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概括范文

高中语文概括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概括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概括

第1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审美教育

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载体。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诗歌鉴赏能力方面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在高考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诗歌鉴赏的题目,很多学生平时因为积累不够,鉴赏能力不足,往往出现丢分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实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突破。

一、提倡反复诵读,增强情景想象

反复的诵读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基础,诵读诗歌是培养诗歌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老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中的韵味以及意境,诗歌写作的情景才能被学生所模拟出来。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学生也会不经意间展开对诗歌的想象,还原出诗歌中所描绘的场面和情景,不断体会作者写作的心境。大量的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于诗歌本身意境美的理解。如在杜甫《登高》一文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泛读,语调中可以带着一些苍凉与沉闷,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当时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然后在乐曲的伴奏中让学生集体诵读诗歌全文,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写作心情。

二、注重日常积累,培养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要注重日常积累。首先,要注重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派有相当清晰的认识,其次要注重对格律知识的学习,如词牌、曲牌等。同时,还要高度地概括和学习诗歌的特点,对诗歌高度的概括性、抒情性与形象性要有所认知。同时要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比如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咏物诗的特点是以物言志。边塞诗的特点主要是与当时时代的背景关系较大,展现着时代的风貌,所在边塞诗歌的理解上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比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咏怀诗的特点就是记事抒怀。咏史诗的特点就是作者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时,阅读诗歌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对于诗歌美的欣赏在于对美的感受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审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诗歌上得到提高。如在李清照的 《一剪梅》中,诗词通过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典型意象来传达了词人比较细腻的心理情感。老师可以先把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 “回文织锦”“雁足传书”,一直就是寄托思念、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词中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与锦书无有,怎能不引发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情感难以排解的表现。

三、强化书面表达,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答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诗歌的题目、作者的风格以及注释等,这些往往暗示了诗歌的主要基调和大致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潜在或者已知的知识进行答题。所以抓住以上三点,诗歌鉴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一首诗歌也大致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很多学生却很难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以往阅卷的情况来看,老师也比较喜欢那些逻辑清楚、条理明显的答卷,所以书面表达的训练非常重要。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翻译等,让学生更加清楚文章的内涵和结构。在进行具体答题的时候,则需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注意其表达的语境,根据题干进行综合思考以防止片面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总结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高中语文应该将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纳入重点教学内容,诗歌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高中阶段语文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学生日后走向更高阶段学习的重要能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经典形式,学习好诗歌,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作为老师,应该在学生诵读诗歌、诗歌审美方面以及书面表达和日常积累方面给予指导,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诗歌朗诵会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主办班级文学期刊,让学生进行诗歌投稿,对于优秀作品向一些专业诗歌期刊进行推荐,鼓励学生热爱诗歌,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超越高中诗歌教学的层次,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诗歌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惠民.创造自己的优质教学经验――研辩式教学:一项教学经验[J].新课程(综合版).2009(05).

[2]田云春.教师同“教学经验之树”共成长[J].四川教育.2010(12).

[3]刘明昭. 浅谈如何积累教学经验[J].成才之路.2010(28).

[4]刘仕忠.采撷客家诗篇,品鉴乡土华章――高中语文诗歌选修教材之活动设计[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05).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结束语 设计艺术

结束语是其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结束语设计到位,能够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升华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承接下次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后面的学习兴趣。那么高中语文课堂结束语应该如何设计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种形式的结束语,以资借鉴。

一、总结概括性结束语

在众多的结束语设计类型中,总结概括性结束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用到这一形式,对教学内容与课文特色、课文中心思想进行总结与概括,使学生在学习之后又能复习一遍,对课文的内容能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从而更为牢固地掌握课内所学。比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设计了总结概括式结束语:“人生无常,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要遭受困难,遭遇挫折,也面临着漫漫人生路的各项抉择。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应该如何应对呢?课文中‘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人生路漫漫,却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走下来,只有我们立足当下,不失自信,将每一小步都踏踏实实地走完,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为牢固,使我们遭遇的困难与挫折得以解决。”这段结束语不仅为学生再现了课文的中心,也使得学生对于人生有了另一种感受。

二、思维发散性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发散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结束语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令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点拨思维,激发兴趣。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临近课堂结尾,教师提出了问题:“假设于勒发了财,‘我’的父母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吗?”教师设计了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尾,让学生发散思维猜测文中角色的思想变化,读出了背离课文原意的另一面意思。但这种带有开拓性的积极的背离,正有助于学生正反对照,不仅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原意,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三、情感抒发性结束语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满含情感的科目,语文课文也是文质兼美,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的结束语部分,教师也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情感抒发性的语言,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例如,教师在教学《提醒幸福》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发言和补充,同学们给了老师莫大的幸福,我们师生共同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就让这美好一刻在我们人生画卷上留下难忘的一笔。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的幸福,那我们的人生将充满玫瑰般的色彩!”短短一席话,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情感,也受到了感染,这种情感抒发性的语言符合语文的性质与内容,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承接过渡性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课文的设计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相似性,有些是在题材上相似,有些是在作者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设计结束语应该着眼于整体,为后面的课文提供过渡。在某个“单元”教学完成阶段,如某篇课文、某个教学单元等,其强调教师通过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认知,进而形成后续学习的主观愿望,实践证明系结尾艺术形式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整体学习意识,将分散的学习内容系统化,进而形成整体的学习思维,对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教学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这三篇课文都是历史人物传记,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传》之后的结束语中,先总结了本文的人物特点,然后对后面的《苏武传》、《张衡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三位史学家的著作进行了概述,承上启下,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两篇文章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结尾有很多的方式,结束语也可以有很多的设计思路,我们上文所介绍的总结概括性结束语、思维发散性结束语、情感抒发性结束语、承接过渡性结束语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可以供教师选择的结束语设计方式,比如检测巩固式结束语、引趣存疑式结束语、幽默生趣式结束语、创设意境式结束语等。这些结束语虽然并不常见,但是由于各具特色,在不同的文章中可以酌情选择。此外,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依据课文的内容、体裁和学生的特点而定,以确保所选择的结束语方式是适当的、高效的、有价值的。希望高中语文教师们能够用心、用智慧设计最佳效果的结束语,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绝佳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黎霞.“曲”终课不散,有你更完美――谈高中语文课堂“结束语”的设计[J]. 考试周刊,2014(85).

[2] 杨定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浅探[J]. 课外语文,2015(02).

第3篇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与新课程教学同行,形成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并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一、紧跟时代,把握脉搏,造就博学而进取的语文教师

1.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从课程性质上说,语文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做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领会语文新课标的基本体系,明确教学性质、地位及作用;二是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学科内容;三是根据新课标的基准,时时反思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水平。

2.注重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时时关注教学知识的更新,改变不正确、不准确的教学知识,树立强烈的知识更新意识。实践中的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二、提倡争鸣,鼓励创新,塑造开放自由的学术讨论环境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同样可以认为“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争鸣”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学经验交流,塑造开放自由的教学讨论环境。实践中,主要的交流研讨方式有:

1.课改交流会

在语文教师之间定期进行课改交流会,集中学习新课改精神,研讨课程标准,探讨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当然,也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多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案例。

2.课改论文与专家引领

提倡高中语文教师将源自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总结成相关课改论文,这样既可以实现对教学经验的理论概括,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老师能够从中汲取思考和启发。此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座,及时将最前沿的高中语文教育信息引进校园。

三、注重教学,关注实践,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实践检验;第二则是来自于学校(或其他教师)的评价检验。下面我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相应论述。

1.自我评价检验

自我评价检验是一种语文教师进行“自省”的过程,这通常很难为外人所观察,而主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来实现。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引导将形成有效的内驱力,从而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如许多老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都会在课下把自己这节课中完成好的环节和内容予以系统归纳,从中找出今后值得发扬的方面,同时也会将完成不好的地方进行梳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避免,从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2.他人的评价检验

他人的评价检验是来源于外部的推动力。举一个简单的听课例子来说,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赤壁赋》时预先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学生理解课文展现的情、景、理的关系;二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而这位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中却重点概括了各段落的讲述内容,同时画出了一条“喜――悲――喜”的情感线索。有听课老师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样的情感线索虽然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却难以达到预设目标的目的。可见,通过这种他人的评价检验,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

四、注重引导,多种激励,激发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和引导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开展“自学――反思”式的校本培训

正如上文所说,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内驱力的推动。而这种内驱力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的自学与反思。在这方面,学校可适当指定部分教师阅读书目,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总结心得体会,同时将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认知,并进一步转化为教学中的有用工具。从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2.坚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改考评

第4篇

高中语文活动课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充分开发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与形式来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管理并评价的教学形态。学者们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袁锦川在《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活动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谢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这一概括又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之深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了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与互动,这就对组织活动课的教师在专业层面与技术层面提出了要求,即不仅要善于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而且要将其自然而高效地融入到课内教学之中。谢辉在文中还创造性地将其主体实践活动分为外显形式与内隐形式两种,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全面开展与教学目标实现。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能够活跃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语言文本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推进语文课的课堂形态的进化,实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者们都指出,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它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谢辉也明确肯定高中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同时语文活动课程打破了常规的教室限制,可以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大自然和社会之中,那么“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加深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组织活动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之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深远意义,文中陈述:“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性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未来语文课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黄卫华便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强调:“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建议,学者们研究的较多,包括依托于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来阐释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步骤等,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例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注重活动课的研究性,还要保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有效管理,等等。许多学者对于活动课组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贴合实际的重要实施意见。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要放在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上。活动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中点出“:真正重视每次活动总结,提升活动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最后进行的活动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出来,延伸这次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强调:“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这也是对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还在文中创设性地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不能够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这种不均衡性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在活动准备时就尽量地解决,如分组时让每组的实力均衡,每组的组员搭配平衡,使每小组的任务多样化等。

四、整体展望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内容,也是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鉴赏等思维与能力。从实际学情看,阅读能力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环,需要教师加强训练与指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质疑探究、鉴赏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收集与加工信息、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审美体验、提升知识涵养的有效途径。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题型在高中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却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有些学生甚至一看到阅读题目就产生畏惧心理,望而却步。这就需要教师由日常教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夯实基础,丰富阅读积淀,提高阅读技巧,也给学生终身学习准备好技能。

首先,通过默读、朗读、阅读等方法,咀嚼字词语句,分析字词本义、引申含义及所起的作用;感知语言结构,体会语言特色;梳理情感,培养学生推理与判断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如《江南的冬景》(苏教版),文中多次引用诗文名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互换位置?是否能替换这些名句?说说原因,探究诗句的作用。另外,把握概括方法。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概括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阅读技能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同学的综合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快速而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内容与主旨大意。如学习散文类作品时,抓住“文眼”,概括内容;学习议论、说明或者记叙类等文章,注意关键词句与语段,即对表达中心、表述内容起作用的词语、承上启下的句段,提炼信息,归纳文章内容。或者依照标题及段意等,加以概括,理解作者思路,如何安排表达顺序,梳理结构。

二、放手阅读,强化质疑与探究能力

阅读需要读者的自主思维。但有些语文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质疑与探究意识的培养,常常是包办代替,学生依赖心理较重,甚少有自己的思维,抑制了学生质疑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布置的读前问题进行思考,教师未提问时,就不会主动提问与探索,因为思维是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探究意识,增强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时,以“质疑与探究”为主线,精心组织多样活动,教师适时予以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把握质疑探究方法,能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也提升审美与鉴赏情趣。比如引导学生课前阅读全篇,组内交流阅读中遇到的有关语言语句、篇章构思、细节问题等等方面的疑问。整合质疑问题,教师再予以筛选,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以鼓励性语言略加评价,不作重点探讨,以维护学生质疑积极性;对文章的难点问题或者探究价值较大的问题,比如作者为何心里颇不宁静?为何写到江南采莲之事?等等,教师予以提示与启发,让同学们多方位分析与探究;对本文必须要解决的但学生未想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诱导与启发,比如本文的美主要表现在哪方面?等等;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深入探究。同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碰撞思维,实现个性化文本解读。其次,深化阅读,拓展延伸,进一步训练学生探究,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探究能力。

三、指导方法,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鉴赏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基于感受与理解之上的艺术审美与人物事件评说,需要较高的品味与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发现文学作品的好与美,还能具体说出好在何处,美在哪里。但学生在这一方面是比较薄弱的,需要教师强化指导与训练,不断强化学生鉴赏与评价力。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就目前形势分析,虽然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高强度的课业任务淡化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逐渐加深的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灵活多变的语文题型,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现有问题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一、以“生”为本,创新教学,张扬个性

创新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核心是人性,课堂中的人性即是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高中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还是孩子,因此他们的成长不能以丧失童真为代价。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几十个有个性的个体又组成有共性的班集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共性而忽视个性碰撞产生的各种思维火花与活力。教学的动态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帮助其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的标准实验教材的高中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内容要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教学方法必须要丰富多样。例如,阅读教学过程首先要呈现出对文本的合理解读,在合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转为个类”,提炼出与文本体式相适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最后通过潜藏式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整合与建构”相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

三、注重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由于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选文总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文学习要突破陈旧狭隘的思想框框,注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含。以鲁迅的杂文为例,其中总有两个层面:既有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又有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不仅思考着现实人生及其出路,而且将这种思考上升到哲学的、人类的层面,把现实人生的痛苦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更要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意义”。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含,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2(01).

[2]段志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J].教学研究,2012(29).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部分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部分是影响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做好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联系当前高中语文阅读部分复习的现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析。

1.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

1.1 文言实词的复习

在文言文阅读中,实词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实词往往一词多义,如果仅仅依靠识记的方式,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根据《考试说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要求,应将实词放入上下文中去理解。在进行文言实词复习时,一般不必分类过细,只要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大类来分即可,通过“词类”达到统领“字词”的目的,然后根据词性进行词义及用法分析。

1.2 文言虚词的复习

它的数量要少得多,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是,其用法却非常复杂。《考试说明》指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进行文言虚词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虚词放入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二是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进行准确判断。三是注意特别虚词的特殊用法。如兼词现象、单音与复音、习惯用法等。

1.3 “理解文句”的复习

在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把握重点语句进行翻译。“理解文句”考查点之一“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和掌握:既要读通、读懂,对句子在文中含义进行准确地概括,对分句、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准确地把握;能对语句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进行理解,能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句”考查点之二:做好直译及意译。直译要求原文的每一个字都要在译文中,译文则要求翻译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且要确保句式、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意译的要求稍低,只有说出原文的大概意思即可。

1.4 几点策略与建议

一是做好知识点的梳理。要按照《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要求,根据以上要求,做好实词、虚词等知识点的梳理,以教材上的例子为基点,由此而拓展延伸到模拟题、高考题。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要对复习方向及范围进行准确地把握,既要抓住常用词的复习,又不能够局限于此。

二是按照教材篇目进行复习。首轮文言文复习应该回归教材,因为高考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虽然不是直接取材与教材,却大多都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相关例句。特别是对文言文理解能力考查方面,都需要学生依靠经典文言文的复习来训练和强化。故此,在按照教材篇目进行复习时,要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做好具体课文的复习。在复习每个具体课文时,要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全面把握每一个词及用法。

三是按照高考模拟题进行复习。针对高考考点范围内,在教材中有具体照应及能够反映学生薄弱点的要求,选择好检测点。根据学生的错点,在教材中找到相关依据,再对这类知识点进行巩固强化。将出题点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相对应,回到教材中,针对高频错点进行巩固强化。这种复习方式一般适用于第二、三轮复习。

1.5 注意事项

一是立足基础知识,加强理解训练,做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从教材到课外进行延伸。二是发挥真题模拟作用,进行梯度训练。根据学生实情,合理安排模拟题、高考题的练习。既可以先做高考题,以便发现问题或增强信心,也可以先做模拟题,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三是抓住重点与拓展,确保复习的广度。既要立足基础知识,又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此,充分挖掘各个考点的关联,进行有效地拓展[1]。

2.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考查,主要是语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分析,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复习:

2.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根据语境、文章主题、作者观点,结合所在的句子段落和上下文。一方面,弄清表面意思。另一方面,通过比喻义、象征义、反语、指代义等,弄清句子深层的含义。理解比喻义时,要找准喻体和本体。根据象征义找到所象征的对象。如果是反语,就要从褒贬对换的角度反过去理解。对于双关义词语,都要将另一层意思说明清楚。对于指代义则要找出所具体指代的含义。因此,在理解句子含义时,一般是将形象的语句转化直白语言,或是将比较含蓄抽象的转化具体的阐述性句子。

2.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是归纳段意。对于记叙性段落,一般用“时间+地点+人+事”是格式进行表述。对于说明性段落,一般用“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的格式表述。对于议论性段落,一般可以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格式表述。二是归纳概括要点。首先进行合理地分层,多分或少分都会导致丢分。其次进行科学概括,先将表示层次、时间、地点、话题等变化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准确掌握题干要求,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3 现代文阅读的其他技巧

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题的阅读技巧。首先对语言特色或表现手法进行判断,然后判断与之对应的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语言特色或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二是“分析人物形象”题的阅读技巧。根据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抓住所揭示的内涵,来揣摩人物形象。体悟创作意图,从作品的主题及情感分析人物形象[3]。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部分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抓好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直接关系语文高考的成绩,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高中语文阅读部分复习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立足于课内,拓展于课外,抓住重点与关键,采用有效复习策略,以最大可能地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敏.高中语文阅读部分复习策略[J].快乐阅读,2012,23:50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语文,属于一门教学语言的学科。因而,听、说、读、写是其教学的主要法宝。个人认为,在这四个环节中阅读是最为基础的一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语文成绩。

因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多年来尤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已提高课堂阅读效果为重任。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一点浅见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背景

1.新课改的需要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每一项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措施研究的内容

1.从大方向看,归纳为五步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五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标可寻,有台阶可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层次概括法。我们归纳了三种常用方法。①去枝叶法。通读中可以暂且大段略去文字。在阅读中可以先忽略描写、叙事、举例、引用、解释等内容的句子段落。②抓主干法。在一个自然段落中既有可去也有要留的句子,这种情况必须要注意段内的关键句。并归纳出关键句常见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从结构章法角度看,居首可以总起引领下文,居中可以过渡,承上启下,居尾可以小结上文。还有一种是从表达方式角度去看,即在记叙、描写段落中的起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或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往往是段落的关键句。这种情况在记叙文、散文中常见。③归并法。从句子内容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和概括,逐句归纳,然后合并。

含义理解法。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第9篇

[关键词]:美学视野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中的小说多半都是出自名家名篇,故事经典、写作手法高超等,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启迪其思想。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时,不但要领悟小说中的内容,学习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透过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在美学视野下,发现小说中所涵盖的美学思想,感悟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和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代表作是姚斯和伊瑟尔的现象学和解释学,其内容是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注重实践,强调读者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在阅读中体现创造性特点。他们人文作品真正的意义在于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通过读者阅读后才会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1.强调读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美学思想认为每一个文学作品本身是相对的、未定的,本身不存在实际的意义。只用当读者阅读过后,读者在分析文章的认知结构和文学的思想的过程中,才会领悟到文章作品的内涵和精神,这时文章作品才有了思想和生命力,为读者提供价值和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视野的期待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文章作品之前,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框架和认知结构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框架来分析和研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等,这样的结构形式也叫做“期待视野”。学生在进行作品鉴赏之前,本身所存在的审美体验、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等要素会将读者带入到作品的心理体验中。期待视野分为定向的期待和创新期待等。1)定向的期待主要是指通过自身已有的思想、知识和经验等来阐释和概括文章作品,例如在学习《红楼梦》的阅读过程中,不同的读者会采用不同的认知结构和框架来分析文章,结果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会看到“易”,在才子的眼中会发现“缠绵”,在流言家看来这些都是“宫闱秘事”等。所以说读者的期待视野决定了作品欣赏和阅读后的效果。2)若读者的固定结构和框架不能同化文本,就需要读者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重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恶化框架等,满足新作品的需要等,也就是所说的创新期待。

通过期待视野的方式来阅读作品,读者本身具有一定认知结构和思想,所以作品中的内涵或者思想会唤起读者的意识和共鸣,作品的内容和信息也就会被读者所接受。

3.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作品中不但会丰富每个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脉络,还会留有一定空间,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自主性的去探索。作品中为读者提供的“意义未定”和“空白点”,也就是所说的“召唤结构”。一部很出色的作品通常都可以利用召唤结构来填充或者补充一些内容和思想,通过读者的阅读,利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来对作品进行改造和创新,想象其中没有涉及到的情节和思想。因此召唤结构也具有了导向性和指导性,可以将读者导入到做作品的思想中,为其提供一个思维和发展的平台,开始生动和形象的创造和发挥。

二、在美学视野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小说学习中,教师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重点在讲解,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所以在美学视野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阅读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小说的热爱。学生在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时,从知觉、想象、联想和综合分析等过程中来探索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品位、感知和体验作品中升华的素养和精神,学习优秀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填补、升华和完善文章作品中的空白点和未定义因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创作”,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一味的学习解题和答题技巧等,限制了自己的思维。

2.利用期待视野来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小说学习的兴趣

要想提高小说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需要形成阅读期待,包括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跟着故事的脉络走,积极地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期待阅读中体现小说作品中的审美体验、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等,在创新期待中可以自由的想象和发挥,深入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感受文章中的美学价值所在。

3.采用召唤结构来还原作品

小说中“意义未定”和“空白点”等可以作为学生对文章意识的桥梁,促进对文章的想象和创新。小说阅读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弥补文章中的缺憾,通过自身的联想力、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来对文章加以整合和概括,提炼出文章中最美的一面,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思想。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等来加以改造文章,摒弃原有的思想主旨,设想阿Q未来的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利用现代人的思想来假想阿Q的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适应于现代人的思想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新课程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语文学习逐渐向素质教育迈进,人们对高中语文科目的小说学习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小说大都出自名家名篇,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提高学生对语文小说的阅读积极性,改善阅读方式,给予其发挥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其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荔. 论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金婷婷.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人教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邓雄魁.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3:86-87.

第10篇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㈠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㈡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㈢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七、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八、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九、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十、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第11篇

众所周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为语文教学回归教育本真与自我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成为满足新时代语文教学需求的基本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学与教条主义的危害认识的越加清晰,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与内涵,才能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因此,在注重学生的思想、情趣、爱好等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让高中语文教学变成有自尊、自信的个性化教育,不仅要强调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他们人格与心理的完善,这才是有品质、有品味的高质量语文教学。

二、语文教学品质的含义

品质是一种衡量事物质量、能力、风格的判别标准,能够将事物的优秀之处或特色概括出来。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品质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见地、品性等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与自信,有品质的教学必定是有内涵的教学,既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又要对学生产生强力的吸引力,让他们更好的投入教学当中,在良好的互动中得到必要的人文教育与精神力量,实现学生的进步与成熟i二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协调与创新,将知识变为学生的素养,将教学变成一种艺术,这是语文教学品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协调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说,高中语文品质教学,就是将教师的人格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让教学变得更加有境界与内涵,以提高学的人文情怀与情感修养。

三、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不足

品质教学与高质量教学或有效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品质教学更注重语文教学的内在价值,而其他两类教学往往以教学乘机来衡量,不足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真谛。⑴从冃前国内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妨碍了语文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具体的讲:一方面,高中语文知识+分强调学生知iR与能力的积累与运用,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和文本解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高中语文在学生词汇与阅读教学效果方面并不明显。比如一些多音或多义词语放到不同的阅读语境时,不能进行很好的辨析,盲目猜测使得学生对阅读文本不知所云,陷入一种学习的误区;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安排也是品质课堂的電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高中教学都遵循成套的模式与步骤,十分中规中矩,但也恰好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方法方面缺乏创新能力,虽然从表面上看教学形式十分完整,但绝大部分教学并不注重教学品质建设,教学过程与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获得学生有效的认同感,而缺乏学生的认同与接受的话,这节教学就不算成功,更谈不上是一节有品质、高水准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四、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策略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它可以确保师生从多个维度去看待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品质建设,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真正融“启发、过程、探究”为一体,打造高品位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课堂。

第一,以审美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审美教育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让学生的情怀得到熏陶与感染,可以达到增长学生智慧的品质教学目的。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各种美育活动,让学生得到健康,积极的学习体验,还要培育学生全面的审美眼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浓重的人文思想与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二,以育人教育为平台,塑造学生良好品质。从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以确保他们心理健康,也成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手段。高中语文教学中育人教育以教学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既能得到心灵之间的交流,又能体会到强烈的来自于别人的尊重,使得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为他们的个性成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从而为更好的塑造学生善良与美好的品德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以教育评价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真正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还需要教学评价的帮助。科学的评价可以弓丨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改善他们不良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能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完善,应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多个层次进行,在一种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开展各种教学评价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行为与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富有品质与内涵的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顺应了现代教育潮流的要求。因此,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成为追求语文教学至高塢界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的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积累宝贵的经验,再将这些经验所得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让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为开放与高效。

第12篇

一、熏陶渐染,増强语文教学的“人文味”

一提到语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人文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不但体现在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方面,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观、价值观方面。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w。但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残留着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唯一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语文课堂不够精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强。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谢EA文味贯穿于整吾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用诗词、优秀篇章等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成语、固定句子的分析上,而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感悟到作者那种感恩、坚强的精神,进而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这样,不但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品质,而且能够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浸润心灵,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情味”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篇幅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边城》、《琵琶行》等文章,而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与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倩感交流的重要过程中。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人情味”,对语文教学中作者的思想感清进行准确地分析,动之以情,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感悟到更深层次的影响,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情味,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感清。

例如,在傲城〉卜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分析文章结构,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而应该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对学生i断弓丨导’让学生体会到釋与爷爷、釋与傩送之间的深情,并在其中得到感悟,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亲情。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人到~^温情的情感世界中生与條文字;司的灵漱括,把语文樹中的“情愫”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亲情、关爱他人等思想感清,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有

三、诵读经典,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学味”

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的文章占了很大的比例,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的教学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禱应该把文学味注人到高中语文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品味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人生道理’雌学作品中的语言美等,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以实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学知识等教学目标。例如,在〈嫌壁赋:H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过多课堂时间花费在句子的翻译上,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对文章进行一定的延伸,如从“桂棹兮兰桨”这一句中联想到屈原,引导学生阅读屈原的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并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延伸’增加学生经典的阅髓,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四、感悟生活,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就是教育,不具有生活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最终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高中语文教育业不例外,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味,提高学生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細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人生活教育,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为依据,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为学生仓实離的教学清境’脖生自主韵到獅组织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把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雕的生活能力o比如’在高中语文獅赋中,经常需要学生修改某个成语中的错别字,以生的成语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成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弓丨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广告上、名称中错用成语的聽,并进行纠正,成语教学贴近生活。这样,不但能够提髙学生的成语水平,而且娜培鮮妨成语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五、革故鼎新,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性”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设a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傾限诉縣知识,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当蒯的越紙把语文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语文教学的新颖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当前社会上发挥的重大新闻,并把这些新闻适当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系社会大众的意识,鼓励学生对这些社会新闻提出自己的批判观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比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五餅新闻报道”的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搜集到新闻进行报道,丰富课堂结构,让学生了解当前时代中的社会百态、人间中的冷暖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培养出当今十大所需要的人才。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深人,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平淡无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人職语文新i雜改革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育人功能,语文教学“五味俱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让高中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難力’提高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細语文知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鶴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13篇

关键词 观念性教学;高中语文;影响;存在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想法设从根源纠正以及解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观念性教学对高中语文的作用。观念性教学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掌握的没有预期目标、没有计划的知识、观念价值、思想教育、学习规范以及学习态度等。其中包括有隐藏在显性课程中意识形态、校风、知识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指导思想等,从无形到有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当然这和采用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语文教师的阅读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概括为:

①文化积累浅薄,对传统文化持有距离感,对民族文化产生抵抗,进而导致学生对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大众文化将其取而代之,以致语文教学的懒散、具有功利性。

②学生缺乏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注重校园活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从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思维意识上转变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阻碍。

③苍白的情感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逐渐趋于成熟稳定,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严重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对学生的宠爱,以致学生娇生惯养,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爱心、同情心,进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对问题不能认真分析,构造虚假情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高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的问题,使得教师字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影视的角度处理教学的问题,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据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是比较散漫,没有规律纪律而言。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方面,写作课堂显得松散而随意,如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写作内容、写作形式以及写作思路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以及引导,在学生完成之后,给予目标性的评价,进而导致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得不到突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教育改革的本质问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以教育文化的理想性以及精神鞭策自己引进新的教学资源,以现代化的教育离你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和认可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内容,感受文本知识,正确思考分析问题。不断扭转学生对语文知识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能够正面、积极感受文本知识内容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精神。

3.高中语文教师树立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且这种影响的形式是深远而持久的。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念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这就表明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教学资源,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之人翁,以关爱学生为基础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语文知识以及语言逻辑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把握,课堂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反面。从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基础要点,转变传统书面测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价值取向。从为人师表的角度出发,不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文本知识,在文人师表的角度下,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参与者,而且是教学的探究者、开发者以及建设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以及对文学的欣赏角度,进一步推进观念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高中语文教师正确对待知识观念

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新的教学知识观,不仅强调了教师本身是知识发展的受益者,而且还提出教会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注入新的知识观念,其主要的内容可以总结为:①清楚认识教师不是全部知识的拥有者,对于某些学科不权威的知识,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进而拉近师生间的关系;②教师不能传授所有的知识,只传授获取知识的经验途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应该积极学习跨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发展。高中教师应该逐渐向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等方面发展,掌握所有学科的精华部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观念性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以及作用,忽略观念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成为高中教学中的瓶颈。唯有根据文中提到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意念、价值观念以及扩展知识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春燕.观念性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4(06):5-6.

第14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老师;高中学生

新时期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已经确立为培养全面发展或者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其中高中学生所接受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在属性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性质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性质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我国教育教学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改善,所以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或者措施。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现状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使得国内高中学生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并没有顺利地进行,这样就可能使得审美教育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所缺失。

一、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分析以及研究

我国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或者转变,使得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发展以及进步,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其语文的审美教学工作发展或者进步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现在,尽管我国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在升学考试以及各种等级考试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这样的现状就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家长,他们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还不是特别乐观。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实行的各种措施以及具体策略

1.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情境,从而改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现状

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创建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分布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喜好,结合这些因素营造审美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境。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创建合适的审美情境,这样就可能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或者感受,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审美情境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美学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构建出比较合适的审美情境。

2.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语文包含着很多美的元素,但美的元素不能够非常容易地显现出来,也就是说语文审美教育需要通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分析,最终发现或者探索到美的元素。再加上不同的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或者疑问,从而激发出学生具有独特性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审美教育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有新颖的特点以及概括性特点。这是由于新颖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从而使得同学们的审美思维变得更丰富或者更活跃;而概括性又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所提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3.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作文知识的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作文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其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相对来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以及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时刻进行作文知识的教学。在审美教育以及作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交叉或者重复的知识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作文知识的讲解,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审美元素可以来自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对审美教育工作产生距离感。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阅读方面的教学工作与作文知识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或者相互渗透的,尤其是著名的作家或者文学家所写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感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或者体会,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感受或者体会进行评述,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钰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9):23-32.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思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84-01

高中对于将来要高考的学生来说是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艰难困苦阶段不管家长还是老师常说,“高中决定着你的将来”,如果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那么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块很好的走向社会的“敲门砖”,这些教诲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对现代社会形式来考量的。只有培育出适合时展的优秀人才,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光添彩,而面对今年的高考形式改革,“抛弃”了英语,偏向语文,英语分数缩减,语文分数提高,对于这个大学科来讲,提高学生现有的语文水平是一大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

1.灌输式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套路式地把语文固有的学习方法思路,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即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使得学生一看到此类题就联想到某种方法,而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慢慢没有了自己的思路,老师们之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让学生去思考,是因为高三的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如果此处浪费时间太多,也不一定能讨论出好结果,不如直接灌输思路来得快效果又突出,同时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又能提高升学率,而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也不能在独立性强的大学生活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2.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而现代教学只是针对教师灌输,学生一味地获取,缺乏相互的交流。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要与学生做好沟通,教师不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不能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特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欠缺造成高中生语文水平不能进步的原因之一。

3.创设情境研究讨论的课程少

高中教学中很少采用研究性课题,一致认为这样太浪费高中宝贵的时间,高中的一些课文讲解,如《雷雨》,如果不进行图片演示、音乐渲染、角色表演、想像描述等实体操作,是很难进入那种真切的情境当中的,而学生的这种形象体察必须上升为理性思想,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质的飞跃,因此学生还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讨论研究。

4.信息技术不能普及

一些高中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这个效率快又精确的设备,高中语文授课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课,多媒体运用基本上没有,学生适应了这种“嚼碎了喂”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减少这种情况,学生就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创新型语文教学是学生走向大学乃至走向社会的基础,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自主研究的能力是为走向大学奠定基础的,大学是一个独立性强、自主动手能力强、研究性强的小型社会,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创新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对教育实施者而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就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加强高中生想像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诗歌赏析两部分,通过文章的描写,让学生换位思考,引起学生与文章角色的共鸣;借助诗歌或阅读结尾延伸想像。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反对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从做中学”的活动原则。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兴趣。问题教学法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日见明显,一定要改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可以避免老师上面讲,下面学生犯困的现象,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讲师”,而是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奴隶”,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提供技术指导。

五、结论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从十七大之后,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主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优秀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从综合素质出发,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以顺应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赵阶雷.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0,(26):67-68.

[2]耿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