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

第1篇

一、外语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外语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而教学设计是外语学习理论的体现。人类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在学习的活动中,一定有一些内在规律帮助我们更快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因而,学习理论是实现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石,而教学设计是理论与实践连接的桥梁。所谓外语学习理论,主要是对学习主体的认识,专门研究的是外语学习活动或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对此进行深刻阐述和完善。外语学习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和认知变化因素,以及激发这些学习因素的外在条件。简言之,外语学习理论就是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好外语。外语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某种学习理论分析学习过程和目标,优化组合教学全过程中的各因素,以满足学习者需要的一种操作过程。具体地说,教学设计就是指应用学习理论的观点和原则,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活动做出分析、评价,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学生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等基本步骤。简言之,外语学习理论制约和影响教学设计的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规范;而教学设计是系统地分析安排教学的过程;依据教学发展需要,教学设计对相应的学习理论进行接受和选择,两者相互影响、不可或缺。

二、语言学习理论的三个主要流派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外语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阐释也不断与认知能力相结合,从而出现了不同的主要学习理论学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西方和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斯金纳(Skinner)、桑代克等。依据于多年实验研究结果,斯金纳认为,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过程是渐进、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与整体行为的互动影响过程,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的融合。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斯金纳指出人类可以构建语言刺激,之后,以与外部刺激同样的方式获得语言行为的学习控制力。简言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的观点为:(1)语言是在外部条件反射刺激下形成的行为习惯;(2)语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语言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过程,随着正确尝试或反应的次数增加,犯错误就会减少;(4)语言学习的过程需要强化。如果给一个已发生的行为不断地强化刺激,相应的行为强度就会增加。总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学习首先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提供外部刺激;之后,教师形成良好教学方法,提供最好的语言行为强化模式;进而,教师以诱发性的动作反应增强学生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最后,学生接受外界刺激,反复练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换句话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的是外部学习环境和刺激反应活动,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最初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心理学家AlbertBandura正式提出。Bandura认为,外语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态度和行为后果进行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新行为,了解新知识;其学习过程的关键就是采取观察、模仿和建模方式,通过注意、辨认、记忆、动机等一系列内在的心理活动,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相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刺激反应观点),而是对刺激反应过程的阐释,其学习过程是阐释与内部认知心理因素(如动机、注意力等)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认知论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最大区别就是从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转移到关注其内部和认知行为。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和使用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家们认为,语言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学习者要注重理解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这些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也就是说,语言认知学习过程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刺激仅是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学习者内部因素才是关键。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编码、解码和输出等一系列心理认知活动,通过判断、滞留和再生成等认知行为,从而获得新知识的形成和构建。总之,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获得认可和深入研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两种取向:一是信息加工取向(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二是建构主义取向(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LearningTheory)实际上就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及拓展。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观点,称为皮亚杰派。在此理论基础上,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形成过程的起点和核心,是心理认知活动的框架;图式的形成和认知发展变化受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过程的影响。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知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阶段(用言语、符号来表征内外环境)、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形式运算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能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监控思维活动)。这种连续的认知发展其先后次序是稳定不变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交互活动,以获得和建构新知识,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新知识并不是纯粹客观反映,而是学习者对客观事实的阐释、理解和同化,是针对具体情境对原有知识图式的丰富和再创造。建构主义的学习者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即主动构建知识。这一主动构建学习过程是双向性的:既通过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信息意义并超越所给信息;又依据原有具体图式重新建构新知识;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途径使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互动的结构主义学习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总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多元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我国外语教学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基于三种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随着三种不同学习理论观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理论观点对外语教学设计的影响逐渐增大。教学设计的理论不仅仅针对教学课堂活动的安排和步骤,而且研究如何使实际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与方法。为此,外语教学设计对不同的学习理论具有选择性和接受性。

(一)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外语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外语教学设计可以按照一定的操纵和制约程序进行,即外部条件形成语言习惯———不同外部因素影响语言行为———对应产生不同动作、形成不同语言结果———正确强化、巩固语言学习。可见,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强调学习的习得依靠的是外部行为变化刺激,通过强化、巩固和反复而形成。在行为主义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和控制者,评价和判断语言学习的对与错;而学习者被看作行为主义反应论的有机体(organisms),仅仅是遵循教师指令进行行为回应,对学习内容和方式没有主宰权利,是学习的被动者。简言之,外语学习基本上是机械反应过程,通过生硬死背对话和重复模式训练,加强知识记忆,减少语言错误,从而自动产生语言话语的理解和意义的掌握,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就是程序化的模式过程。

(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外语语言学习过程的发生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个体学习的形成就是外部刺激因素与学习者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转变过程。当认知过程正常反应时,学习个体的语言习得与知识储备就运行良好;反之,学习过程就会无效、延误,甚至困难重重。那么,基于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外语教学设计一般采取如下基本原则:创造不同的学习条件产生不同学习结果;而不同的学习条件受内外因素制约;外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合理安排相应的外部教学情景,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因素的转换。所以,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掌握包括对学习环境的言语、动作、观察、分类、认知和总结等系列心理加工环节。为此,外语教学设计要包括以下教学活动步骤:言语或动作刺激;引起学习者注意;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者已有知识图式;呈现教学情景材料;指导、诱导学习行为;反馈、评价和巩固学习。教师可依据此步骤展开教学,但并非一成不变,每堂课可依据具体情境进行合理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的教学结果,每个教学事件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的要求,一般都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导入、主体部分、结论和评定,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总之,依据认知主义理论,每一种教学活动设计要根据具体要求而灵活运用其步骤,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发展完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提供有力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研究者们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将发现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概念和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学生可借助一定的外在学习情境(如文化、社会背景等),通过讨论或合作等不同教学活动方式,实现语言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如下:第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和所需知识内容;第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景,有效激发学习者联想已有的知识和表象,构建意义;第三,设计学习主题新资源,利用原有认知知识同化新学知识,支撑知识建构;第四,构建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就是自主学习,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教师可采用不同方法,设计如支架式或随机式教学模式。第五,创设合作学习教学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协作,深化对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第六,对学习效果评价,完善和强化补充学习资料。最后,建构意义,努力学习,消化、吸收新知识。

总之,随着慕课、微课等多媒体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外语学习理论将更加完善,教学设计将愈来愈多样化。当今,只有恰当地运用外语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我国的外语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并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陈雪 周若潇 单位:1.吉林师范大学 2.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56-58.

[2]JackRichards,Theodore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8.

[3]徐银燕.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00-102.

[4]覃承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自主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6-58.

[5]刘晓玲.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学刊,2009(6):164-167.

[6]宋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50-151.

第2篇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英语学习之于大学生,无论是毕业求职,还是继续深造,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尤其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语法知识的大学生而言,词汇量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水平的高低。

词汇如此重要,反观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发现词汇环节很薄弱。其主要表现为,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词汇,又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虽然明白词汇的重要性,但课时的限制和词汇学习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特点,使很多教师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个人行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学习策略和认知方法讲解也不足,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实践缺乏有效策略的指导,从而使词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且难以持之以恒,词汇积累的量变到语言水平提高的质变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已成为词汇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和改革尝试的关注热点。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教”总应该以“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以阐释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为己任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作用和指导意义都是不应被忽视的。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在具体研究和实践中理应综合、系统地予以分析,以博采众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现有文献大多侧重孤立地对单个学习理论或流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进行阐释,且重“教”轻“学”的倾向明显。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学习理论的三大流派,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学习的性质、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分析了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研究和理解词汇学习,形成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策略。本文尝试在综述三大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就其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使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二、三大学习理论流派主要观点评介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早发展的领域之一,而语言学习研究又是学习理论最早开展研究的领域。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最早对学习进行的实验研究正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语言学习的研究[1]。一个多世纪来,由于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主流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和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格思里、赫尔、斯金纳等[2]。虽然学派内部观点不尽一致,但有着共同特点,即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强调研究外显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学习研究应重知识习得、重技能训练等外部行为的研究[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4]。相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机械的,认为学习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学习不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和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实现的,其强调学习的内在因素,注重学习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的研究。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征是主张学习是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外部行为本身的变化,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研究应注重人的智能培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问题,而过于关注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忽视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实质性的东西的批判,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关于学习的本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不同于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实现外部行为改变的观点,又不同于认知主义的内部认知结构改变的观点,而是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发挥,是人格的健康发展。以此为前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承认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强调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认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参与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1]。

三、学习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

1.充分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

不管是认知主义对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的强调,还是人本主义对学习者天生学习能动性的承认,都体现了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兴趣是与情感参与密切联系的,这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推崇的,认为高效率的学习不应只是“理智的活动”,而是一种情感与理智并举的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观点相一致。此外,~汇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持续学习的特点,也决定了兴趣之于词汇学习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以为,对于词汇教学而言,一旦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今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学习基础且大多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长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与词汇学习相对低效、枯燥的特点,使很多大学生对词汇学习依旧兴味索然。这就需要老师在词汇教学中首先分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基础,并据此设计激发其兴趣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前者指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后者指对学习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兴趣,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学习过程便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难以维系;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激励,则会导致目标缺失,动力不足。因为大学生学习目的相对比较明确,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也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直接兴趣,即学生对词汇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

具体地讲,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讲解构词法、引导学生将词汇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词汇微学习、移动学习、多模态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直接兴趣。

2.注重对词汇学习含义和策略的讲解

尽管词汇学习仅仅依靠有限的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是不现实的,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忽视课堂讲解重要性的理由。诚然,如果教师仅止于对单词音、形、意的叙述,课堂讲解确实没有多大意义,教师此时只不过是词典的“代言人”和“搬运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内部加工,而所学知识内在的结构性则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对词汇学习含义和策略的阐释使词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章法,而不是刻意追求多讲解几个生僻单词。因为学生一旦对词汇学习含义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词汇学习本身就会变得更有意义,而不再只是死记硬背。随着学生词汇量的日益增大和学习策略运用的日趋纯熟灵活,词汇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3.科学实施评价反馈

科学实施评价反馈,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评价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含义各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旨在通过反馈,实现对学习行为的巩固和强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重视通过反馈和评价调节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进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评价反馈则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旨在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三种评价反馈理念的优势所在,灵活运用并不断新评价反馈策略,做到既强化学习行为、调控学习进程,又保障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词汇学习的初级阶段或针对词汇基础较弱的同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模仿、重复、强化学习会更有效率,如课堂听写、竞赛都是不错的形式。在词汇学习进阶阶段,学习者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和学习策略,基于认知策略和进程的评价反馈则更能保障词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手机词汇学习软件、运用专业词汇分析软件结合朋友圈、微信群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当学习者开始侧重在口语和写作中对词汇进行合理、艺术地运用时,自我评价和反馈则更有意义。此时,教师只需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测量工具即可。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三种学习理论虽然观点各异,有的甚至针锋相对,但在有效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并不矛盾,只是视角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各异。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本着实事就是的态度,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而努力构建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20.

[2]高觉敷,叶浩生主编.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一直是教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侧重指其在学习行为中的理论基础作用。行为主义重视外显的行为,强调对间接知识的重现,认知主义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隐行为,特别是间接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加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知识之间有情境的意义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的样的“反应”;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试误”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起重要作用。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认知的“顿悟”过程;学习是意义形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二、信息加工与认知结构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是阐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模型。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信息加工即对感受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加工,即“同化”、“顺应”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根据要求进行信息提取,再通过效应器表现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由于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提取形式存在损耗和误差的原因,这里将记录、加工和存储或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无法等五种形式。

认为认知结构指的是存储在记忆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或者潜意识中)所有知识的存储方式,和知识在头脑中的条理化存在形式。这里的认知结构专指知识的组成,即通常所说的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知识,在记忆中的存储形式,特指有结构的有联结的便于人们理解的存储方式。元认知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式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均起协调、控制作用。

三、信息加工模型能够较好的说明学习理论

这里的学习理论主要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信息加工模型是公认的对学习过程的模拟,所以这里通过信息加工模型理解常见的各种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并不完全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初表现,“顿悟”不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顿悟”不是先验的,而是在“试误”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累积的方式形成的,不管这种“试误”持续的时间长短还是形式的有无或者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试误”始终存在,“强化”和最终的正确反馈对“顿悟”有促进作用。建构主义正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意义“建构”也并不是学习的所有外部因素都达到就可以形成的,而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一种个体认识活动,从而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使教师增强了对学习材料、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个体认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