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素质教育思想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应试教育弊端的反思,源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新要求,源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决定作用的客观规律。从实践中的反思,到理论上的争鸣,再到政策理念的形成与推,如今,素质教育的研究已经深入人心。我们要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该怎么办?这是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内涌价值的显现,必须从教学这一教育的基本形式入手,素质教育呼唤创新教学。
一、创新教学的内涵
创新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会创新的教学,是指创造性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即指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授予学生创新技能的过程。创新与人格有很高的相关性。旺盛的求知欲是创新人格的典型特征,热情、富有幽默感、责任感,勇于标新立异,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自信、独立、勤奋进取是创新人格的优秀品质。具有创新人格的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做事一丝不苟。
传统教学在人学基础上表现为学生是教学的绝对客体,是所谓的教养的对象或静态培训的对象: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单一片面化的社会本位主义或个人本位主义,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或反之亦然:在人才观上表现为培植“权威的奴仆”或“机器的活部件”式的人才;在课程观上表现为单一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的课程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则表现为注入填鸭式教学等。然而,创新教学的人学基础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动态主体,思维具有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学生自我选择的发展途径之一,在教学目的上打破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片面化追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在人才观方面,创新教学旨在培养能自主适应社会,具有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理念上,创新教学表现为对综合立体型的课程体系的关注及对培养不同个性且具有本土文化底蕴的人才的课程模式的追求: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启发诱导式教学等。另外,我们也可以从点和面的不同视角来把握创新教学的内涵。从作为课堂教学的“点”上看,创新教学的教学关系体现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智力活动的多边互动性及班级管理的民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中并不仅仅局限于求知范畴。在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方面,师生之间都处于平等、相互认同的和谐的地位上。从作为教学系统的“面”上看,创新教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并以此为核心,创新教学将在整个流程系统对传统教学作相应的调适,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规律及原型、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等等。
如果说传统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的话,那么,创新教学的核心内涵则是激励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以此为出发点,从点和面的整个教学体系上革新传统教学。这也是当今时代对教学改革的渴望与要求。
二、创新教学的特点
创新教学并不等于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不等于全盘“西化”,也不等于全盘“电化”。创新教学从观念到理论,从模式到方法,从制度到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对教学的关照。因此,我们在剖析创新教学的特点时,不妨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加以诠释。
(一)从历史的纵向看
1 动态性。所谓创新教学的动态性,即在考察不同地域、历史和文化条件下的教学应持变化动态的眼光,把握创新教学的传统基础,审视其内涵的时代特征及走向。创新教学不是一种凝固的静态化的教学思想或教学模式,它的动态性特点是由教学系统的外因决定的,比如经济基础、科技革命、政府行为等。创新教学既是教学对外因刺激的积极反应,又是系统内部为适应外界自我调整的结果。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下的问题教学法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观下的发现教学法,从凯洛夫的“双基”教学模式到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从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养性教学到克拉夫基的范例式教学,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教学动态性发展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教学可以作为社会历史变化的指示器,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点。
2 时代性。创新教学的时代特征是由一定时代的本然价值决定的。创新教学的呼声原本来自于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观念变化的情况下对传统教学体制与方法的反思。所以,创新教学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演化的过程。带有特定时代精神的烙印。当今世界正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国际社会呈现一体化、知识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多重特征,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教学则是适应教育蕴涵变化的必然要求。
3 创造性。所谓创造性,是指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活动具有的创新特性。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创造出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新型产品,类创造则是创造出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新型产品。创新教学中的系统创新具有真创造特征,而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主要是指具有类创造的特征。实际上,创造的两种形式是有机联系的,类创造是真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真创造是类创造的发展和结果。
(二)从现实的横向看
1 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传统教学观念下学生的思维是被动展开的,是在教师权威和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下进行的。创新教学还学生自主思维的权利。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和推进的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重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堂教学上看,创新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学观念下的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支配的配角,而是被激励思维的主人。
2 课堂交往的多边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交往中,不管是智力活动还是实践活动,教与学的关系都是多边进行的。创新教学不仅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生的双向影响关系,也存在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含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多边关系。创新教学在组织上坚持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指导思想,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认知功能和学生之间的群体教育功能。
3 教学关系的双主体化。创新教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在教学以及教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在自我的成长和学习的选择上有自主的权利。这两个主体可以在同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并存。创新教学的教学关系上的双主体化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能动性,可以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使师生之间的主体性活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全国有不少学校创立了诸如情景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可操作模式或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这对推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素质教育的实验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应试教育进行了改造。由于与之配套的创新教学理论没有得到相应的建设,导致素质教育的实践仍停留在经验摸索的水平上,而且难以进一步推广以致受益面不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忽略教学的这一基本形式应另辟新径,否则,就难以跳出见仁见智的“困惑与繁荣”的束缚之中。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创新教学。我们所说的创新教学,是以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创业教育;素质教育;政治素质;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36?03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一贯要求
1989 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和“三本护照”的理念,赋予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当时,国际教育界曾预测,就世界范围而言,二十一世纪将有50%的中专、大学毕业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
1997 年,清华大学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式引入中国。次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我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被认为是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1999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探索,2002 年 4 月,教育部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应当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并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九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在随后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综合式”“课堂式”和“实践式”等创业教育模式。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首期全国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此后,创业教学开始被纳入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和日常教学体系。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2010年初,国家教育部教办[2010]3号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通过对我国创业教育概念提出和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进程的简单梳理与考察,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创业教育的要求是明确和一致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开展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是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需要,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创业教育本质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体现。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要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教育、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建设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主要目标,以造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要求。
二、把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在当前社会上思想、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把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放在创业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核心素质。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概念十分宽泛。就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范畴而言,政治素质的内涵至少涵盖如下内容:
一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才无德,其行不远”。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这里,爱因斯坦并非忽视或贬低专业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不能以此为终极目的。从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角度而言,政治素质比专业知识、创业技能更重要。高校创业教育一定要突出“育人”的特征,解决“做什么人”等重大问题,培养学生具备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道德情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源自对祖国的热爱,是公民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动力之源。大学生只有树立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志存高远,做到以国家需要为根本,自觉转变就业观念,将自己职业目标的选择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将自己职业目标的确立与当今社会发展主导价值趋向相结合,积极相应党和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为国家、社会服务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是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创业艰难百战多”。众所周知,创业环境的改善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共同长期努力。惟其如此,大学生创业者不应该一味抱怨社会公众对创业者的不理解、不支持,一味等待社会创业环境的彻底改善,而是要从我做起,以自己创业实践推动社会创业环境的改善。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可能会给人一种不现实之感,毕竟他们创业资金短缺,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不足。但是,大学生是一代青年的精华,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改变创业环境的责任,勇敢地投身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在创业中走向成熟,在创业中学会创业,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源自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是良好政治素质在创业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三、基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高校创业教育基本思路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中数学教学;主体
数学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航海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正是由于此,高中数学教育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涵盖面广,从最简单的代数、多为方程,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乃至积分初步都有涉猎,同时思维跨越较大,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因而高中数学教育长期以来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高中数学教育正向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建立数学思维这一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学生需求和特征,正视学生的不足与学习偏差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人本思想便是这一教学改革中受到广泛关注与提倡的基本教学思维。
人本思想的核心便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核心,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展开,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作为主体的模式,更加尊重学生是否积极正确地学习到了相关知识,进而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以人本思想引导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思维,尝试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引导其作为教学的主导进而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相关知识时,教材对其定义为“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对此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准备,分析为什么作为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的常数必须要小于|F1F2|,当大于或者等于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经过提前的准备之后,到讲台上为大家讲解。这样的方式十分轻松活泼,一方面迎合了高中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同时为了“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往往会做十分充分的准备,进而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展,不仅如此,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理解上的误区,进而作为教学的重点讲解内容,这比起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而面对同学讲解,其他学生在课堂上也将表现得更加活跃。类似的活动可以利用课堂的前十分钟持续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尝试的机会,长期坚持,将收到十分积极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模式彰显时代特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检测形式都越发具有创新性,着重考察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越发丧失教学实践能力。在这一方面,应该在教学中彰显更多的时代特征。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点的轨迹、坐标和几何图形的形成,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入CAI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动态FLASH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点的运动和坐标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地动态转化过程,这样的模式与传统的黑板作图进行结合,可以收到十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而对于在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想法,可以通过自己上机操作CAI软件,模型各种图形变换的过程,从而对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疑惑进行验证,这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挖掘问题和掌握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堂教育中外,户外教学也应该逐步纳入高中数学教育的范畴,例如,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探宝”,由教师绘制一张利用坐标和方程式组成的“藏宝图”,以教学楼为原点,通过方程式和几何曲线可以以此求出其他点的坐标,再结合比例尺等知识,比赛哪一小组最先找到“宝藏”,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轻松活泼,学生乐于参加,同时学生自身利用数学知识建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3 加强师生互动与联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教师可以定期公布教学安排,分享教学资源,推荐课外阅读资料,而学生则可以对教师的安排和教学活动进行反馈,提出意见或者建议,进而共同推动教学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除此之外,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流和留言等途径,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高效的互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交流平台还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微博、BBS等模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平台,这将更加有利于教学氛围的推动。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掌握并遵循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高中的数学教育改革一定可以取得更加科学和成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远震 .高中数学教与学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