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人债券投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这么看来,债券投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趣”,甚至可以说还挺有吸引力。随着近些年通胀不断走高,股市震荡加大,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对债券投资产生兴趣。那么对于手上有个三五万积蓄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投资债券的机会与门槛在哪里呢?
整体分析,本轮债市走势以经济、通胀双降为主导,并辅以流动性推动,目前来看,经济震荡筑底的形势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虽然债券已经走过了一轮上涨,但后续依然会在低增长加低通胀的环境中迎来较长时期的慢牛行情。
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目前利率上下的空间不大,利率债上下震荡的幅度也有限;信用债尤其是中等评级的信用债票息收益可观,持有收益明显;可转债在当前环境下,更看好债性保护性较好的品种;若经济形势明朗,可转债也将获得其股性收益。
但是个人投资者自己构建债券组合有比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目前可投资的债券在不同的市场中流通,其中95%的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由于银行间交易规则的限制,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而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单位较小,除少数债券流动性较好以外,大部分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流动性较差,个人投资者在构建债券组合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跟踪个券的流动性的变化来决定买卖时间。
另一方面,为有效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投资者需要对相关经济数据和其信用投资标的进行持续跟踪和分析,因此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和大范围的标的跟踪能力,这往往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债券市场回顾发展
1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回顾
1.1债券市场规模不大,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流通性有待提高
1999年末,我国发行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融资券、企业债券的总余额为17985.33亿元,占当年GDP的22%,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94%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其他债券的发行规模很小,从二级市场来看,也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大,其他债券的市场份额较小,且整个债券二级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是很大。1999年沪深证交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总量占当年GDP的比重不到1/3。除了国债,其他各种债券的流通性仍然较差。
1.2债券市场的框架结构不完善
第一,场外形式的银行间市场与场内形式的证交所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隔离。后者以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企业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主,而前者的参与者主要是各类存款货币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暂时被排除在外,两个市场的参与者交集构成主要是二、三十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者种类的不同造成了资金流动在较大程度上被阻塞,两个市场的表现差异很大:证交所市场交易活跃,规模相对较大;银行间市场虽然集中托管了国内发行的大部分债券(1999年底银行间市场托管的各类债券余额为13264.61亿元,占债券总余额的74%),但市场流动性较低,交易规模相对较小(1999年交易量约占证交所国债交易量的1/4)。第二,零售市场没有充分发育,且与批发市场相互隔离。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暂不对企业和个人开放,故与零售市场处于分割的状态。而且,目前的零售市场基本上只局限于交易所市场内部。第三,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联动性不够。二级市场需要的短期债券品种很少,1999年底的余额只有260亿元;企业短期融资券基本上年年发,但数量逐年减少,1999年累计发行55.6亿元。此外,一级市场的债券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债券市场的层次性不分明,尤其是场外市场的组织结构比较单一,中间交易商和中介服务机构还没有充分培育。
1.3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和信息传播机制不完善
一是做市商、商、经纪商制度在我国债券市场上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和运用。其中,商制度和经纪商制度在证交所市场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部分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试行融资行业务,但在实践中还没得到有效推广;有部分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从1999年开始尝试进行债券的买入和卖出双边报价,揭开了做市商的萌芽,但还很不成熟。二是债券一级市场发行机制和定价机制不尽完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金融机构之间实力差距十分悬殊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机制,尽可能减少少数几家特大型银行的垄断影响,保证承销团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理权益,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效率,还很值得研究。
2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展望
有鉴于此,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确定为:保证政府能够有效控制其成本和风险,调整好政府的资产和债券发行工作的成功及二级市场的有效运作。最终形成一个高效运作且与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相互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
2.1财政部应继续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满足具有储蓄偏好的国债投资者
国债的发行目的,从国家角度,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展经济。从个人角度,是为满足我国广大个人投资者日益增加的对国债的需求。从目前的状况看,大批的个人投资者是不直接在市场中运作的,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运作,他们基本上是买了以后持有,到期兑付,所以国债的二级市场对他们意义不大。为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财政部应该继续发行凭证式国债。这种国债虽然不能上市,但可以提前兑取,并且可以避免市场风险,目前这一品种在我国国债市场上成了国债的发持主体,并且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像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至今仍然保留着储蓄债券这种不上市的、完全对个人的品种。但凭证式国债毕竟是不上市的债券,它与世界各国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一致,不应作为国债发行的主体。因此,在我国为了保证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在继续保留一定发行量的该品种的国债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可上市的国债品种。
2.2增发长期国债,有利于降低国债的筹资成本,有助于调整国债规模
长期以来,我国国债基本上是以3~5年期的中期国债为主,既没有10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又几乎没有1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中期国债的期限结构比较单一,国债期限结构缺乏均衡合理的分布。这种单一的期限结构,使国债严重缺乏选择性,不利于投资者进行选择,很难满足持有者对金融资产期限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大大缩小了国债的发行范围,而且也造成国债发行规模增加过快。由于国债期限不稳定,又呈逐年缩短的趋势,再加上付息方式过于单调,大都是一次性还本付息,使得债务偿付年度不均,导致国债集中到期,形成偿债高峰。偿债高峰又逼得财政增加借新还旧的比例,加重还本付息的负担和压力,从而大大加剧了偿债年份中央财政支出的压力,不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在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抓住有利时机发行长期国债,符合降低国债发行成本的要求。以后若能每年发行一定数量的10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矛盾。
2.3积极探索个人投资者投资可上市的国债品种,培养投资于国债二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
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80年行的国债都主要是对个人发行的,人们把购买国债看作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爱国行为。如今人们购买国债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随着国债发行逐步走向市场化,为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提供方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居民投资是国债资金的主要来源,鼓励群众购买国债,可以充分发挥国债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变个人消费资金为国家生产建设资金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增强,国债作为一种证券投资工具,将会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重要选择。尤其是在个人投资渠道不足情况下,国债投资更是成为许多家庭除银行之外第二个稳定的理财渠道。目前个人购买方式有纸化、非上市流通券的比较多,购买定价发行的多,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的人却很少,这与人们对国债的了解不足,对国债交易提供的设施、信息较少有关。为便于个人投资者投资于国债二级市场,可采取在证券交易所挂牌分销和在证券经营机构柜台委托购买的方式向公众公开发售,这种方式1996年以来发行过几次,但今后要逐步增加这种形式的债种。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个人投资者认识国库券作为金融资产的投资意义,有利于股票持有人把国库券纳入资产组合,投资者可以用同一证券帐户进行国库券和股票的买卖,这就为投资者进行国债和股票间的资产转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这种方式发行的国库的增多,债券的二级市场会更加活跃,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相互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2.4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债券,鼓励非国有企业融资
长期以来,国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而其他债种则停止不前。这样,不仅财政每年到期的还本付息任务增大,而且,由于国家大量投资于固定资产建设,致使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只好靠举债过日子,雪球越滚越大,非常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有激活股市以及其他券种的市场(如企业债券),才能使财政卸下沉重的包袱,让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转为由社会投资来进行。从理论上讲,发行企业债券具有防止出现控股、发行新债券手续简单、利息可在纳税时予以剔除而降低筹资成本以及免受通胀影响等优点。正因为如此,企业债券市场应成为资本市场的发展重点。但就当前国情看,发行企业债券还不能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主要途径。因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债务负担沉重。不过,对非国有企业,却应当鼓励其进入债市融资。众所周知,我国目前非国有企业对经济的贡献与其获得的信贷支持严重地不对称。在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应为非国有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当前适当支持那些效益好、自身资本结构合理的非国有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市场来融资。
2.5改进承购包销办法,实行招标方式发行,努力实现利率市场化
1991年第一次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发行国债,实现了发行方式由行政分配任务和对个人、单位派购的方式向投资人自愿购买的市场方向转变。1992年采取一级自营商在一级市场上认购国债方式,使一级市场进一步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和提高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在银行利率尚没有市场化以前,国债的票面利率仍然只能随着存款利率的变动而变动。1996年我国曾尝试通过招标方式发行了记帐式国债,但由于非常不规范,1997年又回到承购包销方式,不过完全以招标方式发债券是国债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可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完善和发展一级自营组织,使自营商考虑国债长期包销的收益而不计较一次包销国债的得失,避免那种今年承购包销,明年不干的短期行为。第二步,逐步实现招标方式和承购包销方式相结合,可以对实行承购包销国债的一部分实行招标,也可以先实行招标,然后再实行承购包销。由于一级自营商也承担一定的承销义务,这样有助于在过渡时期保证国债发行任务的完成。第三步,过渡到完全招标方式和直接向个人发售相结合的方式,这时国债市场的大宗国债以无券记账形式通过招标方式发行,小规模国债的发行主要供个人投资者购买,这样可以建立两条筹集资金的渠道。
除此之外,发展债券衍生金融工具。成熟的债券市场需要发展债券和与金融变量相联系的衍生工具。2001年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中,利率性衍生产品占到95%。发展债券期货、期权、远期等债券衍生金融工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避险的手段这对于长期进行大量债券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戴根有.关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些问题[J].中国货币市场,2002(8)
最近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发债融资很给力,达到 60多亿美元;再看国内 11月公募基金持债量首次超过保险资金,仅次于商业银行,可以看出债券市场火爆非常,各种债券相关的投资理财产品也都表现红火,在萧瑟的 A股市场寒意深深之时,徒增一抹异样的温热!
低迷的环境中资本市场投融资结构悄然生变,在股权融资低迷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债券业务对投行来说也是大势所趋,进入 2012年,公司债在融资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全方位 “井喷 ”。股票市场赚钱效应缺失,流出资金多会选择债券、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品种,从而间接支撑了债券市场不断扩容。短期理财债基、发起式债基和新型封闭债基等,债券型基金无论是吸金能力或创新手段均大放异彩。
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 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卖出债券的抉择。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即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再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以定期收到的利息或到期偿还的本金进行再投资时市场利率变化使得再投资收益率低于初始投资收益率的风险。
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关键词:债券违约;刚性兑付;债市参与者;影响
一、引言
刚性兑付是中国债券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开始就一直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最初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审批制,意味着由政府把控谁有资格发行债券,以怎样的利率发行债券。而政府的筛选行为也给市场投资者传递了一种信号,就是被批准发行的债券是由政府担保的[1]。
加之2014年3月之前,虽然陆续发生过几起偿债危机事件,如新中基等,但这些事件在后续都由政府出面解决,并未变成实质违约。
因此,在政府的默许之下,刚性兑付成为了长久以来债券市场上一个不成文的制度。
二、违约事件梳理
2014年3月,11超日债――公司债利息违约,成债市违约第一例,违约主体为外资企业,属光伏行业;2015年4月,12想鄂债――公司债本金违约,违约主体为民营企业;2015年4月,11天威MTN2――中期票据利息违约,首例央企违约;后续还有08二重债,10中刚债,15山水SCP001等债券违约。
综合来看,违约主体既有民营外资企业,也有央企国企;违约债券种类包括了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以说,债券违约事件开始在资本市场中全面爆发。
而这种系统性的转变,又会对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产生哪些影响?
三、各角度浅析违约影响
要探讨打破刚性兑付会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首先应该弄明白:有刚性兑付时,各市场参与者是如何根据刚性兑付制度来行为的。
(一)个人投资者
在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还未打破时,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并不会像理论上那样综合考虑债券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投资者的知识精力有限,也不会在投资债券之前,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
这种情形下,个人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些带有政府背景的债券进行投资,例如城投债,或者国企发行的债券。
刚性兑付的打破,央企国企债券的违约,无疑是给个人投资者的一记当头棒喝。违约事件的发生,向个人投资者,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债券不再是“零违约”,违约风险不再是“有名无实”。
但是,投资者行为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出现违约事件,所有投资者都能够立刻停止投机行为。就在超日违约消息刚刚传出的时候,任然有一些个人投资者抱着投机心理,进行不理智的投资行为。
这也说明,刚性兑付在市场参与者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单靠一两起违约事件不足以扭转投资者的心态。
(二)评级机构
在债券市场中,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发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其未来偿债能力。
但是,在刚性兑付背景下,对债项和发债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应有的评价和风险警示作用,评级变成了一个并无实际作用的发债的必经程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中处于劣势地位,发债主体有很多评级机构可供选择,根据择优原则他们会选择评级高的机构合作。评级机构失去了中立的地位,更难保证其客观公正的原则。
总的来说,刚性兑付机制的存在,阻碍了评级机构在发行债券中发挥应有的职能。
而违约事件的发生,违约风险的暴露,将评级机构又拉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并且在未来,评级机构的职责会愈加重要,对评级机构的客观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国外三大评级机构,对于我国的信用评级模式,可以考虑增加评级观察的具体分类,即对短期内特定事件或因素对信用等级的影响作出方向性预测,从而给予投资者较明确的提示[2]。
(三)发债主体
在探讨打破刚兑对发债主体的影响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企业发行债券本质上是融资行为,而债券并不是唯一的融资方式。那么,债券融资在企业的融资活动出处于什么地位?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确违约对发债主体的影响。
李悦、熊德华等(2008)[3]的调查问卷研究显示,样本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经典财务理论的优序融资理论有很大出入。主要表现在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选择上,与财务理论不同,样本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认为其比债务融资更能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而在债务融资中,样本公司又相对偏好银行借款而很少考虑债券融资。主要是因为政府对债券发行的管制抑制了样本公司的发行意愿。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借款对公司来说是柔性负债,偿债制度不像债券那样具有强制性。多数情况下,如果公司无法按期归还借款,银行会与公司进行协商,并且银行可能会为了收回借款而选择继续支持公司项目,而这种柔性政策在债券中是没有的。
可以说,公司发行债券是融资的最后选择。
刚性兑付的打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积极性,让投资者在面对债券投资时更加谨慎,但这种情况对后续想要发行债券的企业面临了一个可能抑价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利于调动债券市场的积极性。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刚性兑付的打破纠正了资金的错配,使投资者不再单一的投资于政府背景的企业,使投资者真正关注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使资本流向创新型企业和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
四、违约事件启示
违约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反而对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违约事件出现的最大好处,就是加强各市场参与方对债券市场风险的认识,以及提高市场对风险的承受力。出现了实质违约,参与者才能切实体会到违约风险并不是只存在于各种评级和预测中,是有可能真是发生的。打破刚性兑付,才能扭转投资者对政府兜底的依赖,让投资者回归到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健康市场中。
违约事件出现所暴露出的另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就是违约的处理机制的建立。在发达市场,发生债务违约后,旧投资者很少能够全额回收成本。通常有两种处理违约的方式:第一种情况,有新的投资者进场重组,此时新投资者通常会趁机和债权人谈判砍价,旧投资者通常最多能够收回七八成;第二种情况就是破产清算或者抵押贷款,这样旧投资者能够回收的比例就更低,可能只有一两成。
反观超日、湘鄂、天威违约事件的后续处理,可以看到,中国债券市场由于长期的刚性兑付制度,在违约处理方面还有有一定的制度空白。
可以预期,随着违约事件的深化,关于债券市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建立也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郑文平,曾秋根.从超日债违约看我国债券市场建设[J].当代会计,2014,03:9-10.
[2]李丹,伦杭,聂逆,宿夏荻.评级展望及评级观察的含义与使用[J].债券,2013,11:75-79.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花更多钱买来的“最新款”商品,尽管功能强大,却由于附加的辅助功能太多,操作复杂反而没能给自己带来轻松。
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本主要用来通信的手机附加上了诸如拍照、上网、收音机、GPS定位、游戏、mp3等等功能,外型的设计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可用到最后,相信很多人还是会转而选择最简单实用的款式。在商业领域,推崇简单而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Google、联邦快递的简单商业模式,还有i-Pod、苹果电脑的简单设计以及宜家家居的简单生活方式等。ipod的功能及外观设计比其他数字音乐播放器简单得多,价格却高出一大截。Google网络搜索引擎,不仅功能强大,而且界面非常简洁,“Google”也成为“网络搜索”的代名词。大众不仅愿意掏钱购买,更会爱上能为他们简化生活的设计。可以说,简单中其实学问很大。
投资中,把握简单可以赚更多钱。2008年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令无数投资人资产严重缩水,与A股指数下跌六成相比,国内债券市场却出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债总指数2008年以来上涨11%,去年债券基金也成为基金市场的最大赢家。债券型基金年内的平均收益率达到6.52%,部分债券基金则给投资人创造了超过10%的收益。这不仅战胜了CPI,更规避了股市风险,债券基金已经成为个人理财资产中的重要投资品种。
同样是固定收益,分品种看,不同信用级别的债券带来的回报却不同。综合来看,越简单的反而越赚钱,票息最低的固息国债在本轮牛市中表现最好,而存款设计繁多(比如附加期权等)、票息相对高的金融债和信用类债逊于国债,这些债券的流动性也不如国债。国债因为票息收入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具有“免税”效应,与其他债券在定价上有一个利差,所以不需要考虑“免税”的投资人通常会选择票息更高的金融债或者信用类债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在这次牛市中,其间的投资收益并没有超越国债。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于信用类产品基本面的担忧导致了信用利差的加大,所以涨幅不如国债。
对债券基金投资而言,如何在变幻多样的市场中制订顺应市场的投资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对于公募基金,由于份额的不固定,组合投资品种的流动性要求也较高。但是固定收益品种的流动性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按照以往的思维,期限长的债券比短的流动性要差些,但在去年债券牛市中,短期品种在好几个阶段流动性就不如长期品种。
1.债券适合什么样的投资人?
家庭分成几个时间段,比如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每个期限主攻的投资品种不同,但债券几乎适合每个阶段投资。它风险相对可控,收益比较固定,可以被用来当成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比如,你投资股票、偏股型基金,很难断定你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但投资债券后,你就能在确定的期限后,获得较固定的收益。当然,这些是建立在你买了靠谱的债券,该只债券没有违约。
2.债券收益如何?
具体到国内,评级高一点的债券中,6%―7%票面利息的一大把。当然,债券并不是单看票面利息收益,一只100元面值的债券,你也有机会在市场上以9 0多元或更低价买入,如果你持有到期,可以享受的收益就包括了价格差,再加上票面利息了。那么,年化收益率超过7%也是轻松的事了。
债券的价格会在100元上下波动,波动剧烈时,可能达百分之十几。业内人士丁表示,如果债券持有到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100元+票面利率×100×(1-20%)〕/购入全价。这里的20%是针对个人投资者征收的利息税,企业投资者的这项债券投资利息税为10%,所以,针对个人投资者降税的呼声很高。很多长期债券投资者,只关注买入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并不关注买入后债券价格的涨跌。债券这样买入即锁定收益,比起股票买入后只有天知道的收益,靠谱得多。
3.超日违约,债券的风险将如何?
债券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债券发行方是否违约。在超日债没有违约之前,中国的债券市场应该是一段刚性兑付的历史,无论你买入什么样的债券,几乎和存款一样稳赚不赔。自超日债违约后,债券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局面。
债券质地如何,主要考验发行方信用状况,所以,债券的信用评级至关重要。曾经多位投资债券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进行债券投资时,基本不看第三方机构债券评级机构的评分,主要依靠自己的团队对债券进行研究,形成评分体系,那更具参考价值。第三方的信用风险评级,由于建立在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债券评级会存在不客观的情况。
在超日债违约后,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债券的违约,才能让中国债券市场投资逐步成熟起来,形成良性的投资市场,有利于债券风险评级体系的建构。评级机构对风险较高的债券会给出谨慎的评级,拉开好坏债券的评级差距,更有利于投资者辨别债券基金的风险评级。
4.债券可在证券账户交易购买
目前个人想方便地投资债券,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证券账户买卖。通常大家只知道证券账户就是买卖股票,其实不然,证券账户还可以买卖很多基金、国债逆回购和债券。本文谈到的债券投资都是证券交易所债券,简单说就是在交易所交易,可以用你的股票账户买卖的债券。
债券单位为“张”,1张为100元,最低交易单位为1手,1手=10张,也就是10 0 0元,1000元就是交易所债券的交易门槛。
5.如何购买债券?你可以登陆股票账户后,点击债券一栏,出现整个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除去GC打头的国债外,其他基本上是企业债、城投债和可转债为主。因为债券投资日内波动非常小,所以购买债券的方法,最好是点击总手数,对债券的成交量做一个排名。这样,你可以从中优选出成交量比较活跃的债券,毕竟投资的一个重要考虑是流动性的问题,买了能卖掉很重要。
根据成交量的排名后,你就需要具体看每只债券的信息,需要着重关心这几点:债券发行人、票面利率、发行年限、派息日期、信用评级、债券担保情况、回购条款等。优选出企业良好、评级较高、票面利率比较不错的债券,再根据个人投资的期限,购买具体债券。
交易所债券购买的方式和购买股票一样,输入债券代码、买入价和数量即可。交易所债券的信息和交易代码,可以通过上证交易所和深证交易所网站的信息披露中债券信息栏目下查询,或者在股票交易软件中输入“S Z Z Q”(深圳债券简称)或“SHZQ”(上海债券简称),再选择具体的债券,按F10查询具体信息。
和股票买卖不同的是交易所债券是T+ 0交易,无印花税和过户费,手续费最高为万分之二(可以找券商谈降佣,有谈到万分之一以下的)。特别要注意,债券是所谓的净价交易,全价结算。在股票软件中输入债券代码,看到和股票一样的买5卖5的价格,是所谓的净价,在买5下的信息栏会显示该债券的应计利息和全价。全价=交易价格(净价)+应计利息。你为每张债券最终付出的成本为全价,而不是净价。
6.债券注重分散投资
《投资与理财》专栏作家乔嘉认为,债券投资中最为重要的是分散风险。债券和股票投资中分散风险的重要性区别很大。债券投资博弈的是未来的确定性。当投资者把资金通过债券借给债券发行人时,最为期待的是世界从此不变,若干年之后,债券发行人还利息和本金。可是,对于股票投资者就是截然相反的思路了。
1 基金持有者主体分析
在过去几年里,个人投资者主导了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2011~2014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基金持有比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过去3年里,个人投资者一直是基金产品的主要持有人,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长期在70%以上。机构投资者虽然占比相对较小,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机构投资者占比在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中均在25%以内,自2012年年底提升至29%,随后虽有小幅波动,但直至2014年年底连续保持在25%以上。
持有规模方面,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均大幅增长,其中机构投资者增幅更大。个人投资者的持有规模在2014年年底达到30190亿元,较2011年年底增长14934亿元,增长98%;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在2014年达到13114亿元,较2011年年底增长8175亿元,增长166%。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的大幅上升,使2014年年底机构持有占比升至30%,达到近3年的高点。
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一直是基金的主要持有人,因此对基金公司来说,在主流产品设计中不应过于追逐短期热点、加杠杆和集中投资,在创新型产品的发行过程中也应更充分地向投资者揭示风险。
过去几年,基金公司在发行困难的背景下,开始迎合短期市场热点、加杠杆、追求集中主题投资。这类产品数量的增加有悖于公募基金分散投资、风险管理、长期投资的初衷,变相增加了个人投资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基金公司应该加强持续性的投资者教育,将专业的工具性产品更多提供给机构投资者,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专注于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分散风险的基金。
2 基金持有者偏好分析
2.1 权益类
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显著高于机构持有者。股票型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在近3年内平均在85%左右,混合型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近3年平均在87%,均大幅高于在全部类型基金中的持有比例。2011~2014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持有比例见图2、图3。
机构持有者在指数基金中的占比较高,并在2014年年底超过个人投资者。机构持有者在指数型基金中的占比近3年内平均为44%,大幅超过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占比。其中,自2012年年底以来,机构占比显著提升,并在2014年年底达到近3年来的新高,为52%,超过了个人投资者。尽管机构持有混合型基金规模在2014年增长迅速,但相比而言,指数基金仍是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权益投资品种。2011~2014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指数型基金持有比例见图4。
2.2 固定收益类
债券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相对较高,并在2014年大幅提升,超过了个人投资者。债券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近3年均值为45%,为平均占比最高的种类。2013年机构投资者在债券基金中占比小幅下滑,主要受个人投资者大幅增持债券基金,以及2013年下半年债市震荡下跌机构减持的双重影响。2014年机构投资者在债券基金中的占比超过了个人投资者,达到52%左右。2011~2014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债券型基金持有比例见图5。
货币基金方面,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飞升,彰显了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对个人理财市场潜力的激发。2013年上半年,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大规模出现之前,货币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与个人投资者相当。而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个人投资者持有货币基金规模出现数量级的飞跃,从1768亿元跃升至2014年年底的15560亿元,规模增长7.8倍。尽管机构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持有规模自2013年年中以来增长了近3倍,但与个人投资者的增量相比相形见绌。2011~2014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货币型基金持有比例见图6。
2.3 基金持有者偏好小结
2.3.1 机构投资者青睐基础工具型基金产品
综上,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是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较高的产品,体现机构对基础工具型基金产品的青睐。尤其在权益类投资中,股票、混合基金总规模远大于指数基金,而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指数型股票基金规模却高于股票、混合型基金。可见,深挖基础工具型基金产品将更有利于提升机构投资者对基金的配置比例。
2.3.2 低风险个人投资需求具有广阔市场
余额宝的出现迅速搅动了基金市场,推动货币基金赎回“T+0”成为常态,并通过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设计、每日收益率播报等方式,以及在2013年短期收益率飙升的推动下,使基金理财深入到更广阔的人群中。这对基金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将大量个人储蓄资金通过货币基金这个入口转入至基金市场,为基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做到极致、破坏性创新等思维,应用到理财市场中所激发的潜力,让整个基金业受到震动,加快了其服务创新、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步伐。相信经历这些震动和改进,基金将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掘和满足更广阔的个人理财需求。
2.3.3 债券基金后续发展空间可期
目前债券基金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持有规模均相对不高。在个人投资者通过货币基金进入基金市场后,债券基金作为风险等级较货币基金高、比权益类投资低的产品,将有可能成为要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的首要选择。
3 投资者配置变动解构
3.1 权益类基金
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大趋势有较好的把握:在2012年年底即开始保持了对权益类基金较高的配置,并对2014年牛市行情有较强的信心,随市场行情予以大量增持。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机构投资者在权益类投资中持有规模升至3000亿元左右,并在2013年基本保持了这一水平。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牛市行情的发展,权益类基金持有规模升至4000亿元以上,创近3年新高,较2011年底增长68%。
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指数基金,顺势增仓的行为更显著。机构投资者持有指数基金规模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有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尽管2013年至2014年年中有所下滑,但在2014年年底规模达2346亿元,较2011年年底的929亿元增长152%。
个人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情况仍较为明显,且在3000点之前对股市行情信心不足。2013年和2014年权益类基金普遍收益丰厚,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直到2014年下半年牛市行情再起,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才有较大幅度的回升,但总持有规模仍未超过前期高点。在基金净值不断增长、新基金持续发行的背景下,老基金的持有人开始在基金获利后不断赎回落袋为安。
个人投资者持续出现落袋为安的行为,意味着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并没有将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而是不断根据市场预期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事实上,落袋为安对投资者来说有利有弊:对于风险偏好稳健的投资者,在基金收益达到预期后,将部分份额赎回,可以将风险头寸保持在承受范围之内,有利于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在缺乏较强的专业支持情况下,频繁的择时操作更可能带来投资损失。事实证明,个人投资者整体对2013年和2014年的股市行情反应滞后,参与的力度也较弱,频繁落袋为安削弱了获取的收益。
3.2 债券类基金
机构投资者在中长期趋势上较好把握了近3年债市行情,对大的阶段性风险应对快速,风险偏好较稳定。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基金的投资总体持续增长,仅在2013年下半年有较大幅度减持。2012年以来债券市场总体震荡走强,债券基金收益丰厚,在这个过程中机构对债券基金持有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大幅震荡下跌,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也急速下滑。而2014年开始,机构投资者重新增持债券基金,并在2014年年底创近3年新高,规模较2011年年底增长174%。这或许意味着投资于债券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较低风险偏好者,并不会因为股市的超高收益而将债券基金资产转移至权益类投资中。
个人投资者债券基金持有规模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对市场行情反应较滞后。经历2012年债券牛市,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券基金规模在2013年实现大幅增长,并全年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后经历2013年股市高收益的吸引后,2014年上半年债券基金规模大幅回落。尽管2014年股债双牛,个人持有债券基金规模有所回升,但仍然没有回复至2013年的高位。对比时间节点上,个人投资者债券基金配置容易受到股、债行情影响,但受限于专业能力,配置较主要行情趋势变动滞后较多。
3.3 货币类基金
在近两年权益类基金收益突出的背景下,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货币基金持有规模仍持续、大量增长,显示出这批增量资金较稳定的低风险偏好。2013年和2014年权益类基金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收益,而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货币基金仍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创规模新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因为高风险市场的收益吸引而出现“资产大搬家”。
这或显示出2014年以来,机构和个人均有大量的稳定低风险偏好资金转入基金市场。个人投资者方面,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量涌现,引发银行存款搬家行为,带来大量低风险偏好资金进入货币基金。机构投资者方面则可能是如今大量流动性资金寻求相对安全性资产的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从近3年大行情转折中基金持有人的选择及其效果可以看到:高风险投资中,个人投资者原则上是托付于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对主动管理类基金较为青睐。然而在实际行情变化中,个人投资者却较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积极主动地进行择时操作。从效果来看,这样的择时操作不仅反应滞后,而且长期来看不利于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从整体上来看,机构投资者经常能较好地把握市场的趋势变化,对优质基金的配置也相对稳定,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投研能力。参考机构的投研能力,个人投资者应更加信赖基金的专业管理能力,长期持有将获益更多。
此外,值得欣喜的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更多个人投资者通过以宝类产品为代表的低风险的货币基金进入到基金市场,或将成为未来基金市场较低风险品类发展的新基础。个人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也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4 机构投资者持有动向
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在对市场的把控和配置上显示出了较强的专业投资能力。因此,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公司和产品信息,对个人投资者选择及配置基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4.1 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公司
2014年年底的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公司中既有华夏、嘉实、易方达等规模大、产品全的大型基金公司,也有兴业全球、华商基金、长盛基金、宝盈基金、中欧基金等近两年业绩突出、有所专长的中小型基金公司。2014年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总规模、平均机构持有比例均居前的基金公司情况如表所示。
4.2 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型基金
获得机构投资者较高认可的股票型基金,通常能够连续数年在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中保持较高水平,这个结果或许表明了机构投资者对所看好基金的长期持有态度。
其中,机构投资者对部分风格鲜明、主题具有特色的基金的持有比例会随行情波动,且时机较为精准。如天虹周期策略,在2011年和2012年中,机构持有比例高达63%,而2013年却被很多机构投资者放弃,2014年下半年再次获得大幅增持。
而债券市场要不断发展扩大,须尽快实现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才能进一步发挥各个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最终实现债券市场的统一。
在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监管层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际操作层面,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品也已开启了破冰之旅,但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仍须付出持续的努力。
割裂之痛
中国债券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银行间为主、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为辅的市场结构。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所以在银行间市场集聚了绝大多数的债券品种、债券托管量和交易主体。而交易所债市则相对边缘化,市场规模小。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约30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约28万亿元,占总托管量的94%,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家独大”。
目前三个债券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分割,主要表现为市场交易机制不同、清算托管方式不同、交易主体不同、交易品种不同。严重分割之下,统一的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门槛高等原因,交易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个人投资无法参与。而交易所和柜台市场交易主体比较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交易所市场的连续竞价,连续交易机制对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连续性和价格发现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形成真正的价格曲线和收益率曲线,且交易所债券市场高度透明。
但目前交易所市场品种少,规模小,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仅3%左右。因此,交易所债券市场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可以使更多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参与债券市场的投资。
互通之益
弥合割裂,深化中国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对于推动中国建立层次丰富、功能完善的统一债券市场,促进中国债券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便于债券的跨市场交易,进一步打通各个市场的融资者和投资者的交易渠道,有利于提高债券的流动性;第二,有利于盘活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第三,有利于债券的创新,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第四,有利于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使金融市场发展更加阳光化;第五,有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分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第六,将使各市场债券之间的价差逐步收窄,有利于促进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完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掘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尽管近年来各类公司债券有了一定发展,但发展规模总体上仍然较小,滞后于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发展不足不仅会造成银行风险的积累,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破冰之旅
有鉴于此,自2008年起,中央就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在政策的助推下,“互联互通”的步伐日益坚定。
6月23日,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首只登陆交易所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开启了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登陆证券交易所的里程碑,标志着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融合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2013年底,经央行和证监会批准,国开行在上交所试点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先后四次,共发行2年、5年和15年期限债券300亿元,完成政策性金融债的跨市场试点工作,实质性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对于打破中国债市一直以来的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分割问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国开金融债在上证所的发行给交易所带来了大量增量资金。很多上市银行的开户资金进入交易所,带来了增量资金,包括QFII和RQFII资金也大量进入,大概购入了国开金融债近三成,
未来之路
但统一债券市场的建立并非一夕之功,随着国家相关规定的出台,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均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进一步互联互通。
监管部门可着重解决各交易市场的监督机制、交易机制、清算托管方式等影响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障碍。一是要增加市场透明度,强化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二是要推动债券评级机构发展;三是培育合格的投资者;四是要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既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又要注重防范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机制越来越复杂所带来的风险;五是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债券的发行、承销、托管和清算等环节。
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展债券创新,开发出满足各个交易市场、各类投融资者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投资产品、基金、股票、期货、信托、券商委托理财在这些对手的联合抢攻下,凭证式国债的“魅力”依然不减。主要原因还是其投资本金安全、投资期限固定、投资收益固定这三大简单的产品设计特点迎合了广大的投资者有意规避市场波动的投资心理。
由于凭证式国债供求市场的严重失衡,每期多达数百亿元的国债规模往往在推向市场首日的数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凭证式国债越来越难买到,这就迫使大家要寻求新的投资领域。实际上,凭证式国债简单的产品设计特点也是债券类投资产品的共有特点,它只是诸多债券产品之一,只不过凭证式国债的信用度最高,最安全。
债券产品的“家族”
以债券发行的主体为标准,债券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信用度最高的国债、信用度适中的金融债券和信用度较低的企业债券。在我国,对于债券的发行主体,监管当局的要求都很严格,所谓“信用度较低”的企业债券,实际上其实力也必须是很雄厚的,并且要经过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的评级以及要提供第三方的债券本息担保的,“信用度较低”是相对于前两者而言的。
目前,个人投资者可以介入的债券产品包括: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公司普通债券和公司可转换债券,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只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于以上四种债券品种的简单对比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安全性方面,投资者都可以放心,即使公司发行的债券发生了偿付危机,还有商业银行作为担保人来代为偿还;在收益性来看,国债以其收益免税,即使是票面利率和银行同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相同,也还有20%的超额净收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投资必将越来越流行,金融资产所得也将越来越普遍。无论从市场调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财政收人的角度来考虑,对金融资产所得的征税都日益重要起来。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金融资产所得较为完善的课税体系。本文拟在介绍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中长期建设思路。
一、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在当前美国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有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金融资产的投资所得主要为利息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分红收益)和资本利得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价差收益)。在明确以上分类的基础上,下面分别对美国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作一介绍。
(一)美国股票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针对买卖证券的行为所征收的税均属与证券交易有关的税收设置。这一税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调整证券市场资本的流动情况。美国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曾对股票交易行为征收证券交易税,但是近来考虑到证券交易税的征收不利于资本流动,于是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取消了该税种。
对于个人股票投资所获得的现金红利所得属于“任何来源的所得”范围,列入个人所得税毛所得内。在计算净所得时允许扣除借款利息,即为投资股票而借款的利息。对个人股利所得的优惠主要是“股息不予计列法”,允许股东收到股息的第一个200美元不列入总所得。对公司所获得的股利,美国将之作为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计列,计证公司所得税。
对于股票投资的资本利得所得,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其征税。在美国变现的资本利得最初是作为普通所得来完税的,并且从1921年税法开始,它们就适用于优惠的低税率。从1942年至1986年,仅仅对持有期长于6个月或一年以上资产的资本利得的一部分(1942—1978年为50%,1979—1986年为40%)计入应税所得。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这类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被限制在25%以内。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删除了资本利得和普通所得的差别,从1988年开始,全部变现的资本利得都将作为普通所得纳税,资本利得的最高税率定为28%.
(二)基金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1.投资共同基金收入的纳税与投资其它证券收入的纳税方法一样。共同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并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同样,共同基金的资本利得也以同样的方式转给它的持有者,由持有者按资本利得规定来报税。共同基金本身并不需要根据它收到的红利、利息以及实现的资本利得来缴税。
2.美国共同基金投资收益的三种计算方法。如果基金投资者卖掉其持有的所有基金单位,从卖掉所有基金单位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中减去成本就得到应税金额。如果投资者只卖掉部分所持有的基金单位则比较难计算缴税的金额,因为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的基金单位被卖掉了。美国联邦税务局因此也规定最先买进的股份最先卖掉,即通常所说的先进先出法则。如果投资者的基金单位价格上涨了,则先进先出法会产生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大的应缴税额。另外,基金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计算所持有基金股份的平均成本来计算资本利得或损失。平均成本方法可导致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高的赋税比率。还有一种更加复杂的方法是具体指出哪些基金股份被卖掉了,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卖掉最高成本的股份,从而导致最小的资本利得和最低的税率。
(三)债券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当前美国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品种也相当多。从发行主体来看,有联邦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按发行方式来进行细分,有原始发行折扣债券、市价折扣债券等。不同类别的债券在税收处理时也稍有差别。
1.联邦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只需向美国联邦政府缴税,而不需向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缴税。因此持有美国国债会明显减少个人所得税。正因为投资国债可减少缴税和投资国债的安全性,国债的利率比企业债券要低。
2.地方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本利得的纳税办法同投资股票一样,但以溢价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损失则不能以资本利得或其它收入来冲抵。
3.原始发行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原始发行折扣债券是指在首次发行时以面值的折扣价出售的债券,如果持有到期,则发行人一次性将等于面值的价值支付给投资者。此类债券的持有者需每年将计算所得的利息作为通常收入的一部分来赋税,而不是等持有到期才一次性赋税。对于1982年7月1日之后发行的此类企业债券,每年根据单利来计算所得利息。
美国联邦税务局还规定如果原始发行折扣债券以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来出售,则可认为无资本利得或损失,因此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但如果出售价超过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则需要按照资本利得来赋税或按照普通个人所得来赋税。
4.市价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市价折扣债券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以某一价格购买某债券,通常该债券的到期赎回价格会高于此购买价格,这两个价格之差即是市价折扣量。投资市价折扣债券的赋税与原始发行折扣债券赋税一样,都是将折扣部分当作普通利息收入来纳税。但是投资市价折扣债券在没有实现利润——市价折扣量前不需要赋税。如果市价折扣量小于市价折扣债券到期赎回价的0.25%,则不需要纳税,即该市价折扣量在报税时可当作零来处理。
5.可转换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通常可转换债券转换成同一发行人股票的交易不需要缴税,但转换成不同发行人股票的交易则需要缴税。任何没有应计的原始发行折扣不再被确认,但在转换时的市价折扣需要在转换成的股票被处理(出售或赠与)后确认。
(四)资本损失弥补的相关规定。
美国联邦税法对资本损失是否能一次性从资本利得中扣除有具体规定。投资者的资本损失(长期和短期)可从资本利得中扣除,如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则还可以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如工资收入)3000美元来相抵,但不得超过3000美元;即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的纳税额最多可减少3000美元,其余的资本损失则可带到下一年度再申报。
二、我国现行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从上市公司家数,还是从交易硬件设施建设来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证券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也日益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也日益优化。但由于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调整一直被认为实质性的“利好”或“利空”,从而使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体系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股票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向股票交易的买卖双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没有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没有关于资本损失扣除的相关规定。即无论投资者盈亏状况如何,只要有股票交易,就必须交纳印花税。在上市公司有分红时,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
(二)共同基金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由于我国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较短,管理层出于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的,对其发展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方面的一些优惠措施。投资者在投资于共同基金时,可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在收到基金的分红时,要交纳一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代扣代缴。
(三)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仍缺乏一完善的企业、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和权威独立的债券评级机构,使得事实上我国的债券市场极不发达,目前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债券品种仅限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方式上一般采用“按面值发售,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这样我国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就相对很简单。投资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投资于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借鉴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证券交易的硬件环境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股票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1.改变印花税的征收环节,放在发行环节征收。将现行的印花税并入到证券交易税存在的前提下单独设置项目。这样一可以还印花税的本来面目;二可以解决一级市场税收调控真空的问题;三可以避免新的重复征税。
2.开征证券交易税。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运用证券交易税对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我国现状,我国的证券交易税有必要仅对“卖方”征收,税率为4‰~6‰左右。在具体措施上要明确持股时间长短与税率差别的数量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资金,达到鼓励中长期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3.开征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是投资者因买卖证券而取得的价差收入。我国现行税制对征券交易的价差收入缺乏应有的税收调节。尽管证券交易是一种风险性极强的投资行为,但这种行为毕竟引发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因此,我国应开征此税,对过高的价差收入作适当的调节。目前比较简单和可行的构想如下:(1)对正常交易所得不征税,但被认定为营业易(投机)的证券利得予以课税。(2)对营业易的判定标准是:以一个股东帐户为基准,该帐户在一个公历年度交易次数超过30笔或转让股票票面总价值超过某个数量指标,即判定为营业易。同时结合不同的纳税人(投资基金、机构、自然人等)设定不同的差别税率;按不同的证券持有期限规定一系列的减免税措施。
(二)基金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从美国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来看,尽管美国共同基金的组织形态大多为公司型,但为了避免在共同基金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双重征税,一般在基金环节都是免税的,共同基金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时,由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和美国差别不大,但对于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是否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就值得探讨。在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下,基金单位的价格也是由二级市场基金单位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税收对基金单位交易的活跃程度影响并不是太大,而对交易基金单位不征收证券交易税,不符合税制建设的公平性原则。建议在这方面对投资者交易基金单位适用证券交易税,税率上可与股票交易的税率相当。对于投资者交易开放式基金单位而言,税率可适当调低一些。
(三)债券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极不发达,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成熟不无关系。但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要大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当然,债券市场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外部环境的创新,在相关税收政策选择上,可提供一定的扶持措施,目前可适当降低企业债券投资利息收入所适用的税率。
(四)资本损失弥补的相关创新。
目前我国在资本损失弥补方面的制度设计尚是一片空白。在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允许投资者的资本损失(长期和短期)从资本利得中扣除,以体现国家和投资者间“风险共担”的原则。如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则以投资者的经常性收入(如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相抵,但不得超过某一固定值。其余的资本损失则可递延到下一年度再抵免,但最长递延年限不可超过五年。
[参 考 文 献]
[1]肖鹏,陈石头。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涉外税务,2000,(7);43—46.
[2]约瑟夫a.佩契曼。美国税收政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3][美]凯文。e.墨菲,马克。海根斯。美国联邦税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王晓刚,王则柯。美国税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孙凯。美国联邦税收制度[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
[6]库珀斯&里伯兰德国际税收网。国际税收大全[z].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我国有三个并行的债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主要经营国债零售业务,个人投资者要想直接买公司债或企业债,可以直接通过证券账户,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
在证券账户购买债券,交易费率大约为万分之二,费用较股票低了不少。在二级市场购买债券,购买的过程类似买股票,最低购买金额为1000元。交易所债券实行T+0交易、T+1交收的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买债券之前,如果准备长期持有,应该做好足够的“准备功课”,对标的债券的收益率、净价、债券评级、公司评级、公司性质、债券期限、是否浮动利率债券、是否可提前偿还债券以及债券有无担保的情况做详细了解。如果准备做回购业务,还需要随时关注标的债券的折算率。不准备长期持有债券的投资者,还应关注该债券的流动性。
普通投资者购买债券,基本不需要博弈价格涨跌,投资债券侧重持有到期为宜。买债券和买股票是不一样的,股票的投资逻辑主要是靠买入,等待价格上涨;债券的投资主要是吃票息,在把握好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得高票息。
不过,购买债券持有到期的个人投资者需要注意一点,即个人购买企业债、公司债在利息兑付时,是需要付20%利息税的。投资者需要留意债券的付息登记日,在付息之前,债券的价格通常会下跌;而付息之后,债券的相对收益率增加,导致债券价格有可能上涨。只要投资者买卖债券的价格差小于所需缴纳的利息税,就可以在这段时间操作债券,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如果你期待6%~8%的低风险投资收益,那么分级基金应该是你考虑的重要选择之一。
分级基金本质上是基金公司提供平台,两类投资者之间进行不同借贷。借贷的方式有短有长,有浮息有固息,有的到期还本,有的无期限永续,也有类似可转债的融资方式,有的可以配对转换,有封闭且上市交易,也有不上市交易但定期开放申赎。
能带来预期收益6%~8%的分级基金包括:部分有期限分级基金的A类份额,绝大多数永续分级基金的A类份额,以及某些时候一些债券分级基金的B类份额。
基于6%~8%的年化收益预期,我们关注的分级基金,首先是分级基金的资金融出方,一般称为优先级份额、稳健份额或者A类份额。A类分级基金都有明确的约定收益率,相当于债券的票息,这是投资者确保能够获得的。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约定收益是浮动的,大约在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到4个百分点,从名义上看,这就能达到6%~7%的年化收益率了。
当然,因为你参与A类分级基金时,并不能以1元买入,而是以折价或者溢价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买入,实际的收益率就可能比名义收益率或者高或者低了。由于市场目前对各类产品都较为熟悉,估值方法也较为成熟,各类产品年化到期收益率均保持稳定,大部分产品收益率在6%左右,部分收益率超过7%的产品吸引力较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投资必将越来越流行,金融资产所得也将越来越普遍。无论从市场调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财政收人的角度来考虑,对金融资产所得的征税都日益重要起来。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金融资产所得较为完善的课税体系。本文拟在介绍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中长期建设思路。
一、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在当前美国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有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金融资产的投资所得主要为利息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分红收益)和资本利得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价差收益)。在明确以上分类的基础上,下面分别对美国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作一介绍。
(一)美国股票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针对买卖证券的行为所征收的税均属与证券交易有关的税收设置。这一税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调整证券市场资本的流动情况。美国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曾对股票交易行为征收证券交易税,但是近来考虑到证券交易税的征收不利于资本流动,于是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取消了该税种。
对于个人股票投资所获得的现金红利所得属于“任何来源的所得”范围,列入个人所得税毛所得内。在计算净所得时允许扣除借款利息,即为投资股票而借款的利息。对个人股利所得的优惠主要是“股息不予计列法”,允许股东收到股息的第一个200美元不列入总所得。对公司所获得的股利,美国将之作为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计列,计证公司所得税。
对于股票投资的资本利得所得,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其征税。在美国变现的资本利得最初是作为普通所得来完税的,并且从1921年税法开始,它们就适用于优惠的低税率。从1942年至1986年,仅仅对持有期长于6个月或一年以上资产的资本利得的一部分(1942—1978年为50%,1979—1986年为40%)计入应税所得。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这类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被限制在25%以内。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删除了资本利得和普通所得的差别,从1988年开始,全部变现的资本利得都将作为普通所得纳税,资本利得的最高税率定为28%.
(二)基金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1.投资共同基金收入的纳税与投资其它证券收入的纳税方法一样。共同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并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同样,共同基金的资本利得也以同样的方式转给它的持有者,由持有者按资本利得规定来报税。共同基金本身并不需要根据它收到的红利、利息以及实现的资本利得来缴税。
2.美国共同基金投资收益的三种计算方法。如果基金投资者卖掉其持有的所有基金单位,从卖掉所有基金单位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中减去成本就得到应税金额。如果投资者只卖掉部分所持有的基金单位则比较难计算缴税的金额,因为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的基金单位被卖掉了。美国联邦税务局因此也规定最先买进的股份最先卖掉,即通常所说的先进先出法则。如果投资者的基金单位价格上涨了,则先进先出法会产生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大的应缴税额。另外,基金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计算所持有基金股份的平均成本来计算资本利得或损失。平均成本方法可导致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高的赋税比率。还有一种更加复杂的方法是具体指出哪些基金股份被卖掉了,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卖掉最高成本的股份,从而导致最小的资本利得和最低的税率。
(三)债券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当前美国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品种也相当多。从发行主体来看,有联邦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按发行方式来进行细分,有原始发行折扣债券、市价折扣债券等。不同类别的债券在税收处理时也稍有差别。
1.联邦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只需向美国联邦政府缴税,而不需向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缴税。因此持有美国国债会明显减少个人所得税。正因为投资国债可减少缴税和投资国债的安全性,国债的利率比企业债券要低。
2.地方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本利得的纳税办法同投资股票一样,但以溢价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损失则不能以资本利得或其它收入来冲抵。
3.原始发行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原始发行折扣债券是指在首次发行时以面值的折扣价出售的债券,如果持有到期,则发行人一次性将等于面值的价值支付给投资者。此类债券的持有者需每年将计算所得的利息作为通常收入的一部分来赋税,而不是等持有到期才一次性赋税。对于1982年7月1日之后发行的此类企业债券,每年根据单利来计算所得利息。
美国联邦税务局还规定如果原始发行折扣债券以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来出售,则可认为无资本利得或损失,因此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但如果出售价超过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则需要按照资本利得来赋税或按照普通个人所得来赋税。
4.市价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市价折扣债券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以某一价格购买某债券,通常该债券的到期赎回价格会高于此购买价格,这两个价格之差即是市价折扣量。投资市价折扣债券的赋税与原始发行折扣债券赋税一样,都是将折扣部分当作普通利息收入来纳税。但是投资市价折扣债券在没有实现利润——市价折扣量前不需要赋税。如果市价折扣量小于市价折扣债券到期赎回价的0.25%,则不需要纳税,即该市价折扣量在报税时可当作零来处理。
5.可转换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通常可转换债券转换成同一发行人股票的交易不需要缴税,但转换成不同发行人股票的交易则需要缴税。任何没有应计的原始发行折扣不再被确认,但在转换时的市价折扣需要在转换成的股票被处理(出售或赠与)后确认。
(四)资本损失弥补的相关规定。
美国联邦税法对资本损失是否能一次性从资本利得中扣除有具体规定。投资者的资本损失(长期和短期)可从资本利得中扣除,如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则还可以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如工资收入)3000美元来相抵,但不得超过3000美元;即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的纳税额最多可减少3000美元,其余的资本损失则可带到下一年度再申报。
二、我国现行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从上市公司家数,还是从交易硬件设施建设来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证券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也日益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也日益优化。但由于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调整一直被认为实质性的“利好”或“利空”,从而使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体系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股票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向股票交易的买卖双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没有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没有关于资本损失扣除的相关规定。即无论投资者盈亏状况如何,只要有股票交易,就必须交纳印花税。在上市公司有分红时,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
(二)共同基金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由于我国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较短,管理层出于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的,对其发展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方面的一些优惠措施。投资者在投资于共同基金时,可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在收到基金的分红时,要交纳一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代扣代缴。
(三)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仍缺乏一完善的企业、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和权威独立的债券评级机构,使得事实上我国的债券市场极不发达,目前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债券品种仅限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方式上一般采用“按面值发售,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这样我国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就相对很简单。投资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投资于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借鉴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证券交易的硬件环境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股票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1.改变印花税的征收环节,放在发行环节征收。将现行的印花税并入到证券交易税存在的前提下单独设置项目。这样一可以还印花税的本来面目;二可以解决一级市场税收调控真空的问题;三可以避免新的重复征税。
2.开征证券交易税。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运用证券交易税对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我国现状,我国的证券交易税有必要仅对“卖方”征收,税率为4‰~6‰左右。在具体措施上要明确持股时间长短与税率差别的数量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资金,达到鼓励中长期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3.开征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是投资者因买卖证券而取得的价差收入。我国现行税制对征券交易的价差收入缺乏应有的税收调节。尽管证券交易是一种风险性极强的投资行为,但这种行为毕竟引发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因此,我国应开征此税,对过高的价差收入作适当的调节。目前比较简单和可行的构想如下:(1)对正常交易所得不征税,但被认定为营业易(投机)的证券利得予以课税。(2)对营业易的判定标准是:以一个股东帐户为基准,该帐户在一个公历年度交易次数超过30笔或转让股票票面总价值超过某个数量指标,即判定为营业易。同时结合不同的纳税人(投资基金、机构、自然人等)设定不同的差别税率;按不同的证券持有期限规定一系列的减免税措施。
(二)基金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从美国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来看,尽管美国共同基金的组织形态大多为公司型,但为了避免在共同基金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双重征税,一般在基金环节都是免税的,共同基金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时,由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和美国差别不大,但对于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是否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就值得探讨。在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下,基金单位的价格也是由二级市场基金单位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税收对基金单位交易的活跃程度影响并不是太大,而对交易基金单位不征收证券交易税,不符合税制建设的公平性原则。建议在这方面对投资者交易基金单位适用证券交易税,税率上可与股票交易的税率相当。对于投资者交易开放式基金单位而言,税率可适当调低一些。
(三)债券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极不发达,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成熟不无关系。但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要大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当然,债券市场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外部环境的创新,在相关税收政策选择上,可提供一定的扶持措施,目前可适当降低企业债券投资利息收入所适用的税率。
(四)资本损失弥补的相关创新。
目前我国在资本损失弥补方面的制度设计尚是一片空白。在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允许投资者的资本损失(长期和短期)从资本利得中扣除,以体现国家和投资者间“风险共担”的原则。如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则以投资者的经常性收入(如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相抵,但不得超过某一固定值。其余的资本损失则可递延到下一年度再抵免,但最长递延年限不可超过五年。
[参考文献]
[1]肖鹏,陈石头。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涉外税务,2000,(7);43—46.
[2]约瑟夫A.佩契曼。美国税收政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投资必将越来越流行,金融资产所得也将越来越普遍。无论从市场调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考虑,对金融资产所得的征税都日益重要起来。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金融资产所得较为完善的课税体系。本文拟在介绍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中长期建设思路。
一、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在当前美国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有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金融资产的投资所得主要为利息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分红收益)和资本利息所得(来源于所投资品种的价差收益)。在明确以上分类的基础上,下面分别对美国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作一介绍。
(一)美国股票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针对买卖证券的行为所征收的税均属与证券交易有关的税收设置,这一税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调整证券市场资本的流动情况。美国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曾对股票交易行为征收证券交易税,但是近来考虑到证券交易税的征收不利于资本流动,于是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取消了该税种。
对于个人股票投资所获得的现金红利所得属于“任何来源的所得”范围,列入个人所得税毛所得内。在计算净所得时允许扣除借款利息,即为投资股票而借款的利息。对个人股利所得的优惠主要是“股息不予计列法”,允许股东收到股息的第一个200美元不列入总所得。
对于股票投资的资本利得所得,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其征税。在美国变现的资本利得最初是作为普通所得来完税的,并且从1921年税法开始,它们就适用于优惠的低税率。从1942一1986年,仅仅对持有期长于6个月或一年以上资产的资本利得的一部分(1942-1978年为50%,1979-1986年为40%)计入应税所得。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这类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被限制在25%以内。在1986年税改法案中删除了资本利得和普通所得的差别,从1988年开始,全部变现的资本利得都将作为普通所得纳
税,资本利得的最高税率定在28%。
(二)基金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1.投资共同基金收入的纳税与投资其它证券收入的纳税方法一样。共同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并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同样,共同基金的资本利得也以同样的方式转给它的持有者,由持有者按资本利得规定来报税。共同基金本身并不需要根据它收到的红利。利息以及实现的资本利得未缴税。
2.美国共同基金投资收益的三种计算方法。如果基金投资者卖掉其持有的所有基金单位,从卖掉所有基金单位的资本利得或资本损失中减去成本就得到应税金额。如果投资者只卖掉部分所持有的基金单位则比较难计算缴税的金额,因为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的基金单位被卖掉了。美国联邦税务局因此也规定最先买进的股份最先卖掉,即通常所说的先进先出法则。如果投资者的基金单位价格上涨了,则先进先出法则会产生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大的应缴税额。另外,基金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计算所持有基金股份的平均成本来计算资本利得或损失。平均成本方法可导致较大的资本利得和较高的赋税比率。还有一种更加复杂的方法是具体指出哪些基金股份被卖掉了,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卖掉最高成本的股份,从而导致最小的资本利得和最低的税率。
(三)债券投资的相关税收规定。
当前美国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品种也相当多。从发行主体来看,有联邦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按发行方式来进行细分,有原始发行折扣债券、市价折扣债券等。不同类别的债券在税收处理时也稍有差别。
1.联邦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只需向美国联邦政府缴税,而不需向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缴税。因此持有美国国债会明显减少个人所得税。正因为投资国债可减少缴税和投资国债的安全性,国债的利率比企业债券要低。
2.地方政府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本利得的纳税办法同投资股票一样,但以溢价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损失则不能以资本利得或其它收入来冲抵。
3.原始发行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原始发行折扣债券是指在首次发行时以面值的折扣价出售的债券,如果持有到期,则发行人一次性将等于面值的价值支付给投资者。此类债券的持有者需每年将计算所得的利息作为通常收入的一部分来赋税,而不是等持有到期才一次性赋税。对于1982年7月1日之后发行的此类企业债券,每年根据单利来计算所得利息。
美国联邦税务局还规定如果原始发行折扣债券以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来出售,则可认为无资本利得或损失,因此不需要缴纳资
本利得税。但如果出售价超过发行折扣价加上估计的利息,则需要按照资本利息得来赋税或按照普通个人所得来赋税。
4.市价折扣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市价折扣债券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以某一价格购买某债券,通常该债券的到期赎回价格会高于此购买价格,这两个价格之差即是市价折扣量。投资市价折扣债券的赋税与原始发行折扣债券赋税一样,都是将折扣部分当作普通利息收入来纳税。但是投资市价折扣债券在没有实现利润——市价折扣量前不需要赋税。如果市价折扣量小于市价折扣债券到期赎回价的0.25%,则不需要纳税,即该市价折扣量在报税时可当作零来处理。
5.可转换债券的税收处理措施。通常可转换债券转换成同一发行人股票的交易不需要缴税,但转换成不同发行人股票的交易则需要缴税。任何没有应计的原始发行折扣不再被确认,但在转换时的市价折扣需要在转换成的股票被处理(出售或赠与)后确认。
(四)资本损失弥补的相关规定。
美国联邦税法对资本损失是否能一次性从资本得利中扣除有具体规定。投资者的资本损失(长期和短期)可从资本利得中扣除,如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则还可以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如工资收入)3000美元来相抵,但不得超过3000美元,即该投资者的通常收入的纳税额最多可减少3000美元;其余的资本损失则可带到下一年度再申报。
二、我国现行金融资产税收体系概况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从上市公司家数,还是从交易硬件设施建设来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证券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也日益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也日益优化,但由于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调整一直被认为实质性的“利好”或“利空”,从而使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体系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金融资产方面的税收规定仅有以下几方面:
(-)股票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向股票交易的买卖双方各征收4‰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没有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没有关于资本损失扣除的相关规定。即无论投资者盈亏状况如何,只要有股票交易,就必须交纳一比例不低的印花税。在上市公司有分红时,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
(二)共同基金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由于我国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较短,管理层出于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的,对其发展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方面的一些优惠措施。投资者在投资于共同基金时,可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在收到基金的分红时,要交纳一分红数额20%的个人所得税。
(三)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权不发达,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债券品种仅限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方式上一般采用“按面值发售,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这样我国债券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就相对很简单。投资于中央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投资于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三、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借鉴美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证券交易的硬件环境和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我国金融资产税收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股票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1.改变印花税的征收环节,放在发行环节征收。将现行的印花税并入到证券交易税存在的前提下单独设置项目,这样一可以还印花税的本来面目;二可以解决一级市场税收调控真空的问题;三可以避免新的重复征税。2.开征证券交易税。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运用证券交易税对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我国现状,证券交易税有必要仅对“卖方”征收,税率为4-6‰左右,在具体措施上要明确持股时间长短与税率差别的数量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资金,达到鼓励中长期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3.开征证券交易资本利得税。证券交易资本利得是投资者因买卖证券而取得的价差收入。我国现行税制对证券交易的价差收入缺乏应有的税收调节,对这部分所得应不应征税,在国外是逐渐增多的,如国库券、企业债券、股票、投资基金等,其中尤以股票的交易最为活跃。尽管证券交易是一种风险性极强的投资行为,但这种行为毕竟引发了企业财富的再分配,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因此,我国应开征此税,对过高的价差收入作适当的调节。目前比较简单和可行的构想如下:1.对正常交易所得不征税,但被认定为营业易(投机)的证券利得予以课税。2.对营业易的判定标准是:以一个股东账户为基准,该账户在一个公历年度交易次数超过30笔或转让股票票面总价值超过某个数量指标,即判定为营业易。同时结合不同的纳税人(投资基金、机构、自然人等)设定不同的差别税率;按不同的证券持有期限规定一系列的减免税措施。
(二)基金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从美国共同基金的税收规定来看,尽管美国共同基金的组织形态大多为公司型,但为了避免在共同基金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双重征税,一般在基金环节都是免税的,共同基金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息转给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时,由持有者根据收到的红利和利息进行报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和美国差别不大,但对于目前投资者交易基金单位是否应免交证券交易印花税就值得探讨。在目前仅为封闭式基金的情况下,基金单位的价格也是由二级市场基金单位的供求状况决定的,税收对基金单位交易的活跃程度影响并不是太大,而对交易基金单位不征收证券交易税,不符合税制建设的公平性原则。建议在这方面应对投资者交易基金单位适用证券交易税,税率上可与股票交易的税率相当。对于投资者交易开放式基金单位而言,税率可适当调低一些。
(三)债券投资税收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极不发达,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成熟不无关系,但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要大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当然,债券市场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外部环境的创新,在相关税收政策选择上,可提供一定的扶持措施,目前可适当降低企业债券投资利息收入所适用的税率,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债券品种,适用不同的税收规定。
随着股市接近6000点高位,行情震荡也将进一步加剧。不少偏好安全性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在股指的大幅震荡中相对股票基金能表现出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新股增色
上周(10月22日~10月26日)股市出现大幅下挫,开放式基金出现大面积下跌。其中,股票基金平均下跌了2.5%,债券基金平均仅下挫了0.5%,有3只债券基金净值小幅上涨。
债券基金不仅具有较好抗跌性,而且近期由于新股上市也使得净值表现较好。
10月9日,中国神华上市当天,10只普通债券型基金单日净值涨幅超过1%,中信稳定双利净值大幅上涨2.03%,超过所有股票型基金的涨幅水平。南方多利收益的基金单位净值从1.0378元上升到1.0509元,当日单位净值上升幅度达到1.2623%。
同样,9月28日,中海油服上市当天,南方多利当日单位净值上涨了0.5537%;9月25日建行上市当天,其单位净值上涨了0.4492%。在短短的6个交易日内,该基金的收益已经达到整个上半年的两倍多。财富效应非常明显。
南方多利基金经理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股是中国市场特殊情况“送”给我们投资者低风险的一块收益来源,目前股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差,新股申购成为一种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南方多利基金对于拟发行上市的新股等权益类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制定相应的申购和择时卖出策略。
高峰表示,将重视新股和可转债申购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将积极投资,力争给投资者好的回报;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估值风险,合理控制股票仓位和非流通授限比例,降低基金的风险。
个人投资者看好债券基金
记者还注意到,建设银行、中国神华和中海油服也出现在诺安优化收益债券基金的股票明细表中,这只基金也如南方多利一样是由中短债基金转型而来。
嘉实债券基金也表示,三季度积极参与股票及可转债的一级市场认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记者从工行、建行等渠道了解到,由于看好未来中石油、中移动等优质资产的新股投资机会,南方多利基益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基金份额在逐步增加。个人投资者正成为债券基金的投资主力。嘉实债券今年半年报显示,基金机构持有占总份额的38.91%,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总份额的61.09%。
南方基金公司也看好债券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亿元,从10月12日起连续10个交易日内申购南方多利基金。
有了南方多利的转型成功,中短债基金都纷纷转型,继南方、诺安、博时之后,泰信中短债基金也即将转型为纯债基金。
目前债券基金在获取债券稳定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股票一级市场申购及适当的二级市场投资等手段,谋求高于比较基准的收益,20%的基金资产将投资于股票并参与股票一级市场申购,80%可投资于债券资产、企业债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其收益率走势将明显好于纯债组合。转型后的债券基金费率低,一般无申购费、认购费,赎回费率也很低。
泰信债券基金经理冯俊认为,债券只有和股票资产配合运作才能表现出对基金资产的波动性贡献和收益率稳定的能力。
一些大资金已经看上债券基金打新股的收益率,试图通过债券基金进行套利。由于债券基金在打新股后其净值的增长要在新股上市后才能有所体现,因 此,一些打新股的大资金在新股申购资金解禁后购入债券基金,等待获取新股上市带给债券基金的收益。因此,债券基金开始拒绝大资金进入。华宝兴业宝康债券从11月1日起暂停接受投资基金单笔100万元以上的申购及转入业务。
南方多利的三季报也显示,9月底较7月初的基金份额增长了一倍。且在9月18日公告,限制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积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业绩良好
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三季度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为7%。其中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债券基金是融华债券基金,三季度净值增长17.65%。 今年前3个季度,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为19.04%。其中净值增长最高的是南方宝元债券基金,达到49.45%,显著高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而最低的净值增长率仅不到1%。
据分析,造成债券基金收益率差距如此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股票投资的把握。排名靠前的债券基金都在有限的股票仓位配置上做足工夫,或积极申购新股、或投资优质股票。
对比银行理财产品
应该说,今年打新股为债券基金贡献了很大的收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申购新股的网上平均年化收益率是9.44%,网下申购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7.26%。而去年新股申购资金的年化收益率为11.44%。预计今年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将有所上升,可能达到20%左右。今年以来已有7只债券基金收益率超过20%,通过投资债券基金分享打新股的收益,不失为中小投资者的安全投资渠道。
虽然各大银行也推出了名称繁多的打新股理财产品,但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银行打新股产品还是比债券基金略逊一筹。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一般为5万元起点,购买、赎回也有时间限制。
在收益率方面,预期的年化收益率大部分介于2.5%~12%。在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中,2005年6月到2007年6月,整个打新股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11.73%。工商银行7~9月到期的申购新股产品,所有的收益率都只有7%多。
但也有收益表现突出的。今年以来,中信银行有4款“打新”产品下线,其中“新年计划一号”年化收益率为16.72%,“新年计划二号”为20.66%,而由于融合了新股与基金投资,“双赢计划”年化收益率更高达33.89%。
不过,不少银行近期推出的“打新股”产品,都有报酬提取条款。例如,工商银行的第5期申购新股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除了收取0.7%的固定费率,还要收取业绩报酬;再如招商银行的一款新股申购产品,对高出12%的收益部分收取50%的“手续费和信托报酬”。
选择合适产品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购打新产品时,还应根据自身投资偏好和资金情况,进行产品选择。
谈到投资,许多人往往将其与遥不可及的财务自由联系到一起。实际上,要长期坚持投资理财,最切实的目标是积累家庭财富和养老金,尤其是用于投资养老的钱,时间期限较长,个人的资产配置对短期的经济波动更加淡然和冷静,立足长远,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股票、基金、债券、黄金以及艺术品等都可以作为养老投资的标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买养老股票要会衡量其价值
买几只高分红的股票去养老,以养老的30年期限对抗经济周期,长期持有,每年吃分红,股票总有一天能涨起来,无疑是美好的愿望。假如2007年买入蓝筹股中国石油,即使中国石油每年有5%的分红,股价从48元跌到如今的7元,股票资产缩水80%,你一定承受不了。仅有的那么一点分红,对你来说已经微不足道,这样的投资养老肯定是失败的。
在把股票作为养老方式之前,首先要明确个人是否适合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之后要对股票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选对几只养老股票,做一个长期投资组合。
买养老股票仍然要坚持百说不厌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公司是否是好公司,股价是否便宜,是否具有成长和价值分红属性,这些是选养老股票的核心指标。
就拿中国石油来讲,这一只大盘蓝筹股在2007年市场最疯狂的月份在A股上市,估值高估到40倍,而今却只有10倍。中国石油股价下跌,反映出股票市场长期价值演绎的全貌。知名分析师张化桥曾谈到,A股I PO发行制度不合理,在牛市时,公司上市往往容易,而且股价一般比较高。熊市时,公司想上市非常困难,而这时公司如果坚持上市,将利益出让,以较低的价格上市,投资者则可能淘到便宜股票。
张化桥的观点正道出投资的价值本源,如果你想买到一只用来养老的股票,除了选出一家值得信赖、竞争力强的公司外,还要学会衡量股票的价值,就像巴菲特那样,绝不买贵的离谱的股票,才能为长期投资确立最大的安全边际。
在选择价值型大盘蓝筹股时,高分红是买入长期持有的理由,同时要考虑其估值的合理性,寻找真正被市场低估和高分红的股票,这样才能让你买了养老股更安心。
如果在很早就买了像格力电器、天士力或者云南白药这样的股票做养老之用,如今资产已经增长几十倍了。所以,构建一个股票组合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买入一只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股后,再买几只公司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成长型股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股价攀升,只要其不衰落或者停止增长,就可以长期持有。这类公司往往诞生在消费和医药行业。
而一些常被市场炒作的股票可能更加适合频繁操作的炒股者,这类股票因人而异,更不适合长期持有,例如近年来被爆炒的传媒、环保、信息技术等公司,尤其是那些创业板中高估值的股票。这类高成长的股票,一般股本不大,短时间内股价涨幅巨大,但其高成长期一般在3到5年。所以,如果将其纳入养老股,也只能阶段性持有,所谓成长故事讲完,股价泡沫破裂可能就在眼前。
选对基金做好基金长期配置
相对股票而言,基金投资更适合普通投资者,也更适合大众做养老投资组合。基金定投是最简单方式之一,每月定投几千元,根据经济周期和股市熊牛转换,调整定投金额,在熊市中加大定投力度,在牛市中逐渐赎回一定比例的基金份额。
养老基金的定投前提是要做坚持不懈的长期定投和选对好的基金,一般以20年到30年为期限,穿越股市熊牛周期,最终分享基金的增长。
在投资基金的组合中,除了选择一两只指数基金外,可以投资主动选股型基金。这时要重视寻找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将基金的股票组合优化,从而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在构建基金组合时,投资者要搞清楚基金经理的风格,注意基金风格的互补,基金组合最好能够囊括价值型和成长型风格鲜明的基金。此外,再买入主题趋势性基金,例如医药消费和新兴产业TMT基金,做长期或者阶段性配置。
对于那些喜欢做周期型行业的基金经理,则要根据经济状况,做阶段性操作。对于那些随市场大起大落,基金经理周期性风格过分强烈的基金,投资者可以不做配置。
民生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总经理闻群建议,构建基金组合要根据市场和基金本身的状况做适当调整,剔除那些频繁更换基金经理、净值波动较大、不符合当时市场风格的基金,逐渐优化基金组合,不能一味的买入后,僵化地长期持有。投资海外市场QDII,也可以作为组合的一个部分。
债券要追求固定收益
债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品种,稍微熟悉的也只是国债。2 012年3年期国债的年利率为5 . 58%,5年期的为6.15%,均高于银行定期存款,所以国债一发行,就受到市场抢购,买到国债并不容易。天天等着政府发国债,然后去抢购也不是个事,热衷于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在构建养老组合时,可考虑购买企业债或者公司债。
在国内能够发行债券的公司和企业一般实力较强,目前还未出现公司债和企业债违约的事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不会出现违约事件。行业的一些专家和从业者甚至希望公司或者企业出债券违约事件,从而完善债券违约兑付制度,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对于个人来讲,债券投资魅力主要在于其固定的收益率和低于股票投资的风险。以重庆力帆实业发行的债券为例,信用评级为AA的力帆02债券,5年期债券年化利率7.15%,远远高于5年期定存。
投资者可以在证券账户购买,根据交易价格,输入债券代码就可买入,可长期持有到期,也可以更具资金使用期限和价格买卖。投资者挑选债券,要考虑收益率、投资期限、信用等级以及成交量等指标购买。此外,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状况,在养老债券组合类购买可转债,在股市熊市时买入可转债,获取固定收益,在牛市享受可转债股票属性的一面。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债券市场仍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能够在证券账户买卖债券的品种并不多,可交易的品种以风险较高的城投债为主。养老组合不妨将债券基金作为配置重点。