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场营销学专业论文范文

市场营销学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营销学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营销学专业论文

第1篇

1.1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

大部分独立学院均在实施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与开展效果各不相同,而选择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的基本内容有:

(1)在实训室进行商务谈判实训及ERP沙盘模拟演练,开展商务谈判大赛及ERP沙盘模拟大赛,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锻炼学生创业的能力。

(2)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校就业项目申报、以及各种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选择好的创业伙伴十分重要,通过参与各种创业竞赛,了解创业的具体途径,寻求创业的更多信息,还可以结交未来各行各业的人脉关系,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树立创业的信心,从而减少创业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3)通过当地政府、学校无偿提供给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创业,既可降低学生的投入成本,同时也让自己真正的从事营销工作,更好的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1.2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2.1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学校层面不够重视,并未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而仅仅将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有的甚至只是停留在“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设计活动”等创业实务层面,比赛结束创业项目终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2)部分学生片面理解创业教育。首先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有资金和物质就能创业,与个人的能力毫无关系,并未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知识、新型服务等因素的作用。其次,部分学生在理解创业概念上比较片面,如将创业和创办企业等同起来,或者将创业理解为勤工助学。最后,部分学生将创业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具体表现为创业创意不足、团队合作较弱、自我约束力和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很难适应创业中的竞争。

1.2.2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何谈创业教育。现阶段绝大多数在独立学院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实践能力仍十分缺乏,导致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指导创业竞赛的教师或辅导员,没有任何创业竞赛或实质的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严重影响创业的效果。

1.2.3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投入匮乏大多数独立学院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招生情况不好,无法在社会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经费,加上学校在社会中影响力不大,获得企业与社会的创业资源的支持有限,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投入相当匮乏。

1.2.4课程设置不完善与缺乏科学的教材

(1)部分高校虽然为市营专业的开设了相关创业教育的部分课程,但也只是一些孤立性的课程,有些院校甚至连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预测等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并未开设,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性、逻辑性,学科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设定不明确,更缺乏配套的教学体系,导致创业教育经常无章可循,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整理。

(2)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教材。教材普遍缺少关于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创业企业如何管理与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还有些学校不使用创业教材,直接由教师讲授一些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再补充一些管理学、法律、经济学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没有科学的教材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

2加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具体措施为:

(1)创业教育需要政策支持及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落实国家、省、市文件政策,营造创业教育氛围,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政府要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法制保证,呼吁和协调社会各界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其次独立学院市场营销要以“以创业促改革、以竞赛促进步、以校企共同合作、实现营销自我”为口号,让学校吹起创业风,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业,并且通过多渠道与企业合作,广泛建立实践基地,为创业争取更多的投资资金。企业与社会各界在创业教育中充分扮演好“伯乐”的角色,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完善市场营销专业整体设置要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除了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以外,融入创业课程,并将创业课程模块纳入到培养人才方案中,把“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充分利用好创业教育平台,要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校就业项目申报、以及各种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让学生熟悉创业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扎实创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创业的实战经验与经营能力。

(3)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环节,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是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需要打造一支符合本校实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或者引入创业成功人士兼职任课教师的方式,通过辅导、研讨、讲座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网络模拟公司的组建与运营比赛、ERP(企业资源计划)沙盘实战模拟演练、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等等。

(4)创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由于网络创业具有投资风险小、创业门槛低、发展潜力大、效益回报快等优点,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而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的发展,要以电商、微商的发展为机遇,构建网络创业平台,既可以满足高校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能开拓就业渠道,从而大大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

一、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专门或固定的实习单位

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难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建立公司进行实际营销。这主要是校外一些实习场所大多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企业或个人注重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不可能无偿地提供学生实习,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即使有,接受单位大多碍于教师的面子,出现实习基地似乎是“面子基地”或“关系基地”,而一般院校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同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达到互惠互利、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打通实践教学的瓶颈;校内也没有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或部门用来实习,即使有,也主要用于解决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且名额也非常有限。再加上高校扩招,市场营销专业扩招的幅度更大,更多的学生人数给该专业的实习也带来更大的困难。所以,该专业校外实习主要采用分散性的实习。

2.校外分散性的实习难以控制质量,实习流于形式比较严重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也无法满足那么多的人集中实习,所以,实习的单位和场所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这样,就带来了实习管理困难的问题。对分散实习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常出现“放羊现象”。

3.学校对市场营销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不足

市场营销实践环节,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既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物品,又要为实习中的交通、食宿、管理和人际往来支出一定的费用,同时又要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实践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的。而一般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严重不足。

4.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校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参加专业实习的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目前,许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教学计划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课程比较陈旧,新课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无法设置,实践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教学的目标,以及对整个专业目标的完成贡献都不是很清楚,往往是模仿别的院校专业来设置。所以,应立足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实践中理解营销学专业知识并初步掌握营销人员所需的各方面的技能。首先,要明确实践计划的指导思想,即:内外结合。明确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第二,确定起点高、定位准、具有前瞻性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标,设计一套完整的建设计划,根据计划具体实施。使学生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用实际工作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对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而有些根本就找不到实习单位和合理实习内容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去掉。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实务教材、实例、模拟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教学等。尤其是实战型系列教材的建设方面,应该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企业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营销现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市场营销实务教材、教学案例集等,以改变现有教材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弊病。3.加大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重点完成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

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校外实习很难进行时,营销的模拟实验就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重要“军事演习”,所以应加大在模拟实验室方面的建设投入。应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市场营销实验室,使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都能在这里进行。

4.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既应该注重市场营销举措的本土文化背景,又应该兼顾市场营销技术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起来,在人员招聘、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人员测评等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同时,应该改革实验室管理的方法,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

5.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和管理

首先,应加大专业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除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市场营销专业方面的素质外,还应定期派教师去相关的工商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第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增加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时间,提高利用率,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实验室和教学实训基地中进行学习。第三,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整套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制度的约束,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实践教学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对管理不善、要求不严的教师及有关主管教学的领导要追究责任,做到奖罚分明,以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6.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的实验室毕竟不能代替真实的市场环境,所以校外实习基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考虑和相应的行为,一般不愿提供实习的基地。所以,oftheyearisprobablylatespring.Atthistimeofyeartheweatherisoftensunnyandquitewarm;thecountrysidelooksverygreen,andtherearewildflowerseverywhere.

目的:选择适当生词,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出现的主动性词汇。

选词:主动性词汇:weather,cloud,snow,ice,season,spring,sunny

被动性词汇:varied,average,temperature,countryside

主动性词汇为本课重点词汇,呈现时力求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要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并要求能运用。被动性词汇在这一阶段复现率太低,只要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读懂就行,不必作过高要求。

3.训练要求

第3篇

1.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一”);另一种模式是使用营销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二”),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营销模拟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缺欠。就“模式一”而言,在选择案例和专题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都以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如“可口可乐”、“海尔”的营销战略等,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从基层做起,大企业的营销理念在实际中很难用得上。针对“模式二”,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以完成任务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实践归实践,教学归教学,两者不能相辅相成。

2.校外社会实践收效甚微

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仅起实习场所作用而已。大多单位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怕泄露商业秘密。结果到实习岗位去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例如,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看财务账目和做账,显然这种实习是难以达到实习效果的。

3.教师结构失衡严重,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专任教师不多,而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可以说,目前在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这种现状,离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对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1.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应改变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1)案例分析教学法。现在多数教师都使用案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案例的选择和安排方面应该突出针对性和地方性。通过团队备课,共同研讨案例来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2)体验式教学法。传统营销教学方式,“黑板上搞营销,教室里做市场”,学生只有认知,而没有体验。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营销岗位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只有通过对实际营销的体验、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营销操作水平。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市场、企业,从事市场产品的实际营销操作;另一方面,聘请当地企业优秀营销人员,作为客座讲师,把企业鲜活的营销案例引进课堂。

2.实验室模拟教学法

通过相关实验软件,通过老师提供的模拟公司资料,学生根据公司的现状进行模拟营销的实践,包括: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营销策划方案设计;模拟谈判;模拟公关策划;促销策划方案的组织与设计;模拟营销;模拟竞争对抗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在考试、考核办法上。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推销与技巧等课程,一改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办法.强化实际技能的考核。如:市场营销课指导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项目,策划企划案,整个企划案占总成绩的40%。学生们集思广益,收集资料、信息,充分发挥策划能力和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了一份份实践得来的答卷。再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营销调研,如彩电市场调研、空调市场调研、房地产市场调研等,从制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让学生亲自完成市场调研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由于考试方法灵活,学生实际动手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大了老师设计、批卷考核与学生应试的难度,从而使师生双方都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

4.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在企业专业人员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固化为能力。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践中,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在模拟的环境中是获得不了的。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都得到锻炼。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强化营销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学校能创新观念,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服务的原则,以产、学、研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这一渠道建立实习基地。作为营销专业,在享受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时,可以利用专业灵活、服务范围广的特点,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跟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学校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之路。

5.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将营销实习落到实处

市场营销专业通常设有市场营销实习、市场调查技能实习、销售实习、营销策划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的实践环节培养的营销实践能力也不同。规范实习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并派专业老师与企业一起管理、指导实习学生,使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形式主义,实习结束后,学校对老师和学生实习效果给与客观、准确的考核。再就是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短期的产品促销活动或与企业长期挂钩,参与营销管理或营销策划,学校尽可能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6.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使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也可到企业、行业等单位挂职实践,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企业进行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二是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担任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习。这种优势互补,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为专业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职院校只有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才能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使高职教育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东雷.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

第4篇

我国电力企业在高度垄断的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建立起完善、公正公开、充满活力竞争的市场营销架构,是我国有步骤推进电力企业改革的坚实一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转型,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电力企业改进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电力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下,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决定着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电力要发展就需要充分销售电力产品,且在销售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理念和文化,使用户最大化感受到电力服务的优质。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电力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分。在市场需求方面,工业用电的需求猛增以及居民对用电质量的高要求赋予了电力营销新的内涵和意义,如何在电力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错峰用电,减少对居民用电的影响,成为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首项工作。

选择性成为电力市场主要标志

东西部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电成本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电力输送往往通过高压输电网络或者超高压输电网络完成,这样既能有效减低电损,还能实现不同电网区域之间或者发电区域之间的充分竞争。高压输配电系统日益成为多地区电网互联的大电网,甚至成为国家电网或者跨国电网,使得各个地区出现了经济功率交换——由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和电力负荷水平低的区域将电力送往相邻电网或者高负荷电网,来完成售购电网之间的电能转供任务。公平竞争原则使电力供应的各个环节能够自由选择贸易对象,因此选择性转供成为了我国电力营销的标志。

发电环节开放性与竞争性共存

我国在深入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分开运行,在相同电网、相同电质、相同电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发电和供电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说明电力行业虽然是自然垄断行业,但内部竞争依旧激烈,尤其体现在发电企业之间。

发电与供电之间计划性与协调性共存

由于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具有瞬间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不能完成一次电力销售,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销售的各个环节相互紧扣,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包括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发电企业之间的协调。

电力营销客户具有能动性

在传统的电力销售过程中,电力企业属于绝对垄断地位,这种销售属于行政性销售,电力用户处于被动地位,丝毫没有选择权。电力系统改革后,竞争元素进入电力企业,使得电力市场营销发生了质的改变,电能使用者不再被动,取而代之的是电力选择权和能动性,同时被称为客户。

电价是电力市场重要要素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1 顶岗实习相关理论

1.1 顶岗实习的概念

顶岗实习,是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在校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一线岗位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1.2 顶岗实习的原则

顶岗实习应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一是专业对口原则,即实习岗位必须与学生专业相对应,而不是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去从事一些非专业的“劳动”;二是学以致用原则,即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条件,使其能够将在校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岗位实践中。

1.3 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学生,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对学校而言,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增强学校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好职业教育;二是对学生而言,顶岗实习有利于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

市场营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辛苦的、挑战性极高的工作,不仅要时刻面临和克服诸多困难和挫折,还要常常面对尖锐的回绝和冷酷的白眼。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高高在上,在学校又是居于象牙之塔,远离世俗喧嚣。所以,在参加顶岗实习时,他们很难快速适应新的、硝烟四起的,与以前生活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工作环境,角色转换较慢,不能及时进入到最好的状态,甚至因此而内心苦闷、抑郁。

2.2 学校后续管理不到位

学校后续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校难以派出足够的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及时跟踪, 所以,这些高校往往是采取“放鸭式”管理,即将学生派出去后,便全权交由企业负责,直至实习结束,期间不再对学生进行任何后续管理;二是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在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方法,即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日记、实结等书面材料,然后指导教师以这些书面材料为基础,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意见,来综合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这种滞后的考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校忽视了顶岗实习学生的后续管理。

2.3 企业利当先现象突出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个企业永恒不变的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在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时,往往是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或短期临时工,将他们安排到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从而脱离了顶岗实习的实质,使得顶岗实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此外,由于人员调动程序较为烦琐,所以,很多企业为了避免麻烦,往往是长期将顶岗实习学生固定在一个岗位,从而使得他们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3 解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3.1 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应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高顶岗实习积极性,积极做好角色转变,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新的工作氛围,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培养岗位责任精神,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3.2 学校方面

一是要重视实习单位的选择,重点从企业条件、工作环境、诚信程度、管理规范程度、专业对口程度等几个方面考量,认真考察企业是否适合学生顶岗实习。同时,选择实习单位时应尽量选择处在同一市县或同一区域的,方便后续跟踪管理;二是与企业订立严格的顶岗实习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避免企业唯利是图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或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后续跟踪管理制度,鼓励教师经常深入实习一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疏导实习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实现从校园到实习到就业的平稳过渡。

3.3 企业方面

企业应正确认识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及其所带来的长远效益,本着专业对口、 学以致用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内容,积极协助高校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及实习过程考核。同时,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本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尽可能地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全面锻炼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顶岗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顺利就业最为关键的一步,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清华.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2).

第6篇

 

1.收获方面

 

我院首届学术论文大赛活动让师生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收获。①知识方面: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营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梳理了曾经学过的书本上的营销理论知识;自学了一些新的学界与业界营销理论知识;初步学习了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的英文翻译知识,学习了WORD软件排版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市场调研相关的系列知识等。②能力方面:使学生们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提升了发现学界与业界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力,提高了论文撰写各环节、各方面的系列能力等。

 

(2)其他深层方面收获。学生们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接受挑战,发现了任何人事物(或其成分)皆有意义与价值,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与导师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了再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一件件简单的小事,而认真干好任何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作为一种训练),同时认认真真、保质保量的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也认识到了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只有在潜心静气中才能收获真切的感受。

 

(3)教师的收获。首先,作为评委身份教师们要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要快速掌握一套评价人事物价值体系、指标体系的方法技巧,最终确保自己所下的评价结论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其次,教师们对于自己要评阅的文章,必然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那就必须设法充电并迅速弥补。最后,就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教师们还得要下苦功夫,尽快掌握和精通营销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技巧。

 

2.不足方面

 

如前所述,我院首届营销专业学术论文大赛,对于向有关领导、社会各方展示我们的办学能力、办学风格与特色,对于参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而言,其价值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标志意义。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此笔者也客观分析了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瑕疵,力争在下一届该类活动举行时更富成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本次活动的瑕疵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的热情尚未广泛、深入地激发出来。本次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参与,大部分的同学不热心、不关心或不知晓,就是参与的同学也有部分纯属敷衍了事,没有对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各环节的工作方面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实现本学术论文大赛良好的初衷。

 

(2)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我专业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参与本活动的学生论文篇数又多,因此教师们指导、评阅参赛论文的任务较重,大家不得不牺牲周末时间,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几乎用尽,纵然大家也深知本活动是最能体现我院省级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要害。

 

(3)活动安排的时间不太合理,需进一步优化。本次活动与我专业另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大赛活动安排的时间有交集冲突,且都安排得相当紧凑,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深感时间紧张不够用,尤其是两大活动都参与的同学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无疑会极大影响到他们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

 

3.建议方面

 

就上述三方面的主要问题,笔者设想的简要建议如下。

 

(1)做足宣传、加大奖励面与奖励力度,全方位深层次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宣传方面可请专业建设负责人、活动主办组织者(如院学生会、辅导员团队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诸如讲座、海报、条幅、QQ群通知、学院学校网站宣传等工作,力争把本活动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操作方法、论文的质量数量格式要求等讲清楚、讲明白,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力争让更多的营销专业同学或相关专业(如工管、甚至工科等)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奖金、学分绩点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争得到学院、学校相关领导与部门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2)对于教师积极性提高的问题。对于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本活动的工作,建议学院、学校承认将我们的工作量,进入教师们大家平时的业绩档案,作为年末考核或今后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或专门为之进行立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以专业负责人作为项目管理者,本着精干、高效、优质等原则展开项目具体的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总体公平与和谐的前提下,重奖贡献重大的项目组成员,并以之激励大家开展此类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产生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3)关于活动安排的时间优化问题。建议将两大活动按学期分开举行:春季学期举办论文大赛,1个月的周期稳定不变;秋季学期进行案例分析大赛,时间延长为1个月并稳定不变。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教学内容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若干年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分析未来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延伸、因材施教、教学环节等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市场营销学》理论于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科,但是,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市场营销学》的核心观念不仅在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而且已经完全地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国防、卫生、教育、宗教、慈善以及家庭。尽管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却与中国近代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无缘,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不断演绎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便达到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根据本人多年教授《市场营销学》的经验所得,认为教学内容改革可从突出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分析、学科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讨论,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

1 消费者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且在不同学期对其他专业如中药学、农学、动物科学、家政学、资源环境、外语专业等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专业选择、学时和学分上都呈扩大化的趋势。

1.1 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基础上,注重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或实用性人才,适应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且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兴职业,如某些农资产品的销售,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2 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没有相应的基础,且各专业所开学期、学时、学分均有差异,即使管理学院各专业也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为48学时、市场营销专业为8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现状

2.1 教材体系

目前课程所应用的教材是以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为核心,辅之以赵春雷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吕一林的《市场营销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等,基本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覆盖面宽、层次合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创新理论添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最新理论观点,并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伴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化,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呈现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营销理论需求的日益突出,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新兴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营销的含义,改变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局限于售中、售后环节的局面,因此相应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并进行改革,如沙盘模拟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案例实验的推广等。

2.3 课程结构

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市场营销学》开课学期多为2~5学期,而其他专业分布不均衡,但大多数都开在后期,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改革措施

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 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应用和分析、策划方法在社会各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考察学科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努力的方向。

3.1.2 教学改革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

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

参与,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引导、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创造有利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为学校改革做铺垫;教师在学校引导下,依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学习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建议及其满意度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求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三者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不断从改革的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重组课程结构

要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基础类课程进行讲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学期尽量提前,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专业课,尤其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进行指导,而且要由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且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主讲,有利于学生以后结合本专业学习其他基础课,并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前接触《市场营销学》,能够开发其思维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为其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及跨学科发展做准备。

3.3 选择优秀教材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要根据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要确定核心教材、辅助教材、辅助教学资料,资料来源途径要更加广泛,除正版印刷教材之外,还应从网络、企业内部、教师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处不断更新教材辅助资料,使教材体系更加丰富、新颖、与时展接轨。

3.4 关注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对教授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首先是知识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认知基础的平台,知识的传授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认知则是课程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应该由引领知识向认知知识转化。就知识基础平台而言,有一部分知识是陈旧的、过时的或重复的。而对那些今后在本领与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即所谓有效知识要强化。

3.5 内容选择合理 推行模块教学

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解决好课程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针对学生的专业差异,采取“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做法,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一定要讲,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市场及其行为分析、4P策略等内容;而涉及《市场营销学》详细的发展情况、主要流派和与主体内容体系或不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不必主讲。而且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及时性。

3.6 加强案例教学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8-31.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若干年的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分析未来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延伸、因材施教、教学环节等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市场营销学》理论于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科,但是,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市场营销学》的核心观念不仅在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而且已经完全地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国防、卫生、教育、宗教、慈善以及家庭。尽管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却与中国近代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无缘,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不断演绎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便达到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根据本人多年教授《市场营销学》的经验所得,认为教学内容改革可从突出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分析、学科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讨论,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

1 消费者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且在不同学期对其他专业如中药学、农学、动物科学、家政学、资源环境、外语专业等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专业选择、学时和学分上都呈扩大化的趋势。

1.1 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基础上,注重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或实用性人才,适应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且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兴职业,如某些农资产品的销售,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2 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没有相应的基础,且各专业所开学期、学时、学分均有差异,即使管理学院各专业也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为48学时、市场营销专业为8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现状

2.1 教材体系

目前课程所应用的教材是以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为核心,辅之以赵春雷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吕一林的《市场营销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等,基本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覆盖面宽、层次合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创新理论添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最新理论观点,并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伴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化,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呈现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营销理论需求的日益突出,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新兴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营销的含义,改变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局限于售中、售后环节的局面,因此相应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并进行改革,如沙盘模拟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案例实验的推广等。

2.3 课程结构

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市场营销学》开课学期多为2~5学期,而其他专业分布不均衡,但大多数都开在后期,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改革措施

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 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应用和分析、策划方法在社会各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考察学科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努力的方向。

3.1.2 教学改革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

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引导、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创造有利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为学校改革做铺垫;教师在学校引导下,依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学习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建议及其满意度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求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三者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不断从改革的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重组课程结构

要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基础类课程进行讲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学期尽量提前,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专业课,尤其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进行指导,而且要由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且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主讲,有利于学生以后结合本专业学习其他基础课,并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前接触《市场营销学》,能够开发其思维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为其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及跨学科发展做准备。

3.3 选择优秀教材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要根据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要确定核心教材、辅助教材、辅助教学资料,资料来源途径要更加广泛,除正版印刷教材之外,还应从网络、企业内部、教师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处不断更新教材辅助资料,使教材体系更加丰富、新颖、与时展接轨。

3.4 关注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对教授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首先是知识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认知基础的平台,知识的传授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认知则是课程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应该由引领知识向认知知识转化。就知识基础平台而言,有一部分知识是陈旧的、过时的或重复的。而对那些今后在本领与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即所谓有效知识要强化。

3.5 内容选择合理 推行模块教学

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解决好课程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针对学生的专业差异,采取“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做法,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一定要讲,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市场及其行为分析、4P策略等内容;而涉及《市场营销学》详细的发展情况、主要流派和与主体内容体系或不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不必主讲。而且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及时性。

3.6 加强案例教学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8-31.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在当今的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迫切需要具有从事营销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据调查,在企业建议营销人员应加强的素质中,营销学知识仅为42.62%,而实践能力高达66.66%,说明企业现有营销人员实践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在远程教育与实践操作中寻求一个结合点,发挥特色,进而更好地来培养实用性人才。

一、以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为前提,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员职业能力的一个实践教学策划,是实现最终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的策划应遵循市场规律,利用主客观条件,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应从企业所需要的营销人员素质和能力出发,对营销人员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和集成,以此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

(一)注重职业基础综合素质训练

职业基础综合素质是指专业技能以外的,从事本行业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一是表达能力。做营销策划,相关人员必须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让对方认同、接受你的观点。二是思维与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必须思维活跃,在创新中树立优势。针对上两项基本能力应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增加一些灵活的案例讨论训练,一方面学员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员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训练学员多创新多思考的习惯。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互相合作是成功的法宝,为了培养学员们的团队精神,应该多设计一些实践题以增加学员共同配合、分工、协调完成的能力,使学员们在有趣的实践当中又能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市场营销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一是市场调研能力。在方案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查计划的制定、调查问卷的设计等来训练学员的调研能力。二是制定营销战略能力。市场容量有多大,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教育论文,竞争对手的弱点在哪里,这些都是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方案中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市场细分表的设计与分析、目标市场策略STP等方案的设计来训练学员的这种开发分析、制定战略的能力。三是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策划是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核心,设计和规划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为此,在方案中可以通过4PS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要求学员对某几个品牌的产品进行实地调研并评价它的营销策略来训练这种能力。

二、以导学优势为依托,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

(一)注重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和灵活性强的教学优势。开放教育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及实践应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围绕学员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而设计,通过多媒体手段方便、快捷地完成,学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方便灵活地参与教学。如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是通过网络共享的,实践教学中有的实践是通过电大网上讨论完成,教师点评也有许多项目是通过网上公开点评的等,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二)注重难点问题归纳,引导学员理论知识学习

实践教学并不能忽视理论导学,市场营销学的许多理论和原理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在课堂上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讲授市场营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消费者行为分析、确定营销组合策略这些方面的具体知识的应用。同时要注意搞好教学方法的设计,开展启发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案例学习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情景设问法等,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学员求异和存异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实践作业操作步骤的讲解和总结讲评

教师除了引导学员掌握实践环节所必须的重难点知识外,更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实践教学指导计划,重视对操作步骤的讲解,这样学员才能明确实践的操作步骤,完成实践任务更有针对性,也更具主观能动性,在最终的实践中才能勤动手、会思考。同时对于上一次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要给予点评,学员可以从这种评价中来要求自己,实现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换和提升,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

三、以实践基地为平台,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营销技能的核心教学。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教学中应开拓思路,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一)校外实地取材与校内课堂训练相结合

实践教学难度大,应创新工作思路,挖掘校内资源。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于各行各业,营销理论与自身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实际相关,这也是开放教育学员较普通高校学员的独特优势,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种优势,根据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来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和素质培养方案,组织学员结合工作实地取材,收集有关现实市场和企业的资料。把这些材料作为技能训练的背景材料,使无目标的学生有目标,有目标的学生更准确。通过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发挥所学和所长,找到课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的汇接点。

(二)校企合作

为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员亲身体验企业营销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在企业真正的顶岗锻炼,了解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有哪些要求,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营销实践中,从一个营销者的角度看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自己作为消费者看待他人的购买行为的差异。使学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并最终达到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教育目标。《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可以选择营销成功并有特色的企业或利用学员所在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安排学员到他们工作的单位去进行实践。这种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贴近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教育论文,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员掌握的技能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强化和修正课堂上学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学校和企业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密切合作、拉近距离,联合打造实践基地。

四、以教学评价为保障,检验学员的应用能力

通过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考核可以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可以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师和学员起到双重的督导作用,保障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控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办法

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环节的考核所占成绩比重过低,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以4PS组合策略为例,即使是2-4人一组,工作量也是较大的,包括调查、数据处理、方案设计、营销策略有效性分析等,学员很有可能因为在最后总成绩比重过低而积极性不高。教学中应该提高平时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让老师和学员重视实践环节。

(二)明确考核内容,实施量化考核

一是丰富考核内容。从提高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按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模块设计安排,整合出需要掌握的相应营销理论。如营销重要作用、市场调研、营销环境、目标市场定位、4PS营销组合策略等原理,分布在各个实践环节中。二是应根据实践内容设计考核指标,实施量化考核,明确各项的评价标准,将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使评估考核趋于公平。三是注重对考核过程的管理。市场营销的实践考核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有效的过程监督。在每个环节结束时,教师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给予量化分数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和激励。

第10篇

[论文摘 要] 独立学院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根据市场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特征,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相结合,探索和建构了一个比较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学新模式。 

 

 

一、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大众化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独立学院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应该是基于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这两方面全面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就独立学院来说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弱点。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激励和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务实性较高,而市场营销学这一管理类学科属于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学起来感觉很空洞,其企业现实营销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经管类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以新科学院经管系为例,《市场营销学》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学生在未来走向市场进入企业就业乃至创业所需的市场调研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销售技巧等均可以在市场营销的课程中得以培养。目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营销是当务之急。市场营销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应用的部门已经从工商企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各种非营利部门,应用的范围已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目前最受欢迎的二十大热门管理类培训课程中,“市场营销”排在前列也就不难理解。市场营销能力是学生就业、创业必备的基本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没有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以至于在求职中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短期内很难适应岗位技能需要,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抱怨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的双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审视《市场营销学》教育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鉴于以上分析,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生源的素质特点结合市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定位,研制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的,在体制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它研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一门既注重系统理论,又注重策略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经济学课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近年来也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这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一学期学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多数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层次上,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授内容封闭性较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体现实际操作能力的较少;另外市场营销学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不错却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实战经验和社会工作阅历,所以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等等。 

 

三、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准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功能是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对教学案例中的事件与问题的分析,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营销实战能力。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还是训练学生口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 《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及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市场营销实践法 

 

市场营销的现实性较强,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在笔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就经常性的采用此方法,例如在讲完4p策略后,为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我会要求学生对企业的某一新产品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按多种因素细分市场,分析、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整体方案,并在课堂上派小组代表陈述各自调查组的意见,驳斥其他小组不完善的地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形成最优方案供企业参考。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懂得营销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我就将授课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组负责营销环境中的一个不可控因素,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扮演企业的老板,要求组员提供一年和五年的企业发展趋势,每组成员可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分析其预测,研究少量样本数据信息,然后对数据归纳,提出方案,由发言人汇报结果,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团队学习教学法 

 

团队学习,也叫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兴起于70年代初,在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它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学期我将授课班级(共138人)分成23个小组(学习团队)。我将市场营销学偏重实务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把这些模块分配给各个学习团队,给予所有团队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我则做好相关的指导督促工作,最后由各个学习团队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团队的成果。通过这种团队学习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而通过成果对抗竞争,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这正好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要求相吻合,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四)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鼓励学生参加多参加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快速地使学生接触社会,学习到课堂无法获取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为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打短工,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实践。而且在每年的寒暑假笔者会以营销为主题组织个别学生完成自己的社会实践任务。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营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是检验课堂知识是否消化吸收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笔者的教学中,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加“营销之星”策划大赛,该活动由新乡市五大高校(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以及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市场营销协会联合举办。比如今年的营销策划主题是“沃尔玛”如何打开新乡市场。作为引导者,笔者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撰写创业计划书和营销策划案的书籍,另外会对学生的参赛方案给予指导以及修正。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得到了锻炼,营销策划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科之间的交叉变得更密切了。 

 

四、小结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要把这门课程学好,需要授课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探索与尝试,本文概括了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一些思考与做法,目的是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同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 

 

[1]洪燕云,李南.《市场营销学》“tcsa”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10(2):71-75. 

 

[2]陈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案例选编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0(3):27-29. 

第11篇

[论文摘 要] 独立学院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根据市场对营销类人才的需求特征,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相结合,探索和建构了一个比较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学新模式。?

?

??

一、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大众化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独立学院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应该是基于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这两方面全面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就独立学院来说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弱点。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激励和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务实性较高,而市场营销学这一管理类学科属于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学起来感觉很空洞,其企业现实营销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经管类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以新科学院经管系为例,《市场营销学》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学生在未来走向市场进入企业就业乃至创业所需的市场调研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销售技巧等均可以在市场营销的课程中得以培养。目前,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营销是当务之急。市场营销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应用的部门已经从工商企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各种非营利部门,应用的范围已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目前最受欢迎的二十大热门管理类培训课程中,“市场营销”排在前列也就不难理解。市场营销能力是学生就业、创业必备的基本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没有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以至于在求职中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短期内很难适应岗位技能需要,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抱怨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的双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审视《市场营销学》教育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鉴于以上分析,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生源的素质特点结合市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定位,研制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的,在体制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它研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一门既注重系统理论,又注重策略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经济学课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近年来也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这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一学期学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多数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层次上,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授内容封闭性较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体现实际操作能力的较少;另外市场营销学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不错却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实战经验和社会工作阅历,所以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等等。?

三、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准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功能是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对教学案例中的事件与问题的分析,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营销实战能力。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还是训练学生口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 《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及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市场营销实践法?

市场营销的现实性较强,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在笔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就经常性的采用此方法,例如在讲完4P策略后,为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我会要求学生对企业的某一新产品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按多种因素细分市场,分析、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整体方案,并在课堂上派小组代表陈述各自调查组的意见,驳斥其他小组不完善的地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形成最优方案供企业参考。?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懂得营销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我就将授课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组负责营销环境中的一个不可控因素,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扮演企业的老板,要求组员提供一年和五年的企业发展趋势,每组成员可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分析其预测,研究少量样本数据信息,然后对数据归纳,提出方案,由发言人汇报结果,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团队学习教学法?

团队学习,也叫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兴起于70年代初,在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它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学期我将授课班级(共138人)分成23个小组(学习团队)。我将市场营销学偏重实务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把这些模块分配给各个学习团队,给予所有团队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我则做好相关的指导督促工作,最后由各个学习团队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团队的成果。通过这种团队学习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而通过成果对抗竞争,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这正好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要求相吻合,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四)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鼓励学生参加多参加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快速地使学生接触社会,学习到课堂无法获取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为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打短工,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的实践。而且在每年的寒暑假笔者会以营销为主题组织个别学生完成自己的社会实践任务。?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营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是检验课堂知识是否消化吸收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笔者的教学中,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加“营销之星”策划大赛,该活动由新乡市五大高校(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以及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市场营销协会联合举办。比如今年的营销策划主题是“沃尔玛”如何打开新乡市场。作为引导者,笔者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撰写创业计划书和营销策划案的书籍,另外会对学生的参赛方案给予指导以及修正。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得到了锻炼,营销策划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科之间的交叉变得更密切了。?

四、小结?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要把这门课程学好,需要授课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探索与尝试,本文概括了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一些思考与做法,目的是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同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

[1]洪燕云,李南.《市场营销学》“TCSA”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10(2):71-75.?

第12篇

应充分发挥学科本身实践性的特征,运用角色定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撰写论文并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

在加强师资的建设的同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中应采用多媒体手段及案例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向前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已从最初的引入、传播、模仿发展到现今的创造性应用,其应用范围也从消费领域、产业用品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与此同时,对营销类人才需求也出现新的特征,客观上要求高等院校对市场营销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深化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一)学生兴趣不浓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内容涵盖量非常大。同时营销学电是一门软科学,理论性较强,虽然有实际操作策略,但在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活动中,并不完全与书本总结出来的理论一致,教学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使学生领悟不到其中的精华和意义,致使学生认为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无用的思想较为严重,从而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甚至对专业产生误解和烦感。

二)考核形式单一当今大学生毕业从事的营销工作,很多会从事基本的营销工作做起,如终端销售员、市场调查员等,这时往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而我们今天学校里的单一的闭卷考试是无法达到我们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目标的。

三)教师实战经验缺乏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相对较短,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有的实践就是单一的推销,在讲授到实务类的知识点时也会出现底气不足,从而在指导学生实践中与预期效果差距明显。

二、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以下五点改革途径一)可引导学生运用角色的定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真实感让学生在学习营销学的时候就把自己想象为一名企业的营销经理,在某种市场环境变化下会做出什么样的措施,跳出学生的思维框框。用新角色进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情景模拟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或模拟的企业营销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并进入角色,真正站在企业营销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案再拿到学生中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开阔思维,进而培养其营销能力。

二)推行灵活多样考试形式考试分数不是学业成绩评定的唯一形式,学生毕业后从事营销工作时,营销者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完成调研报告、撰写真正有个人见解的论文、策略,并积极参与讨论,对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熟练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体验实战和技能实训作业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并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并必须发表个人看法和言论,要把课堂的专业讨论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必要的鉴定形式,讨论不仅可以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

推行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学是-(-t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中外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该课程有效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法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思维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通过选择经典案例和创设情景案例将学生导入具体的实践环节,思考解决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市场问题,既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深刻理解,更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案例教学也使市场营销学课程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来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市场营销中讲到促销手段之一的广告手段时,一般要涉及广告的表现形式等内容,讲授过程中必须适当结合实际的广告案例来说明,此时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适当地播放一些典型的视频广告案例,不仅节约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营销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方面可以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到营销部门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以掌握企业营销部门的实际运作,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也可为企业员工培训并站在宏观角度上给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达到双赢。学院教务部门对进修实习的教师,在下达教学任务时,应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安排授课时间上,尽量相对集中一些,腾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的业务经理到学校担任课堂教学,并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讲专题、作报告、谈经验、分析营销案例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这样大大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第13篇

 

Ø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可以是假期调研、实习及长期生活所了解的数据及情况。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撰写论文。

Ø 选题必须具体。尽可能研究某领域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等。切忌大而空的题目。

Ø 不能以其他专业的题目(如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领域的题目)申请市场营销学的学位。

Ø 本选题指南适用范围:申请市场营销学士学位的一学位和二学位学生

Ø 以下选题范围仅供参考,学生也可选自己实习单位的实际现象为研究对象,但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4.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5.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6.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8.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9.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0.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1.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2.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4.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15.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6.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7.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9.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2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2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22.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2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2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26.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27.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28.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29.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3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第14篇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适形势所需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创新,市场营销学实行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先决条件,制度激励、学生思想教育、师资培训与教学环境建设等是保证和提高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即双语是指一个人理解并能运用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两种语言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但通常一种语言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优于另一语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的全球连网与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融合与交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得我国语言——汉语,又懂得国际性通用语言——英语的双语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与专业课,并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双语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是适形势所需而进行地一种教学创新,它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

一、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培养优秀的营销人才的客观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提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懂市场、懂经营的营销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市场营销学也由此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那些既懂外语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营销人才尤为青睐,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高度融合向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涉外能力的要求,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培养优秀营销人才的客观需要。

2、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其学科新颖性的客观要求

市场营销学(marketing)是一门新兴学科,最早发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也只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导入营销学(最初称之为市场学、推销学等),至今仅30年的历史,市场营销学的新颖性决定了我们理解吸收并消化国外先进的营销理论从而加以中国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相当大的努力,实行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国外营销学者的先进思想与理论,从我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市场营销学的教材尽管版本很多,但结合国内实际创新的甚少,其核心思想均来源于Philip kotler`s《principles of marketing》,且还存在内容不全,翻译各有千秋,理解上存在歧义的问题,从Philip kotler`s《principles of marketing》这本教材来看,内容体系完整,各部分均由学习要求、案例举例、理论阐述、概念与原理小结、核心术语、课后思考题与注释组成,条理清楚、体系完整,对全面掌握营销学理论体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有非常大的好处。从学生反馈来看,能读懂英文版本的学生普遍反映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生动形象,更贴近实践。

3、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具备了教材与教学软件的教学条件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来说一本英文原版教材的市场价格高达几百元,高昂的书费让学生望书兴叹,同时也大大地打击了学生选择双语教学课程的热情,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与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ninth edition)外文影印版,定价76元,并配套有教学光碟,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均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密切相关。

从我实行双语教学的两大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语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学习的兴趣均要高于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学生;从市场营销学专业学生内部来看,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市场营销学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比较赞成,课后复习所学内容的积极性也明显的高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其它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与高校也都呈现这一特征。

2、整体上讲,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只能有条件分阶段的执行。

通过向实行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市场营销专业4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42%的学生认为英文教材的难度太大,另外认为难度不是太大的58%的学生也反映不能接受全部的内容,45%的学生反映案例读不懂,61%的学生表示不如使用中文教材学的东西多,学得扎实。由于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有限,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较差,加上专业性教材读物中生癖的单词与术语较多,专业知识性强,学生读懂全英文教材难度确实非常大。加上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重在应试教育而缺乏对语言应用能力与思维模式的培养,双语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方面要消化英语知识,另一方面要消化专业知识,这样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扰,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不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从教师角度来讲,讲课的难度也很大,时间感觉很紧张。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实现双语教学使学生能运用两种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最终目的,脱离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改革来片面强调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上应分阶段、分对象有条件地进行,忌盲目不顾实际地搞一刀切与形式化。学校在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与考评上也不能盲目地以课堂的英文化程度来考评,而应以教学效果为基准。

3、双语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材、教学环境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培训滞后。

影响双语教学成败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层面来讲,其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立志成为双语人才的决心与意志。双语课程难度大,加上又是新生事物,学生初次尝试有所不适是很正常的,要想双语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学生必须加大课前与课后的自学投入,具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当前学生所缺乏的,从调查得知,只有9%的学生经常课后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相关内容,高达55%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来不复习,几乎是10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究其原因,有反映时间不够的,有感觉英文教材太难因而干脆放弃的,有长期形成惰性没有预习习惯的。总的来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知难而退,学习是为了应试过关的传统学习观念密切相关;二是从施教者老师层面来讲,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用双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本身就是个双语人才,双语课程是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发展其第二语言的读、听、说、写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师严重缺乏,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基础,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外籍教师又不懂汉语,针对这种师资状态,要想双语教学卓有成效各校必须加大师资引进与培训的投入;三是从教育管理者层面来讲,关键在于是否为双语教学提供与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软件与硬件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引导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念;为保证双语教学有效性而进行的各种制度建设与激励;校园双语文化建设等。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如双语教学的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借鉴国外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各校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进程中应特别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以塑造外文氛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内而且在课堂外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第二语言能力。

三、优化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1、依据制度激励、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开设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课程

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客观上存在其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与兴趣志向上的差异,期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双语人才这是不现实且不可取的,因此双语教学应走出我国传统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统一模式,轻因材施教及教学目标单一的误区,依据制度激励、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有条件的实行,在当前学生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分阶段、择对象、中文课堂与双语课堂并存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市场营销课程在外语专业学生中推行双语教学的效果远胜过其它专业。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双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大学课程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学习效果与收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时数日益缩减的发展趋势下更是如此。而双语课程由于难度大则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自学,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当前大学生学习应试心理仍很强烈,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只是通过一门专业课程考试的双语教学缺乏正确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老师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实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应加强课后学生的辅导与交流工作,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获的过程中提高双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一般都较好,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这个群体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发挥双语教学主力军的作用是我国双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各高校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同时各校之间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等以此壮大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4、加强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教材与教辅资料开发与建设。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双语教材,无论是外文原版的,还是中外合作出版的,价格都相当高,且厚重不便携带,另外由于课堂课时有限,教材上的部分章节在课堂中根本无法讲到,只能靠学生自学理解消化。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出更为实用的双语教学教材与教辅资料,甚至结合中国市场环境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学双语教材及案例教辅材料等是优化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迫切之需。

项目资助: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第15篇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适形势所需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创新,市场营销学实行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先决条件,制度激励、学生思想教育、师资培训与教学环境建设等是保证和提高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即双语是指一个人理解并能运用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两种语言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但通常一种语言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优于另一语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的全球连网与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融合与交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得我国语言——汉语,又懂得国际性通用语言——英语的双语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与专业课,并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双语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是适形势所需而进行地一种教学创新,它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 

一、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培养优秀的营销人才的客观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提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懂市场、懂经营的营销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市场营销学也由此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那些既懂外语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营销人才尤为青睐,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高度融合向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涉外能力的要求,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培养优秀营销人才的客观需要。 

2、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其学科新颖性的客观要求 

市场营销学(marketing)是一门新兴学科,最早发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也只有近100年的历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导入营销学(最初称之为市场学、推销学等),至今仅30年的历史,市场营销学的新颖性决定了我们理解吸收并消化国外先进的营销理论从而加以中国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相当大的努力,实行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国外营销学者的先进思想与理论,从我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市场营销学的教材尽管版本很多,但结合国内实际创新的甚少,其核心思想均来源于philip kotler`s《principles of marketing》,且还存在内容不全,翻译各有千秋,理解上存在歧义的问题,从philip kotler`s《principles of marketing》这本教材来看,内容体系完整,各部分均由学习要求、案例举例、理论阐述、概念与原理小结、核心术语、课后思考题与注释组成,条理清楚、体系完整,对全面掌握营销学理论体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运用能力有非常大的好处。从学生反馈来看,能读懂英文版本的学生普遍反映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生动形象,更贴近实践。 

3、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具备了教材与教学软件的教学条件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来说一本英文原版教材的市场价格高达几百元,高昂的书费让学生望书兴叹,同时也大大地打击了学生选择双语教学课程的热情,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与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ninth edition)外文影印版,定价76元,并配套有教学光碟,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均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密切相关。 

从我实行双语教学的两大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语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学习的兴趣均要高于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学生;从市场营销学专业学生内部来看,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市场营销学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比较赞成,课后复习所学内容的积极性也明显的高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其它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与高校也都呈现这一特征。 

2、整体上讲,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只能有条件分阶段的执行。 

通过向实行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市场营销专业4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42%的学生认为英文教材的难度太大,另外认为难度不是太大的58%的学生也反映不能接受全部的内容,45%的学生反映案例读不懂,61%的学生表示不如使用中文教材学的东西多,学得扎实。由于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有限,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较差,加上专业性教材读物中生癖的单词与术语较多,专业知识性强,学生读懂全英文教材难度确实非常大。加上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重在应试教育而缺乏对语言应用能力与思维模式的培养,双语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方面要消化英语知识,另一方面要消化专业知识,这样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扰,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不利于其掌握专业知识。从教师角度来讲,讲课的难度也很大,时间感觉很紧张。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实现双语教学使学生能运用两种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最终目的,脱离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改革来片面强调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上应分阶段、分对象有条件地进行,忌盲目不顾实际地搞一刀切与形式化。学校在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与考评上也不能盲目地以课堂的英文化程度来考评,而应以教学效果为基准。 

3、双语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材、教学环境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培训滞后。 

影响双语教学成败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层面来讲,其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立志成为双语人才的决心与意志。双语课程难度大,加上又是新生事物,学生初次尝试有所不适是很正常的,要想双语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学生必须加大课前与课后的自学投入,具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当前学生所缺乏的,从调查得知,只有9%的学生经常课后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相关内容,高达55%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来不复习,几乎是10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究其原因,有反映时间不够的,有感觉英文教材太难因而干脆放弃的,有长期形成惰性没有预习习惯的。总的来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知难而退,学习是为了应试过关的传统学习观念密切相关;二是从施教者老师层面来讲,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用双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本身就是个双语人才,双语课程是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发展其第二语言的读、听、说、写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师严重缺乏,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基础,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外籍教师又不懂汉语,针对这种师资状态,要想双语教学卓有成效各校必须加大师资引进与培训的投入;三是从教育管理者层面来讲,关键在于是否为双语教学提供与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软件与硬件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引导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念;为保证双语教学有效性而进行的各种制度建设与激励;校园双语文化建设等。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如双语教学的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借鉴国外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各校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进程中应特别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以塑造外文氛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内而且在课堂外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第二语言能力。 

三、优化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1、依据制度激励、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开设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课程 

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客观上存在其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与兴趣志向上的差异,期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双语人才这是不现实且不可取的,因此双语教学应走出我国传统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统一模式,轻因材施教及教学目标单一的误区,依据制度激励、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有条件的实行,在当前学生英语水平与运用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分阶段、择对象、中文课堂与双语课堂并存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市场营销课程在外语专业学生中推行双语教学的效果远胜过其它专业。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双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大学课程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学习效果与收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时数日益缩减的发展趋势下更是如此。而双语课程由于难度大则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自学,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当前大学生学习应试心理仍很强烈,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只是通过一门专业课程考试的双语教学缺乏正确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老师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实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应加强课后学生的辅导与交流工作,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获的过程中提高双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一般都较好,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这个群体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发挥双语教学主力军的作用是我国双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各高校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同时各校之间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等以此壮大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4、加强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教材与教辅资料开发与建设。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双语教材,无论是外文原版的,还是中外合作出版的,价格都相当高,且厚重不便携带,另外由于课堂课时有限,教材上的部分章节在课堂中根本无法讲到,只能靠学生自学理解消化。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出更为实用的双语教学教材与教辅资料,甚至结合中国市场环境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学双语教材及案例教辅材料等是优化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迫切之需。 

项目资助: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