方参与,促使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在高层次推动行业发展,在质量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对于长期经营不善、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公众不满意的公用企业,政府应当强制其退出市场,同时,对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市场份额,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进行支持。

(2)制订公用行业发展规划,从制度上保障各方利益,从资金上保证长远发展。公用事业发展必须立足长远,进行严密、科学的规划,从城市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市场主体、业务运转、资金筹集、价格形成等方面统筹考虑,特别是要结合公用行业的特点,既保证公用企业的持续经营,避免挫伤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性,又要防止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过高,维护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公共财政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公用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稳定的补助资金,确保公用企业保本经营,同时让公众享受实惠。同时,考虑到公用企业的资产变现性差、现金流稳定、社会公益性强等特点,引导和鼓励金融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公用企业要加强公司治理,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公用企业特别是公司化治理尚不到位的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从降低成本着眼,规范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提高各项业务成本核算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各方利益最大化。各类公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色和自身经营情况,灵活经营多种业务,高效管理资金,在保持稳定经营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在提升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避免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强化造血能力,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总之,城市公用事业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平衡公用企业的赢利性和公用行业的公益性是公用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化公用事业改革的难题,只有在确保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护企业和公众等各方的利益,公用事业才能稳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一、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高度信息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以及《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中国烟草行业将面临着国内外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现在,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消费运动正在不断地兴起,这对于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二、烟草行业财务管理核心作用的体现

1.“工商分离”改革促进烟草行业的市场化

针对烟草商业企业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及烟草市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烟草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阶段,弊端极其明显。为了打破瓶颈,促进烟草的继续发展,在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进行了改革,将烟草的销售与管理工作彻底分开,形成烟草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同时并举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工商分离”改革。烟草的工商分离,区分并明确了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各自的职责,加强了相对完善了烟草管理体制,同时,预示着烟草行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这有利于烟草企业尽快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形成正确的市场竞争意识。总而言之,“工商分离”烟草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以往省内烟草垄断的格局,促进烟草资源的良性合理流动,并且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不断探究市场需求,研究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烟草行业的战略重组,有利于合理配置烟草资源,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2.经营体制改革推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在中国,对烟草行业,政府实行的是统一领导,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烟草行业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垄断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烟草行业将面临重大挑战,为了推动我国烟草行业继续稳步发展,国家开始逐步对烟草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进行局部性的重大调整。所以,在2004年,全国烟草商业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的烟草经营工作,到了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又下发了国烟办(2006)126号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2005)57号)提出了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烟草行业改革,全面推进公司制改造,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省级烟草公司、地市级烟草公司建立三级母子公司体制,地市级公司为经营主体的格局。烟草行业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巨变,促使每一个烟草企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尤其是地市级烟草公司,因为这一系列变革,直接或间接地将市级烟草公司提升到了一个关键的地位。

3.财务管理支撑企业战略发展推动

财务管理,是公司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战略型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战略思想,不能单纯的只从财务观点出发进行理财,要理解和支持企业战略,从战略的全局角度,来考虑和设计企业的财务行为,追求财务自身的最优化。公司的战略决定着公司的治理机制,是企业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之一,有利于促进公司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公司战略的选择和制订,要受到董事会的决策的影响。财务治理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可看作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根本性质是划分与配置公司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显然,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决定了公司战略的划分和制定方式。而在战略管理条件下,企业公司财务,作为企业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这对于总公司而已,必须统一规范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把企业公司的财务定位到一种全新的战略高度,保证各层级财务管理组织或理财主体,积极有效的贯彻执行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决策目标。实行战略性财务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往个人管理的弊端,全面提升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企业公司的战略性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的策略

烟草公司主要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和省市县等下属单位组成,管理着全国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工作。尽管国家有烟草法律的硬性规定,但是相关的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在管理方面,主要还是分为资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因此,为适应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在集团化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上,必须采取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1. 投资管理

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前提下,加大对烟草投资管理和控制力度。按照《烟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于能够自筹资金进行投资的企业公司,只要固定资产总量合乎要求,在规定范围之内,报经省公司备案后,就可以按照规定的章程自行组建;对于那些在规定额度之外的各种投资,一律上报给国家烟草局审核批准。同时,根据《烟草行业多元化经营管理办法》的规定,逐步减少或暂停多元化经营投资项目,加强对多元化经营企业投资的审核要求。

2.资金集中管理

对烟草企业公司来说,所谓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除用于房周转金专项存款以外,对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的各成员单位的其他一切存款,实行收集起来,建立资金资源管理中心,由总部统一管理,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公司资金的利用率。首先,需要对所有成员单位和资金资源管理中心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必要的时候到合作银行进行集中办理,这个账户作为一个双向开支账户,主要用于下级单位利润收入的上缴和上级对预算资金的下拨。其次,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组建资金管理中心信息网,全面预算整个企业公司的资金总需求量,把资金结算资金和收支预算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资金合理的调剂余缺,合理配置资金资源,达到最大化的资金利用率。

3.全面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

全面预算,是公司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财务放管理方面的总体预测, 主要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两大部分,一般来说,管理费用预算、开发预算、销售预算、和销售费用预算都属于经营预算的范畴,至于财务预算,主要包括资金预算、投资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企业的经营预算,则是要从包含企业本部在内的所属企业逐级编制,并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汇总。各市州公司仍然作为会计主体,但是要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各方面会计核算的数据结果达到一致,从而使集团的财务状况得到有效提升。简而言之,就是单独的设置一个服务器,专门进行设账核算工作,并及时的将会计预算信息收集起来,归纳总结,从而方便各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会计核算。

4.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行严格的预算审批控制制度。其主要措施如下所述:第一、严格审核预算内的各项支出,按预算时间进度拨款;第二、严格控制和审批预算外的各项支出,并且必须追加预算费用,并办理相关手续;第三、以同行业费用水平为标准,定额定量的管理财务费用,确定目标费用额度,并计算对应的目标费用率。企业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目标费用额和目标费用率,这就促使各单位提高成本费用管理的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全面提升生产效益。

5.收益分配及业绩考核管理

在出资者和企业经营者签订的契约中,出资者往往是在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评价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通过业绩评价体系,引导所属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达到与集团相同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投资回报率得到有效提高的预期目标,,省公司通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全面预算,给各子公司下达了一定的硬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努力提高利润率,实现资产的合理增值,,当然,前提是不亏损,保证资产保值。当然了,为满足烟草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各市州公司要按照公司事先制定好的投资协议,将所获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回给省公司。至于剩余的留存收益,则可按一定比例自行支配。同时,各州市公司要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建立指标管理体系,考核和监督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其财政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贡献率、对外投资收益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时还包括公司不良资产的比例等方面。另外,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高烟草公司资产的运行质量,加强总资产中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而加快烟草企业资产一体化的进程。

6.会计人员管理

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见力及控制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何挖掘利用大数据资源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数据,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是对财务会计及分析信息的有效利用。财务数据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通过对各类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够准确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加强企业管控,增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公路客运与航空、铁路客运并列为我国三大交通方式之一,公路客运业受到我国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网络平台兴起、决策层观念保守等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状态最跌宕起伏的行业之一。2016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56.3亿人次,同比下降3.5%,这也是继2012年355.7亿人次后连续第5年下滑。在当前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管理者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调整经营和职能战略,找到适应新环境的业务组合管理模式,才能走出困境,重新回到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精准定位公路客运集团的战略决策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财务分析的创新发展,来阐述大数据分析应用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

析思维的转变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储存、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企业的思维方式也从原先的样本思维、精确思维、因果思维向整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转变。与此对应,我们也要突破以财务报表结构介绍为起点,报表项目分析为基础,财务指标评价为手段的传统分析模式,根据公路客运集团的业态特征,重新确立以“环境与战略分析、财务行为纠偏、财务指标评价、发展前景预测“一体化为模式的财务分析思维。

(一)环境与战略分析

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基础,通过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的分析可以找到外部环境中影响企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企业掌握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通过战略分析,可以协调业务单位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行业环境及对应的战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变化:1.同业竞争的出现。公路客运集团指由多家拥有丰富的班线经营权、充足的营运车辆、高等级资质客运站的企业所组成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在本地区属于一家独大的领头企业。同时,由于消费群体的地区性特质和客运班车跨省往返经营方式,各省公路客运集团之间也是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为主,同业竞争状况不常见,因此传统分析中往往不考虑同业竞争。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公路客运集团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立足于更多客运信息构成的数据库,为企业跨省经营及扩大本省消费群体,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后,企业就可以准确判断某一地区的客流分布,锁定目标人群密集的地区,利用增加长线停靠站、短线驳客点和调整班线始发点的方式,在不加密班次和延长线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拓展班线覆盖区域,提升实载率,掌握竞争优势。2.垄断格局的打破。目前对公路客运业冲击最大的是快速兴起的“跨省网络拼车”,借助网络平台,无准入门槛及监管的网络拼车,使公路客运业多年来形成的市场格局被打破。无序竞争不可避免地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凭借自身资源足、规模大的优势,公路客运集团一方面建立自助服务平台(上海的交运巴士网,浙江的巴士管家),另一方面与知名的互联网平台(携程、驴妈妈,畅途网等)联手,开展在线和手机购票,通过3年来的努力,目前上海地区网络售票比例已经超过35%,发展迅猛,维护了集团在市场格局中的龙头地位。同时,随着网络售票量的增加,旅客信息量激增,企业对班线营运实况的掌控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班线配载、互动换乘等业务拓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财务行为纠偏

是指评判企业会计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算运用是否恰当、会计处理是否灵活准确,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的行为。尽管审定后的财务报表已经被公认为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运用恰当、会计信息质量优的有效证据。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取得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从其他角度进一步来佐证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的真实完整性,通过对不实不适的信息进行过滤,完善财务分析数据。以会计方法为例,资产价值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营运车辆是公路客运集团内占比重最大的资产,资产的价值由购入原值和折旧政策2方面决定。按照税法及会计法的规定,营运车辆按照6年计提折旧,传统方法下,以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营运车辆受营运线路方向和圈数的影响,损耗情况不同,实际价值差异很大,使用改良后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更加合理。通过对直接法下折旧额的调整,实现资产价值的精准计量,资产账面价值n=账面价值n+1-(直线法下计提的折旧额×调整率)。调整率函数为:U=f(X1,X2,X3,X4)。四个系数分别为:X1营运公里数,X2线路实载率,X3事故率,X4运营线路的道路状况。基于数据多样性,要实现这样单车计量,在手工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财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已经分析完成的信息,并利用到折旧计提中来。

(三)财务指标评价

是指使用财务行为纠偏后确认无误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核心是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但有别于传统的分析,基于整体和相关思维,大数据下的财务分析结合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非财务数据的因素。大数据的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的特质,在财务分析中的优势显露无遗。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后的财务分析有了质的提升。1.丰富财务指标的内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报表上通常只列示以货币计量的有形资产。对于企业拥有的“线路资源”,这一具有垄断性质的资源,由于是通过政府部门招投标或审批无偿取得,所以并没有体现。资源价值的缺失,影响到企业财务指标的准确性。不同以往,新技术应用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企业可以建立以班次密度、客运周转量、车辆等级为因素集的矩阵,将“线路资源”进行量化,纳入财务分析指标评价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线路资源的量化金额要随着公路线网布局的推进,油价的上下波动,适时进行调整,这也是大数据运用的便捷优势。2.加速财务指标的核算。目前上海最大公路客运集团的“智能长途信息系统“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外部实现从售票到检票的无纸化运作,内部实现车辆调度、自助结算的智能化操作。随着系统运用,海量数据被收集,并投入财务分析指标模块中进行运算,极大地降低了人工误差,许多财务指标随需随得,不再受到报表编制时间、人员水平的限制,提升了财务指标的使用效率。3.增强财务指标的敏感度。新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使财务指标偏差值的幅度收窄,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例如,公路客运集团的营运班线分自营、发包和联盟经营三种模式,不同模式下目标线路的“盈利点”是企业选择经营模式的决策依据。“盈利点”测算的重点是确定预期实载率,传统方法是财务人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模拟经营环境,结合主观判断后估算取得。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首先以同质线路为基础测算出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其次以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为起点,通过模糊综合评分法,还原出目标线路预期实载率,并将预期实载率与客流数据库中的同地区线路实载率分析对比,结合地区客流特点,最终确定可用的预期实载率区间。

(四)发展前景预测

财务分析最终目的是为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预测是对企业战略定位、产业环境及企业财务能力综合的做出科学预测,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融合大数据分析后的财务分析,在前景预测上,更侧重于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企业长期竞争力。公路客运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思维的转变,重新评价行业和竞争环境,利用会计分析梳理会计信息,重塑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宽广的角度来预测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给公路客运集团创新转型发展带来的契机。

二、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方法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资金管理得以全面升级

众所周知,公路客运集团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为推动企业资金管理的升级,创建集团资金平台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所属客运站点、线路经营企业的资金集中归置,统一管理和使用,有助于实现集团内资金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而获取资金规模效益,是公路客运集团资金平台最大的特色。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提高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数据挖掘技术是运用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提取并分析,找到隐藏其中的内在关系和关联规则。“智能长途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正是基于这项技术。系统设计的基础是使公路客运业务数据与传统的财务数据高度匹配,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用性,并满足企业内不同管理层级的需求。随着系统的升级和使用,以往“等客上门乘车”的局面已经改变,通过数据库的分析,转变思路,推出“巴士网约车”、“定制巴士”等新业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拓展了客运服务领域。

(三)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使用大数据技术,将下属单位(含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由一个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创造规模效益,通过会计核算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统一财务操作模式,将会计核算职能从企业财务部门中剥离,促进财务分工的专业化,确保财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使大数据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公路客运集团下的线路营运单位、客运站经营单位以及内部的独立核算单位很多,业务内容交叉,财务职能重叠,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后,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精简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和使用共享服务中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集团要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估制度,设立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加强中心内财务人员的培训,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等,确保共享中心稳定有效运营。

第6篇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持续盈利能力;盈余管理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指企业持续赚取利润的能力。从企业发展的目标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

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关心超过任何一项其他财务指标。

2009年5月,证监会在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对计划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提出要求,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3)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4)发行人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5)发行人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6)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对企业发展的客观环境(内外)进行分析,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首先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总体发展前景、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的行业地位,其次还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是否具备确定性、稳定性或者独创性,再次要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视行业不同包括研发创新能力、市场预测和拓展能力、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等)以及其执行力。客观环境因素无法全部量化,但是无论怎样,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在财务上的最终表现是企业净利润及其净利润的增长指标。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特定的目的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有别于证券市场上存在的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是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合规合法是前提;而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盈余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对于计划创业板IPO上市的公司来说,盈余管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股票在上市的时候能卖一个好的价钱。

纵观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最低的永利带业(300230)发行市盈率只有14.3倍,最高的雷曼光电(300162)发行市盈率达到131.49倍。这其中,诚然有投资者对这两家公司行业前景、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水平等判断不同导致的差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比两家公司的申报期(2008到2010年)的盈利数据,永利带业三年净利润合计0.89亿元,雷曼光电三年净利润合计0.71亿元,仔细分析下,雷曼光电的净利润要比永利带业少0.18亿元。然而,雷曼光电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90.9%,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85.7%;永利带业2009年净利润增长率24.6%,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24.5%。很显然,增长率达到永利带业3倍多的雷曼光电在创业板IPO中笑到了最后,卖了一个好价钱。可见,可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下,在创业板这个舞台中,上市公司不仅仅要比拼“盈利金额”,更重要的是“盈利速度”的比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一段既定时间内,是表现为一个持续增长的盈利状况,还是表现为一个平稳均衡的盈利状况,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的行业地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不应服从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盈余管理只改变企业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第7篇

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制的改变

(一)调整了辜务所和分所的设立条件

《办法》在事务所的设立条件方面有所变化。如规定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股东应当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合伙人或股东3年内没有因为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而此前的规定允许合伙人持有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办法》还要求,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应连续5年在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而以前的要求是合伙人5年,有限责任事务所股东3年。另外,《办法》不再要求取得证书后连续执业,也没有规定合伙人至申请日止在申请注册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

对于分所的设立,《办法》强调事务所对分所在人奉、财务、执业标准、质$控制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对分所的业务活动和债务承担法律责任,分所负责人为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股东。同时提高了设立分所的门槛。如注册会计师数t由以前跨省设分所不低于40人,改为不区分是否跨省均应不低于50人;申请设立分所的事务所及其已设立的分所前3年内不得因为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有限责任事务所上年末净资产和职业风险基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合伙事务所上年末净资产和职业风险基金总额不低于15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在省内设立分所需要在申请地有业务,但现在则不需要。这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跨地区执业、从而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

此外,对于合伙事务所的合伙人、有限责任事务所的股东,没有任何国籍限制和居住时间的限制,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境外人员也可申请设立事务所。

(二)简化了审批程序和申报材料

在设立申请和审批程序上,《办法》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办理期限。比如,省级财政部门对申请人应当场或5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应当自作出批准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下达批准文件;或者自作出不予批准决定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等。过去事务所办理跨省迁移,不仅需要两个省的财政部门分别审批,有时两个省要的材料还不一样,程序很复杂。现在跨省迁移只由迁入地的省级财政部批准,而且统一了须提交的材料。《行政许可法》出台后,新设事务所特别是合伙制事务所没有指标控制,且更易得到批准,从而缩小了从筹备到设立的时间,减少了相关费用。

《力法》还大大简化了申请材料,规定了申请设立事务所时所应提交的材料,明确规定按照固定格式统一提供,省级财政部门不得要求提供规定之外的其它材料。

审批制改变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一)促进事务所重组,改变既定利益者格局

脱钩改制时,不少事务所仓促应付,既得利益者暗箱操作,致使股权设置不合理,无法形成必要的制约机制,没有完全抹去计划经济的烙印。一些既定利益者作为合伙人或股东,实际上掌控事务所,其中大部分亲自参与事务所的经营管理,少部分作为“太上皇”并不参与经营管理。普通员工则不持有股份,不享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事务所存在一种特殊的委托关系。在具体业务上,普通员工与合伙人或股东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真正了解实情的是普通员工,合伙人或股东只能根据普通员工输出的信息来判断业务的执行情况。合伙人或股东与普通员工在博弈过程中,普通员工往往占据优势,作为人的普通员工有可能采取诸如偷工减料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产生问题和成本,使得审计资源的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有可能损害事务所乃至整个行业的形象。

《办法》出台后,新设事务所特别是合伙事务所将会变得规范和容易得到审批,这有助于有一定执业经验但不持股份、受既定利益者控制的注册会计师独立出来另设事务所,从而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重组,改变既定利益者格局。

(二)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责任和权利相对应

过去我国审批成立的中小事务所绝大多数采用有限责任制,采用合伙制的很少。有限责任事务所中,业务收入的大部分由股东分享,但是业务产生的风险却仅限于事务所的全部资本。事务所的股东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不仅可能滋生过激的商业行为倾向,还可能扭曲了激励约束机制,例如限制员工职位的提升、长期不肯新增内部股东。而部分事务所的过激商业行为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虚假会计信息泛滥、部分审计人员道德颓丧、行业信誉降低。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承担责任的经济约束缺乏刚性和力度,是独立审计质量保障机制重要的制度缺陷。事务所管制结构不当,导致事务所执业时缺乏风险意识,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执业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对于一些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勤勉尽责,发现不了隐藏的风险。而合伙制具有有限责任制所不具有的优势,有利于合理界定产权,使合伙人的责任和权利对等,提高决策效率和监督效率,降低成本。《办法》规定着眼于制约注册会计师过激的商业行为倾向,提高职业行为的水准,放宽了合伙事务所的设立条件,并相应提高了设立有限责任事务所的门槛。由于合伙人不仅要承担自身过失带来的损失的无限赔偿责任,还要承担其他合伙人的过失产生的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这就可以客观上要求合伙人增强风险意识,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谨慎执业,全面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尽量避免陷入审计失败当中。

(三)事务所生存的压力加大并有可能使审计市场陷入恶性竞争状态

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高端业务被大型事务所垄断,同时因为大所运作成本较高,在低端业务上对小型事务所没有竞争优势,现在不少事务所特别是中型事务所高端业务做不了,低端业务不愿做,处境变得十分艰难。我们认为,成熟的市场竞争机制将会导致大部分事务所都是小型事务,主要从事低端业务,而只有少数事务所经过优胜劣汰的洗礼成长为大型事务所,主要从事高端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预见,小型事务所将大量涌现,其中大部分将采取合伙制,而合伙制的一大优势是内部交易成本低,从而在低端业务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办法》的实施将催化这个裂变的过程,使事务所特别是中型事务所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办法》对合伙事务所的合伙人、有限责任事务所的股东没有任何国籍限制和居住时间的限制,只要求符合规定的条件,就可申请设立事务所。这是我国履行加入WTO开放服务市场承诺的需要。随着开放的深入,外资事务所将有可能大盘涌入。可以说,深化改革开放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当了我国中介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但如果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仍不足,如果行业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得不到加强,市场无序竞争的状态得不到改善,市场的开放和大t新事务所的涌现,将有可能导致没有经过信用市场充分培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陷入进一步的混乱和恶性竞争之中。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对策

(一)独立性

《办法》加快了建立合伙制事务所的步伐,无论是合伙事务所还是有限责任事务所生存压力加大,因而必须设法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立业之本,是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根本保证。离开独立性谈审计质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审计质且保证,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始终有后顾之忧。笔者认为,事务所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独立性:(1)改变现有的分配方式,应以年薪为主,以提成为辅,提成比例则以业务联系、工作数量和质量、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等综合加以考虑。(2)除提取必要的风险基金外,事务所应提取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用于质量控制和培训支出。(3)承接新业务前,应由事务所统一评估专业胜任能力特别是独立性,并决定是否受聘。(4)客户的联系人与审计业务的执行人应作为“不相容职务”,由不同人承担。(5)对于长期客户,安排定期轮换注册会计师。(6)合伙人或股东对独立性的审查不仅仅局限于书面复核,应参与实地抽查。

(二)经营策略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管理必须选择一种能给他的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经营策略。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种基本的策略中进行选择:成本领先策略、别具一格战略和专一化策略等。事务所究竟选择哪一种策略,取决于本所的长处和竞争对手的短处,事务所应当避免不得不与行业中所有的竞争者拼杀的局面,应当将自己置于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强有力地位。

第8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特色;内控制度;小型事务所;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4-008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审计质量的提高及其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诸多难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审计行业的规范和完善既要立足中国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兼取各种审计制度之长,适应国际交流和国际协调发展。

法国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以私人经济为核心、自由竞争与国家计划相结合、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国家,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与国家计划指导相结合。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法律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而我国现有的审计环境与法国审计业状况有相近之处,本文从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特色的分析入手,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服务业务、行业监管、小型事务所发展等方面探讨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色

(一)法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

在法国,由于“两师”并存的特点,所以其会计界也存在两大职业组织,即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注册审计师协会。其执业会计师和执业审计师分属两协会管理和指导。

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依据1945年9月政府法令成立的由法国注册会计师组成的自律性职业团体,该协会自组建以来一直置于财政经济事务部的控制之下。其主要职业工作包括法定审计以外的所有公共会计业务。协会成员资格仅限于公开从业人员。

注册审计师协会是依据1969年8月政府法令成立的由法国注册审计师组成的自律性职业团体,在业务方面接受司法部的监督、指导。法律规定股份公开公司和非股份公开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经国家法定审计师协会成员的审计,所以该协会的成员为法定审计师。

法国的会计师执业组织体系比较完善、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司法性,两个协会之间分工明确,分别管理和监督执业会计师和执业审计师的执业情况,有效的保证了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正性。[1]

(二)法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

在法国,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合伙、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前两种形式的事务所在法国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事务所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为了防范注册审计师执业风险,法国注册审计师协会的会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都参加职业责任保险。据注册审计师协会介绍,审计事务所是按其营业额的0.5%上缴基本保险费。一旦发生工作失误,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时,由保险公司进行民事赔偿。如果该民事责任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以外,该注册审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将受到行业保险合同的保护。[2]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利益。在法国,很少会出现审计舞弊,审计师事务所之间也竞争良性,小型事务所的发展是比较成功的。

(三)法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人员

在法国,审计业务和会计服务业务分属两个不同的会计行业,即注册会计师行业和注册审计师行业。执业注册会计师只能从事记账、会计咨询等会计服务业务,而不能从事审计业务,只有执业注册审计师才能从事审计业务。

在法国,由于一个公民只要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就可以直接申请成为注册审计师,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的注册条件是相同的。因此,法国85%的注册审计师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但法律规定同时具备两个资格的人不能在一个企业既做会计又做审计,也就是说,不能审计自己的会计工作。

法国的这种“两师”并存机制,执业会计师和执业审计师严格的业务分工,以及执业人员严格的注册和审核程序,有效的遏制了审计业务过程中舞弊现象的发生。[3]

(四)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

法国政府在会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46年,法国政府组建了会计标准委员会。该机构1947年被新成立的“高等会计委员会”所代替,以后又更名为“国家会计委员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法国政府于1996年对“国家会计委员会”进行了改组,减少了委员数量,并设置了全职主席。改组后,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各项会计工作提出意见;二是向企业会计工作和国家统计工作建议有关的账务处理办法;三是确保会计研究的协调组织工作,发行有关会计教学的各种材料;四是对国际以及别国会计标准化的会计准则提出意见。[4]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和其他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同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是实现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

我国从事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多,利用较低的审计收费吸引非审计业务的现象并不明显。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局限于审计业务,非审计业务虽有发展,但业务类型狭窄,收入规模偏小,仅占事务所收入的30%左右,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达其总收入的70%,无论从收入的总量还是结构来看,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的小型事务所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我国小型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

(一)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执业环境令人堪忧

由于我国小型事务所面对的主要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这个细分市场内,而中小企业无论是自身的经营规模,还是相应的内控体系,都存在很多问题,规范的会计体系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而且由于政府相关的监管机制和重点不到位,中小企业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生存,我国小型事务所陷入了混乱竞争的环境,这种环境直接或间接地诱发了大量小型事务所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小型事务所对市场细分不够

我国小型事务所由于不能参与中大型事务所的相关工作,不能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对于中小企业,往往只盯在报表编报审计等少数项目中,这主要是由于这类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容易获得。这些导致了我国小型事务所不以自己内在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仅仅关注报表审计等少数项目,导致业务类型过于雷同。而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服务,诸如管理咨询等。一方面由于其更了解中小企业,能更容易发现它们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征,尚需大量地改进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小型事务所还存在很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三)小型会计中介劳动生产率低

在面临中小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的资费水平限制问题,我国众多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都面临紧衣缩食、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虽然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必须保有5人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但实际大部分小型事务所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供养注册会计师。并且由于日常经营业务范围过于狭窄,有效工作时间效率不高,经济效益同中大型事务所进一步扩大。这就造成了在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待遇不高,进一步引发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影响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的境况。

(四)小型会计中介诚信观念急需加强

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一方面面临竞争混乱的市场环境,必然导致其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做出违背审计独立性等相关执业原则。这将引发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轻易放弃对顾客的诚信评判,破坏了其执业本应保持的诚信标准。这不仅仅损害了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公众形象,还会造成恶性循环圈,进一步影响其竞争力。

(五)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过小,即使建立时满足了最低5个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很多注册会计师只是挂名或是兼职,管理结构体系往往受到所有者的观念意识所左右。这就导致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在小型会计事务所中。其不仅仅限制了我国小型会计事务所的监管、扩大和发展,还使小型事务所违规事件大幅出现。

三、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特色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展非审计业务方面

目前我国应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业务。我国的事务所规模较小,审计业务风险大,竞争激烈,拓展非审计服务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服务范围,打破业务领域过于集中的状态,从而增强财力以防御风险,提高竞争力。

在鼓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存在的潜在冲突和可能出现的相互影响,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监督与指导,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受损害。可借鉴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做法,实行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两师”并存制,将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部门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5]执业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记账、会计咨询等会计服务业务,而不从事审计业务,而执业注册审计师从事审计业务,同时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规则规范和管理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

(二)小型事务所发展方面

我们应该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补充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处罚的力度。并通过行业协会加强检查、协调和指导,等举措来改善现状。如严禁部门垄断限制事务所执业;消除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壁垒;严格禁止小型事务所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或利用回扣变相捞取业务的行为;重新调整事务所的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方式、标准等。同时小型事务所自身也应该努力改善其服务内容过于单一和雷同的状况,重视审计市场细分,在经营上应意识到多样化和差别化经营,在业务上应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和强化业界内的诚信意识,同时加强事务所的内部管理。

(三)行业监管体制方面

1.进行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国是出现审计舞弊很少的国家,它的审计管理体系总的来说运行效率较高,其审计的质量不论事务所规模大小都得到了从政府到企业和投资者的信任。这与严格的监控体制是分不开的。

2.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法》是一个有力的法律监督手段,但是它虽然具有法律效力,却原则而抽象。会计违法行为实际上是以会计制度作为判断标准的,《会计法》没有真正明确规定会计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使制裁会计违法行为缺乏直接法律依据。虽然修改后的《会计法》在有关会计违法行为的惩处方面比以前更具体,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会计法制化建设,可借鉴法国的做法,在会计规范机构上进行改革,成立一个类似法国的“会计标准化委员会”的机构。[6]该机构应独立于财政部门,由国家立法机构授权,成为具有会计立法职能的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和颁布重要的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一经该机构批准颁布,就具备了法律效力,必须严格遵守。同时,也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适当降低行政监督的力度,构建一个集法律性、行政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法国成熟的监管、自律体系为我国审计服务业提供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的良好范例。中国审计服务业应客观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特别是资本市场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传统,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及不足,同时借鉴他国成熟管理模式,在强大竞争对手面前,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与之分享市场共同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步壮大和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周红.法国应对世界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信任危机的改革举措[J],会计研究,2004,(5).

[2] 杨慧.法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特色及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唐毅泓,胡阳,欧阳姝.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中外审计服务比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7).

[4] 周红,郑海英.法国审计行业管理体制评价[J],会计研究,2002,(6).

第9篇

所谓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种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下的财务管理是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财务活动和网络联系起来,在网络上实现WEB记账、实时查帐、在线资金往来、动态报表,并通过财务和业务协同实现资金统筹使用、财务结算高效、业务处理一体化。网络财务还可以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内外协同运作的在线供应链,对供应商可以进行动态管理,企业全面掌握货源,减少企业的成本开支。在线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帮助企业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互动式的动态客户档案,实现网上的资金划拨、网上销售,建立服务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方式。

二、网络财务的特点

网络财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不同地域的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扩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财务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网络财务的应用不仅突破了空间观念,也将不受时间的限制。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集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电子商务模式下,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逐步强化,使得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间也会逐步实现彼此连接,相互共享,管理,业务,采购,财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在公司内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同时,网络财务系统还可以实现供应商、企业、客户以及物流机构之间的协作,通过信息数据和财务数据在网络中的瞬时传递,实现网上采购、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等一系列网上服务的业务方式。综上所述,财务工作网络化,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顺应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次重大进步。

三、网络财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1.快速转变企业理财观念。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最后,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可以说,转变企业理财观念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创新的根本保证,不可不予以高度重视。

2.采取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互联网的出现,使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有了技术保证,也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括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控制的集中化、财务决策的集中化三部分。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

3.重组企业业务流程。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介质替代了传统的纸介质,将打破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重心放在价值链分析上。首先,企业要从行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一产品一制造商一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订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优化企业流程。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10篇

1.预算资金管理格局缺乏多样化

我国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对于财政资金的收入以及支出方面的管理较为重视,在大量社会资源使用以及占用等方面的情况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和重视。比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占用方面情况并没有充分了解,也没有明确以固定资产的方式进行投入的股权投资情况,这样的话极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政府的债务、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相关问题并没有向广大公众进行信息披露,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政府实际上的债务数额以及预算情况,这样的话会使会计信息资料缺乏真实可靠性,无法将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会给政府带来很多的财政风险。

2.较大范围的使用有偿资金,对于预算会计核算领域范围也有了新的要求

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了政府投融资的主体,使政府投融资出现多元化发展格局。而且在公共领域内不断介入私营部门,财政资金结构也朝着多元化、多来源、多渠道、多层次等方向发展,有偿资金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增强政府的财政风险意识,应对债务的相关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因此从客观上而言,必须不断扩宽预算会计核算领域。

3.行政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在积极、全面开展改革工作,各级各类的行政事业单位拓宽了自己的筹资渠道,不再仅仅单独以来政府资金拨款,也逐渐面向社会,吸收社会投资力量,进行自收、自支、自费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政府部门的主导力量和监管能力,相应的也会提高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灵活性和自主能力。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费办事业、招聘人才、建设的发展模式下,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占得一席之地,求得长远发展,更应该重视预算会计管理,充分利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1.应改变预算资金管理格局,实现全面的预算资金管理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做好政府会计信息的信息披露工作,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当前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应加入投资经营的国有资本安全使用情况、失业金以及养老金等使用情况,并且应加入政府整体的会计报表,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关于政府的相关支出和成本信息。同时应将政府会计系统和债务管理、现金管理、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相结合,实现经营管理型会计管理模式,并且要求政府各部门都应该编制预算报告,确保政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便于为政府及时提供相关的支出信息和成本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更好的控制支出。其次,政府部门应详细核查、确认目前内部各个预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占用情况,并且将确认的固定资产可纳为政府的资源,经政府专门机构对这部分资源进行管理、维护。

2.应将预算会计的核算领域进一步拓宽

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会计基础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标准,然而由于新的会计制度不断创新和改革,打破了以往单纯的预算资金管理格局,应该要求建立一套和国际会计核算制度接轨的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应将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管理模式,可以将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占用情况及时反映出来,也可以使政府财政状况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完整的反映出来,便于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以及投融资管理工作,准确核实实际的政府财政资金数额,将政府财政风险控制在最低。比如可将会计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非现金交易等业务都实现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完善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不足和缺陷。

3.应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管理工作

首先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学习关于行业法律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技能,可定期聘请一些财政专家或者财政管理高手指导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财水平。同时应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控制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力度,硬化预算约束,以防预算管理人员编制过度膨胀,避免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资金,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收入分配应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其次,应注意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定期考核政府部门对各项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避免挤占、挪用等事件发生。最后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基建投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

第11篇

文/李文

更加注重建筑企业的发展质量

资质标准对企业资产考核的要求不再包含“注册资本”,只对“净资产”提出要求,且要求都比以前标准有所提高。从这一改变中可以看出,新标准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创效能力。

早在2010年,为引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资委便在央企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 EVA)考核,这标志着对经营业绩的考核即将进入以价值管理为主的新阶段。在建筑企业业务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所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建筑行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建筑企业更要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档次,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净资本,进而获得企业资质升级的资格,而不能像以前样只要增加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即便企业亏损也无碍资质升级或保级。

专业分包划分更加合理

在新的资质标准中,专业承包资质由原来的60个变为36个,劳务分包资质不再分类别和等级。不同的企业在规模、能力和专业领域差别很大,行业要高效有序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各专业版块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专业分包企业要根据市场、自身实力和竞争情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定位,形成不同业务领域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减少和避免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冲突,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主管部门要促进专业工程经营主体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优化,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综合实力高、专业能力强、工程业绩和信誉好的企业开拓市场;推进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培育发展专业承包企业群体,构筑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为基础,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协作的供应链体系。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总承包企业和专业分包企业。在新资质标准体系下,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要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关系,打破条块分割和为各自利益而战,限制对项目进行层层转包和分包的行为,促进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同步有序发展。

提高了对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要求

新资质标准不再对企业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进行要求,只对技术负责人提出要求。企业对人员的要求中增加“岗位证书人员” “中级工技术工”等的数量要求。比如建筑工程总包一级资质要求企业主要人员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 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9人;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30人,且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齐全;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50人。在建筑行业中,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品质。当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能型人才短缺。同时,将农民工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有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新的资质标准在对建筑企业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力度,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使建筑企业乐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才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券商;投行业务;IPO;承销;保荐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4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97-03

一、国内投行市场现状和格局

(一)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09 年7 月重启的中小板和同年10 月启动的创业板,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扩容,2010年投行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前7个月,投行各项业务指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单个项目规模逐步缩小

近年来,IPO 发行格局悄然发生变化,由大项目为主导转为中小项目为主导。发行数量上,主板项目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由2006 年的21.13% 降至2010 年的8.02%。在中小项目主导下, IPO项目的平均单笔融资额由2007 年的36.94 亿元、2009 年的18.22亿元,降到2010年的14.1亿元。IPO 项目由大变小,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真实映射,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将逐步成为A 股市场的真正主角。

(三)券商投行格局发生变化

1、传统大行排名下降,南方投行异军突起

在近两年大项目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多年占据IPO收入榜冠亚军的中金、中信2010年首度交出头把交椅。数据显示,2010 年中金公司承销及保荐收入为7.03亿元,较2009年的10.97亿元下降35.92%,排名由第一名滑落至第七名。

相反,长期紧跟中小项目的南方系投行,成为这种变化的最大受益者。IPO收入榜的前5名中,南方系投行占据4席,平安、国信、华泰联合和招商分列第一、二、四、五位,分别实现收入19.93、13.48、10.62和9.35亿元,4家投行共承销113宗IPO业务,占全年IPO总量的32.38%。

2、延续“二八格局”,但集中度有所下降

IPO业务上,2010 年业绩居前的20家投行累计承销项目数占74.5%,承销金额占84%。不管从承销数量还是承销金额看,前20家投行的业务规模都较上年大幅增长,但市场份额不及上年的81.17%和 92.17%。

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在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IPO项目结构,让更多中小投行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2009 年,43家投行参与IPO盛宴,而2010 年参与者达58家,其中,IPO项目不足5 个的投行有35家。

二、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瓶颈

(一)专业人才短缺

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目前,中小券商投行业务人员匮乏,尤其是缺少具有投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及后台支持的相关专业人才。但引进人才的成功率和匹配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一是目前投行业务不够全面,尚未形成真正大投行平台;二是薪酬较低,薪酬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等不够完善,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二)初期项目资源有限

中小券商在平台建设、项目经验积累、项目资源开发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尚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在业务开展初期,项目资源有限,拓展难度较大。

(三)业务资格问题与净资本不足

不少中小券商在业务资格上,仅取得了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两项资格,还未取得保荐资格,因此暂时无法作为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根据业务规模与公司净资本直接挂钩的监管要求,目前不少中小券商净资本尚不足以支持规模较大的承销项目,即使申请到保荐资格,在IPO项目中也会捉襟见肘。净资本的不足致使无法满足申请直投、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基本条件。

三、中小券商投行发展路径

(一)加大投行业务投入力度

纵观所有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史,基本都经历过创业初期“大投入”阶段,无论是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均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稳定投入后,才能够有收入回报。考虑到投行业务的发展规律性,中小券商需加大对投行业务的扶持力度,通过引进成熟团队等方式,实现投行业务真正的大起步、大发展。

(二)战略性投入,耐心等待时机

中小券商实力有限,在中小板、创业板没有推出之前,投行业务很难同大券商竞争。部分中小券商没有放弃投行业务,在团队建设上战略性投资,为今后的发展作好了铺垫,一旦市场机会出现就牢牢抓住。

如:东莞证券依托在东莞地区的经纪业务优势,在各类业务开拓中都积极推进,其管理层具备了超前眼光和创新意识。2003年公司申请资产管理业务和股票主承销资格。2004年注册成为全国首批承销保荐机构之一。2008年东莞证券投行业务排名第65位,证券承销金额4.92亿。2009年其投行业务排名上升到第50位,证券承销金额11.58亿。2010年迎来首个保荐IPO 项目“天龙集团”。东莞证券在保荐业务上的投入产出期是6年。

近几年投行业务迅速发展的东吴证券,在业务开拓方面,充分利用苏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优质企业众多带来的项目资源优势,对苏州地区的优质客户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国内主要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采取了差异化发展策略,专注于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行深入挖掘,取得丰富的项目资源储备。经过了五六年的孕育和发展, 2009年,投行业务收入增长率行业排名第6位。2010年,完成4个IPO项目的保荐承销工作,实现业务收入2.5亿元。近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7.47%。

第13篇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控制 措施

伴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一开始的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到现在的以合伙制为主的格局;从以前的区域性单个所的分散格局,到现在的全国性总分所的布局;从之前国际四大垄断行业高端市场,到现在的国内所异军突起参与角逐;从原来ipo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新三板、债券等新生业务不断涌现的业务发展,审计工作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期待和更大的挑战。如何正确应对风险,加强防控是摆在从事社会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社会审计机构模式问题

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是有限责任制与合伙制两种形式,其中多数为有限责任制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体制下的事务所,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相对较低,这就直接造成了现阶段事务所中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间接导致事务所群体在社会公信力上出现不足。

(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问题

在我国会计事务所中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审计事务所成立的基本条件要求过低造成。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相对不完善,导致整个事务所群体在项目管理上存在质量控制制度不完整,事务所直接项目人考评和其项目复核程序流于表面,并不是实质性的复核,从而使审计风险的程度逐渐偏高。

(三)市场恶意竞争问题

在国内现阶段管理体制条件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相对设立门槛不高,社会上各个会计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从而造成部分资质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承接一些较高较多收入的业务,进而变现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手段获取业务,比如变相降价获取业务等,就造成了审计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这使审计风险出现进一步增长。

二、建立防范审计风险的相关措施

社会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的有效与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审计业务存在的质量风险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防范。

(一)规范业务操作程序

我国新的审计准则,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宗旨,强化执业人员执业责任,通过严格审计程序,从侧面体现了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并在实务操作上,从制度上明确执业人员的责任,这对于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将更为有效。新的准则更加强化审计项目的执业质量,一方面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公开性,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了行业自身发展,新的审计准则是从事社会审计最直接、最根本的法律依据,作为提供执业服务的社会中介,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准则,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开展审计业务。与此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审计经验,结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业务操作程序或文件,制定明确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规范作业行为,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以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意识,对于行业执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作为服务被审计单位的供需主体,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提供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以高水平的服务理念降低事务所的自身风险。围绕事务所确定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三个方面内容重点查找风险点,一是岗位职责风险,通过岗位本身的性质,带来的审计风险的产生;二是业务流程风险,在审计项目实务操作过程中,重点对于工作程序和人员管理等手段,进行管控审计风险。

(三)是制度机制风险,在工作制度机制上进行重点查找,防止因权利失控和行为示范产生风险

在审计方法上,我们深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优于传统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具,在理念上,风险导向模式不仅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而且同时强化了对客户的经营活动风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分析与属性评估,以使审计风险的发送可能最小化,在一定意义上有效地促使了审计人员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提升。

(四)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水平,增强风险识别与风险处理能力

首先,审计人员要保持全面的审计的独立性,其中包括了事务所本身与被审计单位无利益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和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保持应有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这要求从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准则,防止因个人利益而。其次,从业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还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法制意识,确保执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许多单位内部审计业务采取外包的形式,为外部审计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空间。作为社会审计服务的机构应顺应时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审计理念,健全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自身优势, 扩大审计业务覆盖面。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水平。社会审计工作要围绕国家和地方事业发展目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关注绩效和责任。要从审计的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防控,在创新中实现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池小丽.论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4,48

[2]滕凤云.审计中的风险及防控措施[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3,07

第14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加强;影视行业;会计管理

影视行业,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提高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程度,对于促进文化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而加强新会计制度下的影视行业会计管理工作,是促进文化经济稳健发展的有效渠道。

一、影视行业概述

(一)影视行业基本状况

电视剧行业发展至今,竞争较为充分,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电视剧行业主要包括国有制作机构及民营制作机构等制作机构,其中前者由于发展较早,因此具备较为强大的发展实力,而后者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但凭借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近些年来得到较为强劲的发展趋势,涌现出实力较强的制作机构,并且已占据电视剧市场的八成份额。随着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电视剧需求不断加大,但整体上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中。另外,政策准入、资源整合、发展渠道、品牌效应等方面的壁垒已成为阻碍电视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样,电影行业制作机构也是由国有制作机构及民营制作机构承担,但是市场份额较为平均。近些年来,伴随着电影行业下游影院院线,影院数量的日益增多,及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增多,电影行业的整体效益也得以明显提升。与电视剧行业一致,准入政策、资源整合等均是踏进电影行业的影响因素。

(二)影视行业发展特点

1.电视剧行业发展特点

电视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鲜明的发展特点:

(1)具备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属性

(2)特殊的运营模式

(3)制作机构地理位置集中化

(4)季节性及周期性较弱

2.电影行业发展特点

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电视剧行业拥有类似的发展特性。但是电影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档期。比如,在过去的发展期间,电影档期概念呢愈发成熟,形成春季、贺岁、五一、暑期、国庆等在内的发行档期格局。

二、影视行业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伴随着中国文化经济机制改革得以持续深入地改革,国内影视领域诸多影视公司已初步具备市场运营意识及理念,也准备具备一定的行业发展规模。但是从财会管理制度角度分析,诸多影视公司并未构建适应影视行业稳健快速发展的财会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财会管理体系已成为阻碍影视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影视公司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影响条件。

财务预算、管控与考核分析,是影视产业财会管理价值的重要体现,从而实现行业财会管理效果的经济效益最优化,达到影视行业的发展价值目标。

但是,影视行业目前的财会管理体系普遍过于形式化,产生无章可循、有章难循的格局。影视行业中日益明显的财会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问题,给影视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隐形的资金困境。

(二) 缺少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从业人员

基于深入研究发现,影视行业中国内大多数财务核算从业人员缺乏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造成了从业人员对自身分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熟悉。另外,缺乏良好的业务水平,致使财务从业人员所开展的财会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合理。过于频繁地依靠个人意愿开展工作,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过于形式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国内影视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阻碍国内影视行业财会管理工作规划化运作。同时,因企业公司上层管理人员与同事忽视对公司财会管理工作的监督、管控,对影视企业财会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意识普遍较弱

对于国内影视产业而言,所应用的财务管理体系大多为传统事业单位财会管控制度的延续,无法很好地适应影视市场发展新格局的需求,自然无法在根源上对权责发生制实行、高效地落实,致使影视行业财务管控从业人员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资金筹集及运转工作,所应用的财会核算方法仍处于落后的阶段,也忽视了对其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及经济层面的效益的关注。总而言之,国内影视产业领域中财会管控意识仍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

(四)资本成本观念普遍不强

影视资本,主要指影视公司获取及资本运转时所需付出的代价。随着持续深入改革中国文化经济体制,国内影视行业也拉开了改革时代,归根到底是影视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如何将中国影视行业引入市场体系,发起影视行业产业化革新,是目前遭遇的核心难题。

基于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问题,相关主管单位开展各项革新工作,新的影视产业政策的推出必然引起整个影视产业的剧烈震动。影视公司在市场化的驱动下必然无法同以往一样无偿地使用财政资金,而必须在市场规律的约束下提供一定的补偿给资金提供者,资金成本的多少受到筹集方式的影响。

但是,目前大多数影视公司缺乏资金成本的科学观念、致使部分影视公司在资金缺少时就开始资金筹集,而缺乏对资金成本的科学预测,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影视公司在完成资金筹集后遇到运作不善的情况,致使影视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最终导致影视公司运营以失败告终。

三、新会计制度下影视行业会计管理模式探讨

(一)科学制定工作计划,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影视管理单位,应根据对当前影视行业财务管控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科学地制定吻合影视公司发展需求的财务管控工作计划。影视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应结合其他行业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成功经验,并根据影视行业的发展特性,探索出符合行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突出影视行业财务管控重心,以确保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中人力、财力、时间得以最优化,为影视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活力。

另外,考虑到财会核算在影视行业中所处的关键地位,科学地、合理地安排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极其重要。随着国内影视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财会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能力要求。但是,当前国内影视产业财会从业人员整体能力较弱,亟需进一步进行提升。

因此,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并制定出有效的激励策略,激发影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影视公司的财会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二)完善影视企业内部管控制度

新会计背景下,完善影视行业内部管控制度对于提升影视公司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方法如下:

1.改革创新影视公司的财会管控制度,必然要求公司财会管理工作人员强化学习新会计准则制度的知识、理念,提升自身财会管理专业素质。根据新会计准则制度,完善补充已有的财务管控体系,提升影视公司的预算及资本核算水平,优化财会报表机制,以加强对影视公司资本的管控。

2.加强影视公司管理人员财会管理意识。财会管控的重要性,只有被影视公司的决策管理层所意识时,才能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发挥最强的效果。在知悉并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影视公司决策层应强化对财务数据的检查与监控,以使影视公司财务运营情况透明化。

3.组建专业的财会管理团队。影视行业财务信息名目多而杂,只有良好的会计管理水平才能够适应,这必然要求影视公司财会管理人员务必掌握强硬的财会管理专业知识。影视公司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入机制,持证上岗,重视岗前培训工作,并完善财务管理人员考核体系。

(三)完善企业预算体系,加强财务监控

预算体系,对于企业资金是否得到高效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完善预算体系成为当前多数企业提升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新会计制度下的影视公司务必完善企业的预算机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影视公司想要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1.务必落实精细化财会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管理机制及管理结构,促使企业与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吻合。

2.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控与审批,构建内外部审核监控体系,以保障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另外,加强成本核算,提升影视公司资本管理质量,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影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文化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加强会计管理、优化影视行业经济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影视行业特性,依据新会计制度更科学、高效地推进会计管理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卜树升.电影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2(6):61-62.

[2]卜树升.基于无形资产观的电影企业财务管理新探[J].中国电影市场,2012(3):12-13.

第15篇

关键词:大数据;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见力及控制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何挖掘利用大数据资源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数据,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是对财务会计及分析信息的有效利用。财务数据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通过对各类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够准确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加强企业管控,增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公路客运与航空、铁路客运并列为我国三大交通方式之一,公路客运业受到我国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网络平台兴起、决策层观念保守等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状态最跌宕起伏的行业之一。2016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56.3亿人次,同比下降3.5%,这也是继2012年355.7亿人次后连续第5年下滑。在当前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管理者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调整经营和职能战略,找到适应新环境的业务组合管理模式,才能走出困境,重新回到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精准定位公路客运集团的战略决策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财务分析的创新发展,来阐述大数据分析应用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思维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储存、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企业的思维方式也从原先的样本思维、精确思维、因果思维向整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转变。与此对应,我们也要突破以财务报表结构介绍为起点,报表项目分析为基础,财务指标评价为手段的传统分析模式,根据公路客运集团的业态特征,重新确立以“环境与战略分析、财务行为纠偏、财务指标评价、发展前景预测“一体化为模式的财务分析思维。

(一)环境与战略分析

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基础,通过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的分析可以找到外部环境中影响企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企业掌握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通过战略分析,可以协调业务单位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行业环境及对应的战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变化:1.同业竞争的出现。公路客运集团指由多家拥有丰富的班线经营权、充足的营运车辆、高等级资质客运站的企业所组成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在本地区属于一家独大的领头企业。同时,由于消费群体的地区性特质和客运班车跨省往返经营方式,各省公路客运集团之间也是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为主,同业竞争状况不常见,因此传统分析中往往不考虑同业竞争。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公路客运集团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立足于更多客运信息构成的数据库,为企业跨省经营及扩大本省消费群体,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后,企业就可以准确判断某一地区的客流分布,锁定目标人群密集的地区,利用增加长线停靠站、短线驳客点和调整班线始发点的方式,在不加密班次和延长线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拓展班线覆盖区域,提升实载率,掌握竞争优势。2.垄断格局的打破。目前对公路客运业冲击最大的是快速兴起的“跨省网络拼车”,借助网络平台,无准入门槛及监管的网络拼车,使公路客运业多年来形成的市场格局被打破。无序竞争不可避免地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凭借自身资源足、规模大的优势,公路客运集团一方面建立自助服务平台(上海的交运巴士网,浙江的巴士管家),另一方面与知名的互联网平台(携程、驴妈妈,畅途网等)联手,开展在线和手机购票,通过3年来的努力,目前上海地区网络售票比例已经超过35%,发展迅猛,维护了集团在市场格局中的龙头地位。同时,随着网络售票量的增加,旅客信息量激增,企业对班线营运实况的掌控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班线配载、互动换乘等业务拓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财务行为纠偏

是指评判企业会计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算运用是否恰当、会计处理是否灵活准确,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的行为。尽管审定后的财务报表已经被公认为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运用恰当、会计信息质量优的有效证据。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取得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从其他角度进一步来佐证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的真实完整性,通过对不实不适的信息进行过滤,完善财务分析数据。以会计方法为例,资产价值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营运车辆是公路客运集团内占比重最大的资产,资产的价值由购入原值和折旧政策2方面决定。按照税法及会计法的规定,营运车辆按照6年计提折旧,传统方法下,以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营运车辆受营运线路方向和圈数的影响,损耗情况不同,实际价值差异很大,使用改良后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更加合理。通过对直接法下折旧额的调整,实现资产价值的精准计量,资产账面价值n=账面价值n+1-(直线法下计提的折旧额×调整率)。调整率函数为:U=f(X1,X2,X3,X4)。四个系数分别为:X1营运公里数,X2线路实载率,X3事故率,X4运营线路的道路状况。基于数据多样性,要实现这样单车计量,在手工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财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已经分析完成的信息,并利用到折旧计提中来。

(三)财务指标评价

是指使用财务行为纠偏后确认无误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核心是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但有别于传统的分析,基于整体和相关思维,大数据下的财务分析结合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非财务数据的因素。大数据的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的特质,在财务分析中的优势显露无遗。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后的财务分析有了质的提升。1.丰富财务指标的内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报表上通常只列示以货币计量的有形资产。对于企业拥有的“线路资源”,这一具有垄断性质的资源,由于是通过政府部门招投标或审批无偿取得,所以并没有体现。资源价值的缺失,影响到企业财务指标的准确性。不同以往,新技术应用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企业可以建立以班次密度、客运周转量、车辆等级为因素集的矩阵,将“线路资源”进行量化,纳入财务分析指标评价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线路资源的量化金额要随着公路线网布局的推进,油价的上下波动,适时进行调整,这也是大数据运用的便捷优势。2.加速财务指标的核算。目前上海最大公路客运集团的“智能长途信息系统“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外部实现从售票到检票的无纸化运作,内部实现车辆调度、自助结算的智能化操作。随着系统运用,海量数据被收集,并投入财务分析指标模块中进行运算,极大地降低了人工误差,许多财务指标随需随得,不再受到报表编制时间、人员水平的限制,提升了财务指标的使用效率。3.增强财务指标的敏感度。新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使财务指标偏差值的幅度收窄,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例如,公路客运集团的营运班线分自营、发包和联盟经营三种模式,不同模式下目标线路的“盈利点”是企业选择经营模式的决策依据。“盈利点”测算的重点是确定预期实载率,传统方法是财务人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模拟经营环境,结合主观判断后估算取得。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首先以同质线路为基础测算出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其次以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为起点,通过模糊综合评分法,还原出目标线路预期实载率,并将预期实载率与客流数据库中的同地区线路实载率分析对比,结合地区客流特点,最终确定可用的预期实载率区间。

(四)发展前景预测

财务分析最终目的是为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预测是对企业战略定位、产业环境及企业财务能力综合的做出科学预测,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融合大数据分析后的财务分析,在前景预测上,更侧重于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企业长期竞争力。公路客运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思维的转变,重新评价行业和竞争环境,利用会计分析梳理会计信息,重塑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宽广的角度来预测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给公路客运集团创新转型发展带来的契机。

二、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方法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资金管理得以全面升级

众所周知,公路客运集团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为推动企业资金管理的升级,创建集团资金平台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所属客运站点、线路经营企业的资金集中归置,统一管理和使用,有助于实现集团内资金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而获取资金规模效益,是公路客运集团资金平台最大的特色。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提高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数据挖掘技术是运用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提取并分析,找到隐藏其中的内在关系和关联规则。“智能长途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正是基于这项技术。系统设计的基础是使公路客运业务数据与传统的财务数据高度匹配,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用性,并满足企业内不同管理层级的需求。随着系统的升级和使用,以往“等客上门乘车”的局面已经改变,通过数据库的分析,转变思路,推出“巴士网约车”、“定制巴士”等新业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拓展了客运服务领域。

(三)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使用大数据技术,将下属单位(含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由一个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创造规模效益,通过会计核算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统一财务操作模式,将会计核算职能从企业财务部门中剥离,促进财务分工的专业化,确保财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使大数据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公路客运集团下的线路营运单位、客运站经营单位以及内部的独立核算单位很多,业务内容交叉,财务职能重叠,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后,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精简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和使用共享服务中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集团要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估制度,设立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加强中心内财务人员的培训,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等,确保共享中心稳定有效运营。

三、结论

大数据在本质上是一项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资产,对大数据及其分析的有效利用,将推动公路客运集团的持续发展,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创新动能。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思维的变革,为公路客运集团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精准的支撑。同时,财务分析发展的创新,也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作者:陆文驰 单位:海交运巴士客运(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