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趣味化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提高课堂趣味提高实验趣味注重文字趣味性
初中的化学课是从毕业班开始开设的一门新的学科,学生没有基础好坏的差别,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差就差在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来做起。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化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是中学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可以和别的学科一样,首先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注重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去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焕发出学习的激情。
1.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开始每一堂新课时我们都会设计一个新课的导入,导入的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连接旧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但是,如果在这承上启下的过程之中,如果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会更加深入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学习新课的开端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就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份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只能够使所学知识日益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却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
3.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时听到别的老师埋怨,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维,那么我想——学生为什么要积极主动地去思维呢?你的课堂表达能力有没有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在教学之中多恰如其分地提些问题,多提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难道还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化学是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学习过程之中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运用较多,时常要进行积极地推理、运算和判断等,这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开动脑筋,因为脑是思维的器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提问就是刺激学生开动脑筋的一个十分有效手段。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提问,一个十分有启发性的提问,一个十分有趣的提问,时常都能够十分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生学习情绪,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面对挑战,去解决问题,去体会问题解决后的成功,这份成功又进而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一个十分平淡的提问,一个十分无聊的提问,一个过于简单的提问往往总会使学生厌倦思维,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问题不值得去思考。
4.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尤其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之中的运用表现最为突出。如果我们积极地去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必将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进而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就是一堂有趣的课。
二、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这也离不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在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加了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加十足。
其次,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化学药品中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药品很多,因此化学实验的操作就有其一定的规范性,如果实验中有违规的、错误的操作,轻则影响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重则会发生实验事故。所以在化学教学之中,应该十分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当然我们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的同时注重一定的趣味性,使学习不至于枯燥。
三、注重化学史中的趣味性发现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多是十分经典的化学知识,学生学习也多是一味的接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怀疑精神是不利的,一味的接受同时也会日益磨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之中,适时地介绍化学史中一些趣味性的发现,却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一些伟大的发现总是在平淡的学习探索之中造就,并不是十分遥不可及的事。这样对于激励学生大胆自主地去创造、去探索很有鼓动作用,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极为关键,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远、更长.初中化学趣味性强,应用趣味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第一,通过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例如:“魔棒点灯”小实验,孩子看到一根玻璃棒伸入透明的液体里,然后靠近酒精的,酒精灯竟然被点燃了.不用火,酒精灯是怎么燃烧起来的呢?这一有趣的实验就会引发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对“透明的液体”、“魔术棒”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走进化学、认识化学.第二,注重教学中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例如:“魔棒点灯”实验中,老师干巴巴的说:不用火也可以点燃这盏灯.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但老师如果这样说:今天,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是从童话中走出的哈利波特,同学们,注意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首先,语言的趣味性会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其次,有趣的实验更是带给学生震撼,学生不但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亲自操作试一试的冲动,培养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和自觉学习意识.第三,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中,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然后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组,然后让各小组尝试组装实验装置,在学生初步完成后,将大组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装置组装接力赛”.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更愿意主动的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此外,大组变小组,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只当“旁观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整体的化学水平的提高,满足了学生普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化学教学效果.
2.其他教学方式与趣味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学方法的单一应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也应注重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2.1提问的技巧性、趣味性确保了提问的有效性
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水平,趣味教学结合提问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将提问与有趣的实验结合起来,将燃烧旺盛的木条伸入一个集气瓶中,木条会逐渐熄灭,当木条只剩一点小火星时,拿出来并提问:木条会在集气瓶中熄灭吗?由于学生看到先前的实验,很多学生会认为木条熄灭,教师拿着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另一个集气瓶中,木条会恢复燃烧.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先前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很快的猜到第二个集气瓶中的是氧气,第一个集气瓶与氧气相似,那也应是一种气体了.有的同学回想:原来老师并不是放在第一次用的集气瓶中,那第一次的集气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探究、理解,掌握的也会更为牢固.
2.2将趣味教学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而生活又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实践的机会,结合实践进行化学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自然界的水”时,学生平常生活中接触的水相当丰富,如矿物质水、自来水、蒸馏水、冰块、污水等,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水的不同形态、软水与硬水的区别、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等.此外,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有条件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水相关的新闻)一些污水处理的最新科技,如将“污水”变成“饮用水”,让学生客观地看待高科技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将化学教学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学习与消防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灭火作用.
3.趣味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趣味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广泛地应用趣味教学方法外,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首先,学生发现化学趣味性的时候,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探索的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指路人,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远比逼迫和强制学生学习更有效果.其次,初中学生思想逐渐的成熟,他们渴望和“大人”沟通、被“大人”认可,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方向,采取更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极为有用.再次,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兴趣启发、引导的“度”,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增长其化学学习能力,使其在化学学习、研究的道路上更加轻松自如、有所作为.
4.结语
21世纪教育创新行动纲领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国民素质的需要。传统教育模式在内容上比较注重基本的具体知识,在教学原则上强调系统性、巩固性和量力性,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讲授、复习、练习和重复记忆,在组织形式上注重课堂教育为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传统教育已完全适应不了急速变化着的时代潮流,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以及相配套的传统实验教学越来越暴露出了它的种种弊端性。
一、化学实验创新的必要性
今天由于知识和信息量的爆炸,再也不能片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再也不能简单的靠知识记忆、储存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一切问题。如果只知道知识的积累和重复记忆,而忽视了知识的合理结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知识即使再多,在遇到实际问题面前也会变得毫无用处。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由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教育也由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向转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已成为必然。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只告诉学生怎样记,更要使其知道怎样去想、怎样去做,通过创新实验活动去激励思维、培养能力,要让受教育者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主动吸取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化学实验创新的特点
化学实验创新应具备以下特点:新颖性、启发性、探究性、绿色性、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及现代化。实验是介绍化学的媒介物,化学实验现象是认识化学真知的向导。因此,实验的设计与安排要新颖,富有启发性,能强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思维的积极活动和注意力的迅速集中。
环保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作为与环境及污染都有密切联系的化学而言,在实验教学中引进“绿色化学”的理念已是必然趋势。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环保观念,还需要在行动上成为一名环保卫士。因此,教师不仅对所加化学试剂量要控制好,废水无害化,还要尽量使药品能循环利用,仪器浪费达到最低。例如,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四氯化碳中的碘及溴,从而回收四氯化碳;实验室制氨气可以用硫酸铵取代氯化铵,从而减少试管的破损率等。
三、化学实验创新的研究思路
化学实验创新应包括实验本身的创新及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思路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可以从网络及文献资料中提取实验选题;从实验异常现象中产生创新点;改进“缺陷实验”寻求创新点等。下面举例说明通过实验异常现象及“失败实验”获得创新。
例如,在做银镜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1 mL AgNO3 溶液后,然后加入氨水溶解,再加几滴新制乙醛溶液水浴加热,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境。实验失败,由学生寻找可能的原因。 转贴于
原因:①试管没有洗净,可能有油脂或其他杂质附着在试管壁上。解决的方法:清洗过的试管再用稀NaOH溶液刷洗一下。②在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加入量不合适,教材的描述“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因此,为避免氨水加入过量,应将氨水加到沉淀溶解且仍有少量浑浊时为止。由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成功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盲目跟从教材,而是自己探索得到了最佳结果。
四、改进演示实验,整合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通过实验创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励,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因此,很有必要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整合起来,在创新的同时不要忽视考点。
例如,我在讲完“钠与氧气反应”内容后,让学生思考:钠与氧气加热可以燃烧,那么钠燃烧时能用水来灭火吗?钠在有水时还能不能燃烧呢?然后,我让学生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放一张滤纸浮在水面上,又在滤纸上放一小块钠,盖上表面皿后观察。学生能观察到“钠与水接触后融成小球,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滤纸表面窜动,溶液变红”等现象。此时再让学生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根据分析猜测,如果不要滤纸,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又是什么样呢?再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很容易记住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五、将趣味实验引进课堂,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我校是将趣味实验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来开展的,事实上,趣味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中也会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 、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体性教育是关键。“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杨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动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当老师讲“燃烧与缓慢氧化”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现象有那些认识和了解吗?”同学们发言后,对“燃烧”现象了解了很多。对燃烧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那么,同学们想探讨“燃烧”的实质吗?你们想解决燃烧造成的有关理由吗?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想要解决的理由,自我选择学习方式,30分钟后老师听同学汇报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的同学看书理解燃烧;有的回忆氧气性质学习时,说明燃烧的条件;有的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研究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有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燃”是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有的同学通过组内的讨论及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策略,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理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联想是思维的桥梁,历史上有不少创造和科学思维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联想。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长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根据人类当时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很难对苯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时,在梦中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当他从梦中惊醒时由刚才的梦境产生联想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通过了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这一化学史上的趣闻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想、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启迪少压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 ,在研究、探索中不断创新。
四、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化学是中学化学刚入门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理由,意识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学趣味实验可以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新知。如寻找简捷的实验室制O2策略。有的学生首先在KClO3加热分解的基础上选择Fe2O3、CuO等作催化剂制取O2,但此法与原法差别不大,谈不上简捷,也算不上创新。有的学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应剧烈,不易制约。
有的学生则想到氢气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若也可,岂不是简捷吗?于是同学们选择了反应物H2O2,并开始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探索。学生试验了沙粒、铜片、铁片、锌片、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等,他们发现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对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知道了动物中有过氧化氢酶可能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了实验室制O2的简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这类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及原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双基”的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深思、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中存在的理由,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
例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广州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为什么湛江的公交车改为天然气公交车?”。这样既有利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理由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1.1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1946-1980年的趣味实验可以称为化学魔术,此时的实验注重实验现象的趣味性,而不是化学知识的学习。如心君的“水玻璃花园”趣味实验,通过各种晶体生长速度、形状和颜色的不同从而呈现出有趣的实验现象。1981-1990年是趣味实验的起步期,涉及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实验器材和药品大多来源于生活用品,属于家庭小实验范畴。如“会游泳的鸡蛋”实验,利用盐酸和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的原理,使鸡蛋表现出上下沉浮的有趣现象。1991-2000年是化学趣味实验发展的转折期。这一阶段趣味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断增多,并与初高中化学课本内容逐渐联系起来。例如苹果“流血”、“喷水成字”和“水果电池”实验分别涉及了3价铁离子的检验、指示剂和原电池的知识。这些趣味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激发起学习者学习化学的求知欲。2001-2013年是化学趣味实验发展的上升期。一方面,实验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实验内容进一步拓展到焰色反应、酸碱盐溶解性大小、物质检验等中学内容。研究者不仅对原有实验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的改进,如“水中花园实验的新改进”,在此期间,实验设备也更新换代,钱扬义教授基于手持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1.2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趣味实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可视化的奇妙的实验现象,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小学阶段的趣味实验以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为主,激发他们对科学本质的探究欲望,实验内容主要是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中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趣味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深刻理解重要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及有关化学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大学阶段的趣味实验意在指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点,并恰当地应用新知识,以无机内容为主。
1.3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学会学习。
化学趣味实验游戏,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采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完成实验。如进行“自制叶脉书签”实验时,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对叶片进行处理操作。
(2)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学生对于有趣的实验现象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它又能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反思和对实验的创新。在“果蔬原电池”实验中,豆浆机、废旧电池、水果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材料,实验不再局限于课本,实验材料也更生活化。
(3)审美与人文素养。
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通过颜色变化、物质形态变化等使学生感受和欣赏化学的美,如利用植物制作指示剂等实验。
2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2.1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主要包括化学谜语和化学口诀,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兼具教育游戏和化学学习工具的双重功能。1981-1990年,我国出现化学谜语,但数量较少,主要考查元素名称,类似于脑筋急转弯。例如用元素名称“铒、钽、钡、钨、镭、砷、锰、锂、锶、铌、铟、镨、铽、砹、锔、锘、镥、锕、镱、钷”组成9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猜化学元素:钱包丢了(铥)。1991-2000年,化学口诀倍受重视,数量急速增长,内容迅速增加。中学内容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分子式、化合价、物质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等中学化学中的重要无机内容,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与酸相反应;铜汞银铂金,氢后难进行;位置越靠前,与盐相反应;活动性越强,前金换后金”。大学内容主要是有机物命名,R、S构型判断,取代规则等有机内容。2001-2013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大量的化学谜语及口诀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在百度中以“化学谜语”、“化学口诀”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数量已难以准确统计。
2.2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谜语巧妙地将中学无机中的化学元素名称、物质名称等基础内容作为本体巧妙地隐藏起来作谜底,用与之相关的喻体作谜面。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独特的逻辑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用此游戏来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化学口诀是根据化学知识点“编织”而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把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溶解性、烷烃命名规则等编成押韵的口诀便于记忆。口诀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学化学的所有知识点类型及大学化学的有机内容。教师若能及时恰当地运用口诀,不仅有助于自身叙述和概括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审美与人文素养。
口诀、谜语等通常含有一定的韵律、整齐的形式、朗朗上口,可以增强学习者对中国语言的理解、表达和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会学习。
化学谜语等言简意赅,却又含义丰富,如“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简洁明了地涵盖了碳、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以及3种物质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归纳总结的习惯。
(3)语言素养。
游戏时对谜语的阅读、口诀的记忆,都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素养。
3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3.1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我国化学扑克牌游戏开发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比国外门捷列夫创立的元素牌晚将近100年的时间。经统计,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中运用的具体实物主要包括化学卡片、化学扑克和化学棋。1956-1980年,郑威熙首先设计出元素卡片,每1张卡片上写有1种元素名称及其主要性质,教师将元素卡片视为化学教具,主要用于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娱乐性不强。1981-1990年,化学扑克诞生,并且增添了游戏功能。内容主要涉及元素符号、分子式和简单化学反应,有接龙、各顾各、喊分、拱猪等多种玩法,趣味性较强。1991-2000年,未出现有关设计化学扑克的文献,但出现了4项化学扑克专利,人们对化学扑克的开发还在继续。2001-2013年,化学扑克的内容和玩法不断完善,具有普通娱乐、资料卡片和化学游戏三大功能。它们内容丰富:几乎包含初中所有主要物质、高中所有主要无机物;有些扑克还包含有机牌、化学常识牌和实验装置牌;娱乐性增强:有学习物质间反应规律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分组对抗赛游戏”等,学生还可自行设计不同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2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扑克游戏相比于卡片类游戏通常更为复杂,它是利用专门设计的化学扑克牌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目前,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内容还集中在中学无机及实验的相关知识。
3.3典型案例———“520中学化学桌游”
国内应用最广的是“520化学扑克”以及“520中学化学桌游”(www.520hx.com.cn/yx),“520中学化学桌游”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工作室经过9年研制而成的一套化学桌游,是“520化学扑克”的升级。该款游戏设置了不同难度4种玩法,适合八年级及八年级以上的学生游戏。下面对其中的一种玩法“化学桌游”进行简单介绍。游戏对象:已经系统学习初三化学知识的学生。游戏设计:“化学桌游”由7类牌组成。在一类牌中,牌面的正面结构相似,如物质牌:每张扑克牌代表1种物质,正面涵盖物质的化学式、名称、物质参与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宏观及微观图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每张牌的正面左上角有一个物质分类标志,不同花色代表不同物质类型,分别为绿色双锥表示单质、黑桃代表氧化物、红桃代表酸、蓝色梅花代表碱、黄色方片代表盐。游戏规则:按回合制出牌,依据出牌情况增减IQ值,包括7种基本出牌法:“有效碰撞”、“连锁反应”、“整出”、“补牌”、“对出”、“吃牌和投毒”。例如“有效碰撞”的玩法是某玩家打出一张物质牌,其他玩家依次打出可与之反应的牌;“投毒”的玩法是将“S”“P”等牌视为“毒药”向别人打出。
3.4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科技与信息素养。
在卡片牌面、游戏规则中往往包含了关键信息,游戏者必须从中删选,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问题解决与实践。
如通过运用出牌技巧,调整出牌顺序,打出各种玩法,从而最终赢得游戏,同时又增强了游戏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交往与合作。
游戏的过程即是和他人交往的过程,游戏者必须保持基本的礼仪,尊重他人,积极沟通,才能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4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和特点
概况(2006-2013)2006-2010年,主要以用Flash制作软件开发的角色扮演类单机版化学教育游戏为主,2009年,出现了首款网络在线扑克游戏“520化学动漫扑克”,它也是“520化学扑克”的配套资源。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王琳、刁永锋,以《哈利•波特》为题材,改编了一段《哈利•波特与宝藏》的游戏情节,讲述了哈利为了不让宝藏落入妖魔之手,历经坎坷,成功获取宝藏的故事。此游戏情境性较强,知识点也较为丰富。2011-2013年,用C#(C#编程语言是由微软公司开发小组专门为.NET平台设计的语言,它可以使程序员移植到.NET上)等更高级的编程语言设计出的化学教育游戏软件相继出现。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的郑楚萍、许越、吴锦伟等为了培养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运用C#设计了记忆游戏软件“沉淀连连看”和同一系列游戏“化合物命名连连看”。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利用网络的虚拟特征,创设多样的情境,将化学知识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游戏内容集中在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游戏专题性强:如“生活化学大本营”的设计是围绕“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三大主题;“逃离化学王国”是针对高一卤素的知识点而专门设计的。
5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传统化学教育游戏稳步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游戏不断兴起,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与前沿。整体来说,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呈现出以下特点。
(1)游戏类型不断增多。
游戏类型由化学趣味实验和化学卡片拓展到化学口诀、化学谜语、化学扑克、单机版和网络版化学教育游戏等,每种游戏又包含多种玩法。
(2)游戏道具更加精致。
最早的化学卡片用纸片制作,较简陋。“520化学扑克”牌面涵盖内容丰富,“520中学化学桌游”更是在原有扑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牌面更加精致美观。
(3)游戏形式不断丰富。
“520化学动漫扑克”发挥了在线网络游戏的特点,让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化学扑克牌游戏比赛,玩家还可通过聊天功能交流心得体会,丰富了以往单一的游戏形式。
(4)游戏内容逐渐扩展。
关键词:有机化学;趣味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2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03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环境、土木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如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相关概念及理论、物质的合成和分离。一般,鉴于化学这门课程本身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故会开设有机化学实验。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将实验与理论课程相互联系且融会贯通,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学知识能够通过教学过程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了教学中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保证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所学知识。此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趣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改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生涩难懂的状况。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的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1]。所以,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使课堂显得趣味横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应用多媒体,从视听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实。通过教学课件,讲授的内容至少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课件制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增加图片以及图标外,还可以穿插各种视频短片。关于环己烷的椅式构象的翻转过程中,学生难以从生涩的表述中理解构象的翻转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自己制作的构象翻转的小短片,使学生理解构象翻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生涩的东西不再排斥,从而产生兴趣。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大多数人对化学的兴趣大部分来源于奇妙有趣的实验。从根本上来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戚洪彬等人[2]在《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指出化学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惊奇和求知欲。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教师,应当穷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并且得到严密的实验结论。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实验,使得实验具有趣味性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一门渗透进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学科,也就是化学物质、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把这样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带进化学实验室,并且设计成各式各样的趣味实验,比如,纸币为何点不着,猪肝中有酶存在吗、牛奶中掺了豆浆怎么检查等等这样一些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应用趣味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富立体感
教学方法,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进行的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化难为易来理解理论和练习实践的活动途径,它是一种实现教学任务的方法和手段[3]。
教师可以根据化学专业的特色,收集以下各方面的材料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一,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有机化学中,种类繁多的化学名称、反应机理等进行比喻和拟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碳比喻为人,对于碳一般最多只能连接另外四个原子,学生可以记忆为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脚,另外一个人想要抓住他只能拉手或者是拉着脚。对于亲核反应机理来说,反应过程中需要越过能垒,这时,可以比喻为人翻大山,体质较弱的人由于缺少能量,翻不过大山,也就不能完成任务,即无法反应。
第二,适当引入成语、谜语,使课堂充满趣味。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现今流传的成语很多都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在课堂上适时运用成语,可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如信口雌黄、饮鸩止渴、沙里淘金、百炼成钢和灵丹妙药等。故用“甘之如饴”来引入有机化学中关于糖类这一章,让学生了解祖先早有由粮食中制取糖类的技术。学生都有一定的求知欲,把化学知识转化为更具趣味性的谜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直型冷凝管,可以出这样的谜语“直直肠来有肚皮,肠内肠外不通气,肠外冷来,肠内热”,便可形象地刻画直型冷凝管。
第三,生活离不开化学,兴趣能够产生在于其贴近生活。由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到研究“对映异构体”的重要性的时候,可以拓宽知识面,联系生活中常用的药物,如沙利度胺,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S与R构型,其R构型具有抑制反应活性,而S构型有致畸性,可以导致胎儿四肢短小甚至缺失,通过这些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对映异构体的研究的重要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教学的原则,可以打破“满堂灌”,生涩难懂难记忆的问题。从个人教学过程的例子出发,总结教学中的一些启发,希望能够给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原则的应用扩展提供一些参考。
[1] 马书云,王慧,吴方平,刘翠翠.自主趣味实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194-196.
[2] 戚洪彬,梁树平,姜浩.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
术与管理,2011(10): 335-339.
[3] 韩维东.课堂趣味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Application of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in Organic Chemistry Class
WANG Qian-qian
(Technique Department,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rui College,Xinyang Henan,464000,China)
1.符合年级特征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知识技能基础。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注意这种差异。如:在初三学生进行的合理施肥的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高一学生进行研究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二年级进行水质快速分析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年级进行农林产品的化学加工与利用研究,则培养学生综合40应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理论知识的加深,尽量做到综合性强,统一性强,年级特征明显。
2.趣味性原则
活动内容具有趣味性,才能适应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如:开展无土栽培、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植物生长助长、化学除草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会使学生对农业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造性原则
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造过程中,活动才有探索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农业科技活动不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而成为他们学好课堂知识的必要方法和重要途径,增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技意识。
二、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的形式
1.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技活动的主要形式。它的进行应遵循试验的准确性、代表性和规律性的原则。它的实施主要包括制定试验计划、田间区划、种子准备、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观察记载、资料整理分析等步骤。田间试验时必须注意:¹除了比较项目不同外,其它条件力求一致。º观察记载和取样必须及时、细致、准确。»对资料要认真地分析,找出符合规律的东西。通过田间试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神。
2.开展农业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活动
农业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活动,不会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展,人人可以参与。学生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自己选题、自己记计、自己制作、自己总结,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
3.农业科学讨论和科技成果展览
论文关键词: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2“分子和原子”P50“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实验,虽说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但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处理易挥发,污染环境,加之用小烧杯装氨水,所需药品量大,不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无污染)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五个改进,一是用塑料瓶(或塑料管)代替大烧杯形成密闭环境;二是用废弃药瓶代替小烧杯装浓氨水;三是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代替加有无色酚酞试剂的小烧杯;四是实验药品一次使用为多次重复利用;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无色酚酞试剂接触瞬间变色改为依据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改进优点
1、污染小。用塑料瓶代替大烧杯,实验后用橡皮塞密闭后集中处理,整过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挥发的氨气对教室、实验室空气污染小初中物理论文,确保学生和教师身体健康。
2、药瓶用量少。改小烧杯盛装氨水为带瓶塞的小药瓶盛氨水,改两个盛放滴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为直接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药品用量少(若用装棒冰的塑料管等直径小的塑料管代替塑料瓶作为密闭容器,药品用量更少)。
3、可回收重复利用。小药瓶中的氨水和用过的滤纸都可重复利用。
4、速度快。将实验装置改为直立状态,氨气分子向上运动速度快,达到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缩短,实验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能提高课堂效率。
5、凸现分子扩散运动的痕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很直观的反映了实验中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效果好。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图
1.制作实验装置(图1)
步骤一:准备
2、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小药瓶瓶盖(见图二),通过由塑料瓶制作的密闭通道,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随着氨气分子向上运动,氨分子遇到滤纸条上滴入的酚酞溶液,由下自上依次变红。
3、实验装置制作
(1)材料:废旧矿泉水(纯净水)瓶2个,宽透明胶一圈,橡皮塞2个,小铁夹1个,小药瓶1个(根据所选塑料瓶口径的大小选择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参麦注射液等废药瓶),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滤纸条cssci期刊目录。
(2)制作:取2只规格一致的塑料瓶保留16CM去掉底部(除掉的底部可以做盛水的容器做图四的实验),用宽透明胶带将去掉底部两只塑料瓶粘在一起(见图一);取一只废旧胸牌上的小夹子,用细铁丝固定在一只橡皮塞上(见图一);将滤纸剪成宽0.8-1.0CM,滤纸条长度也可根据密闭容器的长度灵活掌握;将浓氨水装入小药瓶用瓶盖盖紧备用。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操作
(1)、实验前按实验装置图制作和准备实验仪器(见装置图一)。
(2)、在滤纸条上自下而上按一定间距(见装置图一)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为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在滤纸条上用无色酚酞溶液按一定间距画圆圈、小花等图案。展示初中物理论文,滤纸条上不变红。
(3)将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条用橡皮塞上连接的小夹子夹住,固定在塑料瓶瓶口的一端。
(4)、拔掉塑料瓶另一端瓶口的橡皮塞,打开装有浓氨水小药瓶的瓶塞,将塑料瓶瓶口罩在小药瓶的瓶口上,尽量压紧(见装置图二)。观察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盖紧装有浓氨水的小药瓶的瓶塞,以备下次使用;用橡皮塞盖紧塑料瓶瓶口以便处理实验废气(见装置图三)。
2、现象
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3、结论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性语言;教学研究;教师风格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17
初中在初三才开设化学课,在初中进入冲刺阶段时,迎来了化学的启蒙阶段。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给紧张的初三学子带来了惊喜,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随着必记知识的增加,有不少学生渐渐对化学失去了信心,同时失去的还有对化学的热爱――这或许是更加可怕的事情。在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或许是比单纯的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的事情,所以,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新课改明显加大了化学中实验探究的比重,要求教师一改以往“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形象,转型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主动权授予学生,这种转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而其实,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利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授课也是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对于教师个人风格的形成也大有益处。
一、趣味性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一堂有笑声、掌声的课至少说明该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会尽量寻找生动、趣味性强的语言来教学。表1中例举的是一些课堂实例。
二、利用趣味性语言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1. 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
从表1也可以看出,趣味性语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还伴随学生对教师“崇拜”的掌声,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趁热打铁讲述重难点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无限快乐,不再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活动,而且事实证明,善于模仿老师的中学生在经历了不少趣味性语言的“洗礼”后,有了自己创造趣味性语言的冲动,在背记一些基础知识时、在理解一些不易掌握的难点时,不时能看到学生自己编辑的巧妙语言,谁又能说利用趣味性语言升华的化学知识没有增加化学之美呢?
3. 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是初中的冲刺阶段,如果学生在掌声中无法获得任何帮助,那这同样是一件失败的事情。为了将利用趣味性语言所产生的影响量化,笔者在两个成绩相当的班级同时展开了题目一样的小测验,小测验所涉及知识点在一个班级以普通的语言讲述(记为班级A),在另一个班级以趣味性语言引导(记为班级B),测验完成后,均对试卷进行了全批全改,其中A班为64人,收上来64份试卷,B班为62人,收到来61份试卷。通过统计平均分,A班比B班的平均分少了1.32分,而在以往的测验中,两个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比较接近,甚至A班偶尔还会超过B班。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生动趣味的语言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了该教学方式无可置疑的实用性,这对于在题海中求分数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三、利用趣味性语言教学对教师的影响和要求
1. 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很多调查问卷中,学生都表示喜欢有个性、幽默风趣的教师,教师善于在课堂上使用趣味性语言,无疑有利于树立自身独特的风格,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能增强教师的自信,本身也能加深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笔者的上一届初三毕业生做了一个毕业留言册,学生们在纪念册中畅所欲言,其中不少学生提到了我在课堂上使用过的趣味性语言,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会记不清这个教师的模样,但那些曾经让他们快乐过、曾经帮助过他们的言语,也许会一生刻在他们脑海中。这些来自于学生的记忆,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肯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变得生动、富有个性。
2. 推动教师不断学习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再有创造性的教师也不可能在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能想出精彩的奇思妙语,这时候,实用的方法是收集资料,收集他人的精彩言论为教学所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便捷使用为我们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优质课视频和教案在网络上唾手可得,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活动,激发自己的灵感,用这些灵感来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除了网络,教师还应该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著作,展现在纸上的文字是他人在教学中的积累和思考,通过阅读,能从中发掘灵感,激发我们自身的教学创造力。再者,很多巧妙的语言来自于教师对所教学科深度的熟悉,只有真正摸透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教师才可能知道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对任何一个教师而言,不断加深专业知识的积累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化学专业英语用科技英语展现专业的化学及化工知识,它与大学英语有显著的差异,也有别于化学专业课程。尽管它所使用的语法都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在化学专业课中也曾出现过,但是化学专业英语的读写难度远超大学英语,其涵盖的知识面也比任何一门化学专业课大得多。这主要归因于该课程的几个特点,首先,化学专业英语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大学生在学这门课程之前基本不会接触到这些词汇,因而对专业词汇感到生疏;其次,与日常使用的英语相比,科技论文的时态和语态比较特殊,经常使用被动语态以及祈使句等,学生对此类论文的阅读和理解比较吃力;再次,科技论文为了能够准确和严密地表述事实,经常使用学生难懂的长句,这些句子包含若干个修饰和限定成分;最后,该课程的知识面广,涵盖了化学的所有分支学科,这是任何一门化学专业课都不具备的特点。
二、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应试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对于化学专业课程,学生知道其学分较多,考试难度大,所以会花大力气学习。对于公共英语课程,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TOEFL、GRE考试,也会集中精力学习。而对于化学专业英语,部分学生认为其仅仅是选修课程,没有任何考试的压力,学习目的就不明确。化学专业英语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传统问题。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方法教学,课堂上主要讲授专业词汇,如同英语教师给刚学英语的学生传授新单词;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化学专业英语的兴趣不高,学习方式也相对单一,主要任务就是记词汇,无法在实际学习和交流中将知识得以应用。总的来说,该课程客观上的难度以及学生主观上对选修课的不重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很多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写出的英文摘要语法混乱,用词错误,意思与中文内容大相径庭,无法表达所要叙述的事实。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兴趣培养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关键,也是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尽管化学专业英语是选修课程,而且难度大、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能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知道该课程广泛的应用价值,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他们也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让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接触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化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从而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专业英语包含很多的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现象以及计算公式,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进行理解和总结,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陌生的词汇、繁琐的公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消失。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大量有趣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信息,让学生在快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对化学专业英语的兴趣,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同时,经常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使学生接触到超出书本范围的知识,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料,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最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专业词汇、掌握构词规律和更丰富的化学知识,提升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兴趣明显提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积极向教师提问,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有效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变革、学法指导、评价等多个环节系统思考。
1.提高兴趣,使学生爱学
案例1: “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探究
初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共同探索,通过回归语文的本源,打造出“北京理工附中‘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整个系列课程包含“早起诵读诗歌”“整书深度阅读”“周末家庭影院”“语文实践活动”“接力日记大家写”和“班级图书馆”六部分内容,走出了一条读、品、悟、行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之路。
案例2:趣味体验,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经过分析,数学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数学趣味体验活动,例如,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开学后年级组织了“数学小论文大赛”活动,学生就自己的研究进行陈述、答辩,并编辑了优秀小论文集——《青芽》。此外,教师们专门举办了“数学好声音”、“数学论坛”等活动,开展“小先生”讲题,并评选出“十佳讲师”“十佳导师”。
2.探索有效作业,使学生精学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校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自编练习题,精选精练,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精学。
案例3:自编初中数学练习册《水滴集》
初中数学备课组的教师们基于每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自编练习题,现已经形成自编习题集——《水滴集》。《水滴集》采用每章一册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练习题在难度上分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此外,初中数学组自编寒假作业,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精挑细选,分别编制《数学寒假作业》专题版、基础版、精华版。
3.优化教法,使学生乐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为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我校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
案例4:创新教具——神奇化学牌
初中化学组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具,开发出“化学牌”,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玩“化学牌”的过程,学习化学反应,使学生记得简单,学得轻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给学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合作学习。
4.指导学法,使学生善学
开展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减轻学习负担十分必要。
案例5:学画“数学画”和“数学思维导图”
为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教师组织学生画“数学画”。此外,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树”,总结、梳理章节知识。通过上述尝试,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寻找到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也因此变得简单、快乐。
一年多以来,我校在“减负增效”工作方面的努力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学校已经构建了综合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精细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了有效转变,使得教师们教得有效,学生们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学校在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图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图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计算机本科专业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运筹学》课程学习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图论是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以及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数学工具。[1]图论知识具有基本理论严谨、系统性强、高度抽象、图形精美、方法灵活、强调算法等特点,而且研究内容广泛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千变万化。[2] 图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图论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思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优化知识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趣味教学
所谓教学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把课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教授给学生,教师就像一个知识加工器,一般书本上的知识大多只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还需要我们老师这个工具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打磨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是至关重要的。[3]
图论中概念比较多,初学者掌握比较困难。整个图论知识体系先讲一般图的概念与性质,后讲特殊图:欧拉图、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平面图,再讲树的概念与性质,以及最小枝杈树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大流量模型等。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展示概念的直观背景和算法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把概念具体化,把算法实例化,使学生觉得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算法就在自己的身边,伸手可得。有了来龙去脉和具体实例,学生学的也有的放矢,枯燥的文字也变得有生命力了。
根据学生实际,实施趣味教学。例如,图论的诞生源于历史上有名的数学难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 世纪中叶在欧洲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城内有一条贯穿全市的普雷格尔河,河中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相连接,当时该城市中的人们热衷于一个难题:一个人怎样不重复地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4]
通过这种趣味问题的引入,来调剂难度,增强了教学感染力。通过学生思考与积极回答,转化为“一笔画”问题,再讲解欧拉图知识点,枯燥的知识引入实际趣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情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实际应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自我思考,强化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图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使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状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解决问题的实质,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通过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自我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讲清楚一个新的概念或结论与已学过的概念或结论之间的异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完哈密尔顿图知识后,引入实际案例:在7天内安排7门课的考试,使得同一位老师所任的2门课程不排在连续的2天内,如果没有老师担任多于4门课程,则符合上述要求的考试安排总是可能的。[5]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对比探究,证明问题的同时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图论课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图论课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课件,将计算机与图论课教学实现有机整合,必将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发展进步。[6]如今单纯的PPT课件已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灵活引入flash课件,将优化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质量。通过flas效果的展示,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计算机的演示仅仅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思考,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师生互动。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进而给学生提供查询资料、筛选信息的机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改革,引入课程论文写作
在图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图论知识的源头,引导学生深化图论思想,探索图论发展的规律,寻找图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真正理解图论这一学科知识。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挖掘相关的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课程考核以日常考勤、实验和考试成绩综合为主,图论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查文献,写论文,这样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图论知识的应用为研究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文献、阅读书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建模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的过程,造就学生谦虚、严谨、求实、探索、好学、、坚韧的态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我校本科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实践平台,也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五、结束语
图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图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探索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图论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结合专业实际和学科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尝试、探索和改革,以适应图论教学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俊明.图论及其应用[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2]谢政,戴丽.关于图论课教学的思考[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25) :139-140.
[3]尚绪凤.离散数学中图论部分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2):111-112.
[4]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离散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左孝凌.离散数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6]刘广军,刘信生,陈祥恩.对图论课堂教学的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 46-47.
项目来源:
基于Web的智能学习系统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协和学院(2012xh16)。
作者简介:
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创新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以及如何实施的具体情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下面我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如“彩色温度计的制作”、“水中花园”“喷雾作画”、“一触即发”、“自动长毛的鸭子”、“防火布”“大飞泡”等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气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2.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大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1)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饮水与健康,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能够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2)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3)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也可让学生有创意的提出废电池各部分的再利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3.利用化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为此我校设立了三.一活动室,即一个实验原理加上一个实验方案得到一个实验结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布置学生一个实验习题:“探究氯水的成份”,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活动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如老师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