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第1篇

摘要:作业是日常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形式,通过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及时的巩固,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下,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是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积累、提升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做好学生的作业设计,以便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作业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作业成为学生愿意做、乐意做的事情,而不是被逼做的事情。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变单调的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整体统一为分层进行,变标准答案为合理答案。从作业形式、学习兴趣、作业层次、作业评价等几个角度入手做好小学语文的作业规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变“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业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进行“文本默写”,一个生词要写多少遍、一段句子要摘抄多少遍……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单调乏味,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反感、厌恶,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变“文本作业”为“综合作业”,让学生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作业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没有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而是引导他们在课下去发现、去寻找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标志,看看春天有什么特色,之后再讲给大家听,看谁发现的最多、总结的最多。另外大家也可以搜集各种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比如图片、文字等内容,给大家展示你眼中的春天!这样的作业形式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的作业形式变得更加综合,实现他们的整体发展。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兴趣,实现他们的自觉学习。特别是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我们就要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去完成作业。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比如在一次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就向教师请教“深深的记着”应该用什么词语呢?看到学生自己主动的问,笔者就教给他们“铭记”、“铭刻在心”等,让他们能够加深体会。

三、变“整体统一”为“分层进行”

传统的作业形式就是“一刀切”,教师布置的作业对象是全班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或者个人的学习能力差异,同样的作业在有些同学看来没有难度,但是在另外一些同学看来可能就是比较难完成的作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一些不适,同时也无法收到良好的作业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其中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很多学生都会根据问题层层的进行思考,一步步的回答,“不甘示弱”的做完全部的问题。

四、变“标准答案”为“合理答案”

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所以在笔者看来,语文答案与数学答案不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只要符合道理、有见解的,都算是合理的答案。特别是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知识结构、心理特征都还不成熟,对于某些事物的见解可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允许他们出现一定的“偏差”,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性作业 作业设计

一、前言

传统语文教学是将老师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而教育改革还原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传统教育中,作业也存在较多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成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还会出现很多其他问题,主要有表现在作业更多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知识,但涉及实践应用的较少,此外,很多作业是书面性的,并且统一,学生不能自主选择等。这样就使得作业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还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因此,合理的设计语文作业,尤其是开放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其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开放性作业的必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得教学多数以“填鸭式”进行,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散,缺乏创新意识。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语文老师应该在设计作业时进行创新,尤其是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差异性作业给每个学生自信

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一个人至少具有七种智力,如语言智力、人际关系智力、音乐智力等,每个人的智力不可能是相同的,各个智力的发育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也就是成绩有好坏之分。传统教学中,老师设计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学习好的同学来说,没有挑战性,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而学习差的同学又不会,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感觉作业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使学生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2.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桌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让学生禁锢在课桌上,仅仅是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作业,就像把河水限制在规定的池塘里。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当中,通过亲身体验,收集资料、数据等,才能完成作业,有时候还需要同学之间、或者与家长一起合作。这样既让枯燥的语文增添色彩,又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感受。

语文本来就是语言教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将学校内容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写日记时,以往很多学生都是像记录流水账一样,老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去观察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这样开放性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作业设计策略

开放性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发生思维。但我国传统教育更多的是单一的作业形式,如何来设计开放性作业是小学语文研究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作业形式多样,内容综合

开放性作业不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选择作业,或者答案不是单一的,开放性作业应该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使得学生体验生活。首先,开放性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这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找到结合点,注重学生智商、情商的培养,在作业形式以及内容上革新。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如果让学生背诵课文,或者熟读表现主人公坚强的句子,并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可以让学生分组体会坐在轮椅上的生活,然后给自己或者课文中的桑兰写封信。其次,作用应该具有层次性,才能更好地针对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划分短期作业、长期作用以及实践作业。短期作业也就是平时的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长期作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引导。而实践作业包括观察式、表演式、操作式作业,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以及合作能力。开放性作业设计在形式上多样,还应该注重内容的综合,知识综合以及能力综合,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作业评价多向发展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开放性作业评价应该多向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对错评价,优秀的教学应该挖掘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进行合适的表扬,对于学生的作用评价也应该这样。第一,重视学生的作业过程,在其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进行了解,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二,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作用评价不仅局限于老师给学生打分,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向作业评价,对学生好的习惯、品质进行表扬,不好的习惯勉励,既不伤害学生的信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3.让作业走向自主

开放性作业的核心就是自主,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充满个性、灵气的个体。让作业走向自主不仅是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让他们当一回老师,作业的设计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四、结束语

作业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设计短期作业、长期作业以及实践作业,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也应该综合发展,评价更应该多向化。

参考文献:

[1] 朱家俊.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2,(21).

第3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习题为主的作业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种种新颖的、趣味性强,体现个性化与实践操作性的作业模式逐渐出现在了广大教师的面前,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本文就在此背景下,以小学语文为例,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与创新,旨在推动小学语文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

新课程指出: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的重要形式之一,更肩负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然而,传统枯燥的作业模式促使学生逐渐失去了作业的兴趣,未能达到作业的真正目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创新自身的作业设计,使其变得更具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操作性以及探究性,进而更好地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我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提高学生作业高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作业内容过于僵化,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所设计的作业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

如,讲解《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时,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南沙群岛的认知,如南沙群岛的位置、南沙群岛所富含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等。而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我们会通过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知。这种枯燥、机械化的作业形式极大地打磨了学生的作业热情,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趣味性相对较高的作业形式替代传统的作业形式。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提高对南沙群岛的认知,要求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将南沙群岛的基本特征绘制清楚。通过绘画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南沙群岛的认知,还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采用了“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进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在创新自己作业形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作业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例如,对于部分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所设计的作业可以是一些基础性词语的运用、课文的填空等等;而对于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所设计的作业需要是一些探究性强、能够激发其学习欲望的作业。

以《田园诗情》为例,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侧重于学生对这篇文章中所需背诵的内容进行记忆,并逐步了解作者对荷兰牧场描写的手法等等。而对于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我们要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自由生活向往的基础上模仿作者的手法,对我们的中国进行一定的描写。如,《田园诗情》的中心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中国,是茶叶之国、陶瓷之国、丝绸之国”等等。通过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同步提升。

三、实践操作性作业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外,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之中,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实践操作性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为了验证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是否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以《蒲公英》为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验证蒲公英是否只有掉在黑黝黝的泥土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二是为了学生能够巧妙地运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以《学会合作》为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与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再仔细体会合作完成事情的过程与独立自主去完成这件事情的区别;其三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性的作业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为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篇文章排演一个话剧。通过话剧的排演,在提高学生对这篇文章认知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进而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我们所设计的作业除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之外,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守一定的探究性原则,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对各种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诱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而通过作业提升对所学内容的全面了解。

如,讲解《长江之歌》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收集与长江相关的资料,可以是长江产生的原因、长江于中国的意义、长江在各种天气中的形态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长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图片制作成手抄报或者画册等等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这种富有一定探究性的作业,与我们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形式相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也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目标。

【结 语】

在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内容,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是应该以教材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4点措施: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实践操作性作业的设计以及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但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热烈进行着的时候,语文作业改革的力度却远远没有跟上。许多学校的语文作业呈无规范管理状态,大多数小学生提起语文作业就垂头丧气。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改变这些现状呢?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二、联系学生生活,设计生活化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例如,五年级语文综合化练习中了解中国姓氏特征,我让学生课后搜集身边人姓氏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儿童勤俭节约状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3、利用教材载体,设计运用性作业。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课文《少年王冕》,让学生学者王冕的样子画画书中的荷花画。

4、结合学生自身,设计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并允许学生超前学习教学进度以后的教材。并通过展示性的“暗示”评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多分层次作业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个“最近发展区”既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 “高处不胜寒”的盲目拔高。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四、关注社会,通过作业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第5篇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长此下去,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快不了,一些学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现象,学生对完成作业提不起兴趣,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性。今天布置什么作业,明天布置什么作业,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业要体现个性化,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设计作业应注重作业的层次,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设计要体现开放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开放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3)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认为负担重,除了指作业量多以外,还有一个方面是作业乏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乏味的。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如学习诗词时,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妨设计诗词配乐、配画的作业。学生尝试用音乐、画面来诠释它,看是否能淋漓尽致地把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可设计配乐朗诵,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能说的说、能奏的奏、能画的画,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这些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一方面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4)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能力的舞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的理念,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得”又要关注学生的“习得”,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生活联系起来,设计注重运用性、实践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演演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积累。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超越了文本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5)作业设计要体现自主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且学生一味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一方面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再说,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设计自己的作业,更适合他自己,他也会更加喜欢自己的作业,完成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自主性、赏心悦目的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三结合"尝试:

一、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找一找。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教学《苏州园林》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象、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3)抄一抄。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4)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完《皇帝的新装》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习题,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

二、层次性和差异性结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三、生活性和实践性结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范进中举》后,我就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讲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在创作的过程。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教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同时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日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作为老师我们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措施

小学语文教育在义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学生启蒙教育的责任,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教学,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必须谨慎的。随着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不理想的问题随之显现出来,我们必须对其认真对待,搞好语文教学工作。

1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教材和课外拓展为主。教材当然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教材内容已经偏离了当今小学学生的生活背景,例如一些具有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抨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应该选取比较天真烂漫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勤俭朴实、富有爱心的素质进行教育。教材内容改革步伐没有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学生一个美好的回忆,通过适合于学生的内容启迪学生身心发展。

1.2 传统教学的模式没有彻底的改变

所谓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彻底的改变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变。教师仍然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进行授课,没有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没有被有效的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是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当下的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的一贯作风是对学生进行标准答案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许多语文文章的思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可以令学生进行自由思考的,教师的强势干涉是对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扼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应该用成年人的理智和学生的心态进行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语文教育工作。

1.3 形式化教学的现象严重

形式化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本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化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不足。首先,由于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约束力,不恰当的自主会形成一种放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将教学内容没有做到清晰的教学。其次,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恰当,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应用的场所,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展现课堂的民主而开展的小组合作,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形成一种清醒的认识。再次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上过分苛求,过分的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资料收集与汇报,其盲目性是对教育教学没有益处的。

1.4 学生作业的落实缺乏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另一个问题就是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部分语文作业的设置忽略了培养学生情感和开发学生智力的特点,只是在作业的量上进行控制,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得以充分的体现,通过大量的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机械的教学,干涉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其次,教师在作业设置的体系上没有认真的思考,没有把实践性的作业比例进行提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教学内容回归于学生

所谓教学内容回归于学生是指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落实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通过与相关文学专家进行交流,将语文教材编制得富有时代气息。其次,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多多安排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可以应用于身边的大事小情,使学生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学生一个美好的童年。

2.2 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构建开发式的语文课堂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准备的,教师应该把社会、生活、自然、科学引入语文课堂,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其次是将开放性的作业体系与开放式的课堂练习起来,将作业真正打造成课堂的延伸,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真正的将作业体系建立起来。除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外,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对生活中的事情和事物的真正认识写出来,这是对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意义的。

2.3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

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教师应该将自己的全部热情贡献到教育事业中去,彻底制止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并且也要充分的了解小学生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因此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教学内容的筛选是需要教师认真进行的,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进而再开展小组讨论教学,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启蒙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视即是对学生培养的重视,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秉着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家长负责、为教育负责的态度,搞好语文教育。通过认真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弊病,利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只有我们切实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发挥语文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时孝民.浅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129-129.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4-01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在减负的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认识教学现状,认识减负增效,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全方位的去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教学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传统化,或是“新策略”和“传统式教学”并用,实质上就是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学,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的主体角色不突出,无法实现减负增效。其次,课堂形式比较单调。由于观念的传统化,教学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课堂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最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冲击,教师无法正确抉择,加大了减负增效的难度。我国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关注分数,升学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最终导致学生将面对众多的作业与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加之素质教育的冲击,很多的教师陷入迷茫中,不知应是“抓成绩”还是“抓素质”,使得教学一会儿注重素质,一会儿又回到了成绩上,不利于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的“减负增效”,其实也就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增加效益,但并不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是减少上课时间,而是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减负增效势在必行。通过减负增效,学生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教学,并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这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摆脱文山题海,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课堂效果,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观念决定一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此外,教师还应要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意识,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甚至决定着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仔细斟酌,学会结合学生,结合实际,结合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以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备课,优化教学环节

备课作为教学的初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备课环节入手,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参考书,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教师要读透学生。充分的搞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的兴趣动机。最后,教师要学会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而得出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充分的去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不仅要关注课内,也要重视课外,更要注重教育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教师还应重视其质量,减少其数量。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方法,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对作业的安排教师要以“精”“少”为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得以落实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的去探究教学途径,让减负增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阶段。作业设计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确保作业设计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对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据此加强对学生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训练。

1.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原则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作业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比较单一,缺乏对作业设计的创新认识,只是简单的将作业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作业形式也大多是死记硬背与机械性训练,作业完成过程比较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这种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性,依据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原则,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摒弃单调、枯燥、重复的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创新作业内容,改善作业形式,增加语文作业的层次性,以使作业完成过程能够更有趣味,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据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便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2.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2.1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作业的设计,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依据教学内容,对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增加作业的新颖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巩固并真正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据此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确保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基于这种考虑,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材料及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如绘画式作业、表演式作业等,即要求学生根据某篇课文的某个段落绘制一幅相应的图画;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根据该话题设计一个表演节目并进行演练,在下次课上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兴趣,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这也为学生未来学习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针对情境性、故事性等课文的教学以及相应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如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马过河》、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天涯情思》等课文,语文教师可设计表演式作业,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以此让学生实现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含义。此外,古诗是一种语言精练且具有较强概括性的语文知识,因与如今的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的难度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古诗的相关知识点,在完成古诗教学后,如《咏柳》这首诗的教学后,语文教师可据此设计绘画式语文作业,让学生根据这首诗创作一幅画,画中要包含这首诗的意境,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记忆。

2.2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实践意义

从本质上而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服务于实践,而实践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如调查式作业、搜集式作业等,以使语文作业更有趣味,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例如,在对《我家门前的小树死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课题“小树死因调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调查,分析导致小树死亡的原因,并以此创作调查报告,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理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据此增加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及其相关知识点。

2.3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因受生活环境、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很大区别,这也代表着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确保语文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强化训练的作用,对于语文作业的设计,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语文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分层设计作业内容,以此调整作业难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基础性作业、自我挑战性作业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在完成基础性作业后,多涉足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对于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可只要求其完成基础性作业,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不做强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为确保语文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强化训练作用,语文教师应依据实践性、开放性等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分层设计语文作业,对作业难度进行分级,促使Z文作业能够带有实践意义,以便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信亚娟.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流程化的现象,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教学。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教学流程更像是一个固定程序,学生在固定的模式中,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重复上述步骤和流程,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枯燥,进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虽然有固定的流程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其次,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意自己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考虑到本课教学设计是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对于创造来说,它并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和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使他们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学生的未来是光明的、未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不能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发展力,要使用陶行知教育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创新。除此之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使用,从而促进自己教学的进步[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对学生起教育作用,因此,学生在生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生活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应该充分利用来自生活和社会的素材,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更多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社会、感知生活。语文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在和生活的接触中获得知识,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入的思想[3]。

(二)解放儿童的思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他认为,儿童的头脑、双眼、嘴巴、空间、时间等都应该进行全面解放,要充分发挥创造教育的最大作用。第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创造过程中,儿童可能会被迷信、曲解、幻想等束缚,要把他们从以上现象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和课本挑战,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第二,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静坐、静写,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双手被束缚,甚至创造力也被束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秋天捡校园内的落叶,然后做成树叶贴画,培养学生的审美内涵;也可以让学生描摹字帖,感受文字的魅力。第三,要解放儿童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学时代已经过去,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周围事物的美好,如在清晨、傍晚欣赏周围的美丽景色等。第四,解放学生的嘴巴,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语言是创造的根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例如,在问题回答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积极思考、大胆回答,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论自由,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发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扼杀学生提问的需求。第五,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课程繁重、作业太多、考试频繁,是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压力,有的家长还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这样,学生很少有娱乐、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4]。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拓宽学习的空间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更像是一个鸟笼,在鸟笼似的学校束缚下,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他们的眼界,发掘他们内在的创造力。事实上,并不是只有课外兴趣班才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更好的课堂在社会和自然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近自然,切身感受社会文化、自然文化的内涵,使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学习空间得以拓展,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语

第11篇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线教师不仅掌握了新课改理念的新要求,而且也努力将新时代诞生的新的教学方法融人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致使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理想的教学效果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够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下诞生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际使用过程中形式化和模式化严重,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多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多媒体展示课。

二是一些教师依旧没有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依旧是教师为尊,老师努力讲课,学生被动记忆,反之一些教师则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使得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感情、说话的场所,教学效果大大下降;三是教学过程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方法

通过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阐述可知,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依旧不够理想,因此,为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工作,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应该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学生应该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作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不能也不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W习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工作。

就拿学生的日常作业来说,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自己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习发展的课外作业。这种课外作业,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巩固学习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保证了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学生之间个性发展的差异,课题组对自主性课外作业进行了探讨,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进行了设计、重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作业。

2.立足生活,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资源,让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和生活延伸拓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当学校播音员、参加辩论会、办手抄报、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并且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创造的快乐,不断地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3.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将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问题探究法、故事导入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去,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和触觉,给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结语

第12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视野

(一) 教学思想的研究

1.陶忠华《对小学语文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2.于永正的教改探索《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

3.吴忠豪的教改思路《以培养运用能力为重点,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4.翟京华的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二) 培养创造力的研究

1.理论探讨

姜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吴清华《语文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及其培养》

2.策略、方法

(1) 方利民《小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实行六开放》

(2) 熊建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素质的策略》

(3) 周卫国《发现教法与创新教育》

(4) 袁炳飞《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惯常定势及弱化的训练》

(5) 林祖望《加强语言实践 培养创新意识》*

3.想象力的培养

(1) 余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 李克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尝试》

(三) 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李鸿谟《落实新大纲精神,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李冰霖《信息素质教育--小语教学的新使命》

(四) 情感教育

杜晓妮《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五)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高凤弟《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其育人功能》

2、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实验研究报告

在语文教学思想、新视野的成果的报导中,未见思想教育、美育和语文实践活动等的报导。

二、有关识字教学

施茂枝《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三大规律》 

三、有关阅读教学

(一)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施茂枝《阅读教学中两个偏向及矫正》

(二)理论探讨

1.张庆《提倡诵读》

2.周一贯《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

3.周一贯《“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

4.纪育华《冲破以段落为界的思维定势》

(三)阅读教学方法

1.胥翠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初探》

2.陈婉清《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中边读边提高实验的初步研究》

3.姜仕恭《明确质疑目的,讲究释疑方法》

4.陶宇明《课堂质疑的九个切入点》

5.刘莉《感知 体悟 品析》

(四)语言积累的研究

林润生《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五)练习设计的研究

1.陈爱红《课堂教学巧设计,教学效率定提高》

2.桂贤娣《情趣结合的家庭作业》

(六)对课外阅读的研究

1.李冰霖《为孩子们导航》

2.陈金表《课外阅读四要》

3.钟娟《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在对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报导中,语感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发表一定的见解等专题少见报导。

四、作文教学

(一)对作文教学存在问题探讨

杨旦凤《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二)理论探讨

1.构建训练系列

吴立岗《根据活动理论构建科学的作文训练系列》

2.作文全程训练

张培红《引导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

3.发展个性

陈关根《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三)读写结合

1.冯兰《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

2.黄桂林《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形式》

3.魏明《结合课想象作文》

4.卢秋萍、施茂枝《就文取材 一箭双雕》

5.张美满《如何加强片断练笔》

(四)作文指导

1.写作兴趣的培养

(1) 申维俊《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2) 黄茂文《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

(3) 郭瑾《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

2.作文题目的设计

高峰《作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训练题的设计》

3.观察的指导

汪秀洁《观察:小学作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手段之一》

4.选材的指导

谭珍《作文的创新--从选材开始》

5.作文的评价

李都金《丰富作文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如何开拓思路,指导自由表达未见专题报导。

五、口语交际

未见有关口语交际的专题报导。有关于培养说话能力的报道。

六、教学模式

1.刘影《构建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2.许小蕙《“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六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3.张培建《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4.黄贞良《自主--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5.张海峰《“自读”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6.卢毓敏《优化教学过程,教会学生学习》

7.解爱静《古诗教学模式初探》*

8.章荐《题海战术--素质教育观下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9.何小珍《网络氛围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10.赵阿琴《激发生命潜能 提升生命价值》

七、教学艺术

1.教学设计的艺术

李俊《教学设计新视角》

严旭峰 林祖荣 《素质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审视》

2.突出重点的艺术

李运菊《突出重点,优化过程》

3.点拨启发的艺术

李瑞桐《点拨在小语教学中的运用》

4.课堂表演指导艺术

周一贯《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

5.课堂讨论组织艺术

严萍《组织课堂争论,培养创新精神》

6.教学幽默的艺术

孙改仙《论教学幽默》

7.课堂教学艺术

赵敬春《谈课堂教学艺术》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使教师很难有效发挥教学水平,学生也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为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育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涵义

1.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主体地位的实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果学生没有切实实现进步,那么教师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是毫无价值的。同时,教学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主动精神,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

2.向教学要效益

语文教学的效益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实际收益。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教学成果,强度结果的重要性,绝不是注重过程,忽略结果的教学思想。要杜绝教师在教学中的不确定性,不能跟着感觉进行散漫教学,同时,也不能将效益理解为对教学内容的盲目追求。教学效益主要考虑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取的学习成果,要进行综合性分析。

3.将教学进行量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要对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具体描述,目的是便于对教师工作成果的检测。但是,在进行量化的时候,要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定量、定性、过程和结果,正确反映学生的成绩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关系。

二、当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现状

1.过分重视和追求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形式化比较严重。对新的教学法方式盲目追随,忽视启发教学的作用,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

在以往的教学中,十分关注教师的传授,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听课,很少有时间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另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匮乏,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他们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这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3.学生的作业压力较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压力较大,作业布置较多,针对性不高,甚至出现毫无作用的、机械性的抄写,很难实现有效的反馈和检测,效率极其低下。

4.忽视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简单地定为教学任务,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忽视教学效果,致使学生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5.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当作课堂的主要形式,否认了传统的板书,严重忽视板书教学的价值,因此,多媒体教学应对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水平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首先,设定全面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性、技能性、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积极开发,主要是教材、网络、生活等形式的资源,要进行积极地融合,组织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再次,重视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以学生实际为前提,对教学行为进行精心设计,预估各种不同问题的产生,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不断寻求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整体效率的提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情景设置,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避免机械性,转为积极、高效地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参与教学活动。

3.安排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完成作业,同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对于作业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性,保证数量适度。同时,作业的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获取喜悦。

4.进行有效的辅导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层次的辅导,促进整体水平上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收益。

5.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而具体,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要恰当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精心设计,避免盲从,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证目标的准确性,实现对教学效率的实时反馈。同时,积极探索更多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手段,积极借鉴经验,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第1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趣味性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来看,新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具体规定,使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特点,从教材运用、故事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认真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通过灵活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语言文字,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可高兴了,你看,小妹妹来到了小河边开始练嗓子了“a a a a a…a a”,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编上相应的儿歌,每个字母编一首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形。如:圆圆脸蛋扎小辨,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侄影e e e。当学到声母“d”时,我问:“你们准备怎么记住‘d’的样子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一句儿歌“小马下山坡,左下半圆d d d”。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从教材运用入手,做到合理选择教材,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而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小学教学的发展来看,灵活运行教材,提升教材的利用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采用讲故事的手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讲故事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加入讲故事环节,应开辟专门的讲故事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专门的时间听故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应在时间上保证故事教学得到有效开展,保证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2、改变正常教学内容的叙述角度,引入故事情节

除了要开辟专门的故事时间之外,还要在正常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改变叙述角度,积极引入故事情节,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形成故事教学的良好氛围,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故事教学的开展中,叙述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我们应积极做好故事情节的引入工作。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应明确故事教学目的,并认真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选择课堂小故事的依据,使课堂小故事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应使课堂小故事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应从课后作业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如果说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主要部分,那么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是爱动好玩,针对孩子的这一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不能只限于抄、读、写。它的设计要可读、可写、可看、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对课后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明确课后作业的目的,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设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并巩固课堂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趣味性,就要明确课后作业的目的,并对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2、在课后作业中,更加关注作业本身的趣味性

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应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后作业,使学生的课后作业既能够满足趣味性需要,也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起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3、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趣味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形成良好的培养。而这一切的实现,课后作业是重点,因此应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就要从教材运用、故事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来看,趣味性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陈东生;;如何搞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阅读与鉴赏(上旬)

[2] 高多多;;浅谈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

[3] 李丽丽;;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学周刊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05-01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教学,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作业设计对语文教学效果保障具有很大作用,教师通过对作业有效设计,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熟练掌握已学知识。

一、作业设计突出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作业设计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想象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给学生留有宽广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的去想象,通过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假设自己是某篇课文的作者,那么自己会写出哪些场景。这种模式的作业设计可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表演作业。小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在表演课文内容时,教师根据课文角色安排学生扮演,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绘画作业。处在童年时期的小学生,对绘画都有很大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安排绘画作业,通过绘画使学生表达出课文内容,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绘画作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图,由于课文内容的不同其学生所配的图也是不同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以上几种模式作业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做、听、说、看、想等方面协调合作,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将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彻底改变,要研究要创新,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态度,从而确保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作业设计突出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知道,无论班级的人数是多少,都会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类学习层次。这三类学习层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基础进行划分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层次的学生,也是会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充分的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设计作业时就要做到层次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并且尊重学习中学生所产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中,如果未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所做的作业都是一致的,这样必然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样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而言,其语文能力发展都会受到阻碍。所以,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对其作业要求也应有所侧重。例如写观察日记,对优秀生要求其仔细观察,详细描写,语句要通顺,并且要表达出自己情感;对于中等生,要求其细致观察,描写具体,表达内容有条理性;对于后进生,要求其仔细观察,抓住被观察对象特点,写一段话便可。作业设计层次化还表现在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上。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能力,自己来设计作业。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品尝到自己的成功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教师可以在每单元全部学完后,由学生自己给自己出一套试卷,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完成作业,并互相批改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并且也清楚自己遗漏了哪些知识,在互相批改作业时也巩固了已学知识。

三、作业设计突出多样性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极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很强,但是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忱度却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注重形式,突出作业的多样性,使学生始终对作业保持兴趣。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教师应在作业设计时将这四要素穿插其中。

1、听作业。听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资料,通过播放音频,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思想关情。

2、读作业。读作业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与家长交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高尚情操,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文学能力。

3、说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布置说作业,使学生将所学课文讲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听,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读出角色对白,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4、做作业。使学生动手实践,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相应的设计实践作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设置应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实践性的内容,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小学语文作业才是有效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作业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