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问题分析 教学对重

高中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人文精神都会得到强化。历史教学方法影响历史教学效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极为不利。正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选择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若干问题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任务不科学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学科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具有自身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学科比较,呈现出更大的复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一个历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到,只能从考试重点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记忆。因此,高中学生无法获得考试知识点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不足会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欠缺,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因此而认为高中历史学习就是背诵知识点,没有其他的学习重点。然而,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强化很重要,关乎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历史教学重点不明晰,易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成为空谈。

(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当前高中历史所用教材中的内容有些呆板,都是为了满足考试需求而设计的。教材内容的单一,使得历史知识枯燥,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高中历史老师一直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加以了解,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创新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丰富性也得以增强。但是,某些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教材内容不变化的情况下,不会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发展方向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历史教学时间来讲就是一种浪费。

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教材内容的不科学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所以,变革教材内容成为改革的前沿力量。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传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能明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掌握教学内容转换的方法,利用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如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引导,也就可以利用独立思考的方式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层次。高中学生智力与心理发展成熟,有必要接受一些层次较深的历史学习内容。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让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必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出发,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合理设计,让教材内容的结构更符合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明清的君主专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开展教学。如“你们心中的专制是什么样的”,这种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思考模式的开启及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较重要。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从横向,也就是文化与思想方法为学生引出一些西方国家的君主制度;从纵向,也就是古代与现代的角度为学生分析国家政治。在这样的联系密切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可以跟上老师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意义[1]。当代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创新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交流是教师的重要关注点,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会使学生认识到轻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丰富,有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两极世界这个名词的意义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相比,如此历史课堂的存在会使学生的学科兴趣得到满足,也会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加强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对于老师来讲是一种考验,但其确实是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对策。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当代高中学生历史文化意识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笔者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与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希望高中历史教育者可以正视当前的教学问题,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组织更具活力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第2篇

(一)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国家很早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但受当前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教师仍在以分数论“英雄”,大多学校仍在把分数作为教学质量评定的唯一标准,很少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考核因素。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否认,历史学科确实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年代、地点以及关键人物等,这些知识非常繁杂琐碎,有些知识记起来还容易发生混淆,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致使学习效率不高。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在课程衔接上不够紧密,在课程过渡上不够自然,给人感觉好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且从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和规划上来看,其教学目标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教学型的课程设置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仍需改进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和传达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大大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仍需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对照当前的历史教学实际,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落后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丰富的表现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要结合教学需要,积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把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积极构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景,促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历史课本为载体,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课程改革要求和时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一一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这样既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教学内容

因为历史课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和充实自己的知识视野和信息量,把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历史学科的教学内涵,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积极作用;措施

在社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点,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归因于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积极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1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2]。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阶级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子啊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2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历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3]。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举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解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缓解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参战国家的武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国内形势等,找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4]。例如,在学习近代史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安排总结不平等条约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整理、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的条约,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总结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者:余洪波 单位:常德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朝阳.浅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86.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极光,2015,09:186.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与实践,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都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的,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方法古板等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整个课堂走向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标志,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学习成绩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非常大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让学生适应,是否能够符合现代社会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评判一个教师教学方法的最好标准,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参考,引导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的教学在根本上是为了学生学习服务的。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综述

高中历史不同于高中阶段内的其他学科,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较为细致,教材中每一个历史事件的选择都比较有标志性和代表性,而且也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但是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的大部分都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和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大概的接触过了,但是初中的历史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没有对历史知识的深层内涵进行详细的探索,高中历史就不同了,高中历史更侧重于将单独的历史事件拿出来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让高中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所有细节与具体的历史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学科特性,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制定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特点、学习质量以及汲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分为很多和部分,由不同的方法组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个人教学习惯、教师日常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等等,总体来说教学方法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教师教学的实践是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教师一定要在自身的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确保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困境分析

我国现在的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不同地区的问题性质都不一样,但是具体的来说,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境,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因此一定要将困难出现的原因分析清楚,以便找到相应的对策。

1.首先就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许多人都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只要考试能够考出好成绩,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历史的深层内涵根本不重要,这些人对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认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认为高中历史不重要,甚至在某些地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中历史是所谓的“副科”,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失去教学热情,阻碍实际教学的进程。而学生对高中历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偏科现象日趋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更正,不仅高中历史学不好,其他的学科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就会呈现出畸形态势,这种现象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高中历史的教学。

2.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自身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迎合教育改革的趋势,而是依旧采用自己老套、古板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用赘述,因此,有些教师的填鸭式、机械式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断地挤压他们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而不能够对高中历史的知识产生自己的质疑与思考,导致整个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的相当困难。这些现实中的教学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工作,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程。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措施探讨

1.首先,改变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观念是第一位的,只有观念改变了,学生和教师才能够在实际的历史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发展。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历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检验自己的观念能否跟得上教育改革的脚步,如若不能,则要及时的跟进。另外,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念更新,改变学生的“主科”“副科”的错误观念,将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同等看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历史,教师也才能够更顺畅的进行教学。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厌恶感的时候。教师要不断进行相关教学方法的学习,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不定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学的活力所在,并且运用较为新式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当中。

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提出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就使得学生没有了发言的权利,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生把他们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不懂得的地方,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来改善自身,让自身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和高中历史课堂的进行。结束语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地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工作,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作者:陈刚 单位:新疆第一师塔里木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目前在我国,职前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入职之后的历史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利用这些方法,来建构一套适应教师也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升现阶段我国历史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教学技能为基础,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与历史教学活动的完成程度,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升历史教学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在面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解答;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掌握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精通历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最后,随着历史新课改的发展,教龄较高的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历史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帮助学生建构历史时空思维,将学生真正带入历史情境中,新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最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我国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综合已有学术成果,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历史教学设计能力、历史教学实施能力和历史教学反思能力等。

2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贯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活动过程。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体系,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导致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2.1教师自身的问题及其原因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历史学科知识素质不足。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职前师范学院的培养,入职之后随着将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忽略利用教育学科知识来培养学生,导致教学三维目标的实施不够完善,偏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历史学科知识却是需要在有限的既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从教学生涯中慢慢积累,不断地接受新的学术研究。可是由于在历史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素质停滞不前,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历史教学设计难以创新。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不充分,过于依赖教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多借鉴已有教学经验,甚至完全照搬,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创新,阻碍教学过程多样化的发展;其次,一些教师为应付公开课或其他教学任务,盲目使用新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方法是否适用于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最后,教师本身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限制了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发展,导致历史教育学术研究难出成果。(3)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一些教师在入职之后常年使用同一套教学经验。加上自主参加研修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方法老套,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效不如人意。教师若缺乏自主发展发展意识,那外部再多的培养和努力也是徒劳,教学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有效提高,历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足

随着我国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育中不断凸显出其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充分,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材、博物馆、影像资料、历史遗迹等等。而在我国,一提到课程资源,被利用最多的就是教材,而容易忽略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偏重单一教材知识的研究,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历史时空思维。对于其他课程资源,教师在涉及到的时候往往一带而过,很少有教师或学校会真正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等。布置有关查阅历史文献或影像资料的作业后,也不会深入贯彻检查工作。久而久之,使学生远离实践经验,无法使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利于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2.3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对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

学校在组建师资队伍时,其主要考察标准就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是否扎实,在入职之后,却又往往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首先,学校对刚刚入职的高中历史教师培训不够重视,认为教师刚刚走出校园,不用经过系统的培训也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从而使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一般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培训成效一般。其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当代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非常缺失,教师对历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观念跟不上时展步伐,导致其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最后,学校在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课程或活动时,一般难以顾及教师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是不同的,从而无法激起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认为培训无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从而对培训持消极应付态度。

3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积极转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之间还应加强相互学习,备课、磨课、同课异构的活动,同一课时应开发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学校应多举办加强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要重视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学校应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2加强教学设计能力和备课能力

备课是体现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加强备课能力是加强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在平时进行备课时,要将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相结合,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其次,在备课时,教师不应只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重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素质的研究,重视高中历史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逐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加强有效教学的备课能力。

3.3加强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准备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导课部分,要采用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情境,快速有效地使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第三,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维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断深化学习动机。第四,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第五,作业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作业是一节完整课时的重要部分,现在一些教师经常忽略作业的布置,导致学生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快速遗忘所学内容,所以,要加强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落实检查工作。

3.4课后应注意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教学中的突发灵感和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整理、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对于课堂管理也要因时因人而定。课后反思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历史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

历史教师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教育学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教师还应主动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历史学习氛围,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活动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自主得出结论。最后,历史教师应深化探究式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拓眼界、增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

4小结

在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已是迫在眉睫。同时高中历史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是体现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我国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要高中历史教师时刻注重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我国一定会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2]袁亚丽.地方师范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6(4).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11

课标的实施已将近十年,在这些年里,各学科在新课改上面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还是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来说,正确把握教材和历史教学的脉络,科学地设计历史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采用恰当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跟进和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下面,笔者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1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1 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高中的历史学习而言,需要学生能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历史学习中,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历史教材具有抽象性,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因为课程的枯燥出现厌学的现象。比如,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战争、或者王朝的建立,往往通过几个数字、几段文字来进行描述,但是几个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很好的连贯和贯穿,学生听起来很模糊,对其兴味索然,使学生很快地出现厌学心理,老师的传授解惑并没有影响和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教师只是单纯的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就失去了新课标的目的和改革的意义了。

1.2 教师对历史教学讲解不够系统化

由于高中的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课和教学设计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历史事件安排比较分散,同时受历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修养的局限和影响,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合理运用教材,不能清晰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分析历史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也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讲授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觉得没有逻辑性,分不清具体事件和现象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无法认识到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就没法正确的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2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

2.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理念提出,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秦始皇大一统时,根据大一统实现的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以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虽然形式上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实际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并没有达到充分吸收和熟练运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秦一统天下的背景、时间,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措施,并结合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由学生挖掘出实现大一统的条件。这样,不仅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一个国家建立的条件,对日后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2 合理安排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理解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高中的历史教师更应当合理安排历史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脉络的把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成绩,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比如,高三的老师在讲科举制时,可以联系时下的高考,讲述古代的科举制。其教学设计没必要采用一个朝代一个朝代那样硬性模式的讲解,而是可以采用“穿线”的模式,列出科举制从隋朝建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样一个历史脉络,介绍科举制建立、发展、成熟到取消的过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每个朝代在科举制的实施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和影响有哪些。这种“穿线”的方法,就是运用单元间的联系与共性总结出来的方法。看得出来,总体的思路比较清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的要领。利用单元和事件间的联系去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安排,可以突破了教学上出现的壁垒和障碍,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对其进行有效性学习提供不少帮助。

2.3 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该单元的特点后,才能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之后才是整个课程的课时安排和课程具体设计。教师需要细致地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三个维度的把握,分析出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3 总结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近十年来,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总体来讲,可取之处还是大于其弊端的。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在当前时代和教学的背景下,切实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设计。转变教学中师生以往的角色,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自身对知识的挖掘创新,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克服历史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借鉴成功教学经验,探索和创新教学设计,结合自身教学的情况寻找到适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通行.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6).

[2]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历史教学,2006,(6).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从运用电视机、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等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向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电化教学演变。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可以提供给高中历史教学丰富史料,加强探究性学习活动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给历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真正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展开论述,探索历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具体措施

1.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高中历史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导入课堂,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真实、具体情境的体验,能有效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历史教学。

2.信息技术下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

互联网以其海量信息存储与共享,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突破高中历史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和传统教学狭隘性的有效途径。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得到拓展,专业网站、搜索引擎、APP、社交软件使查找资料更便捷、更高效。目前,网络资源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网上资源庞杂,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校园网设计历史板块,将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历史课件、录制教学视频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网络教育,使学生更全面、更便捷地学习历史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在课后回放,对课堂所学的薄弱之处进行不断地加强和消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有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互联网不仅为学生学习、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而且其便利的交互功能,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各成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或软件将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和资料共享给小组所有成员,并且借助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充分论证,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围绕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预设一个探究的主题。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探究问题可以围绕本课核心“人文主义”,设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和分享、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共同探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探究活动。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法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但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的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不是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讲究实效,当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时,应用信息技术才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和意义。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要结合教学实际,遵循科学性、适应性、针对性原则,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体现最佳的整体功效。

2.提高历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

水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肯定,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是教育改革所要求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之一,不仅能将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更新和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才能熟练地、广泛地进行实际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属于新兴事物,要使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历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不断探索与实践,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瑞芝.信息技术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

[2]程新海.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整合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5).

第8篇

一、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境教学法,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它的核心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定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地施教,博物馆以及历史古迹等;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历史教学内容动态地回放出来;角色扮演,教师在班级布置情境,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历史教学内容再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文化素养。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情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环境,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情境教学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情感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给陈旧的历史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

首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体现的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意义所在,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习历史的兴趣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学生通过全方位的身心感受,不仅易于理解历史知识,还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感与责任感。

其次,互换课堂地位,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W感念,大多是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按着课程要求画重点,根据考试需求讲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记笔记与听讲中,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是迷迷糊糊的状态。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教学观念,还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学习历史知识,掌握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完成新课标任务,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需求,通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转变了授课方式,创新了教学思维,不仅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悟,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教师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笔者分析总结了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环境实现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合理创设情境教学,不应想当然,不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所有的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脱离实际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环境时,可以用实物引入教学内容,更可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亦可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进行参观教学,等等,实现学生情感教育。例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八国联军》一课,北京的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通过直观的体验,教师将教学内容不断融入这次参观中,在参观中不断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更易理解带来的影响。

2.将学生感情带入到历史课堂中,以情感人,升华学生情感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时,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或者语言语调的描述,来表达对这一历史课程的情感,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情感,把这种情感带入到学习中,实现情感的升华。例如,在“”这一课,教师通过深沉的语调来讲述的背景介绍,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调讲解林则徐,将这种历史色彩通过语调的不同生动地描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领略到的意义所在。

3.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掌控好课堂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互动,使学生情感教育得以实现

高中历史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一定掌控好课堂的地位,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及时进行师生的情感交流,以了解教学效果实施的反馈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反而是教师要发挥好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中,教师首先讲解一下基本的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主创建一个古希腊城邦并制作简单的图纸,并让学生分别描述创建城邦要实施的制度,最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历史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为最终目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素质,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好,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丽艳.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J].求知导刊,2015(18).

2.陈浩.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现实生活 融合

鉴于面临素质教育的大潮和新时期的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现状,只有改善这些束缚教学生活化的种种弊端,才能真正给历史注入“活”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搭建起历史与生活的桥梁,民族与文化才能真正得以传承。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意义

倡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可以说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给历史课堂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只有让历史焕发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实现为培养人服务的社会功能,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体味有生命的教学活动。

(一)有利于体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中学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因此,只有将生活与高中历史课堂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一种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的认知“迁移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要想进行革命性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改革才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才能对教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因此,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将现实的因子融入其中,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学生由愿做到会做,主动去探索历史知识。所以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意义。

(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效能,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喜欢并主动学习历史?那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经验,只有在产生了想学的内驱力的时候,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利于学生学习观的改变,提高学习效率。

(五)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只有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入,独立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得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策略

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走进现实生活,才能使历史教学摆脱危机,走出尴尬,真正充满活力。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成绩,因此,需要制定适应学生和学校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更要实现知识目标与发展目标相结合。

(二)了解学生特点

一般来讲,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历史教学的备课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与课本对应的生活经验有哪里,他们对相关历史知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自己的授课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历史教学资源、教学材料却是丰富的,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教科书的分析,教师可以尽量充分挖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历史知识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学习。

(四)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手段、程序等的综合。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师本人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在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五)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以教材为依托联系现实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巧妙运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

三、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爰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Z1)

第10篇

Key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目前在我国,职前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入职之后的历史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利用这些方法,来建构一套适应教师也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升现阶段我国历史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1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概述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教学技能为基础,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与历史教学活动的完成程度,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升历史教学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在面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解答;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掌握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精通历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最后,随着历史新课改的发展,教龄较高的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历史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帮助学生建构历史时空思维,将学生真正带入历史情境中,新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最新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我国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综合已有学术成果,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历史教学设计能力、历史教学实施能力和历史教学反思能力等。

2 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贯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活动过程。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体系,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导致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2.1 教师自身的问题及其原因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历史学科知识素质不足。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职前师范学院的培养,入职之后随着将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忽略利用教育学科知识来培养学生,导致教学三维目标的实施不够完善,偏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历史学科知识却是需要在有限的既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从教学生涯中慢慢积累,不断地接受新的学术研究。可是由于在历史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素质停滞不前,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历史教学设计难以创新。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不充分,过于依赖教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多借鉴已有教学经验,甚至完全照搬,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创新,阻碍教学过程多样化的发展;其次,一些教师为应付公开课或其他教学任务,盲目使用新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方法是否适用于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最后,教师本身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限制了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发展,导致历史教育学术研究难出成果。

(3)教??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一些教师在入职之后常年使用同一套教学经验。加上自主参加研修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方法老套,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效不如人意。教师若缺乏自主发展发展意识,那外部再多的培养和努力也是徒劳,教学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有效提高,历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 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足

随着我国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育中不断凸显出其重要地位,但是在我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充分,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教材、博物馆、影像资料、历史遗迹等等。而在我国,一提到课程资源,被利用最多的就是教材,而容易忽略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偏重单一教材知识的研究,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历史时空思维。对于其他课程资源,教师在涉及到的时候往往一带而过,很少有教师或学校会真正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等。布置有关查阅历史文献或影像资料的作业后,也不会深入贯彻检查工作。久而久之,使学生远离实践经验,无法使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利于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2.3 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对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

学校在组建师资队伍时,其主要考察标准就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是否扎实,在入职之后,却又往往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继续教育。首先,学校对刚刚入职的高中历史教师培训不够重视,认为教师刚刚走出校园,不用经过系统的培训也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从而使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一般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培训成效一般。其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当代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非常缺失,教师对历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观念跟不上时展步伐,导致其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最后,学校在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课程或活动时,一般难以顾及教师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是不同的,从而无法激起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认为培训无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从而对培训持消极应付态度。

3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积极转变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之间还应加强相互学习,组织集体备课、磨课、同课异构的活动,同一课时应开发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学校应多举办加强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要重视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学校应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2 加强教学设计能力和备课能力

备课是体现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加强备课能力是加强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在平时进行备课时,要将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相结合,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其次,在备课时,教师不应只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重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素质的研究,重视高中历史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逐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加强有效教学的备课能力。

3.3 加强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准备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导课部分,要采用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课方式,才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情境,快速有效地使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第三,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维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断深化学习动机。第四,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第五,作业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作业是一节完整课时的重要部分,现在一些教师经常忽略作业的布置,导致学生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快速遗忘所学内容,所以,要加强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落实检查工作。

3.4 课后应注意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教学中的突发灵感和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整理、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对于课堂管理也要因时因人而定。课后反思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 历史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

历史教师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教育学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教师还应主动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历史学习氛围,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活动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自主得出结论。最后,历史教师应深化探究式教?W,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开拓眼界、增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

第11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分析问题;对策

历史是体现一个民族特点的学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学习历史,但是课堂教学是学习历史最高效的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才是重中之重。而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课堂焕发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阶段高中历史课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为新课改高中历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采用“教师讲授法”,即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教案,上课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课本内容,按照标题的先后顺序进行讲授,在考试之前,布置具体的背诵任务。这种讲授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而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只能采用“死记硬背才是王道”的模式,所以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教学任务不明确

历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课程,它让学生懂得以史为鉴,学习前人传授的经验,造福于现代社会。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考试的方式,教师在考试之前,给学生划重点难点来应对考试。这种死记硬背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模糊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

3.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从唐朝一直流传到现在,可见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实际。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只是要求学生学会背诵历史知识,这严重隔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分析现实问题。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创新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良好的导入方式,在课堂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型的课堂导入方式有:情境再现法、音乐导入法等。采用合理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课)《》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纪录片《》的片段,直接展现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就会主动思考“为什么在当时情况下会爆发?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由于学生对视频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思维模式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时候,在上课之前,在多媒体上展现动态的图画“农作物的主要分布范围、基本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工程”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自己提出和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古代中国采用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课堂环境中,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在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时候,由于本课的小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学生对世界历史的认知能力不高,所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重点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战线。重点理解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特征。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掌握重难点知识,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在新课改背景下,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对策,对完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和学校的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积极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格魅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目标提出以后,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改革的命运,探讨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历史课程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不合理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有诸多便利条件,各种多媒体技术、软件及网络资源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历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但是在教学情境更新方面和各种多媒体软件技术设施的运用方面存在着不足。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过程中没有以教材为基础,也没有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大量地依赖于多媒体网络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课外发散拓展的效果,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终影响到历史教学质量,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历史分析能力的提高。

2.历史教学中缺乏相关的情感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受到传统历史教学理念模式的束缚,沿袭单一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僵化模式,缺乏适当、灵活的历史情感教育,使课堂氛围过于冷漠,学生只是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基本历史分析常识,在历史情感与爱国情操方面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历史情感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化的历史理解能力,对于促进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情怀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历史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念,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缺席会影响整体历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历史学科锻炼。

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教学措施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顺应新课标改革的历史趋势,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教育口号,不断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是推动历史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情境教学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学情境辅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对各类重点历史问题加强记忆。情感教育侧重于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爱国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与情怀,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环节。实现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意义重大,同时对老师、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

1.完善教学情境设计实施环节

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为主要目的,实现教学情境的课堂影响力。在教学情境设计阶段,老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所讲课程章节的基本性质进行课件设计。通过各种图片、文字向学生展示历史遗址、文物和标志性的艺术品等,所有的拓展性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和教学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在课件设计时老师可以引进对比机制,对中外、古今的各项历史发展成果进行跨时间性的综合分析,锻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各种音频和视频软件以及网络资源,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声音资料、历史实录以及纪录片和采访资料,实现学生与各种历史事件的近距离接触,加深感受,网络资源的利用必须慎重,老师应对网络上的历史资源进行质量筛选,选择真实可靠和课堂实用性强的历史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历史课外教学活动,比如历史遗址考察和博物馆参观等,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积极探讨历史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老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要锻炼情感应用能力,以增强课堂中的情感熏染力。首先老师应向学生讲解情感教育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在历史讲述过程中可以根据历史本身的事件特点灵活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尤其要掌握讲述时的语气情感控制技巧,采用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同感或感慨。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进音乐元素,比如在讲述历史时可适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内心产生紧迫感、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兴趣与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探索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弥补既往历史教学中情境设计不当与情感教育缺乏的状况,立足于历史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持续优化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环节,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爱国情操,促进历史知识修养与历史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勋.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福建师范大学,2012.

第13篇

摘 要:异步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异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异步教学法正好与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相反,在教学中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制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计划。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历史学科都没有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无论是历史教师还是高中生,都把历史学科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小科。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质量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历史课堂上,通常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地讲课,而学生在底下做什么的都有。这种历史课堂气氛非常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自然比较低下。

2.对学生主体不够重视

学生本应该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在我国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完全的主导地位。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老师也不会重视学生的想法。而且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都是根据教材与教学任务来安排的,完全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方案。这体现出了传统历史教学对学生主体的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异步教学的优势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并不断推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求知欲。而在异步教学法中,这一点要求就做得非常好。老师在开展异步教学法的过程中,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他追求的不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案,异步教学法最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老师对每个学生施展的教学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完全参考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重新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中,给每个学生量身订制相应的课堂问题,通过老师的悉心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异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让老师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教学思维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通常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照着课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完全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老师没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让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而在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讨论,老师解答学生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这个时候,学生不但可以对历史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掌握,还可以减轻课后的学习负担,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做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以异步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有愿加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不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大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老师更加偏向于把课堂时间分配在对课本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长时间的灌输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变得不再具有积极性,思考能力下降,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异步教学的核心要点就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逐渐组建属于自己的高中历史知识网络架构,通过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对脑海中的高中历史知识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三、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异步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异步教学法进行具体分析。

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想要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老师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指挥者”,而老师只是在学生身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教学问题。

比如,当教师要给学生上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时,就可以不采用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来掌控。但是,这里所说的让学生来讲课并不是老师完全放手不管,由着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的引导过程可以是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比如,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内容是什么?明清君主专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谈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选取几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老师再对学生遗漏的部分加以补充。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讲课过程,老师想要让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包括在内。

2.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学习基础,异步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加以重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知道所有学生的共性特征,掌握所有学生的共同喜好,之后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把班级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平时的课堂表现等条件分成几类,之后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要制订详细的个性化指导计划,给予他们更多学习上的帮助。

比如,当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时,可能会有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来思考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为他们降低教学问题的难度,先帮他们了解基础知识,给他们安排难度低的学习任务。

3.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给学生一成不变的死知识不如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即使不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依然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而且,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步入工作之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获取新的知识。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知识点更重要。

比如,当老师在讲高一历史中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老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是依照朝代l展的顺序对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解,第二是对汉朝到元朝的朝代变更过程进行了解,第三是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上这三点只是学生预习的主要方向,具体应该如何对文章进行预习还需要学生来实施。只要学生能在不断地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异步教学法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途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尝试把异步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汪朝祥.浅析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2).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变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56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3-01

新课程改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变革;这就意味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要求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以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载体,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结合课改教学特点

明确教学总体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阑家基于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结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谨慎地推行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这些历史课程改革契合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性质和基本任务,遵循了时代改本质性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二、打破专题模块安排,完善课程整体结构

新课改教材由原来的通史编排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专题编排模式,专题模块知识点突出,中心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时序明显。专题编排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拓宽了知识广度,挖掘了历史深度,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通史版教材中有大字、小字、选修、必修内容,必读、自读内容之分,而在专题教材中没有这些。专题模块成为了"没有麻袋的马铃薯",缺乏了历史宏观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把通史模式与专题模式相结合,使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建立有机联系,避免人为地过度区隔历史,而是整体性呈现历史事实,即是对历史学科体系按时空顺序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式。在对专题典型事件或领域作深入阐述和示范探究的同时,结合人类历史发展时期内重要历史内容,统筹安排历史时间、历史空间中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历史范围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完善课程整体结构体系。

三、调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元教学方式

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改变"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改变单纯知识传授、单向传递却无反馈的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采取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模式、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和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做到寓教于乐;在完善历史事件要素的情况下,使历史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对历史知识采用口诀记忆法,师生共同编排历史知识为顺口溜,简单易记,避免枯燥乏味;根据"爱屋及乌"之原理,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与学生谈心成为朋友,避免学生思想波动影响学习;采用历史知识串联法,抓住历史线索,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背景,做到基本历史知识纲举目张;结合历史与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化历史为现实,如通过分析"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内战"等事件背景,贯穿政治史、世界史、近代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等。新课改并非生搬硬套某些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地域特点、民族风俗习惯、学生个性、基本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进行多元化选择教学方法,立体化运用教学方式,人性化实施教学。

四、适应教学维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觉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思维辩证性、素质全面性的"社会人",学会使用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态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架设知识桥梁。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其视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正确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从而具有把握现实事件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五、改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难点 教学思想 教学实践

高中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接受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对其未来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历史是高中文科类的主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学好历史是高中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从现有教学情况看,历史课程教学面临着多个教学难点,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考成绩水平有效提升。因此,教师需深入总结历史教学的难点,从教学思考中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难点

历史是高中文化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学好历史课程对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课程分配等诸多因素,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1、观念问题。根据现有的高考教学体制改革结果,历史在高考科目中所占分数比例较低,部分地区仅把历史课程作为学业综合素质考评内容。由于历史课程地位相对较低,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受到师生的重视,思想观念落差造成了教学活动的滞后性。比如,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不高,阻碍了其参与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对历史课堂总体效率有决定性作用,教师所用方法与学生个人学习情况不统一,不仅增加了教师课堂工作的难度,也影响到了高中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里依旧坚持传统方法,通过讲述教材知识、描述历史内容等方式引导学习,并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显然不利于历史教学质量优化。

二、从教学思想优化历史教学模式

不可否认,历史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的分数比例较少,但其对高中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作用依旧明显。全面学习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等诸多内容,提升了个人的文化知识涵养。教师作为课题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根据新课标准则要求提出教学改革方案,首先从教学思想方面优化个人对历史课程的见解。

1、摆脱传统。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教育需求,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不受传统学科体系对历史教学的束缚,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明确主体。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现代历史教学思想的深刻内容。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改革意识。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从思想上认可教学创新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课程观念,这是历史教学改革之根本,也是思想观念优化的转折点。

三、从教学实践完善课堂教学体系

历史课程设计应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根据高中历史教学难点,高中学校要对历史教学工作制定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借助考核指标监督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笔者认为,依据教学实践平台,完善历史课堂教学体系对策:

1、规划课程。对历史课程教学实施规划,编制符合高中生学习现状的教学方案。比如,严格按照教育部计划安排历史教学,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规划决策才能提升历史教学的科学性,符合教育部门提出的课程教学要求。

2、联合教学。高中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联系性,借助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联合教学科优化历史课程的学习模式。教师需完整、准确地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协调关系。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历史课程教学还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平台,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实现双方面的自我提升。

4、课程评价。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尤其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正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

四、结论

深入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难点,让教师认清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早期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教师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历史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文化知识学习课堂。不仅要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更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是保障历史教学效率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利青.对历史教材的适当补充和合理精简[J].新课程(教研版).2008(10)

[2]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09)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