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微观经济新闻范文

微观经济新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观经济新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微观经济新闻

第1篇

关键词 财务经济管理 问题 创新

一、前言

在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制定工作,避免因为管理手段的落后,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问题。

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知识对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就需要拥有知识丰富的人才,拥有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更轻松的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减少公司的损失,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这就要求市场经济参与者能够结合具体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人才,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现阶段财务经济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管理效率,但是,目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工作效率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先进的财务经济管理观念执行工作。部分财务经济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是领导利益,在财务经济管理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财务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出现问题,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二)财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问题

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一些有形资产已经转变为无形资产,例如:人才的综合素质、各种专利的申请、各种商标的申请等,这就导致财务经济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还在学习传统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执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时展,无法对自身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估量,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制度问题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知识社会的发展促进其产权制度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市场主体还在应用传统的产权配置方式,一味重视自身有形资产的配置,只能根据成本的投入执行经济管理工作,对知识资本的配置不重视,这就导致产权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应用,股东与经营者、员工的利益出现较大矛盾,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不能有效提升财务经济管理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重视知识资本理论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就要重视知识资本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将资本分为人力、市场、知识产权等,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与决策,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完善,但是如果能对知识资本理论加以重视,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现代化,保证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二)制定完善的内审制度

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内审制度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完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一味的利用新兴审计方式对内审工作进行完善,虽然监督工作力度较大,但是实际效果不明显。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内审制度加以完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他国家内审制度加以借鉴,创新内审方式,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制定统一的内审方式,对财务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要求管理人员对各个环境的经济支出与收入进行分析,确定资金流动方向,以此为参考对未来的资金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提出财务经济管理建议,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内审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内审工作在合法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为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地执行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管理模式加以创新,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首先,要对经济管理的战略性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更好地对财务职能进行改善,提高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而提升战略高度,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分析自身优势,保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采取经济管理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财务资源加以利用,保证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另外,还要根据长远发展对财务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引进新兴管理技术,应用先进管理知识,促进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支出,优化经济体系,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注重收获的效益,而现在最新的管理理念则是比较注重人本,这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比较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对职工的更加的关心,这种经营理念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内在潜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五)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

第一,财务预算职能的创新。财务预算职能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对一段时间内财务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各种支出的一个预算,这对财务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只有合理地进行理财,才能更好地维持家人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财务预算的创新式管理,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创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资本运营职能的创新。资本运营是财务管理制度别重要的一步,合理地进行资本运营可以有限提高收益,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进行战略性选择,从而有效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实现资本的最大运营价值。

第三,财务决策职能的创新。财务决策主要运用合理、科学、专业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方案做出合理的判别和决策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财务决策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运转情况,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益,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是市场经济下,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财务决策,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还能避免很多资金运行方面的问题。

(六)互联网+财务管理技术系统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财务管理延展到运营管理的每一个节点,实现了远程处理、集中管理的功能。财务人员可以借助E R P系统实现集中算账核账,远程查报账以及统计审计等工作;如此一来,高层管理人员就可以实时地查询各类资金运作情况和财务经营状况,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以及对日常运转的监督,优化财务资源,减少开支,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协同的最终目标。

(七)增强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经济活动的现代化、信息化使市场主体所面临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作为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要想有效地规避或减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各单位应及时纠正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态度,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借助信息资源对有关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语

财务管理应该实现全面的创新,根据自身的实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还应该高度重视知识型人才,完善财务管理的监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为河南南阳一中)

参考文献

[1] 廖锦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下),2010(06).

第2篇

关键词:深井 高温 小间隙尾管 固井

一 、基本情况

二、主要固井技术难题

1.井深且井身结构复杂,油层固井环空间隙小

该井为五开三段制定向井,¢177.8 mm和¢127 mm尾管都属小间隙固井。¢177.8 mm悬挂器本体最大外径214mm,上层套管内径为220.52mm,两侧过流间隙为3.26mm;¢127 mm悬挂器本体最大外径152.04mm,上层套管内径为154.78mm,两侧过流间隙为1.37mm。另外,该井在¢152.4mm井眼内下入¢127 mm套管是非常规井深结构,环空间隙仅为12.7 mm。环空间隙小,注替过程中施工泵压高,易造成岩屑堵塞或压漏薄弱地层,施工风险大

2.地层压力层系变化大,油气水层关系复杂

钻遇高压气层的同时存在低压易漏甚至裂缝型漏失层,钻井液密度安全窗口窄,易出现上漏下涌、上涌下漏等现象,压稳和防漏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177.8 mm及¢127 mm尾管封固井段均为气层,要求水泥浆体系具有较强的防窜能力。此外,由于环空间隙小,环空水泥环较薄,抗冲击能力较差,后期封隔易失效,水泥浆设计应赋予其较强抗冲击破坏能力。

3.井底温高,水泥封固段长,顶底温差大

新港1井67164m实测温度184℃,三开和四开固井水泥封固段长分别达到了1952.4m和2568m,顶底温差都超过60℃,易造成顶部水泥浆产生超缓凝,水泥浆设计难度大。同时水泥封固段长,产生高的环空静液柱压力,易压漏薄弱地层导致水泥返高不够。

4.小间隙尾管固井,套管居中度无法保证

为防止扶正器破坏井壁泥饼、增大流动阻力,导致井漏,扶正器的下入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裸眼段套管扶正器下入数量很少,甚至不下,套管偏心,水泥浆窜槽现象很难避免。

5.固井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

244.5mm 、177.8mm和127mm均采用尾管及回接等固井工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井施工难度。

三 、主要固井技术

1.套管居中优化设计。采用工程设计软件对各层套管扶正器数据和安放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足够的套管居中。¢177.8 mm尾管采用¢177.8 mmX¢215.9mm单弓弹性扶正器和刚性扶正器;¢127 mm尾管采用¢152 mmX¢127mm刚性扶正器。

2.井眼净化技术

下套管前用完钻前钻具组合通井,对裸眼井段进行正、倒划眼,确保井眼顺畅,通井到底后,增大排量充分循环钻井液3-4周。

合理选用化学冲洗液是实现固井过程中去除滤饼,为水泥浆创造水润性井壁和套管外壁来保证各界面良好结合的重要途径。化学冲洗液需要具备以下性能:①能充分稀释泥浆;②地层孔隙压力条件允许;③能清扫环空中的可流动泥浆;④控制液体滤失。¢177.8 mm和¢127 mm尾管固井分别设计为6m3和4m3的高效清洗液。

3.实验井温的选择

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温度选择很关键,需要综合考虑随钻循环温度、钻井液出口温度和实测井底温度。由于该井¢177.8 mm尾管电测井底静止温度为165℃,钻井液出口温度为85℃。¢127mm尾管电测井底静止温度为184℃,钻井液出口温度为82℃。通过认真分析,最后¢177.8 mm尾管固井井底循环温度选择了150℃, ¢127mm尾管固井井底循环温度选择175℃,固井质量测试表明,该温度较为合适。

4.水泥浆体系设计

¢177.8 mm尾管作业选择1.88g/cm3抗高温、低失水胶乳防气窜水泥浆体系;¢127 mm尾管作业选择1.90g/cm3抗高温防气窜水泥浆体系。通过在水泥浆体系中加入高温防气窜添加剂有效地防止气窜的发生,加入适量的硅粉,防止水泥环石强度衰退。

5.防污染技术

尾管固井结束、拔出中心管后要将多余水泥浆循环洗出井口,由于水泥浆的流程过长,与钻井液接触的几率加大,一旦污染,浆体会变稠,稠化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流动阻耗剧增,容易产生憋高压或者发生“插旗杆”事故。为防止复杂事故的发生,本井三次尾管固井施工中,一是采用了足够数量的冲洗和隔离液;二是管内替浆过程中,在悬挂器顶部设置一定数量的间隔液,使钻井液和水泥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有效分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44.5 mm、¢177.8 mm和¢127 mm尾管固井分别设计注入为1.30 g/cm3间隔夜4m3。

6.防回流技术

尾管固井中一旦单流阀失灵,无法进行憋压候凝,势必会导致水泥浆回流,使尾管内留水泥塞,甚至导致环空返高不够。为防止该类事故发生,本井¢177.8 mm和¢127 mm尾固井作业分别注入了1.80 g/c重浆15 m3和1.85g/cm3重浆4m3使尾管段内外当量密度接衡。

四、现场应用

1.¢177.8 mm尾管固井

注入冲洗液6m3,占环空260m;注入1.88g/cm3高温、液降、胶乳水泥浆30.6m3,施工排量0.9-0.6m3/min,压力9-0 MPa;注入压胶塞液2m3,替入密度为1.80g/cm3重泥浆15m3,注间隔液4m3,替钻井液41.7m3,排量1.2 -0.6 m3/min,压力0-15MPa,碰压25MPa。

2.¢127 mm尾管固井

注入冲洗液4m3,占环空300m;注入1.88 g/cm3高温、液降水泥浆7.2m3,施工排量0.5-0.4m3/min,压力13-10-15MPa;注入密度为1.85 g/cm3重泥浆4m3,注间隔夜4m3,替钻井液47.4m3,排量0.7-0.5 m3/min,压力15-12-21MPa,碰压24MPa。

电测表明水泥浆返到了喇叭口,一界面固井质量优质,二界面固井质量合格,各层间封固质量较好,满足了储层开采的要求。

五、结论与认识

1.针对新港1井尾管固井存在高温、小间隙、多压力层系固井难题,合理采用井眼清洁、套管居中设计、界面清洗、防窜水泥浆设计、防污染、防回流固井技术及平衡压力固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层间互窜、施工泵压过高易压漏地层、顶替效率差、水泥环薄且分布不均匀、顶部水泥石易超缓凝等固井难题。

2.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技术在该井的成功应用,为今后油田高温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提供了经验,将大大促进油田深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参考文献

[1]杨旭.深井小环空间隙井眼固井工艺技术EJ].天然气工业,1996,16(6):45-48.

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性密集和附加值高、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雁塔区是西安市有名的文化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需要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雁塔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

文化产业是当代各类产业中最有前途、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随着现代科技向文化领域的注入和人民群众对新的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文化产业已成为投资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那么,我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呢?从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雁塔区经济运行情况和文化资源优势来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1.发展文化产业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继续巩固领先地位,而江苏、湖南、浙江等省都踊跃进入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行列中来,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从西安来看,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8.72亿元,占GDP比重达5.5%,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腾飞的新支点。2010年9月份,中国银行与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向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提供66亿人民币金融服务,共同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巨无霸”。同时,高新区计划在2009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态势,我们理应打好文化产业这张牌,抢占先机,借势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大,各项经济指标基数大,一直在高位运行,要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态势,始终走在全市第一名,与其他区县相比,困难增大。二是由于处于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由房地产等基本建设带来的税收占到了全部总收入的60%以上,产业布局和税源结构的协调性、持续性显然不够。三是在全区152平方公里中,“三区一基地”规划面积占到99.693平方公里,我区土地面积仅剩51.742平方公里,然而在这51平方公里中有40多平方公里是建成区,可开发土地非常有限并日趋缩小,这将制约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点,而文化产业恰恰具有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市场需求强、资源消耗低等特点和优势,可以弥补我区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必由之路、明智之举。

3.我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我区是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世界级文化遗产大雁塔,佛教密宗祖庭大兴善寺,中日文化交流圣地青龙寺,汉宣帝陵,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知名的文化景点。二是科教资源非常丰富,区内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22所普通高等院校,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12所民办院校,省属科研院所55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多万人,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大区。三是我区还有陕西省广播电视中心、西安市广播电视中心、西影集团等文化龙头单位。近几年,还建成了占地达103亩的“雁塔文化新天地”。同时,依托两所艺术高校,在纬二街上打造了一条两千多米长的“雁塔美术街”。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区具有优越的文化、科技、人才优势,特别适合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重视文化这一无形资产,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财富,化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雁塔区需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业,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它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从雁塔实际情况出发,着眼长远,考虑到眼前,我区可以先发展以下几个文化产业:

1.文化娱乐业。采取合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在人流量大、消费集中的小寨、电子城等地,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流行演艺中心,引进国内知名的演艺机构进行经营,并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大剧院》的国内外一流演艺场所。大力推进资源重组,优化布局,整合网吧,鼓励和支持音乐酒吧、咖啡厅、KTV、舞厅等娱乐业连锁经营、连片经营。积极支持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

2.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深化旅游与餐饮业的链接程度,以旅游带动餐饮业的发展。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雁塔文化新天地”、“雁塔美术街”等,积极培育仿古文物,古玩字画、工艺美术等文化消费品市场,支持举办大中型文物、字画拍卖会和鉴宝活动。依托兴善寺,以弘扬佛教文化和禅宗文化为主,开设素食餐厅和禅宗茶秀。依托青龙寺景区,以日本文化为主流,打造经营日式餐饮、日式茶艺和销售日式饰品。积极发展集旅游、演艺、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商贸设施。

3.教育培训业。面对当前社会培训热、学习热的现状,针对青少年学习需求,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国内外各类外语培训机构,特别是小语种培训与出国留学培训。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进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依托西安音乐学院,引进音乐、舞蹈方面的培训机构。依托西安美术学院,整合现有美术培训班,引进美术培训机构,把雁塔区发展成各类专业培训的荟萃地,使雁塔区成为教育培训的中心,从而推动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

4.图书出版业。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出发点,积极培育和发展读书出版业。一是利用文化氛围浓厚、图书销量大的优势,采取措施打造一条集创作、图书批发、读书零售的特色街区。二是促进出版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大型印刷厂在我区开展经营活动,推动电子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业态的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出版、报刊、印发、复制、发行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人才品牌,形成有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刊等,不断壮大图书出版业。

5.广播影视业。充分依托西影厂和曲江影视投资集团,延伸影视制作、发行等方面产业链,鼓励建设影视基地,吸引民营资本投资电影、电视、音乐、娱乐等方面的创作、制作。同时,鼓励兴办广告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服务。注重动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利用我区人才聚集优势,建设动漫产业孵化机构,积极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业态。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做的工作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文化产业缺乏了解,认识不够;二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与大众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四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尚待突破。对此,我们应考虑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建议结合省、市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提出发展目标,确立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把文化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一是规划要尽可能与高新区、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相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三是要瞄准高科技、高附加值,有选择性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提供场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我区小街小巷各类商业门点星罗棋布,其他行业的介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想法设法解决场地的问题。一是以景观街区改造和小寨商业圈建设为契机,适时引进和鼓励文化企业大胆介入,尽可能的选择一条街、一个广场或一栋写字楼主要发展文化产业。二是提前谋划地铁经济、道口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为文化产业赢得发展空间。三是在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区内高校和企业搬迁中,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进行布局和谋划。

3.政策扶持。一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产业化,支持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土地、税收、投融资等优惠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建立多元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各类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向文化领域转移,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第4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巨大冲击,企业财务管理的手先进化,目标多重化,财务管理更加强调风险与创新等,同时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管理对企业来讲尤其重要,人本战略是新经济的显著特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对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密切,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

一、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新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笔财务及财务计划等数据化后,输人数据库,即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MIS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财务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技术的运用,如在公司中建立局域网,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财务管,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财务管理。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走向多重化

旧经济时代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权资本所有者即全体股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员工的劳动通过领取工资的形式得到补偿。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讲究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理应不能把员工的利益排斥在外。企业必须依赖于员工的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员工的劳动已不再像工业经济社会中以可重复的劳动为主,因此,新时代的企业还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人其财务管理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以成本一效益为指导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或是为了获得营业许可证等,最终为企业取得高于投人的回报。新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对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目标的全盘否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走向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多赢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以生存为导向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以收益一风险一成本为其模式的。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一个总资源向量R,R=(L,K),企业一旦破产,只有资金资源K才能用来偿债,人力资源L将重返劳动力市场,不能用来偿债,股东因无法使用L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如美国的微软公司有形资产的数量与小型企业相差无几,而市场价值则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这样的企业要是破产,将使其股东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破产成本将更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坚持以“生存”为导向,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财务管理强调创新与风险

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出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动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理财的创新工具,努力掌握并创造理财的技巧,以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生存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经营风险。由于市场竞争剧烈,新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于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上,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很大,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据统计,美国的高技术的成功率只有15%-20%,而某些高科技的项目的成功率在3%以下。其二是金融风险。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介人,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交易费用的降低,经济全球化的驱使,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将更高,资金的流动率将更强,这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可以方便地从金融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通过金融工具的合理使用,能使企业合理地回避金融风险;信用工具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以融通所需资金;通过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可以获得投资回报,以增强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的生存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将更大,市场综合消化吸收各种渠道信息的能力更强,并能迅速做出反应,金融市场将更为动态;在动态的金融环境中,利率、汇率的变动将是经常性的,于企业不利的变动有可能使企业陷人困境,乃至破产;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对换的使用需要很高的技巧,使用不当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投资组合决策失误,有可能使企业在金融市场中,赔了血本,陷人财务危机;信用工具的不当使用,有可能使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破产而遭受巨大损失。亚洲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动荡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提高理财技术水平,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五、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扩充

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企业管理人员、社会公众都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知识资本的状况,以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为他们各自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一套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他们面临的挑战。目前,西方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反映知识资本价值指标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是1997年瑞典的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Skandia)副总裁LeifEdinsoon与美国商业和高技术作家MichaelMalone合作出版的《智力资本》一书,提出了适用于Skandia自身的200个指标及具有普遍意义的21个指标。这对我国企业建立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交叉化

第5篇

[关键词]管理理论;企业管理;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回顾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和组织管理四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

(一)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从1769年一直持续到1910年,这种管理的性质是非理性的,经营者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作出经营决策,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循,各职能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属师傅领导直线型组织形式。大多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

直到191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之父”泰罗就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劳动效率进行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阶段迈向了科学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家不再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就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1916年,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等一般管理14条原则,其管理思想的一大重要内容是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管理阶段的管理模式是理性的,其特点是以法治替代人治,组织形式由直线式转为职能式,管理性质属纯理性,主张人为经济人。强调“数字化”管理手段,实行任务管理方法,重视采用数量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方案决策。

(二)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二战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脑力劳动在管理中的地位的突出,科学管理在实践中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人的忽视,造成工人对工作的厌烦、劳资矛盾的激化等。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管理学者们开始从微观上研究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软件”影响因素。由梅奥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1)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及其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一结果奠定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他们认为管理过程既是决策制定过程,又是创新和执行的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带有强烈的无法测度的个人感彩,很难单靠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机械的数字化管制方法加以掌控。他们还强调企业要充分运用“软”性的管理因素,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提出了完整的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相对于科学管理来说,其特征变化主要表现在:(1)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不同,文化管理把人看作是自我实现人和观念人,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认为人有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2)管理的中心不同,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旨在尊重人、培养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3)组织形式由职能型转为学习型。(4)激励方式由外激转向以内激为主、外激为辅。(5)管理性质由科学管理的纯理性转为理性与非理性结合。

之后,1990年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他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保证。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虚拟组织,该组织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达到全球企业合作目的,一旦合作意向达成,合作关系即可解除。虚拟组织非常灵活,能迅速获取全球资源,同时还可避免剧烈的环境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相比,在生产管理与经营等诸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人与物的管理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还注重人与物的匹配,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的理念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以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三)管理的内涵和目标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要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上,还是在对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上,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维、单维的平面式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是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如销售问题必须与生产技术开发、人员安排、制度分配、经营方向、市场定位等相联系)。多维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此外,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只着眼于生产过程中,而现代企业管理则着眼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建立起全员参加、全过程展开的全面质量理体系。

(四)市场营销方式不同。传统企业管理在产品销售方向的选择上,一般着眼于区域内、部门内市场或既定的市场,这种市场营销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因而称其为小市场营销;而现代企业管理则与之相反,产品销售方向选择的是大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市场营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和行政界限,跨区域甚至跨国境进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开展营销。而且,它强调市场的多变性和可引导性,企业可以引导消费,创造新的产品需求市场。企业的市场开发和创新是持久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时空是无限的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源动力。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战略化管理

科学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长期计划和战略进行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庞大而纷呈多变。管理所涉及的因素日趋复杂。整合多方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战略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投资战略上,大量投资主要向人才培训、激励创新、知识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倾斜;(2)在竞争战略上,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利器,把蕴涵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3)在经营战略上,围绕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制定;(4)在成长战略上,则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日本松下公司靠大量生产的“自来水哲学”和仿制为主的“后发制人策略”,长期保持服务优质和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领导一年中要花大约40%的时间去研究战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

(二)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伴随着电子商务、虚拟公司等新的营销方式和企业的兴起,企业管理正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正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传统的企业管理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对现代企业处理信息的要求,首先必须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丰富的信息,并正确地加工和处理、迅速地传递和分享;其次强调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及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决策。

(三)人性化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必将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看作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人是管理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因此,管理活动中必须体现人本精神;管理方式上,更加强调柔性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人、鼓励人,以情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曾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且多次宣称“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

第6篇

关键词: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温特制/企业重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普遍关心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日本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甚至提出21世纪为“日本世纪”的问题。然而,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即所谓新经济的良好表现,相反日本经济在整个1990年代的停滞不前,打破了经济学家的预测。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还是一个结构性的转折点?国际经济学界对此有诸多争议。本文主要探讨19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温特制,从微观基础解释美国企业和经济恢复活力的原因,以及在这种微观基础之上引起的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重组。

一 从福特制到丰田制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业,此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实行了福特制生产模式(方式),将世界经济推向了新的增长阶段。福特模式的运行主要建立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其次,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可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第三,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福特制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生产和群众式消费提供了基础。

福特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扩散到欧洲和日本。1960年代,以丰田公司为首的日本制造业根据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日本企业的特点,将福特模式与弹性生产方式有机结合,改组为丰田生产方式(模式)。丰田生产方式在保留福特方式大规模生产优点的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其缺点。首先,它的工作组织打破了层层管理的模式,发挥人的积极性,所有职工都要关心生产方法、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在大型企业中,职员组成灵活的、自主管理的小组,集体决定如何管理生产或他们负责的工作,设计与生产融合,设计师与生产者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工人有多种技能,并把工人当成企业的长期资产,不断投资进行培训。其次,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把生产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产出规模。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个部分都实行零差错,要求企业、供货商和顾客之间信息畅通、关系融洽,彼此之间可以做到“零库存”。第三,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与供货厂家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互相反馈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网络,从中享受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生产方式,吸收了美国的管理概念,将美国的企业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分析、经济计量、信息处理、现代广告等,巧妙地与日本的群体意识、忠臣观念、终身雇佣制、重视长远利益等特点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日本特色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日本大企业在海外的扩张和日本工业的现代化。

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看,丰田制只是福特制模式的改良,两者都属于追求规模(scale)经济效应和范围(scope)经济效应的垂直型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至售后服务,都是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这个过程中,虽然许多产品具有多节点的价值链,但企业都是以全部价值链的整体来竞争,单一价值节点对竞争结果影响不甚明显,因为各价值节点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因此,福特制典型的代表是汽车工业,而丰田制的典型代表还是汽车工业。事实上在1990年代以前,传统的计算机代表企业IBM,奉行的也是福特制(部分包含丰田制)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售后服务以至融资租赁等垂直体系。而1980年代日本和西欧各国的计算机企业,都以对该模式的模仿来与IBM竞争。

就在各国企业全力模仿IBM(1980年代日本举国曾以“超越IBM”为目标)的时候,美国的个人电脑突然普及,并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个人电脑诞生于1970年代末期,1981年IBM推出兼容机后迅速发展,1985年个人电脑的销售量超过了以工业和科研用途为主的大型机。随着微软和英特尔的结合,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市场的领导权从以IBM为代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转向水平分工【注释】王雪佳:《美国新经济与东亚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王雪佳对本文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本文的许多观点借鉴了她博士论文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注尾】,每个水平分工的参与者都专业经营产业总体链条中的一个价值节点(如硬盘、芯片、以致鼠标器等,也可以是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注释】1981年IBM推出的个人电脑,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作为配置,奠定了整个产业水平化分工的基础。参见王雪佳:《美国新经济与东亚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第98页。【注尾】。因此,从个人电脑诞生开始,计算机产业具备了不同于福特制的水平分工基础。

二 温特制与集聚效应

新兴的个人电脑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福特制有极大的差别。1980年代后期,在个人电脑行业的水平分工中,涌现出微软、英特尔、网威(novell)、莲花、康柏、戴尔、希捷(seagate)、甲骨文(oracle)、网康(3c)、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等全新的企业,它们在电脑产业总价值链节点中专攻某个领域,经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如1995年个人电脑销售量超过ibm成为全球电脑业新霸主的康柏【注释】这家诞生于1982年的公司的英文名称compaq由“兼容”(compatible)和“质量”(quality)两个词组成,是当时最快成为全球500强的企业。【注尾】,其主要业务就是制造组装和销售个人电脑,并借此推广自己的品牌。而人们熟悉的微软和英特尔虽然在1990年代后期股票市值高居全球前列,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极为单一,与多元化经营的垂直一体化的传统跨国公司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价值链已被分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节点,从上游的半导体生产开始(台湾的代工企业又将半导体进一步细分为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等),到个人电脑的组装、软件开发、硬件生产、乃至打印机、扫描仪、鼠标器等配套产品和售后服务,都成为独立完整的产业部门,有许多专业化的企业在其中参与竞争。这种模式的竞争与福特制时代的大企业之间的综合型竞争完全不同,它在每个节点都会出现激烈竞争,导致整个产业快速升级。相反,奉行福特制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ibm、苹果电脑,在整个1980年代的发展中对此趋势把握不足,出现了巨额亏损的情况,苹果电脑甚至一蹶不振。

福特制企业追求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个人电脑行业水平结构中强调的是集聚效应(economy of cluster)。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它十分强调各个部件生产商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在这种新产业群聚效应模式中,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每个企业可以专注某一个部件或产品的一个部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不同企业之间互相配合,又可以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同时,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传统大企业不同,整个个人电脑产业链条上各个组成部分有强烈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传统大企业容易僵化的弊端。于是,个人电脑时代所重视的新消费群体、新科技、新营销渠道和技巧,以及对上市时机和定价的把握等,彻底改变了原来一家供应商主导的局面,一个全新的、水平式的生产结构,成为个人电脑行业最有效经营模式。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S;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正确引导舆论, 构建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媒体需要将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科学报道正面题材。同时高校媒体需要淡化处理校园内出现的不良言论与现象等负面议题,并进行批判,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学校出版社、校内广播电视、校报校刊建设。校园新闻工作者可以挑选采访对象和新闻报道角度,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所要宣传的思想,以免大学生抵触生硬和直接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三是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可通过校报和校园网站等媒体的协同服务,快速及时了解教科学研究成果、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学校工作进展状况;同时师生能够利用校园媒体发表自身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与看法,使领导能及时知晓师生的呼声。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及创新途径

1.塑造一流的学校形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品牌文化建设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品牌文化建设需要高校不断发掘自身的文化特征与办学理念,将新闻宣传的媒体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合作。高校需要优化整合校园资源,形成宣传合力。高校要想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结合媒体特点来优化整合资源,减少设备与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新闻宣传提供一定支持。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集中各媒体的办公场所,有效挖掘深层新闻,统一调配设备与人员,实现资源的共享。另外,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对高校广播文化以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利用校园广播及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网络和广播等新闻宣传更好地服务于高校。

2.结合校园特色来创新写作思路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色来创新新闻写作思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通常校园报道写作思路可分为“由小见大”和“由常见异”两种思想,其中前者多指校园记者难以接触各地的要事与大事,只能采写小事,这就要求其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来充分发掘小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并进行报道。后者则是指校园记者接触的多是日常事件,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平常事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3.优化整合资源,突出媒体特色

优化配置资源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要想改变校园媒体“各自为政”的局面,改进各媒体的缺陷,高校必须要成立专门的主管部门,有效管理与协调各个媒体,汇集各个媒体的新闻资源,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当然宣传主管部门需要以各个媒体的特点为依据,对新闻报道采写加以统筹考虑,避免全部媒体同时报道同类新闻而造成物力与人力的浪费。同时需要结合不同媒体的具体写作要求特点,对稿源加以协调分配,从而保证校园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宣传的“统一战线”,发挥出各类媒体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总之,只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才能有效节约财力、物力和人力,提高宣传效率,实现最大化的宣传效能。

高校要想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塑造一流的学校形象,结合校园特色来创新写作思路,优化整合资源,突出媒体特色,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功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理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091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并不是全新内容,它的内容是非常成熟的各个产业分支,比如广告、漫画、设计、演出、建筑设计等,其中广告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面貌,同时也对文化施加重要的影响,造成了国际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格局的重组。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的层面,所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品牌的宣传,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中国GDP增长速度。据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符绍强的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我国仅仅在3%左右。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比例,逆差幅度惊人。

1创新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兴起了创意产业,其中就包含了创新设计等具体的内容,这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涵,我们以创意经济为支点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确切地说,是以设计创意经济为支点,以设计这个行业直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改变传统产业和高风险投资行业的经济形式。在发达国家,创新设计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例是很大的,如去年英国创意设计的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16亿欧元,约占13%,今年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业设计生产价值将会超过15%,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久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网络服务、电脑报刊、广播电视和电影的设计服务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方向,虽然在规模、资金、从业人员上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就创意文化产业来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同的设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有自己的设计,保证其在整个文化行业的前景。许多文化设计企业都想成为下一个三星企业,韩国三星公司在20年前才开始生产电子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三星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跻身为最有价值的品牌行列。

我国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不容置疑的,在政府、媒体和社会推动下,创意产业的大船也开启了它的旅程,今后如何走还需要具体细化,这是现代文化产业为经济建设项目的重要作用,成功的创意设计将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

2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个关系的研究是发展文化产业和经济的主要手段,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联系。

第一,文化产业与生产力理论。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种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通过这个生产力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化生产力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个概念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家的生产力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主要动力,我们也是强调生产力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生产力并不意味着生产力的单一方面的生产资料,文化产业最终还是要满足人民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过分地追求利润将无法实现艺术价值的超越,艺术设计方向的产品也是文化产业的内容之一,刻板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求使艺术品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此曾经出现过反对经济文化产业化的呼声,事实上文化产业是可以形成工业生产力的。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基于文化创意和法兰克福学派进行整合,从微观政治制度和权力分析角度来倡议文化产业与生产消费文化的重要关系,并主张从辩证的观点保护文化产业,促进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化产业就是工业生产力。文化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生产力具有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理论一直在探索中,对文化生产力的理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第二,文化资本促进人的发展。经济学教授大卫・罗斯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文化资本论坛中明确指出:在经济学中,文化资本是基于特定文化价值的积累形式展示财富,强调文化资本在经济生产和经济增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化资本理论主要阐述的是文化资本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教育和家庭背景对人的影响,同时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决定产品的价值。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在经济文化的基础上与地区企业关联,影响国家经济和文化投资以及资本积累等一系列的价值体系。

第三,文化产业促进经济体系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品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增长点,脱离文化资本的经济制度结构可能更容易崩溃,相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加快工业建设的步伐,更新的产业信息,促进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文化渗透将会提高工业产品附加价值,有些行业的经济与文化传统相关联,新形象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提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中国的文化产业与工业产品还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的聚合也正在逐步完善,另外,产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还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最大化地发挥文化的载体作用,提高社会经济价值,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体会到了经济增长对文化产业的依赖,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规范了,研究表明,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可以更新资源区并增加吸引力,提升城市的艺术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我国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3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在结合国情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实践也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注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对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与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相关文化产业理论在国内外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已经得到验证,我们应该支持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32)

[4]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孙翻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Harry Hilman-Chartrand,Claire Mccaughey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Ar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ast,Present and Future[Z].Whos to Pay for the Arts,2011

[6]廖春苗,刘兴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初探――学科交叉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J].文存阅刊,2017(1).

第9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定位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6-0034-04

一、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分析

(一)宏观背景

从国际上看,面对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危机,人类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转向: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联合国于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等等,这些都表明人类理性一次又一次觉醒和复苏,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大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制度、行为、发展模式、生存方式等一系列的绿色革命。因此,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人类已经深刻而理性地认识到:与“和平”、“发展”一样,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时代主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在发生“五重转变”:人类文明的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世界经济形式正在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发展道路正在由非可持续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国民经济正在从单纯追求GDP向追求绿色GDP转变;企业经济正在从A模式的发展状态,即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强物质化模式向B模式,即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脱钩的减物质化模式转变。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GDP平均增长8%以上的奇迹,中国的崛起令全球瞩目。然而,这种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沉重代价的。有资料显示,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我国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即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此势态,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国政府已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由此可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前沿,不断科学创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和迫切期待的问题,因为它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二)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性质定位

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学术界并没有统一而权威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是指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从经营的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理。有学者认为涉及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有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的产业环境管理机制;在微观层次方面表现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则有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还有学者认为企业环境管理模式包括四种:企业环境管理委员会与环保专门职能部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ISO14000管理模式、HSE管理模式、QHSE管理模式等。我们认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应该是一种多元性结构管理机制,是由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由生态伦理、环境法制、社会发展模式、人类生存理念、模式、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和企业管理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以促进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目标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理。其性质特征如下:

1.时代性与战略性的统一。工业文明时代的企业管理机制主要是围绕着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运行,无论是“泰勒制”还是“公司制”;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无论是“人本管理”,还是“企业创新机制管理”,企业充当的角色都是单纯的“经济人”。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引下,企业的成长是以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滥用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在生态文明时代的企业管理机制理应发生绿色革命,即单纯的“经济人”企业理应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称之为绿色企业、生态企业;企业管理机制理应转变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或企业绿色管理机制。这是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21世纪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危机。因此,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公认的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当人类具备生态文明与绿色管理的系统理念之后,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长效性构建,就表现出特别重要的战略性。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生态文明与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绿色法律和绿色伦理能否变成现实的转变,关系到我们当代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唯一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性与生态性相融合。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贯穿其生命全程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21世纪的企业已跨越了单纯“经济人”的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企业只有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回收全方位贯彻生态环保的理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为法律所允许、为市场所欢迎;企业作为“社会人”,只有对投资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才能有更广阔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实践证明,绿色企业、绿色产品深受社会所欢迎,绿色责任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生态环保理念,将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模式与绿色管理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才是21世纪标志性企业。

3.伦理性与法制性相结合。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生态伦理已成为21世纪的先进理念和主流伦理,科学、高效的企业环境

管理机制必定渗透生态伦理,从传统的企业伦理转向现代企业生态伦理,标志着企业伦理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国际国内的法律也正在走向生态化,制定了大量的有关保护生态平衡、防治污染、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这些绿色的法律制度的实施必然促使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生态化。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育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4.多元性与特色性同构。我们首先要走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单一主体、单一因素的定位误区。事实上,构建和实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不仅是我国企业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绿色责任,而且是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实施保护环境职能的重要职能机制;不仅是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监督、管理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生态伦理、环境法制、社会发展模式、人类生存理念、模式、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和企业管理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逻辑结果。诸如国际环境管理机制、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企业生态伦理机制、企业生态法制机制,等等。只有多方机制的有机融合,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先进、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才能达到促进企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目标。与此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特点、行业背景和自身条件设计,构建各具特色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诸如,钢铁企业环境管理机制、IT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化工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等等。

5.绿色人文教育管理与科技创新管理并进。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紧缺、生态的失衡和环境的恶化以及工业文明时代的财富观、幸福观、消费观的扩展,靠传统的人文教育管理方法和现有的技术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创造新的融绿色人文教育管理与科技创新管理为一体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不仅要强化绿色人文教育管理,培育与企业相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的绿色或生态人文价值观,而且在管理中要体现出企业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不断创新性。比如,生物能源、太阳能技术、核电技术、废弃物再生循环技术、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的运用、环境监测与执法机制的重大突破等都会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迅速进步。

6.科学性与统筹性兼顾。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前沿课题,由很多相关机制和子系统机制构成,他们分别从政治、行政、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科技的不同层面切入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涉及众多部门和社会多个主体,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客观上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统筹运用国际国内各种力量、各种资源以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前沿性。

(三)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目标定位

1.近期目标定位。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和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机制建设,即在我国企业全面建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政府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市场引导企业强化环境管理的经济氛围机制,社会舆论、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的渗透机制。初步消除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盲区。与此同时,加速提升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执法的科技含量,加大环境保护的奖惩力度,树立环境管理机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中期目标定位。即到2020年,基本构建好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机制,从根本上转变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循环经济、绿色技术、清洁生产、绿色管理、生态理念、生态企业成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潮流。

3.长期目标定位。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先进、全方位、高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使我国的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生态良性循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社会之中。不仅物质生产生态化,而且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也呈现生态化。

二、生态文明时代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一)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理念创新

1 构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既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背景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 构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应尽快走出“人类中心主义”阴影,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3 科学而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不是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生态文明背景下,构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

4 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力争具备与国际前沿性与民族特色性相结合、多元性与层次性相呼应、全方位与先进性、实效性相统一等特点。

(二)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行为创新

1.加大国家对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的推动力度。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国家必须通过强大的公权力、推动力,规范性、强制性地指引企业步入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的轨道,从而克服和消除企业唯利是图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渚如,提升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完善政府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法律机制以及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保一票否决机制、清洁生产促进法、节能减排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的执法力度,等等。

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又好又快运行。比如,政府绿色采购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管理机制,等等。

3.充分利用评价、奖惩机制,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制度全面展开。针对国情,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评建活动的全面展开,评建出一批环保示范性企业;另一方面,加快ISO14000、HSE、QHSE等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区域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形成。

4、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作了明确规定,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机制同环保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国应尽快地制定《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条例》,并加大生态人格教育的力度,提升公众参与企业环境管理的广泛性、深

入性和有效性。

5.将重罚制度引入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之中,加大执法力度,用以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例如,2004年四川沱江的特大污染事故,造成2亿元经济损失的责任单位仅被罚款100万元。新加坡的重罚制度机制,使他成为全球有名的花园式国家。这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为了当代人民和子孙万代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重罚制度机制刻不容缓。可喜的是我国环境执法已经有了新发展,加大了执法力度,比如《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将最高罚款规定为300万元,但这还不够。我们认为,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违法重罚条例》,让环境违法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让所有的社会成员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让《生态环保法》真正地“硬”起来。

6.以战略性视角构建企业生态人格教育机制。一方面,在企业招聘、职业资格、企业员工、领导干部学习培训考试中增加生态文明、环境伦理、循环经济、环境法制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政府与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相应制度、政策和经费支持。

7.借鉴国际企业先进经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制。诸如,诺基亚公司将环保责任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统一考核的管理机制;索尼公司的环境战略管理机制;以及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机制、企业环境员工管理制度、企业环境会计制度、企业环境报告书、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制度、企业循环经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PRTR制度、企业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奖惩机制和企业环保目标责任机制,等等。

8.充分利用经济机制,激励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运行与升级。具体措施为:(1)绿色财政税收机制。比如,逐步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财政专项基金、征收环境税、资源税、对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等。(2)绿色信贷机制。比如,环境友好型企业可以享受低息或无息绿色专项贷款。(3)绿色价格机制,即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比如,科学地设定生产、生活用电、用水、用油、用煤等资源的分段式收费机制。既保证企业生产、生活需要,又限制浪费资源的行为;对企业创新生产的节能产品、环保产品,政府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比如,节能灯、太阳能、光能、生物能源产品。(4)建立全国性企业环境污染有奖举报机制,促进公民积极履行环境监督性绿色责任。(5)设立中央和地方环境友好型企业表彰奖励机制,引导全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循环上升。

9.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措施将企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信息通过权威媒体公布于众。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个方面了解、监测、考核、评价、监督企业的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在舆论、管理层面给企业以压力,有利于促进企业争先恐后、不断升级环保机制。

第10篇

根据2020年11月6日《全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会议精神,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工作,具体报告如下:

(一)违规公款吃喝和大吃大喝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未发现领导干部借用公款在私人会所、豪华饭店等场地大吃大喝和参与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也未发现有干部将个人吃喝费用违规报销的情况。

(二)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的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严格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要求执行,未出现有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的情况。

(三)违规公务接待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不存在违规公务接待情况。

(四)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情况

学校无公用车。

(五)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领导干部均严格执行婚丧喜庆等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并按规定如实报告,未发现有公款支付操办费用和收受个人礼金,没有接到群众举报校领导干部违规举办“生日宴”、“贺寿宴”、“乔迁宴”、“升学宴”、“谢师宴”等问题。

(六)收送礼品礼金情况

经自查核实,校领导干部不存在公款购买购物卡,收受礼品、礼金、电子红包的现象。

(七)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严格遵照发放津贴补贴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存在擅自设立津贴补贴项目,超范围、超标准发放津贴补贴等情况和借助重大活动或节日之便发放现金、有价证券等情况。

(八)公款旅游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未发现有领导干部借公务之机旅游和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情况。

(九)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和违规参加活动情况

经自查核实,未发现我校领导干部存在工作作风不实,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有调研无成果的情况发生。

(十)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情况

经自查核实,我校在执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时,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合力,不存在沟通协调不力、各自为战的情况。

第11篇

转变服务理念,构建沟通要素

只有当人文关怀完全被叫响时,医患关系才会走向和谐。医疗人文关怀的理念要素:①无限尊重患者权利价值;②真实情感源自于内心;③持续不断地构建服务链;④温馨便捷的服务观;⑤培养医患之间的亲和感。

服务理念发生了变化,不同的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有着不同的要求。既要重视“病”,又要重视“人”,既要看到疾病的存在,更要看到人在疾病发生、转归中的作用,以及与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情绪和疾病的诸多因素。服务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医学模式下单一解决病人的病痛到处处为病人着想,营造有利于病人诊疗、康复的良好环境。

掌握、运用、沟通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需要。“沟通”分为一般性沟通、陈述性沟通、分享性沟通、情感性沟通和共鸣性沟通。一般性沟通从肤浅的、不涉及个人问题的双方沟通入手,引导交谈向更深层、更有意义的层面转移,达到一个共鸣性的沟通。

真诚沟通是对病人实行人文关怀惟一的有效途径

加强医患沟通迫在眉睫,转变医学模式的社会需求非常强烈,而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医疗纠纷逐年上升。这说明,做好医患沟通的工作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事故争议,提升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人”的因素。人性化服务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管理理念。真诚的沟通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快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院前医疗计划。因此,医患关系是医疗行业一个永恒的主题。医护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系,是院前急救中最普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善用沟通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医护人员既要使用好沟通的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又要讲究与病人的沟通技巧。①安慰性语言:对痛苦中的病人的安慰,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声调,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问题的陈述,病人会在其中体会到关心、热情、理解和尊重,使用同样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语调,在沟通上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②鼓励性语言:清晰和简洁的鼓励性语言有效的保证了医护人员的支持和肯定,是对病人的一种心理支持。它对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与恢复疾病的坚定信念非常重要。③劝说性语言:当病人对治疗有顾虑、缺乏信心时,适时地选择话题和时间与病人沟通,确定相互作用的时间,有利于患者经过劝说后顺从配合,这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④积极性的暗示性语言:这种语言可以使患者在无意中接受到良好的刺激。恰当的使用幽默,使人发笑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和需要,同时可以提供和增强给予病人情感支持的有效性,帮助和暗示病人释放紧张情绪,调节由于疾病产生的应激性反应,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⑤指令性语言:医护人员应该清醒地知道,面对的沟通对象有些是完全没有医学常识的需要帮助和准确指导的病人,这是指令性语言,让病人严格执行和遵照动作和规定,也是必要的。

应用非语言沟通,体现人文关怀。恰当的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对提升和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同样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非语言的传递和接收,可以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院前急救的病人有强烈的忧虑、害怕、恐惧心理,此时除有过硬的技术外,真诚的微笑,充满自信的目光,治疗性的触摸,可以让病人获得温暖和关怀,产生信任感,而达到帮助患者的目的。

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及方式的自律化

院前急救存在与社会同步发展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与监督的关系。院前急救的职能决定了在这种关系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最具基本性和稳定性。其重要性体现于: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院前急救的生存与发展。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良好环境。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关系的恶化将导致病人的背离,造成社会效益的丢失。如果一个院前急救中心失去了社会效益-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医、护、司要深刻认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涵,增强主动服务病人的意识。使车组人员迅速出车到达患者身边,在安全送达医院的全过程中,从语言交流到医疗信息行为的沟通,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病人至上的服务精神。

加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效益体现于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和精神文明。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行为的自律性。急救单元的每位成员都应认真实施规范用语、服务流程、操作规程,认真体会生存危机,从中感受压力,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将推动整个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急救人员产生更多的信赖,也会带动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

第12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various provinces highway rapid development, under such advantageous new situation background, should hold “humanist” this fundamental point firmly, the union unit environment, the personnel reality, according to job category's different situation, adopted the effective strategy, advanced the highway Administrative unit'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eliminary groundwork positively.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单位 精神文明

key word: Highway Administrative uni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作者简介:辜钰岚(1984-10),女,四川人,学历:本科

一、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合理权益的社会,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要坚定“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点。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来说,“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对职工而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合理要求和正当权益,要以极大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员工;第二层,对广大司乘而言,作为服务单位,应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安全畅通、满意的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履职”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全体员工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以争先创优为中心,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文明收费、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1、工作实际

在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工作重点也就不一样,如收费员岗位,面对的就是广大司乘,为其提供优质的文明服务就是工作中的重点。而养护工程岗位面对的却是各项重大的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就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只有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工作重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活动,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推向深处。

2、单位实际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的高速公路公司有地理位置、环境、人员多寡等不同的实际,只有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创建出凸显单位特色“文明”的亮点。

三、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三个策略

在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一个基本点,切实考虑到三个实际情况,同时,可以采用以下三个策略,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建设成果。

1.专项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要落实到实处。要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同高速公路的工作实际和工作性质联系到一起,将“建设精神文明”这个看起来十分“高”而“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十分“小”而“具体”的任务,如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展的 “文明用语”评比活动,以及主题鲜明的社会公益等专项活动同“青年文明号”等创建目标相结合,使广大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明确什么是“精神文明”,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才不会显得空而虚,才能有实际的收获与成果,才能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

2.树立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个好的典型,可以搞好传帮带,以先进带后进,发挥重要作用。要强调的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有一双“慧眼”,要能够注意和发掘身边的点滴小事和典型人物。例如,很多一线员工要常常经受风吹雨打、太阳晒, 或是要站在狭窄的收费亭中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职工正是值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典型和榜样。而在树立典型之后,也要将工作持续推进和深入下去,要引导广大职工向典型学习。同时“身正为范”,单位各个层级的负责人也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只有负责人做到了严于律己,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才能向积极的、纵深方向发展。

3.激励措施

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要注重采用积极的激励措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是人,是一门培养人、提升人的艺术,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助推器。在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高速公路单位的组织目标和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对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励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每个人都具有获得肯定、争取荣誉的心理需要。精神激励通常是对于优秀职工或部门给予一定的荣誉和表彰,是对其行为和成绩的肯定,是激发员工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一定的物质激励手段也是必要的,是精神激励手段的有效补充,是对职工个人价值的一种认可。必须强调的是,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以公平公正、效率优先原则为保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障,激励机制就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不利的。

第13篇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课程为: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等;

三、新闻学主要课程为: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大众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等;

四、法学主要课程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

五、国际政治主要课程为: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当代国际关系等;

六、英语主要课程为: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等;

第14篇

现就执行《关于归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通知》(京房地物字〔1999〕1088号)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1999年1月1日以后签定房屋买卖合同的新建商品住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及与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等)的购房者,在办理立契过手续前,应按房屋买卖合同上标明的购房款的2%交纳商品住宅维修基金。

售房单位将其商品住宅转为租赁、经营或自用的,也应按本通知规定交纳维修基金。

二、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由市和区县小区办代收。在区县房屋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立契过户手续的购房者,其维修基金由各区县小区办代收;在市房屋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立契过户手续的购房者,其基金由市小区办代收。

市、区县小区办在代收维修基金时,须向购房者开具市财政局统一监制的“北京市住宅维修基金专用收据”,并在收取维修基金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其转入市房地局指定银行的维修基金专用帐户。

三、交易管理部门应在审核查收小区办开具的“北京市住宅维修基金专用收据”后,方可为购房者办理立契过户手续。

四、1999年1月1日以后签定商品住宅房屋买卖合同、已经办理完立契过户手续但未交纳维修基金的购房者,应到市小区办办理补交手续并由市小区办为其开具“北京市住宅维修基金专用收据”。

第15篇

西方经济学是本科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它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而且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所以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叫苦,提不起很高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是针对民办本科院校中的这一点展开探索性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使得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文章认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要从注重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多兴趣和投入。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其在整个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民办本科院校教师现状和学生现状

 

1.教师方面:教师队伍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民办院校教师数量少,年轻化,师生比严重不合理。很多老师的授课任务重。同时从事一线教学的多数是年轻教师,尤其是那些刚成立的本科专业。年轻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经验,往往以自身的学习情况去要求学生,很注重微观经济学里的理论论证与模型推导,且不会取舍,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内容过难、过于全面,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自己的事情也多并且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很难开展实践教学。这都使得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2.学生方面: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民办院校的地位使得其所招收的学生比一本、二本学生的高考成绩低不少,基础也薄弱很多。通过对民办院校学院和周边地区的二本院校新入学考生的高考成绩的充分对比,可以发现民办院校文科新生的成绩主要在数学成绩上低于二本院校新生,其次是英语成绩较低。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以招收文科学生为主,因此可以说,民办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基础最薄弱的环节是数学。而微观经济学对数学要求较高,这就加大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此外,民办学院学生和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相比,学习主动性相对缺乏,往往需要教师督促。

二、民办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制定的财经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学好西方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及专业拓展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当前地方民办院校就业压力巨大,考研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作为考研专业课的必考科目,学好西方经济学尤为必要。通常情况下,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又是基础,从这些年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来看,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如何对于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

 

但是,就地方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与该课程的特点及民办院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思想特征有一定关系。

 

1.先入为主,认为理论基础课无用。上述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务实特点,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没有正式开课之前,对于要上微观经济学课程就缺乏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门课程,没有直接教他们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去做,看似无用理论假设条件与现实的差异,加深了理论无用性看法。刚开始学习课程,他们发现经济理论的得出,都存在与现实有差异的理论假设基础,把复杂的经济现象用文字、公式和图形来表示,与他们了解的部分现象有出入。而且,由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行为,部分理论直接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加深了学生的理论无用性看法。

 

2.理论抽象,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存在困难。微观经济学理论推导与应用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而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导致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却学习困难。另外,理论的抽象性,也令学生理解费力。 课堂上,经常听不明白最终会使学生参与度降低,转而干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用手机上网或睡觉。

 

3.知识点多,学生鲜有复习,“今会明忘”现象普遍。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又多,学生每次课学下来,都会新学不少概念和理论。当老师在课堂上用了多种方法,终于让大多数同学理解清楚一个理论的由来及其应用时,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到之前学过的理论,学生们又忘了。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后面知识点的学习不利,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原因就在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主动性极差。

 

4.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较差。经济学教学目标在于,学生应用学到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教学中发现,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优化探讨

 

1.任课教师要多读报纸多浏览新闻,增广见闻。上面也有提到,老师要多举例子学生才能提起兴趣听,但是例子从哪来?怎样做到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俗话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装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要多读多看多听,使得自己的信息量足够大,更要与时俱进,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看看新闻。如果老师的视野都很窄,在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做到举例分析呢?

 

2.圈子案例教学,增加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圈子案例教学,是指要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他们感兴趣的例子来阐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经济学初学者,面对着厚厚的既有数学公式又有图形的经济学教材,总觉得经济学充满了统计数据和专业术语,既枯燥又乏味。但是,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经济学就在身边,因于经济学源于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对大量此类案例的讨论学习,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观点的讨论分析,学生会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最终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被动复习方法的使用。 学生课后鲜有复习,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来提高学生的复习频率。课程内容的回顾,应以学生为主角,或提前布置,由学生来讲,或通过随机提问检查,督促学生在课前要做复习工作。经济学教学,要有好的效果,作业量少不了。可通过作业,让学生去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并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采用作业讲评或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课堂管理。课堂上,学生从教师处接收的信息,除了知识,更多的还是从细节上感受教师对人对事的态度。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管理课堂,引导学生更正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如使用手机,或是睡觉等,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5.加强教材建设。目前国内教材有一个特点注重西方经济学整体的逻辑结构,体系完善。这虽然有助于学生在入门阶段从整体上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但对观点只进行提纲挈领式论述,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因此鼓励民办本科院校加强教材建设能根据学校的校情自己编一些教材。这些教材的针对性强,即直接针对新升本院校自身的学生。新升本院校学生的基础差,决定了这样的教材要博采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力戒内容抽象,数学成分重。对于部分难点可不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设计。补充阅读在补充阅读里适当增加对经济学人物、经济学流派以及经济学最新发展前沿的介绍。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补充一些来自生活的案例,使理论分析通俗易懂。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要参考国外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做法,课堂教学注重案例分析法。

 

6.完善职称评审制度,重视教学活动。如前所述目前中国高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一刀切现象严重。无视学校的差异和教师个体的差异都以课题和数量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质量并不作为评定职称的考虑因素。这会严重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必须把教学质量纳入职称评审的考核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实际上高校教师的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喜欢课堂教学,有的适合科研。

 

四、结束语

 

微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传播市场经济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但是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学科内容复杂、庞大、综合性强、主流理论讲解甚多,非主流及前沿理论讲解偏少,国外原版教材难与中国本土经济融合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教材管理、调整课程设置、联系实际引进圈子案例教学、增加主流学派及前沿理论内容等成为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