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铜器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楚系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楚时代的鲜明特征。在楚文化影响的地域范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众多精美绝伦、具有研究价值的楚青铜器,其造型之雄伟、纹饰之精美、铸造之精良,堪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只奇葩,这也昭示出楚系青铜器在整个青铜器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成就。
1.楚系青铜器的美学意义
1.1楚系青铜器的技术美
楚系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在铸造技术上首先表现在金错技术的发展,楚国江南地区兵器和日常用器的制作采用的多是金错工艺,但金错器却不甚发达。随后,自楚境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及规模较小的湖南麻阳古铜矿等遗址后,以代表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失蜡法及其他先进的铸造工艺,使世人为之惊叹。这种技术工艺所铸造出来的器物无范痕、光洁精密。而楚人最先运用失蜡法这一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上的透空附件,之后又相继发现了比曾侯乙墓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铜盏等,其上的镂空装饰及手法也是失蜡法所做。由此可见,楚国青铜铸造有着先进而高超的工艺技术,楚人在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外,还融合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其中,这就使得青铜器在许多方面加以革新、创造和发明,从而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技术美的高度。
1.2 楚系青铜器的造型美
楚系青铜器的造型,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器型因其用途之分而各不相同,有的造型硕大、敦实实,有的造型则小巧精致、线条圆润。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司母戊鼎,其器形呈长方形,四足呈柱状,足与器身相连接,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饰以兽面纹与夔纹,有一种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鼎的两端口采用立耳设计,其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美观也具有一定的牢固作用。这个鼎的造型极致特别,形制浑厚雄伟,具有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展示出楚系青铜器器物之精美,造型之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进一步显现出楚人在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开始非常注重器物的造型美感,器物造型由传统单一逐步向丰富多样发展,造型精美、形象生动,并给人以极强的造型艺术美感。
1.3 楚系青铜器的纹饰美
楚系青铜器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味地沿袭中原青铜器,它更多的是在继承中原青铜器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革新的。楚系青铜器的纹饰主要包括龙凤纹类、几何纹和其他物象类。龙纹的铸造及其装饰是楚系青铜器最为巅峰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它以平雕、浅刻、浮雕、圆雕等多吧种技法和各种成型手段饰以龙纹及龙形装饰,纹样的种类也是异常丰富,有立体的龙、盘绕的龙、,及其繁密的虺龙纹、肩浮龙纹和镂空龙纹,整个尊提上的龙纹和龙形装饰,加上那些细小的虺形龙纹,总数可达百条之多。凤纹在楚系青铜器上较为少见,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过纹饰极为精致的连凤纹,凤纹的姿态与神韵表现的惟妙惟肖,也是极具美感的。楚系青铜器上的龙凤纹的纹饰可谓是龙游凤翔,图案优美至极。几何纹及其他物象纹相较于龙凤纹数量不多,且往往不会是器物的主体纹样,出现较多的有云纹和雷纹,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纹饰,其线条活泼流畅,给人以轻松的美感。
2.楚系青铜器的现代价值
2.1 楚系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楚系青铜器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体。楚系青铜器之所以获得了极大地艺术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它的审美性使楚系青铜器具有浓厚民族地域的艺术特色与雄伟浑厚的装饰美特色。从艺术风格来看,楚系青铜器在不同时期的形制和纹饰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们所不断发扬的楚韵文化艺术特色和诸如雄伟浑厚、典雅大方的装饰美感对现代生活与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楚系青铜器富有文化内涵的造型、图形和纹饰经过元素的概括与重组运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以及动画人物设计中等等。可见,楚系青铜器中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无疑给如今单调枯燥、缺乏深度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意味,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多元的审美情趣。
2.2 楚系青铜器的学术价值
楚系青铜器作为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造型、纹饰、工艺等多方面都散发出自己独特迷人的风采,也是最能体现楚文化意蕴的。随着楚系青铜器的大量出土,我国对楚系青铜器的研究日益深入。楚系青铜器研究在“楚学”这一新兴学科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且在我国青铜器文化的总体研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作用。在许多权威性的考古研究书籍中有对楚系青铜器做详细的论述,《考古卷》也指出:我国东周时期青铜器“总的看来,地方特点都比较明显,尤以秦、楚两国更为突出”。种种论述都已把楚系青铜器作为我国整个青铜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研究。为了挖掘楚系青铜器的潜在价值以及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楚系青铜器文化,就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搜集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大量有关楚系青铜器的研究资料,对楚系青铜器做一个全景式剖析,并使楚系青铜器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2.3 楚系青铜器的经济价值
楚系青铜器因其雄伟敦实的造型、飞扬的纹饰和精细的铸造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都乐于去欣赏它、收藏它。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一些工厂便专门从事楚系青铜器的仿制,作为旅游纪念品。楚系青铜器是楚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品,它不仅具有浓郁的东方气息,更带有鲜明的地方楚韵文化,对于向往东方古老文明和楚韵特色的中外游客来说,它是雄伟而神秘的,极具吸引力,因此许多工厂也常常会联合博物馆生产复制品出口外汇以满足人们收藏的心理诉求。另外,在楚文化的带领下,楚系青铜器也可以发挥楚地的文化优势,大力进行旅游开发,致力打造以文化为中心的楚地旅游品牌,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结语
楚系青铜器是中国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它作为楚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美术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今天来探讨和研究楚系青铜器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价值,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楚系青铜器文化的发展脉络,挖掘其深沉意义与潜在价值。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传统的元素来丰富现代的生活,建构更为辉煌的现代文化。(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P34.
[2]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J].文物,1973,6.
【关键词】青铜器 纹饰 审美
青铜器历史的发轫由夏禹铸鼎开始。中国青铜器专指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因颜色呈现青灰色而得名。商及西周前的青铜器,器形厚重,纹饰绚丽精美,发展至春秋中期,其风格逐渐归于质朴奔放,纹饰选择趋于几何图案,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器形由厚重质朴转变为精致轻薄,而纹饰主要选取几何纹、动物纹,但纹饰中已大量出现细线雕刻来表现狩猎、战争、宴会场面。青铜器的铸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呈现划时代意义,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中国的长城。商、西周、春秋无疑是青铜器最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鼎盛时期,存留下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精粹――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后期,随着铁矿的发掘和炼铁技术日渐成熟,使青铜逐步而让位于性能更优的铁,大量器物、兵器广泛选用铁来锻造;不过,青铜仍是日常生活及装饰材料的重要选项,继续呈现灿烂的光彩。
1 青铜器物纹饰呈现动物状态
青铜器物纹饰始于夏晚期,勃于商中期,西周、春秋时呈鼎盛景象。器物纹饰多以浅浮雕直接雕于壁上,极具装饰美感。
青铜器物纹饰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三类,动物纹饰占主导地位;青铜器动物纹饰以怪兽纹、动物纹划分。
怪兽纹饰意取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凶悍动物纹样,包括饕餮纹、龙纹、凤纹等。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重要纹样,源于《左传・宣公十八年》,“饕餮是贪于饮食、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龙纹是青铜器物上最为普遍的纹饰,体态蜿蜒者皆可归类于龙纹。不过,商代还没确定龙的具体形象,各个区域都按自己的解读塑造纹饰。进入封建社会后,龙象征天子,龙纹使用受到严格界定,只能在皇家器物中体现。
凤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鸟,源自东周《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被誉为自然界鸟类中羽饰最华美、鸟冠最瑰丽的典范。西周早期凤纹达到鼎盛,被誉为青铜史上的凤纹时代。
青铜器动物纹饰指能传递动物具象的塑型,其种类繁多,主要形态有虎、鹿、蛇、兔等野生动物,也有羊、马、牛等家畜及蟾蜍、鱼等小动物。最著名的虎纹青铜器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商代晚期司母戊大方鼎,2011年被更名为“后母戊鼎”。该器物造型雄浑凝重,周边饰有兽面纹饰,其耳部还铸有对称双虎噬人首纹饰,为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古代青铜器。
2 青铜器纹饰政治属性与精神传达
青铜器饕餮纹传达着“威力和狞厉”的精神内核。在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以饕餮纹为主,食器、礼器居多,也作盛酒器,承担祭祀功能。饕餮纹饰威严凶悍、神秘诡异、恐怖残酷的外观塑型,传达着深邃的精神力量。由于商代生产力低下,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只能寄托于精神慰藉。
青铜器文化被誉为帝王文化,只有帝王士大夫阶层才可享用,青铜器型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意志,纹饰则传达出“狞厉的美”,统治阶级利用青铜鼎器暗喻的精神力量,强化其威严崇高,以此来恒定统治地位的不可侵犯,并开启以“礼”治国的安邦之路。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的出现,青铜器慢慢走下坡路,器物应用向生活用器延伸,多为钟鸣鼎食组合,也出现兵器和食器。青铜器纹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窃曲纹,这是将动物纹样简化和抽象的新审美形式。这种纹饰摆脱了宗教的神秘,逐渐涉足几何图形,还出现对战争、狩猎及社会生活的描摹。
3 青铜器纹饰的审美价值研究
研究青铜器纹饰,主要以出土实物和历史资料来考察。由于夏、商、周三代的文字不成熟,研究青铜器物纹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那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艺术象征和生活模式,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研究美学特征,提升现代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青铜器物上饕餮、龙、虎、鸟兽等纹饰,以高度浓缩的手法和极富夸张的想象力,创造出概略美学。青铜器纹饰在内涵和形式上体现出本质与审美的统一,体现出精湛技艺与丰富形态的统一,呈现王者风范。夏、商时期青铜器物的怪兽纹、夔纹等都是生活中动物的抽象,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纹饰审美上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羽状纹、垂叶纹等。铸造技艺的创新促进青铜器纹饰的发展,印模法的推广使蟠虺纹、羽纹得以广泛应用。且此类纹饰的单元纹样上下左右相联,形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使青铜器纹饰在结构上产生出精细繁密的装饰花纹,提升青铜器纹饰的装饰美感;此外,铭文字体也被图案化成为纹饰的组成部分,形式上更富于抽象趣味。从春秋晚期开始,青铜器物纹饰表达方式渐渐显露新意,出现以写实手法描摹人和动物的趋势。其一为以利刃在铜器薄壁上线刻纹饰图像;其二为使用异色金属或镶嵌红铜装饰工艺,形成多层图像;其三为减底平刻图像。到战国中期,青铜器物流行起素面铜器,并附加鎏金或彩绘,突出青铜材质特性,彰显器物形式感。研读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其器物造型,纹饰水准,还是形式美感都达到巅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时期的青铜器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占有崇高地位,也在世界文明史中享有无可比拟的美誉。
我们对夏、商时期青铜器的器物精良、凝重庄严、纹饰多彩的技艺赞叹不已;对两周时期青铜器的富丽堂皇、雍容辉煌的气派赞叹不已;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繁缛精细、抽象趣韵、华美精丽的艺术效果赞叹不已。
参考文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管理处切实加强对中秋和国庆期间的安全工作,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促进社会安定。
二、全面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一)管理处应安排专职人员带队对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检查人员应该填写《防火检查纪录表》并按有关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物业部。
(二)突出重点,各负其责。
防火、防盗、防事故、公众聚集场所治安安全、全面检查,落实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1、防火检查包括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等。
2、防盗、防事故及治安安全一定要严格制定安全方案,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人流疏导、维护好现场秩序、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三)安全检查要做到边检查边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落实责任,限期整改,从源头上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全员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各管理处要认真开展一次节前安全教育,对重点岗位的人员要行重点安全教育;对参加节日值班人员及设备维修保养检修的人员,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四、坚持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加强巡回检查。
(一)各管理处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安全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建立节日期间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联络畅通、措施到位。
(二)节日期间加班检修的人员,要认真制定检修计划、落实相应安全防范措施,明确每个参加检修人员
的安全责任,值班领导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
通过近期公司对项目的督查,发现项目在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工作呈现松懈态势,主要表现在发生聚集性活动事件(如聚会、聚餐、聚众打牌等)、工余管理松懈、入门关把控不严等现象,现就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要求再次强调:
(1)狠抓工余管理,严禁聚集性活动事件
项目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专项方案的各项措施,明确工余管理责任人,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余管理排班制度,遵循“三定”检查原则,采取不定时抽查方式,狠抓食堂就餐、下班后聚会、聚众打牌等现象。
(2)严格把好施工现场入门关
项目部要严格落实入门登记、检查关,作业人员每次进入项目和宿舍区时,应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要尽量减少非本项目人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进入。同时,针对宿舍区,要严控作业人员下班后出入餐馆、超市等人员密集区域,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出宿舍前告知宿舍管理员(项目值班人员),进入宿舍前重新进行体温检测工作。
[关键词] 孕酮;异位妊娠;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88-03
Diagnosis Value of Progesterone in Serum for Ectopic Pregnancy
WANG L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Red Cross Hospital of Yuhu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Yuhuan 3176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progesterone in ectopic pregnancy.Methods Prospectively included 66 ectopic pregnancy and 121 intrauterine gestation wom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6 to January 2011.Peripheral blood progesterone level of 187 pregnancy women were tes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chemiluminescence assay.The peripheral blood progesterone level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RO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diagnosis effect of progesterone. Results The median peripheral blood progesterone level of the ectopic pregnancy and intrauterine gestation were 28.3nmol/L and 66.2nmol/L respectively.Singificant differences of peripheral blood level progesteron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t the threshold of 36nmo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rogesterone as a serologic marker were 77.71% and 68.49% respectively. The under-curve area (AUC) of progesterone was 0.84. Conclusion As a serologic marker progesterone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
[Key words] Progesterone; Ectopic pregnancy; Diagnosis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急腹症之一,一旦发生破裂,将发生腹腔内大出血、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孕妇的生命,因此早期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关键[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单纯从影像学对早期异位妊娠做出确切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通过影像学技术与一些生化检测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作出诊断。我们前瞻性地对6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和121例宫内早孕患者进行了血清孕酮检测分析,评价血清孕酮作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分析我科2006年7月~2011年1月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66例,同期宫内早孕患者121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宫内早孕和异位妊娠患者外周血中孕酮的水平。异位妊娠由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宫内早孕者由阴道超声随访至宫腔内见孕囊或原始心管搏动确诊。异位妊娠组患者平均年龄(28.2±5.2)岁,平均妊娠次数为2.1次。其中阴道出血者42例(占63.6%),存在腹痛者45例(占68.2%)。宫内早孕组患者中位年龄(27.6±4.8)岁,平均妊娠次数为1.2次。其中阴道出血者1例(占0.83%),存在腹痛者5例(占4.1%)。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患者清晨由护士采取空腹静脉血5mL,放置于干燥的采血管中并静止15min后离心,离心后提取外周血清,将提取的血清放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待检。
1.2.2 仪器与方法 血清孕酮测定仪器采用美国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孕酮水平。实验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大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结果判定
以外周血中孕酮的含量36nmol/L为诊断异位妊娠和宫内早孕的临界值。根据公式,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计算其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为计量资料且呈偏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双侧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异位妊娠组患者平均年龄(28.2±5.2)岁,宫内早孕组患者中位年龄(27.6±4.8)岁;异位妊娠组平均停经天数为(49.2±11.2)d,宫内早孕组平均停经天数为(48.5±9.8)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中阴道出血者42例,占63.6%;宫内早孕组中阴道出血者1例,占0.83%;异位妊娠组存在腹痛者45例,占68.2%;宫内早孕组中存在腹痛者5例,占4.1%。上述三组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比较
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中位数为28.3nmol/L,宫内早孕组血清孕酮中位数为66.2nmol/L,为偏态分布资料,两组数据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早孕组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
2.3 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36nmol/L为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值,其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71%和68.49%。以诊断的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做图,同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4(图1)。ROC曲线下面积(AUC)小于0.5无诊断价值;AUC在0.5~0.7时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较低;AUC在0.7~0.9时有较高的准确性。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的妊娠,俗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病,可发生在初潮以后至绝经期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未婚流产、剖宫产、性病发生率的增加及宫内节育器的广泛使用,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3]。异位妊娠最常见部位为输卵管,占90%以上[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停经、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一旦破裂常引起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尤其重要。妇科检查可见子宫正常大或略有增大,子宫的一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活动度较差的块状肿物,质较实,呈不规则形状,患者同时也可以有宫颈举痛。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具有上述典型症状的患者最终并不都是异位妊娠,也不是所有的异位妊娠患者都具有上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由于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的早期临床表现相似,常有异位妊娠患者在急诊初诊中被误诊,因此,异位妊娠明确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不仅可提高异位妊娠破裂前的确诊率,也可为决定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争取最佳时间。因此诊断异位妊娠快捷、稳定的血清学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5]。
Milwidsky等[6]1977年首先报道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较低。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孕酮是卵巢合成分泌的性激素,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卵泡期极少,黄体后期由于萎缩,孕酮的分泌量日趋降低。妊娠早期,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生成,在怀孕5~10周内血清孕酮十分稳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变。各孕周无明显差异,12周后由胎盘分泌,其数值迅速增高。异位妊娠患者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滋养细胞发育不全,使黄体合成功能减退,孕酮水平下降。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进一步证实了异位妊娠患者血清孕酮值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者(P<0.01)。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孕酮作为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指标。孕酮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文献报道[7]孕酮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值在31.8nmol/L左右,在此水平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文献报道[8],以血清孕酮水平的第90百分位49.1nmol/L为临界值,来区分异位妊娠与宫内正常妊娠,其诊断效率达94.5%。有作者以血清孕酮64nmol/L作为判定异位妊娠的临界值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两值均超过85%);也有研究提出,异位妊娠时血清孕酮值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和先兆流产患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诊断效率均超过90%[9]。亦有作者[10]以孕酮值32.5nmol/L区分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100%、94.9%。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含量中位数为28.3nmol/L,宫内早孕组为66.2nmol/L,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nmol/L为诊断异位妊娠的Cut-off值,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71%和68.4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说明其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
ROC曲线是评价临床诊断试验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以诊断的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而成,是评价诊断试验的一种全面、准确而有效的方法。文献报道,ROC曲线下面积(AUC)小于0.5无诊断价值;AUC在0.5~0.7时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较低;AUC在0.7~0.9时有较高的准确性;AUC在0.9以上时准确性最高[11]。本结果显示孕酮的AUC为0.84,可以认为检测外周血孕酮水平是诊断早期异位妊娠较好的指标。但是血清孕酮作为一种血清蛋白,其水平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孕酮测定并不是异位妊娠的绝对确诊手段,它受患者卵巢功能、监测方法及地方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依靠检测孕酮水平来确诊早期异位妊娠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血清学指标或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13]。
[参考文献]
[1] 潘恩云.联合检测血清131-HCG和孕酮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8(31):23-24.
[2] Aziz S,Al Wafi B,Al Swadi H. Frequency of ectopic pregnancy in a medical centr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J]. J Pak Med Assoc,2011,61(3):221-224.
[3] 刘新雄.联合检测血清孕酮和β-HC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55-156.
[4] Kazandi M,Turan V. Ectopic pregnancy; risk factors and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 success rates in tubal ectopic pregnancy[J]. 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11,38(1):67-70.
[5] 李武,杜炜杰.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癌抗原125及子宫内膜厚度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759-761.
[6] Milwidsky A,Adoni A,segal S,et al. Chorionie gonadotropin and progesterone levels in ectopic pregnancy[J]. Obstet Gynecol,1977,50(2):145-147.
[7] Banerjee S,Aslam N,Woelfer B,et al. Expectant management of early orancies of unknown location: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methods to predict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pregnancy[J]. Br J Obstet Gynecol,2001,108(2):158-163.
[8] Mccord ML,Muran D,Buster JE,et al. Ssingle serum progesterone as a screen for ecopic pregnancy:exchanging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to obtain optimal test performance[J]. Fertil Steril,1996,66(4):513-516.
[9] 刘奇志,刘付强.血清孕酮、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3):215.
[10] Bias K,David R,Dimitrios F,et a1.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rogesterone and CAl25 in the prediction of ectopic and abortive intrauterine gestations[J]. Eur J Obstet Gyn Rb,2006,125(2):226-232.
[11] Swets JA. ROC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J]. Invest Radiol,1979,14:109-121.
[12] 王毓英.血清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9-80.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近两年青铜器的拍卖价格迭创新高是合理的。就上海崇源2005年秋拍以2640万元拍出的周宜壶为例,近几年来内地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大型且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出现,它的出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青铜器市场,也为我们提出了重新认识青铜器价值的问题。
青铜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末周初。至西周中期,青铜器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科技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相继问世。青铜器出现伊始,就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贵族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并非一般平民百姓可以使用。青铜器还是当时礼制的体现,即“器以藏礼”。古代文献记载“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代表王权,可见青铜器的地位之高。
青铜器收藏可以说是伴随青铜器的产生而产生的。史书记载,西周时人们就开始重视收集前朝的青铜器,并视之为圣物。对青铜器的研究从汉代就开始了,宋代形成了金石学,明清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研究又加入了科学考古,使青铜器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在当时,拥有青铜器,会鉴别赏玩青铜器,几乎成了上流社会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这种对于青铜器的狂热追逐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到1949年,研究青铜器的书已经达到上百种,数量远远超过了国内研究其他任何器物的专著书目。
青铜器品类多、制作历史悠久、数量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世界上各大博物馆都非常注重收藏中国青铜器,如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都设有专门收藏中国青铜器的馆中馆,不遗余力地收集青铜器之珍品。在西方,青铜器被认为是和雕塑、油画齐名的艺术品而加以收藏。
青铜器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青铜器上记载的铭文对于研究断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商周时代距今已很遥远,由于历史的变迁,遗留下来的文献极少,想要根据这些资料对上古历史有比较真切的认识是很困难的,而青铜器铭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经过后世的修改,保留了当时的真实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些铭文真实地印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研究失载或记载甚少的上古国家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历史的断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除此之外,青铜器还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灿烂的青铜艺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失去人身自由却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奴隶们创造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纹饰、式样,不仅表现出铸造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历史的见证。
青铜器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上。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标志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不同时期采矿和冶炼的水平。青铜主要是铜、锡和铅的合金,古代如何取得锡和铅,至今尚未有任何具体资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炼炉的构造,冶炼的方法、原料、燃料,浇铸的铜锭形式和合金成分等等,都是值得反复研究的问题。
经济价值就更自不待言了。青铜器物毕竟年代久远,工艺复杂,最值得收藏的珍品都藏身于国家博物馆。另外,国家对于这些国之重宝有一定的法规政策保护,民间收藏的精品很少,一旦出现,拍卖价格就非常高,让一般收藏者望而却步。
影响青铜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一、要流传有序,出处清楚,其拥有权的历史清晰可循。就周宜壶为例,此器从清宫散出以后,曾经鉴赏家丁彦臣,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刘体智收藏。此器最初由乾隆年间编成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著录。《西清古鉴》乃乾隆二十年编成,主持编修的梁诗正为一代名臣,曾任吏、户、兵三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梁诗正在该器的著录中推测,此器可能是春秋时宋桓公的后人“向宜”所制。其后相继著录的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的《古籀拾遗》、刘承干的《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巨著,总计著录达十余种。故宫所藏者晚出约三十年,最早曾经乾隆五十六年王杰主持编修的《西清续鉴甲编》著录,其后著录的有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刘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邹安的《周金文存》、吴大澄的《斋集古录》、于省吾的《双剑吉金文选》、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器最初器盖也是完整匹配的,但传至近代,壶盖散失。
二、历史年代要久远,尤其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三、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铜质好。
四、有铭文,内容与某王或某重大事件有关。
【关键词】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区系分类 文化功能 审美风格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被世界各国学者关注,也为研究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都做了行进而深入的研究与评价,笔者则试图将国内对鄂尔多斯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做一个扼要的阐述。
1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渊源
探讨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渊源问题基本从两个问题人手:首先是考虑早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空间分布地域,其次还要探究早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发展去向。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分布范围应是以鄂尔多斯、陕西北部和山西吕梁地区为中心,向东经京、津唐地区达沿海之滨,向北越辽西丘陵蒙古高原达外贝加尔,向西跨甘青宁北部达新疆巴里坤草原,向南伸进中原腹地商文化分布区域之内。
从上述早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分布地域内,相当于朱开沟第五阶段出土的鄂尔多斯式短剑、铜刀、铜鳌和铜圆牌等,是截止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资料。根据朱开沟第五阶段发现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及与之伴出的陶器群推测,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可能起源于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亦即朱开沟文化分布范围之内。至晚商时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日臻成熟,而享有此文化的部族已开始强大起来,严重威胁着商王朝的安全。因此,在武丁前后,大举向北方用兵。在这样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北方的游牧或半游收部族开始向适宜他们游牧的地方游动。从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便开始广为扩散。
2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区系与种类
正因为早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分布地域非常辽阔,故把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称之为“北方系青铜器”,又称其为“中国北方青铜器”。然而,北方系青铜器从时空来看,它所包涵的内容又嫌过分庞杂,很难于准确地表述这种艺术的内容和实质。因此,很有必要将“北方系青铜器”,这个无所不包的艺术综合体加以划分。这将有助于古代的民族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有助于对各个民族的艺术界定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盖山林按照青铜器艺术品的题材内容、构图技法和艺术风格,从东至西,大约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区系类型:东胡系、山戌系、匈奴系和西戌系四个青铜器艺术类型。
当然也有较多的学者特别是考古学者更倾向于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这也是由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多为实用器具的缘故。大致的分类为兵器和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大类,以短剑、鹤嘴斧、棍棒头、各类动物纹饰牌、饰件、扣饰等为主,因以大量动物纹饰器物而最具特征。
3鄂尔多斯青铜器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造型艺术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审美情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鄂尔多斯青铜器式作为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折射或反映了北方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状态。
由于动物纹饰作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显著的部分,因而我国有部分学者就以动物纹饰为出发点对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文化内涵做了详尽而深入的探索,杜志东就以青铜器动物纹装饰中的虎纹来阐述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在对其形象内容和造型特征等显性要素的梳理基础上进一步从巫术功能、象征功能、认同功能和审美功能等角度挖掘其所要表征的隐性文化内涵。包桂英从北方岩画艺术、萨满文化以及北方神话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既有从青铜器本身具备的不同文化功能进行阐述,也有从青铜器与其他类型的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但总体来说,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与其当时游牧民族生活的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水平等有着的密切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对文化形态和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定和制约。
4鄂尔多斯青铜器式的造型与审美风格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上起春秋下至秦汉,延续的时间较长,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动物纹,具体的动物纹有虎、豹、狼、狐狸、野猪、鹿、马、牛、羊、骆驼、刺猬、飞禽等,多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塑手法。每个动物纹饰牌都是一个写实小景,构图多不求对称,而是求其自然真实,饰牌的创作者们把自己观察到的一切,高度概括集中到寸许的饰牌之中,给人以无限的情趣。
对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应该是何种造型与审美风格,有的学者认为是写实风格,有的学者认为是写意抽象风格,更有学者折中两者观点,认为是准“实”风格,当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青铜器的审美风格是介于写实与写意之间,甚至乌兰托亚、海日汗冠之以象征着草原民族文化的狂野之美风格。
总之,形态不一的动物纹造型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乃至整个北方草原青铜器最醒目的文化标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它复杂巧妙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造型而享誉海内外。对鄂尔多斯青铜器式动物纹饰造型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意义,而且更具有艺术价值。
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这些铭文字体,或粗犷放达,或苍劲有力,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的一环。
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中国青铜器本身蕴涵的王者风范
中国青铜器从它诞生之日起,即确立丁它象征王权的等级,无沦王朝怎样更替,拥有者依然是“王者”。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即将消亡,才轮到达官贵人来收藏,李鸿章、端方、罗振玉、梁上椿、刘体智等即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代表人物。
中国青铜器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陕西省董家村出土的西周时期的“裘卫四器”上的铭文内容得以证实。该器物现在分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其中“卫B”与“卫鼎”上的铭文记录了青铜器和玉器当初的交易价格。铭文的大意是:天子举行建旌大典,诸侯皆须送礼,于是矩伯为筹备一份礼品,向裘卫订制了一套车马上配用的青铜器,以及一对玉虎和一件玉璋,以八十朋(一朋十贝)、十三田(一田等于一百亩)和一大片林地(大而无法丈量)进行交换。可见青铜器和玉器在当时的订制价格已是千亩土地的等价(据相关资料,当时最贵的地是中原地区种粮食的十地)。
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原本的收藏秩序疲打乱,固有的艺术品价格被颠覆。自古以来为王公贵族专享的青铜艺术精品,目前却由于认知的缺失而被贬值。于是原本岂敢奢望的青铜器收藏,尤其是中国青铜铸造工艺中的许多极品恰在当下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今,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只要你对古代青铜艺术有起码的了解和认知,并愿意花费心血从事青铜器收藏,你将是这千年难遇的盛世收藏时代中最幸运的人。
不要失去青铜器收藏的大好时机
改革开放,中国崛起,中国人有能力更有义务来收藏这了不起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散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在回流,如今2010年3月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赛克勒旧藏专场拍卖,其中的中国古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90%以上据说都被中国上海的刘先生和陈先生竞买回来。在目前全球艺术品市场刚刚企稳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率先复苏应归功干国内购买力的强势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宏观环境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领先全球的重要原因,而经济的增长就催生了更多的藏家。藏家数量的迅速攀升,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苏富比公司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对内地藏家的崛起印象深刻:“单是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参加另:富比拍卖的内地客人的数量迅猛增长,和2004年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笔者也是一名艺术品收藏爱好者,自然被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所吸引,青铜器那种令人震撼的、充满神秘的魅力无法言表。笔者为收藏青铜器几乎有点疯狂,一见到好东西就抑制不住激动,常常倾囊而出,将以往开餐馆、办工厂经营贸易所得差不多全部投了进去,还热心说服朋友们一起参与收藏,并帮他们鉴定把关。
笔者屡次去欧美、日奉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搜寻早年流落在海外的青铜珍宝。去得最多的要算是香港了,近十年来几乎每三两个月就会走一趟。香港的中环有一条古董街叫“荷李活道”,这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开了有白,多家,其中经营青铜器的有十多家,坊间青铜器真真假假,鉴e全凭自身眼力。在这条街上有声望的要算“台湾王”和“日本陈”了。“日本陈”的古玩店我去得最多,店老板号“日本陈”自然对日本“渠道”最熟悉了,因此经常可以收集到一些早年流失日本的中国青铜器。店老板同样非常热爱中国青铜文化,在经营的同时保存了大量的极其珍贵的青铜艺术资料,设想在退休后编写一本中国青铜器过手录。店老板时常提及目前懂得一件青铜器卖几千万港币的全世界只有3个人,一个是台湾的曹兴诚,一个是比利时的吉赛尔,一个是英国的埃斯,肯纳奇。可惜,尽管近两年来国内艺术品购买力出现强力增长,但除了保利艺术博物馆,国内够实力的懂得买青铜器精品的私人收藏大家一个也没有,目前那些几百万美元成交的青铜器几乎都由海外买家得标。想来那些顶尖的青铜铸造工艺极品,如果中国收藏家失去眼前的好机会,将来可能用十亿百亿的代价都难以买得回来。
店老板“日本陈”还说到一位青铜镜收藏大家,名字叫千石维斯,他目前收藏的中国青铜镜号称世界第一。几年前笔者曾想请店老板帮忙从千石维斯那里转让两件唐代海兽葡萄镜,愿每件出价200万元人民币。然而店老板笑着说:“这根本不可能。”并解释说:千石维斯对中国青铜镜非常有研究,认为中国青铜镜具有世界顶尖的青铜铸造艺术,其中的极品是世界顶尖艺术品之一。千石维斯请了早稻田大学的专家学者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青铜的铸造技术,认为战国以至汉隋唐的铜镜艺术成就已远远超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所以在他经营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他宁可把所藏商代子龙鼎以4800万港元转让给,中国国家文物征集机构,把商周时期的青铜觥和青铜提梁卣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台湾的曹兴纾而不愿意割舍青铜镜精品,日本一家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崇尚艺术美的美秀(MIHO)博物馆,曾分e以300万与500万美元的价格请求千石维斯转让这两件唐代海兽葡萄镜,结果仍然被谢绝。前两年这位大名鼎鼎的“千石”先生经店老板“日本陈”介绍笔者在上海相会,并鉴赏了笔者收藏的铜镜,先生对每一件铜镜都看得非常仔细,连吃饭都忘记了,看到累了,干脆坐在地毯上继续看,越看越来劲,他万万没有想到除他收藏之外还能见到如此精美的中国青铜镜,大为惊讶,他称从此打破了以往铜镜收藏没有对手的寂寞局面(图1、2)。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他收藏的青铜镜在中国展览,认为这些最好的青铜镜更应该在它的祖国放光彩。
店老板“日本陈”说的台湾曹兴诚,是台湾联电集团的掌门人。曹兴诚喜欢收藏各类艺术品,尤其喜欢青铜器精品,包括特别精美的青铜镜。到目前为止,他是唯一能够与欧美的青铜器收藏家抗衡的华人收藏大家。据店老板说,数千万港元一件的青铜器从2002年起大部分归于曹兴诚收藏。曹兴诚家中的陈列柜摆放着许多青铜器精品,犹如一家博物馆。几年前曹兴诚荣列全吐界艺术品收藏最杰出的一百位收藏大家之一,他是唯一在世的华人代表。
要知道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如何,起码要了解它艺术的高度、制作的难度、存世的稀缺度;其次要开拓视野,了解世界艺术精品,将每一种艺术品与吐界上同类艺术品作比较,最后得出自身的等级。艺术品收藏千万不要只看到自 己的小天地。收藏艺术品还必须会进行不同艺术成就之间的比较。好比自行车与汽车比,汽车与飞机比,飞机与宇宙飞船比,要通过比较知道它们之间谁的等级更高。
玩艺术品也不要被一句所谓“生活用品”之类的活愚弄,其实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祭天祭祖的行为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说祭天祭祖的器物被冠以礼器的称号就等于最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了。只是每一件艺术品对人类生活的作用不同而已。可以说离开了人类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创造。比方说中国的家具难道不是生活用品吗?但是王世襄先生看到了中国明清时期登峰造极的家具艺术,尤其是中国明清宫廷家具堪称世上一绝。在王世襄之前被人贬为生活用品的明清家具,如今一件上奸的已值几千万人民币,因此要区分艺术品的等级,艺术的价值是第一要素,用途的价值是其次。
笔者收藏的几件精美的回流青铜器
笔者多少年未能买到精美的青铜镜,但买到一些青铜容器。据店老板说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日奉。因为自1900年“庚子之乱”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大量的古董被日本的一家“山中商礼”转卖到日本及欧美,这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有商代晚期的皿天全方。此方的盖子尚在湖南省博物馆,其器身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转卖到日本,一直到10年前才在美国纽约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当时上海博物馆决定动用2000万元人民币赴美竞标,设想让尚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和失散了六七十年的器身重新团聚。然而未能如愿,此皿天全方惕器身被英国的一位收藏家以900多万美元标走,可谓一大遗憾。笔者收藏有一件商小期的同类款式的青铜(图3)。商中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尚不成熟,因此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精品尤为珍贵。
近三五年来,笔者购得几件从日本回流的非常精美的青铜器,其中一件是商晚期的方鼎(图4),鼎内侧有铭文“父乙天鼋”四字。天鼋氏乃黄帝的后裔。长方形鼎的四周有4个大兽面纹饰,与众不同的是大兽面中间鼻梁处无一道扉棱。由于没有扉棱的方鼎特别难做,浇铸时十有八九要破裂,故所见方鼎几乎鼻梁中间都有一道棱,虽增强了青铜方鼎大兽面的平面强度,但多少影响了图案的视觉效果,因此该大兽面无棱脊方鼎实为珍贵。另一仆是商晚期的尊(图5),约高37厘米,口径27厘米,整器兽面纹,器身上四面带4条扉棱,扉棱自圈足直至器身卜端,并飞出口沿之外,就此平添了一股气势和力量。器身共分三段纹饰、三层工艺,底段为小眼兽面纹,中段为龇牙咧嘴大眼兽面纹,上段最精彩之处是有8片兽面蕉叶,纹。三层工艺以云雷纹为地,兽面纹装饰第二层,兽面纹上再加以勾勒线条纹为第三层,整体工艺层次分明,大工套小工,立体感强,图案华丽庄严,近两年来,笔者还购藏了另外两件堪称鬼斧神工的精美青铜器。一件为西周的秃(图6),另一件为西周早期小圆鼎(图7)。
关键词:青铜器 动物纹饰 艺术设计 特征 启示
据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这也许是青铜器历史的开端。从现代的考古学来看,青铜的初始是在夏代,史料上也有关于禹之子炼铜的记载。青铜器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在其之前还有一个红铜时代作为过渡期,或者称之为石、铜并用的时代。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把红铜、锡等金属混在一起冶炼出硬度更高、更容易造型青铜的技术,因其颜色灰青,故曰青铜,青铜器到了商、周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开辟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性能更优质的铁的出现,青铜作为主要造器物、兵器的原料而让位于铁,但是青铜作为装饰镜子等日常生活的制作材料还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一、青铜器的动物纹饰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关于这些纹饰的起源,最主要还是来自于陶器的影响。青铜器的纹饰,在商代中期以前,多是直接雕在模的壁上,后来的往往在模壁上外加泥片,再进行雕刻,这样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同时产生了装饰上的主文和地纹之分。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其中动物纹,又可以分为怪兽纹和一般自然界的动物纹两类。
怪兽纹,是一类变形奇特,而在现实世界根本找不到的动物纹样,例如:饕餮纹、龙纹、凤纹等。这类纹饰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商代。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纹样,其主要特征是首面、大眼、有鼻、双角。大多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最上面是角,角下是眉,眉下是目,两侧为耳,另外还有锋利的爪子。根据角型的不一,还可以有牛角型兽面纹、羊角型兽面纹,龙角型兽面纹等。据《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左传·宣公十八年》说饕餮是贪于饮食、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从此也可见饕餮是一种凶悍的动物,但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龙纹,也是商代比较常见的花纹,在我国器物装饰纹样中应用的最为久远的一种纹饰,到了封建社会,龙成了真明天子的象征,龙纹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是它在皇家的使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青铜器的纹饰当中,凡是形体蜿蜒者都可以称作龙纹类,龙在商朝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现在这样确定的形象,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的龙的造型,这些龙在角形、头型、鳞节、爪子、身躯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它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双体龙纹等。
凤纹,在东周典籍《诗经·商颂》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所以大家公认鸟应该是商代的图腾,以至于青铜器纹饰和时代的图腾崇拜有关系的论断在商代没有体现出来。凤是传说中的神鸟,自然界美丽羽饰和华丽鸟冠的大集成者,凤纹的鼎盛时期是在不在商朝,而在西周早期,那时候的青铜器纹饰有大量的凤纹出现,那个时代的在青铜史上被称为凤纹时代,凤纹中除了羽饰华丽,在凤冠上面也有很多的变化,根据冠的造型不同、可以分为多齿冠、长冠和花冠等种类。
一般动物纹,是指的从纹饰上看,能够看出动物的具体的形象来,这类纹饰虽然没有占据青铜器装饰的主要地位,但是它的种类繁多,例如牛纹、马纹、羊纹等家畜、虎、兔、鹿等野生动物,还有蛇、鱼、蟾蜍等小动物,都在动物纹之列。
虎纹青铜器的经典之作是比较著名的是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对称的两虎食一人头的形象。一般的虎纹出现的时候,是那种具有威吓、森严的纹饰,这也符合商代的统治阶级的需要;牛纹单独的在青铜器的装饰比较少见,但是饕餮纹的主要造型来源于牛头形象的说法也是比较盛行的,因为牛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牛的地位相对的也是较高,所以有些地方的青铜器上面装饰牛纹。二、动物纹饰的历史价值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的历程》中称青铜器的饕餮纹为一种“狞厉的美”,的确有他的道理,同时也体现出了动物纹饰在当时的历史价值。青铜器在商代和周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用途是有区别的。在商出土的青铜器中,以酒器居多,以祭祀为主,可见当时的人们特别是上层阶级比较尚酒。并且纹饰以饕餮居多,饕餮纹的威严、恐怖、神秘、诡异、残酷、凶狠的形象,始终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力量,指向某种似乎是超出人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这主要由于在商代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在生活中间解释不了事情,而又想去努力的解释,最后只有走向了唯心主义的神,这也是那时候的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统治阶级那些劳心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占卜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所以不论是在农作、出行、还是战争、祭祀、帝王登基都要巫师占卜问天。在此之前的陶器上面的生动活泼的写实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取代它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到了周朝,统治者吸取了商沉迷酒色以致灭亡的原因,基本上就不再饮酒,到了周朝青铜器基本上都是食器或者礼器,开始以“礼”治国安邦平天下。周朝的列鼎制度也正是通过青铜器鼎的区别来树立统治者的地位,那种威严、狞厉的饕餮纹也逐渐的减少,取代它的是窃曲纹,其实这也是动物纹样的简化和抽象。另外,在周朝的青铜器上出现了“明贵贱,辨等列”“记功烈,昭明德”的铭文,这些主要记载祭祀、战功、婚嫁等的青铜器是上层阶级重大事情发生的见证,也是他们树立自己统治地位,彰功显德的重要手段。到了春秋战国,铁的出现也迫使青铜器走下坡路。“礼崩乐坏”也验证了周朝的统治地位不存在了,青铜器出现比较多的是兵器、食器,开始向生活日用器皿上发展。青铜器的应用,则是是钟鸣鼎食的组合,那种以“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已经消逝了。在纹饰上逐渐摆脱了宗教神秘的气氛,开始向几何纹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大场面战争、狩猎或者生活的图案场面,例如“宴乐水陆攻战铜壶”的纹饰就属于此类。由于青铜器是只有帝王、将相等上层阶级才可以使用,这些器物反映是只是当时上层阶级的生活、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活动,尽管这些青铜器是由普通劳动者或者是奴隶来制作的,但是,整个造型设计和装饰基本都是当时的上层阶级来实现的,体现的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青铜器文化基本也就是帝王文化。
三、研究青铜器动物纹饰的现代价值
“行情涨或不涨,它的价值就在那里”。山东藏家老霍一语道破20年来坚持收藏青铜器的原因。他向记者介绍,不同于如火如荼、瞬间爆发的书画等艺术品,青铜器的成交量小、门槛高,又因市场仿造成风,一直被看作是莫测高深的收藏门类。
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总是零星出现的青铜器也出现了一些高价拍品。过去在内地成交的青铜器多为中低档器型,最近大量海外回流的高端器型开始抢占市场。尽管如此,市场人士仍然认为,虽然青铜器表现向好,但行情远没有开启,目前仍处于低估值阶段。 这一尚未开启的市场在未来有多大的升值空间?现在市场表现如何?适不适合藏家择机介入呢?记者走访古玩市场与青铜收藏专家,为您揭开青铜收藏的神秘面纱。
面纱一
存世量大成交少
青铜器工艺是中国独有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不少器物成为世界级的藏品,近十年来,在海内外拍卖场上虽然只是零星出现,但不乏高价成交的拍品。
2001年,一件“皿天全”方在纽约拍出924.6万美元。2006年,西周青铜器“周宜壶”在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640万元成交,创下内地青铜器拍卖纪录。2007年,纽约苏富比推出了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旧藏品专拍,其中商代晚期青铜带盖方以810.4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也是在同一年,香港苏富比征得当年圆明园流散的十二生肖马首铜像,拍卖成交价高达6910万港币。
之后几年,内地的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拍卖行也相继成交了不少重量级拍品,看似不温不火的市场其实暗潮涌动。
事实上, 青铜器市场一直没有放开,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决定的。据悉,每年零星出现在市场中的青铜器拍品,是严格依据国家《文物法》进行操作的,此法规定上拍文物必须是1949年前出土的,并有明确的流传著录。
受制于这一规定,青铜器除了少量在拍场成交,大量中低档青铜器都是私下交易。由于市场没有细分,文物出处不明,也助长了仿造青铜之风,出现了市场假货比真品多的现象。 记者走访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发现大量青铜器酒具、兵器等都在混杂地摊上出售,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在稍大一些的古玩店里,也可看见三五件所谓“鼎”“彝”“尊”等器具,商店老板称都可以“订做”。对此,藏家老霍告诉记者,一般的古玩市场已经很难再买到真的青铜器,自己早年收藏的青铜器大多是从民间或朋友圈里淘来的。
他告诉记者,市场中存世最大的都是战国、汉代以后的,明清时期的也非常多,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比陶瓷字画更易保存的青铜品,虽然存世量很大,但成交却少之又少。
面纱二
参与者众内行少
在收藏界有这样的说法,看一个藏家是不是资深,只需看他是否收藏青铜器。
这句话用于藏家老霍再合适不过了,他不但收藏高古陶器玉器,对高古铜器也情有独钟。20年来,他收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年代跨越商周至战国汉代。在这些器具中,他又最推崇商周时期的礼器与乐器,不同于瓷器越是明清的越值钱,青铜器以商周时期的为最好。
老霍向记者介绍,圈里比较成熟的玩家都有自己的体系,有人喜欢收各种器,器型非常全、非常美;有人喜欢按铭文收藏,青铜器贵重不在大,而在于铭文;也有人专收铜镜与铜像,这两种小众收藏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
由于我们国家对青铜器有严格的管控,青铜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很多藏家都是各玩各的,虽然玩的人多,但真正内行的人很少。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开始收藏一些兵器、杂器等小器型。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多,且价格昂贵,一是因为小铜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买到真器;二是价格大众化,上手容易,既可以把玩鉴赏,又能练眼力。 老霍建议收藏者, 如果喜欢青铜品,就在自己资金实力的最大范围内,寻找品相完好,具备独特性、稀缺性的藏品,绝不能犹豫,否则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而且,藏家们发现,高价成交的青铜精品一旦进入内地买家手里,就藏而不露了。在未来阶段, 青铜精品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涨幅,而精品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面纱三
青铜造假无处不在
青铜器收藏的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贸然步入收藏,就会“打眼”、“吃药”。收藏圈里的共识是,青铜器造假的类别之多、数量之巨、时代跨度之长,堪称全国造假第一。
青铜器造假早已发展成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许多仿古青铜器都来源于这里。据了解,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买家拿货也就5000元左右,但是他再转手,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青铜器造假的工艺很简单,一般是工艺造假、器型造假、锈色造假。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使用土陶范法铸造而成,现代仿造常用三种方法,即翻砂法、精铸法、失蜡法。不管哪种方法, 都会在青铜器产品上留下印记,如范线、壁厚, 还有垫片痕。器形作伪主要有:器物整体作伪、器物部分作伪,还有后刻花法、新胎贴老锈、伪造铭文等办法。
从锈色上看, 主要有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用化学药水浸造,然后再埋进土里,让锈自然长出来。有些经过浸泡的仿品,还需要同原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其上种些有根系的植物,这就叫“养”。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毛细管就长到了仿品上,这时再拿出来,很能乱真。另一种是涂抹黏附而成,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硬度、易脱落。
* 支招:如何鉴别青铜器
由于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的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圈里对青铜器的认识不足,其实只要是真心喜欢,潜心研究,鉴别青铜器并不难。可以从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和款识、铜质与器式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一 锈色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二 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 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一
2006年的海外中国青铜器拍卖市场呈现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趋势: 欧美市场成绩平平, 亚洲市场开始崛起。首先来看欧美方面, 欧美的中国青铜器拍卖市场一直是由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巨头把持的, 2006年也不例外。另外宝龙(BONHAMS),德国纳高(NAGEL), 虽有少量中国青铜器推出, 但所占市场份额甚小,其余拍卖公司不经营或偶尔经营很低档的少量中国青铜器, 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苏富比2006年3月30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中推出15件中国青铜器, 其中5件为铜镜, 成交9件, 成交率60%。 此次拍卖的青铜器大都为一般器物, 只有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261号, 成交价40.8万美元)堪称精品。此件圆通高43.8厘米, 平唇, 圆肩, 肩上有一对兽首衔环耳,腹斜收, 颈饰一周波曲纹,肩饰交替的火纹和龙纹, 腹饰垂叶形龙纹, 整器形体端庄, 纹饰精美且保存较为完好。
苏富比 2006年9月21日在纽约举行中国艺术品专场, 青铜器本来是此次拍卖的重头戏, 推出27件不同时期的青铜器, 估价超过50万美元的有5件, 包括曾被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收藏过的西周晚期的师鱼莹、商晚期兽面纹尊、春秋战国之际鹰首提梁壶等精品。但后经鉴定,3件重要拍品为赝品:147号青铜方、155号青铜错红铜卧鹿形器座、156号青铜牺尊(此消息来源于ORIENTATIONS杂志, 2006年11/12期, 未经笔者亲自验证)。拍品的真伪一直是市场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拍卖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虽然这3件器物后来撤拍, 但还是极大的影响了买家的信心, 使得本场所有的青铜器只成交了13件,成交率仅为54%, 并且卖出的都是一般器物, 拍前倍受关注的重器无一成交, 最高单件成交价仅为8.64万美元。
苏富比2006年于7月和1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两次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中, 推出12件中国青铜器, 绝大部分为普通器物, 只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嵌宝石豆形熏炉较为引人注目, 为咨询价, 但最终流拍。
佳士得2006年在中国青铜器方面表现平平, 没有值得一提的精品推出。 以其2006年9月19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为例,这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拍卖会,共22件(组),成交16件(组),成交率73%,拍品大多为普通器物,最高单件成交价仅9.6万美元。
二
与2006年欧美青铜器拍卖市场的一般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在青铜器拍卖上取得的良好成绩。上海崇源2006年初进驻澳门并分别于5月和10月举行了春秋两次大型拍卖会,均推出了不少的青铜器精品,成绩斐然。在5月2日举行的澳门首拍上,青铜器是一大亮点,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收藏家,众多精品都以高价成交,较重要的有商晚期^卣(成交价862.5万港元)、西周早期蜗身兽纹方座簋(成交价437万港元)、西周早期兽面纹鼎一对(成交价109.25万港元)、西周早期兽面纹方鼎(成交价109.25万港元)、商晚期平底爵(成交价86.25万港元)、商晚期兽面纹角一对(成交价86.25万港元)。
崇源10月5日在澳门举行秋季大拍,更是一次难得的青铜器盛会。在首先进行的“千石藏金”专题中,39件拍品全部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在近年来的青铜器市场中是十分少有的。35号拍品战国错金银云纹鼎以517.5万港元的价格成为全场之最。该件拍品器、盖相合呈扁球形,盖面有三个环形纽,上有乳钉,可却置,附耳上端折角外侈,短兽蹄足。此鼎通体以金、银错成细腻、精美的云纹,几何纹,装饰华美,金壁辉煌。虽经两千多年岁月的侵蚀,仍然保存完好,风采依然,实属难得。陕西咸阳也出土过一件错金云纹鼎,两者相似。其他成交价超过100万港元的拍品有43号西周早期鸟纹扁足鼎以207万港元成交、53号商晚期兽面纹方彝(图6)以322万港元成交、54号商晚期^形幸264.5万港元成交、55号西周晚期凤鸟尊以322万港元成交、61号西周中期波曲纹壶以402.5万港元成交。
崇源2006年在澳门拍卖青铜器取得的巨大成功,改变了以往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由苏富比和佳士得把持的局面,是一次重大突破。这也是亚洲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拍卖高等级青铜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中国艺术品拍卖格局-即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高古文物历来在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市场拍卖,以香港为中心的亚洲市场则以官窑瓷器、书画、玉器等为主。导致这一市场格局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与中国大陆近几年青铜器市场的逐步升温是密不可分的。回顾2003年以来的大陆青铜器拍卖市场,崇源成功推出了商晚期父己祖辛尊(成交价550万元人民币)、西周中期周宜壶(成交价2640万元人民币)等精品,加上中国嘉德铜镜专场的良好成绩,极大的刺激了市场,使得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开始逐步升温,市场需求量增大。但国内对于青铜器上拍的政策极其严格,很多流失海外的青铜器精品不能在国内上拍,所以崇源选择在澳门进一步开拓青铜器市场是明智之举,既充分利用了澳门在艺术品交易方面的宽松环境和紧靠大陆的地缘优势,又得益于大陆青铜器逐步升温的市场契机,势必会吸引国内外藏家的注意力,2006年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
三
再来看古玩商市场方面。2006年,欧美重要古玩商推出了不少中国青铜器精品,其质量远高于2006年的欧美拍卖市场。这些古玩商在欧美青铜器市场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长期的经营和世界各地的藏家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关系,有着畅通的征集和销售渠道,而且较之拍卖更为灵活,所以他们推出的青铜器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和拍卖行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提到的这些古玩商是欧美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青铜器经营者。
2006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亚洲艺术节”期间,欧美重量级古玩商纷纷推出专题展览,中国青铜器成为一大亮点。英国著名古玩商ESKENAZI于3月27日至4月8日在纽约举行名为“中国早期青铜器精选”的专题展览,共展出8件(组)青铜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商晚期的青铜带盖方校器高34.4厘米,重7.6公斤,口微敞,口沿上立两伞形柱,器身微鼓一侧具附耳,4足粗壮有力,柱、足和口沿饰蕉叶纹,口沿下饰一周长喙鸟纹,器身主纹为兽面纹,雷纹为地。方薪现圆懈为少见,是珍贵的青铜礼器,加上此卸俗厚重,品相良好,十分难得。ESKENAZI展出的其他精品还有一对西汉铜鎏金嵌琉璃板和长46.5厘米的西汉鎏金铜龙等。
美国著名古玩商J.J.LALLY于3月27日至4月12日在纽约推出题为“古中国艺术”的专展,青铜器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在展出的23件(组)中国艺术品中,青铜器占15件(组),3件青铜器堪称精品:一是战国青铜宴乐狩猎水陆攻战采桑纹方壶,壶高44.5厘米,壶体四面饰有宴乐、狩猎、水陆攻战、采桑等纹饰,内容丰富,画面精美,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二是西周早期青铜提梁壶,含提梁总高37.5厘米,此壶腹部光素无纹,仅有突起的十字形棱脊加以划分,盖口、器颈、圈足各饰有以雷纹为地的鸟纹一周,提梁饰以雷纹为地的蚕纹,两端为筒角龙头,器内底有铭文7字,此壶品相、铜质堪称一流;三是一件殊为别致的西周晚期青铜卧虎轮盒,高10.8厘米,长14厘米,盒身四角饰立鸟,盖面中间有立熊扑虎状锁头,盖面饰龙纹,器身主体纹饰为波曲纹,盒下四角设四卧虎怀抱的四轮,此器虽小但设计独具匠心,铸作精美。
比利时知名古玩商GISELE CROES于3月28日至4月6日在纽约举行“中国珍稀早期金属器第三部”特展,其中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商晚期青铜角、西周青铜车形方盒、一组四件西汉铜鎏金神兽(高15.9厘米,长 22.9厘米)等。
2006年9月15日至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3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上,也有少量上乘的中国青铜器亮相,其中最显眼的要属GISELE CROES的一对战国青铜高足方壶(高28.6厘米)和一只尺寸巨大的商晚期青铜校ǜ42.3厘米)以及法国知名古玩商CHRISTIAN DEYDIER展出的一对汉代青铜鎏金马(高24.6厘米,宽 24.7厘米)。
>> 青铜器之乡――宝鸡 青铜器保护中“粉状锈”问题的研究 论宝鸡地区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四) 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五) 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一) 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二) 宝鸡青铜器国宝背后的故事(三) 浅谈青铜器的科学保护 宝鸡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宝鸡市金台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谈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市青铜器营销策略SWOT分析 青铜器修复和保护方案的初探 浅论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 浅析楚青铜器的纹饰特征及意义 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性分析 中国青铜器装饰艺术的审美分析 宝鸡市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堪称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留给后人慢慢品读。
二.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温湿度掌控不严
青铜器文物保存的温湿度环境是对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中对文物脱变影响最大的因素。无论是青铜器展厅还是青铜器文物藏品库,温湿度昼夜变化都非常之大。宝鸡市的大多数的青铜器博物馆虽然设置有集中制冷或者集中供暖设施,可是青铜器博物馆内温湿度调控范围设置的相对不合理,仅仅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观赏和学习的环境,并未能按照不同材质,不同文物,不同藏品,不同时间段来分别调控不同的温湿度。
(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对光照技术控制欠缺
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馆展厅内的光照形式,主要的光源照射时以人工光源为主导,展馆奶使用的照射灯光主要是以直射灯、光导纤维灯,管灯等等,很多宝鸡市内小型的博物馆在展厅采光上仅仅使用的是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光相结合的方式,在采光问题上,为满足旅游者观看欣赏时的光线要求,将光线直接照射在博物馆青铜器文物之上,对博物馆的青铜器文物并未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在这样长时间的灯光直射照射青铜器文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造成青铜器文物表面或者青铜器文物的局部受热膨胀收缩不均,致使出现裂痕或者裂纹,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水汽进入其中,造成青铜器文物损坏。
(三)大气环境对宝鸡市青铜器文物的影响
对于青铜器文物而言,周边的大气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藏寿命的首要因素,随着城市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中的氟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氟化氢,氟气等等有害气体的含量越来越多且成分越来越大,给博物馆收藏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和物质文物都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威胁。
(四)宝鸡市青铜器文物发生病害和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
宝鸡市的青铜器文物在发生病害和损坏时,很多青铜器文物不到及时的修复和保护处理,导致其发生损坏。在宝鸡市的一些青铜器文物收藏单位中,由于文物修复专业的专职人员相对不足,有些青铜器文物长年累月的得不到及时的检查、整理和修护,给宝鸡市青铜器文物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宝鸡市青铜器文物考古现场保护措施不利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缺氧、低温的稳定环境下,大多数埋藏于地下的器物与周围的埋藏环境也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文物腐蚀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一旦文物被发掘出土,这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文物存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能采取适当可行的保护措施,文物将很快l生氧化、皱缩、粉化等现象,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被破坏。
(六) 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相对不足
在宝鸡市的青铜器文物保护过程中,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对青铜器文物管理人员没能做到法律监管实施有效,使得宝鸡市的青铜器在被保护过程中有被盗取盗卖的现象。
三.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博物馆硬件设施建设
按照宝鸡市青铜器文物的收藏数量和价值总量依次递减,分别设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分所,宝鸡市市级博物馆,区级博物馆,各地县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几个等级。在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馆库房、展厅等大环境中建造温湿度监测器。把监测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作为日常的工作进行,设置合适的监测范围,以此来摸清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内温度和湿度变化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展厅及库房进行温湿度的调节。
(二)规范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文物必须依法进行保护,尤其在现今,用切实可行的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势在必得,为此,宝鸡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不但要以《文物保护法》为要求和基础,还需进国家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并以切实可行的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和加强对青铜器文物管理工作。
关键词:编辑加工;审读报告;选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26-02
2014 年是“出版物质量专项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以三审、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等制度在管理机制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出版物的编校及装帧质量起到保障作用的环节进行了重申。2015年是“出版物质量提升年”,对于教辅读物、少儿读物、养生保健类和文艺类图书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加大了对图书编校和内容质量的检查力度。2016年1月8日,18种图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重点围绕图书,深入推动各地开展出版物质量检查工作,将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等提高为主逐渐转变。严格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各级各类出版社在制度层面和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有力措施,按规定按需要对本社出版物开展长期自查,在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后,保障出版物的质量与编辑的成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出版研究机构组织、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在各地组织各类编辑出版业务培训,对于编辑出版从业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更新知识,领会精神起到了促进作用。审读报告在编辑处理书稿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的编辑加工工作中,审读报告的撰写是对书稿产生第一印象后,再进行细致梳理和科学总结,此举对于保障出版物的内容和编校质量与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一、何谓图书审读报告
编辑对书稿进行总体评价、编辑计划加工处理的思路、内容及步骤,作者与编辑对于书稿情况如何进行沟通,特别是对于编辑的加工意见,作者有哪些反馈,这些都是图书审读报告的核心内容。书稿是什么样?有没有出版价值?有哪些价值?这都体现了编辑对于书稿的全面认识,准确到位的书稿审读报告对于复审、终审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便于其尽快了解书稿情况,更能有的放矢地对书稿的编辑工作进行指导和完善,对于初审遇到的问题,更能准确地把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有所作为、多就少改、尊重作者、改必有据等都是编辑需要遵循的原则,到位的编辑能够大幅提高稿件质量。本文拟以《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审读报告为例进行阐述。
二、《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稿件总体评价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古代众多发明的文化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人类彻底摆脱了原始生活的标志是文字、城市和铜器的出现,而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正是青铜器。
本书是贵州民族出版社策划的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原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渝生担任主编,广西柳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覃国宁进行写作,书稿精选大量青铜器的考古及实物图片,让读者能够直观地领略到被称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独特文化光辉。
书稿分灿烂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青铜器的类别、用途、造型及流行年代,商周青铜器与多种社会生活的关系,历代青铜文明与繁荣,各地区青铜文化发展之概貌,卓越的青铜器工艺和文化,多姿多彩的铜灯艺,精美奥秘的铜镜艺术,神奇古朴的铜鼓艺术,青铜瑰宝艺术鉴赏,青铜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和青铜文化的世界影响共十二章,从青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考察和探究了中国青铜时代之前,早期瓷器、玉器、漆器和文字的起源,梳理了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中国的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大约15个世纪的发展源流。
三、《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审读报告要素分析
作者是一位从事博物馆文物工作多年的专业科技人员,对于青铜器的出土鉴定、征集收购、修复复原、展览和研究,都有相当的经历,对各朝各代的青铜器出土和传世的文物有近距离的接触。而且该书作者还在大学任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过《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的课程。作者怀着多年来对青铜器魂牵梦绕的情愫,把自己大半生对中国青铜器的感悟和研究成果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呈现给读者,令人可感可佩。书稿围绕古代先民制作与使用的各种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青铜礼器、工具、乐器、装饰用具和兵器,各种青铜珍品的艺术魅力得到全新的呈现,生动展现了我国先民所创造的灿烂多姿的青铜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书稿行文较为流畅,表述较为清楚,体例较为统一,作者在研究领域中,学术性的把握没有问题,她按照策划要求,对青铜器进行全面的阐释,进行了完备的资料收集,不仅善于把握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摇篮――中原地区的青铜文明,也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其十分熟悉的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青铜文明,还对目前少有人涉足的中国古代漆绘青铜器进行了研究。但是本书的策划目的中写明是要集严谨的科学考证和有趣有益的历史故事于一身,让读者感受世界文明中青铜器所带来的神州之光,注重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以及对世界的贡献,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向世界展示中华古老文明的魅力。具体写作要求共有三点,第一点要求该书按照章节进行编写(具体形式以附件“《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目录”为参照);第二点要求该书原则上不做脚注,参考文献在全书最后统一列出,而不在每章后单列。上述两点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但是目录中的标题还不够文学化、生活化,需要修改;写作要求的第三点是要求该书在语言上以叙述为主,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对于书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规律不做学术性和过于专业的解释,而是用浅显通俗的语言介绍。语言整体风格生动活泼。这一点由于作者多年进行的都是专业的研究,所以对于文字的把握比较传统,还不能很好地达到写作要求,在沟通之后要求作者进行修改。
1.目录大纲的修改。作者一开始提供的目录大纲是:第一章灿烂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第二章青铜器的类别、用途、造型及流行年代、第三章商周青铜器与多种社会生活的关系、第四章历代青铜文明与繁荣、第五章各地区青铜文化发展之概貌、第六章卓越的青铜器工艺和文化、第七章多姿多彩的铜灯艺术、第八章精美奥秘的铜镜艺术、第九章神奇古朴的铜鼓艺术、第十章青铜瑰宝艺术鉴赏、第十一章青铜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第十二章青铜文化的世界影响。
针对目录大纲,经过仔细思考,责编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首先是根据原来提供的参考范本框架,要将学术化的语言转为生活化,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整个体例框架中,用生动语言为读者作出引导性标题,写作。针对大纲,要进行结构的调整,几大版块的调整,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基本知识,引人入胜,不经意中对青铜文化作出快速归纳,框架脉络清晰,而不是做学术报告。目前的目录体现出的是传统青铜器图书的写作方式和思路,没有达到笔者策划的要求,因此提出要按青铜器的功能对目录大纲进行重新的分类,主要考虑的是青铜器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礼仪、音乐、舞蹈、酒文化等方面。并提供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面条之路》,让作者能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笔者想要达到的行文效果,建议作者将所有的章节按青铜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重新调整,比如青铜器与农业的内容要继续扩充、丰富。丰富青铜器与军队、打仗、兵器、交通等内容。还应写明青铜与经济的关系,不只写货币。另要增加第七章文化、文明,重点写青铜与诗书、文化、文明的关系,中国文学的发展。像金石的内容可考虑放入,金石大家,辅以一些历史故事。结语(华夏之野)在比较了中外的青铜文化之后,有感而发的内容。建议作者所有章标题都要慎重取名,字数最好协调一致,风格类似。生动、写意、准确、简洁。
2.行文方式的修改。作者在写作中,一开始还是传统的思路,开篇对灿烂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进行叙述,文中是这样写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聪颖、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一个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爱美而又善于审美的民族。”
笔者希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增加人们的探究心理,能够用文学语言的形象感来吸引读者。而且要用外国人理解的方式讲故事,不要一开始就讲自己,展现青铜器的世界意义,用国外的资料,引起国外的关注。比如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开篇,如引起中外关注的越王勾践剑的出土,百面中国铭文镜、百面日本和镜展等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故事。
3.图片内容的修改。就图片方面而言,作者提供了近300张图片,但是完全都是青铜器本身的图片,如唐代的银背菱花镜、东汉的立蛙铜鼓、战国的楚王D、商代的铜内玉援戈、春秋的四蛇方[……都是非常珍贵的青铜器文物图片,但只体现了青铜器本身。笔者建议作者增加关于青铜文化的背景图片,比如文学、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更能立体地展现青铜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现青铜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共生,将中国青铜文明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
4.与作者的沟通。本书稿的总体质量不错,作者的专业素养也很高,但是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出版物项目,而且策划目的是科普性的读物,要求视角新颖,立意高远。在综述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主线上,更纵向、横向兼述世界各地的青铜文明与中国青铜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青铜文化对世界青铜文明的影响。在知识性、趣味性的基础上,又要突显科普读物的科学性、权威性。所以接下来还要与作者在写法上进行大量的沟通,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进行反复的修改。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青铜器是专门的学术领域,作者也指出了编辑所提的内容上修改的有欠缺的地方,此举让编辑工作更加得当。编辑实务、知识结构、基本功、责任心等必备素质是优质高效的编辑工作的基础,质量上乘的审读报告是编辑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抓手,加之复审与终审的严格高效的把关,与作者形成良好的沟通并得到有价值的反馈,那编辑工作就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编辑除了练好编辑业务内功,也要积极练好与作者沟通等外功,这样才能有好的编辑工作和掌握审读报告的撰写之道。
四、小 结
编辑在出版质量的体系中,是关键人物。书稿的审读与审读报告的撰写在编辑业务的工作中,是关键环节。审读报告不但要符合出版标准和相关规范,而且其中的学术含量、思想价值等都要不断提高,这不仅影响选题策划、图书出版等其他环节,更是编辑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渝生.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青铜器的合金成份,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四大类。为了维护奴隶王贵族及新兴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工艺美术及雕塑、绘画、书法、建筑等均获巨大发展,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1.先秦时期青铜雕塑的审美价值
先秦时期的青铜雕塑、陶塑、玉石雕刻、木雕也有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造型简洁,圆雕、浮雕通常与线刻结合,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为青铜器生产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最初只用于礼仪和祭祀的青铜铸件,很快普及到兵器用具上。兵器有剑、戟、矛、匕首、镞、铤、铁甲、铁杖等 。这些兵器的外形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艺术效果也大为增强。就其特点而言,可以按照设计者的需要,生产出既具有石器的坚硬,又具有陶器特征的兵器,自由地创造实用而美观的器形,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较大的自由。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取得很大的成就,青铜工艺被视为当时社会文明的标志。其中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达到鼎盛的时期。在崇尚“礼治”的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物大都被奴隶主当做“礼器”,成为祭祀礼仪之器和等级、权力的象征。青铜器的多寡和规模大小,往往象征着特定的等级和权力。
西周早期的花纹、种类与商代晚期差不多,主要有兽面纹、在乳钉纹、龙纹、凤鸟纹、夔纹、圆涡纹、直纹、联珠纹、变体兽纹、蝉纹、蛇纹、象纹等纹样。花纹装饰一般采用平雕和浮雕的手法,以地纹衬托主体纹的形式,形成主次效果,有的还采用了高浮雕,将兽角突出器体之外,以增加立体感。此时流行的装饰样式是通体满花和三层花,就是既有地纹,又有主纹,同时在主纹上重叠刻花,层次分明,繁缛富丽。图案多采用对称式,即以等分面的中轴或扉棱为装饰的中线,花纹由左右向中心聚集,形成对称,具有稳定的效果。另外,还有连续纹样,这种纹样头尾相接,连续展示,富有规律性。
由于人们审美观点的不同以及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也由深沉凝重逐渐变为灵巧精致、繁缛富丽。铁器的使用,又为青铜器上镶嵌金银丝提供了技术条件,使得青铜器的装饰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例如现藏于日本的战国时期嵌金银龙纹鼎,通体嵌银,盖饰龙纹,腹饰几何纹,腹下饰纹。还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嵌金几何纹敦,通过以极纤细的金线嵌成几何图案。此时的青铜器上出现了细如发丝的纹饰,并以生动写实的动物形象代替了平面的兽面纹,其中以鸟兽纹作为题材的较多;同时也出现了如狩猎纹这样的表现劳动情景的图案。这样,青铜器的装饰,从印纹又发展到另一个划纹时期,产生了许多纤巧华美的制品,如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水陆攻战纹鉴等,都是代表作品。
2.先秦时期青铜雕塑的制作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雕塑的加工工艺有以下几种:1)焊接:是在主体上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连接起来;2)刻划:是用铁质的坚韧工具,在铜上刻划。刻划的装饰方法,是随铁工具的提高而出现的;3)镶嵌:是在青铜器上嵌饰松石、红铜,或金银丝材料;4)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5)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即熔化成为液体。将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
3.先秦时期青铜雕塑的造型风格
青铜器在造型方面,或为了提高实用功能,或因生产条件的发展,或因时代风尚,各朝代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各种器形的美学价值在于形象的创造满足着一定的情感要求,富于变化的造型给人以多样的印象,有挺拔、茁壮、稳重、秀美等等不同的感觉 。
西周后期,青铜文化开始走向衰落,中央王朝铸造的铜器越来越少,诸侯国铸造的铜器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铜的来源减少,或者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时期出现较多专为随葬用的明器,质量差,花纹粗疏,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先前流行的具有神秘意味的兽面纹数量大大减少且渐渐退居次要部位或简而化之,例如以前兽面纹多饰于鼎、簋等的腹部,此时则多移至足根部。鸟纹、简化夔龙纹、重圜纹、垂鳞纹等成为流行的花纹。总体来看,西周后期青铜文化的确在一步步衰落下去,但不可否认,这时期仍出现许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的青铜器珍品。譬如史墙盘、颂壶、号季子白盘、麸簋、晋侯断壶等,不仅器形大,制作精,花纹瑰丽,而且多有行款整齐、字迹工整的长篇铭文,是弥足珍贵的书法精品。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可谓是转折点,它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对雕塑艺术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西周、春秋雕塑艺术的延续,又对两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长期被奴隶主奴役着的奴隶终于得到解放,他们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他们开始从自己的角度观察社会,敢于在艺术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所以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题材更为丰富,更加重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表现在一些青铜器皿的雕刻纹饰上。当秦朝统一六国后,朝廷在全国召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并且发挥集体的智慧,列出了一批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它不仅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而且在世界雕塑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振中. 先秦手工业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 王福谆. 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J]. 铸造设备与工艺,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