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课改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73-02
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远离城镇,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这样一来,往往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最终呈现出了:教学思路公式化、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教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还依然恪守“应试”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素质和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而受考试这一硬性指标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上,仍把语文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把语文的人文功能放在第二位。语文教学仍强调“双基论”、“工具论”,教师是教学目标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只是添装的“容器”。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一)观念的更新。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自身方面。“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三)现实的落差。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虽然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同学校的时候,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要开放思路,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曾经有这样一个形象化的例子: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学生一开始画得大多不像苹果,直到第三、四次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让学生打开书,开始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让学生照着画,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就画得很像苹果。这例子就像我们当前新旧课堂教学的差异。所以我们应把我们的社会、生活、大自然引进我们的语文课程,以此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实践学习语文,从而画出更真实的“苹果”,学到更实在的语文。
(二)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新课改最关键就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是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讲者和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同时,要制止在课堂上的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筛选,选取一些关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教学资源乏 教学观念 教育信息闭塞 评价方法单一 农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语文新教材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重点指出语文教师们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足够重视,积极创造性地类综合开展各性学习活动。特别是众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条件,并进行因地制宜地开掘,带领语文教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还是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对计算机知识学生们知之甚少,甚至部分语文老师都无法熟练操作计算机,上网查资料更是一句空话,优质资源的来源途径闭塞,教师无法走出去,新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引进来,所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 语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调查表明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滞后,他们把语文教学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学生识字,以及对基础知识训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文章一段一段地讲,讲成了一堆堆的零件,使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上,不考虑学生是否听得懂,也不考虑提问是否真的有意义,教师们讲完提问完后便让学生们做类似“抄”的作业。重复相同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严重脱节,完全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2 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方法单一,缺乏多维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然而,对农村的孩子家长和社会来说,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这就对平凡的乡村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逼迫着他们视成绩为脸面,所以在日常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得把所有学习时间都耗在了反复讲练之上,但这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事,有时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又只好在应试中且行且止。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年度的行教行为,就在这反复选择中困惑地前行着。
3 改变当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3.1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整合,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在“两基”工作中,很多的农村小学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但在农村小学中,这些成了一种摆设。图书室的书积满了灰尘,远程教育设备不知道怎样接收和管理,至于利用就无从谈起了。其实这些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比如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学生到远程教育室观看课件等。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如: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容量大等诸多优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艺术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更强的现场感,这对于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课堂上还可以在观看片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能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增强进取意识。通过多媒体营造的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既让学生学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情商。
3.2 改革目前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在语文学科上逐步建立起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检查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这是我们推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能把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反映出来,是一个教师高超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好的评价语能够开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智,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积极的学习动力,建立起学生们足够的学习自信,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恰当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课堂知识抢答、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需要。
3.3 更新教学观念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
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
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
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
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