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数字校园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校园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校园培训

第1篇

一、什么是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在其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的[1]。具体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教学、教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2]。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3]。

笔者在对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块一般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教学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OA)、数字图书馆、综合门户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档案人事财产类等其他系统。就数字化校园的规模而言,各中小学校因各区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学段特点及学校规模等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发展差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入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互糅合的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置数字化应用模块。目前应用的模块主要有网络办公系统(OA)、校园网站(属综合门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但建设教学应用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比较少,应用常态化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面向教育教学应用模块的研究,也要加强学校师生使用其模块的应用设计活动。

二、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1.什么是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方面。其中,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利用、表达、交流和创造的能力[4](如图1所示)。

2.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其职业的独特性,它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其着眼点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表达、交流和整合加工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5]。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现状

十多年来,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类培训课程经历了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个阶段,在培训方式上也经历了校本培训、模块化考试、瀑布式培训、远程学习等方式。在这些培训中,比较多的课程设计仍然沿袭计算机操作观的培训,主要是面向软件使用的教学,而缺乏面向信息素养观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性技术课程。而且培训的组织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及应用支持体系.因此,虽然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是培训效果不明显[6]。在学校调研、信息能力比赛、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教师信息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笔者对近几年的市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进行质性分析,以2011年的1102期市继续教育课程为例(见表1),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公共技术课程有11门,其中针对一线教师的急需培训的课程只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处理和应用一门。从培训方式来看,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进行,对于技能性课程来讲,这无疑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教师需要实战式的课程内容,需要教练式的技能传授,需要案例式的点拨指导。可见,针对教师信息能力方面的课程内容和培训设计等急需纳入培训工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的信息能力

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教师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7]。因此,笔者基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组成结构及层次。

1.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组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包括通识部分和专长部分。通识部分,由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基本运用、因特网基本运用、网络平台运用技能、信息核心技能组成。专长部分,由数字化系统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专长能力组成,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色。一方面,是指面向不同学校的个性化的系统应用,例如基于交互白板、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校本学习课程等的教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运用等。另一个方面,是指面向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动画软件制作教学积件对教育教学进行诠释,多用在理化生等学科,进行微观世界学习探究;或利用超级画板等专用软件对数理关系形成过程进行演绎。在通识部分可以忽略掉中学和小学的应用差异;在专长部分,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对技术应用的需求各有侧重。

2.中小学教师通识信息能力的层次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企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现在网上拥有大量点击率的的国内外院校的公开课,如《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公正-该如何是好》、耶鲁大学的《解读但丁》、同济大学的《行政学基本原理与务实分析》等,就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一部分。

一、企业培训中心推广应用数字化校园的目的

在企业培训中心推广应用数字化校园项目,其目的与高校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企业推广《数字化校园项目》,更侧重于提高管理水平、固化工作流程、在企业内实现资源共享;作为企业培训中心,可以整合社会上知名课程和培训师,用于企业培训,但其内部具有社会知名度的名师和课程有限,想要做到在社会上推广有很大难度,而且也不是企业培训中心所追求的方向。

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紧扣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通过优化、固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通过资源共享、多媒体、一卡通等数字化手段等为学员提供多样化、高效、优质的服务。所以,对于企业培训中心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实现培训教学、管理及生活服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数据集中管理,应用系统集成,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共享,丰富学员在校自主培训的信息化学习体验,提高培训服务、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的指导思想

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项目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按照按照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律来进行,重视在深入进行需求分析调研、总结基础上的统一规划,并分步骤实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资源共享、流程固化在应用中逐步完善、合理化。所以,数字化校园项目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

三、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

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结合培训中心的业务需求现状,为了实现系统的设计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目标原则。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以培训中心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公司各部门的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数字化校园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培训中心的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和战略。全面并系统地指导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的进程,科学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且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短期实施计划,及时满足培训中心发展的需要,以其更加有效、充分地利用资源。

2、实用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使系统始终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进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实用化为目的,力争做到简单实用、经济适用、开放灵活,实现系统实用化水平评价的动态管理,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管理和技术创新、效益和效率提高作为判断成效的标准。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由业务驱动的实施过程,而不是技术主导的过程。

3、安全性原则。严格按照企业的安全性要求,保证数据安全性、系统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性。全面考虑系统安全的多个方面,采用防火墙技术防范国际互联网上的非法用户的侵入,防止非法用户对重要的不宜公开的数据的侵入,重要数据的通讯采用 SSL(Secure Socket Layer) 进行传输加密。

4、先进性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坚持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的技术格局,在技术实现环境中坚持简单、灵活的原则;坚持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长远发展,适度超前,将先进性与实用性、可靠性有机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兼顾先进性、开放性、成熟度并根据实际要求,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适应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的要求,实现实用性与适度超前,经济性与灵活性、可扩充性的有机统一。

5、实时性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培训中心发展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整个系统要根据中心工作需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定期升级,分步实施,分层推进,使系统用与管理相适应,逐步提升到更高水平。

6、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相关部门制订的标准,在统一身份认证中,对安全策略、密码与安全设备选用、网络互联、安全管理等必须符合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在流程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培训中心标准化体系。并确保各个分系统的一致性,整个系统能安全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结语

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校园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合理的指导思想、遵循科学的推进原则,稳妥推进数字化校园项目,切实使数字化校园成为提高企业培训中心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力助手。

参考文献:

[1]丁新,杨素娟,罗琳霞. 数字化学习港项目中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2)

第3篇

【关键词】高专 数字资源 培训 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92-02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图文声像丰富的多媒体技术与良好的即时互动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第一选择。随之而来的是以数字出版、网络传播、移动阅读等新型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对图书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很多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从纸质为主转向纸质与电子并重,甚至是以数字资源为主、纸质资源建设为辅。数字资源以其无可比拟的丰富和便捷等特性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专院校对比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很多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阅读论文和查找论文的需求,一部分院校毕业生甚至不必撰写毕业论文。高专院校教师工作主要偏重教学工作,科研任务通常没有本科院校那么高的要求,如果照搬本科高校的数字资源宣传方法,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本文主要论述在高专院校中宣传和培训数字资源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 使学校充分认识到数字资源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

一般说来,政府划拨给高专院校的办学经费比划拨给本科院校经费少很多,很多院校都不愿意投入经费建设图书馆资源。而电子资源由于其数字性、虚拟性,在很多院校都不列为固定资产,想让学校投入经费建设数字资源就更是难上加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针对校领导和学校图工委开展特定的数字资源服务,让领导首先认识到数字资源的价值,才能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图书馆的资源购买和各方面建设工作由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决定,委员会成员为学校校长与各系部主任。学校校长通常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各系部主任也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针对这一特点,图书馆组织专门的培训人员主动与校领导和各院系负责人接触,在不影响其工作的情况下,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找到其信息的需求,主动上门为其演示和讲解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充分展示电子资源方便快捷等特点,使用电子资源满足其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图工委委员逐渐认识到数字资源对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近几年琼台师专电子资源从无

到有,投入逐年增加,2012数字资源投入57.9万,购买专业、专题数据库15个;2013年投入资金达到89.4万,购买专业、专题数据库21个,是本省内同等院校中投入数字资源资金最多的。

二 根据学校的特点购买,合理建设适合本校需求的数字资源

高专院校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建设适合本校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数字资源。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针对教师的科研需求购买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针对美术专业购买了艺术博物馆在线CAMIO数据库;针对音乐专业对古典音乐欣赏的需求购买了库克音乐数字图书馆;针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特点购买了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等。

这些针对自身特点购买的数字资源,满足了教师教学与科研中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与喜爱。由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资源获得了很高利用率。

三 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子机构,专人专职开展工作以提高效率

很多高职类院校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校对图书馆不重视、人员缺乏等造成图书馆岗位职责不明晰。很多馆员尤其是年轻馆员身兼数职,既要完成图书馆日常行政工作又要完成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数字资源的培训等工作。

数字资源推广工作并不简单。以举办数字资源讲座为例,前期宣传与组织工作需要投入非常大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很好地完成,而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备课才能制作出针对学生特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训讲座。如果如前文所说数字资源推广人员身兼数职,无法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则推广的质量与效果会大打折扣。

图书馆应该设立相应的子部门保障数字资源推广工作,专人专岗,使相应人员有充分的精力采用多种手段去设计和实施数字资源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推广的效果。

四 针对读者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与读者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沟通非常重要,针对读者的特点,与读者建立有效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是数字资源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把各数字资源最新的信息推送给读者,同时可以解答读者在使用数字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也可以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与读者建立融洽的服务关系。

1.建立教师服务QQ群

QQ群的信息传递具有实时性、便捷性等特点。一人信息,多人可以接收该信息,也可以选择与某一群成员进行一对一单独沟通。

根据以上特点,QQ群这种信息沟通方式适用于与教师读者进行信息沟通。规模小的高专院校的招生人数一般在几千人至一万人左右,规模稍大的高专院校可以达到一到两万人左右,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应不低于1∶14,那么教师人数应该在五百人至一千五百人左右,那么建立两到三个五百人的QQ群,教职工人数多的院校建立两个千人QQ群即可以满足需求。

在QQ群中可以公开的信息,如新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等。而相应的文件如数字资源登录方式、使用所需的账号密码等,可以制成电子文件上传至群共享中,供教职员工随时查阅。

QQ群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为读者服务,解答读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解答问题时,如果问题是具有共性,可以在QQ群中公开,在解答一个读者疑问的同时,让其他读者也了解问题的所在。如果问题是个性的,可以通过QQ与读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不影响群中的其他读者。

在QQ群加入成员的时候需要注意,需要教师提供所在系部和个人姓名,以保证在此QQ群中的一定是本校老师,这样可以保证学校购买的电子资源充分为本校读者使用。

2.建立微信公共号为学生读者服务

相对于教职员工读者群体,学生读者数量巨大,QQ群已不能满足信息沟通的需要。此时可采用创建图书馆微信公共号的方式与学生读者进行沟通。随着移动终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有很高的普及率。根据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14年读者调查问卷显示,有76%的学生会经常使用微信。微信公共号同样具有实时性、便捷性等特点,公共信息时可以让所有订阅用户收到公共消息,也可以与一位订阅用户进行一对一沟通。

公共信息可以数字资源的最新动向和使用方法,面对读者提出的个性问题也可以单独交流。以举办讲座为例,采用传统宣传方式需要提前制作海报,设计、印刷并张贴在校园各处,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采用微信公共号讲座信息,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方便快捷。订阅图书馆微信公共号本身就是有意向接收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将公共信息给这一部分读者,受众针对性强,可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微信公共号功能强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出于防止微信公共信息滥发的考虑,微信的开发单位腾讯公司规定公共信息的,每天只能一条信息,这就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微信公共号与订阅用户只能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针对同一个问题无法进行多人的讨论。

五 针对读者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针对不同的读者群、需求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公共选修课、专家讲座、大课培训、机房实训、嵌入式教育等多种层次、多种方法结合的形式对师生们进行数字资源的培训。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三年来共开展多媒体教学24场次,嵌入式教学27场次,上机实训160场次,邀请知名作家讲座3次。通过各种形式累计培训师生230余场次,逾2万人次。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013年我校数字资源访问阅览达252965篇次,下载达238178篇次。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学改革;平台建设;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81-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农村中学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以最简易的设备投入获取最大的绩效,以最优化的平台管理获取最佳的效益?如何搭建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服务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我校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思想重视、转变观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软基础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为学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开始思考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问题,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考察,我们认为:

(1)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是办学方向。探索教育现代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先进的通信通讯技术来使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教育学生来培养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

(2)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养的人才,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转变。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社会,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3)教育信息化水平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与全面提升。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只是关注校园网的硬件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关注到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应用前景。这一点在农村中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缺乏管理和教学的应用软件平台、资源库,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实际、明确重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数字化校园不是在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建成的,而是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针对学校实际,理清思路、合理规划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只有规划好了,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比如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就针对了我校的实际——温岭市城南中学是台州市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是台州市、温岭市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于2010年成为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2年成为台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同时我们也借鉴了其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在温岭市教育局教仪站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和探索。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从而逐步实现学校整体的信息化、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了三个“有利于”原则: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确定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利用学校网络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管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资源数字化。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是统一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各个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有面向学生和家长的平台、对外的门户网站、扩展接口。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

依据规划,我们分步骤实施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1.组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分管的后勤信息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校内各科室负责人参与;信息技术相关人员负责技术工作。

2.制订了《城南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路线图》,明确了各个阶段目标及任务。

(1)硬件准备:购入一定数量的电脑,确保教师一人一机。2011年下半年,我们通过市教育局教仪站购买50台计算机,并在2012年新学期开始后分配给每位教师,实现了师机比1∶1。

(2)考察国内的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选定并购买。2011年下半年,我们考察了国内众多公开出版发行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也接触了不少软件开发公司或网络公司,分析了众多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最后选定了四川乐山步云数字化校园平台,并以相当实惠的价格购买了一套该平台。

第5篇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目前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实施也已经逐步展开,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的发放标志着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正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变,这种变化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一卡通;校园网;管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3]刘锋,吴华光.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J].南工科技,2005,4.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092-02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平台通俗点讲就是指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构建的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平台。与以往的传统校园不同的是,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主要目的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传统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各种业务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包含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教工授课任务、教学计划、调课安排、成绩录入、学生选课安排、成绩查询、信息修改等等)、教职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职工基本信息、离退休状态、五险一金缴费状况等等)、校园网系统(包含学校后勤集团校园网管理、校园安全监考网络管理等等)、科研管理系统(包含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科研讲座、访问放学、学术会议等等)、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包含教室的申请、多媒体设备故障处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培训安排等等)、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含教学信息的、教学事故的与处理,教风与学风情况通报与处理)等等。具体功能如下:

1)数据集中管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各二级学院与学校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能迅速沟通,且能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2)教学活动管理:构建数据统一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3)科研管理:构建科研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信息,包含各种项目申报指南、当地发展大计、国家及当地扶持政策、学术会议等等;同时提供项目申报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申报人员可以相互学习项目申报经验;安排国内外专家学术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从而培养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水平。

4)后勤管理:构建后勤数字化管理平台,拓展各种数字化信息服务项目包括餐饮基本管理、看病在线预约,医药费在线报账,在线心理咨询、在线法律咨询等服务,从而形成智能型的后勤服务体系。

3数字化校园对高校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避免教师闭门造车,使教师有个平台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和锻炼信息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去教学。

2)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课堂需要对平台共享资源进行筛选和

加工。还可利用学校的自动录播系统全程录课,上传校园网,供人观摩探讨、分析得失。

3)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师生间可通过在线交流、评论回复,讨论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的方面各教研室老师也可彼此探讨研究,共同进步。

4)促进学生创业创新:构建学生创业创新管理平台,适时国家及地区创新项目申报信息、奖励机制、经费管理、导师介绍、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等等。通过平台中创业创新论坛可以彼此观摩学习,交流心得,避免闭门造车、避免项目重复申报。既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也鼓励学生申报相关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和项目中来,注重实践,努力创新,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5)促进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统一管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统一办公,避免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传递速度慢,处理事情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各部门沟通方便快捷,也大大的减轻工作任务、精简庞大的办公机构。

4数字化校园反思

1)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规划不足

在数字化建O中,如果对规划认识不足,就会对学校的有限资源造成浪费。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硬件支撑,师资配备要达到合适的比例,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在数字化建设中更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资源。

2)数字化校园平台功能定位不当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于校园数字化的建设要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把握,否则只会陷入被动或者走入片面。数字化校园平台要真正能做到全校各功能的集中管理,数据的集中处理,信息的共享等,要在教学、科研、教务、后勤管理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3)教职工培训不够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分体会校园数字化的优势,充分利用有效的校园资源,真正融入到校园数字化体验之中,让校园数字化平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共享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难形成全校性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并且由于人事制度的变动,极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交流的数据质量不高,而且容易重复建设,严重浪费校内资源。

5小结与建议

目前各高校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自己发展目标,如何因地制宜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当中,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战略,是一件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大事。为减少弯路,不妨做以下措施:

1)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发展有些年了,目前各高校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构建数字化校园。

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如何,使用怎样,有哪些弊端,学者们很少研究,所以建设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有助于从科学的、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校园数字化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真正的校园数字化。

2)保持技术更新速度

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要适时的运用适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要及时应用到数字化校园中。同时要以人为本,技术的进步只是效率上的提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标。

3)以区域个性化发展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重视区域的差异性,西部地区高校既要学习沿海发达城市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经验,也要融入自己的地方特色进行高校数字化建设。

第8篇

本文以浙江省嘉善县目前建设“数字校园”的状况为背景,首先从“数字校园”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数字校园”与传统学校管理的区别以及当前我们发展“数字校园”的意义;之后从我们建设“数字校园”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当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字校园的概述

(一)“数字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

如果要深入研究“数字校园”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得先了解“电子政务”一词。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在国内外有很多种提法,如,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这些提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征。在我国,电子政务可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数字校园”其实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借用“电子政务”概念,我们可以把“数字校园”表述为: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校内外分割的限制,形成一个精简、高效、民主、公平的学校管理模式以及轻负担、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更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二)数字校园与传统学校之间的区别

传统学校的管理方式是以学校各科室职能为中心,教师、尤其是学生、家长要通过各科室办理相关事务,必须先了解各个学校科室的基本职能、权限和具体分工,然后按照先后顺序到不同的部门办理,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而“数字校园”的处理方式则是以教师、学生、家长的需求为中心,学校以“向教师、学生、家长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作为出发点,帮助协调各种关系,共同推进学校教育。

(三)数字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增进对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的了解,不断的开阔视野,改变观念,才能适应“数字校园”对全体教师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学校管理效率,降低学校办公成本。“数字校园”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的文件、公告、通知等,既使有关信息的上传下达更迅速,也使无纸化办公得以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递成本。同时,“数字校园”的实施对行政组织结构必将产生极大影响,实现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

3.提高学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途径,也将促进学校在自身管理、制度建设、各项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这必将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提高学校服务的水平。

4.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发展“数字校园”,推进学校信息化,将会给学校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它不能完全代替常规决策,但它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5.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准确地了解学校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学校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推动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目前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启动虽然不久,但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投入力度大,发展势头很猛。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基于网络的教育城域网实现三通。既校校通过光缆宽带接入互联网――校校通,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连接互联网――班班通,每位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师师通。

2.根据实际,逐步开展各项工作。(1)以评比促建设,以县中心网为依托,定期在全县开展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为各学校取长补短、互相学习。(2)以县远程教育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学,成功举办了多校互动的网络教研、一师两班的异地网上教学活动。(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科学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4)加强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平台效益,建立《教师管理平台》,实现全县中小学教师管理的信息化。

3.“数字校园”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逐步形成,在参观学习、借鉴宁波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数字化星级评估方案》,以此来考核评估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二)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性建设滞后。“数字校园”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网站建设。

从目前看,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但在网站建设方面亟待加强。

目前我县的“数字校园”在网络上的内容和形式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联系信息不完整、网站设计不够专业、网上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实用性差等,无论是信息的实用性还是“数字校园”的功能性,都与真正的“数字校园”有很大差距。

2.“数字校园”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由于我县的“数字校园”推进工作是在各类学校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个学校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数字校园”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目前,随着我县“数字校园”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即将受到信息孤岛这一问题的困扰,我们将要面对的问题是:继续发展下去,要么被迫重复投入,县教育局再投资建设另外一套系统;或者是现有较为完善的系统中保留其一,另外一个则推倒重来,新建系统在技术标准上向前者靠拢。但无论选择哪个,我们都将付出一定的代价。

3.“数字校园”评估机制尚未健全。我县的“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着跟风的现象,部分学校对于“数字校园”的运行机制,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数字校园”体系中的关系尚未明确就盲目上马,缺乏与“数字校园”运行特点相吻合的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

4.“数字校园”遇到信息安全的问题。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比,虽然“数字校园”对信息的安全性没有前两者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建设一个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依然是“数字校园”深入推进的必要条件。如,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入,学校内服务器的管理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不仅在遇到病毒、黑客等问题上常常束手无策,甚至连服务器机房的安全有时也会受到盗贼的入侵。

5.复合型人才短缺。近年来随着我县人才培养工程的推进,信息技术人才和优秀校长的数量迅速增加,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县今后的“数字校园”建设中,最缺乏的不是信息技术人才,也不是仅仅熟悉管理的校长,而是熟悉数字信息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学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将直接制约我县“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

6.教师个人的问题。“数字校园”与传统学校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数字校园”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整体水平不足。近年来,我县教师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数字校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老年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2)教师对“数字校园”认识不足,观念有待提高。虽然县教育局已将“数字校园”放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位置,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常常有人简单地认为学校上网就是“数字校园”,也有人认为办公自动化就是“数字校园”等。其实这些都只是“数字校园”的一个方面。

同时,“数字校园”的发展,必然对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估计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数字校园”这一新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建议

(一)大力加强基础性建设

从我县目前的状况看,“数字校园”建设除了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重点是抓好网站建设,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1.增强学校网站的互动性。“数字校园”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互动,因此,增强互动性是做好“数字校园”的重要内容。增强互动性,一方面要靠技术手段,有效解决困扰大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另一方面要靠监督,可以由县教育局通过出台学校网站建设标准,明确各学校网站要求达到的互动性要求。

2.要提高网站内容的信息量和更新率。改变当前很多学校网站信息量不足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校长的重视外,还需要有效的监督。这需要依靠县教育局尽早出台有关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信息应该公开,如何公开。同时,需要明确学校网站的信息量标准和信息更新标准,以便学校在进行网站建设与管理时有据可依。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统一标准

县教育局应尽早出台“数字校园”的技术标准,如数据存储格式、传输格式、今后的预留接口等。同时,抽调骨干,加强对全县“数字校园”的整体建设规划。这样除了能统一技术标准外,还能够让全体校长全面理解建立统一“数字校园”平台的内涵。

在硬件、软件的选择上,可以由各校自主开发、公平竞争,但技术标准的问题上,必须全县统一。越早确立技术标准,对我县的“数字校园”建设而言,就能越早走上快车道,从而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三)建立健全数字校园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

目前,我县的“数字校园”建设尚缺乏有效的、来自内部的激励机制,所以,引入“数字校园”的绩效考核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具体而言,就是将“数字校园”建设和使用的效益好坏尽快纳入学校考核的范畴中,并逐渐建立起一套考核学校和教师应用数字资源效益的指标,以推动学校和教师积极应用数字管理平台。

(四)着力解决好数字校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永远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把网络和信息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如,在服务器的管理上,可以利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成熟企业的服务器托管业务,既免去了每个学校购买多台服务器的资金投入,又使得服务器中数据获得了完善的安保措施。

(五)加强数字校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数字校园”复合型人才不是简单地在学校管理体系中配置行政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而是需要个人有效整合学校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是一种复合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这对我县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县教师的电脑配置和学校网络覆盖已达到100%,但由于没有适时跟进的长效培训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因没能熟练掌握“数字校园”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在今后的“数字校园”建设中应加强这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我县“数字校园”的发展。

(六)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数字校园”最经常的使用者。因此,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必须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要加强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技能

在对教师的培训中突出信息技能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校园”不断发展的需要。

2.要加强关于“数字校园”的培训和教育,突破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

目前,部分教师对“数字校园”还一无所知,这直接影响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需要加强“数字校园”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数字校园”与传统学校管理之间的差异、“数字校园”与我们所认为的办公自动化的区别以及当前“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广大教师破除各种错误认识,树立“数字校园”的正确观念。

总之,在今后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县教育局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着力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项目管理,进一步优化“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外环境,力图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有实效”的“数字校园”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侯卫真.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在大力推进校园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大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同时对于其在校园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管理、发展、教学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也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有规划的开展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提升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性。

 

1 小学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也就是校园信息化,它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资源等的数字化,使得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校园交流方式,在传统校园的围墙上拓宽校园的广度和时间上的长度,整体实现信息化焦虑,提升校园的服务、管理、交流效率,拓展校园的传统功能,与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数字化校园在高校了经过了二十年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实现技术、项目建设,还是管理策略、发展趋向等等都有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作为支撑,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办公、管理场所。如,学生、教务、人事、科研、党团、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一卡通、教师的办公自动化等,大大方便了管理,方便了学生。

 

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相比,小学在这方面的建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因此发展、起步较晚。不过最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但是在小学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投资、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的兼容等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使得数字化小学校园应用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建设模型使得很多小学数字化变得方向凌乱,目的性不明确是摆在很多小学数字化团队面前的主要问题。很多团队直接套用高校中的数字化模型,出现很多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套用这一些信息,套用那一些信息,使得兼容性成为很大麻烦。造成了资金投入不少,效果总是不明显的问题。

 

3 小学数字化校园模型构建

 

虽然高校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小学的数字化之路并不能照抄照搬,因为高校跟小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首先办学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高校巨大的师生规模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庞大用户量,而小学师生加起来不过千人,管理部门不过几个;其次是资源的差异,高校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拥有高科技的团队支撑,而大多数小学是不具备庞大资金消耗的,也不具备先进的科研团队去探索。

 

但是高校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得校园管理教学的信息化。因此,我们可以在理念上借鉴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因此,我们在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学校园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3.1 构成内容

 

在此模型里面,我们以三方面内容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

 

(1)在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发展、评估、安全、分责、考核、培训等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方面,要对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建设的规范性、第二,在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数字化校园资源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教师信息化水平考核。

 

(2)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交流、数字化教学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学生、财务、科研、试验、档案、教务、教产等多个方面,是协同各个部门,提高校园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数字化协同交流主要包括校内工作上的协同交流、学生之间的协同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同交流等,是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

 

第三,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我们要把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育技术与培训学习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使资源互通共享,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也使得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满足了时间与空间的拓展。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知识更新与当前科技发展步伐相一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相应的模块,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总而言之,当前正处于小学向着数字化校园转型的阶段,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模型,此模型涵盖了小学校园中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指导小学校园数字化的创新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1-01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首先是指一种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信息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信息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数字化校园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括两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备。

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教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和资源应用系统。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彭水县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初步建成了百兆或千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 有38.3%(如下表)的学校

已完成学校 二期在建学校 总计(中学+中心校+完小)

12 24 94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馆、教工宿舍联成了一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师生可以通过校园内计算机访问Internet,查找资料,浏览新闻,了解时事和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校外交流。

(2)调查的学校基本都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实现了食堂收费管理、机房收费管理、教师考勤管理等,有的学校正考虑拓展其功能。

(3)调查的学校中75%以上的学校都有大于120 G以上的教学资源,一些学校有200G以上的资源,一般通过自制、购买、下载、教学资源点接收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并逐步系统化,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4)设立了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该机构属于技术性的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以及信息的等。

(5)制定了各种使用、管理和奖励制度: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大家各司其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比如,电教人员工作职责、校园网络使用规则、微机室准则等。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近60%的学校没做好长远规划,在数字化这方面学校每年没有进行经费预算,而是有资金就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重视技术应用,忽视理念转变: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

(3)重视内部资源的建设,忽视外部资源的利用: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4)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信息技术培训有待加强:调查中了解到,70%的学校只是偶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很多时候都是靠教师自学的;

(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管理制度的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只是基础,管理才是保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中要讲究策略,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将学校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学校领导应借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可以到一些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2、总体规划,逐步完善:从调查结果看,近58%的中学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详细的规划,并列入重点发展项目,19%的按上级要求去做,更有23%的觉得很难规划。

3、内外结合,资源共享:调查发现,50%的学校对软件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学校,很重要一条经验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与维护,认真履行职责和落实制度,确保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展示数字校园的魅力。

5、加强培训,建设队伍:数字化校园中设施建设是基础,而加强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意识,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能力。

6、应用主导,以用促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自教师需求的应用才是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繁之等.数字化校园构建之理论基础探讨[J].计算机辅助医学教育,2004,17(7):392~393.

第11篇

数字校园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环境。我校以数字校园平台为基础,以行政管理数字化为支撑,以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数字化为重点,以教育教学数字化为核心,以沟通交流数字化为纽带,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字校园体系。回顾数字校园建设的历程,我们走过以下阶段:启动项目,成立校长领导的数字校园工作小组;配合公司调研需求,通过思维碰撞和相互借鉴,使建设思路逐渐明晰;软件研发阶段,学校定期召开例会,细化完善需求,并与公司沟通;利用假期进行全体培训,全面试用;分步推进数字平台使用,及时收集建议,强化沟通,修改不足,精益求精。

目前,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构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畅通、快捷、安全的运行环境。综合管理平台解决了各系统间互不相通的问题,结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让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即可实现校务办公的畅通。目前,我校的重要通知都是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发送的,快捷、准确、及时。同时,还能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任务布置、材料上交,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招生管理平台由家长直接填充学生信息,班主任审核,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教师成长档案袋则记录了教师的全部信息,可让人事部门快速、便捷地筛选和提取教师信息。

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师的使用水平和教学效益。学校按照任务驱动、培训带动、活动促动、机制拉动等办法,促进课堂教学数字化,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资源上传到数字校园资源库中,形成资源并共享。教学主任及时对教案进行评议推优,奖励优秀教案,促进教学设计的改进。针对每次的月考、期中考试等,利用数字校园成绩分析系统智能地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各班、各年级成绩,以及标准差、柱状图等科学分析数据。

3.构建网络教研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可以建立网上备课组,解决了校区间路途遥远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音视频会议形式,开展网上说课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活动交流。利用平台还能有效协调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学校领导能够随时查看分配过的任务数量、领取人及其进度情况,提高决策执行效率和力度。

第12篇

1.现阶段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完成新校区网线布局、搭建、联网建设,校内的办公室全部联网,校园内无线网络连接覆盖了部分办公室和重点室外场所;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完成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配备有网络管理员用来提供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带宽、增加网速,满足办公和教学的应用需求;根据教学需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内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

2.数字资源建设。建成数字图书馆;建成数字档案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各学科的课件、视频、动画、测验、试题等);建成录播室,实现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

3.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统一登录、认证、权限管理。扩展一卡通功能,加强对学生出入校门、校内消费需求的管理等;完善教学监督系统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授课和考试纪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和资源库教学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是在我校现有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基础上,调试出符合我校办学模式和办公需求的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实现综合教务管理、综合办公、学生综合管理、资源下载、邮件、通知等多个功能,实现并推行无纸化办公。

4.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我校在创建示范校期间建成录播教室,在录播教室自带功能的基础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教学和学术讲座网络直播功能,该平台实现资源贡献并推出新型评价模式,扩大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的平台。

5.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训后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数据管理、网络维修、网络监管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外出培训并对校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办公能力。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截止时应完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共享、办公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要达到全市中职学校的中上等水平。基础设施应用能够实现视频、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资源传输,教学共享资源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校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用

1.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在原有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管理,对校园信息的、处理、存储、下载的管理。实现从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到OA办公系统的应用全部数字化,将传统教学、教研与办公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整洁的数字空间,最终实现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公效率。OA综合管理平台,是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系统以学生的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主体,可用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学生信息数据库可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平台能够更方便地浏览信息和传送文件,及时了解行内其他教师的教学、科研进展情况,有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系统还提供了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功能、办公事务管理等应用模块,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管理平台,为今后的校内管理测评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办公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的推广与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方式、体制、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及时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与办公的培训,增强教师现代化教学和办公水平,为学校今后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关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的几点回顾

1.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重视总体规划。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校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功能与应用基础之上,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综合学校各个行政科室与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符合我校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学校内部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标准化问题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要关注其他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与本校教学资源能不能对接,教育部门就“资源共享”已经批准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使用共建共享平台,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数字化校园中的教育资源这一部分可以考虑部分资料的开源管理。

第1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规划 应用策略

一、数字化校园及其建设现状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1]。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是应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20年,在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学校在认识、组织和应用定位方面的偏差,也有系统集成商自身经验缺乏,定位不准的问题,所以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现阶段仍处于建设与探索时期还没有发展到非常完善和标准化的建设时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认知层面,思想观念与时展信息化进程有一定差距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与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初期,多数教师和管

理人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加之对信息技术的不熟悉,如果没有相关培训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认识上的盲目性和偏见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一是,把“手段”当作了“目的”,数字化校园是为了应用,建设的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开展诸多方面的应用,以推进大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把“机遇”看成了“负担”,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入非常大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为此投入额外的精力,又一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作用和效益,就容易把进一步的投入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又加大了与现实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了高校跟进的步伐。

2.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缺乏强有力度的组织领导机构,带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并积极推进数字化的应用

教学与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必然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也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优化等敏感问题,或者某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高校必须常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具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长远和整体的规划,并带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进程。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而是网络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负责或牵头建设数字化校园,其重点关注的更多是网络技术问题,而在管理与行政上缺乏有效的力度,权威性不够,因此往往导致建设没有统一的步调,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工作,同时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也是数字化校园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和协调的结果,也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弊病。

3.数字化校园建设后的推广及应用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应用效果不明显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建立起来后,推广措施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就会使得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从而阻碍和减速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所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起来后,一套针对本校实际的推广策略与保障机制要及时到位,从领导重视、教职员工、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到技术更新、网络技术保障等各方面的机制与保障措施及时跟得上,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修改,使得系统真正成为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手段和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有力推手。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一)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以高效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的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学生事务管理、OA办公自动化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与校务后勤和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这是信息化社会高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校世界一流高校迈进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任务,而且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统筹,制定整体规划、根据需求和现实基础,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科学合理的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可以有效避免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信息孤岛”问题、发展的不协调问题、机制保障不健全的问题、预算跟不上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始阶段,就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在规划的制定上要科学合理,综合统筹协调发展;在确定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数据集成模式、接口标准和规范上要有信息标准;在机制保障上要具有足够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职能机构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来保障对全局的把握和调控;对实施方案要通过反复论证、合理规划,选择最优的预算方案,制定科学预算,张弛有度、合理分配、重点突出,做好财力保障与阶段性的评估,也是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中之重。

(二)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阶段划分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需求分析与方案论证阶段、中期实施部署与建设阶段及后期推广运行与总结完善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与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阶段划分图

三、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与措施

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应用与推进需要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各类人员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应用上上要结合高校机构设置情况、政策保障情况、应用层次的不同、系统的差异、使用人群的差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数字化校园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因此,在加快和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且具有专业背景的教育信息化领导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

1.成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

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信息化推进工作子系统负责人,明确职责,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期间的建设情况、推广情况、试运行情况、使用范围与力度、意见反馈、完善情况的监督检查。系统管理部门更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运行期间的正常运行和问题的及时反馈。

2.精心组织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推进与成果鉴定小组组织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与座谈会,积极了解信息化建设推进应用情况,分析部署后续工作,保障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技术支持力度,及时解决系统中反馈问题

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下设四个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1.综合意见处理小组;2.系统应用问题解决小组;3.数据录入分析指导小组;4.需求调研分析小组。做好院内信息化建设系统建设与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业务支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沟通反馈,及时给出处理意见和方法。四个小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试点应用,逐一推广的应用策略与推广模式

针对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平台中覆盖面比较大的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可选定某一模块或几个模块推广应用,使广大教师、学生通过系统办公、提交数据,查看教学及管理动态,使用系统、试用系统再逐渐推广到系统其他各模块,实现由点到线推广到面的推进过程,其他覆盖面较小的系统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同时可带动广大教师、学生对系统的使用。

(四)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人员应用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从最初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推广运行及到后期的管理维护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广大师生员工对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的使用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加大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及时发现问题、排解问题、处理问题。

通过全院动员,大众参与的推广策略,还可以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群体的智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逐步完善。

(五)加强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数字化推广策略

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及推广运行期间,坚持对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者的集体培训与单独辅导工作,以培训促应用、以培训促建设、以培训促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图(2):信息化建设业务支持小组工作流程图

四、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艰巨、长期的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深思围绕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又符合本校校情,且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整个运程中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使得政策措施与推广应用落到实处,并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应用系统的开发结合在一起,逐步向前推广,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稳步前进,真正发挥出应用的核心价值所在、真正的发挥出数字化校园在提升高校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封红旗.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 李育泽. 从应用系统结构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推进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2期.

[3] 魏 玮. 高校数字化校园推广及应用策略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19期.

[4] 马永忠.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施思考[J]. 科技向导.2013年8 期.

第14篇

数字化校园创建的前提

学校在创建“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处室,落实到个人。

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目前学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搭建更广、更新技术平台

学校于2009年10月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校长室、教导处等行政部门配备了台式电脑,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配齐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制作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学校目前配置了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组组通”实验教学平台和学校网站服务。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校园办公区域架设无线网络。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50台计算机,“组组通”教学用电脑96台,学生数为450人,已达到生机比为 4:1。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和“组组通”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每个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

成学校自觉行为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学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在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网络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学校不断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的教师达到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W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搭建平台 服务教学

据了解,通过强大的资源库以及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的资源,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网络教研的多样化,学校每位教师创建博客,并建成教师博客圈子。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同时,学校积极引导鼓励教师用好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教师频道”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富资源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学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历年的初三信息技术拷制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网络无处不在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当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并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学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阳邑中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阳邑中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阳邑中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阳邑中学微机室管理制度》、《阳邑中学“组组通”使用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阳邑中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阳邑中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及对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第15篇

关键词: 用户体验;数字化校园;推进策略

0 引言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数字化校园,构建了包含统一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高校数字化校园项目普遍都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后勤与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迎新系统、科研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

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效果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数字化校园普遍存在投入效益和使用率较低的问题,数字化校园应用有待进一步推进。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和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信息终端的普及,高校数字化平台使用的终端也从单一的“胖客户端”(PC机)转向“胖客户端”+“瘦客户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的“后PC时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已经不是各应用系统的建设,而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效果推进。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应用中,更加突出用户的体验,有利于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深入,切实为师生提供便利,提高数字化校园项目的效益。

1 用户体验理论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操作或使用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时的所做、所想、所感,涉及通过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体验。

传统的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具有直接性和单向性的特点,等待用户前来接受服务,而不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感受,用户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服务,没有太多选择和思考的空间。然而随着网络服务应用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应运而生。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主动、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能与用户很好的交互,通过服务实现信息或产品的增值,并让用户最终获得良好体验的服务。Web2.0及其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了保障。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中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享受数字化校园平台所提供信息服务之前的需求或期望与实际提供的信息服务相互作用,并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用户在使用数字化校园应用中体验的主观感觉,决定了用户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积极性。通常体验较好的用户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意愿强,并且喜欢尝试平台上的各种应用;相反体验较差的用户,主观意愿上就排斥数字化校园平台,心理上产生抗拒感,不愿使用该平台。

2 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

从浙江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看,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建设好数字化校园,取得跨越式发展,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数字化校园普遍存在应用不深入,使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理论上资金投入大的高校,应该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推进较好的。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数字化校园应用不仅与资金投入、组织保障、用户网络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用户体验有关。

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内各个部门、各类用户的协调配合,只有最大限度的提高用户体验,使得用户服务增值,才会达到数字化校园应用深入推进的目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分析如下:

2.1 安全保障,持续发展

从用户体验角度,安全性是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中的底线,只有用户认为数字化校园平台使用是安全的,他们才会用心理上去接受它,否则,不管数字化校园应用如何好,他们也只会浅尝辄止,不会真正接受。从用户使用数字化校园应用调查来看,许多用户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意愿不高,主要是担心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数字化校园中涉及到用户许多真实的信息,尤其是数字化校园中的财务管理系统涉及到银行账号直接可以支付。用户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频率越高,风险就越大。因此,在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要特别重视全面完善的网络安全策略的部署,加强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确保数字化校园平台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数字化校园安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考虑综合运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防毒软件等多种方式,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保障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安全,消除用户过度担忧,从心理上真正认可,才会放心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

2.2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效果与其界面是否友好,及操作是否方便有直接关系。数字化校园应用面对的是高校所有的学生及教职员工,虽然多数高校建设好数字化校园项目后都会组织验收及开展相关的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会增加用户的负担,增加心理包袱,最好的效果就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在开发设计时,就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习惯,符合软件工程学原理,界面美观,操作友好。这样用户在使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各种应用就容易上手,不会有畏难情绪,即使少数用户,操作有难度,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或者向周围用户学习去克服。

2.3 需求主导,应用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